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922514A - 动力工具 - Google Patents

动力工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922514A
CN115922514A CN202210650898.1A CN202210650898A CN115922514A CN 115922514 A CN115922514 A CN 115922514A CN 202210650898 A CN202210650898 A CN 202210650898A CN 115922514 A CN115922514 A CN 11592251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de handle
attached
tool body
tool
power to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65089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大谷亮介
石川纯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kit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kit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kita Corp filed Critical Makit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59225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92251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FCOMBINATION OR MULTI-PURPOSE TOO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DETAILS OR COMPONENTS OF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NOT PARTICULARLY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S PERFORMED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5F5/00Details or components of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not particularly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s performed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5F5/02Construction of casings, bodies or handles
    • B25F5/025Construction of casings, bodies or handles with torque reaction bars for rotary tools
    • B25F5/026Construction of casings, bodies or handles with torque reaction bars for rotary tools in the form of an auxiliary handl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Finish Polishing, Edge Sharpening, And Grinding By Specific Grinding Devices (AREA)
  • Portable Power Tool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动力工具。抛光机(1)构成为在齿轮壳体(3)的侧表面设有侧手柄(30),侧手柄(30)被安装为能通过设置于齿轮壳体(3)的操作部(15)的操作钮(18)的操作分别进行相对于齿轮壳体(3)的拆装和在安装于齿轮壳体(3)的安装状态下的角度调整。据此,除了侧手柄的定位以外,侧手柄相对于工具主体的拆装也能以无工具的方式进行。

Description

