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77732A - 双轴铰链及便携设备 - Google Patents

双轴铰链及便携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877732A
CN101877732A CN2010101543492A CN201010154349A CN101877732A CN 101877732 A CN101877732 A CN 101877732A CN 2010101543492 A CN2010101543492 A CN 2010101543492A CN 201010154349 A CN201010154349 A CN 201010154349A CN 101877732 A CN101877732 A CN 10187773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rotating shaft
framework
cam
rot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15434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877732B (zh
Inventor
林稚人
太田雄一
田中聪
永江广和
山本祐辅
大庭庸祯
伊东彻雄
岩间则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OVO INNOVATIONS Co.,Ltd.(HONG KONG)
Original Assignee
NEC Casio Mobile Communication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910896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697618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911616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586177B1/ja
Application filed by NEC Casio Mobile Communications Ltd filed Critical NEC Casio Mobile Communication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8777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7773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87773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7773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06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 H04M1/0208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characterized by the relative motions of the body parts
    • H04M1/0214Foldable telephones, i.e. with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 H04M1/0222Foldable in two directions, i.e. using a two degree of freedom hing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06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 H04M1/0208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characterized by the relative motions of the body parts
    • H04M1/0214Foldable telephones, i.e. with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 H04M1/0216Foldable in one direction, i.e. using a one degree of freedom hinge
    • H04M1/0218The hinge comprising input and/or output user interface mea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64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camera module assembl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66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with means for preventing unauthorised or fraudulent cal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2250/00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 H04M2250/22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including a touch pad, a touch sensor or a touch detecto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2250/00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 H04M2250/52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including functional features of a camera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 Pivots And Pivotal Connec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双轴铰链,具备:第1旋转轴,使第1框体和第2框体从重叠折叠的状态相对旋转而沿纵向打开;第2旋转轴,使第1框体和第2框体从重叠折叠的状态相对旋转而沿横向打开;具备限制部件,配置在第1旋转轴与第2旋转轴之间,在一个旋转轴的规定旋转位置上,被该一个旋转轴推压而卡合在另一个旋转轴上,限制该另一个旋转轴的旋转。

