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23508B - 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023508B CN102023508B CN201010255687.5A CN201010255687A CN102023508B CN 102023508 B CN102023508 B CN 102023508B CN 201010255687 A CN201010255687 A CN 201010255687A CN 102023508 B CN102023508 B CN 102023508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d
- housing
- image
- processing system
- image process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8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4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1
- 230000004308 accommod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10023 transfer prin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20003002 synthetic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057 synthetic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642 Polyim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429 assembl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140 clea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248 coat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576 coa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086 color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92 diminish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89 elastic defor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528 membra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721 polyimid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3051 synthetic elasto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5061 synthetic rub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 G03G15/1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 G03G15/160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using at least one intermediate support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04—Arrangement or disposition of the entire apparatus
- G03G21/1623—Means to access the interior of the apparatus
- G03G21/1628—Clamshell type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04—Arrangement or disposition of the entire apparatus
- G03G21/1623—Means to access the interior of the apparatus
- G03G21/1633—Means to access the interior of the apparatus using doors or cover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21/00—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G03G2215/00, e.g. cleaning or residual charge elimination
- G03G22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 G03G2221/1642—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for the transfer unit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21/00—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G03G2215/00, e.g. cleaning or residual charge elimination
- G03G22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 G03G2221/1651—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for connecting the different parts
- G03G2221/1654—Locks and means for positioning or alignment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21/00—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G03G2215/00, e.g. cleaning or residual charge elimination
- G03G22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 G03G2221/1678—Frame structures
- G03G2221/169—Structural door design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 Electrostatic Charge, Transfer And Separation In Electr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壳体;附接到所述壳体的第一盖;带形中间转印体;旋转构件;支撑构件,其在与所述旋转构件相对的位置接触所述中间转印体的内表面以形成将图像从中间转印体转印到记录介质的图像转印部;第一支撑单元,其设置到所述壳体以支撑所述支撑构件的第一端;定位机构,确定在所述第一盖关闭时所述第一盖相对于所述壳体的位置;以及第二支撑单元,其设置到所述第一盖以支撑所述支撑构件的第二端,使得在所述支撑构件与所述旋转构件之间产生的压力在所述第一盖关闭时比在所述第一盖打开时增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一些图像形成装置设置有用于防止更换组件在被用户或服务人员不正确地插入图像形成装置时变得不对准或者用于方便更换组件的机构。例如,JP2007-183431A公开一种具有用作定位单元的盖的图像形成装置,在多个处理盒通过开口插入图像形成装置后,该盖关闭图像形成装置的开口,其中使用定位孔或定位销来执行定位单元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的定位。JP2006-3735公开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中在图像形成装置的主体中形成更换口,使得可以使用更换口将图像生成单元和中间转印单元附接到图像形成装置的主体以及将它们从图像形成装置的主体拆下,并且在更换口的附近设置有打开和关闭面板,该面板包括:定位板,其用于支撑各图像生成单元的图像载体的轴的一端并且支撑每个辊的轴,各辊支撑中间转印单元的中间转印体;以及定位机构,其用于通过独立地对各轴施加压力而将各图像载体和中间转印体固定在正常位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中当设置到图像形成装置的盖打开时,在旋转构件与支撑中间转印体并与旋转构件协作地形成图像转印部的支撑构件之间产生的压力降低,而当盖关闭时,该压力增大以使得支撑构件和旋转构件能够执行图像转印。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壳体;第一盖,其附接到所述壳体,使得第一盖能够打开和关闭;带形中间转印体,其在所述壳体中在与保持图像的图像保持构件接触的同时旋转,使得所述图像保持构件所保持的图像被转印到所述中间转印体上,当所述第一盖打开时所述中间转印体能够安装到壳体中以及从壳体中去除;旋转构件,其设置在所述壳体中在记录介质的传送路径上的一位置处,以形成图像转印部,在该图像转印部处已从所述图像保持构件转印到所述中间转印体的图像被转印到与所述旋转构件接触地传送的记录介质;支撑构件,其设置在与所述旋转构件相对的位置,并且接触所述中间转印体的内表面以支撑所述中间转印体,所述支撑构件与所述旋转构件协作地形成图像转印部,并且当所述第一盖打开时所述支撑构件能够与所述中间转印体一起安装到所述壳体中以及从所述壳体去除;第一支撑单元,其设置到所述壳体以支撑所述支撑构件的第一端;定位机构,其确定当所述第一盖关闭时所述第一盖相对于所述壳体的位置;以及第二支撑单元,其设置到所述第一盖以当所述第一盖关闭时支撑所述支撑构件的第二端,使得在所述支撑构件与所述旋转构件之间产生的压力在所述第一盖关闭时比在所述第一盖打开时大。
在本发明的第二方面中,图像形成装置还可以包括第二盖,该第二盖附接到所述壳体使得所述第二盖能够打开和关闭,其中所述旋转构件设置在所述第二盖的面对所述壳体的内部的一侧上,使得当所述第一盖和所述第二盖的每一个关闭时所述旋转构件经由所述中间转印体压靠所述支撑构件,并且当所述第二盖打开同时所述第一盖保持关闭时所述旋转构件移动以与所述中间转印体分开。
在本发明的第三方面中,定位机构可以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盖的内侧上的构件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体的与所述第一盖的内侧相对的一侧上的构件,使得设置在所述第一盖的内侧上的和设置在所述壳体的相对侧上的这些构件互相啮合。
在本发明的第四方面中,定位机构的互相啮合的构件可以包括互相啮合的凸部和凹部,并且所述凸部可以具有截面朝向一端缩小的端部。
