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01612A - 手持式作业工具 - Google Patents
手持式作业工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801612A CN101801612A CN200880107587A CN200880107587A CN101801612A CN 101801612 A CN101801612 A CN 101801612A CN 200880107587 A CN200880107587 A CN 200880107587A CN 200880107587 A CN200880107587 A CN 200880107587A CN 101801612 A CN101801612 A CN 10180161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andle
- axis
- side support
- support portion
- main bod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D—PERCUSSIVE TOOLS
- B25D17/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portable power-driven percussive tools
- B25D17/04—Handles; Handle mountings
- B25D17/043—Handles resiliently mounted relative to the hammer housing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D—PLANING; SLOTTING; SHEARING; BROACHING; SAWING; FILING; SCRAPING; LIKE OPERATIONS FOR WORKING METAL BY REMOVING MATERIAL,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D51/00—Sawing machines or sawing devices working with straight blades, characterised only by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particular parts; Carrying or attaching means for tool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which are connected to a carrier at both ends
- B23D51/01—Sawing machines or sawing devices working with straight blades, characterised only by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particular parts; Carrying or attaching means for tool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which are connected to a carrier at both ends characterised by the handl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D—PERCUSSIVE TOOLS
- B25D17/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portable power-driven percussive tools
- B25D17/04—Handles; Handle mounting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F—COMBINATION OR MULTI-PURPOSE TOO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DETAILS OR COMPONENTS OF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NOT PARTICULARLY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S PERFORMED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5F5/00—Details or components of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not particularly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s performed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5F5/02—Construction of casings, bodies or handles
- B25F5/025—Construction of casings, bodies or handles with torque reaction bars for rotary tools
- B25F5/026—Construction of casings, bodies or handles with torque reaction bars for rotary tools in the form of an auxiliary handl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D—PERCUSSIVE TOOLS
- B25D2211/00—Details of portable percussive tools with electromotor or other motor drive
- B25D2211/003—Crossed drill and motor spindl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D—PERCUSSIVE TOOLS
- B25D2211/00—Details of portable percussive tools with electromotor or other motor drive
- B25D2211/06—Means for driving the impulse member
- B25D2211/068—Crank-actuated impulse-driving mechanism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D—PERCUSSIVE TOOLS
- B25D2222/00—Materials of the tool or the workpiece
- B25D2222/54—Plastics
- B25D2222/57—Elastomers, e.g. rubber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D—PERCUSSIVE TOOLS
- B25D2250/00—General details of portable percussive tools; Components used in portable percussive tools
- B25D2250/321—Use of bal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ercussive Tools And Related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在手持式作业工具中有助于提高减小把手振动的效果的技术。在通过前端工具(119)在长轴方向上的直线运动对被加工件进行规定的加工作业的作业工具中,具有作业工具主体(103)、把手(109)和防振部(159)。防振部(159)由弹性体(152)、主体侧支撑部(153)以及把手侧支撑部(157)构成,弹性体(152)位于作业工具主体(103)与把手(109)之间,用于减小振动从作业工具主体(103)向把手(109)的传递,主体侧支撑部(153)和把手侧支撑部(157)以夹持该弹性体(152)的方式相向配置,关于用前端工具(119)的长轴方向定义的Z轴、分别于该Z轴交叉的Y轴、X轴,弹性体(152)的变形在Z轴、Y轴、X轴各轴方向上分别为剪切变形。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例如锤或者锤钻等那样以固定周期往复驱动前端工具的手持式作业工具中的把手的防振结构。
背景技术
例如,在像锤那样的具有防振结构的把手的手持式作业工具中,为了在进行加工作业时,减小作业工具主体上所产生的振动向把手的传递,采用使该把手经由弹性橡胶件连接在作业工具主体(振动产生部)上的结构。在例如JP特公昭58-34271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这样的作业工具。弹性橡胶件的剪切刚度低于压缩刚度。也就是说,弹性橡胶件具有通过剪切变形产生的减小振动效果比通过压缩变形产生的减小振动效果高的特性。在上述公报所记载的作业工具中,在作业工具主体的长轴方向(水平方向)以及与该长轴方向交叉的垂直方向(上下方向)上,利用通过橡胶件的剪切变形使振动衰减的衰减作用来减小振动从作业工具主体向把手的传递。
但是,上述公报记载的防振结构是弹性体的剪切方向限定于作为作业工具主体的长轴方向的水平方向和与该水平方向交叉的垂直方向的结构,在除了上述以外的方向上减小振动效果低,在这一方面具有改进的余地。
专利文献1:JP特公昭58-3427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是鉴于这一点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在手持式作业工具中,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减小把手振动的效果的技术。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手持式作业工具的优选方式为,一种手持式作业工具,通过前端工具在长轴方向上的直线运动对被加工件进行规定的加工作业,具有:作业工具主体,在前端区域能够安装前端工具;把手,配置在作业工具主体的与前端工具相反侧的后端部侧,供作业者握持;弹性体,位于作业工具主体与把手之间,用于减小从作业工具主体输入至把手的振动;主体侧支撑部,设置在作业工具主体上,用于支撑弹性体;把手侧支撑部,设置在把手上,用于支持弹性体。此外,作为本发明的“手持式作业工具”,典型地,除了使前端工具仅进行长轴方向上的冲击动作或者使前端工具进行冲击动作和旋转动作而对被加工件进行锤击作业或锤钻作业等的锤或锤钻等冲击作业工具之外,还广泛地包含使刀片进行往复直线运动而对被加工件进行切断作业的往复式锯和线锯等切断作业工具。另外,作为本发明的“弹性体”,典型地,橡胶件符合弹性体。另外,作为本发明的“支撑”方式优选如下任意一种方式,即,例如利用粘接剂将主体侧支撑部、把手侧支撑部与弹性体接合起来的方式,通过接触面的摩擦力支撑弹性体的方式或者通过将弹性体卡合于形成在主体侧支撑部和把手侧支撑部上的卡合凹部中来支撑弹性体的方式等。