Description

双轴铰链及便携设备
本申请基于2009年4月28日申请的日本国专利申请2009-108967号和2009年5月13日申请的日本国专利申请2009-116160号。以日本国专利申请2009-108967号和日本国专利申请2009-116160号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和附图整体作为参照并入本说明书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双轴铰链和具备双轴铰链的便携设备。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具备将显示部框体向纵向或横向旋转自如地组装在操作部框体上、能够通过该双轴铰链变更其样式的折叠式便携终端。例如在日本特许第4216887号公报中公开。
此外,在日本特许公开2005-143000号公报中,公开了由具有操作部的主体部、具有显示部的盖部、和内置有摄影机的连结部构成、将主体部与盖部用连结部连结、并且通过使主体部与盖部相对滑动而使连结部旋转的便携设备。
如日本特许第4216887号公报中公开的例子那样,在以往的双轴铰链中,由于对于将两个框体沿纵、横打开的双轴没有限制,所以能够将框体向自由的方向打开。但是,在沿纵、横迅速地将框体打开而改变便携终端的样式的情况下,有框体向不想要的方向旋转的情况,难以使双轴铰链平顺地动作。
此外,在通过便携电话进行的动态图像的摄影时,与通常的影像的使用形态同样,从观看性的观点来看,优选的是一边以横长状态看着显示画面一边摄影,但是,如日本特许公开2005-143000号公报中公开的例子那样,显示部是纵长画面,所以如果在该纵长画面中切换控制为横长显示,则显示变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高将框体沿纵、横打开的双轴铰链及具备双轴铰链的便携设备的操作性。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有关本发明的第1技术方案的双轴铰链的特征在于,具备:
第1旋转轴,配置在第1框体的端部与第2框体的端部的边界,通过向一个方向旋转,变更为将上述第1框体和上述第2框体重叠折叠的状态、和上述第1框体和上述第2框体离开而打开的状态;
第2旋转轴,垂直于上述第1旋转轴而配置,通过向垂直于上述一个方向的另一方向旋转,变更为将上述第1框体和上述第2框体重叠折叠的状态、和上述第1框体和上述第2框体离开而打开的状态;以及
限制部件,配置在上述第1旋转轴的端部与对置于上述第1旋转轴的上述端部的上述第2旋转轴的端部之间,当一个旋转轴处于规定的旋转位置时,被上述一个旋转轴推压而卡合在另一个旋转轴上,限制上述另一个旋转轴的旋转。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有关本发明的第2技术方案的便携设备的特征在于,具备:
第1框体;
第2框体;以及
双轴铰链,具备:第1旋转轴,配置在上述第1框体的端部与上述第2框体的端部的边界,通过向一个方向旋转,变更为将上述第1框体和上述第2框体重叠折叠的状态、和上述第1框体和上述第2框体离开而打开的状态;第2旋转轴,垂直于上述第1旋转轴而配置,通过向垂直于上述一个方向的另一方向旋转,变更为将上述第1框体和上述第2框体重叠折叠的状态、和上述第1框体和上述第2框体离开而打开的状态;以及,限制部件,配置在上述第1旋转轴的端部与对置于上述第1旋转轴的上述端部的上述第2旋转轴的端部之间,当一个旋转轴处于规定的旋转位置时,被上述一个旋转轴推压而卡合在另一个旋转轴上,限制上述另一个旋转轴的旋转。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高将框体沿纵、横打开的双轴铰链及具备双轴铰链的便携设备的操作性。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有关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便携设备的结构的图,是表示便携电话的折叠样式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将图1所示的便携电话沿纵向打开的通常打开样式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将图1所示的便携电话沿横向打开的书样式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图1所示的便携电话的影像样式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图1所示的折叠样式下的铰链单元的图。
图6是表示图1所示的折叠样式下的配线的图。
图7是组合了图5的铰链单元和图6的配线的放大立体图。
图8是表示图7所示的折叠样式下的铰链单元的立体图。
图9是表示图8的铰链单元的限制部的放大图。
图10是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图8的铰链单元的限制部的图。
图11是表示图10的限制部的限制解除时的放大图。
图12是表示图10的限制部的限制动作时的放大图。
图13是从第3框体侧表示图1的折叠样式的便携电话的放大图。
图14是表示图13的便携电话的第3框体及缓冲器的立体图。
图15是组装在图14的缓冲器组装部的侧面上的开关等的分解立体图。
图16是表示图2的通常打开样式的画面和摄影机的方向的图。
图17是从与图16不同的方向观察便携电话的图。
图18是从与图16不同的方向观察便携电话的图。
图19是图18的便携电话的缓冲器部的放大图。
图20是表示在图13的便携电话中在第1框体侧设置缓冲器的例子的图。
图21是表示通常打开样式中的图8的铰链单元的图。
图22是表示图21的铰链单元的限制部的放大图。
图23是用其他角度表示图3所示的书样式的便携电话的图。
图24是表示书样式中的图8的铰链单元的图。
图25是图24的限制部的放大图。
图26是表示图4的影像样式下的画面和摄影机的方向的图。
图27是从上方观察图26的便携电话的俯视图。
图28是表示图26的影像样式的便携电话的拿持方式的图。
图29是表示影像样式中的图8的铰链单元的图。
图30是表示图29的铰链单元中的限制部的放大图。
图31是表示图30的限制部中的限制板的放大立体图。
图32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限制部件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33A是表示折叠样式下的图32的限制部件构成部的主视图。
图33B是表示折叠样式下的图32的限制部件构成部的侧视图。
图34A是表示通常打开样式下的图32的限制部件构成部的主视图。
图34B是表示通常打开样式下的图32的限制部件构成部的侧视图。
图35A是表示书样式下的图32的限制部件构成部的主视图。
图35B是表示书样式下的图32的限制部件构成部的侧视图。
图36是表示图32的限制部件构成部的向影像样式的对应例的立体图。
图37是表示折叠样式下的图36的限制部件构成部的侧视图。
图38是表示影像样式下的图36的限制部件构成部的侧视图。
图39是表示书样式下的使用例的立体图。
图40是在将第3框体作为接口搭载部的例子中表示通常打开样式的立体图。
图41是在将第3框体作为指纹传感器或触摸传感器搭载部的例子中表示通常打开样式的立体图。
图42是表示图41的例子的折叠样式的图。
图43是在将第3框体作为来电灯搭载部的例子中表示通常打开样式的立体图。
图44是表示图43的例子的折叠样式的图。
图45是在将第3框体作为伺服马达及触摸面板搭载部的例子中表示通常打开样式的立体图。
图46是表示图45的例子的折叠样式的图。
图47是在将第3框体作为内摄影机搭载部的例子中表示通常打开样式的立体图。
图48是表示图47的例子的折叠样式的图。
图49是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图7的双轴铰链单元及配线的图。
图50是表示从图49的箭头E所示的方向观察的保持部件及配线的放大图。
