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21106B - 防伪造用印刷物 - Google Patents

防伪造用印刷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821106B
CN101821106B CN200880105411XA CN200880105411A CN101821106B CN 101821106 B CN101821106 B CN 101821106B CN 200880105411X A CN200880105411X A CN 200880105411XA CN 200880105411 A CN200880105411 A CN 200880105411A CN 101821106 B CN101821106 B CN 10182110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tting
image
invisible image
forgery prevention
printed mat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8010541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821106A (zh
Inventor
木内进
大岛一矢
佐藤加代子
木内正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tional Printing Bureau
Original Assignee
National Printing Bureau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tional Printing Bureau filed Critical National Printing Bureau
Publication of CN1018211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2110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82110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2110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2BOOKBINDING; ALBUMS; FILES; SPECIAL PRINTED MATTER
    • B42DBOOKS; BOOK COVERS; LOOSE LEAVES; PRINTED MATTER CHARACTERISED BY IDENTIFICATION OR SECURITY FEATURES; PRINTED MATTER OF SPECIAL FORMAT OR STY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DEVICES FOR USE THEREWITH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MOVABLE-STRIP WRITING OR READING APPARATUS
    • B42D25/00Information-bearing cards or sheet-like 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identification or security features; Manufacture thereof
    • B42D25/30Identification or security features, e.g. for preventing forgery
    • B42D25/333Watermark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04Preventing copies being made of an original
    • G03G21/043Preventing copies being made of an original by using an original which is not reproducible or only reproducible with a different appearence, e.g. originals with a photochromic layer or a colour backgroun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2BOOKBINDING; ALBUMS; FILES; SPECIAL PRINTED MATTER
    • B42DBOOKS; BOOK COVERS; LOOSE LEAVES; PRINTED MATTER CHARACTERISED BY IDENTIFICATION OR SECURITY FEATURES; PRINTED MATTER OF SPECIAL FORMAT OR STY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DEVICES FOR USE THEREWITH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MOVABLE-STRIP WRITING OR READING APPARATUS
    • B42D25/00Information-bearing cards or sheet-like 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identification or security features; Manufacture thereof
    • B42D25/20Information-bearing cards or sheet-like 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identification or security features; Manufacture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a particular use or purpose
    • B42D25/29Securities; Bank not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1/00General purpose image data processing
    • G06T1/0021Image watermark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32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r supervision between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or between image input and image output device, e.g.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its memory or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a printer device
    • H04N1/32101Display, printing, storage or transmission of additional information, e.g. ID code, date and time or title
    • H04N1/32144Display, printing, storage or transmission of additional information, e.g. ID code, date and time or title embedded in the image data, i.e. enclosed or integrated in the image, e.g. watermark, super-imposed logo or stamp
    • H04N1/32149Methods relating to embedding, encoding, decoding, detection or retrieval operations
    • H04N1/32203Spatial or amplitude domain method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32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r supervision between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or between image input and image output device, e.g.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its memory or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a printer device
    • H04N1/32101Display, printing, storage or transmission of additional information, e.g. ID code, date and time or title
    • H04N1/32144Display, printing, storage or transmission of additional information, e.g. ID code, date and time or title embedded in the image data, i.e. enclosed or integrated in the image, e.g. watermark, super-imposed logo or stamp
    • H04N1/32352Controlling detectability or arrangements to facilitate detection or retrieval of the embedded information, e.g. using mark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MPRINTING, DUPLICATING, MARKING, OR COPYING PROCESSES; COLOUR PRINTING
    • B41M3/00Printing processes to produce particular kinds of printed work, e.g. patterns
    • B41M3/14Security prin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MPRINTING, DUPLICATING, MARKING, OR COPYING PROCESSES; COLOUR PRINTING
    • B41M3/00Printing processes to produce particular kinds of printed work, e.g. patterns
    • B41M3/14Security printing
    • B41M3/148Transitory images, i.e. images only visible from certain viewing angles
    • B42D2035/14
    • B42D2035/20
    • B42D2035/34
    • B42D2035/44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32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r supervision between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or between image input and image output device, e.g.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its memory or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a printer device
    • H04N2201/3201Display, printing, storage or transmission of additional information, e.g. ID code, date and time or title
    • H04N2201/3225Display, printing, storage or transmission of additional information, e.g. ID code, date and time or title of data relating to an image, a page or a document
    • H04N2201/3233Display, printing, storage or transmission of additional information, e.g. ID code, date and time or title of data relating to an image, a page or a document of authentication information, e.g. digital signature, waterma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32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r supervision between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or between image input and image output device, e.g.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its memory or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a printer device
    • H04N2201/3201Display, printing, storage or transmission of additional information, e.g. ID code, date and time or title
    • H04N2201/3269Display, printing, storage or transmission of additional information, e.g. ID code, date and time or title of machine readable codes or marks, e.g. bar codes or glyphs
    • H04N2201/327Display, printing, storage or transmission of additional information, e.g. ID code, date and time or title of machine readable codes or marks, e.g. bar codes or glyphs which are undetectable to the naked eye, e.g. embedded code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防伪造用印刷物,形成能够进行鲜明的呈现的不可见图像,并且在呈现不可见图像时不会因可见图像妨碍识别性。本发明的防伪造用印刷物中,以固定间距呈矩阵配置多个画线要素,该画线要素具有:第一画线以及第二画线,沿第一方向以中心为界对置地配置;第三画线以及第四画线,沿与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以中心为界对置地配置,各个画线要素中的第一画线和第二画线、第三画线和第四画线处于正负的关系,由第一画线以及/或者第二画线形成第一不可见图像,由第三画线以及/或者第四画线形成第二不可见图像。

Description

防伪造用印刷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银行券、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各种证明书以及重要文件等需要防止伪造或者防止复制的印刷物。
背景技术
通常,在证明文件的贵重印刷物中,为了提供防伪造效果,采用了各种各样的技术,但是,近年来,伴随着彩色复印机的高画质化以及彩色制版技术的计算机化,存在证明文件的伪造技术多样化的趋势。与此伴随的证明文件的防伪造对策也通过高度化来进行应对。但是,另一方面,存在如下情况:在防伪造对策方面花费的制造成本也上升,为了得到确认防伪造效果的环境而引入由特殊机械器具构成的专用设备等因判定真伪导致高成本。
作为能够以低成本判定真伪的有用的方法,有在印刷物上重叠判别工具来进行的技术。也就是说,在实施了不可见图像的印刷物上重叠判别工具,从而使不可见图像作为可见图像来呈现,该判别工具的主要形式是印刷了平行线丝网的透明片材(以下称为万线滤光片)或者双凸透镜(Lenticular lens)。使用该判别工具使不可见图像呈现的技术主要有两种方法,存在点相位调制(Dot phase modulation)和线相位调制(Linephase modulation)。
作为通过重叠这种由万线滤光片构成的判别工具来呈现潜像图像的印刷物及其真伪判别方法,存在具有以万线(或者网点)画线所印刷的背景图像部和以与背景图像部不同的相位的万线(或者网点)画线所印刷的潜像图像部的印刷物。该印刷物的背景图像部和潜像图像部乍一看难以区分识别,但是,公知如下方法:在预定的位置将万线滤光片重叠在印刷物上的情况下,能够区分识别背景图像部和潜像图像部。
作为点相位调制(Dot phase modulation)的一例,存在形成有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上进行了相位调制的图形的印刷物、以及形成有以使该印刷物的第一方向和万线状滤光片的万线状图形的方向一致的方式重叠万线状滤光片而形成的第一多灰度图像和当万线状滤光片重叠的角度改变为与印刷物的第二方向一致时形成的第二多灰度图像的印刷物以及图像形成法(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另外,作为点相位调制(Dot phase modulation)的一例,有如下印刷物,在基材上构成通过重叠透镜阵列(复眼透镜、蜂窝透镜、双凸透镜等)而使图像出现的点图形的各个点由至少两种以上的网屏线数、并且至少两种以上网屏角度(screen angle)的网点构成,其中,若是真品,则由于构成点图形的各个点的网点面积率相同,所以,不可见图像由于重叠透镜阵列而呈现,在复制品的情况下,由于进行复制,以网屏线数的大小或网点角度再现的点发生变形,点的浓度发生变化,从而呈现与不可见图像不同的图像(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另外,作为国外的点相位调制(Dot phase modulation)的一例,有阿斯拓洛公司(ァストロン·デザィン社)(荷兰)的平版影像(Isogram)(例如,参照非专利文献1340页)。如图27(a)所示的印刷物那样,在看起来具有均一的浓度的平坦的图案中,当放大时,利用如图27(b)所示那样的细微的网点的位相实施不可见图像,当在印刷物上重叠专用的片材时,如图27(c)或图27(d)所示那样,正负状中的哪一个上被可见图像化。但是,由于是具有均匀的浓度的平坦的图案,因而不能够鲜明地呈现图像。
另外,本申请的申请人等进行与使用了点相位调制(Dot phasemodulation)的印刷物相关的专利申请。一种潜像印刷物,在基材上有规则地排列多个等色的像素,形成两个潜像图案,其中,在多个像素中,具有在第一方向使相位错开排列的第一区域形成的第一潜像图案(不可见图像)和利用具有功能性的油墨印刷而成的第二区域形成的第二潜像图案(不可见图像)(例如,参照专利文献3)。
作为线相位调制(Line Phase modulation)的一例,有如下例子,一种印刷物,在基材上具有潜像,该潜像是多种潜像万线图形分别以不同的角度重叠印刷而成的,该多种潜像万线图形具有线部和非线部,对于由同一间距以及宽度构成的万线图形,具有使万线相位错开二分之一间距而形成的潜像部,其中,多种潜像万线图形各自颜色不同,将与印刷物的万线图形同一间距的滤光片重叠在多种不可见图像上,从而使潜像部可见图像化(例如,参照专利文献4)。
另外,作为使用了国外的线相位调制(Line phase modulation)的印刷物,有JURA公司(ュラ社)(匈牙利)的HIT(Hidden Image Technology)(参照非专利文献1341页)。如图28(a)所示,在看起来具有均一的浓度的平坦的图案中,当放大时,利用如图28(b)所示的细微的万线的相位实施不可见图像,当在印刷物上重叠专用的片材时,如图28(c)或图28(d)所示那样正负状中的哪一个被可见图像化。此外,在图28(a)的印刷物中,存在在通常观察下也能够确认不可见图像的危险,因此,如图28(b)所示,作为隐蔽图案使万线的一部分画线宽度变化,设置可见图像。另外,也可以利用背景上的白色字体(白抜き)画线设置可见图像。但是,作为该隐蔽图案,在重叠专用的片材使不可见图像可见图像化时,隐蔽图案也作为可见图像同时呈现,所以,存在阻碍呈现不可见图像时的识别性。
通常,由点相位调制(Dot phase modulation)或线相位调制(Linephase modulation)形成的图案为平坦的形状。
另外,一种防伪造用图像印刷物,在图像形成片材上形成有将各最小单位区b1、b2、b3、b4、…分别作为1单位像素g1、g2、g3、g4、…的各潜像图像G1、G2、G3、G4、…,所述各最小单位区将单位区内等形状分割成m列n行,该单位画素g1、g2、g3、g4、…是由万线条数为1条以上的万线构成的万线图形,其中,该防伪造用图像印刷物由以间距p1、p2、p3、p4、…的各个万线间距p和角度θ1、θ2、θ3、θ4…的各个万线角度θ的万线构成的不同的各个万线图形中的任意一个万线图形构成,将构成1单位像素g1、g2、g3、g4、…的万线图形和在透明片材上形成有由同一万线间距p以及万线角度θ的万线构成的分别不同的万线图形的显像化用的万线片材重叠,由此,使潜像图像G1、G2、G3、G4、…显像化(例如,参照专利文献5)。
该专利文献5的防伪造用图像印刷物在各个单位画素中使万线图形的间距以及角度不同,从而使多个潜像图像显像化,但是,作为可见图像,仅能表现一样的背景图案,为了进一步使潜像图像显像化,需要要求与构成该潜像图像的单位像素的万线图形匹配的间距以及角度的透明片材,存在必须使用多个判别工具的问题。
非专利文献1:Optical Security and Counterfeit Deterrence Techniques IV Vol.4677(by SPIE-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optical Engineering)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413212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许第4013450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愿2007-43171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4-174997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07-1512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在上述的现有印刷物中,由于潜像图案由具有平坦的浓度的印刷画线构成,所以,不能够形成能鲜明地呈现的不可见图像。
