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08352A - 转盘和转盘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转盘和转盘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08352A
CN101908352A CN2010101984298A CN201010198429A CN101908352A CN 101908352 A CN101908352 A CN 101908352A CN 2010101984298 A CN2010101984298 A CN 2010101984298A CN 201010198429 A CN201010198429 A CN 201010198429A CN 101908352 A CN101908352 A CN 10190835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member
central
rotating disk
resin
pawl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19842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08352B (zh
Inventor
中西宏介
田畑信也
园田俊秀
北村佳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d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d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913753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445832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004541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683350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Nidec Corp filed Critical Nide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9083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0835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0835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0835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7/00Guid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 G11B17/02Details
    • G11B17/022Positioning or locking of single discs
    • G11B17/028Positioning or locking of single discs of discs rotating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 G11B17/0282Positioning or locking of single discs of discs rotating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by means provided on the turntable

Landscapes

  • Holding Or Fastening Of Disk On Rotational Shaft (AREA)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转盘和转盘的制造方法。记录光盘驱动装置的转盘,具备:由强磁性材料构成的板部件;和中央树脂部件,其配置在上述板部件的中央,是作为利用树脂的注塑成型而形成的连成一体的部件,上述中央树脂部件具备:从上述中央树脂部件的比上述板部件靠上方的部位的外周部向下方延伸的多个爪;和在与上述中央树脂部件的中心轴平行的方向上与上述多个爪重叠的多个爪位置贯通孔,上述多个爪位置贯通孔的内侧面的整周从上述板部件的边缘分离并且由上述树脂形成,在与上述中心轴垂直的方向上,在上述板部件的上述边缘之中上述多个贯通孔周围的部位,和上述多个爪位置贯通孔之间存在树脂层。

Description

转盘和转盘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记录光盘用的转盘、马达和记录光盘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在记录光盘驱动装置中,在马达上设置有安装记录光盘的转盘。现有的转盘具备转盘主体和中心主轴。转盘主体由磁性体构成。中心主轴由树脂形成,与转盘主体成为一个部件。在中心主轴上形成有直径朝向上方逐渐减小的锥形周面。在锥形周面沿周向等间隔地设置有多个盘片挡片。在具有中心孔的盘片安装到转盘上时,盘片挡片与中心孔的外缘部接触而发生弹性变形,从而进行光盘相对于转盘主体的调芯。
然而,在现有的转盘中,盘片挡片位于设置在转盘主体的开口。在这样的转盘主体中,在利用注塑成型形成盘片挡片时,模具和转盘主体的开口的边缘有可能会接触。如果对盘片挡片这样的固定盘片的爪进行成型的模具的部位与金属部件接触,则无法对爪进行高精度的成型。结果,有可能降低转盘保持盘片的精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容易地防止模具的爪形成部与板部件的干涉。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涉及的记录光盘驱动装置的转盘,具备:由强磁性材料构成的板部件;和中央树脂部件,其配置在上述板部件的中央,是利用树脂的注塑成型而形成的连成一体的部件,上述中央树脂部件具备:从上述中央树脂部件的比上述板部件靠上方的部位的外周部向下方延伸的多个爪;和在与上述中央树脂部件的中心轴平行的方向上与上述多个爪重叠的多个爪位置贯通孔,上述多个爪位置贯通孔的内侧面的整周从上述板部件的边缘分离并且由上述树脂形成,在与上述中心轴垂直的方向上,在上述板部件的上述边缘之中上述多个贯通孔周围的部位,和上述多个爪位置贯通孔之间存在树脂层。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涉及的记录光盘驱动装置的转盘的制造方法,具备:在两个模具的一个上安装由强磁性材料构成的板部件,通过夹着上述板部件进行合模而形成型腔的工序;和通过向上述型腔内注射树脂,在上述板部件的中央作为连成一体的部件形成中央树脂部件的工序,在形成上述中央树脂部件的工序中,向在从上述两个模具分别向另一个突出的多个爪形成部之间形成的空间填充树脂,从而形成从上述中央树脂部件的比上述板部件更靠上方的部位的外周部向下方延伸的多个爪,上述多个爪形成部各自的整周从上述板部件的边缘分离,通过向在上述边缘之中上述多个爪形成部周围的部位,和上述多个爪形成部的整周之间形成的空间填充树脂,在与中心轴垂直的方向上,在上述边缘之中上述多个爪形成部周围的部位上形成树脂层。
