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11399B - 中继连接器、中继连接器和底座的组装结构、中继连接器和电源的组装结构、放电管和电源相对于中继连接器的组装结构、显示装置用照明装置、显示装置和电视接收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中继连接器、中继连接器和底座的组装结构、中继连接器和电源的组装结构、放电管和电源相对于中继连接器的组装结构、显示装置用照明装置、显示装置和电视接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11399B
CN101911399B CN2008801225024A CN200880122502A CN101911399B CN 101911399 B CN101911399 B CN 101911399B CN 2008801225024 A CN2008801225024 A CN 2008801225024A CN 200880122502 A CN200880122502 A CN 200880122502A CN 101911399 B CN101911399 B CN 10191139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relay
discharge tube
keeper
power supp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8012250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11399A (zh
Inventor
鹰田良树
工藤高明
池永尚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9113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1139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1139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1139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33/00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apparatus and having one part acting as a holder providing support and electrical connection via a counterpart which i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apparatus, e.g. lamp holders; Separate parts thereof
    • H01R33/94Holders formed as intermediate parts for linking a counter-part to a coupling part
    • H01R33/942Holders formed as intermediate parts for linking a counter-part to a coupling part for tubular fluorescent lamp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19/00Fastening of light sources or lamp holders
    • F21V19/0075Fastening of light sources or lamp holders of tubular light sources, e.g. ring-shaped fluorescent light sources
    • F21V19/008Fastening of light sources or lamp holders of tubular light sources, e.g. ring-shaped fluorescent light sources of straight tubular light sources, e.g. straight fluorescent tubes, soffit lamps
    • F21V19/0085Fastening of light sources or lamp holders of tubular light sources, e.g. ring-shaped fluorescent light sources of straight tubular light sources, e.g. straight fluorescent tubes, soffit lamps at least one conductive element acting as a support means, e.g. resilient contact blades, piston-like contac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10Sockets for co-operation with pins or blades
    • H01R13/11Resilient sockets
    • H01R13/113Resilient sockets co-operating with pins or blades having a rectangular transverse sec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73Means for mounting coupling parts to apparatus or structures, e.g. to a wall
    • H01R13/74Means for mounting coupling parts in openings of a panel
    • H01R13/741Means for mounting coupling parts in openings of a panel using snap fastening means
    • H01R13/743Means for mounting coupling parts in openings of a panel using snap fastening means integral with the hous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33/00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apparatus and having one part acting as a holder providing support and electrical connection via a counterpart which i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apparatus, e.g. lamp holders; Separate parts thereof
    • H01R33/02Single-pole devices, e.g. holder for supporting one end of a tubular incandescent or neon lamp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astening Of Light Sources Or Lamp Holders (AREA)
  • Connecting Device With Holders (AREA)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中继连接器(145),用于对配置在底座(13)的正面侧的放电管(15)供给来自配置于底座(13)的背面侧的电源(电源基板)(16)的电力,其特征在于,包括:组装于底座(13)的绝缘性保持件(20);和能够与放电管(15)和电源(16)电连接且安装于保持件(20)的中继端子(30),其中,底座(13)和电源(16)隔着间隙(149)分开,保持件(20)在底座(13)和电源(16)之间的间隙(149)中具备从外侧覆盖中继端子(30)的保护壁部(146)。

Description

中继连接器、中继连接器和底座的组装结构、中继连接器和电源的组装结构、放电管和电源相对于中继连接器的组装结构、显示装置用照明装置、显示装置和电视接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继连接器、中继连接器和底座的组装结构、中继连接器和电源的组装结构、与中继连接器相对的放电管和电源的组装结构、显示装置用照明装置、显示装置和电视接收机。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公示了一种作为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源发挥作用的一例照明装置。该照明装置具备,即将中继端子安装于大致平板状的底座,在该中继端子的一端部连接多根细长的放电管而在中继端子的另一端部与电源连接的结构,这样经由该中继端子从电源向放电管供给电力。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294592号公报
在上述现有的技术中,由于中继端子以裸露的状态直接安装在底座,因而需要考虑漏电、触电等的设计。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基于上述那样的事实而完成的,其涉及一种构成从电源向放电管的电路供给电路的中继连接器,目的在于不易产生漏电、触电。
作为用于实现上述目的的装置,本发明的中继连接器用于对配置在大致呈平板状的底座的正面侧的放电管,供给来自配置于上述底座的背面侧的电源的电力,其特征在于,包括:组装于上述底座的绝缘性保持件,和能够上述放电管和上述电源电连接且安装于上述保持件的中继端子,其中,上述底座和上述电源隔着间隙分开,上述保持件在上述底座和上述电源之间的上述间隙中具备从外侧覆盖上述中继端子的保护壁部。
这样,通过在底座和电源的间隙中设置保护壁部,不会在该间隙露出中继端子,能够防止或者抑制作业人员等在该间隙接触中继端子。其结果是,能够提供不易发生漏电、触电的中继端子。
上述保护壁部以与上述中继端子分开的状态覆盖上述中继端子。
这样,通过将保护壁部和中继端子分开,能够在成型时使用充分厚的金属模,从而能够有助于提高制造效率。
能够构成为:上述保持件具备将上述放电管侧和上述电源侧隔开的隔离壁部,上述隔离壁部具备部分地向上述放电管侧突出的突部,且由该突部支承上述放电管。
这样,通过在隔离壁部形成部分地向放电管侧突出的突部,且由该突部支承放电管,能够减小支承放电管的部分的壁厚,使成型性良好。即,当为使放电管侧和电源侧尽可能大地分开而将隔离壁部整体做成壁厚时,有时发生该壁厚部分在成型时收缩成研钵状等成型上的问题,而通过本发明则不易产生这样的情况。另外,由于用突部支承放电管,且隔离壁部位于只与放电管分开突出高度的位置,因而能够形成使该隔离壁部相对于最传热的部分(突部的顶部)离开放电管。其结果是,能够防止发生隔离壁部因热引起劣化的现象,从而还能够防止在放电管侧和电源侧发生绝缘破坏。
上述保持件贯通所述底座的安装孔,在上述保持件的外表面形成有:能够弹性挠曲的弹性防脱片;和与贯通上述安装孔的方向大致成直角的卡止面,通过在上述弹性防脱片与上述卡止面之间夹持上述底座,上述保持件被固定于上述底座。
该情况下,在将保持件插入安装孔的过程中使弹性防脱片发生弹性挠曲,当保持件到达标准的组装位置而使卡止面撞在安装孔的开口缘时,弹性防脱片发生弹性复位而卡止于安装孔的开口缘。根据本发明,只要将保持件插入安装孔就能够将中继连接器组装于底座。
上述本发明的中继连接器中,能够构成为:在上述保持件的形成有上述弹性防脱片的外表面,形成有在上述保持件组装于上述底座的状态下能够与上述安装孔的孔缘抵接的游动限制部。
由于弹性防脱片能够向与保持件的外表面接近的方向发生弹性变形,因而随着该弹性防脱片的弹性变形,保持件有可能相对于底座会产生相对移动,但是,在上述构成中,通过使游动限制部与安装孔的孔缘抵接,来限制保持件与底座间的相对移动。
在上述本发明的中继连接器中,能够构成为:与上述安装孔的孔缘抵接的上述弹性防脱片的抵接面为相对于上述底座的厚度方向倾斜的倾斜面。
该情况下,由于与安装孔的孔缘抵接的弹性防脱片的抵接面成为相对于底座的厚度方向倾斜的倾斜面,因而即使底座的厚度存在不均匀,也能够将底座可靠地夹持在弹性防脱片和卡止面之间。
在上述本发明的中继连接器中,能够构成为:在上述保持件上形成有能够收容上述放电管的端部的收容室,在上述收容室内配置有上述中继端子的放电管用连接部,在上述收容室内,上述放电管和上述放电管用连接部电连接。
该情况下,由于放电管和中继端子的连接部分被收容在收容室内,因而能够防止夹杂物对该连接部分的干涉。
在上述本发明的中继连接器中,能够构成为:上述放电管向上述收容室组装的方向为与上述放电管的轴线成直角的方向,且在组装有放电管的状态下,外嵌于上述放电管的端部的管头被收容于上述收容室内,在上述收容室内形成有移动限制部,该移动限制部通过卡止上述管头而限制上述放电管沿其轴线方向向脱离上述收容室的方向移动。
