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784307B - 灭火气体喷射器具 - Google Patents

灭火气体喷射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784307B
CN101784307B CN2008801044122A CN200880104412A CN101784307B CN 101784307 B CN101784307 B CN 101784307B CN 2008801044122 A CN2008801044122 A CN 2008801044122A CN 200880104412 A CN200880104412 A CN 200880104412A CN 101784307 B CN101784307 B CN 10178430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gas
fire extinguisher
broken
safety bel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8010441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784307A (zh
Inventor
吉田英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ublication of CN1017843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843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7843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8430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2LIFE-SAVING; FIRE-FIGHTING
    • A62CFIRE-FIGHTING
    • A62C13/00Portable extinguishers which are permanently pressurised or pressurised immediately before use
    • A62C13/62Portable extinguishers which are permanently pressurised or pressurised immediately before use with a single permanently pressurised container
    • AHUMAN NECESSITIES
    • A62LIFE-SAVING; FIRE-FIGHTING
    • A62BDEVICES, APPARATUS OR METHODS FOR LIFE-SAVING
    • A62B99/00Subject matter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2LIFE-SAVING; FIRE-FIGHTING
    • A62CFIRE-FIGHTING
    • A62C13/00Portable extinguishers which are permanently pressurised or pressurised immediately before use
    • A62C13/76Details or accessori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2LIFE-SAVING; FIRE-FIGHTING
    • A62BDEVICES, APPARATUS OR METHODS FOR LIFE-SAVING
    • A62B3/00Devices or single parts for facilitating escape from buildings or the like, e.g. protection shields, protection screens; Portable devices for preventing smoke penetrating into distinct parts of buildings
    • A62B3/005Rescue tools with forcing ac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2LIFE-SAVING; FIRE-FIGHTING
    • A62CFIRE-FIGHTING
    • A62C3/00Fire prevention, containment or extinguish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objects or places
    • A62C3/07Fire prevention, containment or extinguish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objects or places in vehicles, e.g. in road vehicl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137/00Fluid handling
    • Y10T137/1624Destructible or deformable element controlled
    • Y10T137/1632Destructible element
    • Y10T137/1692Rupture disc
    • Y10T137/1759Knife or cutter causes disc to break
    • Y10T137/1767Movable knife or cutter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mergency Management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Fire-Extinguishing By Fire Departments, And Fire-Extinguishing Equipment And Control Thereof (AREA)
  • Safety Valves (AREA)
  • Emergency Lowering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灭火气体喷射器具,适用于车载灭火气体喷射器具以及逃生器具,该灭火气体喷射器具包括:气体钢瓶,填充有灭火气体并密封;钢瓶固定架,可装卸地安装有上述气体钢瓶的瓶口部,并且内部形成有贯通孔与喷嘴孔;破封杆,可滑动地装设于上述钢瓶固定架上,被赋予能够朝上方移动的势能,并且在其一端设有可将上述密封破封的尖端部;破封操作构件,连接于上述破封杆的另一端部;以及安全构件,可约束上述破封杆的动作。其中,在上述贯通孔与喷嘴孔的连通路上可移动地设置有控制阀,设置成可经由上述控制阀的移动而阻断或接续上述连通路,或者,上述气体钢瓶的底部设置为可露出,在该气体钢瓶的底部安装有具有尖端部的锤构件。

Description

灭火气体喷射器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例如车载灭火气体喷射器具,可瞬间轻易并且迅速地拆卸安全构件,迅速地将所装填的小形气体钢瓶破封,迅速地喷射出灭火气体,以达到初期灭火的实效,并且具备有从车辆中的紧急逃生机构,在车辆火灾、碰撞事故等车辆紧急状况时,可迅速地割断安全带并可靠地将窗玻璃击破,从而可从车辆中迅速地逃生,不需要专用逃生装置,将灭火机构与逃生机构形成合理构成,并且气体钢瓶合理并且安全地安装有锤构件,并具备有控制阀,可防止破封后灭火气体空耗,在灭火时能够可靠并且正确地将灭火气体朝火苗喷射。
背景技术
设置在住家或办公室中的一般灭火器,因为又大又重,因而在灭火操作时需要臂力,一般均有难以使用的问题。
因而,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小型轻量并且可简便使用的各种简易灭火具。
例如,在上述简易灭火具中,在覆盖着盖体的管体内部收容有气体钢瓶,并在下端安装有具有喷射孔的碟状喷嘴,在上述管体的上端部安装有推压器引导体,在该引导体上可滑动地装设有具有撞针的推压器,在上述推压器引导体的内部安装有钢瓶接收器,并在该接收器上螺接有气体钢瓶的瓶口螺丝,平常将安全板插入于推压器中而阻止其移动。
然后,在灭火时将安全板拔出,用手敲击推压器的外部并朝内侧压入,将撞针朝气体钢瓶侧移动而将封板破封,再将所喷出的填充气体从管体内部导入轴本体内部,再将其从破封位置相对向侧的喷射孔喷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但是,上述灭火具在灭火的瞬间,安全板非常难以操作,并且因为握持部较小,因而难以拔出安全板,不易破封,另一方面,因为在破封后,将喷出气体引导至管体与气体钢瓶间的间隙中,并从破封位置相对向侧的喷射孔喷射,因而喷出压力与喷射速度衰减,导致降低灭火作用等情况,难以期待初期灭火的实效,并且破封后喷出的气体会残留于管体内部,并无法使用填充气体的全部。
另一方面,现有的简易灭火具大多设置于住家或办公室等处,但是,最近对装设于汽车中以应对汽车火灾的期待正高涨中。
在该情况下,车载简易灭火具除灭火功能以外最好同时拥有其它功能,并合理地构成。
在这种期待下,最近汽车装设紧急逃生装置,在碰撞事故等紧急状况时可从车厢中逃生。
上述逃生装置形成为大致棒状,一端部设有可割断安全带的切割刀,另一端部或同侧端部设有可破坏窗玻璃的锤部,将其设置于装设在驾驶座周边或车厢适当部位的支撑架上,以备紧急之需(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以及3)。
其中的一个紧急逃生装置,因为必须将切割刀从收纳柄体中抽出后再使用,因而较难应付紧急状况时的使用,并且另一个紧急逃生装置,因为在朝本体头部侧突设的导件与本体周面之间的大致V字状槽槽中配置有刀锋朝下的切割刀,因而在割断安全带时,安全带的侧端部大致直角接触于切割刀口,从而有无法迅速并且顺畅地割断安全带的问题。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289009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实用新型专利登录第3007514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第287300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为解决这种问题,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例如车载灭火气体喷射器具,可瞬间轻易并且迅速地拆卸安全构件,迅速地将所装填的小型气体钢瓶破封,迅速地喷射出灭火气体,以达到初期灭火的实效,并且具备有从车辆中紧急逃生的机构,在车辆火灾、碰撞事故等车辆紧急状况时,可迅速割断安全带并可靠地将窗玻璃击破,从而可从车辆中迅速地逃生,不需要专用逃生装置,将灭火机构与逃生机构形成为合理的构造,并且对气体钢瓶合理并且安全地安装有锤构件,并具备有控制阀,可防止破封后灭火气体的空耗,在灭火时能够可靠并且正确地将灭火气体朝火苗喷射。
