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29793A - 喷墨用的擦拭装置、以及使用该装置的擦拭方法 - Google Patents

喷墨用的擦拭装置、以及使用该装置的擦拭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29793A
CN102029793A CN2010102979954A CN201010297995A CN102029793A CN 102029793 A CN102029793 A CN 102029793A CN 2010102979954 A CN2010102979954 A CN 2010102979954A CN 201010297995 A CN201010297995 A CN 201010297995A CN 102029793 A CN102029793 A CN 10202979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as
curved surface
nozzle plate
wiping arrangement
wip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29799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029793B (zh
Inventor
金田善夫
室真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0297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2979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02979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2979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65Prevention or detection of nozzle clogging, e.g. cleaning, capping or moistening for nozzles
    • B41J2/16517Cleaning of print head nozzles
    • B41J2/16552Cleaning of print head nozzles using cleaning fluids

Landscapes

  • Cleaning In General (AREA)
  • Coating Apparatus (AREA)
  • Ink Jet (AREA)
  • Application Of Or Painting With Fluid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公开了擦拭装置,包括:喷射气体的气体喷射孔;以及具有曲面的引导部,该曲面是具有顶点的凸状的曲面,并且从所述气体喷射孔喷射出的气体吹向该曲面,通过沿所述引导部的曲面被引导的气体,吹走附着在喷墨头的喷嘴板上的异物,所述喷墨头的喷嘴板配置在所述引导部的上方。

Description

喷墨用的擦拭装置、以及使用该装置的擦拭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喷墨头用的擦拭装置、以及使用擦拭装置去除附着在喷墨头的喷嘴板的墨等的异物的擦拭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制造电子器件时,广泛采用了使用喷墨头,涂敷含有功能材料的墨的方法。喷墨头通过设置在喷嘴板上的微细孔(喷嘴),向被涂敷部件滴出墨。
在这样的喷墨头中,存在以下情形,即:若从喷嘴滴出墨,则被滴出的墨的一部分或空气中的灰尘等的异物附着在喷嘴板。若异物附着在喷嘴板,则无法从喷嘴适当地滴出墨,无法进行正确的涂敷。
因此,具有喷墨头的印刷装置通常具备用于去除附着在喷嘴板上的异物的擦拭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作为用于去除异物的擦拭装置,已知有对喷嘴板斜向喷射气体的擦拭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4)。
图1A是专利文献2中公开的擦拭装置的立体图,图1B是正在擦拭喷墨头10的喷嘴板11的、图1A所示的擦拭装置的剖面图。另外,图2是正在擦拭喷墨头10的喷嘴板11的、专利文献3中公开的擦拭装置的剖面图。
如图1A、图1B和图2所示,专利文献2和专利文献3中公开的擦拭装置包括:喷射气体的气体喷射孔130、以及吸入气体的气体吸入孔150。另外,如图1B和图2所示,专利文献2和专利文献3中公开的擦拭装置对喷嘴板11,从气体喷射孔130斜向喷射气体,吹走附着在喷嘴板11的异物。然后,气体吸入孔150吸入被吹走的异物,以不使被吹走的异物到处飞散。
然而,如专利文献2和专利文献3的擦拭装置那样,若从气体喷射孔130斜向喷射气体,则向喷嘴板11的喷嘴孔13的内部喷射气体。若向喷嘴孔13的内部喷射气体,则促进喷嘴孔13内的墨15的干燥,喷嘴孔13堵塞,墨不从喷嘴孔13滴出。
这样,为了防止气体进入喷嘴孔的内部,如图3A和图3B所示,已知有从气体喷射孔130对喷嘴板11平行喷射气体的技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另外,为了防止气体进入喷嘴孔的内部,也已知有利用了节流(orifice)效应的擦拭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5~7)。
图4是正在擦拭喷墨头10的喷嘴板11的、专利文献5中公开的擦拭装置的剖面图。如图4所示,专利文献5中公开的擦拭装置包括:气体吸入孔150、以及具有凸起121的气体引导部120。
如图4所示,在专利文献5中公开的擦拭装置和喷嘴板11之间,形成通过凸起121使气体引导部120和喷嘴板11之间的间隔变窄的节流部123。若在形成了节流部123的状态下,从气体吸入孔150吸入气体,则因节流效应,在节流部123中气体的流速加快,附着在喷嘴板11的表面的异物等被吹走。这样,在利用了节流效应的擦拭装置中,不对喷嘴板11斜向喷射气体,所以气体不会进入喷嘴孔的内部。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16973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0-62197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成2-108549号公报