该情况下,即使放电管沿着其轴线方向向脱离收容室的方向移动,也能够通过将管头卡止于移动限制部来限制放电管的移动。
在上述本发明的中继连接器中,能够构成为:在上述保持件的外表面中与上述保持件的板面成直角且上述收容室形成开口的外表面,形成有使上述保持件和上述收容室的开口缘之间的部分沿上述保持件的板面突出的形态的伸出部。
该情况下,由于通过从保持件的外表面突出伸出部,而使自收容室的内部至底座的沿面距离变长,因而能够防止从收容室的放电管向保持件外的底座的漏电。
在上述本发明的中继连接器中,能够构成为:在上述保持件形成有从上述收容室的开口部的开口缘向上述放电管的组装方向倾斜的锥状导向部,该开口部作为上述放电管的接收口。
该情况下,能够通过锥状导向部将放电管导入收容室内。
在上述本发明的中继连接器中,能够构成为:上述电源为以下形态:在与上述底座平行的电路基板的与上述底座相反一侧的背面安装有基板连接器,使上述基板连接器的嵌合凹部与贯通上述电路基板的嵌合孔对应,在上述嵌合凹部内配置有输出端子,在上述保持件上,形成有为向上述底座的背面侧突出的形态且能够贯通上述嵌合孔进入上述嵌合凹部内的壁部,在上述中继端子以沿着上述壁部的方式形成有能够与上述输出端子连接的基板用连接部。
该情况下,中继端子的基板用连接部贯通电路基板的嵌合孔且在嵌合凹部的内部与输出端子连接。由于在电路基板上形成贯通状态的嵌合孔,因而能够实现将基板连接器配置于电路基板的与底座相反一侧的背面的方式。另外,由于基板用连接部沿着壁部配置,因而能够防止因夹杂物的干涉而引起的基板用连接部的变形等。
在上述本发明的中继连接器中,能够构成为:上述输出端子包括:相对于上述电路基板被限制移动的基端部;从上述基端部延伸的弹性挠曲的可挠部;和从上述可挠部延伸且能够弹性夹持上述壁部和上述基板用连接部的大致U字形的连接片,在上述嵌合凹部内,上述基板用连接部在构成上述连接片的两个片部中的与上述可挠部相反的自由端侧的片部弹性接触,并且上述壁部与构成上述连接片的两个片部中的上述可挠部侧的片部弹性接触。
该情况下,在中继端子的基板用连接部相对于输出端子向可挠部侧位置发生了相对偏移的情况下,由于使连接片的整体与基板用连接部和壁部形成一体向可挠部侧移动,因而,能够保持基板用连接部和自由端侧的片部的连接状态。在基板用连接部相对于输出端子位置向与可挠部相反的自由端侧发生了相对偏移的情况下,由于连接片中自由端侧的片部推压基板用连接部向自由端侧移动,因而即使该情况也能够保持基板用连接部和自由端侧的片部处于连接状态。
在上述本发明的中继连接器中,能够构成为:上述电源以使多个输出端子与多个上述中继端子对应的方式并列配置于电路基板上,并且上述输出端子具有沿与上述中继端子和上述输出端子的排列方向大致成直角的方向细长地延伸的连接片,在上述中继端子上形成有宽度比上述连接片宽且与上述中继端子和上述输出端子的排列方向平行的呈板状的基板用连接部,上述基板用连接部能够与上述连接片接触。
在多个输出端子和多个中继端子并列配置的情况下,有可能由于作为在输出端子的安装母体的电路基板和作为中继端子的安装母体的底座之间的热膨胀率差异等,导致在输出端子和中继端子的排列方向产生位置偏移。
可是,在本发明中,在输出端子上设有沿与排列方向大致成直角的方向细长地延伸的连接片,在中继端子上形成有宽度比连接片宽且与排列方向平行的呈板状的基板用连接部,而使该宽度宽的基板用连接部和细长的连接片接触。由于基板用连接部在排列方向的宽度尺寸较大,因而即使中继端子和输出端子在排列方向发生位置偏移,也能够保持基板用连接部和连接片处于连接状态。
在上述本发明的中继连接器中,能够构成为:在上述保持件上形成有:允许上述放电管从与上述底座的板面大致成直角的方向进入的放电管用嵌合部;和允许上述电源的基板连接器从与上述底座的板面大致成直角的方向嵌合的电源用嵌合部。
该情况下,由于放电管与中继端子相对的安装方向和电源与中继端子相对的安装方向都是与底座的板面大致成直角的方向,因而能够在相对于底座层叠有放电管和电源的状态下进行安装。
其次,作为用于实现上述目的的装置,本发明的中继连接器和底座的组装结构,用于将中继连接器安装于底座,该中继连接器用于对配置于大致呈平板状的上述底座的正面侧的放电管供给来自配置于上述底座的背面侧的电源的电力,上述中继连接器和底座的组装结构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底座贯通形成有安装孔,上述中继连接器包括:组装于上述底座的绝缘性保持件;和能够与上述放电管和上述电源电连接且安装于上述保持件的中继端子,上述底座和上述电源隔着间隙分开,上述保持件在上述底座和上述电源之间的上述间隙中具备从外侧覆盖上述中继端子的保护壁部。
这样,通过在底座和电源的间隙设置保护壁部,能够恰当地防止或者抑制作业人员在该间隙接触到中继端子。
能够构成为:上述保护壁部以与上述中继端子分开的状态覆盖上述中继端子。
这样,通过将保护壁部和中继端子隔离,能够在成型时使用足够的壁厚的金属模,从而能够有助于提高制造效率。
还能够构成为:上述保持件具备将上述放电管侧和上述电源侧隔开的隔离壁部,上述隔离壁部具备部分地向上述放电管侧突出的突部,且由该突部支承上述放电管。
这样,通过在隔离壁部形成部分地向放电管侧突出的突部,且由该突部支承放电管,而减小支承放电管的部分的壁厚,使能够成型性良好。即,当为尽可能远地隔离放电管侧和电源侧而将隔离壁部整体做成壁厚时,有可能该壁厚部分在成型时发生收缩成研钵状等成型上的问题,而通过本发明则难以产生这样的情况。
还能够构成为:在上述保持件的外表面形成有:能够弹性挠曲的弹性防脱片;和与贯通上述安装孔的方向大致成直角的卡止面,通过用上述弹性防脱片和上述卡止面夹持上述底座,上述保持件以贯通上述底座的状态被固定。
根据这样的组装结构,在将保持件插入安装孔的过程使弹性防脱片发生弹性挠曲,当保持件到达标准的安装位置而使卡止面撞击到安装孔的开口缘时,弹性防脱片进行弹性复位而卡止于安装孔的开口缘。根据本发明,只要将保持件插入安装孔就能够将中继连接器安装在底座。
还能够构成为:在上述保持件的形成有上述弹性防脱片的外表面,形成有能够与上述安装孔的孔缘抵接的游动限制部。
由于弹性防脱片能够在接近保持件的外表面的方向发生弹性变形,因而随着该弹性防脱片的弹性变形保持件有可能相对于底座发生相对移动,但是,在上述构成中,通过使游动限制部与安装孔的孔缘抵接,来限制保持件与底座相对的相对移动。
还能够构成为:与上述安装孔的孔缘抵接的上述弹性防脱片的抵接面为相对于上述底座的厚度方向倾斜的倾斜面。
该情况下,由于与安装孔的孔缘抵接的弹性防脱片的抵接面成为相对于底座的厚度方向发生倾斜的倾斜面,因而即使底座的厚度不均匀,也能够将底座可靠地夹持在弹性防脱片与卡止面之间。
也能够构成为:在上述保持件上形成有能够收容上述放电管的端部的收容室,在上述收容室内,上述放电管和上述中继端子电连接,在上述保持件的外表面中与上述底座的板面成直角且上述收容室开口的外表面,形成有使上述底座和上述收容室的开口缘之间的部分沿上述底座的板面突出的形态的伸出部。
该情况下,由于从保持件的外表面突出伸出部,而使从收容室的内部至底座的沿面距离变长,因而能够防止从收容室内的放电管向保持件外的底座的漏电。
其次,作为用于实现上述目的的装置,本发明的中继连接器和电源的组装结构,用于向配置于大致呈平板状的底座的正面侧的放电管供给来自配置于上述底座的背面侧的电源的电力,其特征在于:上述中继连接器包括:组装于上述底座的绝缘性保持件;和能够与上述放电管和上述电源电连接且安装于上述保持件的中继端子,上述底座和上述电源隔着间隙分开,上述保持件在上述底座和上述电源之间的上述间隙具备从外侧覆盖上述中继端子的保护壁部。
这样,通过在底座和电源的间隙设置保护壁部,能够适当地防止或者抑制作业人员在该间隙接触到中继端子。
也能够构成为:上述保护壁部以与上述中继端子分开的状态覆盖上述中继端子。
这样,通过将保护壁部和中继端子分开,能够在成型时使用足够壁厚的金属模,从而能够有助于提高制造效率。
还能够构成为:上述保持件具备将上述放电管侧和上述电源侧隔开的隔离壁部,上述隔离壁部具备部分地向上述放电管侧突出的突部,且由该突部支承上述放电管。
这样,通过在隔离壁部形成部分地向放电管侧突出的突部,且由该突部支承放电管,使支承放电管的部分的壁厚变小,从而使能够成型性良好。即,当为使放电管侧和电源侧尽可能远地分开而将隔离壁部整体做成厚壁时,有可能该厚壁部分成型时发生收缩成研钵状等成型上的问题,但是,根据本发明,则难以发生这样的现象。
还能够构成为:上述输出端子包括:相对于上述电路基板被限制移动的基端部;从上述基端部延伸的能够弹性挠曲的可挠部;和从上述可挠部延伸且能够弹性夹持与上述壁部和上述基板用连接部的大致U字形的连接片,在上述嵌合凹部内,上述基板用连接部与构成上述连接片的两个片部中的与上述可挠部相反的自由端侧的片部弹性接触,并且上述壁部与构成上述连接片的两个片部中的上述可挠部侧的片部弹性接触。
该情况下,在中继端子的基板用连接部相对于输出端子向可挠部侧发生相对位置偏移的情况下,由于连接片的整体与基板用连接部和壁部成一体地向可挠部侧移动,因而能够保持基板用连接部和自由端侧的片部的连接状态。在基板用连接部相对于输出端子向与可挠部相反的自由端侧发生相对位置偏移的情况下,由于连接片中自由端侧的片部推压基板用连接部而向自由端侧移动,因而,即使该情况下也能够保持基板用连接部和自由端侧侧片部的连接状态。
还能够构成为:上述电源成以使多个上述输出端子与多个上述中继端子对应的方式并列配置于上述电路基板上的状态,上述输出端子具有沿着与上述中继端子和上述输出端子的排列方向大致成直角的方向细长地延伸的连接片,上述基板用连接部形成为宽度比上述连接片要宽且与上述中继端子和上述输出端子的排列方向平行的板状,上述基板用连接部与上述连接片接触。
在多个输出端子和多个中继端子并列配置的情况下,有可能在作为输出端子的安装母体的电路基板和作为中继端子的安装母体的底座之间,因热膨胀率差异等引起在输出端子和中继端子的排列方向产生位置偏移。
可是,在上述结构中,在输出端子上设有沿与排列方向大致成直角的方向细长地延伸的连接片,在中继端子上形成有宽度比连接片宽且成为与排列方向平行的板状的基板用连接部,而使该宽度宽的基板用连接部和细长的连接片接触。由于基板用连接部在排列方向的宽度尺寸大,因而即使中继端子和输出端子在排列方向发生位置偏移,也能够保持基板用连接部和连接片的连接状态。
其次,作为用于实现上述目的的装置,本发明的放电管和电源相对于中继连接器的组装结构,用于将放电管和电源连接于中继连接器,该中继连接器用于向配置于大致呈平板状的底座的正面侧的放电管供给来自配置于上述底座的背面侧的电源的电力,上述放电管和电源相对于中继连接器的组装结构的特征在于:上述中继连接器包括:安装于上述底座的绝缘性保持件;和能够与上述放电管和上述电源电连接且安装于上述保持件的中继端子,上述底座和上述电源隔着间隙分开,上述保持件在上述底座和上述电源之间的上述间隙中具备从外侧覆盖上述中继端子的保护壁部。
这样,通过在底座和电源的间隙设置保护壁部,不会在该间隙露出中继端子,从而能够适当地防止或者抑制作业人员在该间隙接触到中继端子。其结果是,能够提供一种不易发生漏电、触电的中继连接器。
还能够构成为:上述保护壁部以与上述中继端子分开的状态覆盖上述中继端子。
这样,通过将保护壁部和中继端子分开,能够在成型时使用足够的壁厚的金属模,进而能够有助于提高制造效率。
还能够构成为:上述保持件具备将上述放电管侧和上述电源侧隔开的隔离壁部,上述隔离壁部具备部分向上述放电管侧突出的突部,且由该突部支承上述放电管。
这样,通过在隔离壁部形成部分地向放电管侧突出的突部,由该突部支承放电管,能够减小支承放电管的部分的壁厚,从而使成型性变得良好。即,当为尽可能大地将放电管侧和电源侧分开而将隔离壁部整体做成壁厚时,有可能该壁厚部分在成型时产生收缩成研钵状等成形上的问题,但是,根据本发明则难以发生这样的现象。
还能够构成为:在上述保持件上形成有:允许上述放电管从与上述底座的板面大致成直角的方向进入的放电管用嵌合部;和允许上述电源从与上述底座的板面大致成直角的方向嵌合的电源用嵌合部。
该情况下,由于放电管与相对中继端子的安装方向和电源与相对中继端子的安装方向都是相对于底座的板面形大致成直角的方向,因而能够相对于底座以层叠放电管和电源的方式进行安装。
另外,本发明的照明装置的特征在于,其包括上述本发明的中继连接器、放电管、电源、和底座。
另外,在上述照明装置中,能够构成为:多个上述中继连接器以沿着上述底座的相互平行的一对侧缘中的一个上述侧缘排列的方式配置,在细长的支承板上,能够导通地并列安装有多个接地端子的形态的接地部件,以沿着上述底座的相互平行的上述一对侧缘中的另一个的上述侧缘并列的方式配置,在与上述一对侧缘大致成直角的方向并列配置有细长的多根上述放电管,安装于上述多根放电管的一端部的管头单独与上述中继连接器的上述中继端子连接,安装于上述多根放电管的另一端部的管头单独与上述接地端子连接。
该情况下,多根放电管在其另一端部的管头经由接地部件成短路状态且一同接地。由于构成接地部件的多个接地端子不需要彼此绝缘,因而不需要以绝缘为目的用于包围接地端子或者在接地端子间进行隔离的绝缘部件。根据本发明,有助于减少部件个数。
另外,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上述本发明的照明装置;和配置于上述照明装置的正面侧的显示板。
另外,本发明的电视接收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上述本发明的显示装置。
根据本发明,可以使构成从电源向放电管的电力供给通路的中继连接器不易产生漏电、触电。
附图说明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电视接收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显示装置的水平截面图;
图3是组装有中继连接器、放电管和电源基板的状态的底座的立体图;
图4是安装有电源基板的状态的底座的背面图;