根据本发明的手持式作业工具的优选方式,由弹性体、以夹持该弹性体的方式相向配置的主体侧支撑部和把手侧支撑部构成防振部。并且,设定用前端工具的长轴方向定义的Z轴、分别与该Z轴交叉的Y轴、X轴,防振部构成为弹性体的变形在Z轴、Y轴、X轴各轴方向上分别为剪切变形。此外,本发明的“剪切变形”只要是弹性体的变形包括剪切变形的结构即可,优选如下任意一种变形,即仅通过剪切变形产生的变形,或者伴随有压缩变形的变形。
在本发明中,弹性体的剪切刚度低于压缩刚度,也就是说,利用通过剪切变形产生的减小振动效果比通过压缩变形产生的减小振动效果高的特性,使连接作业工具主体和把手的防振部形成如下的结构,即,在相互交叉的Z轴、Y轴、X轴这3个轴方向上,利用通过弹性体的剪切变形使振动衰减的衰减作用,减小从作业工具主体侧向把手的振动传递。由此,能够提供如下的手持式作业工具,在Z轴、Y轴、X轴这3个轴方向上,实际上在包括Z轴、Y轴、X轴方向合成了的方向的全部方向上,能够通过弹性体的剪切变形来使把手的振动减小。
根据本发明的手持式作业工具的其他方式,把手构成为配置在作业工具主体的与前端工具相反侧的后部侧的主把手。根据本发明,在Z轴、Y轴、X轴这3个轴方向上,实际上在包括Z轴、Y轴、X轴方向合成了的方向的全部方向上,主把手能够通过弹性体的剪切变形来实现振动减小。
根据本发明的手持式作业工具的其他方式,把手构成为安装在作业工具主体的前部侧的辅助把手。此外,优选本发明的“辅助把手”构成为相对于作业工具主体能够自由装卸。根据本发明,在Z轴、Y轴、X轴这3个轴方向上,实际上在包括Z轴、Y轴、X轴方向合成了的方向的全部方向上,辅助把手能够通过弹性体的剪切变形来实现振动减小。
根据本发明的手持式作业工具的其他方式,在防振部的Z轴、Y轴、X轴中任一个轴的方向上的剖面,在主体侧支撑部与把手侧支撑部之间都具有弹性体。根据本发明,通过上述那样构成,在Z轴、Y轴、X轴各轴方向上,能够利用弹性体的剪切变形来减小从作业工具主体向主把手或者辅助把手的振动传递。
根据本发明的手持式作业工具的其他方式,主把手或者辅助把手通过至少两个防振部与作业工具主体接合起来。各防振部中的主体侧支撑部与把手侧支撑部具有夹持弹性体相互相向的配合面。并且,各防振部中的主体侧支撑部的配合面的法线方向与把手侧支撑部的配合面的法线方向相互一致。另外,其中一个防振部中的主体侧支撑部的配合面与把手侧支撑部的配合面的法线方向和其中另一个防振部中的主体侧支撑部的配合面与把手侧支撑部的配合面的法线方向相互不同。总之,主把手或者辅助把手通过至少两个防振部与作业工具主体接合起来,并且关于上述的防振部,主体侧支撑部与把手侧支撑部的相互相向的配合面的法线方向构成为在一个防振部与另一个防振部不同。此外,关于本发明的“配合面”,典型地由平的斜面构成。
根据本发明,由于一方防振部与另一方防振部形成主体侧支撑部与把手侧支撑部的配合面的法线方向不同的结构,所以对于主把手或者辅助把手来说,能够对从Y轴方向和X轴方向输出的振动获得通过弹性体的剪切变形产生的减小振动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手持式作业工具的其他方式,防振部中的主体侧支撑部与把手侧支撑部具有夹持弹性体相互相向的配合面。并且,主体侧支撑部与把手侧支撑部的配合面由斜面构成,该斜面形成为该配合面的法线方向与Z轴正交,且该配合面的法线方向分别呈倾斜状与Y轴和X轴交叉。
根据本发明,关于弹性体的剪切变形,能够使主体侧支撑部和把手侧支撑部与弹性体的支撑点间距离在Z轴方向上比其他的Y轴和X轴大,换言之,能够使主体侧支撑部和把手侧支撑部的剪切力作用在弹性体上的输入点间距离在Z轴方向上比其他Y轴和X轴大。即,能够使Z轴方向上的剪切变形比Y轴和X轴方向上的剪切变形呈现得大。因此,在振动减小要求高的Z轴方向上,能够提高通过弹性体产生的减小振动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手持式作业工具的其他方式,主把手或者辅助把手在沿Y轴的垂直方向即上下方向上延伸,并且在该延伸方向的上侧与下侧以及隔着Y轴的左侧与右侧,主把手或者辅助把手分别通过防振部与作业工具主体接合起来。各防振部中的主体侧支撑部与把手侧支撑部具有夹持弹性体相互相向的配合面。并且,各防振部中的主体侧支撑部的配合面与把手侧支撑部的配合面的法线方向构成为,对于上侧的防振部和下侧的防振部,隔着X轴对称,对于左侧的防振部和右侧的防振部,隔着Y轴对称。
根据本发明,如上所述,通过使主把手或者辅助把手经由对称配置在上下、左右4处的防振部与作业工具主体接合起来,能够在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上以稳定的状态发挥基于弹性体的剪切变形的减小振动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辅助把手的优选方式,构成应用于通过前端工具对被加工件进行规定的加工作业的手持式作业工具的辅助把手。辅助把手具有:把手主体部,能够自由装卸地安装在作业工具主体上,柄部,连接在把手主体部上,并且供作业者握持,弹性体,位于把手主体部与柄部之间,用于减小振动从把手主体部向柄部的传递,主体侧支撑部,设置在把手主体部上,用于支撑弹性体,柄侧支撑部,设置在柄部上,用于支撑弹性体;由弹性体、以夹持该弹性体的方式相向配置的主体侧支撑部与柄侧支撑部构成防振部。并且,设定用作业工具主体部的长轴方向定义的Z轴、分别与Z轴交叉的Y轴、X轴,防振部构成为弹性体的变形在Z轴、Y轴、X轴各轴方向上分别为剪切变形。此外,本发明的“剪切变形”只要是弹性体的变形包括剪切变形的结构即可,优选如下任意一种变形,即仅通过剪切变形产生的变形,或者伴随有压缩变形的变形。
根据本发明的辅助把手,弹性体的剪切刚度低于压缩刚度,也就是说,利用通过剪切变形产生的减小振动效果比通过压缩变形产生的减小振动效果高的特性,使连接把手主体部与柄部的防振部形成如下的结构,即,在相互交叉的Z轴、Y轴、X轴这3个轴方向上,利用通过弹性体的剪切变形使振动衰减的衰减作用,减小从把手主体部侧向柄部的振动传递。由此,能够提供如下的辅助把手,即,在Z轴、Y轴、X轴这3个轴方向上,实际上在包括Z轴、Y轴、X轴方向合成了的方向的全部方向上,能够通过弹性体的剪切变形来使柄部的振动减小。
根据本发明的辅助把手的其他方式,柄部为如下结构,该柄部的长轴方向上的端部分别经由在与该长轴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相互平行地延伸的臂部与把手主体部连接起来。即,本发明的辅助把手构成D形把手。此外,关于本发明的“臂部”优选设置在柄部侧的方式或者设置在把手主体部侧的方式的任意方式。如果是将臂部设置在把手主体部侧的方式,则防振部位于臂部与柄侧之间,如果是将臂部设置在柄部侧的方式,则防振部位于臂部与把手主体部之间。另外“平行”优选包括大致平行地延伸的方式。根据本发明,关于D形辅助把手的柄部,在Z轴、Y轴、X轴这3个轴方向上,实际上在包括Z轴、Y轴、X轴方向合成了的方向的全部方向上,能够通过弹性体的剪切变形来实现振动减小。
根据本发明的辅助把手的其他方式,柄部为如下结构,该柄部的长轴方向上的一端连接在所述把手主体部上,并且长轴方向上的另一端为自由状态。即,本发明的辅助把手构成杆形把手。根据本发明,关于杆形的辅助把手的柄部,在Z轴、Y轴、X轴这3个轴方向上,实际上在包括Z轴、Y轴、X轴方向合成了的方向的全部方向上,能够通过弹性体的剪切变形来实现振动减小。
根据本发明的手持式作业工具的其他方式,防振部具有旋转限制机构,该旋转限制机构允许主把手和辅助把手中的至少一方相对于作业工具主体的通过弹性体的变形产生的向Z轴、Y轴、X轴各轴方向的相对移动,并限制主把手和辅助把手中的至少一方围绕所述Y轴的旋转。
在采用主把手或者辅助把手经由防振部可在全部方向(Z轴、Y轴、X轴)上转动的结构的情况下,在进行加工作业时,当对该主把手或者辅助把手作用围绕其长轴方向即围绕Y轴的旋转力时,产生该主把手或者辅助把手相对于作业工具主体进行围绕Y轴的相对旋转的现象,从而作业变得困难。然而,根据本发明,能够通过旋转限制机构限制主把手和辅助把手的至少一方围绕Y轴的相对旋转,从而提高使用性。
根据本发明的手持式作业工具的其他方式,旋转限制机构由与弹性体不同的另外的弹性体构成,该另外的弹性体在主把手与辅助把手的至少一方和作业工具主体之间配置成架桥状。此外,作为本发明的“另外的弹性体”,典型地,扭杆符合。根据本发明,通过追加设定另外的弹性体,能够简单地构筑旋转限制机构。
根据本发明的辅助把手的其他方式,防振部具有旋转限制机构,该旋转限制机构允许柄部相对于把手主体部的通过弹性体的变形产生的向Z轴、Y轴、X轴各轴方向的相对移动,并限制该柄部围绕Y轴的旋转。
关于辅助把手,在采用柄部经由防振部可在全部方向(Z轴、Y轴、X轴)上转动的结构的情况下,在利用手持式作业工具进行加工作业时,在对该柄部作用围绕其长轴方向即围绕Y轴的旋转力时,产生柄部相对于把手主体部围绕Y轴进行相对旋转的现象,使作业变得困难。然而,根据本发明,能够通过旋转限制机构限制柄部围绕Y轴相对于把手主体部的相对旋转,从而提高使用性。
根据本发明的辅助把手的其他方式,旋转限制机构由与弹性体不同的另外的弹性体构成,该另外的弹性体在柄部与把手主体部之间配置成架桥状。此外,作为本发明的“另外的弹性体”,典型地,扭杆符合。根据本发明,通过追加设定另外的弹性体,能够简单地构筑旋转限制机构。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在手持式作业工具中有助于提高减小把手振动的效果的技术。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使用电动式的锤钻作为手持式作业工具的一个例子来说明本实施方式。在图1中示出了本实施方式的电动式锤钻的整体结构的侧剖视图。如图1所示,概括来看,本实施方式的锤钻101以主体部103、锤钻头119和手柄109为主体构成,其中,主体部103形成锤钻101的外轮廓,锤钻头119经由刀夹137能够自由装卸地安装在该主体部103的前端区域(图示左侧),手柄109连接在主体部103的锤钻头119的相反侧,供使用者握持。主体部103对应于本发明的“作业工具主体”,锤钻头119对应于本发明的“前端工具”,手柄109对应于本发明的“把手”以及“主把手”。锤钻头119以能够向刀夹(tool holder)137的长轴方向相对往复运动并且向刀夹137周向的相对转动被限制的状态被刀夹137保持着。此外为了说明方便,将锤钻头119一侧称为前,将手柄109一侧称为后。
主体部103包括:马达壳105,容置有驱动马达111;齿轮箱107,容置有作为驱动机构的运动变换机构113、冲击构件115和动力传递机构117。驱动马达111的旋转输出通过运动变换机构113适当变换为直线运动后传递至冲击构件115,经由该冲击构件115产生向锤钻头119的长轴方向(图1的左右方向)的冲击力。另外,驱动马达111的旋转输出通过动力传递机构117被适当减速后传递至锤钻头119,使该锤钻头119在周向上进行旋转动作。
