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765528A - 气囊及气囊装置 - Google Patents

气囊及气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765528A
CN101765528A CN200880100215A CN200880100215A CN101765528A CN 101765528 A CN101765528 A CN 101765528A CN 200880100215 A CN200880100215 A CN 200880100215A CN 200880100215 A CN200880100215 A CN 200880100215A CN 101765528 A CN101765528 A CN 10176552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bag
sheet
suturing part
periphery
airba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801002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765528B (zh
Inventor
安部和宏
熊谷雅义
中岛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kat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akat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kata Corp filed Critical Takat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7655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6552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76552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6552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3Inflatable members
    • B60R21/231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3Inflatable members
    • B60R21/231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 B60R21/2334Expansion control features
    • B60R21/2338Teth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3Inflatable members
    • B60R21/231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 B60R21/2334Expansion control features
    • B60R21/2338Tethers
    • B60R2021/23382Internal tether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3Inflatable members
    • B60R21/239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venting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ir Ba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气囊及气囊装置,其可以发挥内室的效果,并可以减小折叠时的包装尺寸。本发明的气囊装置具备在规定的条件下产生气体的气体发生器(1)、与气体发生器(1)相连并膨胀展开的气囊(2)以及收纳气囊(2)的保持器(3),气囊(2)具备配置于内部的内片(4)和面积比内片(4)小的连接片(5),内片(4)具有连接于气囊(2)的厚度方向的内表面上的中央缝合部(4a)以及与连接中央缝合部(4a)的部分分离、且连接于配置在气囊(2)的内表面上的连接片(5)上的多个外周缝合部(4b),将内片(4)平面展开时的外周缝合部(4b、4b)之间的内片(4)的外形形成了沿着连接外周缝合部(4b、4b)之间的直线的形状。

Description

气囊及气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安装于汽车等车辆中的气囊及气囊装置,特别涉及具有内室的气囊及气囊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在汽车等车辆中都安装有气囊装置,用于在碰撞时或急减速时等情况下使气囊在车内膨胀展开而吸收对乘员造成的冲击。在这种气囊装置中,开发并采用了各种类型:内置于方向盘中的驾驶座用气囊装置、内置于仪表板中的助手座用气囊装置、内置于车辆侧面部或座椅中的侧气囊装置、内置于车门上部的帘式气囊装置、与乘员膝部对应的膝部气囊装置、内置于发动机罩下方的行人用气囊装置等。最近,还开发出了两轮车用气囊。