(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第1方面的发明是具备有气体钢瓶、钢瓶固定架、破封杆、破封操作构件、以及安全构件的灭火气体喷射器具;该气体钢瓶填充有灭火气体并密封;该钢瓶固定架可装卸地安装有该气体钢瓶的瓶口部,并且内部形成有贯通孔与喷嘴孔;该破封杆可滑动地装设于该钢瓶固定架上,被赋予能够朝上方移动的势能,并且在一端设有可将上述密封破封的尖端部;该破封操作构件连接于该破封杆的另一端部;该安全构件可约束上述破封杆的动作;其中,在上述贯通孔与喷嘴孔的连通路上可移动地设置有控制阀,设置成可经由该控制阀的移动而阻断或接续上述连通路,阻止破封后从气体钢瓶所喷出的灭火气体释放出,以防止灭火气体的空耗,并且可正确地将灭火气体朝火苗喷射,实现有效利用灭火气体与初期灭火的实效,并且可减少零件数量使构成简洁化,小型轻量,并可轻易并且廉价地制得。
第2方面的发明,在上述贯通孔中形成有小径阀孔,在该阀孔可滑动地设置有上述控制阀,便将钢瓶固定架形成为合理的构造,实现减少零件数量的实效,并且使控制阀的构造简洁化,并可容易并且廉价地制得。
第3方面的发明,在上述控制阀的周面上至少装设两个相分离的O形环,可经由其中一个O形环而将阀孔气密封闭,在上述破封杆进行破封动作前或在破封杆进行破封动作时,上述任一个O形环位于喷嘴孔的内侧开口部而可封闭上述喷嘴孔,以实现控制阀的构造简洁化,在破封杆进行破封动作前或在进行破封动作时,可防止灭火气体从喷嘴孔中喷出,以防止灭火气体的空耗。
第4方面的发明中,在破封后,利用从气体钢瓶所喷出的灭火气体的压力,使破封杆回复至原位置处,并且使上述其中一个O形环位于喷嘴孔的内侧开口部而封闭上述喷嘴孔,阻止在破封后不小心使灭火气体喷出,以防止灭火气体的空耗。
第5方面的发明中,在破封后,从气体钢瓶所喷出的灭火气体可滞留于贯通孔中,而实现防止灭火气体的空耗。
第6方面的发明中,在破封后,通过上述破封杆的动作,可解除由上述其中一个O形环对上述喷嘴孔的封闭,并可从该喷嘴孔中喷出灭火气体;破封后,在通过破封操作构件的操作而按压操作破封杆时,使灭火气体喷出。
第7方面的发明中,经破封后的破封杆向下移动的位移,形成为比破封时向下移动的位移小,在破封后操作破封操作构件时,破封杆的尖端部插入封板的开口部中,以防范阻碍灭火气体顺畅喷出的状况于未然。
第8方面的发明中,在上述破封操作构件的正下方配置可向侧边拔出的上述安全构件,配置成可将与该安全构件形成一体的拉环朝上述破封操作构件上拉起,可在瞬间将安全构件容易并且迅速地拆卸,在紧急状况时可迅速应对使用。
第9方面的发明中,上述安全构件形成为板状或环状,形成为板状的情况下,可确保设置破封操作构件时的安定性,形成为环状的情况下,可提升安全构件的小型轻量化以及拔出操作的迅速化。
第10方面的发明是具备有气体钢瓶、钢瓶固定架、破封杆、破封操作构件、以及安全构件的灭火气体喷射器具,该气体钢瓶填充有灭火气体并密封;该钢瓶固定架可装卸地安装有该气体钢瓶的瓶口部,并且内部形成有贯通孔与喷嘴孔;该破封杆可滑动地装设于该钢瓶固定架上,被赋予能够朝上方移动的势能,并且在一端设有可将上述密封破封的尖端部;该破封操作构件连接于该破封杆的另一端部;该安全构件可约束上述破封杆的动作;其中,上述气体钢瓶的底部设置为可露出,在该气体钢瓶的底部安装有具尖端部的锤构件,在车辆火灾与碰撞事故等紧急状况下,可利用锤构件击破窗玻璃,以迅速地从车辆中逃生,并且通过将该逃生机构设置于车载灭火器具上,因此不需要专用逃生装置,即可将灭火机构与逃生机构两者形成为合理的构造。
第11方面的发明中,在已填充灭火气体的气体钢瓶上安装上述锤构件,在安装锤构件后便不再将灭火气体填充于气体钢瓶中,因此可利用现有灭火气体填充设备与填充作业,可提升生产性能并提升作业效率。
第12方面的发明,在上述气体钢瓶的底部安装有保持环,该保持环的内部勾住锤轴的颈部,该锤轴的尖端部突出于保持环外侧,并且锤构件由两构件构成,在保持环安装后,实现气体钢瓶与保持环的电镀,另一方面,在安装锤轴后电镀气体钢瓶时,可防范锤轴的尖端部伤及气体钢瓶表面的状况于未然,而可合理进行锤构件的安装。
第13方面的发明中,在上述保持环安装于气体钢瓶上之后电镀保持环与气体钢瓶,而可安全并且合理地进行保持环与气体钢瓶的电镀。
第14方面的发明中,在上述锤轴的颈部装设有具有弹性的防脱工具,将该防脱工具卡合而配置于保持环的内侧开口部,可将锤轴牢固地安装于保持环中。
第15方面的发明中,在上述钢瓶固定架的外侧配置有外壳构件,在该外壳构件的周面上设有可插入安全带的安全带导入槽,在邻近该导入槽处配置有切割刀,在车辆发生火灾与碰撞事故等紧急状况时,迅速地割断安全带,便可迅速地从车辆中逃生,并且通过将安全带割断机构设置于车载灭火器具上,便不需要专用逃生装置,可将灭火机构与逃生机构形成为合理的构造。
第16方面的发明中,上述安全带导入槽配置于上述喷嘴孔的对向侧,而能够可靠地将灭火气体从喷嘴孔喷出,并能够可靠地导入以及割断安全带。
第17方面的发明中,在上述切割刀的内侧位置设置安全带窜逃部,以使经切割刀割裂的安全带顺畅并且迅速地朝后方移动,依序推开该割裂部而可顺畅地执行割断作用。
第18方面的发明中,上述安全带窜逃部将与上述外壳构件一体成形,而可容易并且均质地制作安全带窜逃部。
第19方面的发明中,上述安全带窜逃部沿安全带导入槽的导入方向的横截面大致呈倒三角形,可将安全带的割裂部顺畅并且迅速地扩开,而能顺畅地割断。
第20方面的发明中,上述安全带窜逃部配置在靠近切割刀后端,并且具有可插入于安全带割裂部中的尖端部,以及沿续该尖端部形成于两侧而可扩开并移动安全带割裂部的窜逃面,可促进安全带割裂部扩开与顺畅移动。
第21方面的发明中,在上述外壳构件的下端周面设有凹状曲面部,该凹状曲面部与气体钢瓶上端周面相隔开而配置,以使灭火器具易于把持,并通过相隔开的空间而抑制对凹状曲面部的热传导,可避免灭火气体在喷出时受到气体钢瓶表面的低温化影响。
第22方面的发明中,上述凹状曲面部设置于外壳构件的前后周面,在上述凹状曲面部设有多个凹凸部,可牢固并且轻易地把持灭火器具。
第23方面的发明中,设有可收纳装填有气体钢瓶的破封装置的保护盒,该保护盒形成为可收容于汽车的车门置物袋中,手腕带的两端安装在上述保护盒周面,在该手腕带的中间部设有防脱工具,该防脱工具可装卸地安装在埋设于车门置物袋外面的勾具上,而且手腕带的前端部紧邻乘客侧呈露出状态,将收纳有上述破封装置的保护盒稳定地收容于车门置物袋中,在使用时把持于手腕带的前端部并拉扯,便可简便地拆卸保护盒而迅速使用。
第24方面的发明中,设有可收纳装填有气体钢瓶的破封装置的保护盒,该保护盒形成为可设置于汽车的适当位置处,在上述保护盒的上下位置处呈相对向而形成上下侧开口部,使安全带导入槽与破封操作构件由上述上侧开口部露出,气体钢瓶的周面则由下侧开口部露出,利用上下侧开口部缓和与破封装置间的密接,而可迅速取出,并可在收纳于保护盒中的状态下割断安全带,并且通过在上侧开口部的相对向侧对应于喷嘴孔的位置处形成有透孔,以供灭火气体喷出。
(发明的效果)
第1方面的发明,因为在贯通孔与喷嘴孔的连通路上可移动地设置有控制阀,并设置成可通过该控制阀的移动而阻断或接续上述连通路,因而可阻止破封后从气体钢瓶所喷出的灭火气体释放出,以防止灭火气体的空耗,并且可将灭火气体正确地朝火苗喷射,实现灭火气体的有效利用与初期灭火的实效,并且可减少零件数量使构成简洁化,小型轻量,并可轻易并且廉价地制得。
第2方面的发明,在上述贯通孔中形成小径的阀孔,在该阀孔可滑动地设置上述控制阀,因而可将钢瓶固定架形成为合理的构造,实现减少零件数量的实效,并且使控制阀的构造简洁化,并可容易并且廉价地制得。
第3方面的发明,因为在上述控制阀的周面上至少装设两个相分离的O形环,经由其中一个O形环可气密封闭阀孔,在上述破封杆进行破封动作前或在破封杆进行破封动作时,上述任一个O形环位于喷嘴孔的内侧开口部而封闭上述喷嘴孔,因而可实现控制阀的构造简洁化,在破封杆进行破封动作前或在进行破封动作时,可防止灭火气体从喷嘴孔中喷出,以防止灭火气体的空耗。
第4方面的发明,在破封后,利用从气体钢瓶所喷出灭火气体的压力,使破封杆回复至原位置处,并且使上述其中一个O形环位于喷嘴孔的内侧开口部而封闭上述喷嘴孔,因而可阻止在破封后不小心使灭火气体喷出,可防止灭火气体的空耗。
第5方面的发明,在破封后,从气体钢瓶所喷出的灭火气体可滞留于贯通孔中,因而可实现防止灭火气体的空耗。
第6方面的发明,在破封后,通过上述破封杆的动作,可解除由上述其中一个O形环对上述喷嘴孔的封闭,并可从该喷嘴孔中喷出灭火气体,因而破封后,在通过破封操作构件的操作而按压操作破封杆时,可使灭火气体喷出。
第7方面的发明,在破封后破封杆向下移动的位移,形成为比破封时向下移动的位移小,因而在破封后操作破封操作构件时,破封杆的尖端部可插入于封板的开口部中,以防范阻碍灭火气体顺畅喷出的状况于未然。
第8方面的发明,在上述破封操作构件的正下方配置可向侧边拔出的上述安全构件,配置成可将与该安全构件形成一体的拉环朝上述破封操作构件上拉起,因而可在瞬间将安全构件容易并且迅速地拆卸,因此在紧急状况时可迅速应对使用。
第9方面的发明,因为上述安全构件形成为板状或环状,因此在形成为板状的情况下,可确保设置破封操作构件时的安定性,在形成环状的情况下,可提升安全构件的小型轻量化以及拔出操作的迅速化。
第10方面的发明,因为气体钢瓶的底部设置为可露出,在该气体钢瓶的底部安装有具尖端部的锤构件,因而在车辆火灾与碰撞事故等紧急状况下,可利用锤构件击破窗玻璃,以迅速地从车辆中逃生,并且通过将该逃生机构设置于车载灭火器具上,因此不需要专用逃生装置,可将灭火机构与逃生机构两者形成为合理的构造。
第11方面的发明,因为在已填充灭火气体的气体钢瓶上安装上述锤构件,在安装锤构件后便不再将灭火气体填充于气体钢瓶中,因而可利用现有的灭火气体填充设备与填充作业,可提升生产性能与作业效率。
第12方面的发明,因为在上述气体钢瓶的底部安装有保持环,该保持环的内部勾住锤轴的颈部,该锤轴的尖端部突出于保持环外侧,因而可由两构件构成锤构件,在锤轴安装后,实现气体钢瓶与保持环的电镀,另一方面,在安装锤轴后电镀气体钢瓶时,可防范锤轴的尖端部伤及气体钢瓶表面的状况于未然,可以合理进行锤构件的安装。
第13方面的发明,因为在上述保持环安装于气体钢瓶上之后,电镀保持环与气体钢瓶,因而可安全并且合理的进行保持环与气体钢瓶的电镀。
第14方面的发明,因为在上述锤轴的颈部装设有具有弹性的防脱工具,并将该防脱工具卡合而配置于保持环的内侧开口部,因而可将锤轴牢固地安装于保持环中。
第15方面的发明,因为在上述钢瓶固定架的外侧配置有外壳构件,在该外壳构件的周面上设有可插入安全带的安全带导入槽,在邻近该导入槽处配置有切割刀,因而在车辆发生火灾与碰撞事故等紧急状况时,迅速地割断安全带,便可迅速地从车辆中逃生,并且通过将安全带割断机构设置于车载灭火器具上,便不需要专用逃生装置,可将灭火机构与逃生机构形成为合理的构造。
第16方面的发明,因为上述安全带导入槽配置于上述喷嘴孔的对向侧,因而能够可靠地将灭火气体从喷嘴孔喷出,并能够可靠地导入以及割断安全带。
第17方面的发明,因为在上述切割刀的内侧位置设置安全带窜逃部,因而可使经切割刀割裂的安全带顺畅并且迅速地朝后方移动,依序推开该割裂部而可顺畅的执行割断作用。
