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12551B - 透镜驱动装置 - Google Patents

透镜驱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12551B
CN102012551B CN2010101565716A CN201010156571A CN102012551B CN 102012551 B CN102012551 B CN 102012551B CN 2010101565716 A CN2010101565716 A CN 2010101565716A CN 201010156571 A CN201010156571 A CN 201010156571A CN 102012551 B CN102012551 B CN 10201255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ction
terminal
coil
coiling
energi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15657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012551A (zh
Inventor
寺嶋厚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cro Win Tech Inc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cro Win Tech Inc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cro Win Tech Inc,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cro Win Tech Inc
Publication of CN1020125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1255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01255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1255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4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 G02B7/08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adapted to co-operate with a remote control mechanism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ens Barre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透镜驱动装置,将驱动用线圈的线头分别连接到安装于壳体的通电用端子时,将驱动用线圈从卷绕开始部至通电用端子的卷绕开始拉出部的形状以及驱动用线圈从卷绕结束部至通电用端子的卷绕结束拉出部的形状弯曲成L字形的形状,该L字形的形状具有向水平方向延长的透镜座侧部及从透镜座侧部的端部向与透镜座侧部的延长方向交叉的方向延长的端子侧部;从而,使本发明的透镜驱动装置不会损伤驱动用线圈的线头,且不会对弹簧部件或透镜座造成不良的影响。

Description

透镜驱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驱动装置,特别是关于一种用于照相机、使用音圈马达(voice coil motor)的透镜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安装于移动电话等的照相机由于影像传感器像素数量的增加,因此所拍摄到的影像质量越来越高。伴随着这个趋势,所安装的透镜系统从公知的固定焦点式照相机模组逐渐向可动焦点式照相机模组发展。这是因为固定焦点式照相机模组会发生未对焦的现象,因而无法对应于高像素的影像传感器的分辨率所致。
以可动焦点式照相机模组的透镜系统的驱动方式来说,大多是采用利用音圈马达的透镜驱动装置。
图10绘出使用音圈马达的公知透镜驱动装置50的结构剖面图。透镜驱动装置50具备:由软铁等磁性体所组成的截面为U字形的轭51、安装于轭51内壁侧的圆筒状永久磁体52、将透镜53保持于中央位置的透镜座54、装设于该透镜座54的驱动用线圈55、内周侧装设有轭51的壳体(case)56以及连结透镜座54与壳体56的上下板状弹簧57(57A、57B)(例如参照专利文件(日本)特开2004-280031号公报)。
