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46907A - 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846907A
CN101846907A CN200910169067A CN200910169067A CN101846907A CN 101846907 A CN101846907 A CN 101846907A CN 200910169067 A CN200910169067 A CN 200910169067A CN 200910169067 A CN200910169067 A CN 200910169067A CN 101846907 A CN101846907 A CN 10184690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fer belt
intermediate transfer
image
processing system
carri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1690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百武信男
福原琢
高桥政明
川端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 Xerox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 Xerox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 Xerox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8469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4690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 G03G15/1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 G03G15/160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using at least one intermediate support
    • G03G15/161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using at least one intermediate support with means for handling the intermediate support, e.g. heating, cleaning, coating with a transfer agen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1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 G03G15/0105Details of unit
    • G03G15/0131Details of unit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 G03G15/1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 G03G15/160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using at least one intermediate support
    • G03G15/161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using at least one intermediate support relating to the driving mechanism for the intermediate support, e.g. gears, couplings, belt tension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0135Handling of parts of the apparatus
    • G03G2215/00139Belt
    • G03G2215/00143Meandering prevention
    • G03G2215/00156Meandering prevention by controlling drive mechanism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图像载体,其具有环形的周面,在该周面上利用静电电位差形成有潜像;显影装置,其将调色剂附着在该图像载体上以形成调色剂图像;环形的中间转印带,其张紧在多个辊部件上并且沿周向运动,并且该中间转印带与该图像载体接触以将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该中间转印带上;转印装置,其将已经转印到该中间转印带上的调色剂图像进一步转印到记录纸张上;以及载荷施加部件,其与该辊部件中的设置在该中间转印带内侧的一个辊部件协作以夹持该中间转印带而将载荷施加在该中间转印带上,其中,该载荷施加部件与该中间转印带的非图像区域接触。