这些气囊装置一般具备:在规定的条件下产生气体的气体发生器、连接于气体发生器上并膨胀展开的气囊以及收纳气囊的保持器。关于气囊的形状及结构,可以根据设置场所或所需功能等条件采用各种类型。
在此,专利文献1及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气囊如下构成,在气囊的内部设有小室(第一室、内室等),充气机的气体阶段性地流入到气囊内。根据这种结构,可以使气囊的中央部先于气囊的外周部膨胀展开,使气囊迅速地突出,迅速地填充与乘员之间的间隙,由于厚度方向上的长度被限制,可以使气体迅速流入外周部。以下,将上述的小室称作内室。
专利文献1:US608609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6-151350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当在气囊中设置了上述内室时,必然会导致气囊整体使用的基布量增加,并且折叠时的包装尺寸也变大。因此,产生了气囊成本升高、无法收纳于气囊中或不得不增大保持器的问题等。另一方面,若过度减少内室的基布使用量,则还存在无法再作为内室发挥作用的问题。此外,还存在以下问题:将内室连接于气囊内时的缝合部的刚性变大而难以折叠,折叠气囊时的包装尺寸容易增大。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发挥内室效果并减小折叠时的包装尺寸的气囊及气囊装置。
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气囊,其内部被供给气体而膨胀展开,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具备配置于该气囊的内部的内片,该内片具有连接于所述气囊的厚度方向的内表面上的中央缝合部和与连接该中央缝合部的部分分离、且连接于所述气囊的内表面上的多个外周缝合部,将所述内片平面展开时的所述外周缝合部之间的内片的外形,形成得比构成通过所有所述外周缝合部的圆的一部分的圆弧形状小、且比将该圆弧形状沿着连接所述外周缝合部之间的直线反转后的反转圆弧形状大。
所述内片的外形可以形成沿着连接所述外周缝合部之间的直线的形状。而且,所述内片的平面展开时的整体外形可以形成多边形。而且,所述外周缝合部可以在所述内片的外周上等间隔地设置2至4处。此外,还可以如下构成,在将所述内片连接于所述气囊上的状态下将所述气囊平面展开时的所述内片与所述气囊的重合区域的面积是所述气囊的面积的0.2至0.6倍。
所述气囊可以具备面积比所述内片小的连接片,并且经由该连接片连接所述外周缝合部与所述气囊的内表面。而且,所述气囊可以包括配置于乘员侧的前片和配置于车体构造物侧的后片,所述中央缝合部连接于所述前片或所述后片上,所述外周缝合部连接于未与所述中央缝合部连接的所述后片或所述前片上。
所述气囊可以具备用于排出气体的通气孔和在该通气孔的附近形成的插通孔,并具有以覆盖该通气孔的方式一端连接于所述气囊的外表面上的通气罩和连接于所述内片上的狭带条,该狭带条经由所述插通孔连接于所述通气罩的另一端。另外,所述狭带条可以与所述内片或所述通气罩一体地形成。
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气囊装置,其具备在规定的条件下产生气体的气体发生器、连接于该气体发生器上并膨胀展开的气囊以及收纳该气囊的保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具备配置于内部的内片,该内片具有连接于所述气囊的厚度方向的内表面上的中央缝合部和与连接该中央缝合部的部分分离、且连接于所述气囊的内表面上的多个外周缝合部,将所述内片平面展开时的所述外周缝合部之间的内片的外形,形成得比构成通过所有所述外周缝合部的圆的一部分的圆弧形状小、且比将该圆弧形状沿着连接所述外周缝合部之间的直线反转后的反转圆弧形状大。
所述内片的外形可以形成沿着连接所述外周缝合部之间的直线的形状。而且,所述内片的平面展开时的整体外形可以形成多边形。而且,所述外周缝合部可以在所述内片的外周上等间隔地设置2至4处。此外,还可以如下构成,在将所述内片连接于所述气囊上的状态下将所述气囊平面展开时的所述内片与所述气囊的重合区域的面积是所述气囊的面积的0.2至0.6倍。
所述气囊可以具备面积比所述内片小的连接片,并且经由该连接片连接所述外周缝合部与所述气囊的内表面。而且,所述气囊可以包括配置于乘员侧的前片和配置于车体构造物侧的后片,所述中央缝合部连接于所述前片或所述后片上,所述外周缝合部连接于未与所述中央缝合部连接的所述后片或所述前片上。
所述气囊可以具备用于排出气体的通气孔和在该通气孔的附近形成的插通孔,并具有以覆盖该通气孔的方式一端连接于所述气囊的外表面上的通气罩和连接于所述内片上的狭带条,该狭带条经由所述插通孔连接于所述通气罩的另一端。另外,所述狭带条可以与所述内片或所述通气罩一体地形成。
发明效果
根据上述的本发明的气囊及气囊装置,通过在比构成通过所有外周缝合部的圆的一部分的圆弧形状小、且比将该圆弧形状沿着连接外周缝合部之间的直线反转后的反转圆弧形状大的范围内形成构成内室的内片的外形,可以在发挥内室效果的同时减少基布的使用量,可以减小折叠时的包装尺寸。而且,由于可以减少内片与气囊的缝合部,所以易于折叠气囊,可以减小包装尺寸。
而且,通过使内片的外形形成沿着连接外周缝合部之间的直线的形状或使整体形状形成多边形,可以容易地形成发挥本发明效果的内片。而且,通过等间隔地在2至4处配置外周缝合部,可以有效地发挥内室的效果。此外,通过将气囊被平面展开时的内片与气囊的重合区域的面积设定为气囊面积的0.2至0.6倍,可以有效地发挥内室的效果。
