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19409A - 便携式设备 - Google Patents

便携式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19409A
CN101019409A CN 200580030696 CN200580030696A CN101019409A CN 101019409 A CN101019409 A CN 101019409A CN 200580030696 CN200580030696 CN 200580030696 CN 200580030696 A CN200580030696 A CN 200580030696A CN 101019409 A CN101019409 A CN 10101940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lower case
upper body
housing
lim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580030696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犬伏俊也
西江智之
横井政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0194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1940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一种便携式设备,包括:搭载有电子设备的第1壳体(3);搭载有含有显示部的电子设备的第2壳体(1);在上述第1壳体的正面与上述第2壳体的背面重合的状态下,在各自的一端侧的从宽度方向中央偏离的位置处旋转自如地连结的铰链(11)。相对于下部壳体和上部壳体重合的便携式设备,可通过一次的变形动作完成具有对称性且接近人体工程学的良好的美观性的变形。

Description

便携式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便携式电话等的便携式设备,特别涉及包括收纳电子设备的两个壳体且该两个壳体可开闭地连结的便携式设备。
背景技术
对于以便携式电话机为首的便携式设备的便利性的要求较高,提高便携式设备的便利性十分重要。另一方面,由于较高地要求便携式设备的形状从人体工程学来说具有优异的特性,所以同时提高便利性以及人体工程学特性十分重要。
近年来,为了提高便携式设备上搭载的多样的功能的便利性,提出有各种根据用户的使用方法而改变形状的便携式设备。
例如,如下述专利文献3所述那样,通常为通过铰链将两个壳体连结的折叠型的壳体结构。折叠型的便携式电话机,可在一侧的壳体上安装LCD等的较大的显示装置,可易于观看地显示图像或文字数据。
另一方面,便携式电话机附加有各种应用功能,不仅仅是单一的通话,还具有邮件功能、照相机功能或电视节目的接收功能等。
因此,在便携式电话机的显示装置上与各种功能对应地显示各种图像,但一般的显示装置由于基于壳体结构的制约而为纵长的画面。但是,在显示电视图像这样的横长的画面时或显示邮件等的长的文章时,画面显示对用户来说不便于观看。
因此,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提出有下述便携式电话机,通过令安装有显示装置的壳体相对于另一个壳体旋转,使显示装置的画面可纵长或横长地配置。
该便携式电话机,在上述下部壳体的正面和上述上部壳体的背面重合的状态下,重合的下部壳体与上部壳体借助相互滑动自如且转动自如的卡合部卡合。
另外,该卡合部包括突起部和与该突起部对应的槽。而且,上述突起部,在上述下部壳体的宽度方向的中央、长度方向的一端侧沿上述下部壳体和上述上部壳体的层叠方向突出地设置。而且,上述突起部可通过在上述槽部内移动而进行上述滑动,并且上述突起部可通过在上述槽部内旋转而进行上述旋转。
根据这样的便携式电话机,通过令上述上部壳体以上述突起部为旋转轴相对于上述下部壳体旋转,可从上述下部壳体和上述上部壳体相互重合的形状(以后,称为“收容用形状”),变形为上述显示部单元的长度方向相对于上述下部壳体的长度方向相交大致90°的形状(以后,称为“图像阅览用形状”)。
而且,在图像阅览用形状中,通过令上述上部壳体相对于上述下部壳体滑动而可令便携式电话机变形为上述下部壳体与上述显示部单元构成大致T字形。
此外,具有如下述专利文献2所述的便携式电话机。
该便携式电话机是所谓的折叠型便携式电话机,下部壳体的端部和具有显示部的上部壳体的端部借助令下部壳体和上部壳体开闭自如的铰链而卡合。此外,该铰链具有沿下部壳体以及上部壳体的宽度方向而设置的旋转轴。
另外,上述下部壳体以及上述上部壳体分别形成为大致长方体状,上述铰链彼此卡合各壳体的宽度方向的边,若打开上述下部壳体与上述上部壳体,则设置在上述下部壳体上的送话部和设置在上述上部壳体上的接听部的距离变大。
而且,该折叠型便携式电话机,上部壳体分割为支承部单元和具有显示部的显示部单元地构成。进而,设置在上述显示部单元上的突起贯通设于上述支承部单元上的长孔,上述长孔的内径形成为比该突起的外径大,由此将上述支承部单元和上述显示部单元构成为滑动自如且旋转自如。
这样的折叠型便携式电话机,经由铰链打开上述下部壳体和上述上部壳体,可由此从令上述下部壳体和上述上部壳体各自的端部重合的形状(与上述收容用形状对应)变形为上述送话部与上述接听部的距离分离的形状(在此称为“通话用形状”)。此外,在该形状下,通过令上述显示部单元相对于上述支承部单元旋转,可变形为上述显示部单元的长度方向相对于上述下部壳体的长度方向相交大致90°的形状(与上述图像阅览用形状对应)。
而且,在图像阅览用形状中,通过令上述显示部单元相对于上述支承部单元滑动,可将便携式电话机变形为上述下部壳体与上述显示部单元构成大致T字形。
此外,具有在下述非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便携式电话机。
该便携式电话机,下部壳体的一端部和上部壳体的一端部以下述方式卡合,即令上述上部壳体相对于上述下部壳体绕贯通上述下部壳体以及上述上部壳体的轴线旋转180°。因此,可从上述下部壳体和上述上部壳体的各另一端部相对重合而上述下部壳体和上述上部壳体相互重合的形状(与上述收容用形状对应)变形到设置在上述下部壳体上的送话部和设置在上述上部壳体上的接听部分离的形状(与上述通话用形状对应),并且可变形为上述上部壳体的长度方向相对于上述下部壳体的长度方向呈大致90°的形状(与上述图像阅览用形状对应)。
进而,在下述专利文献4中,提出有下述便携式电话机,具有:具有操作部的下单元、具有显示部的上单元、以与显示部平行的轴为中心而开闭自如地结合上单元和下单元的铰链部,将上述上单元在厚度方向上分割为支承部单元和显示单元,显示单元可相对于支承部单元而在垂直于显示部的轴方向上旋转。
专利文献1:特开2003-338866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2003-319043号公报
专利文献3:特许第3109089号公报
专利文献4:特开2001-156893号公报
非专利文献1:1.网站著作权人NTTDOCOMO 2.网站名DOCOMONET 3.网站内的相关位置“产品”、“S0506iC”4.媒体类型[ONLINE]5.检索日2005年3月2日6.URL http://www.nttdocomo.co.jp/p-s/service/felica/f/so506ic.html
但是,上述专利文献1所述的便携式电话机,若不进行令上部壳体相对于下部壳体旋转而令上述壳体和下部壳体相交大致90°的变形动作1、和令相交大致90°的上部壳体和下部壳体相互滑动的变形动作2,则不能令便携式设备从上述上部壳体覆盖上述下部壳体的状态变形为上述下部壳体与上述上部壳体构成T字形。
另外,在变形动作1中变形的便携式设备没有形状的对称性,无法得到人体工程学的舒适度。
此外,专利文献1所述的便携式设备,在令显示装置的画面配置为横长时,在以销为中心旋转90°后,需要令销沿凸轮滑动,操作性差,并且需要滑动机构。
进而,专利文献1所述的便携式设备,由于在将显示器部横向展开的状态下进行通话,所以需要在该状态下确保接听口与送话口的距离适当。因此,与折叠型便携式电话机相比,即便在收纳显示器部的状态下主体的全长也大,存在便携性受损的问题点。
此外,在横向展开显示器部的状态下通话时,存在主体的易握持度或耳朵向接听部靠近的操作性变差的问题点,或者,由于为以销为中心而旋转自如的结构,所以即便在横向展开显示器的动作或者收纳动作的中途状态下也发生旋转,所以存在操作性差的问题点。
进而,在显示器部与主体相对地旋转或进行滑动等的移动时,需要确保上下单元间的电气的连接可靠性,但没有对此问题进行阐述。
此外,专利文献2所述的便携式电话机,在令便携式电话机从上部壳体覆盖下部壳体的状态变形为上述下部壳体和上述上部壳体构成T字形时,也需要进行两次以上的变形动作。
此外,非专利文献1公开的便携式电话机,在上部壳体的长度方向相对于下部壳体的长度方向相交大致90°的状态时,没有形状的对称性,是不能得到人体工程学的舒适性的形状。
此外,以往的专利文献4所述的便携式电话机,上单元必须借助另外的壳体来构成支承单元和显示单元,并且由于厚度方向重合而产生厚度变厚的问题。进而,在便携式电话为折叠状态时,由于显示单元不能看到,所以副显示单元的需求变强,由于设置副显示单元,存在产品的厚度进一步变厚的问题点。
此外,若要借助横形大画面的实现来提高视觉辨认性并提高图像品质,则要求提高音响的品质。但是,以往的便携式电话机没有对于这些进行改善,音响的质量提高成为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以往的便携式设备的问题点而提出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携式设备,相对于令下部壳体和上部壳体的各端部相对一致而相互重合的便携式设备,具有对称性且可通过一次的变形动作完成人体工程学优异的接近美观的变形。
此外,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操作性优异,不需要滑动机构就可令显示装置的画面纵长或者横长地配置的便携式设备。
