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10496A - 洗衣机 - Google Patents

洗衣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10496A
CN101910496A CN2008801228588A CN200880122858A CN101910496A CN 101910496 A CN101910496 A CN 101910496A CN 2008801228588 A CN2008801228588 A CN 2008801228588A CN 200880122858 A CN200880122858 A CN 200880122858A CN 101910496 A CN101910496 A CN 10191049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bathing
rinsing
washing tank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8012285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鸢幸生
间宫春夫
赤木孝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yo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nyo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yo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yo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9104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1049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25/00Washing machines with receptacles, e.g. perforated, having a rotary movement, e.g. oscillatory movement, the receptacle serving both for washing and for centrifugally separating water from the laundry and having further drying means, e.g. using hot air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33/00Control of operations performed in washing machines or washer-dryers 
    • D06F33/30Control of washing machine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or target of the control 
    • D06F33/32Control of operational steps, e.g. optimisation or improvement of operational steps depending on the condition of the laundry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35/00Washing machines, apparatus, or method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35/001Washing machines, apparatus, or method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ozone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39/00Details of washing machines not specific to a single type of machines covered by groups D06F9/00 - D06F27/00 
    • D06F39/08Liquid supply or discharge arrangement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39/00Details of washing machines not specific to a single type of machines covered by groups D06F9/00 - D06F27/00 
    • D06F39/08Liquid supply or discharge arrangements
    • D06F39/083Liquid discharge or re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39/00Details of washing machines not specific to a single type of machines covered by groups D06F9/00 - D06F27/00 
    • D06F39/08Liquid supply or discharge arrangements
    • D06F39/088Liquid supply arrangement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2103/00Parameters monitored or detected for the control of domestic laundry washing machines, washer-dryers or laundry dryers
    • D06F2103/18Washing liquid level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2105/00Systems or parameters controlled or affected by the control systems of washing machines, washer-dryers or laundry dryers
    • D06F2105/02Water supply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2105/00Systems or parameters controlled or affected by the control systems of washing machines, washer-dryers or laundry dryers
    • D06F2105/08Draining of washing liquid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2105/00Systems or parameters controlled or affected by the control systems of washing machines, washer-dryers or laundry dryers
    • D06F2105/52Changing sequence of operational steps; Carrying out additional operational steps; Modifying operational steps, e.g. by extending duration of step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2105/00Systems or parameters controlled or affected by the control systems of washing machines, washer-dryers or laundry dryers
    • D06F2105/56Remaining operation time; Remaining operational cycle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33/00Control of operations performed in washing machines or washer-dryers 
    • D06F33/30Control of washing machine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or target of the control 
    • D06F33/32Control of operational steps, e.g. optimisation or improvement of operational steps depending on the condition of the laundry
    • D06F33/34Control of operational steps, e.g. optimisation or improvement of operational steps depending on the condition of the laundry of water filling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33/00Control of operations performed in washing machines or washer-dryers 
    • D06F33/30Control of washing machine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or target of the control 
    • D06F33/32Control of operational steps, e.g. optimisation or improvement of operational steps depending on the condition of the laundry
