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83142B - 具备旋转体的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具备旋转体的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83142B
CN101983142B CN200980112101.5A CN200980112101A CN101983142B CN 101983142 B CN101983142 B CN 101983142B CN 200980112101 A CN200980112101 A CN 200980112101A CN 101983142 B CN101983142 B CN 10198314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wivel
mentioned
hook
predetermined intermediate
application for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1210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83142A (zh
Inventor
山口惠二
根本武彦
西田隆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fco Inc
Original Assignee
Nifc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fco Inc filed Critical Nifco Inc
Publication of CN1019831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8314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8314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8314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7/00Stowing or holding appliances inside vehicle primarily intended for personal property smaller than suit-cases, e.g. travelling articles, or maps
    • B60R7/08Disposition of racks, clips, holders, containers or the like for supporting specific articles
    • B60R7/10Disposition of racks, clips, holders, containers or the like for supporting specific articles for supporting hats, clothes or clothes hang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7/00Stowing or holding appliances inside vehicle primarily intended for personal property smaller than suit-cases, e.g. travelling articles, or maps
    • B60R7/08Disposition of racks, clips, holders, containers or the like for supporting specific artic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Fluid-Damping Devices (AREA)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 Vehicle Step Arrangements And Article Storage (AREA)
  • Braking Arrangements (AREA)
  • Supports Or Holders For Household Use (AREA)
  • Mechanical Control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具备旋转体的装置。该装置具备至少在基准位置和展开位置之间可转动地组装在支撑体上的旋转体,并构成为能够在该展开位置对旋转体或支撑体进行利用。对处于展开位置侧的旋转体作用向基准位置复原转动方向的作用力,并且具备使该旋转体在复原转动过程中从展开位置至预定中间位置的转速,与从该预定中间位置至基准位置的转速不同的速度切换装置。

Description

具备旋转体的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旋转体而构成的装置,典型的,涉及对作为配备在机动车、飞机、船舶、铁道车辆等的室内而被利用的内装件等来使用的装置的改良。
背景技术
作为配备在交通工具的室内的挂钩装置,有利用加力机构对可转动地组装在壳体上的挂钩部件进行加力而将其拉入壳体内,并具备对该挂钩部件向壳体内的转动进行制动的缓冲装置的挂钩装置。在这种装置(参照专利文献1一日本特开2006-35994号公报)内,如果从壳体内转动操作挂钩部件直至能够挂上物品的位置,利由于用缓冲装置使挂钩部件向壳体内的转动缓慢地进行,因此在挂钩部件被拉入壳体内之前,能够将物品挂在该挂钩部件上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在于,上述挂钩装置可转动地组装在壳体等的支撑体上并具备上述挂钩装置的挂钩部件等的旋转体,同时还具有对处于展开位置侧的该旋转体向复原转动到基准位置的方向加力的结构,并使该种装置的使用方便性进一步提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在本发明中,根据第一观点,是一种具备旋转体的装置,其具备至少在基准位置和展开位置之间可转动地组装在支撑体上的旋转体,并构成为能够在该展开位置对旋转体或支撑体进行利用;
其对处于展开位置侧的旋转体作用向基准位置复原转动方向的作用力,并且具备使该旋转体在复原转动过程中从展开位置至预定中间位置的转速,与从该预定中间位置至基准位置的转速不同的速度切换装置。
在将旋转体转动操作至展开位置后,若停止该操作,虽然旋转体利用上述作用力开始朝向基准位置的复原转动,但能够在到达预定中间位置之前使其转速例如缓慢地进行,从该预定中间位置起,能够以比该速度快的速度进行。由此,在旋转体缓慢转动期间,能够使该旋转体支撑物品,或将物品容纳在支撑体内,或从支撑体内取出物品。在让旋转体如上所述支撑物品时,则因此而停止旋转体的复原转动,若停止该支撑,则能够利用上述作用力强制性地使旋转体转动复原至基准位置。
