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47711A - 多孔碳包覆硅酸亚铁锂正极材料及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多孔碳包覆硅酸亚铁锂正极材料及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847711A CN101847711A CN201010201599A CN201010201599A CN101847711A CN 101847711 A CN101847711 A CN 101847711A CN 201010201599 A CN201010201599 A CN 201010201599A CN 201010201599 A CN201010201599 A CN 201010201599A CN 101847711 A CN101847711 A CN 10184771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thium
- tetraethoxysilane
- ferrous
- polyethylene glycol
- anode materia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Battery Electrode And Active Subsutance (AREA)
- Silicates, Zeolites, And Molecular Siev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多孔碳包覆硅酸亚铁锂正极材料及制备方法,采用聚乙二醇为造孔剂,通过正硅酸乙酯的水解缩合形成凝胶,在前驱体煅烧过程中由于聚乙二醇热解形成连续的骨架和贯通的大孔/介孔孔道,大孔平均孔径介于0.5~3.9μm,介孔平均孔径介于18~40nm,平均孔隙率介于57.2~71.9%。通过正硅酸乙酯的水解缩合形成三维网络结构,从而降低了离子在晶格重组时迁移的距离和迁移所必需的活化能,有利于降低反应温度和缩短反应时间,生成物相纯度高、符合化学计量比的产物。多孔结构增加了材料的比表面积,不仅有利于电解液在颗粒中的渗透,提高了晶体内部锂离子的脱嵌概率,提高了锂离子利用率,还避免了晶粒在煅烧过程中的长大与充放电过程中的聚集,提高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孔碳包覆硅酸亚铁锂正极材料及制备方法,属于能源材料制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人类对能源的需求飞速增长,能源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遇到的重要问题,并由此引发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等亟待解决的问题。在能源开发中,充分利用自然力如风能、潮汐能、太阳能等具有重要意义,由于这些能源作用的不连续,要大规模利用这些自然能,需要有与之配套的能量储存器。锂离子电池是一种新型的二次电池,由于其电压高、容量高、体积小、重量轻、循环寿命长、安全性能好、无记忆效应等优点而成为世界各国争相发展的对象。Li2FeSiO4具有比容量较高(理论容量为166mAh/g)、安全性好、无毒、价格低廉、资源丰富等优点,被认为是铁基正极材料中极具发展潜力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正硅酸盐Li2FeSiO4具有与低温Li3PO4相似的结构,属于正交晶系,空间群为Pmn21,其中氧原子以正四面体紧密堆积方式排列,Fe与Si各自处于氧原子四面体中心位置。目前报道的Li2FeSiO4制备方法主要有:(1)高温固相法:A.Nyten等人以硅酸锂、草酸亚铁和正硅酸乙酯为原料,与C凝胶充分研磨混合后,在CO/CO2气流(50∶50)加热至750℃并保温24h合成Li2FeSiO4。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在60℃,C/16倍率,2.0~3.7V电压范围条件下,放电容量稳定在130mAh/g左右,呈现出了良好的充放电可逆性,循环10次后容量保持率为84%。中国专利CN101582495A采用微波合成法制备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2FeSiO4,得到了Li2FeSiO4/C复合正极材料,在10mA/g和30mA/g下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19.6mAh/g和103.7mAh/g。日本专利JP2001266882(A)采用FeO和Li2SiO3为原料,球磨4h后,800℃下煅烧4h,得到目标产物Li2FeSiO4。但是该法由于原料只是机械混合,需要高温下长时间的煅烧,导致产物粒度较粗,粒径分布范围广,且杂相较多,电化学活性不足。(2)水热合成法:R.Dominko等人以氢氧化锂,胶态二氧化硅和四水合氯化亚铁为原料,将氢氧化锂和胶态二氧化硅均匀分散于氯化亚铁溶液中,然后转移至不锈钢制的密闭高压釜中,在N2气氛下于150℃恒温反应14d,然后将得到的绿色粉末在氩气气氛下用蒸馏水反复洗涤,再于50℃下干燥1d得到Li2FeSiO4粉体。室温下C/30倍率,2.0~4.2V电压范围条件充放电,可逆容量约为91mAh/g。该法制得的产物电化学性能较差,反应时间较长,且不利于离子掺杂改性。(3)溶胶凝胶法:R.Dominko等人提出以摩尔比率为1∶1的柠檬酸铁和硝酸铁的混合物、醋酸锂和胶态SiO2为原料,将醋酸锂和铁(III)离子混合物分别溶解于水后,将三者混合搅拌1h,保存使其形成溶胶。将得到的溶胶在60℃干燥24h以上。