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791029B - 一种花果香型柿叶茶的制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花果香型柿叶茶的制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791029B
CN101791029B CN2010101034488A CN201010103448A CN101791029B CN 101791029 B CN101791029 B CN 101791029B CN 2010101034488 A CN2010101034488 A CN 2010101034488A CN 201010103448 A CN201010103448 A CN 201010103448A CN 101791029 B CN101791029 B CN 10179102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ersimmon leaf
persimmon
leaves
leaf tea
t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10344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791029A (zh
Inventor
陈玉琼
倪德江
余志�
张苏丹
罗正荣
周继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010103448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791029B/zh
Publication of CN1017910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9102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79102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9102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园艺产品综合利用领域,涉及一种花果香型柿叶茶的制作方法。其步骤包括1)采摘色泽翠绿和无病虫害的柿树的新鲜嫩叶;2)将鲜叶置于茶叶揉切机中揉切,重复揉切2次,将其制成颗粒状,得揉切叶;3)将揉切叶置发酵盘中,保持叶厚度为15~20cm,发酵温度为30~35℃,相对湿度为50~70%,堆积发酵时间为12h,得到发酵叶;4)将发酵叶置烘干机上烘制2次,第一次烘制温度为100~120℃,使柿叶的含水量至10~15%;第二次烘制温度为80~90℃,使柿叶的含水量至3~5%,得到柿叶茶成品。本发明的柿叶茶具有高锐的花果香,汤色为橙红或橙黄色,滋味为甜醇等特色。本发明的柿叶茶适合机械化生产。

Description

一种花果香型柿叶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园艺产品综合利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花果香型柿叶茶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柿叶为柿科(Ebenaceae)植物,其分类命名为DiospyrosL.和DiospyroskakiL.f的鲜叶或干制叶。柿叶入药最早见于中国明朝《滇南本草第一卷》“柿花”项下,曰:“经霜叶敷臃疮”(兰茂,明)。《本草再新》中记载柿叶“味苦,性寒,无毒,专入肺经,治咳嗽吐血,止渴生津。”《分类草药性》亦记载柿叶可“治咳嗽气喘,消肺气胀。”《广西中药材标准1990版》收载中药柿叶,其性味“苦、酸、涩、凉”,功能与主治为:“清肺止咳,凉血止血,活血化癖,降血压。用于咳喘,肺气胀,各种内出血,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症,冠心病”(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1992)。柿叶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含蛋白质11%-15%、水解氨基酸13%左右、可溶性糖类5%-8%、维生素C1000mg/kg、黄酮3070.1mg/kg(沈隽主编,1993)。传统的柿叶茶制备工艺较为简单,一般加工步骤为:柿叶采收-选择-修整-清洗-沥干-漂烫-冷水浸泡-烘炒与熏蒸-晒干-切碎(长度为0.5-1.0cm)-包装-成品。现有的非专利文献中也有一些论述,例如作者林娇芬(林娇芬,揉捻和干燥方法对柿叶茶品质的影响,食品科技,2007,(32)5:214-217;林娇芬,自然摊放萎凋工艺对柿叶茶品质改进的影响,福建农林大学学报,2007,(36)1:102-105);石棉芹(石棉芹,柿叶茶加工技术研究,食品工业,2002,(23)6:46-48);马建锁(马建锁,柿叶茶的制作工艺,食品科学,1998,(19)8:68-68)。