运动变换机构113以曲柄机构为主体构成。曲柄机构构成为,通过被驱动马达111旋转驱动,作为构成该曲柄机构的末端可动部件的驱动件的活塞129在锤钻头长轴方向上进行直线动作。另一方面,动力传递机构117以由多个齿轮形成的齿轮减速机构为主体而构成,将驱动马达111的旋转力传递至刀夹137。由此,刀夹137在铅垂面内旋转,随之被该刀夹137保持的锤钻头119旋转。
冲击构件115以作为冲击件的撞击器143和作为中间件的冲击栓145为主体构成,其中,该撞击器143与活塞129一起能够自由滑动地配置在缸体141的镗(bore)内壁中,该冲击栓145能够自由滑动地配置在刀夹137中。撞击器143经由随着活塞129的滑动动作而产生的缸体141的空气室141a的空气弹簧被驱动,而撞击(冲击)冲击栓145,经由该冲击栓145将冲击力传递至锤钻头119。
在上述那样构成的锤钻101中,当驱动马达111被通电驱动时,从曲柄机构构成的运动变换机构113经由冲击构件115对锤钻头119对施加长轴方向的冲击力,并且经由齿轮减速机构构成的动力传递机构117对锤钻头119向周向的旋转力。这样,锤钻头119进行长轴方向上的锤击动作和周向的钻动作,从而能够对被加工件(混凝土)进行开孔作业。
此外,锤钻101构成为能够适当转换进行对锤钻头119仅施加长轴方向的冲击力而对被加工件进行加工作业的所谓的锤击加工作业和对锤钻头119施加长轴方向的冲击力和周向的旋转力而对被加工件进行加工作业的所谓的锤钻作业,但因为这一点与本发明没有直接关系,所以省略其说明。
在通过锤钻101进行加工作业时,随着锤钻头119的冲击动作,在主体部103上产生振动。此时主要的振动是锤钻头119长轴方向上的振动。为了减小主体部103上所产生的振动向手柄109的传递,该手柄109经由防振部159连接在主体部103的后端部上。下面,参照图2~图8说明手柄109的连接结构。此外,在下面的说明中,以锤钻头119的长轴方向即前后方向为Z轴,以与该Z轴正交的垂直方向即上下方向为Y轴,以与Z轴正交的水平方向即左右方向为X轴。
手柄109形成经由减小振动用的防振部159连接在覆盖主体部103的后部(图1中的右侧)的盖部件151上的结构,由此,构成由手柄109和盖部件151形成的手柄组件。防振部159对应于本发明的“防振部”。此外,盖部件151在组件化后,如图1和图3所示,以配置在主体部103的后部的状态,通过为了方便而省略了图示的螺钉将盖部件151的规定多处固定在作为主体部103的构成部件的齿轮箱107以及马达壳105上。即,盖部件151是最终组装在主体部103上的主体部侧部件。在图2中示出了组件化前的手柄109和盖部件151,在图3~图7中示出了组件化了(被连接了)的状态的手柄109和盖部件151,由该手柄109和盖部件151构成闭环状的D形把手。
如图2所示,盖部件151在Y轴方向上延伸,并且在作为其延伸端部的上部和下部具有用于支撑减小振动用的弹性橡胶件152的橡胶件支撑体153。弹性橡胶件152对应于本发明的“弹性体”,盖部件151的橡胶件支撑体153对应于本发明的“主体侧支撑部”。
手柄109形成为在侧面观察时大致呈“コ”字形,具有在Y轴方向上延伸的柄部155和用于在作为该柄部155的延伸方向端部的上部和下部支撑弹性橡胶件152的橡胶件支撑体157。手柄109的橡胶件支撑体157对应于本发明的“把手侧支撑部”。
并且,盖侧橡胶件支撑体153和柄侧橡胶件支撑体157经由弹性橡胶件152连接起来。由此,手柄109被允许相对于盖部件151进行基于弹性橡胶件152的弹性变形的相对移动。弹性橡胶件152、盖侧橡胶件支撑体153以及柄侧橡胶件支撑体157构成防振部159。在本实施方式中,上下、左右设置有由4个弹性橡胶件152、保持该4个弹性橡胶件152的盖侧橡胶件支撑体153以及柄侧橡胶件支撑体157形成的共计4个防振部159。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手柄109相对于盖部件151相对移动时,防振部159中的弹性橡胶件152的弹性变形在相互交叉的Z轴、Y轴、X轴的各轴方向上分别包括剪切变形。即,在Z轴、Y轴、X轴这3个轴方向上,利用通过弹性橡胶件152的剪切变形产生的使振动衰减的衰减作用,减小从主体部103侧向手柄109的振动传递。
下面,说明为了实现这一要求而构成的防振部159的详细结构。盖侧的上部和下部的橡胶件支撑体153从盖部件151的后部朝向后方突出规定长度,柄侧的上部和下部的橡胶件支撑体157从柄部155的上下端部朝向前方突出规定长度。柄侧橡胶件支撑体157的上下方向配置间隔设定得比盖侧橡胶件支撑体153的上下方向配置间隔窄,由此,盖侧上下的橡胶件支撑体153与柄侧上下的橡胶件支撑体157配置为在上下方向相互相向。即,柄侧上下的橡胶件支撑体157配置在盖侧上下的橡胶件支撑体153的内侧。此外,该内外的配置关系也可以颠倒。
在上侧的防振部159中,从Z轴方向观察,相互相向的盖侧橡胶件支撑体153与柄侧橡胶件支撑体157的配合面153a、157a形成大致V字形。另一方面,在下侧的防振部159中,从Z轴方向观察,相互相向的盖侧橡胶件支撑体153与柄侧橡胶件支撑体157的配合面153a、157a形成大致倒V字形。即,上下的防振部159中的盖侧橡胶件支撑体153与柄侧橡胶件支撑体157具有夹持弹性橡胶件152相互相向的配合面153a、157a。并且,上下的防振部159中的盖侧橡胶件支撑体153的配合面153a的法线方向与柄侧橡胶件支撑体157的配合面157a的法线方向一致。另外,上下的防振部159中的盖侧橡胶件支撑体153与柄侧橡胶件支撑体157的配合面153a、157a由如下那样的平的斜面构成,即,该配合面153a、157a的法线方向与Z轴正交(参照图6和图7),该配合面153a、157a的法线方向分别以规定角度(例如,大概45度)呈倾斜(参照图5)状地与Y轴和X轴交叉。进而,防振部159中的盖侧橡胶件支撑体153和柄侧橡胶件支撑体157的配合面153a、157a(斜面)形成为隔着Y轴左右对称,另外隔着X轴上下对称。
另外,上下的防振部159的盖侧橡胶件支撑体153与柄侧橡胶件支撑体157的配合面153a、157a间隔规定的间隙相向,并且在各配合面153a、17a上分别形成有大致半球凹面状的卡合凹部153b、157b,通过该卡合凹部153b、157b以夹持的方式支撑球状的弹性橡胶件152。此外,为了能够这样进行装配,盖侧橡胶件支撑体153与柄侧橡胶件支撑体157中的至少一方相对于盖部件151或者柄部155作为另外单独的部件形成,并且通过为了方便而省略了图示的螺钉等固定。
本实施方式的锤钻101是上所那样构成的。在进行锤钻作业时,在主体部103上产生冲击性且周期性的振动,但能够通过防振部159的弹性橡胶件152的弹性变形即包括压缩变形的剪切变形减小该振动从主体部103向手柄109侧的输入。
在本实施方式中,盖侧橡胶件支撑体153与柄侧橡胶件支撑体157的配合面153a、157a形成其法线方向与Z轴正交的结构(换言之,配合面153a、157a的面方向与Z轴平行)。因此,在从主体部103输入至手柄109侧的振动的方向为Z轴方向的情况下,基于盖侧橡胶件支撑体153与柄侧橡胶件支撑体157在Z轴方向(图6中的左右方向)上的相对移动,经由弹性橡胶件152与卡合凹部153b、157b接触的球面状接触面对弹性橡胶件152主要作用剪切方向的力。即,在Z轴方向上输入振动时的弹性橡胶件152的弹性变形是以剪切变形为主(伴随有一部分压缩变形)的变形,从而能够通过因该剪切变形所产生的使振动衰减的作用,减小振动从主体部103向手柄109的传递。此外,作为剪切方向上的力包括线性地切断的方向上的力或者拧断的方向上的力。
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减小振动要求高的Z轴方向即锤钻头119的冲击方向上,作为弹性橡胶件152的弹性变形的方式,剪切变形表现得显著,由此,能够高效地确保手柄109在Z轴方向上的减小振动效果。
另外,盖侧橡胶件支撑体153与柄侧橡胶件支撑体157的配合面153a、157a由其法线方向分别以规定角度呈倾斜状地与Y轴和X轴交叉的斜面构成。因此,在主体部103上产生的Y轴方向(上下方向)上的振动或者X轴方向(左右方向)上的振动向弹性橡胶件152输入时,基于盖侧橡胶件支撑体153与柄侧橡胶件支撑体157在Y轴方向(图5中的上下方向)上的相对移动或者在X轴方向(图5中的左右方向)上的相对移动,经由弹性橡胶件152与卡合凹部153b、157b接触的球面状接触面对弹性橡胶件152作用压缩方向和剪切方向的力。即,从Y轴方向或者X轴方向向弹性橡胶件152输入振动时的弹性橡胶件152的变形表现为弹性橡胶件152压缩变形和剪切变形这两种。弹性橡胶件152的剪切刚度低于压缩刚度。因此,在该Y轴方向和X轴方向上,能够获得通过弹性橡胶件152的剪切变形产生的减小手柄109振动的效果和通过压缩变形产生的防止手柄109的晃动效果这两种效果。此外,由于能够获得防止晃动效果,所以能够确保作业的稳定性(操作性)。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弹性橡胶件152的剪切刚度低于压缩刚度,利用通过剪切变形产生的减小振动效果比通过压缩变形产生的减小振动效果高的特性,在Z轴、Y轴、X轴这3个轴的各个方向上表现为弹性橡胶件152的剪切变形,由此,在Z轴、Y轴、X轴这3个轴方向上,实际上在包括Z轴、Y轴、X轴方向合成的方向的全部方向上,能够获得利用了弹性橡胶件152的剪切变形的减小手柄109振动的效果。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关于防振部159,在Z轴、Y轴、X轴各轴方向上,无论从哪个剖面观察,在盖侧橡胶件支撑体153与柄侧橡胶件支撑体157之间都具有弹性橡胶件152,因此在Z轴、Y轴、X轴各轴方向上,能够合理地实现通过弹性橡胶件152的剪切变形来减小从主体部103向手柄109的振动传递。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上下和左右4处,使手柄109经由弹性橡胶件152连接在主体部103上,而且,盖侧橡胶件支撑体153与柄侧橡胶件支撑体157的相互相向的配合面153a、157a的法线方向设定为隔着X轴上下对称且隔着Y轴左右对称。由此,能够在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上,稳定地发挥通过弹性橡胶件152产生的减小振动效果。
(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图8和图9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在前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动式锤钻中,在采用了手柄109能够经由防振部159相对于盖部件151(主体部103)在全部方向(Z轴、Y轴、X轴)上相对移动的结构的情况下,在进行加工作业时,当对该手柄109作用围绕其长轴方向即围绕Y轴的旋转力时,有可能产生手柄109相对于盖部件151围绕Y轴相对旋转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作业变得困难。
因此,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为了限制上述的手柄109围绕Y轴的旋转而具有扭杆161,除了这一点以外大致与前述的实施方式相同。因此,对于同一结构部件标注同一附图标记,省略或者简略其说明。扭杆161对应于本发明的“旋转限制机构”和“另外的弹性体”。图8是表示手柄109经由上下的防振部159连接在盖部件151上的结构的D形把手的纵剖视图,图9是图8中的D-D线剖视图。
