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56704B - 弹簧制造机 - Google Patents

弹簧制造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856704B
CN101856704B CN201010148829.8A CN201010148829A CN101856704B CN 101856704 B CN101856704 B CN 101856704B CN 201010148829 A CN201010148829 A CN 201010148829A CN 101856704 B CN101856704 B CN 10185670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ug
wire
guide channel
production machine
spring produ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14882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856704A (zh
Inventor
沃尔特·梅尔
安德烈亚斯·西格
斯特凡·耶特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afios AG
Original Assignee
Wafios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afios AG filed Critical Wafios AG
Publication of CN1018567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5670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85670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5670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FWORKING OR PROCESSING OF METAL WIRE
    • B21F35/00Making springs from wire
    • B21F35/02Bending or deforming ends of coil springs to special shap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FWORKING OR PROCESSING OF METAL WIRE
    • B21F3/00Coiling wire into particular forms
    • B21F3/02Coiling wire into particular forms helically
    • B21F3/027Coiling wire into particular forms helically with extended ends formed in a special shape, e.g. for clothes-pe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Wire Processing (AREA)
  • Springs (AREA)

Abstract

在具有机架的弹簧制造机中,在机架上安装有金属丝送入装置和用于在引导方向上引导金属丝的金属丝导向装置;此外安装有芯棒,芯棒设置金属丝导向装置的下游且垂直于引导的金属丝(10)、不仅可以在高度方向上而且可以在垂直于机架的方向上运动;并且在芯棒之后安装有改型工具,改型工具可以平行于金属丝引导方向以及在两个彼此垂直且各自垂直于金属丝引导方向的方向上运动;芯棒具有金属丝引导通道,金属丝引导通道在芯棒中以与芯棒的远离机架的外侧壁具有一定的距离的方式构造,被引导的金属丝可以通过金属丝引导通道穿过芯棒被引导到改型工具,并且此外金属丝可以通过芯棒中的开口被引导到金属丝导向通道中。

Description

弹簧制造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机架的弹簧制造机,在该机架上安装有金属丝送入装置和用于在引导方向上引导金属丝的金属丝导向装置;此外安装有芯棒(Dorn),该芯棒设置在金属丝导向装置下游且垂直于被引导的金属丝、可以在高度方向上以及在垂直于机架的方向上运动;且在芯棒之后安装有改型工具,该改型工具可以平行于金属丝引导方向以及在两个彼此垂直且各自都垂直于金属丝引导方向的方向上运动。
背景技术
制造压力弹簧的不同类型的相应机器是公知的。在此,基本上可以区分为具有1指状件系统的弹簧制造机(即一个可运动的卷绕指状件使金属丝成形为弹簧)和具有2指状件系统的机器(两个可运动的卷绕指状件使金属丝成型为弹簧)。
在这些公知的机器中具有1指状件系统的机器可以特别灵活地被投入使用,并且能够涵盖较大范围的弹簧形状。然而,由这种机器制造的弹簧的精确性以及该机器本身的按件计算的产量通常都差于2指状件系统。
另一方面,具有2指状件系统的机器又只适合于制造不具有弯曲的臂的纯的螺旋弹簧,因为金属丝在一次启动之后始终保持位于卷绕指状件的金属丝引导槽中。借助2指状件系统能够比1指状件系统制造出数量更多和几何形状更准确的弹簧。
