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17330A - 车辆驾驶操作支持设备和方法以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车辆驾驶操作支持设备和方法以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817330A
CN101817330A CN201010124388A CN201010124388A CN101817330A CN 101817330 A CN101817330 A CN 101817330A CN 201010124388 A CN201010124388 A CN 201010124388A CN 201010124388 A CN201010124388 A CN 201010124388A CN 101817330 A CN101817330 A CN 10181733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tential risk
vehicle
control
chaufeur
aux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1243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817330B (zh
Inventor
种田友明
泷川能史
小林洋介
田家智
村田隼之
铃木拓
蔡佑文
保坂元明
菊池宏信
木村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ssan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ssan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ssan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ssan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8173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1733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81733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1733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W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OF DIFFERENT TYPE OR DIFFERENT FUNCTION; CONTROL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YBRID VEHICLES; ROAD VEHICLE DRIVE CONTROL SYSTEMS FOR PURPOSES NOT RELATED TO THE CONTROL OF A PARTICULAR SUB-UNIT
    • B60W10/00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of different type or different function
    • B60W10/22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of different type or different function including control of suspension syste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17/00Resilient suspensions having means for adjusting the spring or vibration-damper characteristics, for regulating the distance between a supporting surface and a sprung part of vehicle or for locking suspension during use to meet varying vehicular or surface conditions, e.g. due to speed or load
    • B60G17/015Resilient suspensions having means for adjusting the spring or vibration-damper characteristics, for regulating the distance between a supporting surface and a sprung part of vehicle or for locking suspension during use to meet varying vehicular or surface conditions, e.g. due to speed or load the regulating means comprising electric or electronic elements
    • B60G17/0195Resilient suspensions having means for adjusting the spring or vibration-damper characteristics, for regulating the distance between a supporting surface and a sprung part of vehicle or for locking suspension during use to meet varying vehicular or surface conditions, e.g. due to speed or load the regulating means comprising electric or electronic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gulation being combined with other vehicle control syste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50Seat suspension devices
    • B60N2/501Seat suspension devices actively controlled suspension, e.g. electronic contro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50Seat suspension devices
    • B60N2/506Seat guided by rods
    • B60N2/508Scissors-like structu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50Seat suspension devices
    • B60N2/54Seat suspension devices using mechanical springs
    • B60N2/544Compression or tension spring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W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OF DIFFERENT TYPE OR DIFFERENT FUNCTION; CONTROL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YBRID VEHICLES; ROAD VEHICLE DRIVE CONTROL SYSTEMS FOR PURPOSES NOT RELATED TO THE CONTROL OF A PARTICULAR SUB-UNIT
    • B60W10/00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of different type or different function
    • B60W10/04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of different type or different function including control of propulsion units
    • B60W10/06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of different type or different function including control of propulsion units including control of combustion engin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W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OF DIFFERENT TYPE OR DIFFERENT FUNCTION; CONTROL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YBRID VEHICLES; ROAD VEHICLE DRIVE CONTROL SYSTEMS FOR PURPOSES NOT RELATED TO THE CONTROL OF A PARTICULAR SUB-UNIT
    • B60W10/00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of different type or different function
    • B60W10/18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of different type or different function including control of braking systems
    • B60W10/184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of different type or different function including control of braking systems with wheel brak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W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OF DIFFERENT TYPE OR DIFFERENT FUNCTION; CONTROL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YBRID VEHICLES; ROAD VEHICLE DRIVE CONTROL SYSTEMS FOR PURPOSES NOT RELATED TO THE CONTROL OF A PARTICULAR SUB-UNIT
    • B60W30/00Purposes of road vehicle drive control systems not related to the control of a particular sub-unit, e.g. of systems using 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 B60W30/02Control of vehicle driving stability
    • B60W30/025Control of vehicle driving stability related to comfort of drivers or passeng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15/00Steer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15/02Steering position indicators ; Steering position determination; Steering aids
    • B62D15/025Active steering aids, e.g. helping the driver by actively influencing the steering system after environment evalu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15/00Steer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15/02Steering position indicators ; Steering position determination; Steering aids
    • B62D15/025Active steering aids, e.g. helping the driver by actively influencing the steering system after environment evaluation
    • B62D15/0265Automatic obstacle avoidance by steer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15/00Steer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15/02Steering position indicators ; Steering position determination; Steering aids
    • B62D15/029Steering assistants using warnings or proposing actions to the driver without influencing the steering syste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5/00Power-assisted or power-driven steering
    • B62D5/04Power-assisted or power-driven steering electrical, e.g. using an electric servo-motor connected to, or forming part of, the steering gear
    • B62D5/0457Power-assisted or power-driven steering electrical, e.g. using an electric servo-motor connected to, or forming part of, the steering gear characterised by control features of the drive means as such
    • B62D5/046Controlling the motor
    • B62D5/0472Controlling the motor for damping vibr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2400/00Indexing codes relating to detected, measured or calculated conditions or factors
    • B60G2400/80Exterior conditions
    • B60G2400/82Ground surface
    • B60G2400/823Obstacle sens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2800/00Indexing codes relating to the type of movement or to the condition of the vehicle and to the end result to be achieved by the control action
    • B60G2800/24Steering, cornering
    • B60G2800/242Obstacle avoidance manoeuv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W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OF DIFFERENT TYPE OR DIFFERENT FUNCTION; CONTROL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YBRID VEHICLES; ROAD VEHICLE DRIVE CONTROL SYSTEMS FOR PURPOSES NOT RELATED TO THE CONTROL OF A PARTICULAR SUB-UNIT
    • B60W50/00Details of control systems for road vehicle drive control not related to the control of a particular sub-unit, e.g. process diagnostic or vehicle driver interfaces
    • B60W50/08Interaction between the driver and the control system
    • B60W50/14Means for informing the driver, warning the driver or prompting a driver intervention
    • B60W2050/143Alarm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W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OF DIFFERENT TYPE OR DIFFERENT FUNCTION; CONTROL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YBRID VEHICLES; ROAD VEHICLE DRIVE CONTROL SYSTEMS FOR PURPOSES NOT RELATED TO THE CONTROL OF A PARTICULAR SUB-UNIT
    • B60W2510/00Input parameters relating to a particular sub-units
    • B60W2510/22Suspension syste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W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OF DIFFERENT TYPE OR DIFFERENT FUNCTION; CONTROL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YBRID VEHICLES; ROAD VEHICLE DRIVE CONTROL SYSTEMS FOR PURPOSES NOT RELATED TO THE CONTROL OF A PARTICULAR SUB-UNIT
    • B60W2520/00Input parameters relating to overall vehicle dynamics
    • B60W2520/10Longitudinal spe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W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OF DIFFERENT TYPE OR DIFFERENT FUNCTION; CONTROL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YBRID VEHICLES; ROAD VEHICLE DRIVE CONTROL SYSTEMS FOR PURPOSES NOT RELATED TO THE CONTROL OF A PARTICULAR SUB-UNIT
    • B60W2540/00Input parameters relating to occupants
    • B60W2540/10Accelerator pedal posi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W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OF DIFFERENT TYPE OR DIFFERENT FUNCTION; CONTROL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YBRID VEHICLES; ROAD VEHICLE DRIVE CONTROL SYSTEMS FOR PURPOSES NOT RELATED TO THE CONTROL OF A PARTICULAR SUB-UNIT
    • B60W2540/00Input parameters relating to occupants
    • B60W2540/12Brake pedal posi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W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OF DIFFERENT TYPE OR DIFFERENT FUNCTION; CONTROL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YBRID VEHICLES; ROAD VEHICLE DRIVE CONTROL SYSTEMS FOR PURPOSES NOT RELATED TO THE CONTROL OF A PARTICULAR SUB-UNIT
    • B60W2552/00Input parameters relating to infrastructure
    • B60W2552/05Type of road, e.g. motorways, local streets, paved or unpaved roa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W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OF DIFFERENT TYPE OR DIFFERENT FUNCTION; CONTROL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YBRID VEHICLES; ROAD VEHICLE DRIVE CONTROL SYSTEMS FOR PURPOSES NOT RELATED TO THE CONTROL OF A PARTICULAR SUB-UNIT
    • B60W2555/00Input parameters relating to exterior conditions, not covered by groups B60W2552/00, B60W2554/00
    • B60W2555/20Ambient conditions, e.g. wind or rai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 Control Of Driving Devices And Active Controlling Of Vehicle (AREA)
  • Steering Control In Accordance With Driving Conditions (AREA)
  • Power Steering Mechanism (AREA)
  • Regulating Braking Force (AREA)
  • Traffic Control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车辆驾驶操作支持设备和方法以及车辆。该车辆用的车辆驾驶操作支持设备,包括:感测部,用于感测车辆的、包括包含车辆周围的障碍物的周围状况的行驶状况;以及控制部,用于根据该行驶状况,计算车辆的潜在风险。该控制部进行支持控制以根据潜在风险支持驾驶员,进行第一辅助控制以根据潜在风险限制向驾驶员传递干扰(来自道路的振动等),并进行第二辅助控制以根据潜在风险产生模拟由于潜在风险增加而导致的状况变化(车辆运行状况等)的诱导。该控制部还进行协调控制以协调第一辅助控制和第二辅助控制。

Description

车辆驾驶操作支持设备和方法以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支持车辆的驾驶员的设备和处理以及车辆。
背景技术
车辆驾驶(操作)支持系统被配置为通过控制转向反作用力、加速反作用力或制动反作用力来支持驾驶员。日本专利文献特开平10-211886示出以下技术:根据感测到的包括车辆周围的障碍物的周围状况计算潜在风险,并且根据计算出的潜在风险控制转向辅助转矩,从而通过使驾驶员充分认识周围状况来支持该驾驶员。
发明内容
然而,在驾驶员实际进行驾驶操作之前,不会实现前述控制系统的效果。仅在驾驶员的实际驾驶操作之后,该驾驶员才有机会识别来自控制系统的与周围状况有关的消息。因而,在驾驶员沿潜在风险减小的方向进行适当的驾驶操作之前,可能存在延迟。此外,当独立进行例如用于沿车辆的纵向方向(前后方向)和横向方向(左右方向)支持驾驶员的各种控制操作时,在一些驾驶情形下难以将用于支持驾驶员的消息适当地传达至该驾驶员。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用于更适当地支持驾驶员的技术。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一种车辆驾驶操作支持设备,包括:车辆状态感测部,用于感测车辆的车辆状态;障碍物状况感测部,用于监视包括所述车辆周围的障碍物的周围状况;操作输入部,其中,驾驶员将驾驶员的驾驶操作输入至所述操作输入部,以操作所述车辆;动作调节部,用于调节所述驾驶员的运动;以及控制部,用于:根据所述车辆状态和所述周围状况,计算对于所述障碍物的潜在风险;根据所述潜在风险,提供对所述驾驶操作的操作反作用力;进行第一辅助控制,从而根据所述潜在风险,通过控制所述动作调节部,限制向所述驾驶员传递干扰;进行第二辅助控制,从而根据所述潜在风险,通过控制所述动作调节部,产生模拟响应于增加所述潜在风险的驾驶操作而发生的车辆运行状况的伪运行状况;以及协调所述第一辅助控制和所述第二辅助控制。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一种车辆,包括如上所述的车辆驾驶操作支持设备。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一种车辆驾驶操作支持设备,包括:感测部,用于感测车辆的、包括包含所述车辆周围的障碍物的周围状况的行驶状况;以及控制部,用于:根据所述行驶状况,计算所述车辆的潜在风险;进行支持控制,从而根据所述潜在风险,产生所述车辆的反作用力;进行第一辅助控制,从而根据所述潜在风险,限制向所述驾驶员传递干扰;进行第二辅助控制,从而根据所述潜在风险,产生模拟由于所述潜在风险增加而导致的状况变化的诱导;以及进行协调控制,从而协调所述第一辅助控制和所述第二辅助控制。
根据本发明的再一方面,一种车辆驾驶操作支持方法,包括:感测车辆的、包括包含所述车辆周围的障碍物的周围状况的行驶状况;根据所述行驶状况,计算所述车辆的潜在风险;进行支持控制,从而根据所述潜在风险,产生所述车辆的反作用力;进行第一辅助控制,从而根据所述潜在风险,限制向所述驾驶员传递干扰;进行第二辅助控制,从而根据所述潜在风险,产生模拟由于所述潜在风险增加而导致的状况变化的诱导;以及进行协调控制,从而协调所述第一辅助控制和所述第二辅助控制。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示出配备有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实施例的驾驶操作支持系统1的车辆(或本车辆)1A的示意图。
图2是示意性示出车辆1A的驾驶操作支持系统1的示意图。
图3是示出图2的支持系统中用于计算转向反作用力控制所使用的阻尼力的控制映射的图。
图4是示意性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实施例中采用的主动悬架系统的示意图。
图5是示出由图2所示的支持系统的控制器50进行的潜在风险计算处理的流程图。
图6的(A)是示出由控制器50进行的协调控制处理的流程图,并且图6的(B)是示出由控制器50进行的协调控制处理的另一示例的流程图。
图7是示出协调控制处理中使用的、潜在风险和信息传递控制的权重之间的关系的图。
图8是示出由控制器50进行的信息传递控制处理的流程图。
图9是示出潜在风险和信息传递控制处理中使用的信息传递控制基准参数α0之间的关系的图。
图10是示出由控制器50进行的驾驶操作诱导控制处理的流程图。
图11是用于示出当前方潜在风险RPa高时驾驶操作诱导控制处理的控制操作的示意图。
图12A和12B是示出当前方潜在风险RPa高时设置的加速(踏板)反作用力和车体纵倾角β的特性的图。
图13是用于示出当后方潜在风险RPb高时驾驶操作诱导控制处理的控制操作的示意图。
图14是示出当后方潜在风险RPb高时设置的车体纵倾角γ的特性的图。
图15是用于示出当右方潜在风险RPc或左方潜在风险RPd高时驾驶操作诱导控制处理的控制操作的示意图。
图16A和16B是示出当右方潜在风险RPc或左方潜在风险RPd高时设置的转向反作用力和车体侧倾角δ的特性的图。
图17是示出由控制器50进行的纵向驾驶操作辅助(或支持控制)处理的流程图。
图18A和18B是示出纵向力控制的示意图。
图19是示出横向驾驶操作辅助(或支持控制)处理的流程图。
图20是示出车辆操作状态(纵向速度)和车辆稳定性之间的关系的图。
图21是示出车辆操作状态和车辆稳定性之间的关系的另一示例的图。
图22是示出信息传递控制的权重随着潜在风险RP的增加而减小的特性的图。
图23是示出潜在风险RP和信息传递控制基准参数α0之间的关系的另一示例的图。
图24是示出潜在风险RP和操作反作用力(转向反作用力和/或踏板反作用力)之间的关系的图。
图25是示出应用例7的信息传递控制的流程图。
图26是示出代替主动悬架系统、配备有阻尼力控制系统的车辆的示意图。
图27是以截面部分示出阻尼力控制装置作为例子的正视图。
图28是用于示出相对于可变阻尼力减震器中的阀元件的位置的阻尼力特性的图。
图29是示出控制器50的功能布置的示例的框图。
图30是示出应用例9中的车辆1A的示意图。
图31是示出潜在风险RP和参数Dd之间的特性的图。
图32是示出悬置式座椅601的示意图。
图33A是示出座椅的支撑结构的放大侧视图,并且图33B是座椅的支撑结构的平面图。
图34是示出应用例11的悬架结构的图。
