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43956B - 车辆用的后挡泥板 - Google Patents

车辆用的后挡泥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343956B
CN102343956B CN201110208133.4A CN201110208133A CN102343956B CN 102343956 B CN102343956 B CN 102343956B CN 201110208133 A CN201110208133 A CN 201110208133A CN 102343956 B CN102343956 B CN 10234395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ar mudguard
mudguard
registration mark
vehicle
mark l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20813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343956A (zh
Inventor
清治达也
五十岚逸雄
S·桑普罗姆
田中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3439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4395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34395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4395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ighting Device Outwards From Vehicle And Optical Signal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减少安装位置、减少组装工时的车辆用的后挡泥板。后挡泥板(62)中,沿后部车架(14L、14R)在车辆长度方向上延伸且位于后轮(27)的上方的后挡泥板水平部(71)被紧固在后部车架(14L、14R)上,从后挡泥板水平部(71)的后端一体地延伸且向后轮(27)的后方垂下的后挡泥板垂下部(72)的上端部被紧固在后部车架(14L、14R)上,由此,后挡泥板(62)被后部车架(14L、14R)支承,牌照灯撑条(64)其前部与后挡泥板水平部(71)一起被共同紧固在后部车架(14L、14R)上,其后部与后挡泥板垂下部(72)一起被共同紧固在后部车架(14L、14R)上。

Description

车辆用的后挡泥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用的后挡泥板的改良。
背景技术
车辆通常具有挡住后轮溅起的泥的后挡泥板。提出了各种该后挡泥板的安装构造(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图4))。
如专利文献1的图4所示,车辆的后部具有挡泥板33(数字表示专利文献1记载的附图标记。下同。),在该挡泥板33上安装有包含灯撑条的牌照用灯91,在该牌照用灯91的下方位置,在挡泥板33上安装有牌照。挡泥板33发挥挡住后轮10溅起的泥的后挡泥板的作用。
在专利文献1的技术中,在座椅导轨及后撑条的后端安装有挡泥板33,在该挡泥板33上安装有牌照用灯91。组装时,在车身车架上安装挡泥板33后,再安装牌照用灯91。分别需要进行向车辆安装挡泥板33的作业、安装牌照用灯91的作业。由于上述多个作业,存在安装位置多、组装工时增加的课题。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208773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减少安装位置、减少组装工时的车辆用的后挡泥板。
技术方案1的车辆用的后挡泥板,由配置在后轮的上方的后部车架支承,挡住后轮溅起的泥,且支承牌照板,并且支承牌照灯撑条,该牌照灯撑条支承有从上方照亮该牌照板的牌照灯,其特征在于:后挡泥板中,沿后部车架在车辆长度方向上延伸且位于后轮的上方的后挡泥板水平部被紧固在后部车架上,从后挡泥板水平部的后端一体延伸且向后轮的后方垂下的后挡泥板垂下部的上端部被紧固在后部车架上,由此,后挡泥板被后部车架支承,牌照板被安装在后挡泥板垂下部上,由此,被后挡泥板支承,牌照灯撑条通过前保持部和后保持部被支承在后部车架上,前保持部以覆盖后挡泥板水平部的车宽方向侧面的方式向车辆前方延伸,并与后挡泥板水平部一起被共同紧固在后部车架上,后保持部与后挡泥板垂下部一起被共同紧固在后部车架上,由此,牌照灯撑条被后挡泥板支承。