上述速度切换装置具备在转动中承受制动装置的制动力的作用的制动装置侧齿轮,以及与该制动装置侧齿轮啮合的旋转体侧齿轮,并且两齿轮的速度传动比在旋转体的复原转动到达预定中间位置之前和之后变化。在此情况下,利用该速度切换装置,能够使由上述作用力引起的旋转体的复原转动在达到预定中间位置之前加速,或在达到预定中间位置之前减速。
上述旋转体侧齿轮具备位于同一根旋转轴上沿其轴线方向位置不同的大齿轮部和小齿轮部,
制动装置侧齿轮具备位于同一根旋转轴上沿其轴线方向位置不同的大齿轮部和小齿轮部,
在旋转体的复原转动到达预定中间位置之前,旋转体侧齿轮的大齿轮部与制动装置侧齿轮的小齿轮部啮合,
在旋转体的复原转动到达预定中间位置之后,旋转体侧齿轮的小齿轮部与制动装置侧齿轮的大齿轮部啮合。
在此情况下,在旋转体的复原转动到达预定中间位置之前,通过使旋转体侧齿轮的大齿轮部与制动装置侧齿轮的小齿轮部啮合,而且,使旋转体侧齿轮的小齿轮部不与制动装置侧齿轮的大齿轮部啮合,从而增大旋转体侧齿轮的转速,并传送到制动装置侧齿轮而增大作用在旋转体上的制动装置的制动力。另一方面,在旋转体的复原转动到达预定中间位置之后,通过使旋转体侧齿轮的小齿轮部与制动装置侧齿轮的大齿轮部啮合,而且,使旋转体侧齿轮的大齿轮部不与制动装置侧齿轮的小齿轮部啮合,从而降低旋转体侧齿轮的转速,并传送到制动装置侧齿轮而减小作用在旋转体上的制动装置的制动力,使旋转体的复原转动在达到预定中间位置之前减速,一旦超过预定中间位置,则加速。
上述速度切换装置具备在转动中承受制动装置的制动力的作用的一个或两个以上的制动装置侧齿轮,以及与该制动装置侧齿轮相对应并与其啮合的旋转体侧齿轮,并且
与制动装置侧齿轮啮合的旋转体侧齿轮的数量在旋转体的复原转动到达预定中间位置之前和之后变化,也就是此前的一个以上变为零或增减。
在此情况下,也能够使旋转体的复原转动的速度在达到预定中间位置之前和之后改变。
具备两个以上分别与制动装置侧齿轮相关联的制动装置,旋转体也通过分别与这些制动装置侧齿轮相对应的旋转体侧齿轮来对转动进行控制,并且使各个制动装置的制动力不同。
在此情况下,能够使旋转体的复原转动的速度在达到预定中间位置之前和之后更显著地变化。
另外,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在本发明中,根据第二观点,是一种具备旋转体的装置,其具备至少在基准位置和展开位置之间可转动地组装在支撑体上的旋转体,并构成为能够在该展开位置对旋转体或支撑体进行利用,
其对不在基准位置的旋转体作用向基准位置复原转动方向的作用力,并且
具备使该旋转体在复原转动过程中从展开位置至预定中间位置的转速,与从该预定中间位置至基准位置的转速不同的速度切换装置。
在将旋转体转动操作至展开位置后,一旦停止该操作,虽然旋转体利用上述作用力开始朝向基准位置的复原转动,但能够在达到预定中间位置之前例如使其转速缓慢地进行,从该预定中间位置,以比该速度快的速度进行。由此,在旋转体缓慢转动期间,能够使该旋转体支撑物品,或将物品容纳在支撑体内,或从支撑体内取出物品。在使旋转体如上所述支撑物品时,因此而停止旋转体的复原转动,一旦停止该支撑,则能够利用上述作用力强制性地使旋转体转动复原至基准位置。
根据该第二观点,如果具备旋转体的装置的速度切换装置由在旋转体的转动到达预定中间位置之前和之后使对该旋转体的作用力的方向变化的辅助加力机构构成,则利用该辅助装置加力机构,能够使由上述作用力引起的旋转体的复原转动在达到预定中间位置之前加速,或在达到预定中间位置之前减速。
另外,根据该第二观点,如果具备旋转体的装置具备对旋转体的转动作用制动力的制动装置,就能始终对旋转体的转动作用该制动力,就能够例如更缓慢地进行从上述展开位置至预定中间位置的旋转体的复原转动。
本发明的效果是,根据本发明的这种装置,能够使处于展开位置的旋转体向基准位置复原转动的转速在预定中间位置的前后不同,利用此,能够使物品挂在旋转体上,另外,能够产生使支撑体内被利用的余地,能够提高内装件的使用方便性。
附图说明
图1是第一例这种装置的分解立体结构图。
图2是同一装置的侧视结构图。
图3是同一装置的侧视结构图。
图4是同一装置的侧视结构图。
图5是第二例这种装置的分解立体结构图。
图6是同一装置的侧剖视结构图。
图7是同一装置的侧剖视结构图。
图8是同一装置的侧剖视结构图。
图9是第三例这种装置的分解立体结构图。
图10是同一装置的侧剖视结构图。
图11是同一装置的侧剖视结构图。
图12是同一装置的侧剖视结构图。
图13是同一装置的侧剖视结构图。
图14是同一装置的侧剖视结构图。
图15是第四例这种装置的分解立体结构图。
图16是同一装置的侧剖视结构图。
图17是同一装置的侧剖视结构图。
图18是同一装置的侧剖视结构图。
图19是同一装置的主视结构图。
图20是沿图19的A-A线的剖视图。
图21(a)至图21(c)是表示弹簧弹力的变化的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图1~图21(c),对具备采用本发明而构成的旋转体的装置的典型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该实施方式的这种装置将旋转体M可转动地组装在支撑体C上,并具备在该旋转体M处于展开位置侧时,或者在基准位置没有旋转体M时,对该旋转体M施加朝向基准位置的作用力的加力机构。在图示的例子中,这种装置配备在机动车、飞机、船舶、铁路车辆等的室内,并用作它们的内装件。
这种装置具备支撑体C和至少在基准位置和展开位置之间可转动地组装在该支撑体C上的旋转体M。而且,被构成为在该展开位置,能够进行旋转体M或支撑体C的利用。
具体而言,这种装置通过使支撑体C侧固定在例如机动车等的室内的内壁侧来将这种装置配备在该室内。通过利用处于展开位置的旋转体M支撑物品,则构成处于展开位置的旋转体M的利用。另外,通过在旋转体M处于展开位置时将物品容纳在支撑体C内,或者将容纳在支撑体C内的物品取出,则构成在上述展开位置支撑体C的利用。更具体地说,例如,在将旋转体M构成为挂钩体时,将被挂对象挂在作为处于展开位置的旋转体M的挂钩体上,就能利用该挂钩体支撑该被挂对象。另外,例如,在将旋转体M构成为在基准位置封闭支撑体C的开口,而在展开位置敞开该开口的盖体时,则能在使作为旋转体M的盖体转动至展开位置的状态下,通过敞开的开口将容纳对象容纳在作为容纳体的支撑体C内,并能将已容纳的容纳对象取出。
另外,在对这种装置的处于展开位置侧的旋转体M施加朝向基准位置复原转动的作用力,并且这种装置配备有速度切换装置,该速度切换装置使该旋转体M的复原转动过程中从展开位置至预定中间位置的转速与从该预定中间位置至基准位置的转速不同。
在把旋转体M转动操作至展开位置后,若停止此操作,则旋转体M就利用上述作用力开始向基准位置的复原转动,但能够在达到预定中间位置之前使其转速以例如慢速进行,而从预定中间位置以比其快的转速进行。由此,在旋转体M缓慢转动期间,能够使物品支撑在该旋转体M上,或者将物品容纳在支撑体C内,或者从支撑体C内取出物品。在如上所述那样使物品支撑在旋转体M上时,能够由此停止旋转体M的转动复原。若停止该支撑,则能够利用上述作用力强制使旋转体M转动复原至基准位置。
第一例
图1~图4表示以旋转体M为挂钩体11,并以上述支撑体C作为在基准位置容纳该挂钩体11的壳体10的例子。图1分解表示其构成零部件,图2表示旋转体M处于展开位置的状态,图3表示旋转体M利用未图示的加力机构从展开位置向基准位置稍微复原转动的状态,图4表示旋转体M处于基准位置的状态。
在该例中,作为支撑体C的壳体10构成为箱状,其前面敞开且该敞开部10a的开口边缘形成为纵向较长的大致长方形状。壳体10具备围绕其开口部的外凸缘10b,通过在形成于未图示的机动车等的室内的内壁等上的安装孔等中,使该外凸缘10b进入到与该安装孔卡住的位置,就能将壳体10安装在该室内。