图35是示出应用例15的驾驶操作诱导处理的流程图。
图36是示出图35所示的第一子流程的流程图。
图37是示出图35所示的第二子流程的流程图。
图38是示出图35所示的第三子流程的流程图。
图39是示出图35所示的第四子流程的流程图。
图40是用于示出图38的第三子流程和图39的第四子流程所使用的第一阈值RPc0和第二阈值RPc1的图。
图41是示出应用例6的悬架结构的示意图。
图42A和42B是示出当右方潜在风险高时设置的稳定器连杆长度的特性的图。
图43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信息传递控制处理的流程图。
图44是示出修正增益Kα和车辆稳定性之间的关系的图。
图45A、45B和45C是示出依赖于各种车辆操作状态的车辆稳定性的图。
图46是示出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信息传递控制处理的流程图。
图47是示出修正增益Kα’和车辆稳定性之间的关系的图。
图48是示出根据第四实施方式的车辆状态传递量确定处理的流程图。
图49是示出图48的步骤S800中的车辆运行状况判别处理的流程图。
图50是示出图49的步骤S810中的转弯动作判别处理的流程图。
图51是示出图49的步骤S820中的加速动作判别处理的流程图。
图52是示出为了保持车辆速度恒定的加速开度和制动压力相对于车辆速度的特性的图。
图53是示出图49的步骤S830中的减速动作判别处理的流程图。
图54是示出图48的步骤S900中的基本信息传递量计算处理的流程图。
图55是示出图54的步骤S910中的基本横向运行状况传递程度计算处理的流程图。
图56是示出基本横向运行状况传递程度Kgy0相对于横向加速度的绝对值的关系的图。
图57是示出图54的步骤S920中的基本纵向运行状况传递程度计算处理的流程图。
图58是示出基本纵向运行状况传递程度Kgx0相对于加速开度ACC和制动压力BRK的关系的图。
图59是示出图54的步骤S930中的基本垂直运行状况传递程度计算处理的流程图。
图60是示出基本垂直运行状况传递程度Kgz0相对于加速开度ACC和制动压力BRK的关系的图。
图61是示出图54的步骤S940中的基本操作力传递程度计算处理的流程图。
图62是示出基本操作力传递程度Kfy0相对于横向加速度YG的绝对值的关系的图。
图63是示出图48的步骤S1000中的最小信息传递量计算处理的流程图。
图64是示出车辆速度依赖信息传递程度Kv1相对于车辆速度的关系的图。
图65是示出亮度依赖信息传递程度Kb相对于车辆外部的亮度的关系的图。
图66是示出第二亮度依赖信息传递程度Kb1相对于车辆外部的亮度的关系的图。
图67是示出第一刮擦器状态依赖信息传递程度Kw和第二刮擦器状态依赖信息传递程度Kw1的值的表。
图68是示出道路类别依赖信息传递程度Kr的值的表。
图69是示出图48的步骤S1100中的命令信息传递量计算处理的流程图。
图70是示出图69的步骤S1110中的命令横向运行状况传递量计算处理的流程图。
图71是示出图69的步骤S1120中的命令纵向运行状况传递量计算处理的流程图。
图72是示出图69的步骤S1130中的命令垂直运行状况传递量计算处理的流程图。
图73是示出图69的步骤S1140中的命令操作力传递量计算处理的流程图。
图74是示出由根据第五实施方式的控制器50进行的驾驶操作诱导控制处理的流程图。
图75是用于示出当前方潜在风险RPa高时图74的驾驶操作诱导控制处理的控制操作的示意图。
图76A和76B是示出当前方潜在风险RPa高时设置的加速(踏板)反作用力和悬架冲程振动的特性的图。
图77是用于示出当后方潜在风险RPb高时驾驶操作诱导控制处理的控制操作的示意图。
图78是示出当后方潜在风险RPb高时设置的悬架冲程振动的特性的图。
图79是用于示出当右方潜在风险RPc或左方潜在风险RPd高时驾驶操作诱导控制处理的控制操作的示意图。
图80A和80B是示出当右方潜在风险RPc或左方潜在风险RPd高时设置的转向反作用力和悬架冲程振动的特性的图。
图81是示出根据第五实施方式的应用例1的驾驶操作诱导处理的流程图。
图82是示出根据第六实施方式的驾驶操作诱导处理的流程图。
图83是用于示出当前方潜在风险RPa高时驾驶操作诱导控制处理的控制操作的示意图。
图84A和84B是示出当前方潜在风险RPa高时设置的转向反作用力和摆动侧倾角的特性的图。
图85是示出根据第七实施方式的驾驶操作诱导处理的流程图。
图86是示出根据第八实施方式的驾驶操作诱导处理的流程图。
图87是示出根据第九实施方式的驾驶操作诱导处理的流程图。
图88是示出图87所示的第一子流程的流程图。
图89是示出图87所示的第二子流程的流程图。
图90是示出图87所示的第三子流程的流程图。
图91是示出图87所示的第四子流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实施例
图1示意性示出配备有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实施例的车辆驾驶(操作)支持系统1的机动车辆(本车辆)1A。机动车辆1A包括:轮2FR、2FL、2RR和2RL;车体3;主动悬架系统(4),其包括分别布置在车体3与轮2FR、2FL、2RR和2RL之间的主动悬架4FR、4FL、4RR和4RL;方向盘5;转向连杆6,其布置在方向盘5与转向轮2FR和2FL之间;加速踏板7;制动踏板8;以及摄像系统(9),其包括分别布置在车体3的前后左右部位中的摄像机9F、9R、9SR和9SL,并被配置为通过摄像来监视车辆1A的周围。控制器50通过接收来自机动车辆1A上所安装的各种组件的信号来收集信息。
图2示出机动车辆1A的控制系统。图2所示的控制系统包括:激光雷达10;摄像机9F、9R、9SR和9SL;车辆速度传感器30;控制器50;转向反作用力控制装置60;伺服马达61、81和91;转向角度传感器62;加速(踏板)反作用力控制装置80;制动(踏板)反作用力控制装置90;驱动力控制装置100;制动力控制装置110;分别设置在主动悬架4FR、4FL、4RR和4RL中的致动器120FR、120FL、120RR和120RL;分别设置在主动悬架4FR、4FL、4RR和4RL中或附近的车体法向(或垂直)加速度传感器130FR、130FL、130RR和130RL;以及车辆状态感测装置140。
在该例子中,激光雷达10、摄像机9F、9R、9SR和9SL、车辆速度传感器30、控制器50、转向反作用力控制装置60、伺服马达61、81和91、转向角度传感器62、加速(踏板)反作用力控制装置80、制动(踏板)反作用力控制装置90、驱动力控制装置100、制动力控制装置110、致动器120FR、120FL、120RR和120RL、车体法向加速度传感器130FR、130FL、130RR和130RL、以及车辆状态感测装置140,这些可以作为构成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实施例的车辆驾驶操作支持(控制)系统1的组件。
将激光雷达10安装至机动车辆1A的护栅或保险杠等的前部,并被配置为利用红外激光脉冲水平扫描。激光雷达10接收由前方车辆的后端等的前方物体反射来的红外激光脉冲的反射波,并且根据接收到反射波的时间,测量机动车辆1A到各前方物体的距离和方向。将测量出的各物体的距离和方向供给至控制器50。
由相对于向前方向或车辆1A的纵向方向的角度来表示前方物体的方向。激光雷达10的扫描范围延伸至约±6度,并且激光雷达10可以检测该范围内的前方物体。该前方物体可以是前方车辆、行人或一些其它物体。
前方摄像机9F是例如安装在挡风玻璃上方的、具有CCD或CMOS成像器的小型摄像机等的摄像装置。摄像机9F将前方道路的图像数据供给至控制器50。摄像机9F具有水平延伸约±30度的摄像范围,并且摄像机9F可以覆盖该范围中的前方道路场景。
侧方摄像机9SR和9SL是例如分别安装在右侧后门和左侧后门上方的、CCD或CMOS摄像机等的摄像装置。摄像机9SR和9SL将相邻车道的状况等的车辆1A的右侧和左侧的场景的图像数据供给至控制器50。侧方摄像机9SR和9SL具有水平延伸约±60度的较宽的摄像范围。
后方摄像机9R是例如安装在后窗上方的、小型CCD或CMOS摄像机等的摄像装置。摄像机9R将后方道路的图像数据供给至控制器50。与前方摄像机9F相同,摄像机9R具有水平延伸约±30的摄像范围,并且摄像机9R可以覆盖该范围中的后方道路场景。
车辆速度传感器30根据例如车轮速度感测车辆1A的车辆速度,并将感测到的车辆速度供给至控制器50。
控制器50包括CPU等的处理单元、以及ROM和RAM等的外围装置,并且用作车辆驾驶操作支持控制系统和其它车辆控制系统中的控制部的主要组件。
控制器50根据来自车辆速度传感器30的车辆速度、从激光雷达10供给的距离信息以及从摄像机9F、9R、9SR和9SL供给的周围环境的图像信息,确定车辆周围的障碍物状况。控制器50通过处理从摄像机供给的图像信息来提取车辆周围的障碍物状况。
障碍物状况包括诸如以下障碍物状况中的一个或多个:到在本车辆1A前方行驶的前方车辆的距离;相邻车道中是否存在位于本车辆之后且朝向本车辆行驶的其它车辆以及该其它车辆的接近程度;本车辆相对于车道标记(白色线)的左右位置,即相对位置和角度;以及车道标记的形状。驾驶操作支持系统将在本车辆前方横穿的行人或两轮车检测为障碍物状况。
控制器50计算对于各障碍物的潜在风险(即,表示本车辆1A到障碍物的接近程度的物理量)。此外,控制器50通过合成或累计或总计车辆周围的障碍物的个体潜在风险,计算本车辆的周围环境的综合潜在风险,并且如后面所述,根据该潜在风险,进行用于协调如下控制的协调控制:车辆横向方向上的横向控制(转向反作用力、转向角和/或转向增益的控制);车辆纵向方向上的纵向控制(加速踏板和制动踏板至少之一的纵向(驱动/制动)力和/或反作用力的控制);以及车辆垂直方向上的垂直控制(主动悬架的阻尼力、液压、悬架冲程和/或弹性常数的控制)。
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器50根据综合潜在风险(RP)进行车辆纵向、横向和垂直方向上的控制。在这种情况下,控制器50进行控制,从而限制或抑制向驾驶员传递被看作为驾驶操作支持控制的噪声的信息(路面状况和车辆运行状况等),并且允许向驾驶员传递被看作为有助于引导驾驶员进行适当驾驶操作的信息(路面状况和车辆运行状况等)。此外,控制器50通过产生用于诱导驾驶员的操作的伪车辆运行状况来引导驾驶员。此外,控制器50根据条件,在切换或协调模式下进行对被看作为噪声的路面状况和车辆运行状况等的干扰信息的传递的传递控制、和用于产生用于诱导驾驶员进行适当操作的伪运行状况的诱导控制。
在该例子中,控制器50控制车辆的纵向(驱动/制动)力、由驾驶员所操作的操作输入装置中产生的操作反作用力(反作用力)和主动悬架系统的阻尼特性。该操作输入装置包括驾驶员输入加速操作的加速踏板7、驾驶员输入制动操作的制动踏板8和驾驶员输入转向操作的方向盘5中的任一个或多个。
对于主动悬架系统的阻尼特性,控制器50根据由从车体法向加速度传感器130FR、130FL、130RR和130RL分别输入至控制器50的传感器信号所表示的法向加速度X”2FR~X”2RL,控制各个主动悬架4FR、4FL、4RR或4RL中所设置的阻尼器的压力、或悬架冲程。
控制器50将法向加速度X”乘以预定增益Km,将车体法向加速度X”的积分∫dt乘以预定增益Kn,通过对通过这些相乘所获得的乘积相加来确定和,并且基于由此计算出的和,确定用于控制主动悬架4FR、4FL、4RR和4RL的阻尼器中的各压力控制致动器120FR、120FL、120RR和120RL的控制命令。
转向反作用力控制装置60包括在车辆的转向系统中,并被配置为响应于从控制器50传送来的命令信号,控制由伺服马达61生成的转矩。伺服马达61响应于转向反作用力控制装置60的命令,改变输出转矩。因此,控制器50可以将为驾驶员的转向操作所设置的转向反作用力控制为期望的目标值。在这种情况下,控制器50根据潜在风险控制转向反作用力。在施加转向反作用力的控制时,控制器50可以使用如图3所示的阻尼力计算控制映射。
根据转向角速度θ’和生成转矩TH计算添加至转向反作用力TR的阻尼力TD。随着转向角速度θ’增大,阻尼力TD单调或线性减小,并且随着生成转矩TH增大,阻尼力TD相对于转向角速度θ’的减小速率增大。在图3所示的例子中,阻尼力计算控制映射的横轴表示转向角速度θ’,并且纵轴表示阻尼力TD,并且以如下方式设置该控制映射。当转向角速度θ’沿正方向从0开始增大时,阻尼力TD与转向角速度θ’成比例地沿负方向从值TD0(0)开始减小。当转向角速度θ’沿负方向从0开始减小时,阻尼力TD与转向角速度θ’成比例地沿正方向从值TD0(0)开始增大。此外,随着生成转矩TH变大,阻尼力TD相对于转向角速度θ’的变化(增大或减小)速率增大。
该例子的转向角度传感器62是布置在转向杆或方向盘附近的角度传感器,并被配置为感测转向轴的旋转角度作为转向角度,并将感测到的转向角度供给至控制器50。
设置有用于感测驾驶员的加速操作量的加速操作(或加速输入)传感器。在该例子中,该加速操作传感器是用于感测以加速踏板7的加速踏板踩踏量或程度的形式的加速操作量的加速踏板冲程传感器(未示出)。将感测到的加速操作量供给至控制器50。
加速反作用力控制装置80响应于从控制器50供给的命令信号,控制由加速踏板82的连杆中包含的伺服马达81所生成的转矩。伺服马达81响应于来自加速反作用力控制装置80的命令改变由伺服马达81所生成的反作用力,并由此使得可以将驾驶员踩踏加速踏板82的加速操作期间所产生的踏板力控制为期望的目标值。
设置有用于感测驾驶员的制动操作量的制动操作传感器。在该例子中,制动操作传感器是用于感测以制动踏板8的制动踏板踩踏量或程度的形式的制动操作量的制动踏板冲程传感器(未示出)。将感测到的制动操作量供给至控制器50。
制动反作用力控制装置90响应于从控制器50供给的命令信号,控制由制动助力器所生成的制动辅助力。制动助力器响应于来自制动反作用力控制装置90的命令,改变由该制动助力器生成的制动辅助力,并由此使得可以将驾驶员踩踏制动踏板8的制动操作期间所生成的踏板力控制为期望的目标值。随着制动辅助力增大,制动反作用力变小,并且制动踏板8变得更容易踩踏。
驱动力控制装置110包括引擎控制器,并且响应于来自控制器50的命令信号,控制车辆的引擎的引擎转矩。
制动力控制装置110包括制动压力控制器,并且响应于来自控制器50的命令信号,控制制动液压。
车辆状态感测装置140包括横向加速度传感器、横摆率传感器、加速开度传感器和制动压力传感器等的用于感测本车辆1A的车辆状态的各种车辆状态传感器,并将感测到的横向加速度(或横向G)、横摆率、加速开度ACC、制动压力BRK等的感测到的车辆操作状态供给至控制器50。
主动悬架机构
图4示出该例子的车辆1A中采用的主动悬架系统或机构。如图4所示,将各个主动悬架4FR、4FL、4RR和4RL布置在车体的车体侧构件12与支撑轮2FR、2FL、2RR和2RL中的相应轮的车轮侧构件14之间。各主动悬架4FR~4RR包括致动器120FR、120FL、120RR或120RL,螺旋弹簧16FR、16FL、16RR或16RL,以及用于仅响应于来自控制器50的命令控制相应的致动器的工作液压的压力控制阀17FR、17FL、17RR或17RL。压力控制阀17FL~17RR经由液体通道25与液压源(压力源)24相连接。至少一个高压侧储蓄器28H与液体通道25相连接。每个主动悬架的压力控制阀通过具有节流阀28V的液体通道,与相应的低压侧储蓄器28L相连接。每个主动悬架的致动器120FR、120FL、120RR或120RL包括与以下液体通道相连接的液压缸15FR、15FL、15RR或15RL,该液体通道将压力控制阀17FL~17RR和低压侧储蓄器28L相连接。
各个致动器120FR、120FL、120RR和120RL包括:缸筒15a,其被安装至车体侧构件12;活塞杆15b,其被安装至车轮侧构件14;和活塞15c,其封闭接收由相应的压力控制阀17FR~17RR所控制的液压的上压力室B。将各个螺旋弹簧16FR~16RR与致动器120FL~120RR中的相应致动器平行地布置在车体侧构件12和车轮侧构件14之间,并被配置为支撑车体的静态负荷。作为螺旋弹簧16FL~16RR,可以使用仅用于支撑静态负荷的低弹性常数的弹簧。
各轮的压力控制阀17FL~17RR用于当上压力室B中的压力增大时减小上压力室B中的压力,并且当上压力室B中的压力减小时增大上压力室B中的压力。这样,压力控制阀17FL~17RR可以抑制由于向上振动输入所引起的上压力室B中的压力增大、以及由于向下振动输入所引起的上压力室B中的压力减小,并且减少传递至车体侧构件12的振动。
将车体法向加速度传感器130FL、130FR、130RL和130RR分别安装至车体3上紧挨轮2FL、2FR、2RL和2RR上方的位置处,并且与控制器50相连接,从而供给表示感测到的车体法向加速度X”2FL~X”2RR的法向加速度信号。
控制器50包括用于控制主动悬架4FL、4FR、4RL和4RR的压力的悬架控制部50a。悬架控制部50a具有:增益调整功能,用于将各个车体法向加速度X”2FL~X”2RR乘以预定增益Km;车体法向速度计算和增益调整功能,用于将各个车体法向加速度X”2FL~X”2RR的积分∫dt乘以预定增益Kn;以及相加功能,用于通过将增益调整功能的输出以及车体法向速度计算和增益调整功能的输出相加来确定和。将通过相加功能确定的和作为命令V4FL~V4RR供给至压力控制阀17(FL~RR)。
控制器50的悬架控制部50a包括:积分器51,其接收感测到的车体法向加速度X”2FL~X”2RR,并确定表示车体法向速度X’2FL~X’2RR的各个积分;和放大器52,其利用预定增益Kn分别放大车体法向速度X’2FL~X’2RR。悬架控制部50a还包括:放大器53,其接收感测到的车体法向加速度X”2FL~X”2RR,并利用预定增益Km放大车体法向加速度X”2FL~X”2RR;和加法器54,其将来自放大器52和53的放大器输出相加。
例如,将感测到的车体法向加速度X”2FL~X”2RR进一步输入至形成窗比较器的比较器55。例如,当感测到的车体法向加速度X”2FL~X”2RR在预定上限值和预定下限值之间的预定范围内时,比较器55输出逻辑值1的比较器输出。将该比较器输出供给至计时器电路56,从而判断比较器输出是否在预定时间段内连续保持为逻辑值1。当逻辑值1的比较器输出的持续时间等于或长于预定时间段时,计时器电路56将(例如,具有逻辑值1的)复位信号RS传送至积分器51,由此复位积分器51中的累积数据。
通过改变车体法向加速度X”2FL~X”2RR的增益Km和车体法向速度X’2FL~X’2RR的增益Kn,悬架控制部50a可以控制主动悬架4(FL~RR),从而几乎全部消除从路面输入至车体3的振动,或者允许振动在未被抑制或很少被抑制的情况下直接被传递至车体。此外,通过产生不依赖于路面输入的压力控制阀命令信号V4FL~V4RR,悬架控制部50a可以以除用于抑制来自路面的振动的控制模式以外的其它控制模式(用于控制车体的侧倾动作或纵倾动作的控制模式等),控制主动悬架。
控制器中的控制处理
本实施方式的驾驶支持控制系统计算车辆1A的潜在风险RP,根据该潜在风险进行用于(利用主动悬架)改变传递信息的程度(或噪声减少的程度)的信息传递(限制)控制,并根据该潜在风险进行用于诱导驾驶员的驾驶操作的驾驶员驾驶操作诱导控制。此外,驾驶支持控制系统根据车辆和周围环境的各种状况,进行用于协调信息传递(限制)控制和驾驶操作诱导控制的协调控制。
潜在风险计算
图5以流程图形式示出响应于由驾驶员输入的用于开始驾驶操作支持控制的开始命令所启动的潜在风险计算处理。在步骤S1,控制器50首先读取车辆1A的车辆行驶状况。
该车辆行驶状况包括包含车辆1A周围的障碍物状况的周围环境状况以及其它信息。在该例子中,在S1中获得的车辆行驶状况至少包括:由激光雷达10检测到的到前方车辆的相对距离和相对角度;来自前方摄像机9F的信息,该信息包括车道标记的相对位置(沿横向方向的位移和相对角度)和形状以及到前方车辆的相对距离和角度;基于由摄像机9R、9SR和9SL获得的图像的信息,该信息包括到相邻车道中位于车辆1A之后的后方车辆的相对距离和角度;以及由车辆速度传感器30感测到的车辆速度。此外,根据由摄像机9F、9R、9SL和9SR所获得的图像数据,控制器50在四轮车、两轮车、行人和其它障碍物之间辨别,并确定各障碍物的类型。
然后,在步骤S2中,控制器50根据在S1中获得的与车辆行驶状况有关的数据,识别当前周围状况。在该例子中,控制器50通过使用存储器部(图29所示的存储器556d或外部存储装置等)中所存储的先前数据和当前数据,识别各障碍物相对于车辆1A的当前相对位置、移动方向和移动速度。例如,该先前数据包括在最近的控制周期或前一控制周期中获得的各障碍物相对于车辆1A的相对位置、移动方向和移动速度。当前数据是在S1中获得的与车辆行驶状况有关的当前数据。因而,控制器50可以识别各障碍物的相对位置和移动。
在下一步骤S3中,控制器3计算对于S2中检测到或识别出的各障碍物的时间余量TTC(time to collision,碰撞时间)。通过使用以下等式(1)来计算对于障碍物k的时间余量TTCk。
TTCk=(Dk-σ(Dk))/(Vrk+σ(Vrk))…(1)
在该等式中,Dk是从车辆1A到障碍物k的相对距离;Vrk是障碍物k相对于车辆1A的相对速度;σ(Dk)是相对距离的偏差(dispersion);并且σ(Vrk)是相对速度的偏差。
考虑到感测装置的不确定性和发生意外情况的影响比重,由检测到障碍物k的传感器的类型和该障碍物k的类型来确定偏差σ(Dk)和σ(Vrk)。由激光雷达10进行的距离测量比由摄像机9F、9R、9SR和9SL进行的测量精确。因此,当由激光雷达10测量相对距离Dk时,无论相对距离的值如何,该相对距离的偏差σ(Dk)保持基本恒定。另一方面,当利用来自摄像机9F、9R、9SR和9SL的图像数据测量相对距离Dk时,对偏差σ(Dk)进行设置,以使得随着相对距离Dk增加,相对距离的偏差σ(Dk)呈指数增大。当到障碍物k的相对距离Dk小时,由于与激光雷达相比较,利用摄像机可以更精确地测量较小的相对距离,因此将相对距离Dk的偏差σ(Dk)设置得较小。
例如,可以采用以下设置。当由激光雷达10感测相对距离Dk时,相对速度的偏差σ(Vrk)与相对速度Vrk成比例地增加。当由摄像机感测相对距离Dk时,随着相对速度Vrk增加,相对速度的偏差σ(Vrk)呈指数增大。当由摄像机感测物体状况时,控制系统可以通过处理图像数据来识别该障碍物的类型。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根据障碍物的类型设置偏差σ(Dk)和σ(Vrk)。
当障碍物的大小较大时,由摄像机测量相对距离Dk更加精确。因此,与两轮车或行人相比,对于四轮车将相对距离的偏差σ(Dk)设置得较小。随着估计出的障碍物k的速度变高,相对速度的偏差σ(Vrk)增大。即使估计出的相对速度Vrk相同,由于假定四轮车的移动速度大于两轮车和行人的移动速度,因此与两轮车或行人相比,对于四轮车将相对速度偏差σ(Vrk)设置得较大。如果由激光雷达10和摄像机9F、9R、9SR和9SL这两者来感测障碍物k,则控制器50可被配置为通过使用差量σ(Dk)的值中较大的一个和差量σ(Vrk)的值来计算时间余量TTCk。
在步骤S4中,控制器50通过使用在S3中计算出的时间余量TTCk来计算对于各障碍物k的个体潜在风险RPk。以下等式(2)用于该计算。
RPk=(1/TTCk)×wk    …(2)
在该等式中,wk是障碍物k的权重。如由等式(2)所示,使用TTCk的倒数将潜在风险表示为时间余量TTCk的函数。潜在风险RPk表示到障碍物k的接近程度,并且随着车辆1A接近障碍物k,潜在风险RPk变高。
根据障碍物k的类型确定各障碍物k的权重wk。在该例子中,当障碍物k是四轮车、两轮车或行人时,由于从对障碍物k的接近度所产生的影响程度或重要度高,因此将权重wk设置为等于1(wk=1)。当障碍物k是不能够作为碰撞对象的车道标记或物体时,将权重wk设置为等于0.5(wk=0.5)。
在步骤S5中,控制器50提取在S4中计算出的物体的个体潜在风险RPk沿车辆的纵向方向的纵向分量,并通过将提取出的个体潜在风险RPk的纵向分量相加来计算对于车辆周围所有障碍物的综合或总体纵向潜在风险RPx(或RPlongitudinal)。以下等式(3)可用于该计算。
RPx=∑k(RPk×cosθk)…(3)
在该等式中,θk是表示第k个物体相对于本车辆1A的方向的角度。当第k个障碍物位于车辆1A的向前方向上的正前方时,该角度θk为0(θk=0)。当第k个障碍物位于车辆1A的向后方向上的后方时,该角度θk为180(θk=180)。
此外,控制器50确定作为车辆1A前方范围(例如,θ=0~90和270~360的范围)中的潜在风险的前方潜在风险RPa,以及作为车辆1A后方范围(例如,θ=90~270的范围)中的潜在风险的后方潜在风险RPb。
在步骤S6中,控制器50提取在S4中计算出的物体的个体潜在风险RPk沿车辆的横向方向的横向分量,并且通过将提取出的个体潜在风险RPk的横向分量相加来计算对于车辆周围所有障碍物的综合或总体横向潜在风险RPy(或RPlateral)。以下等式(4)可用于该计算。
RPy=∑k(RPk×sinθk)…(4)
此外,控制器50确定作为车辆1A右方范围(例如,θ=0~180的范围)中的潜在风险的右方潜在风险RPc,以及作为车辆1A左方范围(例如,θ=180~360的范围)中的潜在风险的左方潜在风险RPd。
在步骤S7,控制器50通过将在S4中计算出的对于所有障碍物的个体潜在风险RPk相加来计算潜在风险RP(或者综合或总体潜在风险RP)。在S7之后,控制器50重复潜在风险计算处理,直到驾驶员输入用于终止驾驶支持控制的停止命令为止。由控制器50将在该潜在风险计算处理中计算出的潜在风险和其它参数存储在存储部中,以供后面其它控制处理使用。
协调控制
图6中的(A)示出作为比信息传递(限制)控制(其可以作为第一辅助控制)和驾驶操作诱导控制(其可以作为第二辅助控制)上位的控制的协调控制。控制器50响应于由驾驶员所输入的、针对车辆驾驶操作支持系统1的驾驶操作支持的驾驶员命令,开始协调控制。
在第一个步骤T1中,控制器50根据通过潜在风险计算处理计算出的潜在风险RP,确定信息传递控制(限制控制)用的第一权重和驾驶操作诱导控制(诱导控制)用的第二权重。这些权重是表示当根据由信息传递控制计算出的控制量和由驾驶操作诱导控制计算出的控制量计算总控制量时所使用的比例或百分比的量。根据潜在风险RP确定这些权重。
图7示出诱导控制权重和潜在风险之间的关系。在图7中,横轴表示潜在风险RP,并且纵轴表示驾驶操作诱导控制权重。在图7所示的例子中,随着潜在风险RP变高,驾驶操作诱导控制权重增大,直到诱导控制权重在最大值等于1处饱和为止。在该例子中,传递(限制)控制权重和诱导控制权重的和等于1。因此,当驾驶操作诱导控制权重等于1时,信息传递控制权重等于0。相反,当信息传递控制权重等于1时,驾驶操作诱导控制权重等于0。如由图7中的虚线和单点链线所示,可以改变驾驶操作诱导控制权重的特性,使得当车辆稳定性变高时,驾驶操作诱导控制的权重增大,并且/或者当车辆稳定性变低时,信息传递控制的权重增大。
然后,在步骤T2和T3中,控制器50进行信息传递控制和驾驶操作诱导控制。如果将这些权重中的任意权重设置为等于0,则控制器50跳过零权重控制的操作。在步骤T4中,控制器50通过将由信息传递控制计算出的控制量和由驾驶操作诱导控制计算出的控制量以在步骤T1中计算出的权重相加,确定本车辆的各部分的一个或多个总控制量或协调控制量。
控制量可以包括主动悬架4(FL~RR)的悬架冲程、阻尼力和弹性常数、转向角度、转向反作用力、相对于转向输入的增益、驾驶操作反作用力和制动操作反作用力中的任一个或多个。在步骤T5中,控制器50通过使用在T4中计算出的各部分的总控制量来控制本车辆。在T5之后,控制器50重复协调控制处理。
图6中的(B)示出协调控制的另一例子。图6中的(B)的步骤T1、T2和T3与图6中的(A)的步骤T1、T2和T3相同。在T2之后的步骤T4010中,控制器50通过利用在T1中确定的信息传递(限制)控制的权重调整在T2中确定的控制量,确定调整后的控制量。在T4010之后的步骤T4020中,控制器50利用在T4010中确定的权重调整后的控制量进行信息传递限制控制。在T4020之后,控制器50重复协调控制。另一方面,在T3之后的步骤T4050中,控制器50通过利用在T1中确定的诱导控制的权重调整在T3中确定的控制量,确定调整后的控制量。在T4050之后的步骤T4060中,控制器50利用在T4050中确定的权重调整后的控制量进行驾驶操作诱导控制。在T4060之后,控制器50重复协调控制。
信息传递控制
图8以流程图形式示出由控制器50在步骤T2中进行的信息传递控制(限制控制)处理。(可以将信息传递控制的至少一部分看作为与第一辅助控制相对应。)该信息传递控制处理是以下处理:该处理用于在车辆驾驶支持系统1的驾驶支持的情况下,根据潜在风险RP,利用主动悬架4FR、4FL、4RR和4RL改变信息传递的程度(或者噪声减少的程度、或者用于限制干扰传递至驾驶员的限制程度)。控制器50响应于由驾驶员输入的开始命令,开始该信息传递控制。
在图8的第一个步骤S101中,控制器50将通过潜在风险计算处理计算出的潜在风险RP与预定阈值RP0进行比较,以判断潜在风险RP是否高于阈值RP0。当潜在风险RP高于阈值RP0时,控制器50从S101进入步骤S102,并且在S102中计算信息传递控制基准参数α0。
该信息传递控制基准参数α0是根据潜在风险RP所确定的控制参数。在该例子中,信息传递控制基准参数α0是0~1之间的变量。随着基准参数α0增大,用于消除来自道路的振动的限制程度增加。当基准参数α0小时,控制系统将来自路面的振动在未被抑制或很少被抑制的情况下传递至驾驶员。
图9示出潜在风险RP和基准参数α0之间的关系。如图9所示,随着潜在风险RP增大超过阈值RP0,基准参数α0增大。将基准参数α0的最大值设置为1。在基准参数α0增大至1之后,该基准参数α0保持等于1,而与潜在风险RP的进一步增大无关。在该例子中,基准参数α0相对于RP的关系是单调递增函数。在图9的例子中,随着RP从RP0增加至预定潜在值,基准参数α0从0线性增大至1。在潜在风险RP高于基准参数到达最大值1的预定潜在值的区域中,基准参数α0恒定等于1。
当潜在风险RP低于或等于阈值RP0时,控制器50从S101进入步骤S103,并且在S103中将信息传递控制基准参数α0设置为0(α0=0)。在S102或S103之后,控制器50重复图8的信息传递控制处理,直到驾驶员输入结束命令为止。
控制器50将在S102或S103中计算出的信息传递控制基准参数α0用作为以下参数,该参数表示对机动车辆1A中通常进行的主动悬架系统4(4FR、4FL、4RR和4RL)的正常悬架控制添加附加控制的程度。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不进行信息传递控制的正常状态下,控制器50控制主动悬架系统4从而以预定比率减少从路面传递来的振动(在该例子中,来自路面的振动减少了例如70%)。
通过进行信息传递控制处理,控制器50将振动减少比从不进行信息传递控制处理的正常状态的正常水平变为与信息传递控制基准参数α0相对应的调整后的水平,并且控制主动悬架系统4以实现该调整后的水平。在该例子中,随着信息传递控制基准参数α0变大,控制器50增加消除来自路面的振动的程度,并且控制悬架系统4,从而随着信息传递控制基准参数α0变小,将来自路面的振动在更少被消除的情况下传递至驾驶员。
以趋向于随着潜在风险RP单调增加的单调函数的形式设置信息传递控制基准参数α0。因此,驾驶支持系统控制悬架系统4,从而随着潜在风险RP增加而大幅消除来自路面的振动。在要求驾驶员密切关注车辆周围的障碍物的情形下,驾驶支持系统以这种方式消除来自道路的振动,由此使得可以将对驾驶支持的有用信息以触觉、视觉和听觉形式等的各种形式有效地传达或传递至驾驶员。在该例子中,将有用信息以添加至驾驶员的转向、加速或制动操作的反作用力的形式传达至驾驶员。
驾驶操作诱导控制
图10以流程图形式示出由控制器50在步骤T3中进行的驾驶操作诱导控制处理。在本实施方式中,驾驶操作诱导控制是用于通过利用主动悬架4(FL~RR)改变车体的姿势并由此向驾驶员提供伪感觉来诱导驾驶员的驾驶操作的处理。(该驾驶操作诱导处理的至少一部分可被看作为与第二辅助控制相对应。)控制器50响应于驾驶员的命令开始该处理。
在步骤P101中,控制器50获得在潜在风险计算处理中计算出的前方、后方、右方和左方潜在风险RPa、RPb、RPc和RPd。然后,在步骤P102中,控制器50将在P101中获得的前方、后方、右方和左方潜在风险RPa、RPb、RPc和RPd分别与阈值RPa0、RPb0、RPc0和RPd0进行比较,并判断在这些潜在风险中是否有潜在风险高于或等于其阈值。当前方、后方、右方和左方潜在风险均不高于各自的阈值时,控制器50重复图10的诱导控制处理。
如果前方潜在风险RPa高于或等于前方潜在风险阈值RPa0,则控制器50从P102进入步骤P103,并且在P103中,根据前方潜在风险RPa改变前方主动悬架4FL和4FR的悬架冲程。此外,在步骤P103中,控制器50根据前方潜在风险RPa增大加速踏板7的操作反作用力。在P103之后,控制器50重复图10的操作诱导控制处理。