根据本发明,能够得到可容易地防止制造时模具的爪形成部和板部件干涉的转盘。
附图说明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记录光盘驱动装置的剖视图。
图2是马达的剖视图。
图3是板部件的俯视图。
图4是板部件的剖视图。
图5是转盘的俯视图。
图6是转盘的俯视图。
图7是转盘的剖视图。
图8是转盘的仰视图。
图9是转盘的仰视图。
图10是将爪放大表示的图。
图11是表示制造转盘的流程的图。
图12是表示模具和板部件的图。
图13是表示模具和板部件的图。
图14是表示模具和板部件的图。
图15是另一例子涉及的板部件的俯视图。
图16是再一例子涉及的板部件的俯视图。
图17是转盘的俯视图。
图18是再一例子涉及的板部件的俯视图。
图19是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转盘的俯视图。
图20是转盘的剖视图。
图21是表示板部件的再一例子的马达的剖视图。
符号说明
1...马达;2...旋转部;3...静止部;4...轴承机构;9...记录光盘;10...记录光盘驱动装置;11...存取部;12...壳体;13、13a...转盘;54、58...开口;65、65a...树脂层;66...爪位置贯通孔;81...静止模具;82...可动模具;89型腔;122夹持器;123...夹持磁铁(clamp magnet);131、131a...板部件;132、132a...中央树脂部件;541、581...(开口的)边缘;633...爪;812...第一爪形成部件;822...第二爪形成部件;891...爪形成空间;892...树脂层形成空间;J1...中心轴。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说明书中,将中心轴J1方向的上侧简称为“上侧”,将下侧简称为“下侧”。本发明中说明的上下方向并不是表示组装到实际的机器上时的位置关系及方向。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用包含具备马达的记录光盘驱动装置10的中心轴的平面切断的剖视图。记录光盘驱动装置10具备马达1、存取部11、将它们收容在内部的箱状的壳体12。在图1中,用双点划线表示壳体12、夹持器122、夹持磁铁123和记录光盘9。马达1由底座121保持。存取部11具备磁头111和磁头移动机构112。磁头111是对记录光盘9进行信息的读出和/或写入的光拾取器机构。作为记录光盘9,例如利用蓝光盘。磁头移动机构112使磁头111相对马达1和记录光盘9移动。磁头111具有光射出部和受光部。光射出部朝向记录光盘9的下面射出激光。受光部接受来自记录光盘9的反射光。
在壳体12上设置有省略图示的搬送机构。利用搬送机构,将记录光盘9插入壳体12、或从壳体12取出记录光盘9。此外,在壳体12内设置有具有夹持磁铁123的夹持器122。
当记录光盘9被插入时,记录光盘9的中央的光盘中央孔91配置在马达1的转盘13的上方。然后,马达1上升,记录光盘9被载置在转盘13上。夹持磁铁123从上方吸引转盘13的金属的板部件,从而利用夹持器122将记录光盘9夹持在转盘13上。
在记录光盘驱动装置10中,利用马达1使记录光盘9旋转,磁头移动机构112使磁头111向所要的位置移动,进行对记录光盘9的信息的读出和/或写入。在取出记录光盘9时,夹持器122从记录光盘9离开,马达1下降,将记录光盘9从转盘13卸下。
图2是马达1的纵剖视图。马达1具备作为旋转组装体的旋转部2、作为固定组装体的静止部3、转盘13和轴承机构4。旋转部2利用轴承机构4相对静止部3在其上方可旋转地被支承。转盘13设置在旋转部2的上端。
旋转部2具有大致圆筒状的有盖的杯部件21和圆环状的转子磁铁22。转子磁铁22安装在杯部件21的圆筒部的内侧面。在杯部件21的中央设置有圆筒状的轴固定部23。轴承机构4的轴41插入轴固定部23并固定在杯部件21上。
静止部3具备大致板状的基座部31、定子32和电路基板33。电路基板33配置在基座部31上。基座部31由金属形成,在基座部31的中央的孔311中安装有轴承机构4。定子32具备定子芯321和在定子芯321上形成的多个线圈322。定子芯321由叠层钢板形成。定子32安装在套筒保持部42的圆筒部421的外侧面上,相对于转子磁铁22在与中心轴J1垂直的方向上相对向。在马达1驱动时,在转子磁铁22和定子32之间产生磁性作用。
轴承机构4具备轴41、有底圆筒状的套筒保持部42、套筒43和圆环状的防脱部件44。在轴41的下部的前端形成有圆环状的槽411。套筒43由含油性的多孔质金属体形成。套筒保持部42具有圆筒部421、环状的台阶部422和底部423。在台阶部422中,直径从圆筒部421的下端朝向中心轴J1缩小。底部423在台阶部422的下侧关闭堵塞套筒保持部42的下端。
防脱部件44由树脂等弹性体形成,载置在台阶部422上。防脱部件44的内侧的端部位于轴41的槽411内。由此,能够防止轴41从套筒保持部42中拔出。在底部423的内侧设置有圆板状的止推板45。在马达1驱动时,轴41的前端与止推板45抵接,由此轴41在推力方向上稳定地被支承。进而,轴41利用套筒43隔着油在径向方向上被支承。
转盘13具备圆环状的板部件131、环状的中央树脂部件132和环状橡胶133。马达1的中心轴J1既是板部件131的中心轴,又是中央树脂部件132的中心轴。在图2中,用虚线表示板部件131的里侧的形状的一部分。板部件131由软质的强磁性材料形成,通过冲压加工成型。板部件131的厚度为0.8mm左右。板部件131是例如电镀锌钢板(SECC)。
板部件131具备作为板部件131的外周部的板外周部51、作为板部件131的中央部的板中央部52、以及位于板中央部52和板外周部51之间的弯曲部53。板外周部51与中心轴J1大致垂直。板中央部52与中心轴J1大致垂直,位于比板外周部51更靠上方的位置。在转盘13中,能够在图1的夹持磁铁123和板外周部51之间起到充分的磁性作用。因此,板部件131只要是软质的强磁性材料即可,也可选择廉价的材料。由此,能够廉价地制造转盘13。