另外,即使设置任何可见图像,如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印刷物那样由单纯的背景上的白色字体画线构成,所以,存在妨碍呈现不可见图像时的识别性的问题。进而,往往如专利文献5所记载的印刷物那样需要多个判别工具。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提出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伪造用印刷物,形成能够利用单一的判别工具鲜明地呈现的不可见图像,并且,不会在呈现不可见图像时由于可见图像而妨碍识别性。
本发明提供一种防伪造用印刷物,其特征在于,以固定间距呈矩阵状配置有多个画线要素,该画线要素具有:第一画线以及第二画线,沿着第一方向以中心为界对置地配置;第三画线以及第四画线,沿着与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以中心为界对置地配置,各个画线要素中的第一画线和第二画线处于正负的关系,并且,面积相同,由第一画线形成第一不可见图像的正像或负像,由第二画线形成第一不可见图像的负像或正像,各个画线要素中的第三画线和第四画线处于正负的关系,并且,面积相同,由第三画线形成第二不可见图像的正像或负像,由第四画线形成第二不可见图像的负像或正像。
另外,本发明的防伪造用印刷物中的画线要素具有正方形的形状并且一边的长度为1mm以下也可以。
另外,本发明的防伪造用印刷物中的画素要素还具有第五画线,该第五画线配置在不存在所述第一画线、第二画线、第三画线以及第四画线的区域,由第五画线形成可见图像。
另外,本发明的防伪造用印刷物中的第一画线、第二画线、第三画线以及第四画线也能够分别具有圆形形状或分别具有多边形形状。
另外,本发明的防伪造用印刷物中的第一画线、第二画线、第三画线以及第四画线分别具有半圆形状,第一画线和第二画线以对置的方式配置,由第一画线以及第二画线形成一个圆,第三画线和第四画线以对置的方式配置,由第三画线以及第四画线形成一个圆,第一画线的二分之一和第三画线的二分之一重复,第一画线的二分之一和第四画线的二分之一重复,第二画线的二分之一和第三画线的二分之一重复,第二画线的二分之一和第四画线的二分之一重复,由此,由第一画线、第二画线、第三画线以及第四画线形成一个圆也可以。
另外,本发明的防伪造用印刷物中的第一画线、第二画线、第三画线以及第四画线分别具有等腰三角形的形状,第一画线和第二画线以对置的方式配置,由第一画线以及第二画线形成一个四边形,第三画线和第四画线以对置的方式配置,由第三画线以及第四画线形成一个四边形,第一画线的二分之一和第三画线的二分之一重复,第一画线的二分之一和第四画线的二分之一重复,第二画线的二分之一和第三画线的二分之一重复,第二画线的二分之一和第四画线的二分之一重复,由此,由第一画线、第二画线、第三画线以及第四画线形成一个四边形也可以。
另外,本发明的防伪造用印刷物中,第五画线配置在画线要素的中心,由第五画线形成第一可见图像,第一画线和第二画线以将第五画线作为间隔而对置的方式配置,第三画线和第四画线以将第五画线作为间隔而对置的方式配置,第六画线配置在画线要素的四个角,由第六画线形成第二可见图像也可以。
另外,本发明的防伪造用印刷物中,第一画线、第二画线、第三画线、第四画线、第五画线以及第六画线由含有光亮性材料的油墨印刷,在由具有光亮性材料的油墨印刷的第五画线以及/或者第六画线上的至少一部分上,还具有由任意的有色油墨印刷的第七画线,该第七画线由分别与第五画线以及/或者第六画线的大小相同或比第五画线以及/或者第六画线小的画线面积构成,由第七画线形成第三可见图像也可以。
另外,本发明的防伪造用印刷物中,第一画线、第二画线、第三画线、第四画线、第五画线以及/或者第六画线由含有光亮性材料的油墨印刷,在第一画线、第二画线、第三画线、第四画线、第五画线以及/或者第六画线上的至少一部分画线上,使用无色透明材料,利用固体印刷形成所希望的图案也可以。
本发明提供一种防伪造用印刷物,其特征在于,交替排列多个第一不可见图像要素和第二不可见图像要素,该第一不可见图像要素中,沿着固定方向有规则地以固定间距配置多个由第一画线和第二画线构成的第一画线要素,该第一画线和该第二画线以中心为界对置地配置,该第二部不可见图像要素中,沿着与固定方向相同的方向且以与固定间距相同的间距,有规则地配置多个由第三画线和第四画线构成的第二画线要素,该第三画线和第四画线以中心为界对置地配置,各个第一画线要素中的第一画线和第二画线处于正负的关系,并且,面积以及颜色相同,由第一画线形成第一不可见图像的正像或负像,由第二画线形成所述第一不可见图像的负像或正像,各个第二画线要素中的第三画线和第四画线处于正负的关系,并且,面积以及颜色相同,由第三画线形成第二不可见图像的正像或负像,由第四画线形成第二不可见图像的负像或正像。
另外,本发明的防伪造用印刷物中,第一画线要素的间距以及第二画线要素的间距为1mm以下。
另外,本发明的防伪造用印刷物,其特征在于,构成第一画线要素的第一画线和第二画线以及构成第二画线要素的第三画线以及第四画线彼此形状相同。
另外,本发明的防伪造用印刷物,其特征在于,第一画线、第二画线、第三画线以及第四画线的形状以及颜色相同。
另外,本发明的防伪造用印刷物,其特征在于,由第一画线和第二画线构成的第一画线要素和由第三画线和第四画线构成的第二画线要素的颜色不同。
另外,本发明的防伪造用印刷物,其特征在于,在第一不可见图像要素以及第二不可见图像要素中,在与第一画线、第二画线、第三画线以及第四画线的一部分画线重复的位置配置第五画线,第五画线的面积与第一画线、第二画线、第三画线以及第四画线相同或比第一画线、第二画线、第三画线以及第四画线大,由第五画线形成可见图像。
另外,本发明的防伪造用印刷物,其特征在于,第五画线的颜色浓度与第一画线、第二画线、第三画线以及第四画线的颜色浓度相同或比第一画线、第二画线、第三画线以及第四画线低。
另外,本发明的防伪造用印刷物,其特征在于,第五画线的形状与第一画线、第二画线、第三画线以及第四画线相同。
另外,本发明的防伪造用印刷物,其特征在于,将第五画线配置在与第一画线、第二画线、第三画线以及第四画线的一部分画线重复的位置是指,在有规则地排列多个第一不可见图像要素以及第二不可见图像要素时,在本来应配置的一部分画线的位置不配置一部分画线而仅配置第五画线,或者在配置一部分画线后,重叠印刷配置第五画线。
另外,本发明的防伪造用印刷物,其特征在于,第一画线至第四画线或第一画线至第五画线由含有光亮性材料的油墨印刷,在从由具有光亮性材料的油墨印刷的第一画线至第四画线或第一画线至第五画线中选择的至少一部分画线上,还具有由任意的有色油墨印刷的第六画线,该第六画线由分别与第一画线至第四画线或第一画线至第五画线大小相同或者比第一画线至第四画线或第一画线至第五画线小的画线面积构成,由第六画线形成第三可见图像。
另外,本发明的防伪造用印刷物,其特征在于,第一画线至第四画线或第一画线至第五画线由含有光亮性材料的油墨印刷,在第一画线至第四画线或第一画线至第五画线上的至少一部分画线上,使用无色透明材料,利用固体印刷形成所希望的图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防伪造用印刷物,其特征在于,在基材上,在预定的区域有规则地以固定间距配置多个由第一画线和第二画线构成的单元,该第一画线和该第二画线沿着第一方向以中心为界对置地(无间隙)配置,在配置多个的各个单元中,第一画线和第二画线处于正负的关系,并且,面积以及颜色相同,在第一画线和第二画线中,利用使一方为闭并且使另一方为开的组合,形成不可见图像,用于形成不可见图像而配置的第一画线以及第二画线中的、多个相邻配置的单元中的成为开的部分相邻配置的位置上,以第一画线和第二画线的边界线为中心配置第三画线,以缓和预定的区域中的浓度的不均衡,其中,该第三画线具有第一画线以及第二画线的大约一半的画线面积率且大致为相同颜色。
本发明的防伪造用印刷物,其特征在于,单元彼此间的固定间距为1mm以下。
本发明的防伪造用印刷物,其特征在于,在第一画线以及/或者第二画线本来形成不可见图像的一部分画线的位置,利用重复印刷配置第四画线或者仅配置所述第四画线,第四画线的面积与第一画线以及第二画线相同或者比第一画线以及第二画线大,由第四画线形成可见图像。
本发明的防伪造用印刷物,其特征在于,第四画线的颜色浓度与第一画线以及第二画线的颜色浓度相同或者比第一画线以及第二画线低。
本发明的防伪造用印刷物,其特征在于,第一画线、第二画线、第三画线、第四画线由含有光亮性材料的油墨印刷,在第一画线、第二画线、第三画线、第四画线的画线中的一部分画线上,使用无色透明材料,利用固体印刷形成所希望的图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防伪造用印刷物,其特征在于,在基材上,在预定的区域有规则地以固定间距配置多个具有第一画线和第二画线以及第三画线和第四画线的单元,所述第一画线和第二画线沿第一方向以中心为界对置地配置,所述第三画线和第四画线沿与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以中心为界对置地配置,在配置多个的各个单元中,第一画线和第二画线处于正负的关系,并且,第三画线和第四画线处于正负的关系,第一画线、第二画线、第三画线以及第四画线的面积以及颜色相同,在第一画线和第二画线中,利用使一方为闭并且使另一方为开的组合,形成第一不可见图像,用于形成第一不可见图像而配置的第一画线以及第二画线中的、多个相邻配置的单元中的成为开的部分相邻配置的位置上,以单元彼此间的边界线为中心配置第五画线,以缓和预定的区域中的浓度的不均衡,其中,第五画线具有第一画线以及第二画线的大约一半的画线面积率,在第三画线和第四画线中,利用使一方为闭并且使另一方为开的组合,形成第二不可见图像,用于形成第二不可见图像而配置的第三画线以及第四画线中的、多个相邻配置的单元中的成为开的部分相邻配置的位置上,以单元彼此间的边界线为中心配置第六画线,以缓和预定的区域中的浓度的不均衡,其中,第六画线具有第三画线以及第四画线的大约一半的画线面积率。
本发明的防伪造用印刷物,其特征在于,单元具有正方形的形状,一边的长度为1mm以下。
本发明的防伪造用印刷物,其特征在于,单元还具有第七画线,该第七画线配置在不存在第一画线、第二画线、第三画线以及第四画线的区域,由第七画线形成可见图像。
本发明的防伪造用印刷物,其特征在于,第一画线、第二画线、第三画线以及第四画线分别具有圆形或多边形的形状。
本发明提供一种防伪造用印刷物,其特征在于,第一画线、第二画线、第三画线以及第四画线分别具有半圆形状或等腰三角形,在第一画线和第二画线为半圆形状时,由第一画线和第二画线形成一个圆,在第一画线和第二画线为等腰三角形时,由第一画线和第二画线形成一个四边形,在第三画线和第四画线为半圆形状时,由第三画线和第四画线形成一个圆,在第三画线和第四画线为等腰三角形时,由第三画线和第四画形成一个四边形,第一画线的二分之一和第三画线的二分之一重复,第一画线的二分之一和第四画线的二分之一重复,第二画线的二分之一和第三画线的二分之一重复,第二画线的二分之一和第四画线的二分之一重复,由此,由第一画线、第二画线、第三画线以及第四画线形成一个圆或一个四边形。
本发明的防伪造用印刷物,其特征在于,第七画线配置在单元的中心,由第七画线形成第一可见图像,第一画线和第二画线以夹持第七画线对置的方式配置,并且,第三画线和第四画线以夹持第七画线对置的方式配置,并且,第八画线配置在单元的四个角,由第八画线形成第二可见图像。
本发明的防伪造用印刷物,其特征在于,在第一画线和第二画线在第一方向上相邻配置以形成第一不可见图像而本来存在的位置、以及第三画线和第四画线在第二方向上相邻配置以形成第二不可见图像而本来存在的位置,在单元的中心配置有第九画线,以缓和预定的区域中的浓度的不均衡,该第九画线具有第一画线、第二画线、第三画线以及第四画线的大约一半的画线面积率。
本发明的防伪造用印刷物,其特征在于,在不存在第一画线、第二画线、第三画线以及第四画线的单元中,还具有在单元的中心配置的第九画线,第九画线的画线面积与第一画线、第二画线、第三画线或第四画线大致相同。
本发明的防伪造用印刷物,其特征在于,第一画线、第二画线、第三画线、第四画线、第五画线、第六画线、第七画线、第八画线以及第九画线由含有光亮性材料的油墨印刷,在由具有光亮性材料的油墨印刷的第七画线以及/或者第八画线的一部分画线上,还具有由任意的有色油墨印刷的第十画线,该第十画线由与第七画线以及/或者第八画线相同或比第七画线以及/或者第八画线小的画线面积构成,由第十画线形成第三可见图像。
本发明的防伪造用印刷物,其特征在于,第一画线、第二画线、第三画线、第四画线、第五画线、第六画线、第七画线、第八画线以及第九画线由含有光亮性材料的油墨印刷,在第一画线、第二画线、第三画线、第四画线、第五画线、第六画线、第七画线、第八画线以及第九画线的一部分画线上,使用无色透明材料,利用固体印刷形成所希望的图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防伪造用印刷物,其特征在于,以固定间距配置多个第一画线要素,该第一画线要素中,沿第一方向配置的第一画线和在与所述第一画线相同的方向配置的第二画线以成为一对的方式形成,以固定间距配置多个第二画线要素,该第二画线要素中,沿与所述第一方向不同的方向即第二方向配置的第三画线和在与所述第三画线相同的方向配置的第四画线以成为一对的方式形成,以固定间距配置多个第三画线要素,该第三画线要素中,沿与所述第一方向以及所述第二方向不同的方向即第三方向配置的第五画线和在与所述第五画线相同的方向配置的第六画线以成为一对的方式形成,以成为所述一对的方式形成的所述第一画线和所述第二画线的面积相同,以成为所述一对的方式形成的所述第三画线和所述第四画线的面积相同,以成为所述一对的方式形成的所述第五画线和所述第六画线的面积相同,由所述第一画线和所述第二画线构成的各个所述第一画线要素利用闭开的关系形成第一不可见图像,由所述第一画线形成所述第一不可见图像的正像或负像中的一方,由所述第二画线形成所述第一不可见图像的负像或正像中的另一方,由所述第三画线和所述第四画线构成的各个所述第二画线要素利用闭开的关系形成第二不可见图像,由所述第三画线形成所述第二不可见图像的正像或负像中的一方,由所述第四画线形成所述第二不可见图像的负像或正像中的另一方,由所述第五画线和所述第六画线构成的各个所述第三画线要素利用闭开的关系形成第三不可见图像,由所述第五画线形成所述第三不可见图像的正像或负像中的一方,由所述第六画线形成所述第三不可见图像的负像或正像中的另一方。
本发明的防伪造用印刷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不同的方向中,在所述第一画线以及所述第二画线所排列的第一方向为0°的情况下,所述第三画线以及所述第四画线所排列的第二方向为60°,所述第五画线以及所述第六画线所排列的第三方向为120°。
本发明的防伪造用印刷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画线、所述第二画线、所述第三画线、所述第四画线、所述第五画线以及所述第六画线的形状以及颜色相同。
本发明的防伪造用印刷物,其特征在于,由所述第一画线和所述第二画线构成的第一画线要素、由所述第三画线和所述第四画线构成的第二画线要素和由所述第五画线以及所述第六画线构成的第三画线要素的颜色彼此不同。
另外,本发明的防伪造用印刷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画线、所述第二画线、所述第三画线、所述第四画线、所述第五画线以及所述第六画线由含有光亮性材料的油墨印刷,在所述第一画线、所述第二画线、所述第三画线、所述第四画线、所述第五画线以及所述第六画线的至少一部分画线上,使用无色透明材料,利用固体印刷形成所希望的图案。
另外,本发明的防伪造用印刷物,其特征在于,还具有在不存在所述第一画线、所述第二画线、所述第三画线、所述第四画线、所述第五画线以及所述第六画线的区域配置的第七画线以及第八画线这两者或者任意一方,由所述第七画线形成第一可见图像,由所述第八画线形成第二可见图像。
另外,本发明的防伪造用印刷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七画线以及/或者所述第八画线配置形成在由所述第一画线、所述第二画线、所述第三画线、所述第四画线、所述第五画线以及所述第六画线的任意一个画线排列的六边形排列内或三角形排列内的中心。
另外,本发明的的防伪造用印刷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画线、所述第二画线、所述第三画线、所述第四画线、所述第五画线以及所述第六画线分别具有圆形的形状、分别具有半圆形以下的形状、分别具有多边形的形状。
另外,本发明的防伪造用印刷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七画线以及/或者所述第八画线分别具有圆形的形状、分别具有多边形的形状。
另外,本发明的防伪造用印刷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七画线以及所述第八画线由含有光亮性材料的油墨印刷,在所述第七画线以及所述第八画线的至少一部分画线上,使用无色透明材料,利用固体印刷形成所希望的图案。
另外,本发明的防伪造用印刷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画线、所述第二画线、所述第三画线、所述第四画线、所述第五画线、所述第六画线由含有光亮性材料的油墨印刷,在所述第七画线以及/或者所述第八画线的一部分画线上,还具有由任意的有色油墨印刷的第九画线,该第九画线由与所述第七画线以及/或者所述第八画线相同或比所述第七画线以及/或者所述第八画线小的画线面积构成,由所述第九画线形成第三可见图像。
根据本发明的防伪造用印刷物,能够提供一种防伪造用印刷物,形成通过单一的判别工具能够鲜明地呈现的不可见图像,并且,在呈现不可见图像时不会因可见图像妨碍识别性,消除印刷再现上的不良。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3的印刷物和判别工具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通过目视观察该印刷物时所识别的图案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3是在该印刷物上以预定的角度重叠判别工具时所识别的图案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4是在该印刷物上以与上述预定的角度成90度的角度重叠判别工具时所识别的图案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印刷物中的一个画线的结构的说明图。
图6是表示将该实施方式1的印刷物的一个画线配置成矩阵状的样子的说明图。
图7是表示在该实施方式1的印刷物上重叠双凸透镜并通过目视进行观察的样子的说明图。
图8是放大表示在该实施方式1的印刷物上以中心线位于画线A上的方式放置双凸透镜的状态以及此时所识别的画线的说明图。
图9是放大表示在该实施方式1的印刷物上以中心线位于画线A’上的方式放置双凸透镜的状态以及此时所识别的画线的说明图。
图10是放大表示在该实施方式1的印刷物上以中心线位于画线B上的方式放置双凸透镜的状态以及此时所识别的画线的说明图。
图11是放大表示在该实施方式1的印刷物上以中心线位于画线B’上的方式放置双凸透镜的状态以及此时所识别的画线的说明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印刷物中的一个画线的结构的说明图。
图13是表示将该实施方式2的印刷物的一个画线配置成矩阵状的样子的说明图。
图14是表示在该实施方式2的印刷物上重叠双凸透镜并通过目视所观察的样子的说明图。
图15是放大表示在该实施方式2的印刷物上以中心线位于画线A上的方式放置双凸透镜的状态以及此时所识别的画线的说明图。
图16是放大表示在该实施方式2的印刷物上以中心线位于画线A’上的方式放置双凸透镜的状态以及此时所识别的画线的说明图。
图17是放大表示在实施方式2的印刷物上以中心线位于画线B上的方式放置双凸透镜的状态以及此时所识别的画线的说明图。
图18是放大表示在该实施方式2的印刷物上以中心线位于画线B’上的方式放置双凸透镜的状态以及此时所识别的画线的说明图。
图19是表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印刷物上所实施的图案的说明图。
图20是表示该实施方式3的印刷物中的一个画线的结构的说明图。
图21是表示将该实施方式3的印刷物的一个画线配置成矩阵状的样子的说明图。
图22是表示在该实施方式3的印刷物上重叠双凸透镜并通过目视所观察的样子的说明图。
图23是放大表示在该实施方式3的印刷物上以中心线位于画线A上的方式放置双凸透镜的状态以及此时所识别的画线的说明图。
图24是放大表示在该实施方式3的印刷物上以中心线位于画线A’上的方式放置双凸透镜的状态以及此时所识别的画线的说明图。
图25是放大表示在该实施方式3的印刷物上以中心线位于画线B上的方式放置双凸透镜的状态以及此时所识别的画线的说明图。
图26是放大表示在该实施方式3的印刷物上以中心线位于画线B’上的方式放置双凸透镜的状态以及此时所识别的画线的说明图。
图27是表示现有的印刷物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28是表示现有的印刷物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29是表示上述实施方式1的印刷物中的画线的其他形状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30是表示上述实施方式2的印刷物中的画线的其他形状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31是表示上述实施方式3的印刷物中的画线的其他形状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32是表示印刷有由光亮性材料构成的画线A、A’、B、B’、C以及D和由有色油墨构成的画线F的状态的图。
图33是表示在扩散光区域和正反射光区域观察印刷物1时的各自的照明光源9、观察点10和印刷物1这三者的位置关系的图。
图34是表示在扩散光区域通过目视观察印刷物1的情况和在正反射光区域通过目视观察印刷物1的情况的图。
图35表示印刷有由光亮性材料构成的画线A、A’、B、B’、C以及D和由无色透明材料构成的图案G的状态的图。
图36是表示在扩散光区域通过目视观察印刷物1的情况和在正反射光区域通过目视观察印刷物1的情况的图。
图37是表示在画线A或画线B的中心重叠作为判别工具的双凸透镜中的透镜的中心时所识别的图案的一例的图。
图38是表示在画线A’或画线B’的中心重叠作为判别工具的双凸透镜中的透镜的中心时所识别的图案的一例的图。
图39是表示画线要素的结构的图。
图40是表示不可见图像要素的结构的图。
图41是表示排列了多个不可见图像要素的图。
图42是表示排列了多个不可见图像要素从而在印刷物上呈矩阵状配置各画线的图。
图43是图42的部分放大图。
图44是说明构成不可见图像的画线和构成可见图像的画线的大小的图。
图45是表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的印刷物上重叠作为判别工具的双凸透镜并通过目视所观察的样子的图。
图46是放大表示在该实施方式6的印刷物上以中心线位于画线A上的方式放置双凸透镜的状态以及此时所识别的画线的图。
图47是放大表示在该实施方式6的印刷物上以中心线位于画线A’上的方式放置双凸透镜的状态以及此时所识别的画线的图。
图48是放大表示在该实施方式6的印刷物上以中心线位于画线B上的方式放置双凸透镜的状态以及此时所识别的画线的图。
图49是放大表示在该实施方式6的印刷物上以中心线位于画线B’上的方式放置双凸透镜的状态以及此时所识别的画线的图。
图50是表示构成不可见图像的各画线以及构成可见图像的画线的形状的图。
图51是使第一画线要素中的画线形状、第二画线要素中的画线形状以及构成可见图像的画线的形状不同的情况下的示意图。
图52是表示印刷有由光亮性材料构成的画线A、A’、B、B’以及C和由有色油墨构成的画线D的状态的图。
图53是表示在扩散光区域和正反射光区域观察印刷物1时的各自的照明光源8、观察点9和印刷物1这三者的位置关系的图。
图54是表示针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7的印刷物在扩散光区域通过目视观察印刷物1的情况和在正反射光区域通过目视观察印刷物1的情况的图。
图55是表示印刷有由光亮性材料构成的画线A、A’、B、B’以及C和由无色透明构成的画线E的状态的图。
图56是表示针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8的印刷物在扩散光区域通过目视观察印刷物1的情况和在正反射光区域通过目视观察印刷物1的情况的图。
