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48611A - 电器零件收纳壳体 - Google Patents

电器零件收纳壳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848611A
CN101848611A CN 201010134126 CN201010134126A CN101848611A CN 101848611 A CN101848611 A CN 101848611A CN 201010134126 CN201010134126 CN 201010134126 CN 201010134126 A CN201010134126 A CN 201010134126A CN 101848611 A CN101848611 A CN 10184861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parts
electric appliance
box
collecting hou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010134126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848611B (zh
Inventor
真壁知也
石见修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42773018&utm_source=googl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CN101848611(A)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8486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486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84861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4861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ttings On The Vehicle Exterior For Carrying Loads, And Device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 Mounting Components In General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 Connection Or Junction Boxes (AREA)

Abstract

电器零件收纳壳体,其具有高的防水以及防振性能,同时,减少零件数量,进而,能够通过目视确认电器零件的安装状态。具备以在将继电器(70)安装到了电器零件收纳壳体(30)的规定位置时,相对于电器零件收纳壳体的表面而言的位置发生变化的方式构成的标记部(41)。电器零件收纳壳体由直接保持继电器的保持部件(36)和在车体下方具有开口部并且收纳保持部件(36)的箱状壳体部件(31)构成,并以通过将保持部件从箱状壳体部件的下方一直插入到规定位置,一体形成在箱状壳体部件的上面部(35)上的标记部的位置发生变化的方式构成。保持部件(36)以及箱状壳体部件由橡胶等弹性部件形成。通过从外方推压标记部,能够将继电器从箱状壳体部件拆下。

Description

电器零件收纳壳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器零件收纳壳体,特别是涉及在将各种电器零件安装在车体时适合的电器零件收纳壳体。
背景技术
以往,用于将电子基板、继电器等电器零件安装在车辆的车体上的电器品收纳壳体已被公知。这样的电器品收纳壳体要求防水以及防振性。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由在车体下方侧具有开口部,同时,在其内壁面形成了电子基板的侧端面所卡合的导轨的箱状壳体构成的、汽车用的电器零件收纳壳体。此电器零件收纳壳体做成了下述的结构,即,将电子基板沿上述导轨从箱状壳体的下方插入,用绳带将电子基板的配线固定在从箱状壳体的车体安装面向下方延伸设置的裙部,在此基础上,使用一体形成在箱状壳体的上部的安装撑杆,安装在车体侧。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实开昭64-2987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电器零件收纳壳体中,需要用于固定配线的绳带、用于向车体安装的紧固部件,除零件数量增多外,为了适用于振动比汽车等大的机动二轮车,还存在在防振对策方面仍然有研究的余地的课题。另外,在此电器零件收纳壳体中,不能通过目视判断电子基板是否被可靠地固定在箱状壳体上。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上述以往技术的课题,提供一种具有高的防水以及防振性能,同时,减少零件数量,进而,能够通过目视确认电器零件的安装状态的电器零件收纳壳体。