经过研磨后将得到的粉末于700℃的惰性气氛下反应1h后冷却至室温得到Li2FeSiO4。在60℃,C/2倍率的条件下循环10次后可逆容量保持率为75%。杨勇等人申请的相关专利提出:将醋酸锂,草酸亚铁和正硅酸乙酯加入到150ml乙醇中,在80℃油浴条件下反应20h,转移到蒸发皿中100℃烘干。将得到的混合物转移到玛瑙球磨罐中,加入蔗糖,以丙酮为分散剂,球磨5h。待丙酮挥发后,转移到瓷舟中于管式电阻炉中在N2保护下,650℃热处理10h,自然冷却至室温,即得到Li2FeSiO4复合材料。此外,中国专利CN101499527A以沉淀法首先制备出硅铁共混物,经洗涤后烘干,然后与锂源化合物,有机碳源混合球磨,干燥后得Li2FeSiO4的前驱体材料,然后在保护气氛下低温焙烧得Li2FeSiO4正极材料。该法在洗涤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将硅铁共混物中的可溶性离子洗去,造成化学计量比的失配,从而影响产物的电化学性能。
制约硅酸亚铁锂作正极材料发展的主要原因在于硅酸亚铁锂材料本身较低的电子电导率和较小的锂离子扩散系数,严重影响了材料充放电电流密度以及比容量,限制了硅酸亚铁锂的实际应用。目前改善硅酸亚铁锂电导率方法包括:掺杂、表面碳包覆和细化晶粒尺寸等,这些方法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硅酸亚铁锂的电化学性能。此外,如果将硅酸亚铁锂做成多孔材料,多孔结构增加了材料的比表面积,不仅有利于电解液在颗粒中的渗透,增大了固液接触界面面积,提高了晶体内部锂离子的脱嵌概率,还避免了晶粒在煅烧过程中的长大与充放电过程中的聚集,从而明显提高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采用聚乙二醇作为造孔剂,通过正硅酸乙酯的水解缩合形成凝胶,在前驱体煅烧过程中由于聚乙二醇热解形成连续的骨架和贯通的大孔/介孔孔道,大孔平均孔径介于0.5~3.9μm,介孔平均孔径介于18~40nm,平均孔隙率介于57.2~71.9%。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孔Li2FeSiO4/C正极材料制备方法,依该方法制备的多孔碳包覆硅酸亚铁锂粉体,晶粒具有连续的骨架和贯通的大孔/介孔孔道。这种结构提高了材料的孔隙率,增加了材料的比表面积,不仅有利于电解液在颗粒中的渗透,还避免了晶粒在煅烧过程中的长大与充放电过程中的聚集,从而提高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加以实现的:
本发明的多孔碳包覆硅酸亚铁锂正极材料,形成连续的骨架和贯通的大孔/介孔孔道,大孔平均孔径介于0.5~3.9μm,介孔平均孔径介于18~40nm,平均孔隙率介于57.2~71.9%,合成过程中煅烧温度较低,600℃下即可,产物化学计量比准确。
本发明的多孔碳包覆硅酸亚铁锂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
1)以二水醋酸锂、醋酸亚铁、正硅酸乙酯为原料,按物质量比称取相应物质,使Li∶Fe∶Si物质量比为2∶1∶1;以乙醇为溶剂,正硅酸乙酯的浓度为0.5~0.8mol/L;添加剂聚乙二醇造孔剂,醋酸或氨水催化剂,抗坏血酸为抗氧化剂,其中聚乙二醇占理论合成硅酸亚铁锂质量的10%~30%,抗氧化剂占理论合成硅酸亚铁锂质量的3%,催化剂配成0.1~0.3mol/L的水溶液;将锂盐、正硅酸乙酯和聚乙二醇溶于乙醇中,搅拌混合均匀,再向混合液加入醋酸亚铁和抗坏血酸,搅拌溶解,加入催化剂调节溶液体系pH在2~7之间;
2)将步骤1)的混合液转移至反应釜,将反应釜放入恒温箱中在120~180℃下反应12~20h,得到的凝胶混合物于干燥箱中在60~100℃烘干后得到干凝胶;
3)将步骤2)的干凝胶研细后转移至程序控温的管式炉中,在氩气气氛下以10℃·min-1的速度升温至600~750℃并恒温7~10h,随炉冷却至室温,得到多孔Li2FeSiO4/C粉体。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通过正硅酸乙酯的水解缩合形成三维网络结构,将反应物中的各种离子固定在网络结构中,达到了分子水平的混合,从而降低了离子在晶格重组时迁移的距离和迁移所必需的活化能,有利于降低反应温度和缩短反应时间,生成物相纯度高、符合化学计量比的产物。另外,以聚乙二醇作为造孔剂,形成的晶粒具有连续的骨架和贯通的大孔/介孔孔道,并且可以通过调节反应物浓度、pH和聚乙二醇的加入量控制孔的分布和大小,这种多孔结构增加了材料的比表面积,不仅有利于电解液在颗粒中的渗透,增大了固液接触界面面积,提高了晶体内部锂离子的脱嵌概率,提高了锂离子利用率,有利于改善材料的比容量,还避免了晶粒在煅烧过程中的长大与充放电过程中的聚集,从而提高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附图说明
图1实施例一合成的Li2FeSiO4/C的XRD图谱;
图2实施例一合成的Li2FeSiO4/C的SEM图;
图3实施例一合成的Li2FeSiO4/C的充放电曲线;
图4实施例一合成的Li2FeSiO4/C的循环性能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以醋酸锂、醋酸亚铁、正硅酸乙酯为原料,按物质的量比称取相应物质,使Li∶Fe∶Si物质量比为2∶1∶1,精确称取1.640g醋酸锂,1.8ml正硅酸乙酯和0.399g聚乙二醇,将上述物质溶解于13.3ml乙醇,使得正硅酸乙酯的浓度为0.6mol/L。所得溶液体系充分搅拌10min混合均匀。精确称取1.391g醋酸亚铁,精确称取0.039g抗坏血酸,将其加入到上述溶液中,搅拌溶解,以0.3mol/L的氨水作为催化剂调节pH值至7。将混合液转移至反应釜,将反应釜置于恒温箱中在120℃下反应20h,得到的凝胶混合物于真空干燥箱中在60℃烘干后得到干凝胶。