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利用静电电位差将调色剂转移到潜像上以形成可见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用于将调色剂转移到形成于图像载体上的静电潜像上以形成调色剂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如下装置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在该装置中,形成于图像载体上的调色剂图像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部件上,然后中间转印部件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上。作为中间转印部件,通常使用环形的中间转印带,该中间转印带在张紧在例如驱动辊和转向辊等多个辊部件上同时循环地运动。
在这种装置中,形成于图像载体上的调色剂图像在一次转印位置转印到中间转印带上,然后通过中间转印带的循环运动被传送到二次转印位置。在二次转印位置设置有支撑辊和二次转印辊,该支撑辊抵靠在中间转印带的内周面上,该二次转印辊从中间转印带的外侧隔着中间转印带挤压在该支撑辊上,并且在中间转印带上叠置有记录介质,然后记录介质夹持在二次转印辊和支撑辊之间。
例如,在JP-A-2000-231277、JP-A-2007-33938和JP-A-2004-109872中披露了用于在这种图像形成装置中抑制中间转印带的速率波动和中间转印带的振动的技术。
在JP-A-2000-231277所披露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在驱动转印传送带(中间转印带)的驱动辊和一次转印装置之间设置有张力减小机构,并且转印传送带的张力局部地减小。
在JP-A-2007-33938所披露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根据执行全色打印的全色模式或者仅仅以黑色执行打印的单色模式来改变施加在图像载体和一次转印辊之间的挤压力,以便改变约束中间转印带的力。
在JP-A-2004-109872所披露的图像形成装置中,设置有用于抑制中间转印带的振动的部分,并且例如设置有接触部件,以便与张紧在辊部件上的中间转印带的自由长度部分接触。
发明内容
本发明抑制当中间转印带沿周向运动时在二次转印位置产生的速率波动传播到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该中间转印带上的一次转印位置,而不会影响形成于该中间转印带上的调色剂图像。
(1)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图像载体,其具有环形的周面,在所述周面上利用静电电位差形成有潜像;显影装置,其将调色剂附着在所述图像载体上以形成调色剂图像;环形的中间转印带,其张在多个辊部件上并且沿周向运动,并且所述中间转印带与所述图像载体接触以将调色剂图像转印到所述中间转印带上;转印装置,其将已经转印到所述中间转印带上的调色剂图像进一步转印到记录纸张上;以及载荷施加部件,其与所述辊部件中的设置在所述中间转印带内侧的一个辊部件协作以夹持所述中间转印带而将载荷施加在所述中间转印带上,其中,所述载荷施加部件与所述中间转印带的非图像区域接触。
(2)在上述第(1)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所述载荷施加部件沿着所述中间转印带的周向运动方向设置在布置有所述转印装置的位置的上游,并且位于所述图像载体与所述中间转印带相对的位置的下游。
(3)在上述第(1)项或第(2)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所述图像载体包括为包括黑色的相应多种颜色设置的多个图像载体以便形成多种颜色的调色剂图像,所述多个图像载体沿着所述中间转印带的周向设置,并且所述载荷施加部件设置为与下述位置相邻:所述位置是所述多个图像载体中用于形成黑色调色剂图像的一个图像载体与所述中间转印带相对的位置。
(4)在上述第(3)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所述载荷施加部件设置在所述多个图像载体中的一个和所述多个图像载体中的另一个之间。
(5)在上述第(3)项或第(4)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所述载荷施加部件被支撑为可以与所述中间转印带接触以及可以与所述中间转印带分离,并且所述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模式选择器,所述模式选择器选择单色模式和彩色模式中的一种模式,在所述单色模式下,只形成黑色的调色剂图像,在所述彩色模式下,多种颜色的调色剂图像彼此叠加,并且当选择彩色模式时,所述载荷施加部件与所述中间转印带分离,而当选择单色模式时,所述载荷施加部件与所述中间转印带接触。
(6)在上述第(1)项至第(4)项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所述载荷施加部件被支撑为可以与所述中间转印带接触以及可以与所述中间转印带分离,并且除标准模式之外还可以设定厚纸模式,可以在切换为所述厚纸模式的同时形成图像,在所述厚纸模式下,使用比在所述标准模式下使用的记录纸张更厚的记录纸张,并且当在所述标准模式下形成图像时,所述载荷施加部件与所述中间转印带分离,而当在所述厚纸模式下形成图像时,所述载荷施加部件与所述中间转印带接触。
