CN204408462U - 复合机 - Google Patents

复合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408462U
CN204408462U CN201520136792.5U CN201520136792U CN204408462U CN 204408462 U CN204408462 U CN 204408462U CN 201520136792 U CN201520136792 U CN 201520136792U CN 204408462 U CN204408462 U CN 20440846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phone
mounting surface
compounding machine
called
main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136792.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中岛正浩
岩崎裕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40846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408462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acsimil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一种复合机,不需要专用零件,在装置主体上未形成大的保持结构部,而通过简单的结构在装置主体的侧面支承送受话器。复合机(11)设有:装置主体(21),具有沿着铅垂面的侧面(57);上保持部(15),设于侧面(57)并形成有从侧面(57)突出的载置面(61);爪(23),向上突出地设置于载置面(61);及送受话器,在沿着侧面(57)延伸的把持部的长度方向两端形成朝向侧面(57)突出的受话部及送话部,将在受话部的突出下表面形成的凹部卡挂于爪(23),从而支承于载置面(61)。载置面(61)是使通过受话部及送话部的送受话器中心线相对于铅垂线倾斜规定的角度而支承送受话器的倾斜载置面(91)。

Description

复合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具备送受话器的复合机。
背景技术
除了可以作为复写机、扫描仪使用以外,还可以作为传真机使用的复合机具备也可以作为电话使用的手持电话机(送受话器)。复合机在装置主体的上部具有平板型的扫描仪的情况下,在扫描仪的上部无法配置手持电话机。因此,提出了在设有平板型的扫描仪的装置主体中也能够配置手持电话机的图像读取记录装置的方案(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所示的图像读取记录装置具有将原稿固定于被读取面而进行读取的图像读取单元、用于向记录材料上记录图像的图像记录单元、作为电话而使用的手持电话机。手持电话机在配置于装置主体的上部的图像读取单元的下方且在图像记录单元的侧方配置。
另外,手持电话机以嵌入的方式能够卡定于在装置主体的侧面形成的凹部。在凹部形成有挂指凹部,以便容易地取出手持电话机。由此,图像读取记录装置通过从凹部取出手持电话机使用,而能够作为电话使用。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129031号公报
【实用新型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上述的专利文献1的图像读取记录装置将手持电话机以嵌入的方式卡定于在装置主体的侧面形成的凹部,因此需要在装置主体上形成大的保持结构部。其结果是,装置主体的壳体结构变得复杂,装置主体变得肥大化。
另一方面,在复合机中,也存在通过在装置主体的侧面装配手持电话机载置构件(托架等),而在侧面支承手持电话机的情况。若使用这样的专用零件,则零件个数增多,零件管理变得复杂,会将复杂的组装作业强加给使用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鉴于上述的以往的情况,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需要专用零件,在装置主体上未形成大的保持结构部,而通过简单的结构在装置主体的侧面支承送受话器的复合机。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复合机,具备:主体,具有沿着铅垂面的侧面;上保持部,设置于所述侧面,并形成有从所述侧面突出的载置面;爪部,相对于所述载置面而向上突出设置;及送受话器,在沿着所述侧面延伸的把持部的长度方向两端形成有朝向所述侧面突出的受话部及送话部,将在所述受话部的突出下表面形成的凹部卡挂于所述爪部,从而该送受话器支承于所述载置面。
在该结构中,通过从侧面突出地设置的载置面和相对于载置面而向上突出设置的爪,将送受话器支承于侧面。由此,复合机无需将嵌入送受话器的整体那样的大的保持结构部形成于主体的侧面,能够简化主体的结构。而且,在主体上无需确保用于嵌入送受话器的保持空间,因此复合机能够小型化。而且,不需要用于将送受话器载置于侧面的专用零件(分体的托架等),因此能够抑制复合机的零件个数的增大。
