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712181A - 作业工具 - Google Patents

作业工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712181A
CN110712181A CN201910441917.8A CN201910441917A CN110712181A CN 110712181 A CN110712181 A CN 110712181A CN 201910441917 A CN201910441917 A CN 201910441917A CN 110712181 A CN110712181 A CN 11071218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aft
holding
clamp
holding member
to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44191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712181B (zh
Inventor
古泽正规
水谷彰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kit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kit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kita Corp filed Critical Makit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07121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1218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71218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1218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FCOMBINATION OR MULTI-PURPOSE TOO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DETAILS OR COMPONENTS OF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NOT PARTICULARLY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S PERFORMED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5F3/00Associations of tools for different working operations with one portable power-drive means; Adapter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FCOMBINATION OR MULTI-PURPOSE TOO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DETAILS OR COMPONENTS OF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NOT PARTICULARLY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S PERFORMED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5F5/00Details or components of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not particularly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s performed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DPERCUSSIVE TOOLS
    • B25D16/00Portable percussive machines with superimposed rotation, the rotational movement of the output shaft of a motor being modified to generate axial impacts on the tool bi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4GRINDING; POLISHING
    • B24BMACHINES, DEVICES, OR PROCESSES FOR GRINDING OR POLISHING; DRESSING OR CONDITIONING OF ABRADING SURFACES; FEEDING OF GRINDING, POLISHING, OR LAPPING AGENTS
    • B24B23/00Portable grinding machines, e.g. hand-guided; Accessories therefor
    • B24B23/02Portable grinding machines, e.g. hand-guided; Accessories therefor with rotating grinding tools; Accessories therefor
    • B24B23/022Spindle-locking devices, e.g. for mounting or removing the too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DPERCUSSIVE TOOLS
    • B25D17/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portable power-driven percussive too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FCOMBINATION OR MULTI-PURPOSE TOO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DETAILS OR COMPONENTS OF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NOT PARTICULARLY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S PERFORMED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5F5/00Details or components of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not particularly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s performed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5F5/006Vibration damping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FCOMBINATION OR MULTI-PURPOSE TOO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DETAILS OR COMPONENTS OF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NOT PARTICULARLY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S PERFORMED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5F5/00Details or components of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not particularly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s performed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5F5/02Construction of casings, bodies or hand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7WORKING OR PRESERVING WOOD OR SIMILAR MATERIAL; NAILING OR STAPLING MACHINES IN GENERAL