此外,通过设置连接片,可以容易地连接内片和气囊。而且,在气囊由前片及后片构成的情况下,通过将中央缝合部连接于其中一个气囊片上,并将外周缝合部连接于另一个气囊片上,可以容易地形成内室。而且,当在气囊上形成了通气孔时,通过将狭带条连接于内片上,可以进行通气罩的开闭,可以减少气囊的膨胀展开过程中的气体泄漏。另外,通过与内片或通气罩一体地形成狭带条,可以减少缝合处。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涉及的气囊装置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零件展开图。
图2是内片的说明图,(A)是内片的平面展开图,(B)是连接有内片的气囊的平面展开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气囊装置的作用的说明图,(A)表示气囊的膨胀初期,(B)表示气囊的膨胀中期,(C)表示气囊的膨胀末期。
图4是比较本发明的气囊装置与现有气囊装置的作用的图,(A)表示各气囊的变动量,(B)是表示现有气囊装置的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涉及的气囊装置的第二实施方式的部分零件展开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涉及的气囊装置的第三实施方式的部分零件展开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涉及的气囊装置的第四实施方式的部分零件展开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涉及的气囊装置的第五实施方式的部分零件展开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涉及的气囊装置的第六实施方式的部分零件展开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涉及的气囊装置的第七实施方式的图,(A)是部分零件展开图,(B)是内片的变形例,(C)是通气罩的变形例。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利用图1至图10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此,图1是表示本发明涉及的气囊装置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零件展开图,图2是内片的说明图,(A)是内片的平面展开图,(B)是连接有内片的气囊的平面展开图。
图1所示的本发明的气囊装置具备在规定的条件下产生气体的气体发生器1、连接于气体发生器1并膨胀展开的气囊2以及收纳气囊2的保持器3,气囊2具备配置于内部的内片4和面积比内片4小的连接片5,内片4具有连接于气囊2的厚度方向的内表面上的中央缝合部4a和与连接中央缝合部4a的部分分离、且连接于配置在气囊2的内表面上的连接片5上的多个(在这里为三个)外周缝合部4b,将内片4平面展开时的外周缝合部4b、4b之间的内片4的外形形成了沿着连接外周缝合部4b、4b之间的直线的形状。另外,气囊2由压环6固定于保持器3上。
上述气体发生器是一般称作充气机的部件,具有大致呈柱形的外形,并在内包于气囊2中的前端部的侧周面上形成了气体喷出口。而且,气体发生器1的中间部具有凸缘部1a,形成了多个(在这里为四个)螺栓孔1b。这种气体发生器1与未图示的ECU(电子控制单元)相连,并基于加速度传感器等的计测值进行控制。当ECU检测或预测到车辆的碰撞或急减速时,气体发生器1由来自ECU的点火电流进行点火,使收纳于气体发生器1的内部的药剂燃烧而产生气体,以向气囊2供给气体。
上述气囊2包括配置于乘员侧的前片2a和配置于车体构造物侧的后片2b。前片2a及后片2b分别大致呈圆板形状,将它们的周缘部缝合而形成作为气囊2的内压保持要素的外壳。而且,在后片2b的中央部形成了用于将气体发生器1引导至气囊2的内部的开口部2c,在开口部2c的周围形成多个(在这里为四个)螺栓孔2d。另外,有时在后片2b上形成了用于排出气囊2内的气体的通气孔7、7。
上述保持器3呈箱型形状,在底部的中央部形成了用于将气体发生器1引导至气囊2的内部的开口部3a,在开口部3a的周围形成了多个(在这里为四个)螺栓孔3b。保持器3具有各种形状,例如有时分别由不同部件构成保持器3的侧面部和底部。在这种情况下,虽然有时将底部称作保持器、将侧面部称作模块罩,但是在这里将它们总称为保持器。即,保持器3是总称为用于固定气体发生器1及气囊2的部件和用于收纳气囊2的部件的部件。
上述内片4是在气囊2膨胀展开时构成内室的部件,中央缝合部4a连接于前片2a上,外周缝合部4b经由连接片5连接于后片2b上。在该第一实施方式中,在内片4的外周的三处等间隔地设置外周缝合部4b,内片4具有大致三角形的形状。本发明的主要特征在于,通过将内片4的外形设定为一定的大小、形状,可以发挥作为内室的功能,并减少基布的使用量。由于不是在内片4的全周、而是仅在外周缝合部4b上连接内片4和气囊2,所以可以减少刚性高的缝合部。另外,在连接内片4和连接片时,可以将内片4的外周缝合部4b的外表面(图1的上侧的面)贴靠在连接片5的内表面(图1的上侧的面)上进行缝合,也可以将内片4的外周缝合部4b的内表面(图1的下侧的面)贴靠在连接片5的外表面(图1的下侧的面)上进行缝合。