在本发明的第五方面中,所述凸部的端部可以具有半球形。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当附接到图像形成装置的第一盖打开时,在旋转构件与支撑中间转印体并与旋转构件协作地形成图像转印部的支撑构件之间产生的压力减小,而当第一盖关闭时,该压力增大以使得支撑构件和旋转构件能够执行图像转印。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当记录介质卡在支撑构件与旋转构件之间时可以打开第二盖,从而能够去除卡住的介质。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第一盖通过相互可啮合构件的啮合可以相对于壳体定位。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和第五方面,当第一盖关闭时,与下面的情况相比凸部和凹部可以更容易地互相啮合,该情况为:凸部不具有截面朝向一端缩小的端部,或者凸部不具有半球形的端部。
附图说明
现在参照附图,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在附图中:
图1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使用壳体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了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3是示出了壳体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4是示出了外盖和内盖(第一盖)打开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5是示出了从图4所示出的状态去除了中间转印单元和图像形成单元的壳体状态的立体图;
图6是从内侧观察到的内盖的立体图;
图7是示出了在内盖关闭期间内盖与驱动辊(支撑构件)的第二端的立体图;
图8A-8C是示出了在内盖关闭期间内盖与驱动辊的第二端之间的关系的示意图;
图9是示出了驱动辊与二次转印辊(旋转构件)之间的关系的示意图;以及
图10A和图10B是各示出了定位机构的变形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示例性实施方式>
诸如打印机或复印机的图像形成装置具有壳体,在壳体的前面或侧面设置有用于组件维护、去除卡住的介质等的可打开的盖。下面,将采用这样的图像形成装置作为示例,来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图1是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具有壳体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外观的立体图,图2是图像形成装置的壳体的内部结构的示意图。
<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
如图1所示,图像形成装置1的外形由盒状的壳体装置50形成,外盖52设置在壳体51的前面上,壳体51用作壳体装置50的基部,使得外盖52可以打开和关闭。当打开外盖52时,前框53暴露于外部,前框53设置有内盖60,内盖60可以被打开和关闭并用作开口65A的第一盖。此外,在壳体51的右侧上,设置可打开的侧盖100。
以下,将描述从装置前面的用户的角度观察到的图像形成装置1,其中水平方向被称为X轴方向,前-后方向被称为Y轴方向,并且垂直方向被称为Z轴方向。指出的是,根据该用户的角度使用“左”和“右”的表示。
现在,参考图2,将说明图像形成装置1的内部结构和操作的示例。图像形成装置1适于构成串联型全色打印机,并且包含图像处理单元(图中未示出),该图像处理单元对从诸如扫描仪或个人计算机(图中未示出)的装置接收的图像数据或经由电话线(图中未示出)等接收的图像数据执行图像处理。在图像形成装置1的内部,设置有分别针对黄色(Y)、品红色(M)、青色(C)和黑色(K)的4个图像形成单元2Y、2M、2C、2K。设置这些图像形成单元2Y、2M、2C、2K,使得它们在大致水平的方向彼此分开并且平行地延伸。图像形成单元2Y、2M、2C、2K的垂直位置按照上述的顺序相对于彼此更低。因此,图像形成单元2Y位于比图像形成单元2K高,等等,由此使图像形成单元2Y、2M、2C、2K沿着设置的平面相对于水平方向以特定角度(如,10度)倾斜。通过该设置,与图像形成单元2Y、2M、2C、2K沿着水平面全部以相同高度设置的情况相比,在水平方向上的长度可以减小。
图像形成单元2Y、2M、2C、2K中的每一个大致具有相同结构,并且包括:由驱动单元(图中未示出)驱动以按照一定速度旋转并且用作图像保持构件的感光鼓3、对感光鼓3的表面充电的一次充电辊4、利用调色剂对作为图像曝光单元5(稍后描述)执行图像曝光的结果而形成在感光鼓3上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的显影单元6、以及清洁感光鼓3的表面的清洁单元7。感光鼓3例如由有机感光构件构成,该有机感光构件具有直径30mm的圆柱形状并且在表面上具有外涂层。感光鼓3由驱动马达(图中未示出)旋转。充电辊4例如是由芯棒构成的辊状充电器,该芯棒涂布有由合成树脂或橡胶制成并且具有调整后的电阻的导电层,并且将充电偏压施加到充电辊4的芯棒。此外,用于去除粘附到充电辊4的表面的诸如调色剂的异物的清洁辊4a设置为接触充电辊4的表面。
在下面的描述中,在不必区分图像形成单元2Y、2M、2C、2K的情况下,将把这些图像形成单元简称为图像形成单元2。
在图像形成单元2Y、2M、2C、2K下面设置有曝光单元5。曝光单元5具有4个半导体激光单元(图中未示出),半导体激光单元用于发射根据图像数据调制的激光束。从这些半导体激光单元发射的4个激光束由扫描用多棱镜偏转,并且经由诸如透镜和反射镜(图中未示出)的光学元件照射到每个图像形成单元2Y、2M、2C、2K的感光鼓3上。