    • B27BSAWS FOR WOOD OR SIMILAR MATERIAL; COMPONENTS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 B27B5/00Sawing machines working with circular or cylindrical saw blades; Components or equipment therefor
    • B27B5/29Details; Component parts; Accessories
    • B27B5/3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Accessories for mounting or securing saw blades or saw spindles
    • B27B5/32Devices for securing circular saw blades to the saw spind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7WORKING OR PRESERVING WOOD OR SIMILAR MATERIAL; NAILING OR STAPLING MACHINES IN GENERAL
    • B27BSAWS FOR WOOD OR SIMILAR MATERIAL; COMPONENTS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 B27B19/00Other reciprocating saws with power drive; Fret-saws
    • B27B19/006Other reciprocating saws with power drive; Fret-saws with oscillating saw blades; Hand saws with oscillating saw blad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Forests & Forestry (AREA)
  • Finish Polishing, Edge Sharpening, And Grinding By Specific Grinding Devices (AREA)
  • Portable Power Tools In General (AREA)
  • Jigs For Machine Too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作业工具。振动工具(1)具有主轴(5)、夹紧轴(6)、保持轴(71)、锁定部(67)和施力弹簧(77)。保持轴具有锁定孔(714)。锁定部能够在非锁定位置和锁定位置之间相对于保持轴绕驱动轴(A1)相对转动,其中,所述非锁定位置为锁定部能够通过锁定孔的位置;所述锁定位置为锁定部卡合于保持轴的位置。锁定部在非锁定位置容许夹紧轴相对于保持轴的在上下方向上的移动,且在锁定位置禁止夹紧轴相对于保持轴的向下方的移动。保持轴在锁定部配置于锁定位置的状态下被施力弹簧向上方施力,从而将夹紧轴呈固定状地保持于主轴。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在作业工具中,用于将夹紧轴呈固定状地保持于主轴的合理的结构。

Description

作业工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驱动顶端工具来对被加工件进行加工作业的作业工具。
背景技术
已知一种作业工具,其通过将马达的输出传递给主轴来驱动固定于主轴的下端的顶端工具,从而对被加工件进行加工作业。在这样的作业工具中存在可以无需使用扳手(spanner)等辅助工具而将顶端工具固定于主轴的作业工具。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一种作业工具,其构成为在对夹紧轴向上方施力的状态下将夹紧轴呈固定状地保持于主轴,在主轴的下端部和夹紧轴的下端部之间将顶端工具夹紧。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发明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13-158879号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作业工具中,为了将夹紧轴呈固定状地保持于主轴而使用能够卡合于夹紧轴的上端部的滚珠或者夹紧部件。因此,在该作业工具中需要能够使滚珠或者夹紧部件沿径向移动的空间。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作业工具中,用于将夹紧轴呈固定状地保持于主轴的合理的结构。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式,提供一种驱动顶端工具来对被加工件进行加工作业的作业工具。该作业工具具有主轴、夹紧轴、保持部件、卡合部件和施力部件。
主轴以能够绕规定作业工具的上下方向的驱动轴旋转的方式被支承。另外,主轴在下端部具有第一夹紧部。夹紧轴具有轴部和第二夹紧部。轴部以能够呈同轴状地插入主轴的方式构成。第二夹紧部设置于轴部的下端部,以与第一夹紧部一起将顶端工具夹紧的方式构成。保持部件具有通过部。卡合部件以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相对于保持部件绕驱动轴相对转动的方式构成。所谓第一位置为卡合部件能够通过通过部的位置。所谓第二位置为卡合部件无法通过通过部而卡合于保持部件的位置。施力部件以对保持部件施力的方式构成。并且,卡合部件构成为在第一位置容许夹紧轴相对于保持部件在上下方向上的移动,另一方面,在第二位置禁止夹紧轴相对于保持部件向下方的移动。并且,保持部件构成为,在卡合部件配置于第二位置的状态下被施力部件向上方施力,从而将夹紧轴呈固定状地保持于主轴。
根据本方式,仅使保持部件和卡合部件相对转动,使卡合部件相对于保持部件的位置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变化,就能够切换保持部件对夹紧轴的保持状态,其中,所述第一位置为卡合部件能够通过通过部的位置;所述第二位置为卡合部件卡合于保持部件的位置。因此,与如现有技术那样使保持夹紧轴的滚珠或夹紧部件沿径向移动的情况相比,能够使径向上所需的空间为最小限度。如此一来,根据本方式,能够提供一种具有用于将夹紧轴呈固定状地保持于主轴的合理的结构的作业工具。
此外,本方式所涉及的作业工具一般是指通过第一夹紧部和第二夹紧部来驱动固定于能够绕驱动轴旋转的主轴的顶端工具的作业工具。作为这样的作业工具的例子,能够列举出振动工具、旋转工具等。振动工具是指构成为通过在规定的角度范围内绕驱动轴往复转动的主轴来驱动顶端工具摆动的作业工具。旋转工具是指构成为通过绕驱动轴旋转的主轴来驱动顶端工具旋转的作业工具(例如,研磨机(grinder)、打磨机(sander)、抛光机(polisher))。另外,保持轴的通过部也可以称为在保持轴上至少局部地被封闭的空间部或者通路。典型地,通过部能够构成为通孔或者凹部。
在本发明的一方式中,也可以为,卡合部件与夹紧轴的轴部一体地形成。根据本方式,无需将卡合部件另外地配置在工具主体上,从而能够实现结构的简单化和组装性的提高。此外,卡合部件也可以一体形成于轴部的任一部分,但优选设置于轴部的上端部(即,与第一夹紧部相反一侧的端部)。