根据第(1)项所描述的图像形成装置,与没有设置对中间转印带的周向运动施加载荷的载荷施加部件的情况相比,可以抑制当中间转印带沿周向运动时在二次转印位置产生的速率波动传播到一次转印位置,而不会影响形成于该中间转印带上的调色剂图像。
根据第(2)项所描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可以抑制由于二次转印位置处的载荷波动而产生的速率波动传播到中间转印带的运动方向的上游侧从而到达一次转印位置。
根据第(3)项所描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可以抑制中间转印带的速率波动传播到黑色调色剂图像的一次转印位置。
根据第(4)项所描述的图像形成装置,与没有设置上述构造的装置相比,可以在接近于全部多个图像载体的位置抑制中间转印带的周向速率的波动的传播。
根据第(5)项所描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可以与两种模式对应地使用,或者在容易发生速率波动的单色模式下抑制速率波动的传播,而当选择彩色模式时,可以减小用于使中间转印带循环的驱动源的载荷。
根据第(6)项所描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可以与两种情况对应地使用:在使用容易发生速率波动的厚纸的过程中,抑制速率波动的传播,而当不使用厚纸时,可以减小用于使中间转印带循环的驱动源的载荷。
附图说明
基于下列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其中:
图1是示出作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示出图1所示图像形成装置中的中间转印带的示意平面图;
图3是示出在图1所示图像形成装置中使用的支撑挤压辊的结构的示意侧视图;
图4是示出在图2所示图像形成装置中的二次转印位置发生载荷波动的状态的简图;
图5是示出由载荷波动导致的中间转印带的速率波动的视图;
图6是示出在图2所示图像形成装置中的二次转印位置发生载荷波动的状态的简图;
图7是示出产生浓度不均匀性并且所产生的浓度不均匀性转移到记录介质上的过程的视图;
图8是示出作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示意图;
图9是示出作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示意图;以及
图10是示出关于挤压辊的挤压力和条带化发生状态之间的关系的实验结果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图1是示出作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示意图。
该图像形成装置是四串联式全色图像形成装置,并且包括分别输出黄色(Y)、品红色(M)、蓝绿色(青色)(C)和黑色(K)图像的电子照相式图像形成单元10Y、10M、10C、10K以及与这些单元相对的中间转印带20。中间转印带20设置为与图像形成单元10相对,并且中间转印带20的周面受到循环驱动。从中间转印带20的周向运动方向的上游侧依次设置有形成黄色调色剂图像的图像形成单元10Y、形成品红色调色剂图像的图像形成单元10M、形成蓝绿色调色剂图像的图像形成单元10C和形成黑色调色剂图像的图像形成单元10K。在这些单元的下游侧,用于执行二次转印处理的二次转印辊24设置为与中间转印带20相对。记录纸张在被定位辊9a夹持的同时从送纸托盘8送出从而经过传送路径9到达二次转印部分29。在用于记录纸张的传送路径9中二次转印部分29的下游侧,设置有定影装置7,定影装置7对调色剂图像进行加热和加压以将调色剂图像定影到记录纸张上,并且在更下游侧设置有排纸托盘(未示出),该排纸托盘用于容纳其上定影有调色剂图像的记录纸张。
图像形成单元10中的每一个具有感光鼓1,感光鼓1用作图像载体并且在其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此外,每一个图像形成单元10在感光鼓1周围包括:充电装置2,其给感光鼓1的表面基本上均匀地充电;显影装置4,其选择性地将调色剂转移到形成于感光鼓1上的潜像上以形成调色剂图像;一次转印辊5,其将感光鼓1上的调色剂图像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20上;以及清洁装置6,其去除残留在已经经历转印处理的感光鼓上的残留调色剂。为被均匀充电的感光鼓1中的每一个设置曝光装置3,曝光装置3生成基于图像信号的像光,并且感光鼓1在其与显影装置4相对的位置的上游受到像光的照射,从而写入静电潜像。
感光鼓1是通过将有机感光层堆叠在圆筒形的金属制部件的周面上而形成的。金属部分是电接地的。作为选择,可以施加偏电压。
充电装置2包括丝状电极,该丝状电极通设置成与感光鼓1的周面形成预定间隙并处于张紧状态。电压施加在丝状电极和感光鼓1之间而产生电晕放电,从而给感光鼓1的表面充电。
在本实施例中,如上所述使用通过电晕放电给感光鼓充电的装置。作为选择,也可以使用固态充电器或者具有辊式或刮板式形状的接触式或非接触式充电装置。
清洁装置6借助于设置为与感光鼓1的周面接触的清洁刮板或清洁刷去除附着到感光鼓上的残留调色剂。
曝光装置3生成基于图像信号而发射或者不发射的激光束,并且利用多棱镜沿着主扫描方向(轴向)以激光束来扫描感光鼓1。因此,在感光鼓1的表面上形成与相应颜色的图像对应的静电潜像。
显影装置4使用包含调色剂和磁性载体的双组分显影剂,并且在接近于感光鼓1的位置包括显影辊4a。显影辊4a进行旋转,同时在其周面上形成双组分显影剂的薄层。随着图像形成而消耗的调色剂根据其消耗量而得到补充。
尽管在本实施例中使用双组分显影剂,然而也可以使用单组分显影剂。
