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26504A - 壳体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壳体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26504A
CN102026504A CN2010102784941A CN201010278494A CN102026504A CN 102026504 A CN102026504 A CN 102026504A CN 2010102784941 A CN2010102784941 A CN 2010102784941A CN 201010278494 A CN201010278494 A CN 201010278494A CN 102026504 A CN102026504 A CN 10202650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nd
guiding elements
screw
image
hou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27849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026504B (zh
Inventor
大场真一
河合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 Xerox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 Xerox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 Xerox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0265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2650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02650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2650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04Arrangement or disposition of the entire apparatus
    • G03G21/1623Means to access the interior of the apparatus
    • G03G21/1628Clamshell typ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21/00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G03G2215/00, e.g. cleaning or residual charge elimination
    • G03G22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 G03G2221/1678Frame structur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21/00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G03G2215/00, e.g. cleaning or residual charge elimination
    • G03G22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 G03G2221/18Cartridge systems
    • G03G2221/183Process cartridge
    • G03G2221/1853Process cartridge having a submodular arrangement
    • G03G2221/1869Cartridge holders, e.g. intermediate frames for placing cartridge parts therei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壳体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壳体装置包括:壳体,其具有开口部并限定了用于容纳通过所述开口部插入的对象的容纳空间;引导构件,其具有与所述对象相对于所述壳体的插入方向对准的纵向方向,并在所述对象插入所述容纳空间时引导所述对象;支撑结构,其支撑所述引导构件,以相对于所述壳体在所述纵向方向上能够移动;以及盖,其开放和关闭所述开口部,其中在所述盖关闭所述开口部时,所述盖支撑所述对象,使得所述对象与所述引导构件分开。

Description