如图11所示,板状弹簧57A具有:嵌合于透镜座54的内环部57a、安装于壳体56的外环部57b以及连结内环部57a与外环部57b的碗部57c。前述碗部57c是用来作为弹簧元件。
透镜驱动装置50的驱动用线圈55是设置于一磁场中,该磁场是由轭51及永久磁体52所施加的,并以辐射状分布于线圈周围。因此,当对驱动用线圈55通电时,驱动用线圈55会产生朝向被照体方向(上下方向)的劳仑兹力(Lorentzforce),如图10的箭号所示,所以能使透镜座54移动到其受到的劳仑兹力与板状弹簧57的恢复力平衡的位置。
亦即,藉由控制对驱动用线圈55通电的电流值,便可控制透镜座54的移动量,进而控制透镜53的位置。
板状弹簧57是由诸如金属或合金所构成的板状导电体,在此透镜驱动装置50中,将驱动用线圈55的线头55k、55l经由本身是导电体的板状弹簧57而连接到驱动用电源相连的电源线(未图示),便可藉此使得驱动用线圈55通电。
具体来说,如图11及图12所示,将装设于透镜座54的驱动用线圈55的卷绕开始部的线头55k加以拉出,穿过板状弹簧57A的内环部57a与碗部57c之间的间隙57s,再以焊锡将其黏接在内环部57a或碗部57c的根部57d附近,如图12中的焊锡黏接部57P。
卷绕结束部的线头55l也通过和卷绕开始部的线头55k同样的方法以焊锡黏接到板状弹簧57B。
然而,板状弹簧57的内环部57a与碗部57c之间的间隙大小一般只有100μm~150μm,且构成驱动用线圈55的缠绕线的线径约50μm,非常细小,所以必须谨慎地将驱动用线圈55的线头55k、55l穿过板状弹簧57的内环部57a与碗部57c之间的间隙57s,以免弄伤这些线头。因此,作业时间长,有的时候还会弄伤线头55k、55l,掀起驱动用线圈55的绝缘覆膜。
此外,焊锡用烙铁的热量会传递到板状弹簧57的碗部57c,而加热碗部57c会导致弹簧特性劣化。此外,由于焊锡黏接部57P很接近透镜座54,所以焊锡用烙铁会接触透镜座54而使透镜座54熔融。
发明内容
有鉴于公知结构存在的问题,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驱动用线圈的连接结构的透镜驱动装置,使其不会损伤驱动用线圈的线头,且不会对弹簧部件、透镜座产生不良影响。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透镜驱动装置,该透镜驱动装置的透镜座是可动侧部件,该透镜座的外周侧壁装设有驱动用线圈,所述驱动用线圈的线头连接到设于固定侧部件的通电用端子,其中:
所述透镜座的轴方向为上下方向,所述驱动用线圈设有从所述驱动用线圈的卷绕开始部到所述通电用端子的卷绕开始拉出部以及从所述驱动用线圈的卷绕结束部到所述通电用端子的卷绕结束拉出部,所述卷绕开始拉出部及卷绕结束拉出部具有从所述卷绕开始部或所述卷绕结束部向水平方向延长的透镜座侧部以及从该透镜座侧部的端部向与所述透镜座侧部的延长方向交叉的方向延长的端子侧部。
本发明的一种透镜驱动装置,其中透镜座是可动侧部件,而装设于透镜座外周侧壁的驱动用线圈线头是连接到设于固定侧部件的通电用端子,其中:当前述透镜座的轴方向是上下方向时,从前述驱动用线圈的卷绕开始部到前述通电用端子的前述驱动用线圈卷绕开始拉出部、以及从前述驱动用线圈的卷绕结束部到前述通电用端子的前述驱动用线圈卷绕结束拉出部,具有从前述卷绕开始部或前述卷绕结束部向水平方向延长的透镜座侧部,以及从该透镜座侧部的端部向与前述透镜座侧部延长方向交叉的方向延长端子侧部。
此外,当上下方向为z方向、前后方向为x方向、左右方向为y方向时,并不是限定于“前述透镜座侧部在xy平面内,而前述端子侧部是向与xy平面交叉的方向上延长”的结构,还包含“在xy平面内而且向与前述透镜座侧部的延长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延长”的结构。
通过上述说明,本发明的透镜驱动装置相较与现有技术确实具有众多优点:
即使在驱动线圈卷绕开始部或卷绕结束部存在随着透镜座移动而产生的旋转所引起压缩力或张力作用时,仍能藉由卷绕开始拉出部或卷绕结束拉出部的挠曲来吸收该压缩力或张力,所以能使透镜座圆滑地移动。
另外,由于驱动用线圈的线头连接到设于固定侧部件的通电用端子,所以不仅不会弄伤驱动用线圈的线头,而且能大幅减轻焊锡用烙铁的热所引起弹簧部件的劣化或透镜座的熔融等,因此能使透镜驱动装置稳定地运作。
此外,本发明中,所述透镜座侧部的延长方向与所述端子侧部的延长方向彼此直交。因此,能使端子侧部相对于压缩力及张力来说的挠度均匀,所以能够吸收压缩力或张力。
此外,本发明中,驱动用线圈的线头的前述驱动用线圈的卷绕开始拉出部的端部及卷绕结束拉出部的端部是分别藉由熔接来连接于前述各通电用端子。因此,通电用端子与驱动用线圈的连接变得牢固,所以能延长装置的寿命。
此外,本发明中,前述各通电用端子具有:从前述固定侧部件向前述透镜座侧延伸的碗部,以及设于该碗部末端侧且向与前述端子侧部的延长方向平行的方向延长连接片。所述各连接片上分别缠绕捆扎有前述驱动用线圈的卷绕开始拉出部的端部及卷绕结束拉出部的端部。因此,能将驱动用线圈的线头固定于通电用端子,使通电用端子与驱动用线圈的熔接或是焊锡黏接会变得容易。从而,能使通电用端子与驱动用线圈更加牢固地连接。
