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564005A - 印面加工装置以及热加工机 - Google Patents

印面加工装置以及热加工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564005A
CN105564005A CN201510718133.7A CN201510718133A CN105564005A CN 105564005 A CN105564005 A CN 105564005A CN 201510718133 A CN201510718133 A CN 201510718133A CN 105564005 A CN105564005 A CN 10556400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annex
workpiece
hot
poro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71813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564005B (zh
Inventor
阿部荣次
内田成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chihata Inc
Original Assignee
Shachihata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422208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465279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503176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399308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505296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425026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chihata Inc filed Critical Shachihata Inc
Publication of CN1055640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6400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56400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6400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CPROCESSES FOR THE MANUFACTURE OR REPRODUCTION OF PRINTING SURFACES
    • B41C1/00Forme preparation
    • B41C1/14Forme preparation for stencil-printing or silk-screen printing
    • B41C1/144Forme preparation for stencil-printing or silk-screen printing by perforation using a thermal hea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35/00Heating, cooling or curing, e.g. crosslinking or vulcanising;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35/02Heating or curing, e.g. crosslinking or vulcanizing during moulding, e.g. in a moul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CPROCESSES FOR THE MANUFACTURE OR REPRODUCTION OF PRINTING SURFACES
    • B41C1/00Forme preparation
    • B41C1/02Engraving; Heads therefor
    • B41C1/04Engraving; Heads therefor using heads controlled by an electric information signal
    • B41C1/05Heat-generating engraving heads, e.g. laser beam, electron bea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DAPPARATUS FOR THE MECHANICAL REPRODUCTION OF PRINTING SURFACES FOR STEREOTYPE PRINTING; SHAPING ELASTIC OR DEFORMABLE MATERIAL TO FORM PRINTING SURFACES
    • B41D7/00Shaping elastic or deformable material, e.g. rubber, plastics material, to form printing surfa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KSTAMPS; STAMPING OR NUMBERING APPARATUS OR DEVICES
    • B41K1/00Portable hand-operated devices without means for supporting or locating the articles to be stamped, i.e. hand stamps; Inking devices or other accessories therefor
    • B41K1/02Portable hand-operated devices without means for supporting or locating the articles to be stamped, i.e. hand stamps; Inking devices or other accessories therefor with one or more flat stamping surfaces having fixed imag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KSTAMPS; STAMPING OR NUMBERING APPARATUS OR DEVICES
    • B41K1/00Portable hand-operated devices without means for supporting or locating the articles to be stamped, i.e. hand stamps; Inking devices or other accessories therefor
    • B41K1/36Details
    • B41K1/38Inking devices; Stamping surfa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KSTAMPS; STAMPING OR NUMBERING APPARATUS OR DEVICES
    • B41K1/00Portable hand-operated devices without means for supporting or locating the articles to be stamped, i.e. hand stamps; Inking devices or other accessories therefor
    • B41K1/36Details
    • B41K1/38Inking devices; Stamping surfaces
    • B41K1/50Stamping surfaces impregnated with ink, or made of material leaving a mark after stamping contac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ral & Maxillofacial Surgery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Manufacture Or Reproduction Of Printing Formes (AREA)
  • Ink Jet (AREA)
  • Scissors And Nippers (AREA)
  • Printing Metho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印面加工装置以及热加工机,在向专用的附件上设置加工对象物来进行印面加工的印面加工装置中防止不适合加工对象物的附件的装填错误或加工操作错误等。在设置加工对象物(91)的附件(40)的主体的一部分,形成根据加工对象物的类型(种类以及加工尺寸)预先规定的点图案孔(43、43...)。印面加工装置(100)通过光传感器(18S、18D)来检测所装填的附件的点图案,确定加工对象物的类型。由此,能够确认顾客所输入的加工对象物的类型信息与根据点图案确定的类型信息之间的匹配性,能够防止不适合加工对象物的附件的装填错误或加工操作错误。

Description

印面加工装置以及热加工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印章等加工对象物上形成印面的印面加工装置或是热加工机。
背景技术
印面加工装置即热加工机是如下装置:使热头抵接于多孔质材料等加工对象物,一边使其相对移动一边有选择地发热驱动热头的发热元件,由此进行对加工对象物形成所期望的印面的热加工处理(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将由热加工机进行了印面加工的多孔质材料安装到组装于保持架的墨水含浸体上,从而完成印章的组装。近年来,一直在为热加工机寻求能够加工出与顾客订购对应的各种印面图案或尺寸的印章的通用性、任何人都能够在店铺进行加工的便利性等。因而,预先准备适合于例如印章的种类(方形、圆形等)或其加工尺寸的多种型式的附件,将设置了多孔质材料的专用的附件装填到热加工机来进行印面加工。
作为与本发明关联的在先技术,例如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对收纳于带盒的印字带形成印字的标签制作装置。这种带盒是消耗品。在更换盒时将当前使用的盒型式的信息打印到带端上,所以,在专利文献2的标签制作装置中,在盒主体上形成有用于检测其属性(带的宽度、颜色等)的开关孔。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4309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3-9504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在上述的现有热加工机中,虽然能够对各种种类以及加工尺寸(将其称之为加工对象物的“类型”)的加工对象物进行印面加工,但却需要为各类型准备专用的附件。另外,用户(包括印章的订购者、销售店员等)每次都需要从准备好的多个附件之中来选择适合于所要加工印面的加工对象物的附件。因而,作业麻烦,存在会将错误的附件装填到加工机中的问题。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课题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兼具高通用性以及便利性的印面加工装置,对于在专用的附件上设置加工对象物来进行印面加工的印面加工装置,能够防止不适合加工对象物的附件的装填错误或加工操作错误等。