图5是表示将基板连接器安装于灯组件的状态的水平截面图;
图6是中继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7是中继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8是中继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9是表示中继连接器和底座的组装结构的截面图;
图10是中继端子的背面图;
图11是放电管的立体图;
图12是照明装置的背面图;
图13是照明装置的部分放大正面图;
图14是基板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15是基板连接器的正面图;
图16是表示嵌合中继连接器的状态的基板连接器的正面图;
图17是基板连接器的水平截面图;
图18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中继连接器和底座的组装结构的截面图;
图19是第三实施方式的中继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20是第三实施方式的中继连接器的侧面图;
图21是在第四实施方式中从正面侧看到的照明装置的立体图;
图22是照明装置的正面图;
图23是中继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24是表示中继连接器和放电管的连接结构的部分放大正面图;
图25是中继端子的侧面图;
图26是表示放电管的管头能够与限制器卡止的情况的截面图;
图27是表示中继连接器和电源基板的连接结构的截面图;
图28是放电管的立体图;
图29是管头的背面图;
图30是管头的平面图;
图31是管头的侧面图;
图32是从背面侧看到的第四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的立体图;
图33是第五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的正面图;
图34是表示在照明装置中使放电管露出的状态的正面图;
图35是照明装置的背面图;
图36是接地部件的立体图;
图37是接地部件的立体图;
图38是表示放电管的管头能够与限制器卡止的情况的截面图;
图39是表示接地端子和放电管的连接结构的部分放大正面图;
图40是表示管头的一变形例的立体图;
图41是图40的侧面图;
图42是接地端子的立体图;
图43是表示使用图42的接地端子的情况下与管头的连接状态的截面图;
图44是表示将第六实施方式的中继连接器安装于灯组件的状态的水平截面图;
图45是第六实施方式的中继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46是表示剖开第六实施方式的中继连接器的部分的立体图;
图47是表示剖开第六实施方式的中继连接器的部分的立体图;
图48是第七实施方式的管头的正面侧立体图;
图49是第七实施方式的管头的背面侧立体图;
图50是表示安装有第七实施方式的管头后的灯的一例的第一立体图;
图51是图50的灯的第二立体图;
图52是表示安装有第七实施方式的管头后的灯的一变形例的第一立体图;
图53是图52的灯的第二立体图;
图54是表示安装有第七实施方式的管头后的灯的另一变形例的第一立体图;
图55是图54的灯的第二立体图。
符号说明
10…照明装置
11…显示板
13…底座
13H…安装孔
14、145…中继连接器
15…放电管
16…电源基板(电源)
17…电路基板
17H…嵌合孔
18…基板连接器
20…保持件
22…移动限制部
23…收容室(放电管用嵌合部)
24…游动限制部
25…弹性防脱片
26…卡止面
27…壁部(电源用嵌合部)
28…伸出部
29…锥状导向部
30…中继端子
31…放电管用连接部
33…基板用连接部
50…管头
63…嵌合凹部
70…输出端子
71…基端部
73…可挠部
74…连接片
146…保护壁部
147…隔离壁部
148…突部
149…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1~图17针对本发明具体化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显示装置D概要]
图1是电视接收装置TV的分解立体图,其构成包括:显示装置D、以夹持方式收容显示装置D的表里两壳体Ca、Cb、有别于后述的电源基板16(作为本发明的构成要件的电源)的主电源P、调谐器T、台座S。用于电视接收装置TV的显示装置D作为整体做成横长的长方形,其构成包括如图2所示的显示板11和照明装置10,被称为所谓的液晶显示装置。显示板11配置于照明装置10的正面侧,照明装置10作为背光源从背面侧照射显示板11。此外,由于图2示意性表示显示装置D,因而中继连接器14和基板连接器18等的形状部分与其它附图的形状部分不同。
显示板11为在透明的TFT基板和透明的CF基板的间隙密封有液晶的众所周知的结构,在TFT基板上设有作为与彼此垂直相交的源极配线和栅极配线连接的开关元件的TFT(Thin Film Transistor)、和与该TFT连接的像素电极,在CF基板上设有将红(R)、绿(G)、蓝(B)三原色的着色部配置成矩阵状的彩色滤色片、和共用电极。
[照明装置10概要]
如图2~图4所示,照明装置10的构成包括灯组件12和电源基板16(本发明的构成要件之一的电源)。灯组件12包括:作为整体成横长长方形的板状且作为灯收容部件发挥作用的金属制底座13、在底座13的正面侧以水平姿势按照并列于上下方向的方式配置的多个放电管15、和以沿着底座13的左右两侧缘且与各放电管15相对应的方式上下并列配置于的多个中继连接器14。电源基板16配置于底座13的里面侧,通过经由中继连接器14对放电管15进行电力供给。在底座13上,在与各放电管15相同的高度与放电管15的端部相对应的位置,以在上下方向并列地形成有从正面贯通到背面的方式的大致呈方形的多个安装孔13H(参照图5、图12、图13等),在各安装孔13H内分别贯通安装中继连接器14。
[中继连接器14]
如图5~图8和图10所示,中继连接器14由合成树脂制的保持件20、和收容在保持件20内的金属制的中继端子30构成。
保持件20由作为整体呈块状的箱状部21、和从箱状部21的背面向后方突出的壁部27构成。在保持件20上,形成有沿着箱状部21的外表面(上面和下面)向后方(与中继连接器14相对于底座13的组装方向相同的方向)悬臂状延伸的方式的上下一对的弹性防脱片25。在弹性防脱片25的伸出端部形成有向箱状部21的相反侧突出大致成直角三角形状的止脱突起25a。另外,在箱状部21的上下两面形成有沿弹性防脱片25(与弹性防脱片25平行)细长地延伸的凸缘状的游动限制部24。该游动限制部24的前后方向(与中继连接器14向底座13的组装方向相平行的方向)的形成范围,大致与弹性防脱片25相同的区域。另外,在移动限制部24的前端(中继连接器14与电路基板17相对的组装方向前端侧)形成有与电路基板17抵接的抵接面(插入限制部)20a,采用通过该抵接面20a使该中继端子30的前端或者壁部27的前端不与嵌合凹部63的里端抵接的构成。在箱状部21的背面形成有位于比壁部27的更靠近右方和位于比壁部27的更靠近左方的一对卡止面26。该成对的卡止面26与底座13平行,且夹持弹性防脱片25配置于左右两侧。
在箱状部21,从其正面往右侧面(底座13的侧缘部的相反侧的侧面)形成有开口的收容室23(作为本发明的构成要件的放电管用嵌合部)。收容室23的开口部中正面侧的开口部成为用于从正面侧嵌入放电管15的端部(管头50)的接收口23a,侧面侧的开口部成为用于在将放电管15的端部收容于收容室23的状态下避免与玻璃管40的干扰的避让口23b。在该避让口23b形成有其开口缘向内侧延伸的状态的移动限制部22。该移动限制部22的上下方向的间隔成为比管头50的主体51的内径小的尺寸。另外,在箱状部21,形成有从箱状部21的避让口23b的开口侧面与底座13平行地突出的伸出部28。该伸出部28成为将底座13的正面和避让口23b之间隔开的状态。该伸出部28中的与底座13的对置面成为上述的卡止面26。另外,在伸出部28形成有将与该底座13的对置面(背面)切开的形状的壁减薄部。
中继端子30保持于保持件20。中继端子30为对冲切成规定形状的金属板材进行弯曲加工而成,其包括:由大致圆弧状的板片组成的由一对弹性夹持片32构成的放电管用连接部31、和向背面侧平板状突出的基板用连接部33。在基板用连接部33的前端形成有从其上下两缘部成直角延伸的一对支承片34,从该一对支承片34向正面侧延伸出上述的一对弹性夹持片32。该弹性夹持片32被收容于收容室23内。另一方面,基板用连接部33从箱状部21的背面向保持件20外露出,且沿着壁部27向后方突出。在壁部27形成有沿着其上下两缘延伸的一对凸缘状保持部27a,基板用连接部33通过将其上下两缘嵌合于凸缘状保持部27a的槽内而被固定于壁部27。该壁部27和从基板用连接部33的箱状部21的突出方向相对于底座13成直角(与中继连接器14向底座13的安装方向相同的方向)。
如图9所示,在将该中继连接器14组装于底座13时,从底座13的正面侧向安装孔13H插入保持件20的壁部27,使卡止面26抵接于底座13的正面的安装孔13H的开口缘部。在插入过程,为使弹性防脱片25的止脱突起25a与安装孔13H的孔缘抵接,而使弹性防脱片25向接近箱状部21的方向发生弹性变形。而且,当卡止面26抵接于底座13的正面时,止脱突起25a穿过安装孔13H而使弹性防脱片25弹性复位,通过该弹性复位而将止脱突起25a卡止于底座13的背面的安装孔13H的开口缘部。由此,底座13被卡止面26和止脱突起25a从前后夹持,以此将保持件20固定为相对于底座13限制向安装方向(安装孔13H的贯通方向)的移动的状态,从而将中继连接器14安装于底座13。
在将中继连接器14安装于底座13的状态下,作为保持件20的前端侧的箱状部21向底座13的正面突出(露出),且作为保持件20的后端侧的壁部27向底座13的背面侧突出(露出)。另外,由于弹性防脱片25能够在相对接近保持件20的外表面的方向(上下方向)发生弹性变形,因而随着该弹性防脱片25的弹性变形,保持件20有可能相对于底座13(安装孔13H)在上下方向发生相对移动,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使形成于与弹性防脱片25相同的外表面的游动限制部24抵接于安装孔13H的孔缘,保持件20相对于底座13在上下方向的相对移动得到限制。
[放电管15]
放电管15由冷阴极射线管构成,如图11所示,其构成包含:作为整体细长且为圆形截面的玻璃管40、从玻璃管40的两端与玻璃管40同轴状且直线状突出的、圆形截面的细长的外引部42、安装于玻璃管40的两端部的管头50。管头50为通过对表面实施镀金且对冲切成规定形状的金属制(例如铜合金制)的板材由实施弯曲加工和锻压加工而形成的单一部件,其构成具备:作为整体大致呈圆筒形的主体51、和从该主体51倾斜地向内侧延伸的导电片57。主体51与玻璃管40的端部外周嵌合,导电片57与外引部42连接。
放电管15安装于中继连接器14。在安装时,使放电管15以朝向水平的状态接近底座13的正面,将玻璃管40的两端部和管头50相对于中继连接器14的收容室23从正面嵌入。此时的放电管15与中继连接器14相对的安装方向为相对于底座13的正面大致成直角。另外,在放电管15进入收容室23内的过程,一对弹性夹持片32以向上下张开的方式发生弹性挠曲,成为弹性夹持管头50的主体51的状态。由此,放电管15在其两端部保持于放电管用连接部31,经由中继端子30和作为该中继端子30的安装母体的保持件20安装于底座13。
在将放电管15组装于中继连接器14的状态下,放电管15的重量经由中继连接器14只作用于底座13,对于外引部42放电管15的重量不会作为负荷起作用。另外,一对弹性夹持片32以弹性夹持的方式与主体51接触,由此,使外引部42经由管头50能够电连通地与中继端子30连接。另外,外嵌于放电管15的端部的管头50被收容于收容室23内,但是,由于在收容室23的避让口23b形成有宽度比管头50的内径尺寸小的移动限制部22,因而即使放电管15的端部沿着其轴线与管头50成一体地向脱离收容室23的方向移动,由于管头50撞上移动限制部22,因而放电管15的移动得以限制。另外,由于保持件20的外表面与底座13的板面成直角且在收容室23的避让口23b形成开口的外表面,形成有使底座13和避让口23b之间的部分沿底座13的板面突出的形态的伸出部28,因而延长了自收容室23的内部至底座13的正面的沿面距离。因此,能够防止从收容室23内的放电管15向保持件20外的底座13的漏电。
[电源基板16概要]
如图4和图5所示,电源基板16包括:在背面(底座13的相反侧的面)形成电路的电路基板17、安装于电路基板17的背面的电子部件19、安装于电路基板17的背面的多个基板连接器18。
电路基板17作为整体呈纵长的长方形,能够使用纸基酚醛树脂铜箔叠积层板(称为纸酚醛)。在电路基板17上以从正面侧向背面侧贯通的方式形成有呈纵长的长方形的多个嵌合孔17H。多个嵌合孔17H以与上述的中继端子30(中继连接器14)相对应的方式且以沿着电路基板17的左右两侧的侧缘部上下并列地配置。
如图14~图17所示,基板连接器18的构成包括:合成树脂制的壳体60、和整体被收容于壳体60内的金属制的输出端子70。以与各嵌合孔17H对应地沿着电路基板17的左右两侧缘进行配置。在壳体60的内部形成有在壳体60的外表面(电路基板17的对置面)开口成纵长的长方形的嵌合凹部63。嵌合凹部63形成于与嵌合孔17H大致对应的位置且大小相当,在该嵌合凹部63内嵌入中继连接器14。