在该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曝光单元5沿着4个图像形成单元2Y、2M、2C、2K的下侧延伸,图像形成单元2Y、2M、2C、2K设置在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的平面中。因而,照射到感光鼓3的激光束的光路的长度对于每个图像形成单元2Y、2M、2C、2K是相同的。
公共地设置到每个图像形成单元2Y、2M、2C、2K的图像曝光单元5从图像处理单元顺序接收各颜色的图像数据。从图像曝光单元5发射的与图像数据相对应的激光束照射到相应感光鼓3的表面上,以在其上形成静电潜像。通过显影单元6Y、6M、6C、6K对形成在感光鼓3上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以形成各颜色的调色剂图像。通过一次转印辊11在图像形成单元2Y、2M、2C、2K的感光鼓3上顺序形成的各颜色的调色剂图像一个在另一个上面地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0,中间转印带10倾斜地设置在每个图像形成单元2Y、2M、2C、2K的顶部上方,并用作中间转印构件。
中间转印带10是由多个辊张紧支撑的环带状构件。具体地说,中间转印带10绕张紧辊12、驱动辊13(用作支撑构件)、支撑辊14、第一空转辊(idler roller)15和第二空转辊16缠绕,使得中间转印带10通过张紧辊12沿图2中的箭头所指示的方向循环移动,张紧辊12由能够保持恒定旋转速度的专用驱动马达(图中未示出)旋转。中间转印带10具有上移动部和下移动部,下移动部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并且相对于下移动部的移动方向,下移动部的下游端定位得比其上游端低。作为中间转印带10,可以使用由诸如聚酰亚胺的合成树脂制成的柔性膜,其中合成树脂膜的端部通过焊接等连接,以形成环带构件。中间转印带10设置为使得下移动部与图像形成单元2Y、2M、2C、2K的感光鼓3Y、3M、3C、3K接触。
指出的是,中间转印带10、一次转印辊11、张紧辊12、驱动辊13、支撑辊14、第一空转辊15和第二空转辊16等集成在称为中间转印单元9的一个单元中。
具有预定尺寸并由预定材料制成的用做记录介质的记录片材18容纳在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1内的片材容器24中,并且记录片材18从片材容器24沿着多对辊形成的传送路径21传送。在该传送路径21中,片材容器24中的记录片材18通过供纸辊25和用于纸张分离和传送的一对辊26一次一张地传送到配准辊28,并在此处临时停止。接着,通过以预定定时旋转的配准辊28,记录片材18进一步传送到中间转印带10的二次转印位置。通过定影单元19,对在二次转印位置处已转印有各颜色的调色剂图像的记录片材18施加热和压力,以对调色剂图像定影。然后,记录片材18通过定影单元19的排出辊20,然后通过排放辊22排放到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1的上部的片材接收盘23上。
在传送路径21上的跨过中间转印带10与驱动辊13相对的位置处设置二次转印辊17,二次转印辊17由旋转构件组成并被推压抵靠中间转印带10。当记录片材18在二次转印辊17与中间转印带10之间移动时,二次转印辊17使记录片材18压靠中间转印带10,由此已交叠地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0上的黄色(Y)、品红色(M)、青色(C)和黑色(K)的调色剂图像由于压力和静电力被转印到记录片材18上。二次转印辊17与驱动辊13跨过中间转印带10彼此相对的位置是上述二次转印位置。
设置在片材接收盘23与中间转印带10之间的是调色剂盒29Y、29M、29C、29K。调色剂盒29Y、29M、29C、29K分别将调色剂提供到显影单元6Y、6M、6C和6K。因为黑色调色剂比任何其他调色剂使用得更频繁,所以包含黑色(K)调色剂的调色剂盒29K比其他颜色的调色剂盒大。
<壳体的结构>
下面,参考图1和图3-5,将说明限定了图像形成装置1的外形的壳体51的结构。
图3是示出了壳体51的结构的示意图,图4是示出了外盖和内盖打开的状态的立体图,并且图5是示出了去除了中间转印单元和图像形成单元之后的壳体51的立体图。
如图1所示,当壳体51的前面上的外盖52打开时,露出前框53。调色剂盒29Y、29M、29C和29K、中间转印单元9等可拆卸地附接到前框53。前框53还设置有内盖60,内盖60可以打开和关闭,并用作第一盖。
图3示出了已去除了覆盖壳体51的外部构件的状态。在壳体51的右侧上设置有侧盖100,侧盖100可以打开和关闭并用作第二盖。二次转印辊17设置在侧盖100的内侧上,使得当关闭侧盖100时,二次转印辊17经由在二次转印辊17和驱动辊13之间的中间转印带10弹性地压靠驱动辊13,由此产生咬合压力。当打开侧盖100时,露出侧盖100附近的传送路径21,以允许去除卡在传送路径21中的记录片材18。
后框54设置在壳体51的后侧上,以与前框53相对。在前框53和后框54之间限定了容纳空间65,其中中间转印单元9、图像形成单元2、调色剂盒29等可拆卸地设置在容纳空间65中。
如图3所示,在壳体51的后框54的内侧的下部中形成用于支撑各感光鼓3的旋转轴的支撑端(第一端)的4个轴支撑孔55Y、55M、55C和55K以及用于支撑中间转印单元9的驱动辊13的一端(第一端)的第一辊支撑孔56。设置有第一辊支撑孔56的后框54的内侧用作第一支撑单元。在感光鼓3Y、3M、3C、3K的第一端以及驱动辊13由后框54按照悬臂方式支撑的状态中,这些组件的位置或高度是不稳定的。换言之,仅仅插入图像形成单元2和中间转印单元9不足以将感光鼓3Y、3M、3C、3K以及驱动辊13定位在他们的正常位置。结果,在这样的状态下,当关闭侧盖100时在驱动辊13与二次转印辊17之间限定的咬合区处产生的压力可能达不到执行图像的二次转印所需的压力。