在一次转印辊5中,金属芯部件的外周面用导电的橡胶材料覆盖。在图像形成单元10Y、10M、10C、10K的每一个中,一次转印辊设置在与相应的感光鼓1Y、1M、1C、1K相对的位置并且位于中间转印带20的背面侧。当转印偏电压施加在一次转印辊5Y、5M、5C、5K和感光鼓1Y、1M、1C、1K之间时,感光鼓上的调色剂图像静电转印到经过一次转印辊5Y、5M、5C、5K分别与感光鼓1Y、1M、1C、1K相对的位置的中间转印带20上。
一次转印辊5中的每一个被支撑为可以从其隔着中间转印带20挤压在感光鼓1上的状态缩回。在想要在感光鼓1上形成相应颜色的调色剂图像的情况下,一次转印辊隔着中间转印带20挤压在感光鼓1上,而在不想形成相应颜色的调色剂图像的情况下,如图1中虚线所示,一次转印辊与感光鼓1分离。
定影装置7包括其中装入加热源的加热辊7a和与加热辊7a挤压接触的加压辊7b。这两个辊平行地设置成彼此接触,从而形成咬合部分。其上转印有调色剂图像的记录纸张被送到咬合部分,并且在旋转的加热辊7a和加压辊7b之间受到加热和加压,从而调色剂图像被压力结合到记录纸张上。
中间转印带20是通过以环形形式形成膜状部件构造而成的。例如,在该膜状部件中,例如碳等用于提供导电性的材料或离子导电材料分散在例如聚酰亚胺、聚酰胺酰亚胺、聚碳酸酯或氟树脂等树脂材料中,并且进行调节以便获得预定的表面电阻率。中间转印带在张紧在受到旋转驱动的驱动辊21、转向辊22和支撑辊23上的同时,沿着图1中箭头A的方向循环运动,转向辊22调节中间转印带20的在宽度方向上的偏移。
驱动辊21接受来自驱动电动机(未示出)的旋转驱动力而旋转,以便使中间转印带20循环运动。
二次转印辊24设置在其隔着中间转印带20与支撑辊23相对的位置,并且将中间转印带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从送纸托盘8传送来的记录纸张上。
用作载荷施加部件的挤压辊26设置在其隔着中间转印带20与转向辊22相对的位置,并且从中间转印带20的外周面一侧将中间转印带20朝向转向辊22挤压。从感光鼓1转印的调色剂图像保持在中间转印带上。如图2所示,挤压辊26设置为挤压中间转印带20的两个侧边附近的非图像区域20a,以便使调色剂图像不受影响。
根据全色模式、单色模式、厚纸模式等模式的不同,挤压辊26与转向辊22接触或者从转向辊22缩回。例如,挤压辊可以由图3所示的结构支撑。
支撑转向辊22的框架41的凸出部41a利用摆臂42支撑挤压辊26。摆臂42通过旋转轴43与框架41可摆动地连接。挤压辊26由摆臂42的末端可旋转地支撑。支撑在框架41上的驱动装置44使摆臂42运动到挤压辊26挤压在中间转印带20上的位置或挤压辊与中间转印带20分离的位置。
可以基于操作者的输入、来自外部装置的输入信号、来自对厚纸进行检测的部分的信号来执行到厚纸模式的切换。
中间转印带20的周向运动使挤压辊26受到驱动而旋转,并且挤压辊26的表面由例如海绵或橡胶等弹性材料制成。当挤压辊以预定压力挤压在转向辊22上时,挤压辊发生弹性变形而对中间转印带20的周向运动施加载荷。因此,可以抑制中间转印带20的周向速率的瞬时波动沿着周向传播。
在本实施例中,将由橡胶制成(硬度为35°[Asker C])的直径为28mm的辊子作为挤压辊26,并且将挤压辊26对中间转印带20施加的挤压力设定为5.88N(600gf)。
另一方面,调色剂去除装置25设置在其隔着中间转印带20与驱动辊21相对的位置,以便设置在调色剂去除装置25中的清洁刮板25a与中间转印带20接触以刮除附着到中间转印带上的残留调色剂。通过使清洁刮板25a与中间转印带20接触来对中间转印带20的周向运动施加载荷,因此,同样可以在该位置抑制中间转印带20的周向速率的瞬时波动的传播。
如此构造而成的图像形成装置按照如下方式进行操作。
当开始图像形成操作时,感光鼓1旋转,并且充电装置将感光鼓1的表面基本上均匀地充电至约-600V~-800V的电位。然后,曝光装置3输出基于图像数据而发射或者不发射的激光束,并且使用激光束对感光鼓1的表面感光层进行扫描。因此,降低了激光束的照射位置处的电位,并且在感光鼓1的表面上形成了由于静电电位差而产生的潜像。
这样形成的静电潜像通过感光鼓1的旋转被传送到与显影辊4a相对的显影位置。当潜像经过显影位置时,附着到显影辊4a上的调色剂静电转印到感光鼓的表面的潜像部分上从而形成调色剂图像。
在一次转印部分19中,感光鼓1和一次转印辊5隔着中间转印带20彼此相对,并且转印偏电压施加在感光鼓1和一次转印辊5之间。当显影在感光鼓1的表面上的调色剂图像被传送到一次转印部分19时,在形成于感光鼓1和一次转印辊5之间的电场中,静电力作用在调色剂上,从而感光鼓1的表面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20的表面上。在此时,施加在一次转印辊5上的转印偏电压具有与调色剂的极性(-)相反的极性(+)。例如,在形成黄色调色剂图像的图像形成单元10Y中,执行约为+20μA~+30μA的恒定电流控制。
这样,中间转印带20依次与各个图像形成单元10相对,从而彩色的调色剂图像以叠加方式转印。其上多重转印有全部彩色调色剂图像的中间转印带20沿着图1中箭头A的方向循环传送,从而被传送到支撑辊23与二次转印辊24接触的位置,其中,支撑辊23与中间转印带20的内表面接触,而二次转印辊24与支撑辊23相对地设置。
在预定定时,记录纸张在二次转印辊24和中间转印带20之间传送,并且二次转印偏电压施加在二次转印辊24和支撑辊23上。在此时,施加在二次转印辊24上的转印偏电压具有与调色剂的极性(-)相反的极性(+),以便在所形成的电场中将静电力作用在调色剂上,从而中间转印带20的表面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记录纸张上。根据由用于对二次转印部分29的电阻进行检测的电阻检测部分(未示出)检测到的电阻来确定二次转印偏电压,并且用恒定电压来控制该二次转印偏电压。