另外,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仅使用单一的附件就能够应对各种种类以及加工尺寸的加工对象物的印面加工的热加工机。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是一种印面加工装置,具备:热头,该热头具有被配置成行状的多个发热元件;专用的附件,在该附件上设置要形成印面的预定的加工对象物;搬送机构,该搬送机构在使被设置在上述附件上的上述加工对象物与上述热头抵接的状态下使上述加工对象物与上述热头相对移动;以及控制机构,该控制机构一边控制依靠上述搬送机构进行的上述相对移动,一边有选择地发热驱动上述热头的各发热元件,进行在上述加工对象物上形成印面的加工处理;其特征在于,在上述附件的主体的一部分,形成有根据被设置的预定的上述加工对象物的类型而预先规定的点图案孔。
根据该构成的印面加工装置,能够基于被装填的附件的点图案孔来确定设置于附件的加工对象物的类型。为此,能够防止不适合加工对象物的附件的装填错误或加工操作错误等。
另外,印面加工装置也可以在上述附件被装填的位置具备读取形成于该附件的上述点图案孔的读取机构。
根据该构成的印面加工装置,能够在加工开始前的附件被装填的位置,由读取机构读取点图案孔来确定加工对象物的类型。为此,能够事先防止加工操作错误等。
另外,在印面加工装置中,优选的是,上述读取机构是利用光的透过或是反射来读取上述点图案孔的光传感器。
根据该构成的印面加工装置,能够由光传感器以非接触方式读取点图案孔。为此,不会发生由于为了读取点图案孔而出现不必要接触所导致的附件位置偏移等,能够确保加工对象物与热头的相对位置关系的精度。
另外,在印面加工装置中,优选的是,在上述控制机构以可通信方式连接有可供用户操作的终端装置,上述控制机构进行对由用户输入到上述终端装置的上述加工对象物的类型的信息与上述读取机构所读取的上述点图案孔的信息之间的匹配性进行检查的处理。
根据该构成的印面加工装置,对基于被装填的附件的点图案孔确定的当前的加工对象物的类型信息与用户所输入的加工对象物的类型信息的匹配性进行检查。为此,例如即便将与顾客订购的加工对象物的种类或尺寸不同的型式的附件错误地装填到印面加工装置上也能够防止加工开始。因此,可事先防止加工操作错误等,用户的便利性也得到提高。
另外,在印面加工装置中,也可以在上述附件的主体形成有在设置了上述加工对象物时被该加工对象物的一部分遮挡的切口槽,通过在上述附件被搬入的位置由上述读取机构读取上述切口槽的状态,检查上述加工对象物相对上述附件的设置状态。
根据该构成的印面加工装置,读取附件的点图案孔的读取机构也能够检查加工对象物相对附件的设置状态。为此,在未设置加工对象物就将附件装填到了印面加工装置上的情况下、在以加工对象物未正确设置于附件的状态装填到印面加工装置上的情况下能够防止加工开始。因此,可事先防止加工操作错误等,用户的便利性也得到提高。另外,读取机构由于兼具点图案孔的读取和加工对象物的设置状态检查这两个功能,所以,也能够简化印面加工装置的整体构造。
另外,本发明是一种热加工机,其特征在于,具备:热头,该热头具有被配置成行状的多个发热元件;附件,在该附件上经由适配器部件设置要形成印面的加工对象物;搬送机构,该搬送机构将上述附件搬入到内部,在使被设置在上述附件上的上述加工对象物与上述热头抵接的状态下使上述加工对象物与上述热头相对移动;以及控制机构,该控制机构一边控制依靠上述搬送机构进行的上述相对移动,一边有选择地发热驱动上述热头的各发热元件,进行在上述加工对象物上形成印面的加工处理;上述加工对象物被夹持在形成于上述附件的基准面与形成于上述适配器部件的倾斜面之间。
根据这样的热加工机,通过在形成于附件的基准面与形成于适配器部件的倾斜面之间夹持加工对象物,能够将各种类型的加工对象物设置到单一的附件上,通用性得到提高。另外,基于附件中的适配器部件的位置,能够确定加工对象物的外形尺寸,能够决定加工尺寸、加工开始位置等。
热加工机优选的是,上述适配器部件的上述倾斜面由两个抵接面构成,上述两个抵接面以朝向上述附件的宽度方向中心相互间隔变窄的方式倾斜。通过两个抵接面在加工对象物的两个部位抵接,能够稳定地保持加工对象物。另外,可实现适配器部件的紧凑化。
热加工机优选的是,上述控制机构基于上述附件中的上述适配器部件的相对位置来确定上述加工对象物的类型。由此,能够事先防止错误的加工对象物的设置、加工操作错误等。
优选的是,在上述附件上在宽度方向中央位置形成有在搬送方向延伸的狭缝孔,通过经由该狭缝孔检测上述适配器部件的光传感器,检测上述附件中的上述适配器部件的相对位置。由此,光传感器以非接触方式检测适配器部件的相对位置,因此不会发生因不必要接触导致的附件位置偏移等,能够确保加工对象物与热头的相对位置关系的精度。
热加工机优选的是,上述适配器部件的两端部在上述附件的规定位置嵌合。另外优选的是,在上述适配器部件的两端部嵌合的上述附件的上述规定位置,印刷有表示对应的加工对象物的类型的类型编码。由此,适配器部件被牢固地固定在附件的规定位置。并且,对于用户而言,一眼就能看出适配器部件嵌合在附件的哪个位置,便利性得到提高。
另外,本发明是一种热加工机,其特征在于,具备:热头,该热头具有被配置成行状的多个发热元件;附件,在该附件上设置要形成印面的加工对象物;搬送机构,该搬送机构将上述附件搬入到内部,在使被设置在上述附件上的上述加工对象物与上述热头抵接的状态下使上述加工对象物与上述热头相对移动;以及控制机构,该控制机构一边控制依靠上述搬送机构进行的上述相对移动,一边有选择地发热驱动上述热头的各发热元件,进行在上述加工对象物上形成印面的加工处理;在上述附件上形成有设置部,该设置部具有在设置了上述加工对象物的状态下与该加工对象物的一个侧面抵接的壁面,在上述设置部具备至少一个保持体,该至少一个保持体朝向上述加工对象物的与上述一个侧面相反侧的面被弹性地施力,并与该相反侧的面抵接来保持该加工对象物。
也可以是在上述设置部还具备第2保持体,该第2保持体朝向上述加工对象物的与上述相反侧的面正交的其它侧面被弹性地施力,并与该其它侧面抵接来保持该加工对象物。
另外,本发明是一种热加工机,其特征在于,具备:热头,该热头具有被配置成行状的多个发热元件;附件,在该附件上设置要形成印面的加工对象物;搬送机构,该搬送机构将上述附件搬入到内部,在使被设置在上述附件上的上述加工对象物与上述热头抵接的状态下使上述加工对象物与上述热头相对移动;以及控制机构,该控制机构一边控制依靠上述搬送机构进行的上述相对移动,一边有选择地发热驱动上述热头的各发热元件,进行在上述加工对象物上形成印面的加工处理;在上述附件上形成有设置部,该设置部具有多个台阶槽,该多个台阶槽具有分别适合于尺寸不同的上述加工对象物的一个侧面的宽度并呈阶梯状扩展,上述加工对象物以与适合于该加工对象物的那个上述台阶槽嵌合且上述一个侧面与该台阶槽的基准壁面抵接的状态被设置在上述附件上,在上述设置部具备保持体,该保持体朝向上述加工对象物的与上述一个侧面相反侧的面被弹性地施力。
热加工机优选的是,上述控制机构基于上述附件中的上述保持体的位置来确定上述加工对象物的类型。
另外,本发明是一种热加工机,其特征在于,具备:热头,该热头具有被配置成行状的多个发热元件;附件,在该附件上设置要形成印面的加工对象物;搬送机构,该搬送机构将上述附件搬入到内部,在使被设置在上述附件上的上述加工对象物与上述热头抵接的状态下使上述加工对象物与上述热头相对移动;以及控制机构,该控制机构一边控制依靠上述搬送机构进行的上述相对移动,一边有选择地发热驱动上述热头的各发热元件,进行在上述加工对象物上形成印面的加工处理;在上述附件的设置上述加工对象物那一侧的面,在呈格子状正交的各交点位置,分别配置有在该面上的任意位置能够嵌合上述加工对象物且能够检测该加工对象物的多个检测开关。
根据这样的热加工机,能够将各种类型的加工对象物设置到单一的附件上,通用性得到提高。另外,能够将加工对象物设置到附件的任意位置,便利性也得到提高。
另外,在上述加工对象物的被设置于上述附件那一侧的位于对角的至少两个角落部,形成有分别与上述检测开关嵌合的浅孔嵌合部,在上述加工对象物被设置到上述附件上的状态下,通过上述浅孔嵌合部与上述检测开关嵌合,该检测开关接通,基于接通了的上述检测开关的位置能够确定至少上述附件中的上述加工对象物的设置位置。另外,也可以基于上述接通的检测开关的位置,进一步确定上述加工对象物的加工尺寸。
另外,热加工机优选的是,在上述加工对象物的被设置于上述附件那一侧的、与形成上述浅孔嵌合部的至少两个角落部不同的角落部,形成有具有比上述浅孔嵌合部更深的孔且与上述检测开关嵌合的深孔嵌合部,在上述加工对象物被设置在上述附件上的状态下,维持与上述深孔嵌合部嵌合的上述检测开关的断开状态。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印面加工装置,能够防止不适合加工对象物的附件的装填错误、不同于顾客订购的加工操作错误等。另外,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热加工机,仅使用单一的附件就能够在各种类型的加工对象物上加工印面。另外,能够确定当前设置的加工对象物。因此,能够提供兼具高通用性以及便利性的印面加工装置或是热加工机。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印面加工系统的整体构成的外观图。
图2是表示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印面加工装置的概略构成的框图。
图3是表示热头的头面以及其侧面的二面图。
图4是表示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附件所设置的多孔质印体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附件所设置的多孔质印体的剖视图。
图6是表示热加工时的多孔质印体的剖视图。
图7是例示了原稿数据、灰度图像数据、驱动量数据以及多孔质材料剖面的图。
图8是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多孔质印体用的附件的主视图。
图9是例示了与加工对象物的类型对应地预先设定的点图案的图。
图10A是表示读取机构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图。
图10B是表示读取机构的其它实施方式的图。
图10C是表示读取机构的另外的实施方式的图。
图11是表示读取机构检查加工对象物的设置状态的实施方式的图。
图12是用于说明由加工印面的多孔质印体组装多孔质印章的方法的图。
图13是表示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印面加工装置中的印面加工处理的流程图。
图14A是用于说明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印面加工装置中的印面加工动作的图。
图14B是用于进一步说明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印面加工装置中的印面加工动作的图。
图15是用于说明根据其它实施方式的印面加工动作的图。
图16是表示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热加工机的外观图。
图17是表示图1的热加工机的概略构成的框图。
图18是表示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加工对象物的例子即方形的多孔质印体的外观立体图、俯视图、侧视图以及其剖视图。
图19是表示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附件的俯视图。
图20A是表示图19的附件所使用的适配器部件的俯视图以及侧视图。
图20B是表示图19的附件所使用的适配器部件的侧视图。
图21是表示图19的附件中设置有多孔质印体的例子的俯视图。
图22是表示图19的附件中设置有其它多孔质印体的例子的俯视图。
图23是表示图19的附件中设置有另外的多孔质印体的例子的俯视图。
图24是用于说明基于图19的附件中的适配器部件的相对位置来确定加工对象物的类型的例子的图。
图25是例示了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加工对象物的类型与适配器部件的嵌合位置(相对位置)的关系的表。
图26是例示了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热加工机中的印面加工处理的流程图。
图27是用于说明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热加工机的印面加工动作的图。
图28是用于说明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多孔质印章的组装的俯视图、侧视图以及剖视图。
图29是根据其它变型例的附件的俯视图。
图30是根据另外的变型例的附件的俯视图。
图31是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热加工机的外观图。
图32是表示图31的热加工机的概略构成的框图。