壳体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壳体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一些壳体设置有用于引导对象沿插入方向插入壳体的引导构件。在引导构件的各端固定到壳体的相应框架并且壳体和引导构件由具有不同热膨胀系数的各自材料制成的情况下,温度的变化可以引起壳体或引导构件的变形。为了避免这样的问题,提出了在用于支撑具有纵向方向的引导构件(被支撑构件)的一端的支撑结构中设置按照可滑动方式支撑引导构件的该端的机构(例如参见日本专利特开平JP7-191556A、JP8-197790A、JP10-301421A)。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防止壳体的变形引起引导构件变形并与包含在壳体中的对象接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壳体装置,其包括:壳体,其具有开口部并限定了用于容纳通过所述开口部插入的对象的容纳空间;引导构件,其具有与所述对象相对于所述壳体的插入方向对准的纵向方向,并在所述对象插入所述容纳空间时引导所述对象;支撑结构,其支撑所述引导构件,以相对于所述壳体在所述纵向方向上能够移动;以及盖,其开放所述开口部以及关闭所述开口部,其中在所述盖关闭所述开口部时,所述盖支撑所述对象,使得所述对象与所述引导构件分开。
在本发明的第二方面中,支撑结构可以包括:螺钉,其具有形成有阳螺纹的杆部和设置在所述杆部的一端处的头部,所述头部的直径比所述杆部的大;螺钉孔,其设置在所述壳体的设置有所述开口部的一侧上,所述螺钉孔沿所述插入方向延伸并具有内表面,所述内表面形成有阴螺纹;以及弯曲部,其由所述引导构件在所述纵向方向上的一个端部构成,所述弯曲部弯曲以在与所述纵向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所述弯曲部具有螺钉插入孔,所述螺钉的所述杆部插入所述螺钉插入孔,其中,所述螺钉的所述杆部按照所述螺钉插入孔和所述螺钉孔的顺序插入所述螺钉插入孔和所述螺钉孔,以支撑所述引导构件,并且所述螺钉的所述头部与所述弯曲部分开。
在本发明的第三方面中,所述支撑结构可以包括:插入孔,其设置在所述壳体的设置有所述开口部的一侧上,所述插入孔沿所述插入方向延伸;并且弯曲部,其由所述引导构件在所述纵向方向上的一个端部构成,所述弯曲部弯曲以在与所述纵向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所述弯曲部形成有接合突起,所述接合突起插入所述插入孔中。
在本发明的第四方面中,所述支撑结构可以包括:接合突起,其设置在所述壳体的设置有所述开口部的一侧上,所述接合突起沿所述插入方向向外延伸;以及弯曲部,其由所述引导构件在所述纵向方向上的一个端部构成,所述弯曲部弯曲以在与所述纵向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所述弯曲部形成有插入孔,所述接合突起插入所述插入孔中。
在本发明的第五方面中,提供了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包括:根据本发明的第一至第四方面中任何一个方面所述的壳体装置;图像形成单元,具有形成有图像的图像保持构件;转印单元,其将形成在图像保持构件上的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以及定影单元,其将转印后的图像定影到所述记录介质上,所述图像形成单元、所述转印单元和所述定影单元容纳在所述壳体装置中,其中,所述对象是所述图像形成单元。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可以防止壳体的变形传递到引导构件,由此防止引导构件的翘曲。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由于螺钉的头部与弯曲部分开,弯曲部可以沿插入方向相对于螺钉移动,并且该移动吸收壳体的变形并防止壳体的变形传递到引导构件。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插入孔可以沿插入方向相对于接合突起移动,该移动吸收壳体的变形并防止壳体的变形传递到引导构件。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接合突起可以沿插入方向相对于插入孔移动,该移动吸收壳体的变形并防止壳体的变形传递到引导构件。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可以防止壳体的变形传递到引导构件,由此可以防止由壳体的变形所引起的图像形成单元的变形,并且可以防止由此导致的图像未对准。
附图说明
现在参照附图,将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在附图中:
图1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使用壳体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了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3是示出了壳体装置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4是示出了打开外盖和内盖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5是示出了从图4示出的状态去除图像形成单元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6是图5中示出的引导构件的放大立体图;
图7A和图7B是在图6中分别沿线VIIa-VIIa和线VIIb-VIIb截取的截面图;
图8是示出了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图6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9是示出了图像形成单元和引导销的立体图;