图57是表示在将判别工具2重叠在印刷物1上的印刷图案3上时从正面通过目视所观察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58是表示在印刷物上重叠双凸透镜并通过目视所观察的样子和在制版工序或印刷工序中成为印刷物品质的不稳定要素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59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9的印刷物中的一个画线的结构和将印刷物的一个画线配置成矩阵状的样子的说明图。
图60是表示用于缓和在肉眼观察下浓度变得不均衡的情况的执行画线的删除和追加的算法的流程图。
图61是表示根据图60的算法删除单元[h,v]的画线A’[h,v]的状态的图。
图62是表示根据图60的算法追加具有画线A或A’的一半的画线面积的画线a以及画线E的状态的图。
图63是表示在该实施方式9的印刷物上重叠双凸透镜并通过目视所观察的样子的说明图。
图64是放大表示在该实施方式9的印刷物上以中心线位于画线A上的方式放置双凸透镜的状态以及此时所识别的画线的说明图。
图6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0的印刷物中的一个画线的结构和将印刷物的一个画线配置成矩阵状的样子的说明图。
图66是表示根据图60的算法删除单元[h,v]的画线A’[h,v]的状态的图。
图67是表示根据图60的算法追加具有画线A或画线A’的一半的画线面积的画线a以及画线E的状态的图。
图68是表示在该实施方式10的印刷物上重叠双凸透镜并通过目视所观察的样子的说明图。
图69是表示在该实施方式10的印刷物上以中心线位于画线A上的方式放置双凸透镜的状态以及此时所识别的画线的说明图。
图70是表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1的印刷物上所实施的图案的说明图。
图71是表示在该印刷物上以预定的角度重叠判别工具时所识别的图案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72是表示在该印刷物上以与上述预定的角度成90度的角度重叠判别工具时所识别的图案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73是表示该实施方式11的印刷物中的一个画线的结构的说明图。
图74是表示将该实施方式11的印刷物的一个画线配置成矩阵状的样子的说明图。
图75是表示用于缓和在肉眼观察下浓度变得不均衡的执行画线的删除以及追加的算法的流程图。
图76是表示根据图60的算法删除单元[h,v]的画线A’[h,v]的状态和根据图75的算法删除单元[h,v]的画线B’[h,v]的图。
图77是表示将单元[h,v]的画线A’的删除和单元[h,v]的画线B′[h,v]的删除应用于印刷图案3的状态的图。
图78是表示根据图60的算法追加具有画线A或画线A’的一半画线面积的画线a以及画线E的状态和根据图75的算法追加具有画线B或画线B’的一半的画线面积的画线b以及画线E的状态的图。
图79是表示将画线a、画线b以及画线E的追加应用于印刷图案3的状态的图。
图80是表示配置了用于形成第一可见图像(设计:图案)的画线C和用于形成第二可见图像(设计:图案)的画线D的印刷图案3的图。
图81是表示在该实施方式11的印刷物上重叠双凸透镜并通过目视所观察的样子的说明图。
图82是放大表示在该实施方式11的印刷物上以中心线位于画线A上的方式放置双凸透镜的状态以及此时所识别的画线的说明图。
图83是放大表示在该实施方式11的印刷物上以中心线位于画线B上的方式放置双凸透镜的状态以及此时所识别的画线的说明图。
图84是表示该实施方式11的印刷物中的画线的其他形状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85是表示印刷有由光亮性材料构成的画线A、A’、a、B、B’、b、C、D以及E和由有色油墨构成的画线F的状态的图。
图86是表示在扩散光区域和正反射光区域观察印刷物1时的各自的照明光源9、观察点10和印刷物1这三者的位置关系的图。
图87是表示在扩散光区域通过目视观察印刷物1的情况和在正反射光区域通过目视观察印刷物1的情况的图。
图88是表示印刷有由光亮性材料构成的画线A、A’、a、B、B’、b、C、D以及E和由无色透明材料构成的图案G的状态的图。
图89是表示在扩散光区域通过目视观察印刷物1的情况和在正反射光区域通过目视印刷物1的情况的图。
图90是表示在单元[h,v]中画线A或A’以及画线B或B’完全缺少时追加画线E’的状态的图。
图9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5的印刷物中的画线的其他形状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92是表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6的印刷物上以预定的角度重叠判别工具时所识别的图案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93是表示在该印刷物上以与预定的角度成120度的角度重叠判别工具时所识别的图案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94是表示在该印刷物上以与预定的角度成60度的角度重叠判别工具时所识别的图案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9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6~23都涉及的由六边形排列构成的基本的画线结构的说明图。
图96是表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6~23都涉及的印刷物上重叠双凸透镜并通过目视所观察的样子的说明图。
图97是表示能够对该实施方式16~23的不可见图像析像的5种间隔S的说明图。
图98是表示用于将8种单元(a)~(h)有规则地排列成矩阵状的图形区域的说明图。
图99是表示构成在该实施方式17的印刷物上所印刷的印刷图案3的配置成矩阵状的单元的示意图。
图100是基于在图99的示意图中所示的画线的配置来表示实施方式17中的8种单元(a)~(h)的画线结构的说明图。
图101是表示构成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8中的印刷物上所印刷的印刷图案3的配置成矩阵状的单元的示意图。
图102是基于图101的示意图中所示的画线的配置来表示实施方式18中的8种单元(a)~(h)的画线结构的说明图。
图103是表示在该实施方式18的印刷物上实施的图案的说明图。
图104是表示构成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9中的印刷物上所印刷的印刷图案3的配置成矩阵状的单元的示意图。
图105是基于图104的示意图所示的画线的配置来表示实施方式19中的8种单元(a)~(h)的画线结构的说明图。
图106是表示构成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0中的印刷物上所印刷的印刷图案4的配置成矩阵状的单元的示意图。
图107是基于图106的示意图中所示的画线的配置来表示该实施方式20中的8种单元(a)~(h)的画线结构的说明图。
图108是表示构成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1中的印刷物上所印刷的印刷图案5的配置成矩阵状的单元的示意图。
图109是基于图108的示意图中所示的画线的配置来表示该实施方式21中的8种单元(a)~(h)的画线结构的说明图。
图110是表示印刷有由光亮性材料构成的画线A、画线B、画线C、画线A’、画线B’、画线C’、画线D以及画线E和由有色油墨构成的画线F的状态的图。
图111是表示在扩散光区域和正反射光区域观察印刷物1时的各自的照明光源9、观察点10和印刷物1这三者的位置关系的说明图。
图112是表示在扩散光区域通过目视观察印刷物1的情况和在正反射光区域通过目视观察印刷物1的情况的说明图
图113是表示在扩散光区域通过目视观察印刷物1的情况和在正反射光区域通过目视观察印刷物1的情况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使用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23的防伪造用印刷物进行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以下所叙述的实施方式1~23,若在技术方案所记载的技术范围内,则包含其他各种变形。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3的防伪造用印刷物是如下的印刷物:在印刷物1上重叠判别工具2,从而能够容易地使不可见图像呈现,判别真伪性。判别工具2是在具有透明性的滤光片上呈万线状地沿一个方向形成有多条直线的万线滤光片或者双凸透镜等。当在通常的可见条件下通过目视观察印刷物1的印刷图案3时,如图2所示,识别出由任意的图形以及文字等构成的图案4。并且,当在印刷物1上以预定的角度(使其为0度)重叠判别工具2时,如图3(a)或图3(b)所示那样的第一不可见图像5成为可见图像而呈现。另外,当在印刷物1上以与预定的角度成90度的角度重叠判别工具2时,如图4(a)或图4(b)所示那样的第二不可见图像6成为可见图像而呈现。如图3(a)或图3(b)以及图4(a)或图4(b)所示那样可观察到正负状中的哪一个取决于判别工具2和印刷物1之间的相对位置,在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
(1)实施方式1
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防伪造用印刷物进行说明。
在图5中部分地放大表示针对本实施方式1中的印刷物的印刷图案的一个画线的结构。在此,纵横的尺寸S例如为340μm那样1mm以下的大小。这样的画线在印刷物的表面上有规则地配置成矩阵状。各画线具有至少三个以上的画线要素。画线A和画线A’构成对,并相互处于正负的关系。该正负的关系是指,例如,一方为黑(闭(on))时,另一方为白(开(off)),一方为有着色时,另一方为无着色,不会是双方都为黑或双方都为白。并且,画线A和画线A’的面积相同。由于这种画线A和画线A’的存在,从而在通常的可见条件下不被识别,仅由画线A形成第一不可见图像(负或正),仅由画线A’形成第一不可见图像(正或负)。
同样,画线B和画线B’构成对,并处于正负的关系,且面积相同。仅由画线B形成第二不可见图像(负或正),仅由画线B’形成第二不可见图像(正或负)。
画线C是构成可见图像(设计(design):图案)的画线,并构成在通常的识别状态下通过肉眼被识别的由任意的图形以及文字等构成的图案。
在此,可见图像是在通常的可见光下通过目视能够识别的图像,不可见图像是在通常的可见光下通过目视不能识别或极难识别的图像。
关于画线A和画线A’、画线B和画线B’,在纵横的长度为S的四边形内,在纵轴方向上分别以长度S的大约一半的长度配置圆形的画线A和画线A’,在横轴方向上分别以长度S的大约一半的长度分别配置圆形的画线B和画线B’。进而,以画线C的中心位于四边形的四个角的方式分别配置四分之一。
当在印刷物上呈矩阵状无间隙、连续且有规则地配置具有这种结构的画线时,如图6。该图6是为了了解第一不可见图像、第二不可见图像以及第一可见图像各自的结构而简易地示出构成在印刷物上印刷印刷图案3的配置成矩阵状的多个画线的示意图。在印刷图案3中,画线A的总画线面积和画线A’的总画线面积相等,且分别成对的画线A和画线A’彼此间处于正负的关系,从而第一不可见图像在通常的目视下处于不可见的状态。同样,由画线B和画线B’构成的第二不可见图像处于不可见的状态。
在该状态下,如图7所示,例如,将由双凸透镜构成的判别工具2重叠在印刷物1上的印刷图案3上,并从正面通过目视观察,从而能够使在印刷图案3上实施的不可见图像作为可见图像而呈现。此外,在本实施方式1中,长度S为340μm,印刷图案3通过胶版印刷被印刷在铜版纸(coat paper)上。但是,长度S、印刷物的基材、印刷方法、印刷材料、印刷装置等没有任何限定。
在通常的目视下,可见图像被识别出,但是,不可见图像没有被识别出。当将判别工具重叠在印刷图案上的预定的位置上时,此前被识别出的可见图像完全不能够确认,相反地,不可见图像被识别出。关于这种本实施方式1的印刷物中的图像的转换效果的原理,在下面进行说明。
在可见图像被识别出而不可见图像没有被识别出时,构成该可见图像的是画线C,构成其背景一面的是构成不可见图像的画线A或A’以及画线B或B’。由于画线A以及画线A’、画线B以及B’分别处于正负的关系,并且面积相同,所以,不会作为图像(图案)被确认。
在印刷物上的预定的位置上,以作为判别工具的双凸透镜中的各透镜的中心线与画线A的中心即图5中的线L1一致的方式放置。在该情况下,由于处于画线A被放大的状态,所以,能够确认由画线A构成的图像(图案)。此时,构成可见图像的画线C以及构成不可见图像的画线B以及B’与被放大的画线A相比,面积相对变小。进而,画线B以及B’相互处于正负的关系。由此,由于并不是作为图像而是仅作为一样的背景被识别,所以,实际上图像进行转换(switch)。在以画线A’被放大的方式沿纵轴方向使判别工具移动的情况下,利用画线A被识别的第一不可见图像的正负反转,被识别。另外,使判别工具旋转90度,使双凸透镜的各透镜的中心线与图5中的线L3一致,从而以画线B被放大的方式放置判别工具的情况下,进而从该状态沿横轴方向以画线B’被放大的方式放置的情况下,都以同样的原理,第二不可见图像的正负反转,被识别。
对于印刷图案3,以预定的角度,更具体地说,以图5中的线L1和各透镜的中心线一致的方式,将由双凸透镜构成的判别工具2重叠在印刷物1上的印刷图案3上,并从正面通过目视所观察的状态表示在图8中。在双凸透镜的中心线7以与图5中的线L1一致的方式位于图8(a)所示的位置时,位于中心线7上的变为画线A。借助双凸透镜的特性,位于中心线7上的画线A膨胀,能够观察到,因此,在目视下呈现如图8(b)所示那样的图形的可见图像。另外,在双凸透镜的中心线7与图5中的线L2一致、并位于图9(a)所示的位置时,位于中心线7的变为画线A’。借助双凸透镜的特性,位于中心线7上的画线A’膨胀,能够观察到,因此在目视下呈现如图9(b)所示那样的图形的可见图像。在此,画线A和画线A’处于正负的关系。因而,上述的图3(a)或图3(b)所示那样的第一不可见图像成为可观察到正负状中的哪一个的可见图像而呈现。
以图5中的线L2和双凸透镜的各透镜的中心线与图5中的线L3一致的方式,在印刷图案3上以90度的角度将判别工具2重叠在印刷物1上的印刷图案3上,并从正面通过目视所观察的状态表示在图10中。在该情况下,双凸透镜的中心线7位于图10(a)所示的位置,位于中心线7上的变为画线B。借助双凸透镜的特性,位于中心线7上的画线B膨胀,能够观察到,因此在目视下呈现如图10(b)所示那样的图形的可见图像。另外,在双凸透镜的中心线7与图5中的线L4一致并位于图11(a)所示的位置时,位于中心线7上的变为画线B’。借助双凸透镜的特性,位于中心线7上的画线B’膨胀,能够观察到,因此在目视下呈现如图11(b)所示那样的图形的可见图像。也就是,前述的图4(a)或图4(b)所示那样的第二不可见图像成为可观察到正负状中哪一个的可见图像而呈现。
此外,在使用判别工具判别第一、第二不可见图像时,由画线C形成的可见图像几乎观察不到,或者难以观察到。因此,在第一不可见图像以及第二不可见图像作为可见图像而呈现时,不会妨碍这些的识别性。
在此,判别工具2并不限于双凸透镜,例如,万线滤光片也能够获得同样的效果。在该万线滤光片的情况下,与滤光片上的万线相当的部分遮蔽构成可见图像的画线,从而仅能够确认构成不可见图像的画线,但是,往往不能够完全遮蔽可见图像而稍稍被识别出。但是,由于不会因此损害本发明的效果,所以,为了简单地进行判别,即使使用万线滤光片也足够。此外,对于后述的实施方式2以及3也同样。
但是,本实施方式1的印刷物1的一个画线的画线A、A’、B、B’具有圆形形状。但是,并不限于这样的形状,例如,也可以如图29所示的画线那样是四边形等的多边形形状。只要一个画线具有至少三个以上的画线要素,画线A和画线A’构成对,处于正负的关系,并且,面积相同,构成第一不可见图像,画线B和画线B’构成对并处于正负的关系,并且,面积相同,构成第二不可见图像,进而,画线C作为第一可见图像(设计(design):图案)被识别即可,对画线的形状没有任何限定。
根据本实施方式1,由于能够使用画线C在不妨碍呈现不可见图像时的识别性的情况下形成自由度高且具有外观设计性的鲜明的可见图像,因此在有价证券等印刷物中也是有用的。另外,在印刷物上重叠单一的判别工具,从而能够容易且鲜明地使由画线A以及A’、画线B以及B’形成的不可见图像呈现。进而,仅通过使构成本发明中的印刷物的各画线为同一颜色的单色印刷也能够获得充分的防伪造效果,并且对制版以及印刷方法等也没有任何限定,因此能够降低成本。
(2)实施方式2
图12中放大表示针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中的印刷物的印刷图案的一个画线的结构要素。如图12(a)所示,印刷图案3由至少三个以上的画线要素构成。如图12(b)所示,画线A和画线A’构成对并处于正负的关系,且面积相同,构成第一不可见图像。画线A和画线A’在四边形内配置成相对中心上下对称。
画线B和画线B’如图12(c)所示那样构成对并处于正负的关系,且面积相同,构成第二不可见图像。画线B和画线B’在四边形内配置成相对中心左右对称。进而,如图12(d)所示,画线C以画线C的中心位于四边形的四个角并且分别分割成四分之一的方式配置。该画线C构成第一可见图像(设计:图案)。
在图13中作为示意图简单地示出由画线A以及A’形成第一不可见图像,由画线B以及B’形成第二不可见图像,由画线C形成第一可见图像的情况。
在通常的目视状态下,画线A的总画线面积和画线A’的总画线面积相等,由此,第一不可见图像成为不可见的状态。另外,画线B的总画线面积和画线B’的总画线面积相等,由此,第二不可见图像成为不可见的状态。
相对于此,如图14所示,将判别工具2重叠在印刷物1上的印刷图案3的预定位置上,并从正面通过目视观察,从而能够使第一或第二不可见图像呈现为可见图像。此外,在本实施方式2中也与前述的实施方式1同样地,长度S为340μm,印刷图案3通过胶版印刷印刷在铜版纸上,但是,长度S、印刷方法、印刷材料以及印刷装置没有任何限定。
对于印刷图案3,以双凸透镜的各透镜的中心线7与图12中的线L11一致的方式,将由双凸透镜构成的判别工具2重叠在印刷物1上的印刷图案3上,并从正面通过目视所观察的状态表示在图15中。在该情况下,双凸透镜的中心线7位于图15(a)所示的位置,位于中心线7上的变为线A、B以及B’。借助双凸透镜的特性,位于中心线7上的画线A、B以及B’中的面积相对大的画线A进一步膨胀,能够观察到。因此,在目视下呈现由如图15(b)所示那样的面积大的画线A和相对小的画线B、B’形成的图形的可见图像。在此,画线B和B’处于正负的关系且面积相同,因此,其结果是,由画线A形成的图形作为可见图像而被识别。
在双凸透镜的中心线7与图12中的线L12一致,并位于图16(a)所示的位置时,位于中心线7上的变为画线A’、B以及B’。借助双凸透镜的特性,位于中心线7的画线A’、B以及B’膨胀,能够观察到。特别是,面积大的A’进一步膨胀,能够观察到,所以,在目视下呈现如图16(b)所示那样的图形的可见图像。由于画线B和B’处于正负的关系且面积相同,所以,由画线A’形成的图形被识别为可见图像。也就是说,图3(a)或图3(b)所示那样的第一不可见图像成为可观察到正负状的哪一个的可见图像而呈现。
对于印刷图案3,以双凸透镜的各透镜的中心线7与图12中的线L13一致的方式,将由双凸透镜构成的判别工具2重叠在印刷物1上的印刷图案3上,并从正面通过目视所观察的状态表示在图17中。在该情况下,双凸透镜的中心线7位于图17(a)所示的位置,位于中心线7上的变为画线B、A以及A’。借助双凸透镜的特性,位于中心线7上的画线B进一步膨胀,能够观察到,另外,画线A以及A’处于正负的关系,所以,在目视下呈现如图17(b)所示那样的图形的可见图像。另外,在双凸透镜的中心线7与图12的线L14一致、并位于图18(a)所示的位置时,位于中心线7上的变为画线B’、A以及A’。借助双凸透镜的特性,另外,画线A以及A’处于正负的关系,因此,位于中心线7的画线B’膨胀,能够观察到,在目视下呈现如图18(b)所示那样的图形的可见图像。也就是说,前述的图4(a)或图4(b)所示的第二不可见图像成为可观察到正负状中的哪一个的可见图像而呈现。
如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所叙述那样,判别工具2并不限于双凸透镜,例如,万线滤光片也能够获得同样的效果。在使用判别工具2观察时,由于画线C极难被识别,所以,不会妨碍第一不可见图像以及第二不可见图像作为可见图像而呈现时的识别性。
本实施方式2的印刷物1的印刷图案3的画线结构并不限于图12所示那样的圆形的画线形状,也可以是图30(a)那样的四边形等多边形的画线形状。即,印刷图案3由至少三个以上的画线要素构成,若详细说明各个画线要素,则画线A和画线A’如图30(b)所示那样以成对结构实施第一不可见图像,画线A和画线A’在四边形内配置成相对中心上下对称,另外,画线B和画线B’如图30(c)所示那样以成对结构实施第二不可见图像,画线B和画线B’在四边形内配置成相对中心左右对称,进而,画线C如图30(d)所示那样作为第一可见图像(设计:图案)被识别即可,对本实施方式2的画线形状不进行任何限定。另外,如果画线A和画线A’的画线面积率一致,则并不对各自的形状进行限定。另外,进一步,如果画线B和画线B’的画线面积率一致,则并不对各自的形状进行限定。
根据本实施方式2,使用画线C在不妨碍呈现不可见图像时的识别性的情况下形成自由度高且具有外观设计性的鲜明的可见图像,因此在有价证券等印刷物中也是有用的。另外,在印刷物上重叠单一的判别工具,从而能够容易且鲜明地使由画线A以及A’、画线B以及B’形成的不可见图像呈现。进而,仅通过使构成本发明的印刷物的各画线为同一颜色的单色印刷也能够获得充分的防伪造效果,并且对制版以及印刷方法等没有任何限定,因此能够降低成本。
(3)实施方式3
在上述实施方式1以及实施方式2中,当在通常的条件下通过目视观察印刷物1的印刷图案3时,识别出如图2所示那样的由图形以及文字构成的图案4。相对于此,在本实施方式3中,如图19所示,除了图案4,还能够实施由任意的图形以及文字构成的图案8。例如,图19所示的图案4和图案8进行重叠那样的配置,但并不限于此,能够实施各种设计表现。
在图20中放大表示在实施方式3的印刷物上形成的印刷图案的一个画线的结构要素。如图20(a)所示,印刷图案3由至少四个以上的画线要素构成。如图20(b)所示,画线A和画线A’构成对,形成第一不可见图像,画线A和画线A’分别在四边形内配置成相对中心上下对称。如图20(c)所示,画线B和画线B’构成对,形成第二不可见图像,画线B和画线B’分别在四边形内配置成相对中心左右对称。如图20(d)所示,画线C形成第一可见图像(设计:图案),成为构成图19所示那样的由任意的图形以及文字构成的图案4的画线,以画线C的中心位于四边形的四个角的方式分别配置四分之一。进而,如图20(e)所示,画线D形成第二可见图像(设计:图案),成为构成图19所示那样的由任意的图形以及文字构成的图案8的画线,并且以画线D的中心与四边形的中心一致的方式配置。
在图21中简单地表示构成印刷图案3的各画线的位置关系。处于正负的关系的画线A的总画线面积和画线A’的总画线面积相等,由此,第一不可见图像变为不可见的状态。同样,处于正负的关系的画线B和画线B’的总画线面积相等,由此,第二不可见图像变为不可见的状态。如图22所示,将判别工具2重叠在印刷物1上的印刷图案3上,并从正面通过目视观察,从而能够使对印刷图案3实施的不可见图像作为可见图像而呈现。此外,在本实施方式3中,与前述的实施方式1以及2同样地,长度S为340μm,将印刷图案3通过胶版印刷印刷在铜版纸上,但是,长度S、印刷方法、印刷材料以及印刷装置没有任何限定。
对于印刷图案3,以双凸透镜的各透镜的中心线7与图20中的线L21一致的方式,将由双凸透镜构成的判别工具2重叠在印刷物1上的印刷图案3上,并从正面通过目视所观察的状态表示在图23中。在该情况下,双凸透镜的中心线7位于图23(a)所示的位置,位于中心线7上的变为画线A和画线B以及B’。借助双凸透镜的特性,位于中心线7上的画线A、B以及B’膨胀,能够观察到,所以,在目视下呈现如图23(b)所示那样的图形的可见图像。在此,画线B以及B’处于正负的关系,且面积相同,所以,由这些形成的图像没有被识别。因此,只是由画线A形成的第一不可见图像被识别。
在双凸透镜的中心线7与图20中的线L22一致,并位于图24(a)所示的位置时,位于中心线7上的变为画线A’、B以及B’。借助双凸透镜的特性,位于中心线7上的画线A’、B以及B’膨胀,能够观察到,因而在目视下呈现如图24(b)所示那样的图形的可见图像。在该情况下,由画线B以及B’形成的图像也没有被识别出,由画线A’形成并与由画线A形成的图像处于正负反转的关系的第一不可见图像被识别出。即,图3(a)或图3(b)所示那样的第一不可见图像在正负中的任意一个的状态下成为可见图像而呈现。