此外,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对显示部进行纵长配置或者横长配置的配置转换,可做得薄且小型的便携式电话机这样的便携式设备。
本发明的便携式设备,包括:搭载有电子设备的第1壳体、搭载具有显示部的电子设备的第2壳体、在上述第1壳体的正面与上述第2壳体的背面重合的状态下在各自的一端侧的从宽度方向中央偏离的位置处旋转自如地连结的铰链。
此外,本发明的便携式设备为下述构成,具有:在第1壳体的正面和第2壳体的背面重合的状态下在各自的一端侧的宽度方向大致中央处旋转自如地连结的第1铰链、和在上述第1壳体的正面和第2壳体的背面重合的状态下在各自的一端侧的从宽度方向中央偏离的位置处旋转自如地连结的第2铰链,上述第1以及第2壳体能在以上述第1或者第2铰链为中心重叠的状态下旋转,在令上述第2壳体从关闭的状态向第1方向旋转时,以第1铰链为中心旋转大致180°而将上述第1以及第2壳体打开为一直线状,在令上述第2壳体从关闭状态向与第1方向相反的第2方向旋转时,以第2铰链为中心旋转大致90°而将上述第1壳体以及第2壳体打开为T字形。
此外,该发明的便携式设备,具有:上部壳体,正面具有显示部,长度方向设置在沿着该显示部的长度方向的方向上;下部壳体,长度方向沿该上部壳体的长度方向配置,且正面与上述上部壳体的背面重合而与上述上部壳体层叠;旋转用卡合部,将上述上部壳体相对于上述下部壳体绕贯通上述上部壳体以及上述下部壳体的轴线旋转自如地卡合,上述轴线配设在从上述下部壳体的宽度方向的中央偏离的位置上。
进而,本发明的便携式电话机,包括:具有操作部的第1壳体、和具有显示部且重叠地配置在上述第1壳体上的第2壳体,在令上述第2壳体旋转180°时,第1壳体与第2壳体打开为一直线状,在令上述第2壳体旋转90°时,第1壳体与第2壳体打开为T字形,其中,具有:滑动导轨,固定在上述第2壳体的与显示部设置面相对的面上;滑动板,可水平移动且不能旋转地卡合在上述滑动导轨上且具有用于与铰链装置卡合的铰链用卡合孔;设置在上述第1壳体的与操作部设置面相同的面上的铰链装置,上述铰链装置包括:不能旋转地固定在上述第1壳体上的铰链主体、相对于上述滑动板不能旋转且相对于上述铰链主体旋转自如地轴支承的铰链轴、为上述铰链轴的一部分且从上述铰链主体突出的安装凸台、在上述铰链主体中在轴方向上可滑动地设置的滑动部件、以及设置在上述铰链主体上且对上述滑动部件在轴方向上施力而令其与上述铰链轴抵接的弹性体A,上述安装凸台和上述铰链用卡合孔不能相对旋转地卡合。
根据本发明的便携式设备,由于具有从下部壳体以及上部壳体相互重合的状态令上部壳体相对于下部壳体旋转的旋转用卡合部,所以可通过一次性操作变形为上部壳体相对于下部壳体相交大致90°的形状。
进而,以通过一次性操作变形后的形状接近于可得到人体工程学的舒适性的对称形状的方式变形。因此,可提供兼具人体工程学的优异特性、和可通过一次性操作变形的便利性的便携式设备。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便携式设备,在以第1铰链为中心旋转180°时第1以及第2壳体打开为一直线状,在以第2铰链为中心旋转90°时,第1以及第2壳体打开为T字形,所以不需要滑动机构,可通过铰链的容易的操作将第1以及第2壳体的配置关系改变为一直线状以及T字形。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便携式设备,在令第2壳体以铰链为中心旋转180°时,第2壳体以及第1壳体打开为一直线状,在令第2壳体在旋转90°后的状态下滑动时,第1以及第2壳体打开为T字形,所以可将显示部配置为纵长配置或者横长配置,并且可得到薄且小型的便携式电话机。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便携式设备,由于在隔着显示部的两侧具有接听用接收器和扬声器,所以具有可提供与大画面对应的具有立体感的音响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将本发明应用在便携式电话中的实施方式的俯视图。
图2是简略地表示将本发明的显示侧壳体以及操作侧壳体配置为一直线状时的操作的图。
图3是简略地表示将本发明的显示侧壳体以及操作侧壳体配置为T字形时的操作的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铰链机构的结构的展开组装图。
图5是表示用于连结第1铰链以及第2铰链的连结片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构成第2铰链的部件的轴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关闭本发明的显示侧壳体以及操作侧壳体的状态下的铰链机构的构成图。
图8是表示令本发明的显示侧壳体逆时针旋转180°的状态下的铰链机构的构成图。
图9是表示令本发明的显示侧壳体顺时针旋转90°的状态下铰链机构的构成图。
图10是表示配设在显示侧壳体以及操作侧壳体之间的缆线的缠绕状态的剖视图。
图11是表示本申请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便携式电话机的构成的立体图。
图12是表示本申请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便携式电话机的构成的分解立体图。
图13是表示本申请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旋转承接部以及凸轮部分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14是表示本申请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便携式电话机的示意图。
图15是表示本申请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便携式电话机的滑动动作的动作说明图。
图1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便携式电话机的滑动动作时的便携式电话机的内部结构的动作说明图。
图17是表示本申请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便携式电话机的旋转动作的动作说明图。
图18是表示本申请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便携式电话机的旋转动作时的便携式电话机的内部结构的动作说明图。
图19是基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便携式电话机的俯视图。
图20是简略地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中将显示侧壳体以及操作侧壳体配置为一直线状时的操作以及其逆操作的图。
图21是简略地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中将显示侧壳体以及操作侧壳体配置为T字形时的操作的图。
图2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铰链装置以及滑动机构的结构的展开组装图。
图2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铰链装置的构成的剖视图。
图24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中将显示侧壳体以及操作侧壳体配置为T字形时的俯视图。
图2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中显示侧壳体以及操作侧壳体中配设的信号线的缠绕状态的结构图。
图2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中关闭显示侧壳体以及操作侧壳体的状态下的铰链装置以及滑动机构的构成图。
图2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中将显示侧壳体以及操作侧壳体打开180°的状态下的铰链装置以及滑动机构的构成图。
图28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中将显示侧壳体以及操作侧壳体打开90°的状态下的铰链装置以及滑动机构的构成图。
图29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中将显示侧壳体以及操作侧壳体配置为T字形的状态下的铰链装置以及滑动机构的构成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显示侧壳体
2   显示装置
3   操作侧壳体
7   第1铰链
8   止动器
9   连结片
11  第2铰链
110 便携式电话机
120 上部壳体
121 正面
122 显示部
123 上部壳体的长度方向的一端部
124 上部壳体的长度方向的另一端部
125 背面
130 下部壳体
131 正面
133 下部壳体的宽度方向的一端部
140  旋转用卡合部
142  旋转容许部分(滑动限制部分)
143  旋转限制部分(滑动容许部分)
150  变形部(滑动用卡合部)
151  旋转滑动部件(滑动承接部)
151d 滑动容许槽部
151e 旋转容许用槽部
151f 滑动旋转限制用壁部(滑动旋转限制部)
151g 旋转滑动限制部
160  突起部
C    轴线
201  显示侧壳体
202  LCD显示装置
203  操作侧壳体
204  操作钮
205  功能键
206  方向键
207  滑动导轨
208  滑动板
209  铰链装置
210  垫圈A
211  旋转控制板
212  垫圈B
213  螺纹件
214  板簧
215  接收器
216  扬声器
217  霍尔元件
218  磁铁
219  柔性缆线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将本发明应用于便携式电话机中的实施方式的俯视图,图1(a)表示关闭两个壳体的状态,图1(b)表示以第1铰链为中心而旋转180°而将两个壳体打开为一直线状的状态,图1(c)表示以第2铰链为中心旋转90°而将两个壳体打开为T字形的状态。在图中,1是将由LCD构成的显示装置2设置在正面侧的显示侧壳体,3是将0~9数字键等的操作钮4配列在正面侧的操作侧壳体。在显示侧壳体1上以即便在关闭状态下也可操作便携式电话机的方式设置4个功能键5和十字键6。
