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32773B - 作业车辆 - Google Patents

作业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32773B
CN101932773B CN200980103853.5A CN200980103853A CN101932773B CN 101932773 B CN101932773 B CN 101932773B CN 200980103853 A CN200980103853 A CN 200980103853A CN 101932773 B CN101932773 B CN 10193277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s
beam parts
counterweight
recess
frame s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0385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32773A (zh
Inventor
北谷泰一郎
黑泽俊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matsu Ltd
Original Assignee
Komatsu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matsu Ltd filed Critical Komatsu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9327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327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327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3277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FDREDGING; SOIL-SHIFTING
    • E02F9/00Component parts of dredgers or soil-shifting machines, not restricted to one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E02F3/00 - E02F7/00
    • E02F9/08Superstructures; Supports for superstructures
    • E02F9/0808Improving mounting or assembling, e.g. frame elements, disposition of all the components on the superstructur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FDREDGING; SOIL-SHIFTING
    • E02F9/00Component parts of dredgers or soil-shifting machines, not restricted to one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E02F3/00 - E02F7/00
    • E02F9/18Counterweigh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omponent Parts Of Construction Machinery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作业车辆,能够将罩部件容易且精确地配置在配重的表面上。作业车辆具有本体框架(17)、配重(15)、第一梁部件(59)和第一罩部件。配重(15)具有凹部(43),配置在本体框架(17)的后部。凹部(43)从前面侧向后方呈凹陷的形状,延伸至配重(15)的上表面。第一梁部件(59)跨设在凹部(43)上且安装于配重(15)的两侧端。第一罩部件设置在由第一梁部件(59)和凹部(43)构成的第一框架部(19)的上表面上。

Description

作业车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作业车辆,特别是涉及具有配重的作业车辆。
背景技术
在作业车辆中,具有例如液压挖掘机那样具备配重的车辆。为了使车体平衡,配重配置在本体框架的后部。另外,为了在内部构成配置发动机、散热器等装置的空间,在配重的前面形成凹部(参照专利文献1)。该凹部形成为从前面侧向后方凹陷的形状,并覆盖内部空间的后方。另外,由罩部件覆盖内部空间的上方和前方。这些罩部件安装在竖立设置于本体框架的多个柱部件和梁部件上而被支承(参照专利文献2)。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1117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6-335329号公报