中央树脂部件132配置在板部件131的大致中央,利用树脂的注塑成型而形成。由此,板部件131和中央树脂部件132成为一个部件。另外,注塑成型与冲压加工相比成型精度高。具体而言,相对于板部件131以50μm左右的误差成型,制作中央树脂部件132的模具部件以5μm~10μm左右的误差成型。中央树脂部件132突出到比板外周部51更靠上方的位置。由于中央树脂部件132覆盖板中央部52和弯曲部53的大致整体,所以能够防止板部件131从中央树脂部件132分离。中央树脂部件132例如由聚碳酸酯(PC)等树脂材料形成。
中央树脂部件132具备树脂圆筒部61、光盘引导部631、树脂连结部632和多个爪633。包括这些部位的中央树脂部件132整体作为连成一体的部件而形成。树脂圆筒部61具有位于设置在板部件131的大致中央的板中央孔55的内侧,并贯通板中央孔55的中央树脂贯通孔611。轴41的上部固定在中央树脂贯通孔611中。
光盘引导部631位于中央树脂部件132的上部的外周,朝向以中心轴J1为中心的径向外方且下方倾斜。板部件131的弯曲部53大致仿照光盘引导部631的外周形状而弯曲。树脂连结部632,在板中央部52上,覆盖板中央部52的整个上表面,并且将树脂圆筒部61和光盘引导部631相连。在中央树脂部件132中,光盘引导部631和树脂连结部632形成比板部件131更靠上方的上部63。
多个爪633设置在作为上部63的外周部的光盘引导部631的多个部位,从光盘引导部631朝向以中心轴J1为中心的径向外方且下方延伸。在光盘引导部631和爪633之间形成有下切口(Under Cut)。以下,将以中心轴J1为中心的径向简称为“径向”,将以中心轴J1为中心的周向简称为“周向”。
在图1的记录光盘9安装到转盘13上时,利用光盘引导部631将光盘中央孔91向爪633引导,爪633与光盘中央孔91接触。然后,将记录光盘9配置在板部件131上。准确来说,将记录光盘9载置在板部件131上的环状橡胶133上。在该状态下,爪633被树脂连结部632支承,并向径向内方弹性变形。利用爪633的弹性变形,能够使记录光盘9的中心正确地位于中心轴J1上。因此,即使是要求高调芯性能的蓝光盘等记录光盘,也能够将其高精度地安装在转盘13上。
图3是板部件131的俯视图。图4是图3的箭头A的位置的板部件131的剖视图。在板部件131上通过对板外周部51和弯曲部53的7个部位穿孔而在周向上形成7个开口54。在板中央孔55中设置有从板中央孔55向径向外方延伸的三个缺口551。如图3所示,三个缺口551从板中央孔55的中心、即中心轴J1以相互所成的角度大于90度的方式延伸。在板外周部51的外缘部形成有其他缺口511。
图5和图6是转盘13的俯视图。在图6中对中央树脂部件132标注平行斜线。图7是图5的箭头B的位置的转盘13的剖视图。在图7中,用虚线表示板部件131的里侧形状的一部分。以下,对于其他附图也同样。如图5和图7所示,在树脂连结部632和光盘引导部631上,沿周向等间隔地设置有跨越这些部位朝向下方凹陷的7个凹部634。如后述那样,在中央树脂部件132注塑成型时,从设置在与凹部634对应的位置的浇口向模具内的型腔注射树脂。在从模具分离成型品时,由于在浇口切断树脂,所以在凹部634上形成有凸状的浇口痕迹即浇口切口部634a。
图8和图9是转盘13的仰视图。在图9中对中央树脂部件132标注平行斜线。以下对于其他同样的附图也同样。如图7和图8所示,在中央树脂部件132的比板部件131更靠下侧的下部64,设置有在中央树脂贯通孔611的周围朝向上方凹陷的环状树脂凹部641。在中央树脂部件132注塑成型时,在型腔内配置有多个种类的销,由此,在环状树脂凹部641上形成有表示销的痕迹的多个凹部671、672。
图10是放大表示图5的爪633附近的图。在图10中对中央树脂部件132标注间隔宽的平行斜线,对板部件131标注间隔窄的平行斜线。此外,用虚线表示板部件131的开口54的边缘541之中被中央树脂部件132覆盖的部分。如图7和图10所示,在中央树脂部件132上,在开口54的边缘541设置有树脂层65。
树脂层65在与中心轴J1垂直方向上的厚度、即开口54的边缘541和树脂层65的内周之间的最短距离,为了防止注塑成型时的树脂的短射(シヨ一ト),设为0.5mm以上。更优选的是,为了在树脂粘性高的情况下也能可靠地防止树脂的短射,上述厚度设为0.7mm以上。此外,为了防止树脂层65变得过厚,将上述厚度设为1mm以下。另外,考虑树脂的流动性和能够形成树脂层的尺寸范围,可设定多种尺寸,并不限定于上述的数值。
在树脂层65的内侧形成有与爪633在与中心轴J1平行的方向上重叠的爪位置贯通孔66。换言之,爪位置贯通孔66的内侧面的整周从开口54的边缘沿水平方向分离,用树脂形成内侧面整体。由此,在与中心轴J1垂直的方向上,成为在开口54的边缘541和爪位置贯通孔66之间的整周存在树脂层65的状态。开口54的边缘541是板部件131的边缘之中爪位置贯通孔66周围的部位。
如图7所示,爪633的前端位于爪位置贯通孔66内。如图5所示,爪633和爪位置贯通孔66数量相同,一个爪633与一个爪位置贯通孔66对应。板部件131,与在中央具有与多个爪位置贯通孔66重叠的一个较大的圆形开口的板部件相比,能够确保强度。
接着,参照图11对制造转盘13的流程进行说明。首先,通过冲压加工形成多个板部件131(步骤S11)。将多个板部件131收容在规定的收容部内。在收容部内,图3所示的板部件131的外缘部的缺口511,成为与棒状部件抵接的状态,多个板部件131的周向的位置、即周向的朝向大致一定。这样,缺口511用于暂时确定板部件131安装到模具上之前的周向的位置。由此,板部件131对模具的安装变得容易。
接着,利用搬送机构吸附保持一个板部件131并将其从收容部取出。如图12所示,在板部件131的中心轴J1朝向水平方向的状态下,板部件131借助磁性作用和空气的吸引力等安装到可动模具82上(步骤S12)。可动模具82和板部件131沿着中心轴J1接近静止模具81。如图13所示,一边利用静止模具81和可动模具82夹持板部件131,一边将静止模具81和可动模具82合模。在静止模具81和可动模具82之间形成型腔89(步骤S13)。
静止模具81具备向型腔89内输送树脂的流路811和作为爪形成部的第一爪形成部件812。第一爪形成部件812向可动模具82突出。在静止模具81上形成有以中心轴J1为中心的环状的凹部813。在凹部813的周向的7个部位形成有朝向板中央部52稍微突出的凸部814。流路811的浇口811a位于凸部814。
可动模具82具有多个种类的销。作为可动模具82的一部分的定位销821朝向板中央孔55突出,并插入缺口551。定位销821通过在与中心轴J1垂直的方向上与缺口551抵接,固定板部件131相对于可动模具82在与中心轴J1垂直的方向上的位置。以下,将缺口551称为“定位部551”。定位部551的周向的宽度和定位销821的直径不需要准确地设为相同,只要能够确保后述的树脂层形成空间892,也可以设置一些间隙。
