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473082U - 车载电装部件的配置构造 - Google Patents

车载电装部件的配置构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473082U
CN203473082U CN201320628460.XU CN201320628460U CN203473082U CN 203473082 U CN203473082 U CN 203473082U CN 201320628460 U CN201320628460 U CN 201320628460U CN 203473082 U CN203473082 U CN 20347308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electric
containing box
mounted parts
wall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628460.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藤原正树
武田裕一
小野和彦
猪濑幸司
山下明彦
田口清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47308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473082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 Connection Or Junction Box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车载电装部件的配置构造,其技术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不会导致ECU等电装部件自身的成本上升和大型化地对电装部件实施防水对策的技术。踏板型车辆具有收纳物品的收纳部(70),该收纳部(70)包括:收纳箱(61),其具有底部(81)及从该底部(81)的周缘向上方延伸的侧壁部(82),且被盖部件(74)覆盖;和盖部件(74),其封堵该收纳箱(61)的开口(71),收纳箱(61)具有:从开口(71)的周缘部向外侧一体地延伸的檐部(101);和从该檐部(101)与侧壁部(82)隔开间隔且向下方延伸的纵壁部(104),车载电装部件(100)收纳在由侧壁部(82)、檐部(101)和纵壁部(104)形成的空间内。

Description

车载电装部件的配置构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载电装部件的配置构造的改良。
背景技术
公知在车身罩内配置有ECU等电装部件的车辆(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图1、图4))。
如专利文献1的图1及图4所示,车身架(4)(带有括号的数字表示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附图标记。以下相同)的头管(4a)的车辆前方侧被前罩(17)覆盖,车辆后方侧被护腿板(13)覆盖。在该护腿板(13)的前方配置有内箱(16)。在该内箱(16)与护腿板(13)之间配置有ECU(20c)。
在专利文献1的车辆中,ECU(20c)配置在罩内。即使是配置在车辆的罩内的ECU(20c),也存在雨水等从罩的间隙等侵入到罩内的可能性。作为对策,考虑使ECU(20c)自身具有充分的防水构造。但是,若使ECU(20c)自身具有防水构造,则容易导致成本上升和大型化。
期望一种能够不会导致ECU等电装部件自身的成本上升和大型化地对电装部件实施防水对策的技术。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231952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不会导致ECU等电装部件自身的成本上升和大型化地对电装部件实施防水对策的技术。
方案1的实用新型为一种车载电装部件的配置构造,在车辆上具有用于收纳物品的收纳部,且在该车辆上搭载有车载电装部件,其中,收纳部包括:收纳箱,其具有底部及从该底部的周缘向上方延伸的侧壁部,且被车身外装部件覆盖;和盖部件,其封堵该收纳箱的开口,所述车载电装部件的配置构造的特征在于,收纳箱具有:从开口的周缘部向外侧一体地延伸的檐部;和从该檐部与侧壁部隔开间隔且向下方延伸的纵壁部,车载电装部件收纳在由侧壁部、檐部和纵壁部形成的空间内。
在方案2的实用新型中,其特征在于,收纳箱具有密封部,该密封部以从侧壁部的上缘向外侧伸出的方式设置,且通过与盖部件接触而将收纳箱与盖部件之间密封,檐部以从密封部向外侧延伸的方式形成。
在方案3的实用新型中,其特征在于,盖部件能够转动地支承在收纳箱上,收纳箱的能够转动地支承盖部件的支承部以向外侧延伸的方式形成,支承部为檐部。
在方案4的实用新型中,其特征在于,车载电装部件通过被侧壁部和纵壁部夹持而被支承。
在方案5的实用新型中,其特征在于,车载电装部件配置在密封部的下方。