如图2(A)所示,将内片4平面展开时的外周缝合部4b、4b之间的内片的外形形成得比构成通过所有外周缝合部4b的圆21的一部分的圆弧形状22(弧PQ)小、且比将圆弧形状22(弧PQ)沿着连接外周缝合部4b、4b之间的直线L反转后的反转圆弧形状23大。即,内片4的外形只要形成得收敛于图2(A)的斜线部的范围内即可,可以是直线形,也可以是曲线形,也可以是多边形,还可以是直线和曲线同时存在的形状。在图1所示地第一实施方式中,内片4的外形沿着连接外周缝合部4b、4b之间的直线L形成。关于圆21的设定方法,虽然可以根据外周缝合部4b的形状设想出各种图形,但是在图2(A)中被设定为外周缝合部4b的外接圆。而且,作为圆21的设定方法,也可以局部地设定外周缝合部4b的片的形状,设定要在各外周缝合部4b上形成内片4的外形的连接点,并以通过所有连接点的方式设定圆。
在设定内片4的外形时,如图2(B)所示,可以引入面积比的条件。图2(B)是连接有内片4的气囊2的平面展开图,在内片4与气囊2的重合区域S画斜线。该区域S的面积被设定为气囊2的面积T的0.2~0.6倍的范围内。通过这样设定区域S的面积,可以有效地减少内片4的基布使用量,还可以作为内室发挥作用。内片4在作为内室暂时贮存气体的同时,还具有作为用于调整气囊2的厚度的系绳的作用。区域S的面积大小根据该气囊2的厚度设定而变动。在此,一般对批量生产的气囊2进行取样,在将系绳长度大约设定为180mm~350mm的范围内后,计算出上述的面积比。
上述连接片5是连接气囊2和内片4的部件。连接片5具有连接于后片2b上的中央缝合部5a和连接于内片4的外周连接部4b上的外周缝合部5b。在连接片5的中央部形成有用于将气体发生器1引导至气囊2的内部的开口部5c,在开口部5c的周围形成了多个(在这里为四个)螺栓孔5d。由于该连接片5只是用于使内片4容易缝合到气囊2上的部件,所以形成了比内片4小的形状。图1所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连接片5虽然形成了将内片4缩小的形状,但是不限于此形状。此外,如后文所述,连接片5不是必需的构成部件。
上述压环6是将气囊2及连接片5固定于保持器3上的部件。在压环6的中央部形成有用于将气体发生器1引导至气囊2的内部的开口部6a,在开口部6a的周围形成有多个(在这里为四个)螺栓孔,在各螺栓孔中插入螺栓6b。按照连接片5的螺栓孔5d、后片2b的螺栓孔2d、保持器3的螺栓孔3b、气体发生器1的螺栓孔1b的顺序,将螺栓6b插入,最后由螺母6c加以紧固。
接着,对本发明的气囊装置的作用进行说明。在这里,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气囊装置的作用的说明图,(A)表示气囊的膨胀初期,(B)表示气囊的膨胀中期,(C)表示气囊的膨胀末期。图4是比较本发明的气囊装置与现有气囊装置的作用的图,(A)表示各气囊的变动量,(B)是表示现有气囊装置的图。另外,在各图中,图中的箭头图示了气流的状态。
当气体发生器1根据来自ECU的指示工作时,气体被供给气囊2内。在气囊2的膨胀初期的阶段,如图3(A)所示,首先气体被击中供给内片4,气囊2的中央部附近首先膨胀展开。即,内片4作为气囊2的内室而发挥作用。在这里,将气囊2的厚度方向上的变动量设为D1。这时,气囊2大致以球形膨胀展开。而且,内片4作为内室发挥作用,由此与不具有内室的气囊相比,可以抑制初期的膨胀展开方向上的突出量(变动量D1)。
如图3(B)所示,在气囊2的膨胀中期,气体从由内片4的外周缝合部4b、4b之间的外形构成的连通口31被供给至气囊2的外周,气囊2的外周部在横宽方向上膨胀展开,还在厚度方向上逐渐膨胀展开。若将这时的气囊2的厚度方向上的变动量设为D2,则在本发明中,由于膨胀初期的变动量D2受到抑制,所以D1<D2的关系成立。另一方面,在不具有内室的气囊中,由于膨胀初期的变动量D1较大,所以在膨胀中期D1>D2的关系成立,成为产生振幅的原因。在本发明中,可以降低该振幅。
如图3(C)所示,在气囊2的膨胀末期,气囊2整体在厚度方向上膨胀展开。若将这时的气囊2的厚度方向上的变动量设为D3,则D2<D3的关系成立。因此,在气囊2膨胀展开时,厚度方向上的宽度变动为D1<D2<D3,气囊2的顶部逐渐膨胀展开。在本发明的气囊2中,由于在减少构成内室的内片4的基布的使用量的同时,以能够作为内室发挥功能的方式设定内片4的形状,因而必然可以确保足够大小的连通口32,还可以减小气囊2的外周部的振幅。而且,由于可以确保足够大小的连通口21,所以可以容易地进行气囊2的制造,而不必考虑刻意地使连通口31与气体发生器1的气体喷出口的位置一致或不一致。
在这里,对本发明的气囊装置于现有气囊装置的作用进行比较。在图4(A)中,以实线Da表示本发明中的气囊2的厚度方向上的变动量,以实线Wa表示横宽方向的变动量。而且,以单点划线Db表示图4(B)所示的现有的气囊42的厚度方向上的变动量,以单点划线Wb表示横宽方向的变动量。在图4(B)中,现有的气囊装置包括气体发生器41、气囊42以及系绳43。系绳43是限制气囊42的厚度方向上的形状的带形部件,而不具有内室之类的作用。因此,在现有的气囊装置中,气体发生器41的气体可以整体地供给气囊42。
如图4(A)所示,现有的气囊42中的厚度方向的变动量Db整体上大于本发明的气囊2中的厚度方向上的变动量Da。例如,在表示现有的气囊42的最大变动量的部分α,与本发明的气囊2的变动量Da之间产生了较大的差值。而且,若对现有的气囊42的最大振幅量ΔD与本发明的气囊2的最大振幅量Δd进行比较,则可以容易地看到本发明的气囊2的最大振幅量Δd明显小于现有的气囊42的最大振幅量ΔD。