图33是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加工对象物的例子即方形的多孔质印体的俯视图、后视图以及剖视图。
图34A是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附件的俯视图。
图34B是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附件的剖视图。
图35A是表示图34A的附件中设置有多孔质印体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35B是表示图34A的附件中设置有多孔质印体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36是表示图34A的附件中设置有各种多孔质印体的例子的俯视图。
图37是进一步表示图34A的附件中设置有各种多孔质印体的例子的俯视图。
图38是表示用于读取图34A的检测开关的数据的电路例子的框图。
图39是例示了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热加工机中的印面加工处理的流程图。
图40是用于说明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热加工机的印面加工动作的图。
图41是用于说明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多孔质印章的组装的俯视图、侧视图以及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1第一实施方式
参照图1~15来说明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印面加工装置100。
图1是表示包括印面加工装置100在内的印面加工系统的整体构成的外观图。如图1所示那样,在印面加工装置100上,以可通信方式连接有用于供用户(包括操作者以及顾客)进行操作的作为输入操作机构的终端装置30。在图1中,作为终端装置30图示出个人电脑(PC)的例子。但是,除了PC以外,若为具备能够与印面加工装置100进行通信且能够供用户进行输入操作的机构的装置,则没有特别限制,例如也可以利用平板PC或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装置。另外,也可以替代终端装置,使用例如触碰面板式的计算机与印面加工装置100一体地连接的系统。
顾客所订购的印章的印面图案由根据终端装置30进行动作的例如编辑软件来制作,将该制作好的印面图案数据(原稿数据、单色图像数据)传送给印面加工装置100。另外,也可以将由扫描仪或照相机等读取的图像数据取入到终端装置30中,使用专用软件来制作印面图案数据。另外,也可以由顾客预先将印面图案数据上传到网站上的主服务器,加工人员将该印面图案数据下载到终端装置30,依靠印面加工装置100来进行加工。
能够由印面加工装置100形成印面的加工对象物之一例如是图1所示的多孔质印体91。如后所述,该多孔质印体91,在由印面加工装置100加工形成了印面图案之后,被安装到组装于保持架99的墨水含浸体98,由此组装成具有与顾客订购相应的印面图案的多孔质印章901。另外,能够由印面加工装置100形成印面的加工对象物也可以是未图示的标签片。这样,作为能够由第一实施方式的印面加工装置100形成印面的加工对象物,至少有印章以及标签片。并且,能够根据加工对象物各自的每个种类来选择多个印面加工尺寸。因而,预先准备有根据加工对象物的类型而专门制造的多种型式的附件40。在此,加工对象物的“类型”的意思包括上述的“种类”以及与之对应的印面的“加工尺寸”。
接着,作为加工对象物的种类以印章的多孔质印体91为例,来进行印面加工装置100主体的说明。印面加工装置100为如下装置:在使热头12与多孔质印体91抵接的状态下,使其相对移动的同时有选择地发热驱动热头12的各发热元件12a,使多孔质材料熔融固化,由此一行一行地形成印面。在此所谓“抵接”,是指热头12的高度位置与加工对象物(多孔质印体91)的表面的高度位置一致的情形。若以来自热头12的辐射热使多孔质材料加热熔融,则“抵接”也包含热头12与多孔质材料具有微小间隙地相向的状态。另外,隔着树脂膜等将来自热头12的热向多孔质材料传导的状态在概念上也包含于“抵接”。另外所谓“相对移动”,既可以将热头12的位置固定而使多孔质印体91移动,也可以将多孔质印体91的位置固定而使热头12移动。在本说明书中,说明的是将热头12的位置固定而使多孔质印体91移动的前者构造的实施方式。
印面加工装置100具备作为搬送附件40的机构的托盘15。托盘15通过设置在印面加工装置100内部的搬送机构16(参照图2),在能够装拆附件40的排出位置与印面加工装置100内的收容位置之间被往复搬送。在印面加工装置100的前面部,设有以文字等显示装置的动作状态(准备结束、附件装填、数据读取、印字加工、附件排出、错误及其他)或加工对象物的类型(种类以及尺寸)等的显示部18、以及用于进行各种操作的操作开关等。另外,在印面加工装置100的背面部,虽未图示,但设有用于与终端装置30通信连接的例如USB、D-SUB或是以太网(注册商标)等通信用连接器以及电源供给用连接器等。
图2是表示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印面加工装置100的概略构成的框图。印面加工装置100具备:具有多个发热元件12a、12a、...的热头12;设置多孔质印体91的附件40;在使设置于附件40的多孔质印体91与热头12抵接的状态下使它们相对移动的搬送机构16;一边控制依靠搬送机构16的移动一边对热头12的发热元件12a、12a、...进行发热驱动、进行在多孔质印体91的表面形成印面的热加工控制处理的控制装置11。
图3是表示热头12的头面以及其侧面的二面图。如该图所示那样,在热头12的头面(与多孔质印体91抵接而进行印面加工的面),呈行状且等间隔地排列多个发热元件12a、12a、...。发热元件12a、12a的排列间隔、换言之一个发热元件12a的尺寸,相当于印面加工的理论上的最小加工像素尺寸。热头12中的发热元件12a的点密度可以设为例如300dpi(dot/inch)左右。热头12在控制装置11的控制之下,在一行的加工周期时间内使热驱动机构13对各发热元件12a、12a、...有选择地接通电流,在多孔质印体91形成一行的印面。另外,热头12在控制装置11的控制之下,由升降机构14移动控制到相对加工对象物接近以及离开的位置。
在此,图4是表示设置于附件40的多孔质印体91的外观的立体图。图5是多孔质印体91的剖视图。如图4以及图5所示那样,多孔质印体91形成为具有四角框状的框体93、和被张拉成堵塞该框体93的上表面侧开口的多孔性膜92。在此“上表面”或是“表面”是指形成印面那侧的面,“下面”或是“背面”是指形成印面的相反侧的面。框体93的下面侧开口形成得比上表面侧开口更大,如图5所示那样在框体93内形成有凹台阶部96。该形状的框体93由热变形小的例如热可塑性树脂模制成形。
多孔性膜92的材料若为可通过热头12使表面加热熔融而固化的多孔质材料,则没有特别限定。作为该多孔质材料的原材料,例如可以使用苯乙烯系、聚氯乙烯系、链烯烃系、聚酯系、聚酰胺系、氨基甲酸酯系的热可塑性弹性体。为了获得多孔性,利用加热加压捏合机、加热辊等,将淀粉、食盐、硝酸钠、碳酸钙等的充填材与原材料树脂混揉,形成为片状并冷却,而后利用水或是稀酸水将上述充填材溶出。由该方法制出的多孔质材料的熔融温度与原材料树脂相同。另外,通过在树脂中添加颜料、染料、无机质等的副成分,能够实现多孔质材料的熔融温度的调整。多孔质材料的熔融温度例如为70℃~120℃。
多孔性膜92的气孔率以及气孔径可以通过被混揉的溶解物质的粒径或它们的含有量来进行调整。多孔性膜92的气孔率例如为50%~80%,气孔径例如为1μm~20μm。也可以将多孔性膜92形成为2层构造,将下层的气孔率设为50μm~100μm。作为印面加工的对象物的多孔质印体91,多孔性膜92被热熔融到框体93的上表面侧开口的周缘部地进行制作。
图6是热加工时的多孔质印体91的剖视图。如图5以及图6所示那样,通过从框体93的背面侧将凹台阶部96嵌合到台座41的凸台阶部42,从而将多孔质印体91设置于附件40。在多孔质印体91被设置于附件40的台座41的状态下,使多孔性膜92的背面与凸台阶部42的表面的水平位置一致,优选的是接触。也就是,形成为多孔质印体91的框体93被保持在台座41上、并且以凸台阶部42的表面承接多孔性膜92的背面的构造。使热头12抵接在被设置于台座41的多孔质印体91的表面上,在与热头12的行正交的方向使多孔质印体91移动,从而一行一行地进行印面的加工。
另外,若使热头12直接地接触多孔质印体91的表面而驱动发热元件12a,则加热熔融了的多孔质材料会熔敷到热头12上,存在造成摩擦力增大或制版不良这样的不良状况。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可以在多孔质印体91与热头12之间夹设树脂膜(未图示)。这样的树脂膜被要求具有熔点比多孔质印体91所使用的多孔质材料更高的耐热性、印面不会产生褶皱等的低摩擦性以及平滑性。作为该树脂膜,例如可以使用玻璃纸、醋酸酯、聚氯乙烯、聚乙烯、聚丙烯、聚酯、聚对二苯甲酸乙酯、聚四氟乙烯、聚酰亚胺等的聚合物膜。通过夹设这样的树脂膜,除了防止多孔质材料发生褶皱以外,还能够减小残留在热头12的余热的影响。
驱动热头12的一个发热元件12a时的发热量Q以下述算式(1)表示。
Q=k×I×t...(1)
在此,k是热变换效率系数,I是驱动电流,t是驱动时间。根据算式(1),发热元件的发热量Q与作为驱动电流和驱动时间之积的驱动量Dq(Dq=I×t)成正比。
如图7所示那样,存储于终端装置30或是控制装置11的存储器的表示印面图案的原稿数据,是两值(单色)的位映像形式。例如,与印章的印字部分(盖章部)相当的、所谓“黑”的像素值为“1”。与非印字部分(非盖章部)相当的、所谓“白”的像素值为“0”。将表示所要加工的印面图案的该两值的原稿数据称为“单色图像数据”。作为印面加工装置100中的印面加工的基本动作,通过发热驱动热头12的发热元件12a,将与热头12抵接的多孔质印体91的表面加热熔融并固化。由此,在多孔质印体91的表面形成多孔性消失的非盖章部。因此,基本上,控制装置11根据单色图像数据不驱动印字部分(盖章部)的发热元件(Dq=0),驱动非印字部分(非盖章部)的发热元件(Dq=Dqmax),可以说能够通过进行接通断开控制来加工印面。
但是,在根据这样的两值的单色图像数据进行的单纯的接通断开控制中,存在在非盖章部的缘部的位置蓄积在热头12的残留热传导至邻近的盖章部的区域这样的问题。其结果,有时会产生印字的轮廓部分的多孔性(墨水的浸透性)消失一部分、印字的轮廓比本来的图像数据变窄或是变形等不良状况。为了防止这样的印字变形,控制装置11可以具备将单色图像数据修正为具有例如8位(256灰度)的灰度的灰度图像数据的灰度修正机构。
灰度修正机构例如像图7所示那样,制作在单色图像数据的印字部分(盖章部)与非印字部分(非盖章部)的边界区域(白黑的值反转的区域)进行修正而使得像素值阶段性地单调变化的灰度图像数据。另外,在此所说的“单调变化”,也包括基于单色图像数据非线性修正了灰度图像数据的状况。
控制装置11所具备的驱动量变换机构将一行的灰度图像数据变换成热头12的各发热元件12a的驱动量的数据。驱动量变换机构,在计算出发热元件12a的驱动量Dq时,能够考虑发热元件的驱动量与多孔性(墨水的浸透性)之间的非线性的相关特性。
在此,能够将定量表示多孔性的指标即墨水的浸透比率定义为以下情形的比率,即:将热加工前的初期的多孔质材料的气孔率设为1(100%),将按最大驱动量(Dq=Dqmax)驱动发热元件进行了热加工之后的多孔质材料的气孔率设为0(0%),实施标准化。多孔质材料由于随着加热熔融而有一些收缩以及热传导率等发生变化,所以,发热元件的驱动量与热加工后的墨水的浸透比率未必成正比。为了修正该非线性,优选的是例如在控制装置11的存储器中存储预先通过实验等测定的发热元件的驱动量与墨水的浸透比率之间的相关特性数据。
另外,灰度修正机构也可以制作基于单色图像数据考虑上述的非线性的相关特性(发热元件的驱动量与墨水的浸透比率的关系)而进行了修正的灰度图像数据。在该情况下,制作具有灰度图像数据的灰度值与发热元件12a的驱动量成正比的关系的灰度图像数据。由此,驱动量变换机构能够根据灰度图像数据直接地(具体是不进行非线性的修正处理等)获得驱动量数据。
控制装置11所具备的发热驱动控制机构,通过对热驱动机构13进行PWM(PulseWidthModulation,脉冲宽度调制)控制,对热头12的各发热元件12a进行根据驱动量数据的发热驱动量Dq的控制,从而在多孔质印体91上一行一行地形成印面。在此所谓PWM控制是指以下方式,即:将在发热元件12a中流动的驱动电流的振幅设成一定,控制其脉冲时间宽度(占空比),从而控制针对发热元件12a的驱动量Dq。另外,发热驱动控制机构也可以将施加于发热元件12a的电压振幅设成一定,通过PWM控制来控制发热驱动量Dq。