输出端子70为对冲切成规定形状的金属板材进行弯曲加工而成,其由基端部71、支承部74、可挠部72和连接片73构成,从与电路基板17的对置面侧安装于壳体60内。基端部71呈板状,通过压入到壳体60被固定,且与电路基板17电连接。另外,通过将基端部71固定于电路基板17而使基板连接器18与电路基板17一体化。支承部74整体细长从基端部71大致直角延伸。可挠部72整体细长,从支承部74的伸出端大致直角延伸,能够在相对于支承部74呈锐角或者钝角以倾斜的方式发生弹性变形。连接片73整体细长且呈口窄的大致U字形。连接片73由以从可挠部72的伸出端折回地沿离开电路基板17的方向延伸的第一片部73a、和以从第一片部73a的伸出端折回地向电路基板17延伸的第二片部73b构成。在该连接片73中,两片部73a、73b的间隔变窄的部分位于嵌合凹部63内。
该电源基板16在电路基板17与底座13平行的方向从背面侧接近且安装于底座13。基板连接器18与该中继连接器14相对的安装方向为与放电管15相对于中继连接器14的安装方向正好相反,换言之,放电管15与中继连接器14相对的安装方向和基板连接器18的嵌合方向为彼此平行。在安装时,中继连接器14的壁部27和沿着该壁部27配置的基板用连接部33贯通电路基板17的嵌合孔17H插入到基板连接器18的嵌合凹部63,如图5和图16所示的那样,以插在第一片部73a和第二片部73b之间的方式进入,使壁部27抵接于第一片部73a,同时,使基板用连接部33抵接于第二片部73b,连接片73以将第一片部73a和第二片部73b分开的方式发生弹性变形。由此,将中继连接器14和基板连接器18嵌合,将中继端子30和输出端子70能够导通地连接,经由中继连接器14将电源基板16和放电管15连接,从而能够从电源基板16向放电管15供给电力。而且,在将基板连接器18对中继连接器14至标准的嵌合状态时,用螺旋夹将电源基板16固定于底座13。
在将电源基板16安装于中继连接器14的状态下,在嵌合凹部63内,基板用连接部33能够与构成连接片73的两个片部73a、73b中与可挠部72相反的自由端侧的片部73a发生弹性接触,同时,壁部27能够与构成连接片73的两个片部73a、73b中的可挠部72一侧的片部73a发生弹性接触。因此,在中继端子30的基板用连接部33相对于输出端子70向可挠部72一侧发生相对位置偏移的情况下,由于连接片73的整体与基板用连接部33和壁部27一体地向可挠部72一侧移动,因而能够保持基板用连接部33和自由端侧的片部73b的连接状态。另一方面,在基板用连接部33相对于输出端子70向与可挠部72相反的自由端侧发生相对位置偏移的情况下,由于连接片73中自由端侧的片部73b被基板用连接部33推压向自由端侧移动,因而,该情况下也能够保持基板用连接部33和自由端侧的片部73b的连接状态。
另外,在多个输出端子70和多个中继端子30并列配置的情况下,有可能在输出端子70的安装母体的电路基板17和中继端子30的安装母体的底座13之间因热膨胀率的差异等而引起在输出端子70和中继端子30并列方向产生位置偏移。
但是,在本发明中,在与输出端子70的排列方向大致成直角的方向设置有细长地延伸的连接片73,在中继端子30上形成有宽度比连接片73宽且与排列方向成平行的板状的基板用连接部33,而使该宽度大的基板用连接部33和细长的连接片73发生接触。由于基板用连接部33的排列方向的宽度尺寸大,因而即使中继端子30和输出端子70在排列方向发生位置偏移,也能够保持基板用连接部33和连接片73的连接状态。
另外,由于电路基板17上形成有贯通形态的嵌合孔17H,因而能够实现使基板连接器18配置于电路基板17中的底座13的相反侧的背面这一方式。
另外,中继端子30以在与嵌合凹部63的内表面之间形成间隙的状态嵌入到该嵌合凹部63内,且通过该间隙能够在嵌合凹部63内进行位置移动。例如,以能够进行位置移动的状态嵌入如图5所示的上下方向即向嵌合凹部63的插入方向。而且,做成假设在中继端子30发生向其插入方向的位置移动的情况下,也能够保持与输出端子70的连接状态的构成。具体而言,如图5所示,通过将比基板用连接部33和连接片73的接触部更向嵌合凹部63的里端突出的接触范围设计成比向上述插入方向的位置移动允许宽度大的尺寸,成为保持该输出端子30和输出端子70的连接的构成。此外,以在中继端子30插入嵌合凹部63时,使该中继端子30的前端不与嵌合凹部63的里端抵接的方式设计其壁部27的长度尺寸。
如上所述,由于本实施方式的中继连接器14成为包括:组装于底座13的绝缘性保持件20;和能够与放电管15和电源基板16电连接且安装于保持件20的中继端子30,因而使得中继端子30不与底座13直接接触。因此,能够将底座13做成金属制的。
另外,保持件20贯通底座13的安装孔13H,在保持件20的外表面形成有与贯通安装孔13H的方向大致平行地延伸的能够弹性挠曲的弹性防脱片25、和与贯通安装孔13H的方向大致成直角的卡止面26,通过弹性防脱片25和卡止面26夹持底座13,而将保持件20固定于底座13。因此,只要将保持件20插入安装孔13H就能够将中继连接器14组装于底座13。
另外,由于在收容室23内使放电管15和放电管用连接部31电连接,因而能够防止杂物对放电管15和中继端子30的连接部分的干涉。
另外,由于基板用连接部33沿着壁部27配置,因而能够防止因杂物的干涉而引起的基板用连接部33的变形等。
另外,在保持件20上形成有:允许放电管15从与底座13的板面大致成直角的方向进入的收容室23(放电管用嵌合部);和允许电源基板16的基板连接器18从与底座13的板面大致成直角的方向嵌合的壁部27(电源用嵌合部)。这样,由于放电管15与中继连接器14相对的安装方向和电源基板16与中继连接器14相对的安装方向都是相对于底座13的板面大致成直角的方向,因而能够用层叠放电管15和电源基板16的方式安装在底座13。
<第二实施方式>
其次,参照图18说明将本发明具体化的第二实施方式。本第二实施方式将弹性防脱片25的止脱突起25a做成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构成。其它构成由于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而对于相同的构成采用同一符号,而省略对结构、作用和效果的说明。
在本第二实施方式中,与安装孔13H的孔缘抵接的弹性防脱片25的止脱突起25a的抵接面成为相对于底座13的厚度方向(中继连接器14与底座13相对的安装方向)呈倾斜的倾斜面25b。因此,即使底座13的厚度尺寸有不均匀,也能够在弹性防脱片25和卡止面26之间能够靠地夹持底座13。
<第三实施方式>
其次,参照图19和图20说明将本发明具体化的第三实施方式。在本第三实施方式在第一实施方式的中继连接器14中,在保持件20形成有锥状导向部29。该锥状导向部29为收容室23中使作为用于接收放电管15的开口部的接收口23a的开口缘向前方突出的形状,且上下一对设置。锥状导向部29具有相对于放电管15的安装方向倾斜的引导面,该引导面夹持放电管用连接部31地配置于左右两侧。
通过形成这样的锥状导向部29,能够在安装放电管15时将其导入收容室23内。另外,在以放电管15由自动机的臂(未图示)抓持的状态安装于中继连接器14的情况下,通过在臂侧形成与锥状导向部的引导面相同的倾斜角度的被导向面,能够使放电管15相对于收容室23内的放电管用连接部31进行准确的定位。
<第四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21~图32说明将本发明具体化的第四实施方式。本第四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110的构成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不同。其它构成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而对于相同的构成采用同一符号,而结构、作用和效果的说明从略。
[照明装置110概要]
如图21和图22所示,照明装置110由灯组件112和电源基板116构成。灯组件112包括:整体呈横长方形的板状且作为反射板发挥作用的金属制底座113、以与底座113的正面侧成水平的姿势在上下方向并列地配置的多个放电管115、以沿着底座113的左右两侧缘与各放电管115相对应的方式上下并排配置的多个中继连接器114。电源基板116配置于底座113的里面侧,通过经由中继连接器114对放电管115进行电力供给。
在底座113上,以上下方向并排地形成有高度与各放电管115相同且在与放电管115的端部相对应的位置从正面向背面贯通的方式的大致呈长方形的多个安装孔113H,在各安装孔113H上贯通安装中继连接器114。
[中继连接器114]
如图23~图26所示,中继连接器114由合成树脂制的保持件120和收容于保持件120内的金属制(例如,不锈钢制)的中继端子131构成。
保持件120由整体呈块状的箱状部121和从箱状部121的背面向后方突出的壁部122构成。
在箱状部121上形成有从其正面贯穿侧面(底座113的侧缘部的相反侧的侧面)形成开口的收容室123。收容室123的开口部中正面侧的开口部成为用于从正面侧嵌入放电管115的端部(管头136)的接收口124,侧面侧的开口部成为在将放电管115的端部收容于收容室123的状态下用于避免与玻璃管134的干涉的避让口125。在该避让口125形成有使其开口缘向内侧呈板状延伸的形状的限制器126(本发明的构成要件的移动限制部),通过该限制部126使避让口125的开口形状缩小为大致U字形。该大致呈U字形的避让口125的上下方向的间隔为,比管头136主体137的内径小且与放电管115的玻璃管134的外径相同或者比其稍大的尺寸。避让口125的开口缘中的里端部成为半圆形的凹部127,将该凹部127的曲率半径做成与玻璃管134的外周的曲率半径相同或者比其稍大的尺寸。另外,避让口125的开口缘中的比凹部127靠近正面侧的区域形成有上下成对的导向部128。
另外,在箱状部121形成有箱状部121中从避让口125开口的外表面侧与底座113平行地突出的伸出部129。该伸出部129成为将底座113的正面和避让口125之间隔开的形状。在箱状部121的外表面(上面和下面)形成有上下一对的止脱突起130。
中继端子131保持于保持件120的内部。中继端子131为对冲切成规定形状的金属板材进行弯曲加工而成,且具备由弯曲的板片构成的上下对称的一对弹性推压片132、和向背面侧平板状突出的基板用连接部133。一对弹性推压片132以允许在上下方向彼此分开的方向的弹性挠曲的状态被收容于收容室123内,一对弹性推压片132的上下方向的间隔在比限制器126的凹部127靠近正面侧的位置成为最小。在弹性推压片132不发生弹性挠曲的自由状态下弹性推压片132间的最小间隔成为比放电管115的管头136的主体137的外径小的尺寸。另一方面,基板用连接部133从箱状部121的背面露在保持件120外,且沿着壁部122向后方突出。
在将这样的中继连接器114安装于底座113时,从底座113的正面侧将保持件120的壁部122插入安装孔113H,使箱状部121的外表面抵接于保持件113的正面的安装孔113H的开口缘部,且使止脱突起130卡止于底座113的背面的安装孔113H的开口缘部。由此,利用卡止面130和止脱突起130从前后夹持底座113,以此,固定为限制保持件120相对于底座113向安装方向(安装孔113H的贯通方向)的移动的状态,从而将中继连接器114安装底座113。在将中继连接器114安装于底座113的状态下,构成保持件120的前端部分的箱状部121向底座113的正面侧突出(露出),且作为保持件120的后端侧的壁部122向底座113的背面侧突出(露出)。
[放电管115]
如图28所示,放电管115由冷阴极射线管构成,其构成具备:整体细长且呈圆形截面的直线状的玻璃管134、从玻璃管134的两端与玻璃管134同轴地且直线状地突出的呈圆形截面的细长的金属制(例如镍系或者钴系金属)的外引部135、和安装于玻璃管134的两端的管头136。在玻璃管134的内部密封有水银,玻璃管134的两端部通过加热熔化而形成为大致半球状。而且,外引部135贯通该半球部。
如图29~图31所示,管头136为通过对冲切成规定形状的金属制(例如,不锈钢制)的板材实施弯曲加工和锻压加工而形成的单一部件。管头136具备一个主体137和一片导电片140。主体137整体呈与玻璃管134同心的圆筒形,主体137的内径被设定为比玻璃管134的外径稍大的尺寸。
在主体137上通过将其一部分切成狭缝状且以在圆周方向按等角度间隔配置的方式形成有三对弹性保持片138A、138B。
成对的弹性保持片138A、138B中一方的第一弹性保持片138A为整体向后方(具体而言,就是稍微向径方向内倾斜的方向)延伸成悬臂状的形状,且形成以其基端(前端)为支点在径方向发生弹性挠曲。在第一弹性保持片138A的伸出端部(后端部)形成有向径方向外侧倾斜地弯曲成的弯曲部139,该弯曲部139的弯曲的外侧的面(即,面向内侧的面)成为与玻璃管134的外周面抵接的接点。连接该三条第一弹性保持片138A的接点的假想圆为与主体137同心的圆形,该假想圆的直径大小在第一弹性保持片138A不发生弹性挠曲的自由状态时成为比玻璃管134的外径小的尺寸。
成对的弹性保持片138A、138b中另一第二弹性保持片138B以相对于第一弹性保持片138A在圆周方向比邻的方式配置,成为整体与第一弹性保持片138A相反而向前方(具体而言,就是稍微向径方向内倾斜的方向)延伸成悬臂状的状态,且形成以其基端(后端)为支点在径方向发生弹性挠曲。第二弹性保持片138B的伸出端成为与玻璃管134的外周面相抵接的接点,连接该三片第二弹性保持片138B的接点的假想圆为与主体137同心的圆形,该假想圆的直径尺寸在第二弹性保持片138B不发生弹性挠曲的自由状态时成为比玻璃管134的外径小的尺寸。
在主体137上形成有从其前端缘向前方悬臂状突出的一对保护片。一对的保护片隔着间隔配置于圆周方向,相对于主体137呈面拉平状且直线延伸。而且,在该成对的保护片之间导电片140向前方悬臂状延伸。导电片140由与主体137的前端连接的细长部141、和从细长部141的前端(伸出端)再向前方突出的圆筒部142构成。
