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92587A - 印刷机的油墨供给量调整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印刷机的油墨供给量调整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92587A
CN101992587A CN2010102468145A CN201010246814A CN101992587A CN 101992587 A CN101992587 A CN 101992587A CN 2010102468145 A CN2010102468145 A CN 2010102468145A CN 201010246814 A CN201010246814 A CN 201010246814A CN 101992587 A CN101992587 A CN 10199258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k
adjustment key
printing
aperture efficiency
printing el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24681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92587B (zh
Inventor
平野正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mor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omor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mori Corp filed Critical Komori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9925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9258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9258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9258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FPRINTING MACHINES OR PRESSES
    • B41F33/00Indicating, counting, warning,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B41F33/0036Devices for scanning or checking the printed matter for quality control
    • B41F33/0045Devices for scanning or checking the printed matter for quality control for automatically regulating the ink supply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印刷机的油墨供给量调整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测量在所印刷的印刷纸张上与每一个墨斗键相对应的范围中所印刷的每一个浓度测量片的浓度值;基于所测量的片的浓度值与预设的基准浓度值之差、以及每一个墨斗键的当前开口比或者与每一个墨斗键相对应的范围中的图像数据,获得预备给墨中每一个墨斗键的开口比;以及在将每一个墨斗键的开口比设定为所获得的预备给墨中的开口比之后,执行导墨辊的给墨操作,同时暂停印刷。还公开了一种印刷机的油墨供给量调整装置。

Description

印刷机的油墨供给量调整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印刷机的油墨供给量调整方法和装置,其通过调整墨斗键的开口比,来调整要提供给印刷版的油墨的量。
背景技术
如图12所示,给纸转印印刷机(sheet-fed offset printing press)中每种颜色的印刷单元中的油墨设备(墨辊)包括存储油墨1的墨斗2、墨斗辊3、在墨斗辊3的轴向上并置的多个墨斗键4-1到4-n、导墨辊5、以及油墨辊群6。墨斗键4-1到4-n的开口比是可调整的。其上印刷图像的印刷版安装在印刷版滚筒上8。
在具有这种设置的油墨设备中,从墨斗键4-1到4-n与墨斗辊3之间的间隙,将墨斗2中的油墨1提供给墨斗辊3。通过导墨辊5的给墨操作,经由油墨辊群6将提供给墨斗辊3的油墨1进一步提供给印刷版7。通过胶印滚筒(未示出)将提供给印刷版7的油墨1印刷在印刷纸张上。
如图13所示,由印刷机印刷的印刷品9具有印刷在非图像区9-1的空白中的带状色条9-2。在一般的四色印刷情况下,色条9-2具有多个区域S1到Sn,包括黑色、青色、绛红色和黄色的浓度测量片(百分点面积为100%的固态片)9a1、9a2、9a3和9a4。区域S1到Sn对应于印刷机中每种颜色的印刷单元中墨斗键4-1到4-n的键区。
[颜色匹配]
对于每种颜色的印刷单元,预设有基准浓度值。即,针对各个颜色,即,黑色、青色、绛红色和黄色,单独设定了基准浓度值。在印刷印刷品9时,进行颜色匹配操作,其中,将每种颜色的浓度值与设定的基准浓度值匹配。在开始最终印刷之前,由油墨供给量调整装置(未示出)基于印刷品9上印刷的色条9-2中各个颜色片9a1、9a2、9a3和9a4的浓度,执行颜色匹配操作。
例如,将印刷品9上的区域S 1作为代表进行描述。测量印刷品9(测试印刷样本)上每一颜色的浓度测量片9a的浓度值,印刷品9是在开始最终印刷之前,通过测试印刷或校样印刷而获得的。对于每一颜色,获得所测量的浓度值与预设的基准浓度值之间的浓度差。基于获得的每一颜色的浓度差,获得每一颜色的印刷单元中墨斗键4-1的开口比的校正量(要提供给区域S 1的油墨量的校正量)。将获得的校正量用于反馈,来调整每一颜色的印刷单元中墨斗键4-1的开口比。
类似地,对于区域S2到Sn,分别获得每一颜色的印刷单元中墨斗键4-2到4-n的开口比的校正量(要分别提供给区域S2到Sn的油墨量的校正量)。将获得的校正量用于反馈,来调整每一颜色的印刷单元中墨斗键4-2到4-n的开口比。在调整了墨斗键4-1到4-n的开口比之后,立即重新开始测试印刷,以重复相同操作,直到每一颜色的浓度值达到基准浓度值为止(日本专利特开No.2003-118077:专利参考文献1)。
但是,在专利参考文献1公开的油墨供给量调整方法中,墨辊中油墨输送路径(从墨斗辊道胶印滚筒的输送路径)较长。因为,为了调整要提供给印刷品的油墨的量,从完成油墨供给量调整之时、一直到油墨供给量调整反映在实际产品上为止,以便油墨供给量稳定在所校正的浓度上之时,必须印刷大约100个印刷品。因此,该方法需要很多时间,并且浪费印刷材料。
近年来,如美国公开No.2007/022888(专利参考文献2)中公开的,测量测试印刷样本9上每一颜色的片9a的浓度值,以获得所测量的浓度值与该颜色的基准浓度值之间的浓度差。对于每一颜色,基于所获得的浓度差,获得该颜色的印刷单元中墨斗键4-1到4-n的开口比的校正量,以校正墨斗键4-1到4-n的开口比。
在校正墨斗键4-1到4-n的开口比之后,执行导墨辊5的给墨操作,同时暂停印刷,以调整墨辊中的油墨量,然后执行印刷。在校正墨斗键4-1到4-n的开口比之后,执行导墨辊5的给墨操作,同时暂停印刷,专利参考文献2将这一过程称为“预备给墨”。
但是,在专利参考文献2公开的油墨供给量调整方法中,在校正墨斗键4-1到4-n的开口比时,执行预备给墨。此时,仅仅根据浓度差,获得预备给墨中使用的校正量。因此,对于在对应于每一个墨斗键4-1到4-n的范围中图像面积比率较低的部分(即,墨斗键开口比较低的部分),如果浓度较低,以致于油墨供给量不足,则向该部分提供的油墨的量比需要的量大得多,该部分具有过高浓度。反之,如果浓度较高,以致于油墨供给量过度,则向该部分提供的油墨的量比需要的量小得多,该部分具有过低浓度。
相反,对于上述范围中图像面积比率较高的部分(即,墨斗键开口比较高的部分),如果浓度较低,以致于油墨供给量不足,则向该部分提供的油墨的量比需要的量小得多,该部分仍然具有较低浓度。反之,如果浓度较高,以致于油墨供给量过度,则向该部分提供的油墨的量比需要的量大得多,该部分仍然具有较高浓度。这使得不可能在预备给墨之后立即印刷正常印刷品。因此,必须印刷大量印刷品来进行调整,直到获得正常产品为止。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印刷机的油墨供给量调整方法和装置,其能够在预备给墨之后立即印刷正常印刷品。
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印刷机的油墨供给量调整方法,该印刷机包括存储油墨的墨斗、具有可调整的开口比的多个墨斗键、通过墨斗辊与墨斗键之间的间隙从墨斗被提供有油墨的墨斗辊、以及通过给墨操作将提供给墨斗辊的油墨进一步提供给印刷版的导墨辊,所述方法包括步骤:测量在所印刷的印刷纸张上与每一个墨斗键对应的范围中所印刷的每一个浓度测量片的浓度值;基于所测量的片的浓度值与预设的基准浓度值之差、以及基于以下中的一个:每一个墨斗键的当前开口比、以及与每一个墨斗键相对应的范围中的图像数据,获得预备给墨中每一个墨斗键的开口比;以及,在将每一个墨斗键的开口比设定为所获得的预备给墨中的开口比之后,执行导墨辊的给墨操作,同时暂停印刷。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印刷机控制设备的配置的框图;
图2A到2C是示出了图1所示存储器的具体内容的视图;
图3是示出了色度计的安装状态的视图;
图4A到4Z是示出了图1所示CPU 10A的处理操作的流程图;
图5A到5Q是示出了图1所示CPU 10A的处理操作的流程图;
图6是示出了墨斗辊控制设备的配置的框图;
图7是示出了图6所示CPU 15A的处理操作的流程图;
图8是示出了墨斗键控制设备的配置的框图;
图9A到9D是示出了图8所示CPU 16A的处理操作的流程图;
图10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CPU的功能框图;
图11是根据第二实施例的CPU的功能框图;