另外,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复合机,其中,所述载置面使通过所述受话部及所述送话部的送受话器中心线相对于所述铅垂面的铅垂线倾斜规定的角度来支承所述送受话器。
在该结构中,送受话器的受话部的突出下表面载置于倾斜载置面。在倾斜载置面载置有突出下表面的受话部通过使爪进入凹部而限制从倾斜载置面脱落。在倾斜载置面上支承有突出下表面的送受话器的送受话器中心线相对于铅垂线而倾斜规定的角度。通过使送受话器中心线相对于铅垂线呈规定的角度,而送受话器在倾斜方向(例如,受话部向后方倾斜的倾斜方向)上被支承。在倾斜方向的支承中,与纵向的支承相比,在装置主体的高度方向上所需的距离减小。其结果是,倾斜方向的支承能够降低装置主体的整体高度(低高度化)。
另外,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复合机,其中,所述载置面使通过所述受话部及所述送话部的送受话器中心线沿着所述铅垂面的铅垂线来支承所述送受话器。
在该结构中,送受话器的受话部的突出下表面载置于水平载置面。在水平载置面上载置有突出下表面的受话部通过使爪进入凹部而限制从水平载置面的脱落。在水平载置面上支承有突出下表面的送受话器通过使送受话器中心线成为与铅垂线相同方向,而在纵向上被支承。在纵向的支承中,与倾斜方向的支承相比,能够接近于侧面的前方而配置送受话器。其结果是,纵向的支承使得送受话器从主体前方的拆装变得容易。
另外,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复合机,其中,还具备设置在所述侧面并支承所述送话部的下保持部。
在该结构中,送受话器的送话部由下保持部而支承于侧面。由此,送话部将在把持部的长度方向两端设置的受话部及送话部这双方支承于侧面,从而稳定地支承于复合机。其结果是,向主体的支承变得更可靠,在送受话器的载置时(安设时),送受话器不会从侧面脱落。
【实用新型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不需要专用零件,在装置主体上未形成大的保持结构部,而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在装置主体的侧面支承送受话器。
附图说明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复合机的立体图。
图2是将图1的送受话器拆下后的复合机的立体图。
图3是图2所示的上保持部及下保持部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图4是将图3的钩形按钮拉入的上保持部及下保持部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图5是图1所示的送受话器的立体图。
图6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复合机的立体图。
图7是将图6的送受话器拆下后的复合机的立体图。
图8是图7所示的上保持部及下保持部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图9是将图8的钩形按钮拉入的上保持部及下保持部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标号说明】
11  复合机
13  送受话器
15  上保持部
17  下保持部
21  装置主体
23  爪
55  铅垂线
57  侧面
61  载置面
69  受话部
73  送话部
77  把持部
83  突出下表面
85  凹部
89  送受话器中心线
91  倾斜载置面
101  水平载置面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复合机的各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复合机11的立体图。图2是将图1的送受话器13拆下后的复合机11的立体图。图3是图2所示的上保持部15及下保持部17的主要部分放大图。图4是将图3的钩形按钮19拉入后的上保持部15及下保持部17的主要部分放大图。图5是图1所示的送受话器13的立体图。
本实施方式的复合机11是至少包含装置主体21、上保持部15、爪23、送受话器13的结构。而且,复合机11也可以是还包含下保持部17的结构。
复合机11具有例如复写部(复印部、未图示)、扫描仪部(未图示)、传真机部(未图示)、电话部(未图示)。扫描仪部由平板型的扫描仪构成。在装置主体21的上部以开闭自如的方式设有具备供纸机构的原稿按压盖25。原稿按压盖25在关闭了的状态下覆盖成为被读取面的压印平板玻璃,通过打开而使压印平板玻璃露出。在原稿按压盖25的上表面配置有原稿安设托盘27,该原稿安设托盘27用于安设向供纸机构传送的原稿。
复合机11在将原稿安设在压印平板玻璃上的状态下,使传感器沿着原稿面进行扫描,由此利用光电转换元件对光学性地读取的原稿信息进行数字转换而转换成电信号。该读取信息在复印模式(复写模式)的情况下,向复写部(未图示)传送而进行图像形成,在传真机模式的情况下向传真机部传送而经由通信回路向其他机器传送。安装有原稿按压盖25的装置主体21在前表面29的上部配置有倾斜的操作面板31。在装置主体21的前表面29,在操作面板31的上方配置有排纸口33。而且,在装置主体21的前表面29,在操作面板31的下方配置有手插入开口部35、纸张盒插入部37。
