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791915A - 喷墨记录方法及记录物 - Google Patents

喷墨记录方法及记录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791915A
CN101791915A CN201010103993A CN201010103993A CN101791915A CN 101791915 A CN101791915 A CN 101791915A CN 201010103993 A CN201010103993 A CN 201010103993A CN 201010103993 A CN201010103993 A CN 201010103993A CN 101791915 A CN101791915 A CN 10179191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hermoplastic resin
jet recording
ink composition
ink
recording meth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1039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791915B (zh
Inventor
佐野强
小柳崇
伊藤彰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7919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919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7919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9191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MPRINTING, DUPLICATING, MARKING, OR COPYING PROCESSES; COLOUR PRINTING
    • B41M5/00Duplicating or marking methods; Sheet materials for use therein
    • B41M5/0011Pre-treatment or treatment during printing of the recording material, e.g. heating, irradiating

Landscapes

  • Ink Jet Recording Methods And Recording Media Thereof (AREA)
  • Inks, Pencil-Leads, Or Crayons (AREA)
  • Ink Je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喷墨记录方法及记录物,所述喷墨记录方法可以在记录介质上记录具有良好金属光泽的图像。本发明喷墨记录方法是使用喷墨记录装置在记录介质上记录具有金属光泽的图像的喷墨记录方法,包含:对于至少含有第1热塑性树脂的第1墨液组合物的液滴,使该液滴附着在所述记录介质上而形成基底层的工序,以及使至少含有金属颜料和第2热塑性树脂的第2墨液组合物的液滴附着在所述基底层上而形成金属光泽层的工序,所述第1热塑性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所述第2热塑性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以下,所述形成基底层的工序在比所述第1热塑性树脂的所述玻璃化转变温度高的温度下进行。

Description

喷墨记录方法及记录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喷墨记录方法及记录物。
背景技术
近年来,对在印刷面形成有具有金属光泽的图像的印刷物的需求高涨。作为形成具有金属光泽的图像的方法,以往,例如采用如下的方法等进行印刷,即,准备具有高平坦性的印刷面的记录介质,在其上按压金属箔而进行印刷的压箔印刷法;对印刷面平滑的塑料膜真空蒸镀金属的方法;以及在记录介质上涂布金属颜料墨液并进一步进行加压加工的方法等。
另一方面,喷墨记录方法是使墨液组合物的小滴飞翔,使之附着于纸等记录介质而进行印刷的印刷方法。该记录方法具有能够以较小规模的装置构成以高速印刷高析像度、高品质的图像这样的特征。因此,对通过这样的喷墨记录方法来印刷具有金属光泽面的记录物进行了研究。例如,在日本特开2008-088228号公报中,提出了含有金属粉末的喷墨用墨液组合物。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088228号公报
发明内容
然而,由于金属光泽是通过形成平滑的金属光泽面而体现的,因此迄今为止,在采用喷墨记录方法得到具有金属光泽的图像时,必须选择表面平滑的记录介质。即,作为记录介质,必须使用表面平滑的塑料片或实施了表面涂布的涂布纸。
因此,对于称为普通纸的表面实质上没有涂层的记录介质而言,难以采用喷墨记录方法形成具有足够金属光泽的图像。另外,普通纸由于具有墨液吸收性,因此也难以使金属粉末等固定在印刷面上。
本发明的数种方案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能够在记录介质上记录具有良好金属光泽的图像的喷墨记录方法。
本发明的喷墨记录方法,是使用喷墨记录装置在记录介质上记录具有金属光泽的图像的喷墨记录方法,包含如下工序:对于至少含有第1热塑性树脂的第1墨液组合物的液滴,使该液滴附着在上述记录介质上而形成基底层的工序,以及使至少含有金属颜料和第2热塑性树脂的第2墨液组合物的液滴附着在上述基底层上而形成金属光泽层的工序;上述第1热塑性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上述第2热塑性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以下,上述形成基底层的工序在比上述第1热塑性树脂的上述玻璃化转变温度高的温度下进行。
这样,就可以在记录介质上记录具有良好金属光泽的图像。
本发明的喷墨记录方法中,上述第1热塑性树脂和上述第2热塑性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可以均为25~60℃。
本发明的喷墨记录方法中,上述第1热塑性树脂和上述第2热塑性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的差可以小于5℃。
本发明的喷墨记录方法中,上述第1热塑性树脂和上述第2热塑性树脂可以是相同种类的热塑性树脂。
本发明的喷墨记录方法中,至少上述形成基底层的工序可以在上述第1热塑性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以上进行。
本发明的喷墨记录方法中,至少上述形成基底层的工序可以在40~90℃进行。
本发明的喷墨记录方法中,上述金属颜料可以是由铝或铝合金形成的平板状粒子,将该平板状粒子的平面上的长径设为X、短径设为Y、厚度设为Z时,该平板状粒子的由X-Y平面的面积求出的当量圆直径中,可以使50%平均粒径R50为0.5~3μm、且满足R50/Z>5的条件。
本发明的记录物是采用上述喷墨记录方法而在记录介质上形成了具有金属光泽的图像的记录物。
根据本发明的喷墨记录方法,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基底层,并在该基底层上形成金属光泽层,因此可以在包括普通纸的记录介质上,记录具有良好金属光泽的图像。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应说明的是,以下的实施方式是说明本发明的一例。
1.喷墨记录方法
本实施方式的喷墨记录方法是使用喷墨记录装置,在记录介质上记录具有金属光泽的图像的喷墨记录方法,包含形成基底层的工序、以及形成金属光泽层的工序。
1.1.记录介质
本实施方式的喷墨记录方法中,对形成有具有金属光泽的图像的记录介质没有特别限制,包括以往难以形成具有金属光泽的图像的普通纸。本说明书中,所谓普通纸,例如,作为印刷信息用纸,是指日本工业标准JIS-P0001所定义的6009~6012的非涂布印刷用纸A~D、该标准6141的微涂布印刷用纸、以及6139的没有涂布感光层或电介质层的PPC用纸等没有在表面实施涂料涂布的纸或者稍涂布了涂料的纸。另外,本说明书中,所谓普通纸,包括例如非涂布的包装用纸及瓦楞原纸。普通纸多具有液体吸收性且在印刷面具有凹凸。
1.2.喷墨记录装置
本实施方式的喷墨记录方法中,使用喷墨记录装置喷出各墨液组合物的液滴。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的喷墨记录装置,只要能够喷出墨液的液滴,并使该液滴附着在记录介质上而进行图像记录,就没有特别限制。