图12是示意性示出了每一颜色的印刷单元中油墨供给设备的辊的设置的视图,其构成给纸转印印刷机;以及
图13是示出了其上印有色条的印刷品的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例]
参照图1到5Q描述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油墨供给量调整装置。如图1所示,根据该实施例的印刷机控制设备10包括CPU(中央处理单元)10A、RAM(随机存取存储器)10B、ROM(只读存储器)10C、预加墨1开关SW1、测试印刷开关SW2、重测试印刷开关SW3、最终印刷开关SW4、控制结束开关SW5、输入设备10D、显示设备10E、输出设备10F以及存储器10G。
印刷机控制设备10还包括色度计10H、用于移动色度计10H的电机10I、针对用于移动色度计10H的电机10I的旋转编码器10J、用于移动色度计10H的电机驱动器10K、用于测量色度计10H的当前位置的计数器10L、A/D转换器10M、D/A转换器10N、色度计原点位置检测设备10P、以及内部时钟计数器10Q。
印刷机控制设备10还包括印刷机的电机10R、印刷机的电机驱动器10S、针对印刷机的电机10R的旋转编码器10T、F/V转换器10U、A/D转换器10V、印刷机的原点位置检测设备10W、对印刷机的转动速度进行计数的计数器10X、给纸设备10Y、测试印刷纸张计数设定设备SI1、最终印刷纸张计数设定设备SI2、预备给墨计数设定设备SI31到SI3m、针对预备给墨中墨斗辊转动量的设定设备SI41到SI4m、以及输入/输出接口(I/O、I/F)10-1到10-14。
CPU 10A接收经由接口10-1到10-14提供的多种类型的输入信息,并根据ROM 10C中存储的程序进行操作,同时访问RAM 10B和存储器10G。
旋转编码器10J产生针对电机10I的每一预定转动速度(角度)的转动脉冲,并将其输出给计数器10L。旋转编码器10T产生针对电机10R的每一预定转动速度(角度)的转动脉冲,并将其输出给F/V转换器10U和电机驱动器10S。
参照图1,附图标记13-1到13-m指示多个印刷单元第一到第m;附图标记14-1到14-m分别指示印刷单元13-1到13-m的给墨设备;附图标记15-1到15-m分别指示印刷单元13-1到13-m的墨斗辊控制设备;以及附图标记16-1到16-n分别指示印刷单元13-1到13-m的墨斗键控制设备。
如图12所示,与各个印刷单元的导墨辊5相对应地提供给墨设备14-1到14-m。如图12所示,与各个印刷单元的墨斗辊3相对应地提供墨斗辊控制设备15-1到15-m。如图12所示,与每一个印刷单元的墨斗键4-1到4-n分别相对应地提供墨斗键控制设备16-1到16-n。
存储器10G包括存储器M1到M37,如图2A到2C所示。测试印刷纸张计数存储器M1存储测试印刷纸张的数目。计数值存储器M2存储计数值M(稍后描述)。计数值存储器M3存储计数值N(稍后描述)。预备给墨计数存储器M4存储每个印刷单元13-1到13-m的预备给墨的次数(对应于印刷机的转动速度)。印刷单元总数存储器M5存储印刷机的印刷单元的总数m。墨斗辊转动量存储器M6存储预备给墨中每个印刷单元13-1到13-m的墨斗辊3的转动量Sprei(i=1到m)。
片位置存储器M7存储要由色度计测量的测试印刷样本上的色条9-2中每一颜色的每一个片的位置。墨斗键总数存储器M8存储每个印刷单元13-1到13-m的墨斗键4-1到4-n的总数n。图像面积比率存储器M9存储在与每个印刷单元13-1到13-m的每个墨斗键对应的范围中的图像面积比率(与每个印刷单元中设置的每个印刷版的每个墨斗键对应的区域中的图像面积比率)Sij(i=1到m,j=1到n)。最终印刷纸张计数存储器M10存储最终印刷纸张的数目。
墨斗辊转动量存储器M11存储预加墨1步骤1(稍后描述预加墨1步骤1的具体内容)中墨斗辊3的转动量。墨斗键开口比存储器M12存储预加墨1步骤1中墨斗键4-1到4-n的开口比。设定速度2存储器M13存储印刷机的设定速度2(高速)。旋转编码器转换输出存储器M14存储经由F/V转换器10U和A/D转换器10V、来自旋转编码器10T的转换输出。转动速度存储器M15存储印刷机的当前转动速度。计数值存储器M16存储对印刷机的转动速度进行计数的计数器10X的计数值。给墨计数存储器M17存储预加墨1步骤1中给墨的次数(对应于印刷机的转动速度)。
设定速度1存储器M18存储印刷机的设定速度1(低速)。颜色存储器M19存储印刷单元13-1到13-m的颜色。墨斗辊基准转动量存储器M20存储每一颜色的墨斗辊3的基准转动量Sstdi(i=1到m)。墨斗辊转动量存储器M21存储每个印刷单元13-1到13-m的墨斗辊3的转动量Spi(i=1到m)。转换表存储器M22存储每一颜色的图像面积比率与墨斗键开口比的转换表,该转换表代表针对每一颜色,图像面积比率与每一个给墨设备14-1到14-m的开口比之间的关系。墨斗键开口比存储器M23存储每个印刷单元13-1到13-m的每个墨斗键4-1到4-n的开口比θij(i=1到m,j=1到n)。给墨计数存储器M24存储预加墨1步骤2(稍后描述预加墨1步骤2的具体内容)中给墨的次数(对应于印刷机的转动速度).
计数值存储器M25存储对色度计10H的当前位置进行测量的计数器10L的计数值。当前位置存储器M26存储色度计10H的当前位置。颜色数据存储器M27存储由色度计10H获得的颜色数据。片浓度值存储器M28存储测试印刷样本上色条9-2中每个颜色的每片的浓度值。基准浓度值存储器M29存储色条9-2中每个颜色的基准浓度值。
基准浓度值差存储器M30存储印刷样本上每个颜色的每片的浓度值与该颜色的基准浓度值之差(测量浓度差)ΔDij(i=1到m,j=1到n)。墨斗键开口比校正系数存储器M31存储每个颜色的每个墨斗键4-1到4-n的开口比的校正系数αi(i=1到m)。校正后墨斗键开口比存储器32存储每个印刷单元13-1到13-m的每个墨斗键4-1到4-n的校正后的开口比θij’(i=1到m,j=1到n)。校正系数存储器M33存储基于每个印刷单元13-1到13-m的墨斗辊3的转动量的校正系数βi(i=1到m)。存储器M34存储预备给墨中每个印刷单元13-1到13-m的每个墨斗键的开口比θij”(i=1到m,j=1到n)。墨斗辊转动量存储器35存储在预备给墨之前每个印刷单元13-1到13-m的墨斗辊3的转动量。第一待机时间存储器M36存储第一待机时间的计数值。第二待机时间存储器M37存储第二待机时间的计数值。
色度计10H固定到放置在支柱17-1到17-2之间的滚珠螺杆(进给螺杆)17-3上,如图3所示。由电机10I将滚珠螺杆17-3正向/逆向转动。当正向/逆向转动滚珠螺杆17-3时,色度计10H在滚珠螺杆17-3的引导下在支柱17-1与17-2之间移动。色度计10H的头部10H1面向测量台17-4的表面17-4a,在测量台17-4上放置有测量对象。
[第一实施例中的示意操作]
在详细描述第一实施例之前,对其进行概述,以更好理解。
(1)输入每个数据。
(2)打开预加墨1开关SW1,以执行预加墨的步骤1和2。在每个颜色的印刷单元的油墨辊群6上形成在印刷期间所需的最小油墨膜厚度分布。将与每个颜色的印刷版上的图像相对应的油墨膜厚度分布叠加在印刷期间所需的最小油墨膜厚度分布上。
(3)打开测试印刷开关SW2,执行测试印刷。
(4)将测试印刷样本放置在测量台17-4上,并打开重测试印刷开关SW3。因此,在预备给墨进行之后,再次进行测试印刷(进行重测试印刷)。
(5)重复(4)中的重测试印刷,直到获得令人满意的印刷品为止。
(6)当获得令人满意的印刷品时,打开最终印刷开关SW4,执行最终印刷。
注意,由于本发明的发明人提出的日本专利特开No.10-016193(专利参考文献3)中公开了预加墨1的步骤1和2,所以专利参考文献3中公开的内容合并在该说明书中。
[第一实施例中的具体操作]
参照图4A到4Z以及5A到5Q中示出的流程图,描述第一实施例中的具体操作。
[数据输入]
在开始印刷之前,操作员输入测试印刷纸张的数目(步骤S101)。操作员还输入每个印刷单元的预备给墨的次数、预备给墨中每个印刷单元的墨斗辊转动量、测试印刷样本上色条中每个颜色的每个片的位置、与每个印刷单元的每个墨斗键相对应的范围中的图像面积比率、以及最终印刷纸张的数目(图4A:步骤S103;图4B:步骤S110;图4C:步骤S117;图4D:步骤S132;图4E:步骤S146)。
在这种情况下,经由测试印刷纸张计数设定设备SI1,输入测试印刷纸张的数目。经由预备给墨计数设定设备SI31到SI3m中的每一个,输入每个印刷单元的预备给墨的次数。经由针对预备给墨中墨斗辊转动量的设定设备SI41到SI4m中的每一个,输入预备给墨中每个印刷单元的墨斗辊转动量。经由输入设备10D,输入测试印刷样本上每个颜色的每个片的位置。经由输入设备10D,输入与每个印刷单元的每个墨斗键相对应的范围中的图像面积比率。经由最终印刷纸张计数设定设备SI2,输入最终印刷纸张的数目。
CPU 10A在存储器M1中存储经由测试印刷纸张计数设定设备SI1输入的测试印刷纸张的数目(步骤S102)。CPU 10A在存储器M4中存储经由预备给墨计数设定设备SI31到SI3m中的每一个输入的每个印刷单元的预备给墨的次数(对应于印刷机的转动速度)(步骤S104到S109)。CPU 10A在存储器M6中存储经由针对预备给墨中墨斗辊转动量的设定设备SI41到SI4m中的每一个输入的预备给墨中每个印刷单元的墨斗辊转动量(步骤S111到S116)。
步骤S103:如上所述。
步骤S104:盖写“1”(M2)。
步骤S105:读取计数值M(M2)。
步骤S106:从第M个预备给墨计数设定设备SI3m中读取第M个印刷单元13-m的预备给墨的次数(对应于印刷机的转动速度),并将其存储在针对第M个印刷单元13-m的地址位置处(M4)。
步骤S107:将计数值M递增1,并盖写该计数值(M2)。
步骤S108:读取印刷机的印刷单元的总数(M5)。
步骤S109:确定计数值M是否大于印刷机的印刷单元的总数。
步骤S110:如上所述。
步骤S111和S112:执行与步骤S104和S105分别相同的处理。
步骤S113:从第M个针对预备给墨中墨斗辊转动量的第M个设定设备SI4m中读取预备给墨中第M个印刷单元13-m的墨斗辊转动量,并将其存储在针对第M个印刷单元13-m的地址位置处(M6)。
步骤S114到S116:执行与步骤S107到S109分别相同的处理。
此外,CPU 10A基于经由输入设备10D输入的测试印刷样本上色条中每个颜色的每个片的位置,计算要由色度计10H测量的测试印刷样本上色条中每个颜色的每个片的位置,即,色条中用于浓度测量的每个颜色的每个片的位置(测量位置),并将计算的测量位置存储在存储器M7中(步骤S118到S131)。
步骤S117:如上所述。
步骤S118:盖写“1”(M2)。
步骤S119:盖写“1”(M3)。