对于印刷物1的图案3,以双凸透镜中的各透镜的中心线7与图20中的线L23一致的方式,将由双凸透镜构成的判别工具2重叠在印刷物1上的印刷图案3上,并从正面通过目视所观察的状态表示在图25中。在该情况下,双凸透镜的中心线7位于图25(a)所示的位置,位于中心线7上的变为画线B、A以及A’。借助双凸透镜的特性,位于中心线7上的画线B、A以及A’膨胀,能够观察到,因而在目视下呈现如图25(b)所示那样的图形的可见图像。但是,画线A以及A’处于正负的关系,且面积相同。因此,由画线B形成的第二不可见图像被识别出。
在双凸透镜的中心线7与图20中的线L24一致并位于图26(a)所示的位置时,位于中心线7的变为画线B’、A以及A’。借助双凸透镜的特性,位于中心线7的画线B’、A以及A’膨胀,能够观察到,因而在目视下呈现如图26(b)所示那样的图形的可见图像。在该情况下,也以同样的理由,由画线B’形成的第二不可见图像被识别。
也就是说,如前述的图4(a)或图4(b)所示那样的第二不可见图像利用正负状中的任意一个变为可见图像而呈现。
在本实施方式3中,使用双凸透镜作为判别工具,但与前述的实施方式1以及2的情况相同,例如,即使万线滤光片也能够获得同样的效果。在利用双凸透镜观察时,画线C几乎没有被识别出,所以,不会妨碍第一不可见图像以及第二不可见图像作为可见图像呈现时的识别性。
本实施方式3中的印刷物1的印刷图案3的画线并不限于如图20所示的圆形的形状,也可以是图31(a)所示那样的椭圆形。印刷图案3具有至少四个以上的画线要素。画线A和画线A’如图31(b)所示那样构成对,构成第一不可见图像,画线A和画线A’在四边形内配置成相对中心上下对称。画线B和画线B’如图31(c)所示那样构成对,构成第二不可见图像,画线B和画线B’在四边形内配置成相对中心左右对称。画线C如图31(d)所示那样作为第一可见图像(设计:图案)被识别,画线D如图31(e)所示那样作为第二可见图像(设计:图案)被识别。画线A和画线A’的面积相同,另外,画线B和画线B’的面积也相同。若是具有这种结构的画线,则不对各个画线的形状进行限定。
根据本实施方式3,采用画线C以及D,在不妨碍呈现不可见图像时的识别性的情况下形成自由度高且具有外观设计性的鲜明的可见图像,所以,在有价证券等印刷物中也是有用的。另外,在印刷物上重叠单一判别工具,由此,能够容易且鲜明地使由画线A以及A’、画线B以及B’形成的不可见图像呈现。进而,仅通过使构成本发明的印刷物的各画线为同一颜色的单色印刷也能够获得充分的防伪造效果,并且对制版以及印刷方法等不进行任何限定,因而能够降低成本。
(4)实施方式4
在实施方式1至3中,对设置了能够使用双凸透镜等判别工具来识别的至少一种以上的不可见图像的防伪造用印刷物进行了说明,但是,在实施方式4的防伪造用印刷物中,对如下例子进行说明,即,除了能够使用双凸透镜等判别工具识别的至少一种以上的不可见图像,还实施不使用判别工具也能够识别的不可见图像。
图3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4中的画线结构的图。基本的画线结构与图21所示的画线的配置相同。图32所示的画线A、A’、B、B’、C以及D构成由含有光亮性材料的油墨、例如具有金属光泽的银油墨等印刷的印刷图案3。并且,在印刷图案3的画线C上印刷有由任意的有色、例如浅紫色油墨构成的画线F。该画线F与由画线C构成的第一可见图像以及由画线D构成的第二可见图像不同,构成根据印刷物的观察条件而出现的图像。在本实施方式4中,通过画线F的配置构成文字“N”。另外,本实施方式4中的画线C的画线面积与画线F相同或者比画线F大。此外,对本实施方式4中的光亮性材料以及有色油墨没有任何限定。
图33是图示了在本实施方式4中的印刷有印刷图案3的印刷物1中,在扩散光区域和正反射光区域观察印刷物1时的各自的照明光源9、观察点10和印刷物1这三者的位置关系。在照明光源9、观察点10和印刷物1处于图33(a)的位置关系时,成为在扩散光区域观察,在照明光源9、观察点10和印刷物1处于图33(b)的位置关系时,成为在正反射光区域观察。
在如图33(a)所示那样在扩散光区域通过目视观察印刷物1的情况下,如图34(a)所示,成为如下状态:在印刷图案3上实施的浅紫色的画线F难以被识别,而主要由画线C以及D构成的两种可见图像能够识别,其中画线C以及D由银油墨构成。另一方面,在如图33(b)所示那样在正反射光区域通过目视观察印刷物1的情况下,如图34(b)所示,由银油墨构成的画线A、A’、B、B’、C以及D借助正反射光带来的光亮性的作用,亮度提高,仅仅由不具有光亮性作用的浅紫色油墨构成的画线F被强调而被识别。因此,观察到通过画线F的配置构成的文字“N”。
(5)实施方式5
本实施方式5与实施方式4同样对如下例子进行说明,即,除了实施能够使用双凸透镜等判别工具来识别的至少一种以上的不可见图像,还实施了不使用判别工具也能够识别的不可见图像。
图3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5的画线结构的图。基本的画线结构与图21所示的画线的配置相同。图35所示的画线A、A’、B、B’、C以及D构成由含有光亮性材料的油墨、例如具有金属光泽的银油墨等印刷的印刷图案3。并且,在印刷图案3上印刷有由无色透明材料、例如透明漆等构成的图案G。该图案G与画线A、A’、B、B’、C以及D的配置没有特别的位置关系。在本实施方式5中,通过图案G的配置构成文字“N”。此外,对本实施方式5中的光亮性材料以及无色透明材料没有任何限定。
图33图示出在本实施方式5的印刷有印刷图案3的印刷物1中,在扩散光区域和正反射光区域观察印刷物1时的各自的照明光源9、观察点10和印刷物1这三者的位置关系。在照明光源9、观察点10和印刷物1处于图33(a)的位置关系时,成为在扩散光区域观察,在照明光源9、观察点10和印刷物1处于图33(b)的位置关系时,成为在正反射光区域观察。
如图33(a)所示,在扩散光区域通过目视观察印刷物1的情况下,如图36(a)所示,在印刷图案3上实施的由无色透明材料构成图案G完全透过,所以,处于主要由画线C以及D构成的两种可见图像能够识别的状态,其中,画线C以及D由银油墨构成。另一方面,如图33(b)所示,在正反射光区域通过目视观察印刷物1的情况下,如图36(b)所示,由银油墨构成的画线A、A’、B、B’、C以及D借助正反射光带来的光亮性的作用,亮度提高,关于由无色透明材料构成的图案G的部分,画线A、A’、B、B’、C以及D的光亮性的作用被抑制。由此,仅图案G因光亮光性的差异被强调识别。因此,观察到通过图案G的配置构成的文字“N”。
在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6~8中,当在印刷物1上以预定的角度(使其为0度)重叠判别工具2时,图37(a)所示那样的第一不可见图像5变为可见图像而呈现,当从该位置使判别工具2稍微沿纵轴方向错开时,如图37(b)所示那样的第二不可见图像6变为可见图像而出现。另外,当进一步将判别工具2沿纵轴方向稍微错开重叠时,如图38(a)那样的第一不可见图像5以正状态出现,当从该位置将判别工具2稍微沿纵轴方向错开时,如图38(b)所示那样的第二不可见图像6变为正状态而出现。如图37(a)或图38(a)以及图37(b)或图38(b)所示,能够观察到正负状中的哪一个取决于判别工具2和印刷物1之间的相对位置,在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
(6)实施方式6
下面,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的防伪造用印刷物进行说明。
图39是构成实施方式6的防伪造用印刷物1的不可见图像的画线。如图39(a)所示,画线A和画线A’相对假想的中心线X1对置,并且相互处于正负的关系。该正负的关系是指,例如,一方为黑(闭)时,另一方为白(开),一方为有着色时,另一方为无着色,不会双方都为黑或白。并且,该画线A和画线A’的面积相同,由这些画线构成第一画线要素8。
另外,关于图39(b),与图39(a)相同,画线B和画线B’相对假想的中心线X2对置,相互处于负正的关系。该画线B和画线B’的面积相同,由这些画线构成第二画线要素9。
图40是在固定的方向Y配置多个前述的各画线要素的图。图40(a)是在固定的方向Y配置多个第一画线要素8的第一不可见图像要素10,图40(b)是在与配置有第一画线要素8的方向相同的固定方向Y配置多个第二画线要素9的第二不可见图像要素11。构成第一不可见图像要素10的各画线要素的中心线X1彼此间的距离(间距)S固定。另外,构成第二不可见图像要素11的各画线要素的中心线X2彼此间的距离(间距)S也固定,第一不可见图像要素10中的间距S和第二不可见图像要素11中的间距S相同。此外,关于该间距S,考虑可见状态下的设计而为1mm以下。
图41是有规则地排列多个前述的第一不可见图像要素10和第二不可见图像要素11的图。该有规则的排列是指,构成第二不可见图像要素11的第二画线要素9的各画线B以及B’的中心位于构成第一不可见图像要素10的第一画线要素8的中心线X1的位置,由于第一不可见图像要素10的间距S和第二不可见图像要素11的间距S相同,所以,相对于第一不可见图像要素10,使第二不可见图像要素11错开1/4间距来排列。此外,图41(a)是第一不可见图像要素10和第二不可见图像要素11接触排列的图,图41(b)是第一不可见图像要素10和第二不可见图像要素11以不接触的方式排列的图。当考虑可见状态下的设计时,优选如图41(a)那样第一不可见图像要素10和第二不可见图像要素11接触的方式。
当将这种不可见图像要素10以及不可见图像要素11在基材上呈矩阵状无间隙、连续且有规则地配置时,如图42。该图42是为了了解第一不可见图像、第二不可见图像以及可见图像各自的结构而简单地表示构成在印刷物上印刷的印刷图案3的配置成矩阵状的多个画线的示意图,图43表示在图42中用圆圈包围的部分的放大图。此外,在该图中,虚线包围的空白画线如前述那样,各画线要素的两个画线成对配置,并具有正负的关系,因此,成为在一方为黑(闭)时,另一方为白(开)的状态。
另外,关于图42中的画线C,在印刷物中构成可见图像(设计:图案),示出在通常的识别状态下通过肉眼能够识别的由任意的图形以及文字等构成的图案。在此,可见图像是指,在通常的可见光下通过目视能够识别的图像,不可见图像是指,在通常的可见光下通过目视不能识别或极难识别的图像,如图42所示,该画线C配置在与构成不可见图像的画线A、A’、B以及B’的一部分画线重复的位置,构成可见图像。另外,优选由画线C构成的可见图像(设计:图案)将以不完全遮蔽画线A、A’、B以及B’的方式交替配置等的构成可见图像的画线C的数量控制在至少整个画线数量的一半左右。
画线C和构成不可见图像的各画线A、A’、B以及B’的位置关系如前述那样,配置在与各画线的一部分画线重复的位置,但为了明确识别可见图像,关于其大小,如图44(a)所示那样相同或者如图44(b)所示那样是其以上,即所谓的“画线C的面积≥画线A、A’、B以及B’的面积”的关系,优选所有的画线的大小都相同。在本实施方式6中,构成为所有的画线的大小相同。
另外,关于将画线C配置在与画线A、A’、B以及B’的一部分画线重复的位置,例如,可以在本来配置画线A的地方不配置画线A而配置画线C,另外,也可以先配置画线A后通过重叠印刷配置画线C。
关于构成不可见图像的各画线A、A’、B以及B’以及构成可见图像的画线C的颜色,考虑成本方面能够为单色(都为相同的颜色),但为了具有色彩观感也可以为多个颜色。但是,作为不可见图像的画线要素的画线A以及画线A’和画线B以及画线B’分别构成对,所以,需要画线A以及画线A’为同色,画线B以及画线B’为同色。另外,关于构成可见图像的画线C和构成不可见图像的画线A、A’、B以及B’的颜色的关系,若画线C与各画线A、A’、B以及B’相比,浓度较高,则重叠判别工具使不可见图像出现时,妨碍不可见图像的出现。因此,优选画线C的浓度与画线A、A’、B以及B’的浓度相同或变低。特别是,在将画线C重叠印刷在画线A、A’、B以及B’的一部分画线上进行配置的情况下,由于重叠印刷的部分无论如何都变为混合色,导致浓度变高,因此为了极力抑制该浓度的上升,需要降低画线C的浓度。
在该状态下,如图45所示,将例如由双凸透镜构成的判别工具2重叠在印刷物1上的印刷图案3上,并从正面通过目视观察,由此,能够使在印刷图案3上实施的不可见图像作为可见图像来呈现。此外,在本实施方式6中,距离(间距)S为340μm,印刷图案3通过胶版印刷被印刷在铜版纸上。但是,距离(间距)S、印刷物的基材、印刷方法、印刷材料、印刷装置等没有任何限定。
在通常的目视下可见图像被识别,但不可见图像不被识别。当将判别工具重叠在印刷图案上的预定的位置上时,此前被识别的可见图像完全不能确认,相反地,不可见图像被识别。关于这样的本实施方式6的印刷物中的图像的转换效果的原理,下面进行说明。
在可见图像被识别而不可见图像不被识别时,构成该可见图像的是画线C,构成该背景一面的是构成不可见图像的画线A或A’以及画线B又B’。画线A以及画线A’和画线B以及B’分别处于正负的关系,并且面积相同,因此不会作为图像(图案)被确认。
在印刷物上的预定的位置,以作为判别工具的双凸透镜中的各透镜的中心线与画线A的中心即图39中的线L1一致的方式放置。在该情况下,由于成为画线A被放大的状态,所以,能够确认由画线A构成的图像(图案)。此时,构成可见图像的画线C以及构成不可见图像的画线B以及B’与被放大的画线A相比,面积相对变小。进而,画线B以及B’相互处于正负的关系。由此,由于并不是作为图像而仅是作为一样的背景被识别,所以,实际上图像进行转换。另外,为了放大画线A’,沿纵轴方向以判别工具2的各透镜的中心线与图39中的线L2一致的方式移动的情况下,利用画线A被识别的第一不可见图像进行正负反转被识别。
此外,使判别工具在纵轴方向错开并使双凸透镜的各透镜的中心线与图39中的线L3一致,从而以画线B被放大的方式放置判别工具的情况下,进而,在从该状态沿纵轴方向以判别工具2的各透镜的中心线与图39中的线L4一致的方式移动的情况下,也以同样的原理,第二不可见图像的正负进行反转被识别。
对于印刷图案3,更具体地说,以图39中的线L1和各透镜的中心线一致的方式,将由双凸透镜构成的判别工具2重叠在印刷物1上的印刷图案3上,并从正面通过目视观察的状态表示在图46中。在双凸透镜的中心线7以与图39中的线L1一致的方式位于图46(a)所示的位置时,位于中心线7上的变为画线A。借助双凸透镜的特性,位于中心线7上的画线A膨胀,能够观察到,因此在目视下呈现图46(b)所示那样的图形的可见图像。另外,在双凸透镜的中心线7与图39中的线L2一致,位于图47(a)所示的位置时,位于中心线7上的变为画线A’。借助双凸透镜的特性,位于中心线7上的画线A’膨胀,能够观察到,因此在目视下呈现图47(b)所示那样的图形的可见图像。在此,画线A和画线A’处于正负的关系。因而,上述的图37(a)或图38(a)所示那样的第一不可见图像变为可观察到正负状中的哪一个的可见图像而呈现。
接着,以图39中的线L3和双凸透镜的各透镜的中心线一致的方式,以相对于印刷图案3在纵轴方向错开的方式将判别工具2重叠在印刷物1上的印刷图案3上,从正面通过目视所观察的状态表示在图48中。在该情况下,双凸透镜的中心线7位于如图48(a)所示的位置,位于中心线7上的变为画线B。借助双凸透镜的特性,位于中心线7上的画线B膨胀,能够观察到,因此在目视下呈现如图48(b)所示那样的图形的可见图像。另外,在双凸透镜的中心线7与图39中的线L4一致,位于如图39(a)所示的位置时,位于中心线7上的变为画线B’。借助双凸透镜的特性,位于中心线7上的画线B’膨胀,能够观察到,因此,在目视下呈现如图49(b)所示那样的图形的可见图像。也就是说,如前述的图37(b)或图38(b)所示那样的第二不可见图像成为可观察到正负状中的哪一个的可见图像而呈现。
此外,在使用判别工具判别第一、第二不可见图像时,由画线C形成的可见图像几乎不能观察到或难以观察到。因此,在第一不可见图像以及第二不可见图像作为可见图像呈现时,不会妨碍这些图像的识别性。
在此,判别工具2不限于双凸透镜,例如,万线滤光片也能够获得同样的效果。在该万线滤光片的情况下,与滤光片上的万线相当的部分遮蔽构成可见图像的画线,从而仅能够确认构成不可见图像的画线,但是,往往无法完全遮蔽可见图像而稍稍被识别。但是,由于不会因此损害本发明的效果,所以,为了简单地进行判别,使用万线滤光片也足够。
但是,本实施方式6中的印刷物1的一个画线的画线A、A’、B以及B’具有圆形。但是,并不限于这样的形状,也能够使用如图50那样的圆形(a)、四边形(b)、六边形(c)、椭圆形(d)、长方形(e)或菱形(f)等各种形状。在该情况下,各画线A、A’、B、B’以及C也可以分别不同。如果画线A和画线A’构成对,并且是正负的关系,且面积相同,构成第一不可见图像,画线B和画线B’构成对,并且是正负的关系,且面积相同,构成第二不可见图像,进而,画线C作为可见图像(设计:图案)被识别,则画线的形状没有任何限定。
在图51中示出使各画线的形状不同而构成的印刷物的示意图。
构成第一画线要素的画线A以及画线A’由圆形形成,构成第二画线要素的画线B以及画线B’由六边形形成,构成可见图像的画线C由菱形形成。在该方式中,构成第一画线要素的画线A以及画线A’的面积也相同并且为相同颜色,构成第二画线要素的画线B以及画线B’的面积也相同并且为相同颜色,构成视图像的画线C与其他画线面积相同,但颜色不同。另外,第一不可见图像要素和第二不可见图像要素以不接触的方式排列。
根据该图51的配置,以作为判别工具2的双凸透镜中的各透镜的中心线与各画线的中心、即L1、L2、L3以及L4一致的方式,分别使位置在纵轴方向稍微错开来放置,从而画线A所构成的不可见图像、画线A’所构成的不可见图像(画线A所构成的不可见图像的正像)、画线B所构成的不可见图像以及画线B’所构成的不可见图像(画线B所构成的不可见图像的正像)分别出现。
根据本实施方式6,使用画线C,在不妨碍呈现不可见图像时的识别性的情况下形成自由度高且具有外观设计性的鲜明的可见图像,因此在有价证券等的印刷物中也是有用的。另外,在印刷物上重叠单一的判别工具,从而容易且鲜明地使由画线A以及A’和画线B以及B’形成的不可见图像呈现。进而,即使仅通过使构成本实施方式6的印刷物的各画线为同一颜色的单色印刷,也能够获得充分的防伪造效果,并且对制版、印刷方法等没有任何限定,因此能够降低成本。
(7)实施方式7
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7进行说明。在上述实施方式6中,说明了设置有能够使用双凸透镜等判别工具来识别的至少一种以上的不可见图像的防伪造用印刷物,但是,对实施了不使用双凸透镜等判别工具的情况下能够识别的潜像图案的方式进行说明。
图52表示本实施方式7中的画线结构。基本的画线结构与图42所示的画线的配置相同。图52所示的画线A、A’、B、B’以及C构成由含有光亮性材料的油墨、例如具有金属光泽的银油墨等印刷的印刷图案。并且,在从前述的画线中选择的任意的画线上印刷由任意的有色油墨、例如浅紫色油墨构成的画线D。该画线D构成与由画线C构成的可见图像不同的根据印刷物的观察条件而出现的潜像图像。另外,本实施方式7中的画线D的面积成为与画线A、A’、B、B’以及C相同或比其小的结构。此外,本实施方式7中的光亮性材料以及有色油墨没有任何限定。
图53图示了在本实施方式7的印刷有印刷图案的印刷物1中,在扩散光区域和正反射光区域观察印刷物1时的各自的照明光源8、观察点9和印刷物1这三者的位置关系。在照明光源8、观察点9和印刷物1处于图53(a)的位置关系时,成为在扩散光区域观察,在照明光源8、观察点9和印刷物1处于图53(b)的位置关系时,成为正反射光区域观察。
如图53(a)所示,在扩散光区域通过目视观察印刷物1的情况下,如图54(a)所示,在印刷图案上实施的浅紫色的画线D难以被识别,成为主要由画线C构成的可见图像能够识别的状态,其中,画线C由银油墨构成。另一方面,如图53(b)所示,在正反射光区域通过目视观察印刷物1的情况下,如图54(b)所示,由银油墨构成的画线A、A’、B、B’以及C利用正反射光带来的光亮性的作用,亮度提高,只是由不具有光亮性作用的浅紫色油墨构成的画线D被强调而被识别。因此,能够观察到通过画线D的配置构成的文字“N”。
(8)实施方式8
接着,对通过与上述实施方式6、7不同的方法形成潜像图案的实施方式8进行说明。图55表示本实施方式8中的画线结构。基本的画线结构与图42的结构相同,画线A、A’、B、B’以及C由含有光亮性材料的油墨构成。并且,在印刷图案上印刷有由无色透明材料、例如透明漆等构成的图案。该图案与画线A、A’、B、B’以及C的配置没有特别的关系,能够形成任意的图案。
图53图示出在本实施方式8的印刷有印刷图案的印刷物1中在扩散光区域和正反射光区域观察印刷物1时的各自的照明光源8、观察点9和印刷物1这三者位置关系。在照明光源8、观察点9和印刷物1处于图53(a)的位置关系时,成为在扩散光区域观察,在照明光源8、观察点9和印刷物1处于图53(b)的位置关系时,成为在正反射光区域观察。
如图53(a)所示,在扩散光区域通过目视观察印刷物1的情况下,如图56(a)所示,在印刷图案上实施的透明漆的画线E难以被识别,成为主要由画线C构成的可见图像能够识别的状态,其中,画线C由银油墨构成。另一方面,如图53(b)所示,在正反射光区域通过目视观察印刷物1的情况下,如图56(b)所示,由银油墨构成的画线A、A’、B、B’以及C借助正反射光带来的光亮性的作用,亮度提高,只是由不具有光亮性的作用的透明漆构成的画线E被强调而被识别。因此,观察到通过画线E的配置构成的文字“N”。
但是,与点相位调制(Dot phase modulation)或线相位调制(Linephase modulation)无关,往往产生如专利文献5所示那样的在单位区边界上的万线图案的切断或因在图案上实施的不可见图像的边界的状态导致印刷再现上的不良。例如,如图57所示,在实施了具有340μm的万线间距的尺寸S的印刷图案3的印刷物1中,例如,在将由双凸透镜构成的判别工具2重叠在印刷物1上的印刷图案3上时,从正面通过目视观察的状态表示在图58中。在双凸透镜的中心线7位于图58(a)所示的位置时,位于中心线7上的变为画线A。借助双凸透镜的特性,位于中心线7上的画线A膨胀,能够观察到,因此在目视下呈现如图58(b)所示那样的图形的可见图像。
但是,在图像再现性依赖于印刷方式、例如凸版方式、凹版方式以及孔版(silk-screen)方式等中的最低画线宽度、制版基材的再现性或数字制版(例如CTP等)的图像分辨率设定等的情况下,由于图58(a)所示的画线部x1的最小画线宽度为30μm以下,所以,存在在制版工序或印刷工序中消失的危险,作为印刷再现困难部位,成为印刷物品质的不稳定要素。另外,由于非画线部x2的最短非画线宽度为30μm以下,所以,有在制版工序或印刷工序中由于周围的画线的膨胀而填埋的危险,作为印刷再现困难部位,成为印刷物品质的不稳定要素。
另外,即使设置任何不可见图像,也存在因不可见图像的边界的状态使该边界部成为印刷再现困难的部的情况,从而往往也产生印刷再现上的不良。
下面说明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9~14用于解决与上述印刷再现上的不良相关的问题。
(9)实施方式9
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9的防伪造用印刷物进行说明。图59是表示针对本实施方式9中的印刷物的印刷图案的一个画线的结构的部分放大和为了了解构成在印刷物上印刷的印刷图案3的配置成矩阵状的结构而简单示出的示意图。在此,纵向的尺寸S例如为340μm那样1mm以下的大小。图59(a)的画线是称为单元的最小单位,由画线A和画线A’构成。该图59(a)的画线在印刷物的表面上有规则地配置成矩阵状。画线A和画线A’构成对,并且相互处于闭开(on off)的关系。该闭开的关系是指,例如一方为黑(闭)时,另一方面为白(开),一方为有着色时,另一方面为无着色,基本上不会双方都为黑或双方都为白。并且,画线A和画线A’的面积相同。存在这种画线A和画线A’,由此,在通常的可见条件下不被识别,仅由画线A形成不可见图像(负或正),仅由画线A’形成不可见图像(正或负)。
当将具有这种结构的画线呈矩阵状、纵横无间隙、连续且有规则地配置在印刷物上时,如图59(b)。该图59(b)是将构成在印刷物上印刷的印刷图案3的以纵向级数v和横向级数h配置成矩阵状的多个画线和不可见图像为了了解其结构而以粗实线简单地示出的示意图。此外,本实施方式9中所说的级(step)数是指,在印刷图案3上重复的单元的数量,对级数没有任何限制,根据该级数,与可见图像以及不可见图像的分辨率成比例。由不可见图像所示的粗实线只不过是说明位置而已,实际上不如是如图59(b)那样能够目视。此时,印刷图案3中的画线A的总面积和画线A’的总面积相等,另外,由于画线A以及画线A’在横向上排列,从而形成由画线A组构成的平行万线以及由画线A’组构成的平行万线。即,图59(b)是成为利用线相位调制(Line phasemodulation)实施不可见图像的状态的图。但是,在该状态下,通过肉眼观察,在多个画线A和多个画线A’配置成矩阵状的单元的附近部,画线A和画线A’这二者为闭(有着色),所以,可观察到浓度变高(较浓),或者,在多个画线A和多个画线A’配置成矩阵状的单元的附近部,画线A和画线A’这二者为开(无着色),所以,可观察到浓度变低(较淡),往往在肉眼观察下可观察到浓度变得不均衡。
为了缓和观察到该浓度的不均衡,根据图60所示的算法,对各最小单位即单元[h,v]执行画线的删除以及追加。此外,[v]是从纵向上方开始数单元的级数,[h]是从横向左侧数单元的级数。首先,在处理f1中,在配置成矩阵状的每列的单元[h,v]中,依次检测画线A[h,v]以及画线A’[h,v]。此外,作为检测画线A[h,v]以及画线A’[h,v]的方法,例如,在印刷图案3为位图形式的二值图像的情况下,在应处理的单元内,可以通过一般称为标示的处理识别并删除画线A[h,v]或画线A’[h,v]。