作为喷墨记录装置的记录方式,例如可以举出在喷嘴和置于喷嘴前方的加速电极之间施加强电场,使墨液以液滴状从喷嘴连续喷射,在墨液滴在偏转电极间飞翔期间将印刷信息信号提供给偏光电极而进行记录的方式;或者在不使墨液滴偏转的情况下与印刷信息信号对应地进行喷射的方式(静电吸引方式);用小型泵对墨液液体施加压力,用晶体振子等使喷嘴机械振动,从而强制性地使墨液滴喷射的方式;用压电元件对墨液液体同时施加压力和印刷信息信号,使墨液滴喷射/记录的方式(压电方式);根据印刷信息信号用微小电极使墨液液体加热发泡,从而使墨液滴喷射/记录的方式(热发泡方式)等。
喷墨记录装置可以例示具有喷墨式记录头、主体、纸盘、头驱动机构、托架等的喷墨记录装置。另外,根据需要,可以具有在记录中将记录介质加热的机构。作为这样的机构,例如可以举出在托架上设有红外灯而加热记录介质的机构、加热输送记录介质的辊等而加热记录介质的机构。此外,例如加热可以举出使热源与记录介质接触而进行加热的方法、照射红外线或微波(在2450MHz左右具有极大波长的电磁波)等或者吹送热风等不与记录介质接触而进行加热的方法等。记录介质的加热可以在印刷之前进行、或者同时进行、或者在印刷之后进行,可以贯穿进行印刷的期间而进行加热。
喷墨式记录头具有至少青色、洋红色、黄色、黑色这4色的墨盒,以能够进行全彩印刷的方式构成。此外,在至少2个墨盒中,填充本实施方式的第1墨液组合物和第2墨液组合物而设置。另外,该喷墨记录装置在内部具有专用的控制板等,可以控制喷墨式记录头的墨液喷出时机和头驱动机构的扫描。
1.3.形成基底层的工序
本实施方式的喷墨记录方法中形成基底层的工序如下进行:使用上述喷墨记录装置,对记录介质喷出至少含有第1热塑性树脂的第1墨液组合物的液滴,使其附着而进行。作为本工序中形成的基底层的功能之一,可以举出抑制第2墨液组合物浸透入记录介质中,使第2墨液组合物的成分残存在记录介质表面。另外,作为本工序中形成的基底层的功能之一,可以举出使形成有金属光泽层的面的平坦性提高。此外,基底层有与后述的金属光泽层的界面明确分离的情况以及该界面并未明确分离的情况。
形成基底层的工序在比第1墨液组合物中含有的第1热塑性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高的温度下进行。记录介质的加热例如可以如上所述地通过在喷墨记录装置具有加热记录介质的机构而进行。形成基底层的工序可以在比第1热塑性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高的温度、且在能够使用喷墨记录装置进行的范围的温度下进行。形成基底层的工序例如可以在室温下进行,还可以在高温下进行。作为记录介质,选择普通纸时,如上所述,普通纸不具有涂层、塑料等不耐热的层。因此,形成基底层的工序可以在高温下进行,例如在20~150℃、优选25~110℃、进一步优选30~100℃、特别优选40~90℃下进行。这样进行时,可以扩大后述的第1热塑性树脂的选择范围。另外,这样进行时,还可以提高第1墨液组合物中含有溶剂时的干燥速度。
基底层的膜厚优选为0.1~20μm,更优选0.2~10μm。基底层的膜厚小于0.1μm时,有时浸透抑制效果或平坦化效果不够。
1.4.第1墨液组合物
形成基底层的工序中使用的第1墨液组合物,至少含有第1热塑性树脂。以下,对第1墨液组合物中含有的成分进行说明。
(1)第1热塑性树脂
作为第1墨液组合物中含有的第1热塑性树脂,可以在能够利用喷墨记录方法喷出该墨液组合物的液滴的范围内使用任意的热塑性树脂。作为第1热塑性树脂,例如可以举出单独的如下树脂或它们的共聚物,所述树脂包括(甲基)丙烯酸树脂、苯乙烯丙烯酸树脂、松香改性树脂、酚醛树脂、萜烯系树脂、聚酯树脂、聚酰胺树脂、环氧树脂、氯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树脂、纤维素乙酸酯丁酸酯等纤维素系树脂、乙烯基甲苯-α-甲基苯乙烯共聚物树脂等。此外,作为第1热塑性树脂,可以是这些树脂的混合物。
这些例示的树脂中,作为第1热塑性树脂,优选(甲基)丙烯酸树脂,即丙烯酸树脂或甲基丙烯酸树脂,更优选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均聚物或甲基丙烯酸甲酯和甲基丙烯酸丁酯的共聚物。
第1热塑性树脂的重均分子量为1万~15万,优选1万~10万。第1热塑性树脂的分子量小于1万时,有时第1墨液组合物在附着于记录介质上时粘度不会充分提高。另外,第1热塑性树脂的分子量大于15万时,第1墨液组合物的粘度增大,有时无法用喷墨记录装置喷出第1墨液组合物的液滴。
第1热塑性树脂在第1墨液组合物中可以以溶液状态、乳液状态和该树脂粒子分散的状态中的任一状态被含有。第1热塑性树脂以粒子状态被含有时,该粒子的粒径优选为0.1~20μm,进一步优选0.5~10μm。粒径大于20μm时,有时喷墨记录装置的喷嘴会堵塞。
第1热塑性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以下,有时记为Tg)为后述的第2热塑性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以下。就第1热塑性树脂而言,以玻璃化转变温度为界,在低温时弹性模量增大,在高温时弹性模量减小。因此,第1热塑性树脂在玻璃化转变温度以上时容易塑性变形。
作为第1热塑性树脂的功能之一,可以举出在第1墨液组合物附着于记录介质时,提高第1墨液组合物的粘度,抑制第1墨液组合物向记录介质浸透。由此,第1墨液组合物停留在记录介质的表面附近,可以形成良好的基底层。另外,作为第1热塑性树脂的功能之一,以具有比进行形成基底层的工序的温度低的Tg的方式来选择第1热塑性树脂。因此,可以举出第1墨液组合物在附着于记录介质时流动或变形,提高基底层表面的平坦性。由此,在基底层上形成有金属光泽层时,可以形成光泽良好的金属光泽面。
第1热塑性树脂可以选择玻璃化转变温度为10~130℃、优选15~110℃、进一步优选20~85℃、特别优选25~60℃的热塑性树脂。第1热塑性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过高时,有时无法采用在形成基底层的工序中使用的喷墨记录装置在高于该温度的温度下进行加热。
第1热塑性树脂相对于第1墨液组合物的含量为0.01~50质量%,优选0.05~40质量%,更优选0.1~30质量%。
(2)其他成分
(2-1)有机溶剂
第1墨液组合物可以含有有机溶剂。作为本实施方式中可以使用的有机溶剂,优选极性有机溶剂,例如可以使用醇类(例如甲醇、乙醇、丙醇、丁醇、异丙醇或氟代醇等)、酮类(例如丙酮、甲基乙基酮或环己酮等)、羧酸酯类(例如乙酸甲酯、乙酸乙酯、乙酸丙酯、乙酸丁酯、丙酸甲酯或丙酸乙酯等)、或醚类(例如乙醚、丙醚、四氢呋喃或二噁烷等)。其中,优选含有1种以上的在常温常压下为液体的烷撑二醇醚。
作为烷撑二醇,有以甲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异丁基、己基、2-乙基己基的脂肪族基团、含有双键的烯丙基或苯基各基团为基础的乙二醇系醚和丙二醇系醚。这些烷撑二醇无色且臭味少,在分子内具有醚基和羟基,所以兼具醇类和醚类两者的特性,而且常温常压下为液体,因而优选使用。另外,存在仅将一个羟基取代的单醚型和将两个羟基取代的二醚型,它们可以组合多种使用。
作为烷撑二醇单醚,可以举出乙二醇单甲醚、乙二醇单乙醚、乙二醇单异丙醚、乙二醇单丁醚、乙二醇单己醚、乙二醇单苯醚、二甘醇单甲醚、二甘醇单乙醚、二甘醇单丁醚、二甘醇二甲醚、二甘醇二乙醚、三乙二醇单甲醚、三乙二醇单乙醚、三乙二醇单丁醚、四乙二醇单甲醚、四乙二醇单乙醚、丙二醇单甲醚、丙二醇单乙醚、二丙二醇单甲醚、二丙二醇单乙醚、二丙二醇单丁醚等。
作为烷撑二醇二醚,可以举出乙二醇二甲醚、乙二醇二乙醚、乙二醇二丁醚、二甘醇二甲醚、二甘醇二乙醚、二甘醇二丙醚、二甘醇二异丙基醚、二甘醇二丁醚、二甘醇乙基甲基醚、三乙二醇二甲醚、三乙二醇二乙醚、三乙二醇二丁醚、三乙二醇乙基甲基醚、四乙二醇二甲醚、四乙二醇二乙醚、四乙二醇二丁醚、四乙二醇乙基甲基醚、丙二醇二甲醚、丙二醇二乙醚、二丙二醇二甲醚、二丙二醇二乙醚等。
另外,作为内酯,可以举出具有基于酯键的环状结构的化合物,可以举出5元环结构的γ-内酯、6元环结构的δ-内酯、7元环结构的ε-内酯等。具体有γ-丁内酯、γ-戊内酯、γ-己内脂、γ-庚内酯、γ-辛内酯、γ-壬内酯、γ-癸内酯、γ-十一内酯、δ-戊内酯、δ-己内酯、δ-庚内酯、δ-辛内酯、δ-壬内酯、δ-癸内酯、δ-十一内酯、ε-己内酰胺。可以举出γ-丁内酯、δ-戊内酯、ε-己内酯等。
就第1墨液组合物而言,作为有机溶剂,特别优选含有从二甘醇二乙基醚和γ-丁内酯中选择的至少1种。
关于第1墨液组合物中含有混合溶剂时溶剂的混合比例,例如相对于烷撑二醇烷基醚系溶剂1质量份,可以使内酯系溶剂为0.02~4质量份,优选0.05~2质量份。另外,混合溶剂在第1墨液组合物中至少含有50质量%为好,优选含有70质量%以上为好。由此,可以提高印字稳定性。
就第1墨液组合物而言,为了抑制第1墨液组合物在喷嘴部、管内等设备内的挥发、防止固化,并且为了固化时的再溶解性,除了混合溶剂以外,进一步优选并用从上述有机溶剂和柠檬酸三乙酯中选择的溶剂中的至少1种。