动力工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抛光机(polisher)、研磨机(grinder)等动力工具(power tool)。
背景技术
在抛光机等动力工具上设置有用于作业者把持的侧手柄。侧手柄被安装于工具主体的侧表面。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电动工具,在该电动工具中,将环状的侧手柄的左右两端通过螺钉以可旋转的方式安装于工具主体的左右的侧表面。在侧手柄上设置有锁定旋钮,该锁定旋钮能够旋转操作至使侧手柄的旋转相对于工具主体锁定的位置和解除锁定的位置。通过将锁定旋钮旋转操作至锁定解除位置,能够调整侧手柄的角度。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01/19228号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上述现有技术的侧手柄中,能够以不使用螺丝刀等工具的方式进行侧手柄的角度调整(定位)。但是,在将侧手柄相对于工具主体进行拆装时需要使用工具来拆装螺钉,从而使作业变得繁琐。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除了使侧手柄的定位能以无工具的方式进行以外还使侧手柄相对于工具主体的拆装也能以无工具的方式进行的动力工具。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为一种动力工具,在工具主体的侧表面设置有侧手柄,其特征在于,
所述侧手柄被安装为能通过设置于所述工具主体或者所述侧手柄的操作部分别进行相对于所述工具主体的拆装和在安装于所述工具主体的安装状态下的定位。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除了侧手柄的定位以外,侧手柄相对于工具主体的拆装也能以无工具的方式进行。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抛光机的立体图。
图2是实施例1的抛光机的侧视图。
图3是实施例1的抛光机的主视图。
图4是图2的A-A剖视图。
图5是从右侧观察的操作部的立体分解图。
图6是从左侧观察的操作部的立体分解图。
图7是拉拽操作钮来解除锁定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8是表示侧手柄的拆装和角度调整的侧视说明图。
图9是实施例2的抛光机的立体图。
图10是实施例2的抛光机的侧视图。
图11是实施例2的抛光机的主视图。
图12是图10的B-B剖视图。
图13是从右侧观察的操作部的立体分解图。
图14是从左侧观察的操作部的立体分解图。
图15是压入操作杆来解除锁定的状态的主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A:抛光机;2:电机壳体;3:齿轮壳体;4:主轴;10:安装部;11:螺纹孔;12:承受孔;15、45:操作部;16、46:安装轴;17、49:螺旋弹簧;18:操作钮;21、52:中径部;22、53:螺纹部;29:卡合销;30:侧手柄;31:金属板;33:连接部;34:通孔;35:避让部;36:卡合孔;40:螺纹凸台;42:支承部;43:销;47:卡合板;48:操作杆;56:卡合突起;62:操作片。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可以为,操作部包括设置于工具主体的侧表面的安装轴,在侧手柄上设置有贯穿部和避让部,其中,所述贯穿部供安装轴贯穿;所述避让部能使安装轴相对于贯穿部从其径向相对地进出。
根据该结构,能够容易地进行侧手柄相对于安装轴的拆装操作。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可以为,操作部包括以能沿安装轴的轴向移动的方式设置于安装轴的操作部件,侧手柄能通过操作部件沿轴向的操作来分别进行相对于工具主体的拆装和在安装于工具主体的安装状态下的定位。
根据该结构,通过操作部件沿轴向的简单的操作,能够进行侧手柄的拆装和定位。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可以为,在侧手柄的相对于安装轴偏心的位置上设置有被卡合部,该被卡合部在以安装轴为中心的侧手柄的旋转方向上与操作部件卡合而被定位。
根据该结构,能够通过操作部件简单地进行侧手柄的定位。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可以为,设置有施力机构,该施力机构对操作部件向与侧手柄卡合的位置进行施力,在操作部件抵抗施力机构而向与侧手柄不卡合的非卡合位置移动的状态下,同时解除侧手柄的安装和定位,在操作部件向与侧手柄卡合的卡合位置移动的状态下,同时进行侧手柄的安装和定位。