当关闭内盖60时,如图3-6所示,在内盖60的内侧60A上形成的是用于分别支撑在图像形成单元2Y、2M、2C和2K中所包括的感光鼓3的旋转轴的另一端(第二端)的4个轴支撑孔61Y、61M、61C和61K以及用于支撑中间转印单元9的驱动辊13的另一端(第二端)的第二辊支撑孔62。设置有第二辊支撑孔62的内侧60A用作第二支撑单元。如图6所示,第二辊支撑孔62具有倾斜的内周面62A,使得第二辊支撑孔62的直径从入口向着底部变小。第二辊支撑孔62的入口适于比驱动辊13的第二端在以下情况时可以由侧盖100的关闭所引起的运动范围大,该情况为仅驱动辊13的第一端按照悬臂方式由后框54支撑。
此外,形成在内盖60的长边的是支架63,支架63构成了用于相对于前框53可旋转地支撑内盖60的销连接装置。
这里需指出,Y轴方向是相对于壳体51插入/去除图像形成单元2Y、2M、2C和2K、调色剂盒29Y、29M、29C和29K、中间转印单元9等的方向。
如图4所示,当打开内盖60时,容纳在容纳空间65中的中间转印单元9和图像形成单元2Y、2M、2C和2K通过设置在容纳空间65的开口65A而露出。此外,如图5所示,当去除图像形成单元2Y、2M、2C和2K和中间转印单元9时,具有开口65A的容纳空间65以及设置在容纳空间65中的引导构件67Y、67M、67C、67K露出。
容纳空间65及其开口65A具有大致在水平方向长的矩形形状,其底边倾斜,使得右部分低于左部分,以与图像曝光单元5的上侧的倾斜一致。分别用于容纳图像形成单元2Y、2M、2C和2K的引导构件67Y、67M、67C、67K设置在容纳空间65的底部,以按照类似阶梯的方式以此顺序分别从高到低地定位。在内盖60关闭的状态下,支撑图像形成单元2Y、2M、2C和2K的感光鼓3Y、3M、3C和3K,以在向上方向与引导构件67Y、67M、67C、67K分开。
<定位机构的结构、定位机构以及第一和第二支撑单元的操作>
下面,另外参考图7-图9,将说明用于确定内盖60相对于壳体51的位置的定位机构的结构、定位机构以及第一和第二支撑单元的操作。
图7是示出了当内盖60接近关闭位置时驱动辊13的第二端以及内盖60的内侧60A的立体图,图8A-8C是示出了在关闭操作期间内盖60的各种状态的示意图,而图9是示出了驱动辊13与二次转印辊17之间的关系的示意图。
首先,将说明定位机构。如图4所示,驱动辊13设置有结合部13A,结合部13A在驱动辊13的第二端(或者在与插入方向相反的方向的一端)处连接到驱动辊13的轴(图中未示出),并且感光鼓3Y、3M、3C和3K分别设置有结合部31Y、31M、31C和31K,结合部31Y、31M、31C和31K各在感光鼓31Y、31M、31C和31K的第二端处(或在与插入方向相反的方向的一端)处连接到感光鼓3Y、3M、3C和3K中的相应一个的轴(图中未示出)。每个结合部13A、31Y、31M、31C和31K形成为具有圆板形状。
前框53的与内盖60交叠的部分上,在与结合部13A相邻的位置处形成第一凸部71,以及在跨过容纳空间65与第一凸部71相对的位置处形成第二凸部72,其中,第一凸部71由金属制成并在与插入方向相反的方向突出,第二凸起72由金属制成并在与插入方向相反的方向突出。第一凸部71和第二凸部72每一个的截面是圆形,并且第一凸部71和第二凸部72每一个的端部变圆以具有半球形,使得直径(截面)朝向该端(在图7中示出第一凸部71的端部71A)缩小。另一方面,在内盖60的内侧60A上,当内盖60关闭时,在与第一凸部71相对的位置处形成第一凹部81,并且在与第二凸部72相对的位置处形成第二凹部82。第一凹部81和第二凹部82各具有圆形形状。
相应的凸部和凹部(即,第一凸部71和第一凹部81、第二凸部72和第二凹部82)当内盖60关闭时相互啮合,并用作确定内盖60相对于前框53(壳体51)的位置的定位机构。
此外,如图4和图6中所示,内盖60的内侧60A设置有凸部推动销83A-83F,凸部推动销83A-83F按照该顺序在这些图中从右到左排列。推动销83A位于在第二辊支撑孔62与轴支撑孔61K之间的位置处,推动销83B-83E位于在支架63与轴支撑孔61K、61C、61M、61Y之间的位置处,推动销83F位于远离轴支撑孔61Y和支架63的位置处。
另一方面,限定了中间转印单元9的外形的外壳设置有垫73A、73F,当内盖60关闭时推动销83A、83F与垫73A、73F接触。图像形成单元2K、2C、2M和2Y设置有垫73B-73E,当内盖60关闭时推动销83B-83E与垫73B-73E接触。
推动销83A-83F和垫73A-73F用作推动构件,该推动构件在关闭内盖60时,把中间转印单元9和图像形成单元2推向容纳空间65的内侧。
现在参考图7和图8A-8C,将说明定位机构以及第一和第二支撑单元的操作。指出的是,在下面例示并说明了第一凸部71和第一凹部81,作为定位机构的示例,并且因为第二凸部72和第二凹部82以类似方式操作,将省略其说明。
如图8A所示,第一凸部71的高度比结合部13A高值“h”,并且位于比结合部13A更靠近内盖60的支架63(支点)处,因而,在内盖60的关闭操作中,在结合部13A接触第二辊支撑孔62之前,第一凸部71的端部71A与第一凹部81接触。
当在图像形成装置2和中间转印单元9插入容纳空间65之后开始关闭内盖60时,第一凸部71的端部71A接触第一凹部81的内周面,如图8B所示,由此调节内盖60相对于前框53的位置,同时第一凸部71继续插入第一凹部81中。由于端部71A变圆为具有半球形形状,因此可以平稳地实现第一凸部71向第一凹部81的插入。按照该方式,执行内盖60相对于壳体51的定位。
在第一凸部71插入到第一凹部81的期间的一点处,结合部13A接触第二辊支撑孔62的倾斜面62A。在该状态下,如前面所述,仅驱动辊13的第一端按照悬臂方式被支撑,因而,结合部13A的位置不固定。因此,在结合部13A的边缘接触第二辊支撑孔62的倾斜面62A之后继续内盖60的关闭时,结合部13A(驱动辊13的第二端)沿着倾斜面62A移动。当内盖60进一步移动而到达关闭位置时,如图8C所示,第一凸部71插入到凹部81中,并且结合部13A插入到第二辊支撑孔62。
