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19091B - 车辆的速度表壳体的配置结构 - Google Patents

车辆的速度表壳体的配置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519091B
CN101519091B CN 200910008233 CN200910008233A CN101519091B CN 101519091 B CN101519091 B CN 101519091B CN 200910008233 CN200910008233 CN 200910008233 CN 200910008233 A CN200910008233 A CN 200910008233A CN 101519091 B CN101519091 B CN 10151909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eather pipe
speedometer casing
speedometer
cover
vehi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910008233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519091A (zh
Inventor
角田敬
冈本考司
竹繁彻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41079934&utm_source=googl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CN101519091(B)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5190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1909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51909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1909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strument Panels (AREA)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是提供一种车辆的速度表壳体的配置结构,不使车辆成本上升地就能够防止异物从通气管向速度表内部侵入。自动两轮车(10)具备:把驾驶者进行转向的转向车把周围覆盖的车把罩(59)、具有安装在该车把罩(59)驾驶者侧的面上的多个通气管(126)的速度表壳体(124)、被设置在转向车把(14)附近且发出警报音的警报器(119)。其中,在车把罩(59)的前部形成有开口部(134),在该开口部(134)与速度表壳体(124)之间配置警报器(119),使通气管(126)的开口端面(147)成水平或向后抬起。

Description

车辆的速度表壳体的配置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设置的速度表壳体的配置结构。
背景技术
在车辆设置的仪表装置中知道有的在该仪表装置的底面具有多个通气管(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实开昭62-5224号公报(第1图)
专利文献1的第1图中,在仪表壳体1(符号借用该公报的,以下相同)的底面设置有联络仪表壳体1内部与外部之间的多个通气敞开部7...(...表示多个,以下相同),在这些通气敞开部7...的周围分别竖立设置有圆弧状的缓冲壁8...,在这些缓冲壁8...的敞开端形成有半圆状盖部9...和与这些盖部9...连续的半圆状覆盖片10...。
通过在通气敞开部7...的周围竖立设置缓冲壁8...,并在这些缓冲壁8...的敞开端形成半圆状盖部9...和半圆状覆盖片10...,则使雨水和尘埃等异物难于从通气敞开部7...向仪表壳体1内部侵入。
但专利文献1的技术不过是把通气敞开部7...由与底面平行设置的盖部9...和半圆状覆盖片10...进行覆盖,所以还留有在行驶时雨水和尘埃等异物从开口部向仪表壳体1内部侵入的可能性。这时有可能在通气敞开部7例如安装具有专用迷宫结构的盖等来应对,有带来零件个数增加和车辆成本上升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课题是提供一种车辆的速度表壳体配置结构,不使车辆成本上升地就能够防止异物从通气管向速度表内部侵入。