根据该结构,只要将手离开非卡合位置的操作部件,就能自动地进行侧手柄的安装和定位。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可以为,操作部件能通过从工具主体的拉拽操作而移动到非卡合位置。
根据该结构,能够使操作部件的操作简单。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可以为,在操作部件上一体设置有相对于侧手柄卡合的卡合部。
根据该结构,能够成为使操作部件能够用于限制侧手柄的旋转的合理结构。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可以为,操作部包括一端以可旋转的方式连接于工具主体的操作部件,侧手柄能通过操作部件的以一端为中心的另一端的摆动操作分别进行相对于工具主体的拆装和在安装状态下的定位。
根据该结构,能够通过操作部件的简单的摆动操作来进行拆装和定位。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可以为,侧手柄呈左右非对称的形状,操作部能安装于工具主体的左右任一方。
根据该结构,能够根据作业者的惯用手、作业状态来选择侧手柄的左右朝向,从而提高使用便利性。
[实施例1]
下面,根据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1是表示作为动力工具的一例的抛光机的立体图。图2是抛光机的侧视图,图3是抛光机的主视图。
抛光机1具有电机壳体2,收容有未图示的电机且沿前后方向延伸。在电机壳体2的前侧组装有使主轴4向下突出的齿轮壳体3。在主轴4的下端,能够呈正交状地安装有未图示的圆盘状的顶端工具(例如研磨垫)。在电机壳体2的后侧组装有握柄壳体5。握柄壳体5具有向后方延伸的细径的握柄部6。在握柄部6的后端连接有电源线7。
如图4和图5所示,在齿轮壳体3的左右的侧表面呈台状地突设有侧手柄30的安装部10、10。各安装部10的突出端面形成为在前后上下方向上被规定的平面。在各安装部10的中心形成有螺纹孔11。在螺纹孔11的周围且在安装部10上形成有多个圆形的承受孔12、12··。承受孔12为直径小于螺纹孔11的有底孔,呈等间隔地配置于以螺纹孔11为中心的同心圆上。
在此,在右侧的安装部10上设置有能够使侧手柄30拆装的操作部15。操作部15还能够绕左右方向上的轴来调整所安装的侧手柄30的角度。
还如图5和图6所示,操作部15具有安装轴16、螺旋弹簧17和操作钮18。
安装轴16从右侧起同轴地具有大径部20、中径部21和螺纹部22。在大径部20的右端外周形成有凸缘部23。在大径部20的右端面中央形成有六边孔24。中径部21以比大径部20在轴向上短的长度形成。螺纹部22的直径比中径部21小,能够将其拧入安装部10的螺纹孔11。
螺旋弹簧17在凸缘部23的左侧被外装于大径部20。
操作钮18为具有用于安装轴16从右侧插入其中的插入孔25的筒状体。在操作钮18的右端外周,以遍及整周的方式形成有凸缘状的拉手部26。在插入孔25的左端内周形成有环状的壁部27。在壁部27的中心形成有用于大径部20松动插入其中的通孔28。
在操作钮18的左端面以向左侧突出的方式设置有4个卡合销29、29··。卡合销29呈等间隔地配置于以通孔28为中心的同心圆上。卡合销29能够分别插入安装部10的承受孔12。
通过从操作钮18的右侧向插入孔25插入安装轴16,并将从通孔28突出的螺纹部22拧入安装部10的螺纹孔11而将安装轴16安装于安装部10。在该安装状态下,中径部21抵接于安装部10的端面。
螺旋弹簧17以右端抵接于安装轴16的凸缘部23,左端抵接于操作钮18的壁部27的方式在轴向上被压缩。据此,操作钮18被向使4个卡合销29同时插入4个承受孔12的卡合位置施力。
当从该位置通过拉手部26将操作钮18以克服螺旋弹簧17的施力的方式向右侧拉拽时,能够将卡合销29从承受孔12中抽出。即使操作钮18绕安装轴16进行旋转,只要与承受孔12的相位一致,就能够将卡合销29插入承受孔12。
当主视观察时,侧手柄30呈倒U字状。侧手柄30的左右的两端沿上下方向延伸,上部沿左右方向延伸。但是,侧手柄30形成为左侧的端部比右侧的端部更与上部平缓地连接的左右非对称形。右侧的端部的下侧形成金属板31。侧手柄30的右侧的端部的上侧、上部与左侧的端部形成一体的树脂部32。
金属板31的上端与树脂部32嵌件成型且向下方延伸。金属板31的下端形成在前后上下方向上被规定的侧视观察呈圆形的连接部33。在连接部33的中心形成有通孔34。通孔34能够供安装轴16的中径部21在嵌合状态下贯穿。在连接部33上,以缺口状形成有与通孔34连通的径向上的避让部35。避让部35具有比中径部21的直径大的宽度。据此,通过避让部35能够使中径部21相对地进出通孔34。在中径部21位于通孔34的状态下,连接部33能够以中径部21为中心进行旋转。
在连接部33上形成有多个圆形的卡合孔36、36··。卡合孔36呈等间隔地配置于以通孔34为中心的同心圆上。卡合孔36的数量和配置与安装部10的承受孔12相同。