在该实施方式中,扭杆161是通过将圆棒状的弹簧件弯折为大致方形而形成的,安装在下部的防振部159中。在下部的盖侧橡胶件支撑体153的下表面形成有在左右方向(X轴方向)上延伸的安装槽153c,在下部的柄侧橡胶件支撑体157的后表面形成有在左右方向(X轴方向)上延伸的安装槽157c。并且,扭杆161将在水平方向上延伸的下边的直线部161a嵌入在盖侧橡胶件支撑体153的安装槽153c中,将在水平方向上延伸的上边的直线部161b嵌入在柄侧橡胶件支撑体157的安装槽157c中,在该状态下,固定在盖侧橡胶件支撑体153的下表面和柄侧橡胶件支撑体157的后表面上的杆盖163将扭杆161保持在槽内。即,扭杆161在盖侧橡胶件支撑体153与柄侧橡胶件支撑体157之间配置成架桥状。
上述那样安装的扭杆161,能够以嵌入在盖侧橡胶件支撑体153的安装槽153c中的下边的直线部161a作为支点,在前后方向上相对自由转动,另外,上下的直线部161a、161b能够在安装槽153c、157c中在该安装槽153c、157c的延伸方向上相对自由滑动,而且,上边的直线部161b能够相对于柄侧橡胶件支撑体157的安装槽157c在上下方向上相对自由滑动。由此,扭杆161允许手柄109经由防振部159相对于盖部件151在全部方向(Z轴、Y轴和X轴方向)上相对移动。
另一方面,由于嵌入在盖侧橡胶件支撑体153和柄侧橡胶件支撑体157的安装槽153c、157c中的上下的直线部161a、161b与该安装槽153c、157c的壁面和杆盖163的壁面面(线)接触,所以扭杆161限制手柄109相对于盖部件151围绕Y轴的旋转。
因而,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利用锤钻101进行加工作业时,对经由防振部159连接在盖部件151上的手柄109作用围绕其长轴方向即围绕Y轴的旋转力,由此,在弹性橡胶件152产生弹性变形而手柄109要旋转时,扭杆161施加抵抗所述围绕Y轴的旋转力的力。由此,限制手柄109围绕Y轴进行相对旋转,能够抑制手柄109与主体部103间无用的相对移动,从而能够提高作业性。
(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图10和图11说明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该实施方式是关于第二实施方式的扭杆161的变形例。图10是表示手柄109经由上下的防振部159连接在盖部件151上的结构的D形把手的纵剖视图,图11是图10中的E-E线剖视图。
在该变形例中,扭杆161是通过将圆棒状的弹簧件弯折为大致“コ”字形而形成的。并且,在水平方向上延伸的下边的直线部161a嵌入在盖侧橡胶件支撑体153的安装槽153c中,从该下边的直线部161a的端部向上方呈直线状地延伸的左右的垂直部161c嵌入在形成于柄侧橡胶件支撑体157上的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左右的安装槽157d中。此外,扭杆161允许手柄109经由防振部159相对于盖部件151在全部方向(Z轴、Y轴和X轴方向)上相对移动的结构、被杆盖163保持的结构等其他结构,与第二实施方式大致相同。
因而,根据该实施方式,与第二实施方式相同,在利用锤钻101进行加工作业时,扭杆161限制手柄109相对于盖部件151围绕Y轴进行相对旋转,从而能够提高作业性。
此外,在第二和第三实施方式中,关于手柄109经由上下的防振部159连接在盖部件151上的结构以及通过扭杆161限制手柄109围绕Y轴的旋转的结构,以适用于安装在主体部103后部的D形主把手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不仅适用于D形主把手,也能够适用于安装在主体部103前端侧的D形辅助把手。在适用于辅助把手的情况下,该辅助把手能够自由装卸地安装在主体部103前方侧,具体地说,在图1中,该辅助把手能够自由装卸地安装在主体部103的容置有冲击栓145的区域即筒体(barrel)103a的外周。因此,盖部件151构成为能够使用以往公知的安装方法安装在该筒体103a上。因而,适用于D形辅助把手的盖部件151对应于本发明的权利要求9~11中的“作业工具主体”,还对应于权利要求12和13中的“把手主体部”,手柄109对应于本发明的权利要求12和13中的“柄部”。
另外,在第二和第三实施方式中,形成将扭杆161设置在下部的防振部159上的结构,但不限于此,也可以设置在上下的两个防振部159上,或者仅设置在上部的防振部159上。另外,扭杆161不限于图示的方形、“コ”字形,也可以是其他形状,例如“H”形。
(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
接下来,参照图12和图13说明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适用于能够自由装卸地安装在主体部103上的杆形辅助把手171,在图12中以立体图示出了辅助把手171,在图13中示出辅助把手171的纵剖视图。杆形辅助把手171以把手主体部172和柄部176为主体构成,其中,该把手主体部172能够自由装卸地安装在主体部103的筒体103a(参照图1)上,该柄部176经由防振部177连接在该把手主体部172上。此外,把手主体部172能够通过把手安装单元自由装卸地安装在筒体103a上,该把手安装单元包括承受筒体103a的外周下部区域的安装部件173、压入筒体103a的外周上部区域的紧固带174、用于将该紧固带174紧固在筒体103a上或者将该紧固带174松缓的螺钉部件175等,但把手安装单元与本发明没有直接关系,因此省略其详细说明。把手主体部172对应于本发明(权利要求9~11)的“作业工具主体”。
柄部176由在上下方向(Y轴方向)上呈直线状地延伸的大致圆筒状的筒状部件形成,柄部176的长轴方向(延伸方向)的一端(上端)经由减小振动用的防振部177连接在把手主体部172上,另一端(下端)成为自由端。
防振部177包括:橡胶件支撑体178,固定地设置在把手主体部172的安装部件173的下端部;橡胶件支撑体179,与该橡胶件支撑体178相向,固定地设置在柄部176的长轴方向一端部(上端部);两个弹性橡胶件181,被上述的两橡胶件支撑体178、179以夹持的方式保持着。由此,柄部176以被允许相对于安装部件173进行基于弹性橡胶件181的弹性变形的相对移动的状态被连接。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两个弹性橡胶件181、保持该两个弹性橡胶件181的把手主体侧的橡胶件支撑体178以及柄侧橡胶件支撑体179形成的共计两个防振部177隔着Y轴设置在左右。把手主体侧的橡胶件支撑体178对应于本发明的“主体侧支撑部”,柄侧橡胶件支撑体179本发明的“把手侧支撑部”以及“柄侧支撑部”,弹性橡胶件181对应于本发明的“弹性体”。
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如下结构,即,在柄部176相对于把手主体部172相对移动时,防振部177中的弹性橡胶件181的弹性变形在相互交叉的Z轴(前后方向)、Y轴(上下方向)、X轴(左右方向)各轴方向上分别包括剪切变形。即,在Z轴、Y轴、X轴这3个轴方向上,利用通过弹性橡胶件181的剪切变形使振动衰减的衰减作用来减小从把手主体部172向柄部176的振动传递。
下面,说明为了实现这一作用而构成的防振部177的详细结构。从Z轴方向观察,防振部177在上下方向上相互相向的把手主体侧橡胶件支撑体178和柄侧橡胶件支撑体179的配合面178a、179a形成大致倒V字形(山形)。即,把手主体侧橡胶件支撑体178和柄侧橡胶件支撑体179具有夹持弹性橡胶件181相互相向的配合面178a、179a。并且,防振部159的把手主体侧橡胶件支撑体178的配合面178a的法线方向与柄侧橡胶件支撑体179的配合面179a的法线方向一致。另外,防振部177中的把手主体侧橡胶件支撑体178与柄侧橡胶件支撑体179的配合面178a、179a由如下的平的斜面构成,即,该配合面178a、179a的法线方向与Z轴正交,配合面178a、179a的法线方向分别以规定角度(例如,大致45度)呈倾斜状地与Y轴和X轴交叉(参照图13)。而且,防振部177的把手主体侧橡胶件支撑体178与柄侧橡胶件支撑体179的配合面178a、179a(斜面)形成为隔着Y轴左右对称。
另外,把手主体侧橡胶件支撑体178的配合面178a与柄侧橡胶件支撑体179的配合面179a间隔规定的间隙相向,并且在各配合面178a、179a上分别形成有大致半球凹面状的卡合凹部178b、179b,通过上述的卡合凹部178b、179b以夹持的方式支撑球状的弹性橡胶件181。
另外,为了限制柄部176围绕Y轴的旋转,在把手主体侧橡胶件支撑体178与柄侧橡胶件支撑体179之间具有呈架桥状的扭杆161。在把手主体侧橡胶件支撑体178的与把手主体部162的连接区域和柄侧橡胶件支撑体179的与柄部176的连接区域分别形成有在左右方向(X轴)上呈直线状地延伸的安装槽178c、179c。扭杆161是通过弯折圆棒状的弹簧件而形成为大致方形,上边的直线部161b嵌入在把手主体侧橡胶件支撑体178的安装槽178c中,下边的直线部161a嵌入在柄侧橡胶件支撑体179的安装槽179c中,扭杆161以这种状态被安装。
上述那样安装的扭杆161,能够以上边的直线部161b为支点在前后方向上相对自由转动,另外,上部和下部的直线部161a、161b能够在安装槽178c、179c中在该安装槽178c、179c的延伸方向(左右方向)上相对自由滑动,而且,上边的直线部161b能够相对于把手主体侧橡胶件支撑体178的安装槽178c在上下方向上相对自由滑动。由此,扭杆161形成允许柄部176经由防振部159相对于把手主体部172在全部方向(Z轴、Y轴和X轴方向)上相对移动的结构。
另一方面,由于嵌入在把手主体侧橡胶件支撑体178和柄侧橡胶件支撑体179的安装槽178c、179c中的上下的直线部161a、161b与该安装槽178c、179c的壁面面(线)接触,所以扭杆161限制柄部176相对于把手主体部172围绕Y轴的旋转。
本实施方式的辅助把手171是上述那样构成的,安装在锤钻101的筒体103a上使用。在进行锤钻作业时,在主体部103上产生的冲击性且周期性的振动从该主体部103经把手主体部172输入(传递)至柄部176,该振动传递通过防振部171的弹性橡胶件181的弹性变形即包括压缩变形的剪切变形来减小。
在本实施方式中,把手主体侧橡胶件支撑体178与柄侧橡胶件支撑体179的配合面178a、179a形成为其法线方向与Z轴正交的结构(换言之,配合面178a、179a的面方向与Z轴平行)。因此,在从主体部103经把手主体部172输入至柄部176侧的振动的方向为Z轴方向的情况下,基于把手主体侧橡胶件支撑体178与柄侧橡胶件支撑体179在Z轴方向上的相对移动,经由弹性橡胶件181与卡合凹部178b、179b接触的球面状接触面对弹性橡胶件181主要作用剪切方向的力。即,在Z轴方向上输入振动时的弹性橡胶件181的弹性变形是以剪切变形为主(伴随有一部分压缩变形)的变形,利用通过该剪切变形产生的使振动衰减的衰减作用,能够减小从主体部103经把手主体部172传递至柄部176的振动。此外,作为剪切方向上的力包括线性切断的方向上的力或者拧断的方向上的力。
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减小振动要求高的Z轴方向即锤钻头119的冲击方向上,作为弹性橡胶件181的弹性变形的方式,剪切变形表现得显著,由此,能够高效地确保减小柄部176在Z轴方向上的振动的效果。