图51是表示图50的配线和其保持部件的关系的图。
图52是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图51的保持部件的图。
图53是表示向图49的双轴铰链单元的保持部件的组装方式的分解图。
图54是表示图1的折叠样式的便携电话的来电灯及标志片的图。
图55是沿着图54的箭头C-C线的放大剖视图。
图56是表示图55的导光部件的光的路线的图。
图57是表示图54的来电灯及标志片的照光共用例的图。
图58是表示图54的来电灯及壳前面的照光共用例的图。
图59是表示图54的来电灯及闪光灯的照光共用例的图。
图60是表示图2的通常打开样式的充电灯的图。
图61是沿着图60的箭头D-D线的放大剖视图。
图62是表示图61的导光部件的光的路线的图。
图63是表示图61的导光部件及其附近的照光共用例的图。
图64是表示影像样式下的变形例的便携电话的立体图。
图65是表示图64的影像样式下的高角度状态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用来实施本发明的形态。
(实施方式1)
图1至图4是作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结构而表示便携电话的图。该便携电话主要由第1框体1、第2框体2、第3框体3、操作部4、显示部5、天线6、影像摄影机(movie camera)(摄影部)7及照明部8构成。
便携电话如图所示,第1框体1、第2框体2、和第3框体3经由后述的双轴铰链单元10结合。在第1框体1上设有操作部4。在第2框体2上设有显示部5及天线6。在第3框体3上,设有作为摄影部发挥功能的影像摄影机7及照明部8。
图5及图8是表示组装在第3框体3的内部中的双轴铰链单元10的图。
双轴铰链单元10如图8所示,包括第3框体3的框架30、配置在框架30的图8中的右侧的第1旋转轴11、配置在第1旋转轴11的右侧的第2旋转轴12、配置在框架30的图8的左侧的第3旋转轴13、分别设在左右的第1旋转轴11及第3旋转轴13上的一对第1安装部件21、和设在第2旋转轴12上的第2安装部件22。第2旋转轴12朝向垂直于第1旋转轴11的方向。此外,第1安装部件21向沿着第1框体1的方向延伸,第2安装部件22向沿着第2框体2的方向延伸。
左右的第1旋转轴11及第3旋转轴13位于同一轴线上,是其轴线沿左右方向延伸、中空状的结构。两片托架14分别螺纹紧固固定在框架30的两外侧面上。第1旋转轴11经由轴承部件旋转自如地一体化在图8的右侧的托架14的下部上。此外,图8的左侧的第3旋转轴13经由轴承部件15旋转自如地一体化在左侧的托架14的下部上。另外,轴承部件15具有每隔90度等的规定角度给用户带来咔哒感的结构。
在以上的第1旋转轴11及第3旋转轴13中,压入嵌合相对于它们的轴线向正交方向延伸的两根第1安装部件21的一端而分别一体化。第1安装部件21以弯曲为L字形的拱状形成在第1框体1的内侧。第1安装部件21的另一端分别螺纹紧固固定在第1框体1的内部中。第1安装部件21通过第1旋转轴11的轴承部件及第3旋转轴13的轴承部件15的卡合构造,将旋转角度限制为例如180度。
并且,第2旋转轴12是其轴线沿第2框体2的长度方向延伸、中空状的结构。这里,在图8的右侧面的托架14的外侧面的上部形成有一体形成的突出部16。第2旋转轴12经由轴承部件旋转自如地一体化在突出部16上。在该第2旋转轴12中,压入嵌合沿相对于其轴线正交方向延伸的第2安装部件22的一端而分别一体化。第2安装部件22的另一端螺纹紧固固定在第2框体2的内部。此外,在第2旋转轴12的外周上形成有槽12a,在突出部16上,形成有卡合到槽12a中的卡合片16a。第2安装部件22的旋转角度通过卡合片16a卡合在槽12a中而被限制。
图6表示第1配线31及第2配线32,图7是将双轴铰链单元10与第1配线31及第2配线32组合的图。
第1配线31是在一端上具备连接到第1框体1内的基板上的连接器31a、在另一端上具备连接到第3框体3内的基板上的连接器31c的同轴电缆。第1配线31从第1框体1的内部的连接器31a穿通过图7的右侧的第1旋转轴11的中空部内,连接到第3框体3的内部的连接器31c上。
并且,第2配线32是在一端上具备连接到第1框体1内的基板上的连接器32a、在另一端上具备连接到第2框体2内的基板上的连接器32b的同轴电缆。第2配线32从第1框体1的内部的连接器32a穿通过图7的右侧的第1旋转轴11的中空部内,穿通过第3框体3的内部,穿通过后述的保持部件81的穿通孔81a,穿通过第2旋转轴12的中空部内,连接到第2框体2的内部的连接器32b上。
此外,天线33在一端上具备连接到第1框体1内的基板上的端子33a,在另一端上具备连接到第2框体2内的基板上的端子33b。天线33与第2配线32同样,从第1框体1的内部的端子33a穿通过图7的右侧的第1旋转轴11的中空部内,穿通过第3框体3的内部,穿通过后述的保持部件81的穿通孔81a,穿通过第2旋转轴12的中空部内,连接到第2框体2的内部的端子33b上。
接着,对双轴铰链单元中的限制各旋转轴的动作的限制部进行说明。图9是将双轴铰链单元10的限制部放大的图,图10是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图8的双轴铰链单元10的限制部的图。双轴铰链单元10具备限制板17、销18及第1凸轮19。
如图9及图10所示,限制板17形成为从位于框架30的内侧的下端部17a向上方延伸、向第2旋转轴方向到达抵接的侧端部17b的双臂曲柄状(L字状)。限制板17通过平行于第2旋转轴12取向的销18可摆动地组装在位于托架14的上部的突出部16的侧面上。限制板17是其下端部17a抵接在形成于第1旋转轴11的端部外周上的第1凸轮19的周面上、侧端部17b抵接在形成于第2旋转轴12的端部外周上的第2凸轮29的周面上的结构。
形成在第1旋转轴11的端部外周上的第1凸轮19如图11及图12也表示那样,包括形成在第1旋转轴11的多半周上的小径部19a、形成在其少半周上的大径部19b、和形成在其大径部19b的中间部上的切口部19c。在第1框体1和第3框体3重合的状态(折叠样式及书样式)时,限制板17的下端部17a被配置在对置于第1凸轮19的小径部19a的位置上。此外,在通过第1框体1与第3框体3相对旋转而离开的状态即通常打开样式(style)时,限制板17的下端部17a被配置在对置于第1凸轮19的大径部19b的位置上。此外,在通过第1框体1与第3框体3相对旋转而离开的状态中的影像(movie)样式时,限制板17的下端部17a被配置在对置于第1凸轮19的大径部19b的切口部19c的位置上。
形成在第2旋转轴12的端部外周上的第2凸轮29在周面上具有以规定的高度及宽度形成的凹部及凸部。在第2框体2的中心线和第3框体3的中心线是同一直线上的状态(通常打开样式及影像样式)时,第2凸轮29的凹部与限制板17的侧端部17b抵接。另一方面,在第2框体2的中心线与第3框体3的中心线不同的状态时,第2凸轮29的凸部与限制板17的侧端部17b抵接。
限制板17在其侧端部17b抵接在第2凸轮29的凹部上的期间中,如图11所示,通过下端部17a从第1旋转轴11的端部外周的第1凸轮19向其垂直方向离开,容许第1旋转轴11的旋转。
此外,限制板17在侧端部17b抵接在第2凸轮29的凸部上的期间中、在下端部17a碰撞到第1凸轮19的小径部19a与大径部19b的台阶部上的状态时、或如图12所示、下端部17a嵌入到第1凸轮19的切口部19c中的状态时,限制第1旋转轴11的旋转。
以下,对具备上述双轴铰链单元的便携电话进行说明。图13是从第3框体3侧观察图1的折叠样式的便携电话的放大的图。第3框体3包括下壳34及上壳35。比上壳35宽度窄的下壳34位于形成在第1框体1的端部上的凹处1a中。该下壳34和位于第1框体1的凹处1a的两侧的突出部1b经由第1旋转轴11及第3旋转轴13可旋转地连接。由此,第2框体2及第3框体3能够相对于第1框体1以第1旋转轴11及第3旋转轴13为中心沿纵向开闭。
此外,如图所示,在折叠样式中,上壳35位于第2框体2的延长线上。该上壳35的侧部的一部分与第2框体2的侧部的一部分经由第2旋转轴12可旋转地连接。由此,第2框体2能够相对于第3框体3以第2旋转轴12为中心沿横向开闭。