技术方案2的车辆用的后挡泥板,其特征在于,在后挡泥板的面对后轮侧的表面上,在从后挡泥板水平部的后部到后挡泥板垂下部的上部的范围内形成有加强肋,加强肋的上方由牌照灯撑条覆盖。
技术方案3的车辆用的后挡泥板,其特征在于,牌照灯撑条具有随着趋向车辆后方而其车宽方向变细的形状,后挡泥板垂下部形成为比牌照灯撑条的宽度宽。
技术方案4的车辆用的后挡泥板,其特征在于,牌照灯撑条由截面形成为向下方开放的コ字状的主体部、和从コ字状的左右的侧面部连续地向车辆前方延伸的左右的延伸设置部构成,前保持部设在左右的延伸设置部的前端,后保持部设在主体部的前端部。
技术方案5的车辆用的后挡泥板,其特征在于,主体部的上表面部为截面向下方弯曲的形状。
技术方案6的车辆用的后挡泥板,其特征在于,后保持部在主体部的前端被配置在上表面部的上方,从车辆后方通过紧固部件被紧固。
技术方案7的车辆用的后挡泥板,其特征在于,在上表面部的上方配置有刹车灯。
发明的效果
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中,牌照灯撑条与后挡泥板水平部一起被共同紧固在后部车架上、并与后挡泥板垂下部一起被共同紧固在后部车架上。这样,牌照灯撑条与后挡泥板一起被共同紧固在后车架上,所以能够减少安装位置,减少组装工时。
另外,牌照灯撑条以覆盖后挡泥板水平部的车宽方向侧面的方式向车辆前方延伸。后挡泥板水平部的车宽方向侧面与后挡泥板水平部一起被共同紧固在后部车架上。后挡泥板水平部的车宽方向侧面与牌照灯撑条的一部分重叠,成为双层构造,所以通过牌照灯撑条加强后挡泥板。因此,后挡泥板的刚性提高。
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2中,在后挡泥板的面对后轮侧的表面上形成有加强肋。以往,在后挡泥板上形成有加强肋的情况下,会在后挡泥板的面对后轮侧的表面的相反侧的表面,即,在上表面上产生凹坑,影响外观。已知加强肋越大凹坑越明显。因此,加强肋的形状受到制约,存在加强肋的加强作用不充分的可能性。
关于这点,本发明中,在后挡泥板中,在产生凹坑的表面的上方覆盖牌照灯撑条,由此,不会注意因凹坑导致的外观性的降低,能够配置加强肋。由此,即使在后挡泥板从后车架大幅度伸出的情况下,也无需追加副车架等另外设置辅助部件,能够进行后挡泥板的加强。因此,后挡泥板的刚性容易提高。
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3中,由于后挡泥板垂下部形成得比牌照灯撑条的宽度宽,所以能够通过后挡泥板垂下部有效地挡住向车辆后方溅起的泥。另外,由于牌照灯撑条形成为随着趋向车辆后方而其车宽方向变细,所以能够提高车辆的外观性。
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4中,由于牌照灯撑条的主体部形成为截面向下方开放的コ字状,所以能够通过简单的形状提高主体部的刚性。另外,由于从コ字状的左右的侧面部连续地向车辆前方延伸有左右的延伸设置部,所以能够得到良好的外观性。
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5中,由于主体部的上表面部形成为截面向下方弯曲的形状,所以能够进一步提高主体部的刚性。
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6中,由于通过紧固部件被紧固在向下方弯曲的上表面部的上方,所以在紧固部件的下方容易确保空间,能够提高紧固部件的紧固的作业性。
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7中,在上表面部的上方配置有刹车灯。由于上表面部向下方弯曲,所以容易确保与刹车灯的距离,能够比较接近地配置刹车灯和牌照灯撑条,能够得到紧凑结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二轮摩托车的左侧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二轮摩托车的主要部分侧视图。
图3是表示从图2拆下后罩的状态的图。
图4是本发明的牌照灯撑条的俯视图。
图5是图3的箭头5方向视图。
图6是图3的箭头6方向视图。
图7是沿图6的7-7线的剖视图。
图8是沿图6的8-8线的剖视图。
图9是沿图6的9-9线的剖视图。
图10是沿图6的10-10线的剖视图。
图11是本发明的二轮摩托车的主要部分立体图。
附图标记的说明
14L、14R后部车架
27后轮
62后挡泥板
63牌照板
64牌照灯撑条
65牌照灯
66刹车灯
71后挡泥板水平部
72后挡泥板垂下部
77主体部
78L、78R左右的延伸设置部
79L、79Rコ字状的左右的侧面部
80主体部的上表面部
81L、81R左右的后保持部
82L、82R左右的前保持部
91加强肋
92加强肋
93加强肋
94加强肋
95加强肋