在本发明的一方式中,也可以为,保持部件具有下壁部,通过部构成为沿上下方向贯通下壁部的、周围封闭的通孔。在该情况下,卡合部件也可以构成为在第二位置与下壁部的上表面的一部分面接触。根据本方式,与卡合部件和保持部件点接触或线接触的情况相比,能够确立卡合部件和保持部件的稳定的卡合状态,另外,能够提高卡合部件的耐用性。
在本发明的一方式中,也可以为,保持部件构成为能够在保持位置和解放位置之间相对于主轴相对移动。保持位置是指保持部件将夹紧轴呈固定状地保持于主轴的位置。解放位置是指容许保持部件将夹紧轴从主轴拆下的位置。并且,保持部件也可以构成为在保持位置和解放位置分别通过施力部件的施力被保持。并且,也可以构成为,与在保持部件配置在解放位置,卡合部件配置在第一位置的状态下,响应于轴部被插入到主轴内,保持部件绕驱动轴转动的同时向保持位置移动,据此,卡合部件向第二位置相对移动。根据本方式,使用者仅通过将轴部插入到主轴的操作(即,通过一次操作)就能够使保持部件转动而将夹紧轴呈固定状地保持于主轴。
在本发明的一方式中,也可以为,主轴在外周部具有相对于驱动轴倾斜的倾斜槽,保持部件具有配置在倾斜槽内的凸部。并且,施力部件也可以为具有作为扭转弹簧的功能,且构成为通过施力来使保持部件绕驱动轴转动而使凸部卡合于所述倾斜槽,据此将保持部件保持在保持位置。根据本方式,能够利用倾斜槽,以扭转弹簧的扭转力对保持部件向上方进行施力来将其保持在保持位置。
在本发明的一方式中,也可以为,保持部件具有能够转动地安装于凸部的滚轮,凸部经由滚轮卡合于倾斜槽。根据本方式,通过滚轮在倾斜槽内滚动,能够顺利地引导保持部件的移动。
在本发明的一方式中,也可以为,卡合部件具有隔着驱动轴彼此平行地相向的一对平面,通过部具有与卡合部件大致匹配的截面形状。根据本方式,能够容易地制作卡合部件和通过部。另外,能够以比较小的相对转动角度使卡合部件更可靠地卡合于保持部件。
在本发明的一方式中,也可以为,作业工具还具有弹性部件,该弹性部件配置于轴部的外周部,且构成为在轴部配置于主轴的内侧的情况下与主轴的内周面摩擦接触。根据本方式,即使在锁定部配置在第一位置,容许夹紧轴相对于保持部件在上下方向上的移动的情况下,通过弹性部件的摩擦力,也能够抑制夹紧轴因自重而从主轴下落。
附图说明
图1是振动工具的整体立体图。
图2是保持轴配置于夹紧位置时的振动工具的剖视图。
图3是图2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夹紧(clamp)轴、主轴(spindle)、保持机构、解除机构的立体分解图。
图5是沿图3的V-V线的夹紧轴和保持轴的剖视图,是锁定部配置于锁定位置时的夹紧轴和保持轴的位置关系的说明图。
图6是与图5对应的剖视图,是锁定部配置于非锁定位置时的夹紧轴和保持轴的位置关系的说明图。
图7是保持轴配置于夹紧位置时的主轴(spindle)、保持轴和解除操作杆的立体图。
图8是沿图3的VIII-VIII线的保持轴、施力弹簧和主轴的剖视图。
图9是与图3对应的剖视图,是保持轴配置于非夹紧位置时的振动工具的局部剖视图。
图10是图3的X-X线剖视图,是解除操作杆配置于初始位置,保持轴配置于夹紧位置时的解除操作杆和保持轴的位置关系的说明图。
图11是图3的XI-XI线剖视图。
图12是与图10对应的剖视图,是使解除操作杆向转动位置转动来将保持轴配置于非夹紧位置时的解除操作杆和保持轴的位置关系的说明图。
图13是保持轴配置于非夹紧位置时的主轴、保持轴和解除操作杆的立体图。
图14是与图10对应的剖视图,是在保持轴配置于非夹紧位置的状态下使解除操作杆向初始位置恢复后时的解除操作杆和保持轴的位置关系的说明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振动工具;10:壳体;13:抓握部;15:开关;17:电池安装部;3:马达;31:马达轴;4:驱动机构;41:偏心轴;411:偏心部;43:摆动臂;45:驱动轴承;5:主轴;50:工具安装部;500:凹部;501:轴承;502:轴承;51:小径部;53:大径部;531:卡止槽;54:销卡合槽;541:第一部分;542:第二部分;57:划分壁;571:定位孔;59:弹簧承受部件;591:挡圈;6:夹紧轴;61:轴部;63:夹紧头;65:定位部;651:平面;66:颈(neck)部;67:锁定部;671:平面;673:下表面;69:弹性部件;7:保持机构;701:基轴;702:圆筒部件;703:底壁部;704:上表面;71:保持轴;710:空间;711:大径部;713:通孔;714:锁定孔;715:小径部;716:卡止槽;717:操作杆卡合部;75:卡合销;76:滚轮;77:施力弹簧;8:解除机构;81:解除操作杆;811:上侧部件;812:基部;813:操作杆部;815:下侧部件;816:卡合部;83:施力弹簧;87:保持套筒;871:卡止槽;91:顶端工具;911:凸部;93:电池;A1:驱动轴;A2:旋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在下面的实施方式中,作为作业工具,例示驱动顶端工具91摆动来对被加工件(未图示)进行加工作业的电动式的振动工具1(参照图1)。在振动工具1中,作为能够安装的顶端工具91而准备有锯片(blade)、刮刀(scraper)、磨削垫、研磨垫等多个种类。使用者能够在这些种类的顶端工具91中选择适用于切割、剥离、磨削、研磨等所期望的加工作业中的一个并将其安装在振动工具1上来进行加工作业。此外,在下面参照的附图中,作为顶端工具91的一例,图示出了将锯片安装在振动工具1上的例子。
首先,对振动工具1的概略结构进行说明。如图1和图2所示,振动工具1具有长形的壳体(也称为工具主体)10。在壳体10内收纳有主轴5、马达3和驱动机构4等。主轴5收纳在壳体10的长轴方向上的一端部。另外,主轴5沿与壳体10的长轴交叉(详细而言,正交)的驱动轴A1配置。主轴5的轴向上的一端部从壳体10突出,向外部露出。在该部分能够拆装顶端工具91。另外,向马达3供电用的电池93能够拆装于壳体10的长轴方向上的另一端部。主轴5通过经由驱动机构4被传递的马达3的动力绕驱动轴A1在规定的角度范围内往复转动。据此,安装在主轴5上的顶端工具91在规定的角度范围内摆动,来对被加工件进行加工作业。
此外,在下面的说明中,为了便于说明,关于振动工具1的方向,将驱动轴A1方向定义为上下方向,将供顶端工具91安装的主轴5的一端部侧定义为下侧,将其相反侧定义为上侧。另外,将与驱动轴A1正交且与壳体10的长轴方向对应的方向定义为前后方向,将收纳有主轴5的壳体10的一端部侧定义为前侧,将供电池93安装的另一端部侧定义为后侧。另外,将与驱动轴A1及壳体10的长轴正交的方向定义为左右方向。
下面,对振动工具1的详细结构进行说明。
首先,对壳体10进行说明。如图2所示,壳体10是形成振动工具1的外轮廓的长形的箱体。在壳体10的前端部收纳有主轴5。在壳体10的大致中央部收纳有马达3。在马达3与主轴5之间收纳有驱动机构4。壳体10的中央部构成被使用者抓握的抓握部13。在壳体10的上表面配置有能够供使用者在抓握着抓握部13的状态下操作的滑动式的开关15。在本实施方式中,当开关15被切换到接通(ON)位置时,马达3被驱动。在壳体10的后端部设置有供充电式的电池93拆装的电池安装部17。此外,电池93和电池安装部17的结构是周知的,因此,在此省略说明。
下面,对马达3、驱动机构4、主轴5和其他内部机构依次进行说明。
如图2所示,马达3以马达轴31的旋转轴A2与主轴5的驱动轴A1正交的方式配置。即,旋转轴A2沿壳体10的长轴在前后方向上延伸。
下面,对驱动机构4的结构进行说明。驱动机构4构成为通过马达3的动力使主轴5在绕驱动轴A1的规定的角度范围内往复转动。如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驱动机构4具有偏心轴41、摆动臂43和驱动轴承45。此外,这种结构的驱动机构4是周知的,因此,在此简单地进行说明。偏心轴41连结于马达轴31,具有相对于旋转轴A2偏心的偏心部411。在偏心部411的外周部安装有驱动轴承45。摆动臂43是连接驱动轴承45和主轴5的部件。摆动臂43的一端部形成为环状,固定于主轴5的外周部。另一方面,摆动臂43的另一端部形成为两岔状,且以从左右抵接于驱动轴承45的外周部的方式配置。
下面,对主轴5的结构进行说明。如图3所示,主轴5是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中空的圆筒状部件。主轴5在壳体10的前端部内以能够绕驱动轴A1旋转的方式被支承。更详细而言,主轴5的上端部和下端部被固定于壳体10的两个轴承501、502支承。上述的摆动臂43的一端部在轴承501、502之间固定于主轴5的外周部。主轴5的下端部(比轴承502靠下侧的部分)从壳体10向外部露出。在主轴5的内部通过主轴5的下端的开口,能够插入后述的夹紧轴6(详细而言,轴部61)。
