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30242B - 电梯轿厢 - Google Patents

电梯轿厢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30242B
CN102030242B CN 201010254447 CN201010254447A CN102030242B CN 102030242 B CN102030242 B CN 102030242B CN 201010254447 CN201010254447 CN 201010254447 CN 201010254447 A CN201010254447 A CN 201010254447A CN 102030242 B CN102030242 B CN 10203024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side plate
section
face
lift c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010254447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030242A (zh
Inventor
井出宏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Elevator and Building System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0302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3024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03024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3024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Plates (AREA)
  • Cage And Drive Apparatuses For Elevators (AREA)

Abstract

一种电梯轿厢,能提高安全性以及装配作业的效率性。轿厢通过侧板组的各个主面部围成厢室,该侧板组包含边缘面部彼此相互连接的第1侧板以及第2侧板。在第2侧板的边缘面部上形成面向厢室的端面部。在与边缘面部邻接的第1侧板的边缘面部上,形成侧板紧固连结机构。侧板紧固连结机构具有:弯曲部,以朝向厢室地将邻接的边缘面部的端部覆盖的方式弯曲并夹住邻接的边缘面部;推压部,形成在弯曲部的端部,将边缘面部压向第2侧板的一方;以及卡合部,以将弯曲部的端部向厢室的外侧折回的方式形成,并与端面部卡合。将第1侧板配置在规定位置后,通过将第2侧板向厢室的外侧推压,将第2侧板与第1侧板紧固连结。

Description

电梯轿厢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由多个侧板围成厢室的电梯轿厢。
背景技术
电梯轿厢通常在厢架的内侧设置底板、多个侧板、和顶板而构成。有的结构如下:在多个侧板各自上形成边缘面部,邻接的侧板的边缘面部彼此通过螺栓和螺母等连接。在该情况下,有必要在轿厢的外侧,即、在厢室外通过螺栓和螺母等进行紧固连结侧板彼此的作业。在升降路径内的厢室之外大多较狭窄,在该情况下作业效率低、并且在装配作业中必须花费大量时间。
为解决该问题,例如如专利文献1所公开那样,已知如下等连接方法,即,通过弹性部件等紧固连结部件夹住邻接侧板的边缘面部彼此从而进行紧固连结。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4170008号公报
但是,如上述示例的侧板的结构不具有限制各个侧板朝向厢室内运动的机构。因此,当有朝向厢室内方向的力作用时,侧板有可能从紧固连结部件脱离。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做出的,其目的是,提高电梯轿厢的安全性以及装配作业的效率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的本发明涉及的电梯轿厢具有如下特征,即,具有多个侧板,该多个侧板具有:长边侧的边在铅直方向上延伸的长方形的主面部、和在上述长边侧的边各自上连接的长方形的边缘面部;上述多个侧板包含以相互邻接的方式配置并且各自的上述边缘面部彼此相接的第1侧板以及第2侧板,通过上述多个侧板各自的上述主面部围成厢室,并以上述多个侧板各自的上述各个边缘面部朝向上述厢室的外侧延伸的方式构成,其特征在于,具有侧板紧固连结机构,该侧板紧固连结机构构成为,在上述第2侧板的至少一个上述边缘面部上,形成至少一个面向上述厢室的端面部,在与形成有上述端面部的上述边缘面部邻接配置的上述第1侧板的上述边缘面部上,具有:弯曲部,向上述厢室的外侧延伸,以朝向上述厢室地覆盖邻接的上述各个边缘面部各自的端部的方式弯曲,并以夹住邻接的上述各个边缘面部各自的方式形成;推压部,形成在上述弯曲部的端部附近,并以将上述第2侧板的上述边缘面部推向上述第2侧板所在一方的方式形成;以及卡合部,以将上述弯曲部的端部附近向上述厢室的外侧折回的方式形成,并能够与上述端面部卡合,当通过上述侧板紧固连结机构紧固连结上述第1侧板以及第2侧板时,在将上述第1侧板配置在规定位置后,通过向上述厢室的外侧推压上述第2侧板,上述第2侧板与上述第1侧板紧固连结。