如图4(A)所示,即使在现有的气囊42中的横宽方向的变动量Wb与本发明的气囊2中的横宽方向的变动量Wa进行比较时,也可以容易地看到本发明的气囊2的振幅量比现有的气囊42的振幅量小。而且,在膨胀初期阶段的部分β,本发明的气囊2中的横宽方向的变动量Wa比现有的气囊42中的横宽方向的变动量Wb大。这意味着在气囊2的膨胀初期在横宽方向上可以有效地供给气体,证明了厚度方向的振幅量小。这样一来,根据本发明的气囊装置,可以在抑制气囊2的振幅的同时使其向横宽方向顺利地膨胀展开,可以实现稳定的气囊2的膨胀展开,可以有效地吸收对乘员产生的冲击。而且,变动量Wa在气囊2的膨胀初期增大意味着可以使气囊2提前到达乘员的腹部,可以有效地提高碰撞初期的气囊2的乘员约束性能。
接着,对本发明涉及的气囊装置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这里,图5是表示本发明涉及的气囊装置的第二实施方式的部分零件展开图。另外,在图5中,省略了与图1共同的构成零件即气体发生器1、保持器3以及压环6的图示。
图5所示的第二实施方式中,使内片54形成了整体大致呈四边形形状的形状。即,在内片54的外周的四处等间隔地配置了外周缝合部54b。外周缝合部54b、54b之间的内片54的形状,根据与图1所示内片4的情况相同的条件设定。内片54的中央缝合部54a连接于前片2a上,外周缝合部54b连接于连接片55上。连接片55大致形成十字形,在中央部配置中央缝合部55a,在十字形的各端部上配置外周缝合部55b。此外,在连接片55的中央部形成了用于将气体发生器1引导至气囊2的内部的开口55,在开口部55c的周围形成了多个(在这里为四个)螺栓孔55d。同样,第二实施方式也可以达到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
接着,对本发明涉及的气囊装置的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这里,图6是表示本发明涉及的气囊装置的第三实施方式的部分零件展开图。另外,在图6中,省略了与图1共同的构成零件即气体发生器1、保持器3以及压环6的图示。
图6所示的第三实施方式中,调换了图5所示的内片54与连接片55的位置关系。即,内片64连接于后片2b上,连接片65连接于前片2a上。因此,在内片64上,除了中央缝合部64a及外周缝合部64b之外,还形成了用于将气体发生器1引导至气囊2的内部的开口部64c及用于插入压环6的螺栓6a的多个(在这里为四个)螺栓孔64d。在连接片65上配置了中央缝合部65a及外周缝合部65b。这样一来,即使调换了内片和连接片的位置关系,也可以达到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因此,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也可以调换内片4与连接片5的位置关系。
接着,对本发明涉及的气囊装置的第四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这里,图7是表示本发明涉及的气囊装置的第四实施方式的部分零件展开图。另外,在图7中,省略了与图1共同的构成零件即气体发生器1、保持器3以及压环6的图示。
图7所示的第四实施方式中,省略了图6所示的连接片65。即,内片74直接连接于前片2a及后片2b双方上。因此,在内片74上,除了中央缝合部74a及外周缝合部74b之外,还形成了用于将气体发生器1引导至气囊2的内部的开口部74c及用于插入压环6的螺栓6a的多个(在这里为四个)螺栓孔74d。中央缝合部74a连接于后片2b上,外周缝合部74b连接于前片2a上。在外周缝合部74b时,可以将外周缝合部74b的内表面(图7的上侧的面)贴靠在前片2a的内表面(图7的下侧的面)上进行缝合,也可以将外周缝合部74b的外表面(图7的下侧的面)贴靠在前片2a的内表面(图7的下侧的面)上进行缝合。这样一来,即使省略了连接片,也可以达到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
接着,对本发明涉及的气囊装置的第五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这里,图8是表示本发明涉及的气囊装置的第五实施方式的部分零件展开图。另外,在图8中,省略了与图1共同的构成零件即气体发生器1、保持器3以及压环6的图示。
图8所示的第五实施方式中,变更图7所示的内片74的连接方法。即,将内片84的中央缝合部84a连接于前片2a上,将外周缝合部84b连接于后片2b上。在这种情况下,不必在内片84上形成用于将气体发生器1引导至气囊2的内部的开口部或用于插入压环6的螺栓6a的螺栓孔。关于其他结构,与图7所示地第四实施方式相同,因而省略了说明。在第五实施方式中,也可以达到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此外,在图1所示地第一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如第五实施方式所示地省略了连接片5。
接着,对本发明涉及的气囊装置的第六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这里,图9是表示本发明涉及的气囊装置的第六实施方式的部分零件展开图。另外,在图9中,省略了与图1共同的构成零件即气体发生器1、保持器3以及压环6的图示。