在如上所述的作业车辆中,多个柱部件和梁部件的尺寸误差对于罩部件的位置精度带来较大的影响。因此,难以将罩部件精确地配置在配重的表面上。例如,难以将罩部件设置为与配重的上表面构成同一面。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将罩部件容易且精确地配置在配重的表面上的作业车辆。
第一发明的作业车辆具有本体框架、配重、第一梁部件和第一罩部件。配重具有凹部,配置在本体框架的后部。凹部从前面侧向后方呈凹陷的形状,且延伸至配重的上表面。第一梁部件跨设在凹部上且安装于配重的两侧端。第一罩部件设置在由第一梁部件和凹部构成的第一框架部上。
在该作业车辆中,第一罩部件被由第一梁部件和凹部构成的第一框架部支承。第一梁部件安装在配重上,凹部是配重的一部分。因此,将罩部件容易且精确地配置在配重的表面上。
第二发明的作业车辆在第一发明的作业车辆的基础上,将第一罩部件设置在沿凹部的边缘形成的台阶部和第一梁部件上。
在该作业车辆中,第一罩部件由沿凹部的边缘形成的台阶部和第一梁部件支承。因此,不需要如以前那样为了支承第一罩部件而设置的多个柱部件,能够减少用于支承第一罩部件的部件数量。
第三发明的作业车辆在第一发明的作业车辆的基础上,还具有第二框架部和第二罩部件。第二框架部配置在凹部的前侧且安装于本体框架上。第二罩部件由第二框架部支承,并覆盖由凹部包围的空间的前方。另外,第二框架部和第二框架部独立地设置。
在该作业车辆中,第一框架部设置在配重侧,第二框架部设置在本体框架侧。另外,第一罩部件不是由第二框架部支承,而是由第一框架部支承。因此,能够防止构成第二框架部的部件的尺寸误差导致第一罩部件和配重之间的位置精度下降。另外,由于第一框架部和第二框架部未相互固定,因此,在第一框架部和第二框架部之间难以传递振动。因此,即使配重和本体框架的振动特性差异大,也能够抑制不良振动的产生。
第四发明的作业车辆在第三发明的作业车辆的基础上,第二框架部具有多个柱部件和第二梁部件。多个柱部件安装在本体框架上且沿上下方向设置。第二梁部件由柱部件支承,并且沿第一梁部件与第一梁部件相对配置。另外,第一梁部件和第二梁部件相互独立。另外,该作业车辆还具有密封部件。密封部件密封第一梁部件与第二梁部件之间的间隙。
在该作业车辆中,第二梁部件和第二梁部件未相互固定,难以在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部之间传递振动。另外,由于由密封部件密封第一梁部件与第二梁部件之间的间隙,因此,能够提高内部空间的密封性。
第五发明的作业车辆在第四发明的作业车辆的基础上,还具有液压油箱或燃料箱。液压油箱或燃料箱配置在第一梁部件的前侧且第二梁部件的侧方。另外,密封部件进一步密封第一梁部件与液压油箱或燃料箱之间的间隙。
在该作业车辆中,由于由密封部件密封第一梁部件与液压油箱或燃料箱之间的间隙,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内部空间的密封性。
附图说明
图1是作业车辆的侧视图;
图2是表示旋转体的局部结构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旋转体的框架结构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旋转体的框架结构的俯视图;
图5是图3的IV-IV剖面图;
图6是表示在图3中卸下配重的状态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5 配重
17 本体框架
19 第一框架部
20 第二框架部
44 第一罩部件
45 第二罩部件
59 第一梁部件
61~63 多个柱部件
64 第二梁部件
66 密封部件
100 作业车辆
具体实施方式
1.整体结构
将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作业车辆100示于图1。图1是作业车辆100的侧视图。作业车辆100是所谓的液压挖掘机,具有行驶体1、工作装置2和旋转体3。在以下的说明中,“左右”“前后”“前面背面”是以操作人员坐在驾驶室13内的椅子时面朝向的方向(在图1中从配置15朝向工作装置2的方向)为基准的方向。
行驶体1具有履带式行驶机构,通过驱动履带11进行转动使作业车辆100行驶。
工作装置2安装在旋转体3的前部,用于进行挖掘等各种作业。工作装置2具有大臂21、小臂22、铲斗23和各种液压缸24~26。大臂21可转动地安装在旋转体3上,并由大臂液压缸24驱动。小臂22可转动地安装在大臂21上,并由小臂液压缸25驱动。铲斗23可转动地安装在小臂22上,并由铲斗液压缸26驱动。工作装置2能够通过液压缸24~26使大臂21、小臂22、铲斗23上下移动的同时进行挖掘等作业。
旋转体3经由旋转装置12设置在行驶体1上,能够以沿上下方向延伸的转动轴为中心旋转。以下,详细说明旋转体3的结构。
2.旋转体3的详细结构
如图1所示,旋转体3具有驾驶室13、发动机14和配重15。另外,如图2所示,旋转体3具有箱部16、本体框架17、外装罩18、第一框架部19(参照图3和图4)和第二框架部20(参照图3、图4和图6)。
驾驶室13是在内部形成有操作人员用空间的箱型结构体。在驾驶室13内部,设有操作人员就坐的座椅、操作杆和踏板等操作用部件、各种仪表类(未图示)。另外,驾驶室13设置在本体框架17的左侧前部,位于工作装置2的左侧。详细地讲,驾驶室13配置在后述的一对纵板部35,36(参照图2)的左侧且在后述的发动机室R的前方。
图2所示的箱部16具有燃料箱16a、液压油箱16b及这些设备的配管(未图示)等。箱部16安装在本体框架17的右侧前部,且位于工作装置2的右侧。详细地讲,箱部16配置在一对纵板部35,36的右侧且发动机室R的前方。