另外,把手主体侧橡胶件支撑体178与柄侧橡胶件支撑体179的配合面178a、179a由其法线方向分别以规定角度呈倾斜状地与Y轴和X轴交叉的斜面构成。因此,在主体部103上产生的Y轴方向(上下方向)的振动或者X轴方向(左右方向)的振动向弹性橡胶件181输入时,基于把手主体侧橡胶件支撑体178与柄侧橡胶件支撑体179在Y轴方向上的相对移动或者在X轴方向上的相对移动,经由弹性橡胶件181与卡合凹部178b、179b接触的球面状接触面对弹性橡胶件181作用压缩方向和剪切方向上的力。即,在振动从Y轴方向或者X轴方向输入至弹性橡胶件181时的弹性橡胶件181的变形表现为压缩变形和剪切变形这两种变形。弹性橡胶件181的剪切刚度低于压缩刚度。因此,在该Y轴方向和X轴方向上,能够获得通过弹性橡胶件181的剪切变形产生的减小柄部176振动的效果和通过压缩变形产生的防止柄部176晃动的效果这两种效果。此外,由于能够获得防止晃动效果,所以能够确保作业的稳定性(操作性)。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弹性橡胶件181的剪切刚度低于压缩刚度,利用通过剪切变形产生的减小振动效果比通过压缩变形产生的减小振动效果高的特性,在Z轴、Y轴、X轴这3个轴的各个方向上表现为弹性橡胶件181的剪切变形,由此,在Z轴、Y轴、X轴这3个轴方向上,实际上在包括Z轴、Y轴、X轴方向合成了的方向的全部方向上,能够获得利用了弹性橡胶件181的剪切变形的减小柄部176振动的效果。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利用锤钻101进行加工作业时,对经由防振部177连接在把手主体部172上的柄部176作用围绕其长轴方向即围绕Y轴的旋转力,由此,在弹性橡胶件181产生弹性变形而柄部176要旋转时,扭杆161施加抵抗所述围绕Y轴的旋转力的力。由此,限制柄部176围绕Y轴进行相对旋转,能够抑制柄部176与把手主体部172间无用的相对移动,从而提高作业性。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关于防振部159,在Z轴、Y轴、X轴各轴方向上,无论从哪个剖面观察,在盖侧橡胶件支撑体153与柄侧橡胶件支撑体157之间都具有弹性橡胶件152,因此在Z轴、Y轴、X轴各轴方向上,能够合理地实现通过弹性橡胶件152的剪切变形来减小从主体部103向手柄109的振动传递。
(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
接下来,参照图14和图15说明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是第四实施方式的变形例。图14是辅助把手171的纵剖视图,图15是图14中的F-F线剖视图。如图所示,本实施方式是将4个弹性体181隔着Z轴和X轴配置在前后、左右的结构,把手主体侧橡胶件支撑体178和柄侧橡胶件支撑体179分别具有相互相向的4个配合面178a、179a,在各配合面178a、179a上形成有支撑弹性橡胶件18的大致半球凹面状的卡合凹部178b、179b。另外,各配合面178a、179a由如下的斜面构成,即,各配合面178a、179a的法线方向与Y轴正交(因而,配合面178a、179a的面方向与Y轴平行),各配合面178a、179a的法线方向分别以规定角度(例如,大概45度)与Z轴和X轴交叉。此外,除了上述以外的结构与第四实施方式相同。
根据上述那样构成的本实施方式的防振结构,能够获得与第四实施方式大致同样的防振作用。
(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16~图18说明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关于本实施方式,在能够自由装卸地安装在主体部103的筒体103a上的D形辅助把手183中,在Z轴、Y轴、X轴这3个轴方向上,利用通过弹性橡胶件的剪切变形产生的使振动衰减的衰减作用,减小向柄部189和把手主体部184的振动传递。在图16中用立体图示出了D形辅助把手183。图17是D形辅助把手183的侧视图,图18是图17中的G-G线剖视图。
D形辅助把手183以把手主体部184和柄部189为主体构成,其中,该把手主体部184以能够自由装卸的方式安装在主体部103的筒体103a(参照图1)上,柄部189经由防振部191连接在该把手主体部184上。把手主体部184以作为安装部的环状部件185、作为连接部的上下两个臂部186、作为固定单元的紧固螺栓187与调整旋钮187a、上下两个凸轮环188为主体构成,其中,环状部件185以夹持筒体103a的方式安装在筒体103a的外周面上,上下两个臂部186连接环状部件185和柄部189,紧固螺栓187和调整旋钮187a将环状部件185紧固在筒体103a上或者将环状部件185松缓,上下两个凸轮环188位于环状部件185与臂部186之间,用于调节柄部189的作业位置。
环状部件185是利用与筒体103a的长轴方向(Z轴)平行的轴185b将两个半圆弧状部件185a的一端部以能够相对自由转动的方式接合而构成的,在半圆弧状部件185a的另一端部(自由端部)185c的外侧,以在大致环状部件185的切线方向(Y轴方向)上夹持该另一端部185c的方式分别配置有凸轮环188和臂部186的一端部(筒状基部)186a。并且,紧固螺栓187在Y轴方向上松配合地贯通分别形成在上述那样配置的臂部186的一端部186a、凸轮环188和环状部件185的另一端部185c上的各孔并延伸。紧固螺栓187的一端部具有头部187b,在该头部187b与一侧的臂部186的一端部186a卡止而限制了最大插入位置的状态下,另一端部从另一侧的臂部186的一端部186a突出,在该突出端部上旋入调整旋钮187a。此外,调整旋钮187a抵接在臂部186的一端部186a的外侧面上。
因而,在向一个方向(紧固方向)旋转操作调整旋钮187a时,通过紧固螺栓187与调整旋钮187a的协同动作,两个臂部186被紧固而向相互接近的方向移动。由此,经由凸轮环188,环状部件185的另一端部185c也向使直径缩小的方向相互接近,从而环状部件185被紧固地固定在筒体103a上。另一方面,在向相反方向(松缓方向)旋转操作调整旋钮187a时,解除环状部件185相对于筒体103a的紧固。
在两个凸轮环188的两侧面(轴向的两端面)上分别形成有山形凹凸状的凸轮面,在与该凸轮面相向的两个臂部186的一端部186a的内侧侧面和环状部件185的另一端部185c的外侧面分别形成有山形凹凸状的凸轮面。在将调整旋钮187a松缓了的状态下,凸轮环188的凸轮面与臂部186a的一端部186a的凸轮面的啮合卡合被解除,在该状态下,通过使臂部186围绕紧固螺栓187的轴(围绕Y轴)转动,能够调节柄部189在前后方向(Z轴)方向上的位置。
上下两个臂部186在水平方向(X轴方向)上延伸,柄部189配置在作为该延伸端部的另一端部之间。柄部189在上下方向上延伸,并且上端部和下端部分别经由防振部191连接在臂部186的另一端部上,利用该防振部191的连接与前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防振部159基本相同。
如图18的剖视图所示,上下的防振部191以橡胶件支撑体192、橡胶件支撑体193和球状的弹性橡胶件194为主体构成,其中,橡胶件支撑体192形成在上下臂部186的另一端部上,橡胶件支撑体193形成在柄部189的长轴方向各端部(上下方向各端部)上,球状的弹性橡胶件194位于上述的两橡胶件支撑体192、193之间。臂侧的橡胶件支撑体192对应于本发明的“主体侧支撑部”,柄侧橡胶件支撑体193对应于本发明的“把手侧支撑部”和“柄侧支撑部”,弹性橡胶件194对应于本发明的“弹性体”。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柄部189相对臂部186(把手主体部184)相对移动时,防振部191的弹性橡胶件194的弹性变形在相互交叉的Z轴(前后方向)、Y轴(上下方向)、X轴(左右方向)的各轴方向上分别包括剪切变形。即,在Z轴、Y轴、X轴这3个轴方向上,利用通过弹性橡胶件194的剪切变形产生的使振动衰减的衰减作用,减小从把手主体部184向柄部186的振动传递。
下面,参照图18说明为了实现这一要求而构成的防振部191的详细结构。在上侧的防振部191中,从Z轴方向观察,相互相向的臂侧橡胶件支撑体192与柄侧橡胶件支撑体193的配合面192a、193a形成大致倒V字形。另一方面,在下侧的防振部191中,从Z轴方向观察,相互相向的臂侧橡胶件支撑体192与柄侧橡胶件支撑体193的配合面192a、193a形成大致V字形。即,上下的防振部191的臂侧橡胶件支撑体192与柄侧橡胶件支撑体193具有夹持弹性橡胶件194相互相向的配合面192a、193a。并且,上下的防振部191的臂侧橡胶件支撑体192的配合面192a的法线方向与柄侧橡胶件支撑体193的配合面193a的法线方向一致。另外,上下的防振部191的臂侧橡胶件支撑体192与柄侧橡胶件支撑体193的配合面192a、193a由如下的平的斜面构成,即,该配合面192a、193a的法线方向与Z轴正交,分别以规定角度(例如,大概45度)呈倾斜状地与Y轴和X轴交叉。进而,防振部191的臂侧橡胶件支撑体192与柄侧橡胶件支撑体193的配合面192a、193a(斜面)形成为隔着Y轴左右对称,另外隔着X轴上下对称。
另外,上下的防振部191的臂侧橡胶件支撑体192与柄侧橡胶件支撑体193的配合面192a、193a间隔规定的间隙相向,并且在各配合面192a、193a上分别形成有大致半球凹面状的卡合凹部192b、193b,并且通过该卡合凹部192b、193b以夹持的方式支撑球状的弹性橡胶件194。
本实施方式的D形辅助把手183是上述那样构成的。该D形辅助把手183安装在锤钻101的筒体103a上来使用。在进行锤钻作业时,在主体部103上产生的冲击性且周期性的振动从该主体部103经把手主体部184的臂部186输入(传递)至柄部189,但能够通过防振部191的弹性橡胶件194的弹性变形即包括压缩变形的剪切变形来减小该振动传递。
在本实施方式中,臂侧橡胶件支撑体192与柄侧橡胶件支撑体193的配合面192a、193a形成其法线方向与Z轴正交的结构(换言之,配合面192a、193a的面方向与Z轴平行)。因此,在从主体部103经臂部186输入至柄部189侧的振动的方向为Z轴方向的情况下,基于臂侧橡胶件支撑体192与柄侧橡胶件支撑体193在Z轴方向上的相对移动,经由弹性橡胶件194与卡合凹部192b、193b接触的球面状接触面对弹性橡胶件194主要作用剪切方向的力。即,在Z轴方向上输入振动时的弹性橡胶件194的弹性变形是以剪切变形为主(伴随有一部分压缩变形)的变形,从而能够通过该剪切变形产生的使振动衰减的衰减作用来减小从主体部103经把手主体部184的臂部186传递至柄部189的振动。此外,作为剪切方向上的力包括线性地切断的方向上的力或者拧断的方向上的力。
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减小振动要求高的Z轴方向即锤钻头119的冲击方向上,作为弹性橡胶件194的弹性变形的方式,剪切变形表现得显著,由此,能够高效地确保减小柄部189在Z轴方向上的振动的效果。