图10是示出了在图像形成单元已插入壳体中的状态下、图像形成单元与引导构件之间的关系的视图;
图11A和图11B是示出了变形实施方式中引导构件与框架之间的关系的截面图;和
图12A和图12B是示出了变形实施方式中引导构件与框架之间的关系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1、示例性实施方式>
诸如打印机或复印机的图像形成装置在壳体的前侧或横侧上,例如按照可以打开和关闭盖以便于维护或更换组件、或去除卡纸的方式,设置有盖。在下面,采用图像形成装置作为示例,将说明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图1是示出了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包括壳体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外观的立体图,而图2示意地示出了图像形成装置的壳体内的结构。
<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
如图1所示,图像形成装置1的外形由盒形的壳体装置50形成,外盖52设置在用作壳体装置50的基部的壳体51的正面上,使得外盖52可以打开和关闭。当打开外盖52时,前框53暴露于外部,前框53设置有内盖60,内盖60可以被打开和关闭并用作开口部65A的盖。
在以下描述中,当用户从正面观察图像形成装置1时,水平方向被称为X轴方向,前-后方向被称为Y轴方向,并且垂直方向被称为Z轴方向。另外,从用户的角度表示“左”和“右”。
现在,参考图2,将说明图像形成装置1的内部结构和操作的示例。图像形成装置1适于构成串联型全彩色打印机,并且包含图像处理单元(图中未示出),该图像处理单元对从诸如扫描仪或个人计算机(图中未示出)的装置接收的图像数据或经由电话线(图中未示出)等接收的图像数据执行图像处理。在图像形成装置1的内部设置有分别针对黄色(Y)、品红色(M)、青色(C)和黑色(K)的4个图像形成单元2Y、2M、2C、2K。这些图像形成单元2Y、2M、2C、2K通常沿水平方向设置,以彼此分开并且平行地延伸,并且图像形成单元2Y、2M、2C、2K的垂直位置按照上述顺序分别降低(因此,图像形成单元2Y的垂直位置比图像形成单元2K的垂直位置高),由此使图像形成单元2Y、2M、2C、2K的设置平面相对于水平方向以特定角度(如,10度)倾斜。与图像形成单元2Y、2M、2C、2K沿水平面设置的情况相比,通过图像形成单元2Y、2M、2C、2K位于相对于水平方向以特定角度倾斜的平面中的该结构,水平尺寸减小。
四个图像形成单元2Y、2M、2C、2K各大致具有相同结构,并且包括:感光鼓3、对感光鼓3的表面进行充电的一次充电辊4、利用色调剂对作为图像曝光单元5(稍后描述)执行图像曝光的结果而在感光鼓3上形成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的显影剂单元6、以及清洁感光鼓3的表面的清洁单元7,感光鼓3由驱动单元(图中未示出)按照一定速度驱动旋转并且用作图像保持构件。感光鼓3例如由具有直径30mm的柱形并且其表面上具有保护层的有机感光构件构成。感光鼓3由驱动马达(图中未示出)旋转。充电辊4例如是辊形充电器,其由涂布有导电层的芯棒构成,该导电层由合成树脂或橡胶制成并具有可调电阻,并且将充电偏压施加到充电辊4的芯棒。此外,用于去除附着到充电辊4的表面的诸如色调剂的异物的清洁辊4a设置为接触充电辊4的表面。
在下面的描述中,在不需要区分图像形成单元2Y、2M、2C、2K的情况下,简单地把图像形成单元称为图像形成单元2。
在图像形成单元2Y、2M、2C、2K下面,设置有曝光单元5。曝光单元5具有4个半导体激光单元(图中未示出),半导体激光单元发射根据图像数据调制的激光束。从这些半导体激光单元发射的4个激光束由多棱镜偏转以进行扫描,并且经由诸如透镜和反射镜(图中未示出)的光学元件照射到各图像形成单元2Y、2M、2C、2K的感光鼓3上。
在该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曝光单元5沿着4个图像形成单元2Y、2M、2C、2K的下侧延伸,图像形成单元2Y、2M、2C、2K设置在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的平面中。因而,照射到感光鼓3的激光束的光路长度对于每个图像形成单元2Y、2M、2C、2K是相同的。
公共地设置到各图像形成单元2Y、2M、2C、2K的图像曝光单元5从图像处理单元顺序接收相应颜色的图像数据。根据图像数据从图像曝光单元5发射的激光束照射到相应感光鼓3的表面上,以在其上形成静电潜像。通过显影剂单元6Y、6M、6C、6K对感光鼓3上形成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以形成相应颜色的色调剂图像。通过一次转印辊11,图像形成单元2Y、2M、2C、2K的感光鼓3上顺序形成的相应颜色的色调剂图像一个在另一个上面地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0,中间转印带10倾斜地设置在各图像形成单元2Y、2M、2C、2K的顶部上方,并用作中间转印构件。
中间转印带10是由多个辊张紧支撑的环带状构件。具体地说,中间转印带10绕张紧辊12、驱动辊13、支撑辊14、第一空转辊15和第二空转辊16卷绕,使得中间转印带10通过驱动辊13沿图2中的箭头所示的方向循环移动,驱动辊13通过能够维持恒定旋转速度的专用驱动马达(图中未示出)旋转。中间转印带10具有上移动部和下移动部,下移动部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并且下移动部中相对于下移动部的移动方向的下游端定位得比其上游端低。可以使用由诸如聚酰亚胺的合成树脂制成的柔性膜作为中间转印带10,其中合成树脂膜的端部通过焊接等连接,以形成环带构件。中间转印带10设置为使得下移动部与图像形成单元2Y、2M、2C、2K的感光鼓3Y、3M、3C、3K接触。