在将侧手柄30安装于安装部10时,首先,如图7所示,将操作钮18向右侧拉拽,直至卡合销29从承受孔12脱离,顶端位于安装轴16的中径部21的右侧为止。在该非卡合位置下,中径部21的径向外侧开放。
在该状态下,如图8中双点划线a所示,使金属板31的连接部33沿中径部21的径向滑动,以使中径部21相对地进入避让部35。于是,中径部21到达避让部35的终端的通孔34。据此,能够使侧手柄30以安装轴16为中心旋转到不会与电机壳体2和齿轮壳体3产生干涉的前后方向上的任意的角度。
当确定了角度时,成为使连接部33的卡合孔36与安装部10的承受孔12对齐的状态,并解除操作钮18的拉拽。于是,操作钮18通过螺旋弹簧17的施力而向左侧移动,使4个卡合销29贯穿于卡合孔36,并且与承受孔12卡合。据此,连接部33在通过卡合销29限制了绕安装轴16的旋转的状态下被固定于安装部10与操作钮18之间。这样一来,侧手柄30的旋转被锁定。
在改变侧手柄30的角度的情况下,如上述那样将操作钮18向右侧拉拽至非卡合位置。于是,如图8中双点划线b所示,能够使解除了与卡合销29的卡合的侧手柄30以中径部21为中心旋转来进行角度调整。
将侧手柄30拆下的情况也同样,只要将操作钮18拉拽至非卡合位置,就能够直接将连接部33从中径部21拆下。
另一方面,只要将操作部15安装于左侧的安装部10,就能够以使侧手柄30的朝向左右相反的方式同样地进行金属板31的拆装和角度调整。
这样,在上述实施例1的抛光机1中,侧手柄30被安装为能通过设置于齿轮壳体3(工具主体)的操作部15分别进行相对于齿轮壳体3的拆装和在安装于齿轮壳体3的状态下的角度调整(定位)。
根据该结构,除了侧手柄30的角度调整以外,侧手柄30相对于齿轮壳体3的拆装也能够以无工具的方式进行。
尤其,操作部15包括设置于齿轮壳体3的侧表面的安装轴16,在侧手柄30上设置有通孔34(贯穿部)和避让部35,其中,所述通孔34供安装轴16贯穿;所述避让部35能使安装轴16相对于通孔34从其径向相对地进出。据此,能够容易地进行侧手柄30相对于安装轴16的拆装操作。
操作部15包括以能够沿安装轴16的轴向移动的方式设置于安装轴16的操作钮18(操作部件),侧手柄30通过操作钮18沿轴向的操作,能够分别进行相对于齿轮壳体3的拆装和在安装于齿轮壳体3的状态下的角度调整。据此,通过操作钮18沿轴向的简单的操作,能够进行侧手柄30的拆装和角度调整。
在侧手柄30的相对于安装轴16偏心的位置上设置有卡合孔36(被卡合部),该卡合孔36在以安装轴16为中心的侧手柄30的旋转方向上与操作钮18卡合而被限制旋转。据此,能够通过操作钮18简单地进行侧手柄30的旋转的锁定。
设置有螺旋弹簧17(施力机构),对操作钮18向与侧手柄30卡合的位置进行施力,在操作钮18抵抗螺旋弹簧17而向与侧手柄30不卡合的非卡合位置移动的状态下,同时解除侧手柄30的安装和旋转的锁定,在操作钮18向与侧手柄30卡合的卡合位置移动的状态下,同时进行侧手柄30的安装和旋转的锁定。据此,只要手离开非卡合位置的操作钮18,就能自动地进行侧手柄30的安装和旋转的锁定。
操作钮18能够通过相对于齿轮壳体3的拉拽操作而移动至非卡合位置。据此,能够使操作钮18的操作简单。
在操作钮18上一体地设置有相对于侧手柄30卡合的卡合销29(卡合部)。据此,能够成为使操作钮18能够用于限制侧手柄30的旋转的合理结构。
侧手柄30呈左右非对称的形状,操作部15能够安装于齿轮壳体3的左右任一方。据此,能够根据作业者的惯用手、作业状态来选择侧手柄30的左右朝向,从而提高使用便利性。
此外,在实施例1中,卡止销的数量和位置并不限定于上述例子。只要有至少1个卡止销就能够在旋转方向上定位侧手柄。承受孔和卡合孔的数量和位置也能够变更。
在上述例子中,在齿轮壳体的安装部上设置承受孔,在操作钮上设置卡止销,但也可以与其相反,在安装部上设置卡止销,在操作钮上设置承受孔。在该情况下,只要将操作钮拉拽至从卡止销的顶端离开而形成侧手柄的连接部能够进入的间隙的非卡合位置,就能够进行侧手柄的拆装和角度调整。由于卡止销位于齿轮壳体侧,因此也能够选择在操作钮上不设置承受孔的结构。
在上述例子中,在齿轮壳体的左右设置安装部而能够选择在左右任意安装侧手柄,但也可以仅在左右的任一方设置安装部。
相反,也可以将侧手柄形成为左右具有金属板的左右对称形,并且分别在左右的安装部上设置操作部,能够利用左右的操作部对侧手柄同时地进行拆装和角度调整。
侧手柄的安装部的位置并不限定于上述例子。也可以在齿轮壳体以外的壳体上设置安装部。
[实施例2]
接着,说明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但是,针对与实施例1相同的结构部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图9是表示抛光机的立体图。图10是抛光机的侧视图,图11是抛光机的主视图。