另外,臂侧橡胶件支撑体192与柄侧橡胶件支撑体193的配合面192a、193a由其法线方向分别以规定角度呈倾斜状地与Y轴和X轴交叉的斜面构成。因此,在主体部103上产生的Y轴方向(上下方向)上的振动或者X轴方向(左右方向)上的振动向弹性橡胶件19输入时,基于臂侧橡胶件支撑体192与柄侧橡胶件支撑体193在Y轴方向上的相对移动,或者在X轴方向上的相对移动,经由弹性橡胶件194与卡合凹部192b、193b接触的球面状接触面对弹性橡胶件194作用压缩方向和剪切方向上的力。即,从Y轴方向或者X轴方向向弹性橡胶件194输入振动时的该弹性橡胶件194的变形表现为压缩变形和剪切变形这两种变形。弹性橡胶件194的剪切刚度低于压缩刚度。因此,在该Y轴方向和X轴方向上,能够获得通过弹性橡胶件194的剪切变形产生的减小柄部189振动的效果和通过压缩变形产生的防止柄部189的晃动效果这两种效果。此外,由于能够获得防止晃动效果,所以能够确保作业的稳定性(操作性)。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弹性橡胶件194的剪切刚度低于压缩刚度,利用通过剪切变形产生的减小振动效果比通过压缩变形产生的减小振动效果高的特性,在Z轴、Y轴、X轴这3个轴的各个方向上,表现为弹性橡胶件194的剪切变形,由此,在Z轴、Y轴、X轴这3个轴方向上,实际上在包括Z轴、Y轴、X轴方向合成了的方向的全部方向上,能够获得利用了弹性橡胶件194的剪切变形的减小柄部189振动的效果。
(本发明的第七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19~图21说明本发明的第七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是前述的第六实施方式的D形辅助把手183的变形例。在图19中用立体图示出了D形辅助把手183。图20是D形辅助把手183的侧视图,图21是图20中的H-H线剖视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1的剖视图所示,通过贯通柄部189的内部并在上下方向(Y轴方向)上延伸的作为轴状部的芯轴部186b将上下的臂部186的另一端部即臂侧的橡胶件支撑体192彼此结合起来,除了这一结构以外的结构与前述的第六实施方式相同。此外,芯轴部186b既可以是与臂部186设置为一体的方式,也可以是利用螺钉等固定单元固定单独形成的构件的方式。柄部189形成中空的圆筒状,经由防振部191与臂部186连接起来。防振部191包括形成在臂部186的另一端部的臂侧的橡胶件支撑体192、形成在柄部189的长轴方向各端部的柄侧橡胶件支撑体193和被保持在两橡胶件支撑体192、193之间的球状的弹性橡胶件194,关于两橡胶件支撑体192、193的具体结构与第六实施方式相同。因而,与第六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部件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而省略说明。
此外,柄部189由被分割为前后两个的半圆筒状的开合体构成,将该开合体以罩住芯轴部186b的方式相互重叠,并且利于适宜的接合单元来接合,从而被组装在臂部186上。
根据上述那样构成的本实施方式,对于减小柄部189的振动,起到与第六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通过贯通柄部189内的芯轴部186b将上下的臂部186一体化的结构。由此,对于将与筒体103a进行安装的作为安装部的环状部件185和柄部189连接起来的作为连接部的臂部186,能够将其形成为闭环结构。因此,与第六实施方式相比,能够使臂部186的强度更高。
此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以电动锤钻作为手持式作业工具的一个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电动锤钻,可适用于使作为前端工具的锤钻头仅进行长轴方向上的冲击动作而对被加工件进行錾凿作业等的锤,另外除了锤和锤钻等冲击作业工具之外,也能够适用于使作为前端工具的刀片进行往复直线运动来对被加工件进行切断作业的往复式锯和线锯等切断作业工具。
另外,在第六和第七实施方式中,在D形辅助把手183中,在Z轴、Y轴、X轴这3个轴方向上,利用通过橡胶的剪切变形使振动衰减的衰减作用来减小向柄部189和把手主体部184的振动传递,进而关于该柄部189,可以构成为使用在第二实施方式或者第三实施方式中说明的那样的扭杆161来限制相对于臂部186围绕Y轴的相对旋转。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动锤钻的整体结构的侧剖视图。
图2是表示组件化之前的手柄与盖部件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组件化了的手柄与盖部件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组件化了的手柄与盖部件的侧视图。
图5是图4中的A-A线剖视图。
图6是图5中的B-B线剖视图。
图7是图4中的C-C线剖视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D形把手的纵剖视图。
图9是图8中的D-D线剖视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D形把手的纵剖视图。
图11是图10中的E-E线剖视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杆形的辅助把手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13是表示图12中的辅助把手的纵剖视图。
图14是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杆形的辅助把手的纵剖视图。
图15是图14中的F-F线剖视图。
图16是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的D形辅助把手的外观图。
图17是图16中的D形辅助把手的侧视图。
图18是图17中的G-G线剖视图。
图19是本发明的第七实施方式的D形辅助把手的外观图。
图20是图19中的D形辅助把手的侧视图。
图21是图20中的H-H线剖视图。
附图标记的说明
101锤钻(手持式作业工具)
103主体部(作业工具主体)
103a筒体
105马达壳
107齿轮箱
109手柄
111驱动马达
113运动变换机构
115冲击构件
117动力传递机构
119锤钻头(前端工具)
129活塞
137刀夹
141缸体
141a空气室
143撞击器
145冲击栓
151盖部件
152弹性橡胶件(弹性体)
153盖侧橡胶件支撑体(主体侧支撑部)
153a配合面
153b卡合凹部
153c安装槽
155柄部
157柄侧橡胶件支撑体(把手侧支撑部)
157a配合面
157b卡合凹部
157c安装槽
159防振部
161扭杆(旋转限制机构)(另一弹性体)
161a下边的直线部
161b上边的直线部
161c左右的直线部
163杆盖
171辅助把手
172把手主体部
173安装部件
174紧固带
175螺钉部件
176柄部
177防振部
178把手主体侧的橡胶件支撑体(主体侧支撑部)
178a配合面
178b卡合凹部
178c安装槽
179柄侧飞橡胶件支撑体(把手侧支撑部)(柄侧支撑部)
179a配合面
179b卡合凹部
179c安装槽
181弹性橡胶件(弹性体)
183辅助把手
184把手主体部
185环状部件
185a半圆弧状部件
185b轴
185c另一端部
186臂部
186a一端部(筒状基部)
186b芯轴部
187紧固螺栓
187a调整旋钮
187b头部
188凸轮环
189柄部
191防振部
192臂侧的橡胶件支撑体(主体侧支撑部)
192a配合面
192b卡合凹部
193柄侧橡胶件支撑体(把手侧支撑部)(柄侧支撑部)
193a配合面
193b卡合凹部
194弹性橡胶件(弹性体)
Claims (21)
1.一种手持式作业工具,通过前端工具在长轴方向上的直线运动对被加工件进行规定的加工作业,其特征在于,
具有:
作业工具主体,在前端区域能够安装所述前端工具,
把手,安装在所述作业工具主体上,供作业者握持,
弹性体,位于所述作业工具主体与所述把手之间,用于减小振动从所述作业工具主体向所述把手的传递,
主体侧支撑部,设置在所述作业工具主体上,用于支撑所述弹性体,
把手侧支撑部,设置在所述把手上,用于支撑所述弹性体;
由所述弹性体、以夹持该弹性体的方式相向配置的所述主体侧支撑部和所述把手侧支撑部构成防振部,
设定用所述前端工具的长轴方向定义的Z轴、分别与所述Z轴交叉的Y轴、X轴,所述防振部构成为所述弹性体的变形在所述Z轴、Y轴、X轴各轴方向上分别为剪切变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式作业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把手构成为配置在所述作业工具主体的与所述前端工具相反侧的后部侧上的主把手。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持式作业工具,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防振部的所述Z轴、Y轴、X轴中任一个轴的方向上的剖面,在所述主体侧支撑部与所述把手侧支撑部之间都具有所述弹性体。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手持式作业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把手通过至少两个防振部与所述作业工具主体接合,
各所述防振部中的所述主体侧支撑部与所述把手侧支撑部具有夹持所述弹性体相互相向的配合面,
各所述防振部中的所述主体侧支撑部的配合面的法线方向与所述把手侧支撑部的配合面的法线方向相互一致,
其中一个防振部中的所述主体侧支撑部的配合面与所述把手侧支撑部的配合面的法线方向和其中另一个防振部中的所述主体侧支撑部的配合面与所述把手侧支撑部的配合面的法线方向相互不同。
5.如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手持式作业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振部中的所述主体侧支撑部与所述把手侧支撑部具有夹持所述弹性体相互相向的配合面,
所述主体侧支撑部与所述把手侧支撑部的配合面由斜面构成,该斜面形成为该配合面的法线方向与所述Z轴正交,该配合面的法线方向分别呈倾斜状地与所述Y轴和X轴交叉。
6.如权利要求2~5中任一项所述的手持式作业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把手在沿所述Y轴的垂直方向即上下方向上延伸,并且在该延伸方向的上侧与下侧以及隔着Y轴的左侧与右侧,所述主把手分别通过所述防振部与所述作业工具主体接合,
各所述防振部的所述主体侧支撑部与所述把手侧支撑部具有夹持所述弹性体相互相向的配合面,
所述防振部中的所述主体侧支撑部的配合面与所述把手侧支撑部的配合面的法线方向构成为,对于所述上侧的防振部和下侧的防振部,隔着所述X轴对称,对于所述左侧的防振部和右侧的防振部,隔着所述Y轴对称。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式作业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把手构成为安装在所述作业工具主体的前部侧的辅助把手。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手持式作业工具,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防振部的所述Z轴、Y轴、X轴中任一个轴的方向上的剖面,在所述主体侧支撑部与所述把手侧支撑部之间都具有所述弹性体。