第18方面的发明,因为上述安全带窜逃部将与上述外壳构件一体成形,因而可容易并且均质地制作安全带窜逃部。
第19方面的发明,因为上述安全带窜逃部沿安全带导入槽的导入方向的横截面大致呈倒三角形,因而可将安全带的割裂部顺畅并且迅速地扩开,而能顺畅地割断。
第20方面的发明,因为上述安全带窜逃部配置在靠近切割刀后部,并且具有可插入于安全带割裂部中的尖端部,以及沿续该尖端部形成于两侧而可扩开并移动安全带割裂部的窜逃面,因而可促进安全带割裂部扩开与顺畅移动。
第21方面的发明,因为在上述外壳构件的下端周面设有凹状曲面部,该凹状曲面部与气体钢瓶上部周面相隔开而配置,因而可使灭火器具易于把持,并通过相隔的空间而抑制对凹状曲面部的热传导,可避免灭火气体在喷出时受到气体钢瓶表面的低温化影响。
第22方面的发明,因为上述凹状曲面部是设置于外壳构件的前后周面,在上述凹状曲面部设有多个凹凸部,因而可牢固并且轻易地把持灭火器具。
第23方面的发明,因为设有可收纳装填有气体钢瓶的破封装置的保护盒,该保护盒形成为可收容于汽车的车门置物袋中,手腕带的两端安装在上述保护盒周面,在该手腕带的中间部设有防脱工具,该防脱工具可装卸地安装在埋设于车门置物袋外面的勾具上,并且手腕带的前端部紧邻乘客侧呈露出,因而可将收纳有上述破封装置的保护盒稳定地收容于车门置物袋中,在使用时把持于手腕带的前端部并拉扯,便可简便地拆卸保护盒而迅速使用。
第24方面的发明,因为设有可收纳装填有气体钢瓶的破封装置的保护盒,该保护盒形成为可设置于汽车的适当位置处,在上述保护盒的上下位置处呈相对向而形成上下侧开口部,使安全带导入槽与破封操作构件由上述上侧开口部露出,气体钢瓶的周面则由下侧开口部露出,因而利用上下侧开口部缓和与破封装置间的密接,而可迅速取出,并可在收纳于保护盒中的状态下割断安全带,并且通过在上侧开口部的相对向侧对应于喷嘴孔的位置处形成有透孔,可供灭火气体喷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立体示意图,示出了在破封装置上安装着气体钢瓶的状况。
图2为图1的正视图,并附注安全带割断时的状况。
图3为图1的左侧视图。
图4为沿图3中的A-A线的剖视图,并附注将拉环拉起的状况。
图5为沿图3中的B-B线剖视图。
图6为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重要部份的分解立体示意图。
图7为上述第1实施方式所适用的钢瓶固定架的放大纵剖图。
图8为上述第1实施方式所适用的破封杆的放大纵剖图。
图9为上述第1实施方式所适用的锤构件的安装状况放大剖视图。
图10为将上述第1实施方式所适用的锤构件反转的立体示意图。
图11为利用上述第1实施方式所适用的锤构件,示出了将汽车的窗玻璃从车厢内侧击破的状况。
图12为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使用状态剖视图,示出了将安全构件拔出后的状况。
图13为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使用状态剖视图,示出了将安全构件拔出后,并将破封操作构件压下而破封的状况。
图14为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使用状态剖视图,示出了经破封后,将破封操作构件压下,而将灭火气体朝外部喷出的状况。
图15为本发明第2实施方式,锤构件的另一方式剖视图,图15(a)是将锤构件粘接安装,图15(b)是将锤构件嵌入成形于钢瓶盖体,再将该盖体粘接于气体钢瓶上而安装的状况。
图16为本发明第3实施方式的正视图,示出了安全带导入槽与锤构件的另一方式。
图17为上述第3实施方式破封前的状况放大剖视图,示出了安全带导入槽与切割刀的安装状况。
图18为上述第3实施方式破封时的状况放大剖视图。
图19为沿图16中的C-C线的剖视图,第3实施方式所适用的安全带窜逃部周边的放大图。
图20为利用上述安全带窜逃部产生的安全带割断作用的放大说明图。
图21为上述第3实施方式所适用的锤构件的重要部份的放大剖视图。
图22为上述第3实施方式所适用的保护盒在车厢内的设置状况立体示意图。
图23为本发明第4实施方式所适用的保护盒的立体示意图,示出了破封装置、与破封装置收纳前的保护盒。
图24为上述第4实施方式所适用的保护盒的立体示意图,示出了收纳破封装置的状况。
图25为图24的右侧视图。
图26为本发明第5实施方式所适用的气体喷射器具的剖视图,示出了破封前的状况。
图27为上述第5实施方式破封时的状况剖视图。
图28为上述第5实施方式破封后,操作破封操作构件而将灭火气体从喷嘴孔中喷出的状况。
符号说明
1      气体钢瓶
2      破封装置
5      钢瓶固定架(内筒)
6      外壳构件(外筒)
8      贯通孔
10     破封杆
14     喷嘴孔
19a    尖端部
22     破封操作构件(破封钮)
24     拉环
27     安全构件(安全板)
35     安全带
36     安全带导入槽
37     切割刀
37a    刀锋
42、43 凹状曲面部
44         凹部
45         凸部
47         锤构件
48、72     尖端部
52         安全带窜逃部
55         安全带窜逃面
66         保持环
67         锤轴
71         颈部(环状槽)
75         保护盒
79         防脱工具
80         手腕带
84         保护盒
85         上侧开口部
86         下侧开口部
92         破封操作构件(操作杆)
96         阀孔
98         控制阀
99、100    O形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说明图示中适用本发明而使用筒装式气体钢瓶的车载灭火气体喷射器具的实施方式,图1至图14中,1是指内部填充有作为灭火气体的二氧化碳的小型现有气体钢瓶,在该气体钢瓶1的瓶口部安装有破封装置2。
实施方式中的气体钢瓶1,使用外径约40mm、长度约130mm、风袋约90ml,内部填充有约4MPa的二氧化碳,填充后的重量约300g,填充上述气体后,在瓶口部处以封板3密封,并在底部安装后述的锤构件。
在上述气体钢瓶1的瓶口部周面形成螺纹部4,安装时将该螺纹部4螺接于破封装置2中。
上述破封装置2以坚韧并且轻量的合成树脂形成为异形的筒状,该破封装置2由可供上述螺纹部4螺接于其下端部的钢瓶固定架5,以及配置于该钢瓶固定架5外侧而作为异形大致中空筒状的外壳构件的外筒6,构成内外双层筒。
其中,钢瓶固定架5以铝形成为大致圆筒状,在下端部形成可螺接上述螺纹部4的螺丝孔7。
在上述钢瓶固定架5内部,在同轴方向上连通而形成连通于螺丝孔7的贯通孔8,以及比该贯通孔8直径略小的通孔9,在该贯通孔8与通孔9中可滑动地插入后述的破封杆10。
图中,11是贯通孔8与通孔9边界部的阶梯部,12是在螺丝孔7与贯通孔8间的环状槽中所插入的O形环。
在上述钢瓶固定架5的中高部周面,形成与上述贯通孔8以及后述的喷嘴孔共同构成喷出流路的喷口13,在该喷口13的深度部形成连通于贯通孔8的喷嘴孔14。
在上述钢瓶固定架5的外周面朝直径方向突设一对定位销15,将该销15嵌合于在后述外筒片内面上所形成的销孔中,而将外筒片6a、6b连接于规定位置处,并防止导孔31a、31b、接合面38a、38b、以及凹槽39a、39b的位置偏移。
在实施方式中,在钢瓶固定架5周面上与喷口13呈90°的位置处设置一对凹孔16,在该凹孔16中压入定位销15,并使其前端部突出于上述周面。
上述破封杆10以铝棒加工而形成大致棒状,该杆10的上半部可滑动地插入上述通孔9中,而中间部则形成为大径部10a,该大径部10a可滑动地插入上述贯通孔8中。图中,17是在上述大径部10a上所形成的环状槽,将O形环18装设在该槽17中。
在上述破封杆10的下端部装设有钢管制的针管19,该针管19的下端斜切成锐角,其尖端部19a可刺破到上述封板3中。
在该情况下,也可以不分别设置破封杆10与针管19,而将其构成为一体化,这样,可减少零件数量以使构造简洁。所以,只要在破封杆10的一端设置尖端部19a即可。
图中,20是在破封杆10下端与封板3间所插入的弹簧,利用其弹性对破封杆10赋予朝上方的势能。
在上述破封杆10的上端设有缩径的角轴部21,该角轴部21嵌合在作为破封操作构件而形成于破封钮22下面的角孔22a中,利用粘接剂将其固定。此时,除粘接之外,也可以从破封钮22的上面以螺丝锁合、或通过扣环固定角轴部21与角孔22a。
上述破封钮22通过合成树脂成形为大致椭圆的板状,并且在其上面形成有供手指搭载的平缓凹状曲面,在前端侧周缘突设有山形肋23,在该肋23的基部侧重叠而配置有拉环24的抓取部。
上述拉环24,以与破封装置2同质的合成树脂制棒材弯折成大致三角形,并且将其前端部朝斜上方弯折而形成抓取部24a。
然后,将上述抓取部24a配置于破封钮22上面的中间部正上方,可勾住手指25,并且能以在后端部所突设的连接片26为支点而拉起。
上述连接片26朝斜下方向而形成,其下端部连接于作为安全构件的安全板27的后端部。
上述安全板27由与上述拉环24同质构件而一体成形,其形状形成为比上述拉环24略大的椭圆板状。
在上述安全板27的前半部,朝前后方向形成缺口槽28,上述破封杆10的上端卡合在该槽28中。
即,平常时,上述安全板27插入于破封钮22与外筒6上面之间,破封杆10卡合于缺口槽28中以防止安全板27拔出,阻止按压破封拉环24,而在上述拉环24被拉起时,则可以将安全板27沿缺口槽28朝后方拔出。
另一方面,上述外筒6由沿后述喷口导件而在轴方向一分为二成形的两个外筒片6a、6b所构成,在其内部中收容上述钢瓶固定架5,并热熔接其接合面29a、29b而连接成一体。
在该情况下,除热熔接之外,也可以改为利用诸如螺丝锁合或粘接等方式连接外筒片6a、6b。
在上述外筒片6a、6b的接合面29a、29b,相互对称而形成可收容上述钢瓶固定架5的异形卡合孔30a、30b,并且在上述接合面29a、29b的一侧形成构成漏斗状喷口导件31的导孔31a、31b。
图中,32a、32b是在卡合孔30a、30b内面所形成的销孔,可插入上述定位销15、15。
在上述外筒6的后部周面,朝轴方向形成大致呈山形的突起33,在该突起33的外侧,由外筒6上端部大致平行于上述突起33而朝斜下方向突设有安全带导件34。
在上述安全带导件34与突起33之间,形成可插入安全带35的安全带导入槽36,使该导入槽36的内面互相对向而形成。
在上述安全带导入槽36的上部配置有切割刀37,该刀锋37a呈垂直配置,并且与安全带35的导入方向呈锐角配置,可朝厚度方向以锐角切入并割断安全带35。
上述安全带导件34接合于从外筒片6a、6b延设的导片34a、34b而构成,并沿其接合面38a、38b与上述外筒片6a、6b的接合面29a、29b,朝轴方向形成大致呈平行四边形的凹槽39a、39b,将上述切割刀37收容在该凹槽39a、39b中。
图中,40是上述凹槽39a、39b中所突设的销,该销40插入于切割刀37中所形成的安装孔41,而可以防止发生位置偏移。
上述外筒6前后侧的下部侧周面形成为凹状弯曲,并且横截面形成为大致呈椭圆形,在此凹状曲面部42、43上,以曲线状形成用以产生摩擦的多个凹部44与凸部45,而可以容易并且牢固地握持该部。