在本实施方式的便携式电话机中,在放入口袋或包中携带时,如图1(a)所示那样关闭而形成为紧凑的方式,在通话或令显示装置2显示纵长的画面时如图1(b)所示那样形成为将显示侧壳体1和操作侧壳体3配置为一直线状的方式,在显示装置2上进行邮件文章或电视画面等的横长显示时如图1(c)所示那样形成为将显示侧壳体1和操作侧壳体3配置为T字形的方式而供用户使用。
首先,在对具体的结构进行说明之前简略地说明将显示侧壳体1以及操作侧壳体3配置为一直线状或者T字形时的操作。图2是简略地表示将显示侧壳体1以及操作侧壳体3配置为一直线状时的操作的图,图2(a)是显示侧壳体1的背面以及操作侧壳体3的正面重合而关闭的状态。若从该状态如图示的箭头那样令显示侧壳体1在纸面上逆时针旋转180°而打开,则如该图(b)、(c)、(d)那样,将显示侧壳体1和操作侧壳体3配置为一直线状。即,该情况下,令显示侧壳体1以及操作侧壳体3旋转的铰链轴配置在各自的壳体端部的宽度方向的大致中央。
另一方面,图3是简略地表示将显示侧壳体1以及操作侧壳体3配置为T字形时的操作的图,图3(a)是关闭的状态。若从该状态如图示箭头那样令显示侧壳体1在纸面上在顺时针方向旋转90°而打开,则如该图(b)、(c)、(d)所示那样将显示侧壳体1和操作侧壳体3配置为T字形。即,该情况下,令显示侧壳体1以及操作侧壳体3旋转的铰链轴配置在各自的壳体端部的从宽度方向的中央偏离的位置。
以下,参照图4说明连结如上所述那样开闭操作的显示侧壳体1以及操作侧壳体3的铰链机构的结构。图4是表示铰链机构的结构的展开组装图,7是安装在操作侧壳体3上的第1铰链,设置有矩形的铰链轴7a。止动器8以及连结片9上所形成的矩形的孔嵌入在该铰链轴7a上,且从操作侧壳体3的背面将螺纹件N1旋入设置在轴10上的螺纹孔中,由此进行组装。图5是详细表示连结片9的零件图,9a是嵌入上述铰链轴7a中的矩形的孔。
此外,11是安装在显示侧壳体1上的第2铰链,借助螺纹件N2以及N3螺纹安装在形成于显示侧壳体1上的螺纹凸台上。在铰链11内径的铰链轴上形成有键槽11a。12为轴,在铰链11的安装时夹装在该铰链11与显示侧壳体1之间。13是轴,如图6所示那样设置嵌入连结片9的键槽9b以及铰链11的键槽11a中的突起13a。该轴13借助将螺纹件N4旋入轴12的螺纹孔中而被组装。
其中,第1铰链7安装在操作侧壳体3端部的宽度方向的大致中央,第2铰链安装在显示侧壳体1端部的从宽度方向中央偏离的位置。而且,这些铰链7、11通过连结片9连结,通过该连结片9保持显示侧壳体1以及操作侧壳体3重合的状态。
接着,对基于第1以及第2铰链7、11的开闭动作进行说明。图7是在关闭显示侧壳体1以及操作侧壳体3的状态下从操作侧壳体3透过该操作侧壳体3来描绘铰链机构的图。但是,为了方便起见,假想地表示形成在操作侧壳体3上的作为止动器的肋14。
在该状态下,第1铰链7由于止动器8与形成在操作侧壳体3上的肋14抵接,所以阻止顺时针方向的旋转。此外,第2铰链11由于形成在显示侧壳体1上的壁15与连结片9抵接,所以阻止逆时针方向的旋转。即,在令显示侧壳体1逆时针方向旋转时以第1铰链为中心旋转,在顺时针方向旋转时以第2铰链为中心旋转。
首先,若令显示侧壳体1向逆时针方向旋转,则以第1铰链7为中心旋转。然后,若旋转180°,则如图8所示止动器8与形成在操作侧壳体3上的肋14抵接并阻止进一步的旋转。即,在令显示侧壳体1逆时针方向旋转时,旋转180°而打开为显示侧壳体1以及操作侧壳体3配置为一直线状的状态。因此,如图1(b)所示那样成为适宜通话的长度,此外,显示装置2变为纵长的画面显示,可以一边观看纵长的图像一边操作操作钮4等。
然后,若令显示侧壳体1顺时针方向旋转,则以第2铰链11为中心旋转。然后,若旋转90°,则如图9所示,显示侧壳体1的壁16与形成在操作侧壳体3上的肋14抵接,阻止进一步的旋转。即,在令显示侧壳体1顺时针方向旋转时,旋转90°而打开为显示侧壳体1以及操作侧壳体3配置为T字形的状态。因此,如图1(c)所示那样显示装置2变为横长的画面显示,可在观看横长的图像的同时操作操作钮4等,可制作邮件文章或观看横长的电视图像。
但是,便携式电话机在显示侧壳体1以及操作侧壳体3中搭载有各种电子部件,各个电子部件电气连接。因此,在显示侧壳体1以及操作侧壳体3之间配设用于电气连接的缆线或柔性印刷基板。
一般而言,在开闭操作显示侧壳体1以及操作侧壳体3时,在操作的同时对缆线或者柔性印刷基板施加应力,有断裂等的危险。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如图10所示,通过利用连结片9可降低对缆线或柔性印刷基板施加的应力。
即,作为信号线的缆线17沿着第1铰链7、连结片9以及第2铰链11配设。而且,由于缆线17与连结片9一体地固定,所以即便开闭操作显示侧壳体1以及操作侧壳体3也不会产生应力。
另外,图10中配设缆线作为信号线,但柔性印刷基板等其他的信号线也是同样。
实施方式2
图11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便携式电话机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12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便携式电话机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根据图11以及图12说明实施方式2的便携式电话机的结构。
便携式电话机110具有:显示侧壳体(上部壳体)120、操作侧壳体(下部壳体)130、旋转用卡合部140、滑动用卡合部(变形部)150、突起部160、滑动辅助用弹簧170、同轴缆线180。
显示侧壳体120,在正面121上具有由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构成的显示装置122、主要将接收的声音输出的扬声器(接听部)126、始终露出在正面而可操作既定功能的功能键127、始终露出在正面而上下左右控制显示在显示装置122上的图像的十字键128。
操作侧壳体130,在正面131上具有主要收集用于发送的声音的麦克风(送话部)134、在输入文字、数字等情况下使用的0~9数字键135。
操作侧壳体130的正面131以与显示侧壳体120的背面125重合的方式配置。此外,在该实施方式2中,显示侧壳体120与操作侧壳体130以大致相同的尺寸形成。
旋转用卡合部140具有旋转承接部141、凸轮部分(旋转容许部分、滑动限制部分)142、滑动用板(旋转限制部分、滑动容许部分)143。
旋转承接部141,以位于旋转用卡合部140的轴线C的方式配置在操作侧壳体130的从宽度方向B的大致中央偏离的位置。此外,旋转承接部141螺纹固定在操作侧壳体130上,以相对操作侧壳体130不能旋转以及滑动的方式被固定。
另外,轴线C设置在向接近操作侧壳体130的宽度方向的一端部133的方向偏离的位置上。此外,轴线C从操作侧壳体130的背面132在向操作侧壳体130的正面131、显示侧壳体120的背面125以及显示侧壳体120的正面121贯通操作侧壳体130及显示侧壳体120的方向上设置。
此外,旋转用卡合部140,从显示侧壳体120的长度方向的一端部123到轴线C的距离比从显示侧壳体120的长度方向的另一端部124到轴线C的距离短,构成为可将显示侧壳体120的一端部123配置为在接近操作侧壳体130的宽度方向的一端部133的方向上相对于操作侧壳体130大致旋转1/4的状态。
凸轮部分142收容在旋转承接部141中,且在旋转承接部141内部构成为绕上述轴线C旋转自如。此外,在凸轮部分142的中心,形成令同轴缆线贯通的缆线用孔142a。
滑动用板143螺纹固定在凸轮部分142上而被固定。此外,滑动用板143形成有将板金弯折而沿着螺纹固定凸轮部分142和滑动用板143的螺纹件的轴线方向的壁部143a。此外,在滑动用板143的端部中,便携式电话机110的宽度方向的端部143b以与滑动用板143的厚度方向、便携式电话机110的厚度方向一致的方式配置。另外,滑动用板143相对于显示侧壳体120不能旋转。此外,滑动用板143上形成有令同轴缆线180贯通的缆线用孔143c。
滑动用卡合部150具有滑动承接部151、滑动用板143、凸轮部分142。
滑动承接部151被螺纹固定在显示侧壳体120上。在滑动承接部151的端部中,在便携式电话机的宽度方向的端部形成有收容滑动用板143的端部143b的端部收容用槽151a。在滑动承接部151上,在与操作侧壳体130的宽度方向中央对应的位置的附近形成槽151b。
槽151b具有形成为突起部160可贯通的初期时突起收容用槽部151c,具有从该初期时突起收容用槽部151c沿操作侧壳体130以及显示侧壳体120的长度方向在大致一直线上延伸的滑动容许槽部151d、从初期时突起收容用槽部151c以轴线C的位置为中心而描绘弧线而形成的旋转容许收容槽部151e。
此外,将形成滑动容许槽部151d的壁面称为滑动旋转限制用壁部(滑动旋转限制部)151f。此外,将形成旋转容许槽部151c的壁面称为旋转滑动限制用壁部(旋转滑动限制部)151g。
此外,在滑动承接部151上形成令同轴缆线180贯通的缆线用孔151h。
突起部160以突出到操作侧壳体130的正面131的方式一体地形成在操作侧壳体130上。突起部160的形成位置在操作侧壳体130和显示侧壳体120重合时,突起部160位于收容在槽151b的初期时突起收容用槽部151c中的位置。
滑动辅助用弹簧170为线精加工弹簧,具有卷部171、线状部172、线状部173。一个线状部172的端部卡止在操作侧壳体130的正面131的突起部(未图示),且另一个线状部173的端部卡止在设置于滑动用板143的突起部(未图示)上。此外,线精加工弹簧构成为以卷部171为起点而各自延伸的线状部172和线状部173在自然长的状态下形成为大致く字型。
同轴缆线180,收容在滑动承接部151上所形成的缆线用孔151h、滑动用板143上所形成的缆线用孔143c以及凸轮部分142上所形成的缆线用孔142a中,与收容在显示侧壳体120内部的印制布线板(未图示)、和收容在操作侧壳体130内部的印制布线板(未图示)电气地连接。
图13是说明旋转承接部141以及凸轮部分142的结构的剖视图。