另外,作为有机溶剂,可以添加在室温、大气压下为液状的非离子性聚氧乙烯衍生物。作为其具体例,例如可以例示作为聚氧乙烯烷基醚类的Nissan Nonion P-208(日本油脂公司制)等聚氧乙烯鲸蜡基醚类、Nissan Nonion E-202S、E-205S(日本油脂公司制)等聚氧乙烯油烯醚类、EMULGEN 106、108(花王公司制)等聚氧乙烯月桂基醚类,作为聚氧乙烯烷基苯酚醚类的Nissan Nonion HS-204、HS-205、HS-206、HS-208(日本油脂公司制)等聚氧乙烯辛基苯酚醚,作为脱水山梨糖醇单酯类的Nissan Nonion CP-08R(日本油脂公司制)等脱水山梨糖醇单辛酸酯、Nissan Nonion LP-20R(日本油脂公司制)等脱水山梨糖醇单月桂酸酯,作为脱水山梨糖醇单酯类的Nissan Nonion OT-221(日本油脂公司制)等聚氧乙烯脱水山梨糖醇单硬脂酸酯类、Flowlen G-70(共荣社化学公司制)等多聚羧酸系高分子活剂、EMULGEN 707、709(花王公司制)等聚氧乙烯高级醇醚类、Poem J-4581(理研维他命公司制)等四甘油油酸酯类、Adekatol NP-620、NP-650、NP-660、NP-675、NP-683、NP-686(旭电化工业公司制)等壬基酚乙氧基化物、Adekacol CS-141E、TS-230E(旭电化工业公司制)等脂肪族磷酸酯类、SOLGEN 30(第一工业制药公司制)等脱水山梨糖醇倍半油酸酯、SOLGEN 40(第一工业制药公司制)等脱水山梨糖醇单油酸酯、SOLGEN TW-20(第一工业制药公司制)等聚乙二醇脱水山梨糖醇单月桂酸酯、SOLGEN TW-80(第一工业制药公司制)等聚乙二醇脱水山梨糖醇单油酸酯。
另外,上述各溶剂可以单独使用,但通过组合多种而添加,能够调整色材的分散稳定性、墨液挥发性的控制和粘度等各物性。
(2-2)表面活性剂
第1墨液组合物可以含有表面活性剂。作为能够使用的表面活性剂,例如可以举出炔二醇系界面活剂。具体可以例示2,4,7,9-四甲基-5-癸炔-4,7-二醇、3,6-二甲基-4-辛炔-3,6-二醇、3,5-二甲基-1-己炔-3-醇等,作为市售品,可以举出サ一フイノ一ル104、82、465、485或TG(均可由Air Products and Chemicals.1nc.购得)、オルフイン STG、オルフイン E1010(日信化学公司制)、Nissan Nonion A-10R,A-13R(日本油脂公司制)、Flowlen TG-740W、D-90(共荣社化学公司制)、EMULGEN A-90、A-60(花王公司制)、Noigen CX-100(第一工业制药公司制)等。这些聚氧乙烯衍生物可以单独或混合后添加。各表面活性剂例如通过对第1墨液组合物赋予挥发抑制性,可以抑制在将墨液组合物从墨盒输送至打印头的管内的第1墨液组合物的蒸发,防止或减轻管内的固体成分的堆积。作为表面活性剂的含量,在第1墨液组合物中为0.01~48质量%,优选5~30质量%。
(2-3)色材和分散剂
第1墨液组合物可以含有色材及其分散剂。第1墨液组合物含有色材时,基底层被着色,可以使基底层露出的区域为通常的印刷。
第1墨液组合物中,可以没有特别限制地使用能够在通常的墨液中使用的色材。作为色材,可以举出颜料和染料。
作为染料,可以使用直接染料、酸性染料、食用染料、碱性染料、反应性染料、分散染料、还原染料、可溶性还原染料、反应分散染料等通常在喷墨记录中使用的各种染料。
另外,作为颜料,可以没有特别限制地使用无机颜料、有机颜料。
作为无机颜料,除了氧化钛和氧化铁外,还可以使用通过接触法、炉法、热法等公知方法制造的炭黑。另外,作为有机颜料,可以使用偶氮颜料(包括偶氮色淀、不溶性偶氮颜料、缩合偶氮颜料、螯合偶氮颜料等)、多环式颜料(例如酞菁颜料、苝颜料、紫环酮(Perinone)颜料、蒽醌颜料、喹吖啶酮颜料、二噁嗪颜料、硫靛(thioindigo)颜料、异吲哚啉酮颜料、キノフラロン颜料等)、染料螯合物(例如碱性染料型螯合物、酸性染料型螯合物等)、硝基颜料、亚硝基颜料、苯胺黑等。
关于颜料的具体例,作为炭黑,可以举出C.I.颜料黑7、三菱化学公司制的No.2300、No.900、MCF88、No.33、No.40、No.45、No.52、MA7、MA8、MA100、No.2200B等,Columbia公司制的Raven 5750、Raven 5250、Raven 5000、Raven 3500、Raven 1255、Raven 700等,Cabot公司制的Regal 400R、Regal 330R、Regal 660R、Mogul L、Mogul700、Monarch 800、Monarch 880、Monarch 900、Monarch 1000、Monarch 1100、Monarch 1300、Monarch 1400等,Degussa公司制的Color Black FW1、Color Black FW2、Color Black FW2V、Color BlackFW18、Color Black FW200、Color Black S150、Color Black S160、ColorBlack S170、Printex 35、Printex U、Printex V、Printex 140U、SpecialBlack 6、Special Black 5、Special Black 4A、Special Black 4等。
作为黄色颜料,可以举出C.I.颜料黄1、2、3、12、13、14、16、17、73、74、75、83、93、95、97、98、109、110、114、120、128、129、138、150、151、154、155、180、185、213等。
另外,作为洋红色颜料,可以举出C.I.颜料红5、7、12、48(Ca)、48(Mn)、57(Ca)、57:1、112、122、123、168、184、202、209、C.I.颜料紫19等。
进而,作为青色颜料,可以举出C.I.颜料蓝1、2、3、15:3、15:4、60、16、22。
作为白色颜料,可以举出C.I.颜料白6等。
当第1墨液组合物中使用颜料时,其平均粒径优选为10~200nm的范围,更优选50~150nm左右。
当第1墨液组合物中使用色材时,色材的添加量优选为0.1~25质量%左右的范围,更优选0.5~15质量%左右的范围。
当第1墨液组合物中使用颜料时,可以使用以分散剂或表面活性剂分散于介质中而得的颜料分散液。作为优选的分散剂,可以使用制备颜料分散液时惯用的分散剂,例如高分子分散剂。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第1墨液组合物含有色材时,可以含有多个色材。例如,除了黄色、洋红色、青色、黑色这基本4色,还可以在各色中分别加入同系列的浓色、淡色。即,可以例示除了洋红色还含有淡色的浅洋红色、深色的红色,除了青色淡色还含有淡青色、浓色的蓝色,除了黑色还含有作为淡色的灰色,浅黑色、作为浓色的亚光黑。
作为分散剂,可以使用通常的墨液中使用的任意分散剂。作为分散剂,优选使用在有机溶剂的溶解度参数为8~11时有效作用的分散剂。作为这样的分散剂,可以利用市售品,作为其具体例,可以举出单独的以下分散剂或它们混合而成的分散剂,即HINOACT KF1-M、T-6000、T-7000、T-8000、T-8350P、T-8000EL(武生フアインケミカル公司制)等聚酯系高分子化合物,solsperse 20000、24000、32000、32500、33500、34000、35200(Avecia公司制),disperbyk-161、162、163、164、166、180、190、191、192(BYK公司制),Flowlen DOPA-17、22、33、G-700(共荣社化学公司制),Ajisper PB821、PB711(味之素公司制),LP4010、LP4050、LP4055、POLYMER 400、401、402、403、450、451、453(EFKA CHEMICALS公司制)。
第1墨液组合物中的分散剂含量,相对于第1墨液组合物中的色材(尤其是颜料)的含量,为5~200质量%,优选30~120质量%,可以根据待分散的色材而适当选择。
(2-4)其他添加剂
第1墨液组合物中,可以进一步添加抗氧化剂、紫外线吸收剂等稳定剂、表面活性剂等。作为抗氧化剂,可以例示BHA(2,3-丁基-4-羟基苯甲醚)、BHT(2,6-二叔丁基-对甲酚)等,在第1墨液组合物中为0.01~3.0质量%。另外,作为紫外线吸收剂,可以使用二苯甲酮系化合物或苯并三唑系化合物,在第1墨液组合物中为0.01~0.5质量%。另外,作为表面活性剂,可以使用阴离子系、阳离子系、两性或非离子系中的任一种表面活性剂,在第1墨液组合物中为0.5~4.0质量%。
1.5.形成金属光泽层的工序
本实施方式的喷墨记录方法中的形成金属光泽层的工序如下进行:使用上述喷墨记录装置,使至少含有金属颜料和第2热塑性树脂的第2墨液组合物的液滴喷出在基底层上,并使之附着于该基底层上而进行。作为本工序中形成的金属光泽层的功能之一,可以举出在记录介质上形成金属光泽面。金属光泽层的膜厚优选为0.05~10μm,更优选0.1~5μm。金属光泽层的膜厚小于0.05μm时,有时变得无法在印刷面上得到金属光泽。
形成金属光泽层的工序例如可以在室温下进行,也可以的更高温度下进行。作为记录介质,选择普通纸时,形成金属光泽层的工序可以在高温,例如20~150℃、优选25~110℃、进一步优选30~100℃、特别优选40~90℃下进行。这样进行时,可以提高第2墨液组合物中含有溶剂时的干燥速度。本工序在第2热塑性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以上进行时,可以进一步提高金属光泽层的光泽感。
1.6.第2墨液组合物
第2墨液组合物至少含有金属颜料和第2热塑性树脂。以下,对第2墨液组合物中含有的成分进行说明。
(1)金属颜料