在N2气氛保护下,将上述硅酸亚铁锂前驱体在600℃下煅烧10h,获得碳包覆的多孔硅酸亚铁锂粉体。大孔平均孔径约3.9μm,且分布较宽,介孔平均孔径为30nm,平均孔隙率为71.9%。Li2FeSiO4/C的XRD图谱如图1所示,图中XRD的特征峰与标准Li2FeSiO4粉体的XRD图谱衍射峰对应,表明合成的粉体为Li2FeSiO4。Li2FeSiO4的SEM如图2所示,产物具有连续的骨架和贯通多孔孔道,大孔平均孔径约3.9μm。在60℃下,C/10倍率下的充放电曲线如图3所示,所合成的Li2FeSiO4/C正极材料首次充放电容量为分别为142.2mAh/g和138.7mAh/g。循环性能曲线如图4所示,Li2FeSiO4/C循环20次后容量保持在128.3mAh/g,衰减较小。
实施例2:
以醋酸锂、醋酸亚铁、正硅酸乙酯为原料,按物质的量比称取相应物质,使Li∶Fe∶Si物质量比为2∶1∶1,精确称取1.640g醋酸锂,1.8ml正硅酸乙酯和0.129g聚乙二醇,将上述物质溶解于10.0ml乙醇,使得正硅酸乙酯的浓度为0.8mol/L。所得溶液体系充分搅拌10min混合均匀。精确称取1.391g醋酸亚铁,精确称取0.039g抗坏血酸,将其加入到上述溶液中,搅拌溶解,以0.2mol/L的氨水作为催化剂调节pH值至6。将混合液转移至反应釜,将反应釜置于恒温箱中在140℃下反应17h,得到的凝胶混合物于真空干燥箱中在70℃烘干后得到干凝胶。
在N2气氛保护下,将上述硅酸亚铁锂前驱体在650℃下煅烧9h,获得碳包覆的多孔硅酸亚铁锂粉体。大孔平均孔径约0.5μm,且分布较窄,介孔平均孔径为40nm,平均孔隙率为57.2%。
实施例3:
以醋酸锂、醋酸亚铁、正硅酸乙酯为原料,按物质的量比称取相应物质,使Li∶Fe∶Si物质量比为2∶1∶1,精确称取1.640g醋酸锂,1.8ml正硅酸乙酯和0.399g聚乙二醇,将上述物质溶解于16.0ml乙醇,使得正硅酸乙酯的浓度为0.53mol/L。所得溶液体系充分搅拌10min混合均匀。精确称取1.391g醋酸亚铁,精确称取0.039g抗坏血酸,将其加入到上述溶液中,搅拌溶解,以0.3mol/L的氨水作为催化剂调节pH值至4。将混合液转移至反应釜,将反应釜置于恒温箱中在160℃下反应15h,得到的凝胶混合物于真空干燥箱中在80℃烘干后得到干凝胶。
在N2气氛保护下,将上述硅酸亚铁锂前驱体在700℃下煅烧8h,获得碳包覆的多孔硅酸亚铁锂粉体。大孔平均孔径约3.4μm,介孔平均孔径为33nm,平均孔隙率为68.5%。
实施例4:
以醋酸锂、醋酸亚铁、正硅酸乙酯为原料,按物质的量比称取相应物质,使Li∶Fe∶Si物质量比为2∶1∶1,精确称取1.640g醋酸锂,1.8ml正硅酸乙酯和0.258g聚乙二醇,将上述物质溶解于11.4ml乙醇,使得正硅酸乙酯的浓度为0.53mol/L。所得溶液体系充分搅拌10min混合均匀。精确称取1.391g醋酸亚铁,精确称取0.039g抗坏血酸,将其加入到上述溶液中,搅拌溶解,以0.1mol/L的醋酸作为催化剂调节pH值至2。将混合液转移至反应釜,将反应釜置于恒温箱中在180℃下反应12h,得到的凝胶混合物于真空干燥箱中在100℃烘干后得到干凝胶。
在N2气氛保护下,将上述硅酸亚铁锂前驱体在750℃下煅烧7h,获得碳包覆的多孔硅酸亚铁锂粉体。大孔平均孔径约2.0μm,介孔平均孔径为18nm,平均孔隙率为63.4%。
Claims (2)
1.多孔碳包覆硅酸亚铁锂正极材料,其特征是形成连续的骨架和贯通的大孔/介孔孔道,三维网络结构,大孔平均孔径介于0.5~3.9μm,介孔平均孔径介于18~40nm,平均孔隙率介于57.2~71.9%。
2.多孔碳包覆硅酸亚铁锂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步骤如下:
1)以二水醋酸锂、醋酸亚铁、正硅酸乙酯为原料,按物质量比称取相应物质,使Li∶Fe∶Si物质量比为2∶1∶1;以乙醇为溶剂,正硅酸乙酯的浓度为0.5~0.8mol/L;添加剂聚乙二醇造孔剂,醋酸或氨水催化剂,抗坏血酸为抗氧化剂,其中聚乙二醇占理论合成硅酸亚铁锂质量的10%~30%,抗氧化剂占理论合成硅酸亚铁锂质量的3%,催化剂配成0.1~0.3mol/L的水溶液;将锂盐、正硅酸乙酯和聚乙二醇溶于乙醇中,搅拌混合均匀,再向混合液加入醋酸亚铁和抗坏血酸,搅拌溶解,加入催化剂调节溶液体系pH在2~7之间;
2)将步骤1)的混合液转移至反应釜,将反应釜放入恒温箱中在120~180℃下反应12~20h,得到的凝胶混合物于干燥箱中在60~100℃烘干后得到干凝胶;
3)将步骤2)的干凝胶研细后转移至程序控温的管式炉中,在氩气气氛下以10℃·min-1的速度升温至600~750℃并恒温7~10h,随炉冷却至室温,得到多孔Li2FeSiO4/C粉体。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010201599A CN101847711A (zh) | 2010-06-17 | 2010-06-17 | 多孔碳包覆硅酸亚铁锂正极材料及制备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010201599A CN101847711A (zh) | 2010-06-17 | 2010-06-17 | 多孔碳包覆硅酸亚铁锂正极材料及制备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847711A true CN101847711A (zh) | 2010-09-29 |
Family
ID=427722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010201599A Pending CN101847711A (zh) | 2010-06-17 | 2010-06-17 | 多孔碳包覆硅酸亚铁锂正极材料及制备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1847711A (zh) |
