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48874B - 平板玻璃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平板玻璃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848874B
CN101848874B CN2008801131991A CN200880113199A CN101848874B CN 101848874 B CN101848874 B CN 101848874B CN 2008801131991 A CN2008801131991 A CN 2008801131991A CN 200880113199 A CN200880113199 A CN 200880113199A CN 101848874 B CN101848874 B CN 10184887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lass
central part
glass ribbon
row
subreg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8011319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848874A (zh
Inventor
泷口哲史
伴信之
伊贺元一
上堀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GC Inc
Original Assignee
Asahi Glas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sahi Glass Co Ltd filed Critical Asahi Glas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8488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4887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84887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4887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BMANUFACTURE, SHAPING, OR SUPPLEMENTARY PROCESSES
    • C03B18/00Shaping glass in contact with the surface of a liquid
    • C03B18/02Forming sheets
    • C03B18/20Composition of the atmosphere above the float bath; Treating or purifying the atmosphere above the float bath
    • C03B18/22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atmosphere above the float tank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BMANUFACTURE, SHAPING, OR SUPPLEMENTARY PROCESSES
    • C03B18/00Shaping glass in contact with the surface of a liquid
    • C03B18/02Forming sheets
    • C03B18/16Construction of the float tank; Use of material for the float tank; Coating or protection of the tank wall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4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the processing of minerals
    • Y02P40/50Glass production, e.g. reusing waste heat during processing or shaping
    • Y02P40/57Improving the yield, e-g- reduction of reject rat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Glass Compositions (AREA)