    • D06F33/36Control of operational steps, e.g. optimisation or improvement of operational steps depending on the condition of the laundry of washing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33/00Control of operations performed in washing machines or washer-dryers 
    • D06F33/30Control of washing machine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or target of the control 
    • D06F33/32Control of operational steps, e.g. optimisation or improvement of operational steps depending on the condition of the laundry
    • D06F33/38Control of operational steps, e.g. optimisation or improvement of operational steps depending on the condition of the laundry of rinsing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35/00Washing machines, apparatus, or method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35/002Washing machines, apparatus, or method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bubb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Detail Structures Of Washing Machines And Dryers (AREA)
  • Accessory Of Washing/Drying Machine, Commercial Washing/Drying Machine, Other Washing/Drying Machine (AREA)
  • Control Of Washing Machine And Drye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洗衣机。本发明的洗衣机能够使用洗澡水进行洁净且良好的漂洗动作。本发明的洗衣机设有洗澡水泵(34),在洗涤水槽(3)积存洗澡水。而且,相对于洗涤水槽(3),设置有用于使洗涤水循环的循环水路(42、43、44、45、15、55、25、57、26、58、59)。利用循环水路使积存于洗涤水槽(3)的洗澡水循环,向循环中的水中混入臭氧发生器(19)生成的臭氧,从而可以进行水(洗澡水)的净化。该净化在漂洗工序中进行。在漂洗工序中,在供给臭氧时,臭氧可以有效地进行作用,来对洗澡水进行除菌,并且可以进行洗涤物的污物成分或异味成分的分解。因此,与利用自来水进行的漂洗相比,可以毫不逊色地进行良好的漂洗。

Description

洗衣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洗衣机,特别涉及将净化用空气混入洗涤水中进行洗涤的洗衣机。
背景技术
本申请的申请人之前已提出有如下的洗衣机,其具有使用臭氧对洗涤所使用过的水进行净化的机构。(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洗涤机具有如下结构,即具有贮水槽并使用臭氧对积存于贮水槽的水进行净化。
而且,本申请的申请人提出有如下的漂洗方法及使用该漂洗方法的洗衣机,该漂洗方法通过较少的漂洗次数即可漂洗掉衣服的污物和洗涤剂成分。(参照专利文献2)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18160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7-181597号公报
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洗衣机构成为将洗涤所使用过的水积存于贮水槽,通过利用臭氧对积存的水进行净化,从而能够再利用,因此,从节水的观点来看是优选的结构。
另一方面,期待如下的洗衣机,该洗衣机不是使用洗涤所使用后的水,而是在洗涤中,对洗涤所使用的水边进行净化边进行洗涤动作,由此,能够使用净化后的水进行更好的洗涤。
特别是,期待在漂洗工序中能够将衣服的污物和洗涤剂成分良好地漂洗掉的洗衣机,而且,也期待能够利用洗澡水进行漂洗工序之类的洗衣机。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背景而作出的,其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洗衣机,可以将洗澡水用于漂洗,并且能够进行良好的漂洗。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洗衣机,在漂洗动作中使漂洗水循环,在循环中进行漂洗水的净化,从而可以有效地净化漂洗水。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良好地进行漂洗处理的洗衣机。
本发明的洗衣机,其特征在于,包含:洗涤水槽;给水阀,其为了将自来水向所述洗涤水槽供给而进行开闭;洗澡水泵,其为了将洗澡水向所述洗涤水槽供给而被驱动;循环水路,其两端与所述洗涤水槽连结;循环泵,其设于所述循环水路,自循环水路的一端汲出洗涤水槽内的水,并使被汲出的水自循环水路的另一端输出,以便回到洗涤水槽内;净化用空气生成器,其用于生成净化用空气;气液混合器,其设于所述循环水路,用于将所述净化用空气生成器生成的净化用空气混入到在循环水路流动的水中;洗澡水净化控制机构,其响应由所述洗澡水泵向所述洗涤水槽供给洗澡水的情况,使所述净化用空气生成器工作,以便将净化用空气混入到利用所述循环泵的驱动而循环的水中。
所述洗澡水净化控制机构也可以使所述净化用空气生成器在比供给自来水时的时间长的预先确定的设定时间期间内工作。
本发明的洗衣机是在所述洗涤水槽积存溶解有洗涤剂的洗涤剂水并进行清洗工序、之后进行漂洗工序的洗衣机,优选为,所述洗澡水净化控制机构仅在所述漂洗工序中起作用。
而且,本发明的洗衣机是在自所述清洗工序进入漂洗工序时进行中间脱水工序的洗衣机,该中间脱水工序对在清洗工序中使用过的洗涤剂水进行脱水,所述洗衣机具有中间脱水控制机构,与使用自来水进行漂洗工序的情况相比,所述中间脱水控制机构使进入所述洗澡水净化控制机构起作用的所述漂洗工序时的所述中间脱水工序的脱水时间增长。
本发明的洗衣机具有给排水控制机构,在所述漂洗工序中,当驱动所述洗澡水泵将洗澡水向所述洗涤水槽供给时,相对于洗澡水的供给,所述给排水控制机构使排水阀以规定的对应关系开闭,该排水阀用于将洗涤水槽的水排出。
在本发明的洗衣机中,在所述洗澡水净化控制机构起作用的所述漂洗工序中包含有多个漂洗工序,在各漂洗工序之前插入有中间脱水工序,在先行进行的漂洗工序之前进行的中间脱水工序的脱水时间,比在后续进行的漂洗工序之前进行的中间脱水工序的脱水时间长。
在所述洗澡水净化控制机构起作用的所述漂洗工序中包含有多个漂洗工序,在先行进行的漂洗工序中的洗澡水给水时间,比后续进行的漂洗工序中的洗澡水给水时间长。
在所述洗澡水净化控制机构起作用的所述漂洗工序中包含有多个漂洗工序,该洗衣机具有完成处理控制机构,在最后进行的最终漂洗工序中,所述完成处理控制机构使所述净化用空气生成器的工作停止并将柔软剂投入洗涤水槽。
根据本发明,由于具有洗澡水泵,因此,可以将洗澡水积存于洗涤水槽并作为清洗水或漂洗水来使用。而且,由于具有循环水路及循环泵,因此,可以使洗涤水槽的水通过循环水路进行循环。并且,由于具有净化用空气生成器及气液混合器,因此,可以将净化用空气混入在循环水路循环的水中,从而进行积存于洗涤水槽的水的净化。
接着,洗澡水净化控制机构构成为在向洗涤水槽供给洗澡水时,优选在比供给自来水时的时间长的预先确定的设定时间期间内,在洗涤水槽的水进行循环的期间内,进行控制以使净化用空气混入到循环的水中。因此,可以对积存于洗涤水槽的洗澡水良好地净化。通常,多数情况下洗澡水中包含有杂菌等,但通过长时间混入净化用空气而使该杂菌等被净化,因此,可以进行洁净且良好的洗涤。即,可以使用洗澡水进行洁净且良好的洗涤。
洗澡水净化控制机构仅在漂洗工序中起作用,可以仅在漂洗工序中向洗澡水中混入净化用空气来谋求净化。其理由为,即便将净化用空气混入到在清洗工序中使用的洗涤剂水中,由于净化用空气与洗涤剂成分结合而被洗涤剂成分消耗,因此,几乎不能对洗涤剂水中所含有的污物成分或异味成分等进行分解并净化。因此,不进行向洗涤剂水中混入净化用空气这样的净化效率差的无用的动作,仅在漂洗工序中驱动循环泵且使净化用空气生成器工作,从而可以高效地且有效地净化洗澡水。
其结果是,在清洗工序中,洗涤剂水中所含有的洗涤剂成分起作用,但不会因净化用空气而被妨碍,可以进行良好的清洗。而且,在漂洗工序中,可以在进行洗澡水的净化及衣服的除菌等的同时实现良好的漂洗。
而且,在清洗工序后,进行中间脱水工序,在进入漂洗工序时,当漂洗工序使用洗澡水进行漂洗时,可以增长中间脱水工序的脱水时间。当中间脱水工序的脱水时间长时,洗涤物所含有的洗涤剂水充分被除去,因此,在漂洗工序中,当供给洗澡水时,残留洗涤剂成分减少。在将净化用空气混入到作为漂洗水的洗澡水中进行净化时,当清洗工序中所使用过的洗涤剂成分作为残留洗涤剂成分而大量残留时,净化用空气耗费在除去残留洗涤剂成分上,有可能导致不能满意地除去洗澡水中所包含的杂菌等。根据该结构,通过增长中间脱水工序的脱水时间,可以充分减少在清洗工序中使用的洗涤剂水,在漂洗工序中可以满意地净化洗澡水。
而且,若构成为在漂洗工序中将洗澡水向洗涤水槽供给时,将供给至洗涤水槽的洗澡水的一部分排出并向洗涤水槽供给新的洗澡水,则在洗澡水积存于洗涤水槽时,可以进一步减少积存的洗澡水中的残留洗涤剂成分。
因此,在漂洗工序中当洗澡水净化控制机构起作用时,洗澡水良好被净化。
并且,由于先进行的漂洗工序中残留洗涤剂成分更多,因此,优选为,使先进行的漂洗工序之前的中间脱水工序的脱水时间比后进行的中间脱水工序的脱水时间长。由此,可以有效减少残留洗涤剂成分,在漂洗工序中,可以利用净化用空气有效地净化洗澡水。
而且,通过将漂洗工序分成多个漂洗工序,可以有效地漂洗洗涤物。更具体地说,在将漂洗工序分成例如漂洗工序1及漂洗工序2时,在漂洗工序1中,被漂洗的洗涤物上残留有在清洗工序中使用过的洗涤剂水,可认为漂洗水中的残留洗涤剂成分相对较多。于是,相对增长洗澡水的给水时间,来稀释残留洗涤剂成分。