114紧固部件(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在图中及实施例中,“上”、“下”、“前”、“后”、“左”、“右”分别表示乘坐在二轮摩托车上的驾驶者观察的方向。此外,通过附图标记的指示观察附图。
【实施例】
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二轮摩托车10是这样一种车辆,车身车架20由以下部件构成:头管11;从该头管11的上部向车辆斜后下方延伸后再向后方延伸的主车架12;连结在该主车架12的后端且向车宽方向延伸的横架13;从该横架13的两端向后斜上方延伸的左右的后部车架14L、14R(仅示出了图近前侧的附图标记14L);架设在左右的后部车架14L、14R和主车架12之间的左右的加强车架15L、15R(仅示出了图近前侧的附图标记15L);从横架13跨过左侧的后部车架14L设置的枢轴架17,从设在枢轴架17上的枢轴18向后方能够摆动地延伸有摆动单元21,在该摆动单元21和后部车架14L、14R之间架设有减震单元22L、22R(仅示出了图近前侧的附图标记22L)。
摆动单元21是使发动机25和无级变速机构26一体化而成的动力机构,在后端部安装有成为驱动轮的后轮27。
发动机25具有按气缸体31、气缸盖32、盖罩33的顺序重叠而成的气缸部34,在气缸盖32的上部连接有节流阀35,在该节流阀35的车辆后方连接有空气过滤器36。
在气缸盖32的下部连接有排气管37,在该排气管37的后端连接有消音器38。
在头管11中穿插有转向轴41,在该转向轴41的上端安装有转向把手42,在转向轴41的下端安装有前叉43,在该前叉43的下端安装有前轮28。通过该结构,通过转向把手42的转向操作,前轮28能够转向。在前轮28和后轮27之间设有供乘员落座的座椅44。
下面,对车身罩进行说明。
车身罩51具有:从前方覆盖头管11周围的前罩52;从后方覆盖头管周围的腿部遮护板53;设在该腿部遮护板53的后方且形成供乘员跨骑的跨骑部54的通道罩55;设在该通道罩55的后方且覆盖座椅44的侧方的中罩56;与该中罩56连续地设置且覆盖后部车架14L、14R的侧方的后罩57。
在前轮28的上方位置,在前叉43上设有挡住前轮28的上方溅起的泥的前挡泥板61;在后轮27的上方位置,在后部车架14L、14R上设有挡住后轮27溅起的泥且支承牌照板63的后挡泥板62。
该后挡泥板62的上部被牌照灯撑条64覆盖。在牌照灯撑条64上支承有从上方照亮牌照板63的牌照灯65。
下面,对车辆后部的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2所示,在座椅44的后部下方设有扶手杆45。包含该扶手杆45的周围,座椅44的后部的下方被后罩57覆盖,在该后罩57的车辆后方以连续的方式配置有刹车灯66,在该刹车灯66的侧方配置有方向指示灯67。
下面,对将后罩拆下的状态的车辆的后部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3所示,后挡泥板62由以下部件构成:沿后部车架14L、14R并沿车辆长度方向大致水平延伸的、位于后轮27的上方的后挡泥板水平部71;和从该后挡泥板水平部71的后端71b一体延伸并向后轮27的后方垂下的后挡泥板垂下部72。在后挡泥板垂下部72安装有牌照板63。也就是说,牌照板63由后挡泥板62支承。
后挡泥板水平部71通过螺栓124紧固在后部车架14L、14R上,后挡泥板垂下部72的上端部通过螺栓114紧固在后部车架14L、14R上。也就是说,后挡泥板62通过后部车架14L、14R被支承。
牌照灯撑条64的前部以从外侧覆盖后挡泥板水平部71的侧方的方式向车辆前方延伸,并通过螺栓124共同紧固在后挡泥板水平部71和后部车架14L、14R上,牌照灯撑条64的后部通过螺栓114与后挡泥板垂下部72共同紧固。关于共同紧固部的详细构造后述。
在后部车架14L、14R的后端固定有杆撑条75,在该杆撑条75上安装有扶手杆45。
下面说明牌照灯撑条。
如图4所示,牌照灯撑条64由在其后端面64c安装有牌照灯65且下方开放形成为コ字状的主体部77、和从形成为该コ字状的主体部77的左右的侧面部79L、79R连续地向车辆前方延伸的左右的延伸设置部78L、78R构成。在主体部77的前端部形成有被紧固在部车架14L、14R上的具有孔的后保持部81L、81R,在左右的延伸设置部78L、78R的前端分别形成有左右的前保持部82L、82R。
左右的后保持部81L、81R是垂直于车辆长度方向的面,但左侧的后保持部81L与右侧的后保持部81R相比位于车辆前方,左右的后保持部81L、81R的面没有形成为齐平。因此,与左右的后保持部81L、81R的面形成为齐平的情况相比,在将牌照灯撑条64安装在后挡泥板62上时的对位更容易进行。
牌照灯撑条64中,具有线束85的牌照灯65从车辆后方朝向前方安装在后端面64c上,该线束85从主体部77迂回到右延伸设置部78R,通过线束孔86被导向车宽方向外侧。由于设有安装了牌照灯65的牌照灯撑条64,所以能够在副生产线等上预先将牌照灯65副组装在牌照灯撑条64上,在主生产线上,由于容易达到生产线平衡等而使组装的灵活性提高。