本发明内容1发明的车辆速度表壳体配置结构具备:把驾驶者进行转向的转向车把周围覆盖的车把罩、具有安装在该车把罩驾驶者侧的面上的多个通气管的速度表壳体、被设置在转向车把附近且发出警报音的警报器,其中,在车把罩的前部形成有开口部,在该开口部与速度表壳体之间配置警报器,使通气管的开口端面成水平或向后抬起。
本发明内容2的发明是,把开口端面配置在正面看从开口部看不到的位置处。
本发明内容3的发明是,速度表壳体的上部比下部宽度宽,在该宽度宽的上部配置多个通气管的一部分,通气管的一部分从前面看被配置在警报器的背面。
本发明内容4的发明是,通气管具备迷宫部,该迷宫部包括:与该通气管的轴向成直角设置的横壁部和从该横壁部朝向通气管的外侧且设置成与横壁部成直角的纵壁部。
本发明内容1的发明中,由于在车把罩的开口部与速度表壳体之间配置警报器,所以尽管把警报器设置在车把罩内,也能够使警报音从开口部有效地发送到罩外,而且即使当雨水和尘埃等异物通过该开口部从车辆前方向通气管进入到罩内时,也被警报器阻挡而不直接碰到速度表,能够使异物难于侵入通气管。
且由于把速度表壳体向车把罩安装时使通气管的开口端面成水平或向后抬起,所以从前方飞来的雨滴等更加难于进入到速度表壳体的通气管,能够一边良好地发出警报音一边更提高通气管的防水性等。
由于这样在开口部与速度表壳体之间配置警报器,使设置于速度表壳体的通气管的开口端面成水平或向后抬起,所以不另外追加零件就能够防止异物从速度表壳体的通气管侵入。由于不需要追加零件,所以不使车辆成本上升地就能够防止异物从通气管向速度表内部侵入。
本发明内容2的发明中,由于把通气管的开口端面配置在从车把罩的开口部看不到的位置处,所以即使车把罩有开口,异物也难于从开口端面侵入到速度表壳体内部,能够提高对于异物的遮蔽效果。
本发明内容3的发明中,由于在速度表壳体的上部配置多个通气管的一部分,通气管的一部分从前面看是被配置在警报器的背面,所以异物难于从通气管的开口端面侵入到速度表壳体内部,能够更加提高对于异物的遮蔽效果。
本发明内容4的发明中,由于通气管具备迷宫部,该迷宫部包括:与轴向成直角设置的横壁部和与该横壁部成直角设置的纵壁部,所以能够更加抑制异物从通气管侵入到速度表壳体内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自动两轮车的侧视图;
图2是本发明车辆主要部分的侧视图;
图3是说明把前罩和警报器卸下来状态的主视图;
图4是本发明车辆主要部分的主视图;
图5是图1的5向视图即速度表显示部的主视图;
图6是说明速度表壳体配置的侧视图;
图7是说明设置于速度表壳体的通气管结构的剖视图;
图8(a)、(b)是本发明车辆速度表壳体配置结构的实施例图和比较例图。
符号说明
14转向车把    59车把罩    119警报器    124速度表壳体
124u速度表壳体的上部    124b速度表壳体的下部
126、126a~126e通气管    134开口部    145迷宫部
147通气管的开口端面    148横壁部    149纵壁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说明实施本发明的实施例。图中的“前”、“后”、“上”、“ 下”、“左”、“右”分别表示自驾驶者所看到的方向。附图设定成符号的方向。
图1是本发明自动两轮车的侧视图,自动两轮车10设置有:车体架11、悬架于该车体架11的作为驱动源的发动机12、安装在车体架11前部的前轮13、能够把该前轮13转向的转向车把14、安装在车体架11后部的由发动机12驱动的后轮15。
车体架11的主要结构元件包括:构成其前端部的头管17、能够转向地安装在该头管17处的前叉18、安装在包含该前叉18的转向轴19上端的转向车把14、从头管17向后斜下方延伸的主车架21、从该主车架21的后部左右向后斜上方延伸的车座架22L、22R(图中仅表示了跟前侧的符号22L,以下相同)、从主车架21的后端部向下方延伸的枢轴板23、从该枢轴板23的中间部向斜后上方延伸并与车座架22L、22R的中间部连结的副车架24L、24R(图中仅表示了跟前侧的符号24L,以下相同),从枢轴板23设置的枢轴25有摆动臂26向后方延伸。
前轮13经由前轮车轴27被支承在前叉18的下端部,后轮15经由后轮车轴28被支承在摆动臂26的后部,在摆动臂26后部与车座架22L、22R之间安装有吸收后轮15在行驶中受到的来自地面的振动等的后缓冲器29、29(图中仅表示了跟前侧的符号29,以下相同)。
发动机12从侧面看前后大致水平延伸,后部一体设置有变速器33,被从主车架21的中间部垂下的发动机支撑件31和枢轴板23所悬架。发动机12包含有变速器33,该变速器33的输出轴33a安装有驱动链轮34,该驱动链轮34和与后轮15安装成一体的从动链轮35之间绕挂有链条36。
吸气装置38包括:与构成气缸部41的气缸头42上部连接的吸气管43、与该吸气管43连接的燃料供给装置53、经由连接管(未图示)与该燃料供给装置53连接的空气滤清器44,该空气滤清器44被安装在主车架21上。
排气装置45由前端与气缸头42下部连接的排气管46和与该排气管46的后端连接的消音器47构成。
