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362B - 电梯的群管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梯的群管理方法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8362B
CN1018362B CN90101824A CN90101824A CN1018362B CN 1018362 B CN1018362 B CN 1018362B CN 90101824 A CN90101824 A CN 90101824A CN 90101824 A CN90101824 A CN 90101824A CN 1018362 B CN1018362 B CN 101836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
standby
floor
mentioned
emp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Application number
CN901018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6138A (zh
Inventor
辻伸太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61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138A/zh
Publication of CN101836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362B/zh
Expir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00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in general
    • B66B1/02Control systems without regulation, i.e. without retroactive action
    • B66B1/06Control systems without regulation, i.e. without retroactive action electric
    • B66B1/14Control systems without regulation, i.e. without retroactive action electric with devices, e.g. push-buttons, for indirect control of movements
    • B66B1/18Control systems without regulation, i.e. without retroactive action electric with devices, e.g. push-buttons, for indirect control of movements with means for storing pulses controlling the movements of several cars or cag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00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in general
    • B66B1/24Control systems with regulation, i.e. with retroactive action, for influencing travelling speed, acceleration, or deceleration
    • B66B1/2408Control systems with regulation, i.e. with retroactive action, for influencing travelling speed, acceleration, or deceleration where the allocation of a call to an elevator car is of importance, i.e. by means of a supervisory or group controller
    • B66B1/2458For elevator systems with multiple shafts and a single car per shaf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2201/00Aspects of 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 B66B2201/10Details with respect to the type of call input
    • B66B2201/102Up or down call inpu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2201/00Aspects of 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 B66B2201/20Details of the evaluation method for the allocation of a call to an elevator car
    • B66B2201/211Waiting time, i.e. response tim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2201/00Aspects of 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 B66B2201/20Details of the evaluation method for the allocation of a call to an elevator car
