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技术
作为酒精类、清凉饮料、矿泉水等的容器而大量使用塑料制的容器。若容器的容量为1公升(以下公升简称为L)左右,则其操作方法容易,但是若容量为2L以上,则因其重量而操作变得稍难,在这些容器中,为了搬运方便而大多具有作为把持部的把手。
在酒店、公司内等常见有饮水机,其能够流出将矿泉水等的饮用水冷却的冷水以及将其加热的热水。装入有矿泉水等的饮用水的供给瓶(以下称为饮用水瓶1)如图1所示,令其开口部向下而与饮水机2连结。该饮用水瓶1为5~20L的容量,因其大小及重量的原因而在其操作时需要作为把持部的把手(以下为把手)。若该把手突出于饮用水瓶的外侧则在搬运、保管时会造成障碍,因此大多如图2所示那样地将饮用水瓶1的主体部17形成为凹状而使把手安装在该凹部14(以下称为饮用水瓶的凹部或简称为凹部)处。虽未图示但把手为与饮用水瓶同时地在凹部内沿着饮用水瓶的上下方向成形筒状、饮用水也进入至该筒状之中的构造。在该构造的饮用水瓶时,在反复使用时,会产生难以清洗位于凹部的筒状的把手内壁的问题。饮用水瓶的大部分借助塑料材料的注射模塑成形而制造。于是,考虑在具有凹部的饮用水瓶上安装另外准备的把手的方法。图3表示该方法的概略图。作为容器的中空体43借助吹塑模具4成形。将作为中空体43的原料的预塑形坯41和另外成形的未图示的把手插入配置在吹塑模具4内之后,压入压缩空气42,成形中空体43,同时把手和中空体43的外表面嵌合而将把手安装在中空体43上。
即,饮用水瓶的把手具有沿饮用水瓶的上下方向的握持部、和设置在该握持部的上下两端的脚部,该脚部嵌合安装在设置在饮用水瓶上的凹部的外表面上。在此所述外表面指形成饮用水瓶的容器的壁厚的外侧的面。另外,也有在把手上没有脚部、使把手的握持部的两端直接嵌合安装在设置在饮用水瓶上的凹部的外表面上的情况。前者时,在令设置在把手的脚 部处的突起部嵌合收纳于在饮用水瓶的凹部的外表面处凹陷的位置的状态下安装在饮用水瓶上。另外,后者时,同样地在令把手的握持部嵌合收纳于在饮用水瓶的凹部的外表面处凹陷的位置的状态下安装在饮用水瓶上。进而,也有令把手的握持部和脚部的双方嵌合地收纳于在饮用水瓶的凹部的外表面上凹陷的位置而安装把手的饮用水瓶。任意的以上的状态下的把手向饮用水瓶的安装是在如上述那样地将另外成形的上述把手插入配置在饮用水瓶的吹塑模具内之后与实施吹塑成形同时地完成的。在此,将包含握持部和脚部(没有脚部时只是握持部)的整体称为把手,在称作握持部、脚部时,除非另有说明,否则表示把手的握持部、把手的脚部。此外在本发明的带状把手部件中也同样地表示为握持部、脚部。
图4是在吹塑成形时使把手13嵌合安装在饮用水瓶1的凹部14的外表面12上的局部图。在作为设置在饮用水瓶1上的凹部14的外表面12的凹部顶面14a和凹部底面14b上,为了使把手的两端嵌合安装在饮用水瓶1上而形成凸凹的凹处(把手与外表面的接触部16)以包围把手13的两顶端部。这是为了将把手13固定在饮用水瓶13上而必需的,饮用水瓶1的吹塑模具(有时简称为模具)中,为了使该把手13的两端与饮用水瓶嵌合而考虑制作出凸凹的凹处。在饮用水瓶1的成形时,熔融状态的树脂在饮用水瓶的模具内绕入把手13的顶端部,把手13与外表面的接触部16如上述那样成为凸凹状,所以熔融状态的树脂难以平滑地流过,有饮用水瓶1的该部分的壁厚比其他部分的壁厚薄的倾向。此外,在成形时,熔融的树脂在饮用水瓶的模具内的该部分处进行复杂的运动,所以成为了在饮用水瓶的凹部的把手与外表面的接触部16处没有形成凸凹的凹处、与把手没有嵌合而发生晃动的情况、及树脂没有绕入把手的周围、在饮用水瓶上产生孔等的注射模塑成形作业中的不良率上升的原因。
饮用水瓶1若空了则能够填充饮用水而反复使用。在上述的成形方法中,如上述那样,饮用水瓶1的把手与外表面的接触部16的壁厚薄,所以强度弱,在继续使用的过程中有在作为把手与外表面的接触部16的饮用水瓶1的外表面上产生裂缝及孔的情况。在饮用水瓶上产生裂缝等时会产生如下问题。
在图1中,在饮水机2中,饮用水从饮用水瓶1通过接头24而流入至冷水容器21内。在冷水容器21内有隔板25,在该隔板25的下方设置有冷却管,流入至隔板25的下方的饮用水被冷却而保存在冷水部23中。 此外,进入至冷水容器21的饮用水的一部分借助隔板25而通过导水管27而流入热水容器22,且被加热器28加热而保存在热水容器22中。冷水从冷水口29a流出,热水从热水口29b流出。饮用水瓶1开口部向下而与饮水机2连结。因为饮用水瓶1内为减压的状态,所以即便饮用水瓶的开口部向下放置,饮用水瓶1内的饮用水也不会一下子流入至冷水容器21及热水容器22中,能够将冷水容器21及热水容器22的水位保持一定。若在饮用水瓶的外表面有裂缝等,则饮用水瓶的减压状态被解除,因此饮用水瓶内的饮用水会一下子流入冷水容器21及热水容器22,会从冷水容器21及热水容器22溢出,令作为饮水机2的功能丧失。为了避免所述的问题而必须加厚饮用水瓶1的把手与外表面的接触部16的壁厚,进而提高把手与饮用水瓶的密接性,以便耐得住反复使用。所谓密接是指在把手和饮用水瓶之间没有缝隙地紧密地接触。