在公开的专利文献中如申请号97108626;申请号98113001;02113621;99113413也有涉及到柿叶茶的加工,属于传统工艺的制作方法。然而,利用传统工艺制作的柿叶茶青腥气和苦涩味严重,消费者很难接受,严重影响柿产业的发展。本发明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加工花果香型柿叶茶的制作新工艺,为消费者提供了一种新奇的柿叶茶产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根据柿叶的物理及化学特性,采用新的制作方法,制作一种花果香型柿叶茶,使其达到“汤色橙红(黄),香气为高锐、花果香显露,滋味为甜醇,口感较好的品质要求。本发明制作的柿叶茶既具有颗粒的外形,又有花果香的品质,不仅为消费者提供了一种新奇的柿叶茶产品,还为广大柿农提供了一条致富途径。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花果香型柿叶茶的制作方法,其制作步骤包括将鲜叶揉切、堆积发酵、干燥、包装,在加工过程中使所述产品的外形为颗粒状,香气为高锐的花果香,汤色为橙红(黄),其滋味为甜醇。其制作步骤还包括:
(1)采摘色泽翠绿和无病虫害的新鲜柿树的嫩叶,得到鲜叶;
(2)将所述的鲜叶置于茶叶揉切机中揉切,重复揉切2次,转速34r/min,时间0.5min,将其制成颗粒状,得到揉切叶;
(3)将揉切叶置于发酵盘中,保持叶厚度为15~20cm,发酵温度为30~35℃,相对湿度为50~70%,堆积发酵时间为12h,得到发酵叶;
(4)将发酵叶置于烘干机上烘制2次,第一次烘制的温度为100~120℃,使柿叶的含水量为10~15%;第二次烘制温度为80~90℃,使柿叶的含水量为3~5%,得到柿叶茶成品;
(5)成品柿叶茶经过检验后,包装入库,即为柿叶茶成品。
本发明具有以下积极效果:
1、丰富了柿叶茶的种类,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选择,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
2、提高了柿叶茶品质:利用该工艺制作的柿叶茶,其外形呈颗粒状,色泽乌润,内质汤色橙红(黄),香气高锐、花果香显露,滋味甜醇,品质明显优于目前的柿叶茶品种。
3、本发明的工艺适合机械化生产,制作工效高,品质稳定:只涉及2种机械,完全实现机械化加工,台时产量达到80~100kg/h。由于该发明的柿叶茶是全程机械化操作,工艺参数可控,品质十分稳定。
4、新型柿叶茶价格比传统工艺加工的要高出2倍,提高了柿叶茶的经济价值。
表1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
比较项目   本发明的技术特征 相关文献的技术特征 本发明相对于相关文献的突出效果
揉切   采用揉切机将鲜叶制成颗粒状   现有文献报道的是对干柿叶进行粉碎,或对杀青叶进行揉捻成条状。尚无文献报道对鲜叶揉切。  鲜叶揉切一方面有利于形成颗粒的形状,粉末少,另一方面有利于内含物质的充分接触,促进发酵过程形成花果香味。
堆积发酵   在自制发酵盘上进行,提出发酵盘规格、发酵温度、相对湿度和发酵时间。   尚无文献报道柿叶茶加工采用发酵工艺。  提出发酵盘规格(长*宽*高:60cm*40cm*30cm)和工艺参数:叶厚度20cm,温度控制35℃,湿度控制70%,时间12h。特色在于:应用发酵技术,促使内含成分的变化,形成香气花果香的品质。
干燥   在一般的茶叶烘干机中进行。   文献中有干燥的报道,但工艺参数有差异。  提出干燥2次烘干,第一次温度120℃,柿叶含水量10%;第二次温度为90℃,柿叶含水量3%。特色在于:第一次干燥钝化酶活性,第二次干燥稳定柿叶茶品质。
  创新点总结   本发明对柿叶茶加工工艺进行革新,研究手段先进,数据翔实可靠。   除干燥工序外,较少对柿叶茶加工的其他关键工序进行研究,研究缺乏系统性,且使用的方法较简单。   本发明提出了柿叶茶加工的新工艺,通过对比试验,确定出相关工艺参数,完全实现机械化加工,不仅制作工效高,而且生产效益高,经济效益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正交试验柿叶茶多酚含量的影响的作图。
图2:是本发明正交试验柿叶茶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的作图。
图3:是是本发明正交试验柿叶茶氨基酸含量的影响的作图。
图4:是本发明正交试验柿叶茶氨基酸含量的影响的作图。
图5:传统工艺生产的柿叶茶香气总离子流图。
图6:是本发明的工艺生产的柿叶茶香气总离子流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堆积发酵单因素优化:
采摘柿树的新鲜嫩叶,要求鲜叶绿色,无病虫叶,按揉切、堆积发酵、干燥的工艺流程操作(见本说明书的《发明内容》)。揉切是在在6CRQ-20型转子揉切机(浙江富阳茶叶机械厂)中进行,转速34r/min,时间0.5min,反复揉切2次,堆积发酵在自制发酵盘(长*宽*高:60cm*40cm*30cm)中进行,干燥在6CH-1.3型连续烘干机(浙江绿峰机械有限公司产品)中进行(烘制2次,第一次温度为100~120℃,使柿叶含水量至10~15%;第二次烘制温度为80~90℃,使柿叶含水量至3~5%),最后包装出厂。为了实现产品和工艺的最优化,设定了不同发酵温度试验(温度梯度依次设计为20℃,常温,30℃和35℃),不同发酵相对湿度试验(梯度依次设计为60%、70%、80%、90%和自然湿度),不同发酵时间试验(2h,4h,6h,8h,10和12h)。每处理重复3次。分析柿叶茶感官品质和理化指标,结果列于表2-6。分析表明,随着发酵气温的增高,香气逐渐转好,在30℃时香气最好,有花果香出现,且持续时间较久,温度继续增加则出现发闷的现象,不利于香气物质的转化。在相对湿度为70%和自然条件下的相对湿度为75%时,香气、汤色、滋味等品质的综合指数较高,香气高,持续时间长久,汤色较好,滋味甜醇,品质较好。发酵的相对湿度过高则发酵偏重,品质受到不利影响。发酵时间少于4h时,香气以青气较重,滋味也有明显的青味。发酵时间在6-10h之间时,香气转变明显,逐渐转变成令人愉悦的香气类型,滋味也发生变化,以甜醇为主,口感较好。发酵时间超过12h则香气低闷,发酵过重,品质逐渐下降。
表2本发明的工艺中柿叶茶不同发酵温度处理的感官品质评价
Figure GSA00000021084200031
Figure GSA00000021084200041
注:审评因子权数分配:香气(35%)、滋味(35%)、汤色(20%)、叶底(10%),外形及干茶色泽仅做参考,不计评分。
表3本发明的工艺中柿叶茶不同发酵湿度处理的感官品质评价
Figure GSA00000021084200042
注:审评因子权数分配:香气(35%)、滋味(35%)、汤色(20%)、叶底(10%),外形及干茶色泽仅做参考,不计评分。
表4本发明的工艺中柿叶茶不同发酵时间处理的感官品质评价
注:审评因子权数分配:香气(35%)、滋味(35%)、汤色(20%)、叶底(10%),外形及干茶色泽仅做参考,不计评分。
表5不同发酵温度对柿叶茶主要品质成分分析结果
Figure GSA00000021084200051
注:表中同一列字母表示经LSR法检验在0.01或0.05水平差异显著。a,b:p<0.05,A,B:p<0.01
表6不同发酵相对湿度对柿叶茶主要品质成分分析结果
Figure GSA00000021084200052
注:表中同一列字母表示经LSR法检验在0.01或0.05水平差异显著。a,b:p<0.05,A,B:p<0.01
表7不同发酵时间对柿叶茶主要品质成分分析结果
Figure GSA00000021084200053
注:表中同一列字母表示经LSR法检验在0.01或0.05水平差异显著。a,b:p<0.05,A,B:p<0.01
实施例2:堆积发酵条件的正交优化:
采摘柿树新鲜嫩叶,要求鲜叶绿色,无病虫叶,按实施例1的工艺操作。揉切在6CRQ-20型转子揉切机(浙江富阳茶叶机械厂)中进行,反复揉切2次,堆积发酵在自制发酵盘(长*宽*高:60cm*40cm*30cm)中进行,干燥在6CH-1.3型连续烘干机(浙江绿峰机械有限公司)中进行(烘制2次,第一次温度100~120℃,使柿叶含水量至10~15%;第二次烘制温度为80~90℃,使柿叶含水量至3~5%),最后包装出厂。设置发酵温度(25℃、30℃、35℃)、发酵时间(8h、10h、12h)、发酵的相对湿度(55%、70%、85%)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见表7),结果见表9-17和图1-4。结果如下:品质综合较佳的是第五个和第七个处理,即H5:30℃、70%、12h和H7:35℃、55%、12h。在这两个工艺参数下,茶汤色泽橙红,香气高锐、甜香,滋味甜醇,口感较好,易被消费者接受。
表8正交设计表
Figure GSA00000021084200061
表9本发明的工艺中柿叶茶正交试验处理的感官品质
Figure GSA00000021084200062
注:审评因子权数分配:香气(35%)、滋味(35%)、汤色(20%)、叶底(10%),外形及干茶色泽仅做参考,不计评分。
表10正交试验对柿叶茶多酚成分分析结果
Figure GSA00000021084200072
注:表中同一列字母表示经LSR法检验在0.01或0.05水平差异显著。a,b:p<0.05,A,B:p<0.01
表11正交试验对柿叶茶可溶性糖成分分析结果
Figure GSA00000021084200073
注:表中同一列字母表示经LSR法检验在0.01或0.05水平差异显著。a,b:p<0.05,A,B:p<0.01
表12正交试验对柿叶茶氨基酸成分分析结果
Figure GSA00000021084200074
注:数字带“*”表示差异达到F0.05显著水平。“**”表示差异达到F0.01极显著水平。
表13正交试验对柿叶茶氨基酸成分多重比较表
Figure GSA00000021084200081
注:表中同一列字母表示经LSR法检验在0.01或0.05水平差异显著。a,b:p<0.05,A,B:p<0.01