    • B66B2201/235Taking into account predicted future events, e.g. predicted future call inpu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2201/00Aspects of 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 B66B2201/20Details of the evaluation method for the allocation of a call to an elevator car
    • B66B2201/243Distribution of elevator cars, e.g. based on expected future ne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2201/00Aspects of 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 B66B2201/30Details of the elevator system configuration
    • B66B2201/301Shafts divided into zon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Elevator Control (AREA)
  • Indicating And Signalling Devices For Elevators (AREA)

Abstract

一种电梯的群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从多个轿厢中检出没有被呼叫的空轿厢的空轿厢检出工序;对所述检出的空轿厢假设其待机位置并假定其向该假设位置运行待机从而预测所述空轿厢经预定时间后轿厢状况的轿厢状况预测工序;根据所述的预测的轿厢状况预测在预定时间后在某个楼层或楼层区域内存在的轿厢台数的轿厢台数预测工序;评价所述的预测的轿厢台数并根据该评价选择所述空轿厢应该待机的楼层或楼层区域的待机位置选择工序。

Description

本发明涉及控制多台电梯的轿厢而使之待机(等待)的电梯的群管理方法。
在多台电梯同时设置的场合,通常施行群管理运转。作为该群管理运转之一,有分配方式,电梯等待处(以下简称乘场)呼叫一经登记,立即对各轿厢演算分配评价值,把评价值最优的轿厢作为应该服务的轿厢,加以选择、分配,以便只使分配的轿厢应答上述乘场呼叫,从而谋求运行效率提高且乘场呼叫的等待时间缩短,并且,为了使其效率更高,让对轿厢呼叫和已分配的乘场呼叫响应结束、并完成服务的轿厢(以下称为空轿厢)分散待机于适当的楼层。对此,有以下几种:
a)把建筑物或电梯的服务楼层分成多个区域,按预定的优先顺序,使1台或2台轿厢待机于各区域。(特开昭53-73755号公报、特开昭55-56958号公报、特开昭55-111373号公报等)。
b)通过把对于特定楼层轿厢的预料到达时间与对应于该特定楼层而设定的所定时间进行比较,判定是否有在上述所定时间内可能到达且待机中的空轿厢,若没有上述待机中的空轿厢,则使所述空轿厢移动至上述特定楼层及在上述所定时间内可能到达上述特定楼层的楼层中的某一楼层上,处于待机状态。(特公昭61-37187号公报)。
c)使空轿厢向距除该空轿厢外,其它轿厢的轿厢相互间隔最长的中点最近的楼层移动,待机。(特公昭57-17829号公报)。
d)使所述空轿厢移动、待机以使空轿厢的各轿厢的间隔或轿厢停止楼层间在预定值以下。(特开昭59-48366号公报)。
e)按各楼层收集大楼内交通量(上、下轿厢人数),根据该交通量需要,决定待机楼层和待机台数,据此,使轿厢分散待机。(特开昭59-138580号公报)
f)收集乘场呼叫登记个数,把乘场呼叫发生多的楼层确定为待机楼层,使轿厢分散待机(特开昭57-62176号公报)
但是,上述各方式存在以下问题。
上述a)方式,如果分散待机层中,没有1台(取决于楼层也可能多台)与它对应的待机轿厢,为了要把其它楼层中的待机轿厢引过来,即使在该待机楼层近处有轿厢,也需使轿厢特意移动到待机楼层。这将成为空耗的行走,造成无用的电力浪费。因此,提出上述b)方式的提案,当在附近即在所定时间内能到达待机楼层之处有轿厢时,已可不必特意行走到待机楼层。但,当全部轿厢是空轿厢的场合,用如上述a)和b)方式那样,把多个区域(区段)的轿厢以预先确定的优先顺序,使之一台一台分散待机的方式也是充分的,但当应答轿厢呼叫或者已分配的乘场呼叫,而运行中的轿厢即便有1台的场合,就很难说,按上述优先顺序的分 散待机是一定合适的。因此预测上述运行中的轿厢的即将到来的动向,在此基础上,再选定使空轿厢往哪个楼层待机较好的所谓待机楼层,将成为很重要。
参照图13对此进行说明。如图13所示的那样,设置3台轿厢的建筑物分成3个区域Z1、Z2、Z3,使空轿厢按Z1→Z3→Z2的顺序分散待机。并且,令轿厢A和轿厢B是空轿厢,轿厢C由于响应6层楼的向下呼叫和1楼层的轿厢呼叫而在运行中。此时,若运用上述a)方式,虽然对于在1楼层的近处,在不久将来可能发生的乘场呼叫,向区域A1运行中的轿厢C能以最短时间应答,但结果仍分别使轿厢A往区域Z1、轿厢B往区域Z3分散待机。因此,20几秒后,变成在楼层1,轿厢A和轿厢C聚集待机,这就很难说这是对缩短乘场呼叫等待时间的一种恰当的分散待机动作。结果,必须使轿厢A或轿厢C向区域Z2行走、待机,如上所述的那样,再次空耗电力。对于上述b)方式,也存留同样的问题。
又,如上述c)和d)那样,确定待机楼层的方式,以使轿厢间隔均等,但由于在有为了应答呼叫而运行中的轿厢期间,轿厢的间隔时刻在变化,因此,待机楼层也必须配合其变动,空耗行走增加的问题没有解决。再者,如上述e)和f)那样,也有把乘场呼叫容易发生的楼层或其近处的楼层确定为待机楼层的方式,如图13已说明的那样,尽管有朝着该楼层运行中的轿厢,但仍使空轿厢待机,这是浪费的。又,虽说乘场呼叫容易发生,但因它的发生是随机的,在其它楼层首先发出乘场呼叫的场合,相反地,该乘场呼叫等待时间变长的可能性也很大。
由此,在使空轿厢分散待机时,在有1台以上的轿厢为了应答呼叫而运行中的场合,在现有方式中,存在等待时间长且空耗行走增加的问题。
