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60542B - 变压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变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60542B
CN101960542B CN2008801277974A CN200880127797A CN101960542B CN 101960542 B CN101960542 B CN 101960542B CN 2008801277974 A CN2008801277974 A CN 2008801277974A CN 200880127797 A CN200880127797 A CN 200880127797A CN 101960542 B CN101960542 B CN 10196054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ssure side
side winding
low
switch
win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8012779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60542A (zh
Inventor
野田敏广
松田哲也
木内浩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9605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6054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6054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6054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30/00Fixed transformers not covered by group H01F19/00
    • H01F30/04Fixed transformers not covered by group H01F19/00 having two or more secondary windings, each supplying a separate load, e.g. for radio set power suppli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PCONTROL OR REGULATION OF ELECTRIC MOTORS, ELECTRIC GENERATORS OR DYNAMO-ELECTRIC CONVERTERS; CONTROLLING TRANSFORMERS, REACTORS OR CHOKE COILS
    • H02P13/00Arrangements for controlling transformers, reactors or choke coils, for the purpose of obtaining a desired output
    • H02P13/06Arrangements for controlling transformers, reactors or choke coils, for the purpose of obtaining a desired output by tap-changing; by rearranging interconnections of wind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 Coils Of Transformers For General Uses (AREA)
  • Rectifi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变压装置(101)包括第1高压侧绕组(3)、与第1高压侧绕组(3)磁耦合的第1低压侧绕组(4A)、与第1高压侧绕组(3)磁耦合的第2低压侧绕组(4B)、及对于将从外部提供的电压是提供给第1低压侧绕组(4A)及第2低压侧绕组(4B)还是提供给第1高压侧绕组(3)进行切换的第1开关(SW1,SW2A,SW2B),第1低压侧绕组(4A)及第2低压侧绕组(4B)被设置成使得在通过第1开关(SW1,SW2A,SW2B)提供电压的情况下、利用第1低压侧绕组(4A)中流通的电流而产生的磁通和利用第2低压侧绕组(4B)中流通的电流而产生的磁通相互抵消。

Description

变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变压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可在交流区间及直流区间这两个区间中行驶的电车上安装的变压装置。
背景技术