表14正交试验对柿叶茶黄酮成分分析结果
Figure GSA00000021084200082
注:数字带“*”表示差异达到F0.05显著水平。“**”表示差异达到F0.01极显著水平。
表15正交试验对柿叶茶黄酮成分多重比较表
Figure GSA00000021084200083
注:表中同一列字母表示经LSR法检验在0.01或0.05水平差异显著。a,b:p<0.05,A,B:p<0.01
表16正交试验对柿叶茶黄酮成分多重比较表
注:表中同一列字母表示经LSR法检验在0.01或0.05水平差异显者。a,b:p<0.05,A,B:p<0.01
表17正交试验对柿叶茶黄酮成分多重比较表
Figure GSA00000021084200085
Figure GSA00000021084200091
注:表中同一列字母表示经LSR法检验在0.01或0.05水平差异显著。a,b:p<0.05,A,B:p<0.01。
实施例3:本发明的工艺与传统工艺的比较
本发明工艺:采摘新鲜嫩叶,鲜叶绿色,无病虫叶,按揉切、堆积发酵、干燥的工艺流程操作。揉切在6CRQ-20型转子揉切机(浙江富阳茶叶机械厂产品)中进行,反复2次,堆积发酵在自制发酵盘(长*宽*高:60cm*40cm*30cm,叶厚度15cm~20cm,温度控制30℃~35℃,湿度控制50%~70%,时间12h)中进行,干燥在6CH-1.3型连续烘干机(浙江绿峰机械有限公司产品)中进行(烘干2次,第一次温度100℃~120℃,柿叶含水量10%~15%;第二次温度为80℃~90℃,柿叶含水量3~5%),最后包装出厂。
传统工艺:采摘新鲜嫩叶,鲜叶绿色,无病虫叶,按杀青、揉捻、干燥的工艺流程操作。杀青采用三种方式,一是在6CST-40型滚筒连续杀青机(浙江绿峰机械有限公司产品)中进行(温度120~140℃),二是蒸青(时间3min),三是水潦青(沸水,1.5min)。揉捻在6CR-45揉捻机中进行(浙江绿峰机械有限公司,加压轻-重-轻,时间15min)。干燥在6CH-1.3型连续烘干机(浙江绿峰机械有限公司产品)中进行(温度为80℃~90℃,柿叶含水量3~5%),最后包装出厂。
结果(表17,图5-6)表明:在新的加工工艺下鲜叶内一些内含物质发生了变化,去除了柿叶茶中的粗青气味,滋味也发生转变,变的鲜甜爽口,而不再有粗、酸、涩的味道。香气分析表明,新工艺所致柿叶茶香气内含成分明显比传统产品的种类多,主要表现在醇类、醛类和烯烃类的含量多。
表18本发明工艺柿叶茶与传统工艺柿叶茶的感官品质比较
Figure GSA00000021084200092
注:因不同茶类审评要求与权数分配不同,故不计评分。
表19不同加工工艺下柿叶茶香型相似率
Figure GSA00000021084200093
实施例4:
采摘新鲜柿树的嫩叶,要求鲜叶绿色,无病虫叶,按实施例1的工艺流程操作。揉切在6CRQ-20型转子揉切机(浙江富阳茶叶机械厂产品)中进行,反复揉切2次,堆积发酵在自制发酵盘(长*宽*高:60cm*40cm*30cm,叶厚度15cm,发酵温度控制30℃,相对湿度为50%,发酵时间为12h)中进行,干燥在6CH-1.3型连续烘干机(浙江绿峰机械有限公司产品)中进行(烘制2次,第一次烘制的温度为100℃,使柿叶茶含水量至15%;第二次烘制温度为80℃,使柿叶茶含水量至5%),将柿叶茶检验,包装入库,即为本发明的柿叶茶产品。
实施例5:
采摘新鲜柿树的嫩叶,要求鲜叶绿色,无病虫叶,按实施例1的工艺流程操作。揉切在6CRQ-20型转子揉切机(浙江富阳茶叶机械厂)中进行,反复揉切2次,堆积发酵在自制发酵盘(长*宽*高:60cm*40cm*30cm,叶厚度20cm,发酵温度为35℃,相对湿度为70%,发酵时间为12h)中进行,干燥在6CH-1.3型连续烘干机(浙江绿峰机械有限公司产品)中进行(烘制2次,第一次烘制温度120℃,使柿叶茶含水量至10%;第二次烘制温度为90℃,使柿叶茶含水量至3%),将柿叶茶检验,包装入库,即为本发明的柿叶茶产品。
主要参考文献
1、林娇芬等,自然摊放萎凋工艺对柿叶茶品质改进的影响,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6)1:102-105
2、林娇芬等,揉捻和干燥方法对柿叶茶品质的影响,食品科技,2007,(32)5:214-217
3、杨玉凤,柿叶茶的加工制作,中小企业科技,2006,3:47
4、林文,柿叶茶的加工制作,湖南林业,2004,2:23
5、石锦芹等,柿叶茶加工技术研究,食品工业,2002,(23)6:46-48
6、郭其文,柿叶茶炒制技术,农村新技术,2001,6:35
7、陈光,徐绥绪.柿属植物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J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01,18(l):69--74.
8、马建锁柿叶茶的制作工艺,食品科学-1998年8期
9、严铸云等,川产柿叶的生药学研究[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01,24(3):42-44