接着,在处理f2中,在与在单元[h,v]中具有画线A’[h,v]且在单元[h,v+1]中具有画线A[h,v+1]的条件一致时,在处理f3中,删除单元[v]中的本来配置的位置即画线A’[h,v]。即,如图61(a)所示,在是单元[h,v]、单元[h,v+1]、单元[h,v+2]的配置时,在单元[h,v]的画线A’[h,v]和单元[h,v+1]的画线A[h,v+1]相邻的情况下,如图61(b)所示,删除单元[h,v]中的画线A’[h,v]。另外,在与处理2的条件不一致的情况下,移转到处理4。此外,该将该处理f2、处理f3应用到图59(b)的印刷图案3的情况下,成为图61(c)所示的印刷图案3。另外,部分地删除画线A’,由此,成为画线A’的总面积比画线A的总面积少的状态。
接着,在处理f4中,在与在单元[h,v]中具有画线A[h,v]且在单元[h,v+1]中具有画线A’[h,v]的条件一致时,在处理f5中,进行单元[h,v]和单元[h,v+1]之间的画线的追加。即,如图62(b)所示,在单元[h,v]和单元[h,v+1]的中间追加具有画线A或画线A’的一半或大约一半的画线面积的画线a。由此,在单元[h,v]和单元[h,v+1]间的在肉眼观察下的浓度的不均衡被缓和。
接着,在处理f6中,在与在单元[h,v]中具有画线A’[h,v]、在单元[h,v+1]中不具有画线且在单元[h,v+2]中具有画线A[h,v+2]的条件一致时,在处理f7中,进行单元[h,v+1]的中心的画线E的追加。即,如图62(c)所示,在单元[h,v+1]的中心追加具有画线A或画线A’的一半或大约一半的画线面积的画线E。由此,单元[h,v]和单元[h,v+2]间的在肉眼观察下的浓度的不均衡被缓和。
接着,在处理f8中,在与在单元[h,v]中具有画线A’[h,v]、在单元[h,v+1]中不具有画线且在单元[h,v+2]中具有画线A’[h,v+2]的条件一致时,在处理f9中,在单元[h,v+1]的中心追加画线E以及在单元[h,v+1]和单元[h,v+2]之间追加画线a。即,如图62(d)所示,在单元[h,v+1]的中心追加具有画线A或画线A’的一半或大约一半的画线面积的画线E,在单元[h,v+1]和单元[h,v+2]之间追加具有画线A或画线A’的一半或大约一半的画线面积的画线a。由此,单元[h,v]和单元[h,v+2]间的在肉眼观察下的浓度的不均衡被缓和。因而,在将这些处理f4至处理f8应用到图59(b)的印刷模式3的情况下,在图62(e)所示的印刷图案3的整个区域,在肉眼观察下的浓度的不均衡被缓和。
在该状态下,如图63所示,将例如由双凸透镜构成的判别工具2重叠在印刷物1上的印刷图案3上,并从正面通过目视观察,从而能够使在印刷图案3实施的不可见图像作为可见图像而呈现。此外,在本实施方式9中,长度S为340μm,将印刷图案3通过胶版印刷印刷在铜版纸上。但是,长度S、印刷物的基材、印刷方法、印刷材料、印刷装置等没有任何限定。
在印刷物上的预定的位置,以作为判别工具的双凸透镜中的各透镜的中心线与画线A的中心即图62中的线L1一致的方式放置。在该情况下,成为画线A被放大的状态,所以,能够确认由画线A构成的图像(图案)。在以画线A’被放大的方式沿纵轴方向使判别工具移动的情况下,利用画线A被识别的第一不可见图像的正负进行反转而被识别。
对于印刷图案3,以预定的角度,更具体地说,以图62中的线L1和各透镜的中心线一致的方式,将由双凸透镜构成的判别工具2重叠在印刷物1上的印刷图案3上,并从正面通过目视观察的状态表示在图64中。在双凸透镜的中心线7以与图62中的线L1一致的方式位于图64(a)所示的位置时,位于中心线7上的变为画线A。借助双凸透镜的特性,位于中心线7上的画线A膨胀,能够观察到,因此在目视下呈现图64(b)所示那样的图形的可见图像。在此,画线A和画线A’处于正负的关系。因而,第一不可见图像变为可观察到正负状中哪一个的可见图像而呈现。
在此,判别工具2并不限于双凸透镜,例如万线滤光片也能够获得同样的效果。在该万线滤光片的情况下,与滤光片上的万线相当的部分遮蔽构成可见图像的画线,从而只能够确认构成不可见图像的画线,但是,往往不能够完全遮蔽可见图像而被识别出一些。但是,由于不会因此损害本发明的效果,所以,为了简单地进行判别,使用万线滤光片也足够。此外,对于后述的实施方式10以及14也同是样的。
根据本实施方式9,在印刷物上重叠单一的判别工具,由此,能够容易且鲜明地使由画线A以及A’形成的不可见图呈现像。进而,仅通过使本实施方式9中的构成印刷物的各画线为同一颜色的单色印刷也能够获得充分的防伪造效果,并且对制版以及印刷方法等没有任何限定,因而能够降低成本。另外,使画线a以及画线E的最短宽度为能够维持印刷物品质的最低画线宽度以上,从而必然能够消除印刷物品质的不稳定要素。
(10)实施方式10
接着,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0的防伪造用印刷物进行说明。
在上述实施方式9中示出了线相位调制(Line phase modulation)的一例,而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0示出点相位调制(Dot phase modulation)的一例。图65是表示针对本实施方式10中的印刷物的印刷图案的一个画线的结构的部分放大和为了了解构成在印刷物上印刷的印刷图案3的配置成矩阵状的结构而简单示出的示意图。在此,纵向的尺寸S例如为340μm那样1mm以下的大小。图65(a)的画线是称为单元的最小单位,由画线A和画线A’构成。该图65(a)的画线在印刷物的表面上有规则地配置成矩阵状。画线A和画线A’构成对,并且,相互处于闭开的关系。该闭开的关系是指,例如,一方为黑(闭)时,另一方为白(开),一方为有着色时,另一方为无着色,基本上不会双放都为黑或双方都为白。并且,画线A和画线A’的面积相同。存在这种画线A和画线A’,由此,在通常的可见条件下不被识别,仅由画线A形成不可见图像(负或正),仅由画线A’形成不可见图像(正或负)。
当将具有这种结构的画线呈矩阵状、纵横无间隙、连续且有规则地配置在印刷物上时,为图65(b)。该图65(b)是将构成在印刷物上印刷的印刷图案3的以纵向级数v和横向级数h配置成矩阵状的多个画线和不可见图像为了了解其结构而用粗实线简单示出的示意图。此外,在本实施方式10中所说的级数是指,在印刷图案3上重复的单元的数量,级数没有任何限制,根据该级数,与可见图像以及不可见图像的分辨率成比例。由不可见图像所示的粗实线只不过是说明位置而已,实际上并不是如图65(b)那样能够目视。此时,印刷图案3中的画线A的总面积和画线A’的总面积相等。另外,画线A以及画线A’在横向上排列,由此,形成由画线A组构成的平行万线以及由画线A’组构成的点组。即,图65(b)为通过点相位调(Dot phase modulation)实施不可见图像的状态。但是,在该状态下,在多个画线A和多个画线A’配置成矩阵状的单元的附近部,画线A和画线A’这二者为闭(有着色),所以,在肉眼观察下可观察到浓度变高(较浓),或者在多个画线A和多个画线A’配置成矩阵状的单元的附近部,画线A和画线A’这二者为开(无着色),在肉眼观察下可观察到浓度变低(较淡),往往在肉眼观察下可观察到浓度变得不均衡。
为了缓和可观察到该浓度的不均衡的情况,根据图60所示的算法,按每个最小单位即单元[h,v]执行画线的删除以及追加。此外,[v]是从纵向上方数单元的级数,[h]是从横向左侧数单元的级数。首先,在处理f1中,在配置成矩阵状的各列的单元[h,v]中,依次检测画线A[h,v]以及画线A’[h,v]。此外,作为检测画线A[h,v]以及画线A′[h,v]的方法,例如,在印刷图案3为位图形式的二值图像的情况下,在应处理的单元内内,可以通过一般称为标示的处理,识别删除画线A[h,v]或画线A’[h,v]。
接着,在处理f2中,在与在单元[h,v]中具有画线A’[h,v]且在单元[h,v+1]中具有画线A[h,v+1]的条件一致时,在处理f3中,删除单元[v]中的本来配置的位置即画线A’[h,v]。即,如图66(a)所示,在是单元[h,v]、单元[h,v+1]、单元[h,v+2]的配置时,在单元[h,v]的画线A’[h,v]和单元[h,v+1]的画线A[h,v+1]相邻的情况下,如图66(b)所示,删除单元[h,v]的画线A’[h,v]。另外,在与处理f2的条件不一致的情况下,转移到处理4。此外,在将该处理f2、处理f3应用到图65(b)的印刷图案3中的情况下,成为图66(c)所示的印刷图案3。另外,部分地删除画线A’,由此,成为画线A’的总面积比画线A的总面积少的状态。
接着,在处理f4中,在与在单元[h,v]中具有画线A[h,v]且在单元[h,v+1]中具有画线A’[h,v+1]的条件一致时,在处理f5中,进行单元[h,v]和单元[h,v+1]之间的画线a的追加。即,如图67(b)所示,在单元[h,v]和单元[h,v+1]的中间追加具有画线A或画线A’的一半或大约一半的画线面积的画线a。由此,单元[h,v]和单元[h,v+1]间的在肉眼观察下的浓度的不均衡被缓和。
接着,在处理f6中,在与在单元[h,v]中具有画线A’[h,v]、在单元[h,v+1]中不具有画线且在单元[h,v+2]中具有画线A[h,v+2]的条件一致时,在处理f7中,进行单元[h,v+1]的中心的画线E的追加。即,如图67(c)所示,在单元[h,v+1]的中心追加具有画线A或画线A’的一半或大约一半的画线面积的画线E。由此,单元[h,v]和单元[h,v+2]间的在肉眼观察下的浓度的不均衡被缓和。
接着,在处理f8中,在与在单元[h,v]中具有画线A’[h,v]、在单元[h,v+1]中不具有画线且在单元[h,v+2]中具有画线A’[h,v+2]的条件一致时,在处理f9中,在单元[h,v+1]的中心追加画线E以及在单元[h,v+1]和单元[h,v+2]之间追加画线a。即,如图67(d)所示,在单元[h,v+1]的中心追加具有画线A或画线A’的一半或大约一半的画线面积的画线E,在单元[h,v+1]和单元[h,v+2]之间追加具有画线A或画线A’的一半或大约一半的画线面积的画线a。由此,单元[h,v]和单元[h,v+2]间的在肉眼观察下的浓度的不均衡被缓和。因而,在将这些处理f4至处理f8应用到图65(b)的印刷图案3的情况下,在图67(e)所示的印刷图案3的整个区域,在肉眼观察下的浓度的不均衡被缓和。
在该状态下,如图68所示,将例如由双凸透镜构成的判别工具2重叠在印刷物1上的印刷图案3上,并从正面通过目视观察,从而能够使在印刷图案3上实施的不可见图像作为可见图像而呈现。此外,在本实施方式10中,长度S为340μm,印刷图案3通过胶版印刷被印刷在铜版纸上。但是,长度S、印刷物的基材、印刷方法、印刷材料、印刷装置等没有任何限定。
在印刷物上的预定的位置,以作为判别工具的双凸透镜中的各透镜的中心线与画线A的中心即图67中的线L1一致的方式放置。在该情况下,成为画线A被放大的状态,所以,能够确认由画线A构成的图像(图案)。在以画线A’被放大的方式沿纵轴方向使判别工具移动时,利用画线A被识别的第一不可见图像的正负进行反转被识别。
对于印刷图案3,以预定的角度,更具体地说,以图67中的线L1和各透镜的中心线一致的方式,将由双凸透镜构成的判别工具2重叠在印刷物1上的印刷图案3上,并从正面通过目视观察的状态表示在图69中。在双凸透镜的中心线7以与图62中的线L1一致的方式位于图69(a)所示的位置时,位于中心线7上的变为画线A。借助双凸透镜的特性,位于中心线7上的画线A膨胀,能够观察到,因而在目视下呈现如图69(b)所示那样的图形的可见图像。在此,画线A和画线A’处于正负的关系。因而,第一不可见图像变为可观察到正负状中哪一个的可见图像而呈现。
在此,判别工具2并不限于双凸透镜,例如,万线滤光片也能够获得同样的效果。在该万线滤光片的情况下,与滤光片上的万线相当的部分遮蔽构成可见图像的画线,从而仅能够确认构成不可见图像的画线,但是,往往不能够完全遮蔽可见图像而稍稍被识别出。但是,由于不会因此损害本发明的效果,所以,为了简单地进行判别,使用万线滤光片也足够。此外,后述的实施方式11以及12也是同样的。
但是,本实施方式10中的印刷物1的一个画线的画线A、画线A’、画线a以及画线E具有圆形。但是,并不限于这样的形状,也能够使用圆形、四边形、六边形、椭圆形、长方形或菱形等各种形状。在该情况下,画线A、画线A’、画线a以及画线E可以分别不同。只要画线A和画线A’构成对,处于闭开的关系,且画线a和画线E具有画线A和画线A’的一半或大约一半的画线面积即可,画线的形状没有任何限定。
根据本实施方式10,在印刷物上重叠单一的判别工具,从而能够容易且鲜明地使由画线A以及A’形成的不可见图像呈现。进而,仅通过使构成本实施方式10的印刷物的各画线为同一颜色的单色印刷也能够获得充分的防伪造效果,并且,对制版以及印刷方法等没有任何限定,因此能够降低成本。另外,使画线a以及画线E的最短宽度为能够维持印刷物品质的最低画线宽度以上,从而能够必然地消除印刷物品质的不稳定要素。
(11)实施方式11
在上述实施方式9中,当在通常的条件下通过目视观察印刷物1的印刷图案3时,由利用线相位调制(Line phase modulation)、点相位调制(Dot phase modulation)构成的图形以及文字构成的不可见图像被识别。相对于此,在本实施方式11中,对通过形成更复杂的图形组从而能够设置多个不可见图像以及在通常观察时的可见图像的防伪造用印刷物进行说明。在此,可见图像是指,在通常的可见光下通过目视能够识别的图像,不可见图像是指,在通常的可见光下通过目视不能识别或极难识别的图像。
如图70所示,当在通常的可见条件下通过目视观察印刷物1的印刷图案3时,由任意的图形以及文字等构成的图案4和由任意的图形以及文字构成的图案8被识别。图70所示的图案4和图案8为重叠配置,但并不限于此,能够实施各种的设计表现。并且,当在印刷物1上以预定的角度(使其为0度)重叠判别工具2时,如图71(a)或图71(b)所示那样的第一不可见图像5变为可见图像而呈现。另外,当在印刷物1上以与预定的角度成90度的角度重叠判别工具2时,如图72(a)或图72(b)所示那样的第二不可见图像6变为可见图像而呈现。可观察到如图71(a)或图71(b)以及图72(a)或图72(b)所示那样正负状中的哪一个取决于判别工具2和印刷物1之间的相对位置,在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
图73放大表示在本实施方式11的印刷物上形成的印刷图案的一个画线的结构要素。如图73(a)所示,印刷图案3由至少七个以上的画线要素构成。如图73(b)所示,画线A和画线A’构成对,形成第一不可见图像,画线A和画线A’分别在四边形内配置成相对中心上下对称。如图73(c)所示,画线B和画线B’构成对,形成第二不可见图像,画线B和画线B’分别在四边形内配置成相对中心左右对称。如图73(d)所示,画线C形成第一可见图像(设计:图案),成为构成如图70所示那样的由任意的图形以及文字构成的图案4的画线,并且,以画线C的中心位于四边形的四个角的方式配置。进而,如图73(e)所示,画线D形成第二可见图像(设计:图案),成为构成如图70所示那样的由任意的图形以及文字构成的图案8的画线,画线D的中心与四边形的中心一致。图73(f)所示的画线E、图73(g)所示的画线a、图73(h)所示的画线b分别是为了缓和在肉眼观察下的浓度的不均衡而设置的,关于这些画线的追加在后面详细说明。
当将具有这种结构的画线呈矩阵状、纵横无间隙、连续且有规则地配置在印刷物上时,为图74。该图74是将构成在印刷物上印刷的印刷图案3的以纵向级数v和横向级数h配置成矩阵状的多个画线和不可见图像为了了解其结构而以粗实线简单示出的示意图,图74(a)和图74(b)在相同的印刷图案3中说明不可见图像的差异。此外,与上述实施方式9相同,在本实施方式11中所说的级数是指,在印刷图案3上重复的单元数,对级数没有任何限制,根据该步数,与可见图像以及不可见图像的分辨率成比例。不可见图像所示的粗实线只不过是说明位置而已,实际上并不如图74那样能够目视。此时,印刷图案3中的画线A的总面积、画线A’以及画线B的总面积、画线B’的总面积相等。即,图74成为利用点相位调制(Dot phase modulation)实施图74(a)和图74(b)所示的两种不可见图像的状态。但是,在该状态下,在肉眼观察下可观察到多个画线A、多个画线A’以及多个画线B、多个画线B’配置成矩阵状的附近部的浓度变高,另外,可观察到浓度因配置成矩阵状的空白部而变低,往往在肉眼观察下可观察到浓度变得不均衡。
为了缓和可观察到该浓度的不均衡的情况,根据在纵向进行处理的图60所示的算法以及在横向进行处理的图75所示的算法,按每个最小单位即单元[h,v]执行画线的删除以及追加。此外,[v]是从纵向上方数单元的级数,[h]是从横向左侧数单元的级数。首先,在处理f1中,在配置成矩阵状的各列的单元[h,v]中依次检测画线A[h,v]以及画线A’[h,v]、画线B[h,v]以及画线B’[h,v]。此外,作为检测画线A[h,v]以及画线A’[h,v]、画线B[h,v]以及画线B’[h,v]的方法,例如,在印刷图案3为位图形式的二值图像的情况下,在应处理的单元内,可以通过一般称为标示的处理,识别删除画线A[h,v]或画线A’[h,v]以及画线B[h,v]或画线B’[h,v]。
接着,在图60所示的处理f2中,在与在单元[h,v]中具有画线A’[h,v]且在单元[h,v+1]中具有画线A[h,v+1]的条件一致时,在处理f3中删除单元[v]中的本来配置的位置即画线A’[h,v]。即,如图76(a)所示,在是单元[h,v]、单元[h,v+1]、单元[h,v+2]的配置时,在单元[h,v]的画线A’[h,v]和单元[h,v+1]的画线A[h,v+1]相邻的情况下,如图76(b)所示,删除单元[h,v]的画线A’[h,v]。另外,在与处理f2的条件不一致的情况下,转移到处理4。另一方面,在图75所示的处理f12中,在与在单元[h,v]中具有画线B’[h,v],且在单元[h+1,v]中具有画线B[h+1,v]的条件一致时,在处理f13中,删除单元[v]中的本来配置的位置即画线B’[h,v]。即,如图76(c)所示,在是单元[h,v]、单元[h+1,v]、单元[h+2,v]的配置时,在单元[h,v]的画线B’[h,v]和单元[h+1,v]的画线B[h+1,v]相邻的情况下,如图76(d)所示,删除单元[h,v]的画线B’[h,v]。另外,在与处理f12的条件不一致的情况下,转移到处理f14。此外,在将该处理f12、处理f13应用到图74的印刷图案3的情况下,成为图77所示的印刷图案3。另外,部分地删除画线A’以及画线B’,从而画线A’的总面积比画线A的总面积少,画线B’的总面积比画线B的总面积少。
接着,在图60所示的处理f4中,在与在单元[h,v]中具有画线A[h,v]且在单元[h,v+1]中具有画线A’[h,v+1]的条件一致时,在处理f5中,进行单元[h,v]和单元[h,v+1]之间的画线a的追加。即,如图78(b)所示,在单元[h,v]和单元[h,v+1]的中间追加具有画线A或画线A’的一半或大约一半的画线面积的画线a。由此,单元[h,v]和单元[h,v+1]间的在肉眼观察下的浓度的不均衡被缓和。另一方面,在图75所示的处理f14中,在与在单元[h,v]中具有画线B[h,v]且在单元[h+1,v]中具有画线B’[h+1,v]的条件一致时,在处理f15中,进行单元[h,v]和单元[h+1,v]之间的画线b的追加。即,如图78(f)所示,在单元[h,v]和单元[h+1,v]的中间追加具有画线B或画线B’的一半或大约一半的画线面积的画线b。由此,单元[h,v]和单元[h+1,v]间的在肉眼观察下的浓度的不均衡被缓和。
接着,在图60所示的处理f6中,在与在单元[h,v]中具有画线A’[h,v]、在单元[h,v+1]中不具有画线且在单元[h,v+2]中具有画线A[h,v]的条件一致时,在处理f7中,进行单元[h,v+1]的中心的画线E的追加。即,如图78(c)所示,在单元[h,v+1]的中心追加具有画线A或画线A’的一半或大约一半的画线面积的画线E。由此,单元[h,v]和单元[h,v+2]间的在肉眼观察下的浓度的不均衡被缓和。另一方面,在图75所示的处理f16中,在与在单元[h,v]中具有画线B’[h,v]、在单元[h+1,v]中不具有画线且在单元[h,v+2]中具有画线B[h,v]的条件一致时,在处理f17中,进行单元[h+1,v]中的画线E的追加。即,如图78(g)所示,在单元[h+1,v]的中心追加具有画线B或画线B’的一半的画线面积的画线E。由此,单元[h,v]和单元[h+2,v]间的在肉眼观察下的浓度的不均衡被缓和。
接着,在图60所示的处理f8中,在与在单元[h,v]中具有画线A’[h,v]、在单元[h,v+1]中不具有画线且在单元[h,v+2]中具有画线A’[h,v+2]的条件一致时,在处理f9中,在单元[h,v+1]中追加画线E以及在单元[h,v+1]和单元[h,v+2]之间追加画线a。即,如图78(d)所示,在单元[h,v+1]的中心追加具有画线A或画线A’的一半或大约一半的画线面积的画线E。由此,单元[h,v]和单元[h,v+2]间的在肉眼观察下的浓度的不均衡被缓和。另一方面,在图75所示的处理f18中,在与在单元[h,v]中具有画线B’[h+2,v]、在单元[h+1,v]中不具有画线且在单元[h+2,v]具有画线B’[h+2,v]的条件一致时,在处理f19中,在单元[h+1,v]中追加画线E以及在单元[h+1,v]和单元[h+2,v]之间追加画线b。即,如图78(h)所示,在单元[h+1,v]的中心追加具有画线B或画线B’的一半或大约一半的画线面积的画线E,在单元[h+1,v]和单元[h+2,v]之间追加具有画线B或画线B’的一半或大约一半的画线面积的画线b。由此,单元[h,v]和单元[h+2,v]间的在肉眼观察下的浓度的不均衡被缓和。因而,在将图60中的处理f4至处理f9以及图75中的处理f14至处理f19应用到图65(b)的印刷图案3的情况下,在图79所示的印刷图案3的整个区域,肉眼观察下的浓度的不均衡被缓和。
接着,如图80所示,配置画线C和画线D。画线C形成第一可见图像(设计:图案),成为构成图70所示那样的由任意的图形以及文字构成的图案4的画线,画线D形成第二可见图像(设计:图案),构成图70所示那样的由任意的图形以及文字构成的图案8的画线。在该状态下,如图81所示,例如将由双凸透镜构成的判别工具2重叠在印刷物1上的印刷图案3上,从正面通过目视观察,从而能够使在印刷图案3上实施的不可见图像作为可见图像而呈现。此外,在本实施方式11中,长度S为340μm,印刷图案3通过胶版印刷被印刷在铜版纸上。但是,长度S、印刷物的基材、印刷方法、印刷材料、印刷装置等没有任何限定。
对于印刷图案3,以双凸透镜的各透镜的中心线7与图78中的线L1一致的方式,将由双凸透镜构成的判别工具2重叠在印刷物1上的印刷图案3上,并从正面通过目视观察的状态表示在图82中。在该情况下,双凸透镜的中心线7处于图82(a)所示的位置,位于中心线7上的是画线A、画线B以及B’。借助双凸透镜的特性,位于中心线7上的画线A、B以及B’膨胀,能够观察到,因此,在目视下呈现图82(b)所示那样的图形的可见图像。在此,画线B以及B’相对于画线A,与中心线7的切线少,所以,由这些形成的图像难以被识别。因此,只是由画线A形成的第一不可见图像被识别。
对于印刷物1的图案3,以双凸透镜中的各透镜的中心线7与图78中的线L1一致的方式,将由双凸透镜构成的判别工具2重叠在印刷物1上的印刷图案3上,并从正面通过目视所观察的状态表示在图83中。在该情况下,双凸透镜的中心线7位于图83(a)所示的位置,位于中心线7上的变为画线B、A以及A’。借助双凸透镜的特性,位于中心线7上的画线B、A以及A’膨胀,能够观察到,因此通过目视呈现如图83(b)所示那样的图形的可见图像。在此,画线A以及A’相对于画线B,与中心线7的切线少,所以,由这些形成的图像难以被识别。因此,只是由画线B形成的第二不可见图像被识别。
在本实施方式11中,使用双凸透镜作为判别工具,但与前述的实施方式9的情况相同,例如,万线滤光片也能够获得同样的效果。在利用双凸透镜观察时,由于画线a、画线b、画线C、画线D以及画线E几乎没有被识别,所以,不会妨碍第一不可见图像以及第二不可见图像作为可见图像呈现时的识别性。
本实施方式11中的印刷物1的印刷图案3的画线不限于如图73所示的圆形的形状,也可以是如图84所示那样的椭圆形。如图84(a)所示,印刷图案3由至少七个以上的画线要素构成。如图84(b)所示,画线A和画线A’构成对,形成第一不可见图像,画线A和画线A’分别在四边形内配置成相对中心上下对称。如图84(c)所示,画线B和画线B’构成对,形成第二不可见图像,画线B和画线B’分别在四边形内配置成相对中心左右对称。如图84(d)所示,画线C形成第一可见图像(设计:图案),成为构成如图70所示那样的由任意的图形以及文字构成的图案4的画线,并且,以画线C的中心位于四边形的四个角的方式配置。进而,如图84(e)所示,画线D形成第二可见图像(设计:图案),成为构成如图70所示那样的由任意的图形以及文字构成的图案8的画线,以画线D的中心与四边形的中心一致的方式配置。图84(f)所示的画线E、图84(g)所示的画线a、图84(h)所示的画线b分别是为了缓和在肉眼观察下的浓度的不均衡而设置的。只要具有这种结构即可,各个画线的形状没有限定。
根据本实施方式11,使用画线C以及D,在不妨碍呈现不可见图像时的识别性的情况下形成自由度高且具有外观设计性的鲜明的可见图像,因此在有价证券等印刷物中也是有用的。另外,在印刷物上重叠单一的判别工具,由此,能够容易且鲜明地使由画线A以及A’形成的不可见图像呈现。进而,仅通过使构成本实施方式11的印刷物的各画线为同一颜色的单色印刷,也能够获得充分的防伪造效果,并且对制版以及印刷方法等没进行任何限定,因而能够降低成本。另外,使画线a、画线b以及画线E的最短宽度为能够维持印刷物品质的最低画线宽度以上,从而必然能够消除印刷物品质的不稳定要素。