图11示意性示出当前方潜在风险RPa高时的控制操作。图12A和12B示出当前方潜在风险RPa高时设置的加速踏板反作用力和车体纵倾角β的特性。当前方潜在风险RPa高于阈值RPa0时,如图12A所示,加速反作用力根据前方潜在风险RPa而增大,因而踩踏加速踏板7的阻力增大。
此外,如图12B所示,车体纵倾角β(车体的后倾角)根据前方潜在风险RPa而变化。如图11所示,通过根据前方潜在风险RPa控制前方悬架4FL和4FR的悬架冲程,控制系统可以给予驾驶员车辆1A加速的感觉。在这种情况下,如图12B所示,车体的纵倾角β(车体的后倾角)根据前方潜在风险RP而增大。因此,随着前方潜在风险变高,驾驶员感觉到车辆1A以更大的加速度加速。通过以这种方式引导驾驶员进行驾驶操作,控制系统可以提示驾驶员进行制动操作。当由驾驶员进行制动操作时,前方潜在风险RPa变低,并且控制器50终止步骤P103中的诱导操作。
如果后方潜在风险RPb高于或等于后方潜在风险阈值RPb0,则控制器50从P102进入步骤P104,并且在P104中,根据后方潜在风险RPb改变后方主动悬架4RL和4RR的悬架冲程。在P104之后,控制器50重复操作诱导控制处理。
图13示意性示出当后方潜在风险RPb高时的控制操作。图14示出当后方潜在风险RPb高时设置的车体纵倾角γ的特性。当后方潜在风险RPb高于其阈值RPb0时,车体纵倾角γ(车体的前倾角)根据后方潜在风险RPb而变化。如图13所示,通过根据后方潜在风险RPb控制后方悬架4RL和4RR的悬架冲程,控制系统可以给予驾驶员车辆1A减速的感觉。在这种情况下,如图13所示,车体的纵倾角γ(前倾角)根据后方潜在风险RPb而增大。因此,随着后方潜在风险变高,驾驶员感觉到车辆1A以更大的减速度减速。通过以这种方式引导驾驶员进行驾驶操作,控制系统可以提示驾驶员进行加速操作。当由驾驶员进行加速操作时,后方潜在风险RPb变低,并且控制器50终止步骤P104中的诱导操作。
如果右方潜在风险PRc高于或等于右方潜在风险阈值RPc0,则控制器50从P102进入步骤P105,并且在P105中,根据右方潜在风险RPc改变右方主动悬架4FR和4RR的悬架冲程。在P105之后,控制器50重复操作诱导控制处理。如果左方潜在风险RPd高于或等于左方潜在风险阈值RPd0,则控制器50从P102进入步骤P106,并且在P106中,根据左方潜在风险RPd改变左方主动悬架4FL和4RL的悬架冲程。在P106之后,控制器50重复操作诱导控制处理。
图15示意性示出当右方潜在风险RPc或左方潜在风险RPd高时的控制操作。图15示出当右方潜在风险RPc高时从后方观看到的车辆作为例子。图16A和16B示出当右方潜在风险RPc或左方潜在风险RPd高时设置的转向反作用力和车体侧倾角δ的特性。
当右方潜在风险RPc高于或等于其阈值RPc0时,如图16A所示,转向反作用力根据右方潜在风险RPc而增大,并且沿向右方向进一步转动方向盘的阻力增大。此外,如图15所示,右方主动悬架4FR和4RR的悬架冲程根据右方潜在风险RPc而变化。通过根据右方潜在风险RPc控制右方悬架4FR和4RR的悬架冲程,控制系统可以给予驾驶员车辆1A的右转弯动作和车体3的左侧倾动作的感觉。在这种情况下,如图16B所示,车体的侧倾角δ(车体的横向倾角)根据右方潜在风险RPc而增大。因此,随着右方潜在风险变高,驾驶员感觉到车辆1A以更大的动量向右转动。通过以这种方式引导驾驶员进行驾驶操作,控制系统可以提示驾驶员进行左转向操作。当由驾驶员进行左转向操作时,右方潜在风险RPc变低,并且控制器50终止步骤P105中的诱导操作。
同样,当左方潜在风险RPd高于其阈值RPd0时,转向反作用力根据左方潜在风险RPd而增大,并且沿向左方向进一步转动方向盘的阻力增大。此外,左方主动悬架4FL和4RL的悬架冲程根据左方潜在风险RPd而变化。通过根据左方潜在风险RPd控制左方悬架4FL和4RL的悬架冲程,控制系统可以给予驾驶员车辆1A的左转弯动作和车体3的右侧倾动作的感觉。在这种情况下,如图16B所示,车体的侧倾角δ(车体的横向倾角)根据左方潜在风险RPd而增大。因此,随着左方潜在风险变高,驾驶员感觉到车辆1A以更大的动量向左转动。通过以这种方式引导驾驶员,控制系统可以提示驾驶员进行右转向操作。当由驾驶员进行右转向操作时,左方潜在风险RPd变低,并且控制器50终止步骤P106中的诱导操作。
当前方潜在风险RPa和后方潜在风险RPb这两者均高于各自的阈值RPa0和RPb0时,可以通过比较前方潜在风险RPa的增加和后方潜在风险RPb的增加,选择针对前方潜在风险RPa的增加的P103的诱导控制操作和针对后方潜在风险RPb的增加的P104的诱导控制操作其中之一。在这种情况下,例如,控制系统可被配置为将前方潜在风险RPa超过阈值RPa0的超出量(RPa-RPa0)的绝对值与后方潜在风险RPb超过阈值RPb0的超出量(RPb-RPb0)的绝对值进行比较,并且优先针对绝对值较大的超出量的诱导控制操作。可选地,可以不进行针对前方和后方潜在风险增加的诱导控制操作。当右方潜在风险RPc和左方潜在风险RPd这两者均高于各自的阈值RPc0和RPd0时,可以通过以与前方和后方潜在风险增加之间的比较相同的方式,对右方潜在风险RPc的增加和左方潜在风险RPd的增加进行比较,选择针对右方潜在风险RPc的增加的P105的诱导控制操作和针对左方潜在风险RPd的增加的P106的诱导控制操作其中之一。例如,优先右方潜在风险RPc超过阈值RPc0的超出量(RPc-RPc0)的绝对值和左方潜在风险RPd超过阈值RPd0的超出量(RPd-RPd0)的绝对值中较大的一个。可选地,可以不进行针对左方和右方潜在风险增加的诱导控制操作。可以同时进行针对前方或后方潜在风险增加的诱导控制操作和针对左方或右方潜在风险增加的诱导控制操作。
车辆纵向方向的驾驶操作支持控制
图17示出车辆纵向方向的纵向支持控制处理。控制器50响应于驾驶员的用于开始驾驶操作辅助的命令,开始图17的处理。在本实施方式中,将车辆纵向方向上的支持控制作为车辆1A中的基本控制来进行。在协调控制的命令下,将信息传递控制(与第一辅助控制相对应)和诱导控制(与第二辅助控制相对应)作为用于补充基本控制的补充控制来进行。
在图17的步骤S201中,控制器50根据在潜在风险计算处理中计算出的纵向潜在风险RPx计算控制排斥Fc(或排斥力)。控制排斥Fc是用于计算目标纵向(驱动/制动)力和命令加速反作用力(FA)的变量。
在图18A和18B所示的模型中,可以将该控制排斥Fc定义为排斥力。在该模型中,将虚拟弹性构件200安装至本车辆的前部,并被配置为通过与前方障碍物碰撞被压缩来产生伪行驶阻力。将该控制排斥Fc定义为当虚拟弹性构件200通过与前方车辆碰撞而被压缩时产生的排斥力。
在该例子中,控制器50使用纵向潜在风险RPx的预定阈值RPL1,并且在纵向潜在风险RPx高于阈值RPL1时,根据以下数学表达式(5)来计算控制排斥Fc,使得控制排斥Fc与RPx和RPL1之间的差(RPx-RPL1)成比例。
Fc=K1·(RPx-RPL1)…(5)
该等式具有以下含义:纵向潜在风险RPx被看作为弹性构件200的位移,并且控制排斥Fc与弹性构件200的位移成比例。因此,K1是与虚拟弹性构件200的弹性常数相对应的系数。
在步骤S202中,控制器50通过使用在S201中计算出的控制排斥Fc来计算期望控制驱动力Fa_out和期望控制制动力Fb_out。控制驱动力Fa_out和控制制动力Fb_out是用于控制纵向力的变量。然后,在步骤S203中,控制器50通过使用在S201中计算出的控制排斥Fc来计算命令加速(踏板)反作用力FA。该命令加速反作用力FA是用于控制针对加速踏板7上的操作所设置的加速(踏板)反作用力的控制量。
在步骤S204中,控制器50将在S202中计算出的控制驱动力Fa_out和控制制动力Fb_out分别输出至驱动力控制装置100和制动力控制装置110。因此,驱动力控制装置100的引擎控制器根据来自控制器50的命令控制引擎转矩,并且制动力控制装置110的制动压力控制器根据来自控制器50的命令控制制动液压。
然后,在步骤S205中,控制器50将在S203中计算出的命令加速反作用力FA输出至加速反作用力控制装置80。因此,加速反作用力控制装置80控制加速踏板反作用力,从而将与从控制器50输入的命令相对应的反作用力添加至基本加速反作用力,其中该基本加速反作用力是响应于加速操作量SA(或加速踏板操作量)、根据正常加速反作用力特性所产生的正常加速反作用力。在S205之后,控制器50重复纵向驾驶操作支持控制处理,直到驾驶员输入结束命令为止。
车辆横向方向的驾驶操作支持控制
图19示出车辆横向方向的横向支持控制处理。控制器50响应于驾驶员的用于开始驾驶操作支持控制的命令,开始图19的处理。在本实施方式中,将车辆横向方向上的支持控制作为车辆1A中的基本控制来进行。在协调控制的命令下,将信息传递控制(与第一辅助控制相对应)和诱导控制(与第二辅助控制相对应)作为用于补充基本控制的补充控制来进行。
在步骤S301中,控制器50确定通过图5的潜在风险计算处理计算出的横向潜在风险RPy。可以通过将个体潜在风险RPk的横向分量相加来计算对于车辆周围的所有障碍物的综合横向潜在风险。此外,在步骤S302中,控制器50根据横向潜在风险RPy,计算作为要传递至转向反作用力控制装置60的命令转向反作用力FS的横向控制命令。
随着横向潜在风险RPy变高,命令转向反作用力增大,从而增大趋于使方向盘返回至中立位置的转向反作用力,并因而减小方向盘角度。在步骤S303中,控制器50将在S302中计算出的命令转向反作用力FS传递至转向反作用力控制装置60。在S303之后,控制器50重复图19的横向辅助控制处理,直到驾驶员输入用于停止执行的命令为止。
操作
在本车辆1A中,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实施例的驾驶(操作)支持控制系统进行作为基本控制的以下驾驶操作支持控制:该驾驶操作支持控制用于基于通过潜在风险计算处理计算出的潜在风险,根据纵向支持控制处理和横向支持控制处理的结果,控制转向反作用力、加速反作用力和制动反作用力。响应于驾驶员输入用于开始协调控制的命令,该驾驶支持控制系统开始执行协调控制处理,并且确定信息传递控制(第一辅助控制)的控制量和驾驶操作诱导控制(第二辅助控制)的控制量。然后,控制系统通过利用根据潜在风险等的参数所确定的权重调整控制量,或者通过利用这些权重确定加权和,协调信息传递限制控制和驾驶操作诱导控制。
在车辆1A的行驶操作期间,控制系统根据车辆行驶状况改变潜在风险。因此,控制系统通过根据行驶状况改变各个权重来协调信息传递限制控制和驾驶操作诱导控制。结果,控制系统可以通过限制向驾驶员传递干扰并通过沿潜在风险减小的方向诱导适当的驾驶操作,有效地支持驾驶者。
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实施例中,方向盘5、加速踏板7和制动踏板8至少之一与操作输入部相对应。车体法向加速度传感器130i(i=FL、FR、RL或RR)至少之一与道路状况感测部相对应。车辆速度传感器30、车辆状态感测装置140和法向加速度传感器130i至少之一与车辆状态感测部相对应。摄像机9F、9R、9SR和9SL、激光雷达10和控制器50至少之一与障碍物感测部相对应。控制器50可被看作为与潜在风险计算部、信息传递限制(第一辅助)控制部、驾驶操作诱导(第二辅助)控制部或伪运行状况产生部、以及协调控制部至少之一相对应。转向反作用力控制装置60、加速反作用力控制装置80和制动反作用力控制装置90至少之一与操作反作用力施加部相对应。主动悬架4i(FL~RR)和控制器50至少之一与动作调节部相对应。主动悬架4i(FL~RR)至少之一与阻尼装置相对应。
应用例1
如由图7中的虚线和单点链线所示,可以调整控制权重的特性,使得当车辆稳定性变高时,驾驶操作诱导控制的权重增大,并且当车辆稳定性变低时,信息传递(限制)控制的权重增大。因而,控制器50可被配置为计算车辆1A的车辆稳定性,并根据计算出的车辆稳定性调整图7所示的加权特性。在这种情况下,例如,控制器50可以随着车辆稳定性朝不稳定侧变低而增加信息传递控制的效果,并且随着车辆稳定性朝稳定侧变高而增加驾驶操作诱导控制的效果。由此构成的控制系统可以通过依赖于车辆的稳定性控制车辆来更适当地支持驾驶员。
应用例2
与应用例1相同,例如,当使用车辆稳定性来调整控制权重时,可以根据各种参数确定车辆稳定性。图20示出车辆稳定性和车辆操作状态(加速/减速)之间的关系作为例子。在图20所示的例子中,将车辆稳定性设置为单调递减函数,并且随着加速度或减速度增大,车辆稳定性降低。如图20所示,可以设置加速和减速之间的滞后。在这种情况下,在减速的情况下,与加速的情况相比较,车辆变为不稳定的可能性高。因此,在图20的例子中,随着减速度增大,车辆稳定性以较快的降低速率降低,并且随着加速度减小,车辆稳定性以较快的增加速率增加。
应用例3
图21示出车辆稳定性和车辆操作状态之间的关系的另一示例。在图21所示的例子中,当车辆正在下坡向下行驶时,随着下降坡度或斜率变大,将车辆稳定性设置得较低。此外,可以随着车辆的横向加速度(横向G)增大而降低车辆稳定性。
应用例4
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驾驶操作诱导控制(第二辅助控制)的权重随着潜在风险RP增大而增大。然而,在一些情形下,可以采用与图7的特性相反的特性。在图22所示的例子中,驾驶操作诱导控制的权重随着潜在风险RP增大而减小。在图22的例子中,随着潜在风险RP变高,信息传递(限制)控制的效果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在潜在风险高时,控制系统可以将与路面状况有关的信息更清楚地传递至驾驶员。
应用例5
例如,可以以如下方式进行如图6中的(A)和(B)所示的协调控制的加权。根据所获得的车辆操作状态、与周围环境或道路交通环境有关的信息和估计出的车辆稳定性,计算限制控制(信息传递(限制)控制)和诱导控制(驾驶操作诱导控制)的控制权重或垂直方向上的控制权重。当根据不同的状态或参数计算多个权重时,通过对计算出的权重相加和/或相乘来确定限制控制和诱导控制各自的比例或权重。
根据为计算多个权重所准备的映射其中之一来计算(噪声抑制控制分量和信息传递控制的)各权重。根据由映射MAP(1)计算出的权重G(1)、由映射MAP(2)计算出的权重G(2)、…、由映射MAP(N)计算出的权重G(N),可以通过使用以下等式计算所有因数的总权重G(all)。
G(ALL)=[G(1)/0.5+G(2)/0.5+…+G(N)]/(2×n)
例如,当信息传递控制的MAP1的权重等于1(全部用于信息传递控制)、并且MAP2的权重等于0.5(信息传递控制和诱导控制两者各一半)时,计算出的权重G(用于噪声抑制控制)是0.75,使得信息传递控制的百分比是75%并且诱导控制的百分比是25%。根据由此计算出的权重,计算信息传递控制的(垂直控制的)控制量。根据(用于信息传递控制的)调整前的信息传递控制量S,可以通过使用以下等式来计算调整后的信息传递控制量S’。
S’=S×(用于信息传递限制的)G
控制系统根据计算出的调整后的控制量S’,进行信息传递控制。
同样,根据由此计算出的权重计算用于诱导控制的(垂直控制的)控制量。根据(用于诱导控制的)调整前的信息传递控制量R,可以通过使用以下等式计算调整后的控制量R’。
R’=R×(用于驾驶操作诱导的)G
控制系统根据计算出的调整后的控制量R’进行诱导控制。
应用例6
作为例子,可以以如下方式设置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信息传递的条件。作为基本条件,期望将车辆加速或减速运动期间的加速度和减速度以及纵倾、以及车辆转弯运动期间的横摆动作和转向反作用力传递至驾驶员。将其它信息传递至驾驶员不总是有用的。然而,可以根据以下条件将一些信息传递至驾驶员。
1)当车辆速度高或者车辆速度高于预定速度时,阻断来自路面的振动。当车辆速度低或者车辆速度低于预定速度时,限制来自路面的振动以减少绝对量,之后将该振动传递至驾驶员。
2)当视野或能见度极差时,将来自路面的振动传递至驾驶员。当视野良好时,将限定量的来自路面的振动传递至驾驶员。
3)当车辆的周围环境暗时,将来自路面的振动传递至驾驶员。当周围环境亮时,限制来自路面的振动以减少绝对量,并将该振动传递至驾驶员。这样,控制系统可以使视觉感测到的信息和车辆运行状况彼此一致,并且防止不自然的感觉。
4)当道路是高速公路时,阻断来自路面的振动。在普通路或市区的情况下,限制来自路面的振动以减少绝对量,之后将该振动传递至驾驶员。
应用例7
图23示出代替图9可以使用的、另一例子中的信息传递控制基准参数α0和潜在风险RP之间的关系。图24示意性示出操作反作用力(转向反作用力和踏板反作用力)相对于潜在风险RP的关系。在图23所示的例子中,当潜在风险RP低于或等于潜在阈值RP0’时,控制系统将基准参数α0设置为等于1(α0=1),由此将用于消除传递来自道路的振动的限制程度保持为高水平。当潜在风险RP高于阈值RP0’时,控制系统随着潜在风险RP增大而减小基准参数α0,由此降低用于消除从道路传递来的振动的限制程度。图23所示的关系采用被设计为随着潜在风险RP增大而减小基准参数α0的单调递减函数的形式,而图9所示的关系是单调递增函数。
图25是示出基于图23的关系的信息传递控制处理的流程图。控制器50响应于驾驶员的命令开始该控制处理。在图25的第一个步骤Q1中,控制器50将通过潜在风险计算处理计算出的潜在风险RP与预定阈值RP0’进行比较,以判断潜在风险RP是否高于阈值RP0’。当潜在风险RP高于阈值RP0’时,控制器50从Q1进入步骤Q2,并且在Q2中,通过使用图23所示的关系计算信息传递控制基准参数α0。当潜在风险RP低于或等于阈值RP0’时,控制器50从Q1进入步骤Q3,并且在Q3中,将信息传递控制基准参数α0设置为1(α0=1)。在Q2或Q3之后,控制器50重复图25的信息传递控制处理,直到驾驶员输入结束命令为止。
因此,即使根据潜在风险RP将操作反作用力控制为低水平(如图24所示),通过较大程度地增加用于消除来自路面的振动的限制程度,控制系统也可以使驾驶员识别该操作反作用力。另一方面,当潜在风险RP高、因而操作反作用力增大(如图24所示)时,控制系统可以通过降低用于消除来自道路的振动的限制程度,在将与路面有关的信息传递至驾驶员时使该驾驶员识别操作反作用力。
当潜在风险低于或等于第一阈值时,信息传递控制系统利用第一控制量限制或抑制车辆1A的车辆运行状况。当潜在风险高于第一阈值时,随着潜在风险在大于第一阈值的区域中增大,信息传递控制系统降低限制或抑制程度。由此,通过在操作反作用力小时利用第一控制量限制车辆运行状况,即使该操作反作用力小,控制系统也可以使驾驶员识别以操作反作用力的形式的信息。当潜在风险高、因而操作反作用力增大时,控制系统可以通过降低用于限制车辆运行状况的限制程度,在传递来自外部的信息时使驾驶员识别操作反作用力。
应用例8
图26示出配备有代替图1所示的主动悬架系统4(FL~RR)可以采用的悬架系统400(FL~RR)的车辆1A。图26所示的悬架系统包括能够改变阻尼力的阻尼力控制装置。更具体地,图26的悬架系统包括分别用于四个轮2FL~2RR的可变阻尼力减震器400FL、400FR、400RL和400RR。步进马达41FL~41RR被配置为在控制器50的控制下分别改变减震器400FL~400RR的阻尼力。
如图27所示,各减震器400FL~400RR是包括由外筒405和内筒406构成的缸筒407以及活塞408的双筒气密滑柱式减震器,其中,活塞408可滑动地容纳在内筒406中,并且将内筒406的内腔分割成上压力室409U和下压力室409L。活塞408包括利用用于在内筒6的内表面上滑动的密封构件409模制的外周、以及下半部构件411和上半部构件412。下半部构件411是具有中心孔410的圆筒构件。将上半部构件412内嵌在下半部构件411中。图27还示出延伸侧液体通道413、孔部414、压力侧或压缩侧液体通道427、阀构件431、活塞杆435、车体构件436、支架437、橡胶刷438U和438L、螺母439、支架440、旋转轴441a、连接构件442和阻尼器橡胶443。
由阀构件431和活塞408之间形成的口的开口面积或大小确定各个可变阻尼力减震器400FL~400RR的阻尼力特性。步进马达41FL~41RR的旋转角度是用于选择并且确定由该口的流量限制所确定的液体流动阻力、即阻尼系数的控制量,并且由通过将阻尼系数乘以活塞速度所获得的乘积来表示阀构件的位置处的阻尼力。尽管确切地说,该应用例中的控制量是阻尼系数,然而在下文将阻尼力看作为控制量。
图28是用于示出阻尼特性相对于各个减震器400FL~400RR的阀构件的位置的变化的图。将步进马达41FL~41RR的旋转角度看作为位置P。图28所示的位置PTMAX是延伸侧阻尼力最大的延伸侧最大位置,并且位置PCMAX是压缩侧阻尼力最大的压缩侧最大位置。在图28的例子中,为了简便,将延伸侧阻尼力和压缩侧阻尼力这两者都设置得低的范围的中间处的位置P设置为等于“0”。位置变化在使延伸侧阻尼力增大的方向上为正,并且位置变化在使压缩侧阻尼力增大的方向上为负。在这种情况下,仅由未使用正号的PMAX来表示延伸侧最大位置PTMAX,并且由具有负号的-PMAX来表示压缩侧最大位置PCMAX。然而,PMAX和-PMAX的绝对值|PMAX|未必彼此相等。
从负的压缩侧最大位置(-PMAX)到正的延伸侧最大位置(PMAX)的范围是整个阻尼力控制范围。该整个阻尼力控制范围包括软(soft)范围(还称为S-S范围)、延伸侧控制范围(或H-S范围)和压缩侧控制范围(或S-H范围)。软(S-S)范围是以下范围:该范围从正阈值PT1跨过点“0”延伸至负阈值PC1,并用于通过提供小的延伸侧阻尼力D/FTO和小的压缩侧阻尼力D/FCO来实现车辆低速行驶状态的平稳性。延伸侧控制(H-S)范围在软范围的正侧从正阈值PT1延伸至正的延伸侧最大位置PMAX,并且具有用于提供较大的延伸侧阻尼力的功能。压缩侧控制(S-H)范围在软范围的负侧从负阈值PC1延伸至负的压缩侧最大位置(-PMAX),并具有用于提供较大的压缩侧阻尼力的功能。
图28还示出后面将说明的将位置P“0”和延伸侧最大位置PMAX相连接的两点链线、以及将位置P“0”和压缩侧最大位置(-PMAX)相连接的两点链线。根据图28的阻尼力特性(阻尼系数特性),对于实现具有相等的绝对值的预定延伸侧阻尼系数和预定压缩侧阻尼系数的预定位置值,预定延伸侧位置值的绝对值略小于预定压缩侧位置值的绝对值。
图29是示出控制器50的功能结构作为例子的框图。如图29所示,控制器50在输入侧与车体法向加速度传感器130FL、130FR、130RL和130RR相连接,这些车体法向加速度传感器130FL、130FR、130RL和130RR分别设置在车体侧的轮2FL~2RR的位置处,并被配置为根据实际法向(或垂直)加速度,产生各自采用向上方向上为正并且向下方向上为负的模拟电压的形式的感测到的法向加速度(还称为簧上(sprung)法向加速度)X”FL~X”RR。在输出侧,控制器50与用于控制可变阻尼力减震器400FL~400RR的阻尼力的步进马达41FL~41RR相连接。
在图29的例子中,控制器50包括:微计算机556,其至少具有输入接口电路556a、输出接口电路556b、处理单元556c和存储器556d;A/D转换器557FL~557RR,其将车体法向加速度传感器130FL~130RR的感测到的簧上法向加速度X”FL~X”RR分别转换成数字形式,并将由此获得的数字信号供给至输入接口电路556a;以及马达驱动电路559FL~559RR,其从输出接口电路556b接收步进马达41FL~41RR的步进控制信号,将所输入的步进控制信号转换成步进脉冲信号的形式,并由此分别驱动步进马达41FL~41RR。
微计算机56的处理单元556c通过对从各个车体法向加速度传感器130i(i=FL~RR)输入的车体法向加速度Xi”积分,计算车体法向速度(或簧上法向速度)Xi’;还根据该簧上速度Xi’,计算簧上运行状况比例范围的上限XUi’;并且还根据该上限XUi’,计算控制死带阈值Xi0’。然后,处理单元556c根据簧上法向速度Xi’、簧上运行状况比例范围上限XUi’和控制死带阈值Xi0’,计算控制位置比例系数Ri;还通过使用修正函数修正控制位置比例系数Ri,计算修正比例系数Fri;还根据该修正比例系数Fri和基本控制最大位置PMAX,计算目标控制位置PTi;并且进行用于利用PTi的最大值限制计算出的目标控制位置PTi的限制操作。
处理单元556c根据通过限制操作所获得的目标控制位置PTi计算步进量Si,并且通过将步进量Si传送至马达驱动电路559i来控制步进马达41i。此外,在目标控制位置PTi跨过0的情况下,即在PTi从图28中延伸侧和压缩侧中的一个转变为另一个的情况下,处理单元556c将目标控制位置PTi保持在“0”位置,直到自跨过0的时间点起经过预定时间段Tα为止。
存储器556d存储处理单元556c的控制处理所需的程序、控制映射和其它信息,并且还存储执行控制处理期间的数据和计算结果。利用由此构成的阻尼力控制装置,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实施例相同,应用例8的控制系统可以进行限制来自道路的振动的限制控制。在该应用例中,可变阻尼力减震器400FL~RR可以用作可变阻尼力悬架。应用例8的控制系统在根据潜在风险限制车辆运行状况的状态下,可以根据潜在风险设置操作反作用力。因此,控制系统可以将有助于驾驶支持的信息有效地传达给驾驶员。
应用例9
图30示出代替机械转向连杆配备有线控转向(steer-by-wire)系统的应用例9的车辆1A。该线控转向系统采用以下致动器,该致动器用于根据驾驶员输入至不与轮4FL和4FR机械连结的方向盘5的转向操作,使转向轮4FL和4FR转向。图30所示的线控转向型车辆转向系统包括转向输入部、备用装置、转向致动部和转向控制部。
转向输入部包括转向角度传感器501、编码器502、至少一个转矩传感器503(或503、503)和反作用力马达505。转向角度传感器501是用于感测方向盘506的方向盘角度的装置。将转向角度传感器501设置在将方向盘506和线缆柱507相连接的柱轴508a上。将转向角度传感器501布置在方向盘506和转矩传感器503之间,并由此被配置为在不受由于转矩传感器503的扭转所引起的角度变化的影响的情况下感测转向角度。可以使用绝对型旋转变压器作为转向角度传感器501。
该例子的转矩传感器503是双重型传感器,并且布置在转向角度传感器501和反作用力马达505之间。转矩传感器503包括沿轴方向延伸的扭杆、与该扭杆的第一端相连接并且与该扭杆同轴布置的第一轴、以及与扭杆的第二端相连接并且与该扭杆和第一轴同轴布置的第二轴。转矩传感器503还包括固定至第一轴的第一磁性构件、固定至第二轴的第二磁性构件、面对第一和第二磁性构件的线圈、以及围绕该线圈并且与第一和第二磁性构件一起形成磁路的第三磁性构件。该线圈被配置为根据由扭杆的扭转所引起的第一和第二磁性构件之间的相对运动改变电感。转矩传感器根据该电感产生表示感测到的转矩的转矩传感器输出信号。
反作用力马达505是用于向方向盘506施加反作用力的反作用力致动器。该例子的反作用力马达505是具有一个转子和一个定子、并且使用柱轴508a作为旋转轴的电动马达。将反作用力马达505的外壳固定至车体。该例子的反作用力马达505是无刷马达,因此添加有编码器502和霍尔IC(未示出)。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仅使用霍尔IC来驱动产生马达转矩的马达。然而,产生微小的转矩波动并且转向反作用力的感觉变差。因此,为了提供更精细且平滑的反作用力控制性能,该转向系统通过采用安装在柱轴508a上的并被配置为用于马达控制的编码器502,减小微小转矩波动并且改善转向反作用力的感觉。可选地,代替编码器502,采用旋转变压器。
备用装置包括线缆柱507和离合器509。该例子的离合器509是在柱轴508a和滑轮轴508b之间连接的电磁离合器。当接合时,离合器509将用作输入轴的柱轴508a和用作输出轴的滑轮轴508b相连接,并将施加至方向盘506的转向转矩机械地传递至转向机构515。
线缆柱507是在离合器509接合的备用模式的情况下、为了避免干涉位于转向输入部和转向致动部之间的其它组件而沿绕行路径进行柱轴的用于传递转矩的功能的机械备用布置。线缆柱507包括两个卷轴、以及端部固定至卷轴并且沿互逆方向缠绕在卷轴上的两个内线缆。这两个内线缆封闭在两个端部固定至两个卷轴外壳的外筒中。
转向致动部包括编码器510、转向角度传感器511、至少一个转矩传感器512(或512、512)、至少一个转向马达514(或514、514)、转向机构515以及转向轮516和516。将转向角度传感器511和转矩传感器512安装在从安装有线缆柱507的滑轮其中之一的第一端延伸至与形成有齿轮的第二端的小齿轮轴517上。作为转向角度传感器511,可以使用用于感测轴的旋转速度的绝对型旋转变压器。作为转矩传感器512,与转矩传感器503一样,可以采用被配置为感测以电感变化的形式的转矩的双重系统。将转向角度传感器511布置在线缆柱507附近,并且将转矩传感器512布置在转向机构511附近,从而避免由于转矩传感器512的扭转所引起的角度变化对转向角度传感器511的感测到的转向角度施加不期望的影响。
转向马达514(或514、514)包括设置有小齿轮的马达轴,该小齿轮与小齿轮轴517上轴向位于转向角度传感器511和转矩传感器512之间的位置处的蜗轮接合,使得将转向转矩从转向马达514传递至小齿轮轴517。该例子的转向马达514是包括形成第一转向马达514和第二转向马达514的一个转子和两个定子的结构的双重系统无刷马达。与反作用力马达505相同,对于无刷型转向马达514,添加有编码器510和霍尔IC(未示出)。
转向机构515被配置为根据小齿轮轴517的旋转使左右轮516转向。转向机构515包括:齿条轴515b,其容纳在齿条套管515a中,并且形成有与小齿轮轴517的小齿轮接合的齿条;左右横拉杆515c、515c,其分别与横向延伸的齿条轴515b的左端和右端相连接;以及左右转向节臂515d、515d,其各自从与配合的横拉杆515c相连接的第一端延伸至与配合的轮516相连接的第二端。
该例子的转向控制器519是包括利用来自两个电源518、518的供电而工作的两个控制器519、519的双重型控制单元。转向控制器519接收来自转向输入部的转向角度传感器501、编码器502、转矩传感器503、503和霍尔IC、来自转向致动部的编码器510、转向角度传感器511、转矩传感器512、512和霍尔IC以及来自车辆速度传感器520的感测到的值。根据从这些传感器供给的输入信息,转向控制器519确定反作用力马达505和转向马达514的控制量,并且控制马达505和514。此外,转向控制器519在系统正常工作时分离离合器509,并且在系统中出现异常状况时接合离合器509,从而进行方向盘506和车轮516之间的机械连接。
转向控制器519根据以下等式(6)确定反作用力马达505的控制量Th。
Th=Kp×θ+Kd×dθ/dt+Kdd×d2θ/dt2+Dd×Kf×F  …(6)
在该等式中,θ是转向角度,Kp是转向角度增益,Kd是转向角速度增益,Kdd是转向角加速度增益,Dd是路面反作用力系数,Kf是路面反作用力增益,并且F是道路反作用力(即,反作用力)。在等式(6)中,右侧的第一、第二和第三项基于转向角度θ确定转向反作用力的控制量,并且右侧的第四项基于路面反作用力F确定控制量。因此,将从路面施加至轮胎的力的影响反映至转向反作用力转矩中。根据转向角度传感器501的感测到的变量计算转向角加速度d2θ/dt2和转向角速度dθ/dt。
在配备有由此构成的线控转向式转向系统的机动车辆1A中,控制系统在正常驾驶操作时进行转向反作用力和转向角度的控制,并且还进行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实施例的控制。即,代替信息传递控制基准参数α0,例如,该实施例的控制系统基于图31所示的关系,根据潜在风险RP改变等式(6)中出现的参数Dd。图31示出参数Dd和潜在风险RP之间的关系,其中,与图23的关系相同,参数Dd随着潜在风险增大而单调减小。因而,该应用例的控制系统通过根据图31的关系改变参数Dd,改变用于限制传递来自路面的振动的限制程度。在车辆垂直方向上进行该控制的同时,控制系统还根据潜在风险RP,在车辆纵向方向上和车辆横向方向上进行操作反作用力控制。因此,控制系统可以根据车辆周围环境中的障碍物状况降低车辆垂直方向上的噪声,并且同时传递车辆纵向和横向方向上的障碍物的信息。
应用例10
图32以及图33A和33B示出应用例10中采用的悬置式座椅601,其中,将用于根据潜在风险改变限制来自路面的振动的限制程度的主动型振动限制机构布置在驾驶员的座椅和车体之间。图32是该悬置式座椅的示意图。图33A是座椅支撑结构的放大侧视图,并且图33B是座椅支撑结构的平面图。
悬置式座椅601包括座椅垫603和倾斜型座椅靠背605。通过用于上下移动悬置式座椅601的升降连杆机构607将悬置式座椅601支撑在车体地板608上。该升降连杆机构607包括在车辆横向方向上彼此间隔开的左连杆和右连杆。左右连杆各自包括由销601相连接以形成X形布置的第一杠杆611和第二杠杆613。