实用新型的效果
在方案1的实用新型中,车载电装部件收纳在由构成收纳箱的侧壁部、檐部、和纵壁部形成的空间内。即,使收纳车载电装部件的空间与收纳箱一体地设置,因此通过简单的结构使水难以溅到车载电装部件上。若水难以溅到电装部件上,则不需要对电装部件自身实施附加防水对策。因此,能够减少零部件数量。其结果为,能够不会导致车载电装部件的成本上升和大型化地对车载电装部件实施防水对策。
在方案2的实用新型中,收纳箱具有从侧壁部的上缘向外侧伸出的密封部,并以从该密封部向外侧延伸的方式形成有檐部。即,将檐部的一部分用作密封部,因此能够简化收纳箱的构造。
在方案3的实用新型中,收纳箱以向外侧延伸的方式形成有用于支承盖部件的支承部,该支承部为檐部。即,将檐部的一部分用作支承部,因此能够简化收纳箱的构造。
在方案4的实用新型中,车载电装部件通过被侧壁部和纵壁部夹持而被支承。若为被侧壁部和纵壁部支承的车载电装部件,则能够去除用于支承车载电装部件的支承架等部件,其结果为,能够进一步减少零部件数量。
在方案5的实用新型中,车载电装部件配置在比檐部更接近侧壁部而配置的密封部的下方。即,能够使车载电装部件接近侧壁部而配置,因此能够紧凑地配置车载电装部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自动二轮车的右侧视图。
图2是图1的2向视图(俯视图)。
图3是图2的3-3线剖视图。
图4是图3的主要部分的分解立体图(将座椅拆下后的状态)。
图5是图3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
图6是图5的6-6线剖视图。
图7是图3的变形例图。
图8是图7的8向视图。
图9是说明实施例2的电装部件配置构造的剖视图。
图10是图9的变形例图。
图11是说明实施例3的电装部件配置构造的俯视图。
图12是图11的12-12线剖视图。
图13是图12的变形例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车辆(踏板型车辆)、40...车辆外装部件、61...收纳箱、70...收纳部、71...开口、74...盖部件、76...支承部、81...底部、82...侧壁部、83...密封部、100...车载电装部件(电装部件)、101...檐部、104...纵壁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在附图及实施例中,“上”、“下”、“前”、“后”、“左”、“右”分别表示乘坐在自动二轮车上的驾驶员所看到的方向。
实施例1
首先,基于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
如图1所示,踏板型车辆10为所谓的单元摆动(unit swing)式的车辆,即,在车身架11的前部转向自如地支承有前轮13,在车身架11的后部摆动自如地支承有包含后轮14在内的动力单元15。在动力单元15与车身架11之间架设有后部减震单元16。
车身架11的主要素为:头管21,其对转向系统进行轴支承;主车架22,其安装在该头管21上并向斜后下方延伸,在向大致水平后方延伸后,向斜后上方延伸;后车架23,其从该主车架22的后端部向斜后上方延伸;第1横向架(cross frame)25,其在该后车架23的前端沿车宽方向架设;和第2横向架26,其在该第1横向架25的后方沿车宽方向架设在后车架23上。
转向系统20的主要素为:转向自如地安装在头管21上的前叉31;旋转自如地安装在该前叉31的下端的前轮13;和安装在前叉31的上端的转向手柄32。
车身架11周围被车身外装部件40覆盖。该车身外装部件40由座椅41和覆盖该座椅41周围的罩部件43构成。罩部件43包括:覆盖头管21的前方的前罩44;与该前罩44连续且覆盖头管21的后方的护腿板45;覆盖转向手柄32周围的手柄罩46;从护腿板45的下端向后方延伸的底罩47;从该底罩47的后部上端向车辆后上方连续地延伸的侧罩48;安装在前叉31上且以覆盖前轮13的上方的方式遮挡前轮13所溅起的泥的前挡泥板49;和在后轮14的上方安装在后车架23上且遮挡后轮14所溅起的泥的后挡泥板50。
动力单元15具有发动机17和与该发动机17一体化且向发动机17的后方延伸的未图示的带式无级变速器,在该带式无级变速器的后端安装有后轮14。在发动机17的汽缸部52上连接有进气装置53及排气装置54。进气装置53由空气滤清器55和与该空气滤清器55连接的燃料供给装置56构成。排气装置54由与发动机17连接且向后方延伸的排气管57、和与该排气管57连接且向后方延伸的消声器58构成。
在后车架23上设有向上方开口的收纳箱61,在该收纳箱61的后方配置有燃料箱62,在这些收纳箱61和燃料箱62的上方能够开闭地安装有供乘员跨乘的座椅41。
接下来,说明收纳部的结构。
如图2所示,能够收纳安全帽He等物品的收纳部70包括:具有向上方开口且用于存取物品的开口71的收纳箱61;和能够开闭地封堵开口71的盖部件74。在收纳箱61的前端配置有作为盖部件74的开闭支点的铰链部73。即,盖部件74以经由铰链部73而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承在收纳箱61上。盖部件74为封堵开口71的部件,但使座椅41兼作盖部件74。