细长部141相对于主体137为面拉平状,且由从主体137与其轴线平行地延伸的基端部141a、从基端部141a的伸出端向主体137的轴线且向径方向内延伸的中间部141b、从中间部141b的伸出端与主体137的轴线平行地延伸的前端部141c构成,在前端部141c的伸出端连接筒状部142。细长部141的宽度尺寸与细长部141的长度尺寸相比充分小,因此,细长部141能够发生向主体137的径方向的弹性变形、向与径方向交叉的方向(与细长部141的长度方向交叉的方向)的弹性变形、以及以细长部141自身为轴的弹性扭转变形。
筒状部142为将从细长部141的伸出端向横方向延伸的部分弯曲加工成圆筒状而成,轴线大致与主体137同轴状配置。该筒状部142能够一边使细长部141发生弹性挠曲一边在管头136的轴系方向和径方向发生位移。
[管头136和玻璃管134的组装]
下面,说明将管头136组装到玻璃管134的工序。
在组装时,在玻璃管134和管头136分别由抓持装置(未图示)保持的状态下,使管头136和玻璃管134相对同轴状地接近,而将主体137外嵌于玻璃管134。当开始外嵌主体137时,使三对弹性保持片138A、138B的伸出端部的接点弹性抵接于玻璃管134的外周,随着组装的进行将接点滑接在玻璃管134的外周面上。而且,使贯通主体137的外引部135的前端开始进入筒状部142的中空内。其后,当两个抓持装置到达规定的组装位置时,将管头136和玻璃管134在轴线方向定位于标准的组装位置,使外引部135的前端部成为被筒状部142贯穿全周包围的状态。此时,外引部135的前端部不必从筒状部142的前端突出很多,而是稍微从筒状部142突出,或者位于与筒状部142的前端大致同一位置,或者位于筒状部142的内部。
然后,以使筒状部142发生缩径变形的方式进行紧固,通过焊接将紧固后的筒状部142和外引部135能够电连通地固定,而将管头136和玻璃管134形成一体。由此,组装完毕,完成放电管115。
在将管头136和玻璃管134组装在一起的状态下,利用三对弹性保持片138A、138B的弹性保持作用而将主体137保持为相对于玻璃管134大致同心状,在玻璃管134的外周和主体137的内周之间在几乎整个圆周确保间隙(空气层)。
此外,如图40和图41所示,能够将筒状部142做成U字形的连接部142a。该情况下,对管头136嵌入玻璃管134,之后,通过对U字形的连接部142a沿着外引部135进行弯曲加工,能够使这些外引部135和连接部142a电连接。根据对这样的U字形的连接部142a进行弯曲加工的情况,能够使对外引部135的电连接性更加良好。
[与中继连接器114相对的放电管115的安装]
以上述的方式制造的放电管115被安装于中继连接器114。在安装时,使放电管115以朝向水平的状态接近底座113的正面,将玻璃管134的两端部和管头136相对于中继连接器114的收容室123从正面嵌入。此时,一对弹性推压片132以通过管头136的主体137以上下扩开地发生弹性挠曲,使主体137穿过一对弹性推压片132的最小间隔部分后,两弹性推压片132通过自身的弹性复原力将主体137引入收容室123的里侧,使主体137抵接于收容室123的底部,由此,完成放电管115的安装。
安装后的放电管115其两端部保持于一对弹性推压片132,经由中继端子131和作为该中继端子131的安装母体的保持件120被安装于底座113。该状态下,放电管115的重量只是经由中继连接器114作用于底座113,放电管115的重量不会作为负荷作用于外引部135。
另外,使一对弹性推压片132与主体137的外周面发生弹性接触,由此,外引部135经由管头136与中继端子131能够电连通地连接。而且,利用一对弹性推压片132的弹性复原力将玻璃管134保持在与限制器126的凹部127压紧的状态,当在放电管115的轴方向观察时,使主体137的一部分与限制器126相重叠的位置。即,主体137的导电片140的相反侧的端缘的一部分成为对于限制器126在轴线方向接近地对置的状态。
另外,由于保持件120的外表面中与底座113的板面成直角且使收容室123的避让口125开口的外表面,形成有使底座113和避让口125之间的部分沿着底座113的板面突出的形态的伸出部129,因而延长了自收容室123的内部至底座113的正面的沿面距离。因此,能够防止从收容室123内的放电管115向保持件120外的底座113的漏电。
[电源基板116概要]
如图32所示,电源基板116具备:在背面(底座113的相反侧的面)上形成有电路的电路基板117、安装于电路基板117的背面的电子部件119、和安装于电路基板117的背面的多个基板连接器118。
电路基板117整体呈纵长的长方形,能够使用纸基酚醛树脂铜箔叠积层板(称为纸酚醛)。在电路基板117上以从正面侧向背面侧贯通地形成有呈纵长的长方形的多个嵌合孔117H。多个嵌合孔117H与上述的中继端子131(中继连接器114)对应地沿着电路基板117的左右两侧的侧缘部上下并列地配置。基板连接器118由具备合成树脂制的壳体和整体被收容于壳体内的金属制(例如铜镍锌合金制)的输出端子(未图示)而构成,以与各嵌合孔117H对应地沿电路基板117的左右两侧缘配置。在壳体的外表面形成有与嵌合孔117H对应的嵌合空间(未图示),输出端子的一部分面向嵌合空间内。
电源基板116以电路基板117与底座113相平行地从背面侧接近且安装于底座113。在安装时,将中继连接器114的壁部122和沿着该壁部122配置的基板用连接部133贯通电路基板117的嵌合孔117H而插入基板连接器118的嵌合凹部127。由此,将中继连接器114和基板连接器118嵌合,使得中继端子131和输出端子能够连通地连接。
[第四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
在本第四实施方式中,由于以将放电管115支承于中继连接器114的状态将管头136卡止于限制器126,因而不必担心放电管115相对于中继连接器114在轴线方向发生移动。即,在对放电管115施加向右方向的移动力的情况下,由于安装于放电管115的左侧的端部的管头136对限制器126从左侧卡住,因而限制放电管115向右方的移动。在对放电管115施加向左方向的移动力的情况下,由于在放电管115的右侧的端部管头136对限制器126从右侧卡住,因而限制放电管115向左方的移动。这样,放电管115沿着其轴线的左右向所有方向的移动都受到限制,因而不必担心外引部135的前端与收容室123的避让口125的相反侧的壁部122相冲撞。
另外,由于限制器126卡止于管头136的端缘,因而不必在管头136的外周形成用于卡止限制器126的孔,进而能够降低加工成本,且能够避免管头136的强度的降低。
另外,在结构为限制器126卡止于管头136的导电片140侧的端缘的情况下,根据管头136的圆周方向的朝向而由于从管头136的端缘延伸的导电片140的影响,有可能不能将管头136的端缘和限制器126卡止,但是,在本第四实施方式中,由于限制器126卡止于导电片140的相反侧的端缘,因而不必担心被导电片140影响而不能将管头136和限制器126卡住,从而能够切实地卡住管头136和限制器126。
另外,由于在导电片140上形成有对外引部135以全园周包围似地连接的筒状部142,因而导电片140不会与外引部135脱离。因此,在紧固筒状部142时,筒状部142不会与外引部135脱离,从而能够切实地连接导电片140和外引部135。
另外,管头136和限制器126的卡止范围相当于玻璃管134的外径和管头136的外径的尺寸差的1/2,但是,在本第四实施方式中,由于利用弹性保持片138A、138B将管头136对于玻璃管134保持为同心状,因而加大管头136而能够确保其内径和玻璃管134的外径的尺寸差的变大。由此,能够扩大管头136和限制器126的卡止范围,因而能够切实地限制放电管115的移动。
另外,限制器126上形成有在管头136卡止于限制器126的状态下抵接于玻璃管134的外圆周的凹部127,在中继连接器114上设有能够向凹部127侧推压放电管115的一对弹性推压片132,而该成对的弹性推压片132从斜上方和斜下方对称地向凹部127侧推压放电管115,因此,不必担心玻璃管134从凹部27脱离,进而能够切实地将管头136卡止于限制器126。
另外,中继连接器114采用将中继端子131安装于合成树脂制的保持件120内的方式,但是在本第四实施方式中,由于限制器126形成于合成树脂制的保持件120内,不必在中继端子131上形成限制器,因此,能够减少制造中继端子131所需要的材料。通常,鉴于与金属相比合成树脂的材料费廉价,因而根据本第四实施方式,能够降低中继连接器114的材料成本。
<第五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33~图39说明将本发明具体化的第五实施方式。本第五实施方式将用于支承放电管115的装置做成与上述第四实施方式不同的构成。其它构成由于与上述第四实施方式相同,因而对于同一构成采用同一符号,而结构、作用和效果的说明从略。
[接地部件150概要]
在上述第四实施方式中,放电管115的两端部受保持件120和由中继端子131构成的中继连接器114支承,而在本第五实施方式中,如图33和图34所示,相对于放电管115的两端部中的一端部由与第四实施方式相同的中继连接器114支承,而放电管115的另一端部由接地部件150支承。
如图36所示,接地部件150由沿着底座113的一侧缘部安装的细长的支承板151、和能够与该支承板151的正面导通地安装的多个接地端子152构成。在支承板151上与各接地端子152对应地贯通形成三个安装孔151H。此外,支承板151由基板和金属板构成。
另一方面,如图37和图38所示,接地端子152为对冲切成规定形状的金属制(例如,铜镍锌合金制)的板材实施弯曲加工而成,其构成具备:基体部153、从基体部153的上下两缘部向正面侧延伸的上下对称的一对弹性推压片154、从基体部153的一侧缘部向正面侧延伸的限制器155(作为本发明的构成要件的移动限制部)。
一对弹性推压片154配置于限制器155的相反侧的侧缘部,呈以向对方侧的弹性推压片154侧膨胀的方式弯曲的形状。弹性推压片154以使其间隔扩张地能够进行弹性挠曲,将弹性推压片154不发生弹性挠曲的状态下的一对弹性推压片154的最小间隔做成比放电管115的玻璃管134的外径小的尺寸。
限制器155从基体部153与放电管115的轴线成直角地竖立,在限制器155形成有大致圆弧状凹进形状的凹部156。在第四实施方式的中继连接器114中,在限制器126的凹部127的上下两侧竖立着一对导向部128,而在本第五实施方式中,使得从凹部156的上下两侧的基体部153的竖立尺寸抑制得较小,而未设置与第四实施方式的导向部128相当的装置,因此,与设有导向部的情况相比较,减少了接地端子152所需的金属材料。
而且,在基体部153上一体形成有三片脚部157。三片中的两片脚部157为在弹性推压片154和限制器155的之间,且从基体部153的上下两缘部向弹性推压片154和限制器155的相反侧(里面侧)突出,剩余的一片脚部157从基体部153的限制器155的相反侧的侧缘的两弹性推压片154的中间位置向弹性推压片154和限制器155的相反侧(里面侧)突出。
该接地端子152不是被收容于合成树脂制的壳体等部件,而是直接以裸露的状态,使脚部157贯通安装孔151H并通过软钎焊等能够连通地固定于支承板151(参照图39)。由此,使安装于一个支承板151的多个接地端子152能够经由支承板151彼此连通地连接。另外,在接地部件150上未连接电源基板,而是使支承板151能够连通地连接于底座。
[放电管115对接地端子152的安装]
在将放电管115安装于接地端子152时,使放电管115以水平的状态接近底座113的正面,将玻璃管134的端部和管头136从正面侧嵌入到上下成对的弹性推压片154之间。此时,一对弹性推压片154通过管头136的主体137上下扩张地发生弹性挠曲,在主体137穿过成对的弹性推压片154的最小间隔部分之后,两弹性推压片154通过其弹性复原力将主体137引入基体部153侧,使主体137抵接于基体部153,由此,完成放电管115的安装。此外,放电管115的另一侧的端部与上述第四实施方式一样被安装于中继连接器114。
安装后的放电管115其两端部由中继连接器114和接地部件150支承。由于一对弹性推压片132、154与管头136的主体137的外周面弹性地接触,因而外引部135经由管头136能够电连通地连接于中继端子131和接地端子152。此外,利用一对弹性推压片154的弹性复原力将玻璃管134保持于推压限制器126、155的凹部127、156的状态,当沿放电管115的轴方向观察时,主体137的一部分处于与限制器126、155重叠的位置。即,主体137的与导电片40对置侧的端缘的一部分成为在轴线方向与限制器126、155接近且对置的状态。
此外,如图42和图43所示,也可以在接地端子152设置保护部551。该保护部551具备弹性推压片限制部552和支承板抵接部553,在将接地端子152安装、且固定于支承板151时,支承板抵接部553为抵接或者接近支承板151的状态。而且,在对弹性推压片154施加使其扩张的某些外力的情况下,在扩张过程,首先抵接于弹性推压片限制部553。其后,在施加比该外力大的负荷的情况下,支承板抵接部553起到以不使其倒下的方式支承保护部551的作用。此外,保护部551与弹性推压片154的根上连接,为了发挥支承板抵接部553的功能,需要使支承板抵接部553构成为比其连接的部分更为外侧。另外,通过将支承板抵接部553设置为更外侧,能够进一步发挥效果。
[第五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由中继连接器114和接地端子150支承放电管115的状态下,由于放电管115两端的管头136卡止于保持件120的限制器126和接地端子152的限制器155,因而不必担心放电管115相对于中继连接器114在轴线方向发生移动。