在抛光机1A中,如图12、图13所示,在齿轮壳体3的左右的安装部10、10的中心,以分别朝向左右外侧的方式突设有螺纹凸台40、40。螺纹凸台40在中心具有螺纹孔,在外周面的前后形成有相互平行的倒角部41、41。
在安装部10、10的下方且齿轮壳体3的侧表面上设置有支承部42、42。销43沿前后方向插入各支承部42,使两端在支承部42的前后表面突出。
操作部45、45分别设置于左右的安装部10、10。由于操作部45呈左右对称,因此下面对右侧的操作部45进行说明。
还如图14所示,操作部45具有安装轴46、卡合板47、操作杆48和螺旋弹簧49。
安装轴46在右端具有大径的圆形头部50。在圆形头部50的右端面中心设置有六边孔51。在圆形头部50的左侧同轴地形成有直径比圆形头部50小的中径部52。在中径部52的左侧形成有直径比中径部52小的螺纹部53。螺纹部53能够旋合于螺纹凸台40。
当侧视观察时,卡合板47呈环状,在中心形成有与螺纹凸台40的外形一致的具有对边宽度的嵌合孔55。在卡合板47的右端面形成有多个卡合突起56、56··。当侧视观察时,卡合突起56呈圆形,且等间隔地配置于以嵌合孔55为中心的同心圆上。卡合突起56能够以与连接部33的卡合孔36对应的方式卡合。
在卡合板47的前后表面上形成有向左侧突出的一对折回片57、57。在折回片57、57上以彼此同轴的方式形成有向前后突出的卡止突起58、58。卡合板47在嵌合孔55与螺纹凸台40嵌合的状态下被限制旋转而能够沿着螺纹凸台40向左右方向滑动。在卡合板47的左端面上形成有在折回片57、57之间向左侧突出的筒部59。
操作杆48具有轴支承部60、框部61和操作片62。当俯视观察时,轴支承部60形成为U字状,将两端朝向左侧而形成。轴支承部60从右侧安装于安装部10的支承部42。在轴支承部60的两端设置有供支承部42所设置的销43贯穿的小孔63、63。据此,在将轴支承部60安装于支承部42的状态下,操作杆48被支承为能够以销43为中心向左右摆动。
框部61在轴支承部60的上侧一体地形成。当侧视观察时,框部61呈直径比卡合板47大的圆形,在前后两面上形成有从右侧卡止于卡合板47的卡止突起58的卡止凹部64、64。
操作片62一体地形成于框部61的上侧。当正面观察时,操作片62形成为上端向上方延伸的L字状。
螺旋弹簧49在卡合板47的左侧被外装于螺纹凸台40。螺旋弹簧49的左端抵接于安装部10。螺旋弹簧49的右端被外装于卡合板47的筒部59且抵接于卡合板47的左端面。
在操作部45中,在将螺旋弹簧49外装于螺纹凸台40并使卡合板47嵌合的状态下,将操作杆48的轴支承部60安装于支承部42。然后,从框部61的右侧,使安装轴46的螺纹部53贯穿框部61内的卡合板47并将其拧入螺纹凸台40。于是,中径部52抵接于螺纹凸台40的右端面。
在该状态下,卡合板47通过螺旋弹簧49的施力而被按压于卡合突起56抵接于安装轴46的圆形头部50的左端面的位置(卡合位置)。据此,操作杆48处于由卡合板47的卡止突起58、58卡止的框部61被向右侧按压的右摆动位置。在该右摆动位置,操作片62从齿轮壳体3的右侧表面离开。
在将侧手柄30安装于安装部10时,首先,如图15所示,将右侧的操作片62向左侧按压。于是,操作杆48克服螺旋弹簧49的施力而以销43为中心向左侧摆动。据此,框部61通过卡止突起58、58使卡合板47向左侧滑动,因此,卡合突起56从圆形头部50离开。在该非卡合位置,中径部52的径向外侧开放。
在该状态下,同样与图8的双点划线a所示那样,使金属板31的连接部33沿中径部52的径向滑动,以使中径部52相对地进入避让部35。于是,中径部52到达避让部35的终端的通孔34,同样与图8的双点划线b所示那样,能够使侧手柄30以安装轴46为中心旋转到不会与电机壳体2和齿轮壳体3产生干涉的前后方向上的任意的角度。
当确定了角度时,解除操作片62的按压。于是,操作杆48通过螺旋弹簧49的施力而复位到右摆动位置,使卡合突起56与连接部33的卡合孔36卡合。据此,连接部33在由卡合突起56限制了绕安装轴46旋转的状态下被固定于圆形头部50与卡合板47之间。这样一来,侧手柄30的旋转被锁定。
在改变侧手柄30的角度的情况下,如上述那样将操作片62向左侧按压而使操作杆48摆动到非卡合位置。于是,能够使解除了与卡合突起56的卡合的侧手柄30以中径部52为中心旋转而进行角度调整。在将侧手柄30拆下的情况也同样,只要通过操作片62而使操作杆48摆动到非卡合位置,就能够直接从中径部52拆下。
另一方面,由于操作部45也设置于左侧的安装部10,因此,只要使侧手柄30的朝向左右相反,就同样能够进行连接部33的拆装和角度调整。
这样,在上述实施例2的抛光机1A中,侧手柄30被安装为能通过设置于齿轮壳体3的操作部45分别进行相对于齿轮壳体3的拆装和在安装于齿轮壳体3的状态下的角度调整(定位)。
根据该结构,除了侧手柄30的角度调整以外,侧手柄30相对于齿轮壳体3的拆装也能够以无工具的方式进行。