旋转承接部141具有固定部分141a以及旋转部分141h。
固定部分141a形成为大致圆筒状,具有固定用盘部141b、固定用臂部141c、孔141d、嵌合用内侧缘141e、凸轮用凹部141f、图像阅览形状时凸轮用凹部141g。
固定用盘部141b是固定部分141a的底边的部分。
固定用臂部141c从固定部分141a的周围突出而延伸。
孔141d形成在固定用臂部141c上。在该孔141d中贯通螺纹件,并通过贯通的螺纹件而螺纹固定固定部分141a和操作侧壳体130。
嵌合用内侧缘141c在固定部分141a的上侧的口部周围向外侧突出设置。
凸轮用凹部141f是在固定用盘部141b凹入而设置的斜面,下凹的部分成为类似伞的形状。在旋转承接部141上,在图13中从纸面上侧沿箭头D方向观看凸轮部分142时,以轴线C的位置为基准在与凸轮用凹部141f点对称的位置上设置另一个凸轮用凹部141f。
图像阅览形状时凸轮用凹部141g为在固定用盘部141b上凹入地设置的斜面,下凹的部分成为类似伞的形状。在旋转承接部141上,在图13中从纸面上侧沿箭头D方向观看凸轮部分142时,以轴线C的位置为基准在与图像阅览形状时凸轮用凹部141g点对称的位置上设置另一个图像阅览形状时凸轮用凹部(未图示)。
另外,连结从凸轮用凹部141f的一个到轴线C的线段与连结从图像阅览形状时凸轮用凹部141g到轴线C的线段配置为相互成90°角。
旋转部分141h具有嵌合用外侧缘141i。旋转部分141h是形成为大致圆筒状的部件。
嵌合用外侧缘141i,在旋转部分141h的下侧的口部的周围向内侧突出设置。嵌合用外侧缘141i与嵌合用内侧缘141e嵌合,固定部分141a与旋转部分141h旋转自如地卡合。
凸轮部分142具有缆线用孔142a、凸轮用凸部142b、螺纹槽142c。凸轮部分142形成为大致圆筒状,凸轮部分142收容在形成于旋转承接部141的内侧的孔中。
缆线用孔142a为形成在凸轮部分142的内部的空洞部分,形成为可收容同轴缆线180。
凸轮用凸部142b为可收容在凸轮用凹部141f中的伞状的形状。
螺纹槽142c形成在凸轮部分142的壁厚部分的上侧。
另外,凸轮部分142,借助省略图示的旋转辅助用弹簧而始终被向固定用盘部141b的方向D施力。
滑动用板143具有壁部143a和端部143b。此外,滑动用板143借助收容在凸轮部分142的螺纹槽142c中的螺纹件而固定在凸轮部分142上。
壁部143a是将便携式电话110的宽度方向的滑动用板143的端部弯折而形成的部分。此外,壁部143a沿便携式电话机110的厚度方向延伸。
端部143b,将壁部143a的端部弯折而沿便携式电话机的宽度方向延伸。
滑动用卡合部150包括滑动承接部151、滑动用板143、凸轮部分142。
滑动承接部151为螺纹固定在显示侧壳体120上的板金,具有端部收容用槽151a、槽151b、缆线用孔151h。
端部收容用槽151a是将便携式电话机110的厚度方向的滑动承接部151的端部弯折而形成的槽。在端部收容用槽151a上滑动自如地收容滑动用板143的端部143b。
槽151b,在便携式电话机110的宽度方向上,形成在滑动承接部151的大致中央以及中央周边,具有初期时突起收容用槽部151c、滑动容许槽部151d、旋转容许槽部151e、滑动旋转限制用壁部151f、旋转滑动限制用壁部151g。
初期时突起收容用槽151c形成在从轴线C偏离的位置上。
在滑动容许槽部151d上,以初期时突起部收容用槽151c为起点沿便携式电话机110的长度方向配置。
旋转容许槽部151e,以初期时突起部收容用槽151c为起点,以轴线C为中心绘出以从轴线C到初期时突起部收容用槽151c的长度为半径的弧。
滑动旋转限制部151f是形成滑动容许槽部151e的壁。
旋转滑动限制用壁部151g是形成旋转容许槽部151e的壁。
缆线用孔151h以同轴缆线180可贯通滑动承接部151的方式形成。
图14是表示操作侧壳体130和显示侧壳体120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14(a)是表示操作侧壳体130与显示侧壳体130重合时的便携式电话机110的形状的示意图。
图14(b)是表示在操作侧壳体130的正面131与显示侧壳体120的背面125重合的状态下令显示侧壳体120与操作侧壳体130相互旋转时的便携式电话机110的形状的示意图。
根据图14(a)、(b)说明旋转用卡合部140的配置位置。
在便携式电话110中,显示侧壳体120具有宽度尺寸W1、长度方向的尺寸L1。此外,操作侧壳体130具有宽度尺寸W2、长度方向的尺寸L2。
此外,在图14中,操作侧壳体130的右端部比显示侧壳体120的右端部还偏向右边的偏离量设为a,操作侧壳体130的上端部比显示侧壳体120的上端部还偏向上边的偏离量设为b。
该情况下,在从操作侧壳体130的宽度方向的端部到轴线C的距离X满足X=(2W1+W1-L1+2a-2b)/4时,在操作侧壳体130的正面与显示侧壳体120的背面重合状态下令显示侧壳体120相对于操作侧壳体130旋转时,显示侧壳体120的右侧的部分的与操作侧壳体130不重合的部分的显示侧壳体120的长度方向的长度、和显示侧壳体120的左侧的部分的与操作侧壳体130不重合的部分的显示侧壳体120的长度方向的长度相等。
另外,即便存在一般地产生的组装误差,也可得到充分的舒适性,成为保持稳定的对称形状,所以距离X可在显示侧壳体120和操作侧壳体130的组装误差的范围内偏离。
此外,在偏离量a根据组装误差为amin<a<amax,偏离量b根据组装误差为bmmin<b<bmax时,距离X为(2W1+W1-L1+2amin-2bmax)/4<X<(2W1+W1-L1+2amax-2bmin)/4。
在X满足上述条件的情况下,可充分地得到舒适性以及保持的稳定性。
另外,在此,以操作侧壳体(下部壳体)130的右端部比显示侧壳体(上部壳体)120的右端部还向右偏离的情况以及操作侧壳体(下部壳体)130的上端部比显示侧壳体(上部壳体)120的上端部还向上偏离的情况为前提,说明了X的范围,但在以操作侧壳体(下部壳体)130的右端部比显示侧壳体(上部壳体)120的右端部更向左偏离的情况或操作侧壳体(下部壳体)130的上端部比显示侧壳体(上部壳体)120的上端部更向下偏离的情况为前提时,X的范围当然与上述式不同,但即便X的值以组装误差为前提而变动,也可充分地得到舒适性以及保持的稳定性。
即,在偏离量a以上述上部壳体的右端相对于上述下部壳体的右端向右偏离的量为正,偏离量b以上述上部壳体的上端相对于上述下部壳体的上端向上偏离的量为正的情况下,若令偏离量a以及偏离量b的组装误差分别为amin<a<amax、bmin<b<bmax,则从下部壳体的长边到旋转用卡合部的大致中心的距离X为(2W1+W1-L1-2amax+2bmin)/4<X<(2W1+W1-L1-2amin+2bmax)/4。
此外,在偏离量a以上述上部壳体的右端相对于上述下部壳体的右端向左偏离的量为正,上述偏离量b以上述上部壳体的上端相对于上述下部壳体的上端向上偏离的量为正的情况下,若令偏离量a以及偏离量b的组装误差分别为amin<a<amax、bmin<b<bmax,则从下部壳体的长边到旋转用卡合部的大致中心的距离X为(2W1+W1-L1+2amin+2bmin)/4<X<(2W1+W1-L1+2amax+2bmax)/4。
进而,在偏离量a以上述上部壳体的右端相对于上述下部壳体的右端向右偏离的量为正,上述偏离量b以上述上部壳体的上端相对于上述下部壳体的上端向下偏离的量为正的情况下,若令偏离量a以及偏离量b的组装误差分别为amin<a<amax、bmin<b<bmax,则从下部壳体的长边到旋转用卡合部的大致中心的距离X为(2W1+W1-L1-2amax-2bmax)/4<X<(2W1+W1-L1-2amin-2bmin)/4。
图15是表示将便携式电话机110以令操作侧壳体130和显示侧壳体120相互滑动的方式变形时的动作的动作说明图。
图15(a)是便携式电话机110的结构图,是表示将便携式电话机110收容在包等中时的便携式电话机110的形状(以下称为“收容用形状”)的结构图。
图15(b)是便携式电话机110的结构图,是表示便携式电话机110变形为通话或制作邮件时使用时的携电话机110的形状(以下称为“通话用形状”)的中途的形状的结构图。
图15(c)是便携式电话机的结构图,是表示通话用形状的结构图。根据图15(a)~图15(c)说明便携式电话机110的令操作侧壳体130和显示侧壳体120相互滑动的动作。
在收容用形状下,操作侧壳体130与显示侧壳体120完全地重合。若从该状态令操作侧壳体130和显示侧壳体120相互滑动,则设置在操作侧壳体130上的麦克风134和设置在显示侧壳体120上的扬声器126相互分离,在通话用形状下,麦克风134和扬声器126的距离比收容用形状时的麦克风134与扬声器126的距离长。因此,麦克风134以及扬声器126接近用户头部的嘴以及耳朵的各自位置,提高通话性能。
此外,在通话用形状中,可将0~9数字键完全露出并进行邮件输入操作。
图16(a)是便携式电话机110的结构图,是表示收容用形状下的便携式电话机110的旋转用卡合部140、滑动辅助用弹簧170、同轴缆线180的位置关系的结构图。
图16(b)是便携式电话机110的结构图,是表示变形到通话用形状中途便携式电话机110的旋转用卡合部140、滑动辅助用弹簧170、同轴缆线180的位置关系的结构图。
图16(c)是便携式电话机110的结构图,是表示通话用形状的便携式电话机110的旋转用卡合部140、滑动辅助用弹簧170、同轴缆线180的位置关系的结构图。
另外,旋转用卡合部140、滑动辅助用弹簧170、同轴缆线180如图15所示,在从外部观察显示侧壳体120时看不到,但在图16中,为了方便起见而以始终能看到旋转用卡合部140、滑动辅助用弹簧、同轴缆线180的状态绘图。
根据图16(a)~图16(c)说明便携式电话机110的旋转用卡合部140、滑动辅助用弹簧170、同轴缆线180的位置关系根据滑动动作而改变的情况。
在收容用形状下,操作侧壳体130和显示侧壳体120完全重合。在该状态下,在滑动辅助用弹簧170上不产生回复力。
在从收容用形状向通话用形状变形的中途,便携式电话机110的滑动辅助用弹簧170,滑动辅助用弹簧170的一端和另一端的间隔变短。其结果,滑动辅助用弹簧170的卷部171的长度延伸,在滑动辅助用弹簧上产生回复力。