在可动模具82上设置有作为爪形成部的第二爪形成部件822。第二爪形成部件822向第一爪形成部件812侧突出。多个第一爪形成部件812和多个第二爪形成部件822,分别插入到板部件131的多个开口54中。在第一爪形成部件812和第二爪形成部件822之间形成有用于形成爪633的爪形成空间891。此外,在与中心轴J1垂直的方向上,在第一爪形成部件812和第二爪形成部件822与开口54的边缘541之间形成有用于形成树脂层65的树脂层形成空间892。换言之,第一爪形成部件812和第二爪形成部件822与开口54的边缘541分离。另外,定位销821和定位部551之间的周向的宽度比第一和第二爪形成部件812、822与开口54的边缘541之间的周向的宽度小。
在与静止模具81相对向的面上设置有以中心轴J1为中心的模具环状凸部826,多个支承销823从模具环状凸部826突出。支承销823与板中央部52的下面、即图13的右侧的面抵接,并且与流路811的浇口811a相对向。支承销823相对于来自浇口811a的树脂的流动支承板中央部52。
进而,在可动模具82上设置有用于从模具分离成型品的两种脱模销824a、824b。脱模销824a的前端有台阶,前端的一部分与板外周部51抵接。位于比脱模销824a更靠径向内侧的脱模销824b与板中央部52相对向。另外,脱模销824b实际上设置在与图13所示的截面不同的位置。在板中央部52,中央销825插入板中央孔55。中央销825与静止模具81的比凹部813靠内侧的部位抵接。
当将静止模具81和可动模具82合模时,从浇口811a向型腔89内以高压来注射树脂(步骤S14)。树脂从板部件131的上面侧向下面侧扩散,完全填充到包括爪形成空间891和树脂层形成空间892的整个型腔89中。由此,在爪形成空间891形成图7所示的爪633。在作为多个第一爪形成部件812和第二爪形成部件822的爪形成部的整周形成有图7所示的树脂层65。即,通过向在板部件131的边缘之中的多个爪形成部周围的部位和多个爪形成部的整周之间形成的树脂层形成空间892填充树脂,在与中心轴J1垂直的方向上,在边缘之中的多个爪形成部周围的所有部位上形成树脂层65。
如上所述,在可动模具82中,由于支承销823支承板中央部52,所以能够防止由被树脂的流动推压而引起的板中央部52的变形。结果,也能够防止板外周部51的轴方向的错位。
当树脂硬化而形成中央树脂部件132时,如图14所示,将可动模具82从静止模具81分离。此时,树脂圆筒部61和中央销825接触,并且环状树脂凹部641和模具环状凸部826接触。因此,转盘13与可动模具82一起从静止模具81分离。
然后,脱模销824a、824b,如图8中标注平行斜线表示的那样,轻轻地按压转盘13的11个部位,同时搬送机构吸附保持转盘13,由此将转盘13从可动模具82分离(步骤S15)。
如图7所示,在中央树脂部件132中,树脂层65在与中心轴J1垂直的方向上覆盖开口54的边缘541的整周,由此形成与开口54重叠的爪位置贯通孔66。
在环状树脂凹部641上,在与定位销821对应的位置形成有从下面向上方凹陷的凹部671(以下称作“定位销凹部671”)。在定位销凹部671内,定位部551的内周面露出。在与支承销823对应的位置形成有从下面向上方凹陷的凹部672(以下称作“支承销凹部672”)。在支承销凹部672内,板部件131的下面的一部分露出。如图8所示,定位销凹部671在周向上位于支承销凹部672之间。
在图7所示的树脂连结部632的内侧形成有直径朝向径向外方逐渐增大的倾斜面。在倾斜面和树脂圆筒部61的内侧面之间,由于图13所示的静止模具81和中央销825的接触而形成分型线(parting line)。另外,在马达1中,图2的轴41位于比分型线更靠下方的位置,并且轴41与分型线不接触。
之后,转盘13通过搬送机构被收容到规定的容器中。如图7所示,在板部件131中,板中央部52向比板外周部51更靠上方的位置突出,从而板部件131的上方的中央树脂部件132的厚度变薄。由此,即使是覆盖板中央部52的上面整体的转盘13,也能够防止在作为重要尺寸部的光盘引导部631发生树脂的收缩(ヒケ)。
在板部件131中,弯曲部53和板中央部52仿照光盘引导部631和树脂连结部632的外表面的形状而形成。进而,比板部件131的弯曲部53和板中央部52靠上侧的树脂部分的厚度形成为大致相同程度。因此能够防止发生树脂的收缩。
由于在板部件131上设置有板中央部52,所以能够增大中央树脂部件132和板部件131的接触面积。此外,使板中央部52位于比板外周部51更靠上侧的位置。根据该构造,能够利用树脂上下夹住板中央部52,能够增大中央树脂部件132和板部件131的接触面积。因而,能够防止板部件131和中央树脂部件132剥离。
此外,由于图13的流路811的浇口811a位于板部件131的上方,所以高精度地形成中央树脂部件132的上部的光盘引导部631和从该上部向下方延伸的爪633。进而,如图5所示,浇口切口部634a在周向上位于爪633和爪633之间。即,浇口位于图13所示的邻接的两组第一和第二爪形成部件812、822之间。由此,能够防止焊接线位于光盘引导部631。
由于浇口811a位于板部件131的上方,所以能够在早期向爪形成空间891填充树脂。因此,能够不产生收缩而高精度地制作壁厚比中央树脂部件132的其他部位薄且要求高精度的爪633。
如图7所示,在中央树脂部件132的下部64设置有挖空的环状树脂凹部641,从而使下部64和板部件131之间的树脂的厚度变薄,因此能够防止在下部64发生树脂的收缩。此外,也能够防止在树脂圆筒部61发生树脂的收缩。
当制造一个转盘13时,从收容部取出新的板部件131,执行步骤S12~S15,在板部件131形成中央树脂部件132。按照上述方式依次制造多个转盘13。另外,环状橡胶133在以后的工序中贴附在板部件131上。
在转盘13中,也可以在中央树脂部件132从静止模具81和可动模具82分离的工序(步骤S15)之后,除去在开口54的边缘541和爪位置贯通孔66之间形成的树脂层65(步骤S16)。由此,能够实现转盘13的轻量化。另外,也可以在制造了多个转盘13之后,集中进行除去树脂层65的工序。
如上所述,在转盘13的制造中,第一和第二爪形成部件812、822和板部件131的开口54非接触,由此能够容易地防止第一和第二爪形成部件812、822和板部件131的干涉。由此,能够防止第一和第二爪形成部件812、822的损伤。此外,由于第一和第二爪形成部件812、822和板部件131的开口54分离,所以在转盘13中在多个爪位置贯通孔66各自的整周存在树脂层65。
假设,当第一和第二爪形成部件812、822和板部件131的开口54的边缘541接触时,板部件131的加工精度低,所以会在第一和第二爪形成部件812、822和边缘541之间产生意料之外的微小的间隙。树脂进入该间隙就会产生毛刺。在转盘13中,在第一和第二爪形成部件812、822和开口54的边缘541之间设置充分的宽度,树脂会积极地流入而形成树脂层65。因此,不会产生毛刺。
转盘13通过利用嵌入成型而以较少的工时高精度地被制造出来。由于板部件131不要求高成型精度,所以能够利用廉价的冲压加工形成板部件131。