在主轴5的下端部设置有向主轴5的径向外侧突出的凸缘状的工具安装部50。顶端工具91经由夹紧轴6以能够拆下的方式安装于工具安装部50。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工具安装部50的下端部形成有向上方凹进的凹部500。另一方面,能够安装于本实施方式的振动工具1的顶端工具91(锯片、刮刀、磨削垫、研磨垫等)均具有能够嵌合于凹部500的凸部911。凹部500和凸部911分别包括相对于驱动轴A1倾斜的倾斜面。这些倾斜面在凸部911嵌合于凹部500时彼此抵接,作为动力传递面发挥功能。在本实施方式中,顶端工具91在这些倾斜面抵接的状态下被工具安装部50、夹紧轴6的夹紧头63夹紧,从而固定于主轴5。顶端工具91相对于主轴5的固定及其解除,在后面详细叙述。
主轴5的下端部是供夹紧轴6的轴部61插入的部分,且具有比轴部61的直径稍大的内径。另一方面,主轴5的下端部以外的部分(比主轴5的下端部靠上方的部分)具有比下端部更大的内径。下面,将主轴5中的具有更小内径的下端部称为小径部51,将具有较大内径的其他部分称为大径部53。在大径部53内配置有用于将夹紧轴6呈固定状地保持于主轴5的保持机构7。
如图3和图4所示,大径部53具有一对销卡合槽54。一对销卡合槽54分别是沿径向贯通主轴5的通孔,且被配置为以驱动轴A1为基准呈180度的旋转对称(二重对称)配置。各销卡合槽54包括第一部分541和第二部分542,其中,第一部分541相对于驱动轴A1和与驱动轴A1正交的虚拟的平面倾斜延伸;第二部分542沿驱动轴A1方向(沿上下方向)延伸。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部分541相对于与驱动轴A1正交的虚拟的平面的倾斜角被设定为7~10度左右。在销卡合槽54中卡合有后述的卡合销75的两端部(详细而言,滚轮76)。
并且,如图3所示,在上下方向上,在小径部51和大径部53之间设置有划分两者的划分壁57。在划分壁57的中央部设置有沿上下方向贯穿划分壁57的定位孔571。定位孔571构成为在左右方向上较长的长孔,定位孔571的前端和后端由彼此平行的一对平面来规定。
下面,对夹紧轴6的结构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夹紧轴6构成为能够拆装于主轴5的长形部件。下面,关于夹紧轴6的方向,以被插入于主轴5的状态为基准进行说明。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夹紧轴6包括轴部61、夹紧头63、定位部65、颈部66和锁定部67。
轴部61形成为圆柱状。轴部61是与主轴5呈同轴状地插入于主轴5的小径部51的部分。在轴部61的上端部的外周形成有环状的槽,在该槽内安装有环状的弹性部件(所谓的O型圈)69。弹性部件69构成为在轴部61插入于小径部51的情况下抵接于小径部51的内周面,从而产生摩檫力(摩擦接触),据此抑制夹紧轴6因自重而下落。
夹紧头63是从轴部61的下端部向径向外侧突出的凸缘状的部分。夹紧头63配置于工具安装部50的下侧,以与工具安装部50一起夹紧顶端工具91的方式构成。
定位部65是与轴部61呈同轴状地从轴部61的上端部向上方延伸的长形的部分。定位部65具有与主轴5的定位孔(长孔)571匹配的截面形状。即,定位部65的外周面包括以轴线(驱动轴A1)为中心彼此平行地相向的一对平面651。平面651之间的距离被设定为比定位孔571的宽度(规定前端和后端的一对平面之间的距离)稍小(参照图3)。另外,定位部65的最大直径被设定为与轴部61的直径大致相等,且比定位孔571的最大直径稍小。
颈部66是与轴部61呈同轴状地从定位部65向上方延伸的部分,且形成为直径小于轴部61的圆柱状。颈部66的直径被设定为与定位部65的平面651之间的距离大致相等,且比定位孔571的宽度稍小。
锁定部67是连接于颈部66的上端部的部分,且形成为大致矩形块状。锁定部67的与驱动轴A1正交的方向上的长度比颈部66的直径大,且锁定部67的两端部比颈部66向径向外侧突出。锁定部67在从上方观察时具有与定位部65大致匹配的形状。即,锁定部67的外周面(侧面)包括以轴线(驱动轴A1)为中心彼此平行地相向的一对平面671。锁定部67的平面671之间的距离被设定为与定位部65的平面651之间的距离相等,且比定位孔571的宽度稍小。锁定部67的最大直径被设定为与轴部61的直径大致相等,且比定位孔571的最大直径稍小。
通过这样的结构,定位部65和锁定部67仅在绕驱动轴A1的周向上相对于主轴5配置在特定的位置的情况下能够通过定位孔571。另外,当定位部65插入到定位孔571时,规定定位孔571的前端和后端的一对平面与定位部65的一对平面651相向,从而限制夹紧轴6的绕驱动轴A1的定位部65的旋转(参照图3),关于该细节在后面进行叙述。即,当定位部65插入到定位孔571时,夹紧轴6以在绕驱动轴A1的周向上被定位的状态被保持。
下面,对配置在主轴5的大径部53内的保持机构7的结构进行说明。保持机构7是构成为在对夹紧轴6向上方施力的状态下呈固定状地保持于主轴5的机构。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方式的保持机构7以保持轴71、卡合销75和施力弹簧77为主体而构成。
保持轴71是沿驱动轴A1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长形的部件,且与主轴5呈同轴状地配置于主轴5的大径部53内。保持轴71以能够相对于主轴5在上下方向上移动且能够绕驱动轴A1转动的方式配置。保持轴71包括大径部711、小径部715和操作杆卡合部717。
大径部711是构成保持轴71的下端部的部分。大径部711具有与主轴5的大径部53的内径大致相等的外径,且能够沿大径部53的内周面滑动。小径部715是从大径部711向上方延伸的部分,且形成为直径比大径部711小。操作杆卡合部717是从小径部715向上方突出且具有矩形状截面的部分,构成保持轴71的上端部。此外,小径部715和操作杆卡合部717形成为一根基轴701,另一方面,大径部711通过有底的圆筒部件702被基轴701的下端部压入固定而形成。此时,圆筒部件702的底壁部(下壁部)703配置于从基轴701的下端向下方远离的位置,据此,在保持轴71的下端部内形成空间710(参照图3)。空间710容许夹紧轴6的锁定部67的插入以及其绕驱动轴A1的相对转动。
另外,如图3和图5所示,在底壁部703设置有锁定孔714。锁定孔714是沿上下方向贯通底壁部703的周围封闭的通孔。锁定孔714构成为具有与上述的主轴5的定位孔571大致同一截面形状的长孔。即,锁定孔714也比锁定部67稍大,且具有与锁定部67匹配的截面形状。因此,如图6所示,锁定部67在绕驱动轴A1的周向上仅在相对于保持轴71配置于特定的位置的情况下能够沿上下方向通过锁定孔714。
当锁定部67通过锁定孔714配置在空间710内之后,锁定部67和保持轴71在特定的角度范围内相对转动时,如图5所示,锁定部67无法通过锁定孔714,而卡合于保持轴71。具体而言,底壁部703的上表面704的一部分(详细而言,锁定孔714的周围区域)通过面接触与锁定部67的下表面673卡合。即,底壁部703的上表面704中的锁定孔714的周围区域作为卡合面(承受面)发挥功能。通过锁定部67和保持轴71的卡合,夹紧轴6连结于保持轴71。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锁定部67和锁定孔714的关系中,转动角度范围只要大于0度小于180度,锁定部67就能够卡合于保持轴71,但为了更可靠的卡合,转动角度范围优选为15度~90度,更优选为30度~90度。当考虑锁定部67的动作效率和可靠的卡合的平衡时,进一步优选转动角度为大致30度~60度。
此外,下面,关于夹紧轴6(锁定部67)相对于保持轴71在周向上的位置,将锁定部67能够通过锁定孔714的位置(图6所示的位置)称为非锁定位置,将锁定部67无法通过锁定孔714,而能够卡合于保持轴71的位置(例如,图5所示的位置)称为锁定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保持轴71和夹紧轴6(锁定部67)在周向上的相对的位置关系按照后述的解除操作杆81的操作、或者夹紧轴6向保持轴71的插入发生变化。关于这一点在后面详细进行叙述。
另外,如图4所示,在大径部711(详细而言,空间710的上侧的部分)设置有沿径向(与驱动轴A1正交的方向)贯通大径部711的通孔713。卡合销75是小径的圆柱状部件,且嵌合于通孔713。卡合销75比大径部711的外径长,卡合销75的两端部从大径部711向外侧突出。滚轮76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于卡合销75的两端部。如图7所示,卡合销75经由滚轮76卡合于销卡合槽54。