此外,本发明中,前述驱动用线圈的捆扎开始部及前述通电用端子被树脂所覆盖。因此,可以避免在透镜座移动时前述端子侧部和前述通电用端子接触,所以能防止驱动用线圈损伤。
附图说明
图1A为本发明透镜驱动装置一实施例的整体结构剖视图;
图1B为本发明透镜驱动装置一实施例的通电用端子连接驱动用线圈的线头的连接状态图;
图1C为图1B的局部放大图;
图2为本发明的通电用端子与驱动用线圈的线头的连接状态图;
图3A、图3B为本发明的驱动用线圈线头的熔接方法图;
图4A、图4B为本发明的驱动用线圈线头的补强方法图;
图5为本发明的驱动用线圈的拉出部的动作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通电用端子与驱动用线圈线头的其他连接状态图;
图7为本发明的通电用端子与驱动用线圈线头的其他连接状态图;
图8A、图8B为本发明的通电用端子与驱动用线圈线头的其他连接状态图;
图9为本发明的通电用端子与驱动用线圈线头的其他连接状态图;
图10为公知透镜驱动装置的结构剖面图;
图11为公知驱动用线圈线头的连接方法图;
图12为图11的局部放大图。
主要元件标号说明:
本发明:
10:透镜驱动装置        11:轭                12:永久磁体
13:透镜                14:透镜座            15:驱动用线圈
15A:卷绕开始拉出部     15B:卷绕结束拉出部   15a:卷绕开始部
15b:卷绕结束部         15k:卷绕开始拉出部的端部
15l:卷绕结束拉出部的端部                     15m:捆扎开始部
15n:捆扎结束部         15p:上升部           15r:熔接部
15v:捆扎开始补强部     15x:透镜座侧部       15y、15z:端子侧部
16:壳体                16a:基部             16b:轭支撑部件
16c、16d、16e:侧面     16p:弹簧安装部件
17、17A、17B:板状弹簧
18、18A、18B、18A’、18B’:通电用端子        18a、18a’:安装部
18b、18b’:碗部        18c、18c’:连接片    18g:边缘部
18k、18l:连接片的末端部                      181:碗部的水平片
182:碗部的垂直片       183:碗部的突出片184:水平片
185:突出片             19A、19B:通电用端子
19a:安装部             19b:碗部             19c:连接片
20:熔接头              20j:电弧电流         21:钨电极
22:遮蔽喷嘴            30:树脂
现有技术:
50:透镜驱动装置        51:轭                52:永久磁体
53:透镜                54:透镜座            55:驱动用线圈
55k、55l:线头          56:壳体
57、57A、57B:板状弹簧                        57a:内环部
57b:外环部             57c:碗部             57d:根部
57p:焊锡黏接部         57s: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发明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发明,但是以下的具体实施方式不应限制本发明的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此外,在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特征的所有组合未必是本发明唯一的解决手段。
图1A、图1B及图1C是本发明实施例的透镜驱动装置10的相关结构图,其中,图1A是本发明透镜驱动装置一实施例的整体剖视图,图1B为本发明透镜驱动装置一实施例的通电用端子连接驱动用线圈的线头的连接状态图,图1C是本发明透镜驱动装置一实施例的绘出通电用端子连接驱动用线圈线头的局部立体图。
如图所示,透镜驱动装置10具有由软铁等磁性体组成的轭11、安装于该轭11内壁侧的永久磁体12、由接物透镜或接目透镜组合而成的透镜13、将该透镜13保持于中央位置的透镜座14、装设于透镜座14外侧面的驱动用线圈15、内周侧装设有轭11的壳体16、连结该壳体16与透镜座14的上下板状弹簧17(17A、17B)以及通电用端子18(18A、18B)。此外,图中的z方向为透镜驱动装置10的上下方向,xy平面是水平面。