由于中央树脂部件132设计成爪633的前端位于爪位置贯通孔66内,所以在注塑成型时将第一和第二爪形成部件812、822从爪633分离所需的力被降低。
在进行树脂的注塑成型时,利用板中央部52进行板部件131相对静止模具81和可动模具82的定位。根据该构造,能够更大地确保与夹持磁铁123在轴方向上相对向的板外周部51的面积。
另一方面,如果在板外周部51设置定位用的孔,则有可能由于设置孔而导致板外周部51变形。在本发明中,由于用定位部551进行定位,所以能够确保板外周部51的平面度,能够使板外周部51和夹持磁铁123之间的距离在周向的各位置大致均匀。因而,能够在板部件131和夹持磁铁123之间得到稳定的磁性吸引力。
由于板部件131的定位部551为缺口,所以定位销821容易地被插入定位部551,板部件131容易地被固定在静止模具81和可动模具82上。由于定位部551的数量为3,所以能够稳定地定位板部件131的与中心轴J1垂直方向的位置。
图15是表示板部件的其他例子的图。板部件131具有一个开口56,该开口56为连通图3所示的板部件131的板中央孔55和多个开口54的形状。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开口56之中与板中央孔55对应的部位称作“中央孔部561”,将与开口54对应的部位称作“周边开口562”。此外,对连通中央孔部561和周边开口562的缺口标注符号563。图15的板部件131的其他形状与图3的板部件131同样。以下对同样的结构标注相同的符号并加以说明。
利用注塑成型在板部件131上形成与图5所示的部件相同形状的中央树脂部件132。与图7同样地,在中央树脂部件132上设置有覆盖周边开口562的边缘的树脂层65。在树脂层65的内侧形成有爪位置贯通孔66。在板部件131中,图15所示的多个周边开口562成为与图7所示的多个爪位置贯通孔66分别重叠的多个开口,相比于由于具有与多个爪位置贯通孔66重叠的大圆形的一个开口的板部件,能够确保中央树脂部件132成型后的强度。
利用注塑成型形成中央树脂部件132的工序与图11同样。在注塑成型中,作为图13所示的多个爪形成部的第一和第二爪形成部件812、822的整周从周边开口562的边缘分离。由此,能够容易地防止第一和第二爪形成部件812、822和板部件131的干涉。而且,在板部件131的边缘之中第一和第二爪形成部件812、822周围的部位和从该部位连续的所有部位中,沿与中心轴J1垂直的方向填充树脂。结果,用树脂形成爪位置贯通孔66的内侧面整体。换言之,爪位置贯通孔66的内周面的整周从板部件131的边缘分离,在与中心轴J1垂直的方向上,在作为爪位置贯通孔66周围的边缘的周边开口562的边缘541和爪位置贯通孔66之间形成树脂层65。
在图15所示的例子的情况下,中央孔部561的边缘也被树脂覆盖,在板部件131的边缘之中爪位置贯通孔66周围的部位和从该部位连续的所有部位中,在与中心轴J1垂直的方向上存在树脂。由此,能够最大限度地抑制模具和板部件131的接触从而抑制模具的磨耗和异物的产生。另外,只要几乎不存在对第一和第二爪形成部件812、822的影响,也可以不在中央孔部561的边缘上设置树脂。
另外,在板部件131配置在模具内的状态下,将定位销821插入图15所示的缺口563中。缺口563起到定位部的作用,固定了板部件131相对模具在与中心轴J1垂直方向上的位置。
图16是表示板部件的再一例子的俯视图。在板部件131上设置有从7个开口54向径向外方延伸的7个缺口57。图16的板部件131的其他形状与图3的板部件131基本相同。
利用注塑成型形成中央树脂部件132的工序与图11同样。在注塑成型中,在板部件131的外缘部和模具之间设有微小的空间,并且板部件131配置在模具内。结果,如图17所示,在开口54形成的树脂层65通过缺口57覆盖外缘部。
在注塑成型中,图13所示的第一和第二爪形成部件812、822的整周从开口54的边缘分离。由此,能够容易地防止第一和第二爪形成部件812、822和板部件131的干涉。而且,在板部件131的边缘之中第一和第二爪形成部件812、822周围的部位,沿与中心轴J1垂直的方向填充树脂。结果,用树脂形成爪位置贯通孔66的内侧面整体。换言之,爪位置贯通孔66的内周面的整周从板部件131的边缘分离,在与中心轴J1垂直的方向上,在作为爪位置贯通孔66周围的边缘的开口54的边缘和爪位置贯通孔66之间形成树脂层65。
在图16所示的例子的情况下,由于缺口57的边缘和外缘部也被树脂覆盖,所以在板部件131的边缘之中爪位置贯通孔66周围的部位和从该部位连续的所有部位,沿与中心轴J1垂直的方向填充树脂而形成树脂层65。由此,能够最大限度地抑制模具和板部件131的接触从而抑制模具的磨耗和异物的产生。
另外,只要几乎不存在对第一和第二爪形成部件812、822的影响,也可以不在爪位置贯通孔66的周围以外的边缘上设置树脂。也可以在后续工序中,除去树脂层65之中覆盖板部件131的外缘部的部位。
图18是表示板部件的再一例子的俯视图。在板中央部52中,在与图13所示的7个浇口811a相对的位置形成有7个孔部521。从可动模具82省略支承销823。在形成中央树脂部件132时,从浇口811a向孔部521注射树脂。因此,板中央部52不会由于树脂的流动而受到强烈地按压,能够防止板中央部52的变形。结果,也能够防止板外周部51的轴方向的错位。
在中央树脂部件132成型后,与图5和图7同样,形成浇口切口部634a,浇口切口部634a与孔部521在与中心轴J1平行的方向上相对向。另外,也可以代替孔部521,在板部件131上设置缺口。
(第二实施方式)
图19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转盘的图。图20是在箭头C的位置切断图19的转盘13a的剖视图。转盘13a的板部件131a为垂直于中心轴J1的圆环状,与图4所示的板部件131相比形状简化。在板部件131a的中央利用注塑成型形成有与图7所示的中央树脂部件132不同形状的中央树脂部件132a。以下,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的转盘13同样的结构标注相同的符号并加以说明。
如图19和图20所示,中央树脂部件132a具备树脂周边部681、位于树脂周边部681的内侧的中央环状部682、7个爪633和7个爪位置贯通孔66。树脂周边部681覆盖板部件131a的较大的圆形的一个开口58的边缘581。中央环状部682向比板状部件131a更靠上侧的位置突出。7个爪633在周向上排列,并且从中央环状部682的外周部向径向外方且下方延伸。爪位置贯通孔66在与中心轴J1平行的方向上与爪633重叠,并且与板部件131a的一个开口58重叠。爪位置贯通孔66的内侧面整体用树脂形成。