因为第一凸部71和第一凹部81(定位机构)设置在与结合部13A和第二辊支撑孔62相邻的位置处,所以与没有第一凸部71和第一凹部81的情况相比,结合部13A可以更容易地插入到第二辊支撑孔62中。即,没有使用第一凸部71和第一凹部81而执行定位的情况下,内盖60可以在组件误差的范围内移动,并且这可能导致结合部13A与第二辊支撑孔62的倾斜面62A的接触失败,进而可能阻止结合部13A插入到第二辊支撑孔62。但是,在使用第一凸部71和第一凹部81而执行内盖60的定位的情况下,可以矫正内盖60的任何组件误差,由此解决该问题。
下面,参考图9,将说明用于关闭内盖60的操作。
图9中(a)示出了在驱动辊13与二次转印辊17之间的关系,其中驱动辊13的轴线A对应于下面的情况:内盖60和侧盖100关闭,并且驱动辊13位于正常位置处(在驱动辊13与二次转印辊17之间产生的压力设置为执行二次转印所需的压力),而驱动辊13的轴线B对应于这样的情况:仅侧盖100关闭,并且驱动辊13偏离正常位置。图9中(b)和(c)是从图9中(a)中的左侧看到的驱动辊13和二次转印辊17的图。图9中(b)示出了当驱动辊13如轴线A所示地处于正常位置时驱动辊13与二次转印辊17之间的关系,而图9中(c)示出了当驱动辊13如轴线B所示地偏离正常位置时驱动辊13与二次转印辊17之间的关系。指出的是,在图9中(a)到(c)中,省略了驱动辊13与二次转印辊17之间,以清楚地示出驱动辊13与二次转印辊17之间的关系。
当内盖60与侧盖100关闭时并且驱动辊13位于正常位置时,如图9B所示,在驱动辊13与二次转印辊17彼此密切接触处由于二次转印辊17的弹性变形形成咬合部N,并且在咬合部N处产生咬合压力。
当侧盖100关闭而内盖60保持打开时,推力(咬合压力)从二次转印辊17施加到第二端未被支撑的驱动辊13。结果,第二驱动辊13的第二端向内移动,使得其中心轴线从轴线A移动距离“d”到达轴线B。
在没有定位机构的情况下,当在该状态下关闭可以在组件误差范围内移动的内盖60时,驱动辊13的结合部13A与第二辊支撑孔62的啮合可能失败,因而内盖60的关闭操作可能是困难的。但是,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由于在驱动辊13附近设置了定位机构以执行内盖60相对于壳体51的定位,由此校正内盖60的组件误差,保证结合部13A达到与第二辊支撑孔62的倾斜面62A啮合。按照该方式,即使当驱动辊13处于由轴线B指示的位置处时,内盖60的关闭使驱动辊13的轴线移动到与轴线A对准,由此驱动辊13压靠二次转印辊17,以形成咬合部N。
即,在关闭侧盖100后关闭内盖60的情况下,随着内盖60接近关闭位置,驱动辊13中的与已经插入第一辊支撑孔56的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被插入第二辊支撑孔62,由此驱动辊13移动到正常位置,因而,在驱动辊13与二次转印辊17之间形成的咬合部(紧密接触部)处产生的压力被设置在执行二次转印所需的压力。
另一方面,当打开侧盖100时,没有来自二次转印辊17的推力作用于驱动辊13,因而,容纳空间65中所容纳的中间转印单元9的驱动辊13的轴线不移动到在图9A和图9C中的轴线B指示的位置。因而,当关闭内盖60时,驱动辊13的结合部13A容易插入第二辊支撑孔62中,并且驱动辊13被支撑在正常位置。然后,当关闭侧盖100时,二次转印辊17压靠驱动辊13,以形成咬合部N。
当从壳体51去除中间转印单元9时,内盖60和侧盖100打开,因而,不存在接触中间转印带10的组件,由此可以将中间转印单元9从壳体51取出,而不损坏中间转印带10。
<2、变形实施方式>
可以将上述示例性实施方式做如下变形。
<2-1>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凸部71的端部71A具有半球形形状,但本发明不限于这样的示例,并且该端部可以具有各种形状,诸如在图10A和图10B中示出的那些。
在图10A中示出的凸部74具有端部74A,端部74A具有直径(截面)向着端部缩小的截锥形状。图10B中示出的凸部76和凹部84适于使得凸部76具有圆柱形状,该圆柱形状从一侧观察时具有倾斜边缘,并且凹部84具有倾斜的周面84A,使得凹部84的直径从开口朝向底部减小。
在这些变形实施方式中,可以容易地实现凸部插入凹部。可以采用方便插入的任何其他形状的凸部和凹部。
此外,在前述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定位机构包括设置在壳体51的凸部和设置在内盖60的凹部,但凹部可以设置在壳体51而凸部可以设置到内盖60,或者壳体51/内盖60可以设置有凸部和凹部的混合体。此外,凸部和凹部的截面不限于圆形,并且可以是任何其他形状,只要凸部和与之相对的凹部可以彼此啮合。
出于例示和说明的目的,提供了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上述描述。其目的不是穷举性的,也不是将本发明限制于所公开的精确形式。显然,许多修改和变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是明显的。为了最佳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实际应用,选择并描述了该示例性实施方式,由此使得本领域的其他技术人员能够针对各种实施方式以及设想出的适合具体应用的各种修改,来理解本发明。其目的是通过所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内容来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Claims (5)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壳体;
第一盖,其附接到所述壳体,使得所述第一盖能够通过绕轴旋转而打开和关闭;
带形中间转印体,其在与保持图像的图像保持构件接触的同时在所述壳体中旋转,使得所述图像保持构件所保持的图像被转印到所述中间转印体上,当所述第一盖打开时所述中间转印体能够安装到所述壳体中以及从所述壳体中去除;