步骤S120:读取计数值M(M2)。
步骤S121:读取计数值N(M3)。
步骤S122:从输入设备读取测试印刷样本上色条中片的位置。
步骤S123:基于所输入的测试印刷样本上色条中片的位置,通过色度计计算测试印刷样本上片的位置,并将其存储在针对第M个颜色的第N个片的地址位置处(M7)。
步骤S124:读取计数值N(M3)。
步骤S125:将计数值N递增1,并盖写该计数值(M3)。
步骤S126:读取每个印刷单元的墨斗键的总数(M8)。
步骤S127:确定计数值N是否大于每个印刷单元的墨斗键的总数。
步骤S128:读取计数值M(M2)。
步骤S129到S131:执行与步骤S107到S109分别相同的处理。
此外,CPU 10A在存储器M9中存储经由输入设备10D输入的、与每个印刷单元的每个墨斗键相对应的范围中的图像面积比率Sij(i=1到m,j=1到n)(图9:步骤S133到S145)。
步骤S132:如上所述。
步骤S133到S136:执行与步骤S118到S121分别相同的处理(没有给出其描述,这同样适用于下面的描述)。
步骤S137:从输入设备10D读取对应于墨斗键的范围中的图像面积比率,并将其存储在针对第M个印刷单元13-m的第N个墨斗键的地址位置处(M9)。
步骤S138到S141:执行与步骤S124到S127分别相同的处理。
步骤S142到S145:执行与步骤S128到S145分别相同的处理。
步骤S146(图4E):如上所述。
CPU 10A在存储器M10中存储经由最终印刷纸张计数设定设备SI2输入的最终印刷纸张的数目(图4E:步骤S147)。
注意,在本实施例中,使用如本发明发明人提出的日本专利特开No.58-201008(专利参考文献4)或58-201010(专利参考文献5)中公开的“图像面积比率测量设备”,来针对每个颜色的印刷版上每个区域,测量图像面积比率,并将其写入可移动存储器中。通过设置输入设备10D中写入图像面积比率的可移动存储器,输入与每个印刷单元的每个墨斗键相对应的范围中的图像面积比率。
注意,CPU 10A和“图像面积比率测量设备”可以彼此在线连接,以便从“图像面积比率测量设备”直接获得每个颜色的印刷版上的每个区域中的图像面积比率。
[预加墨1:步骤1]
操作员打开预加墨1开关SW1。当打开预加墨1开关SW1时(图4E步骤S148:是),CPU 10A首先开始预加墨1步骤1中的处理。图4F到4J示出了预加墨1步骤1中的处理。
在预加墨1步骤1中的处理中,CPU 10A从存储器M11中读出预加墨1步骤1中的墨斗辊转动量,并将其发送给每个印刷单元的墨斗辊控制设备15(步骤S149到S154)。此外,CPU 10A从存储器M12中读出预加墨1步骤1中的墨斗键开口比,并将其发送给每个印刷单元的每个墨斗键控制设备16(步骤S155到S167)。
步骤S149和S150:执行与步骤S118和S119分别相同的处理。
步骤S151:读取预加墨1步骤1中的墨斗辊转动量(M11)。
步骤S152:读取计数值M(M2)。
步骤S153:将预加墨1步骤1中的墨斗辊转动量发送给第M个印刷单元13-m的墨斗辊控制设备15-m。
步骤S154:确定是否已经从第M个印刷单元13-m的墨斗辊控制设备15-m接收到针对墨斗辊转动量的接收完成信号。
步骤S155:读取预加墨1步骤1中的墨斗键开口比(M12)。
步骤S156和S157:执行与步骤S120和S121分别相同的处理。
步骤S158:将预加墨1步骤1中的墨斗键开口比发送给第M个印刷单元13-m的第N个墨斗键控制设备16-n。
步骤S159:确定是否已经从第M个印刷单元13-m的第N个墨斗键控制设备16-n接收到针对第M个印刷单元13-m的第N个墨斗键的开口比的接收完成信号。
步骤S160到S163:执行与步骤S124到S127分别相同的处理。
步骤S164到S167:执行与步骤S128到S131分别相同的处理。
由此,在每个印刷单元中,将每个墨斗键4-1到4-n的开口比设定为预加墨1步骤1中的开口比。
CPU 10A确认是否已经从每个印刷单元的墨斗键控制设备16-1到16-n接收到设定完成信号(步骤S168到S180)。即,CPU 10A确认是否已经将每个印刷单元的每个墨斗键设定在预加墨1步骤1中的墨斗键开口比。在该确认中确定为是之后,CPU 10A向所有墨斗键控制设备16发送针对所有墨斗键4-1到4-n的开口比的设定完成信号(步骤S181)。
步骤S168到S171:执行与步骤S118到S121分别相同的处理。
步骤S172:确定是否已经从第M个印刷单元13-m的第N个墨斗键控制设备16-n接收到设定完成信号。
步骤S173到S180:执行与步骤S160到S167分别相同的处理。
CPU 10A从存储器M13读取印刷机的设定速度2(步骤S182),并将其发送给印刷机的驱动电机驱动器10S(步骤S183)。CPU 10A从F/V转换器10U读取电压输出(步骤S184),并基于来自F/V转换器10U的电压输出,计算印刷机的当前转动速度(步骤S185)。CPU10A从存储器M13读取印刷机的设定速度2(步骤S186),并将读取的设定速度2与计算的印刷机的转动速度相比较(步骤S187)。通过重复步骤S184到S187的操作,将印刷机的转动速度设定到设定速度2(高速)。
CPU 10A向每个印刷单元的给墨设备14发布操作命令(步骤S192)。CPU 10A向对印刷机的转动速度进行计数的计数器10X发送复位信号和使能信号(步骤S193),以开始计数器10X的计数操作(步骤S194)。
步骤S188:盖写“1”(M2)。
步骤S189:向第M个印刷单元13-m的给墨设备14输出操作命令。
步骤S190到S192:执行与步骤S165到S167分别相同的处理。
CPU 10A将计数器10X的计数值与存储器M17中存储的预加墨1步骤1中的给墨次数(对应于印刷机的转动速度)相比较(步骤S195到S197)。如果这两个值彼此符合,则CPU 10A确定每个印刷单元的给墨设备14已经执行了预加墨1步骤1中的给墨,并将印刷机的转动速度设定为设定速度1(低速)(步骤S193到S203),以结束预加墨1步骤1中的操作。
步骤S195:从计数器10X读取计数值并存储(M16)。
步骤S196:读取预加墨1步骤1中的给墨次数(对应于印刷机的转动速度)(M17)。
步骤S197:确定计数器10X的计数值是否等于预加墨1步骤1中的给墨次数。
步骤S198:读取印刷机的设定速度1(低速)(M18)。
步骤S199:向驱动电机驱动器10S输出针对印刷机的设定速度1(低速)的命令。
步骤S200:读取并存储器来自旋转编码器10T的转换输出(M14)。
步骤S201:基于来自旋转编码器10T的转换输出,计算印刷机的当前转动速度,并将其存储(M15)。
步骤S202:读取印刷机的设定速度1(低速)(M18)。
步骤S203:确定印刷机的当前转动速度是否等于印刷机的设定速度1(低速)。
通过预加墨1步骤1中的操作,在每个印刷单元的油墨辊群6上形成了印刷期间所需的最小油墨膜厚度分布。
[预加墨1:步骤2]
接下来,CPU 10A开始预加墨1步骤2中的处理。图4K到4R示出了预加墨1步骤2中的处理。
在预加墨1步骤2中的处理中,CPU 10A从存储器M20中读出每个印刷单元的颜色的墨斗辊的基准转动量Sstdi(i=1到m),并将其发送给每个印刷单元的墨斗辊控制设备15(步骤S204到S213)。此时,CPU 10A在存储器M21中写入从存储器M20读出的每个印刷单元的颜色的墨斗辊的基准转动量Sstdi(i=1到m),作为每个印刷单元的墨斗辊的当前转动量Spi(i=1到m)(步骤S207)。
步骤S204和S205:执行与步骤S104和S105分别相同的处理。
步骤S206:从针对第M个印刷单元13-m的位置,读取第M个印刷单元13-m的颜色(M19)。
步骤S207:如上所述。
步骤S208:从针对第M个印刷单元13-m的地址位置,读取第M个印刷单元13-m的墨斗辊转动量(M21)。
步骤S209:向第M个印刷单元13-m的墨斗辊控制设备15-m发送第M个印刷单元13-m的墨斗辊转动量。
步骤S210:确定是否已经从第M个印刷单元13-m的墨斗辊控制设备15-m接收到针对墨斗辊转动量的接收完成信号。
步骤S211到S213:执行与步骤S107到S109分别相同的处理。
CPU 10A从存储器M9中读取与每个印刷单元的每个墨斗键相对应的范围中的图像面积比率Sij(i=1到m,j=1到n)。CPU 10A基于与每个印刷单元的每个墨斗键相对应的范围中的图像面积比率Sij(i=1到m,j=1到n),使用存储器22中存储的针对每个印刷单元的颜色的图像面积比率与墨斗键开口比的转换表,获得每个印刷单元的每个墨斗键的开口比θij(i=1到m,j=1到n)。CPU 10A将存储器M23中的获得的开口比θij设定为预加墨1步骤2中每个印刷单元的每个墨斗键的开口比,并将其发送给每个印刷单元的每个墨斗键控制设备16(步骤S214到S234)。
步骤S214到S217:执行与步骤S118到S121分别相同的处理。
步骤S218:从针对第M个印刷单元13-m的第N个墨斗键的地址位置,读取与第M个印刷单元13-m的第N个墨斗键相对应的范围中的图像面积比率(M9)。
步骤S219和S220:执行与步骤S205和S206分别相同的处理。
步骤S221:从针对第M个印刷单元13-m的颜色的位置,读取第M个印刷单元的图像面积比率与墨斗键开口比的转换表(M22)。
步骤S222:读取计数值N(M3)。
步骤S223:使用针对第M个印刷单元13-m的颜色的图像面积比率与墨斗键开口比的转换表,基于与第M个印刷单元13-m的第N个墨斗键相对应的范围中的图像面积比率,获得第M个印刷单元13-m的第N个墨斗键的开口比,并将其存储在针对第M个印刷单元13-m的第N个墨斗键的地址位置处(M23)。
步骤S224:从针对第M个印刷单元13-m的第N个墨斗键的地址位置(M23),读取第N个墨斗键的开口比。
步骤S225:将第M个印刷单元13-m的第N个墨斗键的开口比发送给第M个印刷单元13-m的第N个墨斗键控制设备16-n。
步骤S226:确定是否已经从第M个印刷单元13-m的第N个墨斗键控制设备16-n接收到针对第M个印刷单元13-m的第N个墨斗键的开口比的接收完成信号。
步骤S227到S234:执行与步骤S160到S167分别相同的处理。
由此,在每个印刷单元中,将每个墨斗键4-1到4-n的开口比设定为预加墨1步骤2中的开口比。
CPU 10A确认是否已经从每个印刷单元的墨斗键控制设备16接收到设定完成信号(步骤S235到S247)。即,CPU 10A确认是否已经将每个印刷单元的每个墨斗键设定在预加墨1步骤2中的墨斗键开口比。在该确认中确定为是之后,CPU 10A向所有墨斗键控制设备16发送针对所有墨斗键4-1到4-n的开口比的设定完成信号(步骤S248)。
步骤S235到S247:执行与步骤S168到S180分别相同的处理。