  • Re-Forming, After-Treatment, Cutting And Transporting Of Glass Produc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浮法成形的平板玻璃的制造方法,基于熔融玻璃(3)的粘度分布将玻璃带(4)的成形区(F1)沿熔融玻璃(3)的流动方向划分为上游列、中游列、下游列,并且至少在上游列及下游列中沿所述玻璃带的宽度方向划分为中央部和两侧部,在熔融玻璃(3)的流动稳定的状态下,切断玻璃带(4)的成形区(F1)的上游列中中央部分区(a1)及下游列的中央部分区(c1)的加热器(11)的输出,并且与玻璃带(4)的成形区(F1)的分区相对应而分隔顶板壁(7)的上方空间(17),将从与上游列的中央部分区(a1)或下游列的中央部分区(c1)的至少任一个分区相对应的上方空间(17)的区域(A1、C1)流入浴槽内(18)的每单位面积气体流量相对于其两侧部区域的每单位面积气体流量进行控制。

Description

平板玻璃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平板玻璃的制造方法,详细地说,涉及浮法成形的平板玻璃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浮法成形的平板玻璃的制造中,向充满浴槽的熔融金属的表面上连续地供给熔融玻璃,利用贯通浴槽的顶板并暴露在浴槽内的多个加热器对熔融玻璃进行加热,同时使熔融玻璃沿熔融金属的表面以规定方向流动,成形出所要求的宽度、厚度的带板状玻璃带,从而得到平板玻璃。浮法成形时,生产率高,并且对平坦性有效,所以,目前已提出了用于广泛应用于例如建筑用平板玻璃、液晶显示器的玻璃基板的制造等而实现品质的提高的方案(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2)。
专利文献1中所公开的浮法成形的平板玻璃的制造方法,将设置加热器的区域沿玻璃带的前进方向划分为多列,在任意两列之间,使沿宽度方向划分的部位在宽度方向相差一个部位以上。
通过宽度方向邻接的分区的加热器,它们的每单位面积的发热量相互不同时,由此,在通过两分区的玻璃带的部位上沿宽度方向产生温度差,但通过在任意两列之间使沿宽度方向划分的部位在宽度方向相差一个部位以上,来缓和上述温度差。其结果是,玻璃带的壁厚偏差降低。
另外,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浮法成形的平板玻璃的制造方法,由于充满浴槽的熔融金属被氧化而产生的氧化物附着在玻璃带上,成为缺陷的一主要原因,因此,将浴槽内分隔为覆盖玻璃带的空间A和其它空间B,使惰性气体流入空间A而抑制玻璃带的变质,并且,使还原性气体流入空间B而抑制熔融金属的氧化。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8-32502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11-21137号公报
发明内容
近年来,伴随显示器的大型化,要求显示品质的进一步提高及稳定化,而对其使用的玻璃基板要求进一步平坦化及抑制其缺陷。
尤其是液晶显示器用玻璃基板即无碱玻璃,由于其与通常的钠钙硅玻璃相比,粘性高,浮法成形温度高达100℃以上,且为薄板(0.3~0.7mm),因此,难以实现浮法成形时的平板玻璃的平坦化及缺陷的抑制。而且,液晶显示器用玻璃基板在成形后要对表面进行研磨,但成形工序中的平坦度及缺陷会对研磨量产生影响,从而给生产率及成本带来影响。到目前为止,为了玻璃带的平坦化而在浴槽内的各部分适当调整加热器输出时,如果将加热器输出部分地设定得较低,则存在该部分的浴槽内的温度降低、玻璃的缺陷增加之类的问题,难以兼顾平板玻璃的平坦化和缺陷的抑制。另外,在微小缺陷不成问题的情况、因生产条件而不易产生缺陷的情况下进一步要求平坦化时,仅通过将加热器输出部分地设定得较低,难以得到目标平坦度。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课题而开发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平坦性优良且缺陷少的平板玻璃的制造方法。
上述的目的通过本发明的下述(1)~(5)的平板玻璃的制造方法来实现。
(1)一种平板玻璃的制造方法,向充满浴槽的熔融金属的表面上连续地供给熔融玻璃,利用贯通所述浴槽的顶板并暴露在所述浴槽内的多个加热器对所述熔融玻璃进行加热,同时使所述熔融玻璃沿所述熔融金属的表面以规定方向流动,从而浮法成形为带板状的玻璃带,其特征在于,
所述浴槽具有将所述玻璃带成形为规定板厚的成形区、和成形后进行缓慢冷却的缓冷区,
基于所述熔融玻璃的粘度分布,将所述玻璃带的成形区沿所述熔融玻璃的流动方向划分为上游列、中游列、下游列,并且至少在上游列及下游列中沿所述玻璃带的宽度方向划分为中央部和两侧部,
在所述熔融玻璃的流动稳定的状态下,将所述玻璃带的成形区中上游列的中央部分区及下游列的中央部分区的加热器的输出设定为1KW/m2以下,并且与所述玻璃带的成形区的分区相对应地划分所述顶板的上方空间,将从与所述上游列的中央部或所述下游列的中央部中至少任一个分区相对应的上方空间区域流入所述浴槽内的每单位面积气体流量相对于其两侧部区域的每单位面积气体流量进行控制。
(2)如(1)所述的平板玻璃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将从与所述玻璃带的成形区中所述上游列的中央部或所述下游列的中央部中至少任一个分区相对应的上方空间区域流入所述浴槽内的每单位面积气体流量控制在相对于其两侧部区域的每单位面积气体流量为20%以上~不足100%。