已开发出一种可在从架空线等提供交流电压的交流区间及从架空线等提供直流电压的直流区间这两个区间中行驶的交流/直流电车。现有的电车中,例如有的情况具有电抗器与变压器分开单独配置的结构,也有的情况具有将变压器和电抗器容纳在一体的箱体内的结构。然而,这种交流/直流电车中,在直流区间中不能使用变压器等交流区间用装置,反之,在交流区间中不能使用电抗器装置等直流区间用装置。因此,虽然需要交流区间用装置及直流区间用装置这两种装置,但有时难以将这两种装置安装在车体的底板下等有限的空间内。
这里,日本专利特开平3-38807号公报中,披露了将变压器和并联电抗器形成一体的如下的并联电抗器共用型变压器。即,包括设置在变压器的一部分磁轭上的旁路铁芯、和设置在由一部分磁轭和旁路铁芯包围的空间内的间隙铁芯及电抗器绕组。而且,旁路铁芯形成电抗器的磁轭,并且变压器的绕组的卷绕方向和并联电抗器的绕组的卷绕方向成为使得一部分磁轭中的变压器磁通和电抗器磁通相互抵消的方向。
另外,日本专利特开平11-273975号公报中,披露了如下的共模扼流圈。即,包括将扁平线扁立卷绕的第1绕组、第2绕组、第3绕组及第4绕组和形成口字型闭合磁路的磁芯。而且,在磁芯的一个磁脚上配置第1和第2绕组,在相对的另一个磁脚上配置第3和第4绕组,第1和第3绕组及第2和第4绕组串联连接。利用线电流而在第1和第2绕组、第2和第3绕组、第3和第4绕组、第4和第1绕组中产生的磁通相抵消,第1和第3及第2和第4绕组中产生的磁通相互增强。而且,将各绕组的卷绕方向设定成使得利用朝相同方向流通的电流而在第1、第2、第3、第4绕组中产生的磁通分别增强,配置成使得并排设置第1和第4绕组,配置成使得并排设置第2和第3绕组。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平3-3880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平11-273975号公报
然而,日本专利特开平3-38807号公报所记载的结构中,变压器和电抗器各自起作用,日本专利特开平11-273975号公报所记载的结构中,共模扼流圈并不具有变压器功能。另外,虽然安装在电车上的变压器的尺寸及质量在交流区间用装置中占很大的比例,但由于变压器不能在直流区间中使用,因此其只是成为负重,所以这成为使电车的性能降低的主要原因。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变压装置,该变压装置在交流/直流电车中,在交流区间作为交流区间用装置即变压器进行动作,且在直流区间作为直流区间用装置即电抗器进行动作,从而能缩小车体的安装空间。
本发明的某一方面所涉及的变压装置包括第1高压侧绕组、与第1高压侧绕组磁耦合的第1低压侧绕组、与第1高压侧绕组磁耦合的第2低压侧绕组、及对于将从外部提供的电压是提供给第1低压侧绕组及第2低压侧绕组还是提供给第1高压侧绕组进行切换的第1开关,第1低压侧绕组及第2低压侧绕组被设置成使得在通过第1开关提供电压的情况下、利用第1低压侧绕组中流通的电流而产生的磁通和利用第2低压侧绕组中流通的电流而产生的磁通相互抵消。
根据本发明,在交流/直流电车中,在交流区间作为交流区间用装置即变压器进行动作,且在直流区间作为直流区间用装置即电抗器进行动作,从而能缩小车体的安装空间。另外,能在直流区间及交流区间这两种区间中得到稳定的输出。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交流/直流电车的结构的电路图。
图2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变压装置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3是示出在交流区间中产生的电流及磁通的变压器的剖视图。
图4是示出在交流区间中利用从架空线提供的交流电压而在高压侧绕组中流通的电流方向的示意图。
图5是示出在交流区间中利用从架空线提供的交流电压而在高压侧绕组中流通的电流方向的示意图。
图6(a)是示出在交流区间中产生的电流的变压器的窗口部的剖视图。(b)是示出交流区间中在铁芯内产生的漏磁通的曲线图。
图7是示出在假设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交流/直流电车不具有开关SW3的情况下的、直流区间中的各开关设定的图。
图8是示出在直流区间中产生的电流及磁通的变压器的剖视图。
图9是示出在直流区间中利用从架空线提供的直流电压而在低压侧绕组中流通的电流方向的示意图。
图10是示出在直流区间中利用从架空线提供的直流电压而在低压侧绕组中流通的电流方向的示意图。
图11(a)是示出在直流区间中产生的电流及磁通的变压器的窗口部的剖视图。(b)是示出直流区间中在铁芯内产生的漏磁通的曲线图。
图12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交流/直流电车在直流区间中的各开关设定的图。
图13是示出在直流区间中产生的电流及磁通的变压器的剖视图。
图14(a)是示出在直流区间中产生的电流及磁通的变压器的窗口部的剖视图。(b)是示出直流区间中在铁芯内产生的漏磁通的曲线图。
图15是示出电感与电流的相关性的曲线图。
标号说明
1架空线,2导电弓,3高压侧绕组,4A、4B低压侧绕组,5A、5B变换器,6A、6B逆变器,13A、13B高压侧绕组,14铁芯,51变压器,101变压装置,201交流/直流电车,SW1、SW2A、SW2B、SW3、SW4A、SW4B、SW5A、SW5B、SW6A、SW6B、SW7A、SW7B开关,W1、W2窗口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使用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此外,图中对相同或相当部分标注相同标号,且不重复其说明。