印面加工装置100通过应用上述的灰度修正机构、驱动量变换机构以及发热驱动控制机构,也能够出于装饰印字的目的而进行使盖章部的轮廓或标识标志等具有灰度的印面加工。在该情况下,也可以是进行了色调等装饰的印面的图案数据(原稿数据)预先具有灰度值。
接着,对装填到印面加工装置100中的附件40进行说明。在附件40上,设置有多孔质印体91等印面加工装置100的加工对象物。图8是多孔质印体91用的附件40的主视图。在附件40的主体上表面,形成有与多孔质印体91的背面侧嵌合的台座41。另外,在附件40主体的一部分,贯穿附件40主体地形成有一列根据所设置的预定的加工对象物的类型而预先规定的点图案的孔43、43、...。另外,从附件40的端部到台座41的一部分,形成有切缺成U字形的切口槽45。
图9中示出了对应于加工对象物的类型而预先决定的点图案的例子。用于识别加工对象物的类型以及/或是附件40的型式的点图案,是由孔43、43、...与余白44、44、...的组合构成的排列。在此所谓“余白”,是指点图案之中的在附件40主体未形成孔的区域。例如图8所示的孔43、43、...的点图案按二进制标法为‘01011’。因此,若参照图9,则该点图案能够识别出是加工对象物的种类为“印章”、加工尺寸为“15×30mm”用的附件型式“4”。
印面加工装置100在附件40被装填的位置上具备读取孔43、43、...的点图案的读取机构。所谓附件40“被装填的位置”,是指在被排出的托盘15上放置附件40的位置,或是在印面加工装置100内搬入了附件40一些量的位置(第1搬入位置)中的任意一者。另外,该读取机构如图10A所示那样,能够由例如从附件40的下方放射光的光电二极管18S、和在附件40的上方与光电二极管18S相向配置的光检测器18D构成(透过型光传感器)。也可以是在附件40的上方设置光电二极管18S、在附件40的下方设置光检测器18D的构成。例如若孔图案的点数为5个,则设置与各孔43以及余白44的位置对应的由5对的光电二极管18S以及光检测器18D构成的光传感器。根据该透过型光传感器的读取机构的构成,通过光检测器18D检测由光电二极管18S放射而通过孔43的光。另一方面,若光电二极管18S所放射的光被余白44遮断,则光检测器18D检测不到光。
另外,作为其它实施方式,如图10B所示那样,为了读取余白44、44、...的图案,也可以在附件40的下方分别设置光电二极管18S以及光检测器18D的对(反射型光传感器)。根据该反射型光传感器的读取机构的构成,光电二极管18S放射而由余白44的表面反射的光被邻接的光检测器18D所检测。另一方面,光电二极管18S放射的光若通过孔43,则邻接的光检测器18D检测不到光。
根据透过型或是反射型的光传感器18S、18D能够以非接触方式读取点图案43、44。为此,不会发生为了读取点图案43、44而出现不必要接触所导致的附件40的位置偏移等,能够确保加工对象物与热头12的相对位置关系的精度。
作为另外的实施方式,为了读取孔43、43、...和余白44、44、...的图案,也可以设置图10C所示那样的微动开关18m、18m、...作为读取机构(机械式开关)。
另外,印面加工装置100所具备的上述的作为读取机构的光传感器18S、18D,也兼具附件40位于加工开始的位置或是搬入位置时检查加工对象物相对附件40的设置状态的功能。即,在附件40的主体上,形成有被切缺直到台座41的一部分的切口槽45,在作为加工对象物的多孔质印体91被设置到台座41上时,由多孔质印体91的一部分遮挡切口槽45。如图11所示那样,光传感器18S、18D读取该切口槽45的状态,由此检查多孔质印体91相对附件40的设置状态。也就是,从光电二极管18S向切口槽45放射的光被多孔质印体91的一部分遮挡,若未由光检测器18D检测到,则可以判断为加工对象物正常地设置在附件40上。
根据该构成,读取附件40的点图案43、44的读取机构(光传感器18S、18D)也能够检查加工对象物相对附件40的设置状态。为此,在不设置加工对象物就将附件40装填到印面加工装置100的情况下、在以加工对象物未被正确地设置到附件40的状态进行装填的情况下,都能防止加工开始。因此,能够事先防止加工操作错误等,提高了用户的便利性。另外,读取机构(光传感器18S、18D)兼具附件40的点图案43、44的读取和加工对象物的设置状态的检查这两个功能,因而,也能够简化印面加工装置100的整体构造。
接着,以多孔质印章901的制造为例来说明使用了印面加工装置100的印面加工方法。
用户进行的操作
首先,用户(包括顾客)经由终端装置30输入所要制作的印章的印面图案的数据(单色的原稿数据)。印面图案数据也可以通过以终端装置30而动作的专用编辑软件进行制作。另外,也可以将用户预先制作的文本数据输入到终端装置30。另外,也可以是将由扫描仪或照相机等读取的图像数据取入到终端装置30的方法。并且,根据以终端装置30进行动作的专用人机接口的指示,输入加工对象的种类(印章或是标签片)或加工尺寸等的类型信息。所输入的印面图案的单色图像数据以及加工对象物的类型信息被存储在终端装置30内的存储器。
接着,用户将多孔质印体91设置于附件40的台座41,将附件40放置于从装置100排出的托盘15。并且,若进行附件40的装填操作,则托盘15被搬入到印面加工装置100内,附件40被收容。并且,在印面加工装置100中进行了规定的初期处理之后,自动地进行多孔质印体91的印面加工处理。
若印面加工处理结束,则托盘15被自动地排出。用户能够从托盘15取出附件40,获得加工形成了印面的多孔质印体91。如图12所示那样,在加工形成了印面的多孔质印体91上,通过安装墨水含浸体98以及保持架99,从而获得与订购相应的具有独自的印面图案的多孔质印章901。
依靠印面加工装置进行的加工处理
接着,参照图13、图14A以及图14B来说明印面加工装置100中的加工处理动作。主要以图13的流程图所示的印面加工装置100中的印面加工处理通过演算处理而得以实现,该演算处理由控制装置11所具备的CPU根据容纳在ROM等存储机构中的程序来执行。
首先,若接受到托盘15的排出操作(步骤S10:是(YES)),则在接下来的步骤S11中,控制装置11所具备的搬送控制机构控制搬送机构16,将托盘15搬送到排出位置。并且,由用户向托盘15装填附件40(图14A(I))。搬送控制机构对应于托盘15的搬入操作将托盘15搬入到第1搬入位置(图14A(II)),由光传感器18S、18D读取形成于附件40的孔43、43、...的点图案(步骤S12)。另外,也可以在将附件40放置于托盘15的位置(排出位置)或是将附件40进一步收容到内部的位置(例如后述的原点位置或是其附近),读取孔43、43、...的点图案。
在接续的步骤S13中,控制装置11基于所读取的点图案,确定被装填的附件40的型式以及设置于附件40的加工对象物的类型(种类以及加工尺寸)。确定出的加工对象物的类型信息也可以在印面加工装置100的显示部18进行显示。另外,在步骤S14中,判断被输入到终端装置30的加工对象物的类型信息与根据附件40的点图案确定出的附件40的型式以及/或是加工对象物的类型信息的匹配性。若这些信息没有匹配性(步骤S14:否(NO)),则能在步骤S15中在显示部18显示错误,拒绝附件40的收容。这样,在开始加工前即装填了附件40的时刻,读取机构(光传感器18S、18D)读取点图案,能够确定加工对象物的类型。为此,能够事先防止加工操作错误等。
若判断出类型信息具有匹配性(步骤S14:是),则在步骤S16中,搬送控制机构控制搬送机构16,托盘15以及附件40搬入到印面加工装置100内的更中途的搬入位置即第2搬入位置。另外,也可以在被收容于后述的原点位置或是其附近的位置,进行步骤S13的基于点图案的加工对象物的类型的特定处理,步骤S14的类型信息的匹配性的判断的处理。在该情况下,若类型信息没有匹配性,则可以使托盘15返回排出位置。由此,能够催促用户重新操作。
在步骤S17中,托盘15以及附件40处于印面加工装置100中,借助作为读取机构的光检测器18D,检查作为加工对象物的多孔质印体91相对附件40的设置状态(图14A(III))。若多孔质印体91未设置于附件40,或是未正确设置(步骤S17:否),则在步骤S18中在显示部18显示错误,托盘15返回到排出位置。由此,能够催促用户进行加工对象物相对附件40的设置。
若判断出多孔质印体91未正确地设置附件40(步骤S17:是),在接下来的步骤S21中,灰度修正机构根据单色图像数据制作灰度图像数据。例如,灰度修正机构制作在单色图像数据的值进行白黑反转的边界区域进行了修正而使得像素值阶段性地单调变化的灰度图像数据。并且在步骤S22中,驱动量变换机构对灰度图像数据进行变换来制作各发热元件12a的驱动量数据。
另外,在步骤S21中,灰度修正机构也可以考虑预先测定到的发热元件的驱动量与墨水的浸透比率的非线性的相关关系,根据单色图像数据来制作灰度图像数据。或是在步骤S22中,驱动量变换机构考虑该非线性的相关关系,根据灰度图像数据来制作驱动量数据。
在接下来的步骤S23中,托盘15以及附件40位于被搬入到最深处的位置(第3搬入位置;原点位置),在该位置处原点传感器19接通,由此设定搬送的原点(图14A(IV))。原点传感器19能够使用通过接触托盘15或是附件40来感知光遮断的光传感器。另外,也可以将图14A(I)所示的托盘15以及附件40被排出到外侧的位置(排出位置)作为原点。并且在接下来的步骤S24中,控制装置11基于根据孔43的点图案确定的加工对象物的种类和加工尺寸的信息来决定加工开始位置。并且,在步骤S25中搬送控制机构控制搬送机构16,使多孔质印体91向所决定的加工开始位置移动。
在作为加工对象物的多孔质印体91移动到加工开始位置之后,在步骤S26中,控制装置11基于根据孔43的点图案确定出的加工对象物的种类的信息,决定热头12的加热高度位置。在此“加热高度位置”与热头12抵接于多孔质印体91的高度位置相当。并且,在步骤S27中,控制装置11控制升降机构14,使热头12下降到所决定的加热高度位置。在该阶段,热头12与处于加工开始位置的多孔质印体91抵接(图14B(V))。
在步骤S28中,发热驱动控制机构根据一行的驱动量数据对热驱动机构13进行PWM控制,有选择地发热驱动热头12的发热元件12a。由此多孔质印体91被热加工一行。并且,在接下来的步骤S29中,搬送控制机构控制搬送机构16,使多孔质印体91向搬出方向移动一行幅度。控制装置11通过反复进行步骤S28和步骤S29的处理,一行一行地对多孔质印体91进行印面加工(图14B(VI))。并且,当通过步骤S30判断出最终行的加工结束时(图14B(VII)),在步骤S31中将托盘15搬送至排出位置。由此,用户能够获得形成了印面图案的多孔质印体91。
另外,也可以如图15所示那样,一边使多孔质印体91向搬入方向移动一边进行印面加工。即,控制装置11在设定原点后决定加工开始位置(图15中为右端),控制搬送机构16向所决定的加工开始位置移动多孔质印体91(图15(I))。并且,控制装置11控制搬送机构16,使多孔质印体91一行一行地向搬入方向移动,同时通过PWM控制发热驱动热头12的发热元件12a(图15(II))。通过多孔质印体91的最终行(图15中为左端)的加工结束,印面加工结束(图15(III))。
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印面加工装置100,能够基于被装填的附件40的由孔43或余白44或是它们的组合构成的点图案,确定设置于附件40的加工对象物的类型。例如即便在印面加工装置中错误地装填了与顾客所订购的加工对象物的种类或尺寸不同的型式的附件,也能够防止加工开始。为此,能够事先防止不适合加工对象物的附件的装填错误或加工操作错误等。因此,印面加工装置100可以兼具高通用性以及便利性。
2第二实施方式
参照图16~30来说明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作为印面加工装置的热加工机110。
图16是表示热加工机110的外观图。另外,图17是表示热加工机110的概略构成的框图。
如图16所示那样,在热加工机110的前面部,设有用于供用户操作热加工机110的触碰面板21、数字键22等。在触碰面板21上,显示例如表示针对热加工机110的操作输入画面、装置的动作状态(准备结束、附件装填、数据读取、印字加工、附件排出、错误及其他)或是当前设置的加工对象物的类型(种类以及加工尺寸)等信息的文字等。另外,虽未图示,但在热加工机110的背面部,设有用于与互联网等网络连接的通信用连接器、电源用连接器等。
另外,热加工机110也可以使未图示的外部的个人电脑(PC)、专用终端装置等具有操作输入或显示等的人机接口功能、内部的控制装置11的一部分的处理功能,并进行动作。
如图17所示那样,在控制装置11中,除了上述的触碰面板21、数字键22以外,还连接有对热头12进行热驱动的热驱动机构13、使热头12升降的升降机构14、搬入搬出托盘15以及附件60的搬送机构16、读取被设置于附件60的加工对象物(多孔质印体91)以及后述的适配器部件35的读取传感器18S、18D等。
作为多孔质印章的印面部件的多孔质印体91设置在例如图19所示那样的专用的附件60上。热加工机110具备作为载置附件60并对其进行搬送的机构的托盘15。搬送机构16构成为将多孔质印体91以及附件60在可装拆的排出位置与内部的收容位置之间往复搬送。另外,搬送机构16是在使多孔质印体91与热头12抵接的状态下使它们相对移动的机构。