作为第2墨液组合物中含有的金属颜料,可以在能够利用喷墨记录方法喷出该墨液组合物的液滴的范围内使用任意的金属颜料。金属颜料在第2墨液组合物附着于基底层上时,具有赋予金属光泽的功能,另外,还可以对附着物赋予金属光泽。作为这样的金属颜料、例如可以举出银、金、铂、镍、铬、锡、锌、铟、钛、铜等粒子,可以使用从它们的单质或它们的合金和它们的混合物中选择的至少1种。
从金属光泽度的强度和成本的观点出发,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的金属颜料优选铝或铝合金。使用铝合金时,作为在铝中添加的其他金属元素或非金属元素,只要是具有金属光泽的元素就没有特别限制,可以举出银、金、铂、镍、铬、锡、锌、铟、钛、铜等,可以优选使用选自其中的至少1种。
另一方面,金属颜料的粒度分布(CV值)由下述式(1)求得。
CV值=粒度分布的标准差/粒径的平均值×100...(1)
金属颜料的CV值优选为60以下,更优选50以下,特别优选40以下。通过选择CV值为60以下的金属颜料,可以得到第2墨液组合物在喷墨记录方法中的印刷稳定性出色这样的效果。
使用例示的金属颜料时,有时受到第2墨液组合物是能够采用喷墨记录装置喷出液滴的程度的大小的金属颜料、以及第2墨液组合物的粘度不会过高等的制约。基于这样的理由,金属颜料进一步优选为所谓的平板状粒子。使用这样的金属颜料时,可以进一步提高在基底层上形成的金属光泽层的金属光泽。另外,使用这样的金属颜料时,可以使第2墨液组合物更易适于喷墨记录方法。因此,例如可以提高第2墨液组合物中的金属颜料的浓度,进一步提高金属光泽层的光泽。
所谓“平板状粒子”,是指具有大致平坦的面(X-Y平面)且厚度大致均匀的粒子。在金属颜料是将金属蒸镀膜破碎而制作的颜料时,可以得到面大致平坦和厚度大致均匀的粒子。因此,可以将该平板状粒子的平面上的长径定义为X,将短径定义为Y,将厚度定义为Z。
在将金属颜料制成平板状粒子时,将该粒子的平面上的长径设为X、短径设为Y、厚度设为Z时,该平板状粒子的由X-Y平面的面积求出的当量圆直径的50%平均粒径R50优选为0.5~3μm,且优选满足R50/Z>5的条件。50%平均粒径R50更优选为0.75~2μm。50%平均粒径R50小于0.5μm时,有时形成背景隐蔽性不足的图像。另一方面,50%平均粒径R50超过3μm时,有时印字稳定性降低。另外,上述当量圆直径的50%平均粒径R50和厚度Z的关系优选满足R50/Z>5的条件。满足R50/Z>5的条件时,可以形成具有高背景隐蔽性的金属层。R50/Z为5以下时,有时形成背景隐蔽性不足的金属光泽层。
从防止喷墨记录装置中的墨液组合物堵塞的观点出发,平板状粒子的由X-Y平面的面积求出的当量圆直径的最大粒径Rmax优选为10μm以下。通过使Rmax为10μm以下,可以防止喷墨记录装置的喷嘴和设于墨液流路内的异物除去用过滤器等的堵塞。
这里,所谓“当量圆直径”,是指将平板状粒子的大致平坦的面(X-Y平面)假设为面积与该平板状粒子的投影面积相同的投影面积的圆时该圆的直径。例如,在平板状粒子的大致平坦的面(X-Y平面)为多角形时,当量圆直径是指将该多角形的投影面转化为圆而得的该圆的直径。
另外,所谓平板状粒子的当量圆直径的50%平均粒径R50,是指在描绘相对于当量圆直径的粒子个数(频度)分布时,相当于所测定的粒子总个数的50%部分的当量圆直径。
平板状粒子的平面上的长径X、短径Y和当量圆直径,例如可以使用粒子图像分析装置进行测定。作为粒子图像分析装置,可以利用例如Sysmex公司制的流式粒子图像分析装置FPIA-2100、FPIA-3000、FPIA-3000S。
由上述平板状粒子形成的金属颜料例如可以如下进行制造。以由在片状基材面上依次层叠有剥离用树脂层和金属或金属化合物层的结构构成的复合化颜料原体的上述金属或金属化合物层与上述剥离用树脂层的界面作为边界,从上述片状基材剥离,进行粉碎而细微化,从而得到平板状粒子。
上述金属或金属化合物层优选通过真空蒸镀、离子镀或溅射法形成。
上述金属或金属化合物层的厚度优选以20nm~100nm形成。由此,可得到平均厚度为20nm~100nm的颜料。通过为20nm以上,反射性、光泽性出色,作为金属颜料的性能提高。另一方面,通过为100nm以下,可以抑制表观比重的增加,确保金属颜料在墨液组合物中的分散稳定性。
上述复合化颜料原体中的剥离用树脂层是上述金属或金属化合物的底涂层,是用于提高与片状基材面的剥离性的剥离性层。作为该剥离用树脂层中使用的树脂,优选例如聚乙烯醇、聚乙烯醇缩丁醛、聚乙二醇、聚丙烯酸、聚丙烯酰胺、纤维素衍生物、聚乙烯醇缩丁醛、丙烯酸聚合物或改性尼龙树脂。
将上述1种或2种以上的混合物的溶液涂布在片基材上并使之干燥,可以形成剥离用树脂层。涂布后可以添加粘度调整剂等添加剂。
上述剥离用树脂层的涂布,可以使用通常使用的凹版涂布、辊涂、刮刀涂布、挤出涂布、浸涂、旋涂法等公知的技术。在涂布/干燥后,根据需要可以通过压延处理进行表面平滑化。
对剥离用树脂层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制,优选为0.5~50μm,更优选1~10μm。小于0.5μm时,作为分散树脂的量不足,超过50μm时,在成卷时易在与颜料层的界面产生剥离。
作为上述片基材,没有特别限制,可以举出聚四氟乙烯、聚乙烯、聚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聚酯膜、尼龙66、尼龙6等聚酰胺膜、聚碳酸酯膜、三乙酸酯膜、聚酰亚胺膜等脱模性膜。其中,优选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或其共聚物。
对片基材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制,优选为10~150μm。只要为10μm以上,在工序等中操作性就没有问题,只要为150μm以下,就富于柔软性,成卷、剥离等中就没有问题。
另外,上述金属或金属化合物层可以如日本特开2005-68250号公报所例示的那样,被保护层所夹持。作为该保护层,可以举出氧化硅层、保护用树脂层。
就氧化硅层而言,只要是含有氧化硅的层就没有特别限制,但优选通过溶胶-凝胶法由四烷氧基硅烷等硅的烷氧化物或其聚合物形成。通过涂布溶解了硅的烷氧化物或其聚合物的醇溶液,进行加热烧成,从而形成氧化硅层的涂膜。
作为上述保护用树脂层,只要是不溶解于分散介质的树脂就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可以举出聚乙烯醇、聚乙二醇、聚丙烯酸、聚丙烯酰胺、纤维素衍生物等。其中,优选由聚乙烯醇或纤维素衍生物形成。
涂布上述树脂的1种或2种以上的混合物的水溶液并使之干燥,可以形成上述保护用树脂层。涂布液中可以添加粘度调整剂等添加剂。另外,上述氧化硅和树脂的涂布可以采用与上述剥离用树脂层的涂布同样的方法进行。
对上述保护层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制,但优选为50~150μm的范围。小于50nm时,有时机械强度不足,超过150nm时,有时由于强度变得过高而难以粉碎/分散,并且在与金属或金属化合物层的界面产生剥离。
另外,可以如日本特开2005-68251号公报中所例示的那样,在上述“保护层”和“金属或金属化合物层”之间具有色材层。
色材层是为了得到任意的着色复合颜料而导入的,只要是可以含有除了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的金属颜料的金属光泽、光辉度、背景隐蔽性外还能够赋予任意色调、色相的色材的层,就没有特别限制。作为该色材层中使用的色材,可以是染料、颜料中的任一者。另外,作为染料、颜料,可以适当使用公知的染料、颜料。
这时,所谓色材层中使用的“颜料”,是指在一般的工程领域定义的天然颜料、合成有机颜料、合成无机颜料等。
作为该色材层的形成方法,没有特别限制,但优选通过涂布形成。另外,在色材层中使用的色材为颜料时,优选进一步含有色材分散用树脂,作为该色材分散用树脂,优选使颜料、色材分散用树脂以及根据需要添加的其他添加剂等分散或溶解于溶剂中,作为溶液以旋涂形成均匀的液膜后,使之干燥而制成树脂薄膜。此外,在复合化颜料原体的制造中,在作业效率上优选上述色材层和保护层的形成均通过涂布进行。
作为上述复合化颜料原体,还可以是具有多个依次层叠了上述剥离用树脂层和金属或金属化合物层的结构的层构成。这时,关于多个由金属或金属化合物层构成的层叠结构整体的厚度,即关于除了片状基材和紧邻其上的剥离用树脂层外的、金属或金属化合物层-剥离用树脂层-金属或金属化合物层或者剥离用树脂层-金属或金属化合物层的厚度,优选为5000nm以下。在为5000nm以下时,即使在将复合化颜料原体卷成卷状的情况下,也难以发生裂纹、剥离,保存性出色。另外,在颜料化时光泽性、背景隐蔽性也出色,因而优选。另外,还可以举出在片状基材面的两面依次层叠有剥离用树脂层和金属或金属化合物层的结构,但并不限于这些。
作为从上述片状基材剥离的处理法,没有特别限制,但优选通过将上述复合化颜料原体在液体中浸渍而进行的方法;或者在液体中浸渍的同时进行超声波处理,进行剥离处理和已剥离的复合化颜料的粉碎处理的方法。
如上所述得到的由平板状粒子形成的金属颜料,剥离用树脂层具有保护胶体的作用,仅通过在溶剂中进行分散处理即可得到稳定的分散液。另外,在将该金属颜料用于本实施方式的第2墨液组合物时,来源于上述剥离用树脂层的树脂还承担赋予对于基底层的粘合性的功能。
上述金属颜料的浓度相对于第2墨液组合物总质量优选为0.1~3.0质量%,更优选0.25~2.5质量%,特别优选0.5~2.0质量%。