[结构及基本动作]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交流/直流电车的结构的电路图。
参照图1,交流/直流电车201包括导电弓2;变压装置101;和电动机MA、MB。变压装置101包含变压器51;变换器5A、5B;逆变器6A、6B;和开关SW4A、SW4B、SW5A、SW5B、SW6A、SW6B、SW7A、SW7B。变压器51包含高压侧绕组3;低压侧绕组4A、4B;和开关SW1、SW2A、SW2B、SW3。高压侧绕组3包含高压侧绕组13A,13B。
导电弓2与架空线1连接。开关SW1具有与导电弓2连接的第1端、和与高压侧绕组13A的第1端及高压侧绕组13B的第1端连接的第2端。开关SW2A具有与导电弓2连接的第1端、和与低压侧绕组4A的第1端连接的第2端。开关SW2B具有与导电弓2连接的第1端、和与低压侧绕组4B的第2端连接的第2端。开关SW3具有与高压侧绕组13A的第2端连接的第1端、和与高压侧绕组13B的第2端连接的第2端。
开关SW4A具有与低压侧绕组4A的第1端连接的第1端、和与变换器5A的第1输入端子连接的第2端。开关SW4B具有与低压侧绕组4B的第2端连接的第1端、和与变换器5B的第2输入端子连接的第2端。开关SW5A具有与低压侧绕组4A的第2端连接的第1端、与变换器5A的第2输入端子连接的第2端、和第3端。开关SW5B具有与低压侧绕组4B的第1端连接的第1端、与变换器5B的第1输入端子连接的第2端、和第3端。开关SW6A具有与变换器5A的第1输出端子连接的第1端、与逆变器6A的第1输入端子连接的第2端、和与开关SW5A的第3端连接的第3端。开关SW6B具有与变换器5B的第1输出端子连接的第1端、与逆变器6B的第1输入端子连接的第2端、和与开关SW5B的第3端连接的第3端。开关SW7A具有与变换器5A的第2输出端子连接的第1端、与逆变器6A的第2输入端子连接的第2端、和与提供接地电压的接地节点连接的第3端。开关SW7B具有与变换器5B的第2输出端子连接的第1端、与逆变器6B的第2输入端子连接的第2端、和与提供接地电压的接地节点连接的第3端。
图2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变压装置的结构的立体图。
参照图2,变压装置101还包含铁芯14。铁芯14具有彼此相对的第1侧面及第2侧面、和从第1侧面贯通到第2侧面的窗口部W1及W2。
高压侧绕组13A及13B以及低压侧绕组4A及4B被卷绕成穿过窗口部W1及W2。
高压侧绕组13A被设置在低压侧绕组4A和低压侧绕组4B之间而与低压侧绕组4A相对的位置,与低压侧绕组4A磁耦合。
高压侧绕组13B与高压侧绕组13A并联连接,被设置在低压侧绕组4A和低压侧绕组4B之间而与低压侧绕组4B相对的位置,与低压侧绕组4B磁耦合。
再次参照图1,开关SW1、SW2A及SW2B对将通过导电弓2从架空线1提供的电压是提供给低压侧绕组4A及低压侧绕组4B还是提供给高压侧绕组13A及13B进行切换。
开关SW3连接在高压侧绕组13A和高压侧绕组13B之间,对于是否形成包含高压侧绕组13A及高压侧绕组13B的闭合电路进行切换。
变换器5A将在低压侧绕组4A中出现的交流电压变换成直流电压。变换器5B将在低压侧绕组4B中出现的交流电压变换成直流电压。
开关SW4A及SW5A对于是将低压侧绕组4A和变换器5A加以连接、还是通过开关SW6A将低压侧绕组4A和逆变器6A加以连接进行切换。开关SW4B及SW5B对于是将低压侧绕组4B和变换器5B加以连接、还是通过开关SW6B将低压侧绕组4B和逆变器6B加以连接进行切换。
逆变器6A将从变换器5A接收到的直流电压或通过开关SW5A从低压侧绕组4A接收到的直流电压变换成三相交流电压,输出到电动机MA。逆变器6B将从变换器5B接收到的直流电压或通过开关SW5B从低压侧绕组4B接收到的直流电压变换成三相交流电压,输出到电动机MB。
根据从逆变器6A接收到的三相交流电压来驱动电动机MA。根据从逆变器6B接收到的三相交流电压来驱动电动机MB。
[动作]
接着,说明交流区间中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变压装置的动作。
参照图1,在交流区间中,开关SW1导通,开关SW2A及SW2B断开,开关SW3导通,开关SW4A及SW4B导通。另外,开关SW5A、SW5B、SW6A、SW6B、SW7A及SW7B的第1端子及第2端子分别连接。
图3是示出在交流区间中产生的电流及磁通的变压器的剖视图。
首先,从架空线1向导电弓2提供交流电压。从架空线1提供的交流电压通过导电弓2及开关SW1施加到高压侧绕组13A及13B。从而,高压侧绕组13A及13B中分别流过交流电流1H。
图4是示出在交流区间中利用从架空线提供的交流电压而在高压侧绕组中流通的电流方向的示意图。图4示出高压侧绕组13A及13B的卷绕方向相同的情况。
图5是示出在交流区间中利用从架空线提供的交流电压而在高压侧绕组中流通的电流方向的示意图。图5示出高压侧绕组13A及13B的卷绕方向相反的情况。
不管是图4还是图5,高压侧绕组13A及13B都被设置成使得在从架空线1通过开关SW1提供电压的情况下利用高压侧绕组13A中流通的电流而产生的磁通、和在从架空线1通过开关SW1提供电压的情况下利用高压侧绕组13B中流通的电流而产生的磁通成为相同的方向。