图18(I)是作为加工对象物的一例的方形的多孔质印体91的外观立体图。图18(II)、(III)是其俯视图和侧视图。图18(IV)是多孔质印体91的IV-IV剖视图。如这些图所示那样,方形的多孔质印体91具备:张拉多孔性膜92而堵塞上表面开口的四角框状的框体93;安装在框体93内的墨水含浸体98;为了稳定印体而安装在框体93的下面侧以便保持墨水含浸体98的承接台部件94。
接着,对被装填于热加工机110的附件50进行说明。在附件50上,经由适配器部件35设置各种类型的作为加工对象物的多孔质印体91。在此,图19是本发明的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附件50的俯视图。在图19的附件50的主体上,形成有在相对上表面50a低洼的位置具有平坦的设置面51e的印体设置部51。印体设置部51具有基准壁面51a、侧壁面51b、51b,作为俯视观看呈长方形的槽部而形成。
在此,第二实施方式的附件50的搬送方向是图19中的上下方向。有时特别将图19的上方向称为附件50朝向热加工机110的内部的“搬入方向”,有时特别将图19的下方向称为附件50从热加工机110朝向外部的“搬出方向”。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宽度方向”是指与搬送方向正交的方向。根据图19,印体设置部51的基准壁面51a与搬送方向正交(也就是,基准壁面51a的法线与搬送方向的直线一致)。另外,各侧壁面51b和基准壁面51a正交地形成。
在印体设置部51的设置面51e,在其宽度方向中央位置形成有在搬送方向较长地延伸的狭缝孔52。详细情况在后叙述,经由该狭缝孔52,通过作为透过型的光传感器的读取传感器18S、18D,检测适配器部件35的位置、加工对象物(多孔质印体91)的设置状态。并且,基于附件50中的适配器部件35的相对位置,确定设置于该附件50的多孔质印体91的类型。另外,也可以在设置面51e上,以成为类型不同的加工对象物的设置目标的方式,印刷具有可加工类型的加工对象物的外形加边的虚线53、53、...。
另外,在印体设置部51的侧壁面51b、51b,形成有用于使接着说明的适配器部件35的两端部嵌合并进行定位的多个被嵌合槽54、54、...。另外,也可以在各被嵌合槽54的附近,印刷表示对应的加工对象物的类型的类型编码。由此,适配器部件35被固定在附件50的规定位置,而且一眼就能看出适配器部件35与哪个被嵌合槽54嵌合,便利性得到提高。
在此,图20A是适配器部件35的俯视图。图20B是表示附件50的剖面的适配器部件35的侧视图。适配器部件35为如图20A所示那样的部件,其具有凸缘部36、以及与凸缘部36的一面连接且各自呈左右对称三角形的保持部37l、37r,它们一体形成。各保持部37l、37r具有朝向附件50的宽度方向中心倾斜成相互的间隔逐渐变窄的平坦的抵接面38l、38r。凸缘部36具有与在宽度方向相向的两个被嵌合槽54、54的间隔对应的长度。如图20B所示那样,通过使凸缘部36的两端部36l、36r与印体设置部51的宽度方向两侧的任意的被嵌合槽54、54嵌合,在附件50的规定位置设置适配器部件35。
图21是方形35×70mm的多孔质印体91a被设置于附件50的例子。如图21所示那样,适配器部件35的凸缘部36的两端部通过被印刷成类型编码“35”的被嵌合部54a、54a进行嵌合。由此,多孔质印体91a被夹持保持在形成于附件50的基准壁面51a与适配器部件35的倾斜的两个抵接面38l、38r之间。
图22是方形40×80mm的多孔质印体91b被设置于附件50的例子。另外,图23是圆形直径40mm的多孔质印体91c被设置于附件50的例子。根据图21~图23的例子可知,在附件50的印体设置部51,能够以对应于加工对象物的类型预先决定的位置或朝向(例如参照图19所示的虚线53),设置不同类型的加工对象物。
由此,不用更换附件,就能使用相同的附件50来应对各种类型(种类、尺寸)的多孔质印体91。因此,热加工机110的通用性得到提高。
另外,适配器部件35具有以朝向附件50的宽度方向中心相互间隔变窄的方式倾斜的两个抵接面38l、38r。通过使对称形的两个抵接面38l、38r与多孔质印体91的两个角部均等地抵接,保持多孔质印体91的稳定性得到提高。另外,可以紧凑地形成适配器部件35。
另外,外形尺寸定型化的加工对象物的类型(种类以及加工尺寸)与保持加工对象物的适配器部件35的嵌合位置(被嵌合槽54、54、...)的关系为1对1,通过检测适配器部件35的嵌合位置,除了能确定定型化的加工对象物的外形尺寸之外,还能够确定其种类(方形或圆形等)、加工尺寸、加工开始位置、加热高度位置等。
控制装置11所具备的加工对象物确定机构基于附件50中的适配器部件35的相对位置来确定加工对象物的类型。在此,如图24所例示的那样,附件50的搬送方向上的读取传感器18S、18D与原点传感器19的距离D0是固定的。加工对象物确定机构在向原点方向搬送附件50的工序中,对从读取传感器18S、18D检测到适配器部件35的凸缘部36的位置起到原点传感器19检测托盘15或是附件50的端部的位置为止的搬送距离D1进行测定,演算这些距离的差分D0-D1,由此可以获得附件50中的适配器部件35的相对位置Dp。
另外,读取传感器优选的是由光电二极管18S以及光检测器18D的对构成的透过型的光传感器。即,从光电二极管18S放射的光被适配器部件35的凸缘部36遮光,光检测器18D感知不到光,由此检测适配器部件35。另外,读取传感器也可以是感知依靠凸缘部36的光反射的反射型的光传感器。通过由透过型或是反射型的光传感器即读取传感器以非接触方式检测适配器部件35的相对位置,不会发生因不必要接触导致的附件50的位置偏移等,能够确保加工对象物与热头12的相对位置关系的精度。
另外,作为原点传感器19,可以使用通过托盘15的端部接触而接通的机械式的开关传感器、感知依靠其端部进行的光的遮断或是反射的光传感器。
图25例示出加工对象物的类型与适配器部件35的嵌合位置(相对位置Dp)的关系。如图25所例示的那样,加工对象物的类型与适配器部件35的相对位置Dp按1对1的方式对应。加工对象物确定机构能够在将附件50向原点方向搬送的工序中,通过检测适配器部件35的嵌合位置,基于其相对位置Dp来唯一地に确定出当前设置的加工对象物的类型(种类以及加工尺寸)。
接着,对依靠控制装置11所具备的加工控制机构进行的印面加工处理进行说明。在此,图26是例示依靠加工控制机构的印面加工处理的流程图。另外,图27是用于说明热加工机110的印面加工动作的图。另外,加工控制机构包括接着说明的搬送控制机构、升降控制机构以及发热驱动控制机构。
首先,用户(包括印章的订购者、销售店员等)将想要加工印面的多孔质印体91设置在附件50的规定位置,经由适配器部件35将多孔质印体91设置在附件50上。并且,若经由触碰面板21等进行托盘15的排出操作(步骤S41),则搬送控制机构控制搬送机构16,将托盘15搬送到图27(I)所示的排出位置(步骤S42)。并且,用户向被排出的托盘15装填设置了多孔质印体91的附件50。另外,用户在将附件50装填到托盘15上之后,既可以将多孔质印体91以及适配器部件35设置到附件50上,也可以相对于已经被装填到托盘15上的附件50设置多孔质印体91以及适配器部件35。
并且,若经由触碰面板21等进行搬入操作(步骤S43),则搬送控制机构控制搬送机构16,开始附件50的搬入动作(步骤S44)。在将附件50向原点方向搬送的搬入工序中,在例如图27(II)所示的搬入位置,通过读取传感器18S、18D检测适配器部件35(具体是凸缘部36)(步骤S45)。
在接下来的步骤S46中,通过读取传感器18S、18D检查多孔质印体91相对附件50的设置状态。若多孔质印体91未被设置于附件50或是未被正确设置(步骤S47:否),则在步骤S48中在触碰面板21等显示错误,托盘15返回到排出位置。由此,能够督促用户进行加工对象物相对附件50的设置。
搬送控制机构进一步搬入托盘15,在图27(III)所示的最深处的位置,附件50的端部将原点传感器19接通,由此检测搬送中的原点(步骤S49)。并且,在该原点位置,搬送控制机构暂时停止附件50的搬入动作(步骤S50)。
如上所述,加工对象物确定机构根据读取传感器18S、18D以及原点传感器19间的固定距离D0与由读取传感器18S、18D检测到适配器部件35的搬入位置以及原点位置间的搬送距离D1的差分,演算附件50中的适配器部件35的位置Dp,基于此确定当前设置的多孔质印体91的类型(种类和加工尺寸)(步骤S51)。
在步骤S51确定出的类型信息也可以显示在热加工机110的触碰面板21等。在接续的步骤S52中,判断被加载于热加工机110的印面图像数据的类型信息与根据适配器部件35的位置Dp确定出的类型信息的匹配性。若这些信息无匹配性(步骤S52:否),则在触碰面板21等显示错误(步骤S53),使托盘15返回到排出位置(步骤S42)。由此,能够督促用户重新操作。这样,在开始加工之前,能够发现多孔质印体91与印面图像数据的错误匹配等,能够事先防止错误的多孔质印体91的设置、加工操作错误等。
在判断出类型信息具有匹配性、设置了正确的多孔质印体91的情况下(步骤S52:是),加工控制机构基于确定出的多孔质印体91的种类和加工尺寸,决定印面的加工开始位置和加热高度位置(步骤S54)。并且,搬送控制机构控制搬送机构16,将多孔质印体91搬送到加工开始位置(步骤S55)。在多孔质印体91被搬送到加工开始位置之后,升降控制机构控制升降机构14,使热头12下降到加热高度位置(步骤S56)。如图27(VI)所示那样,在该阶段,热头12与多孔质印体91的加工开始位置表面抵接。
在接下来的步骤S57中,发热驱动控制机构根据一行的驱动量数据对热驱动机构13进行PWM控制,有选择地发热驱动热头12的发热元件12a、12a、...。由此对多孔质印体91进行一行的热加工。并且,在步骤S58中,搬送控制机构控制搬送机构16,将多孔质印体91向搬出方向(图27(VI)的箭头方向)移动一行宽度。通过反复进行步骤S57和步骤S58的处理,一行一行地印面加工多孔质印体91。并且,在步骤S59判断出最终行的加工结束时(图27(V)),升降控制机构控制升降机构14而使热头12上升到待机位置,搬送控制机构控制搬送机构16,将托盘15搬送至排出位置(步骤S60)。
用户能够从被排出的托盘15取出附件50,获得加工形成了印面的多孔质印体91。另外,用户在将附件50装填到托盘15中的状态下,也就是不从托盘15取出附件50,即可获得加工完毕的多孔质印体91。并且,如图28所示那样,使墨水含浸于安装在多孔质印体91中的墨水含浸体98,经由承接台部件94安装保持架99,由此用户能够组装与订购对应的具有独自的印面图案的多孔质印章902。
图29是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型例的附件60的俯视图。在附件60的主体,形成有在相对于上表面60a低洼的位置具有平坦的设置面61e的印体设置部61。印体设置部61是俯视观看呈四边形的槽部,具有:具有与搬送方向正交且相互平行的面的基准壁面61a以及相向壁面61c;与这些壁面61a、61c正交的侧壁面61b、61b。
在附件60的印体设置部61,各种尺寸的多孔质印体91能够按照使其一个侧面与基准壁面61a抵接的状态进行设置。在附件60上,通过按压弹簧63l、63r、65,分别设有朝向多孔质印体91的其它侧面被弹性地施力的保持体62l、62r、64。多孔质印体91的三个侧面由被按压弹簧63l、63r、65施力的保持体62l、62r、64按压,被保持于印体设置部61的规定位置。由此,能够在单一的附件60上设置各种尺寸的多孔质印体91。
另外,加工对象物确定机构通过检测附件60中的保持体62l、62r、64的位置,能够确定多孔质印体91的纵横的外形尺寸等的类型以及加工开始位置。另外,为了检测保持体62l、62r、64的位置,也可以利用未图示的光传感器或冲程传感器来检测按压弹簧63l、63r、65的伸展。
图30是根据另外的变型例的附件70的俯视图。在附件70的主体上,形成有低于上表面70a的位置的中间面71e。具有比该中间面71e更低的位置的设置面71f地形成的印体设置部71,形成为具有多个台阶槽的印体设置部71,该多个台阶槽以分别适合于尺寸不同的多孔质印体91的一个侧面的方式从中心朝两宽度方向呈阶梯状地扩展。
更具地来说明,与搬送方向正交的、例如第1基准壁面72a、第2基准壁面73a、第3基准壁面74a形成为朝向附件70的搬入方向阶段性地变长,这些基准壁面72a、73a、74a的各长度分别是能够嵌合外形尺寸不同的方形的多孔质印体91的一边的程度。在第1基准壁面72a的宽度方向两端,形成有与该基准壁面72a正交且在搬入方向立起的侧壁面72b、72b。同样,在第2基准壁面73a的宽度方向两端,形成有与该基准壁面73a正交且在搬入方向立起的侧壁面73b、73b,在第3基准壁面74a的宽度方向两端,形成有与该基准壁面74a正交且在搬入方向立起的侧壁面74b、74b。