即,在对放电管115施加从中继连接器114侧向接地部件150侧的移动力的情况下,由于安装于放电管115的中继连接器114侧的端部的管头136卡止于保持件120的限制器126,因而限制放电管115向接地部件150侧的移动。在对放电管115施加从接地部件150侧向中继连接器114侧的移动力的情况下,由于放电管115在接地部件150侧的端部管头136卡止于接地端子152的限制器155,因而限制放电管115向中继连接器114侧的移动。这样,由于放电管115向沿其轴线的左右任何方向的移动都受到限制,因而不必担心外引部135的前端与收容室123的避让口125的相反侧的壁部和底座113的壁部发生碰撞。
另外,在接地端子150的限制器155上,形成有在管头136卡止于限制器155的状态下使与玻璃管134的外圆周抵接的凹部156,在接地端子152上设有能够将放电管115向凹部156侧推压的一对弹性推压片154,而由于这一对的弹性推压片154从斜上方和斜下方上下对称地将放电管115向凹部156侧推压,因而不必担心玻璃管134从凹部156脱离,从而能够将管头136切实地卡止于限制器155。
另外,在接地部件150上,限制器155与和作为管头136的连通装置的接地端子152形成为一体,因而与设有除接地端子外的其他的部件限制器的情况相比较,通过本第五实施方式能够减少零部件个数。
另外,多个放电管115在其另一端部的管头136成为经由接地部件150短路状态,而一同接地。由于构成接地部件150的多个接地端子152彼此不需要绝缘,因而不需要以绝缘为目的用于包围接地端子152或者将接地端子152间隔离的绝缘部件。即,在本实施方式中,放电管115的两端部连接有中继连接器114与将各放电管115分别接地的结构相比较,能够减少零部件个数。
<第六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44~图47说明将本发明具体化的第六实施方式。本第六实施方式对中继连接器将保持件20的构成做成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构成。其它构成由于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而对于同一构成采用同一符号,而结构、作用和效果的说明从略。
[中继连接器145]
如图44~图47所示,中继连接器145由合成树脂制的保持件20和收容于保持件20内的金属制的中继端子30构成。
保持件20由整体呈块状的箱状部21、和从箱状部21的背面向后方突出的壁部27构成。在保持件20上形成有沿着箱状部21的外表面(上面和下面)向后方(与中继连接器14向底座13的安装方向相同的方向)悬臂状延伸的形状的上下成对的防脱片25。在防脱片25的伸出端形成有向箱状部21的相反侧突出的大致成直角三角形状的止脱突起25a。另外,在箱状部21的背面形成有夹持壁部27布置的一对卡止面26。该一对的卡止面26与底座13平行,且夹持防脱片25配置于左右两侧。而且,在箱状部21形成有从其正面贯穿右侧面(底座13的侧缘部的相反侧的侧面)形成开口的收容室23。
中继端子30保持于保持件20,为对冲切成规定形状的金属板材进行弯曲加工而成,具备通过由大致圆弧形的板片组成的上下成对的弹性夹持片32构成的放电管用连接部31、和向背面侧平板状突出的基板用连接部33,弹性夹持片32被收容于收容室23内。基板用连接部33从箱状部21的背面向保持件20外露出,且沿着壁部27向后方突出。从该壁部27和基板用连接部33的箱状部21的突出方向为相对于底座13成直角(与中继连接器14向底座13的安装方向相同的方向)。
如图44所示,该中继连接器14以插入底座13的安装孔13H的状态被安装于底座13,在该状态下,兼具放电管15的安装功能、放电管15和电源基板16的连接功能。另外,如图44所示,在该安装状态下,底座13和电源基板16隔着间隙149分开,保持件20具备在该间隙149从外侧覆盖中继端子30(特别是基板用连接部33)的保护壁部146。另外,底座13和电源基板16的间隙149的大小在本实施方式设为7mm以上,设为人的手指能够进入左右的大小。另外,保护壁部146隔着规定的空间与中继端子30分开地覆盖中继端子30。
另一方面,保持件20具备将放电管15侧和电源基板16侧隔开的隔离壁部147。该隔离壁部147具备部分地向放电管15侧突出的突部148,且形成有能够通过该突部148支承放电管15的构成。即,在部分地从隔离壁部147突出的突部148上能够载置放电管15的下端面。
[第六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
在本第六实施方式中,中继连接器145的保持件20具备在底座13和电源基板16之间的间隙149从外侧覆盖中继端子30的保护壁部146。这样,通过在底座13和电源基板16的间隙149设置保护壁部146,不会在该间隙149露出中继端子30,能够适当地防止专业人员等在该间隙149接触到中继端子30。其结果是,在该间隙149不易发生漏电、触电。
另外,能够做成保护壁部146以与中继端子30分开的状态覆盖中继端子30的构成。这样,通过将保护壁部146和中继端子30分开,可以在成型时使用足够的壁厚的金属模,从而能够有助于提高制造效率。
另外,保持件20具备将放电管15和电源基板16隔开的隔离壁部147,隔离壁部147具备部分地向放电管15侧突出的突部148,且具有利用该突部148支承放电管15的构成。这样,通过在隔离壁部147形成部分向放电管15侧突出的突部148,且做成利用该突部148支承放电管15的构成,能够减小支承放电管15的部分的壁厚,而使成型性良好。即,为了尽可能大地隔开放电管15侧和电源基板16侧而将隔离壁部147整体做成厚壁时,有可能产生该厚壁部分在成型时收缩成研钵状等成型上的问题,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构成突部148,而不易产生这样的现象。
[第七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48~图55说明将本发明具体化的第七实施方式。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使用了如图28~图31所示的那样的放电管115,但是,也可以使用例如如图48和图49所示的装有管头236的放电管。
如图48和图49所示的管头236与如图28~图31所示的管头136一样,也是通过对冲切成规定形状的金属制(例如,不锈钢制)的板材实施弯曲加工和锻压加工而形成的单一部件。此外,管头236除加进圆周方向的切口249这一点之外,其它都是与管头136一样的构成,因而对于该同样的构成其说明从略。
管头236具备一个主体237和一片导电片240。主体237呈整体与玻璃管134(参照图50等)同心的圆筒形,主体237的内径被设定为比玻璃管134的外径稍大的尺寸。
在主体237上通过将其一部分切开且以在圆周方向按等角度间隔配置地形成有三个弹性保持片238。该三个弹性保持片238与玻璃管134的外圆周面抵接。
在主体237上,与上述实施方式的管头136一样,从其端缘悬臂状延伸出导电片240。导电片240由与主体237的前端连接的细长部241、和从细长部241的前端(伸出端)再向前方突出的筒状部242构成。
另外,在主体237上形成有从用于形成弹性保持片238的切口(沿着主体237的轴方向延伸的切口)连续沿圆周方向延伸的切口249。在做成圆筒的主体237的情况下,关于在圆周方向连续呈圆筒的部分,虽然容易对该圆筒进行成型,但是关于像形成有弹性保持片238的部分那样形成切口的部分,则难以对该圆筒进行成型。因此,通过对圆周方向的切口249进行成型,将形成该切口249的部分成型为与圆筒一致的圆弧,作为主体237整体可以容易地形成圆筒形状。此外,特别是在圆周方向相邻的弹性保持片238和弹性保持片238之间的距离(圆周方向的距离)越大,越难以形成圆筒形状,这样的情况下,利用切口249的效果明显。
管头236通过如图50~图55所示的那样的实施方式适用于放电管。
如图50和图51所示的放电管315为将管头236安装于直线状的玻璃管134而成。如图52和图53所示的放电管415为将管头236安装于U字状的玻璃管234而成。如图54和图55所示的放电管515为对于直线状的玻璃管334a、334b将管头236、236安装于一端部而成。该情况下的放电管515在安装有管头236的一侧的端部将外引部135、135和导电片240、240电连接,同时,在相反侧的端部将两个玻璃管334a、334b彼此连接,由连接部件434将外引部335、335间相连接。
<其它实施方式>
本发明并非限于上述记述和参照附图进行了说明的实施方式,例如下面那样的实施方式也包含于本发明的技术范围。
(1)作为放电管不限于冷阴极射线管,也可以使用热阴极射线管、氙管、荧光灯等。
(2)显示装置的显示板不限于开关元件为TFT的显示板,也可以使用开关元件为MIM(Metal Insulator Metal)等TFT以外的显示板。
(3)作为显示装置不限于液晶显示装置,包含显示板的背面侧需要照明装置的各种显示装置。
(4)作为吸收中继端子和输出端子的位置偏移的装置,既可以将中继端子做成与基板连接器的排列方向大致成直角的细长的形状,也可以将输出端子做成与排列方向平行的板状。
(5)放电管与中继连接器相对的安装方向和基板连接器与中继连接器相对的安装方向也可以是不同的方向。例如,既可以将放电管与中继连接器相对的安装方向设为与底座的板面大致成平行,也可以将基板连接器与中继连接器相对的安装方向设为与底座的板面大致成直角,与此相反,既可以将放电管与中继连接器相对的安装方向设为与底座的板面大致成直角,也可以将基板连接器与中继连接器相对的安装方向设为与底座的板面大致平行。
(6)中继连接器中与电源基板的连接部不限于突出形状,也可以设为凹下的形状。该情况下,电源基板中与中继连接器的连接部做成突出的形态。
(7)输出端子也可以是只是将金属材料冲切成规定形状而不实施弯曲加工。
(8)作为电源,不限于电路基板上安装有电子部件的电源基板,也包含不使用电路基板而用配线连接电子部件的装置。
(9)作为支承管头的主体的装置不限于中继连接器,而是能够采用直接将管头安装在直接安装于电源基板的连接器(例如,转换连接器)的结构(不使用中继连接器的形态)、和将管头安装在与自电源至外引部的电力供给路径分开设置的专用的支承装置的装置。
(10)也可以不在电路基板上设置基板连接器,而是经由电缆将中继连接器连接于电源(电源基板)。
(11)保持件也可以不使用弹性防脱片而是利用固定螺钉或压入固定于底座。
(12)弹性防脱片也可以是一片或者三片以上。
(13)保持件也可以从背面侧安装于底座。
(14)放电管用连接部也可以不是配置于收容室内而是露在保持件的外表面的形状。
(15)电源也可以是将基板连接器安装于电路基板的底座侧的正面的形状。
(16)基板用连接部也可以是凹形(凹下的形状)。

Claims (39)

1.一种中继连接器,用于对配置在大致呈平板状的底座的正面侧的放电管,供给来自配置于所述底座的背面侧的电源的电力,其特征在于,包括:
组装于所述底座的绝缘性保持件;和
能够与所述放电管和所述电源电连接且安装于所述保持件的中继端子,其中,
多个所述中继连接器相对于所述底座沿着该底座的端部并列配置,
所述电源为将分别与多个所述中继连接器的各个连接的多个输出端子沿所述中继连接器的并列方向并列配置于电路基板上的形态,
所述底座和所述电路基板隔着间隙分开,
所述中继端子具有向所述底座的所述背面侧突出的基板用连接部,该基板用连接部呈在所述并列方向上宽度比所述输出端子宽的平板状,并且该平板状的平板面与所述输出端子连接,
所述保持件在所述底座和所述电路基板之间的所述间隙中具备从所述底座的所述端部侧覆盖所述基板用连接部的保护壁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护壁部以与所述中继端子分开的状态覆盖所述中继端子。
3.如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中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持件具备将所述放电管侧和所述电源侧隔开的隔离壁部,
所述隔离壁部具备部分地向所述放电管侧突出的突部,且由该突部支承所述放电管。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中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持件贯通所述底座的安装孔,
在所述保持件的外表面形成有:能够弹性挠曲的弹性防脱片;和与贯通所述安装孔的方向大致成直角的卡止面,
通过在所述弹性防脱片和所述卡止面之间夹持所述底座,所述保持件被固定于所述底座。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中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保持件的形成有所述弹性防脱片的外表面,形成有在所述保持件组装于所述底座的状态下能够与所述安装孔的孔缘抵接的游动限制部。
6.如权利要求4或者5所述的中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与所述安装孔的孔缘抵接的所述弹性防脱片的抵接面为相对于所述底座的厚度方向倾斜的倾斜面。
7.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中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保持件上形成有能够收容所述放电管的端部的收容室,
在所述收容室内配置有所述中继端子的放电管用连接部,