第一杠杆611从通过第一支撑构件615与座椅601可旋转地相连接的后端纵向延伸至通过第二支撑构件619与固定至车体的地板608的安装板609相连接的前端。第一支撑构件615固定至固定于座椅601的座椅垫架616的底板617。第二支撑构件619被构造为支撑第一杠杆611的前端处所设置的辊611a,从而允许辊611a沿座椅601的纵向(前后)方向移动。第二杠杆613从通过固定至安装板609的第三支撑构件621与安装板609可旋转地相连接的后端纵向延伸至通过辊613a和第四支撑构件623与座椅601的底板617相连接的前端。第四支撑构件623被构造为支撑在第二杠杆613的前端处所设置的辊613a,从而允许辊613a沿座椅601的纵向(前后)方向移动。
各弹簧625是布置在座椅601和地板608之间的并被配置为对抗施加至座椅601的向下负荷的弹性构件。每个弹簧625是在底板617上基本沿水平方向延伸的螺旋弹簧。将弹簧625的后端安装至由第一支架626在第一杠杆611的后端处支撑的销627。将第一支架626固定至在左右第一杠杆611的后端之间横向延伸的并在相对于第一杠杆611的旋转轴离心的位置处被固定的横杆628。弹簧625的前端分别与双臂杠杆629的两端相连接。第一连接杆631包括与双臂杠杆629的中央枢纽连接的后端,以及与第二连接杆632的第一端枢纽连接的前端。由固定至底板617的固定连杆648枢纽地支撑第二连接杆632的中间部。第二连接杆632的第二端形成有嵌合可移动构件633的销633a的细长孔632a。将可移动构件633拧入沿座椅601的宽度方向延伸的双向螺纹构件634。由固定在底板617上的左右轴承635在两端处支撑双向螺纹构件634。将双向螺纹构件634的中间部通过减速器636a、636b与固定至底板617的驱动马达637相连接。响应于由控制器50产生的用于命令调整座椅的上下位置的驱动命令信号,对驱动马达637进行驱动。
将可变阻尼力减震器638布置在悬置式座椅601和车体地板608之间,并被配置为减少悬置式座椅601的振动。沿座椅601的宽度方向将该减震器638布置在座椅601的前部。减震器638包括与座椅601相连接的活塞杆639和与地板608相连接的滑柱套管649。由可旋转地与第二旋转连杆641相连接的第一旋转连杆640可旋转地支撑活塞杆639。由从座椅601的底板617的前端部立起的直立支架642可旋转地支撑第二旋转连杆641。由第三支架645通过固定至滑柱套管649的端部的连接凸起644可旋转地支撑滑柱套管649,其中,通过利用螺纹紧固件固定至安装板609的安装构件646,将第三支架645固定至地板608的安装板609。
该减震器638被构造为利用驱动装置647改变阻尼力。控制器50可以通过根据潜在风险RP改变供给至驱动装置647的驱动命令,控制减震器638的阻尼力。例如,控制器50利用驱动装置647控制减震器638的阻尼力,从而在如图9所示潜在风险RP超过阈值RP0时,增大减少来自路面的振动的比例。与图9相同,当潜在风险RP进一步增大时,减少来自路面的振动的比例在预定上限处饱和。
由此构成的控制系统可以以与主动悬架系统4i(FL~RR)相同的方式,利用悬置式座椅601根据潜在风险RP改变用于限制向驾驶员传递振动的限制程度。在该应用例中,可以认为悬置式座椅601与动作调节部相对应。
该应用例的控制系统可以提供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实施例相同的效果。该控制系统可以根据潜在风险限制输入至驾驶员的振动(或垂直方向上的振动),并且根据该潜在风险控制由驾驶员可感知的操作反作用力。因此,控制系统可以在抑制振动的限制状态下以操作反作用力变化的形式将信息适当地传递至驾驶员。
应用例11
图34是用于示出代替主动悬架系统4i(FL~RR)可以采用的悬架系统的图。在该例子中,各轮2i(FL~RR)设置有轮内马达,并且通过包括多个直接作用型致动器的悬架单元与车体3相连接。由于四个轮的悬架单元相同,因此图34仅示出左前轮2FL的悬架单元作为例子。图34所示的悬架单元包括布置在固定至车体3的六边形支撑板1B和轮内马达M之间的六个致动器101FL~106FL。各致动器101FL~106FL包括通过球形接头与六边形支撑板1B的六个顶点之一相连接的筒形物、以及延伸至在与支撑板1B的顶点相对应的位置处通过球形接头与轮内马达M相连接的前端的驱动杆。
这六个致动器101FL~106FL形成可以通过协调地控制六个致动器以三维方式移动轮内马达M和轮2FL的并行机构。将支撑板1B固定至车体的安装面,并且该安装面垂直或略向下倾斜以面向斜下方向。因此,这六个致动器的总延伸/压缩轴或悬架单元的中心轴沿相对于水平方向略向下倾斜的倾斜方向延伸。
因此,通过控制六个致动器的驱动杆的移动,控制系统可抬升或降低车体3的前部或后部,并且调整转向角度、外倾角、前束角和离车体3的距离等的各轮的状态。利用该例子的悬架系统,控制系统可以进行图10的驾驶操作诱导控制。此外,该悬架系统使得可以改变车体3相对于四个轮的方向。因此,控制系统可以在不改变轮2i(FL~RR)的方向的情况下改变车体的方向,从而诱导驾驶员进行适当的驾驶操作。
例如,当右方潜在风险RPc高于阈值RPc0时,控制系统在不改变车轮2i(FL~RR)的方向的情况下使车体3相对于车轮2i(FL~RR)向右转动,由此向驾驶员提供车辆向右运动的感觉。因此,驾驶员使车辆向左转向,并且右方潜在风险RPc变低。因而,除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实施例的伪运行状况以外,控制系统可以利用其它形式的伪运行状况诱导驾驶员。
应用例12
代替利用主动悬架系统4i(FL~RR)控制车体,可以通过控制驾驶员的座椅诱导驾驶员进行适当的驾驶操作。该应用例的车辆1A包括能够改变驾驶员的座椅的座椅腿的长度的座椅致动系统。例如,座椅致动系统包括能够分别改变驾驶员的座椅的四条座椅腿的四个致动器。利用这些致动器,控制系统可以相对于车体3向前、向后、向左和向右倾斜驾驶员的座椅。
利用该座椅致动系统,控制系统可以向驾驶员提供加速、减速、右转弯动作或左转弯动作的感觉,由此诱导驾驶员进行驾驶操作。此外,当利用实际的车辆行为使车体沿向前或向后方向或左右侧倾方向倾斜时,控制系统可以利用该座椅致动系统沿相反方向倾斜驾驶员的座椅,从而通过方便驾驶员的操作来支持驾驶员。
应用例13
可以组合应用例12中倾斜驾驶员的座椅的控制和第一实施方式的实施例中倾斜车体的控制。当驾驶员的注视点接近本车辆1A时,驾驶员感觉到的车辆速度高于实际车辆速度。因此,控制系统可以通过向后倾斜车体并向前倾斜驾驶员的座椅来提示驾驶员进行驾驶操作。这样,该控制系统可以通过利用车体的倾斜向驾驶员提供加速的感觉并利用驾驶员座椅的倾斜向驾驶员提供较高的车辆速度的感觉来增强诱导控制的效果,由此有效地诱导驾驶员进行制动操作。
应用例14
为了向驾驶员通知潜在风险增加并诱导驾驶员的驾驶操作,可以使用由车辆中安装的扬声器产生的声响消息。例如,控制系统可以通过利用布置在车辆后部的扬声器产生模拟跟随车辆的行驶噪声或声音的声音,向驾驶员提供跟随车辆正在接近本车辆1A的感觉。
应用例15
与使用单个阈值RPc0或RPd0的图10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实施例的诱导控制不同,根据本应用例的图35~39所示的驾驶操作诱导控制针对右方潜在风险RPc和左方潜在风险RPd分别采用多个阈值。更具体地,本应用例的控制器50使用用于施加操作反作用力的潜在风险阈值和用于施加侧倾角的潜在风险阈值。在该例子中,控制器50还采用用于停止悬架冲程的变化的潜在风险阈值。
图35是示出应用例15的驾驶操作诱导处理的流程图,并且图36~39示出在图35的诱导控制处理中进行的子流程。在步骤T10中,控制器50获得在潜在风险计算处理中计算出的前方、后方、右方和左方潜在风险RPa、RPb、RPc和RPd。
然后,在步骤T20中,控制器50通过使用在T10中获得的前方潜在风险RPa进行图36的第一子流程。在步骤T21中,控制器50将前方潜在风险RPa和阈值RPa0进行比较,并判断前方潜在风险RPa是否高于或等于阈值RPa0。当前方潜在风险RPa高于或等于阈值RPa0时,控制器50从T21进入步骤T22,并且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实施例相同,根据前方潜在风险RPa增大加速踏板反作用力。然后,在T23中,控制器50根据前方潜在风险RPa改变前方主动悬架4FL和4FR的悬架冲程。在T23之后,控制器50返回至图35的主流程,以重复操作诱导控制处理。当前方潜在风险RPa低于阈值RPa0时,控制器50返回至图35的主流程。
在T30中,控制器50根据在T10中获得的后方潜在风险RPb,进行第二子流程。在第二子流程中,如图37所示,在步骤T31中控制器50将后方潜在风险RPb与阈值RPb0进行比较,由此判断后方潜在风险RPb是否高于或等于阈值RPb0。当后方潜在风险RPb高于或等于后方潜在风险阈值RPb0时,控制器50从T31进入步骤T32,并且在T32中,根据后方潜在风险RPb改变后方主动悬架4RL和4RR的悬架冲程。在T32之后,控制器50返回至图35的主流程,以重复操作诱导控制处理。当后方潜在风险RPb低于阈值RPb0时,控制器50返回至图35的主流程。
在T40中,控制器50根据在T10中获得的右方潜在风险RPc,进行第三子流程。在该第三子流程中,如图38所示,在步骤T41中,控制器50将右方潜在风险RPc与第一右方潜在风险阈值RPc0进行比较,由此判断右方潜在风险RPc是否高于或等于阈值RPc0。当右方潜在风险RPc高于或等于低于第一阈值RPc0时,控制器50从T41进入步骤T42,并且在步骤T42中,进一步将右方潜在风险RPc与第三右方潜在风险RPc2进行比较,由此判断右方潜在风险RPc是否低于第三阈值RPc2。当右方潜在风险RPc低于第三阈值RPc2时,控制器50进入步骤T43,并且在T43中,根据右方潜在风险RPc增加转向反作用力。
在该应用例中,如图40所示设置用于开始增加转向反作用力的第一阈值RPc0和用于开始增加侧倾角的第二阈值RPc1。因此,在T43之后,在步骤T44中,控制器50将右方潜在风险RPc与比第一阈值RPc0大的第二阈值RPc1进行比较,以判断RPc是否高于或等于RPc1。当右方潜在风险RPc低于第二阈值RPc1时,控制器50在不进行用于增加侧倾角的控制操作的情况下,产生转向反作用力。
当右方潜在风险RPc高于或等于第二阈值RPc1时,除用于增大转向反作用力的控制操作以外,在步骤T45中控制器50增大侧倾角。因此,控制系统可以以平稳且自然的方式向驾驶员通知右方潜在风险增加,并由此适当地引导驾驶员。
此外,通过针对转向反作用力的控制和悬架冲程控制设置以第三阈值RPc2的形式的上限值,控制系统在考虑到由于不与本车辆碰撞的车道标记或其它物体引起的右方潜在风险的增加的情况下,对驾驶操作诱导控制施加限制。因此,控制系统可以确保驾驶员的可操作性(超控(override)性能),使驾驶员感觉到潜在风险增加而没有像横穿车道标记的操作一样的不自然感觉,并且适当地支持驾驶员。
当在T41中判断为右方潜在风险RPc低于第一阈值RPc0时以及当在T42中判断为右方潜在风险RPc高于或等于第三阈值RPc2时,控制器50返回至诱导控制处理。此外,当判断为右方潜在风险RPc低于第二阈值RPc1时以及在T45之后,控制器50返回至诱导控制处理。
在T50中,控制器50根据在T10中获得的左方潜在风险RPd,进行第四子流程。在第四子流程中,如图39所示,在步骤T51中控制器50将左方潜在风险RPd与第一左方潜在风险阈值RPd0进行比较,由此判断左方潜在风险RPd是否高于或等于第一阈值RPd0。当左方潜在风险RPd高于或等于第一阈值RPd0时,控制器50从T51进入步骤T52,并且在步骤T52中,进一步将左方潜在风险RP与第三左方潜在风险阈值RPd2进行比较,由此判断左方潜在风险RPd是否低于第三阈值RPd2。当左方潜在风险RPd低于第三阈值RPd2时,控制器50进入步骤T53,并且在T53中,根据左方潜在风险RPd增大转向反作用力。
在该应用例中,以与图40所示的右方潜在风险相同的方式,设置用于开始增加转向反作用力的第一阈值RPd0和用于开始增加侧倾角的第二阈值RPd1。因此,在T53之后,在步骤T54中,控制器50将左方潜在风险RPd与比第一阈值RPd0大的第二阈值RPd1进行比较,以判断RPd是否高于或等于RPd1。当左方潜在风险RPd低于第二阈值RPd1时,控制器50在不进行用于增加侧倾角的控制操作的情况下,产生转向反作用力。
当左方潜在风险RPd高于或等于第二阈值RPd1时,除用于增加转向反作用力的控制操作以外,在步骤T55中控制器50增加侧倾角。因此,控制系统可以以平稳且自然的方式向驾驶员通知左方潜在风险增加,并由此适当地引导驾驶员。
此外,通过针对转向反作用力的控制和悬架冲程控制设置以第三阈值RPd2的形式的上限值,控制系统在考虑到由于不与本车辆碰撞的车道标记或其它物体引起的左方潜在风险的增加的情况下,对驾驶操作诱导控制施加限制。因此,控制系统可以确保驾驶员的可操作性(超控性能),使驾驶员感觉到潜在风险增加而没有像横穿车道标记的操作一样的不自然感觉,并且适当地支持驾驶员。
当在T51中判断为左方潜在风险RPd低于第一阈值RPd0时以及当左方潜在风险RPd高于或等于第三阈值RPd2时,控制器50返回至诱导控制处理。此外,当判断为左方潜在风险RPd低于第二阈值RPd0时以及在T55之后,控制器50返回至诱导控制处理。在该应用例中,第一阈值RPc0或RPd0与权利要求中的第二阈值相对应,并且第二阈值RPc1或RPd1与权利要求中的第三阈值相对应。
通过单独使用用于施加转向反作用力的左方或右方潜在风险阈值和用于产生伪车辆运行状况的左方或右方潜在风险阈值,控制系统可以在各自的有效时刻开始转向反作用力控制和诱导控制,使得控制系统可以实现适当的驾驶支持控制。
应用例16
图41和42示出应用例16的用于根据左右方向上的横向(右方或左方)潜在风险产生伪车辆运行状况的悬架系统。该例子的悬架系统被配置为利用液压缸致动器等的致动器改变一个或多个稳定器连杆的长度,从而控制车体3的侧倾角以实现驾驶操作诱导控制。
图41是示出从车辆的后方观看到的悬架结构的后视图。如图41所示,将左右致动器803各自连接至在内侧端部固定至车体3的稳定器801和与一个轮相连接的悬架下臂802之间,并被配置为改变稳定器801和悬架下臂802之间的连杆长度。该悬架系统可以通过改变左右致动器803的冲程长度之间的差来改变车辆1A的车体的侧倾角。在该例子中,悬架系统包括四个轮2i(FL~RR)的四个致动器803i(RL~RR)。
图42A和42B示出当右方潜在风险高时设置的稳定器连杆长度的特性的第一和第二示例。当右方潜在风险RPc高于或等于阈值RPc0时,在图42A所示的第一例子中,在左侧稳定器连杆长度保持为中立位置不变时,右侧稳定器连杆长度根据右方潜在风险RPc从中立位置处的值开始增大。结果,使车体沿横向方向倾斜以增大侧倾(向左侧倾),并且控制系统可以向驾驶员通知右方潜在风险RPc增加,以诱导驾驶员的左转向操作。
在图42B所示的第二例子中,当右方潜在风险RPc高于或等于阈值RPc0时,控制系统根据右方潜在风险RPc从中立位置开始,增加右侧稳定器连杆长度并且同时减小左侧稳定器连杆长度。在这种情况下,控制系统可以在无需过度增大致动器的冲程变化宽度的情况下,有效地增大车辆的侧倾角。与后面所述的第二实施方式或第五实施方式的实施例相同,该悬架系统可用于根据左方或右方潜在风险产生振动。这样,控制系统可以通过利用应用例16的悬架系统产生伪运行状况,诱导驾驶员沿潜在风险减小的方向进行驾驶操作。
第二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中,根据车辆的稳定性修正信息传递控制基准参数α0。第二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仅在于信息传递控制,因而以下说明仅涉及该信息传递控制。
实施例
图43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实施例中的信息传递控制的流程图。控制器50响应于由驾驶员输入的开始命令,开始信息传递控制。
在图43的第一个步骤S401中,控制器50将通过(图5的)潜在风险计算处理计算出的潜在风险RP与预定阈值RP0进行比较,以判断潜在风险RP是否高于阈值RP0。当潜在风险RP高于阈值RP0时,控制器50从S401进入步骤S402,并且在S402中,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实施例相同,通过使用图9所示的关系以相同的方式计算信息传递控制基准参数α0。
在步骤S403中,控制器50根据车辆稳定性计算用于修正基准参数α0的修正增益Kα。图44示出修正增益Kα和车辆稳定性之间的关系。修正增益Kα的该特性被设计为随着车辆稳定性变低而增大基准参数α0。在图44的例子中,随着车辆稳定性朝不稳定状态变低,修正增益Kα单调(在该例子中,线性)增加。图45A、45B和45C示出车辆稳定性相对于车辆状态的关系。图45A示出依赖于车辆速度的车辆稳定性ST_v。图45B示出依赖于车辆纵向加速度(加速度/减速度)的车辆稳定性ST_xg。图45C示出依赖于车辆横向加速度的车辆稳定性ST_yg。
在图45A、45B和45C各自中,当车辆状态高于该状态的预定第一阈值时,车辆稳定性ST_v、ST_xg或ST_yg随着车辆状态(车辆速度、纵向加速度或横向加速度)增加而从最小值增加至最大值。在该例子中,车辆稳定性例如以线性函数的形式,从等于0的最小值单调增加至等于1的最大值。在该例子中,将车辆稳定性定义为当车辆稳定性等于最大值1时车辆不稳定,并且当车辆稳定性等于最小值0时车辆稳定。控制器50通过分别使用图45A、45B和45C的关系,确定依赖于车辆速度的车辆稳定性(或不稳定性)ST_v、依赖于纵向加速度的车辆稳定性(或不稳定性)ST_xg和依赖于横向加速度的车辆稳定性(或不稳定性)ST_yg,并且通过将这些稳定性ST_v、ST_xg和ST_yg相乘来进一步计算综合车辆稳定性(或不稳定性)ST(=ST_v×ST_xg×ST_yg)。
在S 403之后的步骤S404中,控制器50通过使用修正增益Kα来修正信息传递控制基准参数α0。在该例子中,控制器50通过将在S402中确定的基准参数α0乘以修正增益Kα来确定修正基准参数α0’(α0’=Kα×α0)。将由此计算出的α0’用作为信息传递控制用的新的参数。如果潜在风险RP低于或等于阈值RP0,则控制器50从S401进入步骤S405,并且在S405中将修正基准参数α0’设置为等于0(α0’=0)。在S404或S405之后,控制器50重复图43的信息传递控制处理,直到驾驶员输入结束命令为止。
由控制器50将在S404或S405中计算出的信息传递控制基准参数α0’用作为以下参数:该参数表示对机动车辆1A中通常进行的主动悬架系统4i(i=FR、FL、RR或RL)的正常悬架控制添加附加控制的程度。在该例子中,在不进行信息传递控制的正常状态下,控制器50控制主动悬架系统4i,从而以预定比减少从路面传递来的振动(在该例子中,来自路面的振动减少了70%)。
通过进行信息传递控制处理,控制器50将振动减少比从不进行信息传递控制处理的正常状态的正常水平变为与调整后或修正后的信息传递控制基准参数α0’相对应的调整后的水平,并且控制主动悬架系统4i以实现调整后或修正后的水平。在该例子中,随着信息传递控制基准参数α0’变大,控制器50增加消除来自路面的振动的程度,并且随着信息传递控制基准参数α0’变小,控制器50控制悬架系统4i以将来自路面的振动在更少被消除的情况下传递至驾驶员。
以趋于随着潜在风险RP增加而单调增加的单调函数的形式设置信息传递控制基准参数α0。因此,驾驶支持系统控制悬架系统4i,从而随着潜在风险RP增加而更大程度地消除来自路面的振动。此外,在第二实施方式中,控制系统根据车辆状态或与车辆稳定性有关的参数,修正信息传递控制基准参数α0。更具体地,如第二实施方式的实施例一样,控制系统利用依赖于车辆稳定性所确定的修正增益Kα等的修正量,修正基准参数α0。随着车辆稳定性(朝不稳定侧)变低,控制系统增加基准参数α0’。因此,在要求驾驶员密切关注车辆周围的障碍物的情形下,当车辆变得更加不稳定时,驾驶支持系统可以消除来自道路的振动,从而增大消除或限制的程度,由此使得可以将对于驾驶支持的有用信息以触觉、视觉和听觉形式等的各种形式有效地传递至驾驶员。在该例子中,将有用信息以附加至驾驶员的转向、加速或制动操作的反作用力的形式传达至驾驶员。在以这种方式根据修正基准参数α0’所进行的车辆垂直方向上的控制的同时,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实施例相同,控制系统进行车辆纵向方向上的驾驶支持控制和车辆横向方向上的驾驶支持控制。
这样,第二实施方式的实施例中的车辆1A的控制系统根据潜在风险限制将来自道路的振动传递至驾驶员,使得限制程度随着潜在风险增加而增大,并且进行用于沿纵向方向和/或横向方向施加操作反作用力的支持控制。在这种情况下,随着车辆稳定性(朝不稳定侧)变低,控制系统例如通过增大修正增益Kα来增大用于限制将来自道路的振动等的干扰传递至驾驶员的限制程度。因此,控制系统可以在根据车辆稳定性抑制车辆垂直方向上的噪声等的噪声的状态下,将与障碍物有关的信息适当地传递至驾驶员。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可能的解释之一,车辆速度传感器30、车辆状态感测装置140和控制器50至少之一与稳定状态感测部相对应。
应用例1
代替用于计算(综合)车辆稳定性(或不稳定性)ST(=ST_v×ST_xg×ST_yg)的乘法,可以通过使用车辆速度、纵向加速度的大小和横向加速度的大小的和来确定(综合)车辆稳定性(或不稳定性)ST。例如,控制器50通过使用车辆速度的权重Kv、纵向加速度(加速度/减速度)的权重Kxg和横向加速度的权重Kyg来确定车辆速度、纵向加速度和横向加速度的加权和,并且根据以下等式计算(综合)车辆稳定性(或不稳定性)ST:ST=min(1,Kv×车辆速度+Kxg×|纵向加速度|+Kyg×|横向加速度|)。在这种情况下,控制系统可以通过适当地考虑车辆速度、纵向加速度和横向加速度的影响,计算车辆稳定性。
第三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中,与第二实施方式相同,根据车辆的稳定性来修正信息传递控制基准参数α0。然而,在第三实施方式中,以与第二实施方式相反的方式,随着车辆的稳定性(朝不稳定侧)变低,信息传递控制基准参数α0减小。第三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仅在于信息传递控制,因而以下说明仅涉及该信息传递控制。
实施例
图46是示出第三实施方式的实施例中的信息传递控制的流程图。控制器50响应于由驾驶员输入的开始命令,开始信息传递控制。
在图46的第一个步骤S501中,控制器50将通过(图5的)潜在风险计算处理计算出的潜在风险RP与预定阈值RP0进行比较,以判断潜在风险RP是否高于阈值RP0。当潜在风险RP高于阈值RP0时,控制器50从S501进入步骤S502,并且在S502中,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实施例相同,通过使用图9所示的关系以相同的方式计算信息传递控制基准参数α0。
在S502之后的步骤S503中,与第二实施方式的实施例相同,控制器50根据车辆稳定性计算用于修正基准参数α0的修正增益Kα’。图47示出修正增益Kα’和车辆稳定性之间的关系。修正增益Kα’的该特性被设计为随着车辆稳定性变低而减小基准参数α0。在图47的例子中,随着车辆稳定性朝不稳定侧变低,修正增益Kα’单调(在该例子中,线性)减小。
在S503之后的步骤S504中,控制器50通过使用修正增益Kα’来修正信息传递控制基准参数α0。在该例子中,控制器50通过将在S502中确定的基准参数α0乘以修正增益Kα’来确定修正基准参数α0”(α0”=Kα’×α0)。将由此计算出的参数α0”用作为信息传递控制用的新的基准参数。如果潜在风险RP低于或等于阈值RP0,则控制器50从S501进入步骤S505,并且在S505中将修正基准参数α0”设置为等于0(α0”=0)。在S504或S505之后,控制器50重复图46的信息传递控制处理,直到驾驶员输入结束命令为止。
由控制器50将在S504或S505中计算出的信息传递控制基准参数α0”用作为以下参数:该参数表示对机动车辆1A中通常进行的主动悬架系统4i(i=FR、FL、RR或RL)的正常悬架控制添加附加控制的程度。通过进行信息传递控制处理,控制器50将振动减少比从不进行信息传递控制处理的正常状态的正常水平改变为与调整后的信息传递控制基准参数α0”相对应的调整后的水平,并且控制主动悬架系统4i以实现调整后的水平。在该例子中,随着信息传递控制基准参数α0”变大,控制器50增加消除来自路面的振动的程度,并且随着信息传递控制基准参数α0”变小,控制器50控制悬架系统4i以将来自路面的振动在更少被消除的情况下传递至驾驶员。
以趋于随着潜在风险RP增加而单调增加的单调函数的形式设置信息传递控制基准参数α0。因此,驾驶支持系统控制悬架系统4i,从而随着潜在风险RP增加而更大程度地消除来自路面的振动。此外,在第二实施方式中,控制系统根据车辆状态或与车辆稳定性有关的参数,修正信息传递控制基准参数α0。更具体地,与第二实施方式的实施例相同,控制系统利用依赖于车辆稳定性所确定的修正增益Kα’等的修正量,修正基准参数α0。随着车辆稳定性(朝不稳定侧)变低,控制系统通过减小修正增益Kα’来减小基准参数α0”。因此,在要求驾驶员密切关注车辆周围的障碍物的情形下,当车辆变得更加稳定时,驾驶支持系统可以消除来自道路的振动,从而增大消除或限制的程度,由此使得可以将对于驾驶支持的有用信息以触觉、视觉和听觉形式等的各种形式有效地传达或传递至驾驶员。在该例子中,将有用信息以附加至驾驶员的转向、加速或制动操作的反作用力的形式传达至驾驶员。在以这种方式根据修正基准参数α0”所进行的车辆垂直方向上的控制的同时,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实施例相同,控制系统进行车辆纵向方向上的驾驶支持控制和车辆横向方向上的驾驶支持控制。
这样,第三实施方式的实施例中的车辆1A的控制系统根据潜在风险限制将来自道路的振动传递至驾驶员,使得限制程度随着潜在风险增加而增大,并且进行用于沿纵向方向和/或横向方向施加操作反作用力的支持控制。在这种情况下,随着车辆稳定性变高,控制系统例如通过增大修正增益Kα’来增大用于限制将来自道路的振动等的干扰传递至驾驶员的限制程度。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信息传递控制在即使车辆稳定性变低、驾驶员也能够进行适当的驾驶操作时尤其有效。当车辆处于不稳定状态时,控制系统可以将信息适当地传递至熟练的驾驶员。随着车辆变得更加不稳定,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控制系统降低用于限制车辆的干扰运动的限制程度。因此,控制系统可以在潜在风险高时,将与路面有关的信息有效地传递至驾驶员。
第四实施方式
实施例
图48~73是用于示出配备有根据在控制器50的控制算法方面与前述实施方式不同的第四实施方式的车辆驾驶操作支持系统的机动车辆的图。该车辆的结构与图1所示的车辆1A基本相同。因此,以下说明涉及在根据第四实施方式的控制器50中进行的处理。
车辆状态传递量确定处理
图48是示出由控制器50进行的车辆状态传递量确定处理的流程图。控制器50响应于驾驶员的用于进行处理的命令,开始该处理。
在第一个步骤S600中,控制器50收集与车辆行驶状况有关的信息。在该例子中,在S600中收集的信息包括驾驶员的操作量(加速操作量、制动操作量和方向盘角度等)、传感器输出(车辆速度传感器、簧下(非悬架的)加速度传感器、车体垂直或法向加速度传感器的输出等)、来自汽车导航系统的信息、擦拭器系统的工作状态、前灯或雾灯的开/闭状态和外部气温。
在下一步骤S700中,控制器50进行用于判断路面状况的道路状况判断处理。在该例子中,控制器50通过监视簧下加速度传感器的输出、主动悬架4i(i=FR、FL、RR和RL)的冲程和/或车轮速度等的预定监视车辆操作状态的变化,判别劣等道路(或恶劣道路)。例如,当所监视的状态的频率变化和/或振幅变化大于预定阈值时,控制器50判断为车辆正在劣等道路上行驶。
在步骤S800中,控制器50进行用于判断本车辆1A的车辆运行状况的车辆运行状况判别处理。
在步骤S900中,控制器50进行用于计算用作为向驾驶员传递信息的基本控制值的基本信息传递量或程度的基本信息传递量计算处理。在该例子中,在S900中,控制器50针对纵向、横向和垂直车辆动作以及对于驾驶员的驾驶操作的操作反作用力,计算多个基本信息传递量。
在步骤S1000中,控制器50进行用于计算用作为表示向驾驶员传递信息时本车辆的车辆状态的参数的最小信息传递量或程度的最小信息传递量计算处理。
在步骤S1100中,控制器50进行用于计算表示向驾驶员传递信息的程度的命令信息传递量或程度的处理。在该例子中,在S1100中,控制器50针对纵向、横向和垂直车辆动作以及对于驾驶员的驾驶操作的操作反作用力,计算多个命令信息传递程度。
根据在S1100中计算出的命令信息传递程度,控制器50通过将基于命令信息传递程度的控制命令传送至致动部的各部分,控制包括主动悬架系统4i、转向反作用力控制装置60等的致动部。在S1100之后,重复图48的车辆状态传递量确定处理,直到驾驶员输入用于终止执行的命令为止。
车辆运行状况判别处理
图49以流程图形式示出由控制器50在S800中进行的车辆运行状况判别处理。在该处理中,控制器50进行:在S810中的转弯动作判别处理;步骤S820中的加速动作判别处理;和步骤S830中的减速动作判别处理。之后,控制器50返回至车辆状态传递量确定处理。
转弯动作判别处理
图50是示出S810的转弯动作判别处理的流程图。在图50的处理中,在步骤S811中控制器50获得横向加速度YG,并且在步骤S812中,判断横向加速度YG的大小是否大于预定阈值YG0。然后,当横向加速度YG的大小大于阈值YG0(|YG|>YG0)时,在步骤S813中,控制器50将表示车辆转弯动作期间的转弯动作标志Flg_STR设置为1(Flg_STR=1),并且在横向加速度YG的大小小于或等于阈值YG0(|YG|≤YG0)时,在步骤S814中,控制器50将转弯动作标志Flg_STR复位为0(Flg_STR=0)。在S813或S814之后,控制器50返回至车辆运行状况判别处理。
加速动作判别处理
图51是示出S820的加速动作判别处理的流程图。在图51的处理中,在步骤S821中,控制器50判断加速开度(程度)ACC是否大于预定阈值ACC0。然后,当加速开度ACC大于阈值ACC0(ACC>ACC0)时,在步骤S822中,控制器50将用于表示车辆加速动作期间的加速动作标志Flg_ACC设置为1(Flg_ACC=1),并且当加速开度ACC小于或等于阈值ACC0(ACC≤ACC0)时,在步骤S823中,控制器50将加速动作标志Flg_ACC复位为0(Flg_ACC=0)。在S822或S823之后,控制器50返回至车辆运行状况判别处理。
在该例子中,如图52所示,根据车辆速度和保持车辆速度恒定所需的加速开度或制动压力之间的关系,确定加速开度阈值ACC0。图52示出保持车辆速度恒定所需的加速开度和制动压力。如果确定了车辆速度的值,则控制系统可以通过使用图52的关系确定保持车辆速度处于该值所需的加速开度ACC的值,并且将S821的阈值ACC0设置为等于由此确定的加速开度ACC的值。
减速动作判别处理
图53是示出S830的减速动作判别处理的流程图。在图53的处理中,在步骤S831中,控制器50判断制动压力BRK是否大于预定制动压力阈值BRK0。然后,当制动压力BRK大于阈值BRK0(BRK>BRK0)时,在步骤S832中,控制器50将用于表示车辆减速动作期间的减速动作标志Flg_BRK设置为1(Flg_BRK=1),并且当制动压力BRK低于或等于阈值BRK0(BRK≤BRK0)时,在步骤S833中,控制器50将减速动作标志Flg_BRK复位为0(Flg_BRK=0)。在S832或S833之后,控制器50返回至车辆运行状况判别处理。
在该例子中,可以以与图51的加速开度阈值ACC0相同的方式确定制动压力阈值BRK0。控制系统确定车辆速度的速度值,然后通过使用图52的关系确定用于保持车辆速度处于该速度值的制动压力BRK的值,并将S831的阈值BRK0设置为等于由此确定的制动压力BRK的值。
基本信息传递量计算处理
图54示出由控制器50在S900中进行的基本信息传递量计算处理。在该处理中,控制器50进行:第一个步骤S910中的基本横向运行状况传递程度计算处理,用于计算基本横向运行状况传递量或程度Kgy0(图55);第二个步骤S920中的基本纵向运行状况传递程度计算处理,用于计算基本纵向运行状况传递量或程度Kgx0(图57);第三个步骤S930中的基本垂直运行状况传递程度计算处理,用于计算基本垂直运行状况传递量或程度Kgz0(图59);以及第四个步骤S940中的基本操作力传递程度计算处理,用于计算基本操作力传递量或程度Kfg0(图61)。在S940之后,控制器50返回至车辆状态传递量确定处理。