CPU 10A从存储器M13读出印刷机的设定速度2(步骤S249),并将将印刷机的转动速度设定到设定速度2(高速)(步骤S250到S254)。CPU 10A向每个印刷单元的给墨设备14发布操作命令(步骤S255到S259),并向对印刷机的转动速度进行计数的计数器10X发送复位信号和使能信号(步骤S260)。由此,计数器10X开始其计数操作(步骤S261)。
步骤S250到S259:执行与步骤S183到S192分别相同的处理。
CPU 10A将计数器10X的计数值与存储器M24中存储的预加墨1步骤2中的给墨次数(对应于印刷机的转动速度)相比较(步骤S262到S264)。如果这两个值彼此符合,则CPU 10A确定每个印刷单元的给墨设备14已经执行了预加墨1步骤2中的给墨,并将印刷机的转动速度设定为设定速度1(低速)(步骤S256到S270),以结束预加墨1步骤2中的操作。
步骤S262:从计数器10X读取计数值并存储(M16)。
步骤S263:读取预加墨1步骤2中的给墨次数(对应于印刷机的转动速度)(M24)。
步骤S264:确定计数器10X的计数值是否等于预加墨1步骤2中的给墨次数。
步骤S265到S270:执行与步骤S198到S203分别相同的处理。
通过预加墨1步骤2中的操作,在每个印刷单元的油墨辊群6上形成的、印刷期间所需的最小油墨膜厚度分布上,叠加与每个颜色的印刷版上的图像相对应的油墨膜厚度分布。
[测试印刷]
操作员打开测试印刷开关SW2。当打开测试印刷开关SW2时(图4E中步骤S271:是),CPU 10A开始测试印刷处理。图4S到4U示出了测试印刷处理。
在测试印刷处理中,CPU 10A从存储器M13读出印刷机的设定速度2(步骤S272),并将将印刷机的转动速度设定到设定速度2(高速)(步骤S272到S277)。CPU 10A向每个印刷单元的给墨设备14发布操作命令,并向每个印刷单元13发布印刷开始命令(步骤S278到S283)。CPU 10A还向给纸设备10Y发布给纸开始命令(步骤S284)。
步骤S272到S279以及步骤S281到S283:执行与步骤S182到S192分别相同的处理。
步骤S280:向第M个印刷单元13-m输出印刷开始命令。
CPU 10A向对印刷机的转动速度进行计数的计数器10X发送复位信号和使能信号(步骤S285),以开始计数器10X的计数操作(步骤S286)。由此,当将计数器10X的计数值设定为0时,开始测试印刷。
CPU 10A从存储器M1中读出测试印刷纸张的数目(步骤S288)。如果计数器10X的计数值(印刷纸张的数目)等于从存储器M1中读出的测试印刷纸张的数目(步骤S289:是),则CPU 10A向给纸设备10Y发布给纸停止命令(步骤S290)。CPU 10A还向每个印刷单元13发布印刷停止命令,并向每个印刷单元13的给纸设备14发送停止命令(步骤S291到S296),以将印刷机的转动速度设定为设定速度1(低速)(步骤S297到S302)。
步骤S291:盖写“1”(M2)。
步骤S292:向第M个印刷单元13-m输出印刷停止命令。
步骤S293:向第M个印刷单元13-m的给墨设备14-m输出停止命令。
步骤S294到S296:执行与步骤S107到S109分别相同的处理。
步骤S297到S302:执行与步骤S198到S203分别相同的处理。
由此,当在每个印刷单元的油墨辊群6上形成与每个颜色的印刷版上的图像相对应的油墨膜厚度分布之后,针对设定的纸张数目,实现测试印刷。
[重测试印刷]
操作员选择所完成的印刷品之一,将其放置在测量台17-4(图5)上,作为测试印刷样本9。在这种放置状态下,测试印刷样本9上的色条9-2位于色度计10H的头部10H1的下表面上。
在这种状态下,操作员打开重测试印刷开关SW3。当打开重测试印刷开关SW3时(图4E中步骤S303:是),CPU 10A开始重测试印刷处理。图4V到5O示出了重测试印刷处理。
[颜色数据提取]
在重测试印刷处理中,CPU 10A正向转动电机10I(步骤304)。当正向转动电机10I时,滚珠螺杆17-3随之正向转动,从而色度计10H在滚珠螺杆17-3的引导下,从与支柱17-1相接触的原点位置朝着支柱17-2移动。
CPU 10A读取计数器10L的计数值,并基于读取的计数值,计算色度计10H的当前位置。在当前位置达到存储器M7中存储的第一测量位置时,CPU 10A使用色度计10H,提取测量位置处片9a上的颜色数据,并将提取的颜色数据存储在存储器M27中(步骤S305到S316)。
步骤S305和S306:执行与步骤S118和S119分别相同的处理。
步骤S307:从计数器10L读取计数值并存储(M25)。
步骤S308:基于计数器10L的计数值,计算色度计的当前位置并存储(M26)。
步骤S309和S310:执行与步骤S120和S121分别相同的处理。
步骤S311:从针对第M个颜色的第N个片的地址位置处(M7),读取要由色度计测量的、测试印刷样本上色条中第M个颜色的第N个片的位置。
步骤S312:确定色度计的当前位置是否等于要由色度计测量的、测试印刷样本上色条中第M个颜色的第N个片的位置。
步骤S313:向色度计输出测量命令信号。
步骤S314和S315:执行与步骤S120和S121分别相同的处理。
步骤S316:从色度计读取颜色数据,并存储在针对第M个颜色的第N个墨斗键的地址位置处(M27)。
以上述相同方式,在每次当前位置达到存储器M7中存储的测量位置时,CPU 10A使用色度计10H,来提取测量位置处片9a上的颜色数据,并将提取的颜色数据存储在存储器M27中(步骤S306到S324)。
步骤S317到S320:执行与步骤S128到S131分别相同的处理。
步骤S321到S324:执行与步骤S124到S127分别相同的处理。
即,CPU 10A执行色度计10H的自动扫描控制,以顺序地提取测试印刷样本9上色条9-2中每个颜色的每个片9a上的颜色数据,并将提取的颜色数据存储在存储器M27中。
当CPU 10A完成测试印刷样本9上色条9-2中所有片9a上颜色数据的提取时(步骤S324),CPU 10A停止电机10I的正向转动(步骤S325)。CPU 10A逆向转动电机10I(步骤S326),以将色度计10H返回到其原点位置(步骤S327:是),然后停止电机10I的逆向转动(步骤S328)。
[浓度差计算]
CPU 10A基于颜色数据存储器M27中存储的每个颜色的每个片9a上的颜色数据,计算该颜色的该片9a的浓度值,并将其存储在存储器M28中,作为测量浓度值(步骤S329到S334)。CPU 10A从存储器M29中读出每个颜色基准浓度值,从该颜色的颜色基准浓度值中减去该颜色的该片9a的测量浓度值,并将差存储在存储器M30中,作为测试印刷样本9上该颜色的该片9a的测量浓度差ΔD ij(i=1到m,j=1到n)(步骤S335到S345)。
步骤S329到S332:执行与步骤S118到S121分别相同的处理。
步骤S333:从针对第M个颜色的第N个墨斗键的地址位置处(M27),读取与第M个颜色的第N个墨斗键对应的颜色数据。
步骤S334:基于与第M个颜色的第N个墨斗键相对应的颜色数据,计算测试印刷样本上色条中与第M个颜色的第N个墨斗键相对应的片的浓度值,并将其存储在针对第M个颜色的第N个墨斗键的地址位置处(M28)。
步骤S335:读取计数值M(M2)。
步骤S336:从针对第M个颜色的地址位置处(M29),读取第M个颜色的基准浓度值。
步骤S337:从测试印刷样本上色条中与第M个颜色的第N个墨斗键相对应的片的浓度值中减去第M个颜色的基准浓度值,以获得测试印刷样本上色条中与第M个颜色的第N个墨斗键对应的片的浓度值与第M个颜色的基准浓度值之差,并将获得的差存储在针对第M个颜色的第N个墨斗键的地址位置处(M30)。
步骤S338到S345:执行与步骤S160到S167分别相同的处理。
注意,在本实施例中,采用分光计作为色度计10H,从而通过将滤波器的每个波长的透射率乘以针对每个波长的从分光计输出的值,并将这些乘积相加,获得每个颜色浓度值,其中,滤波器用于使用密度计来测量颜色的固体片。
[计算墨斗键的校正开口比(预备给墨之后印刷时的墨斗键的开口比)]
当CPU 10A完成计算测试印刷样本9上每个颜色的每个片9a的测量浓度差ΔD ij(i=1到m,j=1到n)(步骤S345:是)时,CPU 10A计算每个印刷单元的每个墨斗键的校正开口比(预备给墨之后印刷时的每个印刷单元的每个墨斗键的开口比)θij’(i=1到m,j=1到n)。(步骤S346到S355)。
步骤S346和S347:执行与步骤S118和S119分别相同的处理。
步骤S348和S349:执行与步骤S205和S206分别相同的处理。
步骤S350:以下描述。
步骤S351和S352:执行与步骤S120和S121分别相同的处理。
步骤S353到S355:以下描述。
使用如下等式,计算预备给墨之后印刷时的每个印刷单元的每个墨斗键的开口比θij’:
θij′=θij-αi·ΔDij·θij    (1)
在计算预备给墨之后印刷时的每个印刷单元的每个墨斗键的开口比θij’的处理中,CPU 10A从存储器M31中读取每个印刷单元的该颜色的墨斗键开口比的校正系数αi(i=1到m)(步骤S350),从存储器M30中读取测试印刷样本9上该颜色的片9a的测量浓度差ΔD ij(i=1到m,j=1到n)(步骤S353),从存储器M23中读取每个印刷单元的每个墨斗键的开口比θij(i=1到m,j=1到n)(步骤S354),并使用上述等式(1)计算每个印刷单元的每个墨斗键的校正开口比θij’(i=1到m,j=1到n),并将计算的开口比θij’(i=1到m,j=1到n)存储在存储器M32中,作为预备给墨之后印刷时的每个印刷单元的每个墨斗键的开口比(步骤S355)。
[计算预备给墨中的墨斗键开口比]
在上述计算预备给墨之后印刷时的每个印刷单元的每个墨斗键的开口比θij’(i=1到m,j=1到n)之后,CPU 10A计算预备给墨中的每个印刷单元的每个墨斗键的开口比θij”(i=1到m,j=1到n)(步骤S356到S369)。
步骤S356和S357:执行与步骤S204和S205分别相同的处理。
步骤S358到S361:以下描述。
步骤S362到S369:执行与步骤S160到S167分别相同的处理。
使用如下等式,计算预备给墨中的每个印刷单元的每个墨斗键的开口比θij”:
θij”=αi ×ΔD ij×θij×βi    (2)
在计算预备给墨中的每个印刷单元的每个墨斗键的开口比θij”的处理中,CPU 10A从存储器M20中读取每个印刷单元的该颜色的墨斗辊的基准转动量Sstdi(i=1到m)(步骤S358)。CPU 10A从存储器M21中读取每个印刷单元的墨斗辊的当前转动量Spi(i=1到m)(步骤S359)。CPU 10A通过将每个印刷单元的墨斗辊的当前转动量Spi除以每个印刷单元的该颜色的墨斗辊的基准转动量Sstdi,获得基于每个印刷单元的墨斗辊转动量的校正系数βi(i=1到m),并将商值存储在存储器M33中(步骤S360)。CPU 10A基于所获得的基于每个印刷单元的墨斗辊转动量的校正系数βi(i=1到m),存储器M31中存储的、每个印刷单元的该颜色的墨斗键开口比的校正系数αi(i=1到m),存储器M30中存储的、测试印刷样本9上每个颜色的每个片9a的测量浓度差ΔD ij(i=1到m,j=1到n),以及存储器M23中存储的、每个印刷单元的每个墨斗键的开口比θij(i=1到m,j=1到n),使用上述等式(2)来计算预备给墨中每个印刷单元的每个墨斗键的开口比θij”(i=1到m,j=1到n)(步骤S361)。