铰链部73包括:设置在收纳箱61侧的支承部76;沿车宽方向水平地穿插在该支承部76中的铰链轴77;和安装在该铰链轴77的两端的左右的座椅侧铰链78。
如图3所示,收纳箱61包括底部81及从该底部81的周缘向上方延伸的侧壁部82,侧面被车身外装部件(罩部件43)覆盖,并且具有向上方开口且用于存取物品的开口部(开口71)。在侧壁部82的上缘82a,密封部83以向外侧伸出的方式延伸。该密封部83通过与盖部件(座椅41)接触来承受座椅41的载荷,并且具有将收纳箱61与座椅41之间密封的功能。如图2所示,收纳箱61的侧壁部82以环绕开口71周围一圈的方式形成,形成在侧壁部82的上端的密封部83在水平方向上向外侧扩展而呈凸缘状。
在图3中,收纳箱61在面向车辆后方的一侧的侧壁部82上突出设置有钩卡定部85。另外,在收纳箱61的底部81安装有板状的支承件86。该支承件86被第1横向架25支承,钩卡定部85卡挂地卡定在第2横向架26上,由此将收纳箱61支承在车身架11上。
然后,座椅41包括:座椅底板91;载置在该座椅底板91上的缓冲材料92;和覆盖该缓冲材料92并使缓冲材料92与座椅底板91一体化的座椅蒙皮93。
在座椅底板91的下表面91b安装有与密封部83的上表面83a抵接的密封部件94。密封部件94与形成在收纳箱61上的密封部83的轮廓相应地配置。密封部件94能够使用橡胶等弹性部件。
接下来,详细说明配置有车载电装部件100(以下,也称作“电装部件100”)的收纳部的前部构造。
如图4所示,在收纳箱61的面向车辆前方的一侧,从收纳箱61的侧壁部82向车身前方水平地延伸有檐部101。通过该檐部101从上方覆盖配置在檐部101的下方的车载电装部件100。车载电装部件100在其下表面以能够装拆的方式连接有连接器98,其中,在该连接器98上连结有电线99。
檐部101包括:与盖部件(图3,附图标记74)接触的密封部83;从该密封部83向斜前下方延伸的斜部102;从该斜部102向车辆前方延伸的水平部103;设置在该水平部103的前端103a处且转动自如地支承盖部件74的支承部76;从水平部103的车辆长度方向中间部向下方延伸的纵壁部104;和在水平部103、支承部76及纵壁部104的左右端部、且在支承部76的两端与侧壁部82之间架设的左右的檐侧壁105L、105R。在水平部103上开设有孔部106。
车载电装部件100呈长方体状,在其前表面100a具有向前方突出的左右两个卡合凸部107,在纵壁部104上开设有分别与这些卡合凸部107卡合的卡合孔部108。在组装车载电装部件100时,使车载电装部件100如图中箭头a那样从檐部101的下方向上方移动而使卡合凸部107与卡合孔部108卡合,由此将车载电装部件100安装在收纳箱61上。
如图5所示,收纳箱61具有:侧壁部82;从该侧壁部82的上端向外侧一体地延伸的檐部101;和从该檐部101与侧壁部82隔开间隔地相对于侧壁部82平行地向下方延伸的纵壁部104。车载电装部件100收纳在由侧壁部82、檐部101和纵壁部104形成的空间109内。檐部101通过使收纳箱61的向上方开口的开口71的周缘部111的一部分向车辆前方延伸而形成。
收纳箱61的檐部101包含在面向车辆前方的一侧以从侧壁部82的上缘82a向外侧伸出的方式设置的密封部83,并以从该密封部83向外侧延伸的方式形成,在密封部83的下方配置车载电装部件100。收纳箱61具有以向外侧延伸的方式形成的檐部101,并在该檐部101的前端形成有能够转动地支承盖部件74的支承部76。
接下来,说明车载电装部件100的支承构造。
车载电装部件100通过被侧壁部82和纵壁部104夹持而被支承,其中,纵壁部104在该侧壁部82的前方与侧壁部82隔开间隔地配置。纵壁部104由上纵壁部113和位于比该上纵壁部113的前表面113a更靠车辆前方侧的位置的下纵壁部114构成,在上纵壁部113的前表面113a与下纵壁部114的前表面114a的边界处开设有卡合孔108。在下纵壁部114的上表面形成有肩部115,使卡合凸部107的下表面107b与该肩部115抵接,并通过侧壁部82的外表面82b、上纵壁部113的内表面113b、和下纵壁部114的肩部115来支承电装部件100。
与上纵壁部113的内表面113b相比,下纵壁部114的内表面114b位于车辆前方,因此,将在前表面100a具有卡合凸部107的车载电装部件100向空间109插入后,能够容易地使卡合凸部107向卡合孔部108卡合。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车载电装部件100的安装作业。
如图6所示,在形成于檐部101前端的支承部76的两端与侧壁部82之间,架设有用于加强檐部101的左右的檐侧壁105L、105R。车载电装部件100收纳在空间109内,该空间109内由侧壁部82、从该侧壁部82的左右向前方延伸的左右的檐侧壁105L、105R、和在这些左右的檐侧壁105L、105R之间架设的纵壁部104形成。由此,电装部件100也能够沿车宽方向保持。另外,由于设有左右的檐侧壁105L、105R,所以除防止从上方溅来的水的侵入以外,也能够防止从侧方溅来的水的侵入。而且,由于使包围电装部件100四周的空间109与收纳箱61一体地形成,所以不会增加零部件数量。
接下来,说明以上所述的车载电装部件的配置构造的作用。
