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61958A - 喷墨记录装置 - Google Patents

喷墨记录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61958A
CN101961958A CN2010101766344A CN201010176634A CN101961958A CN 101961958 A CN101961958 A CN 101961958A CN 2010101766344 A CN2010101766344 A CN 2010101766344A CN 201010176634 A CN201010176634 A CN 201010176634A CN 101961958 A CN101961958 A CN 10196195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k
record head
parts
recording apparatus
pap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17663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池田雅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Original Assignee
Kyocera Mit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yocera Mita Corp filed Critical Kyocera Mit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9619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6195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65Prevention or detection of nozzle clogging, e.g. cleaning, capping or moistening for nozzles
    • B41J2/16505Caps, spittoons or covers for cleaning or preventing drying out
    • B41J2/16508Caps, spittoons or covers for cleaning or preventing drying out connected with the printer fram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65Prevention or detection of nozzle clogging, e.g. cleaning, capping or moistening for nozzles
    • B41J2/16585Prevention or detection of nozzle clogging, e.g. cleaning, capping or moistening for nozzles for paper-width or non-reciprocating print heads
    • B41J2/16588Print heads movable towards the cleaning unit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对与盖连通的管类的处理良好的喷墨记录装置。本发明的喷墨记录装置具备:多个记录头;多个盖,该盖具有能够配置在记录头的下方并接住墨水的第一底面、和使墨水排出的第一排出孔;盖盒,该盖盒具有配置在多个盖的下方并将从多个第一排出孔排出的墨水一并接住的第二底面、和将从第一排出孔排出的墨水一并排出的第二排出孔;容纳墨水的废墨水容器;和将盖盒(52)的第二排出孔与废墨水容器的墨水容纳室连通的连通部件,使得对排出废墨水的管类的处理变得简便。

Description

喷墨记录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从喷嘴喷射墨水以在用纸等记录介质上进行记录的喷墨记录装置。
背景技术
喷墨记录装置通常具备:具有形成有墨水喷射用喷嘴(喷嘴)的喷嘴面的多个记录头、与多个记录头分别对应并能够被配置在记录头下方的喷嘴盖部件、容纳不要的墨水的废墨水容器以及将喷嘴盖部件与废墨水容器连通的管等连通部件。
喷嘴盖部件为当不使用记录头时覆盖喷嘴面的部件。当不使用记录头时,通过喷嘴盖部件覆盖喷嘴面,从而能够抑制因墨水干燥而导致喷嘴堵塞,或异物通过喷嘴混入到记录头内部。
在喷嘴盖部件中会积存从喷嘴排出的墨水。特别是,在记录(印刷)开始时,进行用于排出喷嘴内等的具有粘度变高可能性的墨水的墨水排出(即恢复喷出处理(清除))。当进行恢复喷出处理时,在喷嘴盖部件上会积存相当多从喷嘴排出的墨水。而且,积存于喷嘴盖部件的墨水例如通过由泵等产生的吸引力,经由连通部件输送到废墨水容器并积存于废墨水容器中。
此外,喷墨记录装置通常具备多个记录头。例如,在彩色喷墨记录装置中设有对应于四种颜色的多个记录头。进一步地,当每种颜色各自设有三个记录头时,一台喷墨记录装置中会设有十二个记录头。此外,由于每个记录头均需要喷嘴盖部件,所以喷墨记录装置具备十二个喷嘴盖部件。进一步地,由于在每个喷嘴盖部件上均联结连通部件,所以连通部件与喷嘴盖部件数量相同,即需要十二个连通部件。
如此,喷墨记录装置容易成为具有在喷嘴盖部件的下方配置多个连通部件的结构。由此,会产生对连通部件的处理容易变得繁杂,对喷嘴盖部件的移动机构等的结构产生限制的问题。
此问题也同样会产生在具备没有完全覆盖喷嘴面但接住从喷嘴排出的墨水的第一墨水接受部件从而代替喷嘴盖部件的喷墨记录装置中。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具备多个记录头、与多个记录头分别对应设置的多个第一墨水接受部件、废墨水容器和使墨水流通到废墨水容器中的连通部件的喷墨记录装置中,能够削减连通部件,并能够使对连通部件的处理简便的喷墨记录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喷墨记录装置,具备:多个记录头,具有形成有墨水喷射用喷嘴的喷嘴面;多个第一墨水接受部件,具有与多个所述记录头分别对应并能够配置在该记录头的下方从而接住从所述墨水喷射用喷嘴排出的墨水的第一接受部、和排出所述第一接受部所接住的墨水的第一排出孔;第二墨水接受部件,具有与多个所述第一墨水接受部件对应并配置在该第一墨水接受部件下方从而一并接住从多个所述第一排出孔分别排出的墨水的第二接受部、和排出所述第二接受部所接住的墨水的第二排出孔;废墨水容器,具有容纳墨水的墨水容纳室;和连通部件,将所述第二墨水接受部件的所述第二排出孔与所述废墨水容器的所述墨水容纳室连通。