另一方面,作为旋转体M的挂钩体11具备:宽度与上述壳体10的敞开部10a的宽度大致相同且长度比该敞开部10a的长度短的大致长方形的板状底部11a,在该板状底部11a的一端侧向与其一面大致垂直的方向突出并使该突出端朝向该板状底部11a的另一端侧弯曲的钩状部11b,以及在板状底部11a的一面侧上形成于其一端和另一端之间的轴承部11c。轴承部11c分别在左右板部11c、11c上具有通孔11e。在该例中,从通过使具备头部12a的套管体12穿过形成于壳体10的左右侧板10c、10c的一方上的通孔10d而嵌装在挂钩体11的轴承部11c的通孔11e中的状态,使轴13从其头部12a侧通过该套管体12,并将E环14卡定在该轴13的从壳体10的左右侧板10c、10c的另一方的通孔10d突出到外部的端部上,从而将挂钩体11以轴13为中心可转动地组装在壳体10上。
在基准位置,挂钩体11的板状底部11a位于与壳体10的外凸缘10b大致同一个面上,挂钩体11的板状底部11a的另一端位于壳体10的敞开部10a的开口边缘的下缘附近,挂钩体11的板状底部11a的一端与壳体10的敞开部10a的开口边缘的上缘之间成为操作用的敞开部位15。(图4)该挂钩体11利用未图示的螺旋弹簧等加力机构保持在该基准位置。利用该敞开部位15操作挂钩体11的一端将其向前方拉出,则能够抵抗上述加力机构的加力而使挂钩体11从该基准位置倒伏转动大约90度。在壳体10的左右侧板10c、10c的内面且套管体12所通过的通孔10d的后方,形成有从下方碰到这种倒伏转动的挂钩体11的另一端的限制部10f。
另外,在该例中,速度切换装置具备在旋转中承受制动装置18的制动力的作用的制动装置侧齿轮16和与该制动装置侧齿轮16啮合的旋转体侧齿轮17,并构成为使两齿轮16、17的速度传送比在旋转体M复原转动至预定中间位置之前和之后变化。
在该例中,制动装置18的构成为,其具备定子体18a和转子体18b,并具有对该转子体18b的旋转施加阻力的结构的所谓旋转式阻尼器。向转子体18b施加该阻力能够通过例如将硅油等粘性流体封入到定子体18a内来确保。制动装置侧齿轮16以将转动中心设定在该转子体18b的外端18c上并将旋转轴配置在左右方向的方式配置在制动装置18侧。在该例中,通过使定子体18a固定在壳体10的左右侧板10c、10c的一方的外表面上而将制动装置18配置在壳体10上。
另一方面,在制动装置侧齿轮16的转轴的正下方位置,旋转体侧齿轮17形成于轴体17a的端部上,该轴体17a从左右侧板10c、10c的一侧可转动地贯通并组装在分别形成在壳体10的左右侧板10c、10c上的轴孔10e中。
在该例中,旋转体侧齿轮17具备位于同一根旋转轴上沿其轴线方向位置不同的大齿轮部17b和小齿轮部17c。
制动装置侧齿轮16具备位于同一根旋转轴上沿其轴线方向位置不同的大齿轮部16a和小齿轮部16b。
在旋转体M的复原转动到达预定中间位置之前,旋转体侧齿轮17的大齿轮部17b与制动装置侧齿轮16的小齿轮部16b啮合(图2)。
在旋转体M的复原转动到达预定中间位置后,旋转体侧齿轮17的小齿轮部17c则与制动装置侧齿轮16的大齿轮部16a啮合(图3~图4)。
具体而言,在该例中,旋转体侧齿轮17使上述轴体17a的一端与齿轮一面的中心连接为一体。小齿轮部17c在其整周上具备齿。另一方面,大齿轮部17b在关键侧处于上述轴体的轴线侧的扇形体17d的弧形部分上具备齿。在该例中,在上述套管体12的头部12a上形成有从前方与旋转体侧齿轮17的小齿轮部17c啮合的齿轮部12b,旋转体M的转动和旋转体侧齿轮17的旋转始终连动。
另一方面,制动装置侧齿轮16的小齿轮部16b在其整周上具备齿,大齿轮部16a在关键侧处于上述转子体18b的转动中心侧的扇形体16c的弧形部分上具备齿。
利用该速度切换装置,能够在达到预定中间位置之前加快或减慢由上述作用力引起的旋转体M的复原转动。
在该例中,特别地,在旋转体M的复原转动到达预定中间位置之前,过使旋转体侧齿轮17的大齿轮部17b与制动装置侧齿轮16的小齿轮部16b啮合,并且使转体侧齿轮17的小齿轮部17c不与制动装置侧齿轮16的大齿轮部16a啮合,从而增大旋转体侧齿轮17的转速,并使其传送到制动装置侧齿轮16以增大作用于旋转体M上的制动装置18的制动力。另一方面,在旋转体M的复原转动到达预定中间位置之后,通过使旋转体侧齿轮17的小齿轮部17c与制动装置侧齿轮16的大齿轮部16a啮合,并且使旋转体侧齿轮17的大齿轮部17b不与制动装置侧齿轮16的小齿轮部16b啮合,从而降低旋转体侧齿轮17的转速,并使其传送到制动装置侧齿轮16以降低作用于旋转体M上的制动装置18的制动力。也就是说,在该例中,旋转体M的复原转动在到达预定中间位置之前变慢,一旦越过预定中间位置则加速。
第二例
图5~图8表示以上述旋转体M为挂钩体21,并以上述支撑体C作为将该挂钩体21容纳在基准位置的壳体20的例子。图5分解表示其结构部件。图6表示旋转体M处于展开位置的状态。图7和图8分别表示旋转体M处于基准位置的状态。图7表示图5的左侧的旋转体侧齿轮26与处于该侧的制动装置侧齿轮25的啮合状态。图8表示图5的右侧的具备无齿部分26a的旋转体侧齿轮26与处于该侧的制动装置侧齿轮25的啮合状态。
在该例中,作为支撑体C的壳体20也构成为箱状,其前面敞开且该敞开部20a的开口边缘形成为纵向较长的大致长方形状。壳体20具备围绕其敞开部20a的外凸缘20b,通过在形成于未图示的机动车等的室内的内壁等上的安装孔等中,使该外凸缘20b进入到与该安装孔卡住的位置,就能将壳体20安装在该室内。
另一方面,作为旋转体M的挂钩体21具备:宽度与上述壳体20的敞开部20a的宽度大致相同且长度比该敞开部20a的长度短的大致长方形的板状底部21a,在该板状底部21a的一端侧向与其一面大致垂直的方向突出并使该突出端朝向该板状底部21a的另一端侧弯曲的钩状部21b,以及在板状底部21a的一面侧上形成于其一端和另一端之间的轴承部21c。轴承部21c分别在左右板部21d、21d上具有通孔21e。在该例中,通过在将轴22穿过形成于壳体20的左右侧板20c、20c上的通孔20d,并穿过挂钩体21的轴承部21c的通孔21e,从而将挂钩体21以该轴22为中心可转动地组装在壳体20上。
在基准位置,挂钩体21的板状底部21a位于与壳体20的外凸缘20b大致同一个面上,挂钩体21的板状底部21a的另一端位于壳体20的敞开部20a的开口边缘的下缘附近,挂钩体21的板状底部21a的一端与壳体20的敞开部20a的开口边缘的上缘之间成为操作用的敞开部位23。(图8)该挂钩体21利用作为加力机构的扭力螺旋弹簧24保持在该基准位置,扭力螺旋弹簧24卷绕在上述轴22上,且弹簧一端卡定在挂钩体21侧,而弹簧另一端卡定在壳体20侧。利用该敞开部位23操作挂钩体21的一端将其向前方拉出,则能够使挂钩体21抵抗上述加力机构的加力而从该基准位置倒伏转动大约90度。
另外,在该例中,速度切换装置具备在旋转中承受制动装置18的制动力的作用的两个制动装置侧齿轮25、25,和与该制动装置侧齿轮25对应并与之啮合的旋转体侧齿轮26,并且使与制动装置侧齿轮25啮合的旋转体侧齿轮26的数在旋转体M的复原转动至预定中间位置之前和之后变化(增减)。
由此,在该例中,能够使旋转体M的复原转动速度在到达预定中间位置之前和之后改变。
另外,在该例中,具备两个分别与制动装置侧齿轮25相关联的制动装置27,旋转体M也通过分别与这两个制动装置侧齿轮25对应的旋转体侧齿轮26来控制其转动,并且使各制动装置27、27的制动力不同。
由此,在该例中,能够使旋转体M的复原转动速度在到达预定中间位置之前和之后更显著地改变。