在从收容用形状向通话用形状变形的中途,在接近收容用形状时,在滑动辅助用弹簧170的一端和另一端的间隔扩大的方向上作用回复力,由此,操作侧壳体130和显示侧壳体120向重叠方向受到滑动辅助。此外,在从收容用形状向通话用形状变形的中途,在接近通话用形状时,在滑动辅助用弹簧170的一端和另一端的间隔扩大的方向上作用回复力,由此,以操作侧壳体130和显示侧壳体120扩张的方式受到滑动辅助。
在便携式电话机110为收容用形状时,在同轴缆线180上几乎没有施加外力。
在便携式电话机110从收容用形状向通话用形状变化的中途,同轴缆线180由于一端与另一端的间隔接近而稍微变形。然后,在便携式电话机110变形为通话用形状时,为在同轴缆线180上几乎没有施加外力的状态。
图17是表示令便携式电话机110以操作侧壳体130与显示侧壳体120相互滑动的方式变形时的动作的动作说明图。
图17(a)是便携式电话机110的结构图,是表示收容用形状的结构图。图17(b)是便携式电话机110的结构图,是表示便携式电话机110向阅览TV影像或横长的静止画面或动画时的便携式电话机110的形状(以下,称为“图像阅览用形状”)变形的中途的形状的结构图。图17(c)是便携式电话机的结构图,是表示图像阅览用形状的结构图。
根据图17(a)~图17(c)说明将便携式电话机110在操作侧壳体130的正面131与显示侧壳体120的正面125重合的状态下令操作侧壳体130和显示侧壳体120相互旋转的动作。
在收容用形状下,操作侧壳体130和显示侧壳体120完全重合。从该状态下将便携式电话机110在操作侧壳体130的正面131与显示侧壳体120的背面125重合的状态下令操作侧壳体130和显示侧壳体120相互旋转,则变为显示装置122的长度方向相对于操作侧壳体130的长度方向成大致90°的状态。其结果,可在例如输入邮件时握持操作侧壳体130且同时不费力地看到电视影像等的横长的图像。
图18(a)是便携式电话机110的结构图,是表示收容用形状下的便携式电话机110的旋转用卡合部140、滑动辅助用弹簧170、同轴缆线180的位置关系的结构图。
图18(b)是便携式电话机110的结构图,是表示向图像阅览用形状变形的中途的便携式电话机110的旋转用卡合部140、滑动辅助用弹簧170、同轴缆线180的位置关系的结构图。
图18(c)是便携式电话机110的结构图,是表示图像阅览用形状的便携式电话机110的旋转用卡合部140、滑动辅助用弹簧170、同轴缆线180的位置关系的结构图。
另外,旋转用卡合部140、滑动辅助用弹簧170、同轴缆线180如图17所示,在从外部观察显示侧壳体120时看不到,但在图18中,为了方便起见而以始终能看到旋转用卡合部140、滑动辅助用弹簧170、同轴缆线180的状态绘图。
根据图13和图18(a)~图18(c)说明便携式电话机110的旋转用卡合部140、滑动辅助用弹簧170、同轴缆线180的位置关系根据滑动动作而改变的情况以及旋转承接部141以及凸轮部分142相互旋转的情况。
在收容用形状下,操作侧壳体130和显示侧壳体120完全重合。在该状态下,在滑动辅助用弹簧170以及同轴缆线180上不产生回复力。
另一方面,在该状态下,旋转承接部141与凸轮部分142的位置关系为图13所示的状态。
在便携式电话机110从收容用形状向图像阅览用形状变形的中途,滑动辅助用弹簧170以及同轴缆线180不变形。
另一方面,在从收容用形状向图像阅览用形状变形时,在该变形的开始时,凸轮部分142的凸轮用凸部142b在凸轮用凹部141f的斜面上滑动。在凸轮用凸部142b与凸轮用凹部141f的斜面抵接的状态下,停止凸轮部分142相对于固定部分141a的旋转(即,显示侧壳体120相对于操作侧壳体130的旋转),则凸轮部分142中凸轮用凸部142b在凸轮用凹部141f的斜面上下降,回到图13所示的状态。这是由于凸轮部分142受旋转辅助用弹簧(未图示)始终向朝着固定用盘部141b的方向D上施力。
若从收容用形状向图像阅览用形状的变形进行到某种程度,则凸轮用凸部142b脱离凸轮用凹部141f,与固定用盘部141b抵接。在该状态下,即便通过旋转辅助用弹簧(未图示)在方向D上施力,凸轮部分142也不相对于固定部分141a移动。
若从收容用形状向图像阅览用形状的变形进一步进展,则凸轮用凸部142b与图像阅览形状时凸轮用凹部141g的斜面抵接。在该状态下,停止凸轮用凸部142b相对于固定部分141a的旋转(即,显示侧壳体120相对于操作侧壳体130的旋转),则凸轮用凸部142b在图像阅览用形状时凸轮用凹部141g的斜面上自动地下降(即,显示侧壳体120相对于操作侧壳体130的旋转自动地进行)。这样的自动的动作是由于借助旋转辅助用弹簧(未图示)对凸轮用部件142在方向D上施力。
这样,便携式电话机110向图18(c)所示的图像阅览用形状的变形完成。
实施方式2的便携式电话机110如上所述地构成。这样,根据实施方式2的便携式电话机110,由于具有从下部壳体(操作侧壳体130)以及上部壳体(显示侧壳体120)相互重合的状态令下部壳体相对于上部壳体旋转的旋转用卡合部140,所以可通过一次性操作变形为上部壳体相对于下部壳体相交大致90°的图像阅览用形状。
进而,由于旋转用卡合部140的轴线C设置在从下部壳体的宽度方向的中央偏离的位置,所以通过一次性操作变形的图像阅览用形状可以变形为接近于可得到人体工程学的舒适性的对称形状。
因此,可以提供兼具人体工程学的优异特性和可通过一次性操作进行变形的便利性的便携式电话机。
进而,由于通过一次性操作变形的图像阅览用形状为对称形状,所以便携式电话机110的重心接近中央,在用户保持便携式电话机110时稳定感好。因此,在长时间阅览电视时,可显著降低用户感觉到的疲劳感。
此外,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便携式电话机中,具有借助与基于旋转用卡合部140的旋转动作不同的动作使上述上部壳体以及上述下部壳体变形为通话用形状的变形部(滑动用卡合部150)。
另一方面,假如在仅通过设置在从下部壳体或者上部壳体的宽度方向的中央偏离的位置的旋转用卡合部卡合下部壳体和上部壳体时,在令下部壳体和上部壳体相互旋转的状态下,下部壳体和上部壳体不能完全配置为直线状。
因此,在令送话部(麦克风134)和接听部(扬声器126)分离的通话用形状下,没有形状的对称性。因此,在通话用形状下,不能得到人体工程学的舒适性。而且,保持时的稳定感降低。
但是,根据该实施方式2,由于借助与基于旋转用卡合部的旋转动作不同的动作可进行向通话用形状的变形,所以即便在变形为通话用形状的状态下,也可保持形状的对称性。因此,从人体工程学上来说,增大从便携式电话机得到的舒适性。
此外,由于在通话用形状下对称性优异,所以即便在通话用形状下便携式电话机的重心也靠近中心。因此,增加用户保持便携式电话机时的稳定感。
特别是在制作邮件用文章时等,进行长时间文字输入时等,可显著降低用户感到的疲劳感。
此外,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便携式电话机中,变形部作为将上部壳体以及下部壳体相互滑动自如地卡合的滑动用卡合部。
另一方面,如实施方式1所示的便携式电话机那样,以从收容用形状向通话用形状变形的情况为第1旋转,以从收容用形状向图像阅览用形状变形的情况为与上述第1旋转不同的第2旋转,此时,有想要向通话用形状变形而误操作变形为图像阅览用形状的危险。
但是,根据本实施方式2,在从收容用形状向通话用形状变形时,令上部壳体以及下部壳体相互滑动,在从收容用形状向图像阅览用形状变形时,令上部壳体以及下部壳体相互旋转,所以在来电时误操作而变形为图像阅览状态的情况变少。因此,与在变形为图像阅览用形状后,再回到收容用形状后进而变形为通话用形状的情况相比,可迅速地开始通话。
此外,实施方式2的旋转用卡合部具有相对于下部壳体容许旋转而卡合的旋转容许部分(凸轮部分142)、和固定在该旋转容许部分上且相对于上部壳体限制旋转而卡合的旋转限制部分(滑动用板143),滑动用卡合部具有相对于上述上部壳体容许滑动而卡合的滑动容许部分(滑动用板143)、和固定在该滑动容许部分上且相对于上述下部壳体限制滑动而卡合的滑动限制部分(凸轮部分142),该滑动限制部分是上述旋转容许部分。
因此,由于兼作旋转用卡合部的一部分和滑动用卡合部的一部分,所有可节约卡合部设置空间。
此外,在该实施方式2中,具有在借助上部壳体相对于下部壳体滑动而令上述下部壳体和上述上部壳体相互偏离时,限制上述上部壳体相对于上述下部壳体进一步旋转的滑动旋转限制部(滑动旋转限制用壁部151f)。
若可以令上部壳体和下部壳体相互滑动以及旋转,则认为在令下部壳体以及上部壳体从收容用形状变形为通话用形状后,进而令上部壳体相对于下部壳体旋转。若进行这样的变形,则仅在进行这样的变形时,下部壳体的正面中没有被上部壳体覆盖的位置露出。
若存在仅在进行这样的特殊的变形时露出的部分,则产生在该部分不能配置有损美观的部件等的不便。
但是,根据实施方式2,由于进行限制以便不进行这样特殊的变形,所以可消除该不便。
此外,在实施方式2中,具有在借助上部壳体相对下部壳体旋转而令上述下部壳体和上述上部壳体相互分离的情况下,限制上述上部壳体相对于上述下部壳体进一步滑动的旋转滑动限制部(旋转滑动限制用壁部151g)。
若可令上部壳体和下部壳体相互旋转以及滑动,则令下部壳体以及上部壳体从收容用形状变形为图像阅览用形状后,可考虑进一步令上部壳体相对于下部壳体滑动的情况。若进行这样的变形,则仅在进行这样的变形的情况下,下部壳体的正面中出现没有被上部壳体覆盖的位置。
若存在仅在进行这样的特殊的变形时露出的部分,则产生在该部分不能配置有损美观的部件等的不便。
但是,根据实施方式2,由于进行限制以便不进行这样特殊的变形,所以可消除该不便。
实施方式3
以下根据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
图19是表示将本发明应用于便携式电话机时的一例的俯视图,图19(a)表示关闭两个壳体的状态,图19(b)表示以铰链为中心旋转180°而将两个壳体打开的状态,图19(c)表示在以铰链为中心旋转90°后的位置进行滑动的状态。
在图中,201是在正面侧设置有LCD显示装置202的显示侧壳体,203是在正面侧配列有0~9数字键等的操作钮204的操作侧壳体。
在显示侧壳体901上,以即便在关闭的状态下也可操作便携式电话机的方式设置多个功能键205和方向键206。
在本实施方式3所述的便携式电话机中,在放入口袋或包中携带时,如图19(a)所示那样关闭而形成为紧凑的方式,在通话或令显示装置202显示纵长的画面时如图19(b)所示那样形成为将显示侧壳体201和操作侧壳体203配置在一直线上的方式,在显示装置上进行邮件文章或电视画面等的横长显示时如图19(c)所示那样形成为将显示侧壳体201和操作侧壳体203配置为T字形的方式而供用户使用。