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高电梯轿厢的安全性以及装配作业的效率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涉及的第1实施方式的电梯轿厢的第1侧板以及第2侧板的概略立体图。
图2是表示图1的第1侧板和第2侧板处于相互紧固连结状态的局部立体图。
图3是图2的III-III向视平截面图。
图4是图2的IV-IV向视平截面图。
图5是本发明涉及的第2实施方式的电梯轿厢的侧板紧固连结机构的平截面图。
图6是本发明涉及的第3实施方式的电梯轿厢的第1紧固连结部件的平截面图。
图7是图6的实施方式的第2紧固连结部件的平截面图。
图8是本发明涉及的第4实施方式的电梯轿厢的第1紧固连结部件的平截面图。
图9是图8的实施方式的电梯轿厢的第2紧固连结部件的平截面图。
图10是本发明涉及的第5实施方式的电梯轿厢的侧板紧固连结机构的平截面图。
图11是本发明涉及的第6实施方式的电梯轿厢的第1紧固连结部件的平截面图。
图12是图11的实施方式的第2紧固连结部件的平截面图。
图13是本发明涉及的第7实施方式的电梯轿厢的第1紧固连结部件的平截面图。
图14是图13的实施方式的第2紧固连结部件的平截面图。
图15是本发明涉及的第8实施方式的电梯轿厢的第1紧固连结部件的平截面图。
图16是图15的实施方式的第2紧固连结部件的平截面图。
图17是本发明涉及的第9实施方式的电梯轿厢的第1紧固连结部件的平截面图。
图18是图17的实施方式的第2紧固连结部件的平截面图。
符号的说明:
1侧板组、2厢室、11第1侧板、12第2侧板、13主面部、15承受侧边缘面部、15a第1突出部、15b第1背面部、16嵌入侧边缘面部、16a折回部、21贯通孔、22端面部、30侧板紧固连结机构、31第1紧固连结部件、32第2紧固连结部件、41弯曲部、43第1弯曲部、45第2弯曲部、51推压部、53卡合部、54返回部位、60边缘面加强部件、61安装部、62第2突出部、63第2背面部、64被推压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涉及的电梯轿厢的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用图1至图4说明本发明涉及的第1实施方式。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电梯轿厢的第1侧板11以及第2侧板12的概略立体图。图2是表示图1的第1侧板11以及第2侧板12处于相互紧固连结状态的概略立体图。图3是图2的III-III向视平截面图,表示第1紧固连结部件31的结构。图4是图2的IV-IV向视平截面图,表示第2紧固连结部件32的结构。
首先,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电梯轿厢的结构。
以通过多个侧板(侧板组)1围成厢室2的方式来构成电梯轿厢。侧板组1含有图1所示的第1侧板11以及第2侧板12。图1的示例为将第1侧板11和第2侧板12横向并列地邻接配置的示例。该示例表示,当装配轿厢时,在将第1侧板11配置在规定位置后,将第2侧板12紧固连结到该第1侧板11上。
第1侧板11和第2侧板12各自由主面部13和与该主面部13连接的边缘面部15、16而构成。
主面部13为长边侧的边铅直延伸的长方形,厢室2一侧的面为外观面。边缘面部15、16是与主面部13的长边侧的边各自相连接的长方形,各个边缘面部15、16分别以长边侧的边为界大致垂直地向厢室2的外侧弯折而形成。在图1的示例中,在相互邻接的第1侧板11的边缘面部以及第2侧板12的边缘面部,第1侧板11的边缘面部是承受侧边缘面部15,第2侧板12的边缘面部成为嵌入侧边缘面部16。
当包含第1侧板11以及第2侧板12的侧板组1配置在规定位置而形成厢室2时,各个侧板各自的承受侧边缘面部15以及嵌入侧边缘面部16以向厢室2的外侧伸出的方式配置。
在第2侧板12的嵌入侧边缘面部16上,形成至少一个朝向厢室2的端面部22。该端面部22用于挂住下述卡合部53的返回部位54。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嵌入侧边缘面部16上,形成贯通孔21,端面部22相当于该贯通孔21的内侧的表面之中朝向厢室2的侧面。
第1侧板11和第2侧板12通过形成于第1侧板11的侧板紧固连结机构30而相互紧固连结。
下面详细地说明侧板紧固连结机构30的构成。