下面,对从下方观察后挡泥板时的状态进行说明。
如图5所示,后挡泥板62由后挡泥板水平部71和后挡泥板垂下部72构成,在后挡泥板62的面对后轮侧的表面103上,在从后挡泥板水平部71的后部到后挡泥板垂下部72的上部的范围内形成有多条加强肋91~95。
以下,在图6~图10中,对后挡泥板及牌照灯撑条的共同紧固构造等进行说明。
如图6所示,安装有扶手杆(图1,附图标记45)的杆撑条75架设在左右的后部车架14L、14R的后端部之间。在杆撑条75上形成有供后罩(图2,附图标记57)卡定的后罩支承部101。另外,在左右的后部车架14L、14R的后端部配置有安装有刹车灯(图1,附图标记66)的后刹车灯托架102。76L、76R是供扶手杆45的前部安装的杆附属撑条。
在杆撑条75的下方配置有牌照灯撑条64,在该牌照灯撑条64的下方配置有后挡泥板62。同时参照图2及图3,左右的后部车架14L、14R的上方通过后罩57覆盖。
牌照灯撑条64具有随着趋向车辆后方其车宽方向变细的形状。由于牌照灯撑条64形成为随着趋向车辆后方而其车宽方向变细,所以能够提高车辆的外观性。
后挡泥板垂下部72形成为比牌照灯撑条64的宽度宽。因此,能够通过后挡泥板垂下部72有效地挡住向车辆后方溅起的泥。
同时参照图5,在后挡泥板62的面对后轮侧的表面103上,在从后挡泥板水平部71的后部到后挡泥板垂下部72的上部的范围内形成有加强肋91~95,与加强肋91~95的上方相当的位置被牌照灯撑条64覆盖。
在后挡泥板62上形成有加强肋91~95的情况下,存在会在后挡泥板62的与后轮侧面对的表面103相反侧的表面(图8,附图标记104),即,后挡泥板62的上表面上在成形时产生凹坑的情况。
在本发明中,在后挡泥板62中,由于产生凹坑的表面的上方由牌照灯撑条64覆盖,所以不会注意到凹坑,能够加强后挡泥板62。因此,不会导致外观性降低,能够容易地提高后挡泥板62的刚性。
下面,对牌照灯撑条后部及后挡泥板的共同紧固构造等进行说明。
如图7及图8所示,从后刹车灯托架102向下方延伸有左右的后部撑条111L、111R,在这些左右的后部撑条111L、111R上分别焊接有焊接螺母112、112,设在后挡泥板垂下部72上的左右的后安装部113L、113R(仅示出了图近前侧的附图标记113L)从车辆后方嵌入到这些焊接螺母112、112中,然后,设在牌照灯撑条64上的左右的后保持部81L、81R从车辆后方嵌入,最后,从车辆后方通过作为紧固部件的螺栓114、114将左右的后安装部113L、113R及左右的后保持部81L、81R紧固在左右的后部撑条111L、111R上。
同时参照图6,牌照灯撑条64中,设在其车辆长度方向中央部83的后保持部81L、81R与后挡泥板垂下部72一起被共同紧固在后部车架14L、14R上,由此,通过后挡泥板62被支承。
构成牌照灯撑条64的主体部77的截面在车辆后面视图中形成为向下方开口的コ字状,更详细地,由于形成为大致M字状,所以与形成为单纯的コ字状的截面相比,刚性提高。
在图7及图8中,主体部77的上表面部80其截面形成为向下方弯曲的形状,所以能够进一步提高主体部77的刚性。
同时参照图4,后保持部81L、81R位于主体部77的前端,配置在上表面部80的上方,从车辆后方被紧固部件114、114紧固。
在向下方弯曲的上表面部80的上方通过紧固部件114、114被紧固,从而在紧固部件114、114的后方容易确保空间,能够提高紧固部件114、114的紧固的作业性。
同时参照图1,在上表面部80的上方配置有刹车灯66。上表面部80向下方弯曲,从而能够容易确保与刹车灯66的距离,能够使刹车灯66和牌照灯撑条64比较接近地配置,能够使结构紧凑。
如图9所示,在后挡泥板62的水平部71,在车宽方向左右,纵凸缘131L、131R向上方延伸,在这些左右的纵凸缘131L、131R上形成有左右的前安装部123L、123R。
左右的前部撑条121L、121R从左右的后部车架14L、14R向下方延伸,在这些左右的前部撑条121L、121R上分别焊接有焊接螺母122、122,突出地设在后挡泥板水平部71上的左右的前安装部123L、123R从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嵌合在这些焊接螺母122、122上,然后,设在牌照灯撑条64上的左右的前保持部82L、82R从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嵌合在焊接螺母122、122上,最后,从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将螺栓124、124螺入焊接螺母122、122中,由此,将左右的前安装部123L、123R及左右的前保持部82L、82R紧固在左右的前部撑条121L、121R上。