并且,在下壳34的上部,如图14所示,形成有形成为平板状、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突出部34a。突出部34a具有将上壳35的开放部关闭的功能,在突出部34a的下面上,设有由橡胶等柔软材质的缓冲部件构成的缓冲器23。另外,在突出部34a的下面上,形成有后述的贯通孔34c,缓冲器23还兼具有将贯通孔34c堵塞的作用。另外,在下壳34的图14的右侧面上形成有第1旋转轴11插通的孔34b,在左侧面上形成有第3旋转轴13插通的孔。
此外,形成在突出部34a的下面上的上述贯通孔34c是在下壳34的树脂成形时、为了由设在下金属模(未图示)上的突起部形成缝隙34d而保留的。
进而,如图13及图15所示,在第3框体3上,在下壳34的突出部34a的侧部上面与上壳35的侧部下面之间、第2旋转轴12的相反侧的端部上,组装有锁止解除按钮24。如图15所示,锁止解除按钮24具有突出到第3框体3的内部中的臂部24a。此外,在下壳34的突出部34a的侧部上面上形成有缝隙34d。该锁止爪25配置在突出部34a之上,卡合到缝隙34d中,沿第2框体2的方向滑动自如地组装。此外,线圈弹簧26安装在锁止爪25上,抵接在形成有缝隙34d的板材上而组装。锁止爪25被线圈弹簧26向从第3框体3的端面突出的方向施力。并且,锁止解除按钮24的臂部24a与锁止爪25的臂部26a一体地卡合。
即,通过线圈弹簧26的施力,锁止爪25卡合到形成在第2框体2的端面上的凹部(未图示)中。通过锁止爪25与形成在第2框体2的端面上的凹部卡合,通过第2旋转轴12的旋转进行的第2框体2的开闭动作被限制。换言之,限制便携电话从折叠样式成为后述的书样式。此外,便携电话在后述的影像样式状态下,限制成为高角度样式及低角度样式。另外,卡合在锁止爪25上的锁止解除按钮24在自然状态下位于第2框体2侧。
另一方面,如果由用户使锁止解除按钮24向从第2框体2离开的方向滑动,则锁止爪25与形成在第2框体2的端面上的凹部的卡合被解除。通过锁止爪25与形成在第2框体2的端面上的凹部的卡合被解除,容许通过第2旋转轴12的旋转进行的第2框体2的开闭动作。换言之,容许便携电话从折叠样式成为后述的书样式。此外,在后述的影像样式状态下,容许成为高角度样式及低角度样式。
图1及图13是表示第2框体2及第3框体3重叠在第1框体1上的状态(折叠样式)的图。图8是表示该折叠样式中的双轴铰链单元10的图。该状态是第1安装部件21及第2安装部件22的位置平行于框架30的状态。
在此状态时,限制板17的侧端部17b抵接在第2凸轮29的凹部上。此时,如图9所示,限制板17的下端部17a对置于第1凸轮19的小径部19a而沿垂直方向离开的位置,所以不与第1凸轮19干涉。因此,限制板17容许第1旋转轴11的旋转及第2旋转轴12的旋转。
接着,图2及图16至图18是表示以第1旋转轴11及第3旋转轴13为中心、将第2框体2及第3框体3相对于第1框体1沿纵向打开的通常打开样式的图。另外,在图16及图17中,作为垂直于第3框体3的方向的由箭头A表示的方向是影像摄影机7的朝向。并且,图21是表示该通常打开样式下的双轴铰链单元10的图。该通常打开样式,是分别一体连接在左右的第1安装部件21上的第1旋转轴11及第3旋转轴13从折叠样式的角度旋转了180度的状态。
此时,如图22所示,由于限制板17的下端部17a沿垂直于第1凸轮19的大径部19b的方向离开,所以容许第1旋转轴11的旋转。另一方面,第2旋转轴12的旋转如图10所示,由于侧端部17b抵接在形成于第2旋转轴12的端部外周上的第2凸轮29的凸部上、下端部17a抵接在第1凸轮19的大径部19b上,所以被限制。
这样,通过将第2框体2及第3框体3以第1旋转轴11及第3旋转轴13为中心相对于第1框体1纵向打开到最大,便携电话被从折叠样式变更为通常打开样式。在这样变更样式时,第1框体1的突出部1b的背面与第3框体3抵接而施加冲击。为了将这样第1框体1的突出部1b与第3框体3抵接带来的冲击缓和,如图19中放大表示那样,在第3框体3的内侧面上形成缓冲器23。
这样,在通常打开样式时作为缓冲部件发挥功能的缓冲器23考虑设计性,配置在当折叠样式时是第3框体3的内侧面的位置、从外表看不到的位置上。此外,如上所述,缓冲器23还具有将贯通孔34c堵塞的功能。
另外,如图20所示,也可以在第1框体1的突出部1b的背面上设置缓冲器(缓冲部件)27。该缓冲器27能够缓冲当将便携电话沿纵向打开时第1框体1的突出部1b的背面与第3框体3抵接带来的冲击、或将便携电话放置到桌子等上时的冲击缓冲、或者摩擦带来的损伤施加在第1框体1的其他表面上。进而,缓冲器27还可以作为隐藏将构成第1框体1的下壳和上壳固定的螺钉的部件使用。
接着,图3及图23是表示将第2框体2以第2旋转轴12为中心相对于第1框体1及第3框体3沿横向打开、显示部5成为横长的画面的书样式的图。图24是表示该书样式下的双轴铰链单元10的图。该书样式是一体地连接在第2安装部件22上的第2旋转轴12从折叠样式的角度朝向侧方旋转150度左右的状态。
此时,限制板17的侧端部17b抵接在第2凸轮29的外周上,限制第2旋转轴12沿横向旋转该角度以上。另一方面,如图25所示,由于下端部17a抵接在第1凸轮19的小径部19a与大径部19b的台阶部上,所以第1旋转轴11的旋转被限制。
接着,图4及图26至图28是表示以第1旋转轴11及第3旋转轴13为中心将第2框体2及第3框体3相对于第1框体1旋转90度、显示部5成为横长的画面的影像样式的图。在图26及图27中,作为垂直于第3框体3的方向的由箭头A表示的方向是影像摄影机7的朝向。此外,作为垂直于第2框体2的方向的由箭头B表示的方向是显示部5的画面的朝向。并且,图29是表示该影像样式下的双轴铰链单元10的图。所谓影像样式,是分别一体地连接在左右的第1安装部件21上的第1旋转轴11及第3旋转轴13从折叠样式的角度旋转了90度的状态。
此时,限制板17如图30所示,由于其下端部17a从第1凸轮19的大径部19b的切口部19c离开,所以容许第2旋转轴12的旋转。因而,能够使第2框体2(显示部5)相对于第3框体3的绕第2旋转轴12的旋转角度变化。即,通过能够在将影像摄影机7的朝向固定于被摄影物的状态下变更显示部5的绕第2旋转轴12的角度、以成为适合于确认映照在显示部5上的影像的用户的朝向,摄影操作的自由度提高。
并且,在影像样式时,如图26~图28所示,使用在第1框体1的图26及图28中的上面上在接近于第3框体3的部分上设置的快门键41及缩放键42、同样在第1框体1的内侧面排列在操作部4的上侧的子菜单键43、画面显示切换键44、(收录与缩放键42关联的距离的声音的)声音缩放ON/OFF键45、脸检测ON/OFF键46、逆光修正键47、白平衡键48及摄影备用键49。
另外,在子菜单键43、画面显示切换键44、声音缩放ON/OFF键45、脸检测ON/OFF键46、逆光修正键47、白平衡键48及摄影备用键49的上部,印刷显示有表示其功能的标志或名称。
此外,在第1框体1的内侧面,在操作部4的前后,设有沿图26中的上下方向(第1框体1的短边方向)延伸的缓冲器51、52。该缓冲器51、52是当折叠便携电话时、缓冲因第1框体1的内侧面与第2框体2及第3框体3抵接而发生的冲击的部件。进而,缓冲器51、52也可以作为隐藏将构成第1框体1的下壳和上壳固定的螺钉的部件使用。
在以上的影像样式中,如图28中用双点划线表示那样,能够使拇指沿着缓冲器51、使食指沿着缩放键42、使中指沿着快门键41、并用右手拿持。通过这样做,通过能够得到咔哒感,能够实现容易仅用右手拿持的影像样式。另外,在接近于第3框体3的一侧的缓冲器31的表面上,实施作为对拇指防滑发挥功能的皱纹加工。
另外,在第1框体1的白平衡键48的图28中的上方设有麦克风孔53。进而,如图26所示,在第2框体2的作为显示部5的相反侧的前面部的上部设有左右一对麦克风孔54。
接着,在以上的影像样式时,以第2旋转轴12为支点,使第2框体2相对于第3框体3及第1框体1向离开的方向旋转。通过这样,能够在从斜下方仰视便携电话的样式(高角度样式)下将显示部5作为取景器使用。另一方面,以第2旋转轴12为支点,使第2框体2向相对于第3框体3及第1框体1接近的方向旋转。通过这样,能够在从斜上方俯视便携电话的样式(低角度样式)下将显示部5作为取景器使用。
此外,在上述高角度样式及低角度样式时,第2凸轮29的凸部抵接在限制板17上,如图12所示,限制板17的下端部17a进入到第1凸轮19的大径部19b的切口部19c中。由此,限制第1旋转轴11的旋转。