注意,中间转印带10、一次转印辊11、张紧辊12、驱动辊13、支撑辊14、第一空转辊15和第二空转辊16等集成为一个单元,称为中间转印单元9。
二次转印辊17设置在跨过中间转印带10与驱动辊13相对的位置处,二次转印辊17被推压抵靠中间转印带10。二次转印辊17的作用是将已经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0的色调剂图像二次转印到记录片材18上。当记录片材18在二次转印辊17与中间转印带10之间移动时,二次转印辊17挤压记录片材18抵靠中间转印带10,由此已交叠地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0上的黄色(Y)、品红色(M)、青色(C)和黑色(K)的色调剂图像由于压力和静电力被转印到记录片材18上。其上转印了相应颜色的色调剂图像的记录片材18被传送到位于上方的定影单元19。
定影单元19对记录片材18施加热和压力,以将色调剂图像定影在记录片材18上。然后,记录片材18通过定影单元19的排出辊20和片材排出路径21,并且通过排纸辊22排出到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1的上部处的片材接收托盘23上。
具有规定尺寸并由规定材料制成的、用做记录介质的记录片材18容纳在布置在图像形成装置1内的片材容器24中。记录片材18从片材容器24一次一张地通过供纸辊25和用于片材分离和传送的一对辊26被传送到配准辊28,并在此处暂停。接着,通过按照预定定时旋转的配准辊28将记录片材18进一步传送到中间转印带10的二次转印位置。
在片材接收托盘23与中间转印带10之间设置有色调剂盒29Y、29M、29C、29K。色调剂盒29Y、29M、29C、29K分别将色调剂供应到显影单元6Y、6M、6C和6K。因为黑色色调剂比任何其他色调剂使用得更频繁,所以包含黑色(K)色调剂的色调剂盒29K大于其他颜色的色调剂盒。
<壳体装置的结构>
下面,参考图1和图3-5,将说明壳体装置50的结构。
图3是示出了壳体装置50的结构的示意图,图4是示出了在打开外盖和内盖的状态下的立体图,图5示出了从图4示出的状态去除了图像形成单元的状态下的立体图。
如图1所示,当打开在壳体51的正面上的外盖52时,露出前框53。色调剂盒29Y、29M、29C和29K、中间转印单元9等可拆卸地附接到前框53。前框53还设置有可以打开和关闭的内盖60。
图3示出了已去除覆盖壳体装置50的外部构件的状态。在壳体51的右侧设置侧盖100,侧盖100可以打开和关闭。第二转印辊17设置在侧盖100的内侧上,使得当关闭侧盖100时,第二转印辊17经由其间的中间转印带10弹性地挤压驱动辊13。
后框54布置在壳体51的后侧上,以与前框53相对。在前框53和后框54之间限定了设置中间转印单元9、图像形成单元2、色调剂盒29等的空间。
如图3所示,在内盖60的内侧上形成有用于支撑分别包含在图像形成单元2Y、2M、2C和2K中的感光鼓3的旋转轴的端部的4个轴支撑部61Y、61M、61C和61K,以及用于在内盖60关闭时支撑中间转印单元9的驱动辊13的一端的辊支撑部62。
此外,在后框54的内侧上形成用于支撑各感光鼓3的旋转轴的另一端的轴支撑部55Y、55M、55C和55K以及用于支撑中间转印单元9的驱动辊13的另一端的辊支撑部56。
这里指出,在壳体51中,从前侧(第一侧)到后侧(与第一侧相反的第二侧)沿Y轴的方向是图像形成单元2Y、2M、2C、2K、色调剂盒29Y、29M、29C、29K、中间转印单元9等的插入方向。
如图4所示,当打开内盖60时,容纳空间65中所容纳的图像形成单元2Y、2M、2C、2K露出。此外,如图5所示,当去除图像形成单元2Y、2M、2C、2K和中间转印单元9时,具有开口部65A的容纳空间65以及设置在容纳空间65中的引导构件70Y、70M、70C、70K露出。
容纳空间65及其开口部65A具有大致在水平方向长的矩形形状,其底边倾斜,使得右部分低于左部分,以与图像曝光单元5的上边的倾斜一致。用于分别容纳图像形成单元2Y、2M、2C和2K的引导构件70Y、70M、70C和70K设置在容纳空间65的底部,以此顺序逐个从高到低地按照阶梯方式定位。
在下面的描述中,在不需要区分引导构件70Y、70M、70C和70K的情况下,引导构件将简单地称为引导构件70。
<引导构件的结构>
接着,参考图6-10,将说明引导构件70的结构。图6是图5中示出的引导构件的放大立体图,图7A和图7B是在图6中分别沿线VIIa-VIIa和线VIIb-VIIb截取的截面图,图8是具体地示出了图7A和图7B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图9是示出了图像形成单元和引导销的立体图,图10是示出了在图像形成单元已插入壳体中的状态下,图像形成单元与引导构件之间的关系的视图。
如图6所示,沿插入方向延伸的矩形的板构件71构成引导构件70的主要部分,并且板构件71的在右侧的长边向下弯曲,以形成在纵向上延伸的肋72,而板构件71的在左侧的长边向上弯曲,以形成在纵向上延伸且具有弧形截面的隆起部73。另外,沿板构件71的纵向方向形成窗口74,从图像曝光单元5发出的激光束穿过该窗口74。