专利文献4:美国专利第4970535号专利说明书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04-90361号公报
专利文献6:(日本)特开昭63-242643号公报
专利文献7:美国专利第4908636号专利说明书
然而,如图3B所示,在从气体喷射孔130对喷嘴板11平行喷射气体时,气体的流速较快的区域与喷嘴板11必然分离。因此,在喷嘴板11的附近,无法确保足够的气体的流速,有可能无法吹走异物。因此,在如图3B所示的擦拭装置中,为了确保在喷嘴板11附近的气体的流速,寻求加快从气体喷射孔130喷射的气体的流速。
但是,在如图3B所示的擦拭装置中,若加快气体的流速,则产生对喷嘴板具有斜向的成分的气体流。因此,在如图3B所示的擦拭装置中,无法解决气体进入喷嘴孔13的内部,喷嘴孔13内的墨15干燥的问题。
另外,也能够考虑在如图3B所示的擦拭装置中,通过使擦拭装置和喷嘴板11接近,确保在喷嘴板11附近的气体的流速。但是,若使擦拭装置和喷嘴板11太接近,则擦拭装置与喷嘴板11接触,损伤喷嘴板表面的防水膜。
另外,在如图4所示的利用节流效应的擦拭装置中,虽然没有气体进入喷嘴孔13的内部的情形,但在节流部123中,为了实现高速的气体的流动,寻求正确地设定擦拭装置和喷嘴板11之间的间隔。因此,例如喷墨头的端部或喷嘴板的连接处等、喷嘴板具有台阶或间隙时,气体的流速减慢,无法吹走异物。
另外,在如图4所示的利用节流效应的擦拭装置中,为了有效地产生节流效应,寻求从外部封闭气体引导部120和喷嘴板11之间形成的气体流路。因此,在利用节流效应的擦拭装置中,如图5所示,寻求使气体引导部120的壁面125与喷嘴板11接触。这样,若气体引导部120的壁面125与喷嘴板11接触,则喷嘴板11表面的防水膜被磨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与喷嘴板非接触且形成与喷嘴板平行且稳定的气体流的擦拭装置。
本发明人发现通过附壁效应(Coanda effect)沿曲面引导气体,能过形成与喷嘴板平行且稳定的气体流,并进一步进行研究而完成了本发明。也就是说,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涉及如下所示的擦拭装置。
[1]擦拭装置,包括:喷射气体的气体喷射孔;以及具有曲面的引导部,该曲面是具有顶点的凸状的曲面,并且从所述气体喷射孔喷射出的气体吹向该曲面,通过沿所述引导部的曲面被引导的气体,吹走附着在喷墨头的喷嘴板上的异物,所述喷墨头的喷嘴板配置在所述引导部的上下方。
[2]如[1]所述的擦拭装置,所述曲面的曲率半径为5~200mm。
[3]如[1]或[2]所述的擦拭装置,从所述气体喷射孔喷射的气体的相对所述曲面的入射角度为30~90°。
[4]如[1]~[3]中的任一个所述的擦拭装置,所述曲面是具有顶线的凸状的柱面,所述气体喷射孔是具有与所述曲面的顶线平行的长轴的狭缝。
[5]如[1]~[3]中的任一个所述的擦拭装置,还包括:气体吸入孔,其吸入所述被吹走的异物,所述气体吸入孔隔着所述引导部与所述气体喷射孔相对。
[6]如[5]所述的擦拭装置,所述曲面是具有顶线的凸状的柱面,所述气体喷射孔是具有与所述曲面的顶线平行的长轴的狭缝,所述气体吸入孔是具有与所述曲面的顶线平行的长轴的狭缝。
[7]如[6]所述的擦拭装置,还包括:壳体,其收纳所述引导部,所述壳体包括:喷射孔板和吸入孔板,其相互分离,并构成所述壳体的顶部;以及开口部,其形成在所述喷射孔板和吸入孔板之间,并且使所述曲面的顶线露出,所述气体喷射孔是所述曲面和所述喷射孔板之间的间隙,所述气体吸入孔是所述曲面和所述吸入孔板之间的间隙。
[8]如[7]所述的擦拭装置,在所述喷射孔板和吸入孔板的与所述喷嘴板相对的面中的、所述开口部附近的区域与所述喷嘴板平行。
[9]如[1]~[8]中的任一个所述的擦拭装置,在所述气体喷射孔内具有分配所述气体的扩散板。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涉及如下所示的喷墨装置。
[10]喷墨装置,包括[1]~[9]中的任一个所述的擦拭装置。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涉及如下所示的喷嘴板的擦拭方法。
[11]喷嘴板的擦拭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准备[1]~[9]中的任一个所述的擦拭装置;在所述擦拭装置的上下方配置喷墨头,以使所述曲面与喷嘴板相对;以及从所述气体喷射孔喷射气体,在所述曲面和所述喷嘴板之间保持一定间隔,同时使所述擦拭装置相对所述喷嘴板移动,并通过沿所述曲面被引导的气体,吹走附着在所述喷嘴板上的异物。
[12]如[11]所述的擦拭方法,从所述气体喷射孔喷射的所述气体的流速为15m/s以上。
[13]如[11]或[12]所述的擦拭方法,所述曲面和所述喷嘴板之间的间隔为0.2~1.5mm。
根据本发明的擦拭装置,能够与喷嘴板非接触且形成与喷嘴板的表面平行且稳定的气体流。因此,根据本发明,能够防止喷嘴孔内的墨的干燥,并且去除附着在喷嘴板上的异物,而不损伤喷嘴板的表面的防水膜。
附图说明
图1A、图1B是以往的擦拭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以往的擦拭装置的剖面图。
图3A、图3B是以往的擦拭装置的示意图。
图4是以往的擦拭装置的剖面图。
图5是以往的擦拭装置的侧面图。
图6A、图6B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擦拭装置的图。
图7A、图7B是表示利用了实施方式1的擦拭装置的擦拭方法的流程的图。
图8A、图8B是表示利用了实施方式1的擦拭装置的擦拭方法的流程的图。
图9是实施方式2的擦拭装置的剖面图。
图10是实施方式3的擦拭装置的剖面图。
图11A、图11B是表示实施方式4的擦拭装置的图。
图12是实施方式5的擦拭装置的剖面图。
图13是实施方式5的擦拭装置的剖面的部分放大图。
符号说明
10喷墨头
11喷嘴板
13喷嘴孔
15墨
100、200、300、400、500擦拭装置
110引导部
111曲面
130气体喷射孔
131气体喷射孔的宽度
150气体吸入孔
151气体吸入孔的宽度
310壳体
311喷射孔板
312开口部
313吸入孔板
315气体供给口
317气体排气口
411喷射孔板的平行区域
413吸入孔板的平行区域
501气体喷射孔的扩散板
503气体吸入孔的扩散板
具体实施方式
1.本发明的擦拭装置
本发明的擦拭装置至少包括:气体喷射孔,其喷射气体;以及引导部,其具有曲面,该曲面被从气体喷射孔喷射出的气体喷射。