上述外筒6的下部周面形成为大致呈裙摆状,并且在气体钢瓶1的肩部周面外侧相隔开而配置该裙摆部,通过这些相隔开的空间,而在灭火气体喷出时阻断造成气体钢瓶1表面温度降低的热传导,可抑制凹状曲面部42、43的温度降低。
在上述气体钢瓶1的中间部周面粘贴有绝热膜制包覆片46,在该包覆片46上通过进行附图而印刷有灭火气体喷射器具的使用方法,在灭火时可产生对气体钢瓶1表面的绝热作用。
实施方式中,使用合成树脂制薄膜作为包覆片46,在填充二氧化碳后的气体钢瓶1的表面上,对该薄膜施以规定温度使其收缩成形而安装。
在上述气体钢瓶1的底面安装有具有尖端部的锤构件47,以规定金属粉末烧结成形为规定硬度而形成该锤构件47。
上述锤构件47成形为可密接于气体钢瓶1底面的适当薄厚的凹状或凸状曲面板状,并在凸面侧的中央处突出成形有圆锥状尖端部48。
实施方式的锤构件47在经烧结成形为规定形状后,在规定温度下施行淬火处理而调制为高硬度,再将该调制后的锤构件47点熔接或熔接于填充二氧化碳后的气体钢瓶1的底面。
所以,可以在不变更对气体钢瓶1填充二氧化碳的现有步骤与填充设备的情况下,顺畅并且安全地安装锤构件47。
在该情况下,除点熔接等之外,也可以改为利用诸如粘接、焊接等方式安装锤构件47,并且除烧结成形外,也可以改为将厚板钢板冲压成形为上述形状而成锤构件47,再将其以点熔接、熔接、粘接、或焊接等方式安装。
此外,图中,49是在破封后从喷口导件31朝外部喷出的灭火气体,50是汽车的窗玻璃。
如此构成的灭火气体喷射器具,在小型气体钢瓶1的上部安装有破封装置2而构成,其中,小型气体钢瓶1在底部安装有紧急逃生用锤构件47而构成,破封装置2具备有:破封杆10、破封钮22、与拉环24形成一体的安全板27、以及紧急逃生用的安全带割断用切割刀37。
在制作上述灭火气体喷射器具时,以烧结成形锤构件47,并在成形后施行热处理而调制为规定硬度,再以点熔接将其安装于小型气体钢瓶1的底部。
并且,破封装置2以树脂成形为外筒片6a、6b,破封钮22与拉环24也分别以树脂成形,而钢瓶固定架5、破封杆10以及切割刀37则以金属加工而形成,再将其依序组装而制得。
在此,首先在制作锤构件47时,将规定粉末金属烧结成形,将其成形为适当薄厚的凹状曲面板或凸状曲面板,并在凸面侧的中央处突出成形圆锥状尖端部48。
此状况如图10所示,在成形后,将其在规定温度下施行淬火处理,而将尖端部48调制成高硬度。
将依此制得的锤构件47安装于气体钢瓶1时,准备以规定压力填充作为灭火气体的二氧化碳并在瓶口部利用封板3密封的气体钢瓶1,再将上述所制得锤构件47点熔接于该气体钢瓶1上。
上述点熔接,通过将锤构件47的凹状曲面密接于气体钢瓶1的底部,并对其通电而施行。此状况如图9所示。
此时,点熔接部虽然暂时呈高温度,但是所填充的二氧化碳并不会有着火或爆炸的危险,并且也无急遽膨胀的威胁,因为在点熔接后便迅速地冷却而回复原状,因而可安全地实施上述点熔接作业。
况且,也无因点熔接部的热应力而发生变形、或因应变而发生裂痕的威胁,并且不会造成气体钢瓶1的强度降低,因而二氧化碳的填充状态并不会有变化。
此现象,由在二氧化碳填充后以点熔接而密封封板3的现况也可知,施行点熔接并不会对气体钢瓶1的安全性造成问题。
并且,因为对气体钢瓶1施行的上述点熔接,在二氧化碳填充后才实施,因而可利用既有的填充设备施行二氧化碳的填充作业,并不会损及作业性与生产性。
即,可避免在二氧化碳填充前便施行上述点熔接而造成因点熔接的锤构件47而妨碍对既有二氧化碳填充设备的使用,或因改变填充作业方法而导致作业效率与生产性降低、或导致填充作业的安全性与生产性降低等。
此时,除点熔接之外,也可以改为利用粘接、焊接等方式将锤构件47安装于填充气体后的气体钢瓶1上。
其中,利用粘接的情况,不需要特别的设备便可简便地安装,并且不会有在点熔接时因熔接温度影响填充气体、或因热应力而造成影响等顾虑。
并且,施行焊接的情况,相比于点熔接的情况,因为熔接温度较低,因而可减轻焊接温度对填充气体的影响、与热应力所造成的影响,并且可获得与点熔接大致相同的优点与强度。
另一方面,锤构件47除烧结成形之外,也可以改为以厚板钢板冲压成形为上述形状,再将其利用点熔接、粘接、焊接等方式安装。
这样,可在不需要高价位烧结成形设备的情况下,利用冲压成形容易并且廉价地制作。
这样,在安装锤构件47后,将包覆片46安装于气体钢瓶1的中间部周面上。
在实施方式中,包覆片46使用合成树脂制薄膜,在该薄膜上印刷有灭火气体喷射器具的使用方法,将其裁切为规定尺寸并形成筒状后,再将其覆盖于气体钢瓶1的周面上,并移送到规定温度下的加热炉中,利用该加热炉使上述薄膜热收缩,使其收缩成形而粘贴于气体钢瓶1的中间部周面上。
其次,制作破封装置2时,分别以树脂成形出外筒片6a、6b、破封钮22、以及安全板27,并且将不同直径的铝棒材机械加工为钢瓶固定架5与破封杆10,并将钢板冲压成形为切割刀37而制作。
其中,将外筒6在喷口导件31位置处朝轴方向成形为一分为二的外筒片6a、6b,在其筒体侧的接合面29a、29b中央处形成有卡合孔30a、30b,在该卡合孔30a、30b的中间部形成有销孔32a、32b。
并且,在上述接合面29a、29b的一侧形成有构成喷口导件31的导孔31a、31b,在另一侧形成有收容切割刀37的凹槽39a、39b。
另一方面,在筒体侧的外侧一体突出而形成导片34a、34b,在其接合面38a、38b上形成上述凹槽39a、39b的其中一部分。
并且,在上述外筒片6a、6b的前后周面形成有凹状曲面部42、43,并在其前侧的凹状曲面部42曲线状形成有多个凹部44,并在后侧的凹状曲面部43上形成有多个凸部45。
上述破封钮22形成为长轴朝前后的椭圆板状,其上面形成缓和的凹状曲面,并且在其前部侧突设有山形肋23,而在其下面则形成有角孔22a。
上述安全板27与拉环24一体成形,其中,安全板27形成为与破封钮22大致呈同形状的椭圆板状,并且在前半部形成有缺口槽28。
上述拉环24以扁平棒材形成大致正三角形,并将其前端朝斜上方向而形成抓取部24a,并且将其后部经由朝斜下方向突设的连接片26而连接于安全板27的后部。
上述钢瓶固定架5形成为圆筒状,并且内部形成直径大小不同的平滑贯通孔8与通孔9,在下端部形成螺丝孔7,并将在外周面的中间部所形成的喷口导件13与喷嘴孔14连通于贯通孔8。
并且,在钢瓶固定架5外周面的直径方向位置形成一对凹孔16,在这些凹孔16中压入销15、15。
上述破封杆10形成为棒状,在其中间部形成大径部10a与环状槽17,并且在其上端部形成角轴部21。此外,将钢管一端斜切而制成针管19,将该针管19的一端压入破封杆10的下端部,并使尖端部19a突出于外侧。
在该情况下,通过在破封杆10上一体设置尖端部19a,可以省略针管19。
并且,将钢板施以冲压成形而制成板状切割刀37,在中间部形成安装孔41,并在侧端部形成刀锋37a。
然后,在制成上述构成零件后,将其组装而制得破封装置2。
上述组装时,在其中一个外筒片6a的卡合孔30a中收容钢瓶固定架5,并将该定位销15插入凹孔32a中,并且在凹槽39a中收容切割刀37,再于该安装孔41中插入销40。
然后,将另一个外筒片6b的接合面29b接合于接合面29a,在该卡合孔30b的凹孔32b中插入定位销15,而使接合面29a、29b密接后,将外筒片6a、6b相连接。
在上述连接使用热熔接法时,例如在接合面29a、29b之间插入电热板(未图示),并对该电热板通电以加热至树脂的熔融温度,在将接合面29a、29b熔融后,拔出上述电热板,使接合面29a、29b密接而熔接,由此在其内部一体埋设钢瓶固定架5与切割刀37。
在该情况下,若上述连接使用粘接法,则在接合面29a、29b上涂布粘接剂,使接合面29a、29b密接而粘接,若使用螺丝锁合法,则预先在外筒片6a、6b的对应位置处形成螺丝孔,并在这些螺丝孔中螺接螺丝而使其相连接。
对这样连接的外筒6内的钢瓶固定架5,从其贯通孔8下方插入破封杆10,使其上端的角轴部21从通孔9中突出,以肋23为前侧而将破封钮22的角孔22a嵌合在该角轴部21,并且将其粘接而固定。
在该情况下,除上述粘接之外,也可以改为将角轴部21与破封钮22以螺丝锁合、或以扣环相连接。
然后,在角轴部21上安装破封钮22后,在其之间插入安全板27,并将该缺口槽28插入于破封杆10的上端,而夹持着安全板27,再将与该安全板27形成一体的拉环24密接于破封钮22上,而完成破封装置2的组装。
这样组装的破封装置2,构成为高约83mm、前后方向的长度约60mm、外径约43mm,在对该破封装置2装填经安装锤构件47后的气体钢瓶1时,只要在破封装置2内的钢瓶固定架5的贯通孔8中插入弹簧20,并在该贯通孔8与螺丝孔7的阶梯部处安装O形环12,再将气体钢瓶1的螺纹部4螺接于上述螺丝孔7中便可。
已装填上述气体钢瓶1的灭火气体喷射器具,如图1至图3所示,构成小型轻量,高约183mm、重460g,因为不需要如现有般覆盖于气体钢瓶1外侧的盒体,因而其构造简单并且轻量化,并可容易并且廉价地制作。
并且,上述灭火气体喷射器具中,将上述切割刀37与锤构件47设置于灭火气体喷射器具所不可或缺的气体钢瓶1与破封装置2上,并不需要专用逃生装置,因而可将灭火机构与逃生机构形成为合理的构造,并具有可轻易使用这些机构的优点。
上述经组装后的灭火气体喷射器具,在破封钮22上的拉环24由于抓取部24a立起而突出,与该拉环24呈一体的安全板27则位于破封钮22与外筒6之间。
喷口导件31位于上述外筒6的前端中高位置处,安全带导件34则朝斜下方向突出于后端,而切割刀37配置在该安全带导入槽36的上部,刀锋37a呈垂直状态。
形成握持部的凹状曲面部42、43位于上述喷口导件31以及安全带导件34的正下方,气体钢瓶1的上部隔着空间相对而位于内侧。
上述气体钢瓶1如图4所示,以封板3密封瓶口部,在该封板3的正上方可上下移动地设置有破封杆10,通过弹簧20的弹性而对该破封杆10赋予朝上方的势能,而针管19的尖端部19a则位于封板3正上方。
在上述气体钢瓶1的中间部周面覆盖有包覆片46,在该钢瓶1的底部配置有锤构件47,其尖端部48朝下并露出。在该情况下,在尖端部48上最好可装卸自如地安装有适当盖体。
将此种灭火气体喷射器具搭载于汽车上时,可在汽车的驾驶座、或助手座、或其它座位周边,例如车门内侧的置物袋或变速杆周边的置物格等处,以横置或纵置方式收容并使用。
在该情况下,灭火气体喷射器具中,破封装置2的横截面形成前后方向为长轴的大致椭圆形,因而横置时不会发生滚动、噪音,可防止损伤。此时,最好在车厢的上述位置处安装适当的支撑架,在该支撑架中卡接灭火气体喷射器具,即可更安定地搭载上述喷射器具。
搭载上述灭火气体喷射器具时,当汽车因交通事故等而无法卸除安全带35和/或汽车的车门无法开启时,驾驶人与乘客欲逃出车外时,便必需将安全带35割断和/或将窗玻璃50击破。
其中,欲割断安全带35时,将破封装置1的安全带导入槽36朝向前而握持凹状曲面部42、43,将安全带35插入安全带导入槽36中并且接触到切割刀37的刀锋37a,再将破封装置1下拉即可割断安全带35。此状况如图2所示。
在该情况下,因为安全带导入槽36相对于破封装置1的轴方向而朝斜下方向呈开口状,因而相比于其垂直朝正下方向开口的状态下,前者通过山形状突起33而可顺畅地插入安全带35。
并且,因为切割刀37的刀锋37a相对于安全带35的导入方向大致呈锐角配置,因而相比于切割刀的刀锋相对皮带导入槽大致呈直角配置的状态下,前者切割刀37的刀锋37a以锐角切入安全带35侧端部而易于割断,因此可顺畅并且迅速地割断。
并且,击破窗玻璃50时,大致与割断安全带35时相同,握持灭火气体喷射器具,并将底部朝向侧门或前面窗玻璃50,能够以较佳姿势将锤构件47的尖端部48朝窗玻璃50刺破、或通过敲击而将窗玻璃50击破。此状况如图11所示。