再者,如下述(g)那样,已提出了如果在轿厢全部是以空轿厢待机时,乘场呼叫重新发生,则分别预测分配给该乘场呼叫的轿厢将在哪个楼层中成为空轿厢,然后选择在对上述乘场呼叫服务终了后,各轿厢仍成为分散配置状态的适当的轿厢,并把上述乘场呼叫分配给它的提案。这种分配方式,不再需要服务结束后的分散待机动作,旨在防止空轿厢的空耗运转。
(g)在使轿厢待机于乘客下空(乘η挡τ)的位置中,假定把重新发出的乘场呼叫顺次分配给各轿厢,并预测假设分配(仮割当)的轿厢的乘客下空的位置,由假设分配的轿厢的预测乘客下空位置和其它轿厢的位置,运算轿厢的离散度,至少把上述离散度作为各分配轿厢的评价值,以离散度越大,分配越容易的原则,由各轿厢的上述评价值来确定分配的轿厢。(特公昭62-56076号公报)。
但是,如上述那样,想控制使乘场呼叫发生时,对将来的轿厢配置(上述假设分配的轿厢在乘客下空时间点的轿厢配置)能作到适当的这种方式,仅适用于乘场呼叫发生时,全部机号都处于空轿厢状态这一有限状况。特别,在上次的乘场呼叫分配结果得出前(即,成为期待的轿厢配置前)若发生预料外的乘场呼叫,则与上次的乘场呼叫的分配相矛盾,上述新的乘场呼叫的等待时间变长,在所定期间内乘场呼叫的等待时间长也完全可以考虑到。这种依靠乘场呼叫分配来代行分散待机动作是不合理的,为了缩短等待时间,在乘场呼叫发生前,让空轿厢分散待机是必要的。
本发明为了解决分散待机动作中的上述课题,旨在提供一种通过确切地把握轿厢配置随时间的变化,而执行空轿厢的分散待机,能从当时到不久将来的整个过程中缩短乘场呼叫的等待时间同时能减少空耗行走的电梯群管理方法。
本发明的电梯的群管理方法包括,预测运转中的轿厢在所定时间后的状况,检出空轿厢、假设其待机位置、并以使其向该设定位置行走而待机为条件,预测经过所定时间后空轿厢的状况、再由该轿厢的状况预测经所定时间后,在某一楼层或某一楼层区域轿厢的台数,把该台数与楼层等相关连进行评价、选择空轿厢应该待机的楼层。
本发明的电梯的群管理方法,一检出空轿厢,就假设使该空轿厢待机的位置,预测经所定时间后,大概在某个楼层或者某个楼层区域中存在的轿厢台数,把该预测值与楼层等相关连进行评价,然后选择应该发散待机的楼层。
图1-图11表示根据本发明的电梯的群管理装置的一个实施例,图1是全体构成图,图2是群管理装置10的方框图,图3是群管理的程序流程图,图4是空轿厢检出程序的流程图,图5是待机动作程序的流程图,图6是轿厢位置预测程序的流 程图,图7是轿厢台数预测流程图,图8是待机限制程序的流程图,图9是表示建筑物区域分割的图,图10和图11是表示呼叫和轿厢位置关系的图,图12是本发明其它实施例的评价说明图,图13是表示现有的电梯的群管理装置中各自呼叫和轿厢位置关系的图。
图中,10A是乘场呼叫登记手段,10C是分配手段,10D是轿厢位置预测手段,10E是轿厢台数预测手段,10F是空轿厢检出手段,10G是待机手段,11-13是轿厢控制手段,34是空轿厢检出程序,38是待机动作程序,62A1是轿厢位置预测程序,62B是轿厢台数预测程序,62C是待机限制程序。
又,图中同一符号,表示相同或相当部分。
下面参照附图叙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1-图10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又,在该实施例中,在12层的建筑物中设置3台轿厢。
图1是全体的功能构成图,它由群管理装置10和受其控制的1号机-3号机用的轿厢控制装置11-13构成。
10A是进行各楼层的乘场呼叫(上升呼叫和下降呼叫)的登记、解除以及运算从乘场呼叫登记开始的经过时间即继续时间的乘场呼叫登记手段;10B是运算各轿厢到达各楼层的乘场(按方向区别)为止所需时间的预测值,即运算到达预想时间的到达预想时间运算手段;10C是选择一台对乘场呼叫服务最佳的轿厢加以分配的分配手段,根据乘场呼叫的预测等待时间(等于继续时间+到达预想时间)进行分配运算;10D是预测运算从现在起经预定时间T后轿厢位置和轿厢方向的轿厢位置预测手段;10E是根据上述预测的轿厢位置和预测的轿厢方向,预测运算经预定时间T后,在预定楼层区域中可能存在的轿厢台数的轿厢台数预测手段;10F是检出对轿厢呼叫和已分配的乘场呼叫完成响应的轿厢的空轿厢检出手段;10G是根据上述预测的轿厢台数,使空轿厢在完成呼叫响应的楼层或特定楼层中待机的待机手段。
11A是设置在1号机用的轿厢控制装置11中的、输出相对于各楼层的乘场呼叫的乘场呼叫取消信号的乘场呼叫取消手段;11B同样是记录各楼层的轿厢呼叫的轿厢呼叫登记手段;11C同样是控制各楼层的到达预报灯(未图示)的点灯的到达预报灯控制手段;11D是决定轿厢运行方向的运行方向控制手段;11E是为了响应轿厢呼叫和已被分配的乘场呼叫,控制轿厢行走和停止的运转控制手段;11F是控制门开关的门控制手段。又,2号机及3号机用的轿厢控制装置12和13与1号机用的轿厢控制装置11构成相同。
图2是群管理装置10的方框图。群管理装置10由微型计算机构成,它具有MPU(微处理单元)101、ROM102、RAM103、输入电路104和输出电路105。来自各楼层乘场按钮的乘场按钮信号19及来自轿厢控制装置11-13的1号机-3号机的状态信号输入到输入电路104,由输出电路105输出输往内藏于各乘场按钮中的乘场按钮灯的信号20和输往轿厢控制装置11-13的指令信号。
然后,该实施例的动作参照图3-图9进行说明。图3是表示记忆在构成群管理装置10的微机的ROM102中的群管理程序的流程图,图4是表示空轿厢检出程序的流程图,图5是表示空轿厢是1台时的待机动作顺序的流程图,图6是表示该轿厢位置预测程序的流程图,图7同样是表示轿厢台数预测程序的流程图,图8同样是表示待机限制运算程序的流程图,图9是表示把建筑物分成多个楼层区域(区段)的状态图。
首先,在图3中,说明群管理方法的概要。
步骤31的输入程序是用来输入乘场按钮信号19、来自轿厢控制装置11-13的状态信号(轿厢位置、方向、停止、行走、门开关状态、轿厢负荷、轿厢呼叫、乘场呼叫取消信号等)的。
步骤32的乘场呼叫登记程序是用来进行乘场呼叫的登记、消除,乘场按钮灯的点灯、灭灯的判定及运算乘场呼叫的持续时间的。
步骤33的分配程序是当新的乘场呼叫C一登记,把该乘场呼叫试着假设分别分配给1号机-3号机,然后分别运算此时的等待时间评价值W1-W3,把该等待时间评价值W1-W3中最小的轿厢作为正式的分配轿厢加以选择。由于该待待时间评价值W1-W3的运算是熟知的,故详细的说明省略,例如,求出把1号机假设分配给乘场呼叫C时的各乘场呼叫i的预测等待时间U(i)(i=1,2,……22;若乘场呼叫未被登记,则作为“0”秒),这些值的2次方的总和,即等待时间评价值以W1=U(1)2+U(2)2+……+U(22)2进 行运算。等待时间评价值W2、W3也同样地运算。