图9所示的第六实施方式中,使内片94形成了整体大致呈四边形形状的形状,并在两处配置了外周缝合部94b。在这种情况下,虽然可以使外周缝合部94b、94b之间的内片94的形状沿着连接外周缝合部94b、94b之间的直线地形成,但是在这里,以中间部局部地向外方凸出的方式形成。这样,在以局部凸出的方式设定内片94的外形的情况下,也可以根据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条件设定凸出的范围。另一方面,连接片95大致形成长方形的形状,在两端部形成了凹部,沿着凹部配置外周缝合部95b。在这里,虽然内片94的中央缝合部94a连接于前片2a上,连接片95的中央缝合部95a连接于后片2b上,但是也可以调换内片94与连接片95的位置关系,还可以省略连接片95。另外,在连接片95上形成了用于将气体发生器1引导至气囊2的内部的开口部95c,在开口部95c的周围形成了多个(在这里为四个)螺栓孔95d。在第六实施方式中,也可以达到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
接着,对本发明涉及的气囊装置的第七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这里,图10是表示本发明涉及的气囊装置的第七实施方式的图,(A)是部分零件展开图,(B)是内片的变形例,(C)是通气罩的变形例。另外,在图10(A)中,省略了与图1共同的构成零件即气体发生器1、保持器3以及压环6的图示。此外,在图10(A)中,对于与图1共同的构成零件,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详细的说明。
图10(A)所示的气囊2,在图1所示的气囊2上形成通气孔101,并且设置了开闭机构。即,气囊2具备用于排出气体的通气孔101以及在通气孔101的附近形成的插通孔102,并具有以覆盖通气孔101的方式一端连接于气囊2的外表面上的通气罩103和连接于内片4上的狭带条104,狭带条104经由插通孔102连接于通气罩103的另一端上。
虽然上述通气孔101一般大多如图10所示地形成在后片2b上,但是也可以形成在前片2a上。而且,在这里虽然在一处形成了通气孔101,但是也可以在两处以上形成通气孔101。而且,通气孔101的形状可以是图示的圆形形状,也可以是矩形形状,还可以是狭缝形状。而且,由于上述插通孔102是用于将狭带条104引导至气囊2的内部的部件,所以只要是比狭带条104大的形状即可,可以是圆形,也可以是矩形形状,还可以是狭缝形状。
上述通气罩103,只要是可以覆盖通气罩101的形状即可,不限于图示的形状。通气罩103的前端部103a连接于后片2b的外表面(图10(A)的下侧的面),后端部103b伸出至覆盖插通孔102的位置,在后端部103b的内表面(图10(A)的上侧的面)上连接狭带条104。上述狭带条104是带形部件,其一端的端部104a连接于内片4的外表面(图10(A)的上侧的面)上,另一端连接于可从插通孔102观察到的通气罩103的后端部103b上。
因此,通气孔101的开闭机构由插通孔102、通气罩103及狭带条104构成。这样,通过在气囊2上形成通气孔101及开闭机构,可以减少气囊2的膨胀展开过程中的气体泄漏。此外,在乘员与气囊2接触时,狭带条104松弛,通气孔101迅速地打开,从而可以将气体排出。
狭带条104也可以如图10(B)所示地与内片4一体化。在这种情况下,以从内片4的外形局部地伸出的方式形成狭带条104。另外,在使狭带条104与内片4一体化的情况下,当设定内片4的外形时,将狭带条104的部分除外而进行设定。虽然未图示,也可以使狭带条104从内片4的外周缝合部104b以放射状伸出。而且,狭带条104也可以如图10(C)所示地与通气罩103一体化。在这种情况下,只要以狭带条104从通气罩103的后端部103b伸出的方式形成即可。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可以在第一实施方式至第六实施方式的气囊上设置通气孔及开闭机构,也可以在5处以上配置内片的外周缝合部,还可以使内片的外形形成五边形以上的多边形。本发明可以适用于具有内室的所有气囊(例如驾驶座用气囊、助手座用气囊、侧气囊、帘式气囊、膝部气囊、行人用气囊、两轮车用气囊)等,当然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

Claims (10)

1.一种气囊,其内部被供给气体而膨胀展开,其特征在于,
所述气囊具备配置于该气囊的内部的内片,
该内片具有连接于所述气囊的厚度方向的内表面上的中央缝合部和与连接该中央缝合部的部分分离、且连接于所述气囊的内表面上的多个外周缝合部,
将所述内片平面展开时的所述外周缝合部之间的内片的外形,形成得比构成通过所有所述外周缝合部的圆的一部分的圆弧形状小、且比将该圆弧形状沿着连接所述外周缝合部之间的直线反转后的反转圆弧形状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囊,其中,所述内片的外形形成了沿着连接所述外周缝合部之间的直线的形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囊,其中,所述内片的平面展开时的整体外形形成了多边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囊,其中,所述外周缝合部在所述内片的外周上等间隔地设置了2至4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囊,其中,在将所述内片连接于所述气囊上的状态下将所述气囊平面展开时的所述内片与所述气囊的重合区域的面积是所述气囊的面积的0.2至0.6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囊,其中,所述气囊具备面积比所述内片小的连接片,经由该连接片连接所述外周缝合部与所述气囊的内表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囊,其中,所述气囊包括配置于乘员侧的前片和配置于车体构造物侧的后片,所述中央缝合部连接于所述前片或所述后片上,所述外周缝合部连接于未与所述中央缝合部连接的所述后片或所述前片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囊,其中,所述气囊具备用于排出气体的通气孔和在该通气孔的附近形成的插通孔,并具有以覆盖该通气孔的方式一端连接于所述气囊的外表面上的通气罩和连接于所述内片上的狭带条,该狭带条经由所述插通孔连接于所述通气罩的另一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气囊,其中,所述狭带条与所述内片或所述通气罩一体地形成。