在左右的车座架22L、22R之间且枢轴板23的上方配置有作为放置物品的收容盒48,在该收容盒48的后方且左右的车座架22L、22R之间配置燃料箱51。且配置有乘坐者车座67(也叫做“双人车座67”)而覆盖收容盒48和燃料箱51。
燃料箱51内藏有燃料泵52,在该燃料泵52与把混合气向发动机12供给的燃料供给装置53之间连结有燃料通过的燃料软管54。
以下说明覆盖车体架11的车体罩。
车体罩56包括:由前车把罩57和后车把罩58从前方和后方合起来而把转向车把14和该转向车把14的周围覆盖的车把罩59、把头管17的前方和头灯61的周围覆盖的前罩62、把头管17的后方和主车架21的前部上方覆盖的主罩63、与前罩62和主罩63的下侧邻接而把驾驶者R的腿部前方覆盖的腿部遮护板64L、64R(仅表示了跟前侧的符号64L)、与这些腿部遮护板64L、64R的后部邻接的左右一对中心罩65L、65R(仅表示了跟前侧的符号65L)、与这些中心罩65L、65R的后部邻接且沿驾驶者和同乘者就座的乘坐者车座67侧部向后斜上方延伸的左右一对侧罩68L、68R(仅表示了跟前侧的符号68L)、与这些侧罩68L、68R的下部邻接的左右一对下罩69L、69R(仅表示了跟前侧的符号69L)、与侧罩68L、68R的后端连接且把乘坐者车座67的后边缘围起来的后罩71,利用这些部件,从转向车把14周边和下方到乘坐者车座67的后方而覆盖车辆。
在此,72是把前轮13上方覆盖的前挡泥板,73是制动前轮13的盘制动器,74是支地架,75L、75R(仅表示了跟前侧的符号75L)是驾驶者用踏板,76L、76R(仅表示了跟前侧的符号76L)是同乘者用踏板,77是尾灯,78是后挡泥板,79是安装反射镜79a的反射镜轴。
图2是本发明车辆主要部分的侧视图,图3是说明把前罩和警报器卸下来状态的主视图,图4是本发明车辆主要部分的主视图。以下参照图2~图4进行说明。图3中警报器被卸下。
头管17能够转动地安装着转向轴19,该转向轴19的上端部安装着驾驶者进行转向的转向车把14,该转向车把14的下部焊接有用于提高强度的角撑板部件112。在转向车把14的下部和左右竖立设置着安装车把罩59的车把罩支撑件113a~113c。114是车把锁定挡块,115是反射镜托架,116是配线导管,117是导线导管。
警报器支撑件118从转向车把向上方延伸设置,该警报器支撑件118的上端安装着发出警报音的警报器119。即把警报器119设置在转向车把14的附近。
如前所述,转向车把14设置有把转向车把14周围覆盖的车把罩59,该车把罩59由覆盖转向车把14前方的前车把罩57和后车把罩58构成。122是节气门导线。
以下说明车把罩59和速度表壳体的安装结构。
构成驾驶者侧的面的后车把罩58经由连结部件110而安装在车把罩支撑件113a~113c上,后述内藏有速度表等仪表类的速度表壳体124经由自攻螺钉125...而被安装在该后车把罩58上。速度表壳体124被安装在车把罩59的驾驶者侧的面处。
速度表壳体124的底面124s被配置成向车辆的前面倾斜,底面124s具有多个通气管126...。通气管126...的详细情况后述。
经由前车把罩57侧设置的压板131...和从后车把罩58侧向压板131...旋入的螺钉132...而把前车把罩57安装在后车把罩58上。
且经由螺钉130把前车把罩57安装在设置于后车把罩58的压板135、135上。
构成车把罩59前部的前车把罩57形成有开口部134,在该开口部134与速度表壳体124之间配置警报器119。
图5是图1的5向视图即速度表显示部的主视图,图6是说明速度表壳体配置的侧视图。以下参照图5~图6进行说明。
速度表壳体124被构成得使上部124u比下部124b宽度宽,在该速度表壳体124的表面124h中心部配置速度表136,在该速度表136的下方配置燃料表137,在速度表136的左侧和右侧配置:变速器档位灯138a~138d、头灯的远光指示灯139和转向用指示灯141、141R等指示灯。
在速度表壳体124的底面124s设置有多个通气管126a~126e。通气管126a~126e在上部124u设置三个,在下部124b设置两个。
图7是说明速度表壳体设置的通气管结构的剖视图,说明通气管126b的结构。
在速度表壳体124的底面124s设有开口142,该开口142处延伸设置有与底面124s成直角的筒状壁部144,与该壁部144的开口142接近处设置有迷宫部145。构成通气管126的壁部144的开口端面147以角度θa向后抬起。
也可以把开口端面147构成水平。
其他通气管126a、126c、126d、126e的结构也是同样的结构,省略说明。
通气管126具备迷宫部145,该迷宫部145包括:与该通气管126的轴向126J成直角设置的横壁部148和从该横壁部148朝向通气管126的外侧且与横壁部148成直角设置的纵壁部149,能够防止雨水和尘埃等异物侵入到速度表壳体124内部。
下面叙述以上叙述的速度表壳体配置结构的作用。
图8是本发明车辆速度表壳体配置结构的实施例图和比较例图。