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具有压缩弹簧和扭转弹簧这两种功能的螺旋弹簧作为施力弹簧77。如图3和图4所示,施力弹簧77安装在保持轴71的小径部715的外部,且沿上下方向延伸。如图8所示,施力弹簧77的下端部(动作端部)卡止于设置在保持轴71上的卡止槽716。施力弹簧77的上端部(固定端部)卡止于设置在主轴5上的卡止槽531。此外,卡止槽716设置在小径部715上,且沿上下方向延伸(参照图9)。卡止槽531设置在大径部53的上端部(参照图4)。在施力弹簧77的上侧配置有圆筒状的弹簧承受部件59。另外,如图3所示,弹簧承受部件59嵌合于大径部53,且通过挡圈591被限制向上方的移动。
保持机构7在如下状态下如图3和图7所示那样组装于主轴5,即,施力弹簧77在保持轴71的大径部711的上端和弹簧承受部件59的下端之间被压缩,且从上方观察时被向顺时针方向扭转的状态(被施加了轴向上和扭转方向上的载荷的状态)。据此,保持轴71被向下方且从上方观察被向逆时针方向施力。然后,在轴向力和扭转力平衡(合力为零)的位置卡合销75经由滚轮76卡合于销卡合槽54的第一部分541(详细而言,规定第一部分541的倾斜面),据此,保持轴71相对于主轴5的在轴向上的移动和绕驱动轴A1的转动被限制。此时,保持轴71以通过施力弹簧77的扭转力被向上方施力的状态被保持。下面,将此时的保持轴71的位置称为夹紧位置。
当保持轴71配置于夹紧位置时,经由锁定部67连结于保持轴71的夹紧轴6以被向上方施力的状态呈固定状地保持于主轴5,从而由工具安装部50和夹紧头63夹紧顶端工具91。此外,当保持轴71配置于夹紧位置时,锁定部67从基轴701的下端稍向下方远离。
另外,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主轴5的上侧设置有以使保持轴71绕驱动轴A1转动的方式构成的解除机构8。保持轴71通过解除机构8从夹紧位置移动到非夹紧位置,据此能够将夹紧轴6从保持轴71拆下,关于该细节在后面进行叙述。
下面,对解除机构8的结构进行说明。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解除机构8以解除操作杆81和施力弹簧83为主体而构成。
解除操作杆81以能够供使用者进行转动操作的状态支承于壳体10。在本实施方式中,解除操作杆81通过上侧部件811和下侧部件815形成,其中,上侧部件811配置于壳体10的前端部的上表面;下侧部件815连结于上侧部件811且向下方突出。上侧部件811包括俯视观察时呈圆形的基部812和从基部812向大致法线方向突出的操作杆部813。下侧部件815构成为带台阶的筒状部件。下侧部件815的上侧部分是外径更小的小径部,且能够嵌合于设置在基部812上的圆筒孔。在本实施方式中,上侧部件811和下侧部件815以从上下夹持着固定于壳体10的筒状的保持套筒87的状态彼此无法相对转动地嵌合,通过螺钉被固定。据此,上侧部件811和下侧部件815作为解除操作杆81而被一体化,通过保持套筒87能够绕驱动轴A1转动地被支承。
另外,如图10所示,在下侧部件815的内侧,于绕驱动轴A1的周向上的2个位置设置有卡合部816。如图3所示,当保持轴71在夹紧位置被保持时,操作杆卡合部717比弹簧承受部件59向上方突出,且配置于下侧部件815的内部。卡合部816构成为能够抵接于保持轴71的操作杆卡合部717的侧表面的凸部。
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扭转螺旋弹簧作为施力弹簧83。如图3所示,施力弹簧83安装在保持套筒87和基部812的圆筒部的外部。如图11所示,施力弹簧83的下端部(固定端部)卡止于设置在保持套筒87上的卡止槽871,上端部(动作端部)卡止于基部812。施力弹簧83在从上方观察被向顺时针方向扭转的状态(被施加了扭转方向上的载荷的状态)下组装于解除操作杆81。据此,解除操作杆81在从上方观察时被向逆时针方向施力,在操作杆部813向后方延伸并抵接于壳体10的左侧表面的位置被保持(参照图1)。下面,将此时的解除操作杆81的位置称为初始位置。
下面,对拆下顶端工具91时和安装顶端工具91时的保持机构7和解除机构8的动作进行说明。
首先,对顶端工具91的拆下进行说明。
如图3、图5、图7和图10所示,在解除操作杆81配置于初始位置,保持轴71配置于夹紧位置的情况下,保持轴71的操作杆卡合部717在解除操作杆81的下侧部件815的内侧,不会承受来自卡合部816的在周向上的推压,而被保持。另外,如上所述,卡合销75的两端部(滚轮76)卡合于销卡合槽54的第一部分541。并且,通过在锁定部67配置在锁定位置且下表面673与上表面704面接触的状态下卡合于底壁部703,夹紧轴6经由锁定部67连结于保持轴71。据此,夹紧轴6在被向上方施力的状态下呈固定状地保持于主轴5,从而由工具安装部50和夹紧头63夹紧顶端工具91。
从该状态由使用者抓握操作杆部813而使解除操作杆81从初始位置抵抗施力弹簧83的施力向顺时针方向(图10的箭头CW方向)转动。在该过程中,卡合部816抵接于操作杆卡合部717,因抵抗施力弹簧77的施力而使保持轴71向与解除操作杆81相同的方向(从上方观察为顺时针方向)转动。卡合于销卡合槽54的第一部分541的卡合销75伴随着保持轴71的转动在第一部分541内向斜下方移动。此时,滚轮76在第一部分541内滚动,因此卡合销75被沿第一部分541引导。据此,保持轴71相对于主轴5绕驱动轴A1转动的同时向下方移动。伴随着解除操作杆81和保持轴71的转动,在施力弹簧83和施力弹簧77中分别作用有扭转力(扭矩)。
如图12所示,当解除操作杆81从初始位置向顺时针方向转动到大致90度的位置(下面,称为转动位置)时,卡合销75的端部(滚轮76)到达倾斜延伸的第一部分541和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第二部分542的连接部分。如此一来,通过预先被压缩的施力弹簧77的轴向上的恢复力,保持轴71被向下方施力。卡合销75经由滚轮76卡合于第二部分542,沿第二部分542被向下方引导。此外,保持轴71通过施力弹簧77的在扭转方向上的恢复力从上方观察时也被向逆时针方向施力,但通过经由滚轮76使卡合销75卡合于第二部分542,保持轴71的转动被限制。因此,保持轴71向下方呈直线状移动。
如图13所示,保持轴71移动到卡合销75抵接于第二部分542的下端的位置,通过施力弹簧77在轴向上的施力而在该位置被保持。下面,将此时的保持轴71的位置称为非夹紧位置。如图9所示,在非夹紧位置,保持轴71的操作杆卡合部717从解除操作杆81的卡合部816向下方远离。
此外,伴随着解除操作杆81的转动,保持轴71相对于主轴5绕驱动轴A1转动,但夹紧轴6以无法相对于主轴5转动的方式保持于主轴5。因此,夹紧轴6相对于保持轴71在周向上的位置发生变化。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解除操作杆81的从初始位置到转动位置的转动角度(以顺时针方向为正向)为大致90度,与此相对,保持轴71的从夹紧位置向非夹紧位置的转动角度、即锁定部67的从非锁定位置到锁定位置的转动角度设定在大致30~60度的范围内。
当保持轴71从夹紧位置转动到非夹紧位置时,夹紧轴6从图5所示的锁定位置,如图6所示那样向锁定部67能够通过保持轴71的锁定孔714的非锁定位置相对移动。据此,保持轴71和夹紧轴6的卡合被解除,容许夹紧轴6向下方移动。即,由工具安装部50和夹紧头63对顶端工具91的夹紧被解除。另外,此时,锁定孔714和主轴5的定位孔571配置于在上下方向上彼此重叠的位置。因此,能够将夹紧轴6从保持轴71和主轴5拆下(拔出)。
另外,伴随着解除操作杆81的转动,在保持轴71从夹紧位置向非夹紧位置朝下方移动的过程中,基轴701的下端抵接于锁定部67的上端,并推压夹紧轴6使其向下方移动。如上所述,由于夹紧轴6的转动被限制,因此,夹紧轴6不转动而向下方呈直线状移动。此时,由于安装在轴部61的外周部的弹性部件69的摩擦力,夹紧轴6不因自重而下落而在小径部51内滑动。并且,如图9所示,即使保持轴71到达非夹紧位置,夹紧轴6也以被插入到小径部51的状态被保持。使用者通过将夹紧轴6和顶端工具91一起从主轴5和保持轴71拔出,据此,能够拆下顶端工具91。
当在保持轴71配置于非夹紧位置的状态下使用者解除操作杆部813的抓握时,通过与在解除操作杆81向转动位置转动时被施力弹簧83施加的扭转力对应的恢复力,解除操作杆81向初始位置逆时针(图12的箭头CCW方向)转动。此时,如上所述,保持轴71的操作杆卡合部717从解除操作杆81的卡合部816向下方远离(参照图9)。另外,通过卡合销75的两端部(滚轮76)卡合于销卡合槽54的第二部分542,保持轴71的转动被限制。据此,如图14所示,即使解除操作杆81返回到初始位置,保持轴71也不会转动,而在非夹紧位置被保持。据此,使用者能够在放开解除操作杆81的状态下容易地拆下夹紧轴6和顶端工具91。