在所述收容室内,所述放电管和所述放电管用连接部电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中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放电管向所述收容室组装的方向为与所述放电管的轴线成直角的方向,且在组装有所述放电管的状态下,外嵌于所述放电管的端部的管头被收容于所述收容室内,
在所述收容室内形成有移动限制部,该移动限制部通过卡止所述管头而限制所述放电管沿其轴线方向向脱离所述收容室的方向移动。
9.如权利要求7或者8所述的中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保持件的外表面中与所述底座的板面成直角且所述收容室开口的外表面,形成有使所述底座和所述收容室的开口缘之间的部分沿所述底座的板面突出的形态的伸出部。
10.如权利要求7~9中任一项所述的中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保持件形成有从所述收容室的开口部的开口缘向所述放电管的组装方向倾斜的锥状导向部,该开口部作为所述放电管的接收口。
11.如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中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源为以下形态:在与所述底座平行的所述电路基板的与所述底座相反一侧的背面安装有基板连接器,使所述基板连接器的嵌合凹部与贯通所述电路基板的嵌合孔对应,在所述嵌合凹部内配置有电力输出用的所述输出端子,
在所述保持件上,形成有为向所述底座的背面侧突出的形态且能够贯通所述嵌合孔进入所述嵌合凹部内的壁部,
在所述中继端子上以沿着所述壁部的方式形成有能够与所述输出端子连接的所述基板用连接部。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中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中继端子嵌入所述嵌合凹部内的状态下,所述中继端子和所述输出端子连接,
所述中继端子以位置能够移动的状态被嵌入所述嵌合凹部内,即使在其位置发生移动的情况下,也维持所述中继端子和所述输出端子的连接。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中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继端子以相对于向所述嵌合凹部的插入方向位置能够移动的状态被嵌入在所述嵌合凹部内,即使在发生向所述插入方向的位置移动的情况下,也维持所述中继端子和所述输出端子的连接。
14.如权利要求11~13中任一项所述的中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继端子在向所述嵌合凹部插入时,所述中继端子的前端或者所述壁部的前端不与所述嵌合凹部的里端抵接。
15.如权利要求11~14中任一项所述的中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保持件上形成有:当向所述嵌合凹部插入时,与所述电路基板抵接的插入限制部。
16.如权利要求11~15中任一项所述的中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出端子包括:相对于所述电路基板被限制移动的基端部;从所述基端部延伸的能够弹性挠曲的可挠部;和从所述可挠部延伸且能够弹性夹持所述壁部和所述基板用连接部的大致U字形的连接片,
在所述嵌合凹部内,所述基板用连接部与构成所述连接片的两个片部中的与所述可挠部相反的自由端侧的片部弹性接触,并且所述壁部与构成所述连接片的两个片部中的所述可挠部侧的片部弹性接触。
17.如权利要求1~16中任一项所述的中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出端子具有沿与所述中继端子和所述输出端子的所述并列方向大致成直角的方向细长地延伸的连接片。
18.如权利要求1~17中任一项所述的中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保持件上形成有:允许所述放电管从与所述底座的板面大致成直角的方向进入的放电管用嵌合部;和允许所述电源的基板连接器从与所述底座的板面大致成直角的方向嵌合的电源用嵌合部。
19.一种中继连接器和底座的组装结构,用于将中继连接器组装于底座,该中继连接器用于对配置于大致呈平板状的所述底座的正面侧的放电管供给来自配置于所述底座的背面侧的电源的电力,所述中继连接器和底座的组装结构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底座贯通形成有安装孔,
所述中继连接器包括:组装于所述底座的绝缘性保持件;和能够与所述放电管和所述电源电连接且安装于所述保持件的中继端子,
多个所述中继连接器相对于所述底座沿着该底座的端部并列配置,
所述电源为将分别与多个所述中继连接器的各个连接的多个输出端子沿所述中继连接器的并列方向并列配置于电路基板上的形态,
所述底座和所述电路基板隔着间隙分开,
所述中继端子具有向所述底座的所述背面侧突出的基板用连接部,该基板用连接部呈在所述并列方向上宽度比所述输出端子宽的平板状,并且该平板状的平板面与所述输出端子连接,
所述保持件在所述底座和所述电路基板之间的所述间隙中具备从所述底座的所述端部侧覆盖所述基板用连接部的保护壁部。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中继连接器和底座的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护壁部以与所述中继端子分开的状态覆盖所述中继端子。
21.如权利要求19或者20所述的中继连接器和底座的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持件具备将所述放电管侧和所述电源侧隔开的隔离壁部,
所述隔离壁部具备部分地向所述放电管侧突出的突部,且由该突部支承所述放电管。
22.如权利要求19~21中任一项所述的中继连接器和底座的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保持件的外表面形成有:能够弹性挠曲的弹性防脱片;和与贯通所述安装孔的方向大致成直角的卡止面,
通过用所述弹性防脱片和所述卡止面夹持所述底座,所述保持件以贯通所述底座的状态被固定。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中继连接器和底座的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保持件的形成有所述弹性防脱片的外表面,形成有能够与所述安装孔的孔缘抵接的游动限制部。
24.如权利要求22或者23所述的中继连接器和底座的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
与所述安装孔的孔缘抵接的所述弹性防脱片的抵接面为相对于所述底座的厚度方向倾斜的倾斜面。
25.如权利要求19~24中任一项所述的中继连接器和底座的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保持件上形成有能够收容所述放电管的端部的收容室,在所述收容室内,所述放电管和所述中继端子电连接,
在所述保持件的外表面中与所述底座的板面成直角且所述收容室开口的外表面,形成有使所述底座和所述收容室的开口缘之间的部分沿所述底座的板面突出的形态的伸出部。
26.一种中继连接器和电源的组装结构,用于向配置于大致呈平板状的底座的正面侧的放电管供给来自配置于所述底座的背面侧的电源的电力,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继连接器包括:组装于所述底座的绝缘性保持件;和能够与所述放电管和所述电源电连接且安装于所述保持件的中继端子,
多个所述中继连接器相对于所述底座沿着该底座的端部并列配置,
所述电源为将分别与多个所述中继连接器的各个连接的多个输出端子沿所述中继连接器的并列方向并列配置于电路基板上的形态,
所述底座和所述电路基板隔着间隙分开,
所述中继端子具有向所述底座的所述背面侧突出的基板用连接部,该基板用连接部呈在所述并列方向上宽度比所述输出端子宽的平板状,并且该平板状的平板面与所述输出端子连接,
所述保持件在所述底座和所述电路基板之间的所述间隙具备从所述底座的所述端部侧覆盖所述基板用连接部的保护壁部。
27.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中继连接器和电源的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护壁部以与所述中继端子分开的状态覆盖所述中继端子。
28.如权利要求26或者27所述的中继连接器和电源的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持件具备将所述放电管侧和所述电源侧隔开的隔离壁部,
所述隔离壁部具备部分地向所述放电管侧突出的突部,且由该突部支承所述放电管。
29.如权利要求26~28中任一项所述的中继连接器和电源的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源为以下形态:在与所述底座平行的所述电路基板的与所述底座相反一侧的背面安装有基板连接器,使所述基板连接器的嵌合凹部与贯通所述电路基板的嵌合孔对应,在所述嵌合凹部内配置有电力输出用的所述输出端子,
在所述保持件上,形成有为向所述底座的背面侧突出的形态且能够贯通所述嵌合孔进入所述嵌合凹部内的壁部,
在所述中继端子上以沿着所述壁部的方式形成有能够与所述输出端子连接的所述基板用连接部。
30.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中继连接器和电源的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出端子包括:相对于所述电路基板的被限制移动的基端部;从所述基端部延伸的能够弹性挠曲的可挠部;和从所述可挠部延伸且能够弹性夹持与所述壁部和所述基板用连接部的大致U字形的连接片,
在所述嵌合凹部内,所述基板用连接部与构成所述连接片的两个片部中的与所述可挠部相反的自由端侧的片部弹性接触,并且所述壁部与构成所述连接片的两个片部中的所述可挠部侧的片部弹性接触。
31.如权利要求29或者30所述的中继连接器和电源的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出端子具有沿着与所述中继端子和所述输出端子的所述并列方向大致成直角的方向细长地延伸的连接片。
32.一种放电管和电源相对于中继连接器的组装结构,用于将放电管和电源连接于中继连接器,该中继连接器用于向配置于大致呈平板状的底座的正面侧的所述放电管供给来自配置于所述底座的背面侧的电源的电力,所述放电管和电源相对于中继连接器的组装结构的特征在于:
所述中继连接器包括:组装于所述底座的绝缘性保持件;和能够与所述放电管和所述电源电连接且安装于所述保持件的中继端子,
多个所述中继连接器相对于所述底座沿着该底座的端部并列配置,
所述电源为将分别与多个所述中继连接器的各个连接的多个输出端子沿所述中继连接器的并列方向并列配置于电路基板上的形态,
所述底座和所述电路基板隔着间隙分开,
所述中继端子具有向所述底座的所述背面侧突出的基板用连接部,该基板用连接部呈在所述并列方向上宽度比所述输出端子宽的平板状,并且该平板状的平板面与所述输出端子连接,
所述保持件在所述底座和所述电路基板之间的所述间隙中具备从所述底座的所述端部侧覆盖所述基板用连接部的保护壁部。
33.如权利要求32所述的放电管和电源相对于中继连接器的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护壁部以与所述中继端子分开的状态覆盖所述中继端子。
34.如权利要求32或者33所述的放电管和电源相对于中继连接器的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持件具备将所述放电管侧和所述电源侧隔开的隔离壁部,
所述隔离壁部具备部分地向所述放电管侧突出的突部,且由该突部支承所述放电管。
35.如权利要求32~34中任一项所述的放电管和电源相对于中继连接器的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保持件上形成有:允许所述放电管从与所述底座的板面大致成直角的方向进入的放电管用嵌合部;和允许所述电源从与所述底座的板面大致成直角的方向嵌合的电源用嵌合部。
36.一种显示装置用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权利要求1~18中任一项所述的中继连接器。
37.如权利要求36所述的显示装置用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中继连接器以沿着所述底座的相互平行的一对侧缘中的一个所述侧缘排列的方式配置,
在细长的支承板上,能够导通地并列安装有多个接地端子的形态的接地部件,以沿着所述底座的相互平行的所述一对侧缘中的另一个的所述侧缘的方式配置,
在与所述一对侧缘大致成直角的方向并列配置有细长的多根所述放电管,
安装于所述多根放电管的一个端部的管头单独与所述中继连接器的所述中继端子连接,
安装于所述多根放电管的另一个端部的管头单独与所述接地端子连接。
38.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36或者37所述的显示装置用照明装置;和配置于所述显示装置用照明装置的光射出侧的显示面板。