以上,在书样式时,如图3及图23所示,设在子菜单键43、画面显示切换键44、声音缩放ON/OFF键45、脸检测ON/OFF键46、逆光修正键47、白平衡键48及摄影备用键49的上部的标志或名称等的印刷显示被第2框体2覆盖而变得不易观察。因此,在书样式时,通过控制部77控制,以在位于子菜单键43、画面显示切换键44、声音缩放ON/OFF键45、脸检测ON/OFF键46、逆光修正键47、白平衡键48及摄影备用键49的上部的显示部5的下部进行对应于各个键的显示。
此外,在折叠样式下,如图8所示,第1安装部件21及第2安装部件22从双轴铰链单元10的框架30平行地朝向相同方向,对于第1框体1和第2框体2的形成在第1安装部件21及第2安装部件22的端部上的螺纹紧固部位于上下。即,第1安装部件21及第2安装部件22和第1框体1及第2框体2都从上方拧入螺钉而固定。由于这样形成第1安装部件21及第2安装部件22,所以容易在组装工序之后调整(或修整)折叠样式下的第1框体1及第2框体2的偏差。
接着,图31是将图30的限制板17放大的图,如图所示,限制板17具有位于可摆动地组装的销18的周围的支撑部17c、和连续地形成在支撑部17c上、朝下形成的侧端部17b。
因而,如图12所示,在通过限制板17的下端部17a进入到第1旋转轴11的端部的外周的第1凸轮19的大径部19b的切口部19c中、限制了第1旋转轴11的旋转的状态的情况下,即在如上述那样在图28的影像样式下将第2框体2相对于第3框体3以上部的旋转轴12为中心向相向的一侧旋转了90度的状态的情况下,例如即使将第2框体2及第3框体3向折叠到第1框体1侧的方向勉强地施加力,位于限制板17的销18的周围的支撑部17c也因朝下的侧端部17b的存在而先扩大,能够避免第1凸轮19的大径部19b的切口部19c对于限制板17的下端部17a的抬起方向的载荷造成的销18的损坏。
上述实施方式的便携电话具备将使具有操作部4的第1框体1和具有显示部5的第2框体2从重叠而折叠的状态相对地移动、沿纵向打开的第1旋转轴11及第3旋转轴13、和同样沿横向打开的第2旋转轴12与影像摄影机7一起收纳在第3框体3中的框体构造。通过这样的构造,在使第1框体和第2框体沿纵向打开的情况下,第3框体3与第2框体2一起移动,此外,在沿横向打开的情况下,仅第3框体3移动。即,通过从通常打开样式根据需要而变更为影像样式或书样式,能够以横长的形态观看显示部5的画面。
进而,在影像样式时,能够使具有显示部5的第2框体2相对于具有影像摄影机7的第3框体3以中央部的第2旋转轴12为中心旋转。通过这样,也能够设为从斜下方仰视影像摄影时的取景器的显示部5的高角度样式或从斜上方俯视显示部5的低角度样式等。
此外,第1旋转轴11、第2旋转轴12及第3旋转轴13组装在第3框体3的强度较高的框架30上。进而,由于是与第1旋转轴11及第3旋转轴13一体的第1安装部件21组装在第1框体1上、与第2旋转轴12一体的第2安装部件22组装在第2框体2上的结构,所以双轴铰链单元10综合看具有较高的强度。
并且,第1配线31将一端固定在第1框体1内,穿通到第1旋转轴11的中空部内,将另一端固定在第3框体3内。此外,第2配线32将一端固定在第1框体1内,穿通到第1旋转轴11的中空部内及第2旋转轴12的中空部内,将另一端固定在第2框体2内。这样,由于第1旋转轴11及第2旋转轴12具有中空部,所以不论将便携电话变更为通常打开样式、书样式、影像样式,都能够稳定地对3个框体内供给电力。
此外,双轴铰链单元10具备配置在第1旋转轴11与第2旋转轴12之间的限制板17。该限制板17当一个旋转轴的规定的旋转位置时被一个旋转轴推压而卡合到另一个旋转轴上,限制该另一个旋转轴的旋转。因此,即使将第1框体1和第2框体2沿纵、横打开的第1旋转轴11和第2旋转轴12如实施方式那样离开,如上所述,在通常打开样式、书样式、影像样式时也能够根据需要而进行一个轴的旋转限制。
(实施方式2)
接着,图32、图33A及图33B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限制部件的结构的图。实施方式2的限制部件具备第1凸轮61、第2凸轮62、第1限制板(第1部件)63、第2限制板(第2部件)64、第1固定销65、第2固定销66、滑动支撑板67。
第1凸轮一体地形成在第1旋转轴11的端部上,由从中心到周面的距离不是一定的形状的圆板凸轮形成。同样,第2凸轮一体形成在第2旋转轴12的端部上,由从中心到周面的距离不是一定的形状的圆板凸轮形成。此外,第1限制板63形成为板状,图32的下面抵接在第1凸轮61的周面上。同样,第2限制板64形成为板状,图32中的侧面抵接在第2凸轮62的周面上。
第1限制板63具有第1固定销65卡合的沿上下方向形成的导引孔63a,在其上方具有限制孔63b。第2限制板64具有第2固定销66卡合的沿横向形成的导引孔64a。进而,第2限制板64在对置于限制孔63b一侧的端部具有形成为上下宽度向前端变短的锥状的限制凸部64b。滑动支撑板67接触在第1限制板63的侧面上,导引其上下方向的移动,并且接触在第2限制板64的上下面上,导引其横向的移动。
这里,图32、图33A及图33B是示意地表示折叠样式下的限制部件构成部的图。如图所示,第1限制板63的下面抵接在第1凸轮61的基圆(在圆板凸轮中,将周面与旋转中心连结的长度为最小半径的部分)的周面上,并且第2限制板64的侧面抵接在第2凸轮62的基圆的周面上。如图33A所示,在此状态下,由于第2限制板64没有位于第1限制板63的上方向的轨道上,所以第1限制板63能够向上方向移动。即,由于抵接在第1限制板63上的第1凸轮61能够旋转,所以一体形成在第1凸轮61上的第1旋转轴11能够旋转。由此,第2框体2及第3框体3经由安装在第1旋转轴11上的第1安装部件21向从第1框体1离开的方向旋转。即,用户能够将便携电话从折叠样式改变为通常打开样式及影像样式。
另一方面,由于第1限制板63的限制孔63b位于第2限制板64的横向的轨道上,所以第2限制板64能够不被第1限制板63妨碍前进路径而沿横向移动。即,由于抵接在第2限制板64上的第2凸轮62能够旋转,所以一体形成在第2凸轮62上的第2旋转轴12能够旋转。由此,能够经由安装在第2旋转轴12上的第2安装部件22,将第2框体2向从第1框体1及第3框体3离开的方向旋转。即,用户能够将便携电话从折叠样式改变为书样式。
图34A及图34B是示意地表示通常打开样式状态下的限制部件构成部的图。通过第1旋转轴11及第3旋转轴13从图33A及图33B的折叠样式的角度旋转180度,如图34A及图34B所示,通过第1凸轮61的凸轮顶(在圆板凸轮中,是将周面与旋转中心连结的长度为最大半径的部分)将第1限制板63推起。由此,第2限制板64不能进入到第1限制板63的限制孔63b中。即,虽然容许第2限制板64的限制凸部64b抵接在第1限制板63的侧面上之前的第2凸轮62及第2旋转轴12的少量旋转,但进一步的旋转被限制。因而,通常打开样式下的第2框体2的横向的旋转被限制。
图35A及图35B是示意地表示书样式状态下的限制部件构成部的图。通过第2旋转轴12从图33A及图33B的折叠样式的角度旋转180度,如图所示,通过第2凸轮62的凸轮顶推压第2限制板64,向限制凸部64b前进。这样,第2限制板64的前端的限制凸部64b嵌入到第1限制板63的限制孔63b中。因而,第1限制板63的上下方向的动作被限制凸部64b限制。这样,由于是抵接在第1限制板63的下面上的第1凸轮61的基圆的周面,所以第1凸轮61的旋转也被限制,第1旋转轴11的旋转被限制。因而,书样式下的第2框体2的纵向的强迫的旋转被限制。
接着,图36是表示影像样式状态下的限制部件构成部的对应例的图。如图所示,在影像样式状态时为对置于限制凸部64b的配置的限制孔63c形成在第1限制板63的导引孔63a与限制孔63b之间。
图37是表示折叠样式下的限制部件构成部的图,如图所示,限制孔63b位于第2限制板64的前方。
图38是表示限制部件构成部的影像样式状态的图。通过第1旋转轴11从折叠样式的角度旋转90度,由第1凸轮61将第1限制板63推起,如图所示,限制孔63c位于第2限制板64的前方。
在此状态下,如果第2旋转轴12旋转90度,则如图所示,第2限制板64被第2凸轮62推压而前进,其前端的限制凸部64b嵌入到第1限制板63的限制孔63c中。由此,第1旋转轴11的旋转被限制。因而,在影像样式下以第2旋转轴12为中心将第2框体2旋转90度后的状态下的、以第1旋转轴11为中心的第2框体2的纵向的强迫的旋转被限制。即,便携电话在高角度样式及低角度样式时防止第3框体3相对于第1框体1旋转,能够保持稳定的姿势。