图1所示的发动机14是用于驱动行驶体1和工作装置2的驱动源,配置在发动机室R内。
图2所示的本体框架17是设置上述驾驶室13、发动机14、配置15等的框架,具有中心框架31、第一侧框架32和第二侧框架33。
中心框架31位于本体框架17的左右方向的中间,是被安装在上述旋转装置12上的部分。中心框架31具有底面部34、一对纵板部35,36和前板部37。
底面部34构成中心框架31的底面,是水平配置的板状部件。
一对纵板部35,36是在前后方向延伸的板状部件,竖立设置在底面部34上。纵板部35,36以在左右方向上相互隔开距离的方式被配置在底面部34上。
为了加强纵板部35,36,前板部37设置在纵板部35,36的前端部之间。在前板部37上设有托架38~41。在托架38~41上设有沿左右方向贯通的孔。在纵板部35,36中的与这些托架38~41相对的部分也设有孔,工作装置2经由插入这些孔的卡止销(未图示)安装在纵板部36,36之间。另外,在前板部37的下部设有开口42,向工作装置2的液压缸24~26延伸的液压配管穿过该开口42。
第一侧框架32连接在中心框架31的左侧部。在第一侧框架32的前部设置有驾驶室13。
第二侧框架33连接在中心框架31的右侧部。在第二侧框架33设置有箱部16。
在进行挖掘等时,为了使车体平衡,在本体框架17的后部设有配重15。配置15是例如在组装钢板而形成的箱中放入铁屑、混凝土等并固化而形成的。配重15的背面面向作业车辆100的外部,并具有圆滑地弯曲的形状。另一方面,如图3和图4所示,配重15的前面具有复杂的凹凸形状,整体上构成从前面侧朝向后方呈凹陷的凹部43。凹部43延伸至配重15的上表面,由凹部43包围的空间的上方被后述的第一罩部件44(参照图2)覆盖。由该凹部43包围的空间即凹部3的前侧的空间成为配置发动机14的发动机室R。另外,在配重15的上表面沿着凹部43的边缘形成有台阶部51。台阶部51相比于配重15的上表面的其他部分稍微低,并设置有后述的第一罩部件44的后端部或者侧端部。
图2所示的外装罩18面向作业车辆100的外部而配置,构成旋转体3的后部的外表面。外装罩18具有第一罩部件44和第二罩部件45。
第一罩部件44由第一框架部19(参照图3和图4)支承。第一罩部件44由多个独立分开的部件构成,跨设在后述的第一梁部件59(参照图3和图4)和配重15的上表面之间。因此,第一罩部件44的后端部和侧端部具有与配重15的台阶部51匹配的形状。另外,第一罩部件44的前端部具有沿第一梁部件59的直线状的形状。第一罩部件44具有第一部件52、第二部件53和第三部件54。第一部件52位于第三部件54的左侧,第二部件53位于第三部件54的右侧。第三部件54位于第一部件52与第二部件53之间。第三部件54的上表面位于比配置15的上表面高的上方,但是,第一部件52的上表面和第二部件53的上表面被配置为与配重15的上表面大致在同一面上。
第二罩部件45由第二框架部20(参照图3和图4)支承。第二罩部件45覆盖发动机室R的前方和上方。第二罩部件45具有上面部55和分隔壁部56。
上面部55配置在后述的第二梁部件64(参照图3和图4)上,与配重15的上表面和第一罩部件44的上表面大致构成同一面。另外,液压油箱16b的上表面位于上面部55的右侧,上面部55被配置成与液压油箱16b的上表面构成大致同一面。上面部55的后端部具有沿第二梁部件64的直线状的形状,与第一罩部件44的前端部相对。上面部55与第一罩部件44一同覆盖发动机室R的上方。
分隔壁部56大致沿上下方向配置,分隔壁部56的上端与上面部55的前端连接。分隔壁部56覆盖发动机室R的前方,将发动机室R与其他空间隔开。
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框架部19由一根第一梁部件59和配重15的凹部43构成。第一梁部件59跨设在凹部43的右侧端部与左侧端部之间,并且配置成水平。第一梁部件59在凹部43的右侧端部与左侧端部安装在配重15的两侧端,并通过螺栓等固定手段来固定。
第二框架部20配置在凹部43的前侧且安装于本体框架17上。第二框架部20具有多个柱部件61~63和多个梁部件64,65。
多个柱部件61~63安装在本体框架17上且沿上下方向设置。在此,多个柱部件61~63中具有第一柱部件61、第二部件62和第三部件63。
第一柱部件61固定在一对纵板部35,36中的与驾驶室13相邻的纵板部36的内侧面上。第一柱部件61通过螺栓等固定手段被固定在纵板部36上。另外,如图5所示,第一柱部件61的下端部位于底面部34的上方。图5是图3的IV-IV剖面图,为了便于理解,图中省略了配重15、本体框架17的一部分等。
第二柱部件62在左右方向上与第一柱部件61隔开距离而配置,并且与第一柱部件61构成大致左右对称。第二柱部件62固定在一对纵板部35,36中未固定第一柱部件61的纵板部35的内侧面上。第二柱部件62与第一柱部件61同样,通过螺栓等固定手段被固定在纵板部35上。另外,第二柱部件62的下端部位于底面部34的上方。
第三柱部件63在左右方向上与第一柱部件61和第二柱部件62隔开距离而配置。第三柱部件63配置在一对纵板部35,36的左侧且在驾驶室13的后方。第三柱部件63的下端部通过螺栓等固定手段被固定在第一侧框架32上。
多个梁部件64,65中具有第二梁部件64和第三梁部件65。
第二梁部件64跨设在第一柱部件61、第二柱部件62和第三柱部件63上。第二梁部件64固定在第一柱部件61、第二柱部件62和第三柱部件63的上端部,由第一柱部件61、第二柱部件62和第三柱部件63支承。如上所述,第二梁部件64支承第二罩部件45的上面部55(参照图2)。另外,第二梁部件64被配置成水平,沿着第一梁部件59并与第一梁部件59相对配置。其中,第一梁部件59和第二梁部件64未相互固定,如图3和图4所示,在第一梁部件59和第二梁部件64之间设有密封第一梁部件59和第二梁部件64之间的间隙的密封部件66。