在上述计算预备给墨之后印刷时的每个印刷单元的每个墨斗键的开口比θij’(i=1到m,j=1到n)、以及预备给墨中的每个印刷单元的每个墨斗键的开口比θij”(i=1到m,j=1到n)之后(步骤S369:是),CPU 10A将印刷机的转动速度设定为设定速度1(低速)(步骤S370到S375)。CPU 10A将每个印刷单元的每个墨斗键的开口比校正为预备给墨中的开口比θij”(i=1到m,j=1到n)(步骤S376到S395)。
步骤S370到S375:执行与步骤S198到S203分别相同的处理。
步骤S376和S377:执行与步骤S118和S119分别相同的处理。
步骤S378:读取计数值M(M2)。
步骤S379到S381:以下描述。
步骤S382:确定是否已经从第M个印刷单元13-m的墨斗辊控制设备15-m接收到针对墨斗辊转动量的接收完成信号。
步骤S383和S384:执行与步骤S120和S121分别相同的处理。
步骤S385到S386:以下描述。
步骤S387:确定是否已经从第M个印刷单元13-m的第N个墨斗键控制设备16-n接收到针对第M个印刷单元13-m的第N个墨斗键的开口比的接收完成信号。
步骤S388到S395:执行与步骤S160到S167分别相同的处理。
在该处理中,CPU 10A从存储器M21中读出每个印刷单元的墨斗辊的当前转动量Spi(i=1到m)。CPU 10A将读出的每个印刷单元的墨斗辊的当前转动量Spi(i=1到m)存储在存储器M35中,作为预备给墨之前每个印刷单元的墨斗辊转动量(步骤S379)。
CPU 10A从存储器M6中读出预备给墨中每个印刷单元的墨斗辊的转动量Sprei(i=1到m)(步骤S380),并将其发送给每个印刷单元的墨斗辊控制设备15(步骤S381)。
CPU 10A从存储器M34中读出预备给墨中每个印刷单元的每个墨斗键的开口比θij”(i=1到m,j=1到n)(步骤S385),并将其发送给每个印刷单元的墨斗键控制设备16(步骤S386)。
CPU 10A确认是否已经从每个印刷单元的墨斗键控制设备16返回了设定完成信号(步骤S396到S408)。即,CPU 10A确认是否已经将每个印刷单元的每个墨斗键设定成预备给墨中的每个印刷单元的每个墨斗键,并向所有墨斗键控制设备16发送针对所有墨斗键的开口比的设定完成信号(步骤S409)。
步骤S396到S399:执行与步骤S118到S121分别相同的处理。
步骤S400:确定是否已经从第M个印刷单元13-m的第N个墨斗键控制设备16-n接收到设定完成信号。
步骤S401到S408:执行与步骤S160到S167分别相同的处理。
CPU 10A向内部时钟计数器10Q发送复位信号和使能信号,以开始内部时钟计数器10Q的计数操作(步骤S411)。CPU 10A从存储器M36中读出针对第一待机时间的计数值(步骤S412),并且待机,直到内部时钟计数器10Q的计数值达到针对第一待机时间的计数值为止(步骤S413和S414)。
[预备给墨]
当第一待机时间已经过去时(步骤S414:是),CPU 10A停止针对内部时钟计数器10Q的使能信号(步骤S415),并向每个印刷单元的给墨设备14发布操作命令(步骤S416到S420)。CPU 10A向对印刷机的转动速度进行计数的计数器10X发送复位信号和使能信号(步骤S421),以开始计数器10X的计数操作(步骤S422)。因此,当设定计数器10X的计数值为0时,每个印刷单元中,导墨辊5开始其给墨操作。
步骤S416:盖写“1”(M2)。
步骤S417:向第M个印刷单元13-m的给墨设备14-m输出操作命令。
步骤S418到S420:执行与步骤S107到S107分别相同的处理。
即,在将墨斗辊转动量设定为预备给墨中的转动量,并且将墨斗键4-1到4-n的开口比设定为预备给墨中的开口比之后,导墨辊5开始其给墨操作(预备给墨操作),同时暂停印刷。
CPU 10A从存储器M4中读出在每个印刷单元的导墨辊5的给墨操作期间,每个印刷单元的预备给墨的次数,并将其与计数器10X的计数值相比较。CPU 10A按照预备给墨次数的升序,顺序地向相应颜色的给墨设备14发布停止命令,以停止导墨辊5的给墨操作(步骤S423到S437)。
步骤S423:盖写“0”(M3)。
步骤S424:盖写“1”(M2)。
步骤S425:从计数器10X读取计数值并存储(M16)。
步骤S426:从针对第M个印刷单元13-m的地址位置处(M4),读取第M个印刷单元13-m的预备给墨次数(对应于印刷机转动速度)。
步骤S427:确定计数器10X的计数值是否等于第M个印刷单元13-m的预备给墨次数。
步骤S428:向第M个印刷单元13-m的给墨设备14-m输出停止命令。
步骤S429和S430:执行与步骤S124和S125分别相同的处理。
步骤S431到S434:执行与步骤S164到S167分别相同的处理。
步骤S435:读取计数值N(M3)。
步骤S436:读取印刷机的印刷单元的总数(M5)。
步骤S437:确定计数值N是否等于印刷机的印刷单元的总数。
在预备给墨中,在本实施例中,如上等式(2)所示,通过不仅考虑测试印刷样本9上每个片9a的测量浓度差ΔD ij(i=1到m,j=1到n),还考虑每个墨斗键的当前开口比θij(i=1到m,j=1到n),来获得预备给墨中每个墨斗键的开口比θij”(i=1到m,j=1到n)。
根据等式(2),即使浓度差相同,图像面积比率较低的部分(墨斗键开口比较低的部分)在油墨供给量方面也几乎不改变。此外,如果浓度差相同,图像面积比率较高的部分(墨斗键开口比较高的部分)在油墨供给量方面发生显著改变。因此,要提供给对应于每个墨斗键的范围的油墨量具有合适的值,而不管该范围中的图像面积比率如何,从而能够在预备给墨之后立即印刷正常印刷品。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还使用基于墨斗辊转动量的校正系数βi(i=1到m)来计算预备给墨中每个墨斗键的开口比θij”(i=1到m,j=1到n),如上等式(2)所示。因此,预备给墨中每个墨斗键的开口比θij”(i=1到m,j=1到n)变得更加精确,从而能够更快地获得正常印刷品。
虽然在本实施例中使用基于墨斗辊转动量的校正系数βi计算预备给墨中每个墨斗键的开口比θij”,但是并不需要始终使用校正系数βi。
[对预备给墨之后印刷时的开口比的校正]
当CPU 10A完成所有印刷单元的预备给墨时(步骤S437:是),CPU 10A将每个印刷单元的每个墨斗键的开口比校正为预备给墨之后印刷时的开口比θij”(i=1到m,j=1到n)(步骤S438到S456)。
步骤S438到S440:执行与步骤S118到S120分别相同的处理。
步骤S441和S442:以下描述。
步骤S443:确定计数器10X的计数值是否等于第M个印刷单元13-m的预备给墨次数。
步骤S444和S445:执行与步骤S118和S119分别相同的处理。
步骤S446和S447:以下描述。
步骤S448:确定是否已经从第M个印刷单元13-m的第N个墨斗键控制设备16-n接收到针对第M个印刷单元13-m的第N个墨斗键的开口比的接收完成信号。
步骤S449到S456:执行与步骤S160到S167分别相同的处理。
在这种情况下,CPU 10A从存储器M35中读出预备给墨之前每个印刷单元的墨斗辊转动量,并将其盖写入存储器M21(步骤S441)。CPU 10A将读出的预备给墨之前每个印刷单元的墨斗辊转动量发送给每个印刷单元的墨斗辊控制设备15(步骤S442)。
CPU 10A从存储器32中读出预备给墨之后印刷时每个印刷单元的每个墨斗键的开口比θij”(i=1到m,j=1到n),并将其盖写入存储器M23(步骤S446)。CPU 10A将读出的预备给墨之后印刷时每个印刷单元的每个墨斗键的开口比θij”(i=1到m,j=1到n)发送给每个印刷单元的墨斗键控制设备16(步骤S447)。
CPU 10A确认是否已经从每个印刷单元的墨斗键控制设备16接收到设定完成信号(步骤S457到S469)。即,CPU 10A确认是否已经将每个印刷单元的每个墨斗键设定为预备给墨之后印刷时的墨斗键,并向所有墨斗键控制设备16发送针对所有墨斗键开口比的设定完成信号(步骤S470)。
步骤S457到S460:执行与步骤S118到S120分别相同的处理。
步骤S461:确定是否已经从第M个印刷单元13-m的第N个墨斗键控制设备16-n接收到设定完成信号。
步骤S462到S469:执行与步骤S160到S167分别相同的处理。
CPU 10A向内部时钟计数器10Q发送复位信号和使能信号(步骤S471),以开始内部时钟计数器10Q的计数操作(步骤S472)。CPU 10A从存储器M37中读出针对第二待机时间的计数值(步骤S473),并且待机,直到内部时钟计数器10Q的计数值达到针对第二待机时间的计数值为止(步骤S474和S475)。
[预备给墨之后印刷(重测试印刷)]
当第二待机时间已经过去时(步骤S475:是),CPU 10A停止针对内部时钟计数器10Q的使能信号(步骤S476),并将印刷机的转动速度设定为设定速度2(高速)(步骤S478到S483)。CPU 10A向每个印刷单元的给墨设备14发布操作命令,并向每个印刷单元13发布印刷开始命令(步骤S484到S489)。CPU 10A还向给纸设备10Y发布给纸开始命令(步骤S490)。
步骤S478到S485以及步骤S487到S489:执行与步骤S182到S192分别相同的处理。
步骤S486:向第M个印刷单元13-m输出印刷开始命令。
CPU 10A向对印刷机的转动速度进行计数的计数器10X发送复位信号和使能信号(步骤S491),以开始计数器10X的计数操作(步骤S492)。由此,当将计数器10X的计数值设定为0时,开始重测试印刷。
步骤S493:从计数器10X读取计数值并存储(M16)。
CPU 10A从存储器M1中读出测试印刷纸张的数目(步骤S494)。如果计数器10X的计数值(印刷纸张的数目)等于从存储器M1中读出的测试印刷纸张的数目(步骤S495:是),则CPU 10A向给纸设备10Y发布给纸停止命令(步骤S496)。CPU 10A还向每个印刷单元13发布印刷停止命令,并向每个印刷单元13的给墨设备14发送停止命令(步骤S497到S502),以将印刷机的转动速度设定为设定速度1(低速)(步骤S503到S508)。
步骤S497到S502:执行与步骤S291到S296分别相同的处理。