在板构件71的后端部中,为了与后框54牢固地接合,形成沿X轴方向延伸并在向左的方向开口的接合槽75和向下弯曲的弯曲部76(参见图7B)。另一方面,在板构件71的前端部中,形成弯曲部77,在弯曲部77的中央部分具有螺钉插入孔77A。该弯曲部77延伸到前框53的外侧以与前框53接合。插入弯曲部77的螺钉插入孔77A的螺钉N拧进形成在前框53中的螺钉孔53A中。螺钉插入孔77A和螺钉孔53A形成为沿插入的方向延伸。螺钉N具有形成有阳螺纹的杆部N2和头部N1,头部N1设置在杆部N2的一端处并具有比杆部N2大的直径。
如图6和图7A所示,引导构件70的接合槽75与板形的接合部58接合,接合部58形成在后框54中,并在X轴方向上延伸。在该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与后框54接合的弯曲部76构成附接构件,并且引导构件70的后部附接到后框54,使得其在X、Y和Z轴方向上的移动受到限制。
另一方面,在靠近开口部65A的一侧(即,在图6中的前侧)上设置到引导构件70的弯曲部77由板构件71在纵向方向上的一个端部构成,该弯曲部77弯曲以在与纵向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弯曲部77具有螺钉插入孔77A,螺钉N的杆部N2插入该螺钉插入孔77A中。如图7A所示,弯曲部77通过插入螺钉插入孔77A的螺钉N附接到前框53。从而,引导构件70在3个位置处附接到壳体51;2个在后部,1个在前部。还指出,在打开内盖60的状态下在前侧上拧紧螺钉N的操作,与在任何其他侧上拧紧螺钉的操作相比,可以更容易地执行。
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如图7A和图8所示,螺钉N的杆部N2按照螺钉插入孔77A和螺钉孔53A的顺序插入螺钉插入孔77A和螺钉孔53A,并且弯曲部77与前框53对准,螺钉N的杆部N2拧入螺钉孔53A,使得头部N1与弯曲部77分开距离d。因而,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的支撑结构配置为使得螺钉N以头部N1与弯曲部77分开距离d的方式固定。
此外,引导构件70形成有与窗口74相邻的圆孔78,并且引导销79穿过这些圆孔78而突出。多个(在该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为3个)引导销79沿插入方向(Y轴方向)设置,第一引导销79(自前侧)与第二引导销79之间的距离短于第二引导销79与第三引导销79之间的距离。
如图9所示,图像形成单元2的底部构件40设置有凹状的引导槽41,引导槽41在图像形成单元2的安装/拆卸方向(Y轴方向)上延伸。当安装图像形成单元2时,通过设置到壳体51的引导销79引导该引导槽41,由此沿Y轴相对于壳体装置50安装和拆卸图像形成单元2。在引导槽41的后部中,形成叉开部42、42,以在图像形成单元2安装到壳体装置50中时容易接收引导销79。
当沿插入方向插入图像形成单元2时,图像形成单元2的底部构件40沿引导构件70的隆起部73移动,使得引导槽41的叉开部42、42顺序接收引导销79,引导槽41与引导销79可滑动地接合。按照该方式,图像形成单元2安装到容纳空间65中。
在图像形成单元2插入到容纳空间65中之后,当关闭内盖60时,图像形成单元2的感光鼓3的一端由内盖60的轴支撑部61支撑,而另一端由后框54的轴支撑部55支撑,使得图像形成单元2被支撑为与引导构件70分开余隙S,如图10所示。
设置余隙S的原因是,如果引导构件70与图像形成单元2接触,则接触所产生的压力使图像形成单元2的壳体或轴变形。如果使图像形成单元2Y、2M、2C和2K产生了变化的变形,则可能导致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0上的色调剂图像的未对准。因而,余隙S有助于避免由于引导构件70与图像形成单元2之间的接触而可能出现的问题。
<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操作>
在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中,当图像形成装置1放置在非水平表面上时,可能引起壳体装置50变形,使得前框53与后框54之间的距离L减小。另外,当由于外部碰撞或振动而引起壳体装置50变形时,前框53与后框54之间的距离L可能减小。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引导构件的端部通过螺钉等固定到框53和54,则引导构件可能向内翘曲,以接触图像形成单元2。
为了避免这样的问题,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在螺钉N的头部N1和弯曲部77之间设置距离d,如图7A所示。因此,即使框53、54之间的距离L减小并且前框53在箭头C所指的方向上移动,则杆部N2在螺钉插入孔77A中滑动,以吸收壳体51的变形的影响,由此防止引导构件70翘曲。因而,发生诸如引导构件70与图像形成单元2之间的接触所引起的色调剂图像的未对准的问题的可能较小。
<变形实施方式>
本发明不限于前述示例性实施方式,并且可以利用下面变形例中描述的支撑结构。
<2-1>
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螺钉N的头部N1与弯曲部77分开,以产生距离d。但是,本发明不限于这样的结构,可以使用在图11A、11B、12A和12B中示出的结构。
在图11A示出的支撑结构中,凸台部53B形成为从前框53中围绕螺钉孔53A的部分向外突出,并且凸台插入孔77B在引导构件70的弯曲部77中形成。这些凸台部53B和凸台插入孔77B形成为沿插入的方向延伸。
在图11B示出的支撑结构中,具有底部的螺钉孔53C形成在前框53中,并且螺钉插入孔77A形成在引导构件70的弯曲部77中。该螺钉孔53C和螺钉插入孔77A沿插入方向形成。