接着,图39是表示书样式下的使用例的图。如图所示,在使便携电话为书样式时,当用两手抓握时,右手拇指被自然地配置到第1框体1端部的缓冲器52部分上,左手拇指被自然地配置到比具有操作部4的第1框体1突出的第3框体3上。因此,能够实现良好的抓握性及操作性。
图40是在第3框体3上搭载有接口71的例子,是表示通常打开样式的图。通过这样在第3框体3上搭载接口71,不论是打开样式还是折叠样式,都能够使接口71露出到外部而使用。由此,能够使用户的使用方便性变好,并且能够提高便携电话的操作性。
图41是将第3框体3做成了搭载有指纹传感器或触摸传感器72的电子部件的例子,是表示通常打开样式的图。通过这样在第3框体3上设置指纹传感器或触摸传感器72,在打开样式下,能够操作显示部5的主画面的按钮,同样能够进行主画面的操作。
图42是表示图41的例子的折叠样式的图,这样,在折叠样式下也能够通过指纹传感器72读取指纹,能够进行安全性的设定、解除、以及实现缩短功能等。
图43是将第3框体3做成了搭载有来电灯73的电子部件的例子,是表示通常打开样式的图。通过这样在第3框体3上设置来电灯73,在打开样式下,还能够附加来电时的报告功能、以及其他的按照动作的灯饰功能等。
图44是表示图43的例子的折叠样式的图,这样,在关闭样式下,也能够附加来电时的报告功能、以及其他的按照动作(例如通过信用卡功能支付的动作等)的灯饰功能。
图45是将第3框体3做成了搭载有伺服马达及触摸面板74的电子部件的例子,是表示通常打开样式的图。通过这样在第3框体3上设置伺服马达及触摸面板74,在打开样式下能够显示各种各样的信息、操作显示部5的主画面的按钮,同样能够操作主画面。
图46是表示图45的折叠样式的图,这样,在关闭样式下,能够显示各种各样的信息、进行标志的显示、读取指纹等、进行安全性的设定/解除、还能够进行缩短功能等。
图47是将第3框体3做成了搭载有内摄影机75的电子部件的例子,是表示通常打开样式的图。通过这样在第3框体3上设置内摄影机75,在打开样式下,能够进行电视电话,能够操作显示部5的主画面的按钮,同样能够操作主画面。
图48是表示图47的例子的折叠样式的图,这样,在关闭样式下,能够读取指纹等、进行安全性的设定/解除、还能够进行缩短功能等。
接着,图49是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图7的双轴铰链单元10及第2配线32的图。此外,图50是将图49的箭头E部放大表示的图。此外,图51是表示图50的第2配线32和其保持部件81的关系的图。此外,图52是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图51的保持部件81的图。
将穿通过第1旋转轴11的中空部再穿通过第2旋转轴12的中空部的作为同轴电缆的第2配线32及天线33穿通到树脂制的保持部件81的穿通孔81a中被保持。该保持部件81如图51、图52及图53所示,具有第2配线32及天线33穿通的穿通孔81a,在其上面上具有截面L字形的爪部82。保持部件81配置在框架30侧面的托架14的孔部中,通过爪部82嵌装在托架14上。
通过这样将另外的保持部件81安装在框架30侧面的托架14上,能够容易地进行通过框架30内的作为同轴电缆的第2配线32及天线33的保持及配线路径的导引。通过该保持部件81的功能,即使变更了便携电话的样式,也不会有第2配线32及天线33断线等的情况,能够保持为稳定状态。进而,保持部件81能够防止第2配线32及天线33妨碍限制板17的动作。
接着,图54是表示图1的折叠样式下的便携电话的来电灯55及标志片56的图。在折叠样式下的第2框体2的上面上,设有来电灯55、和在图示中大致呈长圆形的标志片56。
如图55所示,来电灯55以缝隙状形成在设于第2框体2的上壳的端部的上面上的盖57与上壳之间。此外,在由遮光部件形成的标志片56的下方配置有3色LED光源58,从该3色LED光源58的附近朝向盖57的下方配设有导光部件59。即,该导光部件59中的、位于形成在上壳的端部与盖57之间的缝隙处的部分为来电灯55。
如图56所示,3色LED光源58的发光在来电时通过导光部件59作为来电灯55辨识性良好地向外部射出。
如图57所示,例如也可以将标志片56通过透光部件形成。通过这样,在来电时能够将标志片56也与来电灯55一起辨识性良好地照光。
如图58所示,也可以将上壳的前面部通过透光部件形成。通过这样,在来电时能够将上壳前面部也与来电灯55一起辨识性良好地照光。
如图59所示,也可以在盖57的中央、与来电灯55相邻的位置上设置由LED光源形成的闪光灯610。如果这样,则在来电时能够使来电灯55辨识性良好地照光,进而,在摄像机及影像的摄影时也能够使摄影部7的闪光灯610也辨识性良好地发光。此外,在与闪光灯610的发光时同时有来电的情况下,也能够将来电灯辨识性良好地照光。
接着,图60是表示图2的通常打开样式的充电灯620的图。如图所示,在第1框体1上,在作为摄影备用键49的附近的、从上壳的上面到侧面,设有缝隙状的充电灯620。
如图61所示,在第1框体1的摄影备用键49的附近部内配置有3色LED光源630。从该3色LED光源630的附近到上方及侧方配置有导光部件640。即,该导光部件640的位于形成在上壳上面及侧面上的缝隙处的部分为充电灯620。
如图62所示,在充电时,3色LED光源630的发光通过导光部件640作为充电灯620在外部辨识性良好地被照光。此外,在作为特殊键的摄影备用键49的使用时也将充电灯620在外部辨识性良好地照光。由此,能够使用户辨认出是摄影预备状态。
此外,也可以共用充电灯620与摄影备用键49的照光,如果这样,则在充电时能够使摄影备用键49也与充电灯620一起辨识性良好地发光,此外,在摄影备用键49的使用时能够使摄影备用键49也与充电灯620一起辨识性良好地发光。
如图63所示,通过将上壳的充电灯620的附近部用透光部件形成,在充电时以及摄影备用键49的使用时能够使充电灯620及其附近部辨识性良好地发光。
此外,通过在第2框体2的第3框体3侧的端部上设置来电灯55、并且在设于该来电灯55的附近的标志片56的下侧配置3色LED光源58、设置将光从该3色LED光源58到来电灯55导引的导光部件59,在来电时能够通过来自3色LED光源58的发光将来电灯55辨识性良好地照光。
此外,通过在第1框体1的远离第3框体3侧、在摄影备用键49的附近设置充电灯620、在摄影备用键49的附近的下侧配置3色LED光源630、设置将光从该3色LED光源630到充电灯620导引的导光部件640,在特殊的摄影备用键49的使用时能够通过来自该3色LED光源630的发光将充电灯620辨识性良好地照光。
(变形例)
图64及图65是表示变形例的图。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关于双轴铰链单元10,设为第2旋转轴12设在第3框体3的一个侧部上的结构进行了说明。在该变形例中,如图所示,第2旋转轴12设在第3框体3的中央部。即,第2框体以配设在中央的第2旋转轴12为中心,相对于第1框体1及第3框体3旋转自如。
作为这样的将第2旋转轴12设在中央部的双轴铰链单元10,也如图示那样能够成为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的影像样式,进而,通过改变作为取景器的显示部5的方向,能够成为高角度样式及低角度样式。
另外,在以上的实施方式中对便携电话作了例示,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可以在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s)、笔记本电脑、可佩戴电脑、计算器、电子辞典等将框体沿纵、横打开自如的所有设备中使用。
此外,限制部件的形状等也是任意的,除此以外,关于具体的细节部构造等也当然能够适当变更。
通过参照一个或一个以上的优选实施形态,说明并例示了本申请的本质,很明显如果脱离在此公开的该本质,也可以在配置和细节部中修正该优选的实施形态,进而,很明显如果脱离了在此公开的主题的范围和旨趣,那么意在本申请可以被解释为包含这样的修正和变更的全部。