步骤S503到S508:执行与步骤S198到S203分别相同的处理。
由此,在每个印刷单元的墨斗辊转动量返回到预备给墨之前的转动量,并且每个印刷单元的每个墨斗键的开口比校正到预备给墨之后印刷时的开口比之后,针对设定的印刷纸张的数目,执行重测试印刷。
操作员重复上述重测试印刷处理(步骤S303到S508),直到在测试印刷时获得令人满意的印刷品为止。当获得令人满意的印刷品时,打开最终印刷开关SW4,以开始最终印刷。
[最终印刷]
当打开最终印刷开关SW4时(图4E中步骤S509:是),CPU 10A开始最终印刷处理。图5P和5Q示出了最终印刷处理。
在最终印刷处理中,CPU 10A从存储器M13读出印刷机的设定速度2(步骤S510),并将印刷机的转动速度设定为设定速度2(高速)(步骤S511到S515)。
步骤S511到S515:执行与步骤S183到S187分别相同的处理。
CPU 10A向每个印刷单元的给墨设备14发布操作命令,并向每个印刷单元13发布印刷开始命令(步骤S516到S521)。CPU 10A还向给纸设备10Y发布给纸开始命令(步骤S522)。
步骤S516到S521:执行与步骤S183到S192分别相同的处理。
CPU 10A向对印刷机的转动速度进行计数的计数器10X发送复位信号和使能信号(步骤S523),以开始计数器10X的计数操作(步骤S524)。由此,当将计数器10X的计数值设定为0时,开始最终印刷。
CPU 10A从存储器M10中读出最终印刷纸张的数目(步骤S526)。如果计数器10X的计数值(印刷纸张的数目)等于从存储器M10中读出的最终印刷纸张的数目(步骤S527:是),则CPU 10A向给纸设备10Y发布给纸停止命令(步骤S528)。CPU 10A还向每个印刷单元13发布印刷停止命令,向每个印刷单元13的给纸设备14发布停止命令(步骤S529到S534),并向印刷机的驱动电机驱动器10S发布停止命令(步骤S535),以将印刷机的转动速度设定为0(低速)(步骤S536到S538)。
步骤S529到S534:执行与步骤S291到S296分别相同的处理。
步骤S535:如上所述。
步骤S536和S537:执行与步骤S184和S185分别相同的处理。
步骤S538:确定印刷机的当前转动速度是否等于0。
这样,在重测试印刷时获得令人满意的印刷品之后,针对设定的纸张数目,执行最终印刷。另一方面,打开控制结束开关SW5,以结束所有控制操作(图4E中步骤S539)。
[墨斗辊控制设备]
如图6所示,每一个墨斗辊控制设备15-1到15-m均包括CPU15A、RAM 15B、ROM 15C、用于驱动墨斗辊3的电机15D、用于驱动墨斗辊3的电机驱动器15E、针对用于驱动墨斗辊3的电机15D的旋转编码器15F、输入/输出接口(I/O、I/F)15G和15H、以及存储器M51和M52。每一个控制设备15-1到15-m均经由接口15G连接至印刷机控制设备10。存储器M51存储接收到的墨斗辊转动量。存储器M52存储目标墨斗辊送进量。
参照图7描述如上配置的每一个控制设备15-1到15-m的操作。如果已经从印刷机控制设备10发送了墨斗辊转动量(步骤S601:是),则CPU 15A将接收到的转动量存储在存储器M51中(步骤S602)。CPU 15A向印刷机控制设备10发送针对墨斗辊转动量的接收完成信号(步骤S603)。CPU 15A在存储器M52中存储接收到的墨斗辊转动量,作为目标墨斗辊送进量(目标转动量)(步骤S604)。CPU 15A从存储器M52中读取目标转动量(步骤S605),将其发送给电机驱动器15E,并将电机15D的转动量调整为目标转动量(步骤S606)。
[墨斗键控制设备]
每一个墨斗键控制设备16包括CPU 16A、RAM 16B、ROM 16C、用于驱动墨斗键4-1到4-n的电机16D、用于驱动墨斗键4-1到4-n的电机驱动器16E、针对用于驱动墨斗键4-1到4-n的电机16D的旋转编码器16F、计数器16G、输入/输出接口(I/O、I/F)16H和16I、以及存储器M61到M64。每一个墨斗键控制设备16经由接口16I连接至印刷机控制设备10。存储器M61存储接收到的墨斗键开口比。存储器M62存储目标墨斗键开口比。存储器M63存储计数器16G的计数值。存储器M64存储当前墨斗键开口比。
参照图9A到9D描述如上配置的每一个墨斗键控制设备16的操作。如果已经从印刷机控制设备10发送了墨斗键开口比(步骤S701:是),则CPU 16A将接收到的开口比存储在存储器M61中(步骤S702),并向印刷机控制设备10发送针对墨斗键开口比的接收完成信号(步骤S703)。CPU 16A在存储器M62中存储接收到的墨斗键开口比,作为目标开口比(步骤S704)。
CPU 16A读取计数器16G的计数值(步骤S705),并基于所读取的计数器16G的计数值,来获得当前墨斗键开口比(步骤S706)。CPU16A从存储器M62中读取目标开口比(步骤S707)。如果当前墨斗键开口比等于目标开口比(步骤S708:是),则CPU 16A立即将处理前进到步骤S717,在步骤S717,CPU 16A向印刷机控制设备10输出针对墨斗键开口比的设定完成信号。
如果当前墨斗键开口比不等于目标开口比(步骤S709:否),则CPU 16A驱动电机16D,直到当前墨斗键开口比等于目标开口比为止(步骤S709到S716)。之后,CPU 16A向印刷机控制设备10输出针对墨斗键开口比的设定完成信号(步骤S717)。
步骤S709:确定当前墨斗键开口比是否低于目标墨斗键开口比。
步骤S710:向电机驱动器输出正向转动命令。
步骤S711:向电机驱动器输出逆向转动命令。
步骤S712:从计数器读取计数值并存储(M63)。
步骤S713:基于计数器的计数值,计算当前墨斗键开口比并存储器(M64)。
步骤S714:读取目标墨斗键开口比(M62)。
步骤S715:确定当前墨斗键开口比是否低于目标墨斗键开口比。
步骤S716:向电机驱动器输出驱动停止命令。
CPU 16A向印刷机控制设备10输出针对墨斗键开口比的设定完成信号。之后,当CPU 16A从印刷机控制设备10接收到针对所有墨斗键开口比的设定完成信号时(步骤S718:是),CPU 16A停止向印刷机控制设备10输出针对墨斗键开口比的设定完成信号(步骤S719)。
[第二实施例]
在上述第一实施例中,在步骤S355(图5A),使用每个印刷单元的每个墨斗键的当前开口比θij,并使用等式(1),来计算预备给墨之后印刷时的每个印刷单元的每个墨斗键的开口比θij’。然而,可以使用与每个印刷单元的每个墨斗键相对应的范围中的图像数据(图像面积比率或图像面积),来取代每个印刷单元的每个墨斗键的当前开口比θij。
此外,在第一实施例中,在步骤S361(图5B),使用每个印刷单元的每个墨斗键的当前开口比θij,并使用等式(1),来计算预备给墨中每个印刷单元的每个墨斗键的开口比θij”。然而,可以使用与每个印刷单元的每个墨斗键相对应的范围中的图像数据(图像面积比率或图像面积),来取代每个印刷单元的每个墨斗键的当前开口比θij。
在第二实施例中,使用与每个印刷单元的每个墨斗键相对应的范围中的图像面积比率,来取代第一实施例中每个印刷单元的每个墨斗键的当前开口比θij。参照图9C和9D,描述第二实施例中与第一实施例的处理操作不同的处理操作。仅仅除了步骤S355’和S361’中的那些处理之外,第二实施例中的其他处理与第一实施例中相同,因此不再对其进行描述。
在第二实施例中,基于每个印刷单元的颜色的墨斗键开口比的校正系数αi(i=1到m)、测试印刷样本9上该颜色的每个片9a的测量浓度差ΔD ij(i=1到m,j=1到n)、以及与每个印刷单元的每个墨斗键相对应的范围中的图像面积比率Sij(i=1到m,j=1到n),CPU 10A’(图11)使用如下等式,获得预备给墨之后印刷时的每个印刷单元的每个墨斗键的开口比θij’(i=1到m,j=1到n)(步骤S355’):
θij′=Sij-αi·ΔDij·Sij    (1)’
此外,在第二实施例中,基于以每个印刷单元的墨斗辊转动量为基础的校正系数βi(i=1到m)、每个印刷单元的颜色的墨斗键开口比的校正系数αi(i=1到m)、测试印刷样本9上该颜色的每个片9a的测量浓度差ΔD ij(i=1到m,j=1到n)、以及与每个印刷单元的每个墨斗键相对应的范围中的图像面积比率Sij(i=1到m,j=1到n),CPU 10A’使用如下等式,获得预备给墨中的每个印刷单元的每个墨斗键的开口比θij”(步骤S361’):
θij”=αi×ΔD ij×Sij×βi    (2)’
[第三实施例]
在如下描述的第三实施例中,使用与每个印刷单元的每个墨斗键相对应的范围中的图像面积,作为图像数据,来取代第二实施例中与每个印刷单元的每个墨斗键相对应的范围中的图像面积比率。
与每个墨斗键相对应的范围中的图像面积比率是通过用与每个墨斗键相对应的范围中的图像面积除以与每个墨斗键相对应的范围的面积而得到的值,因此,图像面积比率与图像面积彼此成比例。由此,在使用与每个墨斗键相对应的范围中的图像面积的第三实施例中,只需要将通过等式(1)’和(2)’中每一个获得的值(与每个墨斗键相对应的范围中的图像面积比率)乘以与每个墨斗键相对应的范围的面积。
参照图10和11,分别描述上述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中的CPU 10A和10A’的功能块。如图10所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CPU 10A包括测试印刷单元101、浓度差计算单元102、开口比计算单元103、开口比设定单元104、以及预备给墨单元105。测试印刷单元101执行样本纸张的测试印刷,样本纸张的数目是在预备给墨之前预设的。浓度差计算单元102获得已经过测试印刷单元101执行的测试印刷的每一个样本中的测量片浓度值与预设的基准浓度值之间的差。开口比计算单元103基于由浓度差计算单元102获得的浓度差、以及每个墨斗键的当前开口比,获得预备给墨中每个墨斗键的开口比。开口比设定单元104将每个墨斗键的开口比设定为开口比计算单元103获得的预备给墨中的开口比。开口比设定单元104将每个墨斗键的开口比设定为预备给墨中的开口比之后,预备给墨单元105执行导墨辊的给墨操作,同时印刷暂停。
测试印刷单元101执行步骤S279(图4S)到S296(图4T)中的处理,浓度差计算单元102执行步骤S337(图4Y)中的处理,开口比计算单元103执行步骤S361(图5B)中的处理。开口比设定单元104执行步骤S386(图5E)、S701(图9A)以及S719(图9B)中的处理,以及预备给墨单元105执行步骤S416(图5G)到S437(图5H)中的处理。