Cited By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315438A (zh) * | 2011-05-23 | 2012-01-11 | 江苏正彤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多孔C/Li2MSiO4/C(M=Fe,Mn,Co)复合正极材料及制备方法 |
CN102315432A (zh) * | 2011-05-23 | 2012-01-11 | 江苏正彤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C/Li2MSiO4-xNy/C(M=Fe,Mn,Co)复合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制备方法 |
CN102394303A (zh) * | 2011-12-09 | 2012-03-28 | 东莞市迈科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硅酸锰锂的制备方法 |
CN102569799A (zh) * | 2012-02-01 | 2012-07-11 | 哈尔滨师范大学 | 具有多层次分级结构的硅酸盐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
CN104009219A (zh) * | 2013-12-16 | 2014-08-27 | 青岛乾运高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多孔泡沫状锰基固溶体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CN104064772A (zh) * | 2014-07-07 | 2014-09-24 | 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股份公司 | 氮化锰修饰碳包覆硅酸亚铁锂的制备方法 |
CN104134784A (zh) * | 2014-07-31 | 2014-11-05 | 北京科技大学 | 一种制备硅酸铁锂及硅酸铁锂/碳正极材料的方法 |
CN105047915A (zh) * | 2015-06-03 | 2015-11-11 | 长安大学 | 介孔-大孔纳米纤维Li2FeSiO4正极活性材料 |
CN105406037A (zh) * | 2015-11-02 | 2016-03-16 |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 一种多孔硅酸铁锂、制备方法及其用途 |
CN106784738A (zh) * | 2017-02-13 | 2017-05-31 | 湘潭大学 | 一种镁掺杂五氧化二钒/碳复合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DE102016202458A1 (de) | 2016-02-17 | 2017-08-17 | Wacker Chemie Ag |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Si/C-Kompositpartikeln |
CN108467047A (zh) * | 2018-05-08 | 2018-08-31 | 方嘉城 | 一种硅酸铁锂的制备方法 |
CN108910901A (zh) * | 2018-09-06 | 2018-11-30 | 宁夏大学 | 一种高纯硅酸铁锂的制备方法 |
WO2021238083A1 (zh) * | 2020-05-27 | 2021-12-02 | 常州大学 | 一种利用凹凸棒石制备硅酸盐/碳复合材料的方法及其应用 |
CN113830774A (zh) * | 2021-10-18 | 2021-12-24 | 浙江长兴中俄新能源材料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溶胶-凝胶法的利用钛铁矿制备碳复合硅酸亚铁锂的方法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803608A (zh) * | 2006-01-13 | 2006-07-19 | 厦门大学 | 可充锂电池用硅酸锰铁锂/碳复合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CN101546828A (zh) * | 2008-12-27 | 2009-09-30 | 深圳市德方纳米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纳米硅酸亚铁锂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
2010
- 2010-06-17 CN CN201010201599A patent/CN101847711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803608A (zh) * | 2006-01-13 | 2006-07-19 | 厦门大学 | 可充锂电池用硅酸锰铁锂/碳复合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CN101546828A (zh) * | 2008-12-27 | 2009-09-30 | 深圳市德方纳米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纳米硅酸亚铁锂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3)
Title |
---|