10、周法兴等.柿叶化学成分的研究.中药通报,1987,12(10):38--39.
11、郭玟等柿叶的研究概况[J].重庆中草药研究,1999,(40):164-166,132.
12江维克等,柿叶--一种具有巨大开发潜力的资源[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1997,19(2):52--53.
13、兰茂(明),《滇南本草》整理组整理.《滇南本草第一卷》[Ml.云南人民出版社,1975:332--335.
14、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广西中药材标准1990版[M].广西: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70--71.

Claims (2)

1.一种花果香型柿叶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新鲜的柿叶揉切,堆积发酵,干燥,保持其香气为高锐的花果香,汤色为橙红或橙黄,使其滋味为甜醇,其加工步骤如下:
(1)采摘色泽为翠绿色和无病虫害的新鲜柿树的嫩叶,得到原料鲜叶;
(2)将所述的原料鲜叶置于茶叶揉切机中揉切,转速34r/min,时间0.5min,重复揉切2次,得到揉切叶;
(3)将揉切叶置于发酵盘中堆积发酵,保持叶厚度为15~20cm,发酵温度为30~35℃,相对湿度为50~70%,发酵时间为12h,得到发酵叶;
(4)将发酵叶置于烘干机上烘制2次,第一次烘制的温度为100~120℃,使柿叶的含水量至10~15%;第二次烘制温度为80~90℃,使柿叶的含水量至3~5%,得到柿叶茶成品。
2.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在柿叶茶生产中的应用。
CN2010101034488A 2010-01-27 2010-01-27 一种花果香型柿叶茶的制作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79102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1034488A CN101791029B (zh) 2010-01-27 2010-01-27 一种花果香型柿叶茶的制作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1034488A CN101791029B (zh) 2010-01-27 2010-01-27 一种花果香型柿叶茶的制作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91029A CN101791029A (zh) 2010-08-04
CN101791029B true CN101791029B (zh) 2011-12-28

Family

ID=425841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103448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791029B (zh) 2010-01-27 2010-01-27 一种花果香型柿叶茶的制作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79102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53406B (zh) * 2010-09-29 2012-10-10 深圳市深宝华城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香茶叶的生产方法
CN102511578B (zh) * 2011-12-06 2013-07-24 桂林恭城福龙康食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罗汉果柿叶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02813038A (zh) * 2012-09-05 2012-12-12 山西瑞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灵芝发酵柿叶茶
CN103416560A (zh) * 2013-08-14 2013-12-04 梁青 球形柿树芽茶加工工艺
CN103918831A (zh) * 2013-11-06 2014-07-16 王秀英 一种柿叶茶的制作方法
CN104351424A (zh) * 2014-11-06 2015-02-18 安徽农业大学 一种柿子叶茶粉及其制备方法
CN105166153B (zh) * 2015-10-10 2020-02-18 华中农业大学 一种黑茶渥堆的方法及装置
CN105831330A (zh) * 2016-03-31 2016-08-10 大闽食品(漳州)有限公司 一种咖啡叶发酵茶的制备方法