在操作面板31上设有模式切换按钮39、使用了LCD(LiquidCrystal Disiplay)41的显示部43、功能设定键45、数字键47。模式切换按钮39为了向表示复写机部、扫描仪部、传真机部或电话部中的任一个的使用状态的各模式进行切换而使用。显示部43以滚动方式显示设定模式、印刷张数的设定信息。功能设定键45具有十字键49及决定键51,进行放大缩小率、印刷浓度、印刷张数等的设定。数字键47进行电话号码等的数值输入等。
装置主体21由例如合成树脂制的壳体53覆盖外部。壳体53形成为大致四边形的箱状,通过放置在与铅垂线55正交的设置面上,而使侧面57沿着铅垂面配置。壳体53的两侧成为一对平行的侧面57。在侧面57的一方安装送受话器13。在本实施方式中,朝向装置主体21的前表面29而在左侧的侧面57拆装自如地安装送受话器13。需要说明的是,送受话器13也可以朝向前表面29而安装在右侧的侧面57。送受话器13至少由上保持部15支承于侧面57。
上保持部15设置在侧面57并形成从侧面57突出的载置面61。即,在侧面57突出设有L字状的支承壁63。支承壁63由弯曲的底壁65和后壁67构成。载置面61形成在底壁65的上表面。在支承壁63上,在由底壁65和后壁67夹着的区域,如图4所示钩形按钮19从侧面57成为后退自如而突出。钩形按钮19在上保持部15支承受话部69从而后退,能够检测送受话器13成为保持状态的情况。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送受话器13由复合机11的上保持部15和下保持部17支承。下保持部17通过使侧面57凹陷而形成(凹陷设置)倾斜保持凹部71。在倾斜保持凹部71嵌入送受话器13的送话部73。在倾斜保持凹部71的下缘部分,座板75突出。座板75更稳定地支承与倾斜保持凹部71嵌合而被支承的送话部73。
这样,下保持部17在倾斜保持凹部71收容送话部73的一部分,进而,通过使送话部73的侧部与座板75抵接,而稳定地支承送话部73。在本实施方式中,下保持部17比上保持部15偏向跟前侧(接近前表面29的一侧)配置。由此,如图1所示,送受话器13以受话部69向后方倾斜的倾斜姿势安装于侧面57。
爪23相对于载置面61而向铅垂上方突出设置。爪23卡定于送受话器13的受话部69。爪23配置在钩形按钮19与载置面61之间。即,爪23从载置面61朝向钩形按钮19立起。上保持部15中,当受话部69进入支承位置时,钩形按钮19后退。爪23以使钩形按钮19后退的状态卡定于受话部69。
送受话器13也称为手持电话机。如图5所示,送受话器13在沿着侧面57延伸的把持部77的长度方向两端形成有朝向侧面57突出的受话部69及送话部73。把持部77朝向长度方向两端接近侧面57的方向稍弯曲地形成。在该弯曲而接近侧面57的长度方向两端进而接近于侧面57而突出设置受话部69及送话部73。
在受话面79与侧面57平行地抵接的状态下,受话部69支承于上保持部15。受话面79形成为大致正方形状。受话面79的各边部成为倾斜的受话侧面81而与把持部77连接。即,受话部69成为以平坦的受话面79将四棱锥的顶部切除的棱锥形状。四个受话面79中的下部的一个成为突出下表面83。在受话部69的突出下表面83形成有凹部85。送受话器13将受话部69的凹部85卡挂于爪23,而支承于载置面61。
在本实施方式中,送受话器13成为无绳。需要说明的是,送受话器13也可以是经由卷绳而与装置主体21连接的有线送受话器。在送受话器13为有线送受话器的情况下,在侧面57设有卷绳连接用的绳插入口87。
在本实施方式中,上保持部15的载置面61由倾斜载置面91形成,该倾斜载置面91使送受话器中心线89相对于铅垂线55倾斜规定的角度而支承送受话器13。送受话器中心线89是通过受话部69及送话部73并沿着把持部77的假想直线。在复合机11中,受话部69卡定于爪23而载置于倾斜载置面91,由此以受话部69向后方倾斜的倾斜姿势(图1所示的姿势)将送受话器13安装于侧面57。
另外,送受话器13的倾斜姿势通过由下保持部17支承送话部73从而被更可靠且稳定地支承。送受话器13即使在下保持部17未存在的情况下,也能够维持倾斜姿势。即,卡定于爪23而在倾斜载置面91支承有受话部69的送受话器13中,随着接近水平姿势,产生以受话部69为中心而送话部73欲向接近铅垂线55的方向旋转的力矩。该力矩的旋转中心成为爪23与凹部85的接触部。受话部69在要以该接触部为中心旋转时,受话侧面81与支承壁63的底壁65和后壁67抵接。由此,送受话器13中,限制受话部69的旋转,即使为倾斜姿势也支承于侧面57。
接着,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复合机11的作用。
在本实施方式的复合机11中,送受话器13的受话部69的突出下表面83支承于在侧面57设置的上保持部15的载置面61。受话部69使从载置面61立起的爪23进入到在突出下表面83形成的凹部85,由此限制从载置面61的脱落。即,送受话器13经由受话部69而被支承为卡挂于侧面57的状态。送受话器13中,握持把持部77而向上方抬起,通过从爪23拆下凹部85,而解除对侧面57的支承。而且,在向侧面57的支承中,受话部69的凹部85再次向爪23插入。