转盘13a的制造流程与图11所示的转盘13的制造流程相同。另外,省去支承销和定位销。如图20所示,在中央树脂部件132a中,在与图13的第一和第二爪形成部件812、822基本相同的爪形成部件所插入的位置,形成有爪位置贯通孔66,在两个爪形成部件之间形成的爪形成空间形成爪633。板部件131a的内侧的端部被树脂周边部681覆盖,在爪位置贯通孔66和开口58的边缘581之间形成有树脂层65a。换言之,在与中心轴J1垂直的方向上,在板部件131a的边缘之中爪位置贯通孔66周围的部位和爪位置贯通孔66之间存在树脂层65a。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通过使爪形成部件和板部件131的开口54非接触,也能够容易地防止爪形成部件和板部件131a的干涉。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可以进行各种变更。例如,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只要爪633和爪位置贯通孔66在与中心轴J1平行的方向上重叠,即当俯视中央树脂部件132时爪633和爪位置贯通孔66重叠,则爪633的前端也可以位于爪位置贯通孔66的上侧及下侧。爪633的数量只要为两个以上就可以为其他数量。优选为了降低因一个爪633损伤对爪633整体的影响,将爪的数量设为5~7。定位部551的数量也是同样,只要是两个以上也可以为其他数量。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定位部551为缺口,但也可以采用孔状的定位部。在图3所示的板部件131中,只要设置有与多个爪位置贯通孔66重叠的多个开口即可,爪位置贯通孔66和开口54的数量并不是一定要相同。
板中央部52的上面不需要被树脂连结部632完全覆盖。只要在板中央部52的上面上的至少一部分中,利用树脂连结部632将树脂圆筒部61和光盘引导部631连接起来,则也可以采用其他形状的转盘。在该情况下,板部件131的板中央部52位于比板外周部51更靠上方的位置,从而能够防止光盘引导部631的树脂的收缩。在中央树脂部件132中,在板中央部52的上下,上部63的厚度和下部64的厚度基本相同。但是,在上部63和下部64分别产生树脂收缩等变形的情况下,也可以将上部63和下部64的厚度设为互不相同的厚度。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在中央树脂部件132的注塑成型时,在板部件131安装到静止模具81上的状态下,将静止模具81和可动模具82合模。如果在静止模具81上设置有割断转盘的机构,则也可以在将转盘保持在静止模具81上的状态下,从静止模具81分离可动模具82。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如图21所示,也可以在板部件131的外缘部设置与图2的杯部件21对应的圆筒部512,在旋转部2的上端设置转盘3。在圆筒部512的内侧配置转子磁铁22。马达1也可以搭载在硬盘驱动装置等其他的记录光盘驱动装置。
产业上的利用可能性
本发明能够作为各种记录光盘驱动装置的马达加以利用。

Claims (20)

1.一种记录光盘驱动装置的转盘,其特征在于,具备:
由强磁性材料构成的板部件;和
中央树脂部件,其配置在所述板部件的中央,是利用树脂的注塑成型而形成的连成一体的部件,
所述中央树脂部件具备:
从所述中央树脂部件的比所述板部件靠上方的部位的外周部向下方延伸的多个爪;和
在与所述中央树脂部件的中心轴平行的方向上与所述多个爪重叠的多个爪位置贯通孔,
所述多个爪位置贯通孔的内侧面的整周从所述板部件的边缘分离并且由所述树脂形成,
在与所述中心轴垂直的方向上,在所述板部件的所述边缘之中所述多个贯通孔周围的部位,和所述多个爪位置贯通孔之间存在树脂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盘,其特征在于:
所述板部件具有与所述多个爪位置贯通孔分别重叠的多个开口,
在所述多个爪位置贯通孔各自的整周存在所述树脂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盘,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板部件的所述边缘之中所述多个爪位置贯通孔周围的部位和从该部位连续的所有部位,在与所述中心轴垂直的方向上存在所述树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盘,其特征在于:
所述板部件具有与所述多个爪位置贯通孔重叠的一个开口。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盘,其特征在于:
所述树脂层在与所述中心轴垂直方向上的厚度为0.5mm以上1mm以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盘,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爪的前端位于所述多个爪位置贯通孔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盘,其特征在于:
所述板部件利用冲压加工而成型。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盘,其特征在于:
作为所述板部件的中央部的板中央部具有缺口或孔部,
所述中央树脂部件具有从下面向上方凹陷的凹部,
所述缺口或所述孔部的内周面在所述凹部露出。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转盘,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部是由作为注塑成型的模具的一部分的多个定位销形成的定位销凹部,
所述缺口或所述孔部是固定与所述中心轴垂直方向的位置的多个定位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转盘,其特征在于:
所述板部件在中央具有板中央孔,
所述多个定位部是从所述板中央孔向径向外方延伸的多个缺口。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转盘,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定位部包括三个缺口,
所述三个缺口形成为,从所述板部件的中心起相互所成的角度比90度大。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转盘,其特征在于:
所述板部件在外缘部具有缺口。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转盘,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央树脂部件的上部具有注塑成型时形成的多个浇口切口部,