也就是,在根据本变型例的附件70上,作为印体设置部71,至少形成具有第1基准壁面72a的第1台阶槽、具有第2基准壁面73a的第2台阶槽和具有第3基准壁面74a的第3台阶槽,并具有从中间面71e凹陷的设置面71f。另外,也可以如图30所示那样,在附件70上,与外形例如长圆形印章的多孔质印体对应地,形成具有能够与其圆弧状的侧面嵌合的半圆状壁面75的缘槽、具有能够与多孔质印体的四角落嵌合的角落壁面76的缘槽。
另外,形成于附件70的台阶槽的宽度尺寸、其数量,可以根据能够与印面加工对应的多孔质印体的外形尺寸、种类数来适当变更。
在此,在图30中例示出多孔质印体91嵌合于上述第2台阶槽的状态。附件70具备由按压弹簧79朝向多孔质印体91的与基准壁面73a相反侧的面弹性地施力的保持体78。例如与上述第2台阶槽嵌合的多孔质印体91通过该台阶槽的两侧壁面73b、73b限制宽度方向(图30中为左右方向)的移动,并且利用由按压弹簧79施力的保持体78和基准壁面73a进行夹持,保持于该第2台阶槽。多孔质印体91虽具有若干的定型化的不同尺寸,但却能够以与适合该多孔质印体的那个台阶槽或是缘槽嵌合、其一个侧面与该台阶槽或缘槽的壁面抵接的状态,设置于附件70。由此,能够在单一的附件70上设置各种种类或尺寸的多孔质印体91。
另外,由于多孔质印体91具有定型化的外形尺寸,所以,加工对象物确定机构通过检测附件70中的保持体78的位置,能够确定多孔质印体91所嵌合的槽的位置、加工尺寸等的类型以及加工开始位置。另外,在检测保持体78的位置时,也可以利用未图示的光传感器或冲程传感器等来检测按压弹簧79的伸展。
3第三实施方式
参照图31~41来说明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作为印面加工装置的热加工机120。
图31是表示热加工机120的外观图。另外,图32是表示热加工机120的概略构成的框图。作为多孔质印章的印面部件的多孔质印体91设置于例如图34A等所示的附件80。详细情况在后叙述,在附件80的设置多孔质印体91那侧的面上,能够在其任意的位置嵌合多孔质印体91且能够检测多孔质印体91的设置状态的多个检测开关SW11~SW98,被分别配置在呈格子状正交的各交点位置上。
如图31所示那样,在热加工机120的前面部,设有用于供用户操作热加工机120的触碰面板21、数字键22等。在触碰面板21上,显示表示例如针对热加工机120的操作输入画面、装置的动作状态(准备结束、附件装填、数据读取、印字加工、附件排出、错误及其他)或是当前设置的多孔质印体91的类型(种类以及加工尺寸)等信息的文字等。另外,虽未图示,在热加工机120的背面部,设有用于与互联网等网络连接的通信用连接器、电源用连接器等。
另外,热加工机120也可以使未图示的外部的个人电脑(PC)、专用终端装置等具有操作输入或表示等的人机接口功能、内部的控制装置11的一部分的处理功能,并进行动作。
如图32所示那样,在控制装置11上,除了上述的触碰面板21、数字键22之外,还连接有对热头12进行热驱动的热驱动机构13、使热头12升降的升降机构14、使托盘15及附件80搬入搬出的搬送机构16、以及从设于附件80的检测开关SW1m、SW2m、SW3m、...读取数据的读取电路17等。另外,在图32中图示出第m列(m为任意的整数)的检测开关。其中,在第三实施方式的附件80上设有例如图34A所示的9行×8列的总计72个检测开关SW11~SW98,如后所述构成为由该读取电路17读取所有检测开关SW11~SW98的状态(接通断开数据),将该数据输出给控制装置11。
另外,热加工机120具备载置附件80并进行搬送的机构即托盘15,设在热加工机120内部的搬送机构16构成为在可装拆的排出位置与内部的收容位置之间往复搬送多孔质印体91以及附件80。另外,搬送机构16也是在使多孔质印体91与热头12抵接的状态下使它们相对移动的机构。
接着,图33(I)是作为加工对象物的一例的方形的多孔质印体91的俯视图。图33(II)是该多孔质印体91的后视图。另外,图33(III)是按图33(I)的III-III线切断的情况下的多孔质印体91的剖视图。如这些图所示那样,方形的多孔质印体91具备四边形的框状的框体93,在该框体93的上表面侧的凹部93a安装墨水含浸体98。并且,以堵塞安装有墨水含浸体98的凹部93a的方式,在框体93的上表面张拉设置多孔性膜92。
特别是如图33(II)所示那样,在多孔质印体91的背面侧,也就是设置于附件80的面侧,在处于四边形的对角线上的两个角落部,形成有浅孔嵌合部104a、104b。另外,同样在多孔质印体91的背面侧,在与上述浅孔嵌合部104a、104b不同的对角线上的两个角落部,形成有深孔嵌合部105a、105b。浅孔嵌合部104a、104b具有在与附件80的检测开关SWnm(在此,n是表示第n行的检测开关的例如1~9的整数,m是表示第m列的检测开关的例如1~8的整数。)嵌合的状态下使该嵌合的检测开关SWnm接通的程度的比较浅的孔104ah、104bh。另一方面,深孔嵌合部105a、105b具有即便与检测开关SWnm嵌合也维持该嵌合的检测开关SWnm的断开状态的比较深的孔105ah、105bh。多孔质印体91的横宽方向上的浅孔嵌合部104a的孔104ah与深孔嵌合部105b的孔105bh之间的间隔、以及纵宽方向上的浅孔嵌合部104a的孔104ah与深孔嵌合部105a的孔105ah之间的间隔,分别是接着说明的检测开关SW11~S98(例如参照图34A)的间距的整数倍。
参照图34A、B来更详细地说明附件80以及附件80上所设置的检测开关SW11~SW98。另外,在此,第三实施方式的附件80的“搬送方向”是指图34A中的上下方向。特别是有时将图34A的上方向称为附件80朝向热加工机120的内部的“搬入方向”,将图34A的下方向称为附件80从热加工机120朝向外部的“搬出方向”。
如图34A所示那样,在附件80的主体,形成有在相对上表面80a低洼的位置具有平坦的设置面的印体设置部81。在印体设置部81的设置面81a,在呈格子状正交的各交点位置,分别配置有能够在该设置面81a上的任意位置与多孔质印体91嵌合且能够检测多孔质印体91的多个检测开关SW11~SW98。如图34B所示那样,例如一个检测开关SW91具备从设置面81a突出的圆筒部86和在圆筒部86内上下运动的可动片87。可动片87始终由弹簧88朝向上方施力。检测开关SW91构成为,在通常时微动开关89断开,若可动片87抵抗弹簧88的施力地被向下方按压,则移动了的可动片87的基端部将微动开关89接通。另外,其它检测开关也是与检测开关SW91相同的构造。
多孔质印体91的背面的浅孔嵌合部104a、104b的各孔104ah、104bh以及深孔嵌合部105a、105b的各孔105ah、105bh,具有能够供检测开关SW11~SW98的各圆筒部86插入并嵌合的程度的直径。即,多孔质印体91的浅孔嵌合部104a、104b以及深孔嵌合部105a、105b与附件80的检测开关SW11~SW98的任意检测开关嵌合。由此,能够将多孔质印体91稳定地设置在设置面81a的任意位置。
图35A是作为一例表示多孔质印体91被设置在附件80的印体设置部81的搬出方向端部中央的状态的俯视图。另外,图35B是按图35A的B-B线切断的情况下的剖视图。在多孔质印体91被设置在附件80的图35A所示的位置的状态下,通过使浅孔嵌合部104a、104b与检测开关SW92、SW87嵌合,将这些检测开关SW92、SW87接通。也就是,浅孔嵌合部104a、104b的孔104ah、104bh的底部使检测开关SW92、SW87的各可动片87向下方移动,将这些微动开关89接通。另一方面,深孔嵌合部105a、105b的孔105ah、105bh形成得比浅孔嵌合部104a、104b的孔104ah、104bh更深。因而,即便深孔嵌合部105a、105b与检测开关SW82、SW97嵌合,这些检测开关SW82、SW97的各可动片87也不与孔105ah、105bh的底部接触,维持断开状态。
基于通过使位于多孔质印体91的对角的浅孔嵌合部104a、104b嵌合而接通的检测开关SW92、SW87的各位置,能够确定附件80的设置面81a上的多孔质印体91的设置位置。另外,基于连结接通的检测开关SW92、SW87的各位置的对角线D,也能够确定定型化的多孔质印体91的加工尺寸。进而,基于根据接通的检测开关SW92、SW87的各位置确定出的多孔质印体91的设置位置和加工尺寸的信息,也能够确定出该多孔质印体91的印面的加工开始位置以及加工结束位置。
另外,尽管在附件80的设置面81a的面积与所设置的加工对象物的尺寸之间存在一定的制限,但可以在容许范围例如像图36(I)~(III)所示那样将各种加工尺寸的多孔质印体91、91’、91”设置在纵横任意位置上。另外,不仅能够如图37(I)所例示的那样在附件80的设置面81a的任意位置设置一个多孔质印体91,而且还能够如图37(II)所例示的那样将多个多孔质印体91同时设置在设置面81a上。另外,如图37(III)所例示的那样,也能够将尺寸不同的多个多孔质印体91、91”’同时设置在设置面81a上。
接着,说明热加工机120所具备的各控制机构以及其动作。
热加工机120的控制装置11既可以根据各检测开关SW11~S98个别地读取接通断开的开关信号,也可以例如图38的框图所示那样,采用读取电路17以扫描方式读取检测开关SW11~SW98的接通断开数据的构成。
例如根据图38的扫描方式的实施方式,在控制装置11读取检测开关SW11~SW98的状态的步骤中,读取电路17向开关电路171输出与检测开关SW11~SW98的行数n相当的例如9次周期的扫描信号。开关电路171每当接收到扫描信号时(n=1、2、...、9),依次向第n行的检测开关SWn1、SWn2、...、SWn8供给电流。即,若输出第1次(n=1)的扫描信号,则开关电路171仅向第1行的检测开关SW11~SW18供给电流,若输出第2次(n=2)的扫描信号,则开关电路171仅向第2行的检测开关SW21~SW28供给电流,如此反复行数(n=9)次地切换输出对象。
同时,与扫描信号同步地向闩锁电路172输入设定/重设信号。即,若输出第1次(n=1)的扫描信号,则闩锁电路172捕捉(闩锁)第1行的检测开关SW11~SW18的信息,输出给读取电路17。若扫描信号下降,则重设闩锁电路172所捕捉到的信息,若输出接下来的第2次(n=2)的扫描信号,则同样闩锁第2行的检测开关SW21~SW28的信息,输出给读取电路17。这样,读取电路17从第1行扫描到第9行,读取表示所有检测开关SW11~SW98的状态的接通断开数据。
控制装置11所具备的加工对象物确定机构,基于多孔质印体91被设置于附件80而接通了的检测开关SWnm、SWn’m’的各位置,确定附件80的设置面81a上的多孔质印体91的设置位置。另外,加工对象物确定机构基于连结接通的检测开关SWnm、SWn’m’的各位置的对角线D,确定定型化的多孔质印体91的种类、加工尺寸。
接着,说明依靠控制装置11所具备的加工控制机构进行的印面加工处理。在此,图39是例示依靠加工控制机构进行的印面加工处理的流程图。另外,图40是用于说明热加工机120的印面加工动作的图。另外,加工控制机构包括接着说明的搬送控制机构、升降控制机构以及发热驱动控制机构。
首先,用户(包括印章的订购者、销售店员等)将想要加工印面的多孔质印体91设置在附件80的任意位置。并且,若经由触碰面板21等进行托盘15的排出操作(步骤S71),则搬送控制机构控制搬送机构16,将托盘15向图40(I)所示的排出位置搬送(步骤S72)。并且,用户在被排出的托盘15上装填设置有多孔质印体91的附件80。另外,用户在将附件80装填到托盘15上之后,既可以将多孔质印体91设置到附件80上,也可以相对已经被装填在托盘15上的附件80设置多孔质印体91。
并且,若经由触碰面板21等进行搬入操作(步骤S73),则搬送控制机构控制搬送机构16,开始附件80的搬入动作(步骤S74)。在将附件80向原点方向搬送的搬入工序中,例如在图40(II)所示的搬入位置,控制装置11的开关数据读取机构经由读取电路17读取表示检测开关SW11~98的状态的接通断开数据(步骤S75)。
在接下来的步骤S76中,根据由上述的开关数据读取机构读取的来自检测开关SW11~98的接通断开数据,检查多孔质印体91相对附件80的设置状态。控制装置11若识别出检测开关SW11~98之中的至少2个检测开关为接通状态,则判断成多孔质印体91正确地设置在附件80上(步骤S76:是)。当检测开关SW11~98的任意一个都为断开时,或是在1个或奇数个的检测开关接通的情况下,判断成多孔质印体91未设置于附件80,或是未正确设置(步骤S76:否)。在该情况下,在触碰面板21等显示错误(步骤S77),使托盘15返回排出位置(步骤S72)。由此,能够督促用户进行多孔质印体91相对附件80的设置。
在接下来的步骤S78中,上述的加工对象物确定机构基于接通状态的检测开关SWnm、SWn’m’的各位置,确定多孔质印体91的设置位置、种类。另外,加工对象物确定机构基于连结接通状态的检测开关SWnm、SWn’m’的各位置的对角线的长度,确定多孔质印体91的加工尺寸。