《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 20100104 Xiao-Yong Fan 等 Synthesis and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of porous Li2FeSiO4/C cathode material for long-life lithium-ion batteries 第493卷, 第1-2期 2 * |
《Materials Chemistry and Physics》 20091217 C. Deng 等 Characterization of Li2MnSiO4 and Li2FeSiO4 cathode materials synthesized via a citric acid assisted sol-gel method 第120卷, 第1期 2 * |
《Solid State Ionics》 20100428 Kinson C. Kam 等 Synthesis and electrochemical properties of nanostructured Li2FeSiO4/C cathode material for Li-ion batteries 第192卷, 第1期 2 * |
Cited By (2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315438A (zh) * | 2011-05-23 | 2012-01-11 | 江苏正彤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多孔C/Li2MSiO4/C(M=Fe,Mn,Co)复合正极材料及制备方法 |
CN102315432A (zh) * | 2011-05-23 | 2012-01-11 | 江苏正彤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C/Li2MSiO4-xNy/C(M=Fe,Mn,Co)复合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制备方法 |
CN102394303A (zh) * | 2011-12-09 | 2012-03-28 | 东莞市迈科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硅酸锰锂的制备方法 |
CN102394303B (zh) * | 2011-12-09 | 2013-03-27 | 东莞市迈科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硅酸锰锂的制备方法 |
CN102569799A (zh) * | 2012-02-01 | 2012-07-11 | 哈尔滨师范大学 | 具有多层次分级结构的硅酸盐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
CN104009219A (zh) * | 2013-12-16 | 2014-08-27 | 青岛乾运高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多孔泡沫状锰基固溶体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CN104009219B (zh) * | 2013-12-16 | 2017-12-12 | 青岛乾运高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多孔泡沫状锰基固溶体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CN104064772A (zh) * | 2014-07-07 | 2014-09-24 | 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股份公司 | 氮化锰修饰碳包覆硅酸亚铁锂的制备方法 |
CN104134784A (zh) * | 2014-07-31 | 2014-11-05 | 北京科技大学 | 一种制备硅酸铁锂及硅酸铁锂/碳正极材料的方法 |
CN105047915A (zh) * | 2015-06-03 | 2015-11-11 | 长安大学 | 介孔-大孔纳米纤维Li2FeSiO4正极活性材料 |
CN105047915B (zh) * | 2015-06-03 | 2018-04-06 | 长安大学 | 介孔‑大孔纳米纤维Li2FeSiO4正极活性材料 |
CN105406037A (zh) * | 2015-11-02 | 2016-03-16 |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 一种多孔硅酸铁锂、制备方法及其用途 |
DE102016202458A1 (de) | 2016-02-17 | 2017-08-17 | Wacker Chemie Ag |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Si/C-Kompositpartikeln |
WO2017140645A1 (de) | 2016-02-17 | 2017-08-24 | Wacker Chemie Ag |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Si/C-KOMPOSITPARTIKELN |
US11063249B2 (en) | 2016-02-17 | 2021-07-13 | Wacker Chemie Ag | Method for producing Si/C composite particles |
CN106784738A (zh) * | 2017-02-13 | 2017-05-31 | 湘潭大学 | 一种镁掺杂五氧化二钒/碳复合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CN108467047A (zh) * | 2018-05-08 | 2018-08-31 | 方嘉城 | 一种硅酸铁锂的制备方法 |