图11A和图11B所示出的支撑结构与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示出的支撑结构按照相似的方式操作并发挥相似的作用。此外,在图11A中示出的支撑结构中,螺钉N以头部N1与的凸台部53B的端部接触的方式固定,并且在图11B中示出的支撑结构中,螺钉N以杆部N2的端部与螺钉孔53C的底部接触的方式固定,因而与示例性实施方式相比,发生螺钉N松动的可能较少。
在图12A示出的支撑结构中,沿插入方向延伸的插入孔53D形成在前框53中,并且沿插入方向延伸并插入该插入孔53D的接合突起77B形成在引导构件70的弯曲部77的一端处。
在图12B示出的支撑结构中,沿插入的方向向外延伸的接合突起53E形成在前框53上,并且沿插入方向延伸以接收接合突起53E的插入孔77C形成在引导构件70的弯曲部77中。
在图12A和图12B示出的支撑结构中,当框53、54之间的距离L减小并且前框53在箭头C所指的方向上移动时,支撑结构吸收该影响,因而防止引导构件70翘曲。此外,因为不使用螺钉N,不同于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示出的或图11A和图11B示出的支撑结构,包括的组件的数量少于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使用的数量。
可以采用具有与在前面描述的结构不同的结构的任何其他支撑结构,只要支撑结构可以防止框53和54之间的距离的减小以及前框53在箭头C所指的方向上的移动的影响被传递到引导构件70。
<2-2>
在本实例性实施方式中,图像形成单元2被例示为对象。但是,对象可以是其他单元。
<2-3>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使用壳体装置50构成图像形成装置1。但是,本发明不限于这样的实施方式,并且可以应用于任何其他装置。
出于例示和说明的目的,提供了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上述描述。其目的不是穷举性的,也不是将本发明限制于所公开的精确形式。显然,许多修改和变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是明显的。为了最佳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实际应用,选择并描述了这些实施方式,由此使得本领域的其他技术人员能够针对各种实施方式以及设想出的适合具体应用的各种修改,来理解本发明。旨在通过所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来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Claims (5)

1.一种壳体装置,该壳体装置包括:
壳体,其具有开口部并限定了用于容纳通过所述开口部插入的对象的容纳空间;
引导构件,其具有与所述对象相对于所述壳体的插入方向对准的纵向方向,并在所述对象插入所述容纳空间时引导所述对象;
支撑结构,其支撑所述引导构件,以相对于所述壳体在所述纵向方向上能够移动;以及
盖,其开放和关闭所述开口部,其中在所述盖关闭所述开口部时,所述盖支撑所述对象,使得所述对象与所述引导构件分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装置,其中所述支撑结构包括:
螺钉,其具有形成有阳螺纹的杆部和设置在所述杆部的一端处的头部,所述头部的直径比所述杆部的大;
螺钉孔,其设置在所述壳体的设置有所述开口部的一侧上,所述螺钉孔沿所述插入方向延伸并具有内表面,所述内表面形成有阴螺纹;以及
弯曲部,其由所述引导构件在所述纵向方向上的一个端部构成,所述弯曲部弯曲以在与所述纵向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所述弯曲部具有螺钉插入孔,所述螺钉的所述杆部插入所述螺钉插入孔,
其中,所述螺钉的所述杆部按照所述螺钉插入孔和所述螺钉孔的顺序插入所述螺钉插入孔和所述螺钉孔,以支撑所述引导构件,同时所述螺钉的所述头部与所述弯曲部分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装置,其中所述支撑结构包括:
插入孔,其设置在所述壳体的设置有所述开口部的一侧上,所述插入孔沿所述插入方向延伸;以及
弯曲部,其由所述引导构件在所述纵向方向上的一个端部构成,所述弯曲部弯曲以在与所述纵向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所述弯曲部形成有接合突起,所述接合突起插入所述插入孔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装置,其中所述支撑结构包括:
接合突起,其设置在所述壳体的设置有所述开口部的一侧上,所述接合突起沿所述插入方向向外延伸;以及
弯曲部,其由所述引导构件在所述纵向方向上的一个端部构成,所述弯曲部弯曲以在与所述纵向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所述弯曲部形成有插入孔,所述接合突起插入所述插入孔中。
5.一种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壳体装置;
图像形成单元,其具有形成有图像的图像保持构件;
转印单元,其将形成在所述图像保持构件上的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上;以及