侧板紧固连结机构30固定配置在第1侧板11的承受侧边缘面部15上。该侧板紧固连结机构30具有第1紧固连结部件31以及第2紧固连结部件32,这些部件沿着承受侧边缘面部15的长边方向相互隔开间隔地上下排列,并且例如为铁制的具有弹性的部件。
如图3所示,通过安装在第1侧板11的承受侧边缘面部15上的第1弯曲部43和形成在该第1弯曲部43的端部上的推压部51构成第1紧固连结部件31。如图4所示,通过安装在承受侧边缘面部15的第2弯曲部45和形成在该第2弯曲部45的端部上的卡合部53构成第2紧固连结部件32。
第1弯曲部43固定在承受侧边缘面部15上。虽然省略详细图示,但第1弯曲部43通过铆接或者焊接等固定在承受侧边缘面部15上。在工厂出品时被预先固定。
该第1弯曲部43从固定在承受侧边缘面部15的部位向厢室2的外侧延伸并向远离第1侧板11的主面部13的一方弯曲,而且前端部以与厢室2对置的方式弯曲。即,第1弯曲部43,如图3所示,是朝向厢室2开口的凹形形状,当使第1侧板11的主面部13处于下方地观察时,第1弯曲部43的横截面为颠倒U字的凹形形状。
在该凹形形状的内侧,邻接的边缘面部15、16,即第1侧板11的承受侧边缘面部15以及第2侧板12的嵌入侧边缘面部16各自的端部被覆盖,并且以各自被夹住的方式配置。
推压部51形成在第1弯曲部43的端部附近,以通过弹性力将第2侧板12的嵌入侧边缘面部16推向第1侧板11所在一方的方式形成。该推压部51具有将嵌入侧边缘面部16向承受侧边缘面部15推压,而将第2侧板12固定于第1侧板11的功能。
第2弯曲部45安装在第1弯曲部43的下方,与第1弯曲部43同样地形成。
卡合部53如图4所示,形成在第2弯曲部45的端部附近,第2弯曲部45的端部具有返回部位54,该返回部位54朝向承受侧边缘面部15所在的一方且厢室2的外侧被折回。该返回部位54能够与形成在第2侧板12的嵌入侧边缘面部16上的贯通孔21卡合。在本实施方式中,以返回部位54挂在成为上述端面部22的贯通孔21的内表面上的方式进行卡合,能够抑制第2侧板12向厢室2一侧移动。
该返回部位54的端部通过以朝向厢室2的外侧的方式形成,而容易挂在贯通孔21上。因此,希望如下情况,即,以使主面部13与返回部位54所形成的角度为45度左右的方式形成。
接下来,说明将第2侧板12紧固连结到第1侧板11上的顺序。
首先,将成为承受侧的第1侧板11配置在规定的位置。
然后,将成为嵌入侧的第2侧板12配置在与第1侧板11邻接的位置。一边将该第2侧板12从厢室2的内侧向外侧推压,一边将其嵌入到在第1侧板11的承受侧边缘面部15上形成的侧板紧固连结机构30内。此时第2侧板12的嵌入侧边缘面部16插入到第1侧板11的承受侧边缘面部15的第1弯曲部43以及第2弯曲部45各自的凹部内,该第1弯曲部43以及第2弯曲部45各自的凹部,在打开方向上发生变形。
当嵌入侧边缘面部16被推压到规定位置时,卡合部53的返回部位54挂住并卡合于嵌入侧边缘面部16的贯通孔21。此时,推压部51通过凹部打开时产生的弹性力,压住嵌入侧边缘面部16。
当通过推压部51压住嵌入侧边缘面部16,并且保持卡合部53的返回部位54挂在贯通孔21的内侧面的状态时,嵌入侧边缘面部16成为固定于承受侧边缘面部15的状态。经过上述工序,第2侧板12与第1侧板11紧固连结。
为了使上述说明更清楚,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在卡合部53上设置返回部位54,在第1侧板11和第2侧板12相互紧固连结之后,能够抑制第2侧板12的嵌入侧边缘面部从形成于第1侧板11的承受侧边缘面部15的侧板紧固连结机构30脱离。因此,能够得到更安全且高效率装配的电梯轿厢。
并且,通过设置侧板紧固连结机构30,不必在侧板彼此之间使用螺栓等紧固连结部件。因此,因为在厢室2内能进行装配侧板的作业,所以轿厢装配作业变得更安全而且高效率。
(第2实施方式)
用图5说明本发明涉及的电梯轿厢的第2实施方式。图5是本实施方式的电梯轿厢的侧板紧固连结机构30的平截面图。并且,本实施方式是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对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或者类似的部分,赋予相同符号,并省略重复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侧板紧固连结机构30是第1实施方式的第1紧固连结部件31和第2紧固连结部件32一体地形成的机构。
如图5所示,由弯曲部41、推压部51、以及卡合部53构成侧板紧固连结机构30。卡合部53形成在比推压部51更靠近厢室2的一侧。当第1侧板11和第2侧板12相互紧固连结时,与第1实施方式一样,以卡合部53的返回部位54挂在第2侧板12的嵌入侧边缘面部16上形成的贯通孔21上的方式构成。
通过本实施方式,在第1实施方式中得到的效果的基础上,能够进一步减小侧板紧固连结机构30的尺寸。因此,由于可以通过沿着上下方向设置更多的侧板紧固连结机构30来增加卡合的部位,所以能够增大紧固连结强度。
(第3实施方式)