从US 20080264132 A中公知一种弹簧制造机,该弹簧制造机既可用于在1指状件系统中的工作,也可以用于在2指状件系统中的工作并且能够进行适当的改装。2指状件系统的在机器中现有的两个驱动器也能够用于操作1指状件系统而被使用。在所述公知的机器中,芯棒被用作为传统的切削芯棒。当机器在1指状件系统工作中时,改型工具不可以垂直于机器壁运动。因此不能够实现弹簧向前的弯曲。
从US 4 873 854中公知的弹簧制造机以1指状件系统的原理工作,其中改型工具可以在两个方向上运动。因此,切割部(Schnitt)、螺距元件和弯曲元件都可以垂直于改型工具的运动方向运动,但是向前的弯曲是不可能的。
在US 5 706 687A中描述另一个以1指状件系统工作的弹簧制造机,在该弹簧制造机中卷绕工具甚至可以在三个彼此垂直的方向上运动。在这种公知的机器中独立的工具被用于弯曲,然而这会导致的缺点是,该独立的工具为了进行向前的弯曲加工必须从上面下沉。
公知的还有大量以1指状件系统工作的弹簧制造机,在这些弹簧制造机中改型工具以不同的方式被操作和运动(JP 11285758 A,JP2002059233 A,JP 2004209527 A,US 7 107 806 B2),然而,这些弹簧制造机都具有的缺点是,通过这些弹簧制造机不能够产生向前的弯曲。
发明内容
由此本发明基于的任务是,以如下方式改进通常以2指状件系统只适合于制造纯的螺旋弹簧(压力弹簧)的弹簧卷绕机,使得该弹簧卷绕机也能够用于在1指状件系统中以制造简单的螺旋扭力弹簧。
根据本发明,这在开头所述种类的弹簧制造机中以如下方式实现,即芯棒具有金属丝导向通道,该金属丝导向通道在芯棒中以与芯棒的远离机架的外侧壁具有一定的距离的方式构造,被引导的金属丝可以通过所述金属丝导向通道穿过芯棒被引导到改型工具中,并且该芯棒此外包括用于将金属丝导入到金属丝导向通道中的开口。
通过下述方式,即在本发明中芯棒可以在垂直于金属丝送进方向的平面以及在上下方向上和前后方向上运动,并且通过使用可以在两个彼此垂直并且各自垂直于金属丝引导方向的方向上运动的改型工具(“3D卷绕指状件”),除卷绕外金属丝也可以在各个任意的方向(上下、前后)上进行弯曲。因此,能够制造具有几乎任意臂位置和臂形状的螺旋扭力弹簧。也能够在不使用额外的工具单元或工具滑动部的情况下实现向前弯曲的臂的制造。同时也存这样的可能性,在2指状件卷绕系统中以较大的按件计算的产量制造高精度的弹簧。
根据本发明,以2指状件系统工作的传统弹簧卷绕机能够以并不复杂的方式被改装成在1指状件系统。在此,通过更换改型单元、芯棒单元并且如果必要的话也更换切削刀以及金属丝导向装置,非常显著地放大了能够在该机器上制造的产品范围。通过本发明实现了特别可观的经济效益。
在根据本发明的弹簧制造机中,金属丝导向通道特别优选地构造为导向槽的形式,该导向槽再度优选地具有至少相应于于引导的金属丝的直径的槽深度,从而金属丝在经过导向槽时不会从导向槽凸出。这就可能将金属丝引导通道实施为具有闭合的横截面,该闭合的横截面为了构造用于引导金属丝的开口能够以适当的方式被打开。
如果金属丝导向通道以具有不闭合的而是在一侧打开的横截面的导向槽的形式构成,那么特别有利的是,导向槽在其远离机架的侧臂上,通过从其末端垂直于金属丝导向通道的纵向中心平面且平行于金属丝引导方向分布的平坦的界定壁与芯棒的外侧壁连接,其中优选地,该平坦的界定壁垂直于金属丝引导方向地具有大于金属丝直径的宽度。
本发明的另一个有利的构造方式在于,用于将金属丝引导到金属丝导向通道中的开口直接紧挨着界定壁分布并且开口在芯棒的整个长度上在金属丝引导方向上延伸。优选地,在此,该开口垂直于平坦的界定壁具有下述开口宽度,该开口宽度相应于金属丝直径或略微大于金属丝直径,从而金属丝容易地从外侧引导通过该开口并且能够容易地将其引导到金属丝导向通道中。
在根据本发明的弹簧制造机中有利的情况是,金属丝导向通道被构造成导向槽,其构造方式实施为,导向槽的纵向中心平面垂直于平坦的界定壁分布。
在根据本发明的弹簧制造机的另一个优选的构造方式中,芯棒被构造成两部分并且包括上芯棒区段以及下芯棒区段。在此,两个芯棒区段优选地为了实现将金属丝引导到金属丝导向通道中的开口从闭合状态过渡到打开状态中,在闭合状态中,在两个芯棒区段之一中构成的并且向两个芯棒区段之间的分界表面开放的金属丝导向通道由另一个芯棒区段完全覆盖或封闭,在打开状态中,金属丝导向通道被打开的并且在两个芯棒区段之间构造用于将金属丝引导到该金属丝导向通道中的开口。在芯棒以两个芯棒区段的根据本发明的两部分式的构造方式中实现了下述的可能性,即将金属丝引导到金属丝导向通道中的开口只有在下述情况下才被构造,即,金属丝应该从金属丝导向通道出来或者被引导到该金属丝导向通道中,否则的话或者可以通过将两个用于金属导向的芯棒区段互相叠合而具有闭合的通道横截面,这对于金属丝导向通道的开放式构造方式在导向槽始终单侧打开的情况下经常是优选的。
在该芯棒的两部分式的构造方式中也存在一种有利的构造方式为,两个芯棒区段构造成可以围绕其共同的铰接部相对彼此偏转并且在此能够剪刀形地打开,从而为了实现用于导入(或导出)金属丝的开口,可以打开两个芯棒区段并且由此实现通向金属丝导向通道的期望的进入部。而在完成置入或导出金属丝后重新闭合该两个芯棒区段并且从而重新实现闭合的金属丝导向通道。
而芯棒两部分的构成的另一有利构造方式也在于,两个芯棒区段为了进入打开状态可以在保持在其取向从而互相平行取向的情况下彼此分离地运动。
此外,芯棒的两部分的构成有利地也为,在其中构造导向槽形式的金属丝导向通道的芯棒区段在芯棒的闭合状态中在其外侧由凸出于另一个芯棒区段的凸出部覆盖,该凸出部在闭合状态中相对包括金属丝导向通道的芯棒区段的外界定表面以覆盖该芯棒区段的方式平面地紧贴。由此在向前弯曲的情况下实现提高的刚性。