在该情况下,在割断安全带35后欲击破窗玻璃50时,在不需要改变握持灭火气体喷射器具的姿势,能够以连续动作将窗玻璃50击破,同样的在击破将窗玻璃50后欲割断安全带35时,也同样可在不变换握持灭火气体喷射器具的姿势的情况下,以连续动作将安全带35割断。
所以,相比于将安全带导入槽36与锤构件47配置于同侧不同位置的情况,可迅速并且安全地执行上述动作。
并且,因为锤构件47远离安全带导入槽36而配置,因而能够以较佳姿势可靠地将窗玻璃50击破,也不必担心会遭玻璃碎片割伤。
像这样将安全带35割断,并将窗玻璃击破,在进行这些动作与撞击时,因为安全板27并未脱离装设位置,因而可限制破封杆10的移动,不会发生因失误而破封的情况。
其次,说明灭火气体喷射器具的灭火方法。
即,当搭载有灭火气体喷射器具的汽车发生火灾,并欲灭火时,便单手把持着灭火气体喷射器具,并且将手指25勾住上端部拉环24的抓取部24a并拉起。此状况如图4所示。
在该情况下,因为拉环24构成大致如同设置在饮料容器用以开盖的公知拉环形状,因而可轻易地知道抓取部24a的拉起操作,从而可以迅速应对汽车火灾的瞬间操作。
当像这样将拉环24的抓取部24a拉起时,拉环24便以后方的连接片26为支点,抵抗弹性而被拉起,朝后方的分力经由连接片26而作用于与拉环24呈一体的安全板27。
因此,安全板27抵抗破封杆10与缺口槽28的卡合力而朝后方移动,朝后方拉出安全板27。
此状况如图12所示,破封钮22的上面露出,并且在破封钮22与外筒6的上端部之间形成相当于安全板27的板厚的空间。
然后,变换握持灭火气体喷射器具的姿势,以凹状曲面部42、43为握持部而如图12所示般握持破封装置2,将手指25放置于破封钮22上面,并压下该钮22。
这样,破封钮22抵抗弹簧20的弹性而朝下移动,同时,破封杆10也同步产生动作,针管19的尖端部19a刺破封板3而破封。此状况如图13所示。
因此,气体钢瓶1的填充气体从破封部被引导至针管19中并喷出,其压力作用于针管19与破封杆10。结果,通过上述喷出压力而挤回破封杆10,大径部10a的上端部抵接于阶梯部11,并推回至破封前的位置而停止。
此状况如图14所示,针管19在封板3正上方移动,封板3的破封口连通于贯通孔8,该贯通孔8连通于喷嘴孔14与喷口13。
所以,从上述破封口将填充气体朝贯通孔8喷出,并将其从喷嘴孔14引导至喷口13,再从喷口导件31朝外部喷出,朝火苗喷射。
在该情况下,上述所喷射作为填充气体的二氧化碳的一部分,在喷出后绝热膨胀而干冰化,与气体状二氧化碳相混合而朝火苗喷射。
因而,降低火苗周边的温度,并且阻断火苗周边的氧气供应,从而能够以高效率实现灭火作用而促进迅速灭火。
在该情况下,上述二氧化碳喷出时,因潜热而吸收气体钢瓶1表面的热并冷却,但因为靠近气体钢瓶1的破封装置2的下侧裙摆部,因在其内侧设有空间而遮断热传导,因而手指25便不会受上述影响。
因为直到填充气体全部喷出为止前可持续进行上述灭火,因而可有效使用填充气体,并提高初期灭火的实效。
并且,待填充气体耗尽后,只要将气体钢瓶1从钢瓶固定架5的螺丝孔7中拆卸,便可轻易地回收空瓶状态的气体钢瓶1。
图15至图28所示是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对与前述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部分,使用相同的组件符号。
其中,图15所示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显示锤构件47的另一方式。
即,图15(a)所示是将由烧结金属或由钢板冲压成形而形成的锤构件47,粘接安装于气体钢瓶1底面,可避免点熔接或焊接等因加热而产生的热应力而造成气体钢瓶1强度降低的顾虑。
图15(b)所示的锤构件47为嵌入成形的合成树脂制碗状钢瓶盖体51,将该盖体51粘接安装于气体钢瓶1的底面,并将该盖体51牢固地安装。
图16至图22所示是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显示安全带35的另一割断方式、锤构件47的另一方式、以及灭火气体喷射器具在车厢内的设置方式。
其中,安全带35的另一割断方式,在安全带导入槽36的中间部将切割刀37的刀锋37a朝下呈斜状配置,在该切割刀37的后方相隔间隔而设置安全带窜逃部52。
上述安全带窜逃部52与在安全带导入槽36深度部所设置的连接部53一体成形,将连接安全带导件34与外筒6的一对连接片53a、53b相接合而构成该连接部53,邻接该连接部53的颈部54呈一体而突设有安全带窜逃部52。
上述安全带窜逃部52以一对安全带窜逃部片52a、52b相接合而构成,并且其横截面形状形成为从尖端部朝安全带导入槽36的深度部侧宽度渐增的大致倒三角形,除尖端部以外,形成为宽于切割刀37的板厚的宽度,在外周面形成有朝外侧弯曲的安全带窜逃面55。图中,56是切割刀37与安全带窜逃部52间的空隙部。
在本实施方式中,钢瓶固定架5以铝形成,在该钢瓶固定架5的内部形成有贯通孔8、以及连通于贯通孔8的喷嘴孔14,将该钢瓶固定架5埋设在作为嵌入夹具的合成树脂制内筒盖体57中,将其一体成形,并且在内筒盖体57中形成喷口13与喷口导件31,并在内筒盖体57的外侧配置作为外壳构件的外筒6。
在上述外筒6的上部形成有一对导孔58,在该导孔58中可滑动地插入与破封钮22呈一体的导件销59。破封钮22具有平坦的上面,并且中央处形成凹孔60,在该凹孔60中配置有设置于破封杆10上端的螺轴61,将螺帽62螺接于该螺轴61中,而将破封钮22安装于破封杆10上。
由在上述破封杆10上端的凸缘部、与内筒盖体57上端面之间所插入的弹簧63,取代在针管19周边所配置的前述弹簧20,通过该弹簧63的弹性,对破封钮22赋予朝上方的势能。图中,64是封闭凹孔60的盖体。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拉环24的抓取部24a延设而配置于破封钮22的端部正上方,并且将与拉环24一体成形的安全构件27从板体起形成为环状,在该连接片26的根部表背面上形成缺口槽65、66,而促进以该缺口槽65、66为支点的拉环24拉起操作,以及安全构件27的拔出操作。
本实施方式破封前的状况如图17所示,破封钮22通过弹簧63而被赋予朝上方的势能,并且在正下方设有安全构件27,拉环24位于破封钮22的正上方,该拉环24在平常时通过粘合密封(未图示)受破封钮22的拘束。
从此状况破封时,将上述粘合密封切断,并把持着拉环24的抓取部24a,将其边往上拉边朝图17中的右上方移动,而从破封钮22上拔起,在破封钮22的正下方形成空隙。
所以,破封钮22抵抗弹簧63而按压,将破封杆10压下,同时使针管19同步动作,使针管19的尖端部19a刺破封板3而破封。此状况如图18所示。
经上述破封后,气体钢瓶1内的灭火气体喷出,该灭火气体经由针管19而将破封杆10向上推,由贯通孔8喷出后,再从喷嘴孔14被引导至喷口导件31而朝外部喷射。
另一方面,在本实施方式中,欲割断安全带35时,如前所述,将安全带导入槽36朝向前方,以单手握持于凹状曲面部42、43,另一只手则握住安全带35,将其插入于安全带导入槽36中。
然后,使安全带35的端部接触到切割刀37的刀锋37a,并快速下拉破封装置2,以割断安全带35。
此状况如图20所示,首先利用切割刀37的刀锋37a割裂安全带35的端部,该割裂部分裂于切割刀37的两侧面,而朝安全带导入槽36的深度部移动。
然后,在上述割裂部通过空隙部56时,切割刀37的切入压力被释放,伴随内部应力被解除,纤维组织回复至原状而朝安全带窜逃部52的尖端部移动。
然后,上述割裂部在尖端部岔开,并沿两侧的安全带窜逃面55朝深度部移动,将这些割裂部挤开,此扩开作用朝安全带35的另一侧端部(即割断部侧)传递,以防止安全带35密接或滞留于切割刀37的两侧面,并促进朝安全带35深度部侧的顺畅移动。
这样,安全带35不会滞留地在安全带窜逃部52与切割刀37的刀锋37a间顺畅移动,可利用切割刀37顺畅并且迅速地割断。
在该情况下,若将切割刀37密接于安全带窜逃部52而配置,则在这些微小空隙部中夹入有安全带35时,安全带35的移动停滞而陷于无法割断,因而上述空隙部56可防范上述情况于未然。
其次,图21所示是锤构件47的另一方式的放大图。
即,本实施方式的锤构件47由铜制保持环66、以及以钢制硬质构件淬火处理而得的锤轴67所构成。
上述保持环66形成为碟状,在中央处形成有通孔68,将保持环66熔接于气体钢瓶1的底部后,在上述通孔68中将作为防脱工具的C形环69与锤轴67一起插入,经插入后,C形环69卡合于通孔68内侧口缘部的锥形面70,使锤轴67紧密安装。
上述锤轴67形成为长于保持环66高度的长条轴状,在根部形成有作为颈部的环状槽71,在前端部形成有尖端部72,并使该尖端部72突出于保持环66外侧。
上述保持环66的熔接,在气体钢瓶1中填充规定压力的二氧化碳,并在以封板3密封瓶口部后实施,熔接该保持环66后,将气体钢瓶1与保持环66同时施以电镀。
然后,准备经淬火与电镀处理过的锤轴67,在该锤轴67的周面涂布粘接剂,将圆形截面并且具有弹性的C形环69压缩而装设在该环状槽71上,在保持此弹压状态下,将锤轴67插入于通孔68中。
经上述插入后,利用弹性将C形环69的球面卡合于通孔68内侧口缘部的锥形面70,将C形环69压接于该锥形面70上,而形成楔效果,并且在气体钢瓶1、与C形环69以及锤轴67的间隙中渗入上述粘接剂并使其固化,以牢固并且紧密地安装锤轴67。
在该情况下,将保持环66熔接于气体钢瓶1上,通过该保持环66勾住锤轴67,可省略将锤轴67熔接于气体钢瓶1上并施以电镀的步骤。
所以,在将锤轴67熔接于气体钢瓶1上并对其施行电镀时,可防范锤轴67的尖端部72伤及气体钢瓶1周面的状况于未然。
这样,本实施方式在未改变利用既有设备对气体钢瓶1进行气体填充与电镀处理以及其顺序的情况下,可靠并且安全地安装锤构件47。
图22所示是灭火气体喷射器具在车厢内的设置状况。
即,在邻接驾驶座的车门73内侧所设置的凹状车门置物袋74中,收容有细长袋状保护盒75,而在该保护盒75中则收纳着装填有气体钢瓶1的破封装置2。
上述保护盒75以柔软的发泡聚氨酯树脂板缝接而成,其中一端呈封闭而另一端则呈开口构造,在该开口部中可装卸地悬挂安装开闭皮带76的一端。
在上述保护盒75周面的两位置处缝接有安装皮带77、78的一端,而在另一端则安装诸如勾等简便的防脱工具79,将该防脱工具79可装卸地安装于埋设在车门置物袋74外侧壁中的诸如勾等简便防脱工具(未图示),将保护盒75设置于固定位置处。
在上述安装皮带77、78的另一端处缝接有手腕带80,使该手腕带80邻靠驾驶座侧露出。使用灭火气体喷射器具时,以单手抓持手腕带80,将其往上拉而卸除防脱工具的固定,并从车门置物袋74中取出保护盒75。
将保护盒75取出后,解除开闭皮带76一端的勾住,从上述盒75中将破封装置2取出,便可执行灭火作业、或安全带35割断、或窗玻璃81破坏。图中,82是门饰板,83是电动窗装置。
图23至图25所示是本发明第4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显示收纳有破封装置2的有底保护盒84,利用该盒84的底部包覆锤构件47,以实现破封装置2在搬运时与在车厢内时的设置安全性,例如将保护盒84利用夹具设置于诸如车椅头枕(未图示)内部、或踏板(未图示)的适当地方等固定位置处。
上述保护盒84以轻量并且柔软的发泡树脂形成大致纵长袋状,在上部形成有斜切筒身部的上侧开口部85,在该上侧开口部85中收纳有破封钮22、拉环24、抓取部24a、安全带导件34、安全带导入槽36、以及切割刀37,并使其露出于外。