(3)如(1)所述的平板玻璃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将从与所述玻璃带的成形区中所述上游列的中央部或所述下游列的中央部中至少任一个分区相对应的上方空间区域流入所述浴槽内的每单位面积气体流量控制在相对于其两侧部区域的每单位面积气体流量为大于100%且小于等于200%。
(4)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平板玻璃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关于所述玻璃带的成形区的上游列,所述熔融玻璃的粘度分布为103.8~105.3泊,从玻璃导向件的出口宽度的端部朝向中央分别在0~450mm的位置划分该上游列的中央部和两侧部,所述玻璃导向件设置于所述熔融玻璃的供给部并沿所述规定方向引导所述熔融玻璃的流动,
关于所述玻璃带的成形区的下游列,所述熔融玻璃的粘度分布为105.7~107.5泊,在玻璃带的中央部的宽度相对于两侧边之间的宽度为20%~40%的位置划分该下游列的中央部和两侧部。
(5)如(4)所述的平板玻璃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关于所述玻璃带的成形区的中游列,将从下游列侧的端部向上游列侧4000~5000mm的区域划分为中游后段列进行划分,在该中游后段列中玻璃带的中央部的宽度相对于两侧边之间的宽度为20%~40%的位置划分为中央部和两侧部,
在所述熔融玻璃的流动稳定的状态下,将所述玻璃带的成形区中中游后段列的中央部分区的加热器的每单位面积的输出设定为与两侧部分区的加热器的每单位面积输出相比为50%以下。
本发明在浮法浴槽中的熔融玻璃的流动稳定的状态下,切断玻璃带成形区中上游列的中央部分区及下游列的中央部分区的加热器的输出而进行生产,由此使玻璃带的宽度方向的壁厚均匀化。进而,将从与玻璃带的成形区中上游列的中央部或下游列的中央部的至少任一个分区相对应的上方空间区域流入浴槽内的每单位面积气体流量相对于其两侧部区域的每单位面积气体流量进行控制而进行生产,由此来防止两分区中的浴槽内的气氛温度过度降低,抑制浴槽内的熔融金属蒸气的凝聚及该凝聚物落在玻璃带上。另外,即使在微小缺陷不成问题的情况、因生产条件而不易产生缺陷的情况下,也能够进一步实现平坦化。由此能够得到平坦性优良且缺陷少的平板玻璃。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本发明的平板玻璃的制造方法的装置的一例的剖面图;
图2是图1中的II-II向剖面图;
图3是图2中的III-III向剖面图;
图4是图1中的IV-IV向剖面图。
符号说明
1  浴槽
2  熔融金属
3  熔融玻璃
4  玻璃带
7  顶板壁(顶板)
9  隔板
10 气体供给管
11 加热器
17 上方空间
18 下方空间(浴槽内)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平板玻璃的制造方法的一个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实施本发明的平板玻璃的制造方法的装置的一例的剖面图,图2是图1中的II-II向剖面图,图3是图2中的III-III向剖面图,图4是图1中的IV-IV向剖面图。
如图1所示,浮法设备的浴槽1中充满熔融金属2,边通过工具(ツイ一ル)15控制流量边将熔融玻璃3从模唇16连续地供给到熔融金属2的表面上。熔融金属2典型的是锡。
另外,参照图2,供给到熔融金属2的表面上的熔融玻璃3由玻璃导向件19引导,从图中左侧朝向右侧流动。玻璃导向件19例如由直立设置于浴槽1的底壁、且由在相当于模唇16下方的熔融玻璃3的供给部上从熔融金属2的表面暴露的一对障壁构成,这一对障壁朝向熔融玻璃3的流动方向配置。
熔融玻璃3通过暴露在浴槽1内的多个加热器11加热,以上述规定的方向流动而形成带板状的玻璃带4。玻璃带4从浴槽1的出口12取出,之后在未图示的玻璃退火炉(缓冷炉)中缓冷,清洗后切断为规定的尺寸。
浴槽1的顶板构造6具有由砖壁构成并配置在熔融金属2的上方的顶板壁7和从上方覆盖顶板壁7的罩8。对熔融玻璃3进行加热的多个加热器11,适当地分布在玻璃带4的成形区F1及缓冷区F2,分别贯通顶板壁7,并使其发热部暴露于浴槽1内而配置。
在罩8上设有气体供给管10,向顶板壁7的上方的、顶板壁7和罩8之间的上方空间17供给气体。在顶板壁7上设有使各加热器11穿通的贯通孔,被供给到顶板壁7的上方空间的气体通过该贯通孔中的加热器11和顶板壁7的间隙,流入顶板壁7的下方空间即浴槽内18。
供给到浴槽内18的气体以惰性气体为主要成分,以防止熔融玻璃3变质。另外,也可以包含还原性的气体,以防止产生熔融金属2的氧化物,由此防止玻璃带4中产生缺陷。
生产开始时、施工后再开始生产时等的起动时,典型的是将玻璃带4的温度整体地设定得较高,使熔融玻璃3从成形区F1向缓冷区F2顺畅地流动。在此,所谓起动时是指从浴槽1的出口12拉出的玻璃带4的量(吨/小时)的波动超过5%的状态。
熔融玻璃3的流动稳定的状态下,在相当于熔融玻璃3的供给部的附近的玻璃带4的成形区F1的上游侧,存在玻璃带宽度方向中央部的熔融玻璃3容易不向周围扩展而堆积为山形、且玻璃带4的中央部的壁厚变大的倾向。此外,在玻璃带4的成形区F1的下游侧,存在玻璃带4的侧边部分的壁厚增大的倾向。在此,所谓稳定状态是指从浴槽出口拉出的玻璃带4的量(吨/小时)的波动为5%以内的状态。
于是,如图2所示,基于熔融玻璃3的粘度分布,沿熔融玻璃3的流动方向将玻璃带4的成形区F1划分为上游列、中游列、下游列(分别为a列、b列、c列三列),并且至少在a、c列沿玻璃带4的宽度方向划分为中央部(a1、c1)和两侧部(a2、a3、c2、c3)。