即,牌照灯撑条64以设在其前部(图4,附图标记107)的前保持部82L、82R覆盖后挡泥板水平部71的车宽方向侧面的方式向车辆前方延伸,并与后挡泥板水平部71一起被共同紧固在后部车架14L、14R上,由此,被后挡泥板62支承。
如图10所示,牌照灯撑条64以左右的延伸设置部78L、78R能够从上方覆盖形成在后挡泥板水平部71上的左右的纵凸缘131L、131R的方式呈截面L字状。
在左右的纵凸缘131L、131R的上方配置有左右的后部车架14L、14R,而且,在左右的纵凸缘131L、131R和左右的后部车架14L、14R之间分别配置有左右的延伸设置部78L、78R。
同时参照图6,在从上方观察后挡泥板62时,能够通过左右的后部车架14L、14R隐藏左右的纵凸缘131L、131R及左右的延伸设置部78L、78R,所以能够使车辆后部的外观性良好。
下面对以上所述的车辆用的后挡泥板的作用进行说明。
如图11所示,牌照灯撑条64与后挡泥板水平部71一起被共同紧固在后部车架14L、14R上,与后挡泥板垂下部72一起被共同紧固在后部车架14L、14R上。这样,由于牌照灯撑条64与后挡泥板62被共同紧固在后部车架14L、14R上,所以能够减少安装位置,减少组装工时。
另外,牌照灯撑条64以覆盖后挡泥板水平部71的车宽方向侧面的方式向车辆前方延伸。后挡泥板水平部71的车宽方向侧面与后挡泥板水平部71一起被共同紧固在后部车架14L、14R上。
回到图9,由于是牌照灯撑条64的一部分重叠在成为后挡泥板水平部71的车宽方向侧面的左右的纵凸缘131L、131R上而成的双层构造,所以通过牌照灯撑条64加强后挡泥板62。因此,后挡泥板62的刚性提高。
此外,本发明在实施方式中适用于二轮摩托车10,但还能够适用于三轮车,适用于一般的车辆也没问题。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适当使用于具有后挡泥板的二轮摩托车。

Claims (9)

1.一种车辆用的后挡泥板,由配置在后轮(27)的上方的后部车架(14L、14R)支承,挡住所述后轮(27)溅起的泥,且支承牌照板(63),并且支承牌照灯撑条(64),该牌照灯撑条(64)支承从上方照亮该牌照板(63)的牌照灯(65),其特征在于:
所述后挡泥板(62)中,沿所述后部车架(14L、14R)在车辆长度方向上延伸且位于所述后轮(27)的上方的后挡泥板水平部(71)被紧固在所述后部车架(14L、14R)上,从所述后挡泥板水平部(71)的后端一体延伸且向所述后轮(27)的后方垂下的后挡泥板垂下部(72)的上端部被紧固在所述后部车架(14L、14R)上,由此,所述后挡泥板(62)被所述后部车架(14L、14R)支承,
所述牌照板(63)被安装在所述后挡泥板垂下部(72)上,由此被所述后挡泥板(62)支承,
所述牌照灯撑条(64)通过前保持部(82L、82R)和后保持部(81L、81R)被支承在所述后部车架(14L、14R)上,所述前保持部(82L、82R)以覆盖后挡泥板水平部(71)的车宽方向侧面的方式向车辆前方延伸,并与所述后挡泥板水平部(71)一起被共同紧固在所述后部车架(14L、14R)上,所述后保持部(81L、81R)与所述后挡泥板垂下部(72)一起被共同紧固在所述后部车架(14L、14R)上,由此,所述牌照灯撑条(64)被所述后挡泥板(62)支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的后挡泥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后挡泥板(62)的面对所述后轮侧的表面上,在从所述后挡泥板水平部(71)的后部到所述后挡泥板垂下部(72)的上部的范围内形成有加强肋(91~95),所述加强肋(91~95)的上方由所述牌照灯撑条(64)覆盖。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的后挡泥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牌照灯撑条(64)具有随着趋向车辆后方在其车宽方向变细的形状,所述后挡泥板垂下部(72)形成为比所述牌照灯撑条(64)的宽度宽。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用的后挡泥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牌照灯撑条(64)具有随着趋向车辆后方在其车宽方向变细的形状,所述后挡泥板垂下部(72)形成为比所述牌照灯撑条(64)的宽度宽。