再次参照图3,利用交流电流1H,而在铁芯14内产生主磁通FH。从而,利用主磁通FH,而在低压侧绕组4A中产生与低压侧绕组4A的匝数和高压侧绕组13A的匝数之比对应的交流电流IL及交流电压。另外,利用主磁通FH,而在低压侧绕组4B中产生与低压侧绕组4B的匝数和高压侧绕组13B的匝数之比对应的交流电流IL及交流电压。
这里,由于低压侧绕组4A及4B的匝数分别比高压侧绕组13A及13B的匝数要少,因此在低压侧绕组4A及4B中分别出现将施加到高压侧绕组13A及13B的交流电压降低后的交流电压。
低压侧绕组4A中出现的交流电压通过开关SW4A及SW5A被提供给变换器5A。另外,低压侧绕组4B中出现的交流电压分别通过开关SW4B及SW5B被提供给变换器5B。
变换器5A将从低压侧绕组4A提供的交流电压变换成直流电压,通过开关SW6A及SW7A输出到逆变器6A。另外,变换器5B将从低压侧绕组4B提供的交流电压变换成直流电压,通过开关SW6B及SW7B输出到逆变器6B。
逆变器6A将从变换器5A接收到的直流电压变换成三相交流电压,输出到电动机MA。另外,逆变器6B将从变换器5B接收到的直流电压变换成三相交流电压,输出到电动机MB。
电动机MA根据从逆变器6A接收到的三相交流电压进行转动。另外,电动机MB根据从逆变器6B接收到的三相交流电压进行转动。
图6(a)是示出在交流区间中产生的电流的变压器的窗口部的剖视图。图6(b)是示出交流区间中在铁芯内产生的漏磁通的曲线图。图6(b)中,纵轴示出漏磁通F的大小。
变压器51中,低压侧绕组4A及4B被配置在高压侧绕组13的两侧。另外,高压侧绕组13包含分开的高压侧绕组13A及13B。利用这种结构,能形成低压侧绕组4A及4B进行磁疏耦合的状态。
即,如图6(b)所示,由于低压侧绕组4A及4B中分别产生的漏磁通即短路阻抗之间不重叠,因此能减小低压侧绕组4A及4B的磁干扰,从而能使变压器51的输出稳定。
接着,说明直流区间中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变压装置的动作。首先,说明假设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交流/直流电车不具有开关SW3的情况。
图7是示出在假设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交流/直流电车不具有开关SW3的情况下的、直流区间中的各开关设定的图。
参照图7,在直流区间中,开关SW1断开,开关SW2A及SW2B导通,开关SW4A及SW4B断开。另外,开关SW5A及SW5B的第1端子及第3端子分别连接。另外,开关SW6A、SW6B、SW7A及SW7B的第2端子及第3端子分别连接。
图8是示出在直流区间中产生的电流及磁通的变压器的剖视图。
参照图7及图8,首先,从架空线1向导电弓2提供直流电压。从架空线1提供的直流电压通过导电弓2及开关SW2A及SW2B被分别施加到低压侧绕组4A及4B。从而,在低压侧绕组4A中流通直流电流ILA,利用该直流电流ILA,而在铁芯14内产生主磁通FLA。另外,在低压侧绕组4B中流通直流电流ILB,利用该直流电流ILB,而在铁芯14内产生主磁通FLB。
这里,开关SW2A的第2端与低压侧绕组4A的第1端连接,开关SW2B的第2端与低压侧绕组4B的第2端连接。由此,在通过开关SW2A提供电压的情况下低压侧绕组4A中流通的电流ILA的方向、和通过开关SW2B提供电压的情况下低压侧绕组4B中流通的电流ILB的方向相反。即,利用低压侧绕组4A中流通的电流ILA而产生的磁通FLA、和利用低压侧绕组4B中流通的电流ILB而产生的磁通FLB相互抵消。利用这种结构,由于能防止铁芯14磁饱和,因此能减少漏磁通。
图9是示出在直流区间中利用从架空线提供的直流电压而在低压侧绕组中流通的电流方向的示意图。图9示出低压侧绕组4A及4B的卷绕方向相同的情况。
图10是示出在直流区间中利用从架空线提供的直流电压而在低压侧绕组中流通的电流方向的示意图。图10示出低压侧绕组4A及4B的卷绕方向相反的情况。
不管是图9还是图10,低压侧绕组4A及4B都被设置成使得在从架空线1通过开关SW2A提供电压的情况下利用低压侧绕组4A中流通的电流ILA而产生的磁通、和在从架空线1通过开关SW2B提供电压的情况下利用低压侧绕组4B中流通的电流ILB而产生的磁通相互抵消。
接着,施加到低压侧绕组4A的直流电压通过开关SW5A及SW6A被提供给逆变器6A。另外,施加到低压侧绕组4B的直流电压通过开关SW5B及SW6B被提供给逆变器6B。
逆变器6A将从低压侧绕组4A接收到的直流电压变换成三相交流电压,输出到电动机MA。另外,逆变器6B将从低压侧绕组4B接收到的直流电压变换成三相交流电压,输出到电动机MB。
电动机MA根据从逆变器6A接收到的三相交流电压进行转动。另外,电动机MB根据从逆变器6B接收到的三相交流电压进行转动。
图11(a)是示出在直流区间中产生的电流及磁通的变压器的窗口部的剖视图。图11(b)是示出直流区间中在铁芯内产生的漏磁通的曲线图。图11(b)中,纵轴示出漏磁通F的大小。
在低压侧绕组4A及4B中流通直流电流的情况下,由于所产生的主磁通FLA及FLB没有变化,因此不产生电感。然而,在低压侧绕组4A及4B中流通的直流电流中包含脉流分量即交流分量的情况下,在铁芯14内产生如图11(b)所示的漏磁通F,从而能获得电感。即,能使低压侧绕组4A及4B中流通的直流电流中包含的交流分量衰减。另外,能使变压装置101作为逆变器进行动作、即从直流电生成三相交流电时产生的高次谐波分量衰减。