附图说明
图1是从正面侧示意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喷墨记录装置的概要的纵剖视图;
图2A是表示关于第一实施方式的喷墨记录装置,在记录头上安装有盖单元的状态下,记录部和运送单元的周边部的俯视图;
图2B是表示关于第一实施方式的喷墨记录装置,在记录头上安装有盖单元的状态下,记录部和运送单元的周边部的主视图;
图3A是表示关于第一实施方式的喷墨记录装置,在记录头为能够印刷(记录)的状态下,记录部和运送单元的周边部的俯视图;
图3B是表示关于第一实施方式的喷墨记录装置,在记录头为能够记录的状态下,记录部和运送单元的周边部的主视图;
图4A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喷墨记录装置中的盖单元和水平移动机构的俯视图;
图4B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喷墨记录装置中的盖单元和水平移动机构的主视图;
图5是表示盖单元在装卸位置上安装在记录头上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6是表示盖单元在装卸位置上向下移动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7是表示盖单元从装卸位置移动到退避位置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8是表示记录头为能够记录(印字)状态的主视图;
图9A是从右侧表示盖单元的整体结构的纵剖视图;
图9B是表示盖单元从图9A所示的状态变为被安装到记录头上的状态的纵剖视图;
图9C是表示在执行恢复喷出处理时,从记录头的墨水喷射用喷嘴排出的墨水的流动和回收处理的纵剖视图;
图10A是从右侧放大表示盖单元的盖的纵剖视图;
图10B是从正面侧表示图10A所示的盖的纵剖视图;
图11A是从右侧放大表示盖单元的盖盒的纵剖视图;
图11B是从正面侧表示图11A所示的盖盒的纵剖视图;
图12A是从右侧放大表示第二实施方式中的盖单元的盖盒的纵剖视图;
图12B是从正面侧表示图12A所示的盖盒的纵剖视图;
图13是表示记录头和盖的排列的变型例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参照图1至图8,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喷墨记录装置1的整体结构的概要进行说明。
图1是从正面侧示意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喷墨记录装置1的概要的纵剖视图。图2A是表示关于第一实施方式的喷墨记录装置1,在记录头22上安装有盖单元50的状态下,记录部20和运送单元30的周边部的俯视图。图2B是表示关于第一实施方式的喷墨记录装置1,在记录头22上安装有盖单元50的状态下,记录部20和运送单元30的周边部的主视图。
图3A是表示关于第一实施方式的喷墨记录装置1,在记录头22为能够印刷(记录)的状态下,记录部20和运送单元30的周边部的俯视图。图3B是表示关于第一实施方式的喷墨记录装置1,在记录头22为能够记录的状态下,记录部20和运送单元30的周边部的主视图。图4A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喷墨记录装置1中的盖单元50和水平移动机构60的俯视图。图4B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喷墨记录装置1中的盖单元50和水平移动机构60的主视图。
图5是表示盖单元50在装卸位置上安装在记录头22上的状态(安装状态)的主视图。图6是表示盖单元50在装卸位置上从安装状态向下移动的状态的主视图。图7是表示盖单元50从装卸位置移动到退避位置的状态的主视图。图8是表示记录头22为能够记录(印字)状态的主视图。
如图1至图4B所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喷墨记录装置1在主体2的内部具备记录部20、运送单元30、运送单元30的升降装置40、盖单元50和水平移动机构60。第一实施方式的喷墨记录装置1进一步具备供纸盒3、供纸辊4、用纸运送路径5、阻力辊对6、干燥装置7、出纸辊对8、出纸口9和出纸托盘10。
如图1至图3B所示,运送单元30具有:驱动辊32;从动辊33;张力辊34;架设在驱动辊32、从动辊33和张力辊34上的运送带31;以及空气吸引单元36。张力辊34调整运送带31的张力。在运送带31和空气吸引装置36的上表面上分别设有很多空气吸引用的贯通孔(未图示)。
通过驱动辊32和从动辊33在主视图中沿逆时针方向旋转,运送带31与记录部20相面对的部分规定为运送面31A。运送面31A从水平面(X-Y平面)内的用纸运送方向P的一侧向另一侧水平移动。也就是说,由于作为记录介质的用纸T被吸附在运送带31的运送面31A上而运送,所以用纸运送方向P与水平方向X大致一致。空气吸引单元36被配置在运送带31的运送面31A的下侧(相反侧)。
作为运送带31,可以使用没有接缝(无缝)的传送带等。
如图2A至图3B所示,当记录时,用纸T从用纸运送方向P的一侧导入到运送带31的运送面31A上。在运送面31A上,伴随着空气吸引单元36的工作,产生经由上述吸引用的贯通孔(未图示)将用纸吸附在运送面31A上的吸引力。被导入到运送带31的运送面31A上的用纸T被上述吸引力吸附在运送面31A上,向用纸运送方向P的另一侧运送。通过从后述的记录部20的记录头22,向如此吸附于运送带31的运送面31A上的状态下运送的用纸T喷出墨水,从而图像等被记录(印刷)在用纸T上。
如图1所示,供纸盒3用于以层压状态容纳用纸T,并配置在主体2的内部下方的运送单元30的用纸运送方向P的上游侧。供纸辊4配置在供纸盒3的上方。供纸辊4在供纸时与容纳在供纸盒3中的层压状态的用纸T中的位于最上方的用纸T相抵接。通过该供纸辊4,位于最上方的用纸T向图1中的供纸盒3的右上方送出。
用纸运送路径5、阻力辊对6、记录部20和运送单元30被配置在从供纸盒3观察的用纸运送方向P的下游侧。从供纸盒3送出的用纸T通过用纸运送路径5到达阻力辊对6。阻力辊对6对用纸T的斜向进给进行校正,并将用纸T再次送出。设在记录部20与阻力辊对6之间的用纸运送路径5上的用纸前端检测传感器(未图示)对用纸T的前端部进行检测。根据其检测出的定时,记录部20执行如后所述的墨水喷出动作。