用图6以及图7说明本发明涉及的电梯轿厢的第3实施方式。图6是本实施方式的侧板紧固连结机构30的第1紧固连结部件31的平截面图。图7是本实施方式的第2紧固连结部件32的平截面图。
并且,本实施方式是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对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或者类似的部分,赋予相同符号,并省略重复说明。
如图6以及图7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嵌入侧边缘面部16的远离厢室2一方的端面,形成朝向第2侧板12的主面部13折回的折回部16a。在该示例中,折回部16a的端部的前端的面,相当于在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端面部22。
当第1侧板11以及第2侧板12相互紧固连结时,第2紧固连结部件32的卡合部53的返回部位54挂在第2侧板12的嵌入侧边缘面部16的该折回的端部、即端面部22上,以这种方式构成。
通过本实施方式,在第1实施方式中得到的效果的基础上,能够增大嵌入侧边缘面部16的紧固连结部位的强度。
(第4实施方式)
用图8以及图9说明本发明涉及的电梯轿厢的第4实施方式。图8是本实施方式的电梯轿厢的第1紧固连结部件31的平截面图。图9是本实施方式的第2紧固连结部件32的平截面图。
并且,本实施方式是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对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或者类似的部分,赋予相同符号,并省略重复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侧板紧固连结机构30以第1弯曲部43以及第2弯曲部45分别与第1侧板11的承受侧边缘面部15成为一体的方式形成。在该示例中,第1紧固连结机构31通过形成承受侧边缘面部15的一个板材的一部分弯折而形成。同样,第2紧固连结机构32也通过形成承受侧边缘面部15的板材的一部分弯折而形成。
通过本实施方式,与第1实施方式相比,能够简化侧板紧固连结机构30的构造。因此,可以削减轿厢的装配工时等。并且,因为不需要利用铆接等固定,可以减少零件件数。
(第5实施方式)
用图10说明本发明涉及的电梯轿厢的第5实施方式。图10是本实施方式的电梯轿厢的侧板紧固连结机构30的平截面图。
本实施方式将第2实施方式的特征与第4实施方式的特征组合。由此,与第2实施方式以及第4实施方式各自的效果相比,能够进一步简化侧板紧固连结机构30的构造。因此,可以削减轿厢的装配工时等。
(第6实施方式)
用图11以及图12说明本发明涉及的电梯轿厢的第6实施方式。图11是本实施方式的电梯轿厢的第1紧固连结部件31的平截面图。图12是本实施方式的第2紧固连结部件32的平截面图。并且,本实施方式是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对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或者类似的部分,赋予相同符号,并省略重复说明。
如图11以及图12所示,通过第1突出部15a和第1背面部15b构成本实施方式的承受侧边缘面部15。第1突出部15a是与主面部13的长边侧的边相连接的长方形。第1背面部15b是通过将远离厢室2一侧的第1突出部15a大致垂直地向第1侧板11的主面部13所在一方弯折而形成的。即,大致平行地形成第1侧板11的主面部13和第1背面部15b。
第1紧固连结部件31的第1弯曲部43与第1背面部15b连接,从第1背面部15b朝向第2侧板12延伸,并以覆盖第2侧板12的嵌入侧边缘面部16的方式弯曲。和第1实施方式一样,在第2弯曲部45的端部附近形成的卡合部53的返回部位54,以挂在形成于嵌入侧边缘面部16的贯通孔21的方式构成。
第2紧固连结部件32的第2弯曲部45也与第1弯曲部43同样以覆盖该边缘面部的方式弯曲。
根据本实施方式,在第1实施方式中得到的效果的基础上,能够增大承受侧边缘面部15的紧固连结部位的强度。
(第7实施方式)
用图13以及图14说明本发明涉及的电梯轿厢的第7实施方式。图13是本实施方式的电梯轿厢的第1紧固连结部件31的平截面图。图14是本实施方式的第2紧固连结部件32的平截面图。并且,本实施方式是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对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或者类似的部分,赋予相同符号,并省略重复说明。
如图13以及图14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嵌入侧边缘面部16安装有边缘面加强部件60。该边缘面加强部件60是将一个板材弯折为安装部61、第2突出部62、第2背面部63、以及被推压部64而形成的一体的部件。