具体而言,在该例中,构成挂钩体21的轴承部21c的左右板部21d、21d分别构成为沿着以上述通孔21e为中心的假想圆的圆弧的半圆板状。与此同时,该左右板部21d、21d的一方在其整个板边缘部上具有齿并作为旋转体侧齿轮26;(图7)该左右板部21d、21d的另一方作为仅在挂钩体21处于基准位置时在该板边缘部的位于下侧部位具有齿的、具有无齿部分26a的旋转体侧齿轮26。
另一方面,在该例中,两个制动装置27的构成为,分别具备定子体27a和未图示的转子体,并具有对该转子体的旋转施加阻力的结构的所谓旋转式阻尼器。向转子体施加该阻力能够通过例如将硅油等粘性流体封入到定子体27a内来确保。制动装置侧齿轮25以将转动中心设定在该转子体的外端的方式配置在制动装置27侧。
在该例中,在挂钩体21相对于壳体20的转动组装部位的后方,使定子体27a固定在壳体20的左右侧板20c、20c的一方上来将一个制动装置27配备在壳体20上。而且,使定子体27a固定在壳体20的左右侧板20c、20c的另一方上来将另一个制动装置27配备在壳体20上。
与此同时,一个制动装置27的制动力比另一个制动装置27的制动力强。而且,挂钩体21的具有无齿部分26a的旋转体侧齿轮26在从展开位置至预定中间位置之间与制动力强的制动装置27所配备的制动装置侧齿轮25啮合,另一方面,另一旋转体侧齿轮始终与制动力弱的制动装置27所配备的制动装置侧齿轮25啮合。
由此,在该例中,在旋转体M的复原转动到达预定中间位置之前,使两个制动装置27、27的制动力同时作用于旋转体M上,延迟旋转体M的复原转动。另一方面,在旋转体M的复原转动到达预定中间位置之后,仅使制动力弱的制动装置27的制动力作用于旋转体M上,以使旋转体M的复原转动加快。
第三例
图9~图14表示以上述旋转体M为挂钩体31,并以上述支撑体C作为在基准位置容纳该挂钩体31的壳体30的例子。图9分解表示其结构部件。图10表示旋转体M处于基准位置的状态。图11表示从图10的状态向后方推压旋转体M的上部侧来使辅助滑块38向后方移动的状态。图12表示从图11的状态向后方推压旋转体M的上部侧来使滑块35向后方移动的状态。图13表示从图12的状态停止上述推压后紧接着的状态。图14表示滑块35从图13的状态通过加力机构的加力而前进且关联齿轮36与作为旋转体M的挂钩体31的齿轮状体31f再次啮合的状态。
在该例中,作为支撑体C的壳体30的构成也为箱状,其前面敞开且该敞开部30a的开口边缘形成为纵向较长的大致长方形状。壳体30具备围绕其敞开部30a的外凸缘30b,通过在形成于未图示的机动车等的室内的内壁等上的安装孔等中,使该外凸缘30b进入到与该安装孔卡住的位置,就能将壳体30安装在该室内。
另一方面,作为旋转体M的挂钩体31具备:宽度和长度与上述壳体30的敞开部30a的宽度和长度大致相同的大致长方形的板状底部31a,在该板状底部31a的一端侧向与其一面大致垂直的方向突出并使该突出端朝向该板状底部31a的另一端侧弯曲的钩状部31b,以及在板状底部31a的一面侧上形成于其一端和另一端之间的轴承部31c。轴承部31c分别在左右板部31d、31d上具有通孔31e。在该例中,通过在将轴32穿过形成于壳体30的左右侧板30c、30c上的通孔30d,并穿过挂钩体31的轴承部31c的通孔31e,从而将挂钩体31以该轴32为中心可转动地组装在壳体30上。在基准位置,挂钩体31的板状底部31a位于与壳体30的外凸缘30b大致同一个面上,并封闭壳体30的敞开部30a。(图10)另一方面,挂钩体31可从基准位置向前方倒伏转动大约90度而处于展开位置。(图13)在壳体30的左右侧板30c、30c的内面且让上述轴32穿过的通孔30d的后方形成有从下方碰到这种倒伏转动的挂钩体31的另一端的限制部30g。
另外,在该例中,速度切换装置具备在转动中承受制动装置27的制动力的作用的两个制动装置侧齿轮33、33、以及对应于该制动装置侧齿轮33并与其啮合的旋转体侧齿轮34,并且与制动装置侧齿轮33啮合的旋转体侧齿轮34的数在旋转体M复原转动达到预定中间位置之前和之后变化。
由此,在该例中,能够使旋转体M的复原转动速度在到达预定中间位置之前和之后改变。
在该例中,旋转体侧齿轮34由形成在后述滑块35上的齿条34a构成。另外,在旋转体M的复原转动到达预定中间位置之前,上述齿条34a分别与两个制动装置侧齿轮33、33啮合,但在到达预定中间位置之后,任何一个齿条34a都不与制动装置27侧的齿轮啮合,在旋转体M的复原转动到达预定中间位置之后,与制动装置侧齿轮33啮合的旋转体侧齿轮34的数为零。
在该例中,作为旋转体M的挂钩体31通过沿前后方向可滑动移动地支撑在壳体30上的滑块35,与滑块35的前后运动关联转动的关联齿轮36,以及作为向前方对该滑块35加力的加力机构的压缩螺旋弹簧35g来控制其动作。
滑块35具备板状的底座35a,从该底座35a的左右两边部分别向上方突出的上部侧板35b,以及从该底座35a的左右两边部分别向下方突出的下部侧板35c。在滑块35的左右两侧部分别形成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槽35e。另一方面,在壳体30的左右侧板30c、30c的内面分别形成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导轨部30i,该导轨部30i与壳体30的顶板之间留有容纳滑块35的上部侧的间隔。滑块35通过将该导轨部30i容纳在其槽35e内而可前后移动地容纳在壳体30的上部侧。在滑块35的底座35a的下部形成有容纳压缩螺旋弹簧35g的弹簧前端侧并支撑该弹簧前端的弹簧容纳部35f,该弹簧的后端由壳体30的背板30j支撑。滑块35总是受到由该弹簧35g施加的向前的作用力。
关联齿轮36呈扇形的板状,其弧状部分具有齿,并且在挂钩体31的转动组装部分的后方的关键部分具有轴线沿着左右方向的轴36,并可转动地组装在壳体30上。关联齿轮36分别配备在左右。挂钩体31的轴承部31c的左右板部31d、31d做成分别在其板边缘部具有齿的齿轮状体31f。而且,在该例中,挂钩体31的右侧齿轮状体31f与右侧关联齿轮36啮合,而且,挂钩体31的左侧齿轮状体31f与左侧关联齿轮36啮合。另外,左右的关联齿轮36的上部侧被容纳在滑块35的左右下部侧板35c之间。在左右的关联齿轮36的上端侧分别形成有通孔36b,并且在滑块35的下部侧板35c的前端侧形成有上下方向较长地延伸的长孔35d。使轴37穿过左右的关联齿轮36的通孔36b和滑块35的下部侧板35c的长孔35d,从而使滑块35和关联齿轮36相关联。该轴37的端部被容纳在以沿着以关联齿轮36的轴为中心的圆的圆弧的方式形成在壳体30的左右侧板30c、30c上的通槽30e内。
在该例中,处于基准位置的挂钩体31向展开位置的倒伏转动借助于关联齿轮36引起滑块35抵抗上述加力机构的作用力而后退,由此,阻止该倒伏转动,使挂钩体31稳定地维持处于该基准位置的状态(图10)。此时,上述轴37处于通槽37e的前端,阻止滑块35继续前进。
在该例中,还有呈块状的辅助滑块38可前后运动地支撑在滑块35的左右上部侧板35b之间。该辅助滑块38也由作为辅助加力机构的压缩螺旋弹簧38a始终向前方加力,在挂钩体31处于基准位置时,辅助滑块38从滑块35的上部侧板35b的前缘向前方突出,并碰到处于该基准位置的挂钩体31的钩状部31b,(图10)但该辅助滑块38的作用力比滑块35的作用力小,辅助滑块38不妨碍挂钩体31处于基准位置的状态。