如图1所示,干燥装置7被配置在主体2的内部上方的从运送单元30观察的用纸运送方向P的下游侧。干燥装置7使被记录部20喷出的墨水记录之后的用纸T的墨水干燥。
出纸辊对8、出纸口9和出纸托盘10以该顺序被配置在从干燥装置7观察的用纸运送方向P的下游侧。利用干燥装置7完成墨水干燥之后的用纸T通过出纸辊对8被送到用纸运送方向P的下游侧,并进一步通过出纸口9被送到设在主体2外侧的出纸托盘10,从而被排出到主体2的外部。
如图1至图3B所示,记录部20具备与四种颜色对应的记录头22。与四种颜色对应的记录头22为黑色用记录头22K、青色用记录头22C、品红色用记录头22M和黄色用记录头22Y。这四种颜色的记录头22K、22C、22M和22Y沿着相对于用纸运送方向P(水平方向X)呈直角的用纸宽度方向Y较长地延伸。记录头22K、22C、22M和22Y沿着运送带31的用纸运送方向P从用纸运送方向P的上游侧向下游侧按顺序配置。另外,记录头22K、22C、22M和22Y被固定在喷墨记录装置1的框体上(未图示)。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对于四种颜色的记录头22K、22C、22M和22Y的各个,每一种颜色的记录头在用纸宽度方向Y上以等间隔直列配置有三个记录头。
如图1所示,在运送单元30的下方配置有与四种颜色的记录头22K、22C、22M和22Y分别对应的四台墨水罐23K、23C、23M和23Y。四种颜色的墨水分别从四台墨水罐23K、23C、23M和23Y经过供给管(未图示)被补给到四种颜色的墨水所对应的记录头22K、22C、22M和22Y。
另外,在以下说明中,除非需要特别指定的情况,将四种颜色的记录头22K、22C、22M和22Y以及四台墨水罐23K、23C、23M和23Y的识别记号“K”、“C”、“M”和“Y”省略,仅记载为“记录头22”和“墨水罐23”。
对应从外部计算机(未图示)接收的图像数据信息(例如,文字、图形、图案),记录部20的各记录头22向吸附在运送带31的运送面31A上而被运送的用纸T喷出四种颜色的墨水。如图2A至图3B所示,各记录头22由矩形板状的记录头支撑部件21支撑,并与该记录头支撑部件21一同被固定在主体2上。而且,在利用用纸前端检测传感器对用纸T的前端部进行检测后,以规定的定时从各记录头22依次喷出四种颜色的墨水。由此,在用纸T上,黑、青、品红和黄四种颜色的墨水叠加,从而印刷彩色图像。
作为记录头22的墨水喷出方式,可以采用例如使用压电元件(未图示)挤出墨水的压电方式,或由发热体(未图示)产生气泡以施加压力而将墨水喷出的热感应喷墨方式等各种喷出方式。
如图1所示,运送单元30的升降装置40被配置为在运送单元30的下方与运送单元30的下表面相接。升降装置40用于使运送单元30相对于记录头22沿垂直于水平面(X-Y平面)的方向Z(以下也成为“上下方向Z”)升降(移动)。通过该升降装置40使运送单元30沿上下方向Z移动,从而运送带31的运送面31A能够相对接近或远离记录头22的喷嘴面221(参照图9A)。
如图1所示,升降装置40具备两个偏心凸轮41。两个偏心凸轮41分别被配置在位于运送带31的下方的用纸运送方向P的上游侧和下游侧。偏心凸轮41在运送单元30的正面侧和背面侧分别各设有两个,总计四个。偏心凸轮41的偏心周面与运送单元30的外底面从下方相接。如图1所示,各偏心凸轮41由具备沿用纸宽度方向Y延伸的轴部42并且旋转轴线偏置的凸轮构成。偏心凸轮41通过电机(未图示)以轴部42为中心旋转。偏心凸轮41在其周缘部具备多个轴承43。轴承43的周面的一部分从偏心凸轮41的周面向外方突出。
轴承43以与偏心凸轮41的旋转轴线平行的轴线为中心旋转自如地被支撑。轴承43从偏心凸轮41的前端侧向旋转轴线侧依次配置。如图1所示,在通常的印刷状态中,离轴部42最远的轴承43与运送单元30的外底面从下方抵接。并且,运送单元30位于Z方向的最高位置。
从该状态,使用纸运送方向P的上游侧的偏心凸轮41在主视图中沿逆时针方向旋转,并使用纸运送方向P的下游侧的偏心凸轮41在主视图中沿顺时针方向旋转。由此,多个轴承43以从离轴部42最远的轴承43至离轴部42最近的轴承43的顺序依次抵接到运送单元30的外底面。由此,可以使运送单元30下降。多个轴承43以在偏心凸轮41旋转时,具有在周缘方向相邻的两个轴承43同时抵接运送单元30的外底面的期间的间隔被配置。
通过使升降装置40的偏心凸轮41旋转,运送单元30下降,从而运送单元30的运送带31的运送面31A相对记录头22向下方分离。由此,如后所述,盖单元50从记录头22脱离。于是,在盖单元50从记录头22脱离的状态下,通过从记录头22的墨水喷射用喷嘴(未图示)排出墨水,使在喷嘴内部等残留的被推断为粘度高的墨水喷出,从而能够进行用于消除墨水堵塞的恢复喷出处理,即执行清除。另外,当使用粘度高的墨水进行图像形成时,有时会发生墨水的喷出不良。在发生墨水的喷出不良的情况下,在形成于用纸T的图像上会发生图像浓度降低等图像不良。
另一方面,通过使升降装置40的偏心凸轮41沿与上述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以使运送单元30上升,运送单元30返回到通常的记录位置(印刷位置)。由此,能够对吸附在运送单元30的运送带31上而运送的用纸T进行印刷。
如图2A至图4B所示,盖单元50被构成为能够配置在记录部20的下方。盖单元50具备作为第一墨水接受部件的盖51、作为第二墨水接受部件的盖盒52和盖底部件53。盖单元50被构成为通过后述的水平移动机构60(参照图4A、图4B)能够相对用纸运送方向P水平移动。盖单元50配置在运送单元30的上方,通过升降装置40能够与运送单元30一同升降。
接下来,利用图4A和图4B,对盖单元50和水平移动机构60进行说明。如图4A和图4B所示,盖单元50的盖底部件53被配置为沿着用纸运送方向P与盖盒52的长度方向(用纸宽度方向)Y的两侧连接。
水平移动机构60具备一对驱动滑轮61、一对从动滑轮62、一对驱动用带63和驱动电机64。一对驱动滑轮61与盖底部件53相比配置在用纸运送方向P的上游侧。一对从动滑轮62与盖底部件53相比配置在用纸运送方向P的下游侧。驱动用带63被架设在驱动滑轮61和从动滑轮62上。驱动用带63配置为从用纸宽度方向Y的两侧夹住盖底部件53的状态。
如图4A和图4B所示,一对驱动滑轮61在用纸宽度方向Y上分离配置,并且被固定在与驱动电机64相联结的驱动用轴65上。一对从动滑轮62在用纸宽度方向Y上分离配置,并被固定在从动用轴66上。驱动电机64能够在正反任意方向上旋转。而且,盖底部件53在用纸运送方向P上的两端部通过固定部件67被固定在驱动用带63上。由此,包含盖底部件53的盖单元50能够与驱动用带63一体地在用纸运送方向P和用纸运送方向P的反方向上移动。另外,驱动用轴65与从动用轴66在其两端部附近由运送单元30的侧板(未图示)旋转自如地被支撑。