然而,图7所示的变压装置由于采用不包括开关SW3的结构,因此形成包含并联连接的高压侧绕组13A及13B的闭合电路。从而,如图11(a)所示,因低压侧绕组4A中流通的电流的交流分量而产生漏磁通FLLKA,因该漏磁通FLLKA,而在高压侧绕组13A中流通电流IHLKA。另外,因低压侧绕组4B中流通的电流的交流分量而产生漏磁通FLLKB,因该漏磁通FLLKB,而在高压侧绕组13B中流通电流IHLKB。
而且,因这些电流IHLKA及IHLKB,而分别产生漏磁通FHLKA及FHLKB。而且,因这些漏磁通FHLKA及FHLKB,使得漏磁通FLLKA及FLLKB分别被抵消,因此低压侧绕组4A及4B中的电感降低。
因此,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变压装置中,利用包含开关SW3的结构,能够解决上述问题。
图12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交流/直流电车在直流区间中的各开关设定的图。
图13是示出在直流区间中产生的电流及磁通的变压器的剖视图。图14(a)是示出在直流区间中产生的电流及磁通的变压器的窗口部的剖视图。图14(b)是示出直流区间中在铁芯内产生的漏磁通的曲线图。图14(b)中,纵轴示出漏磁通F的大小。
参照图12~图14,在直流区间中,开关SW3断开。由此,解除高压侧绕组13A及13B的并联连接,不形成包含高压侧绕组13A及高压侧绕组13B的闭合电路。从而,能防止因低压侧绕组4A及4B中产生的漏磁通FLLKA及FLLKB、而在高压侧绕组13A及13B中流通电流IHLKA及IHLKB。即,由于能防止在高压侧绕组13A及13B中产生漏磁通FHLKA及FHLKB,因此能防止漏磁通FLLKA及FLLKB被抵消,从而能在低压侧绕组4A及4B中获得较大的电感。
图15是表示电感与电流的相关性的曲线图。
曲线G1示出铁芯中发生磁饱和的情况。曲线G1中,电感随着低压侧绕组4A及4B中流通的电流的变化而变化。
变压器51中,因低压侧绕组4A及4B中流通的电流的脉流分量即交流电流而产生磁通。利用这种结构,由于产生磁通不会随着低压侧绕组4A及4B中流通的直流电流的变化而变化,因此能获得如曲线G2所示的与电流的相关性稳定的电感。
另外,在交流/直流电车中,虽然需要变压器等交流区间用装置及电抗器装置等直流区间用装置这两种装置,但有时难以将这两种装置安装在车体的底板下等有限的空间内。
然而,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变压装置中,由于通过对交流区间用变压器添加几个开关,从而能将低压侧绕组挪用作为DC电抗器,因此无需将电抗器装置与变压器分开单独配置,可力图小型化。而且,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变压装置中,低压侧绕组4A及低压侧绕组4B被设置成使得在从架空线1通过开关SW2A提供电压的情况下利用低压侧绕组4A中流通的电流而产生的磁通、和在从架空线1通过开关SW2B提供电压的情况下利用低压侧绕组4B中流通的电流而产生的磁通相互抵消。利用这种结构,由于能防止在直流区间中铁芯14磁饱和,因此能获得稳定的输出。而且,不需要用于减少向交流/直流电车的车辆内的漏磁通的应对措施,从而可力图使交流/直流电车的重量减小并使其成本降低。
因而,对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变压装置,在交流/直流电车中,在交流区间作为交流区间用装置即变压器进行动作,且在直流区间作为直流区间用装置即电抗器进行动作,从而能缩小车体的安装空间。另外,能在直流区间及交流区间这两种区间中获得稳定的输出。
应认为本次所披露的实施方式在所有方面都只是示例而并非限制性的。需要指出的是,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书示出而并非由上述的说明示出,并且其包含在与权利要求书同等的含义及范围内的所有的变更。

Claims (6)

1.一种变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1高压侧绕组(3)、
与所述第1高压侧绕组(3)磁耦合的第1低压侧绕组(4A)、
与所述第1高压侧绕组(3)磁耦合的第2低压侧绕组(4B)、及
对于将从外部提供的电压是提供给所述第1低压侧绕组(4A)及所述第2低压侧绕组(4B)还是提供给所述第1高压侧绕组(3)进行切换的第1开关(SW1,SW2A,SW2B),
所述第1低压侧绕组(4A)及所述第2低压侧绕组(4B)被设置成使得在通过所述第1开关(SW1,SW2A,SW2B)提供电压的情况下、利用所述第1低压侧绕组(4A)中流通的电流而产生的磁通和利用所述第2低压侧绕组(4B)中流通的电流而产生的磁通相互抵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高压侧绕组(3)包含:
第2高压侧绕组(13A),该第2高压侧绕组(13A)设置在所述第1低压侧绕组(4A)和所述第2低压侧绕组(4B)之间而与所述第1低压侧绕组(4A)相对的位置,并与所述第1低压侧绕组(4A)磁耦合;及