如果向后方推压处于基准位置的挂钩体31的上端侧,则首先钩状部31b接触到辅助滑块38的前端,使辅助滑块38抵抗偏压被压入后方,(图11)然后,该钩状部31b接触滑块35的上部侧板35b的前端,抵抗作用力而将滑块35推压到后方。(解除操作/图12)在图示的例子中,关联齿轮36的轴37在基准位置处于滑块35的长孔35d的下端侧,并且由于上述的解除操作,齿轮状体31f沿图10的顺时针方向转动,与其啮合的关联齿轮36向图10的逆时针方向转动,但在滑块35的长孔35d的下端侧,产生轴37能够向此时的关联齿轮36的转动方向移动的余量,由此,允许关联齿轮36在滑块35的后退开始前沿上述逆时针方向转动。另外,由于滑块35的后退导致关联齿轮36沿图11的顺时针方向转动,因此此时必须解除齿轮状体31f与关联齿轮36的啮合。在图示例中,将上述通槽30e构成为槽宽随着从其后端30e’朝向其前端而增大,由此,在推入滑块35的同时,使关联齿轮36的轴36a从轴孔30f的前端30f’向后端移动,使齿轮状体31f与关联齿轮36的啮合解除,允许滑块35的上述后退。在该例中,一旦滑块35如上述那样后退,滑块35的后述齿条34a与制动装置侧齿轮33啮合。通过该啮合,即使阻止挂钩体31的推入,滑块35也不会因受到作用力而前进,因此若阻止挂钩体31的推入,则利用受到作用力而前进的辅助滑块38向前方推压挂钩体31的上端侧,挂钩体31越过基准位置并继续越过预定中间位置而倒伏转动至展开位置。(图13)若滑块35从该状态前进至使关联齿轮36的轴36a处于轴孔30f的前端的位置,则关联齿轮36与挂钩体31的齿轮状体31f再次啮合,(图14)处于展开位置的挂钩体31利用受到作用力而前进的滑块35向基准位置复原转动。
在该例中,在滑块35的上部侧板35b的基部,分别在左右上部侧板35b的外侧,沿前后方向连续地形成有作为齿朝向上方的旋转体侧齿轮34的齿条34a。
另一方面,在该例中,两个制动装置39、39作为所谓旋转式阻尼器构成,其分别具备定子体39a和未图示的转子体,并构成为对该转子体的旋转施加阻力。向转子体施加该阻力可以通过例如使硅油等粘性流体封入到定子体39a内来确保。制动装置侧齿轮33以将转动中心设定在该转子体的外端上的方式配备在制动装置39侧。
在该例中,通过使制动装置侧齿轮33位于壳体30内来使定子体39a固定在壳体30的左右侧板30c、30c中的一方来将一个制动装置39配备在壳体30上,而且,通过使制动装置侧齿轮33位于壳体30内来使定子体39a固定在壳体30的左右侧板30c、30c中的另一方来将另一个制动装置39配备在壳体30上。而且,在挂钩体31从展开位置复原转动至预定中间位置期间,滑块35的右侧齿条34a与右侧制动装置侧齿轮33的下端啮合,而且在挂钩体31从展开位置复原转动至预定中间位置期间,滑块35的左侧齿条34a与左侧制动装置侧齿轮33的下端啮合。滑块35的齿条34a的全长比滑块35的移动尺寸短,挂钩体31到达预定中间位置后,滑块35的无齿条34a的部位处于制动装置侧齿轮33的下端下。
由此,在该例中,在旋转体M复原转动达到预定中间位置之前,使两个制动装置39的制动力同时作用于旋转体M上,使旋转体M的复原转动较慢,另一方面,在旋转体M复原转动至预定中间位置之后,使两个制动装置39的制动力均不作用在旋转体M上,从而使旋转体M的复原转动加速。
第四例
图15~图20表示以上述旋转体M为挂钩体41,并以上述支撑体C作为将该挂钩体41容纳在基准位置的壳体40的例子。图15分解表示其结构部件。图16~图18分别用截面表示该第四例涉及的装置,图16表示旋转体M处于展开位置的状态。图17表示旋转体M处于预定中间位置的状态。图18表示旋转体M处于基准位置的状态。图19表示从正面观看到的第四例涉及的装置的状态。另外,图20在与图15~图17不同的位置用截面表示第四例涉及的装置。另外,图21(a)~图21(c)示意地表示构成该第四例涉及的装置的两个扭力螺旋弹簧43、44a的弹力的变化(图21(a)和图21(c))及其合成弹力的变化(图21(b))。
在该例中,作为支撑体C的壳体40构成为箱状,其前面敞开且该敞开部40a的开口边缘形成为纵向较长的大致长方形状。壳体40具备围绕其敞开口部40a的外凸缘40b,通过在形成于未图示的机动车等的室内的内壁等上的安装孔等中,使该外凸缘40b进入到与该安装孔卡住的位置,就能将壳体40安装在该室内。
另一方面,作为旋转体M的挂钩体41具备:宽度与上述壳体40的敞开部40a的宽度大致相同且长度比该敞开部40a的长度短的大致长方形的板状底部41a,在该板状底部41a的一端侧向与其一面大致垂直的方向突出并使该突出端朝向该板状底部41a的另一端侧弯曲的钩状部41b,以及在板状底部41a的一面侧上形成于其一端和另一端之间的轴承部41c。轴承部41c在左右板部41d、41d上分别具有通孔41e。在图示例中,该左右板部41d、41d构成为分别使与板状底部41a的接合部位之外的边缘部弯曲成弧形的大致圆板状。而且,通过使轴42穿过形成于壳体40的左右板部41d、41d上的通孔40i并穿过挂钩体41的轴承部41c的通孔41e,从而将挂钩体41以该轴42为中心可转动地组装在壳体40上。
在基准位置,挂钩体41的板状底部41a位于与壳体40的外凸缘40b大致同一个面上,并由挂钩体封闭该壳体的敞开部。(图18)。
该挂钩体41利用扭力螺旋弹簧43和构成后述的辅助加力机构44的扭力螺旋弹簧44a而保持在该基准位置,该扭力螺旋弹簧43的弹簧一端43b卡定于该挂钩体41侧,而弹簧另一端43c卡定于壳体40侧,并且使位于挂钩体41的左右板部41d、41d之间的轴42穿过弹簧卷绕部43a。在图示例中,壳体40在其内侧具备将壳体40分成上下两个部分的横向隔板40c,以及从该横向隔板40c的朝向敞开部40a侧的端部向下方延伸并处于上述左右板部41d、41d之间的纵向遮挡板40d。上述轴42设置于该遮挡板40d的后方。另外,在遮挡板40d的下端和壳体40的底板40e之间允许挂钩体41向展开位置转动,并形成有该挂钩体41的板状底部41a的另一端侧的导入间隙40f。而且,基准位置挂钩体41的钩状部41b容纳在隔板40c的上方空间内。另外,在遮挡板40d的前面设置有与处于基准位置的挂钩体41的板状底部41a的一面抵接的缓冲体40g。上述扭力螺旋弹簧43的弹簧另一端43c从后方压住遮挡板40d的背面,另外,弹簧一端43b在比轴42靠下方的位置压在挂钩体41的板状底部41a的一面侧。在挂钩体41的板状底部41a的另一端侧,在其另一面上形成有操作用隆起部41f。在图示例中,利用该操作用隆起部41f,能够向展开位置倒伏转动操作处于基准位置的挂钩体41大约90度。若使挂钩体41从基准位置向展开位置倒伏转动,则上述扭力螺旋弹簧43的弹簧一端43b向上方移动,弹簧卷绕部43a产生弹性变形,由此,在挂钩体41不在基准位置时,则对挂钩体41作用了使该挂钩体41向基准位置复原转动方向的作用力。
另外,在该例中,速度切换装置由在旋转体M的转动达到预定中间位置之前和之后使作用于该旋转体M的力的方向变化的辅助加力机构44构成。由此在该例中,利用该辅助加力机构44,能够使上述作用力引起的旋转体M的复原转动在达到预定中间位置之前加速或减速。
在图示例中,该速度切换装置由扭力螺旋弹簧44a构成,该扭力螺旋弹簧44a的弹簧一端44b卡定在构成挂钩体41的轴承部41c的左右板部41d、41d的一方,而弹簧另一端44c卡定在壳体40上,并且弹簧卷绕部44d是自由的。该扭力螺旋弹簧44a设置在壳体40的隔板40c的下方且遮挡板40d的后方。在挂钩体41处于基准位置时,该弹簧一端44b在轴42的后方且在与轴42大致同一个水平面上铰接在左右板部41d、41d的一方上。另外,该扭力螺旋弹簧44a的弹簧另一端44c在比弹簧一端44b靠后方铰接在位于隔板40c下方的壳体40的侧板40h的内面上。在图示的例子中,该铰接是指使被弯曲的扭力螺旋弹簧44a的端部可转动地进入到使孔轴沿着轴42的轴线的小孔内。该扭力螺旋弹簧44a的弹簧卷绕部44d的卷绕轴线与轴42的轴线平行。