(2)第2热塑性树脂
作为第2墨液组合物中含有的第2热塑性树脂,可以在能够利用喷墨记录方法喷出该墨液组合物的液滴的范围内使用任意的热塑性树脂。关于第2热塑性树脂,除了其玻璃化转变温度按照如以下所说明的方式进行选择以外,可以使用“1.4.(1)第1热塑性树脂”项中例示的热塑性树脂。第2热塑性树脂可以选择与第1热塑性树脂同一种类的热塑性树脂。这样选择时,可以进一步提高基底层和金属光泽层之间的粘合性。
作为第2热塑性树脂的功能之一,可以举出在第2墨液组合物附着在基底层上时,赋予第2墨液组合物中含有的金属颜料之间的粘合性,抑制金属颜料的剥离等。由此,可以提高金属光泽层的耐擦伤性等。另外,作为第2热塑性树脂的功能之一,可以举出在第2墨液组合物含有平板状的金属颜料时,使基底层的表面与该金属颜料的平坦面平行地配置,提高金属光泽层的光泽感。关于体现该功能的机理,虽然并不确定,但可以认为是由第2热塑性树脂的变形、第2墨液组合物的粘度分布、变化而引起的。由此,在基底层上形成有金属光泽层时,可以形成更良好的金属光泽面。
第2热塑性树脂的重均分子量为1万~15万,优选1万~10万。第2热塑性树脂的分子量小于1万时,有时第2墨液组合物在附着于基底层上时作为金属颜料的粘结剂的效果小。另外,第2热塑性树脂的分子量大于15万时,第2墨液组合物的粘度增大,有时无法用喷墨记录装置喷出第2墨液组合物的液滴。
第2热塑性树脂在第2墨液组合物中可以以溶液状态、乳液状态和该树脂粒子分散的状态中的任一状态被含有。第2热塑性树脂以粒子状态被含有时,该粒子的粒径优选为0.1~20μm,进一步优选0.5~10μm。粒径大于20μm时,有时喷墨记录装置的喷嘴会堵塞。
第2热塑性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比第1热塑性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高。就第2热塑性树脂而言,以玻璃化转变温度为界,在低温时弹性模量增大,在高温时弹性模量减小。因此,第2热塑性树脂在玻璃化转变温度以上时容易塑性变形。第2热塑性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可以为10~130℃,优选为15~110℃,进一步优选为20~85℃,特别优选为25~60℃。
第2热塑性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与第1热塑性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的差可以为小于5℃。这样,形成基底层的工序中选择的温度,会位于形成金属光泽层的工序中第2热塑性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的附近,所以可以提高金属光泽层的耐擦伤性并进一步提高金属光泽感。
第2热塑性树脂相对于第2墨液组合物的含量为0.01~50质量%,优选0.05~40质量%,更优选0.1~30质量%。
(3)其他成分
第2墨液组合物可以含有其他成分。作为第2墨液组合物中可以含有的成分,可以举出有机溶剂、表面活性剂、色材、分散剂、抗氧化剂或紫外线吸收剂等稳定剂以及表面活性剂等。第2墨液组合物中含有色材时,金属光泽层被着色,可以得到经着色的金属光泽。这些成分均与“1.4.第1墨液组合物”项中所述的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1.7.各墨液组合物的物性
对第1墨液组合物和第2墨液组合物的物性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其表面张力优选为20~50mN/m。表面张力小于20mN/m时,有时墨液组合物会润湿扩张至喷墨记录装置的喷嘴周围、或者从喷嘴等渗出,难以进行液滴的喷出,表面张力超过50mN/m时,有时不会在附着对象上润湿扩张,无法进行良好的印刷。
第1墨液组合物和第2墨液组合物在20℃的粘度优选为2~10mPa·s,更优选3~5mPa·s。各墨液组合物在20℃的粘度处于上述范围内时,可以进一步合适地用于喷墨记录装置,可以从喷嘴喷出适量组合物,进一步减少组合物的飞行弯曲或飞散。
根据以上说明的喷墨记录方法,可以在包括普通纸的记录介质上记录具有良好金属光泽的图像。
2.记录物
通过本实施方式的喷墨记录方法得到的记录物,在记录介质上形成有光泽度高的金属光泽面。
3.墨液组
作为本实施方式的墨液组,例示至少具有上述第1墨液组合物和第2墨液组合物的墨液组。可以制成具有单个或多个上述各墨液组合物的墨液组,还可以制成具有进一步含有一个或多个其他墨液组合物的墨液的墨液组。作为墨液组可以具有的其他墨液组合物,可以举出青、洋红、黄、浅青、浅洋红、深黄、红、绿、蓝、橙、紫等彩色墨液组合物、黑墨液组合物、浅黑墨液组合物等。
4.墨盒和喷墨记录装置
作为本实施方式的墨盒,可以例示具有上述墨液组的墨盒。由此,可以容易地运输具有上述喷墨记录用光固化型墨液组合物的墨液组。本实施方式的喷墨记录装置,具有上述各墨液组合物、墨液组或墨盒,例如可以例示“1.喷墨记录方法”项中记载的喷墨记录装置。
5.实施例和比较例
以下,通过实施例和比较例具体地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的范围并不限于此。
5.1.记录介质
作为实施例和比较例的记录介质,使用富士施乐公司制的型号Xerox 4024(普通纸)。该普通纸不具有涂层。
5.2.第1墨液组合物和第2墨液组合物的制备
第1墨液组合物和第2墨液组合物如下进行制备。此外,粘度使用Anton Paar公司制“AMVn”粘度计进行测定。
5.2.1.第1墨液组合物
第1墨液组合物(A1)中,作为溶剂,使用将γ-戊内酯:20.0质量份、二甘醇二乙醚:65.5质量份、四乙二醇单丁醚:10.0质量份混合而成的溶剂。
在上述组成的溶剂中添加分散剂(聚酯系高分子化合物,Avecia公司制“solsperse 32000”)2.0质量份,用溶解器以3000rpm搅拌1小时后,用填充了氧化锆珠(2mm)的珠磨机进行分散。进而,用填充了氧化锆珠(0.3mm)的纳米磨机进行分散。
边将该分散液以4000rpm进行搅拌,边添加作为第1热塑性树脂的罗门哈斯(Rohm and Haas)公司制“Paraloid B-67”(分子量60000,Tg=50℃,聚甲基丙烯酸异丁酯)2.5质量份,制成第1墨液组合物(A1)。此外,第1墨液组合物(A1)的粘度为4.1mPa·s(20℃)。
第1墨液组合物(A2)如下制成,即,添加作为第1热塑性树脂的罗门哈斯公司制“Paraloid B-60”(分子量60000,Tg=75℃,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丁酯共聚物)3.0质量份,使二甘醇二乙醚为65质量份,除此以外与第1墨液组合物(A1)同样地制成。此外,第1墨液组合物(A2)的粘度为3.9mPa·s(20℃)。
第1墨液组合物(A3)如下制成,即,作为第1热塑性树脂使用Degussa Roehm公司制“DEGALAN M825”(分子量80000,Tg=105℃,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添加量为2.0质量份,使二甘醇二乙醚为64.5质量份,除此以外与第1墨液组合物(A1)同样地制成。此外,第1墨液组合物(A2)的粘度为4.4mPa·s(20℃)。
5.2.2.第2墨液组合物
为了得到在第2墨液组合物中添加的金属颜料,首先如下制作金属颜料分散液。
在膜厚100μm的PET膜上,采用棒涂法均匀涂布由纤维素乙酸酯丁酸酯(关东化学公司制)3.0质量%和二甘醇二乙醚(日本乳化剂公司制)97质量%构成的树脂层涂布液,在60℃干燥10分钟,从而在PET膜上形成树脂层薄膜。
然后,使用真空蒸镀装置(VACUUM DEVICE公司制VE-1010型真空蒸镀装置),在上述树脂层上形成平均膜厚20nm的铝蒸镀层。
然后,使用超声波分散机(AS ONE公司制,VS-150),将通过上述方法形成的层叠体在二甘醇二乙醚中同时进行剥离、微细化和分散处理。制作累积的超声波分散处理时间为12小时的金属颜料分散液。
将得到的金属颜料分散液使用目数5μm的SUS筛网滤器进行过滤处理,除去粗大粒子。然后,将滤液装入圆底烧瓶中,使用旋转蒸发仪馏去二甘醇二乙醚。由此,将金属颜料分散液浓缩,然后,进行该金属颜料分散液的浓度调整,得到5质量%浓度的金属颜料分散液。
使用激光式粒度分布测定机(SEISHIN ENTERPRISE公司制,“LMS-30”),测定金属颜料的粒度分布和50%体积平均粒径,结果50%平均粒径为1.03μm,最大粒径为4.9μm。
另外,使用粒径/粒度分布测定装置(Sysmex公司制FPIA-3000S)测定金属颜料的长径(X方向)-短径(Y方向)平面的当量圆直径的50%平均粒径R50,测定平均膜厚Z,进而,基于得到的R50和Z的测定值,算出R50/Z,结果,平均粒径Rmax为3.2μm,50%平均粒径R50为0.89μm,平均膜厚Z为0.02μm,R50/Z为44.5。应说明的是,由CV值=粒度分布的标准差/粒径的平均值×100的计算式求出粒度分布值(CV值),结果粒度分布值(CV值)为38.2。
另外,对于金属颜料的平均膜厚,采用电子显微镜测定随机选择的10个的平均膜厚,结果其平均值为20nm。