为了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一种将电器零件70、71安装在车体上的电器零件收纳壳体30,其第一特征是,上述电器零件收纳壳体30由弹性部件形成,并具备标记部41,上述标记部41以如下的方式构成:在通过弹性卡合将上述电器零件70、71安装到了电器零件收纳壳体30的规定位置时,标记部41相对于上述电器零件收纳壳体30的表面而言的位置发生变化。
另外,第二特征是,上述电器零件收纳壳体30由直接保持上述电器零件70、71的保持部件36、和在车体下方具有开口部并且收纳上述保持部件36的箱状壳体部件31构成,并以如下的方式构成:通过将上述保持部件36从上述箱状壳体部件31的下方一直插入到规定位置,一体形成在上述箱状壳体部件31的上面部35上的标记部41的位置发生变化。
另外,第三特征是,上述电器零件收纳壳体以如下的方式构成:通过将上述标记部41推回到其位置发生变化前的状态,能够将上述电器零件70、71从上述箱状壳体部件31拆下。
另外,第四特征是,上述标记部41在上述电器零件70、71没有被安装到规定位置的状态下处于相对于上述箱状壳体部件31的上面部35没入的位置,而通过将上述电器零件70、71一直推入到规定位置,则从上述箱状壳体部件31的上面部35向上方突出。
另外,第五特征是,上述标记部41在上述电器零件70、71没有被安装到规定位置的状态下处于相对于上述箱状壳体部件31的上面部35没入的位置,而通过将上述电器零件70、71一直推入到规定位置,则构成与上述箱状壳体部件31的上面部35大致相同的面。
另外,第六特征是,上述标记部41的周围,与其它部分相比厚度小。
另外,第七特征是,在上述箱状壳体部件31的内壁面上设置了卡合突起83,若上述保持部件36被收纳到规定位置,则上述卡合突起83从弹性变形复原,妨碍上述保持部件36移动。
进而,第八特征是,在上述箱状壳体部件31上,形成了指向车体上下方向的狭缝33,上述电器零件收纳壳体30,通过将固定在上述车体上的薄板状的安装撑杆94从上述狭缝33的下方插入,被固定在上述车体上。
发明的效果
根据第一特征,由于通过弹性卡合将电器零件安装在电器零件收纳壳体的规定位置,所以,不需要绳带等紧固部件,零件数量少,能够廉价、轻量、紧凑地形成,进而,因为收纳部壳体本身是弹性体,所以,能够得到高的防振效果。进而,能够容易地得到使标记部变形的构造。另外,因为具备以相对于电器零件收纳壳体的表面而言的位置发生变化的方式构成的标记部,所以能够通过标记部的位置的变化来确认电器零件是否被安装到了规定的位置。由此,与不需要紧固部件的情况相辅相成,能够进一步提高组装作业的效率。
根据第二特征,由于电器零件收纳壳体由直接保持电器零件的保持部件和在车体下方具有开口部并且收纳保持部件的箱状壳体部件构成,并以通过将保持部件从箱状壳体部件的下方一直插入到规定位置,一体形成在箱状壳体部件的上面部上的标记部的位置发生变化的方式构成,所以,通过缩小保持部件和收纳壳体的间隙,能够利用双方的弹性可靠地进行电器零件的安装。另外,共用箱状壳体部件,仅通过改变保持部件侧的电器零件插入孔的形状,就能够收纳各种电器零件。
根据第三特征,由于能够通过将标记部推回到其位置变化前的状态,将电器零件从箱状壳体部件拆下,所以,不用使用工具等,就能够将电器零件从箱状壳体部件拆下。
根据第四特征,由于标记部在电器零件没有被安装到规定位置的状态下处于相对于箱状壳体部件的上面部没入的位置,而通过将电器零件一直推入到规定位置,则从箱状壳体部件的上面部向上方突出,所以,能够容易地通过目视确认电器零件安装到了规定位置。
根据第五特征,由于标记部在电器零件没有被安装在规定位置的状态下处于相对于箱状壳体部件的上面部没入的位置,而通过将电器零件一直推入到规定位置,则构成与箱状壳体部件的上面部大致相同的面,所以,即使在将电器零件安装到了规定位置时,也不存在从箱状壳体部件的表面突出的部分,能够防止与其它零件等的干涉、卡挂等。
根据第六特征,由于标记部的周围与其它的部分相比厚度小,所以,能够容易地得到使标记部的位置变化的构造。另外,能够降低用于改变标记部的位置所需要的推入力。
根据第七特征,由于在箱状壳体部件的内壁面上设置了卡合突起,若保持部件被收纳在规定位置,则卡合突起从弹性变形复原,妨碍保持部件移动,所以,在将电器零件收纳到了规定位置后,能够可靠地防止电器零件从箱状壳体部件脱开。
根据第八特征,由于在箱状壳体部件上形成了指向车体上下方向的狭缝,电器零件收纳壳体通过将固定在车体上的薄板状的安装撑杆从狭缝的下方插入被固定在车体上,所以,不需要用于将电器零件收纳壳体安装在车体上的螺钉等,能够减少零件数量。
附图说明
图1是适用了有关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电器零件收纳壳体的机动二轮车的侧视图。
图2是图1的A-A线剖视图。
图3是图1的B-B线剖视图。
图4是表示座椅框架的周围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5是电器零件收纳壳体的立体图。
图6是电器零件收纳壳体的立体图。
图7是电器零件收纳壳体的局部剖立体图。
图8是电器零件收纳壳体的局部剖主视图。