基本横向运行状况传递程度计算处理
图55是示出S910的基本横向运行状况传递程度计算处理的流程图。在该处理中,在步骤S911中,控制器50判断转弯动作标志Flg_STR是否等于1;当转弯动作标志Flg_STR等于1时,在步骤S912中,控制器50根据横向加速度的绝对值计算基本横向运行状况传递程度Kgy0;并且当转弯动作标志Flg_STR不等于1时,在步骤S913中,控制器50将基本横向运行状况传递程度Kgy0设置为等于0。在S912或S913之后,控制器50返回至基本信息传递程度计算处理。
图56示出S912中可使用的、基本横向运行状况传递程度Kgy0相对于横向加速度的绝对值的关系。基本横向运行状况传递程度Kgy0随着横向加速度的绝对值增大而增大。在图56所示的例子中,在横向加速度的绝对值|YG|小于或等于预定第一阈值|YG0|的区域中,基本横向运行状况传递程度Kgy0等于0;在|YG|大于|YG0|的区域中,基本横向运行状况传递程度Kgy0从0线性增大至1;并且在|YG|大于Kgy0到达1的值的区域中,基本横向运行状况传递程度Kgy0保持恒定等于1。
基本纵向运行状况传递程度计算处理
图57是示出S920的基本纵向运行状况传递程度计算处理的流程图。在该处理中,在步骤S921中,控制器50判断加速动作标志Flg_ACC是否等于1,并且当加速动作标志Flg_ACC等于1时,在步骤S922中,控制器50根据加速开度ACC计算基本纵向运行状况传递程度Kgx0。当加速动作标志Flg_ACC不等于1时,在步骤S923中,控制器50判断减速动作标志Flg_BRK是否等于1;当减速动作标志Flg_BRK等于1时,控制器50从S923进入前述步骤S922;并且在减速动作标志Flg_BRK不等于1时,在步骤S924中,控制器50将基本纵向运行状况传递程度Kgx0设置为等于0(Kgx0=0)。在S922或S924之后,控制器50返回至基本信息传递程度计算处理。
图58示出S922中可以使用的、基本纵向运行状况传递程度Kgx0相对于加速开度ACC和制动压力BRK的关系。基本纵向运行状况传递程度Kgx0随着加速开度ACC或制动压力BRK增加而增大。在图58所示的例子中,在作为加速开度ACC或制动压力BRK的独立变量小于或等于预定第一阈值ACC0或BRK0的区域中,基本纵向运行状况传递程度Kgx0等于0;并且在变量(ACC或BRK)大于阈值(ACC0或BRK0)的区域中,基本纵向运行状况传递程度Kgx0从0线性增大至1。在Kgx0等于最大值1之后变量(ACC或BRK)进一步增大时,基本纵向运行状况传递程度Kgx0保持恒定等于1。
基本垂直运行状况传递程度计算处理
图59是示出S930的基本垂直运行状况传递程度计算处理的流程图。在该处理中,在步骤S931中,控制器50判断加速动作标志Flg_ACC是否等于1,并且当加速动作标志Flg_ACC等于1时,在步骤S932中,控制器50根据加速开度ACC计算基本垂直运行状况传递程度Kgz0。当加速动作标志Flg_ACC不等于1时,在步骤S933中,控制器50判断减速动作标志Flg_BRK是否等于1;当减速动作标志Flg_BRK等于1时,控制器50从S933进入前述步骤S932;并且在减速动作标志Flg_BRK不等于1时,在步骤S934中,控制器50将基本垂直运行状况传递程度Kgz0设置为等于0(Kgz0=0)。在S932或S934之后,控制器50返回至基本信息传递程度计算处理。
图60示出S932中可以使用的、基本垂直运行状况传递程度Kgz0相对于加速开度ACC和制动压力BRK的关系。基本垂直运行状况传递程度Kgz0随着加速开度ACC或制动压力BRK增加而增大。在图60所示的例子中,在作为加速开度ACC或制动压力BRK的独立变量小于或等于预定第一阈值ACC0或BRK0的区域中,基本垂直运行状况传递程度Kgz0等于0;并且在变量(ACC或BRK)大于阈值(ACC0或BRK0)的区域中,基本垂直运行状况传递程度Kgz0从0线性增大至1。在Kgz0等于最大值1之后变量(ACC或BRK)进一步增大时,基本垂直运行状况传递程度Kgz0保持恒定等于1。
基本操作力传递程度计算处理
图61是示出S940的基本操作力传递程度计算处理的流程图。在该处理中,在步骤S941中,控制器50判断转弯动作标志Flg_STR是否等于1;当转弯动作标志Flg_STR等于1时,在步骤S942中,控制器50根据横向加速度的绝对值计算基本操作力传递程度Kfy0;并且当转弯动作标志Flg_STR不等于1时,在步骤S943中,控制器50将基本操作力传递程度Kfy0设置为等于0(Kfy0=0)。在S942或S943之后,控制器50返回至基本信息传递程度计算处理。
图62示出S942中可以使用的、基本操作力传递程度Kfy0相对于横向加速度的绝对值的关系。基本操作力传递程度Kfy0随着横向加速度的绝对值增加而增大。在图62所示的例子中,在横向加速度的绝对值|YG|小于或等于预定第一阈值|YG0|的区域中,基本操作力传递程度Kfy0等于0;在|YG|大于|YG0|的区域中,基本操作力传递程度Kfy0从0线性增大至1;并且在|YG|大于Kgy到达1的值的区域中,基本操作力传递程度Kfy0保持恒定等于1。
最小信息传递程度计算处理
图63示出由控制器50在图48的车辆状态信息传递量确定处理的S1000中进行的最小信息传递程度计算处理。
在图63的步骤S1010中,控制器50计算如图64所示的依赖于车辆速度的车辆速度依赖信息传递程度Kv1。传递程度Kv1随着车辆速度增大而减小。在图64的例子中,在车辆速度从0增大至第一速度值的区域中,车辆速度依赖信息传递程度Kv1保持恒定等于0.5;在车辆速度从第一速度值增大至第二速度值的区域中,车辆速度依赖信息传递程度Kv1从0.5(线性)减小至最小值0;并且在车辆速度高于第二速度值的区域中,车辆速度依赖信息传递程度Kv1保持等于最小值0。
在步骤S1020中,控制器50计算依赖于车辆周围的亮度的亮度依赖信息传递程度Kb。在该例子中,控制器计算如图65所示的依赖于亮度的第一(或正常)亮度依赖信息传递程度Kb,以及如图66所示的依赖于亮度的第二(或不平整道路)亮度依赖信息传递程度Kb1。通常使用正常亮度依赖信息传递程度Kb,并且当道路恶劣或异常时,使用第二亮度依赖信息传递程度Kb1。
第一亮度依赖信息传递程度Kb随着亮度增大而增大。在图65的例子中,该传递程度Kb在亮度从0到预定第一值的区域中等于0,在亮度从第一值增大至第二值时从0增大至最大值0.5,并且在亮度大于第二值的区域中保持恒定为0.5。如图66所示,当亮度增大时,第二亮度依赖信息传递程度Kb1先减小然后增大。在图66的例子中,在亮度从0增大至第一值的第一区域中,该传递程度Kb1保持恒定为最大值1;在亮度的第一值和第二值之间的第二区域中,传递程度Kb1随着亮度增大,从1.0线性减小至最小值0;在第二值和比该第二值大的第三值的第三区域中,传递程度Kb1保持为0;在第三值和第四值之间的第四区域中,传递程度Kb1随着亮度增大,从0增大至中间值0.5;并且在亮度大于第四值的第五区域中,传递程度Kb1保持恒定为0.5。在步骤S1020中,当车辆1A正在行驶的道路不是恶劣道路时,控制器50通过使用图65的关系来计算第一亮度依赖信息传递程度Kb,并且当道路是恶劣道路时,控制器50通过使用图66的关系来计算第二亮度依赖信息传递程度Kb1。
在步骤S1030中,控制器50计算依赖于车辆的刮擦器状态的刮擦器状态依赖信息传递程度Kw。在该例子中,控制器计算第一(或正常)刮擦器状态依赖信息传递程度Kw和第二(或不平整道路)刮擦器状态依赖信息传递程度Kw1。通常使用正常刮擦器状态依赖信息传递程度Kw,并且当道路恶劣或异常时,使用第二刮擦器状态依赖信息传递程度Kw1。
如图67所示,根据可能处于关闭状态、间断工作状态、正常刮擦速度工作状态或高刮擦速度工作状态的刮擦器系统的工作状态,确定正常刮擦器状态依赖信息传递程度Kw和第二刮擦器状态依赖信息传递程度Kw1。
在该例子中,控制器50通过监视簧下加速度传感器的输出、主动悬架4i的冲程和车轮速度等的车辆操作状态的变化,判别恶劣道路,并且当所监视的车辆操作状态的频率变化和/或振幅变化大于预定阈值时,判断为道路恶劣。
在步骤S1040中,控制器50计算如图68所示的依赖于道路类别的道路类别依赖信息传递程度Kr。在图68所示的例子中,针对市区道路、郊区道路和高速公路,分别确定道路类别依赖信息传递程度Kr。例如,控制器50可以通过使用从汽车导航系统获得的当前车辆位置和地图数据、以及停车灯的数量,在市区道路、郊区道路和高速公路之间判别。
在步骤S1050中,控制器50进行用于计算作为以下中的最小一个的最小信息传递程度K_min的处理:车辆速度依赖信息传递程度Kv1、亮度依赖信息传递程度Kb或Kb1、刮擦器状态依赖信息传递程度Kw或Kw1以及道路类别依赖信息传递程度Kr。在S1050之后,控制器50返回至图48的车辆状态传递量确定处理。
命令信息传递程度计算处理
图69示出由控制器50在S1100中进行的命令信息传递程度计算处理。
在图69的步骤S1110中,控制器50进行用于计算表示车辆横向运行状况的传递程度的命令横向运行状况传递程度Kgy的处理。
在步骤S1120中,控制器50进行用于计算表示车辆纵向运行状况的传递程度的命令纵向运行状况传递程度Kgx的处理。
在步骤S1130中,控制器50进行用于计算表示车辆垂直运行状况的传递程度的命令垂直运行状况传递程度Kgz的处理。
在步骤S1140中,控制器50进行用于计算表示从路面输入至方向盘5的操作力的传递程度的命令操作力传递程度Kfy的处理。
在S1140之后,控制器50返回至图48的车辆状态传递量确定处理。
命令横向运行状况传递程度计算处理
图70示出S1110的命令横向运行状况传递程度计算处理。在该处理中,在步骤S1111中,控制器50判断基本横向运行状况传递程度Kgy0是否大于最小信息传递程度K_min;当Kgy0>K_min、因而S1111的回答为“是”时,在步骤S1112中,控制器50将命令横向运行状况传递程度Kgy设置为等于基本横向运行状况传递程度Kgy0(Kgy=Kgy0);并且当Kgy0≤K_min、因而S1111的回答为“否”时,在步骤S1113中,控制器50将命令横向运行状况传递程度Kgy设置为等于最小传递程度K_min(Kgy=K_min)。在S1112或S1113之后,控制器50返回至命令信息传递程度计算处理。
命令纵向运行状况传递程度计算处理
图71示出S1120的命令纵向运行状况传递程度计算处理。在该处理中,在步骤S1121中,控制器50判断基本纵向运行状况传递程度Kgx0是否大于最小信息传递程度K_min;当Kgx0>K_min、因而S1121的回答为“是”时,在步骤S1122中,控制器50将命令纵向运行状况传递程度Kgx设置为等于基本纵向运行状况传递程度Kgx0(Kgx=Kgx0);并且当Kgx0≤K_min、并因此S1121的回答为“否”时,在步骤S1123中,控制器50将命令纵向运行状况传递程度Kgx设置为等于最小传递程度K_min(Kgx=K_min)。在S1122或S1123之后,控制器50返回至命令信息传递程度计算处理。
命令垂直运行状况传递程度计算处理
图72示出S1130的命令垂直运行状况传递程度计算处理。在该处理中,在S1131中,控制器50判断基本垂直运行状况传递程度Kgz0是否大于最小信息传递程度K_min;当Kgz0>K_min、因而S1131的回答为“是”时,在步骤S1132中,控制器50将命令垂直运行状况传递程度Kgz设置为等于基本垂直运行状况传递程度Kgz0(Kgz=Kgz0);并且当Kgz0≤K_min、因而S1131的回答为“否”时,在步骤S1133中,控制器50将命令垂直运行状况传递程度Kgz设置为等于最小传递程度K_min(Kgz=K_min)。
在S1132或S1133之后,在步骤S1134中,控制器50判断道路状况是否恶劣,并且当道路状况不恶劣时,控制器50返回至命令信息传递程度计算处理。当道路状况恶劣、并且S1134的回答为“是”时,控制器50从S1134进入步骤S1135,并且在S1135中,计算针对恶劣道路的最小信息传递程度K_min1。在S1135中,将最小恶劣道路信息传递程度K_min1设置为等于第二亮度依赖信息传递程度Kb1和第二刮擦器状态依赖信息传递程度Kw1中较小的一个。在S1135之后的步骤S1136中,控制器50判断命令垂直运行状况传递程度Kgz是否大于最小恶劣道路信息传递程度K_min1。当Kgz>K_min1、因而S1136的回答为“是”时,控制器50返回至命令信息传递程度计算处理。当Kgz≤K_min1、因而S1136的回答为“否”时,控制器50从S1136进入步骤S1137,并且在S1137中,将命令垂直运行状况传递程度Kgz设置为等于最小恶劣道路信息传递程度K_min1(Kgz=K_min1)。在S1137之后,控制器50返回至命令信息传递程度计算处理。
命令操作力传递程度计算处理
图73示出S1140的操作力传递程度计算处理。在该处理中,在步骤S1141中,控制器50判断基本操作力传递程度Kfy0是否大于最小信息传递程度K_min;当Kfy0>K_min、因而S1141的回答为“是”时,在步骤S1142中,控制器50将命令操作力传递程度Kfy设置为等于基本操作力传递程度Kfy0(Kfy=Kfy0);并且当Kfy0≤K_min、因而S1141的回答为“否”时,在步骤S1143中,控制器50将命令操作力传递程度Kfy设置为等于最小传递程度K_min(Kfy=K_min)。在S1142或S1143之后,控制器50返回至命令信息传递程度计算处理。通过进行这些控制处理,第四实施方式的实施例的控制系统可以例如根据道路状况和车辆运行状况,控制车辆1A以支持驾驶员,并且利用主动悬架4i(FL~RR)控制用于限制来自道路的振动的限制程度。
根据第四实施方式的控制系统可以通过以根据车辆状态和包括障碍物状况的周围状况等的各种状况所控制的程度传递车辆运行状况,并通过根据车辆状态和周围状况等的各种状况控制操作反作用力等的车辆的反作用力以支持驾驶员的驾驶操作,将信息适当地提供至驾驶员以支持该驾驶员。
应用例
在图59的基本垂直运行状况传递程度计算处理中,根据加速动作标志Flg_ACC和减速动作标志Flg_BRK确定基本垂直运行状况传递程度Kgz0。作为替代,可以根据道路是否为恶劣道路的道路状况确定基本垂直运行状况传递程度Kgz0。例如,当道路状况不好或者恶劣时,将加速/减速操作期间用于控制主动悬架4i的基本控制量设置为比正常值大的值(从而增大传递由于加速/减速操作所引起的车辆垂直运行状况的传递程度)。在这种情况下,在图72的处理中,控制器50在不针对道路是否是恶劣道路判别道路状况的情况下确定命令垂直运行状况传递程度Kgz。即使在从路面状况恶劣的道路输入较大的振动时,该应用例的控制系统也可以将由于加速/减速所引起的车辆垂直运行状况适当地传递至驾驶员。
第五实施方式
实施例
图74~80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与第一实施方式仅在诱导控制方面不同的第五实施方式的诱导控制(第二辅助控制)。以下说明主要涉及诱导控制,并且省略与机动车辆1A的其它方面有关的重复说明。
图74以流程图形式示出驾驶操作诱导控制处理。在图74的例子中,驾驶操作诱导控制是用于通过利用主动悬架4(FL~RR)(或者如前所述,利用图20所示的悬架系统)在车体的一部分中产生振动、并由此向驾驶员提供伪感觉来诱导驾驶员的驾驶操作的处理。控制器50响应于驾驶员的命令开始该处理。
在步骤P 201中,控制器50确定在潜在风险计算处理中计算出的前方、后方、右方和左方潜在风险RPa、RPb、RPc和RPd。然后,在步骤P202中,控制器50将在P201中获得的前方、后方、右方和左方潜在风险RPa、RPb、RPc和RPd分别与阈值RPa0、RPb0、RPc0和RPd0进行比较,并判断在这些潜在风险中是否有潜在风险大于或等于其阈值。当前方、后方、右方和左方潜在风险均不大于各自的阈值时,控制器50重复图74的诱导控制处理。
如果前方潜在风险RPa大于或等于前方潜在风险阈值RPa0,则控制器50从P201进入步骤P203,并且在P203中,控制器50使前方主动悬架4FL和4FR以根据前方潜在风险RPa所确定的振幅振动。此外,在步骤P203中,与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图10的例子相同,控制器50根据前方潜在风险RPa改变前方主动悬架4FL和4RR的悬架冲程。此外,在步骤P203中,控制器50根据前方潜在风险RPa增大加速踏板7的操作反作用力。在P203之后,控制器50重复图74的操作诱导控制处理。
图75示意性示出当前方潜在风险RPa高时的控制操作。图76A和76B示出当前方潜在风险高时设置的加速踏板反作用力和悬架冲程振动的特性。图75示意性示出悬架冲程的振动,并且图75没有示出第一实施方式中所设置的悬架冲程的增大。(这同样适用于图77和图79。)当前方潜在风险RPa高于阈值RPa0时,如图76A所示,加速反作用力根据前方潜在风险RPa而增大,因而对于踩踏加速踏板7的阻力增大。
此外,如图75所示,前方悬架4FR和4FL的悬架冲程以与前方潜在风险RPa相对应的振幅振动,使得驾驶员可以感觉到前方潜在风险增加。如图76B所示,各个前方悬架4FR和4FL的悬架冲程的振幅随着前方潜在风险RPa增加而增大,并且随着前方潜在风险RPa增加,控制系统可以将更强的振动传递至驾驶员。此外,与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图10的例子相同,前方悬架4FR和4FL的悬架冲程根据前方潜在风险RPa而变化,从而改变车体纵倾角β(车体的后倾角)。通过根据前方潜在风险RPa控制前方悬架4FR和4FL的悬架冲程,如图11所示,控制系统可以给予驾驶员车辆1A加速的感觉。通过以这种方式引导驾驶员进行驾驶操作,控制系统可以提示驾驶员进行制动操作。当驾驶员进行制动操作时,前方潜在风险RPa变低,并且控制器50终止步骤P203中的诱导操作。
如果后方潜在风险RPb大于或等于后方潜在风险阈值RPb0,则控制器50从P202进入步骤P204,并且在P204中,控制器50使后方主动悬架4RL和4RR以根据后方潜在风险RPb所确定的振幅振动。此外,在步骤P204中,与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图10的例子相同,控制器50根据后方潜在风险RPb改变后方主动悬架4RL和4RR的悬架冲程。在P204之后,控制器50重复图74的操作诱导控制处理。
图77是用于示出当后方潜在风险RPb高时的控制操作的图。图78示出当后方潜在风险RPb高时设置的振动的特性。当后方潜在风险RPb高于其阈值RPb0时,后方悬架4RL和4RR的悬架冲程以与后方潜在风险RPb相对应的振幅振动,使得驾驶员可以感觉到潜在风险变高的方向。如图78所示,各个后方悬架4RL或4RR的悬架冲程的振幅随着后方潜在风险RPb增加而增大,并且随着后方潜在风险RPb增加,控制系统可以将更强的振动传递至驾驶员。此外,与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图10的例子相同,后方悬架4RL和4RR的悬架冲程根据后方潜在风险RPb而变化,从而改变车体纵倾角γ(车体的前倾角)。通过根据后方潜在风险RPb控制后方悬架4RL和4RR的悬架冲程,如图13所示,控制系统可以给予驾驶员车辆1A减速的感觉。因此,随着后方潜在风险变高,驾驶员感觉到车辆1A以更大的减速度减速。通过以这种方式引导驾驶员进行驾驶操作,控制系统可以提示驾驶员进行加速操作。当驾驶员进行加速操作时,后方潜在风险RPb变低,并且控制器50终止步骤P204中的诱导操作。
如果右方潜在风险RPc大于或等于右方潜在风险阈值RPc0,则控制器50从P202进入步骤P205,并且在P205中,控制器50使右方主动悬架4FR和4RR的悬架冲程以与右方潜在风险RPc相对应的振幅振动。此外,在P205中,与图10的例子相同,控制器50根据右方潜在风险RPc改变右方悬架4FR和4RR的悬架冲程。在P205之后,控制器50重复操作诱导控制处理。如果左方潜在风险RPd大于或等于左方潜在风险阈值RPd0,则控制器50从P202进入步骤P206,并且在P206中,控制器50使左方主动悬架4FL和4RL的悬架冲程以与左方潜在风险RPd相对应的振幅振动。此外,在P206中,与图10的例子相同,控制器50根据左方潜在风险RPd改变左方悬架4FL和4RL的悬架冲程。在P206之后,控制器50重复操作诱导控制处理。
图79示意性示出当右方潜在风险RPc或左方潜在风险RPd高时的控制操作。图79示出当右方潜在风险RPc高时从后方观看到的车辆作为例子。图80A和80B示出在P205或P206中当右方潜在风险RPc或左方潜在风险RPd高时设置的转向反作用力和悬架冲程振动的特性。
当右方潜在风险RPc高于其阈值RPc0时,如图80A所示,转向反作用力根据右方潜在风险RPc而增大,并且对于沿向右方向进一步转动方向盘的阻力增大。此外,如图79所示,右方主动悬架4FR和4RR的悬架冲程以与右方潜在风险RPc相对应的振幅振动。因此,驾驶员可以感觉到右方潜在风险增加。在这种情况下,驾驶员感觉到伪颠簸或不规则运动。如图80B所示,各个右方悬架4FR或4RR的悬架冲程的振幅随着右方潜在风险RPc增加而增大,并且随着右方潜在风险RPc增加,控制系统可以将更强的振动传递至驾驶员。通过根据右方潜在风险RPc控制右方悬架4FR和4RR的悬架冲程,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图10的例子相同,控制系统可以给予驾驶员车辆1A的右转弯动作和车体3的左侧倾动作的感觉。通过以这种方式引导驾驶员,控制系统可以提示驾驶员进行左转向操作。当驾驶员进行左转向操作时,右方潜在风险RPc变低,并且控制器50终止步骤P205中的诱导操作。
类似地,当左方潜在风险RPd高于其阈值RPd0时,转向反作用力根据左方潜在风险RPd而增大,并且对于沿向左方向进一步转动方向盘的阻力增大。此外,左方主动悬架4FL和4RL的悬架冲程以与左方潜在风险RPd相对应的振幅振动。因此,驾驶员可以感觉到左方潜在风险增加。如图80B所示,各个左方悬架4FL或4RL的悬架冲程的振幅随着左方潜在风险RPd增加而增大,并且随着左方潜在风险RPd增加,控制系统可以将更强的振动传递至驾驶员。此外,通过根据左方潜在风险RPd控制左方悬架4FL和4RL的悬架冲程,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图10的例子相同,控制系统可以给予驾驶员车辆1A的左转弯动作和车体3的右侧倾动作的感觉。通过以这种方式引导驾驶员,控制系统可以提示驾驶员进行右转向操作。
当前方潜在风险RPa和后方潜在风险RPb这两者均高于各自的阈值RPa0和RPb0时,可以通过将前方潜在风险RPa的增加和后方潜在风险RPb的增加进行比较,来选择针对前方潜在风险RPa的增加的P203的诱导控制操作和针对后方潜在风险PRb的增加的P204的诱导控制操作其中之一。在这种情况下,例如,控制系统可被配置为将前方潜在风险RP a超过阈值RPa0的超出量(RPa-RPa0)的绝对值与后方潜在风险RPb超过阈值RPb0的超出量(RPb-RPb0)的绝对值进行比较,并且优先针对绝对值较大的超出量的诱导控制操作。可选地,可以不进行针对前方和后方潜在风险的增加的诱导控制操作。当右方潜在风险RPc和左方潜在风险RPd这两者均高于各自的阈值RPc0和RPD0时,可以通过以与在前方和后方潜在风险的增加之间进行比较的相同方式,将右方潜在风险RPc的增加与左方潜在风险RPd的增加进行比较,来选择针对右方潜在风险RPc的增加的P205的诱导控制操作和针对左方潜在风险RPd的增加的P206的诱导控制操作其中之一。例如,优先右方潜在风险RPc超过阈值RPc0的超出量(RPc-RPc0)的绝对值和左方潜在风险RPd超过阈值RPd0的超出量(RPd-RPd0)的绝对值中较大的一个。可选地,可以不进行针对左方和右方潜在风险的增加的诱导控制操作。可以同时进行针对前方或后方潜在风险的增加的诱导控制操作、以及针对左方或右方潜在风险的增加的诱导控制操作。
根据第五实施方式的驾驶操作支持控制系统如下工作:如果在车辆1A的行驶操作期间,该车辆的前后左右方向其中之一上的潜在风险高于阈值,则控制器50根据潜在风险增加的方向控制主动悬架4FL、4FR、4RL和4RR,由此产生包括悬架冲程的振动和车体的倾斜的伪车辆运行状况。即,当前方潜在风险高时,车体3向后倾斜,并且前轮的前方悬架冲程振动。当后方潜在风险高时,车体3向前倾斜,并且后轮的后方悬架冲程振动。当右方潜在风险高时,车体3向左侧倾,并且右前轮和右后轮的右方悬架冲程振动。当左方潜在风险高时,车体3向右侧倾,并且左前轮和左后轮的左方悬架冲程振动。
因此,例如,驾驶员感觉到车辆正在沿潜在风险增加的方向接近风险,或者感觉到轮胎踩踏在具有凹凸的车道标记上的运动。因而,诱导驾驶员沿潜在风险减小的方向进行驾驶操作。此外,驾驶员可以根据悬架冲程振动的位置感觉到朝向增加潜在风险的障碍物的方向。由于由潜在风险的值确定振动的大小,因此驾驶员可以感觉到潜在风险的高低。此外,该例子的控制系统增大对抗驾驶员沿潜在风险增加的方向的驾驶操作的操作反作用力,由此抑制驾驶员沿潜在风险增加的方向的操作。
由此构成的根据第五实施方式的驾驶支持控制系统监视前方、后方、右方和左方的潜在风险RPa~RPd,以与各自的阈值RPa0~RPd0进行比较,并且控制主动悬架4FR~4RR以在朝向高潜在风险的方向上生成伪车辆运行状况。这样,控制系统可以引导驾驶员进行用以减小潜在风险的驾驶操作。具体地,驾驶支持控制系统利用潜在风险变高的高风险侧的悬架,以根据高风险侧的潜在风险增大的振幅产生车体的振动。因此,驾驶员可以感觉到潜在风险的方向和高低。此外,控制系统增大对抗沿潜在风险增加的方向的驾驶操作的操作反作用力。因此,驾驶员可以感觉到期望操作不适当,并且限制自己进行不适当操作。
应用例1
代替如第五实施方式的实施例中的主动悬架的振动,根据第五实施方式的本应用例中的控制系统被配置为在驾驶员的座椅的一部分中产生振动,以诱导驾驶员进行适当驾驶操作。
在该例子中,驾驶员的座椅具有各自包括能够响应于控制信号改变座椅腿长度的致动器的多个座椅腿。在该例子中,驾驶员的座椅致动系统包括以下四个致动器:右前致动器和左前致动器(700FR、700FL),用于分别改变驾驶员的座椅的右前腿和左前腿的长度;以及右后致动器和左后致动器(700RR、700RL),用于分别改变驾驶员的座椅的右后腿和左后腿的长度。控制系统可以在座椅腿长度的一个或多个中产生振幅与潜在风险RP相对应的振动。
图81示出驾驶操作诱导控制处理。在步骤T110中,控制器50确定在潜在风险计算处理中计算出的前方、后方、右方和左方潜在风险RPa、RPb、RPc和RPd。然后,在步骤T120中,控制器50将在T110中获得的前方、后方、右方和左方潜在风险RPa、RPb、RPc和RPd分别与阈值RPa0、RPb0、RPc0和RPd0进行比较,并判断在这些潜在风险中是否有潜在风险高于或等于其阈值。当前方、后方、右方和左方潜在风险均不高于各自的阈值时,控制器50重复图81的诱导控制处理。
如果前方潜在风险RPa高于或等于前方潜在风险阈值RPa0,则控制器50从T120进入步骤T130,并且在T130中,控制器50通过使用右前和左前座椅腿致动器(700FR和700FL),使驾驶员座椅的前腿长度以根据前方潜在风险RPa所确定的振幅振动。此外,在步骤T130中,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应用例12相同,控制器50通过改变前方座椅腿长度来使驾驶员的座椅相对于车体向后倾斜。此外,在步骤T130中,控制器50根据前方潜在风险RPa增大加速踏板7的操作反作用力。在T130之后,控制器50重复图81的操作诱导控制处理。因而,控制系统根据前方潜在风险RPa增大加速反作用力以增大加速踏板的阻力,并且使驾驶员座椅的前部以与前方潜在风险RPa相对应的振幅振动。因此,控制系统可以向驾驶员通知前方潜在风险增加并且诱导驾驶员进行减速操作。当通过驾驶员的减速操作使前方潜在风险RPa减小时,控制系统终止T130的诱导控制操作。
如果后方潜在风险RPb高于或等于后方潜在风险阈值RPb0,则控制器50从T120进入步骤T140,并且在T140中,控制器50通过使用右后和左后座椅腿致动器(700RR和700RL),使驾驶员座椅的后腿长度以根据后方潜在风险RPb所确定的振幅振动。此外,在步骤T140中,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应用例12相同,控制器50通过改变后方座椅腿长度使驾驶员座椅相对于车体3向前倾斜,从而诱导驾驶员进行加速操作。当作为驾驶员的加速操作的结果、后方潜在风险RPb减小时,控制系统停止T140的诱导控制操作。在T140之后,控制器50重复图81的诱导控制处理。
如果右方潜在风险RPc高于或等于右方潜在风险阈值RPc0,则控制器50从T120进入步骤T150,并且在T150中,控制器50通过使用右前和右后座椅腿致动器(700FR和700RR),使驾驶员座椅的右腿长度以根据右方潜在风险RPc所确定的振幅振动。此外,在步骤T150中,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应用例12相同,控制器50通过改变右方座椅腿长度使驾驶员座椅相对于车体3向左倾斜(以产生驾驶员座椅的左侧倾)。此外,控制器50根据右方潜在风险RPc增加转向反作用力,以增大对抗右转向操作的阻力。因而,控制系统诱导驾驶员进行左转向操作。当作为驾驶员的左转向操作的结果、右方潜在风险RPc减小时,控制系统停止T150的诱导控制操作。在T150之后,控制器50重复图81的诱导控制处理。
如果左方潜在风险RPd高于或等于左方潜在风险阈值RPd0,则控制器50从T120进入步骤T160,并且在T160中,控制器50通过使用左前和左后座椅腿致动器(700FL和700RL),使驾驶员座椅的左腿长度以根据左方潜在风险RPd所确定的振幅振动。此外,在步骤T160中,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应用例12相同,控制器50通过改变左方座椅腿长度使驾驶员座椅相对于车体3向右倾斜(以产生驾驶员座椅的右侧倾)。此外,控制器50根据左方潜在风险RPd增大转向反作用力,从而增大对抗左转向操作的阻力。因而,控制系统诱导驾驶员进行右转向操作。当作为驾驶员的右转向操作的结果、左方潜在风险RPd减小时,控制系统停止T160的诱导控制操作。在T160之后,控制器50重复图81的诱导控制处理。
因而,控制系统可以通过在驾驶员座椅的一部分中产生振动,向驾驶员通知潜在风险增加。在该例子中,驾驶员座椅或座椅腿致动器可以用作为动作调节部。
第六实施方式
实施例
图82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与第一实施方式仅在驾驶操作诱导控制方面不同的第六实施方式的诱导控制(第二辅助控制)处理。以下说明主要涉及诱导控制,并且省略对机动车辆1A的其它方面的重复说明。
在图82的步骤P301中,控制器50确定在潜在风险计算处理中计算出的前方潜在风险RPa。然后,在步骤P302中,控制器50将在P301中获得的前方潜在风险RPa和阈值RPa0进行比较,并判断前方潜在风险是否高于或等于阈值RPa0。当前方潜在风险RPa低于阈值RPa0时,控制器50重复图82的诱导控制处理。
当前方潜在风险RPa高于或等于阈值RPa0时,控制器50进入步骤P303。在P303中,控制器50进行以下控制操作:通过交替改变或振动右方主动悬架4FR和4RR的右方悬架冲程以及左方主动悬架4FL和4RL的左方悬架冲程,使车体3以与前方潜在风险RPa相对应的侧倾角沿侧倾方向左右摆动。此外,在P303中,控制器50根据前方潜在风险RPa增大加速反作用力。在P303之后,控制器50重复图82的处理。
图83示意性示出当前方潜在风险RPa高时的控制操作。图84A和84B示出当前方潜在风险RPa高时设置的加速踏板反作用力和车体的摆动侧倾角的特性。当前方潜在风险RPa高于阈值RPa0时,如图84A所示,加速反作用力根据前方潜在风险RPa而增大,因而对于踩踏加速踏板7的阻力增大。此外,如图83所示,通过利用右方主动悬架4FR和4RR以及左方主动悬架4RL和4RL交替控制右方和左方悬架冲程,使车体3以根据前方潜在风险RPa确定的侧倾角宽度左右摆动。因此,驾驶员可以感觉到车辆的不稳定状态。如图84B所示,车体3的摆动动作的侧倾角随着前方潜在风险RPa增加而增大,使得驾驶员可以感觉到前方潜在风险RPa的增加量。因而,控制系统可以诱导驾驶员进行减速操作。当前方潜在风险RPa变低时,P303的诱导控制操作停止。因而,该实施例的控制系统可以通过利用车体的侧倾摆动动作产生伪不稳定运行状况,诱导驾驶员进行适当的驾驶操作以有效地减小潜在风险。
第七实施方式
实施例
图85示出第七实施方式的实施例中的驾驶操作诱导控制处理。步骤P101、P102、P104、P105和P106与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实施例的图10的诱导控制处理中的相应步骤基本相同。如下所述,图85的处理与图10的处理的不同之处在于步骤P401、P402和P403。