尤其,在此,操作部45包括一端以可旋转的方式连接于齿轮壳体3的操作杆48(操作部件),侧手柄30通过操作杆48的以一端为中心的另一端的摆动操作,能够分别进行相对于齿轮壳体3的拆装和在安装状态下的角度调整。据此,能够通过操作杆48的简单的摆动操作来进行拆装和角度调整。
此外,在实施例2中,操作杆并不限于沿上下方向设置的情况。例如可以将操作杆沿前后方向横向配置,也可以将轴支承部设置于后端,将操作片设置于前端。也可以将操作杆沿倾斜方向配置。
在上述例子中,在齿轮壳体的左右设置安装部和操作部而能够选择在左右任意安装侧手柄,但也可以仅在左右的任一方设置安装部和操作部。
相反,也可以将侧手柄形成为左右具有金属板的左右对称形,能够利用左右的操作部同时对侧手柄进行拆装和角度调整。
侧手柄的安装部的位置并不限定于上述例子。也可以在齿轮壳体以外的壳体上设置安装部。
而且,在各实施例中通用的侧手柄并不限于正面观察时呈倒U字状的方式。例如,侧手柄也可以为上部沿水平延伸的倒L字状。整体可以为金属制,整体也可以为树脂制。
侧手柄的定位并不限于角度调整。本发明的定位还包括使侧手柄的安装位置以在任意的方向上滑动等的方式变更这样的情况。
在各实施例中,操作部设置于工具主体,但操作部也可以设置于侧手柄侧。
动力工具可以不是AC工具,也可以是以电池组等为电源的DC工具。
动力工具并不限于抛光机。本发明也能够应用于砂光机、研磨机等其他的磨削/研磨工具、圆锯、切割刀等切割工具等。据此,动力工具并不限于电动工具。本发明能够应用于气动工具、发动机驱动工具等。

Claims (9)

1.一种动力工具,在工具主体的侧表面设置有侧手柄,其特征在于,
所述侧手柄被安装为能通过设置于所述工具主体或者所述侧手柄的操作部分别进行相对于所述工具主体的拆装和在安装于所述工具主体的安装状态下的定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操作部包括设置于所述工具主体的侧表面的安装轴,在所述侧手柄上设置有贯穿部和避让部,其中,所述贯穿部供所述安装轴贯穿;所述避让部能使所述安装轴相对于所述贯穿部从其径向相对地进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操作部包括以能沿所述安装轴的轴向移动的方式设置于所述安装轴的操作部件,所述侧手柄能通过所述操作部件沿所述轴向的操作分别进行相对于所述工具主体的拆装和在所述安装状态下的定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侧手柄的相对于所述安装轴偏心的偏心位置上设置有被卡合部,所述被卡合部在以所述安装轴为中心的所述侧手柄的旋转方向上与所述操作部件卡合而被定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
设置有施力机构,该施力机构对所述操作部件向与所述侧手柄卡合的卡合位置进行施力,在所述操作部件抵抗所述施力机构而向与所述侧手柄不卡合的非卡合位置移动的状态下,同时解除所述侧手柄的安装和定位,在所述操作部件通过所述施力机构而向所述卡合位置移动的状态下,同时进行所述侧手柄的安装和定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操作部件能通过从所述工具主体的拉拽操作而移动到所述非卡合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4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操作部件上一体设置有相对于所述侧手柄卡合的卡合部。
8.根据权利要求1、2和4中任一项所述的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操作部包括一端以可旋转的方式连接于所述工具主体的操作部件,所述侧手柄能通过所述操作部件的以所述一端为中心的另一端的摆动操作分别进行相对于所述工具主体的拆装和在所述安装状态下的定位。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侧手柄呈左右非对称的形状,所述操作部能安装于所述工具主体的左右任一方。
CN202210650898.1A 2021-08-26 2022-06-09 动力工具 Pending CN11592251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138295A JP2023032268A (ja) 2021-08-26 2021-08-26 動力工具
JP2021-138295 2021-08-26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922514A true CN115922514A (zh) 2023-04-07

Family