旋转构件,其设置在所述壳体中且在记录介质的传送路径上的一位置处,以形成图像转印部,在该图像转印部处,已从所述图像保持构件转印到所述中间转印体的图像被转印到与所述旋转构件接触地传送的记录介质上;
支撑构件,其设置在与所述旋转构件相对的位置,并且接触所述中间转印体的内表面以支撑所述中间转印体,所述支撑构件与所述旋转构件协作地形成所述图像转印部,并且当所述第一盖打开时所述支撑构件能够与所述中间转印体一起安装在所述壳体中以及从所述壳体去除;
第一支撑单元,其设置到所述壳体以支撑所述支撑构件的第一端;
定位机构,其确定在所述第一盖关闭时所述第一盖相对于所述壳体的位置;以及
第二支撑单元,其设置到所述第一盖以在所述第一盖关闭时支撑所述支撑构件的第二端,使得在所述支撑构件与所述旋转构件之间产生的压力在所述第一盖关闭时比在所述第一盖打开时大,
其中:
所述定位机构包括一对构件,该对构件构造为彼此啮合并且布置在距所述第一盖的轴的一距离处,该距离短于从所述第一盖的轴到所述第二支撑单元所布置的位置的距离,
当所述第一盖关闭时,在所述支撑构件的所述第二端接触所述第二支撑单元之前,所述定位机构中包括的所述构件彼此啮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第二盖,该第二盖附接到所述壳体,使得所述第二盖能够打开和关闭,
其中,所述旋转构件设置在所述第二盖的面对所述壳体的内部的一侧上,使得当所述第一盖和所述第二盖的每一个关闭时,所述旋转构件经由所述中间转印体压靠所述支撑构件,并且当所述第二盖打开同时所述第一盖保持关闭时所述旋转构件移动以与所述中间转印体分开。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定位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盖的内侧上的构件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体的与所述第一盖的所述内侧相对的一侧上的构件,使得设置在所述第一盖的所述内侧上的和设置在所述壳体的所述相对的一侧上的这些构件互相啮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定位机构的互相啮合的构件包括互相啮合的凸部和凹部,并且所述凸部具有截面朝向一端缩小的端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凸部的所述端部具有半球形。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9210311A JP5267393B2 (ja) | 2009-09-11 | 2009-09-11 | 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9-210311 | 2009-09-11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023508A CN102023508A (zh) | 2011-04-20 |
CN102023508B true CN102023508B (zh) | 2015-04-15 |
Family
ID=437306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010255687.5A Active CN102023508B (zh) | 2009-09-11 | 2010-08-16 | 图像形成装置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452206B2 (zh) |
JP (1) | JP5267393B2 (zh) |
CN (1) | CN102023508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212322B2 (ja) * | 2009-09-11 | 2013-06-19 |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 筐体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5861353B2 (ja) * | 2011-09-21 | 2016-02-16 |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揺動抑え部材 |
US9291954B1 (en) * | 2015-02-17 | 2016-03-22 |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126913A (zh) * | 2003-05-20 | 2008-02-20 | 株式会社理光 | 成像设备 |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10142859A (ja) | 1996-11-11 | 1998-05-29 | Canon Inc | 画像形成装置のセンサー自動位置決め機構 |
JP2005222088A (ja) * | 2001-09-07 | 2005-08-18 | Ricoh Co Ltd | 画像形成装置 |
JP3789115B2 (ja) * | 2003-03-07 | 2006-06-21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4373708B2 (ja) * | 2003-05-20 | 2009-11-25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画像形成装置 |
JP4417788B2 (ja) | 2004-06-18 | 2010-02-17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画像形成措置 |