在上述保护盒84的上侧开口部85的另一侧下部,形成下侧开口部86,在该下侧开口部86配置气体钢瓶1的周面,并使其露出于外。图中,87是在上侧开口部63周围所形成直径大小不同的多个透孔,其中之一对应于喷射导件31而开口。
在该情况下,在破坏窗玻璃50时,从保护盒62中取出破封装置2,此时,因为上侧开口部85、下侧开口部86、以及透孔87减轻保护盒84相对于破封装置2的接触或密接力,因而可从保护盒84中迅速地取出破封装置2。
图26至图28所示是本发明第5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是具有控制阀的住家用或车载灭火气体喷射器具,其在破封后阻止从气体钢瓶中所喷出的灭火气体放出,以防止灭火气体的空耗,并且可正确地将灭火气体朝火苗喷射,可实现灭火气体的有效利用与初期灭火的实效,并且可使构造简洁并减少零件数量。
上述第5实施方式中,88是合成树脂制的大致呈中空的筒状盒,其中心部朝纵方向形成为一分为二的一对卡匣盒的接合构成,在下端部周面形成有螺纹部89,并将有底的盖体90安装在该螺纹部89。
在上述盒88的上端部形成有开口部91,在该开口部91可上下转动地安装有作为破封操作构件的操作杆92。上述操作杆92由与开口部91大致等宽的合成树脂板所构成,将在其中一端所突设的销93可滑动地插入于在盒88中所形成的纵长长孔94,并将另一端部突出于盒88的外侧后方。
图中,92a是在操作杆92下面中央部所突设的卡合凸部,配置成可与后述控制阀上端部相卡合的状态,在该卡合凸部92a中插入安全销95。92b是在操作杆92另一端部所形成的凹状手勾部,并朝盒88后方突出。
上述安全销95贯通插入盒88与操作杆92的中央部,并且其中一端的握持部(未图示)突出于盒88外侧配置,平常时候无法进行操作杆92的按压操作,可阻止意外的破封,另一方面,经由上述握持部(未图示)将安全销95拔出时,便可进行操作杆92的按压操作。
在上述盒88的内部收容有小型气体钢瓶1,并且其底部收容于盖体90内,在该气体钢瓶1的瓶口部周面形成有螺纹部4,将该螺纹部4螺接于钢瓶固定架5的螺丝孔7而安装。
上述钢瓶固定架5以铝压铸形成圆筒状,在其下端部开设有上述螺丝孔7,在该螺丝孔7的上方相互连通地形成贯通孔8、阀孔96、以及通孔97,并且将这些部件形成内径顺次缩径的状态。
在上述钢瓶固定架5的中高部周面,形成有连通于在盒88上所设置的喷口导件31的喷口13,在该喷口13的底部形成有喷嘴孔14,该喷嘴孔14连通于上述阀孔96。
在上述阀孔96中可滑动地插入有与破封杆10呈一体构成的控制阀98,并且其上端部可出没地配置于钢瓶固定架5的上面,并配置成在突出时可卡合于上述卡合凸部92a的状态。
在上述控制阀98的下端部突设作为破封构件的针管19,将尖端部19a配置于封板3的正上方。在该情况下,针管19不必一定要构成管状。
上述控制阀98形成为大致具有阶梯的棒状,在大径部的周面上下位置至少装设两个O形环99、100,通过该O形环99、100,可保持阀孔96与喷嘴孔14间的气密状态。
在上述控制阀98的下端部与封板3之间插入有弹簧20,通过该弹簧20的弹性而对控制阀98赋予朝上方的势能,可使在该控制阀98中间部所形成的阶梯部98a卡合于通孔97的下侧开口缘。
上述控制阀98在平常时,其下侧所配置的O形环100位于喷嘴孔14的内侧口缘部,可封闭该喷嘴孔14,当通过操作杆92按压操作而将封板3破封时,通过上述长孔94规范操作杆92与控制阀98的向下移动位移,使上侧所配置的O形环99位于喷嘴孔14的内侧口缘部,而可封闭该喷嘴孔14。
然后,经破封后利用操作杆92的按压操作而喷出灭火气体时,使O形环99、100位于喷嘴孔14内侧口缘部的上下,并且使下侧的O形环100位于贯通孔8侧,使该贯通孔8连通于喷嘴孔14,便可从喷嘴孔14朝火苗喷出灭火气体。
图中,101是在钢瓶固定架5上面所形成的凹部,在该凹部101与操作杆92之间插入有杠杆弹簧102,利用该弹簧102的弹性对操作杆92赋予朝上方的势能。3a是经破封的封板3封孔。
本实施方式的灭火气体喷射器具,省略现有气体喷射器具在钢瓶固定架5周围所配置的外壳、破封支撑架、销、推杆等,在盒88的内部上方仅配置钢瓶固定架5,因此可减少零件数量而使构造简洁,可使其易于组装,并可实现灭火气体喷射器具的小型轻量化与低廉化。
并且,因为本实施方式的控制阀98只要在破封杆10的同轴周面规定位置处、形成用以安装两个O形环99、100的环状槽即可,因而相比于现有的此种控制阀,构造较为简单并且可减少零件数量,并可容易并且廉价地制作。
上述灭火气体喷射器具在使用前拆卸盖体90,从盒88的底部插入气体钢瓶1,并将瓶口的螺纹部4螺接于钢瓶固定架5的螺丝孔7中而安装气体钢瓶1,再于盒88的下端部螺接于盖体90而使用。
此种灭火气体喷射器具,在灭火操作前,O形环100位于喷嘴孔14的内侧口缘部而封闭该口缘部,并且阻断导孔8与阀孔96以及喷嘴孔14间的连通。
并且,控制阀98通过弹簧20的弹性被赋予朝上方的势能,其上端部突出于钢瓶固定架5的上面,并卡合于操作杆92的卡合凸部92a中。
在上述操作杆92的中央部插入安全销95,该销95卡合于长孔94的上端,并阻止操作杆92的动作,并且针管19位于封板3的上方,等待进行破封操作。此状况如图26所示。
其次,在灭火时,利用握持部(未图示)将安全销95拔出,解除操作杆92锁定后,便抵抗弹簧20的弹性而将该操作杆92的上端中央压下。
这样,操作杆92通过销93沿长孔94大致呈水平地朝下移动,卡合凸部92a按压于破封杆10的上端部,并抵抗杠杆弹簧102的弹性而压下控制阀98。
因此,针管19与控制阀98同步,由其尖端部19a刺破封板3而破封。此状况如图27所示。
上述破封时,O形环99移动至喷嘴孔14的内侧口缘部,封闭该喷嘴孔14,而阻断喷嘴孔14与贯通孔8的连通。
所以,利用上述破封,从气体钢瓶1中喷出灭火气体,即使其流出至贯通孔8,该灭火气体仍不会从喷嘴孔14中流出。
经破封后,若手离开操作杆92,控制阀98便通过弹簧20而被上举,O形环100朝图26中的原位置移动,而将喷嘴孔14密封,并且操作杆92卡合于破封杆10而被上举,销93卡合于长孔94的上端部,并朝图26中的原位置移动。
所以,经破封后,从封板3的破封口3a中将灭火气体顺畅地朝贯通孔8喷出,该灭火气体受上述O形环100阻止其从喷嘴孔14朝外部流出,并且由O形环99阻止其从阀孔96中泄出,滞留于贯通孔8中。
在该状况下,若将手指勾住手勾部92b,并抵抗杠杆弹簧102而压下操作杆92,操作杆92便以销93为支点而朝下转动,破封杆10受卡合凸部92a按压而被压下。
因此,O形环99、100朝下方移动,O形环100解除喷嘴孔14的封闭并朝贯通孔8的上端移动,喷嘴孔14连通于贯通孔8,并且O形环99朝喷嘴孔14的内侧口缘部正上方移动,而密封阀孔96。
此状况如图28所示,因为上述破封杆10与控制阀98向下移动的位移,小于破封时向下移动的位移,因此不会造成O形环99封闭喷嘴孔14、或针管19插入于封孔3a中并封闭该封孔3a的情况发生,可维持喷嘴孔14的开口状态,并且可维持灭火气体从破封口3a喷出。
结果,将灭火气体从喷嘴孔14朝喷口13喷出,并从喷射导件31朝外部喷出并且朝火苗喷射。
这样,本实施方式的控制阀98,将经破封后所喷出的灭火气体暂时滞留于贯通孔8中,再利用破封后的操作杆92操作而使贯通孔8与喷嘴孔14相连通,从而可在灭火气体朝向火苗之后才正确地喷射出。
然后,在喷射中,若手离开操作杆92,便如前述,因为O形环100密封喷嘴孔14,因此灭火气体的喷出中断,并且也通过O形环99阻止其从阀孔96泄出,滞留于贯通孔8中。所以,可实现破封后未使用灭火气体的有效利用。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这样,本发明的灭火气体喷射器具可在瞬间容易并且迅速地拆卸安全构件,并可迅速地破封所装填的小型气体钢瓶,并且将灭火气体迅速地喷射出而实现初期灭火的实效,并且具备有从车辆中逃生用的紧急逃生机构,当碰到车辆火灾或碰撞事故等车辆紧急状况时,可迅速地割断安全带并将窗玻璃可靠地击破,以从车辆中迅速地逃生,不需要专用的逃生装置,可将灭火机构与逃生机构形成为合理构造,并且可将锤构件合理并且安全地安装于气体钢瓶上,另一方面,并具备有可防止破封后灭火气体空耗、并且在灭火时能朝火苗可靠并且正确地喷射出灭火气体的控制阀,因而适用于例如车载灭火气体喷射器具。

Claims (24)

1.一种灭火气体喷射器具,其具备有:
气体钢瓶(1),填充有灭火气体并以封板(3)密封;
钢瓶固定架(5),可装卸地安装有该气体钢瓶(1)的瓶口部,并且内部形成有贯通孔(8)与喷嘴孔(14);
破封杆(10),可滑动地装设于该钢瓶固定架(5)上,平常时能够朝上方移动,并且在下端设有可将上述封板(3)破封的尖端部(19a),在上端装设有破封操作构件(22),并且进行上下移动;以及
安全构件(27),可向侧边拔出地装设在上述破封操作构件(22)的正下方,平常时可阻止上述破封杆(10)向下移动;
在上述贯通孔(8)与喷嘴孔(14)的连通路上可移动地设置有控制阀,
可通过该控制阀的移动而阻断/接续上述连通路,上述灭火气体喷射器具的特征为,
上述安全构件(27)形成为板状,
在该安全构件(27)上设有可插入破封杆(10)的缺口槽(28),
同时在安全构件(27)的一端部上,向上方突设有连接片(26),
将环状的拉环(24)的一端连接在该连接片(26)上,
在该拉环(24)的另一端上,向上形成有抓取部(24a),
该抓取部(24a)可勾住手指(25),
能够以连接片(26)为支点将拉环(24)拉起,并且将安全构件(27)沿上述缺口槽(28)拔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灭火气体喷射器具,其特征在于,
上述破封操作构件(22)形成为能够供手指(25)搭载的椭圆的板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灭火气体喷射器具,其特征在于,
在构成上述控制阀的破封杆(10)的周面的中间部设置有大径部(10a),
该大径部(10a)可滑动地插入上述贯通孔(8)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灭火气体喷射器具,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破封杆(10)进行破封动作时,上述大径部(10a)位于喷嘴孔(14)的内侧开口部,
可封闭上述喷嘴孔(1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灭火气体喷射器具,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钢瓶固定架(5)的外侧装设有外壳构件(6),
在该外壳构件(6)上形成有连通于喷嘴孔(14)的喷口导件(3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灭火气体喷射器具,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外壳构件(6)的周面上形成有能够握持的凹状曲面部(42)、(43)。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灭火气体喷射器具,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外壳构件(6)的周面上设置有可插入安全带(35)的安全带导入槽(36),