通过上述结构,当在驱动电机64的驱动下驱动用轴65在图4B中沿顺时针方向旋转时,驱动用带63沿顺时针方向旋转。由此,盖单元50向用纸运送方向P的下游侧水平移动。另一方面,当在驱动电机64的驱动下驱动用轴65在图4B中沿逆时针方向旋转时,驱动用带63沿逆时针方向旋转。由此,盖单元50向用纸运送方向P的上游侧水平移动。
于是,当盖单元50安装在记录头22上时,如图2A、图2B、图5和图6所示,盖单元50被配置在记录头22的下方的装卸位置(装卸位置为用纸运送方向上的位置)。而且,在装卸位置上,盖单元50能够在盖51覆盖记录头22的喷嘴面221的状态(参照图5)与盖51从喷嘴面221分离的状态(参照图6)之间垂直移动。
另一方面,当记录时(从记录头22的墨水喷射用喷嘴向用纸T喷出墨水时),如图3A、图3B、图7和图8所示,盖单元50被配置在退避位置(退避位置为用纸运送方向上的位置)。退避位置为盖51不会妨碍从记录头22的墨水喷射用喷嘴向用纸T喷出墨水的位置。
退避位置设定在如下位置,即盖51配置在与其对应的记录头22、和与该记录头22的在用纸运送方向P的下游侧邻接的记录头22之间的位置上。具体而言,如图3A、图3B、图7和图8所示,退避位置为与记录头22K对应的盖51被配置在记录头22K与记录头22C之间,与记录头22C对应的盖51被配置在记录头22C与记录头22M之间,并且与记录头22M对应的盖51被配置在记录头22M与记录头22Y之间的位置。
此外,当盖单元50移动到退避位置时,如图3A、图3B、图7和图8所示,与位于用纸运送方向P的最下游侧的记录头22Y对应的盖51被配置在记录头22Y的下游侧。这样,通过将盖单元50的退避位置设置为盖51被配置在邻接的记录头22之间的位置,能够缩短盖单元50在退避位置与装卸位置之间移动的距离。
此外,当执行恢复喷出处理(清除)时,盖单元50在退避位置通过升降装置40(参照图1)下降之后,通过水平移动机构60(参照图4A、图4B)移动到装卸位置。或者,盖单元50在装卸位置通过升降装置40下降。由此,能够执行恢复喷出处理。
接下来,利用图5至图8,对盖单元50的动作进行说明。在长时间不进行印刷等情况下,如图5所示,盖单元50在装卸位置被安装在记录头22上。而且,盖51覆盖记录头22的喷嘴面221。由此,当不使用记录头22时,能够抑制因喷嘴内等的墨水干燥而导致图像形成时墨水的喷出不良,或异物通过喷嘴混入到记录头22的内部。
而且,在下一次记录开始之前,如图6所示,为了使盖51从记录头22的喷嘴面221分离,升降装置40(参照图1)使盖单元50与运送单元30一同下降。在该状态下,通过从记录头22的墨水喷射用喷嘴(未图示)排出墨水,能够执行恢复喷出处理以使墨水的喷出不良不会发生。也就是说,随着记录部20长时间停止喷出墨水,存在喷嘴内部的墨水的粘度变高的可能性。当使用粘度高的墨水进行图像形成时,有时会发生墨水的喷出不良。在发生墨水的喷出不良的情况下,在形成于用纸T的图像上会发生图像浓度降低等图像不良。因此,使这种墨水从喷嘴排出,从而抑制墨水的喷出不良的发生。
在执行恢复喷出处理后,如图7所示,通过水平移动机构60(参照图4A、图4B),使盖单元50从图5和图6所示的装卸位置向用纸运送方向P的下游侧(图7的双箭头方向)水平移动。详细而言,使盖单元50的盖51水平移动到不妨碍从记录头22的墨水喷射用喷嘴向用纸T喷出墨水的退避位置。
而且,在盖单元50移动到退避位置的状态下,如图8所示,升降装置40使盖单元50与运送单元30一同上升。由此,记录头22与运送单元30的运送带31的运送面31A相隔规定间隔(本实施例中为约1mm)相对。在该状态下,在用纸T上形成图像时,四种颜色的墨水从各记录头22的墨水喷射用喷嘴向由运送带31运送的用纸T(参照图1)喷出。由此,在用纸T上,黑、青、品红、黄四种颜色的墨水叠加,从而印刷(记录)彩色图像。
接下来,参照图9A至图11B,对第一实施方式的喷墨记录装置1中的特征部分相关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图9A是从右侧表示盖单元50的整体结构的纵剖视图。图9B是表示盖单元50从图9A所示的状态变为被安装到记录头22上的状态的纵剖视图。图9C是表示在执行恢复喷出处理时,从记录头22的墨水喷射用喷嘴排出的墨水的流动和回收处理的纵剖视图。图10A是从右侧放大表示盖单元50的盖51的纵剖视图。图10B是从正面侧表示图10A所示的盖51的纵剖视图。图11A是从右侧放大表示盖单元50的盖盒52的纵剖视图。图11B是从正面侧表示图11A所示的盖盒52的纵剖视图。
如图9A至9C所示,盖单元50具备盖51、盖盒52、废墨水容器530、作为连通部件的管54和用于回收墨水的泵56。在以下的说明中,仅针对与四种颜色中的一种颜色对应的盖51等进行说明。
盖51与三个记录头22分别对应地设有三个,并能够配置在各记录头22的下方。盖盒52与三个盖51相对应,在盖51的下方配置有一个。废墨水容器530被配置在运送单元30的运送带31的用纸宽度方向Y的一端侧(图1中观察的运送单元30的后侧)。管54用于将盖盒52的第二排出孔524(后述)与废墨水容器530的墨水容纳室531连通。管54具有能够应对盖单元50的移动的长度。废墨水容器530以直列状配置有多个。各废墨水容器530之间通过墨水回收管55连通,以依次输送的状态储存(容纳)墨水。泵56被连接到墨水回收管55的另一端。
如图9A至图10B所示,各盖51具有:形成有作为第一接受部的第一底面511的第一底壁部512、第一周壁部513和第一排出孔514。第一底面511起到接住从记录头22的墨水喷射用喷嘴(未图示)排出的墨水J的第一接受部的功能。第一周壁部513从第一底壁部512的周缘部向上方立起。第一排出孔514形成在第一底面511的中央位置,为将第一底面511所接住的墨水J向下方排出的孔。
如图10A和图10B所示,各盖51的第一底面511从第一周壁部513向着第一排出孔514朝下方倾斜。此外,如图9A至图10B所示,三个盖51通过第一周壁部513的外表面之间由接板515联结而一体化,从而构成第一盖单元516。另外,通过将三个盖51嵌入到设在接板515上的三个开口部中而一体化。该第一盖单元516也可以由树脂材料一体成型。
如图9A、图9B、图9C、图11A和图11B所示,盖盒52具有:形成有作为第二接受部的第二底面521的第二底壁部522、第二周壁部523、第二排出孔524和作为施力部件的压缩弹簧58。第二底面521起到将从三个盖51的第一排出孔514分别排出的墨水J一并接住的第二接受部的功能。第二周壁部523从第二底壁部522的周缘部向上方立起。第二排出孔524形成在第二底壁部522的长度方向(用纸宽度方向)Y的一端部附近。第二排出孔524为将从第一排出孔514分别排出并且由第二底面521接住的墨水J向下方排出的孔。
如图11A所示,从用纸运送方向P侧观察时,盖盒52的第二底面521向着第二排出孔524朝下方倾斜。此外,如图11B所示,从用纸宽度方向Y侧观察时,盖盒52的第二底面521分别从在用纸运送方向P上相对的一对第二周壁部523向着用纸运送方向P的中央部朝下方倾斜。