(12)实施方式12
在上述实施方式11中,在印刷物1的印刷图案3上设置第一不可见图像和第二不可见图像这两种不可见图像。但是,在进行设置各个第一不可见图像和第二不可见图像的处理时,往往会出现在构成印刷图案3的画线中图90所示的单元[h,v]那样画线A或A’以及画线B或B’完全缺少的情况。因此,如本实施方式12那样,期望在单元[h,v]的中心追加具有与画线A、A’、B或B’大致相同的画线面积的画线E。由此,在肉眼观察下的浓度的不均衡被进一步缓和。
(13)实施方式13
在上述实施方式9至12中,对设置有能够使用双凸透镜等的判别工具来识别的至少一种以上的不可见图像的防伪造用印刷物进行了说明,但是,在本实施方式13的防伪造用印刷物中,对如下例子进行说明,除了实施能够使用双凸透镜等判别工具来识别的至少一种以上的不可见图像,还实施不使用判别工具也能够识别的不可见图像。
图8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13中的画线结构的图。基本的画线结构与图80所示的画线的配置相同。图85所示的画线A、A’、a、B、B’、b、C、D以及E构成由含有光亮性材料的油墨、例如具有金属光泽的银油墨等印刷的印刷图案3。并且,在印刷图案3中的画线C上印刷有由任意的有色例如浅紫色油墨构成的画线F。该画线F与由画线C构成的第一可见图像以及由画线D构成的第二可见图像不同,构成根据印刷物的观察条件而出现的图像。在本实施方式13中,通过画线F的配置构成文字“N”。另外,本实施方式13中的画线C的画线面积与画线F相同或比画线F大。此外,对本实施方式13中的光亮性材料以及有色油墨不进行任何限定。
图86图示出在本实施方式13的印刷有印刷图案3的印刷物1中,在扩散光区域和正反射光区域观察印刷物1时的各自的照明光源9、观察点10和印刷物1这三者的位置关系。在照明光源9、观察点10和印刷物1处于图86(a)的位置关系时,成为在扩散光区域观察,在照明光源9、观察点10和印刷物1处于图86(b)的位置关系时,成为在正反射光区域观察。
如图86(a)所示,在扩散光区域通过目视观察印刷物1的情况下,如图87(a)所示,在印刷图案3上实施的浅紫色的画线F难以被识别,处于主要由画线C以及D构成的两种可见图像能够识别的状态,画线C以及D由银油墨构成。另一方面,如图86(b)所示,在正反射光区域通过目视观察印刷物1的情况下,如图87(b)所示,由银油墨构成的画线A、A’、a、B、B’、b、C、D以及E借助正反射光带来的光亮性的作用,亮度提高,只是由不具有光亮性的作用的浅紫色油墨构成的画线F被强调而被识别。因此,观察到通过画线F的配置构成的文字“N”。
(14)实施方式14
本实施方式14与上述实施方式13同样地,对如下的例子进行说明,除了实施能够使用双凸透镜等判别工具来识别的至少一种以上的不可见图像,还实施不使用判别工具也能够识别的不可见图像。
图88表示本实施方式14中的画线结构。基本的画线结构与图80所示的画线的配置相同。图88所示的画线A、A’、a、B、B’、b、C、D以及E构成由含有光亮性材料的油墨、例如具有金属光泽的银油墨等印刷的印刷图案3。并且,在印刷图案3上印刷有由无色透明材料、例如透明漆等构成的图案G。该图案G与画线A、A’、a、B、B’、b、C、D以及E的配置没有特别的位置关系。在本实施方式14中,通过图案G的配置构成文字“N”。此外,对本实施方式14中的光亮性材料以及无色透明材料没有任何限定。
图86是图示在本实施方式14的印刷有印刷图案3的印刷物1中,在扩散光区域和正反射光区域观察印刷物1时的各自的照明光源9、观察点10和印刷物1这三者的位置关系的图。在照明光源9、观察点10和印刷物1处于图86(a)的位置关系时,成为在扩散光区域观察,在照明光源9、观察点10和印刷物1处于图86(b)的位置关系时,成为正反射光区域观察。
如图86(a)所示,在扩散光区域通过目视观察印刷物1的情况下,如图89(a)所示那样,在印刷图案3上实施的由无色透明材料构成的图案G完全透过,所以,处于主要由画线C以及D构成的两种可见图像能够识别的状态,其中画线C以及D由银油墨构成。另一方面,如图86(b)所示,在正反射光区域通过目视观察印刷物1的情况下,如图89(b)所示,由银油墨构成的画线A、A’、a、B、B’、b、C、D以及E借助正反射光带来的光亮性的作用,亮度提高,关于由无色透明材料构成的图案G的部分,画线A、A’、a、B、B’、b、C、D以及E的光亮性的作用被抑制。由此,仅是图案G因光亮性的差异而被强调识别。因此,观察到通过图案G的配置构成的文字“N”。
(15)实施方式15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5是设置有一种不可见图像以及可见图像的例子。
如图91(a)所示,印刷图案3由至少四个以上的画线要素构成。如图91(b)所示,画线A和画线A’构成对,形成第一不可见图像,画线A和画线A’分别在四边形内配置成相对中心上下对称。如图91(c)所示,画线C与画线A以及画线A’的面积相同或比其大,由该画线C形成可见图像(设计:图案),成为构成如图70所示那样的由任意的图形以及文字构成的图案4的画线,画线C的中心位于四边形的大致中央。图91(d)所示的画线E、图91(e)所示的画线a是为了缓和在肉眼观察下的浓度的不均衡而设置的。只要具有这种结构即可,并不对各个画线的形状进行限定。此外,画线C和画线E将位置共有,但是,对本发明的效果没有任何影响。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9~15,能够利用第五画线设置可见图像,使由这些可见图像构成的自由度高的有价证券取得具有特有的高级感的美丽的外观。
印刷图案所具有的具有外观设计性的美丽的可见图像在呈现不可见图像时不会妨碍识别性的情况下,通过在印刷物上重叠判别工具,从而不可见图像容易且鲜明地变为可见图像而呈现。
根据画线结构,仅通过单色印刷就能够带来防伪造效果,所以,成本方面比优良,对制版以及印刷方法也没有任何限定,所以,在印刷方式上也有自由度。
(16)实施方式16
在以下说明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6~22中,当在印刷物1上以预定的角度(使其为0度)重叠判别工具2时,图92(a)或图92(b)所示那样的第一不可见图像5变为可见图像而呈现。另外,当在印刷物1上以与预定的角度成120度的角度重叠判别工具2时,图93(a)或图93(b)所示那样的第二不可见图像6变为可见图像而呈现。进而,当在印刷物1上以与预定的角度成60度的角度重叠判别工具2时,图94(a)或图94(b)所示那样的第三不可见图像7变为可见图像而呈现。如图92(a)或图92(b)、图93(a)或图93(b)、图94(a)或图94(b)所示那样可观察到正负状中的哪一个,取决于判别工具2和印刷物1之间的相对的位置,在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
本实施方式16~22中的基本的画线结构是如图95的印刷图案3所示那样的由六边形排列构成的细微的画线组。对于这样的图案,如图96所示,例如,将由双凸透镜构成的判别工具2重叠在印刷物1上的印刷图案3上,从正面通过目视观察,从而能够使在印刷图案3上实施的不可见图像作为可见图像而呈现。判别工具2是在具有透明性的滤光片上呈万线状沿一个方向形成多个直线而形成的,在该六边形排列中,关于重叠万线滤光片或双凸透镜等判别工具2时的有效角度,角度La为0度,角度Lz为30度,角度Lc为60度,角度Ly为90度,角度Lb为120度,角度Lx为150度,能够使用总计6种角度。
另外,对于图96所示的双凸透镜的万线间距的间隔S来说,若根据图95所示的例子,则被分类成一方为角度La、角度Lb、角度Lc、另一方为角度Lx、角度Ly、角度Lz的这两个系统。利用这些角度能够对不可见图像进行析像的间隔S,为图97所示的5种。如图97所示,在角度Lx、角度Ly、角度Lz中,成为间隔S1、间隔S2、间隔S3,在角度La、角度Lb、角度Lc中,成为间隔S4、间隔S5。这些的不同与在实施方式16~22中所说明的重叠双凸透镜等判别工具2时的有效角度和不可见图像的有效面积相关。
进而,本实施方式16~22由称为单元的8种画线的集合体构成。例如在如图98所示那样的图形区域呈矩阵状有规则地配置由构成可见图像和不可见图像的画线组构成的8种单元(a)~(h),由此,将图92所示的第一不可见图像5或图93所示的第二不可见图像6或图94所示的第三不可见图像7应用到印刷图案3。在该单元(a)~(h)中所包含的画线要素由画素A以及画线A’的任意一个或其多个、多个画线B以及画线B’的任意一个或其多个、多个画线C以及画线C’的任意一个或其多个构成。
此外,画线A和画线A’以图91所示的线L1的角度即0度的轴对置,相互处于闭开的关系。该闭开的关系是指,例如一方为黑(闭)时,另一方为白(开),一方为有着色时,另一方为无着色,基本上不会双方都为黑或双方都为白。并且,画线A和画线A’的面积相同。由于存在这样的画线A和画线A’,由此,在通常的可见条件下不被识别,仅由画线A形成第一不可见图像(负或正),仅通过画线A’形成第一不可见图像(正或负)。
同样,画线B和画线B’以线L2的轴对置,处于闭开的关系,且面积相同。仅由画线B形成第二不可见图像(负或正),仅由画线B’形成第二不可见图像(正或负)。进而,同样,画线C和画线C’以线L3的角度的轴对置并处于闭开的关系,且面积相同。仅由画线C形成第三不可见图像(负或正),仅由画线C’形成第三不可见图像(正或负)。
接着,使用图100对单元(a)~(h)中的各个画线结构进行说明。首先,对于由单元(a)构成的画线来说,画线A为闭,其他为开。即,画线A、画线B’和画线C’成为单元(a)中的主要画线。接着,对于由单元(b)构成的画线来说,画线B为闭,其他为开。即,画线B、画线A’和画线C’成为单元(b)中的主要画线。接着,对于由单元(c)构成的画线来说,画线C为闭,其他为开。即,画线C、画线A’和画线B’成为单元(c)中的主要画线。接着,对于由单元(d)构成的画线来说,画线A和画线B为闭,其他为开。即,画线A、画线B和画线C’成为单元(d)中的主要画线。接着,对于由单元(e)构成的画线来说,画线B和画线C为闭,其他为开。即,画线B、画线C和画线A’成为单元(e)中的主要画线。接着,对于由单元(f)构成的画线来说,画线A和画线C为闭,其他为开。即,画线A、画线C和画线B’成为单元(f)中的主要画线。接着,对于由单元(g)构成的画线来说,画线A、画线B和画线C为闭,没有开的画线。即,画线A、画线B和画线C成为单元(g)中的主要画线。接着,对于由单元(h)构成的画线来说,画线A’、画线B’和画线C’为闭,其他为开。即,画线A’、画线B’和画线C’成为单元(h)中的主要画线。
(17)实施方式17
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7的防伪造用印刷物进行说明。
图99是构成在本实施方式17的印刷物上印刷的印刷图案3的配置成矩阵状的单元的示意图。线L1、线L2、线L3与作为判别工具的双凸透镜的中心线的角度一致,线L1为0度、线L2为120度、线L3为60度。另外,线L1、线L2和线L3各自的间隔相当于图97所示的用于对不可见图像进行析象的间隔S2的2倍,在本实施方式17中,为例如340μm那样1mm以下的尺寸。
图100是基于图99的示意图所示的画线的配置表示本实施方式17中的8种单元(a)~(h)的画线结构的图。这8种单元应用于图98所示的画线区域(a)~(h)。图100(a)构成本实施方式17中的单元(a),由画线A、画线B’和画线C’构成。图100(b)构成本实施方式17中的单元(b),由画线B、画线A’和画线C’构成。图100(c)构成本实施方式17中的单元(c),由画线C、画线A’和画线B’构成。图100(d)构成本实施方式17中的单元(d),由画线A、画线B和画线C’构成。图100(e)构成本实施方式17中的单元(e),由画线B、画线C和画线A’构成。图100(f)构成本实施方式17中的单元(f),由画线A、画线C和画线B’构成。图100(g)构成本实施方式17中的单元(g),由画线A、画线B和画线C构成。图100(h)构成本实施方式17中的单元(h),由画线A’、画线B’和画线C’构成。
本实施方式17以图100所示的画线的配置和结构,应用在图98所示的各个区域中。由此,如图96所示,例如将由双凸透镜构成的判别工具2重叠在印刷物1上的印刷图案3上,并从正面通过目视观察,从而图92所示的第一不可见图像5、或图93所示的第二不可见图像6或图94所示的第三不可见图像7分别成为可见图像而被呈现。
根据本实施方式17,在印刷物上重叠单一的判别工具,从而容易且鲜明地使由画线A以及A’、画线B以及B’、画线C以及C’形成的不可见图像呈现。进而,仅通过使构成本实施方式17的印刷物的各画线为同一颜色的单色印刷就能获得充分防伪造效果,并且对制版以及印刷方法等没有任何限定,因而能够降低成本。
(18)实施方式18
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8的防伪造用印刷物进行说明。
图101是表示构成在本实施方式18的印刷物上印刷的印刷图案3的配置成矩阵状的单元的示意图。线L1、线L2、线L3与作为判别工具的双凸透镜的中心线的角度一致,线L1为0度、线L2为120度、线L3为60度。另外,线L1、线L2、线L3各自的间隔相当于图97所示的用于对不可见图像进行析像的间隔S4,在本实施方式18中,为例如340μm那样1mm以下的尺寸。
另外,如图101所示,本实施方式18的特征在于,成对的画线的距离比与其他线画的距离近,另外,成对画线的距离比相同的画线要素彼此间的距离近。例如特征在于,处于成对的画线A和画线A’的距离比与画线B、画线C、画线B’以及画线C’的距离近的关系,另一方面,在相同的画线要素即画线A彼此间距离以及与画线A’的距离中,也处于成对的画线A和画线A’的距离近的关系。
进而,在本实施方式18中,除成对的画线外的大多其他画线比成对的画线间的距离远。因此,可以在距离远的画线之间根据需要设置画线D以及画线E。此外,该画线D以及画线E如下配置,即,在与双凸透镜的中心线一致的线L1、线L2以及线L3位于画线A、画线B、画线C、画线A’、画线B’以及画线C’的任意一个的中心时,与双凸透镜的中心线一致的线L1、线L2以及线L3都不重叠。由该画线D以及画线E构成第一可见图像以及第二可见图像。即,如图103所示,在不使用判别工具2在通常的条件下通过目视观察印刷物1的印刷图案3时,利用画线D识别出由任意的图形以及文字构成的图案4,进而,利用画线E识别出由任意的图形以及文字构成的图案8。由此,能够实施各种设计表现。
图102是基于图101的示意图所示的画线的配置,表示本实施方式18中的8种单元(a)~(h)的画线结构的图。此外,单元(a)~(h)各自包含的画线A、画线B、画线C、画线A’、画线B’以及画线C’的作用基本上与上述实施方式17同样,本实施方式18以图101的示意图所示的画线的配置和结构应用在图98所示的各个区域中。
根据本实施方式18,能够使用画线D以及画线E在不妨碍呈现不可见图像时的识别性的情况下形成自由度高且具有外观设计性的鲜明的可见图像,所以,在有价证券等印刷物中也是有用的。另外,在印刷物上重叠单一的判别工具,由此,能够容易且鲜明地使由画线A以及A’、画线B以及B’、画线C以及C’形成的不可见图像呈现。进而,仅通过使构成本实施方式18中的印刷物的各画线为同一颜色的单色印刷也能够获得充分的防伪造效果,并且对制版以及印刷方法等没有任何限定,因此,能够降低成本。
(19)实施方式19
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9的防伪造用印刷物进行说明。
图104是构成在本实施方式19的印刷物上印刷的印刷模式3的配置成矩阵状的单元的示意图。线L1、线L2、线L3与作为判别工具的双凸透镜的中心线的角度一致,线L1为0度、线L2为120度、线L3为60度。另外,线L1、线L2、线L3各自的间隔S相当于图97所示的用于对不可见图像进行析像的间隔S1的4倍,在本实施方式19中,例如为340μm那样1mm以下的尺寸。
另外,如图10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19中,共有画线A或画线A’、画线B或画线B’、画线C或画线C’。作为一例,与共有画线A、画线B’和画线C’的画线成对的画线为共有画线A’、画线B和画线C的画线。这样,即使分别共有画线要素,图92所示的第一不可见图像5、或图93所示的第二不可见图像6、或图94所示的第三不可见图像7分别变为可见图像而被呈现。
进而,在本实施方式19中,共有画线A或画线A’、画线B或画线B’、画线C或画线C’,由此,在六边形排列中,能够设置画线A、画线B、画线C、画线A’、画线B’以及画线C’的任一个都不共有的画线。也就是,在该不共有的画线中根据需要可以设置画线D以及画线E。此外,该画线D以及画线E为如下配置,即,在与双凸透镜的中心线一致的线L1、线L2以及线L3位于分别被共有的画线A、画线B、画线C、画线A’、画线B’以及画线C’的任意一个的中心时,与双凸透镜的中心线一致的线L1、线L2以及线L3都不重叠。由该画线D以及画线E构成第一可见图像。即,如图103所示,当不使用判别工具2在通常的条件下通过目视观察印刷物1的印刷图案3时,利用画线D识别出由任意的图形以及文字构成的图案4,进而,利用画线E识别出由任意的图形以及文字构成的图案8。由此,能够实施各种各样的设计表现。
图105是基于图104的示意图所示的画线的配置表示本实施方式19中的8种单元(a)~(h)的画线结构的图。此外,单元(a)~(h)各自包含的画线A、画线B、画线C、画线A’、画线B’以及画线C’的作用基本上与上述实施方式17同样,但是,本实施方式19的特征在于,共有画线A或画线A’、画线B或画线B’、画线C或画线C’。另外,本实施方式19以图104的示意图所示的画线的配置和结构应用在图98所示的各个区域中。
根据本实施方式19,使用画线D以及画线E,能够在不妨碍呈现不可见图像时的识别性的情况下形成自由度高且具有外观设计性的鲜明的可见图像,所以,在有价证券等印刷物中也是有用的。另外,在印刷物上重叠单一的判别工具,从而能够容易且鲜明地使由画线A以及A’、画线B以及B’、画线C以及C’形成的不可见图像呈现。进而,仅通过使构成本实施方式19的印刷物的各画线为同一颜色的单色印刷也能够获得充分的防伪造效果,并且对制版以及印刷方法等没有任何限定,因此,能够降低成本。
(20)实施方式20
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0的防伪造用印刷物进行说明。
图106是表示构成在本实施方式20中的印刷物上所印刷的印刷图案3的配置成矩阵状的单元的示意图。线L1、线L2、线L3与作为判别工具的双凸透镜的中心线的角度一致,线L1为0度,线L2为120度,线L3为60度。另外,线L1、线L2、线L3各自的间隔S相当于图97所示的用于对不可见图像进行析像的间隔S4的3倍,在本实施方式20中,例如为340μm那样1mm以下的尺寸。
另外,如图106所示,在本实施方式20中,画线A或画线A’、画线B或画线B’、画线C或画线C’将各自的位置关系保持为六边形排列,并且,各个画线A、画线B、画线C、画线A’、画线B’以及画线C’在作为双凸透镜的中心线的线L1、线L2、或线L3的角度方向上,按照相同的每个画线要素至少连续配置两个以上。因此,本实施方式20中,与实施方式18或实施方式19相比,与双凸透镜的中心线接触的画线区域多,所以,图92所示的第一不可见图像5、或图93所示的第二不可见图像6、或图94所示的第三不可见图像7分别成为比上述实施方式18或实施方式19更鲜明的可见图像而出现。
进而,在本实施方式20中,也可以在六边形排列中的除了画线A、画线B、画线C、画线A’、画线B’以及画线C’的位置设置画线D以及画线E。此外,该画线D以及画线E为如下配置,即,在与双凸透镜的中心线一致的线L1、线L2以及线L3位于画线A、画线B、画线C、画线A’、画线B’以及画线C’的任意一个的中心时,与双凸透镜的中心线一致的线L1、线L2以及线L3的任意一个都不重叠。由该画线D以及画线E构成第一可见图像以及第二可见图像。即,如图103所示,当不使用判别工具2在通常的条件下通过目视观察印刷物1的印刷图案3时,利用该画线D识别出由任意的图形以及文字构成的图案4,进而,利用画线E识别出由任意的图形以及文字构成的图案8。由此,能够施加各种的设计表现。
图107是基于图106的示意图所示的画线的配置表示本实施方式20中的8种单元(a)~(h)的画线结构的图。此外,单元(a)~(h)各自包含的画线A、画线B、画线C、画线A’、画线B’以及画线C’的作用基本上与上述实施方式17相同,本实施方式20中,以图106的示意图所示的画线的配置和结构应用到图98所示的各个区域中。
根据本实施方式20,使用画线D以及画线E,能够在不妨碍呈现不可见图像时的识别性的情况下形成自由度高且具有外观设计性的鲜明的可见图像,因此,在有价证券等印刷物中也是有用的。另外,在印刷物上重叠单一的判别工具,从而能够容易且鲜明地使由画线A以及A’、画线B以及B’、画线C以及C’形成的不可见图像呈现。进而,仅通过使构成本实施方式20中的印刷物的各画线为同一颜色的单色印刷也能够获得充分的防伪造效果,并且,对制版以及印刷方法等没有任何限定,因而能够降低成本。
(21)实施方式21
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1的防伪造用印刷物1进行说明。
图108是表示构成在本实施方式2的印刷物上印刷的印刷图案3的配置成矩阵状的单元的示意图。线L1、线L2、线L3与作为判别工具的双凸透镜的中心线的角度一致,线L1为0度、线L2为120度、线L3为60度。另外,线L1、线L2、线L3各自的间隔S相当于图97所示的用于对不可见图像进行析像的间隔S4的3倍,在本实施方式21中,例如为340μm那样1mm以下的尺寸。此外,与上述实施方式20看起来的印象不同,但是,六边形排列中的各画线要素的位置关系基本上成为与上述实施方式20相同的画线配置。
另外,如图108所示,在本实施方式21中,画线A或画线A’、画线B或画线B’、画线C或画线C’将各自的位置关系保持为六边形排列,并且各个画线A、画线B、画线C、画线A’、画线B’以及画线C’在作为双凸透镜的中心线的线L1、线L2、或线L3的角度方向伸长。因此,本实施方式21与上述实施方式18至实施方式20相比,与双凸透镜的中心线接触的画线区域多,因而图92所示的第一不可见图像5、或图93所示的第二不可见图像6、或图94所示的第三不可见图像7分别变为比上述实施方式18至实施方式20更鲜明的可见图像而出现。
进而,在本实施方式21中,可以在六边形排列中的除了画线A、画线B、画线C、画线A’、画线B’以及画线C’的位置设置画线D以及画线E。此外,该画线D以及画线E为如下配置,即,与双凸透镜的中心线一致的线L1、线L2以及线L3位于画线A、画线B、画线C、画线A’、画线B’以及画线C’的任意一个的中心时,与双凸透镜的中心线一致的线L1、线L2以及线L3的任意一个都不重叠。由该画线D以及画线E构成第一可见图像以及第二可见图像。另外,即,如图103所示,当不使用判别工具2在通常的条件下通过目视观察印刷物1的印刷图案3时,利用该画线D识别出由任意的图形以及文字构成的图案4,进而,利用该画线E识别出由任意的图形以及文字构成的图案8。由此,能够实施各种设计表现。
图109基于图108的示意图所示的画线的配置表示本实施方式21中的8种单元(a)~(h)的画线结构。此外,单元(a)~(h)各自包含的画线A、画线B、画线C、画线A’、画线B’以及画线C’的作用基本上与上述实施方式17相同,本实施方式21中,以图108的示意图所示的画线的配置和结构应用到图98所示的各个区域中。
根据本实施方式21,使用画线D以及画线E,能够在不妨碍呈现不可见图像时的识别性的情况下形成自由度高且具有外观设计性的鲜明的可见图像,因而在有价证券等印刷物中也是有用的。另外,在印刷物上重叠单一的判别工具,从而能够容易且鲜明地使由画线A以及A’、画线B以及B’、画线C以及C’形成的不可见图像呈现。进而,仅通过使构成本实施方式21中的印刷物的各画线为同一颜色的单色印刷也能够获得充分的防伪造效果,并且对制版以及印刷方法等没有任何限定,因而能够降低成本。
(22)实施方式22
在上述实施方式17至实施方式21中,对设置能够使用双凸透镜等判别工具来识别的至少一种以上的不可见图像的防伪造用印刷物进行了说明,但是,在本实施方式22的防伪造用印刷物中,对如下例子进行说明,除了实施能够使用双凸透镜等判别工具来识别的至少一种以上的不可见图像,还实施即使不使用判别工具也能够识别的不可见图像。
图110表示本实施方式22中的画线结构。基本的的画线结构与图108所示的画线的配置相同,图110所示的画线A、画线B、画线C、画线A’、画线B’、画线C’、画线D以及画线E构成由含有光亮性材料的油墨、例如具有金属光泽的银油墨等印刷的印刷图案3。并且,在印刷图案3中的画线D上印刷有由任意的有色例如浅紫色油墨构成的画线F。该画线F与由画线D构成的第一可见图像以及由画线E构成的第二可见图像不同,构成根据印刷物的观察条件而出现的图像。在本实施方式22中,通过画线F的配置构成文字“N”。另外,本实施方式22中的画线C的画线面积与画线F相同或比画线F大。此外,对本实施方式22中的光亮性材料以及有色油墨没有任何限定。