面对该安全带导入槽(36)配置有切割刀(37)。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灭火气体喷射器具,其特征在于,
上述气体钢瓶(1)的底部露出,
在该气体钢瓶(1)的底部设置有具有尖端部(48)的锤构件(47)。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灭火气体喷射器具,其特征在于,
能够以单手把持、携带并且进行灭火操作。
10.一种灭火气体喷射器具,其具备有:气体钢瓶,填充有灭火气体并密封;钢瓶固定架,可装卸地安装有该气体钢瓶的瓶口部,并且内部形成有贯通孔与喷嘴孔;破封杆,可滑动地装设于该钢瓶固定架上,被赋予能够朝上方移动的势能,并且在一端设有可将上述密封破封的尖端部;破封操作构件,连接于该破封杆的另一端部;以及安全构件,可约束上述破封杆的动作;上述灭火气体喷射器具的特征为,上述气体钢瓶的底部设置为可露出,在该气体钢瓶的底部安装有具有尖端部的锤构件。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灭火气体喷射器具,其特征在于,在已填充上述灭火气体的气体钢瓶上安装上述锤构件。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灭火气体喷射器具,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气体钢瓶的底部安装有保持环,该保持环的内部勾住锤轴的颈部,该锤轴的尖端部突出于保持环外侧。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灭火气体喷射器具,其特征在于,将上述保持环安装于气体钢瓶上之后,电镀保持环与气体钢瓶。
14.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灭火气体喷射器具,其特征在于,在上述锤轴的颈部装设有具有弹性的防脱工具,将该防脱工具卡合而配置于保持环的内侧开口部。
15.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灭火气体喷射器具,其特征在于,在上述钢瓶固定架的外侧配置有外壳构件,在该外壳构件的周面上设有可插入安全带的安全带导入槽,在邻近该导入槽处配置有切割刀。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灭火气体喷射器具,其特征在于,上述安全带导入槽配置于上述喷嘴孔的相对向侧。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灭火气体喷射器具,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切割刀的内侧位置设置安全带窜逃部。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灭火气体喷射器具,其特征在于,上述安全带窜逃部与上述外壳构件一体成形。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灭火气体喷射器具,其特征在于,上述安全带窜逃部沿安全带导入槽的导入方向的横截面大致呈倒三角形。
20.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灭火气体喷射器具,其特征在于,上述安全带窜逃部配置于靠近切割刀后部,并且具有可插入于安全带割裂部中的尖端部,以及沿续该尖端部形成于两侧而可扩开并移动安全带割裂部的窜逃面。
21.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灭火气体喷射器具,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外壳构件的下端周面设有凹状曲面部,该凹状曲面部与气体钢瓶上端周面相隔开而配置。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灭火气体喷射器具,其特征在于,上述凹状曲面部设置于外壳构件的前后周面,在上述凹状曲面部设有多个凹凸部。
23.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灭火气体喷射器具,其特征在于,设有可收纳装填有气体钢瓶的破封装置的保护盒,该保护盒形成为可收容于汽车的车门置物袋中,手腕带的两端安装在上述保护盒周面,在该手腕带的中间部设有防脱工具,该防脱工具可装卸地安装在埋设于车门置物袋外面的勾具上,而手腕带的前端部紧邻乘客侧呈露出状态。
24.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灭火气体喷射器具,其特征在于,设有可收纳装填有气体钢瓶的破封装置的保护盒,该保护盒形成为可设置于汽车的适当位置处,在上述保护盒的上下位置处呈相对向而形成上下侧开口部,使安全带导入槽与破封操作构件由上述上侧开口部露出,气体钢瓶的周面由下侧开口部露出。
CN2008801044122A 2007-10-19 2008-09-25 灭火气体喷射器具 Active CN10178430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272507 2007-10-19
JP2007272507 2007-10-19
PCT/JP2008/002650 WO2009050847A1 (ja) 2007-10-19 2008-09-25 消火ガス噴射器具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84307A CN101784307A (zh) 2010-07-21
CN101784307B true CN101784307B (zh) 2013-04-10

Family

ID=405671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1044122A Active CN101784307B (zh) 2007-10-19 2008-09-25 灭火气体喷射器具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1) US8448716B2 (zh)
EP (1) EP2201984B1 (zh)
JP (1) JP5148623B2 (zh)
KR (2) KR101202501B1 (zh)
CN (1) CN101784307B (zh)
HK (1) HK1145469A1 (zh)
MY (1) MY155786A (zh)
TW (1) TWI436799B (zh)
WO (1) WO200905084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1030799A (ja) * 2009-07-31 2011-02-17 Kyoraku Co Ltd 消火器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399941B2 (ja) * 2010-02-22 2014-01-29 ホーチキ株式会社 発炎筒兼用消火装置
WO2011121889A1 (ja) 2010-03-30 2011-10-06 Yoshida Hideo 消火ガス噴射器
JP5773778B2 (ja) * 2011-06-27 2015-09-02 鉦治 二村 緊急脱出用工具
CN103623522A (zh) * 2012-08-27 2014-03-12 汪佳泉 带安全锤结构的车用灭火器
CN103212172B (zh) * 2012-11-13 2016-04-13 西安新竹防灾救生设备有限公司 电动汽车自动灭火防火装置
KR101458314B1 (ko) * 2013-07-05 2014-11-04 박남주 스프레이 장치
CN103816630A (zh) * 2013-12-11 2014-05-28 李波平 多功能救生装置
US9649520B2 (en) * 2014-07-11 2017-05-16 Kidde Technologies, Inc. Burst disc puncture pressure-imbalance actuator for a fire extinguisher
US9539452B2 (en) * 2014-07-11 2017-01-10 Kidde Technologies, Inc. Rapid pressure diffusion actuator for a fire extinguisher
KR101567805B1 (ko) 2014-07-11 2015-11-11 (주) 에타 고압가스용기 결합용 감압밸브
US9821183B2 (en) 2014-07-11 2017-11-21 Kidde Technologies, Inc. Motorized actuator for a fire extinguisher
JP6884691B2 (ja) 2014-07-22 2021-06-09 インテグリス・インコーポレーテッド コンプライアンス材料による成形フッ素ポリマー破壊シール
US9861846B2 (en) * 2015-01-22 2018-01-09 Kidde Technologies, Inc. Spring-collet mechanism for activating a fire extinguisher
US10105562B2 (en) 2015-03-30 2018-10-23 Utc Fire & Security Corporation Hermetically sealed portable fire extinguisher with pressure indicator
US20170122708A1 (en) * 2015-05-29 2017-05-04 Defendables, LLC Wearable personal protection spray device with trigger and safety mechanism
EP3470119A4 (en) * 2016-06-13 2020-01-29 Koatsu Co., Ltd. EXTINGUISHER
JP6811122B2 (ja) * 2017-03-07 2021-01-13 吉田 英夫 緊急脱出用具およびその取付け装置
WO2019017805A1 (ru) * 2017-07-20 2019-01-24 Николай Вадимович СОВА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тушения пожара (варианты), запорно-пусков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устройства для тушения пожара (варианты), устройство принудительной активации для запорно-пускового устройства, система тушения пожара и способ тушения пожара
KR102082342B1 (ko) * 2018-10-15 2020-02-27 하재민 수동식 소화기