此后,记录纸张被送到定影装置7,并且调色剂图像受到加热和加压,从而叠加的彩色调色剂图像永久定影到记录纸张的表面上。
已经如上所述完成彩色图像的定影的记录纸张朝向排出部分传送,而一系列彩色图像形成操作到此结束。
在上述步骤中使用厚纸作为记录纸张的情况下,当厚纸进入二次转印部分29时,用于循环驱动中间转印带20的载荷突然变化,并且中间转印带20的周向速率发生波动。也就是说,如图4所示,在厚纸P的前端夹持在二次转印辊24和中间转印带20之间的瞬间,载荷突然增大。如图5所示,这使得恰好在厚纸P得到夹持之后周向速率暂时在很短的时间内降低,并且作为反作用,此后,会在短时间内出现周向速率升高。厚纸P在其被夹持在二次转印辊24和中间转印带20之间的状态下进一步被传送,并且如图6所示,随后纸张的后端越过定位辊9a而摆脱约束。在此时,厚纸P的后端部弹起而抵靠在中间转印带20上,从而中间转印带20发生振动从而沿着与周面垂直的方向移动。由此,中间转印带20的张力发生波动,并且如图5所示,发生与上述振动的频率对应的周向速率的波动。同样,当厚纸P的后端穿过二次转印辊24与支撑辊23相对的部分时,载荷以类似的方式突然变化,并且中间转印带20的周向速率突然变化。
当这样在中间转印带20中发生的速率波动传播到图像形成单元10Y、10M、10C、10K的一次转印部分19Y、19M、19C、19K时,在一次转印部分19Y、19M、19C、19K中转印的图像中会出现浓度不均匀性(所谓的条带化)。当其中出现这种浓度不均匀性的图像通过中间转印带20的周向运动被传送到二次转印部分29然后转印到记录纸张上时,在图像中会出现表现为条状或带状图案的浓度不均匀性。如图7中的(a)部分所示,当第一厚纸进入二次转印部分29时由于中间转印带20的周向速率的波动而在一次转印部分19中产生的浓度不均匀性移动到二次转印部分29,并且转移到转印在第二厚纸上的图像上,或者转移到在第二厚纸之后的记录纸张上,因此,如图7中的(b)部分所示,在图像中产生浓度不均匀性。
相反,在本实施例中,挤压辊26沿着中间转印带20的周向运动方向设置在二次转印部分29的上游的与转向辊22相对的位置,并且与中间转印带20接触,从而对中间转印带20的周向运动施加载荷。清洁刮板25a在与中间转印带20接触的同时设置在二次转印部分29的下游的与驱动辊21相对的位置,而同样在该位置将载荷施加在中间转印带20上。
因此,抑制了周向速率的波动传播到设置在驱动辊21和转向辊22之间的一次转印部分19Y、19M、19C、19K,并且减少了条带化的发生。
另一方面,当选择仅仅使用黑色调色剂来形成图像的单色模式时,只使用形成黑色调色剂图像的图像形成单元10K,并且在分别形成黄色、品红色和蓝绿色图像的图像形成单元10Y、10M、10C中,一次转印辊5Y、5M、5C从与中间转印带20接触的位置缩回而与中间转印带20分离。此外,中间转印带20还与其上分别形成有黄色、品红色和蓝绿色调色剂图像的感光鼓1Y、1M、1C分离,并且处于这样的状态:在从中间转印带与驱动辊21接触的位置到中间转印带与其上形成有黑色调色剂图像的感光鼓1K接触的位置的范围内,中间转印带在不受其他部件约束的情况下被张紧。因此,当记录纸张穿过二次转印部分29时,容易发生振动,即:中间转印带20沿着与周面垂直的方向移动,并且周向速率的波动容易传播。
就此而言,同样在本实施例中,挤压辊26对中间转印带20的周向运动施加载荷,抑制了由于中间转印带20的振动而导致周向运动的速率波动的现象,并且减少了由于周向运动的速率波动而产生的浓度不均匀性。
图10是示出在改变挤压辊26挤压转向辊22的力的同时检查条带化发生状态的实验的结果的视图。上述力是指作用在挤压辊上的总载荷。
如该图所示,当挤压力为3.92N(400gf)或更大时,条带化的程度在允许范围内,因此,优选加载3.92N或更大的力。
当载荷较大时,旋转扭矩也增大。因此,优选施加在中间转印带上的载荷是19N(2kgf)或更小。
挤压辊26可以始终与中间转印带20接触来施加载荷。作为选择,可以选择单色模式和全色模式中的任一种模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可以按照如下方式来构造。当选择全色模式时,挤压辊26从其与中间转印带20接触的位置缩回,以便减小中间转印带20的周向驱动的载荷、降低电力消耗以及减少中间转印带20和挤压辊26的磨损。然而,优选的是:即使在全色模式下,当使用厚纸时,挤压辊26也与中间转印带20接触。此外,当选择全色模式并且使用例如PPC纸等在二次转印位置处产生小的载荷波动的纸张作为记录纸张来代替厚纸时,挤压辊26可以从中间转印带20缩回。
图8是示出作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示意图。
按照与图1所示图像形成装置相同的方式,该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四个图像形成单元10Y、10M、10C、10K、与这些单元相对的中间转印带20、二次转印辊24、定影装置7和挤压辊26。在中间转印带20的内侧,设置有用于张紧中间转印带20的驱动辊21、转向辊22和支撑辊23以及对置辊30。对置辊30设置在用于蓝绿色调色剂的感光鼓1C与中间转印带20相对的位置和用于黑色调色剂的感光鼓1K与中间转印带相对的位置之间。第二挤压辊27隔着中间转印带20挤压在对置辊30上。按照与挤压在转向辊22上的挤压辊26相同的方式,第二挤压辊构造成这样:利用第二挤压辊27的变形对中间转印带的周向运动施加载荷。
在该图像形成装置中,挤压辊27、26分别设置在用于黑色调色剂的感光鼓1K的上游侧和下游侧,并且当在只使用黑色调色剂的单色模式下形成图像时,可以抑制中间转印带20的周向速率的波动传播到用于黑色调色剂图像的一次转印部分19K的现象。