步骤34的空轿厢检出程序是用来检出对轿厢呼叫和已分配的乘场呼叫全部完成响应、处在关门状态待机的轿厢即空轿厢的。这按照图4作详细说明。
图4的空轿厢检出程序34中,在步骤51初始设定,机号j为“1”、空轿厢台数的计数器NAV为“0”。然后,在步骤62,判定轿厢j是否具有分配的乘场呼叫或轿厢呼叫。如果具有应该应答的呼叫,则在步骤54使空轿厢标志AVC;复位为“0”。如果不具有应该应答的呼叫,则步骤由52进到步骤53,在那里,判定轿厢j是否处于关门状态。如果不是关门状态则进到步骤54,把空轿厢标志AVCj复位为“0”。若是关门状态,则由步骤53进到步骤55,在那里,把空轿厢标志AVCj置为“1”,使空轿厢台数计数器NAV只增加1。然后在步骤56,也只使机号j增加1,进至步骤57,在这里判定对于全部轿厢是否都已处理。若机号j是3以下,则再次返回步骤52,对下一个轿厢重复同样的处理。若对全部轿厢上述处理终了(机号j>3),则该空轿厢检出程序34的处理结束。
再次参照图3的群管理程序10,空轿厢检出程序34的处理一结束,在步骤35-37中,判定空轿厢台数NAV,并执行与这些空轿厢台数NAV相应的待机动作程序38-40。即,空轿厢台数NAV为1台时,由步骤35进到步骤38;空轿厢台数NAV是2台时,由步骤35→36→39;空轿厢台数NAV是3台时,由步骤35→36→37→40。空轿厢台数NAV是1台时的待机动作程序,参照图5作详细说明。
在图5的待机动作程序38中,在到达预想时间运算程序61中,对每个轿厢j(j=1,2,3)运算其到达各乘场i(i=1,2,3,……、11分别表示地下室2(B2),地下室1(B1),1,……,9楼层的向上方向的乘场;i=12,13,……21,22分别表示10,9,……,1,B1楼层向下方向的乘场)的到达预想时间Aj(i)。到达预想时间是按例如,轿厢前进1个楼层需要2秒,在1个楼层停止需要10秒,对于轿厢顺次在全部乘场运转一周进行运算。又,到达预想时间的运算是众所周知的。
然后,在步骤62-67,对假定待机于如图9那样由1楼层或连续的多个楼层组或的楼层区域Z1-Z6的情况分别进行评价。在假定待机评价程序62的轿厢位置预测程序62A1-62A3中,对于把空轿厢(1号机-3号机中的某一个)假设待机在区域Z1内的楼层X(=1层)时的1号机-3号机在经预定时间T后的预测轿厢位置F1(T)-F3(T)和预测轿厢方向D1(T)-D3(T)就各个轿厢分别进行预测运算。参照图6详细说明1号机用的轿厢位置预测程序62A1。
在图6的1号机用的轿厢位置预测程序62A1中,首先,在步骤71中,判定1号机是否是空轿厢。如果1号机是空轿厢(AVC1=1),在步骤78,把待机楼层x作为最终呼叫楼层、设定最终呼叫预测乘场h1,进一步,对空轿厢预测时间t1设定A1(h1),进到步骤79。又,若1号机不是空轿厢(AVC1=0),则步骤71进到步骤72。在步聚72,判定分配乘场是否有呼叫,在步骤73,判定是否有轿厢呼叫,根据该判定结果,设定成为最终呼叫预测乘场h1和空轿厢为止所需要时间的预测值(以下称为空轿厢预测时间)t1。1号机具有被分配的乘场呼叫时,步骤72进到步骤74,在这里,把存在于最远的分配乘场呼叫的前方的终端层预测为1号机的最终呼叫楼层,也考虑在该楼层的轿厢的到达方向(在最上楼层是向下方向,在最低楼层是向上方向),而把它作为最终呼叫预测乘场h1加以设定。又,1号机只有轿厢呼叫而没有分配的乘场呼叫时,步骤72经步骤73进到步骤75,在这里,把最远的轿厢呼叫楼层预测为1号机的最终呼叫楼层,也考虑此时的轿厢到达方向,把它作为最终呼叫预测乘场h1加以设定。再者,当1号机既没有分配的乘场呼叫也没有轿厢呼叫时,步骤72经步骤73进到步骤76,在这里,把1号机的轿厢所位于的楼层预测为最终呼叫楼层,同时考虑此时的轿厢方向,把它作为最终呼叫预测乘场h1加以设定。
像这样一求出最终呼叫预测乘场h1,然后则在步骤77求出1号机的空轿厢预测时间t1,空轿厢预测时间t1是把在该乘场停止时间的预测值Ts(=10秒)加到到最终呼叫预测乘场h1的到达预想时间A1(h1)上而求出的。又,在把轿厢所在 的楼层作为最终呼叫预测乘场h1加以设定的场合,根据轿厢状态(行走中,减速中,开门动作中,开门中,关门动作中等)预测剩余的停止时间,把它作为空轿厢预测时间t1加以设定。
然后,在步骤79-81,运算1号机在预定时间T后的预测轿厢位置F1(T)和预测轿厢方向D1(T)。又,预定时间T是为最近的将来的预测而设定的,例如通过选择平均等候时间(20秒左右)等,结果,能得到良好的服务。1号机的空轿厢预测时间t1在预定时间T以下时,由于意味着经预定时间T为止,1号机成为空轿厢,故步骤79进至步骤80,在这里,根据最终呼叫预测乘场h1,把该乘场h1的楼层作为经预定时间T后的预测轿厢位置F1(T)加以设定。又,把预测轿厢方向D1(T)设定为0。再者,预测轿厢方向D1(T)在0时,表示无方向、1表示上升上方向、2表示下降方向。又,把预测空轿厢标志PAV1设定为1。
另一方面,1号机的空轿厢预测时间t1比预定时间T大时,由于意味着即使经预定时间后,还没有成为空轿厢。故步骤79进到步骤81,在这里,把乘场i-1的到达预想时间A1(i-1)和乘场i的到达预想时间A1(i)成为{A1(i-1)+Ts≤T<A1(i)+=Ts}的乘场i的楼层作为经预定时间T后的预测轿厢位置F1(T)加以设定,把与该科场i相同的方向作为预测轿厢方向D1(T)加以设定。又,把预测空轿厢标志PAV1设定为0。
由此,在空轿厢预测程序62A1中,运算了对于1号机的预测轿厢位置F1(T)和预测轿厢方向D1(T)及预测空轿厢标志PAV1。对于2号机和3号机的预测轿厢位置F2(T),F3(T)、预测轿厢方向D2(T),D3(T)及预测空轿厢标志PAV2,PAV3也分别在由与空轿厢预测程序62A1相同顺序组成的空轿厢预测程序62A2、63A3中运算。
再参照图5,在区域Z1假定待机用的轿厢台数预测程序62B中,分别运算空轿厢在区域Z1内的待机楼层x上假定待机时,在经预定时间T后的区域Z1-Z6处的预测轿厢台数N1(T)-N6(T)。参照图7对此作详细说明。
在图7的轿厢台数预测程序62B中,在步骤91,初始设定:预测轿厢台数N1(T)-N6(T)分别为0、机号j及区域号m分别为1。在步骤92,根据j号机的预测轿厢位置Fj(T)和预测轿厢方向D1(T),判定经预定时间T后,j号机是否在区域Zm。若预测j号机在区域Zm,则在步骤93使区域Zm的预测轿厢台数Nm(T)增加1台。在步骤94,使机号增加1。在步骤95检验是否完成了对全部机号的判定。若没有完成则返回步骤92,重复上述处理。