壳体16、轭11及永久磁体12是本发明的透镜驱动装置10固定侧的部件,透镜13、透镜座14及驱动用线圈15是可动侧的部件。此外,上下板状弹簧17(17A、17B)是固定侧部件与可动侧部件的连结部件。
此外,以下将驱动用线圈15从卷绕开始部15a到通电用端子18A的部分称为驱动用线圈15的卷绕开始拉出部15A,将驱动用线圈15从卷绕结束部15b到通电用端子18B的部分称为驱动用线圈15的卷绕结束拉出部15B。前述驱动用线圈15卷绕开始拉出部15A的端部15k以及卷绕结束拉出部15B的端部15l是驱动用线圈15的线头。
轭11是由软铁等磁性体组成、截面为L字形的圆筒状零件,隔着规定的间距配置于透镜座14的周围。
永久磁体12是安装于轭11内壁的圆筒状部件,和轭11一起施加一磁场,该磁场以辐射状分布于驱动用线圈15的周围。
透镜座14是圆筒状零件,将接物透镜或接目透镜组合而成的透镜13保持于中央位置。
驱动用线圈15装设于透镜座14外周的侧壁。
壳体16具有基部16a以及从该基部16a周缘部向上部突出的轭支撑部件16b。基部16a是俯视呈矩形的板状部件,在静止状态支撑透镜座14的下侧,轭支撑部件16b则以内周面支撑轭11及永久磁体12。
板状弹簧17是圆环状弹簧,上板状弹簧17A连结透镜座14的上部及壳体16的轭支撑部件16b,下板状弹簧17B则安装于透镜座14的下部、以及在壳体16基部16a四个角落突出的弹簧安装部件16p的上面,下板状弹簧17B连结透镜座14及壳体16。
通电用端子18(18A、18B)隔着规定间距设于壳体16基部16a的侧面16c,且位于两个弹簧安装部件16p之间。该通电用端子18分别连接到与驱动用电源相连的电源线(图中未示出)。
通电用端子18详细来说是弯曲成锯齿形的部件,具有安装于基部16a侧面16c的平板状安装部18a、从该安装部18a向透镜座14侧延伸的碗部18b以及设于该碗部18b末端侧向上突出的连接片18c,末端部的连接片18c供驱动用线圈15卷绕开始拉出部15A的端部15k或是驱动用线圈15卷绕结束拉出部15B的端部15l连接之用。
本例中,碗部18b由向透镜座14侧延伸的水平片181、从该水平片181一端侧向上方突出的垂直片182,以及从该垂直片182一端侧向透镜座14侧突出的突出片183所构成,于该突出片183的一端侧设有前述连接片18c。
这种结构的通电用端子18可以是诸如对金属板施以冲切及弯曲加工而形成。
图2是通电用端子18A连接片18c与驱动用线圈15卷绕开始拉出部15A端部15k的连接状态图。在本例中,使该卷绕开始拉出部15A的形状成为L字形弯曲,该L字形的形状具有从卷绕开始部15a向水平方向延长的透镜座侧部15x、以及从该透镜座侧部15x向上方延长而连接到通电用端子18A连接片18c的端子侧部15z,此外,将卷绕开始拉出部15A的端部15k缠绕捆扎在通电用端子18A的连接片18c,藉此将驱动用线圈15卷绕开始拉出部15A的端部15k安装于通电用端子18A。
将驱动用线圈15卷绕结束拉出部15B的端部15l安装于通电用端子18B时也是以上述同样方式进行。
在本例中,将卷绕开始拉出部15A的端部15k缠绕捆扎在通电用端子18A的连接片18c后,利用熔接来接合驱动用线圈15卷绕开始拉出部15A的端部15k及通电用端子18A连接片18c的末端部18k(参见图3A)。卷绕结束拉出部15B的端部15l与通电用端子18B连接片18c的末端部18l的接合也是以上述同样方式进行。
有关熔接法,是使用钨极钝气式电弧熔接或等离子(电浆)电弧熔接等将端部15k与末端部18k,以及端部15l与末端部18l分别接合,藉此能仅使末端部18k、18l的附近和端部15k、15l一起在极短时间内熔融。因此,通电用端子18A、18B整体温度不会变高,所以能使熔接部的区域变小。
图3A、图3B是利用钨极惰性气体式电弧熔接进行的接合的示意图。
在通电用端子18A的连接片18c捆扎着卷绕开始拉出部15A的端部15k之中,如图所示的捆扎开始部分15m及捆扎结束部分(含尾端的部分)15n。
首先,如图3A所示,使熔接头20接近连接片18c末端部18k的上部,熔接头20的钨电极21末端与连接片18c的末端部18k间的距离约为1mm。其次,藉由遮蔽喷嘴(shield nozzle)22将氩气喷到连接片18c的末端部,同时使电弧电流20j放电,使通电用端子18A连接片18c的末端部18k,以及卷绕开始拉出部15A端部15k的一部分捆扎结束部分15n同时熔融,藉此接合通电用端子18A与卷绕开始拉出部15A的端部15k。
熔接后,如图3B所示,将连接片18c末端部与卷绕开始拉出部15A端部15k的一部分捆扎结束部分15n一体化,而形成近似球状的熔接部15r。因此,通电用端子18A与驱动用线圈15的连接变得牢固。通电用端子18B的连接片18c与驱动用线圈15卷绕结束拉出部15B的端部15l,两者的接合也是以上述同样方式进行。
此外,虽然也可以使用焊锡黏接的方式代替熔接,来接合驱动用线圈15的端部15k、15l与通电用端子18A、18B,但是使用熔接较能更为可靠地进行接合。此外,在焊锡黏接的情况下,焊锡合金成分会附着于装置内,或是会使用含有卤素物质等的助熔剂(flux),因此,较佳方式为使用熔接,以便减少作为透镜驱动装置的制品内的有害环境物质或是使制造过程无卤素化。