所述中央树脂部件的比所述板部件更靠下侧的部位,具有利用注塑成型时与所述板中央部的下面抵接的多个支承销形成的多个支承销凹部,
所述多个定位销凹部位于所述多个支承销凹部之间。
14.一种马达,其特征在于,具备:
静止部;
轴承机构;
旋转部,其通过所述轴承机构支承在所述静止部的上方,相对所述静止部可旋转地被支承;和
设置在所述旋转部的上端的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盘。
15.一种记录光盘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使记录光盘旋转的权利要求14所述的马达;
通过利用夹持磁铁从上方吸附所述板部件而将所述记录光盘夹持在所述转盘上的夹持器;
对所述记录光盘进行信息的读出和/或写入的存取部;和
收容所述马达和所述存取部的壳体。
16.一种记录光盘驱动装置的转盘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具备:
在两个模具的一个上安装由强磁性材料构成的板部件,通过夹着所述板部件进行合模而形成型腔的工序;和
通过向所述型腔内注射树脂,在所述板部件的中央作为连成一体的部件形成中央树脂部件的工序,
在形成所述中央树脂部件的工序中,
向在从所述两个模具分别向另一个突出的多个爪形成部之间形成的空间填充树脂,从而形成从所述中央树脂部件的比所述板部件更靠上方的部位的外周部向下方延伸的多个爪,
所述多个爪形成部各自的整周从所述板部件的边缘分离,通过向在所述边缘之中所述多个爪形成部周围的部位,和所述多个爪形成部的整周之间形成的空间填充树脂,在与中心轴垂直的方向上,在所述边缘之中所述多个爪形成部周围的部位上形成树脂层。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转盘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形成所述型腔的工序中,使从一个模具向另一个模具突出的多个定位销与设置在作为所述板部件的中央部的板中央部的多个定位部在与中心轴垂直的方向上抵接,由此来固定所述板部件的与所述中心轴垂直方向的位置。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转盘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板部件具有所述多个爪形成部分别插入的多个开口,
在所述多个爪形成部各自的整周形成有所述树脂层。
19.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转盘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板部件的所述边缘之中所述多个爪形成部周围的部位和从该部位连续的所有的部位,沿与所述中心轴垂直的方向填充所述树脂。
20.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转盘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在从所述两个模具分离所述中央树脂部件后,除去所述树脂层的工序。
CN2010101984298A 2009-06-08 2010-06-08 转盘和转盘的制造方法 Active CN10190835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137537 2009-06-08
JP2009137537 2009-06-08
JP2009137539A JP5445832B2 (ja) 2009-06-08 2009-06-08 ターンテーブルおよびターンテーブルの製造方法
JP2009-137539 2009-06-08
JP2010045417A JP4683350B2 (ja) 2009-06-08 2010-03-02 ターンテーブルおよびターンテーブルの製造方法
JP2010-045417 2010-03-0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08352A true CN101908352A (zh) 2010-12-08
CN101908352B CN101908352B (zh) 2012-12-12

Family

ID=432637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1984298A Active CN101908352B (zh) 2009-06-08 2010-06-08 转盘和转盘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341658B2 (zh)
KR (1) KR101120292B1 (zh)
CN (1) CN101908352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17777A (zh) * 2016-08-23 2016-12-14 全椒东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生产转盘的模具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683347B2 (ja) * 2009-06-08 2011-05-18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ターンテーブルおよびターンテーブルの製造方法
JP2011054260A (ja) * 2009-08-07 2011-03-17 Nippon Densan Corp ターンテーブル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332869B2 (ja) * 1998-10-09 2002-10-07 油化電子株式会社 情報記憶ディスク用のターンテーブル装置
CN1606083A (zh) * 2003-10-08 2005-04-13 索尼株式会社 用于盘片记录介质的夹具机构和带有其的盘片驱动器
WO2008032555A1 (fr) * 2006-09-12 2008-03-20 Ntn Corporation Dispositif à palier hydrodynamiqu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48761Y2 (zh) 1985-05-11 1991-10-17
US5774445A (en) * 1993-08-09 1998-06-30 Funai Electric Co., Ltd. Disc clamp mechanism having radial disposed disc pressing elements