CN109813178B (zh) * 2019-03-20 2023-08-22 江苏泽众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充装式警用高压催泪喷射器
US10759647B1 (en) * 2019-04-15 2020-09-01 Plastic Technologies, Inc. Method and device for dispensing from an inverted shippable container
CN109969117A (zh) * 2019-04-28 2019-07-05 攀枝花学院 汽车落水自救逃生装置
TWI708625B (zh) * 2019-08-20 2020-11-01 林建成 一種噴頭及具有該噴頭之起泡裝置及起泡方法
USD1002953S1 (en) * 2020-10-14 2023-10-24 Ye Xu Personal alarm system with seatbelt cutter, glass breaker and striker-tipped cap
US11865385B2 (en) * 2020-12-11 2024-01-09 Kidde Technologies, Inc. Ullage pressure-driven valve for fire suppression
JP7315972B2 (ja) * 2021-01-25 2023-07-27 英夫 吉田 自動車の緊急脱出装置
CN115300842B (zh) * 2022-10-13 2022-12-20 烟台旭锐消防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灭火剂容器阀

Family Cites Families (3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558409A (en) * 1948-03-02 1951-06-26 C O Two Fire Equipment Co Discharge head for fire extinguishers
US2785759A (en) * 1955-03-03 1957-03-19 Jere B Fleming Dry powder fire extinguisher
US2778435A (en) * 1955-10-25 1957-01-22 Ansul Chemical Co Safety device for fire-extinguishing apparatus
US3010520A (en) * 1959-07-23 1961-11-28 Ernest E Seaberg Valve for dry powder fire extinguishers
JPS523115Y2 (zh) * 1971-12-29 1977-01-22
JPS4882798A (zh) 1972-02-03 1973-11-05
JPS48107296U (zh) * 1972-03-13 1973-12-12
JPS5549089Y2 (zh) * 1976-06-08 1980-11-15
JPS5556660U (zh) * 1978-10-12 1980-04-17
JPS5556660A (en) 1978-10-20 1980-04-25 Sanyo Electric Co Ltd Manufacture of charge-coupled device
JPS57163258A (en) 1981-03-31 1982-10-0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Copying device
JPS625187Y2 (zh) * 1981-04-09 1987-02-05
CA1305106C (en) * 1987-01-16 1992-07-14 Stuart Douglas Woodman Portable fire extinguisher
JPH037514A (ja) 1989-06-02 1991-01-14 Nichimo Co Ltd 海苔養殖方法
GB2284759A (en) * 1993-12-15 1995-06-21 Michael Stephen Decker A fire punch
JP2890097B2 (ja) 1994-05-24 1999-05-10 松本 勝俊 簡易手動消火ガス噴射器具
TW287112B (zh) * 1994-05-24 1996-10-01 Matsumoto Katsutoshi
JP3007514U (ja) 1994-08-05 1995-02-21 株式会社長谷幸製作所 シートベルト切断具
JP2832590B2 (ja) * 1995-10-13 1998-12-09 勝俊 松本 手動式消火及び冷却ガス噴射防災器具
US5704428A (en) * 1996-10-07 1998-01-06 Asano; Tokio Disaster preventive apparatus
JP2873001B2 (ja) 1997-05-28 1999-03-24 株式会社アトラスオート ハンマー付非常信号装置
JPH1111241A (ja) * 1997-06-18 1999-01-19 Daiichi Koki Kk 簡易窓ガラス割り具
US6637450B2 (en) * 2001-11-19 2003-10-28 Hai-Lung Huang Pressure valve device for a gas pressure cartridge
US7051391B2 (en) * 2003-09-29 2006-05-30 Lo-Pin Wang Emergency escape tool for vehicle
EP1945313A1 (en) * 2005-03-31 2008-07-23 William Henry Richards A dispersion and aeration apparatus for compressed air foam systems
JP4825453B2 (ja) * 2005-05-31 2011-11-30 エア・ウォーター・ゾル株式会社 消火ガス噴射器具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180081B2 (ja) * 2005-11-21 2008-11-12 小島プレス工業株式会社 緊急脱出補助用具
JP2007181902A (ja) * 2006-01-10 2007-07-19 Japan Carlit Co Ltd:The 緊急脱出用工具、及びそれを備えた自動車用緊急保安炎筒
US7703640B1 (en) * 2006-02-01 2010-04-27 Anthony Scott Hollars Heat actuated puncturing mechanism for a compressed gas cartridge
DE102007013910B4 (de) * 2006-09-28 2012-06-28 Werner Herrmann Erste Hilfe Einsatzausrüstu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HK1145469A1 (en) 2011-04-21
JPWO2009050847A1 (ja) 2011-02-24
KR101217971B1 (ko) 2013-01-02
WO2009050847A1 (ja) 2009-04-23
TWI436799B (zh) 2014-05-11
MY155786A (en) 2015-11-30
EP2201984A4 (en) 2010-10-06
JP5148623B2 (ja) 2013-02-20
US20100132967A1 (en) 2010-06-03
KR20120102807A (ko) 2012-09-18
US8448716B2 (en) 2013-05-28
KR20100007932A (ko) 2010-01-22
EP2201984B1 (en) 2023-03-22
CN101784307A (zh) 2010-07-21
KR101202501B1 (ko) 2012-11-16
TW200934547A (en) 2009-08-16
EP2201984A1 (en) 2010-06-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84307B (zh) 灭火气体喷射器具
EP2249672B1 (en) Brain cooling device
KR101385418B1 (ko) 소화가스 분사기
CA2518537A1 (en) Hermetically sealed gas propellant cartridge for fire extinguishers
US9221200B2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a pressure-resistant and/or leak-tight vessel for holding a gas and/or liquid
MY118235A (en) Safety valve element for battery and battery case cap with safety valve
CN101951797A (zh) 适用于快捷和容易地紧急移除的安全头盔
US6719172B2 (en) Pepper agent system
JP4737363B2 (ja) 圧縮ガス用ボンベ
CN1008541B (zh) 向液体中喷射物质的改进的喷嘴
JP2005193946A (ja) スリット式逆止弁付き容器
CN202018239U (zh) 一种大巴车玻璃切割装置
CN209570090U (zh) 一种用于二氧化碳爆破的破裂片击破装置
KR102637301B1 (ko) 용융마개를 포함하는 소화기
EP1400436A3 (en) Selectively pressurized structural member for vehicle body and frame assembly
KR200164046Y1 (ko) 가스,액체가압용기의잔량제거배출기
CN105378364A (zh) 真空绝缘单元
CN107789762A (zh) 一种工业炸药生产线泄爆灭火装置
JP2001031156A (ja) ガス抜きキヤップひとりっ子
JPH09119012A (ja) ヘルメットの帽体
JP2006281944A (ja) インフレータ
WO2003078096A3 (fr) Dispositif de deblocage d'un orifice de decharge de metal en fusi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145469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GR

Ref document number: 1145469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