再者,在本例中,如图4A所示,使用柔软性黏接剂等树脂30来覆盖驱动用线圈15的捆扎开始补强部15v、通电用端子18A的连接片18c与突出片183的边缘部18g及其周边,藉此补强卷绕开始拉出部15A的端子侧部15z。
这是为了避免在透镜座14移动时卷绕开始拉出部15A的端子侧部15z和边缘部18g接触摩擦。端子侧部15z和边缘部18g反复接触摩擦时,驱动用线圈15的覆膜会剥落,甚至会断线。因此,由于使用树脂30覆盖驱动用线圈15的捆扎开始补强部15v及边缘部18g,所以端子侧部15z不会接触摩擦边缘部18g,因此,端子侧部15z不会受到损伤。
此外,如图4B所示,也可以使用树脂30来覆盖驱动用线圈15的捆扎开始补强部15v、通电用端子18的连接片18c及突出片183的一部分。
其次,参照图5以说明当对驱动用线圈15通电,使透镜座14向图1A箭号所示z方向移动的情况下,驱动用线圈15卷绕开始拉出部15A的动作。
本发明透镜驱动装置10的板状弹簧17架构成和图11所示的板状弹簧57A相同,具有与透镜座14嵌合的内环部、安装于壳体16的外环部以及连结内环部与外环部的多个碗部。该碗部如图11的板状弹簧57A所示形成回旋状,透镜座14保持于藉由这些碗部而悬吊于壳体16的状态。
在此,假设通电用端子18A与驱动用线圈15卷绕开始拉出部15A的端部15k,以及通电用端子18B与卷绕结束拉出部15B的端部15l分别以直线连接,当使透镜座14向图1A箭号所示的z方向移动时,由于板状弹簧17的碗部已形成回旋状,所以透镜座14会向z方向移动并且旋转(以图10的符号Ω来表示的旋转)。因此,诸如:卷绕开始拉出部15A上有张力作用,卷绕结束拉出部15B则被压缩而松弛。一方面,当卷绕开始拉出部15A是有张力作用这边的线头部时,会阻碍透镜座14向被照体方向(+z方向)移动;另一方面,当卷绕结束拉出部15B是松弛这边的线头部时,会和其它接近的部件接触而产生摩擦。从而导致透镜座14无法稳定地移动。
如图5所示,本发明的透镜驱动装置10中,驱动用线圈15卷绕开始拉出部15A以及卷绕结束拉出部15B分别弯曲成L字形的形状,该L字形形状具有向水平方向延长的透镜座侧部15x及向垂直方向延长的端子侧部15z,因此,当随透镜座14的移动而产生的旋转所引起的压缩力或张力作用于驱动用线圈15的卷绕开始拉出部15A或卷绕结束拉出部15B时,端子侧部15z的上升部15p(如图中15pL或15pR所示)可以向左右挠曲。即,端子侧部15z的上升部15p左右挠曲,藉此能吸收前述压缩力或张力,所以卷绕开始拉出部15A或卷绕结束拉出部15B不会接触其它部件,也不会妨碍透镜座14的移动。因此,能使透镜座14稳定地向z方向移动。
如此,本实施例中,当要将驱动用线圈15的端部15k、15l连接到安装于壳体16的通电用端子18A、18B时,将驱动用线圈15从卷绕开始部15a到通电用端子18A的卷绕开始拉出部15A形状,以及驱动用线圈15从卷绕结束部15b到通电用端子18B的卷绕结束拉出部15B形状弯曲成L字形的形状,该L字形形状具有向水平方向延长的透镜座侧部15x以及向垂直方向延长的端子侧部15z,所以,即使随着透镜座14移动而产生旋转所引起的压缩力或张力作用于卷绕开始拉出部15A或卷绕结束拉出部15B时,上述卷绕开始拉出部15A或卷绕结束拉出部15B也能吸收前述压缩力或张力。因此,卷绕开始拉出部15A或卷绕结束拉出部15B不仅不会接触其它部件,也不会妨碍透镜座14的移动,所以能使透镜座14稳定地向z方向移动。
此外,将卷绕开始拉出部15A的端部15k及卷绕结束拉出部15B的端部15l缠绕捆扎在通电用端子18A、18B的连接片18c后,藉由电弧熔接进行连接,所以不会影响板状弹簧17,因而能确实连接通电用端子18A、18B及驱动用线圈15。
此外,由于使用树脂30覆盖驱动用线圈15的捆扎开始补强部15v、通电用端子18的连接片18c、突出片183的一部分边缘部18g及其周边,所以能防止驱动用线圈15受到损伤。
此外,在前述实施例中,通电用端子18是由平板状安装部18a、具有水平片181、垂直片182及突出片183的碗部18b,以及设于碗部18b突出片183末端侧并向上方突出的连接片18c所构成,但是也可以如图6所示,省略连接片18c,在突出片183连接驱动用线圈15卷绕开始拉出部15A的端部15k或驱动用线圈15卷绕结束拉出部15B的端部15l。此外,在此情况下,同样也可以将卷绕开始拉出部15A的形状及卷绕结束拉出部15B的形状做成弯曲L字形的形状。
此外,如图7所示,也可以设置连接片18c’代替连接片18c,该连接片18c’是从碗部18b突出片183的末端侧向下方突出。在此情况,卷绕开始拉出部15A的形状及卷绕结束拉出部15B的形状如图7所示呈弯曲J字形的形状。