图111图示出在本实施方式22的印刷有印刷图案3的印刷物1中在扩散光区域和正反射光区域观察印刷物1时的各自的照明光源9、观察点10和印刷物1这三者的位置关系。在照明光源9、观察点10和印刷物1位于图111(a)的位置关系时,成为在扩散光区域观察,在照明光源9、观察点10和印刷物1位于图111(b)的位置关系时,成为正反射光区域观察。
如图111(a)所示,在扩散光区域通过目视观察印刷物1的情况下,如图112(a)所示,在印刷图案3上实施的浅紫色的画线F难以被识别,处于主要由画线D以及E构成的可见图像1以及2能够识别的状态,其中,画线D以及E由银油墨构成。另一方面,如图111(b)所示,在正反射光区域通过目视观察印刷物1的情况下,如图112(b)所示,由银油墨构成的画线A、画线B、画线C、画线A’、画线B’、画线C’、画线D以及画线E借助正反射光带来的光亮性的作用,亮度提高,仅由不具有光亮性作用的浅紫色油墨构成的画线F被强调识别。因此,观察到通过画线F的配置构成的文字“N”。
(23)实施方式23
本实施方式23与实施方式22同样地,对如下的例子进行说明,即,除了能够使用双凸透镜等的判别工具来识别的至少一种以上的不可见图像,还实施不使用判别工具也能够识别的不可见图像。
本实施方式23中的基本的的画线结构与图108所示的画线的配置相同,画线A、画线B、画线C、画线A’、画线B’、画线C’、画线D以及画线E构成由含有光亮性材料的油墨、例如具有金属光泽的银油墨等印刷的印刷图案3。并且,在印刷图案3上印刷有由无色透明材料、例如透明漆等构成的图案G。该图案G与画线A、画线B、画线C、画线A’、画线B’、画线C’、画线D以及画线E的配置没有特别的位置关系。在本实施方式23中,通过图案G的配置构成文字“N”。图案G可以是文字、数字、图形、图样、标识等,并不特别限定。此外,对本实施方式23中的光亮性材料以及无色透明材料也不进行任何限定。
图111图示了在本实施方式23的印刷有印刷图案3的印刷物1中,在扩散光区域和正反射光区域观察印刷物1时的各自的照明光源9、观察点10和印刷物1这三者的位置关系。在照明光源9、观察点10和印刷物1处于图111(a)的位置关系时,成为在扩散光区域观察,在照明光源9、观察点10和印刷物1处于图111(b)的位置关系时,成为正反射光区域观察。
如图111(a)所示,在扩散光区域通过目视观察印刷物1的情况下,如图113(a)所示,在印刷图案3上实施的由无色透明材料构成的图案G完全透过,所以,处于主要由画线D以及E构成的两种可见图像能够识别的状态,其中画线D以及E由银油墨构成。另一方面,如图111(b)所示,在正反射光区域通过目视观察印刷物1的情况下,如图113(b)所示,由银油墨构成的画线A、画线B、画线C、画线A’、画线B’、画线C’、画线D以及画线E借助正反射光带来的光亮性的作用,亮度提高,关于由无色透明材料构成的图案G的部分,画线A、画线B、画线C、画线A’、画线B’、画线C’、画线D以及画线E的光亮性的作用被抑制。由此,只是图案G因光亮性的差异被强调识别。因此,观察到通过图案G的配置构成的文字“N”。图案G为文字、数字、图形、图样、标识等,并不特别限定。
在上述实施方式17至23任一个中,例如,沿0°的方向配置的画线A和在与画线A同一方向上配置的画线A’成为一对而形成的第一画线要素以固定的间距配置多个,沿60°的方向配置的画线B和在与画线B同一方向配置的画线B’成为一对而形成的第二画线要素以固定的间距配置多个,沿120°的方向配置的画线C和在与画线C同一方向配置的画线C’成为一对而形成的第三画线要素以固定的间距配置多个。进而,成为一对而形成的画线A和画线A’的面积相同,成为一对而形成的画线B和画线B’的面积相同,成为一对而形成的画线C和画线C’的面积相同。此外,成为一对而形成的画线彼此面积相同即可,画线ABC、画线A’B’C’各自的画线面积也可以不同。进而,某一个成为一对而形成的画线A和画线A’与其他成为一对而形成的画线A和画线A’的面积也可以不同。另外,某一个成为一对而形成的画线B和画线B’与其他的成为一对而形成的画线B和画线B’的面积也可以不同。同样,某一个成为一对而形成的画线C和画线C’与其他成为一对而形成的画线C和画线C’面积也可以不同。
在上述实施方式17至23任一个中,由画线A和画线A’构成的各个第一画线要素利用闭开的关系形成第一不可见图像,由画线A形成第一不可见图像的正像或负像中的一种,由画线A’形成第一不可见图像的负像或正像中的另一种。另外,由画线B和画线B’构成的各个第二画线要素借助闭开的关系形成第二不可见图像,由画线B形成第二不可见图像的正像或负像中的一种,由画线B’形成第二不可见图像的负像或正像中另一种。进而,由画线C和画线C’构成的各个第三画线要素借助闭开的关系形成第三不可见图像,由画线C形成第三不可见图像的正像或负像中的一种,由画线C’形成第三不可见图像的负像或正像中的另一种。第一不可见图像、第二不可见图像以及第三不可见图像可以是文字、数字、图形、图样、标识等,并不特别限定。
在上述实施方式17至23的任一个中,画线A、画线B、画线C、画线A’、画线B’以及画线C’的形状以及颜色为同一结构,从而在防伪造用印刷物上重叠双凸透镜的情况下,三个不可见图像以同色被识别。另外,作为其他形式,由画线A和画线A’构成的第一画线要素、由画线B和画线B’构成的第二画线要素、由画线C以及画线C’构成的第三画线要素的颜色相互不同,从而在防伪造用印刷物上重叠双凸透镜的情况下,三个不可见图像以分别不同的颜色被识别。在该结构中,可见图像的色彩和重叠双凸透镜观察时的不可见图像的色彩不同,所以,具有能够容易确认不可见图像的效果。
在上述实施方式17至23的任一个中,画线A、画线B、画线C、画线A’、画线B’以及画线C’的画线的形状优选分别呈圆形的形状、分别呈半圆形以下的形状、分别呈多边形的形状。利用该形状,三个不可见图像在不重叠双凸透镜的阶段的三个不可见图像的不可见性良好,且在重叠双凸透镜的情况下,三个不可见图像的识别性提高。
画线D和画线E配置在不存在画线A、画线B、画线C、画线A’、画线B’以及画线C’的画线的区域。另外,在实施方式17~23中,优选画线D和画线E配置在由画线A、画线B、画线C、画线A’、画线B’以及画线C’的任意一个的画线排列成的六边形排列内或三角形排列内的中心。根据该形状,对于三个不可见图像来说,在重叠双凸透镜的情况下,三个不可见图像的识别性提高。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17~23,提供一种防伪造用印刷物,形成利用单一的判别工具能够鲜明的呈现的三个不可见图像,并且,在特定的方向排列三个不可见图像,从而在呈现不可见图像时不会因可见图像妨碍识别性。
上述实施方式1至23的任意一个中记载的“面积相同”是指,也包含在印刷机、打印机等中油墨转移的画线面积的偏差的范围内。

Claims (47)

1.一种防伪造用印刷物,其特征在于,
在基材上以固定间距呈矩阵状配置有多个画线要素,该画线要素具有:第一画线以及第二画线,沿着第一方向以中心为界对置地配置;第三画线以及第四画线,沿着与所述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以所述中心为界对置地配置,
各个所述画线要素中的所述第一画线和所述第二画线处于正负的关系,并且,面积相同,由所述第一画线形成第一不可见图像的正像或负像,由所述第二画线形成所述第一不可见图像的负像或正像,
各个所述画线要素中的所述第三画线和所述第四画线处于正负的关系,并且,面积相同,由所述第三画线形成第二不可见图像的正像或负像,由所述第四画线形成所述第二不可见图像的负像或正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伪造用印刷物,其特征在于,
所述画线要素具有正方形的形状,一边的长度为1mm以下。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伪造用印刷物,其特征在于,
所述画线要素还具有第五画线,该第五画线配置在不存在所述第一画线、第二画线、第三画线以及第四画线的区域,
由所述第五画线形成可见图像。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伪造用印刷物,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画线、所述第二画线、所述第三画线以及所述第四画线分别具有圆形形状或分别具有多边形形状。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伪造用印刷物,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画线、所述第二画线、所述第三画线以及所述第四画线分别具有半圆形状,
所述第一画线和所述第二画线以对置的方式配置,由所述第一画线以及所述第二画线形成一个圆,
所述第三画线和所述第四画线以对置的方式配置,由所述第三画线以及所述第四画线形成一个圆,
所述第一画线的二分之一和所述第三画线的二分之一重复,所述第一画线的二分之一和所述第四画线的二分之一重复,所述第二画线的二分之一和所述第三画线的二分之一重复,所述第二画线的二分之一和所述第四画线的二分之一重复,由此,由所述第一画线、所述第二画线、所述第三画线以及所述第四画线形成一个圆。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伪造用印刷物,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画线、所述第二画线、所述第三画线以及所述第四画线分别具有等腰三角形的形状,
所述第一画线和所述第二画线以对置的方式配置,由所述第一画线以及所述第二画线形成一个四边形,
所述第三画线和所述第四画线以对置的方式配置,由所述第三画线以及所述第四画线形成一个四边形,
所述第一画线的二分之一和所述第三画线的二分之一重复,所述第一画线的二分之一和所述第四画线的二分之一重复,所述第二画线的二分之一和所述第三画线的二分之一重复,所述第二画线的二分之一和所述第四画线的二分之一重复,由此,由所述第一画线、所述第二画线、所述第三画线以及所述第四画线形成一个四边形。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伪造用印刷物,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五画线配置在所述画线要素的中心,由所述第五画线形成第一可见图像,
所述第一画线和所述第二画线以将所述第五画线作为间隔而对置的方式配置,
所述第三画线和所述第四画线以将所述第五画线作为间隔而对置的方式配置,
第六画线配置在所述画线要素的四个角,由所述第六画线形成第二可见图像。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伪造用印刷物,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画线、所述第二画线、所述第三画线、所述第四画线、所述第五画线以及所述第六画线由含有光亮性材料的油墨印刷,
在由具有所述光亮性材料的油墨印刷的所述第五画线以及/或者所述第六画线上的至少一部分上,还具有由任意的有色油墨印刷的第七画线,该第七画线由分别与所述第五画线以及/或者所述第六画线的大小相同或比所述第五画线以及/或者所述第六画线小的画线面积构成,
由所述第七画线形成第三可见图像。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伪造用印刷物,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画线、所述第二画线、所述第三画线以及所述第四画线由含有光亮性材料的油墨印刷,
在所述第一画线、所述第二画线、所述第三画线以及所述第四画线上的至少一部分上,使用无色透明材料,利用固体印刷形成所希望的图案。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伪造用印刷物,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画线、所述第二画线、所述第三画线、所述第四画线、所述第五画线以及所述第六画线由含有光亮性材料的油墨印刷,
在所述第一画线、所述第二画线、所述第三画线、所述第四画线、所述第五画线以及所述第六画线上的至少一部分上,使用无色透明材料,利用固体印刷形成所希望的图案。
11.一种防伪造用印刷物,其特征在于,
在基材上交替排列多个第一不可见图像要素和第二不可见图像要素,
该第一不可见图像要素中,沿着固定方向有规则地以固定间距配置多个由第一画线和第二画线构成的第一画线要素,该第一画线和该第二画线以中心为界对置地配置,
该第二不可见图像要素中,沿着与所述固定方向相同的方向且以与所述固定间距相同的间距,有规则地配置多个由第三画线和第四画线构成的第二画线要素,该第三画线和第四画线以中心为界对置地配置,
各个所述第一画线要素中的所述第一画线和所述第二画线处于正负的关系,并且,面积以及颜色相同,
由所述第一画线形成第一不可见图像的正像或负像,由所述第二画线形成所述第一不可见图像的负像或正像,
各个所述第二画线要素中的所述第三画线和所述第四画线处于正负的关系,并且,面积以及颜色相同,
由所述第三画线形成第二不可见图像的正像或负像,由所述第四画线形成所述第二不可见图像的负像或正像。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防伪造用印刷物,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画线要素的间距以及所述第二画线要素的间距为1mm以下。
13.如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防伪造用印刷物,其特征在于,
构成所述第一画线要素的所述第一画线和所述第二画线以及构成所述第二画线要素的所述第三画线以及所述第四画线彼此形状相同。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防伪造用印刷物,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画线、所述第二画线、所述第三画线以及所述第四画线的形状以及颜色相同。
15.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防伪造用印刷物,其特征在于,
由所述第一画线和所述第二画线构成的所述第一画线要素和由所述第三画线和所述第四画线构成的所述第二画线要素的颜色不同。
16.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防伪造用印刷物,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不可见图像要素以及所述第二不可见图像要素中,
在与所述第一画线、所述第二画线、所述第三画线以及所述第四画线的一部分画线重复的位置配置第五画线,
所述第五画线的面积与所述第一画线、所述第二画线、所述第三画线以及所述第四画线相同或比所述第一画线、所述第二画线、所述第三画线以及所述第四画线大,
由所述第五画线形成可见图像。
17.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防伪造用印刷物,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五画线的颜色浓度与所述第一画线、所述第二画线、所述第三画线以及所述第四画线的颜色浓度相同或比所述第一画线、所述第二画线、所述第三画线以及所述第四画线低。
18.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防伪造用印刷物,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五画线的形状与所述第一画线、所述第二画线、所述第三画线以及所述第四画线相同。
19.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防伪造用印刷物,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第五画线配置在与所述第一画线、所述第二画线、所述第三画线以及所述第四画线的一部分画线重复的位置是指,在有规则地排列多个所述第一不可见图像要素以及所述第二不可见图像要素时,在本来应配置的所述一部分画线的位置不配置所述一部分画线而仅配置所述第五画线,或者在配置所述一部分画线后,重叠印刷配置所述第五画线。
20.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防伪造用印刷物,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画线至所述第四画线或所述第一画线至所述第五画线由含有光亮性材料的油墨印刷,
在从由具有所述光亮性材料的油墨印刷的所述第一画线至所述第四画线或所述第一画线至所述第五画线中选择的至少一部分画线上,还具有由任意的有色油墨印刷的第六画线,该第六画线由分别与所述第一画线至所述第四画线或所述第一画线至所述第五画线大小相同或者比所述第一画线至所述第四画线或所述第一画线至所述第五画线小的画线面积构成,
由所述第六画线形成第三可见图像。
21.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防伪造用印刷物,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画线至所述第四画线或所述第一画线至所述第五画线由含有光亮性材料的油墨印刷,
在所述第一画线至所述第四画线或所述第一画线至所述第五画线上的至少一部分画线上,使用无色透明材料,利用固体印刷形成所希望的图案。
22.一种防伪造用印刷物,其特征在于,
在基材上,在预定的区域有规则地以固定间距配置多个由第一画线和第二画线构成的单元,该第一画线和该第二画线沿着第一方向以中心为界对置地配置,
在配置多个的各个所述单元中,所述第一画线和所述第二画线处于正负的关系,并且,面积以及颜色相同,
在所述第一画线和所述第二画线中,利用使一方为闭并且使另一方为开的组合,形成不可见图像,
用于形成所述不可见图像而配置的所述第一画线以及所述第二画线中的、多个相邻配置的单元中的成为开的部分相邻配置的位置上,以所述第一画线和所述第二画线的边界线为中心配置第三画线,以缓和所述预定的区域中的浓度的不均衡,其中,所述第三画线具有所述第一画线以及所述第二画线的一半的画线面积率且为相同颜色。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防伪造用印刷物,其特征在于,
所述单元彼此间的固定间距为1mm以下。
24.如权利要求22或23所述的防伪造用印刷物,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画线以及/或者所述第二画线本来形成所述不可见图像的一部分画线的位置,利用重复印刷配置第四画线或者仅配置所述第四画线,
所述第四画线的面积与所述第一画线以及所述第二画线相同或者比所述第一画线以及所述第二画线大,
由所述第四画线形成可见图像。
25.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防伪造用印刷物,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四画线的颜色浓度与所述第一画线以及所述第二画线的颜色浓度相同或者比所述第一画线以及所述第二画线低。
26.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防伪造用印刷物,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画线、所述第二画线、所述第三画线、所述第四画线由含有光亮性材料的油墨印刷,
在所述第一画线、所述第二画线、所述第三画线、所述第四画线的画线中的一部分画线上,使用无色透明材料,利用固体印刷形成所希望的图案。
27.一种防伪造用印刷物,其特征在于,
在基材上,在预定的区域有规则地以固定间距配置多个具有第一画线和第二画线以及第三画线和第四画线的单元,所述第一画线和第二画线沿第一方向以中心为界对置地配置,所述第三画线和第四画线沿与所述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以所述中心为界对置地配置,
在配置多个的各个所述单元中,所述第一画线和所述第二画线处于正负的关系,并且,所述第三画线和所述第四画线处于正负的关系,
所述第一画线、所述第二画线、所述第三画线以及所述第四画线的面积以及颜色相同,
在所述第一画线和所述第二画线中,利用使一方为闭并且使另一方为开的组合,形成第一不可见图像,
用于形成所述第一不可见图像而配置的所述第一画线以及所述第二画线中的、多个相邻配置的单元中的成为开的部分相邻配置的位置上,以单元彼此间的边界线为中心配置第五画线,以缓和所述预定的区域中的浓度的不均衡,其中,所述第五画线具有所述第一画线以及所述第二画线的一半的画线面积率,
在所述第三画线和所述第四画线中,利用使一方为闭并且使另一方为开的组合,形成第二不可见图像,
用于形成所述第二不可见图像而配置的所述第三画线以及所述第四画线中的、多个相邻配置的单元中的成为开的部分相邻配置的位置上,以所述单元彼此间的边界线为中心配置第六画线,以缓和所述预定的区域中的浓度的不均衡,其中,所述第六画线具有所述第三画线以及所述第四画线的一半的画线面积率。
28.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防伪造用印刷物,其特征在于,
所述单元具有正方形的形状,一边的长度为1mm以下。
29.如权利要求27或28所述的防伪造用印刷物,其特征在于,
所述单元还具有第七画线,该第七画线配置在不存在所述第一画线、所述第二画线、所述第三画线以及所述第四画线的区域,
由所述第七画线形成可见图像。
30.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防伪造用印刷物,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画线、所述第二画线、所述第三画线以及所述第四画线分别具有圆形或多边形的形状。
31.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防伪造用印刷物,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画线、所述第二画线、所述第三画线以及所述第四画线分别具有半圆形状或等腰三角形,
在所述第一画线和所述第二画线为半圆形状时,由所述第一画线和所述第二画线形成一个圆,在所述第一画线和所述第二画线为等腰三角形时,由所述第一画线和所述第二画线形成一个四边形,
在所述第三画线和所述第四画线为半圆形状时,由所述第三画线和所述第四画线形成一个圆,在所述第三画线和所述第四画线为等腰三角形时,由所述第三画线和所述第四画形成一个四边形,
所述第一画线的二分之一和所述第三画线的二分之一重复,所述第一画线的二分之一和所述第四画线的二分之一重复,所述第二画线的二分之一和所述第三画线的二分之一重复,所述第二画线的二分之一和所述第四画线的二分之一重复,由此,由所述第一画线、所述第二画线、所述第三画线以及所述第四画线形成一个圆或一个四边形。
32.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防伪造用印刷物,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七画线配置在所述单元的中心,由所述第七画线形成第一可见图像,
所述第一画线和所述第二画线以夹持所述第七画线对置的方式配置,并且,所述第三画线和所述第四画线以夹持所述第七画线对置的方式配置,
并且,第八画线配置在所述单元的四个角,由所述第八画线形成第二可见图像。
33.如权利要求32所述的防伪造用印刷物,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画线和所述第二画线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相邻配置以形成所述第一不可见图像而本来存在的位置、以及所述第三画线和所述第四画线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相邻配置以形成所述第二不可见图像而本来存在的位置,在所述单元的中心配置有第九画线,以缓和所述预定的区域中的浓度的不均衡,该第九画线具有所述第一画线、所述第二画线、所述第三画线以及所述第四画线的一半的画线面积率。
34.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防伪造用印刷物,其特征在于,
在不存在所述第一画线、所述第二画线、所述第三画线以及所述第四画线的单元中,还具有在所述单元的中心配置的第九画线,
所述第九画线的画线面积与所述第一画线、所述第二画线、所述第三画线或所述第四画线相同。
35.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防伪造用印刷物,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画线、所述第二画线、所述第三画线、所述第四画线、所述第五画线、所述第六画线、所述第七画线、所述第八画线以及所述第九画线由含有光亮性材料的油墨印刷,