如果对于区域序号为m的区域Zm全部机号完成了92和93步骤的处理,则然后在步骤96,使区域号增加1的同时初始设定机号j为1。然后,相同地将步骤92-95的处理重复到j>3。当对所有的区域Z1-Z6完成了上述处理,则在步骤97,成为区域号m>6,该轿厢台数预测程序62B的处理结束。
在图5的待机动作程序38的待机限制程序62C中,根据上述预测轿厢台数N1(T)-N6(T),运算待机限制评价值P1,该值用于使空轿厢难以在区域Z1的楼层x待机。又,当轿厢越是似乎要聚集在一个地方时,越是把待机限制评价值设定为大的值。参照图8对此作详细说明。
在图8的待机限制程序62C中,在步骤101,判定是否存在预测轿厢台数Nm(T)=3的区域Zm,即判定全部轿厢是否集中于一个区域。当这样的区域存在时,在步骤102中,把待机限制评价值P1设定为最大的1600。又,在步骤103中,判定是否存在预测轿厢台数Nm(T)=2的区域Zm,即判定大部分轿厢是否集中在一个区域。当这样的区域存在时,在步骤104中,把待机限制评价值P1设定为900。
再者,在步骤105中,判定全部轿厢是否集中在上面楼层(区域Z3和区域Z4)或下面楼层(区域Z1和区域Z6),(N3(T)+N4(T)=3,或N1(T)+N6(T)=3)。如果是集中的,则在步骤104中,同样把待机限制评价值P1设定为900。再者,在步骤106,同样判定大部分轿厢是否集中在上面楼层或下面楼层(N3(T)1N4(T)=2或N1(T)+N6(T)=2)。当大部分轿厢集中时,在步骤107,把待机限制评价值设定为400。
又,在步骤108,判定是否存在3个相邻的区域Zm-1、Zm、Zm+1的预测轿厢台数Nm-1(T)、Nm (T)及Nm+1(T)任一个都为0组合。如果这样的区域组Zm-1、Zm、Zm+1存在时,则在步骤107中,同样把待机限制评价值P1设定为400。
最后,在步骤109中,判定在乘客多的主楼层(1层)及其周围楼层(区域Z1、Z5、Z6)中轿厢是否不足2台(N1(T)+N5(T)+N6(T)<2)。当在主楼层周围没有2台以上的轿厢时,在步骤110,把待机限制评价值设定为100,而当有2台以上轿厢时,在步骤111中,把待机限制评价值P1设定为0。
这样,在待机限制程序62C中,根据各区域Z1-Z6的预测轿厢台数N1(T)-N6(T),设定当空轿厢假定待机于区域Z1时的待机限制评价值P1。从而,按照假定待机评价程序62,对区域Z1的评价结束。
在图5的对其它区域Z2-Z6的假定待机程序63-67中,进行同样的评价,分别设定待机限制评价值P2-P6。
如果如上述那样设定了待机限制评价值P1-P6,在示于图5的待机动作程序38的待机楼层选择程序68中,选择一个上述待机限制评价值P1-P6的值为最小的区域。(又,当待机限制评价值P1-P6为最小的区域有多个时,以已确定的优先顺序从中只选取一个,例如优先选择行走距离将成为最短的区域等。根据其它优先条件进行选择也可以)。然后,在已选择的区域中含有空轿厢的最终呼叫的楼层时,为了使其能直接在该最终呼叫楼层待机,不设定待机指令,如果,在上述选择的区域中不包含空轿厢的最终呼叫楼层时,为了使上述空轿厢行走到上述已选择区域内的特定楼层并在那儿待机,对上述空轿厢设定待机指令。
以上是空轿厢为1台(空轿厢台数NAV=1)时的待机动作程序38的动作。如果,当空轿厢为2台或3台(空轿厢台数NAV=2或3)时,执行图3的待机动作程序39或40。此时,与待机动作程序38同样地进行:到达预想时间的运算、轿厢位置的预测、轿厢台数预测及待机限制评价值的运算,对于使空轿厢假设待机区域的全部组合求待机限制评价值、根据该待机限制评价值为最小的假设待机区域的组合,从而确定让空轿厢待机的区域。
最后,在图3所示的步骤41的输出程序中,把如上所述那样设定的乘场的按钮灯信号20送出至乘场,同时,把分配信号、预报信号及待机指令等送到轿厢控制装置11-13。
以这样的顺序,重复执行上述群管理程序31-41。
其次,参照图10和图11对本实施例中的群管理程序10的动作作更具体的说明。又,为简单起见,对示于图9的建筑物中设置3台轿厢A、B和C的场合进行说明。
图10中,7楼层的向上呼叫(7u)分配给向上行走中的轿厢A,在向下行走中的轿厢B中登记了1楼层的轿厢呼叫(1C)和地下一层的轿厢呼叫(B1C),轿厢C刚成为空轿厢。
那末,从图10的状态开始经预定时间T(=20秒)后的轿厢位置分别预测为如图11。因此,假设使轿厢C分别在区域Z1-Z6的待机楼层待机时的预测轿厢台数及待机限制评价值如下表所示:(见表)
因而,因为在待机限制评价值P1-P6中,最小值是P2=P5=100,故选择区域号小的区域2,发出待机指令,使作为空轿厢的轿厢C待机于区域Z2的待机楼层4层。
如果是现有的待机方式,由于使轿厢C待机于区域Z1的待机楼层(=1楼),则不久将在1楼层附近聚集2台轿厢,容易发生长时间等待的呼叫,为了避免这点,必须再次进行待机动作。然而,若按照本发明,由于考虑了经预定时间T后轿厢配置,使空轿厢待机于区域2(或区域5)的待机楼层(=4层),能够减少上述的空耗待机动作。
如上所述,在上述实施例中,由于是预测运算轿厢从现时起顺次应答呼叫,而经预定时间后的轿厢位置和轿厢方向;又,据此预测运算各区域的经预定时间后的轿厢台数、按照该预测轿厢台数执行待机动作,因而轿厢不会集中在一个地方,能够缩短从现在到不久的将来的过程中的乘场呼叫的等待时间,同时能够减少空耗行走。
又,在上述实施例中,预测经预定时间T后的轿厢位置和轿厢方向时,首先,预测轿厢应答完最终呼叫而成为空轿厢的可能楼层和此期间所需时间,在此基础上,预测经预定时间T后的轿厢位置和轿厢方向。这是因为已假设轿厢一成为空轿厢就在该楼层直接待机。若是已确定使空轿厢必定待 机于特定楼层的场合,则作为使其行走到特定楼层而预测轿厢位置和轿厢方向就可以了。又,如果成为空轿厢的可能性低,即如果是交通量比较多的交通状态,省略空轿厢预测时间和最终呼叫预测乘场的运算,在即使经预定时间T后也不成为空轿厢的条件下,预测运算轿厢位置和轿厢方向也较容易。再者,也能把经过预定时间T为止可能新发生的呼叫考虑在内来预测轿厢位置和轿厢方向。又,最终呼叫预测乘场的运算方法也可以不像本实施例那样简化,而根据用统计方法求出的轿厢呼叫和乘场呼叫的发生概率,精确的预测。