此外,在前述例子中,如图2及图7所示,将卷绕开始拉出部15A的形状及卷绕结束拉出部15B的形状做成弯曲的L字形的形状,该L字形的形状具有向水平方向延长的透镜座侧部15x,以及向与水平面(图2的xy平面)垂直方向延长的端子侧部15z,该透镜座侧部15x在该水平面上延伸,但也可以如图8A所示地做成弯曲的L字形的形状,该形状具有透镜座侧部15x,以及向在水平面内与该透镜座侧部15x直交或交叉的方向延长的端子侧部15y。
在此情况,诸如使用图8B所示的通电用端子18A’、18B’在前述连接片18c’分别连接卷绕开始拉出部15A的端部15k及卷绕结束拉出部15B的端部15l即可,该通电用端子18A’、18B’具有:平板状安装部18a’、具有水平片184及突出片185的碗部18b’,以及设于碗部18b’的突出片185的末端侧且与前述端子侧部15y平行地延长的连接片18c’。
此外,在前述例子中,已举出透镜座侧部15x的延长方向与端子侧部15z的延长方向彼此直交的例子,但是透镜座侧部15x的延长方向与端子侧部15z的延长方向所成的角度不限于90度,只要透镜座侧部15x的延长方向与端子侧部15z的延长方向交叉即可。但是如本例所示,使透镜座侧部15x的延长方向与端子侧部15z的延长方向彼此直交,更能使端子侧部相对于压缩力及张力的挠度均匀,能确实吸收压缩力或张力,是较佳的实施方式。
此外,在前述例子中,是将卷绕开始拉出部15A及卷绕结束拉出部15B拉出到壳体16的一个侧面16c,但是如图9所示,即使将卷绕开始拉出部15A拉出到壳体16的侧面16d,将卷绕结束拉出部15B拉出到侧面16d对面的侧面16e,卷绕开始拉出部15A或卷绕结束拉出部15B也不会接触其它部件,也不会妨碍透镜座14移动,所以和前述实施结构同样地能使透镜座14稳定地向z方向移动。
此外,在此情况,例如使用图9所示的通电用端子19A、19B将卷绕开始拉出部15A的端部15k及卷绕结束拉出部15B的端部15l分别连接于前述连接片19c即可,该通电用端子19A、19B具有:平板状安装部19a、形状顺应壳体16内周的碗部19b,以及设于该碗部末端侧且与前述端子侧部15y平行地延长的连接片19c。
以上虽然使用了具体的实施方式说明本发明,但是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不限定于前述实施方式所记载的范围。这对所属技术领域具有通常知识的人员来说,在前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施以多样的变更或改良是很容易的。任何对于前述实施方式的变更或改良得到的结构也可以包含于本发明的所保护的权利要求范围,这显然可以从权利要求范围得知。
如以上说明,依据本发明,不仅不会损伤驱动用线圈的线头,也能大幅减轻焊锡用烙铁的热所引起弹簧部件的劣化或透镜座的熔融等,并且能使透镜座圆滑地移动,所以,能使透镜驱动装置稳定地运作,并且能提高透镜驱动装置的可靠度。

Claims (7)

1.一种透镜驱动装置,该透镜驱动装置的透镜座是可动侧部件,该透镜座的外周侧壁装设有驱动用线圈,所述驱动用线圈的线头连接到设于固定侧部件的通电用端子,其特征为:
所述透镜座的轴方向为上下方向,所述驱动用线圈设有从所述驱动用线圈的卷绕开始部到所述通电用端子的卷绕开始拉出部以及从所述驱动用线圈的卷绕结束部到所述通电用端子的卷绕结束拉出部,所述卷绕开始拉出部及卷绕结束拉出部具有从所述卷绕开始部或所述卷绕结束部向水平方向延长的透镜座侧部以及从该透镜座侧部的端部向与所述透镜座侧部的延长方向交叉的方向延长的端子侧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座侧部的延长方向与所述端子侧部的延长方向彼此垂直相交。
3.如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用线圈的卷绕开始拉出部的端部与卷绕结束拉出部的端部以熔接方式分别对应连接所述各通电用端子。
4.如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各通电用端子具有从所述固定侧部件向所述透镜座侧延伸的碗部,以及设于该碗部末端侧且在与所述端子侧部的延长方向平行的方向上延长的连接片,所述各连接片上分别缠绕捆扎所述驱动用线圈的卷绕开始拉出部的端部及卷绕结束拉出部的端部。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电用端子具有从所述固定侧部件向所述透镜座侧延伸的碗部,以及设于该碗部末端侧且在与所述端子侧部的延长方向平行的方向上延长的连接片,所述各连接片上分别缠绕捆扎所述驱动用线圈的卷绕开始拉出部的端部及卷绕结束拉出部的端部。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用线圈的捆扎开始部分及所述通电用端子覆盖有树脂。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用线圈的捆扎开始部分及所述通电用端子覆盖有树脂。