第2墨液组合物(B1)中,作为溶剂,使用将γ-戊内酯:20.0质量份、二甘醇二乙醚:45.5质量份、四乙二醇单丁醚:10.0质量份混合而成的溶剂。
然后,添加上述中制备的金属颜料分散液:20质量份和分散剂(聚酯系高分子化合物,Avecia公司制“solsperse 32000”):2.0质量份,用溶解器以3000rpm搅拌1小时后,用填充了氧化锆珠(2mm)的珠磨机进行分散。进而,用填充了氧化锆珠(0.3mm)的纳米磨机进行分散。
边将该分散液以4000rpm进行搅拌,边添加作为第2热塑性树脂的罗门哈斯公司制“Paraloid B-67”(分子量60000,Tg=50℃,聚甲基丙烯酸异丁酯)2.5质量份,制成第1墨液组合物(A1)。此外,第1墨液组合物(A1)的粘度为4.1mPa·s(20℃)。因此,第2墨液组合物(B1)除了含有1质量份的金属颜料以外,具有与第1墨液组合物(A1)同样的组成。
第2墨液组合物(B2)如下制成,即,添加作为第2热塑性树脂的罗门哈斯公司制“Paraloid B-60”(分子量60000,Tg=75℃,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丁酯共聚物)3.0质量份,并使作为溶剂的二甘醇二乙醚为45质量份,除此以外与第2墨液组合物(B1)同样地制成。此外,第2墨液组合物(B2)的粘度为3.9mPa·s(20℃)。因此,第2墨液组合物(B2)除了含有1质量份的金属颜料以外,具有与第1墨液组合物(A2)同样的组成。
第2墨液组合物(B3)如下制成,即,使用第2热塑性树脂作为Degussa Roehm公司制“DEGALAN M825”(分子量80000,Tg=105℃,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添加量为2.0质量份,使作为溶剂的二甘醇二乙醚为46质量份,除此以外与第2墨液组合物(B1)同样地制成。此外,第2墨液组合物(B3)的粘度为4.4mPa·s(20℃)。因此,第2墨液组合物(B3)除了含有1质量份的金属颜料以外,具有与第1墨液组合物(A3)同样的组成。
5.3.评价用试样的制作
实施例和比较例的各试样使用喷墨打印机SP-300V(Roland DG公司制)作为喷墨记录装置而制成。代替该打印机的青色墨液而填充并使用上述第1墨液组合物,代替黄色墨液而填充并使用第2墨液组合物。此外,洋红色墨液、黑色墨液原样使用。另外,该打印机在印字位置以能够加热普通纸的方式进行了安装能调温的辊的改造。
各试样按照在表1所示的基底层形成温度下采用第1墨液组合物形成基底层、在其上采用第2墨液组合物形成金属光泽层的方式进行印刷。对于金属光泽层也在相同温度下形成。印刷以介质“普通纸”、印刷品质“清晰”的打印模式形成,成为均匀的整面图像。这些试样的基底层和金属光泽层中使用的墨液量,每1次印刷为1.6mg/cm2。全部试样在制成后在常温干燥8小时后,以供评价。
表1
Figure GSA00000009516000231
5.4.评价方法
各试样的评价通过以目视观察各试样来进行。观察结果的基准是,将光泽性优异者评价为AA,光泽性良好者评价为A,光泽性不足者评价为C,一并记于表1。
5.5.评价结果
由表1来看,第1墨液组合物中含有的第1热塑性树脂的Tg为第2墨液组合物中含有的第2热塑性树脂的Tg以下的各实施例的试样,得到了良好的金属光泽。另一方面,第1热塑性树脂的Tg比第2热塑性树脂的Tg高的各实施例的试样,没有得到良好的金属光泽。该结果可以认为表示出,在实施例中形成基底层时,第1墨液组合物向普通纸(记录介质)的浸透被抑制,并且,基底层的表面平滑化。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根据本发明的喷墨记录方法,可以在包括普通纸的记录介质上,记录具有良好金属光泽的图像。因此,可以响应例如通过廉价的打印机容易且廉价地印刷金属光泽图像这样的要求。

Claims (8)

1.一种喷墨记录方法,是使用喷墨记录装置在记录介质上记录具有金属光泽的图像的喷墨记录方法,包含如下工序:
对于至少含有第1热塑性树脂的第1墨液组合物的液滴,使该液滴附着在所述记录介质上而形成基底层的工序,以及
使至少含有金属颜料和第2热塑性树脂的第2墨液组合物的液滴附着在所述基底层上而形成金属光泽层的工序;
所述第1热塑性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所述第2热塑性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以下,
所述形成基底层的工序在比所述第1热塑性树脂的所述玻璃化转变温度高的温度下进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记录方法,其中,所述第1热塑性树脂和所述第2热塑性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均为25~60℃。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喷墨记录方法,其中,所述第1热塑性树脂和所述第2热塑性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的差小于5℃。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喷墨记录方法,其中,所述第1热塑性树脂和所述第2热塑性树脂是相同种类的热塑性树脂。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喷墨记录方法,其中,至少所述形成基底层的工序在所述第1热塑性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以上进行。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喷墨记录方法,其中,至少所述形成基底层的工序在40~90℃进行。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喷墨记录方法,其中,所述金属颜料是由铝或铝合金形成的平板状粒子,将该平板状粒子的平面上的长径设为X、短径设为Y、厚度设为Z时,该平板状粒子的由X-Y平面的面积求出的当量圆直径中,使50%平均粒径R50为0.5~3μm、且满足R50/Z>5的条件。
8.一种记录物,利用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喷墨记录方法而在记录介质上形成有具有金属光泽的图像。
CN2010101039937A 2009-01-27 2010-01-27 喷墨记录方法及记录物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79191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015078 2009-01-27
JP2009015078A JP5316023B2 (ja) 2009-01-27 2009-01-27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および記録物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91915A true CN101791915A (zh) 2010-08-04
CN101791915B CN101791915B (zh) 2012-04-04

Family

ID=416191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103993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791915B (zh) 2009-01-27 2010-01-27 喷墨记录方法及记录物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8215764B2 (zh)
EP (1) EP2210743B1 (zh)
JP (1) JP5316023B2 (zh)
CN (1) CN101791915B (zh)
AT (1) ATE507086T1 (zh)
DE (1) DE602010000023D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48726A (zh) * 2011-06-29 2013-01-02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喷墨记录装置和记录物
CN102896925A (zh) * 2011-07-26 2013-01-30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印刷方法、印刷装置、印刷物及成形体
CN103317849A (zh) * 2012-03-23 2013-09-25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喷墨记录装置、记录物