第3高压侧绕组(13B),该第3高压侧绕组(13B)与所述第2高压侧绕组(13A)并联连接,且设置在所述第1低压侧绕组(4A)和所述第2低压侧绕组(4B)之间而与所述第2低压侧绕组(4B)相对的位置,并与所述第2低压侧绕组(4B)磁耦合。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变压装置(101)还包括
连接在所述第2高压侧绕组(13A)和所述第3高压侧绕组(13B)之间的第2开关(SW3)。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变压装置(101)还包括:
铁芯(14),该铁芯(14)具有第1侧面、与所述第1侧面相对的第2侧面、和从所述第1侧面贯通到所述第2侧面的2个窗口部(W1,W2),
所述第1高压侧绕组(3)、所述第1低压侧绕组(4A)及所述第2低压侧绕组(4B)被设置成穿过所述2个窗口部(W1,W2)。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变压装置(101)还包括
将所述第1低压侧绕组(4A)中出现的交流电压变换成直流电压的第1变换器(5A)、
将所述第2低压侧绕组(4B)中出现的交流电压变换成直流电压的第2变换器(5B)、
对于连接还是不连接所述第1低压侧绕组(4A)和所述第1变换器(5A)进行切换的第3开关(SW4A,SW5A)、及
对于连接还是不连接所述第2低压侧绕组(4B)和所述第2变换器(5B)进行切换的第4开关(SW4B,SW5B)。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变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变压装置(101)还包括
将接收到的直流电压变换成交流电压的第1逆变器(6A)、及
将接收到的直流电压变换成交流电压的第2逆变器(6B),
所述第3开关(SW4A、SW5A)对于是将所述第1低压侧绕组(4A)和所述第1变换器(5A)加以连接还是将所述第1低压侧绕组(4A)和所述第1逆变器(6A)加以连接进行切换,
所述第4开关(SW4B、SW5B)对于是将所述第2低压侧绕组(4B)和所述第2变换器(5B)加以连接还是将所述第2低压侧绕组(4B)和所述第2逆变器(6B)加以连接进行切换。
CN2008801277974A 2008-03-04 2008-03-04 变压装置 Active CN10196054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08/053822 WO2009110061A1 (ja) 2008-03-04 2008-03-04 変圧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60542A CN101960542A (zh) 2011-01-26
CN101960542B true CN101960542B (zh) 2012-06-06

Family

ID=410556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1277974A Active CN101960542B (zh) 2008-03-04 2008-03-04 变压装置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8274804B2 (zh)
EP (1) EP2251878B1 (zh)
JP (1) JP5217061B2 (zh)
KR (1) KR101149955B1 (zh)
CN (1) CN101960542B (zh)
HK (1) HK1151385A1 (zh)
TW (1) TWI390560B (zh)
WO (1) WO200911006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648684B2 (en) * 2009-12-04 2014-02-1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Voltage transforming apparatus
TWI416554B (zh) * 2009-12-04 2013-11-2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變壓裝置
WO2011148468A1 (ja) * 2010-05-26 2011-12-01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変圧器
JP5774124B2 (ja) * 2011-11-24 2015-09-0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車両用補助電源装置
CN104937680B (zh) * 2012-10-19 2017-04-26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逆变器装置、变压器及变压器的制造方法
JP6099854B1 (ja) * 2016-06-29 2017-03-2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交流電気車両