安装部61是安装在第2侧板12的主面部13的厢室2的外侧的表面上的板状部件。第2突出部62连接于安装部61的边缘面部一侧上,是沿着嵌入侧边缘面部16安装的板状的部件。
通过远离厢室2一侧的第2突出部62大致垂直地向第2侧板12的主面部13所在的一方弯折而形成第2背面部63。即,大致平行地形成第2侧板12的主面部13和第2背面部63。以第2背面部63的主面部13一侧的端部靠近第2侧板12的方式弯折而形成被推压部64。在该示例中,被推压部64与第2突出部62大致平行地形成。在该被推压部64上形成贯通孔21。
第1紧固连结部件31,利用第1弯曲部43朝向第2侧板12的主面部13地将第2突出部62、第2背面部63以及被推压部64覆盖,并以通过推压部51压住被推压部64,第2紧固连结部件32的卡合部53卡合于贯通孔21的方式构成。
根据本实施方式,在第1实施方式中得到的效果的基础上,能够增大嵌入侧边缘面部16的紧固连结部位的强度。
(第8实施方式)
用图15以及图16说明本发明涉及的电梯轿厢的第8实施方式。图15是本实施方式的电梯轿厢的第1紧固连结部件31的平截面图。图16是本实施方式的第2紧固连结部件32的平截面图。并且,本实施方式是第7实施方式的变形例,对与第7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或者类似的部分,赋予相同符号,并省略重复说明。
如图15以及图16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以第2紧固连结部件32的卡合部53的返回部位54挂在被推压部64的朝向厢室2的端部上的方式构成。由此,在得到和第7实施方式一样的效果的同时,能够使边缘面加强部件60成为更简洁的构造。
(第9实施方式)
用图17以及图18说明本发明涉及的电梯轿厢的第9实施方式。图17是本实施方式的电梯轿厢的第1紧固连结部件31的平截面图。图18是本实施方式的第2紧固连结部件32的平截面图。并且,本实施方式是第8实施方式的变形例,对与第8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或者类似的部分,赋予相同符号,并省略重复说明。
如图17以及图18所示,本实施方式将第8实施方式的特征与第4实施方式的特征组合。由此,得到第8实施方式的效果的同时,能够简化侧板紧固连结机构30的构造。
(其他实施方式)
上述实施方式的说明,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示例,并不仅限定于在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所记载的发明。并且,本发明的各部分构成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在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记载的技术性范围内可以有多种的变形。
例如,在第3实施方式以及第7~第9实施方式中,侧板紧固连结机构30的第1紧固连结部件31以及第2紧固连结部件32是分体的,但并不仅限定于此。这些实施方式各自的第1紧固连结部件31以及第2紧固连结部件32也可以与第2实施方式一样,一体地形成。
并且,上述实施方式,以第1侧板11以及第2侧板12各自的主面部13配置在相同平面内的方式构成,但并不仅限定于此。也可以以各个主面部13相互垂直的方式配置。

Claims (10)

1.一种电梯轿厢,具有多个侧板,该多个侧板具有:长边侧的边铅直延伸的长方形的主面部、和与上述长边侧的边各自连接的长方形的边缘面部;
上述多个侧板包含以相互邻接的方式配置并且各自的上述边缘面部彼此相接的第1侧板和第2侧板,
上述电梯轿厢通过上述多个侧板各自的上述主面部围成厢室,并且上述多个侧板各自的上述各个边缘面部朝向上述厢室的外侧延伸,
该电梯轿厢的特征在于,具有侧板紧固连结机构,该侧板紧固连结机构构成为,
在上述第2侧板的至少一个上述边缘面部上,形成至少一个面向上述厢室的端面部,
在与形成有上述端面部的上述边缘面部邻接配置的上述第1侧板的上述边缘面部上,具有:
弯曲部,向上述厢室的外侧延伸,以朝向上述厢室地覆盖邻接的上述各个边缘面部各自的端部的方式弯曲,并以分别夹住邻接的上述各个边缘面部的方式形成;
推压部,形成在上述弯曲部的端部附近,并以将上述第2侧板的上述边缘面部推向上述第2侧板所在一方的方式形成;以及
卡合部,以将上述弯曲部的端部附近向上述厢室的外侧折回的方式形成,并能够与上述端面部卡合,
当通过上述侧板紧固连结机构紧固连结上述第1侧板和第2侧板时,在将上述第1侧板配置在规定位置后,通过向上述厢室的外侧推压上述第2侧板,上述第2侧板与上述第1侧板紧固连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轿厢,其特征在于,上述弯曲部、推压部、以及卡合部一体形成,上述卡合部形成在比上述推压部更靠近上述厢室的一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轿厢,其特征在于,上述弯曲部包含:与上述推压部一体形成的第1弯曲部、和与上述卡合部一体形成的第2弯曲部。