CN103402781A (zh) * 2011-02-28 2013-11-20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喷墨记录方法及印刷物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927633A1 (en) 2006-11-30 2008-06-04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Ink composition, two-pack curing ink composition set, and recording method and recorded matter using these
US8894197B2 (en) 2007-03-01 2014-11-25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Ink set, ink-jet recording method, and recorded material
EP2421923B1 (en) * 2009-04-23 2016-12-21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Ink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of use
JP5459479B2 (ja) 2009-12-09 2014-04-0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および記録物
KR20130034664A (ko) * 2010-06-25 2013-04-05 오말코 네트워크 솔루션스 리미티드 연성 기판에 대한 보안 개선
JP5664011B2 (ja) * 2010-08-11 2015-02-0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インクセットおよび記録物
US9308761B2 (en) 2010-08-11 2016-04-12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Ink jet printing method, ink set, and printed matter
JP5664027B2 (ja) * 2010-08-31 2015-02-0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記録物
CN103298894B (zh) 2010-11-12 2016-05-18 录象射流技术公司 在膜基底上印刷的方法
JP5810571B2 (ja) * 2011-03-22 2015-11-1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JP2012236870A (ja) 2011-05-10 2012-12-06 Seiko Epson Corp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記録物およびインクセット
US20120286502A1 (en) * 2011-05-13 2012-11-15 Xerox Corporation Storage Stable Images
US10844233B2 (en) 2014-09-26 2020-11-24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Non-Newtonian photo-curable ink composition
US10077368B2 (en) 2014-09-26 2018-09-18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Non-Newtonian photo-curable ink composition
WO2016048358A1 (en) 2014-09-26 2016-03-31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Non-newtonian photo-curable ink composition
JP5854116B2 (ja) * 2014-11-21 2016-02-0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およびインクセット
WO2016093840A1 (en) 2014-12-11 2016-06-16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Non-newtonian photo-curable ink composition
JP7028180B2 (ja) * 2016-10-06 2022-03-02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記録媒体および画像形成方法
JP7395977B2 (ja) * 2019-11-13 2023-12-12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用インク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用インクの製造方法
EP4072861A1 (en) * 2019-12-13 2022-10-19 Ricoh Company, Ltd. Clear ink, printing method, and inkjet printing apparatus
JP7447521B2 (ja) * 2020-02-06 2024-03-12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用インク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用インクの製造方法
JP2022026642A (ja) * 2020-07-31 2022-02-1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227200A (en) * 1978-10-10 1980-10-07 Whittaker Corporation Pigmented jet printing and product
JPH0796603A (ja) * 1993-07-31 1995-04-11 Sony Corp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GB9324740D0 (en) * 1993-12-02 1994-01-19 Johnson Matthey Plc Transfer manufacture
JP3550637B2 (ja) * 1996-09-27 2004-08-0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JP3678303B2 (ja) * 1999-04-01 2005-08-0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非吸収性記録媒体に対する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JP3552165B2 (ja) * 2001-01-29 2004-08-1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媒体に二液を用いて印刷する記録方法
JP2001246767A (ja) * 2000-03-07 2001-09-11 Sharp Corp インクジェット画像形成方法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画像形成装置
JP3912212B2 (ja) * 2002-01-23 2007-05-0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材料セット
JP4096158B2 (ja) * 2002-03-19 2008-06-0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クリアインク組成物、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物の製造方法
JP2003292832A (ja) 2002-03-29 2003-10-15 Seiko Epson Corp クリアインク組成物、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物の製造方法