本实施方式中,关于玻璃带4的成形区F1的上游列a列,熔融玻璃的粘度分布为103.8~105.3泊(为无碱玻璃时相当于1120~1300℃,为钠钙玻璃时相当于895~1070℃),a列的中央部和两侧部从玻璃导向件19的出口宽度W端部朝向中央分别在0~450mm、优选0~300mm、更优选150~250mm的位置进行划分。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关于玻璃带4的成形区F 1的下游列c列,熔融玻璃的粘度分布为105.7~107.5泊(为无碱玻璃时相当于945~1080℃,为钠钙玻璃时相当于740~860℃),c列的中央部和两侧部在玻璃带的中央部的宽度相对于两侧边之间的宽度为20~40%的位置进行划分。
而且,在熔融玻璃3的流动稳定的状态下,将a列的中央部分区a1及c列的中央部分区c1的每单位面积的加热器11的输出设定为1KW/m2以下,优选0.5KW/m2以下,更优选0.05KW/m2以下。进一步优选切断加热器11的输出。
在分区a1,由于熔融玻璃3的供给部的原因,玻璃带4的壁厚有增大的倾向。通过切断分区a1的加热器11的输出,分区a1的气氛温度降低,熔融玻璃3容易向周围高效地扩散,由此,在玻璃带4的宽度方向上其壁厚被均匀化。
此外,在分区c1,玻璃带4的带宽易于缩小。通过切断分区a1的加热器11的输出,分区a1的气氛温度比分区c2、c3的气氛温度低,分区c2、c3的两侧边难以缩小宽度,由此在玻璃带4的宽度方向上其壁厚被均匀化。
另外,也可以是,在中游列b列中,将从c列侧端部向a列侧4000~5000mm的区域划分作为中游后段列(b′列),在该中游后段列中,在玻璃带4的中央部的宽度相对于两侧部间的宽度为20~40%的位置划分为中央部(b′1)和两侧部(b′2、b′3)。在中游后段列(b′列)上,和c列同样有玻璃带4的带宽容易缩小的倾向,因此,优选将中游后段列(b′列)的中央部分区b′1的加热器11的每单位面积输出抑制在两侧部分区b′2、b′3的加热器11的每单位面积输出的50%以下。更优选抑制在5~30%,进一步优选抑制在5~20%,最优选抑制在5~10%。由此,对于分区b′2、b′3的两侧边,其宽度不易缩小,从而在玻璃带4的宽度方向上,其壁厚被均匀化。
此外,如图1、图3及图4所示,与玻璃带4的成形区F 1的分区a1~a3、c1~c3相对应,用隔板9将顶板壁7的上方空间17隔成区域A1~A3、C1~C3,控制至少向区域A1或C1的任一方的气体供给量。在抑制缺陷时,将从区域A1/和/或C1流入浴槽内18的每单位面积气体流量设定为从其两侧部的区域流入浴槽1内的每单位面积气体流量的20以上~不足100%。
关于分区a1及分区c1,在熔融玻璃3的流动稳定的状态下,切断加热器11的输出而降低气氛温度,向其中过量地供给气体时,有可能导致气氛温度进一步降低,使浴槽内18的熔融金属蒸气凝聚并落下附着在玻璃带4的表面。稳定时,通过减少从与分区a1及分区c1相对应的顶板壁7的上方空间17的区域A1/和/或区域C1流入浴槽1内的每单位面积气体流量,来防止气氛温度的过度降低,从而防止熔融金属蒸气的凝聚。由此,可消除玻璃带4的缺陷。
另外,在微小缺陷不成问题的情况、因生产条件而不易产生缺陷的情况下进一步要求平坦化时,将从区域A1/和/或C1流入浴槽内18的每单位面积气体流量设定为从其两侧部的区域流入浴槽1内的每单位面积气体流量的大于100%且小于等于200%。由此,玻璃带4的平坦性提高。
另外,在玻璃带4的成形区的中游后段列中抑制中央部分区b′1的加热器11的输出的情况下,也可以和A1~A3、C1~C3同样地,对应于分区b′1~b′3,用隔板9将顶板壁7的上方空间17隔成B′1~B′3,并将从区域B′1流入浴槽1内的每单位面积气体流量相对于从B′2、B′3流入的每单位面积气体流量进行控制(减少或增加)。
供给到浴槽1内的气体如上所述以惰性气体为主要成分,其中也可以包含还原性气体。例如使供给到玻璃带4的成形区F1的上游列a列的分区a1~a3的气体为氮100%的气体。另外,使供给到玻璃带4的成形区F1的中游列b列的气体为包含1.5~10%的氢气的氢气和氮气的混合气体。另外,使供给到玻璃带4的成形区F1的下游列c列的分区c1~c3的气体为含7.5~10%的氢气、优选8~9%的氢气的氢气和氮气的混合气体。另外,在成形后的玻璃带4的缓冷区F2上,供给含7.5~10%的氢气的氢气和氮气的混合气体。
此外,缓冷后的玻璃带4的宽度方向的板厚有局部的偏差时,优选在中游列(b列)上,将从中游后段列(b′列)的上游端到上游列(a列)侧4500~6000mm的区域划分作为中游中段列(b”列)(无图示),根据缓冷后的玻璃带4的宽度方向的板厚偏差,控制中游中段列(b”列)的宽度方向的加热器11的输出。
具体地说,优选如下进行控制。
(1)从浴槽1的出口12拉出的玻璃带4用未图示的缓冷炉缓慢冷却后,以20mm间距测定玻璃带4的宽度方向(距玻璃带4的两侧边分别为400mm的范围除外)的板厚。
(2)以相对于平均板厚的板厚偏差在任意的500mm之间为10μm以上的部位为对象,以提高与比平均板厚厚的部位相当的加热器11的输出、降低与比平均板厚薄的部位相当的加热器11的输出的方式进行控制。
(3)提高、降低加热器11的输出的量根据板厚偏差而设定。例如,如果板厚偏差为+10μm以上,则将每单位面积的加热器11的输出提高5~35%、优选5~25%;如果板厚偏差为-10μm以上,则将每单位面积的加热器11的输出降低5~35%、优选5~25%