本发明的擦拭装置的特征在于,不与喷墨头的喷嘴板接触,而利用通过附壁效应由引导部的曲面被引导的气体,吹走附着在喷嘴板上的异物。以下,说明本发明的构成要素。
气体喷射孔是用于喷射气体的孔,所述气体用于吹走附着在喷墨头的喷嘴板上的异物。从气体喷射孔喷射的气体是空气、氮、喷墨头所收纳的墨的溶剂蒸气等。使喷射的气体为墨的溶剂蒸气,由此在通过本发明的擦拭装置擦拭喷墨头时,能够防止喷嘴内的墨干燥。
从气体喷射孔喷射的气体的流速优选为15m/s以上。这是因为,在被喷射的气体的流速低于15m/s时,无法吹走附着在喷嘴板上的异物。
气体喷射孔的形状并不特别限定,但优选为具有长轴的狭缝(slit)(参照图6)。另外,在气体喷射孔内,也可以设置扩散板(参照实施方式5)。通过在气体喷射孔内设置扩散板,能够使从气体喷射孔喷出的气体的流速均匀。
引导部是用于引导从气体喷射孔喷射出的气体的部件。在本发明中,引导部具有以下特征,即:具有包含顶点的凸状的曲面。曲面中的至少在顶点附近露出到外部。曲面具有顶点即可,也可以是具有顶线的柱面(参照图6A)。这里,“顶线”是指,柱面的母线中的、通过顶点的母线。另外,在曲面为具有顶线的柱面时,曲面既可以对顶线呈线对称,曲面也可以对顶线呈非对称。在通过本发明的擦拭装置擦拭喷墨头时,曲面的顶点与喷墨头的喷嘴板相对。
另外,在曲面为具有顶线的柱面时,曲面的顶线优选与狭缝状的气体喷射孔的长轴平行。这样,通过擦拭装置具有引导部和气体喷射孔,擦拭装置能够进行擦拭的宽度变宽,能够一次擦拭更宽的区域,所述引导部具有包含顶线的柱面,所述气体喷射孔是具有与柱面的顶线平行的长轴的狭缝。
在本发明中,具有以下特征,即:引导部通过附壁效应,沿曲面引导从气体喷射孔喷射出的气体。这里,“附壁效应”是指,在将物体置放在具有粘性的流体中时,流体的流向沿该物体改变的现象。也就是说,在本发明中,具有以下特征,即:为了产生“附壁效应”,对引导部的曲面的形状进行了各种变形。
用于产生“附壁效应”的引导部的曲面的结构因气体喷射孔喷射的气体的种类和流速而不同。例如,在从气体喷射孔喷射流速15m/s的空气时,只要是气体流动的方向的曲面的曲率半径为5~200mm,引导气体的曲面的弦的长度为5~60mm,就能够通过附壁效应,引导气体。
另外,即使气体流动的方向的曲面的曲率半径超过200mm,也产生附壁效应,但擦拭装置变得过大,所以曲率半径优选为200mm以下。
另外,为了产生附壁效应,优选将对曲面的气体的入射角度设为30~90°。这里,“气体的入射角度”是指,由从气体喷射孔最近的曲面上的点的曲面的法线和气体被喷射的方向形成的角度(参照图6B)。若气体的入射角度小于30°,则沿曲面的气体的流动的成分变弱,气体无法沿曲面高效率地流动。
本发明的擦拭装置还可以具有用于吸入通过喷射出的气体吹走的异物的气体吸入孔。
气体吸入孔配置在气体的流动的下游方向上。具体而言,气体吸入孔隔着引导部与所述气体喷射孔相对(参照图9)。擦拭装置具有气体吸入孔,由此能够通过气体吸入孔回收被吹走的异物,能够防止被吹走的异物飞散。
气体吸入孔的形状并不特别限定,但如上所述,在气体喷射孔为狭缝状时,气体吸入孔也优选为具有与引导部的柱面的顶线平行的长轴的狭缝。
利用这样的擦拭装置擦拭喷嘴板时,将气体从气体喷射孔喷射到引导部的曲面,并且使引导部的曲面与喷嘴板接近即可。由此,沿曲面的气体流与喷嘴板接触,能够吹走附着在喷嘴板上的异物。然后,通过在引导部的曲面和喷嘴板之间保持一定间隔,并且使擦拭装置相对喷嘴板移动,能够擦拭整个喷嘴板。
沿凸状的曲面被引导的气体流同样地成为凸曲状,所以与喷嘴板接触的气体流,与喷嘴板平行。因此,不产生以下情形,即:如以往的擦拭装置那样,气体进入喷嘴孔的内部,喷嘴孔内的墨干燥。
另外,根据从气体喷射孔喷射的气体的流量和流速而控制气体的流量和流速。因此,在本发明中,不产生以下情形,即:如利用了节流效应的以往的擦拭装置那样,由于喷嘴板的形状等,气体的流量和流速变得不稳定。因此,即使在喷嘴板具有台阶或间隙时,气体的流速也不减慢,能够维持稳定的气体流。
2.本发明的喷墨装置
本发明的喷墨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本发明的擦拭装置、以及喷墨头。喷墨装置也可以具有两个以上的喷墨头。喷墨装置除了包括擦拭装置和喷墨头以外,也包含用于移动被涂敷部件的平台(stage)或控制平台的移动的控制机构等。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发明的范围并不限定于以下的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图6A是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擦拭装置100的立体图。如图6A所示,擦拭装置100包括:引导部110,具有由包含顶线T的柱面构成的曲面111;以及狭缝状的气体喷射孔130,具有与顶线T平行的长轴。另外,如图6A所示,引导部110的曲面111露出到外部。图6B是图6A所示的擦拭装置100的点划线A处的剖面图。点划线A是与从气体喷射孔130喷射出的气体的流向平行的线。
图6B所示的曲面111的曲率半径112为5~200mm,弦113的长度为5~60mm。曲面111的曲率半径112既可以是一定,也可以变化。例如,即使曲面111中的从顶线T朝向气体喷射孔130侧的区域的曲率半径112为曲面111中的从顶线T朝向与气体喷出孔130相反侧的区域的曲率半径112以下,曲面111也能够通过附壁效应引导气体。
另外,气体喷射孔130的宽度131为0.2~1.5mm。另外,气体喷射孔130被调整为喷射出的气体的相对曲面111的入射角度θ为30°~90°。
接着,参照图7A~图8B,说明利用了实施方式1的擦拭装置的喷嘴板的擦拭方法。
如图7A~图8B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擦拭方法包括:1)第一步骤,准备实施方式1的擦拭装置100(图7A);2)第二步骤,在擦拭装置100的上面配置喷墨头10,以使曲面111与喷嘴板11相对(图7B);以及3)第三步骤,从气体喷射孔130喷射气体,在曲面111和喷嘴板11之间保持一定间隔D1,并且使擦拭装置100相对喷嘴板11移动(图8A、图8B)。
1)图7A表示第一步骤。如图7A所示,在第一步骤中,准备图6A和图6B所示的实施方式1的擦拭装置100。
2)图7B表示第二步骤。如图7B所示,在第二步骤中,在擦拭装置100的上面配置喷墨头10,以使擦拭装置100的曲面111与喷墨头10的喷嘴板11相对。曲面111和喷嘴板11分离,在两者之间形成间隔D1。
另外,在图7B中,表示了擦拭装置100被配置在对喷嘴板11的重力方向下方的例子,但擦拭装置100也可以被配置在对喷嘴板11的重力方向上方。这是因为,上述的附壁效应比重力的影响强。另外,如图7B所示,在喷嘴板11附着墨滴15作为异物。