在复合机11中,利用设于侧面57的载置面61和在载置面61上突出设置的爪23而将送受话器13支承于侧面57,因此无需将送受话器13的整体嵌入的大的保持结构部形成于装置主体21的侧面57。而且,在装置主体21无需确保用于使送受话器13嵌入的保持空间,因此能够实现装置主体21的小型化。而且,无需用于将送受话器13载置于侧面57的专用零件(分体的托架等),因此能抑制零件个数的增大。
另外,送受话器13将受话部69的突出下表面83载置于倾斜载置面91。在倾斜载置面91载置有突出下表面83的受话部69中,通过使爪23进入凹部85,由此限制从倾斜载置面91的脱落。在倾斜载置面91支承有突出下表面83的送受话器13中,送受话器中心线89相对于铅垂线55倾斜规定的角度。送受话器中心线89相对于铅垂线55呈规定的角度,由此送受话器13在倾斜方向(例如,受话部69向后方倾斜的倾斜方向)上被支承。在该倾斜方向的支承中,与纵向的支承相比,装置主体21的高度方向所需的距离减小。其结果是,倾斜方向的支承能够降低装置主体21的整体高度(低高度化)。
另外,在复合机11中,送受话器13的送话部73也由下保持部17支承于侧面57。由此,送话部73中,将在把持部77的长度方向两端设置的受话部69及送话部73这双方支承于侧面57,从而稳定地支承于装置主体21。其结果是,向装置主体21的支承变得更可靠,在送受话器13的载置时(安设时),送受话器13难以从侧面57脱落。
(第二实施方式)
图6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复合机95的立体图。图7是将图6的送受话器13拆下的复合机95的立体图。图8是图7所示的上保持部97及下保持部99的主要部分放大图。图9是使图8的钩形按钮19凹入的上保持部97及下保持部99的主要部分放大图。需要说明的是,对于与图1~图5所示的构件相同的构件标注同一标号,省略重复的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复合机95的载置面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复合机11的载置面(倾斜载置面91)不同,成为水平载置面101。水平载置面101作为如下载置面形成,即使通过受话部69及送话部73的送受话器中心线89沿着铅垂面的铅垂线55(参照图1)而支承送受话器13的载置面。
上保持部97通过使侧面57凹陷而形成受话侧保持凹部103。在受话侧保持凹部103的下部突出设置有U状的支承壁105。支承壁105的底侧成为水平载置面101。在水平载置面101上向铅垂上方突出设置有爪23。在支承壁105的内侧以从侧面57后退自如的方式突出有钩形按钮19。
下保持部99通过使侧面57凹陷而形成。在下保持部99嵌入送受话器13的送话部73。在复合机95中,上保持部97和下保持部99在铅垂线上的上下配置,由此送受话器13以图6所示的立起姿势安装于侧面57。其他的部分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复合机11相同。
在复合机95中,受话部69的突出下表面83(参照图5)载置于水平载置面101。在水平载置面101上载置有突出下表面83的受话部69通过使爪23进入凹部85而限制从水平载置面101的脱落。在水平载置面101上支承有突出下表面83的送受话器13通过使送受话器中心线89与铅垂线55(参照图1)成为同方向,而在纵向上被支承。在纵向的支承(立起姿势)中,与倾斜方向的支承相比,能够接近侧面57的前方地配置送受话器13。其结果是,纵向的支承中,送受话器13从装置主体前方的拆装变得容易。
通过以上,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复合机11、95,不需要专用零件,在装置主体21上不形成较大的保持结构部,通过简单的结构能够在装置主体21的侧面57上支承送受话器13。
以上,参照附图说明了各种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当然没有限定为上述例子。若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则在权利要求书记载的范畴内,能想到各种变更例或修正例的情况不言自明,对于它们,认为当然也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
【工业实用性】
本实用新型不需要专用部件,在装置主体上不形成大的保持结构部,作为通过简单的结构在装置主体的侧面上支承送受话器的复合机而有用。

Claims (4)

1.一种复合机,具备:
主体,具有沿着铅垂面的侧面;
上保持部,设置于所述侧面,并形成有从所述侧面突出的载置面;
爪部,相对于所述载置面而向上突出设置;及
送受话器,在沿着所述侧面延伸的把持部的长度方向两端形成有朝向所述侧面突出的受话部及送话部,将在所述受话部的突出下表面形成的凹部卡挂于所述爪部,从而该送受话器支承于所述载置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机,其中,
所述载置面使通过所述受话部及所述送话部的送受话器中心线相对于所述铅垂面的铅垂线倾斜规定的角度来支承所述送受话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机,其中,
所述载置面使通过所述受话部及所述送话部的送受话器中心线沿着所述铅垂面的铅垂线来支承所述送受话器。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机,其中,