接下来,在漂洗2工序中,由于漂洗水中的残留洗涤剂成分处于几乎不存在的状态,因此,主要为了进行洗澡水的除菌及洗涤物的除菌以及附着于洗涤物的油脂类污物的分解,而使用净化用空气。在漂洗2工序中,使洗澡水的给水时间相对缩短。由此,可以实现漂洗时间的缩短和高效的漂洗。
并且,在将柔软剂投入洗涤水槽时,完成处理控制机构使净化用空气生成器停止工作。因此,不存在因净化用空气使柔软剂分解而导致无效力的情况,可以使洗衣机良好地动作。
如以上的说明所述,根据本发明,在漂洗工序中可以使用洗澡水进行良好的漂洗处理。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洗涤干燥机1的纵剖右侧视图。
图2是自斜前方看洗涤干燥机1的立体图,是表示拆下框体2后的内部结构的图。
图3是自斜后方看洗涤干燥机1的立体图,是表示拆下框体2后的内部结构的图。
图4是对以洗涤干燥机1的水路及风路为主的结构用图解表示的图。
图5是洗涤干燥机1的后视图,是用于说明包含第一循环水路55、循环泵25、第二循环水路57、U形转弯部26、气液混合器27(文丘里管58)及第三循环水路59的循环水路结构的图。
图6是表示U形转弯部26及气液混合器27的具体结构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气液混合器27的内部结构的纵剖面图。
图8是过滤器单元15的立体图。
图9是表示过滤器本体85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10是表示自过滤器本体83拆下操作盖85后的筐部件84单体结构的立体图。
图11是过滤器单元15的俯视图。
图12是沿着图11的A-A的过滤器单元15的纵剖面图。
图13是沿着图11的B-B的过滤器单元15的横剖面图。
图14是沿着图11的C-C的过滤器单元15的横剖面图。
图15是用于说明洗涤干燥机1的电气控制电路的结构的框图。
图16是用于说明使用自来水的洗涤干燥机1的清洗工序及漂洗工序的运转控制内容的流程图。
图17A是用于说明使用洗澡水的洗涤干燥机1的清洗工序的运转控制内容的流程图。
图17B是用于说明使用洗澡水的洗涤干燥机1的漂洗1工序的运转控制内容的流程图。
图17C是用于说明使用洗澡水的洗涤干燥机1的漂洗2工序的运转控制内容的流程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洗涤干燥机
3洗涤水槽
4外槽
5滚筒
6DD马达
15过滤器单元
17给水阀
19臭氧发生器
25循环泵
26U形转弯部
27气液混合器
44第一排水阀
48第二排水阀
57第二循环水路
58文丘里管(ベンチュリ一管)
59第三循环水路
77节流部流路
81单向阀
83过滤器本体
120控制部
150外壳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具体说明所谓的斜滚筒式洗涤干燥机的结构。
<洗涤干燥机的结构及动作的概要>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洗涤干燥机1的纵剖右侧视图。洗涤干燥机1具有倾斜地配置于框体(机体)2内的洗涤水槽3。在洗涤水槽3包含有:在洗涤时用于积存水的外槽4、旋转自如地收纳于外槽4内的滚筒5。滚筒5利用设于外槽4后方的DD马达6以旋转轴7为中心进行旋转。旋转轴7构成为朝向前方向斜上方延伸即构成所谓的斜滚筒结构。滚筒5的出入口8及外槽4的出入口9利用安装于框体2的圆形门10进行开闭。打开门10,通过出入口8、9向滚筒5内放入衣服(洗涤物)或取出。
在该洗涤干燥机1,在洗涤水槽3的下方具有用于贮留已使用水(再循环水)的水箱11。该水箱11具有约8.5升内容积,积存有漂洗所使用过的水,该水在干燥工序中作为热交换用水及在循环风路内流动的线头等的洗净水而加以利用。
在框体2内的下前方部设有包含主控制基板的电气安装部件12,而且,在上前方部具有显示及操作用电气安装部件13。下方的电气安装部件12包含有后述的基板温度传感器123。
在框体2内的上方进一步配置有:在后述的干燥工序中被驱动的鼓风机(ブロァ)21、以及用于对利用鼓风机21向洗涤水槽3内循环的空气进行加热的干燥加热器A124及干燥加热器B125。
图2是自斜前方看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洗涤干燥机1的立体图,表示拆下框体2后的内部结构。另外,图3是自斜后方看洗涤干燥机1的立体图,表示拆下框体2后的内部结构。
在图2及图3中,附图标记3是洗涤水槽,洗涤水槽3包含有外槽4及滚筒5。洗涤水槽3由包含螺旋弹簧及减振器的弹性支承部件14支承。而且,在洗涤水槽3的下方配置有水箱11。在水箱11的前方右侧配置有过滤器单元15,过滤器单元15利用规定的软管或管道与洗涤水槽3及水箱11连接。
在洗涤水槽3的上部具有:水栓16、用于控制自水栓16流入的水向水路供给的给水阀17、注水口单元18、产生作为净化用气体的臭氧的臭氧发生器19、在干燥工序中用于使空气在干燥风路20内循环的鼓风机21、用于捕获利用鼓风机21在干燥风路20循环的空气中包含的线头等异物的干燥用过滤器单元22。
在洗涤工序(清洗工序或漂洗工序)中,控制给水阀17,自水栓16供给的自来水积存于洗涤水槽3内。此时,若水通过注水口单元18内的洗涤剂容器29并到达洗涤水槽3,则能够在洗涤水槽3积存已溶解洗涤剂的水。在洗涤工序中,利用DD马达6使滚筒5旋转。而且,利用循环泵25经由过滤器单元15汲出洗涤水槽3内的水,汲出的水流过循环水路(第二循环水路57)并导向外槽4的后面上方,此后,以自上向下落下的方式流动,从而进行循环,以使其自洗涤水槽3的后面下方回到洗涤水槽内。在循环水路的中途设有气液混合器27,在气液混合器27,由臭氧发生器19产生的臭氧混入到自上向下流动的水中。若臭氧混入水中,则利用臭氧的强氧化性、杀菌作用来净化水。即,洗涤水槽3内的水在洗涤工序进行循环,通过向循环水中混入臭氧而被净化并用于洗涤。另外,如图3所示,在气液混合器27附近,设有自外槽4后面向后方突出的突起82,在外槽4摇动并碰到框体的情况下等,保护安装于外槽4后面的气液混合器27。
在干燥工序中,空气自洗涤水槽3内的后面下方被吸出并通过干燥风路20导向上方,该空气由干燥用过滤器单元22过滤异物并自洗涤水槽3的上部前面侧向洗涤水槽3内流入,如此进行循环。当空气在干燥风路20内循环时,高温多湿的空气与水进行热交换,由此被冷却并除湿。因此,水被供给至干燥风路20内。即,具有如下结构:水箱11内的水利用干燥用泵23被汲出,并经由例如由软管构成的风路水供给路径24向干燥风路20的规定位置(第一位置)供给。另外,虽省略图示,但也具有根据需要将利用给水阀17自水栓16供给的自来水向干燥风路20供给的水路。
而且,如图3所示,在干燥风路20的下端具有用于检测在干燥风路20内落下来的除湿水(通过热交换对循环空气进行除湿后的水)的温度的除湿水温度传感器122。并且,在干燥风路20的上方具有用于检测热交换后的循环空气的温度的滚筒出口温度传感器121。
以上是洗涤干燥机1的结构及动作的概要。接着,参照图4,对以洗涤干燥机1的水路及风路为主的整体结构更详细地进行说明。
<洗涤干燥机的水路及风路的结构>
图4是对以洗涤干燥机1的水路及风路为主的结构进行图解表示的图。
水栓16与给水阀17的流入口连接。给水阀17具有四个出口,可以进行切换以便自任一出口流出水。给水阀17的第一出口28与注水口单元18连接。虽省略图示,但在注水口单元18内包含有两分支水路,该两分支水路分成将自第一出口28供给的水导向给水路径32的水路以及导向引水水路(呼び水水路)33的水路。自第一出口28向注水口单元18供给的水主要流过引水水路33并经由洗澡水泵34,流过水路37并流向洗涤剂容器29。接着,经由在洗涤剂容器29内被划分的洗涤剂收纳室,自给水路径30向洗涤水槽3流入。而且,被分支而流向给水路径32的一部分水,自设于洗涤水槽3前面的门10(参照图1)的上部经过门的内面向洗涤水槽3内流入。给水阀17的第二出口31也与注水口单元18连接,自第二出口31供给的水,通过在洗涤剂容器29内被划分的柔软剂收纳室,自给水路径30向洗涤水槽3流入。
另一方面,在驱动洗澡水泵34时,浴缸35的剩下的热水被汲上来并自水路37向注水口单元18流入,通过洗涤剂容器29的洗涤剂收纳室,自给水路径30向洗涤水槽3供给。
给水阀17的第三出口38利用水路39与干燥风路20的规定位置连接。而且,给水阀17的第四出口40利用水路41与干燥风路20的规定位置连接。第三出口38为孔径相对较小的出口,第四出口40为孔径相对较大的出口。因此,当打开第三出口38时,相对较少的水经由水路30供给至干燥风路20。该水在干燥风路20内与高温多湿的循环空气接触而有助于热交换。当打开第四出口40时,相对较多的水经由水路41供给至干燥风路20。该水有助于将在干燥风路20内上升的循环空气所包含的线头及其他异物、附着在干燥风路20内壁的线头及其他异物冲走。
在洗涤工序(清洗工序及漂洗工序)中,水积存于洗涤水槽3。在洗涤水槽3的底面最下部(更具体地说为外槽4的底面最下部)形成有排水口42。在排水口42经由水路43连接有第一排水阀44的流入口,第一排水阀44的流出口经由水路45与过滤器单元15的流入口151连接。通过关闭第一排水阀44,可以在洗涤水槽3(外槽4)内积存水。洗涤水槽3内的水位基于自水路43分支且向上方延伸的空气软管46内的压力变化,利用水位传感器47来检测。
过滤器单元15具有外壳150,在外壳150内具有用于捕获异物的过滤器本体83。在外壳150上,除上述流入口151之外,还形成有排水口152、第一流出口153及第二流出口154。在排水口152连接有第二排水阀48的流入口,第二排水阀48的流出口经由水路49与外部排水软管50及排水存水弯51连接。因此,当打开第一排水阀44及第二排水阀48时,洗涤水槽3内的水通过排水口42、水路43、第一排水阀44、水路45、过滤器单元15、排水口152、第二排水阀48、水路49、外部排水软管50向排水存水弯51排出。溢水用水路52的一端(下端)与水路49汇合。溢水用水路52的另一端(上端)与设于外槽4的溢水口53连通。因此,在水过多地积存于洗涤水槽3而导致其水位达到规定水位以上时,水自溢水口53溢出,与第二排水阀48的开闭情况无关,该水自溢水用水路52通过水路49及外部排水软管50向排水存水弯51排出。
另外,在溢水用水路52的上下方向中途部与过滤器单元15的流入口151之间连接有气压调整用软管54。通过设置该软管54,洗涤水槽3内的气压与过滤器单元15的流入口151侧的气压相等,可以防止在过滤器单元15内水倒流等不良情况。
在过滤器单元15的第一流出口153连接有第一循环水路55的一端,第一循环水路55的另一端与循环泵25的吸入口连接。在循环泵25的输出口连接有第二循环水路57的一端。第二循环水路57的另一端侧向上方延伸至比积存于洗涤水槽3内的水的正常水位高的位置。而且,在其前端连接有自上向下U形转弯的U形转弯部26。接着,在U形转弯部26连接有作为气液混合器27的文丘里管58的上端。在文丘里管58的下端连接有第三循环水路59的一端(上端),第三循环水路59的另一端(下端)与洗涤水槽3(外槽4)的背面下方连接。