在图5中,车载电装部件100收纳在由构成收纳箱61的侧壁部82和檐部101形成的空间109内。即,由于使收纳车载电装部件100的空间109与收纳箱61一体地设置,所以通过简单的结构使水难以溅到车载电装部件100上。由于水难以溅到电装部件100上,所以不需要对电装部件100自身实施附加防水对策。其结果为,能够不会导致电装部件100的成本上升和大型化地对电装部件100实施防水对策。
另外,与盖部件74接触的密封部83设置在收纳箱61的檐部101上。即,将檐部101的一部分用作密封部83,因此能够简化收纳箱61的构造。
车载电装部件100配置在比檐部101更接近侧壁部82而配置的密封部83的下方。即,能够使车载电装部件100接近侧壁部82而配置,因此能够紧凑地配置车载电装部件100。
而且,用于支承盖部件74的支承部76设置在收纳箱61的檐部101上。即,将檐部101的一部分用作支承部76,因此能够简化收纳箱61的构造。
车载电装部件100通过被侧壁部82和纵壁部104夹持而被支承。若为被侧壁部82和纵壁部104支承的车载电装部件100,则能够通过去除用于支承车载电装部件100的支承架等部件而进一步减少零部件数量。
接下来,说明图5的变形例。
如图7所示,在收纳箱61的面向车辆前方的一侧,檐部101向车辆前方水平地延伸,在该檐部101的正下方以与侧壁部82接触的方式配置车载电装部件100,从车辆前方将在下端具有钩状的止挡部121的板状的罩部件124对应地安装在该车载电装部件100上。此时,由于止挡部121与车载电装部件100的下表面抵接,所以能够阻止车载电装部件100的脱落。在车载电装部件100与侧壁部82之间、以及车载电装部件100与罩部件124之间夹设有海绵122、122,防止在收纳箱61中产生的振动传递到车载电装部件100。
如图8所示,罩部件124通过紧固部件123而紧固在檐部101的前表面100a和左右的檐侧壁105L、105R的前表面105La、105Ra。前表面105La、105Ra向高度方向下方延伸。由于通过侧壁部82、左右的檐侧壁105L、105R及罩部件124来包围车载电装部件100,所以能够发挥充分的防水性能而不需要对电装部件100自身实施防水对策。其结果为,能够不会导致电装部件100的成本上升和大型化地对电装部件100实施防水对策。
实施例2
接下来,基于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
如图9所示,在收纳箱61的面向车辆后方的一侧,包含密封部83的檐部101向后方延伸,从该檐部101的后端向下方设有与侧壁部82隔开间隔且向下方延伸的后纵壁部104,在被侧壁部82、檐部101和后纵壁部104包围的空间109内收纳有车载电装部件100。在车载电装部件100周围与侧壁部82、檐部101及后纵壁部104之间夹设有上下的海绵122,防止在收纳箱61中产生的振动传递到车载电装部件100。
像这样,车载电装部件100收纳在由构成收纳箱61的侧壁部82和檐部101形成的空间109内。即,使收纳车载电装部件100的空间109与收纳箱61一体地设置,因此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使水难以溅到车载电装部件100上。由于水难以溅到电装部件100上,所以不需要对电装部件100自身实施附加防水对策。其结果为,能够不会导致电装部件100的成本上升和大型化地对电装部件100实施防水对策。
另外,与盖部件74接触的密封部83设置在收纳箱61的檐部101上。即,将檐部101的一部分用作密封部83,因此能够简化收纳箱61的构造。
接下来,说明图9的变形例。
如图10所示,在收纳箱61的面向车辆后方的一侧,檐部101向车辆后方水平地延伸,在该檐部101的正下方以与侧壁部82接触的方式配置车载电装部件100,并从车辆后方将在下端具有钩状的止挡部121的板状的罩部件124相应地安装在该车载电装部件100上。此时,由于止挡部121与车载电装部件100的下表面抵接,所以能够阻止车载电装部件100的脱落。在车载电装部件100与侧壁部82之间、以及车载电装部件100与罩部件124之间夹设有海绵122,防止在收纳箱61中产生的振动传递到车载电装部件100。其他构造及作用与上述的变形例1相比没有多大变化而省略说明。
实施例3
接下来,基于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3。
如图11所示,除供存取物品的开口71以外,在收纳箱61的朝向车辆斜前方的位置,还形成有能够收纳维护手册(图12,附图标记131)等物品的第2开口132及从该第2开口132向下方延伸的空间133。
如图12所示,从侧壁部82的高度方向中间部向水平方向外侧形成有用于支承纵壁部104的中间壁134,在该中间壁134的上方、且在被侧壁部82、中间壁134和纵壁部104包围的部分形成有第2空间133,在中间壁134的下方、且在被侧壁部82、中间壁134和纵壁部104包围的部分形成有能够收纳车载电装部件100的第3空间136。电装部件100收纳在该第3空间136内。在电装部件100的下方插入有由橡胶等弹性部件形成的止档件137来支承电装部件100。其他构造与实施例1相比没有多大变化而省略说明。
接下来,说明图12的变形例。
如图13所示,从侧壁部82的高度方向中间部向外侧形成有用于支承纵壁部104的中间壁134,在该中间壁134的下方、且在被侧壁部82、中间壁134和纵壁部104包围的部分形成有能够收纳车载电装部件100的空间133。与图12的不同点在于,通过去除向中间壁134的上方延伸的侧壁部82而省略了第2空间。其他方面没有多大变化而省略说明。