首先,在对具体的结构进行说明之前简略地说明将显示侧壳体201以及操作侧壳体203配置为打开为一直线状或者关闭的状态的操作。
图20是简略地表示打开显示侧壳体201以及操作侧壳体203而配置为一直线状时以及关闭时的操作的图,图20(a)是显示侧壳体201的背面与操作侧壳体203的正面重合而关闭的状态。
若从该状态如图示的箭头那样令显示侧壳体201在纸面上在逆时针方向旋转到超过该图(b)的位置,则借助铰链装置(在后进行详细说明)的作用将显示侧壳体201和操作侧壳体203如该图(c)所示配置为一直线状。
若从该状态如图示的箭头那样令显示侧壳体201在纸面上在顺时针方向旋转到超过该图(d)的位置,则借助铰链装置的作用将显示侧壳体201和操作侧壳体203如该图(e)所示配置为关闭的状态。
另一方面,图21是简略地表示将显示侧壳体201以及操作侧壳体203打开为T字形或关闭状态时的操作的图,图21(a)是将显示侧壳体201和操作侧壳体203打开为一直线状的状态。
若从该状态如图示箭头那样令显示侧壳体201在纸面上在顺时针方向旋转90°,则成为该图(b),可滑动。
在该状态下,若令显示侧壳体201在纸面上向左方向滑动,则如该图(c)那样将显示侧壳体201和操作侧壳体203配置为T字形。
若从该状态令显示侧壳体201在纸面上向右方滑动,则成为该图(d),若进而从该状态如图示箭头那样令显示侧壳体201在纸面上在顺时针方向上旋转到超过该图(c)的位置,则借助铰链机构的作用如该图(f)那样将显示侧壳体201和操作侧壳体203配置为关闭的状态。
图21(g)是关闭显示侧壳体201以及操作侧壳体203的状态。若从该状态如图示箭头那样令显示侧壳体201在纸面上在逆时针方向旋转90°,则成为该图(b),以后令状态变化为(c)、(d)、(e)、(f)。
以下,参照图22说明连结如上所述那样开闭操作的显示侧壳体201以及操作侧壳体203的铰链装置以及滑动机构的结构。
图22是表示实施方式3的铰链装置以及滑动机构的结构的展开组装图。
在图22中,207是固定在操作侧壳体203上的滑动导轨,设置有大致コ字型截面的导轨部207a、和一体形成圆形状的旋转部孔207b以及长圆形的滑动部孔207c的旋转控制孔207d。在该导轨部207a上,滑动板208相对于导轨部207a可水平移动且不能旋转地卡合,在该滑动板208上设置有矩形的铰链用卡合孔208a和切口208b。
209是不能旋转地安装在操作侧壳体203上的铰链装置,设置有具有矩形的凸台部的铰链轴209a、和轴中心的筒状的孔209b。该铰链轴209a的凸台部与上述滑动板208的矩形的铰链用卡合孔208嵌合。210是在贯通铰链轴209a的状态下设置在滑动板208和铰链209之间的垫圈A。
211是卡合于滑动板207的旋转控制孔207d的旋转控制板,以可与滑动导轨的旋转部孔207b卡合的圆形为基本形状,包括具有可与滑动部孔207c卡合的切面211a的旋转控制部211b和轴部211c。
在该轴部211c的顶端设置螺纹孔211d,轴部211c在贯通铰链用卡合孔208a、垫圈A210和圆筒状的孔209b的状态下,从操作侧壳体203的背面经由垫圈B212将螺纹件213旋入螺纹孔211d中而组装在操作侧壳体203上。
214是固定在滑动导轨207上且可卡止于滑动板的切口208的板簧。
在此,参照图23说明上述铰链装置209的详细结构。
在图23中,铰链主体209c由筒形状构成,外侧面是与设置在操作侧壳体203上的安装孔不能旋转地卡合的八棱柱侧面,内侧面是以与后述的滑动部件209d卡合的方式挖出为八边形的形状。
铰链主体209c的一侧端部附近的侧面上设置有卡合孔209c,在另一端上朝向中心轴而设置铰链轴止动壁209f。
另一方面,底面板209g是与铰链主体209c的内侧面形状对应的八边形的板,卡合在卡合孔209中而形成铰链装置209。
在铰链主体209c中,设置与铰链轴止动壁209f抵接而在铰链主体209c的内表面中令圆柱状的轴部209h滑动并旋转自如地被轴支承的铰链轴209a、和不能旋转地轴支承在铰链主体209c上的八边形的滑动部件209d。螺旋弹簧209i对滑动部件209d施力并将滑动部件209d向铰链轴209a按压。此外,滑动部件209d的与铰链轴209a抵接侧的端面上形成有端面凸轮209j,在与铰链轴209a的滑动部件209d抵接侧的端面上突设有两根从动销209k。
接着,使用图26~图29说明如上所述那样构成的铰链装置以及滑动机构的动作。
图26(a)是在关闭显示侧壳体201以及操作侧壳体203的状态下从显示侧壳体201透过该显示侧壳体201来描绘铰链装置以及滑动机构的图。图26(b)是该状态下的滑动部件209d与铰链轴209a的位置关系。如图26(b)所示,从动销209k位于端面凸轮209j的凸轮高度最低的位置。在该状态下,螺旋弹簧209i的压缩变形量最小。
在图26(a)中,若从外部向显示侧壳体201作用旋转力,则该旋转力经由固定在显示侧壳体201上的滑动导轨207、和不能旋转地卡合在滑动导轨207上的滑动板208而作用在不能旋转地卡合在滑动板208上的铰链轴209a上,铰链轴209a旋转,滑动部件209d向令螺旋弹簧209i压缩的方向(该图(b)中箭头V)移动。在此,滑动部件209d受到来自螺旋弹簧209i的反力,该反力作为滑动部件209d的旋转的阻力起作用。
在该状态下,旋转控制板211将切面211a固定在与操作侧壳体203的长轴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由于滑动部孔207c的长轴方向与切面211a配置在垂直的方向上,所以旋转控制部211b为不能卡合在滑动部孔207c中的状态。因此,显示侧壳体201在相对于操作侧壳体203可旋转但相对于旋转为稳定的状态且不能滑动的状态下被保持。
图26(c)表示显示侧壳体201位于该图(a)的线W的位置(开角度α)时的滑动部件209d与铰链轴209a的位置关系。
在该图(c)中,相对于上述闭状态,铰链轴209a的角度位置不同。而且滑动部件209d为按照凸轮面的设定而被从动销209k推压移动的状态。螺旋弹簧209i比闭状态时进一步被压缩,将该压缩对应的反力施加在滑动部件209d上。
由于从动销209k和端面凸轮209j在凸轮面以斜面状接触,所以在从动销209k上作用有基于螺旋弹簧209i的反力的旋转扭矩。
该旋转扭矩为图中X的方向。若从该状态打开显示侧壳体201,则铰链轴209a向箭头X方向旋转,卡合于铰链轴209a的滑动板208进行旋转。于是,同时,不能旋转地卡合在滑动板208上的滑动导轨207旋转,进而,同时,固定在滑动导轨207上的显示侧壳体201进行开动作。
图27(a)是在打开显示侧壳体201以及操作侧壳体203的状态下从显示侧壳体201透过该显示侧壳体201描绘铰链装置以及滑动机构的图。
图27(b)是该状态下的滑动部件209d和铰链轴209a的位置关系。在该状态下,与上述图26(a)同样,显示侧壳体201,在相对于操作侧壳体203可旋转但相对于旋转为稳定的状态且不能滑动的状态下被保持。
图28(a)是在将显示侧壳体201以及操作侧壳体203打开90°的状态下从显示侧壳体201透过该显示侧壳体201描绘的铰链装置以及滑动机构的图。
图28(b)是该状态下的滑动部件209d和铰链轴209a的位置关系。
在该图(b)中,滑动部件209d为按照凸轮面的设定而被从动销209k推压移动的状态,在显示侧壳体201上作用旋转力。
旋转控制板211,切面211a固定在与操作侧壳体203的长轴方向垂直的方向,由于滑动部件207c的长轴方向和切面211a配置在并行的方向上,所以旋转控制部211b为可卡合在滑动部孔207c的状态。在该状态下,可令显示部壳体201相对于操作侧壳体203在箭头Y的方向上滑动。
在令显示侧壳体201滑动的同时,固定在显示侧壳体201上的滑动导轨207滑动移动,固定在滑动导轨207上的板簧214卡止在切口208中,可将显示侧壳体201和操作侧壳体203固定为T字形。
图29是在显示侧壳体201以及操作侧壳体203固定为T字形的状态下从显示侧壳体201透过该显示侧壳体201描绘铰链装置以及滑动机构的图。
若从图29所示的固定为T字形的状态,令显示侧壳体201向与图28(a)所示箭头Y相反的方向滑动,则解除板簧214与切口208b的卡合,变为图28(a)的状态。在该状态下,若将手从显示侧壳体201分离,则借助作用在显示侧壳体201上的旋转力,显示侧壳体201以及操作侧壳体203变为如图26(a)所示的关闭状态。
接着,对图24以及图25进行说明。
图24表示将显示侧壳体201以及操作侧壳体203固定为T字形的状态,在该图中,215为安装在显示侧壳体201上的接听用接收器,216是用于令来电音发声的扬声器,217是安装在操作侧壳体内部且用于检测显示侧壳体201和操作侧壳体203配置为T字形的状态的霍尔元件,218是用于开关霍尔元件的磁铁218。
在图24的状态下,霍尔元件217和磁铁218配置在大致重叠的位置上,霍尔元件217检测到磁铁218磁力而起到开关功能。借助该霍尔元件217的开关动作,将与接收器215连接的放大电路切换到放大量更大的放大电路中。由此,将LCD显示装置202的显示从纵显示切换到横显示,并且令输入接收器215的声音信号的放大量增大,通过与上述扬声器216的组合可产生立体声效果音。
图25是表示在显示侧壳体201和操作侧壳体203中配置的信号线的缠绕状态的图,图25(a)是图24的s-s线剖视图,图25(b)是图25(a)的t-t线的要部剖视图。
在图中,219是用于电气连接显示侧壳体201和操作侧壳体203的柔性缆线,219a是第1弯折部,219b是第2弯折部,219c是卷绕部。若令显示侧壳体201相对于操作侧壳体203向u的方向旋转,则柔性缆线219以铰链装置209为中心地向卷绕方向变位。
即,柔性缆线219,从操作侧壳体内部通过铰链装置209与操作侧壳体的间隙出到显示侧壳体201的上表面上。在该位置处,以卷绕在铰链装置209的周围的方式形成卷绕部。而且,经由弯折部而被导向操作侧壳体内部。
在显示装置201和操作侧壳体203相对地变位时,柔性缆线219需要的长度的变化在旋转时由卷绕部吸收,在滑动时由弯折部吸收,可抑制发生的应变而确保耐久性。