CN108910901A (zh) * | 2018-09-06 | 2018-11-30 | 宁夏大学 | 一种高纯硅酸铁锂的制备方法 |
CN108910901B (zh) * | 2018-09-06 | 2019-11-19 | 宁夏大学 | 一种高纯硅酸铁锂的制备方法 |
WO2021238083A1 (zh) * | 2020-05-27 | 2021-12-02 | 常州大学 | 一种利用凹凸棒石制备硅酸盐/碳复合材料的方法及其应用 |
US11623210B2 (en) | 2020-05-27 | 2023-04-11 | Changzhou University | Method for preparing silicate/carbon composite from attapulgite, and use of silicate/carbon composite |
CN113830774A (zh) * | 2021-10-18 | 2021-12-24 | 浙江长兴中俄新能源材料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溶胶-凝胶法的利用钛铁矿制备碳复合硅酸亚铁锂的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847711A (zh) | 多孔碳包覆硅酸亚铁锂正极材料及制备方法 | |
CN102088074B (zh) | 一种复合硅酸盐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 |
CN101955175B (zh) | 一种磷酸亚铁锂的工业制备方法 | |
CN107681128A (zh) | 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1159328A (zh) | 一种LiFePO4/C纳米复合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9860572A (zh) | 三维网络结构复合碳包覆的纳米级磷酸铁锂的制备方法 | |
CN105845974A (zh) | 一种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NaFePO4/C的制备方法 | |
CN104659337B (zh) | 一种高倍率硅酸铁锂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 |
CN102403505B (zh) |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原位碳包覆硼酸锰锂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 |
CN102664262A (zh) | 一种锂离子电池用硅酸亚铁锂/碳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 |
CN103236534A (zh) | 一种锂离子电池氧化硅/碳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 |
CN103956485A (zh) | 一种三维分级结构的磷酸铁锂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5206832B (zh) | 一种锌负极材料的烧结制备方法 | |
CN107302083A (zh) | 镍锰酸锂正极材料的一种固相反应法制备方法 | |
CN104638261A (zh) | 一种高倍率LiFePO4/C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2723494A (zh) | 一种掺杂改性高温锰酸锂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2299317A (zh) | 一种高倍率LiFePO4/介孔碳复合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3545508B (zh) | 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硼酸铁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2593461A (zh) | 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正极材料LiFePO4碳包覆的制备方法 | |
CN102208624A (zh) | 一种低温固相法制备碳包覆磷酸亚铁锂正极材料的方法 | |
CN102201574A (zh) | 一种含氧空位硅酸亚铁锂与碳复合正极材料及制备方法 | |
CN103050692A (zh) | 一种石墨烯-硅酸锰锂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 |
CN103050678A (zh) | 一种锂离子电池用电极材料镧掺杂钛酸锂的制备方法 | |
CN102267692B (zh) | 一种自牺牲模板法制备纳米级磷酸亚铁锂的方法 | |
CN101850957A (zh) | 一种制备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纳米级磷酸亚铁锂的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009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