根据本发明的弹簧制造机的另一优选的构造方式在于,额外地在芯棒上构造用于弯曲紧贴被引导的金属丝的圆弧形弯曲表面,该圆弧形弯曲表面的曲率轴(Krümmungsachse)垂直于金属丝的引导方向,其中弯曲表面优选地,在垂直于金属丝导向通道的纵向中心平面的方向上偏移地安设在芯棒上。此外,弯曲表面的曲率轴优选地如此设置,即其在垂直于或平行于金属丝导向通道的纵向中心平面。
本发明非常特别优选构成也在于:在芯棒的两部分构成中,两部分能够从闭合状态过渡到打开状态(以及与此相反),导向槽的深度选择为略微小于金属丝的直径并且此外包括两个芯棒区段的芯棒也可以在金属丝的引导方向(以及在反方向)上运动。因此,芯棒同时也被用作为金属丝的夹具,金属丝在两个芯棒区段的闭合状态中在两个芯棒区段之间被夹紧地保持。
最后,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具有前面所述特征的芯棒,该芯棒应用在开始处所提及类型的弹簧制造机中。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附图原则上示例性地更详细地说明本发明。其中:
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弹簧制造机(弹簧卷绕机)的透视图(从侧前方),该弹簧制造机适用于1指状件系统;
图2示出根据图1的弹簧制造机的改型区域的放大(透视的)局部图;
图3示出在根据图1的机器中参与改型的结构元件(描述为在各个元件之间具有中间空间)的透视示意图;
图4至图8在不同视图中示出芯棒的不同实施方式的原理图;
图9示出开始制造螺旋扭力弹簧时(仅)参与改型的元件(与图3相应)的显著地放大的透视图,该视图为在金属丝递送方向上看在外部侧前方看去的透视图;
图10示出源自图9的示图,但是其为在金属丝引导方向上看从外部侧后方看去的示图;以及
图11A至11K示出相应于图9和图10的参与改型的元件,用于描述制造螺旋扭力弹簧的过程,其中,各个阶段都以相应于源自图9和图10的视图的两张透视图描述。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在透视正视图中示出弹簧制造机1,其通过1指状件系统工作。该弹簧制造机基本上由机架2组成,在该机架的前侧布置有矫正单元3、金属丝送入装置4、金属丝导向装置5、芯棒单元6、改型单元7、螺距装置8以及切削单元9。
由于矫正单元3以及金属丝送入装置4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是公知的,从而只作非常简短的探讨:
由金属丝送入装置4从未作描述的金属丝储备处通过一对或多对可转动驱动的引入辊11拉出金属丝10(参见图9和图10),该金属丝10在矫正单元3中借助多个矫正滚柱被矫直并且通过后接于引入辊11的金属丝导向装置5在金属丝引导方向s上被引导给改型单元7。
同样地,螺距装置8也是公知的;该螺距装置8能够通过向外的运动(垂直于金属丝轴和垂直于机架2地向前离开)产生在弹簧的单个螺绕圈之间相应的期望的螺距。这种螺距装置的运作方式和使用方式是技术人员公知的,因而不需要进一步探讨。
此外,在机架2上安装有两个水平滑板12,也就是上水平滑板和下水平滑板,该两个水平滑板12能够彼此独立地、平行于金属丝引导方向s在tu和t0方向上运动。
如同图1所示的,在水平滑板12上倾斜地设置有两个改型滑动件13(每个都在一个水平滑板12上),并且这两个改型滑动件13各自都通过曲线传动装置14,彼此独立地可以在其倾斜的轨道上、在方向u或v上运动。在此,对于改型单元7的运动可以考虑任意的变型,其使改型工具15在改型平面上的自由运动(也就是只要改型工具15适用于2销钉螺线圈系统)成为可能。同样也有这样的可能性,假如期望的话可以进行两个水平滑板12之间的耦合。在2指状件系统中,每个改型滑动件13在其前面的端部上都装配有改型工具15,而在图1中所描述的适用于1指状件系统的弹簧制造机1上,只有在下改型滑动件13上通过连接板22配置有改型工具15。改型工具在这里是3D-卷绕指状件23(也称为“螺旋扭力弹簧装置”),其在这里用作改型单元7。3D-卷绕指状件23在其面向芯棒单元6的端侧上具有用于容纳、引导以及偏转金属丝10的导向凹槽28(参见图9和图10)。
2指系统的在1指转换过程中不需要的(上)改型滑动件13在转换到1指系统的过程中被拆除或者被移到出发位置上,该上改型滑动件13停留在该位置上。
改型芯棒16固定在芯棒外壳17中(参见图2中改型区域的放大的详细描述),该芯棒外壳17在其本身来说可移动地置入到芯棒滑板18中。该芯棒滑板18可竖直地(垂直于金属丝10)在w方向上运动,从而使改型芯棒16能够始终直接位于已经卷起的金属丝上。芯棒外壳17就其本身来说在x方向上可向前向后地(同样垂直于金属丝10)运动,其中两个运动方向在图2中通过箭头指出。
在芯棒滑板18上安装有两个通过各自一个曲柄轴19操作的切削滑动部20,在该切削滑动部20上分别设置用于割断制造出的弹簧(假如在2指状件系统中加工)的刀具21。在根据图1的弹簧制造机转换到1指状件系统时,只在上切削滑动部20上置入刀具21,该刀具21的实施方式为:直接在金属丝导向装置5的出口25处割断金属丝(参见图3的描述)。为了支撑金属丝出口25而在下切削滑动部20上设置对置刀30,该对置刀30可以自下靠在金属丝导向装置5上。可选地,金属丝10也可以借助芯棒单元6在w方向上或x方向上的运动在改型芯棒26和金属丝导向装置5之间被割断,为此而在改型芯棒26和金属丝出口25上设置特殊的倒角设计(在图中未作描述)。
3D卷绕指状件23基本上平行于金属丝引导方向s取向并且能够通过两个水平滑板12在运动方向t0和tu上的运动或者通过改型滑动件13在方向v上的运动在中运动。通过附加的驱动器24(图1)还有可能实现3D卷绕指状件23垂直于卷绕平面在y方向上的补充运动(偏转)。因此,该3D卷绕指状件23的改型工具15能够以任意的方式向金属丝导向装置5的金属丝出口25定位或围绕着向外凸出的金属丝10运动并且从上、下、后或前地作用于金属丝(也参见图3)。