图8(a)中,在车辆行驶中当从前方有雨水和尘埃等异物向车把罩59飞来时,由于在车把罩59的开口部134与速度表壳体124之间配置有警报器119,所以雨水和尘埃等异物不会从车辆的前方直接碰到通气管126...,能够使异物难于向通气管126...侵入。
由于在开口部134与速度表壳体124之间配置警报器119,使速度表壳体124设置的通气管126...的开口端面147...向后抬起,所以不另外追加零件就能够防止异物从速度表壳体124的通气管126...侵入。由于不需要例如对通气管126...另外追加迷宫管等零件,所以能够降低车辆成本。
合并参照图3,把通气管126的开口端面147...配置在正面看从车把罩59的开口部134看不到的位置处。所以即使车把罩59有开口,异物也难于从开口端面147...侵入到速度表壳体124内部,能够提高对于异物的遮蔽效果。
在图2~图3和图5中,速度表壳体124被构成得使上部124u比下部124b宽度宽,在该宽度宽的上部124u配置多个通气管中过半数的通气管126a~126c,且通气管的一部分126a~126c从前面看被配置在警报器119的背面。
由于在速度表壳体124的上部124u配置多个通气管126a~126e中过半数的通气管126a~126c,且通气管的过半数126a~126c从前面看被配置在警报器119的背面(后方),所以异物难于从通气管126的开口端面147...侵入到速度表壳体124内部,能够更加提高对于异物的遮蔽效果。
图8(b)中表示了比较例,在车辆行驶中当从前方有雨水和尘埃等异物飞来时,在通气管126的前方没设置车把罩,再加上通气管126的开口端面147B以角度θb向后下倾斜。且通气管147B没有迷宫结构,所以有可能异物如箭头w那样向速度表壳体124内侵入。
关于这点,由于本发明在图8(a)中把通气管126的开口端面147...构成水平或向后以角度θa抬起,所以不追加用于防止异物侵入的专用零件就能够更加抑制异物从通气管126...侵入。
由于在警报器119的前方设置有开口部134,所以能够容易把警报器119的警报音向外扩散,在规定时能够确保足够的音量。
因此,根据本发明的结构,能够得到兼顾速度表壳体124的通气性能、抑制异物到壳体内和确保警报器119足够的音量到车辆外部等功能的车辆。
本发明在实施例中是适用于自动两轮车,但对于鞍乘型车辆也能够适用,适用在一般车辆也不要紧。
在本发明内容1中也可以把通气管的开口端面配置在从开口部能够看到的位置。
本发明对于具备具有多个通气管的速度表壳体的鞍乘型车辆是合适的。

Claims (3)

1.一种车辆的速度表壳体的配置结构,具备:把驾驶者进行转向的转向车把周围覆盖的车把罩、具有安装在该车把罩驾驶者侧的面上的多个通气管的速度表壳体、被设置在所述转向车把附近且发出警报音的警报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车把罩的前部形成有开口部,
在该开口部与所述速度表壳体之间配置所述警报器,
使所述通气管的开口端面成水平或向后抬起,
所述速度表壳体的上部比下部宽度宽,在该宽度宽的上部配置所述多个通气管的一部分,所述通气管的一部分从前面看被配置在所述警报器的背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速度表壳体的配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把所述开口端面配置在正面看从所述开口部看不到的位置处。
3.如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的速度表壳体的配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管具备迷宫部,该迷宫部包括:与该通气管的轴向成直角设置的横壁部和从该横壁部朝向所述通气管的外侧且设置成与所述横壁部成直角的纵壁部。
CN 200910008233 2008-02-28 2009-02-19 车辆的速度表壳体的配置结构 Active CN10151909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048545A JP5113556B2 (ja) 2008-02-28 2008-02-28 車両のスピードメータケースの配置構造
JP048545/08 2008-02-2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19091A CN101519091A (zh) 2009-09-02
CN101519091B true CN101519091B (zh) 2012-12-26

Family

ID=410799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910008233 Active CN101519091B (zh) 2008-02-28 2009-02-19 车辆的速度表壳体的配置结构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5113556B2 (zh)