图9是示出作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示意图。
按照与图1所示图像形成装置相同的方式,该图像形成装置也包括四个图像形成单元10Y、10M、10C、10K、与这些单元相对的中间转印带20、二次转印辊24、定影装置7和挤压辊26。中间转印带张紧在驱动辊21、转向辊22、支撑辊23和张紧辊31上从而可以循环运动。张紧辊31沿着中间转印带20的周向运动方向设置在驱动辊21的下游以及转向辊22的上游。
在四个图像形成单元中,用于形成黄色调色剂图像的图像形成单元10Y和用于形成品红色调色剂图像的图像形成单元10M沿着中间转印带20的周向运动方向在位于驱动辊21的下游以及张紧辊31的上游的位置与中间转印带20相对,并且用于形成蓝绿色调色剂图像的图像形成单元10C和用于形成黑色调色剂图像的图像形成单元10K设置在张紧辊31的下游以及转向辊22的上游。第三挤压辊28设置在其与张紧辊31相对的位置,并且挤压在中间转印带20上。按照与挤压在转向辊22上的挤压辊26相同的方式,第三挤压辊构造成这样:第三挤压辊28的变形对中间转印带的周向运动施加载荷。
在该图像形成装置中,利用第三挤压辊28在沿着中间转印带20设置多个感光鼓1的区域中对中间转印带20的周向运动施加载荷。根据这种构造,对于任何感光鼓1来说,可以在接近于该感光鼓与中间转印带20相对的一次转印位置的位置抑制周向运动的速率波动。
在图像形成单元10Y、10M、10C、10K设置在驱动辊21和转向辊22之间的区域中,即使当一次转印辊5缩回时,也可以避免长距离的中间转印带20在不与其他部件接触的情况下被张紧的状况,因此,可以抑制由于中间转印带20沿着与周面垂直的方向移动而产生的振动。
在上述实施例中,使用周面由橡胶制成的橡胶辊作为挤压辊26、27、28。作为选择,也可以使用刮板。在这种可选方式下,可以利用刮板和中间转印带20之间的摩擦来对中间转印带20的周向运动施加载荷。
作为选择,也可以通过使支撑轴上施加有载荷的辊部件与中间转印带接触来对中间转印带的周向运动施加载荷。
在上述实施例中,用作载荷施加部件的挤压辊26、27、28在各自与转向辊22、对置辊30和张紧辊31相对的位置处与中间转印带20接触。作为选择,上述辊子也可以在各自与设置在中间转印带20的内侧的任何辊部件相对的位置处与中间转印带接触。
出于解释和说明的目的提供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前述说明。其本意并不是穷举或将本发明限制为所公开的确切形式。显然,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进行许多修改和变型。选择和说明该示例性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实际应用,因此使得本技术领域的其他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发明所适用的各种实施例并预见到适合于特定应用的各种修改。目的在于通过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内容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Claims (6)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图像载体,其具有环形的周面,在所述周面上利用静电电位差形成有潜像;
显影装置,其将调色剂附着在所述图像载体上以形成调色剂图像;
环形的中间转印带,其张紧在多个辊部件上并且沿周向运动,并且所述中间转印带与所述图像载体接触以将调色剂图像转印到所述中间转印带上;
转印装置,其将已经转印到所述中间转印带上的调色剂图像进一步转印到记录纸张上;以及
载荷施加部件,其与所述辊部件中的设置在所述中间转印带内侧的一个辊部件协作以夹持所述中间转印带而将载荷施加在所述中间转印带上,
其中,所述载荷施加部件与所述中间转印带的非图像区域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载荷施加部件沿着所述中间转印带的周向运动方向设置在布置有所述转印装置的位置的上游,并且位于所述图像载体与所述中间转印带相对的位置的下游。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图像载体包括为包括黑色的相应多种颜色而设置的多个图像载体以便形成多种颜色的调色剂图像,所述多个图像载体沿着所述中间转印带的周向设置,并且所述载荷施加部件设置为与下述位置相邻:所述位置是所述多个图像载体中用于形成黑色调色剂图像的一个图像载体与所述中间转印带相对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载荷施加部件设置在所述多个图像载体中的一个和所述多个图像载体中的另一个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载荷施加部件被支撑为可以与所述中间转印带接触以及可以与所述中间转印带分离,并且
所述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模式选择器,所述模式选择器选择单色模式和彩色模式中的一种模式,在所述单色模式下,只形成黑色的调色剂图像,在所述彩色模式下,多种颜色的调色剂图像彼此叠加,其中,
当选择彩色模式时,所述载荷施加部件与所述中间转印带分离,而当选择单色模式时,所述载荷施加部件与所述中间转印带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载荷施加部件被支撑为可以与所述中间转印带接触以及可以与所述中间转印带分离,并且