(4)所述控制既可以基于板厚测定结果自动地进行,也可以通过手动来进行。
实施例
下面,说明本发明的平板玻璃的制造方法的实施例。对于各个实施例1~实施例4,表1表示熔融玻璃的流动稳定的状态下的、玻璃带的成形区的上游列、中游后段列、下游列的中央部的各分区(a1、b′1、c1)及两侧部的各分区(a2、a3、b′2、b′3、c2、c3)的每单位面积的加热器输出、和从与上游列、中游后段列、下游列的中央部的各分区相对应的上方空间的各区域(A1、B′1、C1)及与上游列、中游后段列、下游列的两侧部的各分区相对应的上方空间的各区域(A2、A3、B′2、B′3、C2、C3)流入浴槽内的每单位面积气体流量。
实施例1及实施例4是确保玻璃带的平坦性并且抑制缺陷时的例子。该实施例1中,切断上游列的中央部分区(a1)及下游列的中央部分区(c1)的加热器输出,使中游后段列的中央部分区(b′1)的每单位面积的加热器输出为其两侧部分区(b′2、b′3)的每单位面积的加热器输出的50%以下。而且,使从与上游列的中央部分区相对应的上方空间区域(A1)流入浴槽内的每单位面积气体流量和从其两侧部的区域(A2、A3)流入浴槽内的每单位面积气体流量相等,并减少从与中游后段列的中央部分区及下游列的中央部分区相对应的上方空间的各区域(B′1、C1)流入浴槽内的每单位面积气体流量,使之比从其两侧部的区域(B′2、B′3、C2、C3)流入浴槽内的每单位面积气体流量小。
实施例2是在缺点基本不成问题的情况下进一步要求平坦性时的例子。该实施例2中,切断上游列的中央部分区(a1)及下游列的中央部分区(c1)的加热器输出,使中游后段列的中央部分区(b′1)的每单位面积的加热器输出为其两侧部分区(b′2、b′3)的每单位面积的加热器输出的50%以下。而且,增加从与上游列的中央部分区及下游列的中央部分区相对应的上方空间的各区域(A1、C1)流入浴槽内的每单位面积气体流量,使之比从其两侧部的区域(A2、A3、C2、C3)流入浴槽内的每单位面积气体流量大,减少从与中游后段列的中央部分区相对应的上方空间区域(B′1)流入浴槽内的每单位面积气体流量,使之比从其两侧部区域(B′2、B′3)流入浴槽内的每单位面积气体流量小。
实施例3是在缺陷成为问题的情况下防止缺陷并且也使平坦性提高时的例子。该实施例3中,切断上游列的中央部分区(a1)及下游列的中央部分区(c1)的加热器输出,使中游后段列的中央部分区(b′1)的每单位面积的加热器输出为其两侧部分区(b′2、b′3)的每单位面积的加热器输出的50%以下。并且,减少从与上游列的中央部分区及中游后段列的中央部分区相对应的上方空间的各区域(A1、B′1)流入浴槽内的每单位面积气体流量,使其比从其两侧部的区域(A2、A3、B′2、B′3)流入浴槽内的每单位面积气体流量小,增加从与下游列的中央部分区相对应的上方空间区域(C1)流入浴槽内的每单位面积气体流量,使其比从其两侧部的区域(C2、C3)流入浴槽内的每单位面积气体流量大。
Figure GPA00001113704000121
在实施例1~4的条件下进行无碱玻璃的玻璃带的成形。其结果是,作为液晶显示器用玻璃基板,可得到平坦性优良、缺陷少的平板玻璃。
如以上所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平板玻璃的制造方法,在熔融玻璃3的流动稳定的状态下,通过切断玻璃带4的成形区F1的上游列a列的中央部分区a1及下游列c列的中央部分区c1的加热器11的输出,能够容易地使其壁厚在玻璃带4的宽度方向上均匀化。
此外,通过使从与玻璃带4的成形区F 1的上游列a列的中央部分区a1/和/或下游列c列的中央部分区c1相对应的顶板壁7的上方空间区域A1、C1流入浴槽1内的每单位面积气体流量相对于其两侧部的区域的每单位面积气体流量减少,能够防止两分区a1、c1中的气氛温度过度降低,抑制浴槽内18的熔融金属蒸气的凝聚,防止凝聚物落在玻璃带表面。由此,能够稳定地生产平坦性优良、缺陷少的平板玻璃。
另外,在微小缺陷不成问题的情况、因生产条件而不易产生缺陷的情况下,使从与玻璃带4的成形区F1的上游列a列的中央部分区a1/和/或下游列c列的中央部分区c1相对应的顶板壁7的上方空间区域A1、C1流入浴槽1内的每单位面积气体流量相对于其两侧部的区域的每单位面积气体流量增加,由此能够进一步实现平坦化。
如上所述,尤其是在制造液晶显示器用前无碱玻璃时,浮法成形时的平板玻璃的平坦化及缺陷的抑制是难题,但根据本发明,即使是无碱玻璃,也能够得到平坦性优良、缺陷少的平板玻璃。而且,制造液晶显示器用玻璃基板时,浮法成形后要对平板玻璃表面进行研磨,但对于平坦性优良且缺陷少的平板玻璃能够减少研磨量,并能够实现生产率的提高、成本的降低。进而,通过切断分区a1、c1的加热器11而减少区域A1、C1的每单位面积气体流量,也能够实现大幅度节省能量带来的成本降低。
此外,当缓冷后的玻璃带4的宽度方向的板厚具有局部的偏差时,根据缓冷后的玻璃带4的宽度方向的板厚控制中游中段列的宽度方向的每单位面积的加热器11的输出,由此能够抑制局部的板厚偏差。
另外,本发明并不仅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适当地进行变形、改良等都是自由的。此外,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的各构成要素的材质、形状、尺寸、数值、形态、数量、配置场所等,只要能够实现本发明就可以是任意的,没有限定。