此外,本实用新型在实施方式中适用于自动二轮车,但也能够适用于三轮车,可以适用于普通车辆。
工业实用性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具有电装部件的自动二轮车。

Claims (6)

1.一种车载电装部件的配置构造,在车辆(10)上具有用于收纳物品的收纳部(70),且在该车辆(10)上搭载有车载电装部件(100),其中,所述收纳部(70)包括:收纳箱(61),其具有底部(81)及从该底部(81)的周缘向上方延伸的侧壁部(82),且被车身外装部件(40)覆盖;和盖部件(74),其封堵所述收纳箱(61)的开口(71),所述车载电装部件的配置构造的特征在于,
所述收纳箱(61)具有:从所述开口(71)的周缘部向外侧一体地延伸的檐部(101);和从该檐部(101)与所述侧壁部(82)隔开间隔且向下方延伸的纵壁部(104),
所述车载电装部件(100)收纳在由所述侧壁部(82)、所述檐部(101)和所述纵壁部(104)形成的空间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电装部件的配置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收纳箱(61)具有密封部(83),该密封部(83)以从所述侧壁部(82)的上缘向外侧伸出的方式设置,且通过与所述盖部件(74)接触而将所述收纳箱(61)与所述盖部件(74)之间密封,
所述檐部(101)以从所述密封部(83)向外侧延伸的方式形成。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载电装部件的配置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盖部件(74)能够转动地支承在所述收纳箱(61)上,
所述收纳箱(61)的能够转动地支承所述盖部件(74)的支承部(76)以向外侧延伸的方式形成,
所述支承部(76)为所述檐部(101)。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载电装部件的配置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载电装部件(100)通过被所述侧壁部(82)和所述纵壁部(104)夹持而被支承。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载电装部件的配置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载电装部件(100)通过被所述侧壁部(82)和所述纵壁部(104)夹持而被支承。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载电装部件的配置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载电装部件(100)配置在所述密封部(83)的下方。
CN201320628460.XU 2012-12-12 2013-10-10 车载电装部件的配置构造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473082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271154 2012-12-12
JP2012271154A JP5863630B2 (ja) 2012-12-12 2012-12-12 車載電装部品の配置構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473082U true CN203473082U (zh) 2014-03-12

Family

ID=502214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628460.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473082U (zh) 2012-12-12 2013-10-10 车载电装部件的配置构造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5863630B2 (zh)
CN (1) CN203473082U (zh)
BR (1) BR102013031622A2 (zh)
IT (1) ITTO20130908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98666A (zh) * 2016-03-08 2018-10-23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电装品收纳构造