39.一种电视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权利要求38所述的显示装置。
CN2008801225024A 2007-12-27 2008-09-17 中继连接器、中继连接器和底座的组装结构、中继连接器和电源的组装结构、放电管和电源相对于中继连接器的组装结构、显示装置用照明装置、显示装置和电视接收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1139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337107 2007-12-27
JP2007-337107 2007-12-27
PCT/JP2008/066720 WO2009084288A1 (ja) 2007-12-27 2008-09-17 中継コネクタ、中継コネクタとシャーシの組み付け構造、中継コネクタと電源の組み付け構造、中継コネクタに対する放電管及び電源の組み付け構造、表示装置用照明装置、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11399A CN101911399A (zh) 2010-12-08
CN101911399B true CN101911399B (zh) 2013-03-06

Family

ID=408240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122502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11399B (zh) 2007-12-27 2008-09-17 中继连接器、中继连接器和底座的组装结构、中继连接器和电源的组装结构、放电管和电源相对于中继连接器的组装结构、显示装置用照明装置、显示装置和电视接收装置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1) US20100283904A1 (zh)
EP (1) EP2226906A4 (zh)
JP (1) JP5055382B2 (zh)
KR (1) KR101149537B1 (zh)
CN (1) CN101911399B (zh)
BR (1) BRPI0821695A2 (zh)
MX (1) MX2010005692A (zh)
RU (1) RU2442252C1 (zh)
WO (1) WO200908428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0067451A1 (ja) * 2008-12-12 2010-06-17 Necディスプレイ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プロジェクタ及びプロジェクタ用のユニット
US20120242909A1 (en) * 2009-12-11 2012-09-27 Sharp Kabushiki Kaisha Illuminating device, display device, and television receiver
JP6477595B2 (ja) * 2016-05-20 2019-03-06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中継コネクターの取付構造、電子機器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45786A (zh) * 2005-06-09 2007-04-11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灯、灯座、供电模块、具有供电模块的背光组件和显示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16410Y2 (ja) * 1985-06-21 1994-04-27 松下電工株式会社 機器用はめ込みプラグ受け
JPS625487A (ja) * 1985-06-29 1987-01-12 Toshiba Corp 2値画像変換装置
JPH0534329Y2 (zh) * 1988-01-26 1993-08-31
JPH02141959A (ja) * 1988-11-22 1990-05-31 Toshiba Corp フロッピーディスク装置のディスク回転機構
JPH0724781Y2 (ja) * 1989-05-02 1995-06-05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配線盤用端子ブロック
JPH05152041A (ja) * 1991-01-22 1993-06-18 Kasasaku Electron:Kk アダプタソケツト
JPH084097Y2 (ja) * 1991-04-06 1996-02-07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液体分離装置
JP3094791B2 (ja) * 1994-05-31 2000-10-03 東芝ライテック株式会社 ランプソケット装置
JP2000164304A (ja) * 1998-11-26 2000-06-16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電気部品のパネルへの取付構造
DE10019104C2 (de) * 2000-04-18 2003-04-03 Krone Gmbh Duplexverbinder für Glasfasersteckverbinder
JP3786403B2 (ja) * 2001-06-07 2006-06-14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バックライト組立体
JP4051902B2 (ja) * 2001-07-23 2008-02-27 市光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の構造
EP1279556B1 (en) * 2001-07-23 2012-03-07 Ichikoh Industries,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 for a vehicle rear view mirror
JP2003059598A (ja) * 2001-08-21 2003-02-28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ジョイントコネクタ
JP4189997B2 (ja) 2003-03-26 2008-12-03 Tdk株式会社 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
US7048398B2 (en) * 2003-08-05 2006-05-23 Bahram Bahramian Low profile light panel
JP4306521B2 (ja) * 2004-04-12 2009-08-0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用照明装置
JP4593219B2 (ja) * 2004-09-27 2010-12-08 奇菱科技股▲ふん▼有限公司 バックライト用蛍光管の連結手段
TWI258041B (en) * 2005-03-11 2006-07-11 Au Optronics Corp Lamp clamping and electrically connecting device and method of assembling lamp
JP2006344602A (ja) * 2005-06-09 2006-12-2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ランプ、ランプホルダー、電源供給モジュール、それを有するバックライトアセンブリ及び表示装置
JP4249192B2 (ja) * 2006-02-17 2009-04-02 Smk株式会社 モジュール機器用電気機器
JP4180624B2 (ja) * 2006-04-14 2008-11-12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バックライト組立体
US7637625B2 (en) * 2006-05-23 2009-12-2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Lamp fixing unit, backlight assembly having the same and display device having the same
KR100981211B1 (ko) * 2006-06-30 2010-09-10 니혼 고꾸 덴시 고교 가부시끼가이샤 전원 기판, 기판 커넥터, 조명 장치, 표시 장치 및 텔레비전 수신 장치
KR100982131B1 (ko) * 2006-06-30 2010-09-14 니혼 고꾸 덴시 고교 가부시끼가이샤 방전관, 페룰, 조명 장치, 표시 장치 및 텔레비전 수신 장치
EP2048743A4 (en) * 2006-06-30 2014-04-02 Sharp Kk POWER CARD, CARD CONNECTOR, LUMINAIRE, DISPLAY, AND TELEVISION RECEIVER
JP4252086B2 (ja) * 2006-11-17 2009-04-08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45786A (zh) * 2005-06-09 2007-04-11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灯、灯座、供电模块、具有供电模块的背光组件和显示设备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0-164304A 2000.06.16
JP特开2004-294592A 2004.10.21
JP特开平8-31528A 1996.02.02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226906A1 (en) 2010-09-08
JP5055382B2 (ja) 2012-10-24
MX2010005692A (es) 2010-06-21
CN101911399A (zh) 2010-12-08
JPWO2009084288A1 (ja) 2011-05-12
KR101149537B1 (ko) 2012-05-25
US20100283904A1 (en) 2010-11-11
KR20100086047A (ko) 2010-07-29
BRPI0821695A2 (pt) 2019-09-24
EP2226906A4 (en) 2014-08-20
RU2442252C1 (ru) 2012-02-10
WO2009084288A1 (ja) 2009-07-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40311B (zh) 放电管、管头、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KR101012577B1 (ko) 중계 커넥터, 조명 장치, 표시 장치 및 텔레비전 수신 장치
CN101473170B (zh) 电源基板、基板连接器、照明装置、显示装置和电视接收装置
RU2402123C1 (ru) Плата питания, встроенный соединительный разъем, устройство освещения, устройство отображения и телевизионный приемник
US8702263B2 (en) Lighting device, relay connector, display device and television receiver
CN101911399B (zh) 中继连接器、中继连接器和底座的组装结构、中继连接器和电源的组装结构、放电管和电源相对于中继连接器的组装结构、显示装置用照明装置、显示装置和电视接收装置
KR20090091747A (ko) 방전관의 지지 구조, 지지 부재, 방전관, 페룰, 조명 장치, 표시 장치, 및 텔레비전 수신 장치
JP5027881B2 (ja) 表示装置用照明装置、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CN101479826B (zh) 放电管、管头、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US20110255007A1 (en) Lighting device, display device and television receive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306

Termination date: 2020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