又,在上述实施例中,虽然把建筑物分割成如图9所示的区域,但除了楼层数和设置轿厢台数外根据时间区间和各楼层的用途(主楼层、食堂楼层、会议室楼层、换乘电梯楼层等)逐次改变区域的设定方法也很方便。又,不一定必须考虑乘场的方向来确定区域。
又,在上述实施例中,在下列场合:
(1)所定区域的预测轿厢台数在可成为规定值以上的假设待机的设定场合。
(2)特定区域(上面楼层或下面楼层)的预测轿厢台数可能成为规定值以上的假设待机的设定场合。
(3)特定区域(主楼层)及周围区域的预测轿厢台数可能成为未满规定值的假设待机的设定场合。
(4)所定区域的预测轿厢台数是零台,且与该区域相邻区域的预测轿厢台数也能成为零台的假设待机的设定场合。
虽然已作成能分别自设定用于选择最合适的待机楼层的待机限制评价值(>0),但根据预测轿厢台数,设定待机限制评价值的条件不限于此。只要是使用上述预测的轿厢台数,判定轿厢是否集中的条件,不管什么条件都可以。又,待机限制评价值不一定如上述实施例那样取1600、900、400、100那样的固定值,以法齐(ファヅ-)集合来表示上述设定条件,根据元函数值,设定待机限制评价值也可以。
又,在上述实施例中,当空轿厢有2台以上时,对于使空轿厢假设待机的区域的全部组合求待机限制评价值,根据该评价值为最小的假设待机区域的组合,分别确定空轿厢的待机楼层,但空轿厢有2台以上时的待机楼层确定方式不限于此。在空轿厢台数少时,即使用上述方式也没有问题,但若空轿厢台数变多,由于组合数会大大增多,就会发生要花费很多运算时间这样的问题。因此,即使在空轿厢有2台以上的场合中,使假设待机的空轿厢仅为1台,其余的空轿厢原样在该楼层待机,以此求出待机限制评价值,确定上述假设待机的空轿厢的待机楼层。对所有的空轿厢依次作这种处理。由上述实施例显而易见,这样的方式能够很容易的实现。
又,空轿厢待机楼层的选择手段不限于上述实施例,预先把满足待机限制条件的待机区域(待机楼层)从候补的待机楼层中除去的方式也可以。例如,按照预定的基准(例如至待机楼层的行走距离最小或者到达时间最短等),从待机限制评价值比预定值小的待机区域中选择正式的待机楼层把待机限制评价值大的待机区域从候补待机区域中除去等的方式均可考虑。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于一种预定时间T,分别对各轿厢预测经预定时间后的轿厢位置和轿厢方向,据此运算待机限制评价值。就多种预定时间T1、T2……、T1(T1<T2……<T1),对各轿厢分别预测经预定时间后的轿厢位置和轿厢方向,进而就多种预定时间T1、T2……、T1,对各区域Zm(m=1,2……)分别运算经预定时间后的预测轿厢台数Nm(T1)-Nm(T1)。然后,把根据各种组合{N1(T1),N2(T1),……}、{N1(T2),N2(T2)……}、……{N1(T1),N2(T1)……}分别设定的待机限制评价值P(T1)、P(T2)、……P(T1)加权相加,即通过根据算式P=K1·P(T1)+K2·P(T2)+……+K1·P(T4)(式中K1、K2……K1是权系数)的运算也容易设定最终的待机限制评价值P。在这种场合,由于并不是仅注目于某一时间点T的轿厢配置,而是对T1、T2……T1的多个时间点的轿厢配置总体评价,因而可能进一步缩短从现时间点到不久的将来的范围内的乘场呼叫的等待时间。再者,上述权系数K1、K2……K1,例如如图12所示,根据重视哪个时间点的轿厢配置,有多种设定方法可考虑,只要根据交通状态和建筑物的特性等适当选择即可。
又,也可以通过使用多种预定时间,按照交通状态,改变该预定时间,能进一步提高等待时间等 的服务。
如上所述,若根据上述发明,由于若检出空轿厢就假设设定使该空轿厢待机的位置、预测经预定时间后在某个楼层或某个楼层区域可能存在的轿厢台数,评价该预测值并选择应该分散待机的楼层,因而能够得到一种能确切把握随时间的轿厢配置的变化、能缩短乘场呼叫等待时间同时减少空耗行走的电梯群管理方法。
让空轿厢 Z1Z2Z3Z4Z5Z6
假设待机
的区域
假 N1(T) 1 0 0 0 0 0
待 N2(T) 0 1 0 0 0 0
时 N3(T) 1 1 2 1 1 1
预 N4(T) 0 0 0 1 0 0
轿 N5(T) 0 0 0 0 1 0
台 N6(T) 1 1 1 1 1 2
待机限制
评价值 P1=400 P2=100 P3=900 P4=400 P5=100 P6=900

Claims (1)

1、一种电梯的群管理方法,所述电梯备有:设置在楼层乘场的乘场按钮一操作就登记乘场呼叫的乘场呼叫登记手段;相应于乘场呼叫,从多个轿厢中选择应服务的轿厢加以分配的分配手段;进行轿厢的运行方向确定、出发、停止及轿厢门开关等的运转控制,使轿厢应答轿厢呼叫和所述已分配的乘场呼叫的轿厢控制手段;当轿厢对全部呼叫回答结束时,使之在所定楼层待机的待机手段;
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从所述多个轿厢中,把不具有上述轿厢呼叫和已分配的乘场呼叫的轿厢作为空轿厢而加以检出的空轿厢检出步骤;
为了预测最近将来的轿厢位置,以现时点为起点,设定未来预定时间,对于应答上述轿厢呼叫和已分配的乘场呼叫而运转中的轿厢,分别预测经所述预定时间后的未来的轿厢位置;同时对于在上述空轿厢检出步骤中检出的空轿厢,假设多个楼层位置作为应该待机的楼层,在使上述空轿厢向这些假设的楼层位置运行待机的假定下,把上述假设的楼层位置作为上述空轿厢经上述预定时间后的未来轿厢位置而分别加以预测的轿厢位置预测步骤;
根据用上述轿厢位置预测步骤预测的所述预定时间后的未来轿厢位置,分别预测相应于上述假定,在所述预定时间后,在预定的楼层或预定的楼层区域内存在的轿厢台数的轿厢台数预测步骤;
相应于上述假定,分别评价在上述轿厢台数预测步骤中预测的轿厢台数,根据该评价,选择上述空轿厢应该待机的楼层或楼层区域的待机位置选择步骤。
CN90101824A 1989-04-06 1990-03-30 电梯的群管理方法 Expired CN101836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87547/89 1989-04-06
JP1087547A JPH0725491B2 (ja) 1989-04-06 1989-04-06 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装置
JP89-87547 1989-04-0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6138A CN1046138A (zh) 1990-10-17