JPH08195010A (ja) * 1995-01-13 1996-07-3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ディスクセンタリング装置
JP2000339802A (ja) * 1999-05-27 2000-12-0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ディスク保持装置
JP2001037141A (ja) 1999-07-15 2001-02-09 Hitachi Ltd ディスクモータ
JP2002352496A (ja) * 2001-05-25 2002-12-06 Pioneer Electronic Corp クランプ機構および情報再生機構
JP3547429B2 (ja) * 2002-12-06 2004-07-2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クランパ及びその組立方法
JP2004146056A (ja) * 2003-12-05 2004-05-20 Tokyo Parts Ind Co Ltd スピンドルモータ用ターンテーブル
JP4535045B2 (ja) * 2006-08-21 2010-09-01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チャッキング装置、このチャッキング装置を搭載したモータおよびディスク駆動装置
US7802272B2 (en) * 2006-09-04 2010-09-21 Nidec Corporation Chucking device, and motor and disc drive device having loaded thereon a chucking device
JP2008130208A (ja) 2006-11-24 2008-06-05 Ntn Corp 流体軸受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534256B2 (ja) * 2006-11-16 2010-09-01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チャッキング装置、ブラシレスモータ及びディスク駆動装置
JP2008135129A (ja) 2006-11-29 2008-06-12 Nippon Densan Corp チャッキング装置およびチャッキング装置の製造方法、このチャッキング装置を搭載したブラシレスモータ、およびこのブラシレスモータを搭載したディスク駆動装置
JP2008176850A (ja) * 2007-01-18 2008-07-31 Nippon Densan Corp チャッキング装置を備えたモータおよびディスク駆動装置
JP4683347B2 (ja) * 2009-06-08 2011-05-18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ターンテーブルおよびターンテーブルの製造方法
JP2011054260A (ja) * 2009-08-07 2011-03-17 Nippon Densan Corp ターンテーブル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332869B2 (ja) * 1998-10-09 2002-10-07 油化電子株式会社 情報記憶ディスク用のターンテーブル装置
CN1606083A (zh) * 2003-10-08 2005-04-13 索尼株式会社 用于盘片记录介质的夹具机构和带有其的盘片驱动器
WO2008032555A1 (fr) * 2006-09-12 2008-03-20 Ntn Corporation Dispositif à palier hydrodynamique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17777A (zh) * 2016-08-23 2016-12-14 全椒东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生产转盘的模具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00131943A (ko) 2010-12-16
US8341658B2 (en) 2012-12-25
CN101908352B (zh) 2012-12-12
US20100309588A1 (en) 2010-12-09
KR101120292B1 (ko) 2012-03-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40118B (zh) 马达及其制造方法
CN100590948C (zh) 轴承保持部以及具有该轴承保持部的电动机
KR101130943B1 (ko) 턴테이블, 그것을 구비한 모터 및 기록 디스크 구동 장치와 턴테이블의 제조 방법
CN101908352B (zh) 转盘和转盘的制造方法
CN101908350B (zh) 转盘和转盘的制造方法
CN102152452B (zh) 树脂成型品的制造方法和装置、以及转盘的制造方法
JP2008135129A (ja) チャッキング装置およびチャッキング装置の製造方法、このチャッキング装置を搭載したブラシレスモータ、およびこのブラシレスモータを搭載したディスク駆動装置
CN203166671U (zh) 马达及记录盘驱动装置
CN202997786U (zh) 马达
JP4683350B2 (ja) ターンテーブルおよびターンテーブルの製造方法
JPH05185477A (ja) ディスク基板の製造方法
EP0803339A1 (en) Optical disc moulding device and moulding method for optical disc
JP5445832B2 (ja) ターンテーブルおよびターンテーブルの製造方法
CN101996654A (zh) 马达及记录光盘驱动装置
CN102376320B (zh) 电机及盘片驱动装置
JP2007170578A (ja) 動圧軸受用部材、その成形金型、その製造方法及び動圧軸受
KR101107874B1 (ko) 척킹 장치, 모터 유닛 및 디스크 구동 장치
JP2007007705A (ja) スタンパ打ち抜き装置
JP2005310350A (ja) 記録ディスク基板製造方法,記録ディスク基板製造装置およびスタンパならびにスタンパ固定部材
JP2002324345A (ja) スピンドルモータのターンテーブ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