3)图8A和图8B表示第三步骤。如图8A和图8B所示,在第三步骤中,将从气体喷射孔130喷射出的气体喷射到曲面111,并且在曲面111和喷嘴板11之间保持一定间隔D1,同时通过移动机构(未图示),使擦拭装置100相对喷嘴板11移动。
从气体喷射孔130喷射出的气体从曲面111的一方的端部E1朝向曲面111的顶点,喷射到曲面111。
为了使擦拭装置100相对喷嘴板11移动,既可以移动喷墨头10(喷嘴板11),也可以移动擦拭装置100,还可以移动擦拭装置100和喷墨头10的双方。
如图8A和图8B所示,从气体喷射孔130喷射出的气体通过附壁效应,沿曲面111被引导。曲面111和喷嘴板11之间的间隔D1并不特别限定,但被设定为沿曲面111的气体流与喷嘴板11接触。具体而言,间隔D1约为0.2~1.5mm。若间隔D1小于0.2mm,则有可能在擦拭装置的相对移动中,曲面与喷嘴板接触。另一方面,若间隔D1超过1.5mm,则气体流和喷嘴板11分离,无法吹走墨滴15。
这样,通过使从气体喷射孔130喷射气体,同时使擦拭装置100相对喷嘴板11移动,附着在喷嘴板11的墨滴15通过沿曲面111引导的气体被吹走。被吹走的墨滴15直接随着气体流而从喷嘴板11的表面排除。
沿凸状的曲面111的气体流与曲面111同样地成为凸曲状,所以与喷嘴板11接触的气体流,与喷嘴板11平行。因此,不产生以下情形,即:如以往的擦拭装置那样,气体进入喷嘴孔的内部,喷嘴孔干燥。
另外,与喷嘴板11接触的气体流的流速由从气体喷射孔130喷射的气体的流速控制。因此,本实施方式的与喷嘴板11接触的气体流的流速不受到如利用了节流效应的以往的擦拭装置那样的、喷嘴板的形状造成的影响。因此,在喷嘴板的端部或喷嘴板的连接处等,气体的流速不会减慢。由此,即使在喷墨装置具有由多个喷墨头构成的大型喷墨头时,也能够顺利地擦拭喷嘴板。
(实施方式2)
在实施方式2中,说明擦拭装置具有气体吸入孔的形态。
图9是正在擦拭喷嘴板11的、实施方式2的擦拭装置200的剖面图。对与实施方式1的擦拭装置100相同的结构要素附加相同的标号,并省略说明。如图9所示,实施方式2的擦拭装置200具有气体吸入孔150。
气体吸入孔150配置在气体流的下游方向上,以使通过附壁效应沿曲面111被引导的气体流入。具体而言,气体吸入孔150隔着引导部110与气体喷射孔130相对。另外,与气体喷射孔130相同,气体吸入孔150是具有与曲面111的顶线平行的长轴的狭缝。通过擦拭装置200具有气体吸入孔150,能够通过气体吸入孔150回收被吹走的墨滴15,能够防止被吹走的墨滴15飞散。
另外,气体吸入孔150的宽度151优选大于气体喷射孔130的宽度131(图6B)。通过将气体吸入孔150的宽度151设为比气体喷射孔130的宽度131(图6B)大,能够更可靠地回收被吹走的墨滴15。具体而言,气体吸入孔150的宽度151优选为0.5~2.5mm。
这样,根据实施方式2,除了实施方式1的效果以外,还能够通过气体吸入孔150回收由喷射气体吹走的墨滴15,能够防止被吹走的墨滴15飞散。
(实施方式3)
在实施方式3中,说明使气体喷射孔、引导部和气体吸入孔一体化的形态。
图10是正在擦拭喷嘴板11的、实施方式3的擦拭装置300的剖面图。对与实施方式1和实施方式2的擦拭装置相同的结构要素附加相同的标号,并省略说明。
如图10所示,实施方式3的擦拭装置300具有收纳引导部110的壳体310。壳体310具有构成壳体310的顶部的喷射孔板311和吸入孔板313。喷射孔板311和吸入孔板313不与曲面111接触,覆盖曲面111的一部分。喷射孔板311和吸入孔板313分离,在两者之间形成开口部312。开口部312优选具有与曲面111的顶线T平行的长轴(参照图11A)。
曲面111的顶点T通过开口部312露出到外部。引导部110和壳体310也可以通过紧固、焊接或钎焊等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使气体喷射孔130和气体吸入孔150与曲面111一体化。具体而言,气体喷射孔130由喷射孔板311和曲面111之间的间隙构成,气体吸入孔150由吸入孔板313和曲面111之间的间隙构成。
气体喷射孔130与气体供给口315连接。另外,气体吸入孔150与气体排出口317连接。气体供给口315和气体排出口317的数量既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两个以上。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气体供给口315和气体排出口317设置在壳体310的底面,但气体供给口315和气体排出口317也可以设置在壳体310的侧面。
这样,通过使气体喷射孔、引导部和气体吸入孔一体化,除了实施方式2的效果以外,还能够使擦拭装置小型化。另外,通过使气体喷射孔、引导部和气体吸入孔一体化,能够省去调整气体喷射孔、气体吸入孔和引导部的相对位置的作业。
另外,通过使气体吸入孔和曲面一体化,能够更可靠地吸入墨滴。这是因为,墨滴通常在附着于曲面的状态下,通过气体吸入孔被吸入。
(实施方式4)
在实施方式4中,说明与喷射孔板和吸入孔板的喷嘴板相对的面的开口部附近的区域,与喷嘴板平行的形态。
图11A是本实施方式的擦拭装置400的分解立体图,图11B是正在擦拭喷嘴板11的、图11A所示的擦拭装置400的点划线A处的剖面图。对与实施方式3的擦拭装置相同的结构要素附加相同的标号,并省略说明。
如图11B和图11A所示,在喷射孔板311的与喷嘴板11相对的面中的、开口部312附近的区域(以下,也称为“平行区域”)411与喷嘴板11大致平行。同样地,在吸入孔板313的与喷嘴板11相对的面中的、开口部312附近的区域(以下,也称为“平行区域”)413与喷嘴板11大致平行。
这样,通过在喷射孔板311和吸入孔板313设置平行区域,如图11B所示,能够在喷嘴板11和平行区域之间形成气体流。喷嘴板11和平行区域之间的间隔D2通常为0.2~1.5mm。
具体而言,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平行区域411和喷嘴板11之间产生流向开口部312的气体流,在平行区域413和喷嘴板11之间产生流向开口部312的气体流。由此,能够通过气体流,将附着在喷嘴板11的墨滴15导入到开口部312。被导入到开口部312的墨滴15通过沿曲面111引导的气体被吹走,并通过气体吸入孔150将其吸入。这样,本实施方式的擦拭装置400具有收集墨滴15的功能,所以能够有效地吹走墨滴15。
另外,在平行区域具有亲液性时,平行区域也能够用作液体擦拭。也就是说,在平行区域具有亲液性时,若附着在喷嘴板11的墨滴15与平行区域接触,则墨滴15从进行了抗液性处理的喷嘴板11移动到亲液性的平行区域,能够从喷嘴板11去除墨滴15。
移动到亲液性的平行区域的墨滴15沿壳体310的外部流落,或者通过喷嘴板11和平行区域之间的气体流,导入到开口部312。被导入到开口部312的墨滴15通过沿曲面111引导的气体被吹走,并通过气体吸入孔150将其吸入。