由于具有上述结构,因此,在清洗工序及/或漂洗工序中,一定量的水积存于洗涤水槽3,在打开第一排水阀44且关闭第二排水阀48的状态下,通过驱动循环泵25,积存于洗涤水槽3内的水如下进行循环,即排水口42→水路43→第一排水阀44→水路45→流入口151→外壳150→第一流出口153→第一循环水路55→循环泵25→第二循环水路57→U形转弯部26→文丘里管58→第三循环水路59→洗涤水槽3。
在此,文丘里管58具有空气流入口60,在空气流入口60经由空气管61连接有臭氧发生器19。当水流到文丘里管58时,若臭氧发生器19工作,则包含由臭氧发生器19生成的臭氧的净化用空气,经由空气管61自空气流入口60向文丘里管58内流入。流入原理是因为产生压力差(负压),该压力差因在文丘里管58内流动的水而产生。当臭氧混入到循环的水中时,利用臭氧的强氧化能力及杀菌力来净化循环水,可以使用净化后的水在洗涤水槽3内进行洗涤。
在过滤器单元15的第二流出口154连接有贮水用水路62的一端(上端),贮水用水路62的另一端(下端)与贮水阀63的流入口连接。贮水阀63的流出口与水箱11连接。例如,在漂洗工序结束后,在打开第一排水阀44、关闭第二排水阀48并停止循环泵25的状态下,当打开贮水阀63时,积存于洗涤水槽3内的漂洗所使用过的水,利用重力(自由落下)向排水口42→水路43→第一排水阀44→水路45→流入口151→外壳150→第二流出口154→贮水用水路62→贮水阀63→水箱11流动。由此,能够在水箱11内将漂洗所使用过的已使用水作为再循环水而贮留。
在水箱11的上方具有溢水口64,在溢水口64连接有水路65的一端,水路65的另一端与溢水用水路52的中途汇合。因此,当在水箱11内将要积存规定量以上的水时,该水向溢水口64→水路65→溢水用水路52→水路49→外部排水软管50→排水存水弯51流动而被排出。
在该洗涤干燥机1中,积存于水箱1的已使用水作为再循环水在干燥工序中再利用。
洗涤干燥机1具有干燥风路20,用于实现干燥功能。干燥风路20是用于使空气循环的如下的风路,即配置于洗涤水槽3(外槽4)的外侧,自外槽4的背面下方部吸出洗涤水槽3内的空气,并使该空气自外槽4的前方侧上方部向洗涤水槽3内流入,以此使空气循环。干燥风路20包含有连接管道66、过滤器鼓风机单元70(包含鼓风机21及干燥用过滤器单元22)及连接管道67。在自过滤器鼓风机单元70向连接管道67连接的风路内,如在图1已中说明的那样,具有干燥加热器A124及干燥加热器B125(未图示),用于加热循环的空气。干燥加热器例如可以使用半导体加热器。
在干燥风路20内,自洗涤水槽3吸出的空气被除湿。而且,在干燥风路20内循环的空气所包含的线头等异物及附着于干燥风路20的内壁的异物被冲走。因此,积存于水箱11的再循环水以通过干燥风路20内的方式进行循环。
在水箱11连接有干燥用泵23的吸入口。在干燥用泵23的输出口连接有风路水供给路径24的一端,风路水供给路径24的另一端与干燥风路20的第一位置连接。在干燥工序中,当驱动干燥用泵23时,经由风路水供给路径24自干燥风路20的第一位置向干燥风路20内供给水。供给的水如上所述,与在干燥风路20内自下方向上方循环的空气进行热交换,并冲走空气中的线头等异物,并且也冲走要附着于干燥风路20内的内壁的异物。而且,在干燥风路20内向下方流下的水,与线头等异物一并自外槽4的下方通过排水口42,向水路43→第一排水阀44→水路45→过滤器单元15流动。接着,在过滤器单元15,线头等异物被捕获而被除去,除去异物后的水自第二流出口154通过贮水用水路62及贮水阀63而回到水箱11内。
另外,也可以构成为,在干燥风路20内流下的水不流入外槽4,例如自干燥风路20内的作为第二位置的例如下端排出,并回到水箱11内。
在干燥工序中,为了在干燥风路20内进行热交换以及洗净附着于干燥风路20内壁的线头等异物,需要大量的水。根据该洗涤干燥机1,热交换及洗净异物所需要的水构成为使积存于水箱11的已使用水再循环,因此,能够极大幅度地实现节水。而且,由于构成使水箱11的水进行循环的结构,因此,可以减小水箱11的容量,从而能够实现即便设置水箱11也不会增大洗涤干燥机外形的结构。
并且,在过滤器鼓风机单元70经由空气管71连接有臭氧发生器19。因此,在干燥工序中,当臭氧发生器19工作时,包含臭氧发生器19产生的臭氧的净化用空气被吸入过滤器鼓风机单元70内,从而能够使包含臭氧的净化用空气混入到向洗涤水槽3循环的空气中。其结果是,能够进行干燥的衣服的除臭、杀菌。
<循环水路的结构>
图5是洗涤干燥机1的后视图,是用于说明包含第一循环水路55、循环泵25、第二循环水路57、U形转弯部26、气液混合器27(文丘里管58)及第三循环水路59的循环水路结构的图,仅示出说明所需的要素。
通过驱动循环泵25,由过滤器单元15(参照图4)过滤后的水通过第一循环水路55而被吸入并向第二循环水路57输出。第二循环水路57从下方向上方延伸并将水导至积存于外槽4内的水的正常水位(由单点划线72表示)的上方。该水利用U形转弯部26从朝向上方转向朝向下方,并流入气液混合器27。因此,在气液混合器27中,水自上向下流动。气液混合器27相比积存于外槽4内的水的正常水位72,也配置于上方。因此,利用循环泵25向第二循环水路57输出的水,在水位72的上部,流动方向反向,在水位72的上方,以自上向下落下的方式在气液混合器27流动,因此,在气液混合器27内强势流下。接着,通过第三循环水路59,自外槽4的背面下方向外槽内流入。
这样,由于构成包含用于将水导向外槽4内的水位72上方的第二循环水路57、以及使导向上方的水反向的U形转弯部26的结构,因此,可以将气液混合器27配置于外槽4内的水的水位72的上方,并且,能够以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方式配置气液混合器27。由此,由水位72产生的水压不会妨碍在气液混合器27内流动的水流动,在气液混合器27内流动的水除由循环泵25产生的压送力外,利用重力的作用自上向下强势流下。其结果是,如后所述,在气液混合器27,在流路内产生负压,能够有效地将包含臭氧的净化空气取入水中。
并且,在气液混合器27流下的水经由第三循环水路59导至下方并自外槽4的背面下方向外槽4内循环。该循环的水为混入有包含臭氧的净化用空气的细小气泡的水,该水自外槽4的下方回到洗涤水槽3内,由此,水中包含的净化用空气的细小气泡在洗涤水槽3内自下向上移动,在洗涤水槽3内,能够有效地对衣服进行杀菌、除臭等净化。
另外,第三循环水路59也可以构成为一直延伸至外槽4的下方,并使水自外槽4背面的中途向外槽4内循环。
另外,附图标记61是空气管,通过空气管61向气液混合器27供给包含臭氧的净化用空气。
<U形转弯部及气液混合器的结构>
图6是表示U形转弯部26及气液混合器27的具体结构的立体图。U形转弯部26及气液混合器27在该实施方式中,通过组合树脂管道并进行连结而构成。气液混合器27包含有文丘里管73、空气取入口74及缓冲室75。
图7是表示气液混合器27的内部结构的纵剖面图。气液混合器27如上所述,包含文丘里管58。文丘里管58沿上下方向延伸并具有流路直径变化的构成一连串的三种流路,即在上方具有流路直径大的上游路径78、在上游路径78的下方具有流路直径收缩而变小的节流部流路77、在节流部流路77的下方具有流路直径逐渐变大的下游路径79这三种流路。当水向上游路径78→节流部流路77→下游路径79流动时,在节流部流路77流动的水的速度(流速)变快。而且,在节流部流路77的内侧壁形成有空气引入用的小孔80。该小孔80与连结在文丘里管58外侧面的缓冲室75相连。自空气取入口74向缓冲室75供给空气。在缓冲室75的入口配置有例如橡胶制成的单向阀81。单向阀81不妨碍空气自空气取入口74向缓冲室75内流入,但起到阻止气体或液体自缓冲室75内向空气取入口74方向流出的作用。
自U形转弯部26向下方流下的水向上游路径78强势流入,在节流部流路77,流速进一步变快。因此,产生能够经由空气引入孔80取入缓冲室75的空气的负压。利用负压,缓冲室75的包含臭氧的净化用空气通过空气引入孔80流入节流部流路77,成为细小的气泡而混入流动的水中。
另外,当节流部流路77的水停止流动时,有可能导致水通过空气引入孔80向缓冲室75流入,进而自空气取入口74向臭氧发生器19(参照图4)方向倒流。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缓冲室75具有单向阀81。其结果是,臭氧发生器19不会因通过空气管61而倒流的水导致产生不良情况。另外,在干燥工序中,洗涤水槽3内的蒸气有可能侵入第三循环水路59、通过文丘里管58自空气引入孔80侵入缓冲室75进而自空气取入口74向臭氧发生器19倒流。但是,利用单向阀81也阻止干燥时的蒸气的倒流。
节流部流路77的内径(直径)尺寸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φ=8mm,该内径φ如后所述,比过滤器单元15中的过滤器的过滤孔的直径大。其结果是,在节流部流路77,不用担心流动的水中包含的线头等异物堵塞。
<过滤器单元的结构>
接着,说明过滤器单元15的结构。
如在图2中已说明的那样,过滤器单元15安装于洗涤干燥机1的前侧右下方部。如在图4中已说明的那样,过滤器单元15具有外壳150、流入口151、排水口152、第一流出口153及第二流出口154。
图8是过滤器单元15的立体图,表示自斜前方看洗涤干燥机1时的过滤器单元15的立体图。
参照图8,过滤器单元15具有外壳150、流入口用管道155、排水口用管道156、流出口用管道157、158、正面安装板159、及安装用支腿160。各部件由树脂(例如聚丙烯)形成,相对于外壳150一体形成的正面安装板159及安装用支腿部160、以及另外形成的排水口用管道156、流入口用管道155及流出口用管道157、158液体密封地连接而构成一体化结构。
在正面安装板159及安装用支腿部160安装于洗涤干燥机1的框体2的状态下,外壳150具有自前方朝向后方向斜下方延伸的长形状。在外壳150的上表面150A形成有未图示的孔,以与该孔连通的方式附设有流入口用管道155。在流入口用管道155上端的开口端即流入口151,如在图4中已说明的那样,连接有水路45。在突出形成于流入口用管道155中途部的筒状突起161,连接有在图4中已说明的软管54。
外壳150的左右侧面及底面构成不存在分界线且向下方鼓起成圆弧状的外壳侧底面150b。
排水口用管道156沿外壳150的长度方向的交差方向、更具体地说沿长度方向的正交方向自外壳侧底面150b向侧方突出,其前端构成排水口152。排水口用管道156自外壳150的长度方向里侧(倾斜延伸的外壳150的下方侧)突出。
流出口用管道157的长度方向的中途大致弯曲成直角,沿外壳150的长度方向看,流出口用管道157向外壳150安装的安装位置为流入口用管道155的安装位置与排水口用管道156的安装位置的中间位置。排水口用管道157以自外壳150的侧底面150b向侧方突出的方式安装,大致弯曲成90°的前端侧构成第二流出口154。而且,以自流出口用管道157分支的方式连接有流出口用管道158,该管道158的前端构成第一流出口153。在排水口152、第一流出口153及第二流出口154,如在图4中已说明的那样,分别连接有第二排水阀48的吸入侧、第一循环水路55及贮水用水路62。