另外,在第二梁部件64的侧方配置有上述箱部16(参照图2)。箱部16位于第一梁部件59的前方,第一梁部件59与沿车宽方向并排配置的第二梁部件64和箱部16相对。上述密封部件66安装在第一梁部件59上,也密封箱部16与第一梁部件59之间的间隙。
第三梁部件65跨设在第一柱部件61和第二柱部件62之间。第三梁部件65固定在第一梁部件59和第二梁部件64的高度方向的中间部,加强第一柱部件61和第二柱部件62。
如以上所述,第一框架部19和所述第二框架部20未相互固定而独立地设置。因此,在安装有第一梁部件59的状态下能够从本体框架17拆下配重15。如图6所示,当从本体框架17拆下配重15时,则处于第一梁部件59从本体框架17被拆下并且第二框架部20保留在本体框架17上的状态。
3.特征
在该作业车辆100中,第一罩部件44由第一框架部19支承。另外,第一框架部19并不是设置在本体框架17上,而是由第一梁部件59和配重15的凹部43构成。因此,能够将第一罩部件44精确地配置在配重15上。另外,第一罩部件44未安装在第二框架部20上。因此,第一罩部件44的位置不受第二框架部20的尺寸误差的影响。另外,即使在第一罩部件44被安装于自正确位置稍微偏离的位置的情况下,由于不需要调整部件数量多的第二框架部20的位置,因此,也能容易地进行位置调整。由此,在该作业车辆100中,能容易地将第一罩部件44配置成与配重15的上表面在同一面上。
另外,在该作业车辆100中,第一框架部19由第一梁部件59和配重15的凹部43构成,第二框架部20安装在本体框架17上。在此,由于第一框架部19和第二框架部20未相互固定,因此,抑制在第一框架部19与第二框架部20之间传递振动。因此,即使配重15和本体框架17的振动特性不同,也可抑制在作业车辆100中产生不良的振动。
而且,在该作业车辆100中,能够在安装有第一梁部件59的状态下从本体框架17拆下配重15。因此,能够以与本体框架17的制造工序不同的工序制造作为组装体的第一框架部19。因此,能够简化作业车辆100的制造工序。
4.其他实施方式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框架部19由配重15和第一梁部件59构成,但是,除了配重15和第一梁部件59之外,第一框架部19还可以具有横跨车体前后方向的其他部件。但是,从减少部件数量的观点来看,优选如上所述那样由配重15和第一梁部件59构成第一框架部19,或者使用尽量少的部件来构成第一框架部19。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配重15的上表面和外装罩18的上表面被配置成水平,但是也可以配置成倾斜。另外,并不限于配重15的上表面和外装罩18的上表面构成为同一面,也可以将外装罩18配置在比配重15的上表面稍微高的位置,相反,还可以配置在稍微低的位置。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作业车辆100例举了液压挖掘机,但是,只要是具有配重15的作业车辆,可以是其他作业车辆。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具有能够将罩部件容易且精确地配置在配重的表面上的效果,作为作业车辆是有用的。

Claims (4)

1.一种作业车辆,其特征在于,具有:
本体框架;
配重,其具有从前面侧向后方呈凹陷的形状且延伸至上表面的凹部,该配重配置在所述本体框架的后部;
第一梁部件,其跨设在凹部上且安装于所述配重的两侧端;以及
第一罩部件,其设置在由所述第一梁部件和所述凹部构成的第一框架部的上表面上;
第二框架部,其配置在所述凹部的前侧且安装于所述本体框架上;和
第二罩部件,其由所述第二框架部支承,并覆盖由所述凹部包围的空间的前方,
所述第一框架部和所述第二框架部相互独立地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作业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罩部件设置在沿所述凹部的边缘形成的台阶部和所述第一梁部件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作业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框架部具有:
多个柱部件,其安装在所述本体框架上且沿上下方向设置;和
第二梁部件,其由所述柱部件支承且沿着所述第一梁部件与所述第一梁部件相对配置,
所述第一梁部件和所述第二梁部件相互独立,
还具有密封所述第一梁部件和所述第二梁部件之间的间隙的密封部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作业车辆,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配置在所述第一梁部件的前侧且所述第二梁部件的侧方的液压油箱或燃料箱;
所述密封部件进一步密封所述第一梁部件与所述液压油箱或所述燃料箱之间的间隙。
CN200980103853.5A 2008-02-27 2009-02-10 作业车辆 Active CN10193277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045955 2008-02-27