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将墨滴收集到开口部侧,所以除了实施方式3的效果以外,还具有能够以较少的气体的流量,去除附着在喷嘴板的墨滴的优点。
(实施方式5)
在实施方式5中,说明在气体喷射孔和气体吸入孔的内部设置扩散板的形态。
图12是实施方式5的擦拭装置500的剖面图。对与实施方式4的擦拭装置400相同的结构要素附加相同的标号,并省略说明。如图1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擦拭装置500在气体喷射孔130内部具有扩散板501,并在气体吸入孔150的内部具有扩散板503。扩散板501和503具有多个直径3~10mm的孔。扩散板501和503具有的孔既可以在整个扩散板501和503上均匀地分布,也可以在不均匀地分布。例如,也可以将扩散板的中央部(气体供给口315附近)处的孔的配置间隔设为比扩散板的端部(壳体310附近)处的孔的配置间隔小。
图13是扩散板501的放大图。如图13所示,从气体供给口315向气体喷射孔130内不均匀地供给气体,但通过扩散板501,使气体喷射孔130内的气体的分布均匀。
为了表示通过扩散板501,气体喷射孔130内的气体的分布变得均匀,进行了以下的模拟试验。作为模拟试验的程序,利用了FLUENT(ANSYSJapan K.K.的产品)。
在模拟试验中,将扩散板501的长度501L设为1m,将扩散板501的中央部(气体供给口315附近)处的孔的配置间隔,设为扩散板501的端部(壳体310附近)处的孔的配置间隔的1/2。
作为模拟试验的结果,在将气体喷射孔130的中央部130c处的气体的流速设为1时,能够将气体喷射孔130的端部130e(从末端起30mm内的区域)处的气体的流速,抑制在0.8~0.9内。另外,能够将气体喷射孔130的中央部130c和端部130e之间的区域中的气体的流速比,抑制在0.9~1内。
(实施例)
(实施例1)
在实施例1中,说明通过图6~图8所记载的实施方式1的擦拭装置100擦拭了喷嘴板的例子。
(擦拭装置的尺寸)
将曲面111的曲率半径112设为10mm,并将曲面的弦113的长度设为5mm。另外,将作为气体喷射孔130的狭缝的宽度131设为0.4mm。另外,将气体相对曲面111的入射角度θ设为71°(对水平面设为19°)(参照图6B)。
(擦拭条件)
在喷嘴板的表面上,预先附着了直径3mm左右的墨滴。喷嘴板上的墨的接触角为50°左右。然后,从气体喷射孔喷射空气,同时使擦拭装置相对喷嘴板移动。将从气体喷射孔喷射的空气的流速设为25m/s。另外,将擦拭装置的移动速度设为10mm/s。然后,使曲面111和喷嘴板11之间的间隔D1在0.5~1.5mm的范围内变化(参照图8B)。然后,评价了由擦拭装置100进行的擦拭的性能(残留在喷嘴板上的墨液滴305的大小)。
(结果)
在将间隔D1设为1.5mm时,直径最大为0.35mm的墨滴残留在喷嘴板上。在将间隔D1设为1.0mm时,直径最大为0.28mm的墨滴残留在喷嘴板上。在将间隔D1设为0.7mm时,直径最大为0.16mm的墨滴残留在喷嘴板上。然后,在将间隔D1设为0.5mm以下时,能够从喷嘴板完全地去除了墨滴。
另外,即使在喷嘴板的端部,也能够确认了擦拭性能不下降。其结果表明了本发明的擦拭装置不取决于喷嘴板的形状(台阶或间隙),而沿曲面通过附壁效应能够形成更稳定的气体的流动。
(实施例2)
在实施例2中,将作为气体喷射孔130的狭缝的宽度131设为0.8mm,除此之外,利用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条件,擦拭了喷嘴板。
(结果)
若将作为气体喷射孔130的狭缝的宽度131设为0.8mm,则在间隔D1为1.0mm以下时,能够从喷嘴板完全地去除了墨滴。
(实施例3)
在实施例3中,将从喷射孔130喷射的空气的流速设为50m/s,除此之外,利用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条件,擦拭了喷嘴板。
(结果)
若将从喷射孔130喷射的空气的流速设为50m/s,则在间隔D1为1.0mm以下时,能够从喷嘴板完全地去除了墨滴。
(实施例4)
在实施例4中,将气体相对曲面111的入射角度θ设为60°(对水平面设为30°)(参照图6B),除此之外,利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条件,擦拭了喷嘴板。
(结果)
若将来自气体喷射孔130的气体的喷射角度相对水平面设为30°,则在间隔D1为0.5mm以下时,能够从喷嘴板完全地去除了墨滴。
在以下的表1中,汇总地表示实施例1~实施例4的结果。
表1
Figure BSA00000291196000141
Figure BSA00000291196000151
实施例1~实施例4的结果表明了根据要去除的墨或设备的限制条件,适当地设计气体喷射孔的角度或供给的空气的流速,从而能够获得期望的擦拭性能。
(实施例5)
在实施例5中,说明利用图9所示的实施方式2的擦拭装置擦拭了喷嘴板的例子。
在实施例5中,设置气体吸入孔150,并将曲面111和喷嘴板11之间的间隔D1设为1mm,除此之外,利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条件,擦拭了喷嘴板。将气体吸入孔150的宽度151设为0.4mm(参照图9)。
(结果)
在气体吸入孔150的宽度151为0.4mm时,被吹走的墨滴15也附着在气体吸入孔150的上面,气体吸入孔无法回收所有墨滴306。能够考虑到这是起因于在曲面111的气体吸入孔150侧,气体流的宽度扩展到1.0mm左右。
(实施例6)
在实施例6中,将气体吸入孔150的宽度151设为1.2mm,并将来自气体喷射孔130的气体的喷射角度相对水平面设为30°,除此之外,利用与实施例5相同的条件,擦拭了喷嘴板。
(结果)
若将气体吸入孔150的宽度151设为1.2mm,并将来自气体喷射孔130的气体的喷射角度相对水平面设为30°,则能够通过气体吸入孔150吸入被吹走的所有墨滴15。
其结果表明了通过使气体吸入孔的宽度大于比气体喷射孔的宽度,能够更可靠地回收被吹走的墨滴15。
(实施例7)
在实施例7中,说明利用图11所示的实施方式4的擦拭装置擦拭了喷嘴板的例子。
(擦拭装置的尺寸)
如下设定了图11B中的φ1、φ2、δ1、δ2。
φ1=19°、φ2=30°、δ1=δ2=90°
将气体喷射孔130的宽度131设为0.4mm,并将来自气体喷射孔130的气体的喷射角度相对水平面设为19°。将气体吸入孔150的宽度151设为1.2mm,并将气体向气体吸入孔150的吸入角度相对水平面设为30°。
(擦拭条件)