CN1018362B true CN1018362B (zh) 1992-09-23

Family

ID=139180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0101824A Expired CN1018362B (zh) 1989-04-06 1990-03-30 电梯的群管理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5058711A (zh)
JP (1) JPH0725491B2 (zh)
KR (1) KR920010415B1 (zh)
CN (1) CN1018362B (zh)
GB (1) GB2231173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54140B (zh) * 2006-04-12 2011-01-26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梯群管理控制方法以及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693587B2 (ja) * 1989-07-17 1997-12-24 株式会社東芝 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制御方法
JPH05238653A (ja) * 1992-02-27 1993-09-17 Hitachi Ltd 群管理エレベータ装置
KR100202720B1 (ko) * 1996-12-30 1999-06-15 이종수 엘리베이터의 군관리 제어방법
DE69731634T2 (de) * 1997-04-07 2005-12-01 Mitsubishi Denki K.K. Gruppensteuerung für aufzug
WO1999050164A1 (fr) * 1998-03-30 1999-10-07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Organe de commande d'ascenseur
KR100548764B1 (ko) * 1998-07-24 2006-05-11 오티스엘리베이터 유한회사 엘리베이터의군관리제어장치
US7267202B2 (en) * 2003-05-13 2007-09-11 Otis Elevator Company Elevator dispatching with guaranteed time performance using real-time service allocation
US7014015B2 (en) * 2003-06-24 2006-03-21 Mitsubishi Electric Research Laboratories,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scheduling cars in elevator systems considering existing and future passengers
US7510054B2 (en) * 2004-01-29 2009-03-31 Otis Elevator Company Energy saving elevator dispatching
JP4999275B2 (ja) * 2005-02-02 2012-08-1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の制御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JP4139819B2 (ja) * 2005-03-23 2008-08-27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システム
DE112007001577B4 (de) * 2006-06-27 2021-03-04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Aufzuggruppensteuervorrichtung
US7882934B2 (en) * 2006-12-22 2011-02-08 Inventio Ag Elevator installation in a building with at least one transfer floor
US8172044B2 (en) * 2007-03-26 2012-05-08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Elevator system
US8151943B2 (en) 2007-08-21 2012-04-10 De Groot Pieter J Method of controlling intelligent destination elevators with selected operation modes
DE102009049267A1 (de) * 2009-10-13 2011-04-21 K-Solutions Gmbh Verfahren zur Steuerung eines Aufzugs und einer Aufzugsgruppe
JP5264681B2 (ja) * 2009-11-24 2013-08-1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の制御パラメータ設定装置および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
KR101422983B1 (ko) * 2010-05-18 2014-07-23 미쓰비시덴키 가부시키가이샤 엘리베이터의 제어 장치
JP5946268B2 (ja) * 2011-12-16 2016-07-06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及びエレベータの制御方法