JP045955/08 2008-02-27
PCT/JP2009/052220 WO2009107483A1 (ja) 2008-02-27 2009-02-10 作業車両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32773A CN101932773A (zh) 2010-12-29
CN101932773B true CN101932773B (zh) 2012-08-29

Family

ID=410158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03853.5A Active CN101932773B (zh) 2008-02-27 2009-02-10 作业车辆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9074342B2 (zh)
JP (1) JP5181017B2 (zh)
KR (1) KR101233228B1 (zh)
CN (1) CN101932773B (zh)
DE (1) DE112009000336B4 (zh)
WO (1) WO200910748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12009001244B4 (de) * 2008-05-23 2017-05-11 Komatsu Ltd. Gegengewicht
US8616603B2 (en) 2010-04-23 2013-12-31 The Raymond Corporation Operator ride enhancement system
JP5654856B2 (ja) * 2010-11-30 2015-01-14 株式会社小松製作所 油圧ショベル
JP5799722B2 (ja) * 2011-09-30 2015-10-28 コベルコ建機株式会社 作業機械
JP5181076B1 (ja) * 2012-08-03 2013-04-10 株式会社小松製作所 油圧ショベル
JP5405649B1 (ja) * 2012-12-07 2014-02-05 株式会社小松製作所 作業車両の旋回装置
JP6012043B2 (ja) 2013-04-26 2016-10-25 キャタピラー エス エー アール エル 旋回フレームおよび作業機械
JP6262118B2 (ja) * 2014-10-17 2018-01-17 キャタピラー エス エー アール エル 建設機械の旋回フレーム
US9587377B2 (en) 2015-02-06 2017-03-07 Harnischfeger Technologies, Inc. Raised counterweight for a mining machine
KR101698288B1 (ko) 2015-05-21 2017-01-19 가부시키가이샤 고마쓰 세이사쿠쇼 유압 셔블
DE102015210149B3 (de) * 2015-06-02 2016-07-28 Komatsu Ltd. Hydraulikbagger
JP6497737B2 (ja) * 2015-06-18 2019-04-10 キャタピラー エス エー アール エル 建設機械におけるカウンタウエイト支持構造
CN105109557A (zh) * 2015-08-07 2015-12-02 力士德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挖机覆盖件支撑骨架
CN105731310B (zh) * 2016-04-27 2018-05-22 安徽昌永得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叉车配重块
CN105712255B (zh) * 2016-04-27 2018-05-22 安徽昌永得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叉车配重壳体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727529A1 (en) * 1995-02-17 1996-08-21 Kubota Corporation Backhoe having an engine hood with a driver's seat mounted thereon
CN201003185Y (zh) * 2006-12-12 2008-01-09 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挖掘机机罩配重的限位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12062Y2 (ja) * 1989-06-19 1994-03-30 新キャタピラー三菱株式会社 カウンタウエイト着脱装置
JP2575959Y2 (ja) 1992-09-11 1998-07-02 油谷重工株式会社 カウンタウエイトの工具箱構造
JPH0712557U (ja) * 1993-08-03 1995-03-03 日立建機株式会社 建設機械のカウンタウエイト
JP2942165B2 (ja) 1995-02-17 1999-08-30 株式会社クボタ バックホウ
US5833268A (en) * 1996-12-06 1998-11-10 Aldrovandi; Louis Counterweight hoisting mechanism