而且,在该例中,作为旋转体M的挂钩体41在基准位置和展开位置之间转动时,该扭力螺旋弹簧44a的弹簧一端44b的移动轨迹为沿着以轴42为中心的假想圆的圆弧,并且当挂钩体41处于基准位置和展开位置之间的预定中间位置时,该扭力螺旋弹簧44a的弹簧一端44b和弹簧另一端44c之间的间距x变得最窄。(图17)另外,当挂钩体41处于该预定中间位置时,该扭力螺旋弹簧44a的弹簧一端44b和弹簧另一端44c以及轴42的轴中心处于大致同一条直线上。
由此,在该例中,对挂钩体41的作用力是处于使上述轴42穿过弹簧卷绕部43a的上述扭力螺旋弹簧43的作用力(图21(a))与弹簧卷绕部44d处于自由状态下的上述扭力螺旋弹簧44a的作用力(图21(c))合成后的合力(图21(b))。前者的扭力螺旋弹簧43的作用力随着挂钩体41接近展开位置而增大(图21(a)),但后者的扭力螺旋弹簧44a的作用力在挂钩体41处于预定中间位置时为零,另一方面随着从该预定中间位置朝向基准位置,朝向该基准位置的作用力逐渐减少,而随着从该预定中间位置朝向展开位置,朝向该展开位置的作用力逐渐减少(图21(c))。而且,前者的扭力螺旋弹簧43的作用力始终比挂钩体41处于预定中间位置和展开位置之间时的后者扭力螺旋弹簧44a的朝向展开位置对该挂钩体41施加的作用力大。(而且,在该图21(a)~图21(c)中,各个图的纵轴表示弹簧43、44a的作用力,横轴表示挂钩体41从基准位置起的转动量,转动量随着朝向各图的右方而增大)。
由此,在该例中,第一,能够利用两个扭力螺旋弹簧43、44a稳定地维持挂钩体41处于基准位置的状态,另外,第二,在到达预定中间位置之前,需要以能克服两个扭力螺旋弹簧43、44a双方的作用力大小的力,朝向展开位置对挂钩体41进行转动操作,从该预定中间位置起,挂钩体41受到后者的扭力螺旋弹簧44a的作用力的辅助而仅抵抗前者的扭力螺旋弹簧43的作用力,朝向展开位置对挂钩体41进行转动操作。另外,第三,一旦挂钩体41在展开位置为自由状态,则挂钩体41边抵抗后者的扭力螺旋弹簧44a的作用力边利用前者的扭力螺旋弹簧43的作用力,随着接近预定中间位置而逐渐降低转速地缓慢地复原转动,接着,从预定中间位置起,利用两个扭力螺旋弹簧43、44a双方的作用力,加快速度转动复原至基准位置。也就是说,在该例中,能够利用两个扭力螺旋弹簧43、44a,确保旋转体M的由作用力引起的复原转动直到预定中间位置之前缓慢地进行的功能。
另外,在该例中,设置有始终使制动力作用于作为旋转体M的挂钩体41的转动的制动装置45。在图示的例子中,该制动装置45构成为始终将制动力施加在小齿轮45a的转动上,该小齿轮45a始终与由构成挂钩体41的轴承部41c的左右板部41d、41d的另一方(左右板部41d、41d中的上述扭力螺旋弹簧44a的弹簧一端44b没有固定侧)的边缘部上形成的齿条构成的齿轮部41g啮合。具体而言,该制动装置45具备定子体45b和未图示的转子体,并构成为对该转子体的转动施加阻力的所谓旋转式阻尼器。向转子体施加该阻力能够通过例如将硅油等粘性流体封入到定子体45b内来确保。上述小齿轮45a以将转动中心设定在该转子体的外端上,并将旋转轴配置在左右方向上的方式配置在该制动装置45侧。在该例中,将该定子体45b固定在壳体40的左右侧板40h、40h的一方。由此,在该例中,能够使挂钩体41从展开位置向预定中间位置复原转动更缓慢地进行。
另外,在此引用了于2008年4月8日申请的日本发明专利申请第2008-100636号以及于2008年8月6日申请的日本发明专利申请第2008-203415号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附图及摘要的全部内容,作为本发明的说明书的披露被引入。

Claims (2)

1.一种具备旋转体的装置,其具备至少在基准位置和展开位置之间可转动地组装在支撑体上的旋转体,并构成为能够在该展开位置对旋转体或支撑体进行利用,其特征在于,
对不在基准位置的旋转体作用向基准位置复原转动方向的作用力,并且
具备使该旋转体在复原转动过程中从展开位置至预定中间位置的转速,与从该预定中间位置至基准位置的转速不同的速度切换装置,
速度切换装置由在旋转体的转动到达预定中间位置之前和之后使对该旋转体的作用力的方向变化的辅助加力机构构成;
上述辅助加力机构为第二扭力螺旋弹簧(44a),
对旋转体的上述作用力是第一扭力螺旋弹簧(43)的作用力与上述第二扭力螺旋弹簧(44a)的作用力合成后的合力;
上述第一扭力螺旋弹簧(43)的作用力随着上述旋转体接近展开位置而增大;
上述第二扭力螺旋弹簧(44a)的作用力在上述旋转体处于上述预定中间位置时为零,且随着从上述预定中间位置朝向基准位置,朝向该基准位置的作用力逐渐减小,而随着从上述预定中间位置朝向展开位置,朝向上述展开位置的作用力逐渐减小;
上述第一扭力螺旋弹簧(43)的作用力始终比旋转体处于上述预定中间位置和上述展开位置之间时的上述第二扭力螺旋弹簧(44a)的朝向上述展开位置对上述旋转体施加的作用力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备旋转体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对旋转体的转动作用制动力的制动装置。
CN200980112101.5A 2008-04-08 2009-04-07 具备旋转体的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8314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100663 2008-04-08
JP2008100663 2008-04-08
JP2008203415A JP5265269B2 (ja) 2008-04-08 2008-08-06 回転体を備えた装置
JP2008-203415 2008-08-06
PCT/JP2009/057138 WO2009125770A1 (ja) 2008-04-08 2009-04-07 回転体を備えた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83142A CN101983142A (zh) 2011-03-02
CN101983142B true CN101983142B (zh) 2013-04-10

Family

ID=411323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12101.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83142B (zh) 2008-04-08 2009-04-07 具备旋转体的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2) US8186638B2 (zh)
EP (2) EP2431228A3 (zh)
JP (1) JP5265269B2 (zh)
CN (1) CN101983142B (zh)
WO (1) WO200912577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8026383A1 (de) * 2008-06-02 2009-12-03 BSH Bosch und Siemens Hausgeräte GmbH Haushaltsgerät mit einer eine Bremsvorrichtung aufweisenden Tür