将从气体喷射孔喷射的空气的流速设为25m/s,将被向气体吸入孔吸入的空气的流速设为50m/s,并将曲面111和喷嘴板11之间的间隔D1设为1mm,除此之外,利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条件,擦拭了喷嘴板。
(结果)
确认了以下情形,即:在平行区域411和喷嘴板11之间产生了流向开口部312的气体流,在平行区域413和喷嘴板11之间产生了流向开口部312的气体流。另外,确认了以下情形,即:墨滴15通过该气体流导入到开口部312,并且最终通过沿曲面111被引导的气体被吹走,并通过气体吸入孔150将其吸入。
2009年9月28日提交的第2009-222223号、以及2010年8月9日提交的第2010-178901号的日本专利申请所包含的说明书、附图以及说明书摘要的公开内容,全部被本申请引用。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的擦拭装置不取决于被擦拭部件的形状,并且不使喷嘴内的墨干燥,而能够以非接触方式擦拭被擦拭部件。本发明的擦拭装置能够用于喷墨头或狭缝模头(slit die head)、多喷嘴方式的分配器涂敷装置等的头的擦拭。

Claims (13)

1.擦拭装置,包括:
喷射气体的气体喷射孔;以及
具有曲面的引导部,该曲面是具有顶点的凸状的曲面,并且从所述气体喷射孔喷射出的气体吹向该曲面,
通过沿所述引导部的曲面被引导的气体,吹走附着在喷墨头的喷嘴板上的异物,所述喷墨头的喷嘴板配置在所述引导部的上下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擦拭装置,
所述曲面的曲率半径为5~200m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擦拭装置,
从所述气体喷射孔喷射的气体的相对所述曲面的入射角度为30~90°。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擦拭装置,
所述曲面是具有顶线的凸状的柱面,
所述气体喷射孔是具有与所述曲面的顶线平行的长轴的狭缝。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擦拭装置,还包括:
气体吸入孔,其吸入所述被吹走的异物,
所述气体吸入孔隔着所述引导部与所述气体喷射孔相对。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擦拭装置,
所述曲面是具有顶线的凸状的柱面,
所述气体喷射孔是具有与所述曲面的顶线平行的长轴的狭缝,
所述气体吸入孔是具有与所述曲面的顶线平行的长轴的狭缝。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擦拭装置,还包括:
壳体,其收纳所述引导部,
所述壳体包括:
喷射孔板和吸入孔板,其相互分离,并构成所述壳体的顶部;以及
开口部,其形成在所述喷射孔板和吸入孔板之间,并且使所述曲面的顶线露出,
所述气体喷射孔是所述曲面和所述喷射孔板之间的间隙,
所述气体吸入孔是所述曲面和所述吸入孔板之间的间隙。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擦拭装置,
在所述喷射孔板和吸入孔板的与所述喷嘴板相对的面中的、所述开口部附近的区域与所述喷嘴板平行。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擦拭装置,
在所述气体喷射孔内具有分配所述气体的扩散板。
10.喷墨装置,包括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9中的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擦拭装置。
11.喷嘴板的擦拭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准备权利要求1所述的擦拭装置;
在所述擦拭装置的上下方配置喷墨头,以使所述曲面与喷嘴板相对;以及
从所述气体喷射孔喷射气体,在所述曲面和所述喷嘴板之间保持一定间隔,同时使所述擦拭装置相对所述喷嘴板移动,并通过沿所述曲面被引导的气体,吹走附着在所述喷嘴板上的异物。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擦拭方法,
从所述气体喷射孔喷射的所述气体的流速为15m/s以上。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擦拭方法,
所述曲面和所述喷嘴板之间的间隔为0.2~1.5mm。
CN201010297995.4A 2009-09-28 2010-09-27 喷墨用的擦拭装置、以及使用该装置的擦拭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02979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222223 2009-09-28
JP222223/09 2009-09-28
JP222223/2009 2009-09-28
JP178901/2010 2010-08-09
JP2010178901A JP4904420B2 (ja) 2009-09-28 2010-08-09 インクジェット用のワイプ装置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ワイプ方法
JP178901/10 2010-08-0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29793A true CN102029793A (zh) 2011-04-27
CN102029793B CN102029793B (zh) 2014-07-02

Family

ID=437798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297995.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029793B (zh) 2009-09-28 2010-09-27 喷墨用的擦拭装置、以及使用该装置的擦拭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439478B2 (zh)
JP (1) JP4904420B2 (zh)
CN (1) CN102029793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85196A (zh) * 2014-07-31 2014-10-08 杜怀月 喷头自动清理装置和方法
CN104875497A (zh) * 2014-02-28 2015-09-02 惠普工业印刷有限公司 打印头喷嘴维护