US6296436B1 (en) * 1997-04-08 2001-10-02 Allied Gator, Inc. Multipurpose counterweight housing and counterweight
JP3697370B2 (ja) 1999-09-24 2005-09-21 株式会社クボタ 旋回作業機
JP2001303614A (ja) * 2000-04-20 2001-10-31 Komatsu Ltd 油圧ショベルの遮蔽板
JP3973446B2 (ja) 2002-02-19 2007-09-12 石川島建機株式会社 作業機の上部旋回体
JP2004011176A (ja) 2002-06-04 2004-01-15 Hitachi Constr Mach Co Ltd 建設機械の旋回体
JP4211919B2 (ja) * 2003-03-24 2009-01-21 株式会社小松製作所 油圧ショベルのカウンタウエイト
US6938928B2 (en) * 2003-08-26 2005-09-06 Deere & Company Integrated fuel tank and complementary counterweight
JP4226546B2 (ja) * 2004-03-29 2009-02-18 株式会社クボタ 旋回作業機
JP2006057291A (ja) 2004-08-18 2006-03-02 Shin Caterpillar Mitsubishi Ltd 作業機械のカウンタウエイト
JP2005163533A (ja) 2004-11-05 2005-06-23 Kobelco Contstruction Machinery Ltd 作業機械
JP2006335329A (ja) 2005-06-06 2006-12-14 Komatsu Ltd 作業車両の冷却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727529A1 (en) * 1995-02-17 1996-08-21 Kubota Corporation Backhoe having an engine hood with a driver's seat mounted thereon
CN201003185Y (zh) * 2006-12-12 2008-01-09 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挖掘机机罩配重的限位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1-303614A 2001.10.31
JP特开2004-11176A 2004.01.15
JP特开2005-163533A 2005.06.23
JP特开2006-335329A 2006.12.14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12009000336B4 (de) 2014-05-28
KR101233228B1 (ko) 2013-02-14
US20100290883A1 (en) 2010-11-18
CN101932773A (zh) 2010-12-29
JPWO2009107483A1 (ja) 2011-06-30
US9074342B2 (en) 2015-07-07
WO2009107483A1 (ja) 2009-09-03
JP5181017B2 (ja) 2013-04-10
KR20100106552A (ko) 2010-10-01
DE112009000336T5 (de) 2011-05-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32773B (zh) 作业车辆
US7887124B2 (en) Cab structure for construction machine
CN101542046B (zh) 工作机械的驾驶室支承装置
KR101081836B1 (ko) 건설 기계의 캡 구조
JP4548375B2 (ja) 作業機械
US20150139768A1 (en) Construction machine
KR101523777B1 (ko) 건설 기계
US8646557B2 (en) Construction machine
JP2006335329A (ja) 作業車両の冷却装置
JP6012845B2 (ja) 建設機械
US7857083B2 (en) Excavation machine
JP2001173017A (ja) 建設機械
JP2020060015A (ja) キャブ及び作業機械
CN104452858A (zh) 工程机械
JP5132357B2 (ja) 作業車両
JP5242987B2 (ja) カウンタウェイト
JP2021001434A (ja) 作業車両
JP4824996B2 (ja) キャブ構造
JP5780047B2 (ja) 建設機械の配管類通し構造
JPH10292434A (ja) 運転室付き作業機
JP2023067237A (ja) 作業機械
JP5001325B2 (ja) 建設機械
KR101640605B1 (ko) 소선회 굴삭기의 캐빈 지지구조
JP5055334B2 (ja) 建設機械のキャブ支持構造
JP2013221373A (ja) 建設機械の旋回フレー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