CN106359765A (zh) * 2016-11-04 2017-02-01 成都通灵中药饮片精选有限公司 阿麻茶加工方法
CN107873916A (zh) * 2017-11-29 2018-04-06 杭州萧山天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发酵型构树叶茶的加工方法
CN115316454B (zh) * 2021-11-26 2024-02-09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一种具止咳抗炎作用的枇杷花拼配茶及其泡制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088A (zh) * 1994-04-07 1995-10-18 吴习学 柿叶保健茶及其制备工艺
CN1067527C (zh) * 1997-07-13 2001-06-27 赵宁斌 柿叶茶的制备方法
CN101189999A (zh) * 2006-11-24 2008-06-04 孙引珠 一种柿叶保健茶
EP1997500A1 (en) * 2007-05-29 2008-12-03 Young-Sam Jang Health tea and method for preparing the same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088A (zh) * 1994-04-07 1995-10-18 吴习学 柿叶保健茶及其制备工艺
CN1067527C (zh) * 1997-07-13 2001-06-27 赵宁斌 柿叶茶的制备方法
CN101189999A (zh) * 2006-11-24 2008-06-04 孙引珠 一种柿叶保健茶
EP1997500A1 (en) * 2007-05-29 2008-12-03 Young-Sam Jang Health tea and method for preparing the same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林娇芬 等.自然摊放萎调工艺对柿叶茶品质改进的影响.《福建浓林大学学报》.2007,101-105. *
林娇芬.揉捻和干燥方法对柿叶茶品质的影响.《食品科技》.2007,214-215.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91029A (zh) 2010-08-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91029B (zh) 一种花果香型柿叶茶的制作方法
CN102217683B (zh) 信阳红红茶加工工艺
CN102987033B (zh) 一种金花茶紫芽绿茶的加工方法
CN103783179B (zh) 一种利用凌云白毫茶加工花蜜香红茶的方法
CN101664084A (zh) 花香白琳工夫红茶加工工艺
CN102388995A (zh) 一种黑茶加工方法
CN105886315A (zh) 苦荞红曲老陈醋的酿造方法
CN101690534A (zh) 一种桑红茶的制备方法
CN102132752A (zh) 红茶的制作工艺及其制成的红茶
CN102813017A (zh) 一种花香黄茶的制作工艺
CN104186753B (zh) 茉莉米兰花普洱茶的制作方法
CN105994764B (zh) 一种铁皮石斛花红茶紧压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04140912B (zh) 一种豆香型白酒及其生产工艺
CN106306151A (zh) 一种普洱茶快速发酵方法
CN103843952A (zh) 铁皮石斛叶茶的加工方法
CN105145972A (zh) 一种桑叶花草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04904890A (zh) 一种花香红茶制作方法
CN104430971A (zh) 一种白茶的制作方法
CN105875884A (zh) 一种新型青砖茶的制作工艺
CN105996116A (zh) 含有铁观音茶初制物提取物的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7212122A (zh) 一种杜仲绞股蓝复合茯砖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04479957A (zh) 一种桃金娘糯米酒的制备方法
CN107043788A (zh) 一种基于生物产香制备无花果香料的方法及其应用
CN104186754B (zh) 茉莉米兰花黑茶的制作方法
CN103340259B (zh) 一种柿叶茶的制作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1228

Termination date: 2013012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