JP5005919B2 (ja) * | 2006-01-06 | 2012-08-22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画像形成装置 |
-
2009
- 2009-09-11 JP JP2009210311A patent/JP5267393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0
- 2010-07-12 US US12/834,172 patent/US8452206B2/en active Active
- 2010-08-16 CN CN201010255687.5A patent/CN102023508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126913A (zh) * | 2003-05-20 | 2008-02-20 | 株式会社理光 | 成像设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023508A (zh) | 2011-04-20 |
JP2011059479A (ja) | 2011-03-24 |
US8452206B2 (en) | 2013-05-28 |
US20110064458A1 (en) | 2011-03-17 |
JP5267393B2 (ja) | 2013-08-2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3984900B2 (ja) | 離間部材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 |
US6968142B2 (en) | Process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US7158749B2 (en) | Cleaning device, process cartridge, cleaning member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CN100562812C (zh) | 图像形成装置 | |
JP3638112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4614227B2 (ja) | 現像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それを採用した画像形成装置 | |
US7672613B2 (en) | Photosensitive material drum and image-forming machine equipped with the photosensitive material drum | |
JP3862682B2 (ja) |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 |
JP5807415B2 (ja) | クリーニング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
CN102023508B (zh) | 图像形成装置 | |
JP2006098492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5159225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US7313345B2 (en) | Image forming unit | |
US8538290B2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detachable constituent component and holding part | |
CN102026504B (zh) | 壳体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 |
US7039353B2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replacement unit and cleaner | |
US7796935B2 (en) | Process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same | |
US7130561B2 (en) | Image forming device | |
JP2003195721A (ja) |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4006315B2 (ja) | 現像装置 | |
JP4391272B2 (ja) | 現像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4378393B2 (ja) |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 |
JP3837003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01282078A (ja) |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06276732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Fuji 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Fuji Xerox Co.,L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