4.如权利要求1至3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梯轿厢,其特征在于,上述弯曲部通过将形成上述第1侧板的上述边缘面部的一个板材弯折而形成。
5.如权利要求1至3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梯轿厢,其特征在于,上述第2侧板的上述边缘面部的距上述厢室远的一方的端部向上述第2侧板的上述主面部折回,在折回的前端上形成上述端面部。
6.如权利要求1至3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梯轿厢,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侧板的上述边缘面部包含:
第1突出部,与上述长边侧的边连接且为长方形;以及
第1背面部,通过上述第1突出部的端部向上述第2侧板的相反侧弯折而形成,
上述弯曲部从上述第1背面部向上述第2侧板延伸,并以覆盖上述第2侧板的上述边缘面部的方式弯曲。
7.如权利要求1至3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梯轿厢,其特征在于,上述第2侧板的上述边缘面部包含:
第2突出部,与上述长边侧的边连接且为长方形;
第2背面部,通过将上述第2突出部的端部向上述第1侧板的相反侧弯折而形成;以及
被推压部,以将上述第2背面部的端部向上述第2侧板靠近的方式弯折而形成,并形成有上述端面部,
上述侧板紧固连结机构构成为,
通过上述弯曲部朝向上述第2侧板的上述主面部地将上述第2突出部、第2背面部以及被推压部覆盖,
通过上述推压部推压上述被推压部,
上述卡合部与上述端面部卡合。
8.如权利要求1至3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梯轿厢,其特征在于,在由上述侧板紧固连结机构紧固连结的上述第2侧板的上述边缘面部上形成孔,上述端面部是该孔的内表面之中面向上述厢室的侧面。
9.如权利要求1至3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梯轿厢,其特征在于,由上述侧板紧固连结机构紧固连结于上述第1侧板的上述第2侧板是自由装卸的。
10.如权利要求1至3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梯轿厢,其特征在于,上述边缘面部从上述长边侧的边相对于上述主面部垂直地伸出。
CN 201010254447 2009-09-25 2010-08-13 电梯轿厢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03024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219956A JP2011068444A (ja) 2009-09-25 2009-09-25 エレベータ乗りかご
JP219956/2009 2009-09-2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30242A CN102030242A (zh) 2011-04-27
CN102030242B true CN102030242B (zh) 2013-06-19

Family

ID=438837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010254447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030242B (zh) 2009-09-25 2010-08-13 电梯轿厢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11068444A (zh)
CN (1) CN10203024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2071676A1 (en) * 2010-11-29 2012-06-07 Inventio Ag Elevator car
JP6054436B2 (ja) * 2015-01-22 2016-12-27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フェッシャープレート
CN106800231A (zh) * 2015-11-26 2017-06-06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梯轿厢以及使用该电梯轿厢的电梯装置
JP2017114594A (ja) * 2015-12-22 2017-06-29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乗客コンベア