从图3的描述中可辨识出,其以原则性的方式将所有参与改形的结构元件在彼此远离的位置上示出,改型芯棒16构造成两部分:
该改型芯棒16包括上芯棒区段16a和下芯棒区段16b,两个芯棒区段沿着垂直于机架2(在方向x上)以及平行于金属丝引导方向s分布的平面中,彼此叠合地放置并且(以合适的方式)互相固定。
如同在图3中单独示出的,其中着重指出的是在下芯棒区段16b上构造有向上开口的导向槽27,该导向槽27平行于金属丝引导方向s地分布并且横截面上与金属丝直径d适配(参见图7以及图9)。
通过沿着改型芯棒16的运动轴w和x的可运动性,能够将改型芯棒16如此相对于金属丝定位:后者位于导向槽27中或位于改型芯棒16的任何一个任意其他位置或倒角上。现在,借助改型芯棒16的可定位性和借助3D卷绕指状件23的自由度t、v、y,金属丝10几乎能够实现任意的改形。
根据图3,导向槽27在其远离机架2的一侧通过凸出部29与下芯棒区段16b在该处的外表面31分离,该凸起部29例如使弹簧向前弯曲的臂的制造成为可能(也可参见图9和图10或图11A至11K的描述)。在凸起部29的上侧上构成垂直于导向槽27的纵向中心平面M-M(参见图7)并且平行于金属丝引导方向s的平坦的界定壁32,该界定壁32形成为凸出部29的上界定面并且导向槽27的外部侧臂的上端与下芯棒区段16b的外表面31相连接。
如同从图6可以很好地辨识的,上界定壁32的宽度B宽于金属丝的直径。导向槽27的深度T也略大于金属丝的直径。
图3进一步示出,上芯棒区段16a的下表面以下述方式突出于在下芯棒区段16b中的导向槽27,即,上芯棒区段16a的下表面在下芯棒区段16b的上表面上方在向前的方向上凸出。
此外,将被制成圆形的,特别是弯成圆弧形的区段35装配在上芯棒区段16a的前末端上,借助该区段35被引导的金属丝10能够在相应的平面中弯曲。
在这里使用的圆弧形弯曲表面35可以在改型芯棒16上也能以其他的取向方式安设,例如以如下方式,即,弯曲表面35的曲率轴A被设置于导向槽27的纵向中心平面M-M(参见图7)中或平行于该纵向中心平面M-M偏移设置。
在改型芯棒16的实施过程中,如图所示,弯曲平面35的曲率轴A垂直于金属丝引导方向s并且垂直于机架2(也平行于轴x)。
在所示出的弯曲表面35的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该弯曲表面35圆形地关于四分之一圆延伸,在金属丝引导方向s看去也几乎在改型芯棒16的整体长度L上伸展,也就是完全地在上芯棒区段16a的前端区段上,这也如同图6所示。
一定还存在其他取向和布置的可能性,如从图5或图8得出的例子,该例子将在下面更深入地加以探讨。
在图3以及图9和图10中描述的实施例中,在改型芯棒16的向外(向前)取向末端上,在下芯棒区段16b的界定表面32与上芯棒区段16a的弯曲表面35之间实现从布置的外侧可进入的开口46,该开口46的宽度h(垂直于界定壁)在金属丝引导方向s上持续地增加(参见图3)。
在改型芯棒16的整个长度L上延伸(从金属丝引导方向s看)的开口46,在其最窄的横截面处具有宽度h,该最窄的横截面位于长度L的开始处紧密地挨着金属丝导向装置5的出口25,所述宽度h具有如下大小,即,在考虑到所要求的金属丝10的直径d的情况下该输送的金属丝10要能够从外面引导到该宽度内并且然后能够被引导到导向槽27中,其中,所有为此所要求的相对运动能够通过改型芯棒16在芯棒16的w或x方向上相对金属丝10的运动实施。
图4至图8以从改型芯棒16的前侧迎着金属丝引导方向s看去的示意图示出改型芯棒16的不同实施方式的视图。在此,用虚线表示金属丝10弯曲的可能的位置并且用箭头表示可能的弯曲方向。
图4示出改型芯棒16单件式的实施方式,在该改型芯棒16中设有L形通道33,该通道33在改型芯棒16的外侧上通入开口46内,金属丝通过该开口46引导并且被带入该通道33的在这里向上取向的、构成导向槽27的臂中。用虚线示出的是被引导到通道33中的金属丝的不同位置,其中,对于这些不同的金属丝位置中的每一个,可能的弯曲方向则通过小箭头表示。
图5示出了相似的改型芯棒16,但改型芯棒16在这里以上芯棒区段16a和下芯棒区段16b构成为两部分。上面的图示示出了如图1中的视图,下面的图示示出了在下芯棒区段16b从上看的俯视图(在上芯棒区段16a被移除的情况下)。两个芯棒区段16a和16b再次共同构成L形通道33,这里在该L形通道33处,这次L形通道33的构成导向槽27的臂却是向下伸展的。从金属丝的引导方向看,导向槽27前置于作为弯曲表面的制成圆角形的区段35’,该区段35’的弯曲轴线平行于导向槽27的纵向中心平面M-M(参见图7)并且其简化了弹簧体的卷绕。
图6同时示出了两部分的改型芯棒16,该改型芯棒16具有上芯棒区段16a和下芯棒区段16b。该设计与如图1至图3以及图9至图11K中所描述的一致。具有圆形弯曲表面35的弯曲区段向上形成圆形,如同从图3或图9和图10中显而易见的,其中,图6的右侧示图示出了上改型芯棒区段16a的正视图(在左侧示图中从左边的方向看)。
在图中描述的例子中示出了右旋弹簧的制造。当然,本发明的应用中同样也存在着用于制造左旋弹簧的可能性,即使其在附图中没有示出。为了制造左旋弹簧,只需要将改型芯棒16和金属线导向装置5替换为新的改型芯棒和新的金属丝导向装置,其中,这些元件中的每一个被实施为与图中所示的图示中关于垂直于纵向中心平面M-M且通过金属丝导向通道(导向槽27)的纵向中轴线分布的平面镜像地布置地实施。
图7和图8分别示出了由两部分组成的、具有闭合功能的改型芯棒6:
在根据图7的实施方式中,上芯棒区段16a和下芯棒区段16b围绕转动轴36(通过未示出的机械装置或驱动装置)可成剪刀形地相对彼此偏转。在闭合状态(图7的左侧图示)中,金属丝位于具有闭合的横截面的金属丝导向通道27中,从而金属丝在改型芯棒16的闭合的位置中在穿过该金属丝导向通道27的过程中被完全地包围。
在闭合位置中,上芯棒区段16a在其具有与向下凸出的凸出部37的外侧(图7:左侧)与下芯棒区段16b的外表面31重叠,在该下芯棒区段16b中构成导向通道27。
通过围绕转动轴36剪刀形的打开,芯棒单元6从图7中的左侧图示的闭合位置转变到如同在图7的右侧示图示中所示的打开位置。此时,在上芯棒区段16a的向下凸出的前凸出部37与界定壁32之间构成开口46,通过该开口46金属丝10能够从外导入到导向槽27内或从该导向槽27导出。
凸出部37和29在改型芯棒16的闭合状态中相对而置地向外向支撑,由此实现了在向前弯曲(即在图7中向左弯曲)的情况下提高的刚性。
最后在图8中描述了由两部分组成的改型芯棒16的另一实施方式,同样地,左侧处于闭合位置而右侧处于打开位置。
在此,上芯棒区段16a和下芯棒区段16b在打开位置中(图8中的右侧示图)不再互相连接。更确切地说,为了实现用于进入到导向槽27的开口46,两个芯棒区段16a和16b互相平行地、不改变的彼此相对的取向地互相分开,这种分开同样能够通过简单的机械装置(例如曲杆、撑开元件或曲线控制,也通过电动机驱动器,所有这些在图中都未作描述)实现,并且技术人员熟悉对此适合的机械装置或驱动器。
此外,在该实施方式中,上芯棒区段16由两个互相连接的元件38(芯棒部件1)及39(芯棒部件2)组合构成。从而,例如做成圆形的弯曲表面35”或者诸如此类也能够在改型芯棒16的中间件中实现。
以多部分的形式构造改型芯棒16结构简化了单个芯棒部件16a、16b、38和39的制造,并且能够通过替换芯棒区段16a、16b或芯棒部件38或39中的一个来改变通道33或成型表面28和35的形状。
通过实施可运动的芯棒区段也能够将图7和图8中的改型芯棒16实施为夹具,该夹具能够夹住并且能够定位金属丝10、臂或弹簧体,其产生作为使用这种芯棒单元的另一种可能性。对此,改型芯棒16也可以在金属丝的引导方向s上以可运动的方式实施并且将导向槽27的深度T选择为稍微小于金属丝的直径d,使得在两个芯棒区段16a和16b的闭合状态下实现能够在它们之间的金属丝的固定保持。
导向通道27的构造方向,即,例如向上(如图4中)或向下(如图5和图6中)是可以任意地并且根据应用或期望的弹簧形状单独地选择。
除已经阐明的具有形成为圆形的芯棒区段35或35’或35”的实施方式以外还可以考虑许多其他可能的变型。因此表明有利的是,例如芯棒16的端面被额外地打磨,以用于金属丝无障碍地制造。在此,该端面大多数被实施为相应的自由成型表面,而不具有准确的几何定义。
图9和图10示出了源自图3的改型元件在向前取向的臂40弯曲的情况下的两个不同的透视图:图9示出侧前方的透视图,而图10描述了侧后方布置的透视图。
此外,金属丝10在导向槽27中分布并且该金属丝通过相应的间隙41在改型工具15上在其自身向前运动的情况下弯曲到凸出部29上。
在导向槽27的末端上通过安设在凸出部29上的倒圆42有利于由导向槽27至向外的弯曲方向上的过渡。
最后,在图11A至11K中用不同改型元件的透视原理示意图描述了制造弹簧43的不同阶段,所述弹簧具有弯曲的臂44。在此,各自并排示出的左右示图示出了相同的制造步骤,但是从两个不同的透视角度,其中在左侧示图中仍然通过箭头表示单个工具的运动顺序。
图11A和11B示出了一种状态,在该状态中,金属丝10通过金属丝导向装置5和下芯棒区段16b的导向槽27经过改型芯棒16向外传输。通过改型工具15向着改型芯棒16且自上而下的运动(沿着运动轴t和v的运动),金属丝10在改型芯棒16后面的棱边上(也就是在改型芯棒下面芯棒区段16b上)弯曲并且因此制造出第一弯曲的臂44。
随后,改型工具15从金属丝10向右移走,在后面围绕该金属丝10环绕引导,下沉并且从下面再次贴靠在金属丝10上。同时将金属丝10继续向前传输一段,改型芯棒16下沉并且向后移动一段,使得形成为圆形的弯曲表面35贴靠到金属丝10上(根据图11C和11D状态)。
然后,通过抬起改型工具15、激活金属丝送进装置通过卷绕产生弹簧体47。螺距装置8为了产生在单个螺纹之间的距离而能够垂直于金属丝运动。该距离在图11E和11F中示出。
在完成制造弹簧体47后,改型工具15从金属丝10处移走,在后面围绕该金属丝环绕引导并且从后面在弹簧体47的内部定位。现在,通过激活金属丝送进装置并且接着下沉改型工具15来使第二臂44弯曲。该弯曲或者能够再度(像开始时一样)在改型芯棒16的导向槽27内或者在凸出部29上进行(参见图11G和11H)。
最后,如图11J和11K所示,通过收回改型芯棒16和改型工具15释放弹簧43。通过送进金属丝10制造相应的臂长度并且通过对置刀30的抬起和刀具21的下沉割断完成的弹簧43。
然后,重新开始制造新弹簧的过程。

Claims (17)

1.弹簧制造机(1),具有机架(2),在所述机架(2)上安装有金属丝送入装置(4)和用于在引导方向(s)上引导金属丝(10)的金属丝导向装置(5);在所述机架(2)上此外安装有芯棒(16),所述芯棒(16)设置在所述金属丝导向装置(5)下游且垂直于被引导的所述金属丝(10)、不仅能够在高度方向(w)上而且能够在垂直于所述机架(2)的方向(x)上运动;并且在所述机架(2)上在所述芯棒(16)之后安装有改型工具(15),所述改型工具(15)能够平行于(t)所述金属丝引导方向(s)以及在两个彼此垂直且各自垂直于所述金属丝引导方向(s)的方向(y,v)上运动,