接着,对顶端工具91的安装进行说明。
在安装顶端工具91时,如上所述,保持轴71通过施力弹簧77在轴向上的施力保持在非夹紧位置,夹紧轴6处于被拆下的状态。使用者首先选择与所期望的加工作业对应的顶端工具91,将夹紧轴6贯插到设置在顶端工具91的凸部911的中央部的通孔。然后,调整夹紧轴6相对于主轴5和保持轴71在周向上的位置,从锁定部67侧将夹紧轴6插入于主轴5和保持轴71。具体而言,使用者将夹紧轴6定位在如下位置,即锁定部67和定位部65能够通过主轴5的定位孔571且锁定部67能够通过保持轴71的锁定孔714的位置。此外,如上所述,在非夹紧位置,保持轴71以无法相对于主轴5转动的方式保持于主轴5,定位孔571和锁定孔714位于在上下方向上重叠的位置。据此,此时的定位与在周向上将锁定部67配置在非锁定位置的意思相同。
当将夹紧轴6配置于非锁定位置,使其相对于主轴5和保持轴71向上方移动时,如图9所示,锁定部67穿过锁定孔714而进入到保持轴71下端部的空间710内。然后,锁定部67的上端抵接于基轴701的下端,因抵抗施力弹簧77在轴向上的施力而将保持轴71向上方推压。经由滚轮76卡合于第二部分542的卡合销75(参照图13)在第二部分542内朝向与第一部分541连接的连接部向上方移动。
当卡合销75到达第二部分542和第一部分541的连接部时,通过与在解除操作杆81向转动位置转动时被施力弹簧77施加的扭转力对应的恢复力,保持轴71相对于主轴5向从上方观察时的逆时针方向转动,卡合销75在第一部分541内向斜上方移动。并且,卡合销75(滚轮76)在扭转力和轴向力平衡的位置与第一部分541(倾斜面)卡合,保持轴71恢复到夹紧位置并被保持。
在此期间,通过定位部65配置于定位孔571内,夹紧轴6相对于主轴5的转动被限制。因此,伴随着保持轴71相对于主轴5绕驱动轴A1转动,锁定部67相对于保持轴71在周向上的位置从非锁定位置(参照图6)向锁定位置(参照图5)变化。其结果,通过锁定部67卡合于保持轴71,夹紧轴6连结于保持轴71。因此,当保持轴71恢复到夹紧位置时,夹紧轴6以被向上方施力的状态呈固定状地保持于主轴5,从而由工具安装部50和夹紧头63夹紧顶端工具91。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本实施方式的振动工具1构成为驱动被主轴5的工具安装部50和夹紧轴6的夹紧头63夹紧的顶端工具91绕驱动轴A1摆动。夹紧轴6经由锁定部67连结于保持轴71,通过被施力弹簧77向上方施力的保持轴71呈固定状地保持于主轴5。更详细而言,锁定部67以能够在非锁定位置和锁定位置之间相对于保持轴71绕驱动轴A1相对转动的方式构成。锁定部67在能够通过保持轴71的锁定孔714的非锁定位置容许夹紧轴6相对于保持轴71在上下方向上的移动。另一方面,锁定部67在卡合于保持轴71的锁定位置禁止夹紧轴6相对于保持轴71向下方的移动。
在这种结构的振动工具1中,仅使保持轴71和锁定部67相对转动,使锁定部67相对于保持轴71的位置在非锁定位置和锁定位置之间变化,就能够切换保持轴71对夹紧轴6的保持状态。因此,与如现有技术那样使保持夹紧轴的滚珠或夹紧部件沿径向移动的情况相比,能够使径向上所需的空间为最小限度。尤其是,在本实施方式中,锁定部67与夹紧轴6的轴部61一体地形成。据此,无需将用于卡合于保持轴71来使夹紧轴6连结于保持轴71的卡合部件另外地配置在壳体10内,从而能够实现结构的简单化和组装性的提高。
在本实施方式中,保持轴71的锁定孔714构成为沿上下方向贯通底壁部(下壁部)703的周围封闭的通孔。并且,锁定部67构成为在锁定位置与底壁部703的上表面704中的锁定孔714的周边区域面接触。因此,与点接触或线接触相比,能够确立锁定部67和保持轴71的稳定的卡合状态。另外,由于能够抑制锁定部67的下表面673局部磨损,因此能够提高锁定部67的耐用性。
另外,锁定部67具有隔着驱动轴A1彼此平行相向的一对平面(侧表面)671,锁定孔714具有与锁定部67大致匹配的截面形状。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能够容易地制作锁定部67和锁定孔714。另外,能够以比较小的相对转动角度使锁定部67更可靠地卡合于保持轴71。
在本实施方式中,保持轴71构成为能够在夹紧位置和非夹紧位置之间相对于主轴5移动(详细而言,能够沿上下方向和周向移动),且在任意位置均能够通过施力弹簧77的施力被保持。即,即使解除操作杆81的转动操作被解除,保持轴71也不会自动地恢复到夹紧位置。并且,在保持轴71配置在非夹紧位置、锁定部67配置在非锁定位置的状态下,响应于轴部61抵抗施力弹簧77的施力而被插入到主轴5内,保持轴71绕驱动轴A1转动的同时向夹紧位置移动,据此,锁定部67向锁定位置相对移动。因此,使用者仅通过将轴部61插入到主轴5的操作(即,通过一次操作)就能够使保持轴71转动而使锁定部67向锁定位置相对移动,从而使夹紧轴6呈固定状地保持于主轴5。
在本实施方式中,施力弹簧77具有作为扭转弹簧的功能,且构成为通过施力来使保持轴71绕驱动轴A1转动而使卡合销75卡合于销卡合槽54中的第一部分541(倾斜面),从而将保持轴71保持在夹紧位置。即,能够利用相对于驱动轴A1倾斜的第一部分541,以施力弹簧77的扭转力对保持轴71向上方施力来将其保持在夹紧位置。尤其是,在本实施方式中,适当地设定第一部分541相对于与驱动轴A1正交的虚拟的平面的倾斜角度来调整力的增幅。另外,由于卡合销75经由滚轮76卡合于销卡合槽54,因此,通过滚轮76在销卡合槽54内滚动,能够顺利地引导保持轴71的移动。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示例,本发明所涉及的作业工具并不限定于示例出的振动工具1的结构。例如,能够施加下述所示例的变更。此外,这些变更能够仅采用其中的任一个,或者将其中的多个与实施方式所表示的振动工具1或各权利要求所记载的技术方案组合来采用。
例如,本发明所涉及的作业工具也可以作为驱动顶端工具91旋转的旋转工具(例如,研磨机(grinder)、打磨机(sander)、抛光机(polisher))而被具体化。
锁定部67和锁定孔714的结构可以被适当地变更。例如,锁定部67不一定必须与夹紧轴6(轴部61)一体化。只要锁定部67能够相对于保持轴71绕驱动轴A1相对转动,并且能够在非锁定位置容许夹紧轴6在上下方向上的移动,且在锁定位置与保持轴71卡合来连结夹紧轴6和保持轴71从而禁止夹紧轴6向下方移动,则夹紧轴6也可以构成为另外的部件,而配置在主轴5内。
另外,锁定孔714和锁定部67的形状并不限定于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所示例的长孔,只要在使锁定部67相对于保持轴71从非锁定位置转动的情况下能够卡合于锁定孔714的周围区域即可。例如,从上方观察时的锁定部67的形状和锁定孔714的形状能够从圆形以外的形状(例如,椭圆形、多边形)中任意地选择。为了得到锁定部67和保持轴71的可靠的卡合状态,优选在锁定部67配置于锁定位置时,锁定部67和保持轴71在更大的范围内面接触。锁定位置和非锁定位置之间的优选的转动角度范围能够按照锁定孔714和锁定部67的形状适宜地设定。另外,只要锁定孔714是能够供配置在非锁定位置的锁定部67通过的空间部(通路),则也可以构成为例如不是周围封闭的通孔,而是外周的一部分被切掉而成的凹部。锁定孔714和锁定部67的形状不一定必须匹配。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定位孔571来限制夹紧轴6相对于主轴5的绕驱动轴A1的转动,另一方面,通过按照解除操作杆81的转动、夹紧轴6的插入来使保持轴71转动,能够实现锁定部67的相对转动。与此相反,也可以为保持轴71在转动被限制的状态下保持于主轴5,夹紧轴6能够相对于保持轴71转动。在该情况下,例如,使用者通过在锁定部67配置于非锁定位置的状态下将夹紧轴6插入到锁定孔714,手动使夹紧轴6转动,能够使锁定部67向锁定位置相对移动。
对保持轴71施力的施力弹簧77无需具有压缩弹簧和扭转弹簧这两个功能,例如,也可以采用只发挥压缩弹簧功能的弹性体,或者只发挥扭转弹簧功能的弹性体。例如,只要只发挥压缩弹簧功能的弹性体构成为对保持轴71始终向上方施力而将其保持在夹紧位置即可。另外,例如,在采用只发挥扭转弹簧功能的弹性体的情况下,只要使用与第一部分541相同的倾斜槽和卡合销75,将保持轴71保持在夹紧位置即可。无论哪种情况均可以使用具有偏心部的凸轮操作杆来代替解除操作杆81,使保持轴71抵抗弹性体的施力向下方移动,从而将保持轴71保持在非夹紧位置即可。