定影单元,其将转印后的图像定影到所述记录介质上,所述图像形成单元、所述转印单元和所述定影单元容纳在所述壳体装置中,
其中,所述对象是所述图像形成单元。
CN201010278494.1A 2009-09-11 2010-09-09 壳体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Active CN10202650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210239 2009-09-11
JP2009210239A JP5212322B2 (ja) 2009-09-11 2009-09-11 筐体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26504A true CN102026504A (zh) 2011-04-20
CN102026504B CN102026504B (zh) 2014-11-05

Family

ID=437306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278494.1A Active CN102026504B (zh) 2009-09-11 2010-09-09 壳体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280277B2 (zh)
JP (1) JP5212322B2 (zh)
CN (1) CN102026504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98393A (zh) * 2014-03-03 2015-09-09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定位结构、部件安装结构和图像形成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760929B2 (ja) * 2009-02-25 2011-08-3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295728B2 (ja) * 2014-03-03 2018-03-20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枠体構造、装置枠体、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73880A (zh) * 2004-03-22 2005-09-28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成像设备以及安装和拆卸处理盒的方法
CN1834810A (zh) * 2005-03-16 2006-09-20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US20080124118A1 (en) * 2006-11-27 2008-05-29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02554A (en) 1993-11-16 1996-03-26 Mita Industrial Co., Ltd. Image transferring unit of non-contact type roller method
JP3093584B2 (ja) 1993-11-16 2000-10-03 京セラミ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918800B2 (ja) 1995-01-24 1999-07-12 株式会社新興製作所 プリンタのプラテン保持装置
JPH10301421A (ja) * 1997-04-28 1998-11-13 Murata Mach Ltd 定着器の用紙ガイド取付け構造
JP2000305386A (ja) * 1999-04-21 2000-11-02 Katsuragawa Electric Co Ltd 定着装置
JP3926542B2 (ja) * 2000-07-10 2007-06-06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077554A (ja) * 2002-08-09 2004-03-11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4616591B2 (ja) * 2004-07-20 2011-01-19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154410A (ja) * 2004-11-30 2006-06-15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US7636528B2 (en) * 2005-03-30 2009-12-22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mage-forming device including image-forming section, paper supply unit, and discharge unit and ornamental member therefor