在正面安装板159形成有过滤器插入口162。过滤器插入口162与外壳150的内部空间连通。过滤器本体83(参照图9)自过滤器插入口162插入外壳150内,通过对操作盖85进行转动操作,构成图8所示的状态,由此,过滤器单元15成为能正常发挥作用的状态。
并且,在正面安装板159的形成有过滤器插入口162的位置的下方两侧设有向前方突出的肋113,在该肋113形成有用于转动自如地安装后述活动体(参照图21)的卡合孔114。
图9是表示过滤器本体83的结构的立体图。过滤器本体83包含有作为过滤部件的筐部件84及操作盖85。筐部件84由树脂成形,上面敞开,在侧面及底面排列形成有多个过滤孔或过滤细缝。
图10是表示自过滤器本体83拆下操作盖85后的筐部件84单体结构的立体图。
参照图9、10,排列形成于筐部件84的过滤孔包含有孔(最大孔径)大小为规定尺寸以下的小过滤孔86、孔大小相对较大的大过滤孔87、以及在排列成梳状的棒体88之间被划分的细缝孔89。小过滤孔86排列形成于筐部件84的跟前侧左侧面及跟前侧底面的一部分,排列形成有小过滤孔86的面构成再利用水过滤面90。另一方面,排列形成有大过滤孔87的筐部件84的后方左侧面、后面、底面的一部分及右侧面的一部分、以及设有多个棒体88且划分有细缝孔89的面,构成排出水过滤面91。而且,在再利用水过滤面90与排出水过滤面91之间的分界,以自筐部件84外表面突出的方式形成有分隔用肋92、93。
并且,筐部件84的前面由密封壁94堵住,环状凸缘95自密封壁94的周围伸出(参照图10)。
相对于图10所示的凸缘95,如图9所示,操作盖85旋转自如地嵌入。因此,能够使操作盖85与筐部件84彼此相对旋转。在操作盖85的里侧周面具有由橡胶等构成的密封圈96。过滤器本体83的筐部件84自图8所示的过滤器插入口162向外壳150内插入,在插入后,通过转动操作盖85,过滤器插入口162与操作盖85之间由密封圈96液体密封地被密封,从而完成过滤器本体83向外壳150的安装。另外,在外壳150内,以筐部件84的方向成为预先确定的方向的方式,将外壳150的内侧壁形状构成为特定形状。
图11是过滤器单元15的俯视图,图12是沿着图11的A-A的过滤器单元15的纵剖面图。另外,图13是沿着图11的B-B的过滤器单元15的横剖面图,图14是沿着图11的C-C的过滤器单元15的横剖面图。
如图12所示,在筐部件84具有向底面下方突出且沿前后方向(外壳150的长度方向)延伸的肋93。在将筐部件84设置于外壳150内时,该肋93形成为与外壳150的内底面150c之间的间隙成为d(mm)(d为小过滤孔的大小(最大孔径)以下)的形状。而且,肋93的一部分931与外壳150的内底面150c接触而起到对外壳150内的筐部件84进行定位的作用。在图12中,在自存在于跟前侧的排出水过滤面91所包含的大过滤孔87及细缝孔89(参照图10)向筐部件84外侧流出、通过筐部件84的下面与外壳150的内底面150c之间并向流出口用管道157的入口157a流动的水中包含有较大异物的情况下,肋93起到阻止该异物向入口157流入的作用。
接着,参照图13,在将过滤器本体83向外壳150内设置的状态下,突出设置于筐部件84外表面侧的肋92,将外壳内侧面及内底面150c与筐部件84之间的间隙限定为规定尺寸d(mm(d为小过滤孔的大小(最大孔径)以下)。因此,在通过筐部件84的例如形成于里侧侧面的大过滤孔87并向筐部件84外流出的水,通过筐部件84与外壳150的内侧面或内底面150c之间的间隙并向跟前侧流动,且要向流出用管道157流入的情况下,在该流动的水中包含有相对较大的异物时,起到阻止该异物向流出用管道157侵入的作用。
这样,以包围形成有小过滤孔86的再利用水过滤面90周围的方式形成有肋92及93,该肋92及93与外壳150的内面相对,从而构成为在再利用水过滤面90的周围不生成比小过滤孔86的大小大的间隙。由此,流入筐部件84内的水构成为,通过形成有小过滤孔86的再利用水过滤面90而被过滤,通过再利用水过滤面90的水及通过肋92、93与外壳150的内面之间的间隙的水,向流出口用管道150流入。因此,在向流出口用管道157流入的水中不包含比小过滤孔86大的异物。
而且,通过将小过滤孔86的大小(最大孔径)设定为比气液混合器27的文丘里管58的节流部流路77的内径φ小,在文丘里管58流动的水中不存在比节流部流路77的内径φ大的异物,在流路直径收缩的节流部流路77,不存在异物堵塞而导致在文丘里管58流动的水的流速降低或停止的情况。
如图14所示,自排水口用管道156流出的水由形成于筐部件84的大过滤孔87及细缝孔89过滤,因此,不存在较大异物不能通过排水口用管道156流出而堵塞排水孔的情况。
由图8~图14可知,过滤器单元15的外壳150构成自前方朝向后方并向斜下方延伸的长形状,在该外壳150内收纳有过滤器本体83的筐部件84。而且,流出口用管道157与排水口用管道156相比安装于前方侧,即安装于外壳150的相对上侧。与此相应地,如图9、图10所示,再利用水过滤面90位于前方侧(上方侧),排出口过滤面91位于后方侧(下方侧)。因此,在向筐部件84内流入的水中包含有异物的情况下,较大异物朝向后方侧(下侧)落到水中,异物较少的水通过再利用水过滤面90而被过滤。即,构成过滤器单元15中的洗涤水和漂洗水的过滤效率高的结构。
<控制电路的结构>
图15是用于说明洗涤干燥机1的电气控制电路的结构的框图。图15的框图仅示出洗涤干燥机1执行清洗工序及漂洗工序时所需的要素。
控制部120是洗涤干燥机1的控制中枢,由微型计算机等构成,例如包含于电气安装部件12(参照图1)。
水位传感器47(参照图4)的检测水位被输入至控制部120。
在控制部120,连接有给水阀17、第一排水阀44、第二排水阀48、贮水阀63、DD马达6、循环泵25、臭氧发生器19及洗澡水泵34。利用控制部120,控制这些被连接的各部件的工作或驱动。
<清洗工序及漂洗工序的控制动作>
图16是用于说明洗涤干燥机1的清洗工序及漂洗工序中的运转控制内容的流程图。参照图16的流程图,对洗涤干燥机1的清洗工序及漂洗工序的控制动作进行说明。
在该洗涤干燥机1中,洗涤工序被分成清洗工序、漂洗1工序、以及漂洗2工序。其控制动作是使用自来水进行清洗及漂洗时的内容。
在清洗工序中,当开始控制动作时,首先,进行给水(步骤S1)。开始给水是通过打开给水阀17的第一出口28(参照图4)而开始进行给水。通过开始进行给水,自第一出口28进入注水口单元18内的水,经由引水水路33、洗澡水泵34、水路37,溶解被收纳于洗涤剂容器29的洗涤剂并通过给水路径30向洗涤水槽3内流入。
洗涤水槽3(外槽4)的水位由水位传感器47来监控,并将该水位向控制部120输送。而且,在开始给水时,控制部120使第一排水阀44处于打开状态、使第二排水阀48及贮水阀63处于关闭状态。因此,向洗涤水槽3供给的水也流入排水口152、过滤器单元15、第一循环水路55、贮水用水路62、水路45,但该水被第二排水阀48、循环泵25、贮水阀63堵住,这些水路被水充满后,水积存于洗涤水槽3内。
另外,在开始给水时,控制部120也可以关闭第一排水阀44。此时,供给至洗涤水槽3的水自排水口42流出至水路43内,但被第一排水阀44挡住,水积存于洗涤水槽3内。
在开始给水后,控制部120判断水位传感器47的检测水位是否达到预先设定的水位(步骤S2),当达到设定水位时,关闭给水阀17,停止给水(步骤S3)。
接着,驱动DD马达6,使滚筒5以向右旋转及左旋转的方式交替地反转,并驱动循环用泵25(步骤S4)。由此,洗涤水槽3内的水向洗涤水槽3→排水口42→水路43→第一排水阀44→水路45→过滤器单元15→第一循环水路55→循环泵25→第二循环水路57→U形转弯部26→文丘里管58→第一循环水路59→洗涤水槽3循环。通过该循环,自洗涤剂容器29与水一起向洗涤水槽3内流入的洗涤剂,在短时间内顺畅地溶于水中。而且,溶解了洗涤剂的洗涤剂水通过循环而被搅动,因此,可以在短时间内使溶解了洗涤剂的洗涤剂水的浓度均匀。
当使清洗所使用的水循环时,如上所述,可以将洗涤剂迅速溶于水中,并且,可以使洗涤剂水的洗涤剂浓度均匀,除此之外,由于循环的水通过过滤器单元15,因此,水中的杂物利用过滤器单元15被捕获。因此,通过循环,洗涤剂水中的杂物被除去,可谋求洗涤剂水的净化。
接着,作为清洗时间,判断是否经过预先设定的时间、例如15分钟(步骤S5),作为清洗时间,经过设定时间例如15分钟时,停止DD马达6的驱动,而且也停止循环泵25的驱动(步骤S6)。接着,打开第二排水阀44,洗涤水槽3内的洗涤剂水向排水存水弯51排出。排水结束后,驱动DD马达6,滚筒5向一方向高速旋转,进行收纳于滚筒5内的衣服的脱水。该脱水称为中间脱水,例如在1分钟左右的短时间内进行(步骤S7)。
清洗工序中的特征在于,积存于洗涤水槽3的洗涤剂水利用循环泵25进行循环,但臭氧发生器19未工作。即,在清洗工序中,限于如下情况,即在洗涤水槽3积存的洗涤剂水进行循环,而包含臭氧的净化用空气未混入循环的洗涤剂水中。
当结束清洗工序时,进入漂洗1工序。在漂洗1工序中,关闭第二排水阀48,打开给水阀17的第一出口28,开始给水(步骤S8)。自给水阀17的第一出口供给的水,通过注水口单元18的洗涤剂容器29及给水路径30向洗涤水槽3流入。此时,由于收纳于洗涤剂容器29的洗涤剂在清洗工序的给水时一起向洗涤水槽3流入而未残留洗涤剂,因此,仅自来水被供给至洗涤水槽3。接着,基于水位传感器47的检测水位,判断积存于洗涤水槽3内的水的水位是否达到预先确定的设定水位(步骤S9),当达到设定水位时,关闭给水阀17,停止给水(步骤S10)。
接下来,驱动DD马达6,滚筒5以向右旋转及左旋转的方式交替地反转。而且,驱动循环泵25,洗涤水槽3内的水(漂洗水)通过循环水路(42、43、44、45、15、55、25、57、26、58、59)进行循环。由于在进行该循环时,循环的水在过滤器单元15也被过滤,因此,当循环的水中包含有线头及其他杂物时,杂物在过滤器单元15被捕获,通过循环,杂物从水中被除去,从而进行水的净化。
在漂洗1工序中,除驱动循环泵25之外,使臭氧发生器19工作(步骤S12)。在臭氧发生器19工作时,生成臭氧。由臭氧发生器19生成的臭氧,通过空气管61自空气流入口60利用负压混入到在文丘里管58内通过的循环水中。因此,向洗涤水槽3循环的水中包含有含有作为净化用空气的臭氧的空气。其结果是,利用臭氧的强氧化能力、杀菌力,残留于漂洗水中的残留洗涤剂成分被氧化而被除去。
漂洗1工序在本实施方式中设定为较短的时间例如3分钟。判断是否经过了漂洗1的时间即3分钟(步骤S13),当经过了3分钟时,停止DD马达6及循环泵25的驱动,并且停止臭氧发生器19的工作(步骤S14)。
接着,打开第二排水阀48,洗涤水槽3内的漂洗水向排水存水弯51排出,在排水结束后,驱动DD马达6,滚筒5向一方向高速旋转,进行滚筒5内的衣服的中间脱水(步骤S15)。中间脱水的时间设定为较短的时间例如1分钟左右。
接着,自漂洗1工序进入漂洗2工序。
在漂洗2工序中,关闭第二排水阀48,打开给水阀17的第一出口,开始自来水的给水(步骤S16)。接着,基于水位传感器47的检测水位,判断洗涤水槽3内的水位是否达到预先确定的设定水位(步骤S17),当达到设定水位时,关闭给水阀17,停止给水(步骤S18)。