US8079446B2 (en) * 2008-09-30 2011-12-20 Nifco Inc. Operational mechanism for movable body
ITMI20110067A1 (it) * 2011-01-24 2012-07-25 Salice Arturo Spa Dispositivo di apertura per un anta oscillante di un mobile ed assieme comprendente una cerniera e detto dispositivo di apertura
TWI401012B (zh) * 2011-03-21 2013-07-01 Pegatron Corp 承載座
KR101685422B1 (ko) * 2011-05-30 2016-12-12 한화테크윈 주식회사 촬상 장치 지지용 조립체
EP2617603B1 (en) * 2012-01-19 2015-03-18 Volvo Car Corporation A fixing point assembly for vehicles
CN103291734A (zh) * 2012-02-28 2013-09-11 富泰华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转动机构及使用该转动机构的电子设备
US9016642B1 (en) * 2012-03-02 2015-04-28 Action Items, Inc. Reconfigurable hanging device with integral retention member
CN104228694B (zh) * 2013-06-07 2016-08-10 台湾扣具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重力自锁式挂钩结构
JP5970133B2 (ja) * 2013-06-13 2016-08-17 株式会社パイオラックス フック装置
TWI539819B (zh) * 2013-09-30 2016-06-21 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承載裝置
US10220791B2 (en) 2014-10-07 2019-03-05 Piolax, Inc. Component mounting structure
CN104340130B (zh) * 2014-10-29 2016-09-28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物品固定吊钩总成
GB2547170B (en) * 2014-12-05 2020-07-22 Piolax Inc Retaining device
US9783117B2 (en) * 2015-02-27 2017-10-10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Luggage compartment hook organizer
CN106032128B (zh) * 2015-03-11 2020-08-07 标致·雪铁龙汽车公司 自动式衣物挂钩系统
GB201514357D0 (en) * 2015-08-13 2015-09-30 Jaguar Land Rover Ltd Hook assembly
JP6594709B2 (ja) * 2015-08-28 2019-10-23 ポップリベット・ファスナー株式会社 車両用フック装置
US9914399B2 (en) 2015-11-10 2018-03-13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Cargo management system and multifunction hook assembly
US10220790B2 (en) * 2017-01-26 2019-03-05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Pivoting hanger with positive retention
US11214999B2 (en) * 2017-02-13 2022-01-04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Friction hinges
US10544897B2 (en) * 2017-07-10 2020-01-28 Liuba Nesin Folding wall bracket
DE202017106060U1 (de) * 2017-10-06 2017-12-01 S-Fasteners Gmbh Scharnier mit spannbarem Federelement
CN107933441A (zh) * 2017-12-06 2018-04-20 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手套箱及具有挂钩的手套箱开关
US10493923B1 (en) * 2018-07-27 2019-12-03 Honda Motor Co., Ltd. Vehicle seat hook assembly
KR102650975B1 (ko) * 2018-09-12 2024-03-2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의류관리기
CN109334581B (zh) * 2018-10-23 2023-09-29 东莞广泽汽车饰件有限公司 一种旋转角度可调的汽车扶手箱
WO2020198608A1 (en) * 2019-03-27 2020-10-01 Safran Cabin Inc. Lift assist mechanism for overhead bin
CN215980414U (zh) * 2021-07-08 2022-03-08 威海富康电子有限公司 阻力铰链
USD1024876S1 (en) * 2022-07-06 2024-04-30 Shenzhen Zhengtu Auto Accessories Co., Ltd. Car speaker frame
US20240081569A1 (en) * 2022-09-14 2024-03-14 Acorn Engineering Company Hook for suspending items

Family Cites Families (2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3656Y2 (zh) * 1984-10-23 1990-01-29
US5050922A (en) * 1989-11-30 1991-09-24 United Technologies Automotive Overhead console having a pivotable storage shelf-door
JPH08287355A (ja) * 1995-04-19 1996-11-01 Matsushita Refrig Co Ltd カップ自動販売機のカップ取出口