另外,本申请是基于2007年10月25日申请的日本申请(特愿2007-277701)的申请,该申请的内容并入本说明书作为参考。

Claims (6)

1.一种平板玻璃的制造方法,向充满浴槽的熔融金属的表面上连续地供给熔融玻璃,利用贯通所述浴槽的顶板并暴露在所述浴槽内的多个加热器对所述熔融玻璃进行加热,同时使所述熔融玻璃沿所述熔融金属的表面以规定方向流动,从而浮法成形为带板状的玻璃带,其特征在于,
所述浴槽具有将所述玻璃带成形为规定板厚的成形区、和成形后进行缓慢冷却的缓冷区,
基于所述熔融玻璃的粘度分布,将所述玻璃带的成形区沿所述熔融玻璃的流动方向划分为上游列、中游列、下游列,并且至少在上游列及下游列中沿所述玻璃带的宽度方向划分为中央部和两侧部,
在所述熔融玻璃的流动稳定的状态下,将所述玻璃带的成形区中上游列的中央部分区及下游列的中央部分区的加热器的输出设定为1KW/m2以下,并且与所述玻璃带的成形区的分区相对应地划分所述顶板的上方空间,将从与所述上游列的中央部或所述下游列的中央部中至少任一个分区相对应的上方空间区域流入所述浴槽内的每单位面积气体流量相对于其两侧部区域的每单位面积气体流量控制为为20%以上~不足10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板玻璃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关于所述玻璃带的成形区的上游列,所述熔融玻璃的粘度分布为103.8~105.3泊,从玻璃导向件的出口宽度的端部朝向中央分别在0~450mm的位置划分该上游列的中央部和两侧部,所述玻璃导向件设置于所述熔融玻璃的供给部并沿所述规定方向引导所述熔融玻璃的流动,
关于所述玻璃带的成形区的下游列,所述熔融玻璃的粘度分布为105.7~107.5泊,在玻璃带的中央部的宽度相对于两侧边之间的宽度为20%~40%的位置划分该下游列的中央部和两侧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平板玻璃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关于所述玻璃带的成形区的中游列,将从下游列侧的端部向上游列侧4000~5000mm的区域划分为中游后段列,在该中游后段列中玻璃带的中央部的宽度相对于两侧边之间的宽度为20%~40%的位置划分为中央部和两侧部,
在所述熔融玻璃的流动稳定的状态下,将所述玻璃带的成形区中中游后段列的中央部分区的加热器的每单位面积输出设定为与两侧部分区的加热器的每单位面积输出相比为50%以下。
4.一种平板玻璃的制造方法,向充满浴槽的熔融金属的表面上连续地供给熔融玻璃,利用贯通所述浴槽的顶板并暴露在所述浴槽内的多个加热器对所述熔融玻璃进行加热,同时使所述熔融玻璃沿所述熔融金属的表面以规定方向流动,从而浮法成形为带板状的玻璃带,其特征在于,
所述浴槽具有将所述玻璃带成形为规定板厚的成形区、和成形后进行缓慢冷却的缓冷区,
基于所述熔融玻璃的粘度分布,将所述玻璃带的成形区沿所述熔融玻璃的流动方向划分为上游列、中游列、下游列,并且至少在上游列及下游列中沿所述玻璃带的宽度方向划分为中央部和两侧部,
在所述熔融玻璃的流动稳定的状态下,将所述玻璃带的成形区中上游列的中央部分区及下游列的中央部分区的加热器的输出设定为1KW/m2以下,并且与所述玻璃带的成形区的分区相对应地划分所述顶板的上方空间,将从与所述上游列的中央部或所述下游列的中央部中至少任一个分区相对应的上方空间区域流入所述浴槽内的每单位面积气体流量相对于其两侧部区域的每单位面积气体流量控制为大于100%且小于等于200%。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平板玻璃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关于所述玻璃带的成形区的上游列,所述熔融玻璃的粘度分布为103.8~105.3泊,从玻璃导向件的出口宽度的端部朝向中央分别在0~450mm的位置划分该上游列的中央部和两侧部,所述玻璃导向件设置于所述熔融玻璃的供给部并沿所述规定方向引导所述熔融玻璃的流动,
关于所述玻璃带的成形区的下游列,所述熔融玻璃的粘度分布为105.7~107.5泊,在玻璃带的中央部的宽度相对于两侧边之间的宽度为20%~40%的位置划分该下游列的中央部和两侧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平板玻璃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关于所述玻璃带的成形区的中游列,将从下游列侧的端部向上游列侧4000~5000mm的区域划分为中游后段列,在该中游后段列中玻璃带的中央部的宽度相对于两侧边之间的宽度为20%~40%的位置划分为中央部和两侧部,
在所述熔融玻璃的流动稳定的状态下,将所述玻璃带的成形区中中游后段列的中央部分区的加热器的每单位面积输出设定为与两侧部分区的加热器的每单位面积输出相比为50%以下。
CN2008801131991A 2007-10-25 2008-10-22 平板玻璃的制造方法 Active CN10184887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277701 2007-10-25
JP2007-277701 2007-10-25