接下来,驱动DD马达6,滚筒5以向右旋转及左旋转的方式交替地反转驱动,驱动循环泵25,使积存于洗涤水槽3的漂洗水进行循环(步骤S19)。而且,使臭氧发生器19工作(步骤S20)。
利用臭氧发生器19的工作,在气液混合器27中,包含臭氧的空气混入循环的水中。因此,洗涤水槽3内的漂洗水成为包含具有强氧化作用及除菌作用的臭氧的水,可以除去附着于衣服的杂菌、进行异味成分的分解、对利用洗涤剂不能洗掉的衣服的油脂类污物进行分解。
漂洗2工序例如设定为12分钟。即,在与漂洗1工序相比相对长的时间即12分钟内进行漂洗2工序。在此期间,利用混入到漂洗水中的作为净化用空气的臭氧,对附着于洗涤物的杂菌进行除菌、进行异味成分的分解、对附着于洗涤物的利用洗涤剂不能洗掉的油脂类污物进行分解,从而进行良好的漂洗。
在经过12分钟时(步骤S21),停止臭氧发生器19的工作(步骤S22)。
接着,在进行以投入柔软剂为主旨的设定时,进行柔软剂投入处理(步骤S23)。柔软剂通过如下操作进行投入,即打开给水阀17的第二出口31(参照图4),自来水经由在注水口单元18的洗涤剂容器29内被划分的柔软剂收纳室,自给水路径30向洗涤水槽3流入。在水通过柔软剂收纳室时,柔软剂与水一起流动,并向洗涤水槽3内流入。通过控制预先确定的水量的供给、例如根据时间来控制打开给水阀17的时间,结束柔软剂投入处理。在之后的2分钟期间,继续进行滚筒5的反转驱动及洗涤水槽3内的水的循环(步骤S24),当经过了2分钟时,停止DD马达6,并且也停止循环泵25的驱动(步骤S25)。
由此,结束漂洗2工序,打开第二排水阀48,向排水存水弯51排出洗涤水槽3内的漂洗水(步骤S26)。而且,在排水后,驱动DD马达6,使滚筒5向一方向高速旋转,进行最终脱水(步骤S26)。
上述实施方式中的漂洗1工序的时间及漂洗2工序的时间仅是一例,也可以设定为该实施例之外的时间。其中,使漂洗2工序的时间比漂洗1工序的时间长是本发明的一个特征,通过使漂洗2工序的时间长,可以使用净化用空气(臭氧)实现良好的漂洗。
而且,臭氧的供给仅在臭氧有效地被加以利用的状况下进行,从而可以实现高效的漂洗处理。
图17A、图17B、图17C是表示洗涤干燥机1的控制动作的一例的流程图。在该流程图中示出使用洗澡水进行清洗工序及漂洗工序时的控制内容。而且,在该控制中,在漂洗工序包含有漂洗1工序及漂洗2工序,但漂洗工序也可以设为漂洗1工序、漂洗2工序、漂洗3工序这三个以上的工序。
按照图17A、17B、17C的流向并参照图4对控制动作进行说明。
当起动控制动作开始清洗工序时,首先,将给水阀17的第一出口28打开规定时间、例如15秒(步骤P1、P2、P3)。在打开给水阀17的第一出口28时,自第一出口28向注水口单元18供给自来水,该水通过引水水路33流向洗澡水泵34,并经由洗澡水泵34自水路37在注水口单元18的洗涤剂容器29流过,经过给水路径30向洗涤水槽3流入。之所以将给水阀17的第一出口28打开规定的短时间,是为了向洗澡水泵34供给引水。
在步骤P3中,在关闭给水阀17的第一出口28后,取而代之,开始驱动洗澡水泵34(步骤P4)。利用洗澡水泵34的驱动,积存于浴缸35的洗澡水经由洗澡水软管36被汲出,并自水路37向洗涤剂容器29流动。接着,洗澡水与收纳于洗涤剂容器29内的洗涤剂收纳室的洗涤剂一并自给水路径30向洗涤水槽3流入。
在给水时,打开第一排水阀44,关闭第二排水阀48,并关闭贮水阀63。由于打开第一排水阀44并关闭第二排水阀48,因此向洗涤水槽3流入的洗澡水最初自排水口42向水路43、45流入,但在洗澡水积存于这些水路43、45后不会流到洗涤水槽3外,流入的洗澡水向洗涤水槽3内积存。
洗涤水槽3的水位利用水位传感器47检测。在判断为水位传感器47的检测水位达到预先确定的设定水位(清洗开始水位)的情况下(步骤P5),驱动DD马达6,滚筒5以向右旋转及左旋转的方式交替地反转(步骤P6)。而且,驱动循环泵25(步骤P7),积存于洗涤水槽3的洗澡水向排水口42→水路43→第一排水阀44→水路45→过滤器单元15→第一循环水路55→循环泵25→第二循环水路57→U形转弯部26→文丘里管58→第3循环水路59→洗涤水槽3循环。通过该循环,在与洗澡水一并流入的贮留于洗涤剂容器29内的洗涤剂迅速溶于洗澡水,成为在清洗工序中利用的洗涤剂水。
接着,在利用水位传感器47检测到洗涤水槽3的水位达到清洗的设定水位(满水位)时(步骤P8),停止洗澡水泵34的驱动(步骤P9),停止向洗涤水槽3供给洗澡水,利用积存的洗涤剂水进行清洗。
接着,判断是否经过预先确定的清洗时间、例如15分钟(步骤P10),当经过15分钟时,停止DD马达6及循环泵25的驱动(步骤P11)。这样,在清洗中,利用DD马达6,滚筒15以向右旋转及左旋转的方式交替地反转,并且,利用循环泵25,使洗涤水槽3内的水进行循环。因此,洗涤水槽3内的洗涤剂水通过循环而良好地被搅动,洗涤剂浓度变得均匀,可以进行洗净性能良好的清洗。
另外,在清洗中,由于臭氧发生器19未工作,因此,包含臭氧的净化用空气未混入循环的洗涤剂水中,不存在洗涤剂成分被臭氧氧化而导致洗净能力降低的情况。
接下来,打开第二排水阀48,进行排水(步骤P12)。在洗涤水槽3内的洗涤剂水排出结束后,驱动DD马达6,滚筒5向一方向高速旋转,进行中间脱水(步骤P13)。
根据漂洗1工序是使用洗澡水进行漂洗还是使用自来水进行漂洗,使在步骤P13中进行的中间脱水的时间不一样。具体而言,在漂洗1工序使用自来水进行漂洗时,中间脱水进行1分钟(参照图16的步骤S7),但如该流程图所示,在漂洗1工序使用洗澡水进行漂洗时,中间脱水进行4分钟。之所以在利用洗澡水进行漂洗1工序时增长中间脱水的时间是为了,使洗涤物所包含的洗涤剂水通过脱水充分被挤出,在漂洗1工序中当供给洗澡水时,减少自洗涤物出来的残留洗涤剂成分,对洗澡水进行良好的除菌。
接下来,参照图17B,对漂洗1工序的控制进行说明。
在漂洗1工序中,开始驱动洗澡水泵34(步骤P14),当利用水位传感器47检测到洗涤水槽3的水位达到预先确定的积存漂洗水位时(步骤P15),驱动DD马达6,滚筒5以向右旋转及左旋转的方式交替地反转(步骤P16),并驱动循环泵25,使积存于洗涤水槽3的水进行循环(步骤P17)。
并且,在漂洗1工序中,使臭氧发生器19工作(步骤P18)。在驱动循环泵25而使水循环时,当臭氧发生器19工作时,由臭氧发生器19生成的臭氧通过空气管61自空气流入口60利用负压向文丘里管58内被取入,并混入到循环的水中。
此后,当水位传感器47的检测水位达到水位比积存漂洗水位高的注水漂洗水位(注水漂洗水位例如是水自溢水口53溢出的水位)时(步骤P19),打开第二排水阀48,向排水存水弯51排出积存于洗涤水槽3的洗澡水的一部分(步骤P20),洗涤水槽3内的水位减至积存漂洗水位(步骤P21),关闭第二排水阀48(步骤P22)。
在关闭第二排水阀48时,由于利用洗澡水泵34继续供给洗澡水,因此,洗涤水槽3的水位再次上升。接着,判断是否经过规定的时间、例如2分钟(步骤P23)。在经过2分钟之前,反复进行步骤P19~P22的处理。即,反复进行如下动作:水积存至比设定水位高的注水漂洗水位、将该水的一部分排出以达到设定水位。由此,可以稀释积存的洗澡水中的残留洗涤剂成分,使其进一步减少。
当在步骤P23中判断为已经过2分钟时,停止洗澡水泵34的驱动(步骤P24),再次打开第二排水阀48,在洗涤水槽3的水位减少至积存漂洗水位时关闭第二排水阀48(步骤P25)。
这样,在步骤P19~P25中,进行如下处理,即、向洗涤水槽3内供给洗澡水,该洗澡水积存至其水位比积存漂洗水位高的注水漂洗水位,将积存的洗澡水的一部分排出,再次使水位增加至注水漂洗水位,之后,将洗澡水的一部分排出,使水位处于积存漂洗水位。通过该处理,可以减少积存于洗涤水槽3的洗澡水中溶出的残留洗涤剂成分。
因此,在之后的漂洗1工序中,向循环的洗澡水中混入包含臭氧的空气,因残留洗涤剂成分少,故臭氧被残留洗涤剂成分所消耗的比例小,臭氧主要作用于本来的对象物即洗澡水中含有的杂菌或附着于洗涤物的杂菌、异味成分等,从而能够进行良好的漂洗。
接着,在步骤P26中,判断作为漂洗1工序的时间是否经过了例如15分钟,当经过15分钟时,停止DD马达6及循环泵25的驱动,停止臭氧发生器19的工作(步骤P27)。
另外,漂洗1工序的时间只要为3分钟以上15分钟以下即可,也可以是比15分钟短的时间。
此后,打开第二排水阀48,向排水存水弯51排出洗涤水槽3的水(步骤P28)。接着,在排水后,驱动DD马达6,滚筒5向一方向高速旋转,例如进行2分钟的中间脱水(步骤P29)。在漂洗1工序的最后进行的中间脱水的时间,与在步骤P13中进行的清洗工序后的中间脱水的时间相比,设为短时间。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漂洗1工序结束后的洗涤物所含有的残留洗涤剂成分比清洗后的洗涤物所含有的残留洗涤剂成分少,缩短中间脱水时间以便优先缩短洗涤工序整体的时间。
接下来,参照图17C说明漂洗2工序。
在步骤P29的中间脱水后,进入漂洗2工序,关闭第二排水阀48,开始驱动洗澡水泵34(步骤P30)。接着,当判断为洗涤水槽3的水位达到设定水位即积存漂洗水位时(步骤P31),驱动DD马达6,滚筒5以向右旋转及左旋转的方式交替地反转(步骤P32)。而且,驱动循环泵25(步骤P33),使积存于洗涤水槽3的洗澡水开始循环。并且,使臭氧发生器19工作(步骤P34),臭氧混入循环的洗澡水中,进行洗澡水的净化。
继续驱动洗澡水泵34,在积存于洗涤水槽3的洗澡水的水位达到注水漂洗水位时(步骤P35)打开第二排水阀48(步骤P36),将积存于洗涤水槽3的洗澡水的一部分排出,当水位减至积存漂洗水位时(步骤P37),关闭第二排水阀48(步骤P38)。此后,判断是否经过了规定的时间、例如1分钟(步骤P39)。在经过1分钟之前,反复进行步骤P35~P38的处理。即,反复进行如下动作:水积存至比设定水位高的注水漂洗水位、将该水的一部分排出以达到设定水位。由此,可以进一步减少积存的洗澡水中的残留洗涤剂成分。另外,规定时间设为比步骤P23的时间短,之所以这样是因为,相比漂洗1工序,漂洗2工序的残留洗涤剂成分更少、以及考虑到缩短漂洗时间。
当在步骤P39中判断为经过1分钟时,停止洗澡水泵34的驱动(步骤P40),打开第二排水阀48,如果洗涤水槽3的水位降低至积存漂洗水位(设定水位),则关闭第二排水阀48(步骤P41)。
步骤P35~P41的处理与漂洗1工序中的步骤P19~P25的处理相同,两次反复进行在洗涤水槽3过剩地积存洗澡水并将其一部分排出的处理,通过排水将洗澡水中溶出的残留洗涤剂成分排出以便进行稀释。
在洗澡水在洗涤水槽3中积存至积存漂洗水位的状态下,滚筒5反转驱动且洗涤水槽3的洗澡水进行循环,在循环时该洗澡水中被混入臭氧而被净化,并进行漂洗。接着,当经过了预先设定的漂洗2工序的时间、例如15分钟时(步骤P42),停止臭氧发生器19的工作(步骤P43)。
图17C的流程图成为在漂洗2工序的最后进行柔软剂的投入处理的控制流程图。在投入柔软剂时,在此之前停止臭氧发生器19的工作。接着,进行柔软剂的投入处理(步骤P44)。柔软剂的投入处理是如下处理,即打开给水阀17的第二出口31,使自来水流入在注水口单元18内的洗涤剂容器29内被划分的柔软剂收纳室,使柔软剂与自来水一并通过给水路径30向洗涤水槽3流入。将给水阀17的第二出口37打开的时间、即供给自来水的时间设为预先确定的时间(例如30秒左右)。