CN111976310A (zh) * 2020-08-28 2020-11-24 成都金争满威商贸有限公司 一种全自动快速高效旋转曲面数码喷墨印刷机
CN114340802A (zh) * 2019-08-30 2022-04-12 京瓷株式会社 涂装装置、涂装膜及涂装方法
CN116494650A (zh) * 2023-06-27 2023-07-28 苏州优备精密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柯恩达效应式接墨装置及其接墨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20149210A1 (en) * 2010-07-30 2012-06-14 Colvin Ronald L Systems, apparatuses, and methods for chemically processing substrates using the coanda effect
JP6283911B2 (ja) * 2013-06-25 2018-02-28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ワイプ装置、インクジェット装置、および、ワイプ方法
DE102014206993B4 (de) 2014-04-11 2021-08-05 Koenig & Bauer Ag Druckwerk mit zumindest einem Druckkopf und zumindest einer Reinigungsvorrichtung
DE102014206994B4 (de) 2014-04-11 2022-06-09 Koenig & Bauer Ag Druckwerk mit zumindest einem Druckkopf und zumindest einer Reinigungsvorrichtung und ein Verfahren zur Reinigung zumindest einer Düsenfläche zumindest eines Druckkopfs
DE102016110322A1 (de) * 2016-06-03 2017-12-07 Khs Gmbh Reinigungskopf sowie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r Reinigung von Druckköpfen
DE102016214356A1 (de) 2016-08-03 2018-02-08 Koenig & Bauer Ag Druckaggregat mit zumindest einem Druckkopf und zumindest einer Reinigungs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m Reinigen zumindest eines Druckkopfs
US11203027B2 (en) 2018-08-21 2021-12-21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Lower gas flow injec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additive manufacturing system
GB201815196D0 (en) 2018-09-18 2018-10-31 Industrial Inkjet Ltd Printing apparatus with multi-head cleaning of inkjet printface and method of cleaning thereof
FR3089851B1 (fr) * 2018-12-12 2020-12-18 Addup Chambre de fabrication pour une machine de fabrication additive
JP2021083315A (ja) * 2019-11-25 2021-06-03 株式会社リコー 液吐出ヘッド及び液吐出装置、並びに液吐出ヘッドの製造方法
KR102573601B1 (ko) * 2020-08-06 2023-09-01 세메스 주식회사 헤드 세정 유닛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기판 처리 장치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90300A (en) * 1994-04-25 1996-02-13 Horn; Paul E. Air amplifier web cleaning system
US5559536A (en) * 1987-03-31 1996-09-2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Recovery device having a protruding portion providing reduced pressure for improved recovery and method using same
CN1575872A (zh) * 2003-07-17 2005-02-09 索尼株式会社 一种清洁装置和清洁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70535A (en) * 1988-09-26 1990-11-13 Tektronix, Inc. Ink jet print head face cleaner
JPH02108549A (ja) * 1988-09-26 1990-04-20 Tektronix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の洗浄方法及び装置
JP2784737B2 (ja) * 1995-03-07 1998-08-06 井上金属工業株式会社 ロール用液給排装置
JP2000062197A (ja) * 1998-08-18 2000-02-29 Dainippon Screen Mfg Co Ltd 描画ヘッド装置及びその清掃装置