CN112209207B (zh) * 2020-09-17 2021-12-10 高企达电梯(江苏)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室内施工升降机的插入式吊笼壁组合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82501A (en) * 1998-11-12 2000-07-04 Thyssen Elevator Holding Corporation Quick assembly elevator cab
JP3290601B2 (ja) * 1996-11-20 2002-06-10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ー用かご室
CN201161862Y (zh) * 2007-11-23 2008-12-10 康力电梯股份有限公司 电梯轿厢
EP2039643A1 (en) * 2006-07-11 2009-03-25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Structure for joining panels of elevator car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290601B2 (ja) * 1996-11-20 2002-06-10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ー用かご室
US6082501A (en) * 1998-11-12 2000-07-04 Thyssen Elevator Holding Corporation Quick assembly elevator cab
EP2039643A1 (en) * 2006-07-11 2009-03-25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Structure for joining panels of elevator car
CN201161862Y (zh) * 2007-11-23 2008-12-10 康力电梯股份有限公司 电梯轿厢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许第3290601号B2 2002.06.10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1068444A (ja) 2011-04-07
CN102030242A (zh) 2011-04-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30242B (zh) 电梯轿厢
US20170355255A1 (en) Battery housing of a traction battery of a motor vehicle
JP3920257B2 (ja) サイドシルガーニッシュの取付構造
JP2019006182A (ja) 車両下部構造
US20170237053A1 (en) On-Vehicle Battery Pack
WO2011128759A1 (en) Vehicular center pillar and vehicle
US20140014794A1 (en) Onboard equipment fixing structure
CN104703827A (zh) 检修孔盖体以及车辆用单元搭载结构
JP6584457B2 (ja) 車体前部構造
KR20140001247A (ko) 그로밋
JP2018114911A (ja) 自動車車両
KR20190052532A (ko) 케이블 트레이
JP5405506B2 (ja) バッテリ支持構造
KR20210075737A (ko) 차량의 사이드실 강성 보강 구조 및 그 제조방법
US7213671B2 (en) Structure for mounting engine
JP2010137832A (ja) 車体構造
JP4801680B2 (ja) パワーユニットの支持構造
KR101326837B1 (ko) 차량용 프레임 실링 유닛
CN101537814B (zh) 车顶货架安装结构及车顶货架安装方法
JP2015074333A (ja) ボックス
KR100931215B1 (ko) 차량의 크로스멤버구조
US20160159398A1 (en) Fender panel support structure for vehicle
CN206327103U (zh) 悬架纵臂支架和车辆
JP2016060613A (ja) エレベータの乗りかご
JP2009018768A (ja) 自動車のドア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619

Termination date: 20150813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