CN (1) CN101519091B (zh)
BR (1) BRPI0900974B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345484B2 (ja) * 2009-09-02 2013-11-2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
CN103402860B (zh) 2011-02-28 2016-03-16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跨骑式电动车辆的车辆接近告知装置
JP6071595B2 (ja) * 2013-01-30 2017-02-0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型車両のメータ支持構造
JP5921508B2 (ja) * 2013-09-26 2016-05-2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のメータ装置
CN104943779B (zh) * 2014-03-31 2019-02-22 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摩托车的手把盖组件
CN106314619B (zh) * 2015-06-24 2020-03-31 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摩托车的头罩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23719U (ja) * 1983-07-23 1985-02-18 日本精機株式会社 通気孔を有する車輛用計器
JPS63156016U (zh) * 1987-03-31 1988-10-13
JPS63172914U (zh) * 1987-04-30 1988-11-10
JP3313765B2 (ja) * 1992-07-13 2002-08-1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メータユニットの放熱構造
JPH08219817A (ja) * 1995-02-20 1996-08-30 Suzuki Motor Corp メーターの通気孔構造
JP4112751B2 (ja) * 1999-07-15 2008-07-02 台湾山葉機車工業股▲ふん▼有限公司 スクータ形自動二輪車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BRPI0900974B1 (pt) 2019-12-24
CN101519091A (zh) 2009-09-02
JP5113556B2 (ja) 2013-01-09
JP2009202787A (ja) 2009-09-10
BRPI0900974A2 (pt) 2010-04-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19091B (zh) 车辆的速度表壳体的配置结构
US7802907B2 (en) Vehicle
CN1296247C (zh) 摩托车以及该摩托车的后车体结构
US8205707B2 (en) Arrangement structure of inclination angle sensor
CN101249857B (zh) 摩托车的前部车身罩结构
CN102574556B (zh) 机动二轮车
CN105460117B (zh) 后部燃料箱
CN101683873A (zh) 摩托车
CN100567072C (zh) 机动二轮车的前照灯装置
CN102343956B (zh) 车辆用的后挡泥板
CN1086350C (zh) 小型摩托车的吸入空气的吸入结构
CN100497074C (zh) 燃料供应装置
CN100339270C (zh) 小型摩托车式机动二轮车的车架结构
CN101333987B (zh) 小型摩托车型车辆
CN103010354B (zh) 骑乘型车辆的碳罐配置构造
CN103085920A (zh) 二轮机动车
CN102205820A (zh) 摩托车
CN1072579C (zh) 轻型摩托车的车座轨道结构
CN107709146A (zh) 摩托车内后挡泥板结构
CN102785729A (zh) 鞍乘型车辆
CN100404358C (zh) 机动两轮车的头盔保持架安装构造
CN203473082U (zh) 车载电装部件的配置构造
CN1047561C (zh) 小型摩托车的车架结构
CN101712352B (zh) 机动二轮车
CN1090120C (zh) 两轮摩托车的车架护罩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