当前方潜在风险RPa高于或等于阈值RPa0时,控制器50从P102进入步骤P401,并且在P401中,控制器50判断车辆速度是否高于或等于预定速度阈值(例如,80km/h)。当车辆速度高于或等于预定速度阈值时,控制器50从P401进入步骤P402。在步骤P402中,控制器50根据前方潜在风险PRa改变前方主动悬架4FL和4FR的悬架冲程。此外,在步骤P402中,控制器50根据前方潜在风险PRa增大加速踏板7的操作反作用力。在P402之后,控制器50重复图85的操作诱导控制。
当车辆速度低于速度阈值时,控制器50从P401进入步骤P403。在P403中,控制器50通过交替振动或改变右方主动悬架4FR和4RR的右方悬架冲程以及左方主动悬架4FL和4RL的左方悬架冲程,使车体3左右摆动。此外,在P403中,控制器50根据前方潜在风险RPa增大加速反作用力。在P403之后,控制器50重复图85的处理。
在前方潜在风险RPa增加的情况下,该例子的控制系统根据车辆速度在两种不同模式下产生伪车辆运行状况。在图85的例子中,当车辆速度低于预定速度阈值时,控制系统根据前方潜在风险RPa利用车体3的侧倾摆动动作,产生伪不稳定车辆运行状况,并且当车辆速度高于预定速度阈值时,控制系统根据前方潜在风险PRa利用车体3的向后倾斜从而增加纵倾角,产生伪加速车辆运行状况。此外,控制系统根据前方潜在风险RPa增大加速踏板反作用力。这样,控制系统可以有效地诱导驾驶员进行减速操作。
第八实施方式
第八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仅在于驾驶操作诱导控制(第二辅助控制)。
实施例
图86示出根据第八实施方式的实施例中的驾驶操作诱导控制处理。控制器50响应于驾驶员的命令开始执行该控制处理。在第一个步骤P501中,例如,控制器50获得包括车辆速度、车辆横向加速度、驾驶员的驾驶负荷和驾驶员的操作量中的一个或多个的车辆驾驶状态。可以根据自动导航或汽车导航系统中存储的道路的构造或形状、以及从VICS(Vehicle Informationand Communication System,车辆信息和通信中心)供给的与交通拥塞有关的信息,估计驾驶员的驾驶负荷。可以根据基于所存储的驾驶员的操作的记录确定的驾驶员的转向、加速和制动操作的频率,估计驾驶员的操作量。
在步骤P502中,控制器50获得通过潜在风险计算处理计算出的潜在风险。在步骤P503中,控制器50根据在步骤P501中获得的车辆驾驶状态和在步骤P502中获得的潜在风险,确定车辆1A的车辆稳定性。在该例子中,将车辆稳定性设置为具有以下趋势。当车辆速度变高时、当加速度或减速度增大时、当转向输入变大时以及当潜在风险变大时,车辆稳定性变低。
在步骤P504中,控制器50根据在步骤P503中确定的车辆稳定性计算权重。该权重是在驾驶操作诱导控制中用于针对转向反作用力、加速/制动反作用力和利用主动悬架4i(FL~RR)的道路输入的减少程度或减少比确定执行或不执行驱动力诱导控制的情况下的控制量的量或优先度。该优先度是用于确定不执行诱导控制的情况下的最小值0和执行诱导控制的情况下的最大值1之间的比例的参数。
在该例子中,作为当稳定性处于最佳水平并且进行诱导控制时的控制量,将优先度设置为等于1。作为当稳定性低于或等于预定安全阈值并且不进行诱导控制时的控制量,将优先度设置为等于0。该优先度根据稳定性在最小值0和最大值1之间变化。
在步骤P505中,控制器50根据在步骤P504中确定的优先度(权重),计算针对不执行驾驶操作诱导控制的分配量。在步骤P506中,控制器50根据在步骤P504中确定的优先度(权重),计算针对基于潜在风险执行驾驶操作诱导控制的分配量。在步骤P507中,控制器50根据在步骤P505和P506中计算出的分配量的和,进行转向反作用力、加速/制动力和加速/制动操作反作用力的控制、或者主动悬架4i(RL~RR)的控制。在P 507之后,控制器50重复驾驶操作诱导控制。
配备有根据第八实施方式的该例子的控制系统的车辆1A如下工作:在车辆的行驶操作期间,控制系统通常进行用于通过控制主动悬架4i(FL~RR)以预定的正常比或百分比减少来自路面的振动的正常模式控制。如果开始驾驶操作诱导控制,则控制系统根据车辆驾驶状态、潜在风险和车辆稳定性,计算各车辆组件中正常控制的优先度和驾驶操作诱导控制的优先度。
然后,控制系统根据通过根据优先度将驾驶操作诱导控制的控制量和不执行诱导控制的情况下的控制量相加所确定的控制量,控制车辆组件并进行诱导控制以诱导驾驶操作。因此,考虑到车辆1A的稳定性,例如,控制系统可以通过增加用于支持驾驶员的驾驶操作诱导控制的权重或影响,或者增加正常车辆控制的权重从而托付驾驶员的技能,来灵活地控制车辆。
在根据第八实施方式的实施例的车辆1A中,控制系统根据车辆稳定性等的车辆状态,在调整诱导控制的权重时进行驾驶操作诱导控制。例如,在稳定性高时,控制系统利用主动悬架4i(FL~RR)减小用于传递来自路面的振动的百分比,并且在稳定性变低时,控制系统增大该百分比。
对于通过控制转向反作用力和加速/制动反作用力来传递潜在风险,随着稳定性变低,控制系统可以增大控制量。因此,控制系统可以更适当地支持驾驶员。在该例子中,车辆速度传感器30、车辆状态感测装置140和控制器50至少之一可被看作为与稳定状态感测部相对应的组件。
因此,根据可能的解释之一,该例子的控制系统包括:稳定状态感测元件或部件,用于感测车辆稳定状态;和伪车辆运行状况产生元件或部件,其根据稳定状态利用悬架系统改变用于产生伪车辆运行状况的控制的控制量。因此,控制系统可以调整用于支持驾驶员的自动干涉的量,从而增加诱导控制的效果以及增加托付驾驶员的技能的正常控制的效果。
第九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第九实施方式采用用于开始倾斜车体或驾驶员座椅的控制操作的第一潜在风险阈值、和用于开始产生振动的控制操作的第二潜在风险阈值。
实施例
图87是示出第九实施方式的实施例的驾驶操作诱导控制处理的流程图,并且图88~91示出在图87的诱导控制处理中进行的子流程。在步骤T210中,控制器50获取在潜在风险计算处理中计算出的前方、后方、右方和左方潜在风险RPa、RPb、RPc和RPd。
然后,在步骤T220中,控制器50通过使用在T210中获得的前方潜在风险RPa进行图88的第一子流程。在图88的步骤T221中,控制器50将前方潜在风险RPa与第一阈值RPa0进行比较,并判断前方潜在风险RPa是否高于或等于第一阈值RPa0。当前方潜在风险RPa高于或等于第一前方潜在风险阈值RPa0时,控制器50从T221进入步骤T222,并且在T222中,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实施例相同,控制器50根据前方潜在风险RPa增大加速踏板反作用力。然后,在步骤T223中,控制器50根据前方潜在风险RPa改变前方主动悬架4FL和4FR的悬架冲程。
在图88的T223之后的T224中,控制器50将前方潜在风险RPa与第二阈值RPa1进行比较,并判断前方潜在风险RPa是否高于或等于第二阈值RPa1。当前方潜在风险RPa高于或等于第二前方潜在风险阈值RPa1时,控制器50从T224进入步骤T225,并且在T225中,控制器50向前方主动悬架4FR和4FL的悬架冲程提供振动。
因而,在前方潜在风险RPa高于第一阈值RPa0但仍低于第二阈值RPa1(RPa1>RPa0)时,控制系统进行增加加速踏板反作用力并产生车体纵倾角(向后倾斜)的控制操作,并且在前方潜在风险RPa高于或等于第二阈值RPa1时,控制系统进行产生前方悬架冲程的振动的控制操作。因此,控制系统可以将与前方潜在风险增加有关的适当消息平稳地发送至驾驶员,并且提示驾驶员进行减速操作。在T225之后,控制器50返回至诱导控制处理。
此外,在步骤T230中,控制器50根据在T210中获得的后方潜在风险RPb,进行第二子流程。在第二子流程的第一个步骤T231中,如图89所示,控制器50将后方潜在风险RPb与第一阈值RPb0进行比较,并判断后方潜在风险RPb是否高于或等于第一阈值RPb0。当后方潜在风险RPb高于或等于第一后方潜在风险阈值RPb0时,控制器50从T231进入步骤T232,并且在T232中,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实施例相同,控制器50根据后方潜在风险RPb改变后方主动悬架4RL和4RR的悬架冲程。
在图89的T232之后的步骤T233中,控制器50判断后方潜在风险RPb是否高于或等于第二阈值RPb1。当后方潜在风险RPb高于或等于第二后方潜在风险阈值RPb1时,控制器50从T233进入步骤T234,并且在T234中,控制器50向后方主动悬架4RL和4RR的悬架冲程提供振动。
因而,在后方潜在风险RPb高于第一阈值RPb0但仍低于第二阈值RPb1(RPb1>RPb0)时,控制系统进行产生车体纵倾角(向前倾斜)的控制操作,并且在后方潜在风险RPb高于或等于第二阈值RPb1时,控制系统进行产生后方悬架冲程的振动的控制操作。因此,控制系统可以将与后方潜在风险增加有关的适当消息平稳地发送至驾驶员,并且提示驾驶员进行加速操作。在T234之后,控制器50返回至诱导控制处理。
此外,在步骤T240中,控制器50根据在T210中获得的右方潜在风险RPc,进行第三子流程。在第三子流程的第一个步骤T241中,如图90所示,控制器50将右方潜在风险RPc与第一阈值PRc0进行比较,并且判断右方潜在风险RPc是否高于或等于第一阈值RPc0。当右方潜在风险RPc高于或等于第一右方潜在风险阈值RPc0时,控制器50从T241进入步骤T242,并且在T242中,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实施例相同,根据右方潜在风险RPc增大转向反作用力。然后,在T243中,控制器50根据右方潜在风险RPc改变右方主动悬架4FR和4RR的悬架冲程。
在图90的T243之后的步骤T244中,控制器50将右方潜在风险RPc与第二阈值RPc1进行比较,并判断右方潜在风险RPc是否高于或等于第二阈值RPc1。当右方潜在风险RPc高于或等于第二右方潜在风险阈值RPc1时,控制器50从T244进入步骤T245,并且在T245中,控制器50向右方主动悬架4FR和4RR的悬架冲程提供振动。
因而,当右方潜在风险RPc高于第一阈值RPc0但仍低于第二阈值RPc1(RPc1>RPc0)时,控制系统进行增加转向反作用力并产生车体侧倾角(左侧倾)的控制操作,并且当右方潜在风险Pc高于或等于第二阈值RPc1时,控制系统进行产生右方悬架冲程的振动的控制操作。因此,控制系统可以向驾驶员提供踩踏在车道标记上或车道标记外的齿纹标志带等的不规则物体上的车辆运行状况的感觉。因此,控制系统可以将与右方潜在风险增加有关的适当消息平稳地发送至驾驶员,并诱导驾驶员进行左转向操作。在T245之后,控制器50返回至诱导控制处理。
此外,在步骤T250中,控制器50根据在T210中获得的左方潜在风险RPd,进行第四子流程。在第四子流程的第一个步骤T251中,如图91所示,控制器50将左方潜在风险RPd与第一阈值PRd0进行比较,并判断左方潜在风险RPd是否高于或等于第一阈值RPd0。当左方潜在风险RPd高于或等于第一左方潜在风险阈值RPd0时,控制器50从T251进入步骤T252,并且在T252中,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实施例相同,根据左方潜在风险RPd增加转向反作用力。然后,在T253中,控制器50根据左方潜在风险RPd改变左方主动悬架4FL和4RL的悬架冲程。
在图91的T253之后的T254中,控制器50将左方潜在风险RPd与第二阈值RPd1进行比较,并判断左方潜在风险RPd是否高于或等于第二阈值RPd1。当左方潜在风险RPd高于或等于第二潜在风险阈值RPd1时,控制器50从T254进入步骤T255,并且在T255中,控制器50向左方主动悬架4FL和4RL的悬架冲程提供振动。
因而,当左方潜在风险RPd高于第一阈值RPd0但仍低于第二阈值RPd1(RPd1>RPd0)时,控制系统进行增加转向反作用力并产生车体侧倾角(右侧倾)的控制操作,并且当左方潜在风险RPd高于或等于第二阈值RPd1时,控制系统进行产生左方悬架冲程的振动的控制操作。因此,控制系统可以向驾驶员提供踩踏在车道标记上或车道标记外的齿纹标志带等的不规则物体上的车辆运行状况的感觉。因此,控制系统可以将与左方潜在风险增加有关的适当消息平稳地发送至驾驶员,并诱导驾驶员进行右转向操作。在T255之后,控制器50返回至诱导控制处理。
可以根据车辆速度改变在步骤T245和T255(以及步骤S225和S234)中产生的振动的频率。例如,当车辆速度变高时,使振动的频率变高。代替悬架冲程的振动,可以利用转向反作用力或踏板反作用力产生振动。此外,可以利用车辆中所安装的扬声器产生用于向驾驶员通知潜在风险增加的声响消息。例如,控制系统可以通过在前方潜在风险高时利用前方扬声器(或者左前和右前扬声器)、或者在后方潜在风险高时利用后方扬声器(或者左后和右后扬声器)产生伪听觉行驶车辆噪声,向驾驶员提供其它车辆正在接近车辆1A的感觉。此外,控制系统可以通过在右方潜在风险高时利用右方扬声器(或者右前和右后扬声器)、或者在左方潜在风险高时利用左方扬声器(或者左前和左后扬声器)产生与路面不规则有关的伪听觉行驶车辆噪声,向驾驶员提供踩踏在齿纹标志线等的路面不规则物体上的感觉。
特别是在横向方向上,根据第九实施方式的实施例的控制系统可以通过使用两个不相等的潜在风险阈值,在各自的有效时刻产生伪倾斜和伪振动,由此适当地支持驾驶员。
根据所公开的实施方式和例子的各种可能的解释之一,可以考虑以下技术。
(Z1)车辆(1A)用的车辆驾驶(操作)支持技术(设备或处理)包括作为设备的部或部件等的要素或者处理的步骤等的要素的以下元件。感测元件是用于感测车辆的、包括包含该车辆周围的障碍物的周围状况的行驶状况的元件。控制元件是用于进行以下操作的元件:根据所述行驶状况,计算所述车辆的潜在风险;进行支持控制,从而根据所述潜在风险,支持驾驶员;进行第一辅助控制,从而根据所述潜在风险,限制向所述驾驶员传递干扰;进行第二辅助控制,从而根据所述潜在风险,产生模拟由于所述潜在风险增加而导致的状况变化的诱导;以及进行协调控制,从而协调所述第一辅助控制和所述第二辅助控制。
(Z2)根据Z1所述的技术,其特征在于,该技术还包括还包括致动元件,所述致动元件用于根据所述行驶状况控制所述车辆,以支持所述车辆的驾驶员,并且所述控制元件被配置为进行所述第一辅助控制,从而根据所述潜在风险,通过控制所述致动元件,限制向所述驾驶员传递运动(或干扰运动),并且进行所述第二辅助控制,从而根据所述潜在风险,通过控制所述致动元件,产生作为模拟由于增加所述潜在风险的驾驶操作而导致的运行状况的伪运行状况的诱导。
(Z3)根据Z1或Z2所述的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元件被配置为进行所述第一辅助控制,从而根据所述潜在风险,通过控制所述致动元件,限制向所述驾驶员传递运动,并且进行所述第二辅助控制,从而根据所述潜在风险,通过控制所述致动元件,产生作为模拟由于增加所述潜在风险的驾驶操作而导致的运行状况的伪运行状况的诱导。
(Z4)根据Z1~Z3中任一项所述的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元件被配置为:进行所述支持控制,从而通过控制所述致动元件,响应于所述潜在风险的变化,产生所述车辆的、影响所述驾驶员的反作用力;进行所述第一辅助控制,从而改变限制向所述驾驶员传递干扰的限制程度;进行所述第二辅助控制,从而产生用于诱导所述驾驶员沿所述潜在风险减小的方向进行驾驶操作的诱导;以及进行所述协调控制,从而根据所述行驶状况,协调所述第一辅助控制和所述第二辅助控制。
(Z5)根据Z1~Z4中任一项所述的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动元件包括:反作用力调节元件,用于产生所述车辆的反作用力;以及动作调节元件,用于调节传递至所述驾驶员的运动(振动等),并且所述控制元件被配置为:进行所述支持控制,从而通过控制所述反作用力调节元件,响应于所述潜在风险的增加,产生所述车辆的、影响所述驾驶员的反作用力;进行所述第一辅助控制,从而通过控制所述动作调节元件,改变限制向所述驾驶员传递运动的限制程度;进行所述第二辅助控制,从而通过控制所述动作调节元件,产生以伪运行状况的形式的、用于诱导所述驾驶员沿所述潜在风险减小的方向进行驾驶操作的诱导;以及进行所述协调控制,从而根据所述潜在风险和所述车辆的车辆稳定性至少之一,改变分配给所述第一辅助控制的第一控制权重和分配给所述第二辅助控制的第二控制权重。
(Z6)根据Z5所述的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动作调节元件被配置为调节垂直方向上的运动。
(Z7)根据Z5或Z6所述的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反作用力调节元件包括用于对输入至驾驶操作输入装置的驾驶员的驾驶操作施加操作反作用力的操作反作用力施加元件。
(Z8)根据Z5~Z7中任一项所述的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反作用力调节元件包括用于调节所述车辆的纵向(驱动/制动)运行状况的纵向调节元件(100、110)。
(Z9)根据Z5~Z8中任一项所述的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反作用力调节元件包括用于调节所述车辆的横向运行状况(转弯或转向运行状况等)的横向调节元件。
(Z10)根据Z1~Z9中任一项所述的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元件包括:潜在风险计算元件,用于根据包括所述周围状况和所述车辆的车辆状态的所述行驶状况,计算对于所述障碍物的潜在风险;支持控制元件,用于根据所述潜在风险,通过控制所述致动元件,控制所述车辆的反作用力;第一辅助控制元件,用于进行所述第一辅助控制,从而根据所述潜在风险,通过控制所述致动元件,限制向所述驾驶员传递干扰;第二辅助控制元件,用于进行所述第二辅助控制,从而根据所述潜在风险,通过控制所述致动元件,产生模拟由于增加所述潜在风险的驾驶操作而导致的车辆运行状况的伪运行状况;以及协调控制元件,用于协调所述第一辅助控制元件的所述第一辅助控制和所述第二辅助控制元件的所述第二辅助控制。
(Z11)根据Z1~Z10中任一项所述的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元件(的所述协调控制元件)被配置为通过根据包括所述周围状况的所述行驶状况而调整由所述第一辅助控制计算出的第一控制量和由所述第二辅助控制计算出的第二控制量,协调所述第一辅助控制和所述第二辅助控制。
(Z12)根据Z11所述的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元件(的所述协调控制元件)被配置通过利用第一权重调整由所述第一辅助控制计算出的第一控制量并利用第二权重调整由所述第二辅助控制计算出的第二控制量、并且根据所述潜在风险和基于所述行驶状况所确定的车辆稳定状态至少之一改变所述第一权重和所述第二权重,协调所述第一辅助控制和所述第二辅助控制。
(Z13)根据Z12所述的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元件(的所述协调控制元件)被配置为通过将所述第一控制量乘以所述第一权重来调整所述第一控制量并通过将所述第二控制量乘以所述第二权重来调整所述第二控制量、并且根据所述潜在风险和基于所述车辆稳定状态至少之一改变所述第一权重和所述第二权重,协调所述第一辅助控制和所述第二辅助控制。
(Z14)根据Z12所述的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元件(的所述协调控制元件)用于确定等于与所述第一权重相乘后的第一控制量和与所述第二权重相乘后的第二控制量的加权和的协调控制量。
(Z15)根据Z1~Z14中任一项所述的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动元件包括:第一辅助致动元件(或子元件),用于响应于由所述第一辅助控制产生的第一辅助控制信号,限制向所述驾驶员传递干扰信息;以及第二辅助致动元件(或子元件),用于响应于由所述第二辅助控制产生的第二辅助控制信号,产生诱导(伪运行状况等)。
(Z16)根据Z15所述的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辅助致动元件被配置为限制向所述驾驶员传递振动。
(Z17)根据Z15或Z16所述的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辅助致动元件被配置为产生包括以下至少之一的诱导:所述车辆的车体的纵倾、所述车辆的车体的侧倾、驾驶员的座椅的向前或向后倾斜、驾驶员的座椅的向左或向右倾斜、模拟所述潜在风险的增加的声响噪声、所述车辆的一部分中的振动以及所述车辆的车体的摆动动作。所述车辆的一部分可以是所述车辆的风险侧部分,或者可以是车体、驾驶员的座椅以及方向盘、加速踏板和/或制动踏板等的驾驶操作输入装置至少之一。
(Z18)根据Z1~Z17中任一项所述的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元件(的所述协调控制元件)被配置为随着所述潜在风险变高,增大所述第二辅助(诱导)控制的权重(以及/或者随着所述潜在风险变高,减小所述第一辅助(限制)控制的权重)。
(Z19)根据Z1~Z17中任一项所述的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元件(的所述协调控制元件)被配置为随着所述潜在风险变高,增大所述第一辅助(抑制)控制的权重(以及/或者随着所述潜在风险变高,减小所述第二辅助(诱导)控制的权重)。
(Z20)根据Z1~Z19中任一项所述的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元件(的所述协调控制元件)被配置为随着所述车辆的车辆稳定性变低,增大所述第一辅助(抑制)控制的权重(以及/或者减小所述第二辅助(诱导)控制的权重)。
(Z21)根据Z1~Z20中任一项所述的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辅助(限制)控制元件(或所述控制元件)被配置为通过根据所述潜在风险控制所述操作反作用力施加元件(或所述反作用力调节元件)和所述动作调节元件至少之一,限制向所述驾驶员传递运动或所述车辆的车辆运行状况。
(Z22)根据Z1~Z21中任一项所述的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元件(的所述第一辅助(限制)控制元件)被配置为随着所述潜在风险变高,更大程度地限制向所述驾驶员传递运动。
(Z23)根据Z22或Z1~Z23中任一项所述的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技术还包括用于感测所述车辆的稳定状态的稳定状态感测元件,并且所述控制元件(或所述第一辅助控制元件)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稳定状态,改变限制向所述驾驶员传递运动的限制程度。
(Z24)根据Z23或Z1~Z23中任一项所述的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元件或所述第一辅助(限制)控制元件被配置为随着由所述稳定状态确定的所述车辆的稳定性变低,增大限制向所述驾驶员传递运动的限制程度。
(Z25)根据Z23或Z1~Z23中任一项所述的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元件或所述第一辅助(限制)控制元件被配置为随着由所述稳定状态确定的所述车辆的稳定性变低,减小限制向所述驾驶员传递运动的限制程度。
(Z26)根据Z1~Z25中任一项所述的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元件或所述第一辅助控制元件被配置为当所述潜在风险低于或等于第一阈值时,利用第一控制量限制所述车辆的车辆运行状况,并当所述潜在风险高于所述第一阈值时,随着所述潜在风险增加而减小限制车辆运行状况的限制程度。
(Z27)根据Z1~Z26中任一项所述的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动作调节元件包括布置在所述车辆的车轮和车体之间的主动悬架。
(Z28)根据Z1~Z26中任一项所述的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动作调节元件包括阻尼力改变装置或可变阻尼力装置。
(Z29)根据Z1~Z28中任一项所述的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元件或所述第二辅助(诱导)控制元件被配置为(通过控制所述动作调节元件),产生模拟响应于作为加速操作、制动操作和转向操作之一的驾驶操作而发生的车辆运行状况的车辆运行状况。
(Z30)根据Z29或Z1~Z29中任一项所述的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辅助(诱导)控制元件或所述控制元件被配置为根据所述车辆的向前方向和向后方向之一上的潜在风险,控制所述动作调节元件(或所述致动元件),从而沿所述向前方向和所述向后方向之一倾斜所述车辆的车体。
(Z31)根据Z29或Z1~Z30中任一项所述的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辅助(诱导)控制元件或所述控制元件被配置为根据所述车辆的横向方向上的潜在风险,控制所述动作调节元件(或所述致动元件),从而沿侧倾方向(向左或向右)倾斜车体。
(Z32)根据Z1~Z31中任一项所述的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辅助(诱导)控制元件或所述控制元件被配置为控制所述动作调节元件(或所述致动元件),从而振动车体的面向所述障碍物的一部分,或者从而振动车体或者驾驶员的座椅等的车体构件的风险增加侧,其中,所述风险增加侧是面向所述车辆的潜在风险增加侧的一侧。
(Z33)根据Z32或Z1~Z32中任一项所述的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动作调节元件或所述致动元件包括用于所述车辆的前轮的前方悬架系统等的前方悬架单元、以及用于所述车辆的后轮的后方悬架系统等的后方悬架单元;以及所述第二辅助(诱导)控制元件或所述控制元件被配置为根据纵向(或者前后)方向上的潜在风险,在所述前方悬架单元和所述后方悬架单元之一中产生振动。
(Z34)根据Z32或Z1~Z32中任一项所述的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动作调节元件或所述致动元件包括用于所述车辆的左轮或左前轮和右前轮至少之一的左方悬架单元等的左方悬架单元、以及用于所述车辆的右轮或右前轮和右后轮至少之一的右方悬架单元等的右方悬架单元;以及所述第二辅助(诱导)控制元件或所述控制元件被配置为根据横向(或者左右)方向上的潜在风险,在所述前方悬架单元和所述后方悬架单元之一中产生振动。
(Z35)根据Z1~Z34中任一项所述的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辅助控制元件或所述控制元件被配置为通过控制所述动作调节元件或所述致动元件,响应于前方潜在风险的增加,产生所述车辆的车体的侧倾摆动运动。
(Z36)根据Z1~Z35中任一项所述的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辅助控制元件或所述控制元件被配置为根据所述车辆的车辆速度,选择向后倾斜控制和侧倾摆动控制之一,其中,所述后倾控制是响应于所述车辆的向前方向上的潜在风险的增加而使所述车辆的车体向后倾斜的控制,所述侧倾摆动控制是如下控制:通过控制所述动作调节元件,响应于所述向前方向上的潜在风险的增加,产生所述车辆的车体的侧倾摆动运动。
(Z37)根据Z1~Z36中任一项所述的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元件或所述第一辅助(限制)控制元件被配置为当所述潜在风险高于第一潜在阈值(RP0)(或者限制控制潜在阈值)时,随着所述潜在风险增加,增大限制向所述驾驶员传递干扰的限制程度(α0)。
(Z38)根据Z1~Z36中任一项所述的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元件或所述第一辅助(限制)控制元件被配置为当所述潜在风险高于第一潜在阈值(RP0’)(或者限制控制潜在阈值)时,随着所述潜在风险增加,减小限制向所述驾驶员传递干扰的限制程度(α0)。所述控制元件可被配置为在所述潜在风险低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潜在阈值(RP0’)的低风险区域中将所述限制程度(α0)设置为等于较高值(例如,1),并且在所述潜在风险高于所述第一潜在阈值(RP0’)的高风险区域中将所述限制程度(α0)从较高值减小为较低值(例如,0)。
(Z39)根据Z1~Z38中任一项所述的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元件(或所述支持控制元件)被配置为当横向潜在风险高于第一横向潜在阈值时,根据横向潜在风险控制转向反作用力,并且所述控制元件(或所述第二辅助(诱导)控制元件)被配置为当横向潜在风险高于比所述第一横向潜在阈值高的第二横向潜在阈值时,产生模拟响应于增加横向潜在风险的驾驶操作而发生的车辆运行状况的伪车辆运行状况。
(Z40)根据Z1~Z39中任一项所述的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元件(或所述第二辅助(诱导)控制元件)被配置为当横向潜在风险高于第三横向潜在阈值时,进行控制操作,从而根据横向潜在风险,产生模拟响应于沿横向潜在风险增加的方向的转向操作而发生的侧倾车辆运行状况的伪车辆运行状况,并且所述控制元件(或所述第二辅助(诱导)控制元件)被配置为当横向潜在风险高于比所述第三横向潜在阈值高的第四横向潜在阈值时,进行控制操作,从而根据横向潜在风险,在驾驶员的左侧或右侧产生振动。
(Z41)根据Z1~Z40中任一项所述的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元件(或所述第二辅助(诱导)控制元件)被配置为根据(由稳定状态感测部确定的)所述车辆的车辆稳定状态,改变用于产生伪车辆运行状况的形式的诱导的控制量。
(Z42)根据Z1~Z41中任一项所述的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元件或所述第二辅助(诱导)控制元件被配置为控制(所述动作调节元件中所包括的)悬架装置的悬架冲程、阻尼力和弹性常数、施加至驾驶员的驾驶操作的操作反作用力和该操作反作用力的增益至少之一。
(Z43)根据Z1~Z42中任一项所述的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动作调节元件或所述致动元件包括包含稳定器连杆长度变化的稳定器的悬架装置。
(Z44)根据Z1~Z43中任一项所述的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动作调节元件或所述致动元件包括布置在驾驶员的座椅和车体之间的控制型悬架装置。
(Z45)作为处理的车辆驾驶(操作)支持技术包括:第一处理步骤,用于进行以下信息传递控制:根据包括车辆的车辆操作状态和所述车辆周围的周围状况的车辆行驶状况,抑制车辆运动的传递,并根据所述车辆行驶状况,提供作为施加至驾驶员的转向操作、加速操作和制动操作至少之一的反作用力的操作反作用力;第二处理步骤,用于根据所述车辆行驶状况,计算对于所述车辆周围的障碍物的潜在风险;以及第三处理步骤,用于进行驾驶操作诱导控制,从而根据所述潜在风险,产生模拟由于增加所述潜在风险的驾驶操作而导致的车辆运行状况的伪车辆运行状况。
(Z46)一种车辆(或机动车辆),配置有根据Z1~Z45中任一项所述的驾驶(操作)支持技术。