其特征在于,所述芯棒(16)具有金属丝导向通道(27),所述金属丝导向通道(27)在所述芯棒(16)中以与所述芯棒(16)的远离所述机架(2)的外侧壁(31)具有一定的距离的方式构造,被引导的所述金属丝(10)能够通过所述金属丝导向通道(27)穿过所述芯棒(16)被引导到所述改型工具(15)并且此外能够通过所述芯棒(16)的开口(46)被引导到所述金属丝导向通道(27)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簧制造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丝导向通道以导向槽(27)的形式构造。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弹簧制造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槽(27)具有槽深度(T),所述槽深度(T)至少相应于所述金属丝(10)的直径(d)。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之一所述的弹簧制造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槽(27)在其远离所述机架(2)的侧臂上,通过垂直于所述金属丝导向通道(27)的纵向中心平面(M-M)且平行于(t)所述金属丝引导方向(s)分布的平坦的界定壁(32)与所述芯棒(16)的所述外侧壁(31)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弹簧制造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坦的界定壁(32)垂直于所述金属丝引导方向(s)具有宽度(B),所述宽度(B)大于所述金属丝直径(d)。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弹簧制造机,其特征在于,用于将所述金属丝(10)引导到所述金属丝导向通道(27)中的所述开口(46)直接紧挨着所述界定壁(32)分布,并且所述开口(46)在所述芯棒(16)的整个长度(L)上在所述金属丝引导方向(s)上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弹簧制造机,其特征在于,用于将所述金属丝(10)引导到所述金属丝导向通道(27)中的所述开口(46)垂直于所述平坦的界定壁(32)具有开口宽度(h),所述开口宽度(h)至少相应于所述金属丝直径(d)。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弹簧制造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芯棒(16)构成为两部分并且包括上芯棒区段(16a)以及下芯棒区段(16b)。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弹簧制造机,其特征在于,两个芯棒区段(16a、16b)为了实现将所述金属丝(10)引导到所述金属丝导向通道(27)中的所述开口(46)而能够从闭合状态过渡到打开状态中,在所述闭合状态中,在两个所述芯棒区段之一(16b)中构成的并且向两个所述芯棒区段(16a、16b)之间的分界面开放的所述金属丝导向通道(27)由另一个所述芯棒区段(16a)完全地覆盖并且封闭,在所述打开状态中,所述金属丝导向通道(27)打开并且在两个所述芯棒区段(16a、16b)之间实现用于将所述金属丝(10)引导到所述金属丝导向通道(27)中的所述开口(46)。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弹簧制造机,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芯棒区段(16a、16b)能够围绕共同的铰接部(36)相对彼此偏转并且在此能剪刀形地打开。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弹簧制造机,其特征在于,两个芯棒区段(16a、16b)为了进入打开状态能在保持两个所述芯棒区段(16a、16b)取向的情况下彼此分离地运动。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弹簧制造机,其特征在于,在其中构造有所述金属丝导向通道(27)的所述芯棒区段(16b),在所述芯棒(16)的所述闭合状态中,在所述芯棒(16)的外侧由凸出于另外的所述芯棒区段(16a)的凸出部(37)覆盖,所述凸出部(37)在所述闭合状态中相对包含所述金属丝导向通道(27)的所述芯棒区段(16b)的外部界定表面(31)以覆盖所述芯棒区段(16b)的方式平面地紧贴。
1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弹簧制造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芯棒(16)上额外地构造有用于弯曲紧贴被引导的所述金属丝(10)的圆弧形弯曲表面(35;35’;35”),其中所述弯曲表面(35;35’;35”)的曲率轴(A)垂直于所述金属丝(10)的所述引导方向(s)。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弹簧制造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曲表面(35;35’;35”)在垂直于所述金属丝导向通道(27)的纵向中心平面(M-M)的方向上偏移地被安设在所述芯棒(16)上。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弹簧制造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曲表面(35;35”)的所述曲率轴(A)垂直于所述金属丝导向通道(27)的所述纵向中心平面(M-M)。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弹簧制造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曲表面(35”)的所述曲率轴(A)平行于所述金属丝导向通道(27)的所述纵向中心平面(M-M)。