Claims (18)

1.一种双轴铰链,其特征在于,具备:
第1旋转轴,配置在第1框体的端部与第2框体的端部的边界,通过向一个方向旋转,变更为将上述第1框体和上述第2框体重叠折叠的状态、和上述第1框体和上述第2框体离开而打开的状态;
第2旋转轴,垂直于上述第1旋转轴而配置,通过向垂直于上述一个方向的另一方向旋转,变更为将上述第1框体和上述第2框体重叠折叠的状态、和上述第1框体和上述第2框体离开而打开的状态;以及
限制部件,配置在上述第1旋转轴的端部与对置于上述第1旋转轴的上述端部的上述第2旋转轴的端部之间,当一个旋转轴处于规定的旋转位置时,被上述一个旋转轴推压而卡合在另一个旋转轴上,限制上述另一个旋转轴的旋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轴铰链,其特征在于,上述限制部件抵接在设于上述一个旋转轴上的凸轮上,通过抵接在该凸轮上而转动,卡合在上述另一个旋转轴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轴铰链,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
第1凸轮,设在上述第1旋转轴上,具有包括大径部及小径部的不均匀的半径;
第2凸轮,设在上述第2旋转轴上,具有包括大径部及小径部的不均匀的半径;
上述限制部件可摆动地配设,具有抵接及卡合在上述第1凸轮上的一端部、和抵接及卡合在上述第2凸轮上的另一端部,当上述一端部抵接在上述第1凸轮的上述大径部上时,摆动以使上述另一端部卡合在上述第2凸轮上,而限制上述第2旋转轴的旋转,当上述另一端部抵接在上述第2凸轮的上述大径部上时,摆动以使上述一个端部卡合在上述第1凸轮上,而限制上述第1旋转轴的旋转,当上述一个端部及上述另一端部抵接在上述第1凸轮的上述小径部及上述第2凸轮的上述小径部上时,容许上述第2旋转轴及上述第1旋转轴的旋转。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轴铰链,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凸轮具有形成在上述大径部的一部分上的切口部;
上述切口部通过容许上述限制部件的摆动而容许上述第2旋转轴的旋转。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轴铰链,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
第1凸轮,设在上述第1旋转轴上,具有包括大径部及小径部的不均匀的半径;以及
第2凸轮,设在上述第2旋转轴上,具有包括大径部及小径部的不均匀的半径;
上述限制部件包括抵接在上述第1凸轮上的第1部件、和抵接在上述第2凸轮上的第2部件;
上述第1部件及上述第2部件可独立滑动到妨碍相互的滑动的位置而配置;
上述限制部件在上述第1部件抵接在上述第1凸轮的上述大径部上时,通过上述第1部件限制上述第2部件的滑动而限制上述第2凸轮及上述第2旋转轴的旋转,在上述第2部件抵接在上述第2凸轮的上述大径部上时,通过上述第2部件限制上述第1部件的滑动而限制上述第1凸轮及上述第1旋转轴的旋转,在上述第1部件及上述第2部件分别抵接在上述第1凸轮的上述小径部及上述第2凸轮的上述小径部上时,通过上述第1部件及上述第2部件分别容许上述第2部件及上述第1部件的滑动,而容许上述第2旋转轴及上述第1旋转轴的旋转。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轴铰链,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第1部件的一部分上,沿上述第2部件的滑动方向形成有孔;
上述限制部件通过上述第1部件的上述孔容许上述第2部件的滑动,而容许上述第2旋转轴的旋转。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轴铰链,其特征在于,还具备:
第3旋转轴,配置在与上述第1旋转轴同一轴线上;以及
轴承部,支撑上述第3旋转轴,每上述第3旋转轴的旋转的规定角度便得到咔哒感。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轴铰链,其特征在于,
具备收纳上述第1旋转轴及上述第2旋转轴的第3框体;
在上述第3框体内收纳有电子部件。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双轴铰链,其特征在于,上述电子部件是影像摄影机。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轴铰链,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保持部件,
上述第1旋转轴及第2旋转轴是使线材插通的中空部件;
上述线材插通在上述第1旋转轴及上述第2旋转轴的上述中空部件内;
上述保持部件在上述第1旋转轴及第2旋转轴间保持上述线材。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双轴铰链,其特征在于,上述线材是电连接分别设在上述第1框体及第2框体内的电路基板的配线。
12.一种便携设备,其特征在于,具备:
第1框体;
第2框体;以及
双轴铰链,具备:第1旋转轴,配置在上述第1框体的端部与上述第2框体的端部的边界,通过向一个方向旋转,变更为将上述第1框体和上述第2框体重叠折叠的状态、和上述第1框体和上述第2框体离开而打开的状态;第2旋转轴,垂直于上述第1旋转轴而配置,通过向垂直于上述一个方向的另一方向旋转,变更为将上述第1框体和上述第2框体重叠折叠的状态、和上述第1框体和上述第2框体离开而打开的状态;以及,限制部件,配置在上述第1旋转轴的端部与对置于上述第1旋转轴的上述端部的上述第2旋转轴的端部之间,当一个旋转轴处于规定的旋转位置时,被上述一个旋转轴推压而卡合在另一个旋转轴上,限制上述另一个旋转轴的旋转。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便携设备,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框体具备操作部;
上述第2框体具备显示部。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便携设备,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
第1配线,一端固定在上述第1框体内,另一端固定在上述第3框体内;以及
第2配线,一端固定在上述第1框体内,另一端固定在上述第2框体内;
上述第1旋转轴及上述第2旋转轴是中空部件;
上述第1配线穿通到上述第1旋转轴的中空部内;
上述第2配线穿通到上述第1旋转轴及第2旋转轴的中空部内。
15.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便携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具备:
第3框体,收纳上述第1旋转轴及上述第2旋转轴;
第1安装部件,一体形成在上述第1旋转轴上,安装在上述第1框体上;以及
第2安装部件,一体形成在上述第2旋转轴上,安装在上述第2框体上。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便携设备,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1框体、上述第2框体或上述第3框体被相对开闭时抵接的部分上设有缓冲冲击的缓冲部件。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便携设备,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2框体的第3框体侧的端部上设有发光部。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便携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具备:
标志片,设置在上述第2框体的表面、上述发光部的附近;
LED光源,配置在上述第2框体的内部;以及
导光部件,将光从上述LED光源导引到上述发光部。
CN201010154349.2A 2009-04-28 2010-03-30 双轴铰链及便携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7773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108967A JP4697618B2 (ja) 2009-04-28 2009-04-28 携帯電子機器
JP108967/2009 2009-04-28
JP2009116160A JP4586177B1 (ja) 2009-05-13 2009-05-13 2軸ヒンジ構造、及び携帯機器
JP116160/2009 2009-05-13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5515946A Division CN103024109A (zh) 2009-04-28 2010-03-30 双轴铰链及便携设备
CN2012105521025A Division CN103037047A (zh) 2009-04-28 2010-03-30 双轴铰链及便携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77732A true CN101877732A (zh) 2010-11-03
CN101877732B CN101877732B (zh) 2013-12-25