JPH08282385A (ja) 1995-04-20 1996-10-29 Howa Kasei Kk 格納式コートフック装置
JP3292790B2 (ja) * 1995-04-26 2002-06-17 株式会社ニフコ 変速回転ダンパー
US5839548A (en) * 1995-10-30 1998-11-24 Illinois Tool Works Inc. Motion control device for rotary dampers
JP3451156B2 (ja) * 1995-12-19 2003-09-29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車の天井用小物入れ
US6397435B1 (en) * 1999-04-22 2002-06-04 Lear Corporation Handle assembly with integrated hook
JP2001227237A (ja) * 2000-02-17 2001-08-24 Tok Bearing Co Ltd ダンピング機構
JP4472161B2 (ja) * 2000-12-08 2010-06-02 株式会社ニフコ 制動機構及びこの制動機構を用いた容器ホルダー
JP2003028130A (ja) 2001-07-13 2003-01-29 Piolax Inc フック装置
JP3833925B2 (ja) * 2001-10-29 2006-10-18 株式会社ニフコ 扉体の開閉機構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開閉装置
JP3699940B2 (ja) 2002-03-14 2005-09-28 西川化成株式会社 格納式アシストグリップ
TW589434B (en) * 2002-11-13 2004-06-01 Salice Arturo Spa Hinge
JP3902540B2 (ja) 2002-12-02 2007-04-11 豊和化成株式会社 フック具
US6968601B2 (en) * 2003-02-07 2005-11-29 Illinois Tool Works Inc Coat hook system with integral damper and latch
EP1614934A1 (en) * 2003-07-31 2006-01-11 Nifco Inc. Damper device
JP3966842B2 (ja) * 2003-08-25 2007-08-29 株式会社パイオラックス 開閉制動装置
KR100562576B1 (ko) * 2003-12-18 2006-03-22 현대모비스 주식회사 개방형 트레이
JP3952474B2 (ja) * 2003-12-22 2007-08-0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オーバーヘッドコンソール装置
JP4730876B2 (ja) 2004-07-26 2011-07-20 株式会社ニフコ フック装置
JP2006218941A (ja) * 2005-02-09 2006-08-24 Toyota Motor Corp 移動体の速度制御構造
JP4977381B2 (ja) 2006-02-28 2012-07-18 林テレンプ株式会社 車両用係止装置
KR100805464B1 (ko) 2006-10-19 2008-02-20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시트 벨트용 랩퓨즈 벨트
JP5028104B2 (ja) 2007-02-19 2012-09-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ズームレンズ及びそれを有する撮像装置
JP2008290565A (ja) * 2007-05-24 2008-12-04 Honda Motor Co Ltd 車両用収納装置
US7959201B2 (en) * 2008-07-29 2011-06-14 Honda Motor Co., Ltd. Gear damper
US8079446B2 (en) * 2008-09-30 2011-12-20 Nifco Inc. Operational mechanism for movable body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263917A4 (en) 2011-06-22
US20090250579A1 (en) 2009-10-08
CN101983142A (zh) 2011-03-02
JP2009269592A (ja) 2009-11-19
WO2009125770A1 (ja) 2009-10-15
EP2431228A3 (en) 2012-06-13
EP2263917A1 (en) 2010-12-22
US8376300B2 (en) 2013-02-19
US20120104208A1 (en) 2012-05-03
EP2431228A2 (en) 2012-03-21
EP2263917B1 (en) 2012-10-10
US8186638B2 (en) 2012-05-29
JP5265269B2 (ja) 2013-08-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83142B (zh) 具备旋转体的装置
CN100526588C (zh) 推拉门的关门装置
US20040104649A1 (en) Drawer system
CN104080991A (zh) 用于打开柜体的柜门的装置
CN1417444A (zh) 门体的开闭机构以及使用该机构的开闭装置
CN203139617U (zh) 回旋玩具
CN108652281A (zh) 抽屉结构
CN101858181B (zh) 推拉门用闭门装置
CN109862808A (zh) 用于可移动家具部件的驱动装置
CN102644412A (zh) 静音门锁
CN101827992B (zh) 开关移动体的缓冲机构以及利用其的拉入装置
CN106463156B (zh) 装备固定装置、附接框架内存储装备、机架安装服务器装置和装备固定方法
CN103025203A (zh) 移动抑制装置
JPS5973637A (ja) ダンパ−装置
JP4053015B2 (ja) 扉用制動装置
JP2006063557A (ja) 扉用制動装置
JP4039671B2 (ja) ソフトクローザ機構
JP3149773U (ja) 特に家具のための摺動シャッタの開閉運動を緩衝するための装置
CN101952531A (zh) 制动装置
CN218750210U (zh) 中央出风口总成和车辆
US3076686A (en) Sliding door cabinet
KR101423622B1 (ko) 전후진 변신 완구
JP4152867B2 (ja) キャビネットにおける引戸の戸閉装置。
CN109011412A (zh) 一种基于液压传动的手指训练机构
CN115704258A (zh) 嵌入式铰链装置及制冷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