JP7373433B2 (ja) * 2020-02-26 2023-11-02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エレベータ制御システムおよびエレベータ制御方法
CN114408688A (zh) * 2022-03-11 2022-04-29 昭通亮风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梯调度方法及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895692A (en) * 1967-02-07 1975-07-22 Reliance Electric & Eng Co Elevator control
GB1420133A (en) * 1972-02-02 1976-01-07 Hitachi Ltd Elevator control system and process
JPS5948366A (ja) * 1982-09-07 1984-03-19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エレベ−タ−の群管理制御装置
JPS59149280A (ja) * 1983-02-15 1984-08-2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タの管理装置
JPS6137187A (ja) * 1984-07-30 1986-02-22 松下電工株式会社 電気かみそりの内刃
JPS61257879A (ja) * 1985-05-09 1986-11-1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タの群管理装置
JPS6256076A (ja) * 1985-09-05 1987-03-11 Eimaa Denshi Kk カラ−プリンタ
JPH0712891B2 (ja) * 1988-02-17 1995-02-1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装置
US4846311A (en) * 1988-06-21 1989-07-11 Otis Elevator Company Optimized "up-peak" elevator channeling system with predicted traffic volume equalized sector assignments
US4875554A (en) * 1988-08-31 1989-10-24 Inventio Ag Dynamic selection of elevator call assignment scan direction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54140B (zh) * 2006-04-12 2011-01-26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梯群管理控制方法以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900016040A (ko) 1990-11-12
JPH02265876A (ja) 1990-10-30
CN1046138A (zh) 1990-10-17
GB2231173A (en) 1990-11-07
US5058711A (en) 1991-10-22
KR920010415B1 (ko) 1992-11-27
JPH0725491B2 (ja) 1995-03-22
GB9007755D0 (en) 1990-06-06
GB2231173B (en) 1993-09-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362B (zh) 电梯的群管理方法
CN1018263B (zh) 电梯群控装置
FI111929B (fi) Hissiryhmän ohjaus
CN1263859A (zh) 电梯群控装置
CN101044078A (zh) 电梯组群管理控制装置
CN1127442C (zh) 电梯管理控制装置
JP4505901B2 (ja) エレベータ制御装置
CN1046918C (zh) 电梯自由吊舱的多组分配
CN1211270C (zh) 电梯群控装置
CN1089719C (zh) 双层电梯的控制设备
CN1874948A (zh) 单井道多轿厢方式电梯的控制装置
CN101613043B (zh) 电梯群管理系统
CN1019288B (zh) 实现电梯群控的装置
CN1705610A (zh) 调度建筑物中电梯系统多个轿厢的方法和电梯调度器
US20080245618A1 (en) Elevator Traffic Control Including Destination Grouping
CN1193924C (zh) 电梯群管理装置
CN1015530B (zh) 电梯的群控装置
CN1774382A (zh) 电梯组群管理控制装置
CN1802303A (zh) 电梯的群体管理控制装置
FI113163B (fi) Hissiryhmän ohjausmenetelmä
FI113467B (fi) Allokointimenetelmä
CN1124224C (zh) 电梯控制装置
CN1345287A (zh) 电梯群管理控制装置
CN1084289C (zh) 电梯的控制装置
CN1081602C (zh) 电梯的群管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3 Decision
GR02 Examined patent app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5 Extension of patent right duration from 15 to 20 years for appl. with date before 31.12.1992 and still valid on 11.12.2001 (patent law change 1993)
OR01 Other related matters
C19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