此外,如图9A至图9C所示,密封件57被配置在第一盖单元516的接板515的外周缘部与盖盒52的第二周壁部523的内表面之间。由此,形成密封部。通过密封件57的存在,第一盖单元516的外周缘部间接地贴紧盖盒52的第二周壁部523的内表面。由此,第一盖单元516与盖盒52之间的通气被阻碍,从而使墨水J的排出顺畅地进行。
如图9A至图9C所示,管54的一端部(上端部)与盖盒52的第二排出孔524相连接。管54的另一端部(下端部)在废墨水容器530的墨水容纳室531的内部开口。由此,能够仅使用单一的管54将由盖盒52的第二底面521一并接住并且从第二排出孔524排出的墨水J流通到废墨水容器530的墨水容纳室531内部,并储存在墨水容纳室531内。
此外,如图9A至图9C所示,压缩弹簧58在第一盖单元516上被配置在各个盖51的第一底壁部512的下表面与盖盒52的第二底壁部522的上表面(第二底面521)之间。如图9C所示,在盖单元50通过升降装置40与运送单元30一同向记录头22侧上升并且覆盖各个盖51所对应的各个记录头22的喷嘴面221的状态下,压缩弹簧58施力以使各个盖51向喷嘴面221弹性按压。
接下来,参照图5、图6、图9B和图9C,对第一实施方式的喷墨记录装置1中的盖单元50的动作进行说明。
如图5所示,当不使用记录头22时(规定时间以上不进行向用纸T的记录时),盖单元50通过水平移动机构60(参照图4A、图4B)水平移动到装卸位置后,在该装卸位置通过升降装置40(参照图1)与运送单元30一同上升,从而被安装到记录头22上。
当盖单元50安装在记录头22上时,如图9B所示,盖单元50的各个盖51覆盖记录头22的喷嘴面221。在该状态下,各个盖51受到压缩弹簧58的弹性力,从而第一周壁部513的上端部弹性地贴紧记录头22的喷嘴面221(没有配置有墨水喷出用喷嘴的喷嘴面221的周缘部)。由此,当不使用记录头22时,能够抑制喷嘴内的墨水干燥而产生堵塞,或异物通过喷嘴混入到记录头22的内部。
而且,在下次利用记录头22开始记录之前,如图6所示,通过升降装置40使盖单元50与运送单元30一同下降,盖51向下方移动而从记录头22的喷嘴面221分离。
这样当盖单元50向记录头22的下方下降时,如图9C所示,盖单元50的各个盖51与记录头22的喷嘴面221的正下方的位置对应配置。在该状态下,通过从各记录头22的墨水喷射用喷嘴(未图示)排出墨水,执行恢复喷出处理。恢复喷出处理为使随着记录部20长时间停止(规定时间以上不使用记录头22)而残留于喷嘴内部的具有粘度变高可能性的墨水排出,从而抑制图形形成时发生墨水喷出不良的处理。
随着恢复喷出处理的执行,如图9C所示,从各个记录头22的墨水喷射用喷嘴排出的墨水J由各个盖51的第一底面511接住。之后,沿着第一底面511的倾斜向第一排出孔514侧流动并汇合。之后,汇合的墨水J从各个盖51各自的第一排出孔514向下方排出。
从各个盖51的第一排出孔514分别向下方排出的墨水J,由盖盒52的第二底面521一并接住后,沿着第二底面521的倾斜向盖盒52的长度方向的一端部侧流动并汇合。之后,汇合的墨水J从第二排出孔524排出。从该第二排出孔524排出的墨水J通过单一的管54容纳(储存)在废墨水容器530的墨水容纳室531的内部。
储存在废墨水容器530的内部的墨水J伴随着泵56的工作经由墨水回收管55被回收到规定的地方(未图示)。
而且,恢复喷出处理的执行结束后,如图7所示,盖单元50通过水平移动机构60水平移动到退避位置之后,如图8所示,在该退避位置通过升降装置40与运送单元30一同上升。在退避位置上升的各个盖51被配置在各自所对应的记录头22与该记录头22在用纸运送方向P的下游侧邻接的记录头22之间。与此同时,运送单元30的运送带31的运送面31A与各记录头22相隔规定的间隔(1mm左右)相对而配置。
在该状态下,当在用纸T上形成图像时,四种颜色的墨水从各个记录头22的墨水喷射用喷嘴向通过运送带31运送的用纸T(参照图1)喷出。由此,在用纸T上,黑、青、品红、黄四种颜色叠加,从而印刷(记录)彩色图像。
印刷(记录)完成后,盖单元50如图8、图7和图6依次所示,在退避位置通过升降装置40与运送单元30一同下降,通过水平移动机构60再次水平移动到装卸位置之后,在该装卸位置通过升降装置40与运送单元30一同上升。如此,如图5所示,盖单元50被安装在记录头22上。由此,如图9B所示,盖单元50的各个盖51成为覆盖记录头22的喷嘴面221的状态。因此,能够抑制因喷嘴内的墨水干燥而导致的喷嘴堵塞,或异物通过喷嘴混入到记录头22的内部。
根据第一实施方式,能够将由盖盒52一并接住的墨水J,使用与第二排出孔524连通的一根管54导入到废墨水容器530的墨水容纳室531的内部,并将其储存。此外,无需配置与多个记录头22相对应的根数的管54,能够削减管54的根数。其结果,与使用分别对应于多个记录头22的根数的管的装置相比,能够实现成本降低,并能够使对管54的处理变得简便。由于能够使对管54的处理变得简便,因此容易实现墨水J利用自重在管54的内部流通并落下的结构。此外,也能够使包含多个盖51的盖单元50的水平移动机构等的结构变得简单。
此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各个盖51的第一底面511和盖盒52的第二底面521分别向着第一排出孔514和第二排出孔524朝下方倾斜。因此,能够有效地利用墨水自身的重量(自重)使接住的墨水J顺畅地边向第一排出孔514和第二排出孔524汇合边流动。因此,能够提高恢复喷出处理执行时的墨水J的回收效率,缩短从恢复喷出处理到规定的记录时的待机时间。
此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盖盒52具备当不使用记录头22时将覆盖记录头22的喷嘴面221的盖51弹性地向喷嘴面221施力的压缩弹簧58。
因此,当不使用记录头22时,能够使覆盖喷嘴面221的盖51的第一周壁部513贴紧喷嘴面221。所以,能够进一步抑制不使用记录头22时,因喷嘴内的墨水干燥而导致的喷嘴堵塞,或异物通过喷嘴混入到记录头22的内部。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关于另一个实施方式,主要以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关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详细说明。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未特别说明之处适用第一实施方式中的说明。此外,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也得到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第二实施方式)