另外,该柔性缆线219为柔性印刷基板,在该柔性印刷基板的正面上设置的插接件与配置在操作侧壳体203或者显示侧壳体201内的印刷基板(未图示)上所设置的插接件嵌合,由此电气地连接柔性缆线219和上述印刷基板。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在包括具有操作部的第1壳体、和具有显示部且重叠在第1壳体上地配置的地2壳体的便携式设备中,在令第2壳体以铰链装置为中心旋转180°时,第1壳体和第2壳体打开为一直线状,在令第2壳体旋转90°时,将第1壳体和第2壳体打开为T字形,所以可将显示部配置转换为纵长配置或者横长配置,并且操作性良好,可得到薄且小型的便携式电话机等的便携式设备。
此外,由于可将铰链装置配置在壳体的端部,所以可有效地使用安装空间。此外,由于使用柔性印刷基板作为卷绕在铰链装置209上的柔性缆线,所以可特别有效地使用安装空间。另外,即便使用比柔性印刷基板的安装空间的利用效率低的同轴缆线作为柔性缆线,也可将显示部配置转换为纵长配置或者横长配置,并且操作性良好,可得到薄型且小型的便携式电话机等的便携式设备。
此外,由于横长地隔着第2壳体的显示部在两侧设置接听用接收器和扬声器,所以具有可提供与大画面对应的立体感的音响的效果。
此外,由于在第1壳体和铰链装置的嵌合面上设置有配线槽,在该配线槽中配置电气地连接第1壳体和第2壳体的柔性缆线,并构成为通过该柔性缆线吸收基于第1壳体和第2壳体的相对移动所产生的缆线长度的变化,所以可确保电气连接的可靠性以及耐久性。
作为本发明的应用例,可利用在可开闭地连接两个壳体的便携式电话机等的便携式设备中。

Claims (28)

1.一种便携式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搭载有电子设备的第1壳体;搭载有具有显示部的电子设备的第2壳体;在上述第1壳体的正面与上述第2壳体的背面重合的状态下,在各自的一端侧的从宽度方向中央偏离的位置处旋转自如地连结的铰链。
2.一种便携式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第1壳体的正面和第2壳体的背面重合的状态下在各自的一端侧的宽度方向大致中央处旋转自如地连结的第1铰链、
和在上述第1壳体的正面和第2壳体的背面重合的状态下在各自的一端侧的从宽度方向中央偏离的位置处旋转自如地连结的第2铰链,
上述第1以及第2壳体能够以上述第1或者第2铰链为中心而在重叠的状态下旋转,
在令上述第2壳体从关闭的状态向第1方向旋转时,以第1铰链为中心旋转大致180°而将上述第1以及第2壳体打开为一直线状,
在令上述第2壳体从关闭状态向与第1方向相反的第2方向旋转时,以第2铰链为中心旋转大致90°而将上述第1以及第2壳体打开为T字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设备,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铰链安装在第1或者第2壳体中的任一方上,第2铰链安装在壳体的另一方上,第1以及第2铰链通过连结片结合。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设备,其特征在于,在关闭的状态下令第2壳体向第2方向旋转时,第1铰链被第1止动器阻止旋转,在向第1方向旋转时,第2铰链被第2止动器阻止旋转。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设备,其特征在于,在第1以及第2壳体内设置有电子设备,在上述第1壳体正面上设置用于令上述电子设备动作的操作键,在上述第2壳体正面上设置借助上述电子设备的动作而显示图像数据的显示装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便携式设备,其特征在于,在第1以及/或者第2壳体内,设置无线通信机构以及图像处理装置作为电子设备,上述无线通信机构经由无线线路接收图像数据,上述图像处理机构将接收的上述图像数据显示在显示装置上。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便携式设备,其特征在于,无线通信机构接收电视信号,显示装置显示电视图像。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携式设备,其特征在于,在第1以及第2壳体内设置电子设备,在第1以及第2壳体之间传递信号的信号线沿着第1铰链、连结片、以及第2铰链布线。
9.一种便携式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上部壳体,正面具有显示部,长度方向设置在沿着该显示部的长度方向的方向上;
下部壳体,长度方向沿该上部壳体的长度方向配设,且正面与上述上部壳体的背面重合而与上述上部壳体层叠;
旋转用卡合部,将上述上部壳体相对于上述下部壳体绕贯通上述上部壳体以及上述下部壳体的轴线旋转自如地卡合,
上述轴线配设在从上述下部壳体的宽度方向的中央偏离的位置上。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便携式设备,其特征在于,
轴线设置在向接近下部壳体的宽度方向的一端部的方向偏离的位置上,
旋转用卡合部,从上部壳体的长度方向的一端部到轴线的距离比从上述上部壳体的长度方向的另一端部到上述轴线的距离短,上述上部壳体的上述一端部可配置为下述状态:在接近上述下部壳体的宽度方向的上述一端部的方向上,相对于上述下部壳体旋转大致1/4。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便携式设备,其特征在于,
上部壳体具有尺寸为L1的长度方向的边以及比该长度方向的边短的尺寸为W1的宽度,
下部壳体具有尺寸为L2的长度方向的边以及比该长度方向的边短的尺寸为W2的宽度,
在上述上部壳体和上述下部壳体以各自长度方向的边彼此平行以及宽度方向的边彼此平行的方式重合时,以长度方向的边的一个彼此的偏离量为a,以与该长度方向的边相邻的宽度方向的边彼此的偏离量为b时,偏离量a以及偏离量b的组装误差分别为
amin<a<amax
bmin<b<bmax,
从上述下部壳体的上述长度方向的边到旋转用卡合部的大致中心的距离X满足:
(2W1+W1-L1+2amin-2bmax)/4<X<(2W1+W1-L1+2amax-2bmin)/4。
(其中,上述偏离量a,上述上部壳体的右端相对于上述下部壳体的右端向左偏离的量为正,上述偏离量b,上述上部壳体的上端相对于上述下部壳体的上端向下偏离的量为正。)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便携式设备,其特征在于,
上部壳体具有尺寸为L1的长度方向的边以及比该长度方向的边短的尺寸为W1的宽度,
下部壳体具有尺寸为L2的长度方向的边以及比该长度方向的边短的尺寸为W2的宽度,
在上述上部壳体和上述下部壳体以各自长度方向的边彼此平行以及宽度方向的边彼此平行的方式重合时,以长度方向的边的一个彼此的偏离量为a,以与该长度方向的边相邻的宽度方向的边彼此的偏离量为b时,偏离量a以及偏离量b的组装误差分别为
amin<a<amax
bmin<b<bmax,
从上述下部壳体的上述长度方向的边到旋转用卡合部的大致中心的距离X满足
(2W1+W1-L1-2amax+2bmin)/4<X<(2W1+W1-L1-2amin+2bmax)/4。
(其中,上述偏离量a,上述上部壳体的右端相对于上述下部壳体的右端向右偏离的量为正,上述偏离量b,上述上部壳体的上端相对于上述下部壳体的上端向上偏离的量为正。)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便携式设备,其特征在于,
上部壳体具有尺寸为L1的长度方向的边以及比该长度方向的边短的尺寸为W1的宽度,
下部壳体具有尺寸为L2的长度方向的边以及比该长度方向的边短的尺寸为W2的宽度,
在上述上部壳体和上述下部壳体以各自长度方向的边彼此平行以及宽度方向的边彼此平行的方式重合时,以长度方向的边的一个彼此的偏离量为a,以与该长度方向的边相邻的宽度方向的边彼此的偏离量为b时,偏离量a以及偏离量b的组装误差分别为
amin<a<amax
bmin<b<bmax,
从上述下部壳体的上述长度方向的边到旋转用卡合部的大致中心的距离X满足
(2W1+W1-L1+2amin+2bmin)/4<X<(2W1+W1-L1+2amax+2bmax)/4。
(其中,上述偏离量a,上述上部壳体的右端相对于上述下部壳体的右端向左偏离的量为正,上述偏离量b,上述上部壳体的上端相对于上述下部壳体的上端向上偏离的量为正。)
14.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便携式设备,其特征在于,
上部壳体具有尺寸为L1的长度方向的边以及比该长度方向的边短的尺寸为W1的宽度,
下部壳体具有尺寸为L2的长度方向的边以及比该长度方向的边短的尺寸为W2的宽度,
在上述上部壳体和上述下部壳体以各自长度方向的边彼此平行以及宽度方向的边彼此平行的方式重合时,以长度方向的边的一个彼此的偏离量为a,以与该长度方向的边相邻的宽度方向的边彼此的偏离量为b时,偏离量a以及偏离量b的组装误差分别为
amin<a<amax
bmin<b<bmax,
从上述下部壳体的上述长度方向的边到旋转用卡合部的大致中心的距离X满足
(2W1+W1-L1-2amax-2 bmax)/4<X<(2W1+W1-L1-2amin-2bmin)/4。
(其中,上述偏离量a,上述上部壳体的右端相对于上述下部壳体的右端向右偏离的量为正,上述偏离量b,上述上部壳体的上端相对于上述下部壳体的上端向下偏离的量为正。)
15.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便携式设备,其特征在于,具有借助与基于旋转卡合部的旋转动作不同的动作而令上述上部壳体以及上述下部壳体变形为通话用形状的变形部。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便携式设备,其特征在于,变形部是令上部壳体以及下部壳体相互滑动自如地卡合的滑动用卡合部。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便携式设备,其特征在于,
旋转用卡合部具有:相对下部壳体或者上部壳体容许旋转而卡合的旋转容许部分;固定在该旋转容许部分上且相对于上部壳体或者下部壳体限制旋转而卡合的旋转限制部分,
滑动用卡合部具有:相对于上述上部壳体或者上述下部壳体容许滑动而卡合的滑动容许部分;固定在该滑动容许部分上且相对于上述下部壳体或者上述上部壳体限制滑动而卡合的滑动限制部分,
该滑动限制部分为上述旋转容许部分。