图9是表示将继电器上推到了规定位置的状态的电器零件收纳壳体的局部剖立体图。
图10是表示将继电器上推到了规定位置的状态的电器零件收纳壳体的局部剖主视图。
图11是有关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电器零件收纳壳体的局部剖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实施发明的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图1是适用了有关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电器零件收纳壳体的机动二轮车1的侧视图。另外,图2是图1的A-A线剖视图,图3是图1的B-B线剖视图。机动二轮车1具有在车体前后方向延伸的一根主框架(monoback frame)2。在设置在主框架2的前端部的头管3上,转动自由地以轴的形式支承未图示的转向柱(steering stem)。在该转向柱上安装了可旋转地以轴的形式支承前轮的左右一对前叉4,前轮WF可由安装在前叉4的上端部的左右一对车把杆15操控。
参照图2以及3,做成空心构造的主框架2通过将由冲压钢板形成的上侧部件2a和下侧部件2b接合而形成。两者的接合是通过在车体上下方向对上侧部件的L字型肋101和下侧部件2b的直线型肋102实施点焊来进行的。在此图中,将实施了点焊的位置作为点焊部100来表示,在图1中,同样的点焊部100用×标记来表示。
在主框架2的前方安装了在车宽方向中央向下方延伸的前侧发动机吊架80。由冲压钢板形成的前侧发动机吊架80、通过在车宽方向对其上缘部80a和下侧部件2b进行点焊,与主框架2接合。在前侧发动机吊架80的下端部,由螺栓等紧固部件支承用于支承发动机6的发动机安装座81。
另外,在前侧发动机吊架80的后方,安装了在车宽方向中央向下方延伸的后侧发动机吊架82。另外,在枢轴16的周围,在后侧发动机吊架82的车宽方向外侧,通过点焊接合了左右一对后减振单元支承框架83。后减振单元支承框架83被做成一直延伸到座椅框架17的后端部的形状,通过与上述上侧部件2a接合,构成座椅框架17的下面侧。而且,在枢轴16的周围,在后减振单元支承框架83的车宽方向外侧,安装了在车宽方向的最外侧支承枢轴16的左右一对枢板84。
在主框架2的后方下部,由枢轴16摆动自由地以轴的形式支承可旋转地以轴的形式支承作为驱动轮的后轮WR的摆臂12。摆臂12的后部被悬吊在后减振单元11上,该后减振单元11的上端部转动自由地被支承于形成在座椅框架17上的后减振单元支承部11a上。
在枢轴16的前方且主框架2的下方,配设了发动机6。在发动机6的后方,安装了含有燃料喷射装置的节气门体25,在该节气门体25的后方,连接了空气滤清器盒24。在节气门体25的车宽方向左侧,配设了过滤燃料的二次燃料过滤器27,在空气滤清器盒24的车宽方向左侧,配设了电池28。在发动机6的前方侧,安装了将该发动机6的燃烧气体向配设在车体后端部的消音器14引导的排气管26。另外,有关本实施方式的机动二轮车1被构成为不仅可以以汽油行驶,还可以以酒精燃料行驶,上述的二次燃料过滤器27主要用于将使用酒精燃料时产生的杂质除去。
在头管3的前方侧,配设了支承前照灯21的前罩(front cowl)20,在前轮WF的上方,配设了前挡泥板29。在主框架2的上部配设了燃料箱5,在其后方安装了座椅8。在与主框架2一体地形成的座椅框架17的后端部,支承着座椅罩9、尾灯装置10、后挡泥板23。
在后轮WR的上方,在座椅框架17的上面上,配设了防盗装置19。另外,在座椅框架17的车宽方向左右,配设了由防盗装置19驱动的警告用警报器90、作为发动机控制装置的ECU18、还有有关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电器零件收纳壳体30。
图4是表示座椅框架17的周围的结构的立体图。与上述相同的符号表示相同或等同的部分。如上所述,座椅框架17被做成大致方形的管状,在其上面部上,经安装带92固定了防盗装置19。ECU18由安装在座椅框架17的车宽方向左侧的安装撑杆93支承。在座椅框架17的车宽方向右侧,配设了上述警告用警报器90和由安装撑杆94支承的电器零件收纳壳体30。另外,如上所述,通过将各种辅机类分开配置在座椅框架17的侧方以及上面上,谋求车体左右方向的重量平衡的最佳化。
图5以及图6是有关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电器零件收纳壳体30的立体图。电器零件收纳壳体30的箱状壳体部件31被做成由橡胶等弹性材料一体成型的零件。箱状壳体部件31被做成在其下部具有开口部的箱状,箱状壳体部件31的下侧一半被做成开口面积比上侧一半大的裙部32。在裙部32的下端部的四角,形成了用于防止因安装电器零件时的变形导致的龟裂等的应力分散孔34。
在箱状壳体部件31的车体安装侧的面上,形成了指向车体上下方向的狭缝33,通过从此狭缝33的下方插入上述安装撑杆94的上端部94a,将电器零件收纳壳体30支承在车体上。另外,在安装撑杆94上,形成了多个减重孔94b。而且,如图5、6所示,在没有收纳电器零件的状态下,在箱状壳体部件31的上面部35上形成三个凹部(没入部)40、50、60。