接下来,通过图12A和图12B对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2A是从右侧放大表示第二实施方式中的盖单元50的盖盒52的纵剖视图。图12B是从正面侧表示图12A所示的盖盒52的纵剖视图。
如图12A和图12B所示,在从用纸宽度方向Y观察第二实施方式的盖单元50中的盖盒52的第二底壁部522的第二底面521时,分别从在用纸运送方向P上相对的一对第二周壁部523向着用纸运送方向P的中央部朝下方倾斜。在该倾斜的第二底面521的最低部(最低的部分)上形成有大致半圆状的凹陷的槽部525。槽部525沿用纸宽度方向Y延伸。槽部525的一端对应于第二排出孔524开口。
而且,在槽部525的内部能够旋转地配置有螺杆部件526。螺杆部件526通过电机(未图示)能够以匀速旋转驱动。螺杆部件526将由第二底面521接住并且流入到槽部525内部的墨水J向第二排出孔524导出并移送。另外,其他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具有以上结构的第二实施方式,在盖盒52的第二底面521的最低部具备槽部525,并且在该槽部525的内部具备使经由第二底面521流入槽部525的墨水J强制性地向第二排出孔524导出并移送的螺杆部件526。因此,即使从多个盖51的第一排出孔514排出的墨水J粘度高,墨水J也难以滞留或残留附着在接住墨水J的盖盒52的第二底面521上。由此,能够可靠且顺畅地将墨水J向第二排出孔524移送并排出。所以,适于处理由于记录头22长时间处于不使用状态而粘度变高的恢复喷出处理后的墨水J的情况。
以上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然而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可以以各种方式实施。
例如,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记录部20的三个记录头22和盖单元50中的三个盖51分别在用纸宽度方向Y上等间隔直列配置,然而并不限于此。例如,如图13所示,也可以将三个记录头22和三个盖51分别配置为一个记录头和盖相对另外两个记录头和盖在用纸运送方向P上偏置的交错状。
对于盖51中的将墨水向第一排出孔514引导的结构和盖盒52中的将墨水向第二排出孔524引导的结构等并不特别限制。
此外,虽然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通过使运送单元30相对记录部20的记录头22升降移动,以使运送面31A与记录头22的喷嘴面221能够相对接近或分离,然而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通过不移动运送单元30而使记录部20升降移动,从而使记录头22的喷嘴面221与运送面31A能够相对接近或分离。此外,也可以通过使运送单元30和记录部20的双方彼此移动,从而使运送面31A与记录头22的喷嘴面221能够相对接近或分离。
进一步地,虽然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省略了说明,但在本发明的喷墨记录装置中优选使用具有存储器的控制装置,例如计算机,其中,存储器储存着以预先设定的顺序全自动地执行图像等的记录、喷嘴面221的加盖、恢复喷出处理(清除)的一系列动作的控制程序。
上述各实施方式的附图为用于确认恢复喷出处理功能的附图,并且为将三张用纸(明信片尺寸)并列地同时运送而进行印刷的喷墨记录装置的附图。在对A4尺寸或A3尺寸等用纸进行印刷时,记录头22和盖51优选如图13所示来配置。

Claims (10)

1.一种喷墨记录装置,具备:
多个记录头,具有形成有墨水喷射用喷嘴的喷嘴面;
盖单元,具备:具有与多个所述记录头分别对应并能够配置在该记录头的下方从而接住从所述墨水喷射用喷嘴排出的墨水的第一接受部、和排出所述第一接受部所接住的墨水的第一排出孔的多个第一墨水接受部件,以及具有与多个所述第一墨水接受部件对应并配置在该第一墨水接受部件下方从而一并接住从多个所述第一排出孔分别排出的墨水的第二接受部、和排出所述第二接受部所接住的墨水的第二排出孔的第二墨水接受部件;
废墨水容器,具有容纳墨水的墨水容纳室;和
连通部件,将所述第二墨水接受部件的所述第二排出孔与所述废墨水容器的所述墨水容纳室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所述第一墨水接受部件的所述第一接受部向着所述第一排出孔朝下方倾斜,所述第二墨水接受部件的所述第二接受部向着所述第二排出孔朝下方倾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所述第二墨水接受部件具有将由所述第二接受部接住的墨水向所述第二排出孔导出的螺杆部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多个所述第一墨水接受部件被一体化,从而构成第一墨水接受部件单元。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所述第二墨水接受部件具有从所述第二接受部的周缘部立起的第二周壁部,在所述第一墨水接受部件单元与所述第二周壁部之间具有阻碍所述第一墨水接受部件单元与该第二周壁部之间通气的密封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当不使用所述记录头时,所述第一墨水接受部件覆盖所述喷嘴面,所述第二墨水接受部件具有在所述第一墨水接受部件覆盖所述喷嘴面的状态下将所述第一墨水接受部件向所述喷嘴面施力的施力部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进一步具有运送用纸的运送单元,所述盖单元被支撑在所述运送单元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进一步具有使所述盖单元移动的水平移动机构,所述盖单元通过所述水平移动机构能够在用纸运送方向和所述用纸运送方向的反方向上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当所述记录头对所述用纸进行图像形成时,所述第一墨水接受部件通过所述水平移动机构移动到所述第一墨水接受部件所对应的记录头与该记录头的用纸运送方向下游侧的记录头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进一步具有使所述运送单元升降的升降装置,所述盖单元与所述运送单元一同通过所述升降装置相对所述记录头升降。
CN2010101766344A 2009-07-24 2010-05-12 喷墨记录装置 Pending CN10196195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172895 2009-07-24