JP2009122539A (ja) * 2007-11-16 2009-06-04 Fuji Xerox Co Ltd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267393B2 (ja) * 2009-09-11 2013-08-21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73880A (zh) * 2004-03-22 2005-09-28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成像设备以及安装和拆卸处理盒的方法
CN1834810A (zh) * 2005-03-16 2006-09-20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US20080124118A1 (en) * 2006-11-27 2008-05-29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98393A (zh) * 2014-03-03 2015-09-09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定位结构、部件安装结构和图像形成设备
CN104898393B (zh) * 2014-03-03 2019-11-15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212322B2 (ja) 2013-06-19
CN102026504B (zh) 2014-11-05
US8280277B2 (en) 2012-10-02
US20110064455A1 (en) 2011-03-17
JP2011059472A (ja) 2011-03-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90324275A1 (en) Tandem-Type Process Unit Removably Loaded In Image Forming Device
US8548355B2 (en) Support member for rotary member
KR20080063017A (ko) 전자사진 컬러 화상 형성 장치
JP2010044363A (ja) 画像形成装置
KR102044618B1 (ko) 카트리지, 프로세스 카트리지, 및 화상 형성 장치
JP2005099691A (ja)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US8160487B2 (en) Image-forming device having first and second sheet guide pairs for guiding sheets of different sizes
JP4934418B2 (ja)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CN102193365A (zh) 图像形成装置
US9134641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7884926A (zh) 光学扫描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US8725057B2 (en) Image formation apparatus
CN102026504B (zh) 壳体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JP6921538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2023508B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01329536B (zh) 转印带装置、其组装方法和成像设备
JP2018049198A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装置本体
CN107077092A (zh) 图像形成装置
US8339436B2 (en) Exposure unit containment mechanism and image-forming apparatus
JP4280721B2 (ja)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US8699915B2 (en) Photosensitive body unit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US11809127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improved mountability of a cartridge while conserving space
JP5454093B2 (ja) 露光装置収容機構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157298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20150205249A1 (en) Unit assembly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Fuji 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Fuji Xerox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