10.一种气囊装置,其具备在规定的条件下产生气体的气体发生器、连接于该气体发生器上并膨胀展开的气囊以及收纳该气囊的保持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气囊是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气囊。
CN2008801002153A 2007-07-26 2008-05-26 气囊及气囊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76552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195245 2007-07-26
JP2007195245A JP5127343B2 (ja) 2007-07-26 2007-07-26 エアバッグ及びエアバッグ装置
PCT/JP2008/059635 WO2009013932A1 (ja) 2007-07-26 2008-05-26 エアバッグ及びエアバッグ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65528A true CN101765528A (zh) 2010-06-30
CN101765528B CN101765528B (zh) 2012-07-04

Family

ID=402811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100215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765528B (zh) 2007-07-26 2008-05-26 气囊及气囊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7976063B2 (zh)
EP (1) EP2174840B1 (zh)
JP (1) JP5127343B2 (zh)
CN (1) CN101765528B (zh)
WO (1) WO2009013932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69019A (zh) * 2012-07-24 2014-02-12 现代摩比斯株式会社 安全气囊装置
CN113459989A (zh) * 2020-03-31 2021-10-01 丰田合成株式会社 驾驶席用气囊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66158B (zh) * 2008-09-17 2013-08-28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气囊及其制造方法
JP5318722B2 (ja) * 2009-10-01 2013-10-16 タカタ株式会社 エアバッグ及びエアバッグ装置
JP2011126307A (ja) * 2009-12-15 2011-06-30 Takata Corp エアバッグ装置
JP5501086B2 (ja) * 2010-04-30 2014-05-21 東京エレクトロン株式会社 現像処理方法
JP5941803B2 (ja) * 2012-09-21 2016-06-29 タカタ株式会社 エアバッグ及びエアバッグ装置
US20230011886A1 (en) * 2019-11-22 2023-01-12 Autoliv Development Ab Driver seat airbag device for vehicl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JP2023031802A (ja) * 2021-08-25 2023-03-09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ハンドル用エアバッグ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127330A (ja) * 1992-10-16 1994-05-10 Toyoda Gosei Co Ltd エアバッグ装置のエアバッグ
JP3398787B2 (ja) * 1993-11-30 2003-04-21 セーレン株式会社 エアバッグ
JPH09202201A (ja) * 1996-01-30 1997-08-05 Bridgestone Corp エアバッグ
WO1998014353A1 (fr) * 1996-09-30 1998-04-09 Nihon Plast Co., Ltd. Dispositif de sac gonflable de securite