9.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手持式作业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辅助把手通过至少两个防振部与所述作业工具主体接合,
各所述防振部中的所述主体侧支撑部与所述把手侧支撑部具有夹持所述弹性体相互相向的配合面,
各所述防振部中的所述主体侧支撑部的配合面的法线方向与所述把手侧支撑部的配合面的法线方向相互一致,
其中一个防振部中的所述主体侧支撑部的配合面与所述把手侧支撑部的配合面的法线方向和其中另一个防振部中的所述主体侧支撑部的配合面与所述把手侧支撑部的配合面的法线方向相互不同。
10.如权利要求7~9中任一项所述的手持式作业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振部中的所述主体侧支撑部与所述把手侧支撑部具有夹持所述弹性体相互相向的配合面,
所述主体侧支撑部与所述把手侧支撑部的配合面由斜面构成,该斜面形成为该配合面的法线方向与所述Z轴正交,该配合面的法线方向分别呈倾斜状地与所述Y轴和X轴交叉。
11.如权利要求7~10中任一项所述的手持式作业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辅助把手在沿所述Y轴的垂直方向即上下方向上延伸,并且在该延伸方向的上侧与下侧、隔着Y轴的左侧与右侧,所述辅助把手分别通过所述防振部与所述作业工具主体接合,
各所述防振部的所述主体侧支撑部与所述把手侧支撑部具有夹持所述弹性体相互相向的配合面,
所述防振部中的所述主体侧支撑部的配合面与所述把手侧支撑部的配合面的法线方向构成为,对于所述上侧的防振部和下侧的防振部,隔着所述X轴对称,对于所述左侧的防振部和右侧的防振部,隔着所述Y轴对称。
12.如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手持式作业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体由球状的弹性橡胶件构成。
13.一种辅助把手,应用于通过前端工具对被加工件进行规定的加工作业的手持式作业工具,其特征在于,具有:
把手主体部,能够自由装卸地安装在所述手持式作业工具的作业工具主体上,
柄部,连接在所述把手主体部上,并且供作业者握持,
弹性体,位于所述把手主体部与所述柄部之间,用于减小振动从所述把手主体部向所述柄部的传递,
主体侧支撑部,设置在所述把手主体部上,用于支撑所述弹性体,
柄侧支撑部,设置在所述柄部上,用于支撑所述弹性体;
由所述弹性体、以夹持该弹性体的方式相向配置的所述主体侧支撑部和所述柄侧支撑部构成防振部,
设定用所述作业工具主体部的长轴方向定义的Z轴、分别与所述Z轴交叉的Y轴、X轴,所述防振部构成为所述弹性体的变形在所述Z轴、Y轴、X轴各轴方向上分别为剪切变形。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辅助把手,其特征在于,
所述柄部构成为,该柄部的长轴方向上的端部分别经由在与该长轴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相互平行地延伸的两个臂部与所述把手主体部连接。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辅助把手,其特征在于,
所述柄部构成为,该柄部的长轴方向上的一端连接在所述把手主体部上,并且长轴方向上的另一端为自由状态。
16.如权利要求13~15中任一项所述的辅助把手,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体由球状的弹性橡胶件构成。
17.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辅助把手,其特征在于,
所述两个臂部作为所述把手主体部的结构部件设置,所述两个臂部向所述柄部侧延伸,该延伸端部通过贯通所述柄部内部的轴状部相互结合。
18.如权利要求2~11中任一项所述的手持式作业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振部具有旋转限制机构,该旋转限制机构允许所述主把手和辅助把手中的至少一方相对于所述作业工具主体的通过所述弹性体的变形产生的向所述Z轴、Y轴、X轴各轴方向的相对移动,并限制所述主把手和辅助把手中的至少一方围绕所述Y轴的旋转。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手持式作业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转限制机构由与所述弹性体不同的另外的弹性体构成,该另外的弹性体在所述主把手和辅助把手中的至少一方与所述作业工具主体之间配置成架桥状。
20.如权利要求13~15中任一项所述的辅助把手,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振部具有旋转限制机构,该旋转限制机构允许所述柄部相对于所述把手主体部的通过所述弹性体的变形产生的向所述Z轴、Y轴、X轴各轴方向的相对移动,并限制所述柄部围绕所述Y轴的旋转。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辅助把手,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转限制机构由与所述弹性体不同的另外的弹性体构成,该另外的弹性体在所述柄部与所述把手主体部之间配置成架桥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7241286 | 2007-09-18 | ||
JP2007-241286 | 2007-09-18 | ||
JP2008143593A JP5171397B2 (ja) | 2007-09-18 | 2008-05-30 | 手持式作業工具 |
JP2008-143593 | 2008-05-30 | ||
PCT/JP2008/066780 WO2009038101A1 (ja) | 2007-09-18 | 2008-09-17 | 手持式作業工具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801612A true CN101801612A (zh) | 2010-08-11 |
CN101801612B CN101801612B (zh) | 2013-01-30 |
Family
ID=404679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880107587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01612B (zh) | 2007-09-18 | 2008-09-17 | 手持式作业工具 |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240395B2 (zh) |
EP (1) | EP2202034A4 (zh) |
JP (1) | JP5171397B2 (zh) |
CN (1) | CN101801612B (zh) |
BR (1) | BRPI0817055A2 (zh) |
RU (1) | RU2483863C2 (zh) |
WO (1) | WO2009038101A1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107328A (zh) * | 2014-12-19 | 2017-08-29 | 喜利得股份公司 | 附加手柄 |
CN110712181A (zh) * | 2018-07-14 | 2020-01-21 | 株式会社牧田 | 作业工具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395531B2 (ja) * | 2009-06-19 | 2014-01-22 | 株式会社マキタ | 作業工具 |
JP5436071B2 (ja) * | 2009-07-02 | 2014-03-05 | 株式会社マキタ | 作業工具 |
US9149923B2 (en) | 2010-11-09 | 2015-10-06 | Black & Decker Inc. | Oscillating tools and accessories |
GB201112833D0 (en) * | 2011-07-26 | 2011-09-07 | Black & Decker Inc | A hammer drill |
WO2013105844A1 (en) * | 2012-01-10 | 2013-07-18 | Universiti Sains Malaysia | A universal handle adaptor |
US9308636B2 (en) | 2012-02-03 | 2016-04-12 | Milwaukee Electric Tool Corporation | Rotary hammer with vibration dampening |
US9849577B2 (en) | 2012-02-03 | 2017-12-26 | Milwaukee Electric Tool Corporation | Rotary hammer |
DE102012103587A1 (de) * | 2012-04-24 | 2013-10-24 | C. & E. Fein Gmbh | Handführbare Werkzeugmaschine mit Außengehäuse |
DE102012103604A1 (de) * | 2012-04-24 | 2013-10-24 | C. & E. Fein Gmbh | Handführbare Werkzeugmaschine mit Gehäuse |
US8966773B2 (en) | 2012-07-06 | 2015-03-03 | Techtronic Power Tools Technology Limited | Power tool including an anti-vibration handle |
DE102012214257A1 (de) * | 2012-08-10 | 2014-02-13 | Robert Bosch Gmbh | Elektrowerkzeug mit einem Motorgehäuse und einem Handgriff mit mehreren elastischen Dämpfungselementen |
JP6095460B2 (ja) * | 2013-04-17 | 2017-03-15 | 株式会社マキタ | ハンドルおよび動力工具 |
CN104139381B (zh) | 2013-05-06 | 2017-01-11 | 米沃奇电动工具公司 | 包括电池组隔离系统的电动工具 |