ES2725717T3 (es) * 2016-11-23 2019-09-26 Bombardier Transp Gmbh Multisistema eléctrico para un vehículo ferroviario
CN110313121A (zh) * 2017-02-23 2019-10-08 路晟(上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耦合变压系统
JP6362810B1 (ja) * 2017-11-06 2018-07-2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静止誘導機器
WO2022123699A1 (ja) 2020-12-09 2022-06-1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車両用変圧器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る車両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626A (zh) * 1989-07-06 1991-01-16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分路电抗器共用型变压器
JP2523847B2 (ja) * 1989-01-31 1996-08-14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直流リアクトル兼用カップリングコイル
JP2737876B2 (ja) * 1987-12-11 1998-04-08 富士電機株式会社 リアクトル
JP3477068B2 (ja) * 1998-03-12 2003-12-10 株式会社東芝 電気車の電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30112A (ja) 1983-07-05 1985-02-15 Fuji Electric Co Ltd 分路リアクトル共有形変圧器
JPS6132506A (ja) 1984-07-25 1986-02-15 Iwasaki Electric Co Ltd トランス
JPH02184007A (ja) * 1989-01-10 1990-07-18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車両用変圧器
JPH033807A (ja) 1989-05-31 1991-01-09 Hiroshi Sakamura 制御モード切り替え装置
KR970000106B1 (ko) * 1992-01-17 1997-01-04 미쯔비시 덴끼 가부시기가이샤 차량탑재용 변압기
US6097181A (en) * 1992-08-21 2000-08-01 American Superconductor Corporation High power drive from AC and DC sources using cryoelectronics
US5669470A (en) * 1994-05-05 1997-09-23 H. R. Ross Industries, Inc. Roadway-powered electric vehicle system
US5670851A (en) * 1995-03-29 1997-09-23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Power conversion control system for plural electric motors and auxiliary circuit
US6075717A (en) * 1996-05-01 2000-06-13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PWM rectifier control with switching losses equally distributed among multiple switching devices
FR2749230B1 (fr) * 1996-06-04 2003-01-31 Gec Alsthom Transport Sa Chaine de traction multicourant
DE19754845A1 (de) * 1997-12-10 1999-06-17 Philips Patentverwaltung Transformator
JP3484971B2 (ja) 1998-03-19 2004-01-06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コモンモードチョークコイル
DE102005042319A1 (de) * 2005-09-06 2007-03-08 Siemens Ag Weitspannungs-Umrichter
TWI378478B (en) * 2007-01-09 2012-12-0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Reactor-jointed transformer
JP4400632B2 (ja) * 2007-02-20 2010-01-20 Tdk株式会社 スイッチング電源装置