用于抑制当锁定部67配置在非锁定位置时夹紧轴6因自重而下落的弹性部件69无需为环状。例如,也可以在轴部61的外周面的周向上的多个位置安装弹性部件。另外,也可以省略弹性部件69。
主轴5的结构(例如,形状、支承结构等)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的例子,可以被适宜地进行变更。例如,主轴5也可以通过将多个部件一体地结合来形成。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工具安装部50具有与具有凸部911的顶端工具91对应的凹部500。并且,顶端工具91在其倾斜面抵接于工具安装部50的倾斜面的状态下固定于工具安装部50。但是,工具安装部50也可以构成为能够固定具有平面状的下表面且具有平面状的上表面的顶端工具。此外,在该情况下,为了将顶端工具定位于工具安装部50,也可以在工具安装部50和顶端工具上设置突起和嵌合孔。
壳体10、马达3和驱动机构4的结构也可以适宜地进行变更。例如,壳体10也可以构成为包括经由弹性部件能够相对移动地被连结的内壳体和外壳体的所谓的防振壳体。另外,例如,马达3也可以为交流马达。马达3也可以以马达轴31的旋转轴A2与驱动轴A1平行地延伸的方式收纳在壳体10的前端部。
下面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各结构要素和本发明的各结构要素的对应关系。振动工具1是本发明的“作业工具”的一例。顶端工具91是本发明的“顶端工具”的一例。驱动轴A1是本发明的“驱动轴”的一例。主轴5是本发明的“主轴”的一例。工具安装部50是本发明的“第一夹紧部”的一例。夹紧轴6是本发明的“夹紧轴”的一例。轴部61是本发明的“轴部”的一例。夹紧头63是本发明的“第二夹紧部”的一例。保持轴71是本发明的“保持部件”的一例。锁定孔714是本发明的“通过部”的一例。锁定部67是本发明的“卡合部件”的一例。非锁定位置和锁定位置分别是本发明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的一例。施力弹簧77是本发明的“施力部件”的一例。
底壁部703是本发明的“下壁部”的一例。上表面704是“下壁部的上表面”的一例。夹紧位置和非夹紧位置分别是本发明的“保持位置”和“解放位置”的一例。销卡合槽54(详细而言为第一部分541)是本发明的“倾斜槽”的一例。卡合销75是本发明的“凸部”的一例。滚轮76是本发明的“滚轮”的一例。一对平面671是本发明的“一对平面”的一例。
另外,鉴于本发明和上述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的主旨,构成下面方式。下面的方式能够独立地采用,或者能够与实施方式表示的振动工具1、上述变形例或者各权利要求所记载的技术方案组合来采用。
〔方式一〕
所述主轴具有限制所述夹紧轴相对于所述主轴绕所述驱动轴转动的转动限制部。
此外,转动限制部典型地通过抵接于夹紧轴来限制夹紧轴的转动。规定定位孔571的前端和后端的一对平面(划分壁57的壁面)是本方式中的“转动限制部”的一例。
〔方式二〕
所述卡合部件设置于所述轴部的上端部。
〔方式三〕
所述保持位置和所述解放位置无论是在所述上下方向上还是在绕所述驱动轴的周向上均为彼此不同的位置。
〔方式四〕
所述施力部件为具有压缩弹簧和扭转弹簧这两个功能的螺旋弹簧,在所述保持部件配置于所述解放位置时,以与压缩对应的恢复力对所述保持部件相对于所述主轴向下方施力,在所述保持部件配置于所述保持位置时,以与扭转对应的恢复力对所述保持部件相对于所述主轴向上方施力。
〔方式五〕
所述主轴具有与所述倾斜槽的下端连接且向下方延伸的铅垂槽,
在所述保持部件配置于所述解放位置时,通过所述凸部卡合于所述铅垂槽来限制所述保持部件相对于所述主轴的转动。
〔方式六〕
所述主轴具有与所述倾斜槽的下端连接且向下方延伸的铅垂槽,
在所述凸部配置于所述倾斜槽和所述铅垂槽的连接部的情况下,通过与所述施力部件的压缩对应的恢复力,所述凸部沿着所述铅垂槽向下方移动,将所述保持部件向下方引导。
〔方式七〕
一种作业工具,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操作部件和第二施力部件,其中,所述操作部件构成为通过按照使用者的操作使所述保持部件绕所述驱动轴转动,而使所述保持部件从所述保持位置向所述解放位置移动;所述第二施力部件对所述操作部件施力,
所述第二施力部件构成为在所述保持部件保持于所述解放位置的状态下对所述操作部件施力来使其恢复到所述初始位置。
解除操作杆81是本方式中的“操作部件”的一例。施力弹簧83是本方式中的“第二施力部件”的一例。
〔方式八〕
所述操作部件具有以与所述保持部件抵接来使其转动的方式构成的抵接部,
所述保持部件构成为在向所述解放位置配置的情况下远离所述抵接部。
卡合部816是本方式中的“抵接部”的一例。

Claims (8)

1.一种作业工具,其驱动顶端工具来对被加工件进行加工作业,其特征在于,
具有主轴、夹紧轴、保持部件、卡合部件和施力部件,其中,
所述主轴以能够绕规定所述作业工具的上下方向的驱动轴旋转的方式被支承,且在下端部具有第一夹紧部;
所述夹紧轴具有轴部和第二夹紧部,其中,所述轴部以能够呈同轴状地插入所述主轴的方式构成;所述第二夹紧部设置于所述轴部的下端部,且以与所述第一夹紧部一起将所述顶端工具夹紧的方式构成;
所述保持部件具有通过部;
所述卡合部件以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相对于所述保持部件绕所述驱动轴相对转动的方式构成,其中,所述第一位置为所述卡合部件能够通过所述通过部的位置;所述第二位置为所述卡合部件无法通过所述通过部而卡合于所述保持部件的位置;
所述施力部件对所述保持部件施力,
所述卡合部件构成为,在所述第一位置容许所述夹紧轴相对于所述保持部件在所述上下方向上的移动,另一方面,在所述第二位置禁止所述夹紧轴相对于所述保持部件向下方的移动,
所述保持部件构成为,在所述卡合部件配置于所述第二位置的状态下被所述施力部件向上方施力,从而将所述夹紧轴呈固定状地保持于所述主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作业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合部件与所述轴部一体地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作业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持部件具有下壁部,
所述通过部是沿所述上下方向贯通所述下壁部的周围封闭的通孔,
所述卡合部件构成为在所述第二位置与所述下壁部的上表面的一部分面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作业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持部件能够在保持位置和解放位置之间相对于所述主轴相对移动,其中,所述保持位置是将所述夹紧轴呈固定状地保持于所述主轴的位置;所述解放位置是容许将所述夹紧轴从所述主轴拆下的位置,
所述保持部件构成为,在所述保持位置和所述解放位置分别通过所述施力部件的施力被保持,
在所述保持部件配置在所述解放位置,所述卡合部件配置在所述第一位置的状态下,响应于所述轴部被插入到所述主轴内,所述保持部件绕所述驱动轴转动的同时向所述保持位置移动,据此,所述卡合部件向所述第二位置相对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作业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轴在外周部具有相对于所述驱动轴倾斜的倾斜槽,
所述保持部件具有配置在所述倾斜槽内的凸部,
所述施力部件具有作为扭转弹簧的功能,且通过施力来使所述保持部件绕所述驱动轴转动而使所述凸部卡合于所述倾斜槽,据此将所述保持部件保持在所述保持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作业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持部件具有能够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凸部的滚轮,
所述凸部经由所述滚轮卡合于所述倾斜槽。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作业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合部件具有隔着所述驱动轴彼此平行地相向的一对平面,