接着,在洗涤水槽3内,滚筒5反转,利用循环泵25使水循环,在判断为投入的柔软剂遍布全部洗涤物的时间例如经过了2分钟时(步骤P45),停止DD马达6及循环泵25的驱动(步骤P46)。接着,打开第二排水阀48,排出洗涤水槽3内的水,此后,驱动DD马达6,使滚筒5向一方向高速旋转,进行最终脱水(步骤P47)。
在该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在漂洗1工序及漂洗2工序中,进行控制以便尽可能地减少洗涤物所含有的残留洗涤剂成分,因此,当使包含由臭氧发生器19生成的臭氧的净化用空气混入洗澡水中时,不存在臭氧的大部分被残留洗涤剂成分消耗的不良情况,可以利用臭氧对洗澡水良好地进行除菌,可以使用干净的漂洗水进行漂洗。而且,可以利用臭氧对附着于衣服的杂菌或异味成分进行分解,可以进行完成情况好的漂洗。
本发明并不限于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在权利要求记载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更。

Claims (8)

1.一种洗衣机,其特征在于,包含:
洗涤水槽;
给水阀,其为了将自来水向所述洗涤水槽供给而进行开闭;
洗澡水泵,其为了将洗澡水向所述洗涤水槽供给而被驱动;
循环水路,其两端与所述洗涤水槽连结;
循环泵,其设于所述循环水路,自循环水路的一端汲出洗涤水槽内的水,并使被汲出的水自循环水路的另一端输出,以便回到洗涤水槽内;
净化用空气生成器,其用于生成净化用空气;
气液混合器,其设于所述循环水路,用于将所述净化用空气生成器生成的净化用空气混入到在循环水路流动的水中;
洗澡水净化控制机构,其响应由所述洗澡水泵向所述洗涤水槽供给洗澡水的情况,使所述净化用空气生成器工作,以便将净化用空气混入到利用所述循环泵的驱动而循环的水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洗衣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洗澡水净化控制机构使所述净化用空气生成器在比供给自来水时的时间长的预先确定的设定时间期间内工作。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洗衣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洗衣机构成为在所述洗涤水槽积存溶解有洗涤剂的洗涤剂水并进行清洗工序,之后进行漂洗工序,
所述洗澡水净化控制机构仅在所述漂洗工序中起作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洗衣机,其特征在于,该洗衣机构成为在自所述清洗工序进入漂洗工序时,进行中间脱水工序,该中间脱水工序对在清洗工序中使用过的洗涤剂水进行脱水,
该洗衣机具有中间脱水控制机构,与使用自来水进行漂洗工序的情况相比,所述中间脱水控制机构使进入所述洗澡水净化控制机构起作用的所述漂洗工序时的所述中间脱水工序的脱水时间增长。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洗衣机,其特征在于,
具有给排水控制机构,在所述漂洗工序中,当驱动所述洗澡水泵将洗澡水向所述洗涤水槽供给时,相对于洗澡水的供给,所述给排水控制机构使排水阀以规定的对应关系开闭,该排水阀用于将洗涤水槽的水排出。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洗衣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洗澡水净化控制机构起作用的所述漂洗工序中包含有多个漂洗工序,
在各漂洗工序之前插入有中间脱水工序,
在先行进行的漂洗工序之前进行的中间脱水工序的脱水时间,比在后续进行的漂洗工序之前进行的中间脱水工序的脱水时间长。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洗衣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洗澡水净化控制机构起作用的所述漂洗工序中包含有多个漂洗工序,
在先行进行的漂洗工序中的洗澡水给水时间,比后续进行的漂洗工序中的洗澡水给水时间长。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洗衣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洗澡水净化控制机构起作用的所述漂洗工序中包含有多个漂洗工序,
该洗衣机具有完成处理控制机构,在最后进行的最终漂洗工序中,所述完成处理控制机构使所述净化用空气生成器的工作停止并将柔软剂投入洗涤水槽。
CN2008801228588A 2007-12-26 2008-10-08 洗衣机 Pending CN10191049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334932A JP5193588B2 (ja) 2007-12-26 2007-12-26 洗濯機
JP334932/07 2007-12-26
PCT/JP2008/068297 WO2009081640A1 (ja) 2007-12-26 2008-10-08 洗濯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10496A true CN101910496A (zh) 2010-12-08

Family

ID=408009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1228588A Pending CN101910496A (zh) 2007-12-26 2008-10-08 洗衣机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9238884B2 (zh)
EP (1) EP2236657B1 (zh)
JP (1) JP5193588B2 (zh)
KR (1) KR20100089886A (zh)
CN (1) CN101910496A (zh)
TW (1) TWI354044B (zh)
WO (1) WO2009081640A1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60977A (zh) * 2010-12-23 2012-07-11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洗衣机以及用于控制该洗衣机的方法
CN103827383A (zh) * 2011-09-28 2014-05-28 Bsh博世和西门子家用电器有限公司 用于在洗衣机中用织物软化剂软化衣物的方法和适合该方法的洗衣机
CN104099757A (zh) * 2013-04-11 2014-10-15 株式会社东芝 洗衣机
CN104514124A (zh) * 2013-09-30 2015-04-15 苏州三星电子有限公司 洗衣机料盒密封结构
WO2018099478A1 (zh) * 2016-12-01 2018-06-07 青岛海尔洗衣机有限公司 内置吸水泵的洗衣机及其进水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242153B2 (ja) 2007-12-25 2013-07-24 ハイアール グループ 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洗濯機
RU2497990C1 (ru) * 2009-08-27 2013-11-10 Эл Джи Электроникс Инк. Способ управления машиной для обработки белья
CN102449225B (zh) * 2009-08-31 2014-08-20 Lg电子株式会社 洗衣机的控制方法
US9080274B2 (en) * 2009-12-23 2015-07-14 Lg Electronics Inc. Washing method and washing machine
JP5676376B2 (ja) * 2010-06-29 2015-02-25 ハイアール グループ 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洗濯機
KR101752895B1 (ko) * 2010-09-15 2017-06-2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세탁장치 및 그 제어방법
KR20120040793A (ko) * 2010-10-20 2012-04-3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세탁기
JP6037500B2 (ja) * 2012-07-31 2016-12-07 東芝ライフスタイル株式会社 洗濯乾燥機
US9416475B2 (en) * 2013-03-26 2016-08-16 Haier Us Appliance Solutions, Inc. Air flow in a washing machine appliance
WO2014198015A1 (en) * 2013-06-09 2014-12-18 Dow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Filter module with end caps including integral valves
JP6279265B2 (ja) * 2013-09-13 2018-02-14 東芝ライフスタイル株式会社 洗濯機
CN105531415B (zh) * 2013-09-13 2017-11-10 东芝生活电器株式会社 洗衣机
JP6415858B2 (ja) * 2014-06-03 2018-10-31 アクア株式会社 洗濯機
JP6883942B2 (ja) * 2015-12-14 2021-06-09 青島海爾洗衣机有限公司QingDao Haier Washing Machine Co.,Ltd. 洗濯機の水貯蔵用タンク及び洗濯機
KR20170003542U (ko) 2016-04-05 2017-10-16 조우익 핑거 터치툴
JP2020103567A (ja) * 2018-12-27 2020-07-09 青島海爾洗衣机有限公司QingDao Haier Washing Machine Co.,Ltd. 洗濯機