ID=851755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650898.1A Pending CN115922514A (zh) 2021-08-26 2022-06-09 动力工具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801594B2 (zh)
JP (1) JP2023032268A (zh)
CN (1) CN115922514A (zh)
DE (1) DE10202211962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3090449A (ja) * 2021-12-17 2023-06-29 株式会社マキタ 動力工具

Family Cites Families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08451A1 (de) * 1969-02-20 1970-09-03 Masch Fabrik Dipl Ing A Lange Schwingungsdaempfender Handgriff fuer tragbare Kettensaegen
US3583106A (en) * 1969-04-02 1971-06-08 Gunther H W Dobbertin Portable cutting tool
DE3229183A1 (de) * 1982-08-05 1984-02-09 Robert Bosch Gmbh, 7000 Stuttgart Handwerkzeugmaschine mit hilfshandgriff
JPH01135484A (ja) * 1987-11-14 1989-05-29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電動工具の補助ハンドル
DE3921752A1 (de) * 1989-07-01 1991-01-17 Hilti Ag Handgeraet mit trenn- oder schleifscheibe
US5725422A (en) * 1996-10-17 1998-03-10 Leweck; Joseph F. Auto body buffing machine with handle angularly adjustable to different fixed positions
DE19814175C1 (de) * 1998-03-30 1999-11-25 Wacker Werke Kg Handgriff für einen Bohr- und/oder Meißelhammer
US6317930B1 (en) * 1999-06-24 2001-11-20 Mvp (H.K.) Industries Limited Pivotal device of a handle
US6499172B1 (en) 1999-09-15 2002-12-31 Wmh Tool Group, Inc. Power tool adjustable handle assembly
AUPQ618800A0 (en) * 2000-03-10 2000-04-06 Bayly Design Associates Pty Ltd Power tool
DE10106050B4 (de) * 2001-02-09 2017-02-16 Hilti Aktiengesellschaft Handwerkzeugmaschine mit einem Zusatzhandgriff
CN2486419Y (zh) * 2001-06-05 2002-04-17 信孚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可任意装设横向握柄的汽车打蜡机
US6725491B2 (en) * 2001-09-18 2004-04-27 Shinn Fu Corporation Car waxing machine with driving handle
US6754935B2 (en) * 2002-06-04 2004-06-29 Credo Technology Corporation Power tool handle
JP3945421B2 (ja) * 2003-02-28 2007-07-18 日立工機株式会社 刈込機
DE102004016088B4 (de) * 2004-04-01 2012-07-19 Hilti Aktiengesellschaft Zusatzgriffanordnung
US7631575B2 (en) * 2005-05-17 2009-12-15 Gard Paul D Adjustable rotary locking and unlocking device