17.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弹簧制造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槽(27)的深度(T)小于所述金属丝(10)的直径(d)并且所述芯棒(16)仍然能够在所述金属丝(10)的引导方向(s)上运动。
CN201010148829.8A 2009-04-07 2010-03-25 弹簧制造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5670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09016768A DE102009016768B3 (de) 2009-04-07 2009-04-07 Federherstellungsmaschine
DE102009016768.4 2009-04-0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56704A CN101856704A (zh) 2010-10-13
CN101856704B true CN101856704B (zh) 2013-06-05

Family

ID=422696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148829.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56704B (zh) 2009-04-07 2010-03-25 弹簧制造机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EP (1) EP2239067B1 (zh)
JP (1) JP5255582B2 (zh)
CN (1) CN101856704B (zh)
AT (1) ATE507020T1 (zh)
DE (2) DE102009016768B3 (zh)
TW (1) TW201039940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72743A (zh) * 2010-12-24 2011-09-07 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卷簧机芯刀结构
CN102626761B (zh) * 2012-01-04 2014-06-04 杭州钱江弹簧有限公司 一种扭簧成型工艺
CN103861974A (zh) * 2014-03-18 2014-06-18 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特型弹簧制造工装及特型弹簧制造工艺
CN104057001B (zh) * 2014-06-30 2016-08-17 安庆谢德尔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多弧形弹簧钢丝导轨
CN104070124B (zh) * 2014-06-30 2016-10-05 安庆谢德尔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防抖动弹簧钢丝导轨
CN105618636B (zh) * 2016-01-25 2018-12-28 南京艾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产生合金丝韦根效应的方法及其装置
CN107570634A (zh) * 2017-09-04 2018-01-12 珠海市赛科自动化有限公司 一种医用导丝绕线机
JP7258545B2 (ja) * 2018-12-28 2023-04-17 日本発條株式会社 コイリングマシンと、コイルばねの製造方法
DE202019106145U1 (de) 2019-11-05 2019-11-26 Wafios Aktiengesellschaft Umformmaschine mit Schutzvorrichtung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882243A (en) * 1932-04-16 1932-10-11 William O Dailey Apparatus for forming and bending flexible materials
CN1031034A (zh) * 1987-08-01 1989-02-15 列宁运输机械制造厂 用线材制作弹簧的设备
US4873854A (en) * 1987-10-30 1989-10-17 Sleeper & Hartley Corp. Computer controlled coiling machine