除标准模式之外还可以设定厚纸模式,可以在切换为所述厚纸模式的同时形成图像,在所述厚纸模式下,使用比在所述标准模式下使用的记录纸张更厚的记录纸张,其中,
当在所述标准模式下形成图像时,所述载荷施加部件与所述中间转印带分离,而当在所述厚纸模式下形成图像时,所述载荷施加部件与所述中间转印带接触。
CN200910169067A 2009-03-26 2009-09-17 图像形成装置 Pending CN10184690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076219 2009-03-26
JP2009076219A JP4849146B2 (ja) 2009-03-26 2009-03-26 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46907A true CN101846907A (zh) 2010-09-29

Family

ID=427715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69067A Pending CN101846907A (zh) 2009-03-26 2009-09-17 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050605B2 (zh)
JP (1) JP4849146B2 (zh)
CN (1) CN101846907A (zh)
AU (1) AU2009210369B2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68736A (zh) * 2018-06-06 2019-12-13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CN113287070A (zh) * 2019-02-28 2021-08-20 富士胶片商业创新有限公司 图像形成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305134B2 (ja) 2014-03-17 2018-04-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20112689A (ja) 2019-01-11 2020-07-27 ヒューレット−パッカード デベロップメント カンパニー エル.ピー.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2023031865A (ja) * 2021-08-25 2023-03-09 富士フイルムビジネスイノベ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215805A (ja) * 2000-01-31 2001-08-10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駆動系制御方法及び1次転写タイミング制御方法
JP2008139749A (ja) * 2006-12-05 2008-06-19 Ricoh Co Ltd 転写ベルト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US7391988B2 (en) * 2004-10-29 2008-06-24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belt devi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568142B2 (ja) * 1996-08-06 2004-09-22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H117205A (ja) 1997-06-17 1999-01-12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0231277A (ja) 1999-02-09 2000-08-22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2333784A (ja) * 2001-05-08 2002-11-22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109872A (ja) 2002-09-20 2004-04-08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4608930B2 (ja) * 2004-04-16 2011-01-12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4701900B2 (ja) 2005-07-27 2011-06-15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015148A (ja) * 2006-07-05 2008-01-24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4988373B2 (ja) * 2007-02-14 2012-08-01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5110948B2 (ja) * 2007-04-18 2012-12-26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215805A (ja) * 2000-01-31 2001-08-10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駆動系制御方法及び1次転写タイミング制御方法