5.如权利要求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的后挡泥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牌照灯撑条(64)由截面形成为向下方开放的コ字状的主体部(77)、和从所述コ字状的主体部的左右的侧面部(79L、79R)连续地向车辆前方延伸的左右的延伸设置部(78L、78R)构成,所述前保持部(82L、82R)设在所述左右的延伸设置部(78L、78R)的前端,所述后保持部(81L、81R)设在所述主体部(77)的前端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用的后挡泥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77)的上表面部(80)为截面向下方弯曲的形状。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用的后挡泥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后保持部(81L、81R)位于所述主体部(77)的前端,并被配置在所述上表面部(80)的上方,从车辆后方通过紧固部件(114,114)被紧固。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用的后挡泥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表面部(80)的上方配置有刹车灯(66)。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用的后挡泥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表面部(80)的上方配置有刹车灯(66)。
CN201110208133.4A 2010-07-23 2011-07-20 车辆用的后挡泥板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34395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166477 2010-07-23
JP2010166477A JP5460511B2 (ja) 2010-07-23 2010-07-23 車両用のリヤフェンダ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43956A CN102343956A (zh) 2012-02-08
CN102343956B true CN102343956B (zh) 2014-04-02

Family

ID=455431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208133.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343956B (zh) 2010-07-23 2011-07-20 车辆用的后挡泥板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460511B2 (zh)
CN (1) CN10234395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04201B (zh) * 2013-03-22 2015-12-02 江门市大长江集团有限公司 小型机动车的后挡泥板组件
JP6132628B2 (ja) * 2013-03-29 2017-05-2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型車両の後部フェンダ支持構造
JP6096915B2 (ja) * 2013-09-27 2017-03-1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
CN105109589B (zh) * 2015-09-08 2018-01-23 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两轮机动车
CN108430861B (zh) * 2015-12-28 2021-01-01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鞍乘型车辆的挡泥部件
JP7340577B2 (ja) * 2021-09-30 2023-09-0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り型車両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27808A (zh) * 1998-03-04 1999-09-08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两轮摩托车牌照灯的安装结构
CN1456473A (zh) * 2002-05-09 2003-11-19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摩托车的后部照明装置