JP4911353B2 (ja) 2002-03-15 2012-04-0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クリアインク組成物、インクセット、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JP2004042593A (ja) 2002-05-22 2004-02-12 Ricoh Co Ltd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用処理液、インクセット、これらが充填されたカートリッジ、これらを用いた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画像形成方法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US7507452B2 (en) * 2002-10-02 2009-03-24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Printing method using pearl pigment
JP2004261976A (ja) * 2003-02-17 2004-09-24 Seiko Epson Corp 液体組成物
DE10322841A1 (de) * 2003-05-19 2004-12-16 Merck Patent Gmbh Duales Sicherheitsmerkmal
JP4507528B2 (ja) 2003-08-21 2010-07-2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複合化顔料原体および複合化顔料
JP4507529B2 (ja) 2003-08-21 2010-07-2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複合化顔料原体および複合化顔料
ATE468373T1 (de) * 2005-09-12 2010-06-15 Electronics For Imaging Inc Metallic-tintenstrahldrucksystem für graphische anwendungen
JP2007076033A (ja) 2005-09-12 2007-03-29 Konica Minolta Photo Imaging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画像記録方法
JP5088659B2 (ja) * 2006-04-03 2012-12-0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組成物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JP2008088228A (ja) * 2006-09-29 2008-04-17 Fujifilm Corp インクジェット用インク組成物、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方法並びに記録物
JP2008174712A (ja) * 2006-12-19 2008-07-31 Seiko Epson Corp 顔料分散液、インク組成物、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並びに記録物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02781A (zh) * 2011-02-28 2013-11-20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喷墨记录方法及印刷物
CN102848726A (zh) * 2011-06-29 2013-01-02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喷墨记录装置和记录物
CN102848726B (zh) * 2011-06-29 2015-11-25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喷墨记录装置和记录物
CN102896925A (zh) * 2011-07-26 2013-01-30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印刷方法、印刷装置、印刷物及成形体
CN102896925B (zh) * 2011-07-26 2017-05-10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印刷方法、印刷装置、印刷物及成形体
CN103317849A (zh) * 2012-03-23 2013-09-25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喷墨记录装置、记录物
CN103317849B (zh) * 2012-03-23 2017-03-01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喷墨记录装置、记录物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0173082A (ja) 2010-08-12
US20100187805A1 (en) 2010-07-29
ATE507086T1 (de) 2011-05-15
CN101791915B (zh) 2012-04-04
US8215764B2 (en) 2012-07-10
EP2210743B1 (en) 2011-04-27
JP5316023B2 (ja) 2013-10-16
EP2210743A1 (en) 2010-07-28
DE602010000023D1 (de) 2011-06-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91915B (zh) 喷墨记录方法及记录物
US8746867B2 (en) Ink jet recording method,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recorded material
US8500264B2 (en) Ink jet recording method
JP4978004B2 (ja) インク組成物
US9034427B2 (en) Method of forming opaque layer, recording process, ink set, ink cartridge, and recording apparatus
CN102199383B (zh) 水性油墨组合物及使用其的喷墨记录方式的印刷方法
JP4301289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US20100086692A1 (en) Ink jet printing method
US20120249705A1 (en) Ink jet recording method
CN101774296B (zh) 喷墨记录方法、记录物、喷墨记录用墨液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2173207A (zh) 墨盒、喷墨记录方法以及记录物
JP2011201228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CN101746175A (zh) 图像记录方法、记录物及图像记录系统
JP6776770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の制御方法
JP6016066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US8430495B2 (en) Ink jet recording method and recorded matter
CN101823364A (zh) 喷墨记录方法、记录物、墨液组、墨盒及喷墨记录装置
JP2017186472A (ja) 水系インクジェットインク組成物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方法
US10543683B2 (en) Ink jet recording method and control method of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JP5614255B2 (ja) インク組成物
US10576770B2 (en) Ink jet recording method and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CN104249580A (zh) 图像记录方法、成套墨和成套墨的制备方法
JP5954393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JP2004175879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用インク、記録方法
JP2012167235A (ja) インク組成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404

Termination date: 2021012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