US7391988B2 (en) * 2004-10-29 2008-06-24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belt device
JP2008139749A (ja) * 2006-12-05 2008-06-19 Ricoh Co Ltd 転写ベルト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68736A (zh) * 2018-06-06 2019-12-13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CN110568736B (zh) * 2018-06-06 2022-04-05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CN113287070A (zh) * 2019-02-28 2021-08-20 富士胶片商业创新有限公司 图像形成装置
CN113287070B (zh) * 2019-02-28 2024-03-08 富士胶片商业创新有限公司 图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AU2009210369A1 (en) 2010-10-14
JP2010230817A (ja) 2010-10-14
US20100247168A1 (en) 2010-09-30
JP4849146B2 (ja) 2012-01-11
AU2009210369B2 (en) 2011-03-31
US8050605B2 (en) 2011-11-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12659B (zh) 转印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US9081354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5659699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9417563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1846907A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05556399A (zh) 图像形成装置
JP5721372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6512901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9804521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operable in plural speeds and having selective control of separation between image bearing member and belt
JP2010072249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072250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235395A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9239551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6331261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H11352733A (ja) 両面記録用の電子写真装置
JP4283572B2 (ja) 画像形成方法および装置
JP2005091612A (ja) 画像形成装置の無端ベルト支持機構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0098763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065423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232573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234906A (ja) 転写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
JPH08292614A (ja) 画像記録電子写真装置
JP2018072749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102120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8028619A (ja) 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0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