DE102006055014A1 (de) * 2006-11-22 2008-05-29 Robert Bosch Gmbh Zusatzhandgriff mit Exzenterspannhebel für eine Handwerkzeugmaschine
DE102008042113A1 (de) * 2008-09-15 2010-03-18 Hilti Aktiengesellschaft Zusatzhandgriff für eine Handwerkzeugmaschine
DE102009029109A1 (de) * 2009-09-02 2011-03-03 Robert Bosch Gmbh Sägenzusatzhandgriffvorrichtung
US20140112702A1 (en) * 2012-10-23 2014-04-24 James L. MIGHELLS Pivoting Handle Attachment for Power Tools
US10383307B2 (en) * 2016-03-21 2019-08-20 Shane Nelson Joint with automatic locking joint for reconfigurable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US10653107B2 (en) * 2016-03-21 2020-05-19 Adjustajoints, LLC Reconfigurable pet potty system with automatic locking joint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EP3395500A1 (de) * 2017-04-26 2018-10-31 HILTI Aktiengesellschaft Werkzeugmaschine mit verstellbarer griffanordnung
US20190357436A1 (en) * 2018-05-24 2019-11-28 Robbie Hamilton Ergonomic grip for weed trimmer
US11931878B2 (en) * 2019-08-27 2024-03-19 Ingersoll-Rand Industrial U.S., Inc. Quick change auxiliary handle for power tool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3032268A (ja) 2023-03-09
DE102022119629A1 (de) 2023-03-02
US11801594B2 (en) 2023-10-31
US20230064399A1 (en) 2023-03-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475974B (zh) 手持式工具及其夹紧装置
US8827004B2 (en) Power tool having off-lock member
WO2008074221A1 (en) Power tool
WO2014008873A1 (zh) 便携式切割机
US20210114162A1 (en) Work tool
CN115922514A (zh) 动力工具
CN111645036A (zh) 作业工具
WO2020241086A1 (ja) 電動工具
US10456945B2 (en) Tool for manually operating oscillating motorized tool accessory
US11364545B2 (en) Power tool
US20210162525A1 (en) Power tool
US11938612B2 (en) Side handle for power tool and power tool
JP2008188716A (ja) 丸鋸切断機
CN110712181A (zh) 作业工具
CN210307665U (zh) 电动工具
JP7219020B2 (ja) 作業工具
JP2019010720A (ja) 電動工具
WO2014117681A1 (zh) 动力工具
CN116690367A (zh) 电动工具
CN114310586B (zh) 研磨类电动工具
US20240173821A1 (en) Power tool
JP2023061256A (ja) 動力工具
US20230158630A1 (en) Tool
CN117983888A (zh) 电动工具
JP3131416U (ja) 回転切削工具のカバー取付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