在由具有所述光亮性材料的油墨印刷的所述第七画线以及/或者所述第八画线的一部分画线上,还具有由任意的有色油墨印刷的第十画线,该第十画线由与所述第七画线以及/或者所述第八画线相同或比所述第七画线以及/或者所述第八画线小的画线面积构成,
由所述第十画线形成第三可见图像。
36.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防伪造用印刷物,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画线、所述第二画线、所述第三画线、所述第四画线、所述第五画线、所述第六画线、所述第七画线、所述第八画线以及所述第九画线由含有光亮性材料的油墨印刷,
在所述第一画线、所述第二画线、所述第三画线、所述第四画线、所述第五画线、所述第六画线、所述第七画线、所述第八画线以及所述第九画线的一部分画线上,使用无色透明材料,利用固体印刷形成所希望的图案。
37.一种防伪造用印刷物,其特征在于,
在基材上,以固定间距配置多个第一画线要素,该第一画线要素中,沿第一方向配置的第一画线和在与所述第一画线相同的方向配置的第二画线以成为一对的方式形成,
以固定间距配置多个第二画线要素,该第二画线要素中,沿与所述第一方向不同的方向即第二方向配置的第三画线和在与所述第三画线相同的方向配置的第四画线以成为一对的方式形成,
以固定间距配置多个第三画线要素,该第三画线要素中,沿与所述第一方向以及所述第二方向不同的方向即第三方向配置的第五画线和在与所述第五画线相同的方向配置的第六画线以成为一对的方式形成,
以成为所述一对的方式形成的所述第一画线和所述第二画线的面积相同,以成为所述一对的方式形成的所述第三画线和所述第四画线的面积相同,以成为所述一对的方式形成的所述第五画线和所述第六画线的面积相同,
由所述第一画线和所述第二画线构成的各个所述第一画线要素利用闭开的关系形成第一不可见图像,由所述第一画线形成所述第一不可见图像的正像或负像中的一方,由所述第二画线形成所述第一不可见图像的负像或正像中的另一方,
由所述第三画线和所述第四画线构成的各个所述第二画线要素利用闭开的关系形成第二不可见图像,由所述第三画线形成所述第二不可见图像的正像或负像中的一方,由所述第四画线形成所述第二不可见图像的负像或正像中的另一方,
由所述第五画线和所述第六画线构成的各个所述第三画线要素利用闭开的关系形成第三不可见图像,由所述第五画线形成所述第三不可见图像的正像或负像中的一方,由所述第六画线形成所述第三不可见图像的负像或正像中的另一方。
38.如权利要求37所述的防伪造用印刷物,其特征在于,
所述不同的方向中,在所述第一画线以及所述第二画线所排列的第一方向为0°的情况下,所述第三画线以及所述第四画线所排列的第二方向为60°,所述第五画线以及所述第六画线所排列的第三方向为120°。
39.如权利要求37或38所述的防伪造用印刷物,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画线、所述第二画线、所述第三画线、所述第四画线、所述第五画线以及所述第六画线的形状以及颜色相同。
40.如权利要求37或38所述的防伪造用印刷物,其特征在于,
由所述第一画线和所述第二画线构成的第一画线要素、由所述第三画线和所述第四画线构成的第二画线要素和由所述第五画线以及所述第六画线构成的第三画线要素的颜色彼此不同。
41.如权利要求37所述的防伪造用印刷物,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画线、所述第二画线、所述第三画线、所述第四画线、所述第五画线以及所述第六画线由含有光亮性材料的油墨印刷,
在所述第一画线、所述第二画线、所述第三画线、所述第四画线、所述第五画线以及所述第六画线的至少一部分画线上,使用无色透明材料,利用固体印刷形成所希望的图案。
42.如权利要求37所述的防伪造用印刷物,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在不存在所述第一画线、所述第二画线、所述第三画线、所述第四画线、所述第五画线以及所述第六画线的区域配置的第七画线以及第八画线这两者或者任意一方,
由所述第七画线形成第一可见图像,由所述第八画线形成第二可见图像。
43.如权利要求42所述的防伪造用印刷物,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七画线以及/或者所述第八画线配置形成在由所述第一画线、所述第二画线、所述第三画线、所述第四画线、所述第五画线以及所述第六画线的任意一个画线排列的六边形排列内或三角形排列内的中心。
44.如权利要求37所述的防伪造用印刷物,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画线、所述第二画线、所述第三画线、所述第四画线、所述第五画线以及所述第六画线分别具有圆形的形状、分别具有半圆形以下的形状、分别具有多边形的形状。
45.如权利要求42所述的防伪造用印刷物,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七画线以及/或者所述第八画线分别具有圆形的形状、分别具有多边形的形状。
46.如权利要求41所述的防伪造用印刷物,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七画线以及所述第八画线由含有光亮性材料的油墨印刷,
在所述第七画线以及所述第八画线的至少一部分画线上,使用无色透明材料,利用固体印刷形成所希望的图案。
47.如权利要求42所述的防伪造用印刷物,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画线、所述第二画线、所述第三画线、所述第四画线、所述第五画线、所述第六画线、所述第七画线以及所述第八画线由含有光亮性材料的油墨印刷,
在所述第七画线以及/或者所述第八画线的一部分画线上,还具有由任意的有色油墨印刷的第九画线,该第九画线由与所述第七画线以及/或者所述第八画线相同或比所述第七画线以及/或者所述第八画线小的画线面积构成,
由所述第九画线形成第三可见图像。
CN200880105411XA 2007-09-03 2008-09-03 防伪造用印刷物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2110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227564 2007-09-03
JP2007227564 2007-09-03
JP2007-295146 2007-11-14
JP2007295146 2007-11-14
JP2008-111008 2008-04-22
JP2008111008 2008-04-22
JP2008161350 2008-06-20
JP2008-161350 2008-06-20
JP2008-199731 2008-08-01
JP2008-199732 2008-08-01
JP2008199731 2008-08-01
JP2008199732 2008-08-01
PCT/JP2008/065845 WO2009031570A1 (ja) 2007-09-03 2008-09-03 偽造防止用印刷物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21106A CN101821106A (zh) 2010-09-01
CN101821106B true CN101821106B (zh) 2012-07-11

Family

ID=404288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105411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21106B (zh) 2007-09-03 2008-09-03 防伪造用印刷物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2) US20100194094A1 (zh)
EP (1) EP2191974B1 (zh)
JP (1) JP4635160B2 (zh)
KR (1) KR101437031B1 (zh)
CN (1) CN101821106B (zh)
AU (1) AU2008295964B2 (zh)
CA (1) CA2702654C (zh)
RU (1) RU2432262C1 (zh)
WO (1) WO200903157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7029204A1 (de) * 2007-06-25 2009-01-08 Giesecke & Devrient Gmbh Sicherheitselement
JP5099638B2 (ja) * 2008-07-25 2012-12-19 独立行政法人 国立印刷局 真偽判別印刷物
JP5103582B2 (ja) * 2008-11-07 2012-12-19 独立行政法人 国立印刷局 偽造防止用印刷物
JP5481691B2 (ja) * 2009-04-23 2014-04-23 独立行政法人 国立印刷局 偽造防止用形成体
JP5557187B2 (ja) * 2010-01-29 2014-07-23 独立行政法人 国立印刷局 偽造防止用形成体
JP5424266B2 (ja) * 2010-07-06 2014-02-26 独立行政法人 国立印刷局 偽造防止用印刷物
AP2013006992A0 (en) * 2010-08-23 2013-07-31 Securency Int Pty Ltd Multichannel optically variable device
MTP4305B (en) * 2010-09-03 2012-03-25 Securency Int Pty Ltd Optically variable device
JP5709132B2 (ja) * 2011-06-01 2015-04-30 独立行政法人 国立印刷局 偽造防止用印刷物、偽造防止用印刷物の作成方法及び偽造防止用印刷物の作成システム
US9165218B2 (en) 2011-09-12 2015-10-20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Distance-based image analysis
JP5990791B2 (ja) * 2012-04-02 2016-09-14 独立行政法人 国立印刷局 偽造防止用印刷物
RU154316U1 (ru) * 2012-11-23 2015-08-20 Общество С Ограниченной Ответственностью "Специализированное Предприятие "Голография" Защитный элемент для ценных бумаг и документов
JP6233806B2 (ja) * 2013-12-18 2017-11-22 独立行政法人 国立印刷局 偽造防止印刷物
SG11201610115RA (en) 2014-06-06 2017-01-27 Gemalto Ag Security element and identification document
EP3248806B1 (en) * 2015-01-09 2021-04-21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Luminescent medium and method for reading luminescent medium
KR101688970B1 (ko) * 2015-06-18 2017-01-02 조성재 패턴의 움직이는 방향과 범위를 한정시킨 엠 홀로그램 필름
GB2542783B (en) * 2015-09-29 2018-02-07 De La Rue Int Ltd Security print media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thereof
AU2019205265B2 (en) * 2018-01-03 2023-03-09 Visual Physics, Llc Micro-optic security device with interactive dynamic security features
FR3079052A1 (fr) * 2018-03-16 2019-09-20 Idemia France Document apte a generer une image couleur
JP6860151B2 (ja) * 2018-06-07 2021-04-14 独立行政法人 国立印刷局 印刷物の読取検査方法及びその装置、並びに印刷物の読取検査用ソフトウェア
JP7164855B1 (ja) 2021-10-20 2022-11-02 独立行政法人 国立印刷局 偽造防止印刷物
JP7352232B2 (ja) 2022-12-21 2023-09-28 独立行政法人 国立印刷局 複写牽制画線印刷物及び複写牽制画線印刷物の作成方法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344A (zh) * 1994-02-05 1995-08-09 苏斌 防伪造的平面标记和防复印、翻摄伪造的平面标记

Family Cites Families (3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4838698A (zh) * 1971-09-18 1973-06-07
JPS62170527A (ja) 1986-01-22 1987-07-27 Osaka Gas Co Ltd ピツチ系炭素繊維の製造方法
JP2540339B2 (ja) * 1987-08-10 1996-10-02 新富士製紙株式会社 透かし模様印刷用オフセットインキ
US4869946A (en) * 1987-12-29 1989-09-26 Nimslo Corporation Tamperproof security card
EP0375833B1 (de) * 1988-12-12 1993-02-10 Landis & Gyr Technology Innovation AG Optisch variables Flächenmuster
JP3383004B2 (ja) * 1993-05-27 2003-03-04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ホログラム記録媒体の作成方法および作成装置
US7114750B1 (en) * 1995-11-29 2006-10-03 Graphic Security Systems Corporation Self-authenticating documents
JP4132122B2 (ja) 1996-12-20 2008-08-13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印刷物、判別具、画像の形成方法および複写物の判別方法
US6104812A (en) * 1998-01-12 2000-08-15 Juratrade, Limited Anti-counterfeit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using digital screening
US20020117845A1 (en) * 2000-01-03 2002-08-29 Bundesdruckerei Gmbh Security and/or valve document
US6103353A (en) * 1998-07-08 2000-08-15 Eastman Kodak Company Copy restrictive documents
JP3449688B2 (ja) * 1998-07-21 2003-09-22 独立行政法人 国立印刷局 真偽判別印刷物及びその作製方法
JP2000153675A (ja) * 1998-11-19 2000-06-06 Toppan Printing Co Ltd 可変画像表示体の作製方法及び可変画像表示体
JP4013450B2 (ja) * 2000-05-16 2007-11-28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ドットパターン表示媒体並びにこの作製方法
DE10127979C1 (de) * 2001-06-08 2002-11-07 Ovd Kinegram Ag Zug Diffraktives Sicherheitselement
DE20121871U1 (de) * 2001-07-25 2003-08-14 Kurz Leonhard Fa Durch Drucken erzeugtes Halbtonbild
EP1421705A4 (en) * 2001-08-07 2009-08-05 Pacific Holographic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DING AND DECODING AN IMAGE OR DOCUMENT AND DOCUMENT CODED THEREOF
DE10255639A1 (de) * 2002-11-28 2004-06-17 Giesecke & Devrient Gmbh Sicherheitselement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desselben
JP4415542B2 (ja) 2002-11-28 2010-02-17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潜像を有する印刷物およびその顕像化方法
JP4039237B2 (ja) * 2002-12-26 2008-01-30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潜像を有する画像形成体
US6980654B2 (en) * 2003-09-05 2005-12-27 Graphic Security Systems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authenticating an article
KR101089435B1 (ko) * 2003-11-21 2011-12-07 비쥬얼 피직스 엘엘씨 마이크로-광학 보안 및 화상 연출 시스템
KR100574871B1 (ko) 2003-12-19 2006-04-27 한국조폐공사 복사 및 컴퓨터 프린팅에 의한 위조 방지용 용지, 이의제조방법 및 필터 인식기를 이용한 위조 여부 확인방법
JP4415102B2 (ja) * 2004-03-16 2010-02-17 独立行政法人 国立印刷局 メッセージを埋め込んだ画像を有する印刷物
JP2006051646A (ja) * 2004-08-11 2006-02-23 National Printing Bureau 真偽判別可能な印刷物
EP2080636A2 (en) * 2004-09-07 2009-07-22 Document Security Systems, Inc. Document containing scanning survivable security features
DE102005028162A1 (de) * 2005-02-18 2006-12-28 Giesecke & Devrient Gmbh Sicherheitselement und Verfahren zu seiner Herstellung
JP4760167B2 (ja) 2005-07-05 2011-08-31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偽造防止用画像形成体
KR100706792B1 (ko) 2005-08-01 2007-04-1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펌프 유닛을 가지는 반도체 소자 제조 장치 및 상기 펌프유닛을 세정하는 방법
JP4682283B2 (ja) * 2005-09-16 2011-05-11 独立行政法人 国立印刷局 光沢差を利用した潜像印刷物
JP4649612B2 (ja) * 2005-11-25 2011-03-16 独立行政法人 国立印刷局 真偽判別可能な印刷物
JP3120531U (ja) * 2006-01-19 2006-04-06 廣川株式会社 隠し画像発現装置
CA2651986C (en) * 2006-05-12 2011-09-13 Crane & Co., Inc. A micro-optic film structure that alone or together with a security document or label projects images spatially coordinated with static images and/or other projected images
JP5099638B2 (ja) * 2008-07-25 2012-12-19 独立行政法人 国立印刷局 真偽判別印刷物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344A (zh) * 1994-02-05 1995-08-09 苏斌 防伪造的平面标记和防复印、翻摄伪造的平面标记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6-51646A 2006.02.23
JP特开2007-144671A 2007.06.14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60176220A1 (en) 2016-06-23
CA2702654A1 (en) 2009-03-12
WO2009031570A1 (ja) 2009-03-12
EP2191974B1 (en) 2016-05-04
KR20100050538A (ko) 2010-05-13
RU2432262C1 (ru) 2011-10-27
CN101821106A (zh) 2010-09-01
KR101437031B1 (ko) 2014-09-03
US20100194094A1 (en) 2010-08-05
EP2191974A4 (en) 2015-11-04
CA2702654C (en) 2017-03-14
JP4635160B2 (ja) 2011-02-16
AU2008295964B2 (en) 2013-03-21
JPWO2009031570A1 (ja) 2010-12-16
EP2191974A1 (en) 2010-06-02
AU2008295964A1 (en) 2009-03-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21106B (zh) 防伪造用印刷物
KR100609031B1 (ko) 망점 인쇄물 및 그 인쇄 방법
JP2600094B2 (ja) 偽造防止用潜像印刷物及びその印刷方法
US6991260B2 (en) Anti-counterfeiting see-through security feature using line patterns
US7377444B2 (en) Data carrier
CN104968505A (zh) 具有安全特征的安全文件
JP5424266B2 (ja) 偽造防止用印刷物
JP5527528B2 (ja) 偽造防止印刷物
WO2004034313A1 (en) Security device
JP4288502B2 (ja) 立体模様印刷物
EP1102217B1 (en) Verification device
JP5392725B2 (ja) 特殊潜像模様形成体
JP3388388B2 (ja) 微細な穿孔を有する真偽判別形成体と真偽判別装置
AU2018100183B4 (en) Methods for multi-channel image interlacing
JP2010253750A (ja) 偽造防止用形成体
JP5103582B2 (ja) 偽造防止用印刷物
AU2003269583C1 (en) Security device
JP2002200836A (ja) 微細な穿孔を有する真偽判別形成体と真偽判別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711

Termination date: 2018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