(Z47)一种车辆(或机动车辆),包括:车体;操作元件,用于进行转向、加速或制动操作等驾驶操作或者接收驾驶员的驾驶操作;道路状况感测元件,用于感测道路状况;车辆状态感测元件,用于感测所述车辆的车辆状态;障碍物状况感测元件,用于感测所述车辆周围的障碍物;潜在风险计算元件,用于根据所述车辆状态感测元件和所述障碍物状况感测元件感测到的状况,计算对于所述障碍物的潜在风险;操作反作用力施加元件,用于根据所述潜在风险,在所述操作元件中提供操作反作用力;动作调节元件,用于控制所述驾驶员的垂直运动;信息传递控制元件,用于根据所述车辆状态感测元件和所述障碍物状况感测元件感测到的状况控制所述动作调节元件,根据所述潜在风险限制所述车辆中出现的车辆运行状况,并向所述驾驶员传递干扰信息;伪车辆运行状况产生元件,用于根据所述车辆状态感测元件感测到的车辆状态和所述潜在风险,通过控制所述动作调节元件,产生模拟由于增加所述潜在风险的驾驶操作而导致的车辆运行状况的伪车辆运行状况;以及协调控制元件,用于协调所述信息传递控制元件和所述伪车辆运行状况产生元件。
(Z48)根据Z1~Z47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驾驶(操作)支持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元件(或所述潜在风险计算元件)被配置为根据所述行驶状况,计算第一方向(可以是向前方向、向后方向、向左方向和向右方向之一)上的第一侧潜在风险和所述车辆的周围环境的综合潜在风险,并且所述控制元件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综合潜在风险进行第一辅助控制,并根据所述第一侧潜在风险进行第二辅助控制。
(Z49)根据Z1~Z48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驾驶(操作)支持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元件(或所述潜在风险计算元件)被配置为根据所述行驶状况,计算第一方向(可以是向前方向、向后方向、向左方向和向右方向之一)上的第一侧潜在风险(RPa、RPb、RPc和RPd),并且所述控制元件(或所述第二辅助控制元件)被配置为当所述第一侧潜在风险(RPa、RPb、RPc和RPd)高于或等于第一侧潜在阈值(RPa0、RPb0、RPc0和RPd0)时,产生模拟由于所述第一侧潜在风险进一步增加而导致的状况变化的诱导。
(Z50)根据Z1~Z49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驾驶(操作)支持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元件(或所述潜在风险计算元件)被配置为根据所述行驶状况,计算前方、后方、右方和左方潜在风险(RPa、RPb、RPc和RPd),并且所述控制元件(所述支持控制元件和/或所述第二辅助控制元件)被配置为当前方潜在风险(RPa)高于或等于前方潜在风险阈值(RPa0)时,增大加速反作用力以及车体和驾驶员的座椅之一的向后倾斜;当后方潜在风险(RPb)高于或等于后方潜在风险阈值(RPb0)时,增大车体和驾驶员的座椅之一的向前倾斜;当右方潜在风险(RPc)高于或等于右方潜在风险阈值(RPc0)时,增大向右转向反作用力以及车体和驾驶员的座椅之一的向左倾斜;以及当左方潜在风险(RPd)高于或等于左方潜在风险阈值(RPd0)时,增大向左转向反作用力以及车体和驾驶员的座椅之一的向右倾斜。
(Z51)根据Z1~Z50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驾驶(操作)支持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元件被配置为根据所述行驶状况,计算第一方向(可以是向前方向、向后方向、向左方向和向右方向之一)上的第一侧潜在风险(RPa、RPb、RPc和RPd),并且所述控制元件被配置为当所述第一侧潜在风险(RPa、RPb、RPc和RPd)高于或等于低阈值(RPa0、RPb0、RPc0和RPd0)时,进行第一控制操作,并且当所述第一侧潜在风险(RPa、RPb、RPc和RPd)高于或等于比所述低阈值高的高阈值(RPa1、RPb1、RPc1和RPd1)时,进行第二控制操作。
(Z52)根据Z51或Z1~Z51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驾驶(操作)支持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元件(或所述潜在风险计算元件)被配置为根据所述行驶状况,计算作为横向潜在风险的第一侧潜在风险(RPc、RPd),并且所述控制元件被配置为当所述横向潜在风险(RPc、RPd)高于或等于低阈值(RPc0、RPd0)时,进行第一控制操作以产生转向反作用力,并且当所述横向潜在风险(RPc、RPd)高于或等于比所述低阈值高的高阈值(RPc1、RPd1)时,进行第二控制操作以产生伪运行状况。
(Z53)根据Z51或Z1~Z52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驾驶(操作)支持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元件(或所述潜在风险计算元件)被配置为根据所述行驶状况,计算第一侧潜在风险(RPa、RPb、RPc和RPd),并且所述控制元件(或所述第二辅助控制元件)被配置为当所述第一侧潜在风险(RPa、RPb、RPc和RPd)高于或等于低阈值(RPa0、RPb0、RPc0和RPd0)时,进行第一控制操作以产生第一伪运行状况,并且当所述第一侧潜在风险(RPa、RPb、RPc和RPd)高于或等于比所述低阈值高的高阈值(RPa1、RPb1、RPc1和RPd1)时,进行第二控制操作以产生第二伪运行状况。
(Z54)根据Z1~Z5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驾驶(操作)支持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持技术包括致动元件,所述致动元件包括用于以可变的阻尼特性将来自道路(或车体)的运动传递至驾驶员的阻尼装置(悬架装置4i或400i等),并且所述控制元件被配置为根据所述潜在风险控制所述阻尼特性。
(Z55)根据Z1~Z54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驾驶支持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元件(或所述第一辅助控制元件)被配置为通过控制所述操作反作用力施加元件和所述动作调节元件,限制所述车辆的车辆运行状况(或车辆运动),由此限制向驾驶员传递车辆纵向、横向和垂直方向上的运行状况(或运动)。
(Z56)根据Z1~Z55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驾驶操作支持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元件(或所述潜在风险计算元件)被配置为根据所述行驶状况,计算纵向潜在风险(RPx),并且所述控制元件(或所述支持控制元件)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纵向潜在风险(RPx),沿所述车辆的纵向方向进行支持控制。
(Z57)根据Z1~Z56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驾驶操作支持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元件(或所述潜在风险计算元件)被配置为根据所述行驶状况,计算横向潜在风险(RPy),并且所述控制元件(或所述支持控制元件)被配置为根据所述横向潜在风险(RPy),沿所述车辆的横向方向进行支持控制。
(Z58)根据Z1~Z57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驾驶操作支持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元件(或所述潜在风险计算元件)被配置为根据所述行驶状况,计算前方潜在风险和后方潜在风险(RPa、RPb),并且所述控制元件(或所述第二辅助控制元件)被配置为根据所述前方潜在风险和所述后方潜在风险(RPa、RPb),沿所述车辆的纵向方向进行第二辅助控制(P103、P104;T20、T30;P203、P204;T130、T140;P402、P403、P104;T220、T230)。
(Z59)根据Z1~Z58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驾驶操作支持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元件(或所述潜在风险计算元件)被配置为根据所述行驶状况,计算右方潜在风险和左方潜在风险(RPc、RPd),并且所述控制元件(或所述第二辅助控制元件)被配置为根据所述右方潜在风险和所述左方潜在风险(RPc、RPd),沿所述车辆的横向方向进行第二辅助控制(P105、P106;T40、T50;P205、P206;T150、T160;P105、P106;T240、T250)。
(Z60)根据Z1~Z59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驾驶操作支持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元件(或所述潜在风险计算元件)被配置为根据所述车辆周围的障碍物的潜在风险的纵向分量的和(RPx=∑k(RPk×cosθk)),计算纵向潜在风险(RPx)。
(Z61)根据Z56~Z60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驾驶操作支持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元件(或所述潜在风险计算元件)被配置为根据所述车辆周围的障碍物(k)的个体潜在风险(RPk)的横向分量的和(RPy=∑k(RPk×sinθk)),计算横向潜在风险(RPy)。
(Z62)根据Z1~Z61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驾驶操作支持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元件(或所述潜在风险计算元件)被配置为根据所述车辆的预定前方(角度)范围(例如,θ=0°~90°和270°~360°的范围)中的障碍物的个体潜在风险(RPk)的和,计算前方潜在风险(RPa)。
(Z63)根据Z1~Z62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驾驶操作支持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元件(或所述潜在风险计算元件)被配置为根据所述车辆(1A)的预定后方(角度)范围(例如,θ=90°~270°的范围)中的障碍物的个体潜在风险(RPk)的和,计算后方潜在风险(RPb)。
(Z64)根据Z1~Z6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驾驶操作支持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元件(或所述潜在风险计算元件)被配置为根据预定右方(角度)范围(例如,θ=0°~180°的范围)中的障碍物的潜在风险(RPk)的和,计算右方潜在风险(RPc),并根据预定左方(角度)范围(例如,θ=180°~360°的范围)中的障碍物的潜在风险(RPk)的和,计算左方潜在风险(RPd)。
(Z65)根据Z1~Z64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驾驶操作支持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元件(或所述支持控制元件)被配置为通过根据纵向潜在风险(RPx)(或者与纵向潜在风险(RPx)和预定值(RPL1)之间的差成比例的排斥力(Fc=K1·(RPx-RPL1)))控制加速反作用力、驱动力和制动力至少之一,沿纵向方向进行支持控制(S201~S205)。
(Z66)根据Z1~Z65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驾驶操作支持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元件(或所述支持控制元件)被配置为通过根据横向潜在风险(RPy)控制转向反作用力,沿横向方向进行支持控制(S301~S303)。
在Z1~Z66中,括号内的附图标记和其它项是仅作为例子列举出的、或多或少相关的项,而并不意味限制Z1~Z66各自中所述的技术的范围。
本申请基于2009年11月12日提交的在先日本专利申请2009-259192、2009年2月27日提交的在先日本专利申请2009-046942、2009年2月27日提交的在先日本专利申请2009-046941、以及2009年2月27日提交的在先日本专利申请2009-046943。在此通过引用包含这些日本专利申请的全部内容。
尽管以上已经参考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说明了本发明,然而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依照以上教导,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想到上述实施方式的变形和变化。参考所附权利要求书来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Claims (20)

1.一种车辆驾驶操作支持设备,包括:
车辆状态感测部,用于感测车辆的车辆状态;
障碍物状况感测部,用于监视包括所述车辆周围的障碍物的周围状况;
操作输入部,其中,驾驶员将驾驶员的驾驶操作输入至所述操作输入部,以操作所述车辆;
动作调节部,用于调节所述驾驶员的运动;以及
控制部,用于:
根据所述车辆状态和所述周围状况,计算对于所述障碍物的潜在风险;
根据所述潜在风险,提供对所述驾驶操作的操作反作用力;
进行第一辅助控制,从而根据所述潜在风险,通过控制所述动作调节部,限制向所述驾驶员传递干扰;
进行第二辅助控制,从而根据所述潜在风险,通过控制所述动作调节部,产生模拟响应于增加所述潜在风险的驾驶操作而发生的车辆运行状况的伪运行状况;以及
协调所述第一辅助控制和所述第二辅助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驾驶操作支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驾驶操作支持设备还包括道路状况感测部,所述道路状况感测部用于感测道路状况,
所述动作调节部被配置为调节输入至所述驾驶员的、沿垂直方向的垂直运动,以及
所述控制部被配置为:
根据所述车辆状态和所述周围状况,计算对于所述障碍物的潜在风险;
进行支持控制,从而根据所述潜在风险,控制对所述驾驶操作的操作反作用力;
进行所述第一辅助控制,从而根据所述潜在风险,通过根据所述车辆状态和所述道路状况控制所述动作调节部,限制向所述驾驶员传递干扰,并将干扰信息传递至所述驾驶员;
进行所述第二辅助控制,从而根据所述车辆状态和所述潜在风险,通过控制所述动作调节部,产生模拟响应于增加所述潜在风险的驾驶操作而发生的车辆运行状况的伪运行状况;以及
进行协调控制,从而协调由所述第一辅助控制计算出的第一辅助控制量和由所述第二辅助控制计算出的第二辅助控制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驾驶操作支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驾驶操作支持设备还包括操作反作用力施加部,所述操作反作用力施加部用于施加对所述驾驶员的驾驶操作的操作反作用力,以及
所述控制部包括:
潜在风险计算部,用于根据所述车辆状态和所述周围状况,计算对于所述障碍物的潜在风险;
支持控制部,用于根据所述潜在风险,通过控制所述操作反作用力施加部,控制对所述驾驶操作的操作反作用力;
第一辅助控制部,用于进行所述第一辅助控制,从而根据所述潜在风险,通过控制所述动作调节部,控制干扰到所述驾驶员的传递;
第二辅助控制部,用于进行所述第二辅助控制,从而根据所述潜在风险,通过控制所述动作调节部,产生所述伪运行状况;以及
协调控制部,用于协调所述第一辅助控制和所述第二辅助控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驾驶操作支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部被配置为根据所述潜在风险,确定所述第一辅助控制的第一权重和所述第二辅助控制的第二权重,并且利用所述第一权重调整所述第一辅助控制的第一控制量以及利用所述第二权重调整所述第二辅助控制的第二控制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驾驶操作支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部被配置为随着所述潜在风险变高,增大用于产生所述伪运行状况的所述第二辅助控制的第二权重。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驾驶操作支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部被配置为随着所述潜在风险变高,增大用于限制向所述驾驶员传递干扰的所述第一辅助控制的第一权重。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驾驶操作支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部被配置为随着所述车辆的稳定性变低,增大用于限制向所述驾驶员传递干扰的所述第一辅助控制的第一权重。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驾驶操作支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部被配置为随着所述潜在风险变高,增大限制向所述驾驶员传递干扰的限制程度。
9.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驾驶操作支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部被配置为根据所述车辆的稳定性,改变限制向所述驾驶员传递干扰的限制程度。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驾驶操作支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部被配置为根据所述车辆状态和所述周围状况,计算所述车辆的向前方向上的前方潜在风险,并且在所述前方潜在风险等于或高于预定阈值时,进行所述第二辅助控制,从而通过控制所述动作调节部,产生模拟所述车辆的加速动作的伪运行状况。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驾驶操作支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部被配置为根据所述车辆状态和所述周围状况,计算所述车辆的向后方向上的后方潜在风险,并且在所述后方潜在风险等于或高于预定阈值时,进行所述第二辅助控制,从而通过控制所述动作调节部,产生模拟所述车辆的减速动作的伪运行状况。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驾驶操作支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部被配置为根据所述车辆状态和所述周围状况,计算所述车辆的横向方向上的横向潜在风险,并且在所述横向潜在风险等于或高于预定阈值时,进行所述第二辅助控制,从而通过控制所述动作调节部,产生模拟所述车辆的侧倾动作的伪运行状况。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驾驶操作支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动作调节部包括用于调节垂直运动的悬架装置。
14.一种车辆,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驾驶操作支持设备。
15.一种车辆驾驶操作支持设备,包括:
感测部,用于感测车辆的、包括包含所述车辆周围的障碍物的周围状况的行驶状况;以及
控制部,用于:
根据所述行驶状况,计算所述车辆的潜在风险;
进行支持控制,从而根据所述潜在风险,产生所述车辆的反作用力;
进行第一辅助控制,从而根据所述潜在风险,限制向所述驾驶员传递干扰;
进行第二辅助控制,从而根据所述潜在风险,产生模拟由于所述潜在风险增加而导致的状况变化的诱导;以及
进行协调控制,从而协调所述第一辅助控制和所述第二辅助控制。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车辆驾驶操作支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驾驶操作支持设备还包括致动部,所述致动部用于根据所述行驶状况控制所述车辆,以支持所述车辆的驾驶员,以及
所述控制部被配置为进行所述第一辅助控制,从而根据所述潜在风险,通过控制所述致动部,限制向所述驾驶员传递干扰,并且进行所述第二辅助控制,从而根据所述潜在风险,通过控制所述致动部,产生作为模拟由于增加所述潜在风险的驾驶操作而导致的运行状况的伪运行状况的诱导。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车辆驾驶操作支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部被配置为:
进行所述支持控制,从而通过控制所述致动部,响应于所述潜在风险的变化,产生所述车辆的、影响所述驾驶员的反作用力;
进行所述第一辅助控制,从而改变限制向所述驾驶员传递干扰的限制程度;
进行所述第二辅助控制,从而产生用于诱导所述驾驶员沿所述潜在风险减小的方向进行驾驶操作的诱导;以及
进行所述协调控制,从而根据所述潜在风险和所述车辆的稳定性至少之一,协调所述第一辅助控制和所述第二辅助控制。
18.根据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车辆驾驶操作支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动部包括:反作用力调节部,用于产生所述车辆的反作用力;以及动作调节部,用于调节传递至所述驾驶员的运动,以及
所述控制部被配置为:
进行所述支持控制,从而通过控制所述致动部的所述反作用力调节部,响应于所述潜在风险的增加,产生所述车辆的、影响所述驾驶员的反作用力;
进行所述第一辅助控制,从而通过控制所述致动部的所述动作调节部,改变限制向所述驾驶员传递干扰的限制程度;以及
进行所述第二辅助控制,从而通过控制所述致动部的所述动作调节部,产生以伪运行状况的形式的、用于诱导所述驾驶员沿所述潜在风险减小的方向进行驾驶操作的诱导。
19.根据权利要求15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驾驶操作支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驾驶操作支持设备还包括:
第一辅助致动元件,用于响应于由所述第一辅助控制产生的第一辅助控制信号,限制向所述驾驶员传递干扰;以及
第二辅助致动元件,用于响应于由所述第二辅助控制产生的第二辅助控制信号,产生诱导,其中,所述诱导是以如下至少之一的形式的、所述驾驶员能够感觉到的刺激:所述车辆的车体的纵倾、所述车辆的车体的侧倾、驾驶员的座椅的向前或向后倾斜、驾驶员的座椅的向左或向右倾斜、模拟所述潜在风险的增加的声响噪声、所述车辆的一部分中的振动以及所述车辆的车体的摆动动作。
20.一种车辆驾驶操作支持方法,包括:
感测车辆的、包括包含所述车辆周围的障碍物的周围状况的行驶状况;
根据所述行驶状况,计算所述车辆的潜在风险;
进行支持控制,从而根据所述潜在风险,产生所述车辆的反作用力;
进行第一辅助控制,从而根据所述潜在风险,限制向所述驾驶员传递干扰;
进行第二辅助控制,从而根据所述潜在风险,产生模拟由于所述潜在风险增加而导致的状况变化的诱导;以及
进行协调控制,从而协调所述第一辅助控制和所述第二辅助控制。
CN2010101243888A 2009-02-27 2010-03-01 车辆驾驶操作支持设备和方法以及车辆 Active CN10181733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8)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046943 2009-02-27
JP2009046942 2009-02-27
JP2009046941 2009-02-27
JP2009-046941 2009-02-27
JP2009046943 2009-02-27
JP2009-046942 2009-02-27
JP2009259192A JP5526717B2 (ja) 2009-02-27 2009-11-12 車両用運転操作補助装置、車両用運転操作補助方法および自動車
JP2009-259192 2009-11-1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17330A true CN101817330A (zh) 2010-09-01
CN101817330B CN101817330B (zh) 2012-06-13

Family

ID=422433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1243888A Active CN101817330B (zh) 2009-02-27 2010-03-01 车辆驾驶操作支持设备和方法以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364345B2 (zh)
EP (1) EP2223838B1 (zh)
JP (1) JP5526717B2 (zh)
CN (1) CN101817330B (zh)
AT (1) ATE532689T1 (zh)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02869A (zh) * 2011-05-27 2014-04-02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减速信息传递装置、减速信息传递方法
CN104599517A (zh) * 2015-01-29 2015-05-06 柳州市二和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智能车辆安全辅助控制系统
CN108238052A (zh) * 2016-12-23 2018-07-03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用于确定驾驶员与车辆之间的信息传递速率的系统和方法
CN109964189A (zh) * 2016-12-19 2019-07-02 株式会社久保田 行驶路径管理系统
CN110382324A (zh) * 2017-03-15 2019-10-25 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车辆控制装置以及车辆控制方法
CN110766982A (zh) * 2019-09-26 2020-02-07 浙江从泰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车载传感器的车辆碰撞检测系统
CN110949407A (zh) * 2019-12-25 2020-04-03 清华大学 基于驾驶员实时风险响应的动态人机共驾驾驶权分配方法
CN112351925A (zh) * 2018-09-20 2021-02-09 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电子控制装置
CN112639849A (zh) * 2020-01-17 2021-04-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路径选择方法和路径选择装置
CN113924240A (zh) * 2019-06-06 2022-01-11 雷诺股份公司 用于计算机动车辆的横向位置的方法
CN113928073A (zh) * 2021-10-20 2022-01-14 国汽智控(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主动悬架的调节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4206704A (zh) * 2019-10-18 2022-03-18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行驶辅助装置的超控判定方法及行驶辅助装置
CN113924240B (zh) * 2019-06-06 2024-06-11 雷诺股份公司 用于计算机动车辆的横向位置的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816248B2 (ja) * 2006-05-23 2011-11-16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運転操作補助装置
US8285447B2 (en) * 2007-03-20 2012-10-09 Enpulz, L.L.C. Look ahead vehicle suspension system
JP2009120009A (ja) * 2007-11-14 2009-06-04 Toyota Motor Corp 車両用サスペンションシステム
EP2511891A1 (en) * 2009-12-11 2012-10-17 Optex Co., Ltd. Driving behavior detecting method and device
JP5344089B2 (ja) * 2011-07-20 2013-11-20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制御装置
DE102011114072C5 (de) * 2011-09-22 2021-04-22 Knorr-Bremse Systeme für Nutzfahrzeuge GmbH Fahrerassistenzsystem mit autonomer Bremsung bis zum Stillstand
US9105190B2 (en) * 2011-09-26 2015-08-11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Driving support system for a vehicle
JP5787164B2 (ja) * 2011-11-24 2015-09-30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油圧式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5862273B2 (ja) * 2011-12-19 2016-02-16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挙動制御装置
DE102011089605A1 (de) * 2011-12-22 2013-06-27 Zf Friedrichshafen Ag Vorrichtung mit Messeinrichtung zum Messen von Kräften und/ oder Belastungen
JP5803687B2 (ja) * 2012-01-17 2015-11-04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の走行制御装置