还具备设置在所述侧面并支承所述送话部的下保持部。
CN201520136792.5U 2014-03-11 2015-03-11 复合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408462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47869 2014-03-11
JP2014047869A JP5866528B2 (ja) 2014-03-11 2014-03-11 複合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408462U true CN204408462U (zh) 2015-06-17

Family

ID=534322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136792.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408462U (zh) 2014-03-11 2015-03-11 复合机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866528B2 (zh)
CN (1) CN204408462U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866528B2 (ja) 2016-02-17
JP2015173341A (ja) 2015-10-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97403A (zh) 供纸盒装置及图像记录装置
US9420132B2 (en) Scanner option assembly for an image forming device
US9674383B2 (en)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non-transitory storage medium storing instructions to be executed by the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JP2011077874A (ja) 画像処理装置
US20070228232A1 (en) Display Supports And Electronic Devices Including Such Display Supports
JP4665851B2 (ja) 読取装置、読取装置の制御プログラム
US7753363B2 (en) Paper feeding device
CN204408462U (zh) 复合机
US7809409B2 (en) Multi-function device for performing at least telephone communication and facsimile functions
CN102795490B (zh) 薄片体尺寸设定装置、供纸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04238303A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02285540A (zh) 薄片保持机构、供纸盒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JP6082852B2 (ja) 操作パネル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画像読取装置
JP6379882B2 (ja) 読取装置
JP4503026B2 (ja) ファクシミリ装置およびその給排紙機構
JP2007273663A (ja) 電子機器
TW200415912A (en) Spare ADF scan window storage
KR101998978B1 (ko) 인쇄용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유무선 복합기
US10924618B2 (en)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CN205071121U (zh) 载置台及图像形成装置
JP4230879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236092A (ja) 入力装置
CN105564005A (zh) 印面加工装置以及热加工机
JP2006101098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2243279A (ja) 情報処理装置、表示制御プログラ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617

Termination date: 2021031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