如图11所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CPU 10A’包括测试印刷单元201、浓度差计算单元202、开口比计算单元203、开口比设定单元204、以及预备给墨单元205。测试印刷单元201执行样本纸张的测试印刷,样本纸张的数目是在预备给墨之前预设的。浓度差计算单元202获得已经过测试印刷单元201执行的测试印刷的每一个样本中的测量片浓度值与预设的基准浓度值之间的差。开口比计算单元203基于由浓度差计算单元202获得的浓度差、以及与每个墨斗键相对应的范围中的图像面积比率,获得预备给墨中每个墨斗键的开口比。开口比设定单元204将每个墨斗键的开口比设定为开口比计算单元203获得的预备给墨中的开口比。在开口比设定单元204将每个墨斗键的开口比设定为预备给墨中的开口比之后,预备给墨单元205执行导墨辊的给墨操作,同时印刷暂停。
测试印刷单元201执行步骤S279(图4S)到S296(图4T)中的处理,浓度差计算单元202执行步骤S337(图4Y)中的处理,开口比计算单元203执行步骤S361’(图9D)中的处理。开口比设定单元204执行步骤S386(图5E)、S701(图9A)以及S719(图9B)中的处理,以及预备给墨单元205执行步骤S416(图5G)到S437(图5H)中的处理。
在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中,在上述功能块的元件之中,测试印刷单元101和201、浓度差计算单元102和202、开口比设定单元104和204不是必不可少的,是可以省略的。
根据本发明的印刷机的油墨供给量调整方法和装置可以用于多种类型的印刷机,以通过调整墨斗键开口比,来调整要提供给印刷版的油墨的量。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基于每个浓度测量片的浓度值(测量浓度值)与预设的基准浓度值之差、以及每个墨斗键的当前开口比,来获得预备给墨中每个墨斗键的开口比。在将每个墨斗键的开口比设定为所获得的预备给墨的开口比之后,执行导墨辊的给墨操作(预备给墨),同时暂停印刷。因此,要提供给对应于每个墨斗键的范围的油墨量具有合适的值,而不管该范围中的图像面积比率如何,从而能够在预备给墨之后立即印刷正常印刷品。
甚至在使用与每个墨斗键相对应的范围中的图像数据(即,图像面积比率或图像面积)来取代用于获得预备给墨中每个墨斗键的开口比的每个墨斗键的当前开口比时,要提供给与每个墨斗键相对应的范围的油墨量也具有合适的值,而不管该范围中的图像面积比率如何,从而也能够在预备给墨之后立即印刷正常印刷品。
通过考虑到墨斗辊转动量来获得预备给墨中每个墨斗键的开口比,预备给墨中每个墨斗键的开口变得更加精确,从而能够更快地获得正常印刷品。

Claims (12)

1.一种印刷机的油墨供给量调整方法,该印刷机包括存储油墨(1)的墨斗(2)、具有可调整的开口比的多个墨斗键(4-1-4-n)、墨斗辊(3)、以及导墨辊,其中,通过墨斗辊与墨斗键之间的间隙从墨斗向墨斗辊提供油墨,导墨辊通过给墨操作将提供给墨斗辊的油墨进一步提供给印刷版(7),
所述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测量在所印刷的印刷纸张上与每一个墨斗键相对应的范围中所印刷的每一个浓度测量片的浓度值(S304-S334);
基于所测量的片的浓度值与预设的基准浓度值之差、以及基于以下中的一个:每一个墨斗键的当前开口比、以及与每一个墨斗键相对应的范围中的图像数据,获得预备给墨中每一个墨斗键的开口比(S361,S361’);以及
在将每一个墨斗键的开口比设定为所获得的预备给墨中的开口比之后,执行导墨辊的给墨操作,同时暂停印刷(S416-S43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获得开口比的步骤包括如下步骤:考虑到墨斗辊的转动量,来获得预备给墨中每一个墨斗键的开口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
获得开口比的步骤包括如下步骤(S361):使用如下等式来获得预备给墨中每一个印刷单元的每一个墨斗键的开口比θij”(i=1到m,j=1到n),
θij”=αi×ΔD ij×θij×βi
其中,βi(i=1到m)是基于每一个印刷单元的墨斗辊转动量的校正系数,αi(i=1到m)是每一个印刷单元的颜色的墨斗键开口比的校正系数,ΔD ij(i=1到m,j=1到n)是测试印刷样本上每一个印刷单元的颜色的每一个片的测量浓度差,以及θij(i=1到m,j=1到n)是每一个印刷单元的每一个墨斗键的当前开口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
获得开口比的步骤包括如下步骤(S361’):使用如下等式来获得预备给墨中每一个印刷单元的每一个墨斗键的开口比θij”(i=1到m,j=1到n),
θij”=αi×ΔD ij×Sij×βi
其中,βi(i=1到m)是基于每一个印刷单元的墨斗辊转动量的校正系数,αi(i=1到m)是每一个印刷单元的颜色的墨斗键开口比的校正系数,ΔD ij(i=1到m,j=1到n)是测试印刷样本上每一个印刷单元的颜色的每一个片的测量浓度差,以及Sij(i=1到m,j=1到n)是与每一个印刷单元的每一个墨斗键相对应的范围中的图像面积比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获得开口比的步骤包括如下步骤:使用与每一个墨斗键相对应的范围中的图像面积比率,作为与每一个墨斗键相对应的范围中的图像数据,来获得预备给墨中每一个墨斗键的开口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获得开口比的步骤包括如下步骤:使用与每一个墨斗键相对应的范围中的图像面积,作为与每一个墨斗键相对应的范围中的图像数据,来获得预备给墨中每一个墨斗键的开口比。
7.一种印刷机的油墨供给量调整装置,该印刷机包括存储油墨(1)的墨斗(2)、具有可调整的开口比的多个墨斗键(4-1-4-n)、墨斗辊(3)、以及导墨辊,其中,通过墨斗辊与墨斗键之间的间隙从墨斗向墨斗辊提供油墨,导墨辊通过给墨操作将提供给墨斗辊的油墨进一步提供给印刷版(7),
所述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
浓度值测量单元(10H),测量在所印刷的印刷纸张上与每一个墨斗键相对应的范围中所印刷的每一个浓度测量片的浓度值;
计算单元(103,203),基于所测量的片的浓度值与预设的基准浓度值之差、以及基于以下中的一个:每一个墨斗键的当前开口比、以及与每一个墨斗键相对应的范围中的图像数据,获得预备给墨中每一个墨斗键的开口比;以及
预备给墨单元(105,205),在将每一个墨斗键的开口比设定为所获得的预备给墨中的开口比之后,执行导墨辊的给墨操作,同时暂停印刷。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计算单元考虑到墨斗辊的转动量,来获得预备给墨中每一个墨斗键的开口比。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中
所述计算单元使用如下等式来获得预备给墨中每一个印刷单元的每一个墨斗键的开口比θij”(i=1到m,j=1到n),
θij”=αi×ΔD ij×θij×βi
其中,βi(i=1到m)是基于每一个印刷单元的墨斗辊转动量的校正系数,αi(i=1到m)是每一个印刷单元的颜色的墨斗键开口比的校正系数,ΔD ij(i=1到m,j=1到n)是测试印刷样本上每一个印刷单元的颜色的每一个片的测量浓度差,以及θij(i=1到m,j=1到n)是每一个印刷单元的每一个墨斗键的当前开口比。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中
所述计算单元使用如下等式来获得预备给墨中每一个印刷单元的每一个墨斗键的开口比θij”(i=1到m,j=1到n),
θij”=αi×ΔD ij×Sij×βi
其中,βi(i=1到m)是基于每一个印刷单元的墨斗辊转动量的校正系数,αi(i=1到m)是每一个印刷单元的颜色的墨斗键开口比的校正系数,ΔD ij(i=1到m,j=1到n)是测试印刷样本上每一个印刷单元的颜色的每一个片的测量浓度差,以及Sij(i=1到m,j=1到n)是与每一个印刷单元的每一个墨斗键相对应的范围中的图像面积比率。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中,图像数据是图像面积比率。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中,图像数据是图像面积。
CN2010102468145A 2009-08-10 2010-08-04 印刷机的油墨供给量调整方法和装置 Active CN10199258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185631 2009-08-10
JP2009185631A JP5513808B2 (ja) 2009-08-10 2009-08-10 印刷機のインキ供給量調整方法および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92587A true CN101992587A (zh) 2011-03-30
CN101992587B CN101992587B (zh) 2013-02-27

Family

ID=427907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2468145A Active CN101992587B (zh) 2009-08-10 2010-08-04 印刷机的油墨供给量调整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201903B2 (zh)
EP (1) EP2284008B1 (zh)
JP (1) JP5513808B2 (zh)
CN (1) CN101992587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91120A (zh) * 2011-09-12 2013-03-27 小森公司 墨膜厚度分布校正方法和设备
CN103802463A (zh) * 2012-11-12 2014-05-21 小森公司 墨膜厚度分布校正方法和设备
CN103802464A (zh) * 2012-11-12 2014-05-21 小森公司 墨水供应方法和墨水供应设备