PCT/JP2008/069143 WO2009054411A1 (ja) 2007-10-25 2008-10-22 板ガラス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48874A CN101848874A (zh) 2010-09-29
CN101848874B true CN101848874B (zh) 2013-03-06

Family

ID=405795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1131991A Active CN101848874B (zh) 2007-10-25 2008-10-22 平板玻璃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5418228B2 (zh)
KR (1) KR101351224B1 (zh)
CN (1) CN101848874B (zh)
TW (1) TWI391339B (zh)
WO (1) WO200905441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495714A4 (en) * 2009-10-26 2013-08-21 Asahi Glass Co Ltd GLASS SUPPLY FOR A DISPLAY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GLASS COMPONENT
JP5565062B2 (ja) * 2010-04-15 2014-08-06 旭硝子株式会社 フロートガラス製造装置およびフロートガラス製造方法
JP5565127B2 (ja) * 2010-06-17 2014-08-06 旭硝子株式会社 ガラス板の製造装置および製造方法
WO2013088894A1 (ja) * 2011-12-15 2013-06-20 旭硝子株式会社 フロートガラス板の成形方法、及びフロートガラス板の成形装置
JP5948720B2 (ja) 2012-05-30 2016-07-06 エルジー・ケム・リミテッド フロート槽及びフロートガラスの製造方法
JP2015171957A (ja) * 2012-07-17 2015-10-01 旭硝子株式会社 ガラス板の製造方法、及びガラス板
JP2016193797A (ja) * 2013-09-13 2016-11-17 旭硝子株式会社 フロートガラス製造装置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フロートガラス製造方法
JP2015105216A (ja) * 2013-12-02 2015-06-08 旭硝子株式会社 フロートガラス製造装置、およびフロートガラス製造方法
CN104058576A (zh) * 2014-06-30 2014-09-24 成都光明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浮法玻璃的制造方法及装置
JP2017530085A (ja) * 2014-09-22 2017-10-12 コーニング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ガラス製造装置及び方法
ES2786678T3 (es) 2015-01-21 2020-10-13 Agc Inc Método de fabricación de vidrio en placa, vidrio en placa, y método de fabricación de vidrio laminado
JP2017014059A (ja) * 2015-06-30 2017-01-19 旭硝子株式会社 溶融ガラス供給装置、ガラス板の製造装置、およびガラス板の製造方法
KR20190092028A (ko) * 2018-01-30 2019-08-07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플로트 유리 제조 장치
CN109317485B (zh) * 2018-09-25 2021-07-27 台玻安徽玻璃有限公司 一种浮法玻璃锡槽中锡灰的清扫装置
KR20240044359A (ko) * 2022-09-28 2024-04-04 쇼오트 테크니컬 글래스 솔루션즈 게엠베하 낮은 광학 결함, 특히 낮은 근표면 굴절을 갖는 유리판, 이의 제조 방법 및 이의 용도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533773A (en) * 1966-12-28 1970-10-13 Nippon Sheet Glass Co Ltd Apparatus for manufacturing float glass with graphite heating means
US4361430A (en) * 1981-05-20 1982-11-30 Ppg Industries, Inc. Method of and apparatus for selectively heating molten glass stream marginal edges