CN2081768U (zh) * 1990-09-30 1991-07-31 浙江省嵊县灵山机械修造厂 自动绕簧机
CN2858108Y (zh) * 2006-01-22 2007-01-17 代军 一种线簧制造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006843C3 (de) * 1970-02-14 1975-12-11 Rene Fleurier Perrenoud (Schweiz) Drahtklemm- und -abtrennvorrichtung an Drahtbiegeautomaten
JPS61226130A (ja) * 1985-03-30 1986-10-08 Toshikazu Okuno コイリングマシン
US5706687A (en) * 1995-10-18 1998-01-13 Bhs-Torin Inc. Spring coiling machine
JP3345344B2 (ja) * 1998-04-03 2002-11-18 新興機械工業株式会社 ばね製造機
JP3735020B2 (ja) * 2000-08-11 2006-01-11 新興機械工業株式会社 ばね製造機
JP2004209527A (ja) * 2003-01-06 2004-07-29 Shinko Kikai Kogyo Kk ばね製造機
JP4125152B2 (ja) * 2003-02-10 2008-07-30 新興機械工業株式会社 ばね製造機
JP3744910B2 (ja) * 2003-02-10 2006-02-15 オリイメック株式会社 線ばね成形装置
JP4939202B2 (ja) * 2006-12-20 2012-05-23 新興機械工業株式会社 ばね製造機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882243A (en) * 1932-04-16 1932-10-11 William O Dailey Apparatus for forming and bending flexible materials
CN1031034A (zh) * 1987-08-01 1989-02-15 列宁运输机械制造厂 用线材制作弹簧的设备
US4873854A (en) * 1987-10-30 1989-10-17 Sleeper & Hartley Corp. Computer controlled coiling machine
CN2081768U (zh) * 1990-09-30 1991-07-31 浙江省嵊县灵山机械修造厂 自动绕簧机
CN2858108Y (zh) * 2006-01-22 2007-01-17 代军 一种线簧制造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502010000019D1 (de) 2011-06-09
CN101856704A (zh) 2010-10-13
DE102009016768B3 (de) 2010-09-23
TW201039940A (en) 2010-11-16
JP2010240738A (ja) 2010-10-28
ATE507020T1 (de) 2011-05-15
EP2239067A1 (de) 2010-10-13
JP5255582B2 (ja) 2013-08-07
TWI377097B (zh) 2012-11-21
EP2239067B1 (de) 2011-04-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56704B (zh) 弹簧制造机
EP2899445B1 (en) Curved tube structure and die for forming curved tube
CN103801627B (zh) 用于热交换器翅片的制造装置
US8978434B2 (en) Method and equipment for making a spring
JP4939202B2 (ja) ばね製造機
CN102653356B (zh) 丝线切断吸引装置及纺丝卷取机
CN103418650A (zh) 圆形弯曲机
CN106602791A (zh) 切纸及成型装置
CN103503083B (zh) 带电线更换机构的电线尺寸调整装置
CN103056998A (zh) 双向倒钩退出滑块机构
CN105033115A (zh) 一种钢丝矫直切割机
CN106140933A (zh) 开卷落料模具及多工位加工装置
KR20140037211A (ko) 코일의 권선 방법 및 권선 장치
CN106238501A (zh) 一种钢带卷管自动生产系统
CN201788853U (zh) 一种三复合电触头生产设备
CN103381461A (zh) 一种凹模双向旋转镦锻机及工作方法
CN202343558U (zh) 固定芯棒的定位锁紧装置
KR102366041B1 (ko) 횡편기
CN204934362U (zh) 一种套管成型级进模具
CN204270865U (zh) 新型自动双色穿套管机
CN203972616U (zh) 成型汽车天窗压条弹簧的弹簧机
CN103445292A (zh) 袖珍式家用卷烟器
CN101157097A (zh) 多头盘料连续拉拔机
CN104505254A (zh) 特种变压器线圈绕制装置
CN204620844U (zh) 制作汽车座椅铰链的连续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