CN113580760A (zh) * 2021-08-03 2021-11-02 周红英 一种自调节油墨稠度避免糊版的印刷辅助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897853B2 (ja) * 2011-09-12 2016-04-06 株式会社小森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インキ膜厚分布の形成方法および装置
JP6220117B2 (ja) * 2011-09-13 2017-10-25 株式会社小森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印刷機の制御装置および制御方法
EP3492262B1 (en) * 2016-08-01 2021-04-21 I. Mer Co., Ltd. Printing machine having ductor roller, correction device, and printing machine correction method
EP4311672A1 (en) * 2022-07-27 2024-01-31 hubergroup Deutschland GmbH Method for calculating the parameters for the pre-inking of a printing unit of an offset printing machine with a spot colour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4100789A1 (de) * 1991-01-12 1992-07-16 Roland Man Druckmasch Verfahren zur einstellung eines farbmessers einer rotationsdruckmaschine
JP2001047605A (ja) * 1999-08-13 2001-02-20 Toppan Printing Co Ltd 印刷色調管理装置
CN1511703A (zh) * 2002-12-26 2004-07-14 С����ɭ 印刷机油墨供给量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772483A (zh) * 2004-11-12 2006-05-17 小森公司 用于印刷机的油墨供给量调节方法和设备
CN1903569A (zh) * 2005-07-27 2007-01-31 小森公司 印刷机的供墨量调节方法和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201008A (ja) 1982-05-19 1983-11-22 Komori Printing Mach Co Ltd 印刷版の絵柄面積測定装置
JPS58201010A (ja) 1982-05-19 1983-11-22 Komori Printing Mach Co Ltd 絵柄信号の校正方法
JPH1016193A (ja) 1996-06-27 1998-01-20 Komori Corp インキ膜厚の制御方法
JP4472796B2 (ja) * 1998-10-07 2010-06-02 株式会社小森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インキツボキーの原点位置補正方法および装置、ならびにインキツボキーの現在位置補正方法および装置
JP2003118077A (ja) 2001-10-12 2003-04-23 Komori Corp 印刷機のインキ供給量調整方法および装置
JP4216001B2 (ja) * 2002-05-21 2009-01-28 大日本スクリーン製造株式会社 印刷機のインキ供給方法および印刷機のインキ供給装置
JP4276046B2 (ja) 2003-10-30 2009-06-10 株式会社小森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印刷機のインキ供給量調整方法および装置
JP4700293B2 (ja) 2004-05-25 2011-06-15 株式会社小森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印刷機のインキ供給量調整方法および装置
JP2006142672A (ja) * 2004-11-19 2006-06-08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印刷機の絵柄色調制御方法および装置
JP2007283496A (ja) * 2006-04-12 2007-11-01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印刷機の絵柄色調制御方法及び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4100789A1 (de) * 1991-01-12 1992-07-16 Roland Man Druckmasch Verfahren zur einstellung eines farbmessers einer rotationsdruckmaschine
JP2001047605A (ja) * 1999-08-13 2001-02-20 Toppan Printing Co Ltd 印刷色調管理装置
CN1511703A (zh) * 2002-12-26 2004-07-14 С����ɭ 印刷机油墨供给量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772483A (zh) * 2004-11-12 2006-05-17 小森公司 用于印刷机的油墨供给量调节方法和设备
CN1903569A (zh) * 2005-07-27 2007-01-31 小森公司 印刷机的供墨量调节方法和设备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91120A (zh) * 2011-09-12 2013-03-27 小森公司 墨膜厚度分布校正方法和设备
US8919251B2 (en) 2011-09-12 2014-12-30 Komori Corporation Ink film thickness distribution correc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02991120B (zh) * 2011-09-12 2014-12-31 小森公司 墨膜厚度分布校正方法和设备
CN103802463A (zh) * 2012-11-12 2014-05-21 小森公司 墨膜厚度分布校正方法和设备
CN103802464A (zh) * 2012-11-12 2014-05-21 小森公司 墨水供应方法和墨水供应设备
US9205641B2 (en) 2012-11-12 2015-12-08 Komori Corporation Ink film thickness distribution correc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13580760A (zh) * 2021-08-03 2021-11-02 周红英 一种自调节油墨稠度避免糊版的印刷辅助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1037100A (ja) 2011-02-24
CN101992587B (zh) 2013-02-27
JP5513808B2 (ja) 2014-06-04
US8201903B2 (en) 2012-06-19
EP2284008B1 (en) 2012-06-20
US20110032289A1 (en) 2011-02-10
EP2284008A1 (en) 2011-02-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92587B (zh) 印刷机的油墨供给量调整方法和装置
CN102991120B (zh) 墨膜厚度分布校正方法和设备
JP2013075519A (ja) 印刷機の制御装置および制御方法
EP1747885A2 (en) Ink supply amount adjustment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inting press
EP0835753A1 (en) Pre-registration system for a web printing machine
CN100393512C (zh) 用于印刷机的油墨供给量调节方法和设备
CN101024329A (zh) 借助于扭转模型对印刷机进行的控制
JP2006525144A (ja) 印刷機において少なくとも1つのレジスタを制御する装置
CN101310978B (zh) 转换加工方法和装置
JP6093151B2 (ja) インキ膜厚分布の補正方法および装置
US20040008358A1 (en) Apparatus for and method of making measurement on printed sheet
JP4472796B2 (ja) インキツボキーの原点位置補正方法および装置、ならびにインキツボキーの現在位置補正方法および装置
CN103144430B (zh) 用于印刷机的着墨监测器
JP6148128B2 (ja) インキ供給量調整装置および方法
TWI592080B (zh) Electronic circuit printing method and device
JP6486677B2 (ja) 電子回路の印刷方法および装置
JP2006103050A (ja) 印刷機のインキ供給量調整方法および装置
JPH0315553A (ja) 印刷機の版見当検出装置
JP6595764B2 (ja) 電子回路の印刷方法および装置
CN101391507B (zh) 印刷机滚筒着脱设备和滚筒着脱方法
JP2004230793A (ja) 印刷機の色調制御装置
JP2006123185A (ja) インキ膜厚の制御方法および制御装置
JPH0241248A (ja) インキ装置のインキ量設定処理装置
JP2003231242A (ja) 印刷機の制御装置及び制御方法
JP2006116753A (ja) 印刷機のインキ供給量調整方法および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