JP2009172895A JP5271837B2 (ja) 2009-07-24 2009-07-24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61958A true CN101961958A (zh) 2011-02-02

Family

ID=434969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1766344A Pending CN101961958A (zh) 2009-07-24 2010-05-12 喷墨记录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2) US8215745B2 (zh)
JP (1) JP5271837B2 (zh)
CN (1) CN101961958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30851A (zh) * 2015-04-10 2017-12-01 株式会社东芝 发言提示装置、发言提示方法以及程序
CN110614852A (zh) * 2018-06-20 2019-12-27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喷墨记录装置
CN112497923A (zh) * 2019-09-13 2021-03-16 株式会社斯库林集团 墨水供给部、印刷装置及锭剂印刷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271837B2 (ja) * 2009-07-24 2013-08-21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5470323B2 (ja) * 2011-04-28 2014-04-16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5891602B2 (ja) * 2011-04-28 2016-03-23 東洋製罐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印刷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シームレス缶の印刷方法
JP5812799B2 (ja) * 2011-10-20 2015-11-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5844755B2 (ja) * 2013-01-29 2016-01-20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キャップ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5844756B2 (ja) * 2013-01-29 2016-01-20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キャップ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WO2018149467A1 (en) * 2017-02-16 2018-08-23 Hp Indigo B.V. Liquid dispenser
KR20210072777A (ko) * 2018-10-05 2021-06-17 멤젯 테크놀로지 엘티디 스케일러블 프린터를 위한 통합 잉크젯 모듈
JP7392369B2 (ja) * 2019-10-03 2023-12-0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IT202100025556A1 (it) * 2021-10-07 2023-04-07 New System Srl Cleaning assembly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086815A1 (en) * 1999-09-27 2001-03-28 Nec Corporation Head cleaning unit for ink-jet printer capable of sufficiently sucking up waste ink
JP2001212990A (ja) * 2000-02-01 2001-08-07 Casio Comput Co Ltd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JP2004174819A (ja) * 2002-11-26 2004-06-24 Canon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CN1970301A (zh) * 2005-11-24 2007-05-30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液体喷射设备
JP2009066909A (ja) * 2007-09-13 2009-04-02 Kyocera Mit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360109B2 (ja) * 2003-03-14 2009-11-11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JP4915831B2 (ja) * 2005-07-27 2012-04-11 キヤノンファイ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廃インクタンク
JP2007196443A (ja) * 2006-01-24 2007-08-09 Fuji Xerox Co Ltd 液滴吐出装置
JP4932552B2 (ja) * 2007-03-19 2012-05-16 理想科学工業株式会社 メンテナンス機構を搭載する画像形成装置
KR101200413B1 (ko) * 2007-06-21 2012-11-1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폐잉크용기, 이를 포함하는 폐잉크저장장치 및 잉크젯프린터
JP4888360B2 (ja) * 2007-11-30 2012-02-29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液滴吐出装置