CN2010101565716A 2009-09-08 2010-04-07 透镜驱动装置 Active CN10201255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207460 2009-09-08
JP2009207460A JP2011059274A (ja) 2009-09-08 2009-09-08 レンズ駆動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12551A CN102012551A (zh) 2011-04-13
CN102012551B true CN102012551B (zh) 2013-01-23

Family

ID=436475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1565716A Active CN102012551B (zh) 2009-09-08 2010-04-07 透镜驱动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064153B2 (zh)
JP (1) JP2011059274A (zh)
CN (1) CN10201255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095108B1 (ko) * 2010-03-23 2011-12-16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카메라 모듈
JP2012237895A (ja) * 2011-05-12 2012-12-06 Micro Uintekku Kk レンズ駆動装置
JP2013025035A (ja) * 2011-07-20 2013-02-04 Micro Uintekku Kk レンズ駆動装置
JP5880816B2 (ja) * 2011-09-28 2016-03-09 ミツミ電機株式会社 レンズ駆動装置
CN103219818B (zh) * 2012-01-19 2016-02-03 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端子结构、电动机以及电动机的制造方法
JPWO2014021212A1 (ja) * 2012-07-31 2016-07-21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アクチュエータ装置の製造方法及びアクチュエータ装置
US9341809B2 (en) * 2012-08-17 2016-05-17 Tdk Taiwan Corporation Lens focusing device
CN108023427B (zh) * 2014-04-08 2021-01-22 台湾东电化股份有限公司 电磁驱动器的线圈导线引出结构的组装方法
JP6476981B2 (ja) * 2015-02-20 2019-03-06 ミツミ電機株式会社 レンズ駆動装置、カメラモジュール、及びカメラ搭載装置
TWI533073B (zh) * 2015-04-27 2016-05-11 台灣東電化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線路溝槽結構的鏡頭驅動裝置
EP3088931A1 (en) * 2015-04-30 2016-11-02 LG Innotek Co., Ltd. Lens moving apparatus and camera module and optical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TWI579630B (zh) * 2015-11-20 2017-04-21 台灣東電化股份有限公司 鏡頭驅動模組
CN107315232B (zh) * 2016-04-26 2023-10-31 新思考电机有限公司 透镜驱动装置、配置有透镜驱动装置的摄像头装置与电子设备
JP6840602B2 (ja) * 2017-03-31 2021-03-10 日本電産コパル株式会社 モバイル機器用電磁駆動装置
JP6951173B2 (ja) * 2017-09-20 2021-10-20 アルプスアルパイン株式会社 レンズ駆動装置及びカメラモジュール
US11531182B2 (en) 2018-10-05 2022-12-20 Tdk Taiwan Corp. Optical element driving mechanism
CN111007618B (zh) * 2018-10-05 2023-01-31 台湾东电化股份有限公司 光学组件驱动机构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63577A (zh) * 2004-10-22 2006-04-26 华宇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镜头驱动机构