Family

ID=42992609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5521025A Pending CN103037047A (zh) 2009-04-28 2010-03-30 双轴铰链及便携设备
CN201010154349.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77732B (zh) 2009-04-28 2010-03-30 双轴铰链及便携设备
CN2012105515946A Pending CN103024109A (zh) 2009-04-28 2010-03-30 双轴铰链及便携设备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5521025A Pending CN103037047A (zh) 2009-04-28 2010-03-30 双轴铰链及便携设备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5515946A Pending CN103024109A (zh) 2009-04-28 2010-03-30 双轴铰链及便携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3) US8385056B2 (zh)
CN (3) CN103037047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133976B1 (en) * 2008-05-12 2016-10-12 BlackBerry Limited Communication device
TW201104330A (en) * 2009-07-24 2011-02-01 Asia Optical Co Inc Photography apparatus capable of simultaneously protecting the lens set and the display
CN102116345B (zh) * 2009-12-31 2014-03-26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铰链结构
WO2012108662A2 (en) * 2011-02-08 2012-08-1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lim-type portable device
US8687354B2 (en) * 2012-01-30 2014-04-01 Lenovo (Singapore) Pte. Ltd. Dual shaft hinge with angle timing shaft mechanism
US10013031B2 (en) * 2016-09-30 2018-07-03 Dell Products L.P.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echanically interfacing camera to hinge of information handling system
US20180199454A1 (en) * 2017-01-06 2018-07-12 Kyocera Corporation Electronic device
JP2019001296A (ja) * 2017-06-15 2019-01-10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室内照明灯
WO2019194796A1 (en) * 2018-04-04 2019-10-10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Dual-axis hinge assemblies
CN110087410B (zh) * 2019-04-16 2021-10-01 维沃移动通信(杭州)有限公司 终端设备
CN110087428B (zh) * 2019-04-24 2020-10-30 维沃移动通信(杭州)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
TWI802398B (zh) * 2022-05-05 2023-05-11 仁寶電腦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折疊式電子裝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58517A (zh) * 2004-02-20 2005-08-24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便携式数字通信设备
CN1981139A (zh) * 2004-06-29 2007-06-13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双轴铰链及具备该双轴铰链的便携式信息终端
JP2009068550A (ja) * 2007-09-11 2009-04-02 Casio Hitachi Mobile Communications Co Ltd 折り畳み式携帯電子機器のヒンジ構造

Family Cites Families (2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176756A (ja) 1990-11-08 1992-06-2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衝突検出装置
JPH04216887A (ja) 1990-12-17 1992-08-06 Sekisui Chem Co Ltd 除塵用粘着テープ
JPH04286735A (ja) 1991-03-18 1992-10-12 Ricoh Co Ltd 光ディスク
US6694570B2 (en) * 2002-03-11 2004-02-24 Compal Electronics, Inc. Hinge device
US6694569B2 (en) * 2002-03-11 2004-02-24 Compal Electronics, Inc. Hinge device
JP4324724B2 (ja) 2002-12-25 2009-09-02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2軸構造及び携帯端末装置
JP4199576B2 (ja) 2003-03-31 2008-12-17 京セラ株式会社 折り畳み式携帯端末機
JP2005143000A (ja) 2003-11-10 2005-06-02 Casio Comput Co Ltd スライド式携帯電子機器
KR100677303B1 (ko) 2003-12-26 2007-02-0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휴대 단말기
KR100594106B1 (ko) * 2004-01-27 2006-06-3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휴대용 단말기의 로터리형 힌지 장치
JP2005216158A (ja) 2004-01-30 2005-08-11 Kyocera Corp 携帯端末
JP4145824B2 (ja) 2004-03-24 2008-09-03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携帯機器
JP4284528B2 (ja) 2004-03-26 2009-06-24 ソフトバンクモバイル株式会社 携帯端末装置及びヒンジ部
JP4159508B2 (ja) 2004-05-24 2008-10-01 埼玉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携帯型電子機器における小型部品実装構造及びフレキシブル配線板配置方法
JP4286735B2 (ja) 2004-07-08 2009-07-0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携帯機器
CN101019409A (zh) * 2004-09-14 2007-08-15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便携式设备
JP4584052B2 (ja) * 2005-06-28 2010-11-17 富士通株式会社 二軸回り回転部品および電子機器
JP4176756B2 (ja) 2005-10-26 2008-11-05 モレッ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ーテッド 電線支持装置
TW200725216A (en) * 2005-12-20 2007-07-01 Asustek Comp Inc Electronic device with a rotation positioning structure
JP2007271067A (ja) * 2006-03-31 2007-10-18 Casio Hitachi Mobile Communications Co Ltd ヒンジ構造
JP4361548B2 (ja) 2006-05-29 2009-11-11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携帯無線装置
TWM304879U (en) * 2006-08-09 2007-01-11 Jarllytec Co Ltd Multi-tasking spindle structure
JP4603520B2 (ja) 2006-08-28 2010-12-22 Necカシオモバイル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折り畳み式携帯端末装置
KR100842529B1 (ko) * 2007-02-22 2008-07-0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힌지 장치를 구비하는 휴대용 단말기
JP4691694B2 (ja) 2007-04-10 2011-06-01 Necカシオモバイル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及びその組立方法
JP2009036279A (ja) * 2007-08-01 2009-02-19 Staf Corp 縦横開きヒンジ装置
JP4175429B1 (ja) * 2007-09-04 2008-11-05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折り畳み式携帯端末装置および、折り畳み式携帯電話機
JP4216887B1 (ja) 2007-09-14 2009-01-28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折り畳み式携帯端末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58517A (zh) * 2004-02-20 2005-08-24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便携式数字通信设备
CN1981139A (zh) * 2004-06-29 2007-06-13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双轴铰链及具备该双轴铰链的便携式信息终端
JP2009068550A (ja) * 2007-09-11 2009-04-02 Casio Hitachi Mobile Communications Co Ltd 折り畳み式携帯電子機器のヒンジ構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77732B (zh) 2013-12-25
US20100273540A1 (en) 2010-10-28
US20120279016A1 (en) 2012-11-08
US20130003278A1 (en) 2013-01-03
US8576549B2 (en) 2013-11-05
CN103024109A (zh) 2013-04-03
US8385056B2 (en) 2013-02-26
CN103037047A (zh) 2013-04-10
US8605418B2 (en) 2013-12-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77732A (zh) 双轴铰链及便携设备
US7813776B2 (en) Double sliding-type portable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KR102319310B1 (ko) 이동단말기
EP1594289A2 (en) Double sliding-type portable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JP2013161255A (ja) 情報端末装置及び情報処理方法
CN101129054A (zh) 具有可再定位的显示器部件的移动电子设备
WO2013114503A1 (ja) 情報端末装置
US20140240219A1 (en) Display apparatus
US20140307463A1 (en) Casing for portable devices
US8620396B2 (en) Slide mechanism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JP2019211574A (ja) 電子機器
US20120327296A1 (en) Camera device for portable terminal
JP2009015677A (ja) 電子機器および回動可能な表示部のロック装置
JP2011007944A (ja) 蓋体の開閉機構及び撮像装置
KR20080109494A (ko) 휴대 단말기
KR102215610B1 (ko) 접이식 멀티미디어 단말기
JP6296894B2 (ja) 電子機器
KR101201910B1 (ko) 이동 단말기
JP2011033122A (ja) ホップアップ式開閉装置
JP2012093955A (ja) 携帯型電子機器
JP5246793B2 (ja) 筐体構造及び携帯機器
JP5566273B2 (ja) 携帯型電子機器
JP4586177B1 (ja) 2軸ヒンジ構造、及び携帯機器
JP2009225302A (ja) スライド機構及び電子機器
JP4697618B2 (ja) 携帯電子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NEC CORP.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NEC CASIO MOBILE COMMUNICATIONS, LTD.

Effective date: 20130711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30711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Applicant after: NEC Corp.

Address before: Kanagawa, Japan

Applicant before: NEC CASIO Mobile Communications, Ltd.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LENOVO INNOVATION CO., LTD. (HONGKONG)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NEC CORP.

Effective date: 20141121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TO: HONG KONG, CHINA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41121

Address after: Hongkong, China

Patentee after: LENOVO INNOVATIONS Co.,Ltd.(HONG KONG)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NEC Corp.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1225

Termination date: 2017033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