所述通过部具有与所述卡合部件大致匹配的截面形状。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作业工具,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弹性部件,所述弹性部件配置于所述轴部的外周部,且构成为在所述轴部配置于所述主轴的内侧的情况下与所述主轴的内周面摩擦接触。
CN201910441917.8A 2018-07-14 2019-05-24 作业工具 Active CN11071218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33773A JP7075300B2 (ja) 2018-07-14 2018-07-14 作業工具
JP2018-133773 2018-07-1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12181A true CN110712181A (zh) 2020-01-21
CN110712181B CN110712181B (zh) 2024-04-16

Family

ID=672260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441917.8A Active CN110712181B (zh) 2018-07-14 2019-05-24 作业工具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173592B2 (zh)
EP (1) EP3593950B1 (zh)
JP (1) JP7075300B2 (zh)
CN (1) CN110712181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46075A (zh) * 2020-02-13 2021-08-13 株式会社牧田 振动工具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252043B2 (ja) * 2019-04-08 2023-04-04 株式会社マキタ 作業工具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92563A (zh) * 2004-12-23 2006-06-28 百得有限公司 用于动力工具的驱动机构
CN101801612A (zh) * 2007-09-18 2010-08-11 株式会社牧田 手持式作业工具
CN102785162A (zh) * 2011-05-18 2012-11-21 南京德朔实业有限公司 动力工具
JP2013094905A (ja) * 2011-11-01 2013-05-20 Makita Corp 作業工具
JP2013158879A (ja) * 2012-02-03 2013-08-19 Makita Corp 作業工具
CN107234598A (zh) * 2016-03-27 2017-10-10 肖斌 一种电动冲击钻控制电路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926595B2 (en) * 2002-04-30 2005-08-09 C.&E. Fein Gmbh & Co. Kg Oscillatory drive
DE202008001759U1 (de) * 2008-02-01 2009-06-04 C. & E. Fein Gmbh Oszillierend antreibbare Werkzeugmaschine
US9067293B2 (en) * 2011-09-30 2015-06-30 Robert Bosch Gmbh Accessory clamp for a power tool
WO2013097297A1 (zh) * 2011-12-28 2013-07-04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动力工具
DE102012007927B4 (de) * 2012-04-17 2022-04-21 C. & E. Fein Gmbh Handwerkzeug mit einer Spannvorrichtung
US9555554B2 (en) * 2013-05-06 2017-01-31 Milwaukee Electric Tool Corporation Oscillating multi-tool system
DE202014102422U1 (de) * 2013-05-31 2014-08-08 Hitachi Koki Co., Ltd. Elektroleistungswerkzeug
JP6727828B2 (ja) * 2016-02-05 2020-07-22 株式会社マキタ 動力工具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92563A (zh) * 2004-12-23 2006-06-28 百得有限公司 用于动力工具的驱动机构
CN101801612A (zh) * 2007-09-18 2010-08-11 株式会社牧田 手持式作业工具
CN102785162A (zh) * 2011-05-18 2012-11-21 南京德朔实业有限公司 动力工具
JP2013094905A (ja) * 2011-11-01 2013-05-20 Makita Corp 作業工具
JP2013158879A (ja) * 2012-02-03 2013-08-19 Makita Corp 作業工具
US20170080545A1 (en) * 2012-02-03 2017-03-23 Makita Corporation Work tool
CN107234598A (zh) * 2016-03-27 2017-10-10 肖斌 一种电动冲击钻控制电路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46075A (zh) * 2020-02-13 2021-08-13 株式会社牧田 振动工具
US11772171B2 (en) 2020-02-13 2023-10-03 Makita Corporation Power tool
CN113246075B (zh) * 2020-02-13 2023-11-10 株式会社牧田 振动工具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0011318A (ja) 2020-01-23
US20200016733A1 (en) 2020-01-16
EP3593950B1 (en) 2023-06-14
EP3593950A1 (en) 2020-01-15
US11173592B2 (en) 2021-11-16
JP7075300B2 (ja) 2022-05-25
CN110712181B (zh) 2024-04-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144110B2 (en) Work tool
US20110209888A1 (en) Hand-held oscillatory power tool with two-axis tool mounting
CN102303307B (zh) 动力工具系统
CN106466834B (zh) 作业工具
CN111645036B (zh) 作业工具
CN110712181B (zh) 作业工具
CN110549302A (zh) 作业工具
CN111791192B (zh) 作业工具
WO2020241086A1 (ja) 電動工具
JP6615675B2 (ja) アタッチメントおよび作業工具
CN113043222B (zh) 作业工具
CN113246075B (zh) 振动工具
CN115922641A (zh) 动力工具用侧手柄及动力工具
CN115922514A (zh) 动力工具
WO2006101014A1 (ja) 作業工具
JP6529169B2 (ja) 作業工具
CN115122203A (zh) 便携式研磨机
JP7219020B2 (ja) 作業工具
JP7405577B2 (ja) 作業工具
JP2004142064A (ja) 加工工具
US20230264276A1 (en) Blade clamp for reciprocating saw
JP2022085106A (ja) 往復動工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