图7是电器零件收纳壳体30的局部剖立体图。另外,图8是电器零件收纳壳体30的局部剖主视图。与上述相同的符号表示相同或等同的部分。上述凹部40、50、60的底部由与箱状壳体部件31的上面部35一体形成的标记部41、51、61的上面构成。另外,在标记部41、51、61的周围,分别形成了薄壁部42、52、62。另外,在薄壁部42、52、62的上部,设置了以向标记部41、51、61的径向内侧伸出的方式形成的缘部43、53、63。在薄壁部42、52、62的下面侧的边缘,形成了用于使其变形容易而提高耐久性的凹部86。
在本实施方式中,相对于电器零件收纳壳体30而言,支承着继电器70、71。继电器71做成在下部连结的两叉构造,在继电器70、71的下方分别连接着配线73。继电器70在被插入并保持在设置于保持部件36的下面上的孔部内后,被从箱状壳体部件31的下部向上方推入。另外,继电器71在被插入并保持在保持部件37、38内后,被从箱状壳体部件31的下部向上方推入。保持部件36、37、38与箱状壳体部件31同样由弹性部件形成。
在图7、8的状态下,继电器70、71还未被上推至规定位置,依靠形成在箱状壳体部件31的内壁面上的卡合突起83、84、形成在分隔板80上的卡合突起81、82,处于由保持部件36、37、38通过其相互的弹力保持的状态。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因为继电器71为两叉构造,所以,分隔板85没有延伸到与保持部件37、38相接的位置,但是,保持部件37、38在分别保持不同的电器零件的情况下,可以做成与分隔板80同样的构造。
图9是表示将继电器70、71上推到了规定位置的状态的电器零件收纳壳体30的局部剖立体图。另外,图10是表示将继电器70、71上推到了规定位置的状态的电器零件收纳壳体30的局部剖主视图。上述标记部41、51、61通过将继电器70、71上推到规定位置而从箱状壳体部件31的上面部35向上方突出。由此,电器零件的安装作业者能够从电器零件收纳壳体30的外方通过目视确认继电器70、71已被配设到规定位置。
另外,若将继电器70、71上推至规定位置,则上述的卡合突起81、82、83、84恢复到原来的形状,向保持部件36、37、38的下面侧伸出,由此,防止保持部件36、37、38向下方移动。另外,若标记部41、51、61成为向上方突出的状态,则薄壁部42、52、62和缘部43、53、63的间隙缩小,水分、灰尘等难以贮存在此间隙内。进而,标记部41、51、61不仅具有从外方观察将继电器70、71收纳到规定位置的标记功能,而且还作为通过将它从上方下推将继电器70、71从箱状壳体部件31取出的取出按钮发挥功能。
图11是有关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电器零件收纳壳体30a的局部剖主视图。与上述相同的符号表示相同或等同的部分。在此第二实施方式中,形成在箱状壳体部件31a上的标记部41a、51a、61a的形状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不同,以在将继电器70、71收纳到了规定位置时,标记部41a、51a、61a的上面位于与箱状壳体部件31a的上面部35大致相同的面上的方式构成。根据这样的结构,即使在将电器零件安装到了规定位置时,标记部41a、51a、61a也不从箱状壳体部件31a的表面突出,能够防止与其它零件等的干涉、卡挂等。
如上所述,根据有关本发明的电器零件收纳壳体,在将电器零件收纳到了规定位置时,由于设置了从箱状壳体部件的上面部突出的标记部,所以,能够根据标记部的状态确认电器零件是否被收纳到了规定的位置。另外,能够得到零件数量少,具有高的防振以及防水性能的电器品收纳壳体。
另外,箱状壳体部件、保持部件等的形状、构造、标记部、薄壁部、卡合突起等的形状、由电器零件收纳壳体固定在车体上的电器零件的形状、种类等,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可以进行各种变更。例如,标记部也可以形成为在从其上面看为四边形等形状。有关本发明的电器品收纳壳体不限于机动二轮车,还可以适用于三轮车、四轮车等各种车辆、在运转时产生振动的发电机等各种机器。
符号说明
1:机动二轮车;2:主框架;17:座椅框架;30:电器零件收纳壳体;31:箱状壳体部件;33:狭缝;35:上面部;36、37、38:保持部件;40、50、60:凹部;41、51、61:标记部;42、52、62:薄壁部;43、53、63:缘部;70、71:继电器(电器零件);81、82、83、84:卡合突起。

Claims (8)

1.一种电器零件收纳壳体,是将电器零件(70、71)安装在车体上的电器零件收纳壳体(30),其特征在于,
上述电器零件收纳壳体(30)由弹性部件形成,并具备标记部(41),
上述标记部(41)以如下的方式构成:在通过弹性卡合将上述电器零件(70、71)安装到了电器零件收纳壳体(30)的规定位置时,标记部(41)相对于上述电器零件收纳壳体(30)的表面而言的位置发生变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器零件收纳壳体,其特征在于,
上述电器零件收纳壳体(30)由直接保持上述电器零件(70、71)的保持部件(36)、和在车体下方具有开口部并且收纳上述保持部件(36)的箱状壳体部件(31)构成,并以如下的方式构成:
通过将上述保持部件(36)从上述箱状壳体部件(31)的下方一直插入到规定位置,一体形成在上述箱状壳体部件(31)的上面部(35)上的标记部(41)的位置发生变化。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器零件收纳壳体,其特征在于,上述电器零件收纳壳体以如下的方式构成:通过将上述标记部(41)推回到其位置发生变化前的状态,能够将上述电器零件(70、71)从上述箱状壳体部件(31)拆下。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电器零件收纳壳体,其特征在于,上述标记部(41)在上述电器零件(70、71)没有被安装到规定位置的状态下处于相对于上述箱状壳体部件(31)的上面部(35)没入的位置,而通过将上述电器零件(70、71)一直推入到规定位置,则从上述箱状壳体部件(31)的上面部(35)向上方突出。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电器零件收纳壳体,其特征在于,上述标记部(41)在上述电器零件(70、71)没有被安装到规定位置的状态下处于相对于上述箱状壳体部件(31)的上面部(35)没入的位置,而通过将上述电器零件(70、71)一直推入到规定位置,则构成与上述箱状壳体部件(31)的上面部(35)大致相同的面。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器零件收纳壳体,其特征在于,上述标记部(41)的周围,与其它部分相比厚度小。
7.根据权利要求2至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器零件收纳壳体,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箱状壳体部件(31)的内壁面上设置了卡合突起(83),若上述保持部件(36)被收纳到规定位置,则上述卡合突起(83)从弹性变形复原,妨碍上述保持部件(36)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2至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器零件收纳壳体,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箱状壳体部件(31)上,形成了指向车体上下方向的狭缝(33),
上述电器零件收纳壳体(30),通过将固定在上述车体上的薄板状的安装撑杆(94)从上述狭缝(33)的下方插入,被固定在上述车体上。
CN 201010134126 2009-03-26 2010-03-10 电器零件收纳壳体 Active CN10184861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076378A JP5322724B2 (ja) 2009-03-26 2009-03-26 電装部品収納ケース
JP2009-076378 2009-03-2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48611A true CN101848611A (zh) 2010-09-29
CN101848611B CN101848611B (zh) 2012-12-26

Family

ID=427730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010134126 Active CN101848611B (zh) 2009-03-26 2010-03-10 电器零件收纳壳体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JP (1) JP5322724B2 (zh)
CN (1) CN101848611B (zh)
AR (1) AR075802A1 (zh)
BR (1) BRPI1000781B1 (zh)
CO (1) CO6250009A1 (zh)
IT (1) IT1398789B1 (zh)
PE (1) PE20100753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49155A (zh) * 2011-06-30 2013-01-02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的防水构造
WO2013044587A1 (zh) * 2011-09-29 2013-04-04 欧姆龙株式会社 一种容纳电子单元的外壳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560169B2 (ja) * 2010-11-18 2014-07-23 川崎重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105147A (ja) * 1991-10-18 1993-04-27 Yamaha Motor Co Ltd 電動二輪車