KR20100009636A (ko) * 2007-08-22 2010-01-28 미쓰비시덴키 가부시키가이샤 교류 전기차의 제어 장치
WO2010092676A1 (ja) * 2009-02-13 2010-08-19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変圧器
US8648684B2 (en) * 2009-12-04 2014-02-1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Voltage transforming apparatus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737876B2 (ja) * 1987-12-11 1998-04-08 富士電機株式会社 リアクトル
JP2523847B2 (ja) * 1989-01-31 1996-08-14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直流リアクトル兼用カップリングコイル
CN1048626A (zh) * 1989-07-06 1991-01-16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分路电抗器共用型变压器
JP3477068B2 (ja) * 1998-03-12 2003-12-10 株式会社東芝 電気車の電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09110061A1 (ja) 2011-07-14
WO2009110061A1 (ja) 2009-09-11
EP2251878A1 (en) 2010-11-17
CN101960542A (zh) 2011-01-26
EP2251878A4 (en) 2014-03-19
TWI390560B (zh) 2013-03-21
KR101149955B1 (ko) 2012-05-31
KR20100080949A (ko) 2010-07-13
TW200939262A (en) 2009-09-16
US8274804B2 (en) 2012-09-25
JP5217061B2 (ja) 2013-06-19
EP2251878B1 (en) 2015-05-13
US20100284205A1 (en) 2010-11-11
HK1151385A1 (en) 2012-01-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60542B (zh) 变压装置
JP4663404B2 (ja) 車載用高電圧モータ装置用コモンモードノイズキャンセル回路装置
CA2699108C (en) Power conversion apparatus for electric vehicle
JP3945867B2 (ja) 種々の交流または直流電圧から変換器を使用して牽引システムに直流電圧電源を供給する装置および方法
JP5302795B2 (ja) Dc/dcコンバータ
US9866135B2 (en) Power conversion device including primary inverter, transformer, secondary converter
JP5525148B2 (ja) 自動車用電力変換システム
JP2009135271A (ja) リアクトルおよびノイズフィルタ
WO2011068044A1 (ja) 変圧装置
US20130128622A1 (en) Power converting apparatus
KR102616569B1 (ko) 직류 펄스 전원 장치
US6100781A (en) High leakage inductance transformer
JP3352888B2 (ja) 交流電気車制御装置
WO2021250728A1 (ja) ノイズフィルタ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電力変換装置
EP2937877B1 (en) Transformer and transformer device including same
JP4750903B2 (ja) 変圧装置
JP7025984B2 (ja) 電源装置
JP6794875B2 (ja) 電力変換装置
CN211455439U (zh) 一种耦合电感器
CN115694162A (zh) 充电装置
JP2022190949A (ja) 鉄道車両用の駆動システムおよび該駆動システムの設置方法
KR20230116418A (ko) 부스트 pfc 컨버터 및 이를 구비한 obc
JP2022007010A (ja) パワーユニット
KR20240002572A (ko) 전기 자동차의 충전 장치
CN117013731A (zh) 定子组件、电机以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151385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GR

Ref document number: 1151385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