JP6096593B2 (ja) * | 2013-05-29 | 2017-03-15 | 株式会社マキタ | 往復動式作業工具 |
JP5997660B2 (ja) * | 2013-05-29 | 2016-09-28 | 株式会社マキタ | 補助ハンドルおよび補助ハンドルを備えた往復動式作業工具 |
CN205651293U (zh) | 2013-07-15 | 2016-10-19 | 米沃奇电动工具公司 | 旋转动力工具 |
JP6158698B2 (ja) * | 2013-12-25 | 2017-07-05 | 株式会社マキタ | 付加ハンドルおよび付加ハンドルを備えた作業工具 |
CN105313080B (zh) * | 2014-07-30 | 2017-04-26 | 南京久驰机电实业有限公司 | 一种手持电动工具 |
US11014224B2 (en) * | 2016-01-05 | 2021-05-25 | Milwaukee Electric Tool Corporation | Vibration reduc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ower tools |
JP6703417B2 (ja) * | 2016-02-19 | 2020-06-03 | 株式会社マキタ | 作業工具 |
JP6863704B2 (ja) * | 2016-10-07 | 2021-04-21 | 株式会社マキタ | 打撃工具 |
US9962824B1 (en) * | 2017-04-06 | 2018-05-08 | K&W Tools Co., Ltd. | Grip structure for left-handed and right-handed users |
US12021437B2 (en) | 2019-06-12 | 2024-06-25 | Milwaukee Electric Tool Corporation | Rotary power tool |
DE102019121700A1 (de) * | 2019-08-12 | 2021-02-18 | Metabowerke Gmbh | Gehäuse für ein Elektrohandwerkzeuggerät |
US20220055198A1 (en) * | 2020-08-24 | 2022-02-24 | Makita Corporation | Power tool having hammer mechanism |
JP2022119301A (ja) * | 2021-02-04 | 2022-08-17 | 株式会社マキタ | 打撃工具 |
JP2022127768A (ja) * | 2021-02-22 | 2022-09-01 | 株式会社マキタ | 打撃工具 |
JP7555847B2 (ja) * | 2021-02-22 | 2024-09-25 | 株式会社マキタ | 打撃工具 |
JP2022128006A (ja) * | 2021-02-22 | 2022-09-01 | 株式会社マキタ | 打撃工具 |
EP4101597A1 (en) | 2021-06-07 | 2022-12-14 | Black & Decker, Inc. | Power tool dual-trigger operation |
WO2023281866A1 (ja) * | 2021-07-07 | 2023-01-12 | 工機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 作業機 |
CN115592622A (zh) * | 2021-07-08 | 2023-01-13 | 南京泉峰科技有限公司(Cn) | 电动工具 |
US11759938B2 (en) * | 2021-10-19 | 2023-09-19 | Makita Corporation | Impact tool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NL41026C (zh) | 1936-02-21 | |||
BE491257A (zh) * | 1948-09-23 | |||
JPS5834271B2 (ja) | 1980-07-18 | 1983-07-26 | 日立工機株式会社 | 振動工具のハンドル防振装置 |
JPS5834271A (ja) | 1981-08-26 | 1983-02-28 |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 耐圧容器 |
US5839517A (en) * | 1993-01-27 | 1998-11-24 | Lord Corporation | Vibration isolator for hand-held vibrating devices |
JPH08126975A (ja) * | 1994-10-28 | 1996-05-21 | Hitachi Koki Co Ltd | 電気ハンマの防振ハンドル |
JP2596440Y2 (ja) * | 1993-09-17 | 1999-06-14 | 日立工機株式会社 | 電気ハンマの防振ハンドル |
JPH0825249A (ja) * | 1994-07-12 | 1996-01-30 | Makita Corp | 振動工具及び防振リング |
JP3674823B2 (ja) | 1998-12-16 | 2005-07-27 | 株式会社マキタ | 電動工具用サイドハンドル |
JP4248979B2 (ja) | 2003-09-10 | 2009-04-02 | 株式会社マキタ | 防振ハンドル |
ATE511960T1 (de) | 2003-09-10 | 2011-06-15 | Makita Corp | Schwingungsfreier griff |
DE10347944B4 (de) * | 2003-10-15 | 2016-11-10 | Robert Bosch Gmbh | Zusatzhandgriff |
JP4626574B2 (ja) * | 2006-06-16 | 2011-02-09 | 日立工機株式会社 | 電動工具 |
JP5029878B2 (ja) * | 2007-01-31 | 2012-09-19 | 日立工機株式会社 | 電動工具 |
-
2008
- 2008-05-30 JP JP2008143593A patent/JP5171397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8-09-17 CN CN2008801075879A patent/CN101801612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8-09-17 EP EP08831330A patent/EP2202034A4/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08-09-17 US US12/733,619 patent/US8240395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8-09-17 WO PCT/JP2008/066780 patent/WO2009038101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08-09-17 RU RU2010115334/02A patent/RU2483863C2/ru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8-09-17 BR BRPI0817055-0A patent/BRPI0817055A2/pt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107328A (zh) * | 2014-12-19 | 2017-08-29 | 喜利得股份公司 | 附加手柄 |
CN110712181A (zh) * | 2018-07-14 | 2020-01-21 | 株式会社牧田 | 作业工具 |
CN110712181B (zh) * | 2018-07-14 | 2024-04-16 | 株式会社牧田 | 作业工具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09090450A (ja) | 2009-04-30 |
US20100206596A1 (en) | 2010-08-19 |
CN101801612B (zh) | 2013-01-30 |
EP2202034A1 (en) | 2010-06-30 |
EP2202034A4 (en) | 2011-08-17 |
RU2483863C2 (ru) | 2013-06-10 |
RU2010115334A (ru) | 2011-10-27 |
JP5171397B2 (ja) | 2013-03-27 |
US8240395B2 (en) | 2012-08-14 |
WO2009038101A1 (ja) | 2009-03-26 |
BRPI0817055A2 (pt) | 2015-03-2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801612B (zh) | 手持式作业工具 | |
JP6096593B2 (ja) | 往復動式作業工具 | |
CN106457544B (zh) | 冲击工具 | |
JP4195818B2 (ja) | 電動ハンマ | |
WO2010128665A1 (ja) | 打撃工具 | |
JP4863942B2 (ja) | 打撃工具 | |
CN102666029B (zh) | 冲击工具 | |
JP5128998B2 (ja) | 手持式作業工具 | |
JP5336781B2 (ja) | 作業工具 | |
CN100371140C (zh) | 隔振手柄 | |
JP4593387B2 (ja) | 電動工具 | |
JP5294726B2 (ja) | 手持式作業工具 | |
JP2005074573A (ja) | 往復作動式作業工具 | |
BR102012013240B1 (pt) | ferramenta elétrica | |
CN206501082U (zh) | 辅助手柄及击打工具 | |
JP2008307654A (ja) | 打撃工具 | |
WO2011148789A1 (ja) | 打撃工具 | |
JP5009060B2 (ja) | 打撃工具 | |
JP4805288B2 (ja) | 電動ハンマ | |
CN211647975U (zh) | 一种液压旋冲振荡器 | |
CN219987542U (zh) | 一种减震电锤 | |
CN217123075U (zh) | 冲击工具 | |
CN101961796A (zh) | 一种电动工具的动力输出机构 | |
PL160845B1 (pl) | Wiertarka hydrauliczna obrotowo-udarowa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130 Termination date: 20160917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