JP6010939B2 (ja) * 2012-03-15 2016-10-19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の制御装置
US9434306B2 (en) * 2012-03-16 2016-09-06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Notification sound control unit of approaching vehicle audible system
JP5927721B2 (ja) * 2012-06-25 2016-06-0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ペダル反力制御装置
DE102012215057A1 (de) * 2012-08-24 2014-02-27 Robert Bosch Gmbh Fahrerassistenzsystem
JP5862532B2 (ja) * 2012-09-26 2016-02-16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車両運転支援装置
JP5892922B2 (ja) * 2012-12-27 2016-03-23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移動体
US9676409B2 (en) 2013-03-11 2017-06-13 Steering Solutions Ip Holding Corporation Road wheel disturbance rejection based on hand wheel acceleration
JP5905846B2 (ja) * 2013-03-29 2016-04-20 株式会社日本自動車部品総合研究所 横断判定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14193691A (ja) * 2013-03-29 2014-10-09 Hitachi Automotive Systems Ltd 車両の運動制御装置
PL2799310T3 (pl) 2013-04-30 2018-06-29 Steering Solutions Ip Holding Corporation Dostarczanie momentu obrotowego wspomagania bez czujnika momentu obrotowego kierownicy
JP6138655B2 (ja) * 2013-10-10 2017-05-31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車両の運動制御装置
US9540044B2 (en) 2013-11-15 2017-01-10 Steering Solutions Ip Holding Corporation Hand wheel angle from vehicle dynamic sensors or wheel speeds
US10046793B2 (en) * 2014-02-26 2018-08-14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automated driving
FR3020616B1 (fr) * 2014-04-30 2017-10-27 Renault Sas Dispositif de signalisation d'objets a un module de navigation de vehicule equipe de ce dispositif
US9540040B2 (en) 2014-06-26 2017-01-10 Steering Solutions Ip Holding Corporation Phase plane based transitional damping for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US10144445B2 (en) 2014-09-15 2018-12-04 Steering Solutions Ip Holding Corporation Modified static tire model for providing assist without a torque sensor for zero to low vehicle speeds
US9409595B2 (en) 2014-09-15 2016-08-09 Steering Solutions Ip Holding Corporation Providing assist torque without hand wheel torque sensor for zero to low vehicle speeds
KR101514928B1 (ko) * 2014-09-24 2015-04-23 주식회사 만도 자동 주행 제어 시스템 및 방법
US10300760B1 (en) 2015-03-18 2019-05-28 Apple Inc. Fully-actuated suspension system
US10464594B2 (en) 2015-09-03 2019-11-05 Steering Solutions Ip Holding Corporation Model based driver torque estimation
US10336363B2 (en) 2015-09-03 2019-07-02 Steering Solutions Ip Holding Corporation Disabling controlled velocity return based on torque gradient and desired velocity error
US9582001B1 (en) * 2015-10-07 2017-02-28 X Development Llc Motor system for vehicle steering and locomotion
JP6494782B2 (ja) * 2015-10-30 2019-04-03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報知制御装置及び報知制御方法
US10144419B2 (en) * 2015-11-23 2018-12-04 Magna Electronics Inc. Vehicle dynamic control system for emergency handling
DE102016000209A1 (de) * 2016-01-11 2017-07-13 Trw Automotive Gmbh Steuerungs-System und Verfahren zum Ermitteln einer Straßenbelagsunregelmäßigkeit
US10155534B2 (en) 2016-06-14 2018-12-18 Steering Solutions Ip Holding Corporation Driver intent estimation without using torque sensor signal
CN110035939B (zh) * 2016-12-13 2022-05-13 日立安斯泰莫株式会社 车辆控制装置
US10814690B1 (en) 2017-04-18 2020-10-27 Apple Inc. Active suspension system with energy storage device
DE112018002366T5 (de) 2017-05-08 2020-01-16 Apple Inc. Aktives aufhängungssystem
US10899340B1 (en) 2017-06-21 2021-01-26 Apple Inc. Vehicle with automated subsystems
US10259348B2 (en) 2017-06-30 2019-04-16 Toyota Motor Engineering & Manufacturing North America, Inc. Sway control for suspended furniture in a vehicle
CN107421754B (zh) * 2017-08-08 2023-12-08 南京瑷卡测控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行人碰撞保护划线装置
US11173766B1 (en) 2017-09-07 2021-11-16 Apple Inc. Suspension system with locking structure
US10906370B1 (en) 2017-09-15 2021-02-02 Apple Inc. Active suspension system
US11124035B1 (en) 2017-09-25 2021-09-21 Apple Inc. Multi-stage active suspension actuator
US10960723B1 (en) 2017-09-26 2021-03-30 Apple Inc. Wheel-mounted suspension actuators
KR102486163B1 (ko) * 2018-02-13 2023-01-10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 및 그 제어 방법
US11897498B2 (en) * 2018-02-15 2024-02-13 Toyota Motor Europe Control method for a vehicle, computer program, non-transitory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and automated driving system
US11958485B2 (en) * 2018-03-01 2024-04-16 Jaguar Land Rover Limited Vehicle control method and apparatus
US11364920B2 (en) * 2018-05-01 2022-06-21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Methods and apparatus to compensate for body roll in vehicle weight calculations
US10442444B1 (en) * 2018-08-06 2019-10-15 Denso International America, Inc. Vehicle behavior and driver assistance modules for a mobile network device implementing pseudo-vehicle behavior signal generation based on mobile sensor signals
US11285773B1 (en) 2018-09-12 2022-03-29 Apple Inc. Control system
US11634167B1 (en) 2018-09-14 2023-04-25 Apple Inc. Transmitting axial and rotational movement to a hub
US11285942B2 (en) * 2019-01-07 2022-03-29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Collision mitigation and avoidance
DE102019105566B4 (de) * 2019-03-05 2023-01-05 Benteler Automobiltechnik Gmbh Fahrwerksanordnung für ein Kraftfahrzeug sowie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s Kraftfahrzeuges
US11345209B1 (en) 2019-06-03 2022-05-31 Apple Inc. Suspension systems
US11150669B2 (en) 2019-06-10 2021-10-19 Pony Ai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gulating a sensor enclosure
US10800289B1 (en) * 2019-06-24 2020-10-13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Addressing risk associated with a vehicular seat component
KR20210031075A (ko) * 2019-09-11 2021-03-19 주식회사 만도 조향 제어 장치 및 그 방법, 그리고 조향 시스템
US11938922B1 (en) 2019-09-23 2024-03-26 Apple Inc. Motion control system
US11179991B1 (en) 2019-09-23 2021-11-23 Apple Inc. Suspension systems
US11718296B2 (en) 2019-12-09 2023-08-08 Bendix Commercial Vehicle Systems Llc Using shared traffic information to support adaptive cruise control (ACC) between platooning vehicles
US11707961B1 (en) 2020-04-28 2023-07-25 Apple Inc. Actuator with reinforcing structure for torsion resistance
TW202142425A (zh) * 2020-05-12 2021-11-16 奇美車電股份有限公司 行車監控警示系統
US11828339B1 (en) 2020-07-07 2023-11-28 Apple Inc. Vibration control system
CN112498357B (zh) * 2020-11-20 2022-06-21 奇瑞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总质量计算装置和方法
DE102021006523B3 (de) 2021-02-10 2022-08-04 Mercedes-Benz Group AG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Schutz eines Insassen eines Fahrzeugs
DE102021000683B3 (de) 2021-02-10 2022-08-04 Mercedes-Benz Group AG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Schutz eines lnsassen eines Fahrzeugs
US11780493B2 (en) * 2021-03-31 2023-10-10 Honda Motor Co., Ltd. Control device for vehicle
CN117124789B (zh) * 2023-10-26 2023-12-22 成都创一博通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车辆悬架控制方法和控制系统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131093A1 (en) * 2004-11-26 2006-06-22 Masahiro Egami Driving operation assisting system, method and vehicle incorporating the system
CN1926002A (zh) * 2004-03-03 2007-03-07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辅助车辆驾驶者操作行驶在道路上的车辆的方法和系统
JP2007055410A (ja) * 2005-08-24 2007-03-08 Nissan Motor Co Ltd 車両用運転操作補助装置および車両用運転操作補助装置を備えた車両
US20070219695A1 (en) * 2006-03-03 2007-09-20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Inc. Transmission neutral state management in vehicular safety and convenience systems

Family Cites Families (3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541353B2 (ja) * 1990-09-18 1996-10-09 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アクティブサスペンション装置
JP3443846B2 (ja) * 1992-09-11 2003-09-08 マツダ株式会社 運転感覚制御装置
JP2584944Y2 (ja) * 1993-04-27 1998-11-11 いすゞ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間距離警報装置
JP3513898B2 (ja) * 1994-03-17 2004-03-31 マツダ株式会社 ロール感覚制御装置
JPH10211886A (ja) 1997-01-29 1998-08-11 Honda Motor Co Ltd 車両の操舵装置
KR19990057521A (ko) 1997-12-30 1999-07-15 오상수 적응형 전자제어 현가장치의 동작 제어방법 및그 장치
JP2000251171A (ja) * 1999-02-26 2000-09-14 Toyota Motor Corp 車両の車線逸脱警告装置
JP3613264B2 (ja) 2002-06-18 2005-01-26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運転操作補助装置
JP3838166B2 (ja) 2002-06-20 2006-10-25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運転操作補助装置
JP3941640B2 (ja) 2002-09-18 2007-07-04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運転操作補助装置、車両用運転操作補助方法、およびその方法を適用した車両
JP4356305B2 (ja) 2002-11-19 2009-11-04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車両制御装置
JP3885716B2 (ja) * 2002-11-21 2007-02-28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推奨操作量生成装置
JP3873876B2 (ja) 2002-12-06 2007-01-31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運転操作補助装置およびその装置を備えた車両
JP3982456B2 (ja) 2003-06-04 2007-09-26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リスクポテンシャル算出装置、車両用運転操作補助装置、車両用運転操作補助装置を備える車両およびリスクポテンシャル算出方法
JP3896993B2 (ja) 2003-06-04 2007-03-22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運転操作補助装置および車両用運転操作補助装置を備える車両
JP4239771B2 (ja) 2003-09-18 2009-03-18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運転操作補助装置および車両用運転操作補助装置を備えた車両
JP4487534B2 (ja) 2003-10-23 2010-06-23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運転操作補助装置および車両用運転操作補助装置を備えた車両
JP2005149200A (ja) * 2003-11-17 2005-06-09 Nissan Motor Co Ltd リスク報知装置、リスク報知装置を備える車両および運転座席
JP4419531B2 (ja) 2003-11-20 2010-02-24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運転操作補助装置および車両用運転操作補助装置を備える車両
JP3991987B2 (ja) * 2004-01-07 2007-10-17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線逸脱報知装置
DE102005024382A1 (de) 2005-05-27 2006-12-07 Robert Bosch Gmbh Spurhalteassistent für Kraftfahrzeuge
JP2007106211A (ja) * 2005-10-12 2007-04-26 Nissan Motor Co Ltd 運転情報伝達装置、自動車および運転情報伝達方法
JP2007216737A (ja) * 2006-02-14 2007-08-30 Hitachi Ltd 車両の衝突安全制御装置
JP4816248B2 (ja) 2006-05-23 2011-11-16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運転操作補助装置
JP4765766B2 (ja) 2006-05-23 2011-09-07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運転操作補助装置および車両用運転操作補助装置を備えた車両
JP4434179B2 (ja) * 2006-06-28 2010-03-17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運転操作補助装置および車両用運転操作補助装置を備えた車両
JP2008056169A (ja) * 2006-09-01 2008-03-13 Equos Research Co Ltd 走行車両
JP5181476B2 (ja) 2007-01-04 2013-04-10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操舵制御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2008219063A (ja) * 2007-02-28 2008-09-18 Sanyo Electric Co Ltd 車両周辺監視装置及び方法
EP2017162B1 (en) 2007-07-19 2013-06-12 Nissan Motor Co., Ltd. In-lane running support system, automobile and in-lane running support method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26002A (zh) * 2004-03-03 2007-03-07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辅助车辆驾驶者操作行驶在道路上的车辆的方法和系统
US20060131093A1 (en) * 2004-11-26 2006-06-22 Masahiro Egami Driving operation assisting system, method and vehicle incorporating the system
JP2007055410A (ja) * 2005-08-24 2007-03-08 Nissan Motor Co Ltd 車両用運転操作補助装置および車両用運転操作補助装置を備えた車両
US20070219695A1 (en) * 2006-03-03 2007-09-20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Inc. Transmission neutral state management in vehicular safety and convenience systems

Cited B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02869A (zh) * 2011-05-27 2014-04-02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减速信息传递装置、减速信息传递方法
CN104599517A (zh) * 2015-01-29 2015-05-06 柳州市二和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智能车辆安全辅助控制系统
CN109964189A (zh) * 2016-12-19 2019-07-02 株式会社久保田 行驶路径管理系统
CN108238052A (zh) * 2016-12-23 2018-07-03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用于确定驾驶员与车辆之间的信息传递速率的系统和方法
CN108238052B (zh) * 2016-12-23 2022-08-23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用于确定驾驶员与车辆之间的信息传递速率的系统和方法
CN110382324A (zh) * 2017-03-15 2019-10-25 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车辆控制装置以及车辆控制方法
CN110382324B (zh) * 2017-03-15 2022-07-22 日立安斯泰莫株式会社 车辆控制装置以及车辆控制方法
CN112351925A (zh) * 2018-09-20 2021-02-09 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电子控制装置
CN113924240A (zh) * 2019-06-06 2022-01-11 雷诺股份公司 用于计算机动车辆的横向位置的方法
CN113924240B (zh) * 2019-06-06 2024-06-11 雷诺股份公司 用于计算机动车辆的横向位置的方法
CN110766982A (zh) * 2019-09-26 2020-02-07 浙江从泰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车载传感器的车辆碰撞检测系统
CN114206704A (zh) * 2019-10-18 2022-03-18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行驶辅助装置的超控判定方法及行驶辅助装置
CN114206704B (zh) * 2019-10-18 2022-08-30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行驶辅助装置的超控判定方法及行驶辅助装置
CN110949407B (zh) * 2019-12-25 2020-12-25 清华大学 基于驾驶员实时风险响应的动态人机共驾驾驶权分配方法
CN110949407A (zh) * 2019-12-25 2020-04-03 清华大学 基于驾驶员实时风险响应的动态人机共驾驾驶权分配方法
CN112639849A (zh) * 2020-01-17 2021-04-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路径选择方法和路径选择装置
CN113928073A (zh) * 2021-10-20 2022-01-14 国汽智控(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主动悬架的调节方法、装置及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223838B1 (en) 2011-11-09
US8364345B2 (en) 2013-01-29
ATE532689T1 (de) 2011-11-15
CN101817330B (zh) 2012-06-13
JP5526717B2 (ja) 2014-06-18
EP2223838A1 (en) 2010-09-01
JP2010221994A (ja) 2010-10-07
US20100222960A1 (en) 2010-09-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17330B (zh) 车辆驾驶操作支持设备和方法以及车辆
CN101817329B (zh) 车辆驾驶操作支持设备和方法以及车辆
CN101817365B (zh) 车辆驾驶操作支持设备和方法
US10828953B2 (en) Self-driving vehicle with integrated active suspension
US10315481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vehicle dynamics assignment
CN100475578C (zh) 主动悬挂控制器
JP4967806B2 (ja) 経路曲率に応じた車両の速度制御装置
US6671596B2 (en) Control method for suspension
US20180186209A1 (en) User interface for variable active seat tracking
WO2006013922A1 (ja) 車両の制御装置
CN115243907A (zh) 使用独立致动车轮实现主动悬架的方法和系统
JP2003534196A (ja) 車両の複数の運転システム装置を調整する方法および装置
US20220314725A1 (en) Vehicle control device
US20210155211A1 (en) Braking force control system
US20240001924A1 (en) Collaborative control of vehicle systems
JP6237678B2 (ja) 車両制御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CN216231564U (zh) 瞬时可调电磁悬挂装置
WO2023037758A1 (ja) 車両制御装置、車両制御方法、及び車両制御システム
KR101257048B1 (ko) 인휠 모터 구동 전기자동차의 승차감 향상장치
CN113212090A (zh) 瞬时可调电磁悬挂装置
JPS62286815A (ja) 制御主導型自動車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