CN1942409A (zh) * 2004-04-06 2007-04-04 旭硝子株式会社 浮法平板玻璃的制造方法及其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53223A (ja) * 1993-08-13 1995-02-28 Asahi Glass Co Ltd フロートガラス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装置
JP3674083B2 (ja) * 1995-05-30 2005-07-20 旭硝子株式会社 フロートガラスの製造法
JP4078688B2 (ja) * 1997-06-30 2008-04-23 旭硝子株式会社 フロート法による板ガラス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該方法に使用する製造装置
CN1942410B (zh) * 2004-04-07 2010-07-21 旭硝子株式会社 平板玻璃的制造装置及制造方法
JP4725161B2 (ja) 2004-04-07 2011-07-13 旭硝子株式会社 板ガラスの製造装置及び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533773A (en) * 1966-12-28 1970-10-13 Nippon Sheet Glass Co Ltd Apparatus for manufacturing float glass with graphite heating means
US4361430A (en) * 1981-05-20 1982-11-30 Ppg Industries, Inc. Method of and apparatus for selectively heating molten glass stream marginal edges
CN1942409A (zh) * 2004-04-06 2007-04-04 旭硝子株式会社 浮法平板玻璃的制造方法及其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391339B (zh) 2013-04-01
WO2009054411A1 (ja) 2009-04-30
JPWO2009054411A1 (ja) 2011-03-03
TW200930670A (en) 2009-07-16
CN101848874A (zh) 2010-09-29
KR20100091949A (ko) 2010-08-19
JP5418228B2 (ja) 2014-02-19
KR101351224B1 (ko) 2014-01-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48874B (zh) 平板玻璃的制造方法
CN100361912C (zh) 薄玻璃板的制造方法和装置
TWI771321B (zh) 用於處理玻璃基板之設備及方法
KR101825438B1 (ko) 유리 필름의 제조 방법
CN103359913A (zh) 玻璃基板的制造方法
CN102596828A (zh) 玻璃板的制造方法
CN102112404B (zh) 浮法玻璃的制造装置及制造方法
CN101980977A (zh) 熔融玻璃制造装置及采用该制造装置的熔融玻璃制造方法
CN104671643B (zh) 浮法玻璃制造装置及浮法玻璃制造方法
JP5369193B2 (ja) 板ガラス製造方法および装置
CN104995141A (zh) 玻璃板的制造方法和玻璃板的制造装置
JP6536427B2 (ja) フロートガラスの製造装置、フロートガラスの製造方法
CN112839801B (zh) 用于形成层压玻璃片的方法和设备
CN104743776A (zh) 浮法平板玻璃的制造方法
WO2015025569A1 (ja) フロートガラス製造装置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フロートガラス製造方法
KR20170096944A (ko) 유리판 및 유리판의 제조 방법
JP2019094245A (ja) フロートガラス製造方法、およびフロートガラス
CN105461193A (zh) 显示器用玻璃基板的制造方法
CN105377777A (zh) 浮法玻璃制造装置以及使用该装置的浮法玻璃制造方法
KR102616991B1 (ko) 유리 물품의 제조 방법 및 제조 장치
US20070101765A1 (en) Process for producing flat glass, particularly flat glass convertible to float glass
US20190016621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composite glass articles
CN111448167A (zh) 浮法玻璃制造设备
WO2022038976A1 (ja) ガラス板の製造方法
JP2022034527A (ja) フロートガラス製造装置、及びフロートガラス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AGC Corporation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Asahi Glass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