CN1790084A (zh) * 2004-12-15 2006-06-21 思考电机(上海)有限公司 透镜驱动装置
CN1821825A (zh) * 2005-02-15 2006-08-23 索尼株式会社 镜头单元和成像装置
CN101107769A (zh) * 2005-12-02 2008-01-16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镜头驱动马达及其弹性构件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273247B2 (ja) * 2003-03-13 2009-06-03 シコー株式会社 レンズ駆動装置
JP4626346B2 (ja) * 2005-03-10 2011-02-09 ミツミ電機株式会社 オートフォーカス用アクチュエータ
JP4725467B2 (ja) * 2006-09-14 2011-07-13 ミツミ電機株式会社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
US7936526B2 (en) * 2006-12-13 2011-05-03 Lg Innotek Co., Ltd. Lens driving apparatus
CN101452107A (zh) * 2007-12-06 2009-06-10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镜头模组及相机模组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63577A (zh) * 2004-10-22 2006-04-26 华宇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镜头驱动机构
CN1790084A (zh) * 2004-12-15 2006-06-21 思考电机(上海)有限公司 透镜驱动装置
CN1821825A (zh) * 2005-02-15 2006-08-23 索尼株式会社 镜头单元和成像装置
CN101107769A (zh) * 2005-12-02 2008-01-16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镜头驱动马达及其弹性构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10058268A1 (en) 2011-03-10
JP2011059274A (ja) 2011-03-24
CN102012551A (zh) 2011-04-13
US8064153B2 (en) 2011-11-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12551B (zh) 透镜驱动装置
JP2011085682A (ja) レンズ駆動装置
KR20180021196A (ko) 모터, 모터의 제조방법, 및 스테이터 유닛
WO2008140186A1 (en) Image photographing device
CN104157515B (zh) 一种线圈焊片、双线圈继电器及其装配方法
CN106463257A (zh) 多线绕线方法、多线绕线装置以及绕线型线圈部件
CN105044874A (zh) 透镜支架、透镜驱动装置、摄像头装置和电子设备
JP2017102375A (ja) レンズ駆動装置
JP2009147159A (ja) コイル部品
US20150262743A1 (en) Coil terminal and electromagnetic relay
JP6678071B2 (ja) レンズ駆動装置
JP2015186419A (ja) 電動機
JP2007201328A (ja) 巻線部品
CN204011288U (zh) 一种线圈焊片及其双线圈继电器
JP5371048B2 (ja) コンジットケーブル
JP5216119B2 (ja) ターミナル接続構造
US7106160B2 (en) Coil bobbin with anti-rotational elements
JP2009141113A (ja) 巻線部品のボビン
CN200997331Y (zh) 绕线式共模扼流线圈
JP2011133587A (ja) レンズ駆動装置、オートフォーカスカメラ及びカメラ付き携帯電話
CN104143427B (zh) 一种变压器线架
JP2001307929A (ja) 小型トランスおよび引出線の絡げ方法
CN209418276U (zh) 易绕线变压器骨架及变压器
CN103219818B (zh) 端子结构、电动机以及电动机的制造方法
WO2018123810A1 (ja) 電磁継電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