JP5271837B2 (ja) * 2009-07-24 2013-08-21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086815A1 (en) * 1999-09-27 2001-03-28 Nec Corporation Head cleaning unit for ink-jet printer capable of sufficiently sucking up waste ink
JP2001212990A (ja) * 2000-02-01 2001-08-07 Casio Comput Co Ltd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JP2004174819A (ja) * 2002-11-26 2004-06-24 Canon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CN1970301A (zh) * 2005-11-24 2007-05-30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液体喷射设备
JP2009066909A (ja) * 2007-09-13 2009-04-02 Kyocera Mit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30851A (zh) * 2015-04-10 2017-12-01 株式会社东芝 发言提示装置、发言提示方法以及程序
CN110614852A (zh) * 2018-06-20 2019-12-27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喷墨记录装置
CN112497923A (zh) * 2019-09-13 2021-03-16 株式会社斯库林集团 墨水供给部、印刷装置及锭剂印刷装置
CN112497923B (zh) * 2019-09-13 2022-07-05 株式会社斯库林集团 墨水供给部、印刷装置及锭剂印刷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20242742A1 (en) 2012-09-27
JP2011025496A (ja) 2011-02-10
US20110018931A1 (en) 2011-01-27
JP5271837B2 (ja) 2013-08-21
US8215745B2 (en) 2012-07-10
US8562102B2 (en) 2013-10-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61958A (zh) 喷墨记录装置
CN102189806B (zh) 液体喷出头单元以及图像形成设备
US8136916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EP1759856B1 (en) Liquid ejection apparatus
JP2007331116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EP2689935B1 (en) Inkjet recording apparatus
CN101444996B (zh) 记录介质输送设备和具有记录介质输送设备的记录设备
JP5018347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5720273B2 (ja) インク収容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7097527B (zh) 记录装置
CN102649356A (zh) 液体喷射装置
JP5040506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US11827480B2 (en) Automatic document feeder with automated media tray
JP2010058268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4177329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244358B2 (ja) 廃液回収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09126032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779544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JP2009262492A (ja) 画像形成装置
EP3492265B1 (en) Ink jet head module
JP2012030398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5921021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17189896A (ja) 液体噴射装置
JP5251474B2 (ja) 液体吐出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11964489B2 (en) Inkjet recording apparatu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53 Correction of patent of invention or patent applic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Osaka, Japan

Applicant after: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Address before: Osaka, Japan

Applicant before: KYOCERA Mita Corporation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PPLICANT; FROM: KYOCERA CORP TO: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1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