JP2001278147A (ja) * 2000-03-30 2001-10-10 Honda Motor Co Ltd 車両用要素部品ボックス
JP2004323017A (ja) * 2004-07-12 2004-11-18 Honda Motor Co Ltd スクータ型車両の車体構造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33475U (ja) * 1983-08-10 1985-03-07 カルソニックカンセイ株式会社 樹脂製ケ−スの取付装置
JP3079029B2 (ja) * 1995-11-30 2000-08-21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ロック機構
JPH10236368A (ja) * 1997-02-28 1998-09-08 Suzuki Motor Corp 小型車両の電気素子保持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105147A (ja) * 1991-10-18 1993-04-27 Yamaha Motor Co Ltd 電動二輪車
JP2001278147A (ja) * 2000-03-30 2001-10-10 Honda Motor Co Ltd 車両用要素部品ボックス
JP2004323017A (ja) * 2004-07-12 2004-11-18 Honda Motor Co Ltd スクータ型車両の車体構造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49155A (zh) * 2011-06-30 2013-01-02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的防水构造
CN102849155B (zh) * 2011-06-30 2014-08-06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的防水构造
WO2013044587A1 (zh) * 2011-09-29 2013-04-04 欧姆龙株式会社 一种容纳电子单元的外壳
CN103037646A (zh) * 2011-09-29 2013-04-10 欧姆龙株式会社 一种容纳电子单元的外壳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ITTO20100138A1 (it) 2010-09-27
JP2010228508A (ja) 2010-10-14
JP5322724B2 (ja) 2013-10-23
CO6250009A1 (es) 2011-02-21
CN101848611B (zh) 2012-12-26
PE20100753A1 (es) 2010-11-08
BRPI1000781A2 (pt) 2011-06-21
AR075802A1 (es) 2011-04-27
BRPI1000781B1 (pt) 2019-08-06
IT1398789B1 (it) 2013-03-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872866B2 (en) Two-wheeled vehicle
JP6673962B2 (ja) 電装品の配置構造
CN1962348B (zh) 跨骑式车辆
EP1775206B1 (en) Straddle-type vehicle
CN102756776B (zh) 跨骑型车辆用燃料箱
JP6077931B2 (ja) 鞍乗り型車両のチェーン駆動装置
US20150041233A1 (en) Front cowl stay attachment structure for saddle-ride type vehicle
TWI570005B (zh) 跨坐型車輛之電氣零件安裝構造
CN101848611B (zh) 电器零件收纳壳体
JPH1111371A (ja) 不整地走行用車両のフートボード取付け構造
JP3675894B2 (ja) スクータ型自動二輪車の車体フレーム
EP2127931B1 (en) Engine suspending structure for vehicle
JP2019018758A (ja) 鞍乗り型車両の前部構造
JP4695053B2 (ja) 自動二輪車
CN101990378B (zh) 电子产品安装装置
JPS6058072B2 (ja) 自動二輪車のエアクリ−ナ装置
CN203473082U (zh) 车载电装部件的配置构造
CN103010349B (zh) 车辆的前部结构
JP3482816B2 (ja) 自動二輪車のバッテリ支持装置
JP2011088573A (ja) 車両用機能部品支持構造
CN109878603A (zh) 一种电子产品安装设备
JP6270893B2 (ja) 自動二輪車
JP2715386B2 (ja) 自動二輪車のタンクカバー取付け構造
JP2006111086A (ja) 自動二輪車
JPH1113566A (ja) 不整地走行用車両の吸気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