US11319659B2 (en) 2018-12-28 2022-05-03 Whirlpool Corporation Button trap and sieve for a laundry appliance
CN112899992A (zh) * 2019-12-04 2021-06-04 青岛海尔洗衣机有限公司 微气泡喷头及具有该微气泡喷头的洗涤设备
JP2022098365A (ja) * 2020-12-21 2022-07-01 青島海爾洗衣机有限公司 ドラム式洗濯機
CN117795149A (zh) 2021-12-31 2024-03-29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洗衣机和衣物处理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783651A (en) * 1971-12-27 1974-01-08 Whirlpool Co Digital logic control for automatic washer
US4441340A (en) * 1982-02-18 1984-04-10 Darryl Kaplan Energy saving laundry system
JPS62114596A (ja) * 1985-11-14 1987-05-26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電気洗濯機
DE4004057C2 (de) 1990-02-10 1997-10-30 Miele & Cie Programmgesteuertes Haushaltgerät, wie Geschirrspülmaschine oder Waschmaschine, sowie Verfahren zum Betrieb des Haushaltgerätes
JPH04244198A (ja) * 1991-01-30 1992-09-01 Ozonshiya:Kk 洗浄方法及びオゾン水洗濯機
US5181399A (en) * 1991-02-26 1993-01-26 Tri-O-Clean Laundry Systems, Inc. Laundry waste water treatment and wash apparatus
US5097556A (en) * 1991-02-26 1992-03-24 O3 Technologies, Inc. Laundry waste water treatment and wash process
DE59200719D1 (de) * 1991-06-13 1994-12-08 Miele & Cie Verfahren zur Wiederverwendung von Spül- oder Reinigungsflüssigkeit bei programmgesteuerten Geschirrspülmaschinen oder Waschmaschinen.
US5313811A (en) * 1992-03-10 1994-05-24 Eric Wasinger Apparatus for treatment of dyed garments and fabrics with oxidizing gases
US5765403A (en) * 1993-04-16 1998-06-16 Tri-Mark Metal Corporation Water treatment method and apparatus
KR960014704B1 (ko) * 1993-07-19 1996-10-1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오존 살균 세탁기
NZ272651A (en) * 1995-07-26 1998-04-27 Fisher & Paykel Automatic laundry machine; method of washing and rinsing involving control of the various steps of the washing cycle; washing/rinsing apparatus
US5763382A (en) * 1996-01-03 1998-06-09 Cyclo3Pss Textile Systems, Inc. Cold water wash formula
JPH11276794A (ja) 1998-03-27 1999-10-12 Sharp Corp 洗濯機
DE19912103A1 (de) * 1999-03-18 2000-09-21 Hansgrohe Ag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Wiederverwertung von Grauwasser
JP2001087590A (ja) * 1999-09-22 2001-04-03 Toshiba Corp 洗濯機
JP2001187294A (ja) * 1999-12-28 2001-07-10 Toshiba Corp 洗濯機
KR100392798B1 (ko) * 2000-11-16 2003-07-28 (주)에코에이드 기능수 세탁기
JP4010887B2 (ja) * 2002-06-26 2007-11-2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洗濯機
WO2005010267A1 (en) * 2003-07-25 2005-02-03 Lg Electronics Inc. Semi-dry method of washing machine and the ventilating structure, control apparatus for the same
AU2006228553A1 (en) * 2005-03-28 2006-10-05 Sanjiv Agarwal Tandem washing machines configuration for recycling detergent and water
JP4667247B2 (ja) 2006-01-06 2011-04-06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洗濯機
JP4767021B2 (ja) 2006-01-10 2011-09-07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洗濯機
JP2007181597A (ja) * 2006-01-10 2007-07-19 Sanyo Electric Co Ltd 洗濯機および洗濯機のすすぎ方法
JP5242153B2 (ja) 2007-12-25 2013-07-24 ハイアール グループ 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洗濯機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60977A (zh) * 2010-12-23 2012-07-11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洗衣机以及用于控制该洗衣机的方法
CN103827383A (zh) * 2011-09-28 2014-05-28 Bsh博世和西门子家用电器有限公司 用于在洗衣机中用织物软化剂软化衣物的方法和适合该方法的洗衣机
CN104099757A (zh) * 2013-04-11 2014-10-15 株式会社东芝 洗衣机
CN104099757B (zh) * 2013-04-11 2019-05-10 东芝生活电器株式会社 洗衣机
CN104514124A (zh) * 2013-09-30 2015-04-15 苏州三星电子有限公司 洗衣机料盒密封结构
WO2018099478A1 (zh) * 2016-12-01 2018-06-07 青岛海尔洗衣机有限公司 内置吸水泵的洗衣机及其进水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00089886A (ko) 2010-08-12
EP2236657B1 (en) 2018-09-26
EP2236657A4 (en) 2011-06-29
TW200934912A (en) 2009-08-16
WO2009081640A1 (ja) 2009-07-02
JP5193588B2 (ja) 2013-05-08
US9238884B2 (en) 2016-01-19
EP2236657A1 (en) 2010-10-06
JP2009153694A (ja) 2009-07-16
US20110048078A1 (en) 2011-03-03
TWI354044B (en) 2011-12-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10496A (zh) 洗衣机
CN101910495B (zh) 洗衣机
CN101874134B (zh) 洗涤干燥机
CN101874132B (zh) 洗涤干燥机
CN104711824B (zh) 一种节水洗衣机及控制方法
KR101478364B1 (ko) 수로를 개선하는 세탁기
CN103732820B (zh) 衣物洗涤机
JP5908235B2 (ja) 洗濯機及び洗濯水槽への銀イオン水供給方法
CN101910497A (zh) 洗涤干燥机及除臭装置
CN105143543B (zh) 洗衣机
CN105531415B (zh) 洗衣机
CN100572643C (zh) 洗衣机
JP5315145B2 (ja) 衣類洗濯機
KR0175853B1 (ko) 세탁기의 연수화장치 및 그 제어방법
JP2001113080A (ja) 水洗機の給水方法
JP5676376B2 (ja) 洗濯機
CN211570176U (zh) 一种软化水设备
JP4610463B2 (ja) 洗濯機
AU2006246459A1 (en) Water recovery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water recovery
JP5997886B2 (ja) 洗濯機
JP3715262B2 (ja) 熱水洗濯機
KR0161077B1 (ko) 전자동세탁기의 급수장치
JPH08206392A (ja) 洗濯装置
JP2000042543A (ja) 軟水器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CN109264902A (zh) 一种处理剂定时定量添加的家庭污水循环再利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0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