CN201268357Y (zh) * 2008-08-05 2009-07-08 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摩托车前挡泥板内衬
EP2192031A1 (en) * 2007-12-28 2010-06-02 Honda Motor Co., Ltd. Two-wheeled motor vehicle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758573A (en) * 1980-09-23 1982-04-08 Honda Motor Co Ltd Rear fender device in autobicycle
JPS6270074U (zh) * 1985-10-22 1987-05-02
JPH04278888A (ja) * 1990-12-28 1992-10-05 Suzuki Motor Corp 自動二輪車の車体後部構造
CN201049677Y (zh) * 2007-02-05 2008-04-23 重庆宗申技术开发研究有限公司 摩托车货架与车架的安装结构
JP5090838B2 (ja) * 2007-09-21 2012-12-05 川崎重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のリヤフェンダ・アセンブリー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27808A (zh) * 1998-03-04 1999-09-08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两轮摩托车牌照灯的安装结构
CN1456473A (zh) * 2002-05-09 2003-11-19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摩托车的后部照明装置
EP2192031A1 (en) * 2007-12-28 2010-06-02 Honda Motor Co., Ltd. Two-wheeled motor vehicle
CN201268357Y (zh) * 2008-08-05 2009-07-08 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摩托车前挡泥板内衬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460511B2 (ja) 2014-04-02
CN102343956A (zh) 2012-02-08
JP2012025286A (ja) 2012-02-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43956B (zh) 车辆用的后挡泥板
CN101249857B (zh) 摩托车的前部车身罩结构
CN203753303U (zh) 跨骑式车辆的侧罩结构
US7802907B2 (en) Vehicle
KR100568097B1 (ko) 자동이륜차의 배기 제어장치
CN1962348B (zh) 跨骑式车辆
US9669704B2 (en) Air intake structure for saddle-ride type vehicle
JP2013193649A (ja) 鞍乗り型車両の導風構造
JP4753814B2 (ja) 自動二輪車のフェンダ構造
JP5793932B2 (ja) 鞍乗型車両
EP1783040B1 (en) Straddle-type vehicle
CN101519091B (zh) 车辆的速度表壳体的配置结构
CN102381393B (zh) 机动两轮车的后部结构
CN101659293A (zh) 扶手安装部结构
JP2009132349A (ja) 自動二輪車
JP4130016B2 (ja) 自動2輪車のリヤフェンダ装置
US20140238635A1 (en) Radiator structure for two-wheeled vehicle
CN107709146B (zh) 摩托车内后挡泥板结构
CN106005136A (zh) 鞍骑型车辆的下罩结构
JP2007030526A (ja) 自動二輪車
CN100404358C (zh) 机动两轮车的头盔保持架安装构造
CN203473082U (zh) 车载电装部件的配置构造
JP2009173216A (ja) 鞍乗り型車両のシート構造
JP4555740B2 (ja) 車両用エンジンの空気取入装置
CN1090120C (zh) 两轮摩托车的车架护罩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402

Termination date: 2020072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