步骤S78中确定的信息也可以显示在热加工机120的触碰面板21等。在接续的步骤S79中,判断被加载到热加工机120中的印面图像数据的类型信息与根据检测开关SWnm、SWn’m’确定出的类型信息的匹配性。若这些信息没有匹配性(步骤S79:否),则在触碰面板21等显示错误(步骤S80),使托盘15返回排出位置(步骤S72)。由此,能够督促用户重新操作。这样,在开始加工之前,能够发现多孔质印体91与印面图像数据的错误匹配等,能够事先防止错误的多孔质印体91的设置、加工操作错误等。
搬送控制机构进一步搬入托盘15,在图40(III)所示的最深处的位置,附件80的端部将原点传感器19接通,由此检测搬送中的原点(步骤S81)。并且,在该原点位置,搬送控制机构暂时停止附件80的搬入动作(步骤S82)。
接着,加工控制机构基于确定出的多孔质印体91的设置位置和获得了匹配性的类型信息,决定印面的加工开始位置和加热高度位置(步骤S83)。并且,搬送控制机构控制搬送机构16,将多孔质印体91搬送到加工开始位置(步骤S84)。在多孔质印体91被搬送到加工开始位置之后,升降控制机构控制升降机构14,使热头12下降到加热高度位置(步骤S85)。如图40(IV)所示那样,在该阶段,热头12与多孔质印体91的加工开始位置表面抵接。
在接下来的步骤S86中,发热驱动控制机构根据一行的驱动量数据对热驱动机构13进行PWM控制,有选择地发热驱动热头12的发热元件12a、12a、...。由此对多孔质印体91进行一行的热加工。并且,在步骤S87中,搬送控制机构控制搬送机构16,使多孔质印体91向搬出方向(图40(IV)的箭头方向)移动一行宽度。通过反复进行步骤S86和步骤S87的处理,一行一行地印面加工多孔质印体91。并且,在步骤S88判断出最终行的加工结束时(图40(V)),升降控制机构控制升降机构14,使热头12上升到待机位置,搬送控制机构控制搬送机构16,将托盘15搬送到排出位置(步骤S89)。
用户能够从被排出的托盘15取出附件80,获得加工形成了印面的多孔质印体91。另外,用户也可以在将附件80装填到了托盘15的状态,也就是不从托盘15取出附件80,获得加工完毕的多孔质印体91。并且,如图41所示那样,使墨水含浸在安装于多孔质印体91的墨水含浸体98中,安装保持架99,由此用户可以组装与订购对应的具有独自的印面图案的多孔质印章903。
以上,对本发明所涉及的印面加工装置以及热加工机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并不应解释限定于在此说明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要旨或是技术构思范围内能够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适当的变更或是改进。伴随着这些变更或是改进的印面加工装置以及关联的周边技术应理解为包含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
附图标记说明
11控制装置
12热头
12a发热元件
13热驱动机构
14升降机构
15托盘
16搬送机构
17读取电路
18S、18D光传感器(读取机构)
19原点传感器
21触碰面板
22数字键
30终端装置
35适配器部件
36凸缘部
37l、37r保持部
38l、38r抵接面
40、50、60、70、80附件
91多孔质印体
92多孔性膜
93框体
99保持架
98墨水含浸体
104a、104b浅孔嵌合部
105a、105b深孔嵌合部
100印面加工装置
110、120热加工机
901、902、903多孔质印章
D多孔质印体的对角线
SW11~SW98检测开关

Claims (20)

1.一种印面加工装置,具备:
热头,该热头具有被配置成行状的多个发热元件;
专用的附件,在该附件上设置要形成印面的预定的加工对象物;
搬送机构,该搬送机构在使被设置在上述附件上的上述加工对象物与上述热头抵接的状态下使上述加工对象物与上述热头相对移动;以及
控制机构,该控制机构一边控制依靠上述搬送机构进行的上述相对移动,一边有选择地发热驱动上述热头的各发热元件,进行在上述加工对象物上形成印面的加工处理;
其特征在于,在上述附件的主体的一部分,形成有根据设置的预定的上述加工对象物的类型而预先规定的点图案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面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附件被装填的位置,具备读取被形成于该附件的上述点图案孔的读取机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印面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读取机构是利用光的透过或反射来读取上述点图案孔的光传感器。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印面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控制机构以可通信方式连接有可供用户操作的终端装置,上述控制机构进行以下处理:对由用户输入到上述终端装置的上述加工对象物的类型的信息与上述读取机构所读取的上述点图案孔的信息之间的匹配性进行检查。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印面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附件的主体形成有切口槽,该切口槽在设置了上述加工对象物时被该加工对象物的一部分遮挡,通过在上述附件被搬入的位置由上述读取机构读取上述切口槽的状态,检查上述加工对象物相对上述附件的设置状态。
6.一种热加工机,其特征在于,具备:
热头,该热头具有被配置成行状的多个发热元件;
附件,在该附件上经由适配器部件设置要形成印面的加工对象物;
搬送机构,该搬送机构将上述附件搬入到内部,在使被设置在上述附件上的上述加工对象物与上述热头抵接的状态下使上述加工对象物与上述热头相对移动;以及
控制机构,该控制机构一边控制依靠上述搬送机构进行的上述相对移动,一边有选择地发热驱动上述热头的各发热元件,进行在上述加工对象物上形成印面的加工处理;
上述加工对象物被夹持在形成于上述附件的基准面与形成于上述适配器部件的倾斜面之间。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热加工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适配器部件的上述倾斜面由两个抵接面构成,上述两个抵接面以朝向上述附件的宽度方向中心相互间隔变窄的方式倾斜。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热加工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控制机构基于上述附件中的上述适配器部件的相对位置来确定上述加工对象物的类型。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热加工机,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附件上在宽度方向中央位置形成有在搬送方向延伸的狭缝孔,通过经由该狭缝孔检测上述适配器部件的光传感器,检测上述附件中的上述适配器部件的相对位置。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热加工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适配器部件的两端部在上述附件的规定位置嵌合。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热加工机,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适配器部件的两端部嵌合的上述附件的上述规定位置,印刷有表示对应的加工对象物的类型的类型编码。
12.一种热加工机,其特征在于,具备:
热头,该热头具有被配置成行状的多个发热元件;
附件,在该附件上设置要形成印面的加工对象物;
搬送机构,该搬送机构将上述附件搬入到内部,在使被设置在上述附件上的上述加工对象物与上述热头抵接的状态下使上述加工对象物与上述热头相对移动;以及
控制机构,该控制机构一边控制依靠上述搬送机构进行的上述相对移动,一边有选择地发热驱动上述热头的各发热元件,进行在上述加工对象物上形成印面的加工处理;
在上述附件上形成有设置部,该设置部具有在设置了上述加工对象物的状态下与该加工对象物的一个侧面抵接的壁面,
在上述设置部具备至少一个保持体,该至少一个保持体朝向上述加工对象物的与上述一个侧面相反侧的面被弹性地施力,并与该相反侧的面抵接来保持该加工对象物。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热加工机,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设置部还具备第2保持体,该第2保持体朝向上述加工对象物的与上述相反侧的面正交的其它侧面被弹性地施力,并与该其它侧面抵接来保持该加工对象物。
14.一种热加工机,其特征在于,具备:
热头,该热头具有被配置成行状的多个发热元件;
附件,在该附件上设置要形成印面的加工对象物;
搬送机构,该搬送机构将上述附件搬入到内部,在使被设置在上述附件上的上述加工对象物与上述热头抵接的状态下使上述加工对象物与上述热头相对移动;以及
控制机构,该控制机构一边控制依靠上述搬送机构进行的上述相对移动,一边有选择地发热驱动上述热头的各发热元件,进行在上述加工对象物上形成印面的加工处理;
在上述附件上形成有设置部,该设置部具有多个台阶槽,该多个台阶槽具有分别适合于尺寸不同的上述加工对象物的一个侧面的宽度并呈阶梯状扩展,
上述加工对象物以与适合于该加工对象物的那个上述台阶槽嵌合且上述一个侧面与该台阶槽的基准壁面抵接的状态被设置在上述附件上,
在上述设置部具备保持体,该保持体朝向上述加工对象物的与上述一个侧面相反侧的面被弹性地施力。
15.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热加工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控制机构基于上述附件中的上述保持体的位置来确定上述加工对象物的类型。
16.一种热加工机,其特征在于,具备:
热头,该热头具有被配置成行状的多个发热元件;
附件,在该附件上设置要形成印面的加工对象物;
搬送机构,该搬送机构将上述附件搬入到内部,在使被设置在上述附件上的上述加工对象物与上述热头抵接的状态下使上述加工对象物与上述热头相对移动;以及
控制机构,该控制机构一边控制依靠上述搬送机构进行的上述相对移动,一边有选择地发热驱动上述热头的各发热元件,进行在上述加工对象物上形成印面的加工处理;
在上述附件的设置上述加工对象物那一侧的面上,在呈格子状正交的各交点位置,分别配置有在该面上的任意位置能够嵌合上述加工对象物且能够检测该加工对象物的多个检测开关。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热加工机,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加工对象物的被设置于上述附件那一侧的位于对角的至少两个角落部,形成有分别与上述检测开关嵌合的浅孔嵌合部,
在上述加工对象物被设置到上述附件上的状态下,通过上述浅孔嵌合部与上述检测开关嵌合,该检测开关接通,基于接通了的上述检测开关的位置来确定至少上述附件中的上述加工对象物的设置位置。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热加工机,其特征在于,
基于上述接通的检测开关的位置,进一步确定上述加工对象物的加工尺寸。
19.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热加工机,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加工对象物的被设置于上述附件那一侧的、与形成上述浅孔嵌合部的至少两个角落部不同的角落部,形成有具有比上述浅孔嵌合部更深的孔且与上述检测开关嵌合的深孔嵌合部,
在上述加工对象物被设置在上述附件上的状态下,维持与上述深孔嵌合部嵌合的上述检测开关的断开状态。
20.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热加工机,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附件上,能够同时设置多个加工尺寸相同或不同的上述加工对象物。
CN201510718133.7A 2014-10-30 2015-10-29 印面加工装置以及热加工机 Active CN10556400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222080A JP6465279B2 (ja) 2014-10-30 2014-10-30 印面加工装置