JP2004090361A (ja) 2002-08-30 2004-03-25 Hitachi Printing Solutions Ltd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4118794B2 (ja) 2003-12-09 2008-07-16 株式会社石井表記 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ワイピング装置、及び配向膜形成装置の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ワイピング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59536A (en) * 1987-03-31 1996-09-2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Recovery device having a protruding portion providing reduced pressure for improved recovery and method using same
US5490300A (en) * 1994-04-25 1996-02-13 Horn; Paul E. Air amplifier web cleaning system
CN1575872A (zh) * 2003-07-17 2005-02-09 索尼株式会社 一种清洁装置和清洁方法
US20050044653A1 (en) * 2003-07-17 2005-03-03 Mitsunobu Wakao Cleaning apparatus and cleaning method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75497A (zh) * 2014-02-28 2015-09-02 惠普工业印刷有限公司 打印头喷嘴维护
CN104875497B (zh) * 2014-02-28 2017-10-24 惠普工业印刷有限公司 打印头喷嘴维护
CN104085196A (zh) * 2014-07-31 2014-10-08 杜怀月 喷头自动清理装置和方法
CN104085196B (zh) * 2014-07-31 2016-09-14 杜怀月 喷头自动清理装置和方法
CN114340802A (zh) * 2019-08-30 2022-04-12 京瓷株式会社 涂装装置、涂装膜及涂装方法
CN114340802B (zh) * 2019-08-30 2023-09-29 京瓷株式会社 涂装装置、涂装膜及涂装方法
CN111976310A (zh) * 2020-08-28 2020-11-24 成都金争满威商贸有限公司 一种全自动快速高效旋转曲面数码喷墨印刷机
CN111976310B (zh) * 2020-08-28 2021-07-13 重庆久丰印务有限公司 一种全自动快速高效旋转曲面数码喷墨印刷机
CN116494650A (zh) * 2023-06-27 2023-07-28 苏州优备精密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柯恩达效应式接墨装置及其接墨方法
CN116494650B (zh) * 2023-06-27 2023-09-01 苏州优备精密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柯恩达效应式接墨装置及其接墨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439478B2 (en) 2013-05-14
CN102029793B (zh) 2014-07-02
US20110074869A1 (en) 2011-03-31
JP2011088133A (ja) 2011-05-06
JP4904420B2 (ja) 2012-03-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29793B (zh) 喷墨用的擦拭装置、以及使用该装置的擦拭方法
CN101568436B (zh) 流体喷射器及其清扫方法
JP6283911B2 (ja) ワイプ装置、インクジェット装置、および、ワイプ方法
CN101218101B (zh) 微滴沉积方法和设备
WO2005108095A3 (en) Droplet ejection apparatus
KR20050026057A (ko) 액체 스프레이 장치, 그것을 사용한 액체의 스프레이방법, 및 약액
US20080291244A1 (en) Liquid ejection head and liquid ejection method
US11376847B2 (en) Liquid droplet ejection device and liquid droplet ejection method
CN103862873B (zh) 液体喷射头
CN103317850A (zh) 头基片、液体喷射头以及液体喷射记录装置
JP2007244973A (ja) 液滴噴射装置及び塗布体の製造方法
CN101247960A (zh) 滴喷射装置
US7462240B2 (en) Module, nozzle and method for dispensing controlled patterns of liquid material
US20160243827A1 (en) Controlling air and liquid flows in a two-dimensional printhead array
JP2014205263A (ja) 液体吐出装置
KR20120052043A (ko) 잉크젯 프린트용 기판의 표면 개질 방법
US8376504B2 (en) Fluid ejecting apparatus with humidification member for moisturing ink
JP4118794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ワイピング装置、及び配向膜形成装置の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ワイピング装置
JP5059377B2 (ja) マーキングノズル装置
CN101491971B (zh) 液体喷射记录头
KR102221694B1 (ko) 액적 토출 장치
JP2022120899A (ja) スプレーノズル、塗布装置および塗布膜付き部材の製造方法
JP5349836B2 (ja) 描画方法及び描画装置
JP2010208241A (ja) 液体吐出装置
CN104549818A (zh) 可反转的空气辅助无空气喷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702

Termination date: 2018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