US6086092A (en) 1998-07-07 2000-07-11 Trw Vehicle Safety Systems Inc. Inflatable vehicle occupant protection device
JP4190116B2 (ja) 1999-12-01 2008-12-03 日本プラスト株式会社 エアバッグ
JP2001277988A (ja) 2000-03-31 2001-10-10 Toyoda Gosei Co Ltd 車両用エアバッグ
JP4254001B2 (ja) 2000-03-31 2009-04-15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ステアリングホイール用エアバッグ
DE10030488A1 (de) * 2000-06-21 2002-01-03 Delphi Tech Inc Luftsack
JP2003170796A (ja) * 2001-12-06 2003-06-17 Takata Corp エアバッグ
JP4604765B2 (ja) * 2004-03-08 2011-01-05 タカタ株式会社 エアバッグ装置
JP4297001B2 (ja) 2004-07-06 2009-07-15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エアバッグ装置
JP4622651B2 (ja) * 2005-02-25 2011-02-02 タカタ株式会社 エアバッグ装置
CN100581879C (zh) * 2005-02-25 2010-01-20 高田株式会社 气囊和气囊装置
JP4579079B2 (ja) * 2005-07-28 2010-11-1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エアバッグ装置
JP2008179337A (ja) * 2006-08-04 2008-08-07 Takata Corp エアバッグ及びエアバッグ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69019A (zh) * 2012-07-24 2014-02-12 现代摩比斯株式会社 安全气囊装置
CN113459989A (zh) * 2020-03-31 2021-10-01 丰田合成株式会社 驾驶席用气囊装置
CN113459989B (zh) * 2020-03-31 2023-02-28 丰田合成株式会社 驾驶席用气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174840A1 (en) 2010-04-14
JP5127343B2 (ja) 2013-01-23
WO2009013932A1 (ja) 2009-01-29
EP2174840A4 (en) 2012-10-24
US7976063B2 (en) 2011-07-12
CN101765528B (zh) 2012-07-04
JP2009029264A (ja) 2009-02-12
US20100289252A1 (en) 2010-11-18
EP2174840B1 (en) 2013-12-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65528B (zh) 气囊及气囊装置
US7325830B2 (en) Airbag device for vehicles
JP4759867B2 (ja) エアバッグ装置
CN1958352B (zh) 气囊装置
JP6383176B2 (ja) エアバッグ及びエアバッグ装置
JP2004314739A (ja) エアバッグ装置
JPH106897A (ja) エアバッグ装置
KR20080030114A (ko) 승객석 에어백
JP2007308122A (ja) エアバッグ
CN103402824A (zh) 汽车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
CN102574498B (zh) 安全气囊
US20080106128A1 (en) Airbag for side collision, airbag device for side collision, and vehicle seat
JP2009101757A (ja) 膝保護用エアバッグ装置
JP2004231026A (ja) エアバッグ
JP2008007034A (ja) エアバッグの折り畳み方法及びエアバッグ装置の組立て方法、並びにエアバッグ
JP2008049834A (ja) エアバッグ
KR20120095845A (ko) 에어백 장치
CN1955049B (zh) 气囊装置
JPH0790744B2 (ja) 乗員保護用エアバッグ装置
JP6043705B2 (ja) エアバッグ装置
JP2011116229A (ja) エアバッグ用冷却剤放出装置及びエアバッグ装置
JP7456361B2 (ja) エアバッグ
JP4847258B2 (ja) エアバッグ装置
JP2007176211A (ja) エアバッグ及び該エアバッグを備えたエアバッグ装置
JP6878362B2 (ja) エアバッグ装置及びエアバッグ装置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704

Termination date: 2014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