JP2014-222080 2014-10-30
JP2015-031763 2015-02-20
JP2015031763A JP6399308B2 (ja) 2015-02-20 2015-02-20 サーマル加工機
JP2015052962A JP6425026B2 (ja) 2015-03-17 2015-03-17 サーマル加工機
JP2015-052962 2015-03-1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64005A true CN105564005A (zh) 2016-05-11
CN105564005B CN105564005B (zh) 2019-02-26

Family

ID=543967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718133.7A Active CN105564005B (zh) 2014-10-30 2015-10-29 印面加工装置以及热加工机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029396B2 (zh)
EP (1) EP3015274B1 (zh)
CN (1) CN105564005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36946A (zh) * 2022-01-17 2022-05-27 东莞市松烁硅胶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几何形硅胶胶章制备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853004A1 (en) * 1997-01-08 1998-07-15 Alps Electric Co., Ltd. Method of producing a planar stamp
US6367382B1 (en) * 1997-08-29 2002-04-09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Stamp making device
WO2002032668A1 (en) * 2000-10-17 2002-04-25 Humal Leo Hen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ufacturing of stamps from thermo-plastic micro porous material
CN102612419A (zh) * 2010-09-24 2012-07-25 日本先锋公司 激光加工装置
CN103442986A (zh) * 2011-02-11 2013-12-11 西得乐独资股份公司 用于输送管状标签的真空输送件和方法
CN103568473A (zh) * 2012-07-20 2014-02-12 沙奇哈塔株式会社 多孔质印章的制造方法、多孔质印章以及多孔质印章的制造装置
US20140196851A1 (en) * 2012-07-06 2014-07-17 LuxVue Technology Corporation Compliant micro device transfer head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224934B2 (ja) 1994-03-25 2001-11-0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スタンプ装置
JPH08324087A (ja) * 1995-03-30 1996-12-10 Seiko Epson Corp スタンプ素材およびスタンプ素材用パッケージ
JPH10119403A (ja) * 1996-08-30 1998-05-12 Seiko Epson Corp スタンプ素材およびスタンプ素材のセット治具
US6460456B1 (en) * 1999-03-31 2002-10-08 Brother Kogo Kabushiki Kaisha Stamp making apparatus and attachment thereof
JP4238947B2 (ja) 1999-03-31 2009-03-18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スタンプ作成装置
US6732649B1 (en) * 1999-09-28 2004-05-11 Alexander C. Wall Methods for providing custom rubber stamps
JP2003145907A (ja) 2001-11-12 2003-05-21 Brother Ind Ltd スタンプ作成装置及びこれに用いられる樹脂フィルムカセット
JP2013095048A (ja) 2011-10-31 2013-05-20 Brother Industries Ltd テープ印字装置
JP5335966B1 (ja) * 2012-05-23 2013-11-06 トタニ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プラスチックフィルムヒートシール装置
US20140356985A1 (en) * 2013-06-03 2014-12-04 Lam Research Corporation Temperature controlled substrate support assembly
DE102013109686A1 (de) * 2013-09-05 2015-03-05 Thyssenkrupp Steel Europe Ag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Herstellung von Verbindungsbereichen von Verbundblechen
DE102015100512A1 (de) * 2015-01-14 2016-07-14 Infineon Technologies Austria Ag Versprödungsvorrichtung, Aufnahmesystem und Verfahren zum Aufnehmen von Chips
US20170173853A1 (en) * 2015-12-17 2017-06-22 John Hart Miller Integrally labeled, marked thermoplastic foam products, systems and methods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853004A1 (en) * 1997-01-08 1998-07-15 Alps Electric Co., Ltd. Method of producing a planar stamp
US6367382B1 (en) * 1997-08-29 2002-04-09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Stamp making device
WO2002032668A1 (en) * 2000-10-17 2002-04-25 Humal Leo Hen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ufacturing of stamps from thermo-plastic micro porous material
CN102612419A (zh) * 2010-09-24 2012-07-25 日本先锋公司 激光加工装置
CN103442986A (zh) * 2011-02-11 2013-12-11 西得乐独资股份公司 用于输送管状标签的真空输送件和方法
US20140196851A1 (en) * 2012-07-06 2014-07-17 LuxVue Technology Corporation Compliant micro device transfer head
CN103568473A (zh) * 2012-07-20 2014-02-12 沙奇哈塔株式会社 多孔质印章的制造方法、多孔质印章以及多孔质印章的制造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36946A (zh) * 2022-01-17 2022-05-27 东莞市松烁硅胶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几何形硅胶胶章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60121519A1 (en) 2016-05-05
US10029396B2 (en) 2018-07-24
EP3015274B1 (en) 2018-12-12
EP3015274A2 (en) 2016-05-04
CN105564005B (zh) 2019-02-26
EP3015274A3 (en) 2016-05-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943406B2 (en) Methods, apparatuses, and systems for detecting printing defects and contaminated components of a printer
US20200348892A1 (en) Methods, apparatuses, and systems for verifying printed image and improving print quality
US20180057975A1 (en) Process for making a fabric label containing one unique information and respective authentication process
US8456689B2 (en) Printing method, multi-function printing apparatus, and printing system for disk media
US10827097B2 (en) Product imaging
CN105564071A (zh) 印面加工装置以及印面加工方法
CN105320951A (zh) 光学字符识别装置以及光学字符识别方法
US11787212B2 (en) Methods, apparatuses, and systems for batch print voiding
US10618314B2 (en) Non-transitory storage medium storing instructions readable by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code creating system
AU2007203556A1 (en) Calibration chart configuration system
CN105564005A (zh) 印面加工装置以及热加工机
JP6399308B2 (ja) サーマル加工機
CN202309851U (zh) 一种扫描设备及包含该扫描设备的图像形成装置
CN105763759A (zh) 智能型复印设备
JPH0872286A (ja) プリンタ装置
JP6465279B2 (ja) 印面加工装置
CN104010110A (zh) 三维立体造型传真机
US20220129714A1 (en) Lot code information for printing device calibration
JP2018086852A (ja) 印面加工装置
JP2018001526A (ja) 印刷装置、印刷ユニット、印刷制御装置、印刷システム及び印刷装置の設定方法
JP2016172349A (ja) サーマル加工機
JP2018138368A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4401138A (zh) 一种标签打印校正方法及标签打印机
JP2005169952A (ja) 画像形成方法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148096A (ja) 流通過程情報管理システム、およびそれに適した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