CN111902334A (zh) * 2018-04-02 2020-11-06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鞍乘型车辆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3130859A (ja) * 2022-03-08 2023-09-21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スクータ型電動車両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83268A (ja) * 1985-10-09 1987-04-16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スク−タ型車輛の物入れ装置
JP2590092B2 (ja) * 1987-03-31 1997-03-12 本田技研工業 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の物入れ装置
JP4095086B2 (ja) * 2003-03-06 2008-06-04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鞍乗型車両
JP4548724B2 (ja) * 2005-02-22 2010-09-2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電装品配置構造
MY164011A (en) * 2007-01-19 2017-11-15 Tvs Motor Co Ltd A two-wheeled vehicle with a storage space
JP5145196B2 (ja) * 2008-11-14 2013-02-13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
JP5371652B2 (ja) * 2009-09-16 2013-12-18 川崎重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開閉蓋のロックシステム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98666A (zh) * 2016-03-08 2018-10-23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电装品收纳构造
CN111902334A (zh) * 2018-04-02 2020-11-06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鞍乘型车辆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4113971A (ja) 2014-06-26
JP5863630B2 (ja) 2016-02-16
ITTO20130908A1 (it) 2014-06-13
BR102013031622A2 (pt) 2014-09-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029780B (zh) 跨骑式车辆的炭罐配置结构
JP6925801B2 (ja) 鞍乗り型車両のキャニスタ配置構造
JP6208647B2 (ja) 鞍乗り型車両の後部燃料タンク支持構造
CN102649452B (zh) 跨骑型车辆用电源连接部收纳构造
JP6086889B2 (ja) 後部燃料タンク
JP5727874B2 (ja) 鞍乗り型車両の前部構造
JP5793932B2 (ja) 鞍乗型車両
CN102556230A (zh) 鞍乘型车辆的内架结构
CN203473082U (zh) 车载电装部件的配置构造
JP2014097694A (ja) 鞍乗型車両
WO2015142297A1 (en) Engine control unit mounting structure for a motorcycle
CN100465054C (zh) 机动两轮车的转向手柄限制器构造
CN102343956B (zh) 车辆用的后挡泥板
CN103010354B (zh) 骑乘型车辆的碳罐配置构造
CN102996296A (zh) 摩托车
CN102822045A (zh) 两轮机动车
CA2720015C (en) Rear structure of straddle-ride type vehicle
US9581073B2 (en) Radiator structure for two-wheeled vehicle
EP2824023B1 (en) Motorcycle
CN102530142B (zh) 鞍乘型车辆
CN111148685B (zh) 鞍乘型车辆的罩结构
CN103010349B (zh) 车辆的前部结构
CN104925189A (zh) 摩托车
CN102815353B (zh) 两轮机动车的车体罩
CN100404358C (zh) 机动两轮车的头盔保持架安装构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312

Termination date: 2020101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