18.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便携式设备,其特征在于,具有在通过上部壳体相对于下部壳体滑动而令上述下部壳体和上述上部壳体相互错位的情况下,限制上述上部壳体相对于上述下部壳体进一步旋转的滑动旋转限制部。
19.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便携式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突起部,固定设置在下部壳体或者上部壳体上;槽,设置在旋转滑动部件上,所述旋转滑动部件相对于上述下部壳体或者上述上部壳体旋转,并且相对于上述下部壳体或者上述上部壳体滑动,固定于上述壳体或者下部壳体上,
该槽具有:滑动容许槽部,在上述下部壳体和上述上部壳体相互重合的状态下对上述下部壳体以及上述上部壳体向令上述下部壳体以及上述上部壳体相互滑动的方向施力时,容许上述旋转滑动部件相对于上述突起部的移动;
滑动旋转限制用壁部,在上述下部壳体和上述上部壳体相互滑动的状态下对上述下部壳体以及上述上部壳体向令上述下部壳体以及上述上部壳体相互旋转的方向施力时,限制上述旋转滑动部件相对于上述突起部的移动。
2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便携式设备,其特征在于,具有在借助上部壳体相对于下部壳体旋转而令上述下部壳体和上述上部壳体相互错位时,限制上述上部壳体相对于上述下部壳体滑动的旋转滑动限制部。
21.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便携式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突起部,固定设置在下部壳体或者上部壳体上;槽,设置在旋转滑动部件上,所述旋转滑动部件相对于上述下部壳体或者上述上部壳体旋转,并且相对于上述下部壳体或者上述上部壳体滑动,固定于上述壳体或者下部壳体上,
该槽具有:旋转容许槽部,在上述下部壳体和上述上部壳体相互重合的状态下对上述下部壳体以及上述上部壳体向令上述下部壳体以及上述上部壳体相互旋转的方向施力时,容许上述旋转滑动部件相对于上述突起部的移动;
旋转滑动限制用壁部,在上述下部壳体和上述上部壳体相互旋转的状态下对上述下部壳体以及上述上部壳体向令上述下部壳体以及上述上部壳体相互滑动的方向施力时,限制上述旋转滑动部件相对于上述突起部的移动。
22.一种便携式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操作部的第1壳体和具有显示部且与上述第1壳体重叠地配置的第2壳体,在令上述第2壳体旋转180°时,第1壳体与第2壳体打开为一直线状,在令上述第2壳体旋转90°时,第1壳体与第2壳体打开为T字形,其特征在于,具有:滑动导轨,固定在与上述第2壳体的显示部设置面相对的面上;滑动板,可水平移动且不能旋转地在卡合在上述滑动导轨上且具有用于与铰链装置卡合的铰链用卡合孔;设置在与上述第1壳体的操作部设置面相同的面上的铰链装置,
上述铰链装置包括:不能旋转地固定在上述第1壳体上的铰链主体、相对于上述滑动板不能旋转且相对于上述铰链主体旋转自如地轴支承的铰链轴、为上述铰链轴的一部分且从上述铰链主体突出的安装凸台、在上述铰链主体中在轴方向上可滑动地设置的滑动部件、以及设置在上述铰链主体上且对上述滑动部件在轴方向上施力而令其与上述铰链轴抵接的弹性体A,令上述安装凸台和上述铰链用卡合孔不能相对旋转地卡合。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便携式设备,其特征在于,设置有:贯通设置在上述铰链装置的中心的铰链轴孔并不能旋转地固定在上述第1壳体上的轴、不能旋转地固定在上述轴的一端的旋转控制板、使上述旋转控制板卡合在上述滑动导轨上的引导孔。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便携式设备,其特征在于,上述旋转控制板以圆柱为基本形而具有被隔着中心轴对置的两个平面切割后的切面,上述引导孔包括使上述旋转控制板可旋转的旋转部孔、和使上述旋转控制板不能旋转且可水平移动的滑动部孔。
25.如权利要求22~24的任意一项所述的便携式设备,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滑动板上设置切口,在上述滑动导轨上具有与该切口卡合的弹性体B。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便携式设备,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1壳体和上述铰链主体的嵌合面上设置配线槽,在上述配线槽中配置电气连接上述第1壳体和上述第2壳体的柔性缆线。
27.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便携式设备,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2壳体的横长地隔着显示部的两侧具有接听用接收器和扬声器。
28.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便携式设备,其特征在于,具有检测上述第1壳体和上述第2壳体已打开为T字形的检测机构,根据上述检测机构的检测信息令输入上述接收器的声音信号的放大量增大,并通过与上述扬声器的组合产生立体声效果音。
CN 200580030696 2004-09-14 2005-08-23 便携式设备 Pending CN10101940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266845 2004-09-14
JP266845/2004 2004-09-14
JP135881/2005 2005-05-0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19409A true CN101019409A (zh) 2007-08-15

Family

ID=387272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580030696 Pending CN101019409A (zh) 2004-09-14 2005-08-23 便携式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019409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22029A (zh) * 2007-11-12 2010-09-01 株式会社藤仓 电子设备以及电子设备布线用电线束
CN103024109A (zh) * 2009-04-28 2013-04-03 Nec卡西欧移动通信株式会社 双轴铰链及便携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22029A (zh) * 2007-11-12 2010-09-01 株式会社藤仓 电子设备以及电子设备布线用电线束
CN103024109A (zh) * 2009-04-28 2013-04-03 Nec卡西欧移动通信株式会社 双轴铰链及便携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44665C (zh) 折叠式便携通信终端
KR20070036802A (ko) 휴대 기기
KR100744295B1 (ko) 휴대용 단말기
KR100709652B1 (ko) 폴더식 휴대전화
KR100993095B1 (ko) 폴더식 휴대기기
EP1758343A2 (en) Hinge device for portable terminal and portable terminal having the same
EP1777923A1 (en) Portable terminal including a sliding and slanting housing carrying a display and loudspeakers
CN101795376A (zh) 具有投影功能的便携式终端
US7986981B2 (en) Portable terminal with rotatable display
US20090245933A1 (en) Slide module and mobile terminal having the same
EP1871079A2 (en) Portable terminal with hinge stopper
KR100664184B1 (ko) 듀얼힌지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한 이동통신 단말기
CN101019409A (zh) 便携式设备
KR100810229B1 (ko) 스윙 타입 휴대용 단말기의 힌지 가이드 장치
CN1892398B (zh) 用于便携式终端的照相机镜头组件
US8437146B2 (en) Portable terminal with hinge apparatus
KR100724942B1 (ko) 레이저 프로젝션 디스플레이를 구비한 휴대 단말기의스크린 장치
KR20070102919A (ko) 휴대용 단말기의 힌지 장치
US20080194299A1 (en) Portable terminal
JPH1028064A (ja) 携帯端末機器
KR100724941B1 (ko) 레이저 프로젝션 디스플레이를 구비한 휴대 단말기의스크린 장치
KR101354399B1 (ko) 휴대용 단말기
KR100703312B1 (ko) 레이저 프로젝션 디스플레이를 구비한 휴대 단말기
US8103320B2 (en) Portable terminal for providing visual and acoustic convenience and rotary type hinge apparatus therefor
KR20060074289A (ko) 슬라이드형 이동통신 단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