另一方面,因为用途不同,有时饮用水瓶与其把手为不同的材料,例如饮用水瓶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把手为聚丙烯。在废弃损坏的饮用水瓶等而进行再利用时,在材料不同时必须区分收集,而在饮用水瓶与把手嵌合安装时会出现以下问题,使用的材料不同而在区分收集时费工夫,材料的再循环很难。
作为将把手安装在饮用水瓶上的方法,有对于2L左右的瓶而言易于安装的容器把持件(专利文献1)。此外有在搬运保管时不占据空间而在容器的主体部形成凹部且使把手沿容器的上下方向嵌合在该凹部中的方法(专利文献2)。这些都是2L左右的容器时能够充分地获得作为把手的功能的方式。但是用于饮水机的饮用水瓶为5~20L的容量,该构造时强度不足。
接着,在塑料瓶中,有在主体部的棱角线部的附近形成贯通主体部的开口部而将棱角线部作为把手的方式(专利文献3)、从容器主体的肩部沿着侧壁形成容纳手指的把手的方式(专利文献4)、在容器主体部形成把持用的凹部且在凹部的下方形成多个环状肋的方式(专利文献5)。在这些发明中,用于生产带把手的饮用水瓶的模具等的经费很高,此外在操作5~20L的容器时在强度方面有所担心。
进而有将容器主体部形成为凹状而使把手与该凹部嵌合而能够容易地进行容器与把手的区分作业的申请(专利文献6)。在本方法中,如上所述,在容器的注射模塑成形时的不良率、把手与容器外表面的接触部的 强度等方面有所担心。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41513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实开平5-51730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8-318921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1-146237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03-226315号公报
专利文献6:日本特开平10-29763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在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点为提供一种饮用水瓶的把手,对于用于饮水机的饮用水瓶的把手,能够降低饮用水瓶的成形时的不良率,带把手饮用水瓶能够反复使用,进而在废弃时能够容易地进行把手和饮用水瓶的区分作业。
为了解决该问题而想到如下方法:与饮用水瓶的生产分开生产卷装在饮用水瓶上而安装把手的所谓的带状的把手,将其固定在饮用水瓶上而安装把手。即是一种带状把手部件,令卷装在饮用水瓶的主体部上的带与均等地被分割在该带的两端的把手的握持部和脚部连结,将该带卷装在饮用水瓶的主体部上,使均等地被分割的把手的握持部以及把手的脚部的接合面相互面对地接合,固定在饮用水瓶上,从而在饮用水瓶上安装把手。
在带状把手部件中,饮用水瓶1为5~20L的容量,因其大小及重量而该把手等要承担大负荷,必须要有耐得住该负荷的强度。另一方面在需要强度的带状把手部件中,其材料在柔软性方面欠缺,因此带状把手部件的带难以密接地卷装在饮用水瓶上,并且在将带状把手部件卷装在饮用水瓶上而安装了把手之后,由于反复使用而在饮用水瓶与带状把手部件之间产生缝隙,发生所谓的晃动,存在把手的位置偏移或在饮用水瓶上产生裂缝及孔的可能性。因此,为了将带状把手部件密接地卷装在饮用水瓶上而考虑在带状把手部件的带上设置贯通窗或令一部分具有折曲部从而令带具有柔软性及伸缩性。但是尽管如此有时也很难使把手稳定地安装在饮用水瓶上。在上述情况中,通过在带状把手部件的与饮用水瓶接触的面上安装兼有防滑性的缓冲材料,使得即使长期使用也不会在带状把手部件与饮用水瓶之间产生缝隙,并且能够防滑而防止把手的位置偏移及饮用水瓶的裂缝及孔的发生。于是想到在带状把手部件和该带状把手部件的与饮用水 瓶的接触的面上安装兼有防滑性的缓冲材料。
即,技术方案1的发明是一种带状把手部件,其特征为,对于安装在向饮水机供给饮用水的饮用水瓶上的把手,令卷装在饮用水瓶的主体部上的带与均等地被分割在该带的两端的把手的握持部和脚部连结,将该带卷装在饮用水瓶的主体部上,使均等地被分割的把手的握持部以及把手的脚部的接合面相互面对地接合,固定在饮用水瓶上,从而在饮用水瓶上安装把手。
所谓饮水机,如上所述,是令热水或冷水等的饮用水流出的装置,图1表示其概略图。所谓饮用水不仅是矿泉水,也可以是清凉饮用水等供于饮用的水。饮用水瓶是填充饮用水而向饮水机供给饮用水的容器,能够反复使用。所谓“均等地被分割”,表示把手沿着饮用水瓶的上下方向安装而将该把手沿着上下方向在其中心左右地切断的形式,表示作为把手的部分的握持部以及脚部同样地均等地分割的形式。另外,作为“均等地”不是指从饮用水瓶的上下方向看左右地被分割的把手左右完全相同。这是因为在由夹钳或向螺纹孔内的小螺钉来实现被分割的把手的握持部及把手的脚部的接合时,有时被分割的把手的左右的形状不同。饮用水瓶的把手沿着饮用水瓶的上下方向被安装在饮用水瓶的主体部。把手以沿着其上下方向被均等地分割的形式安装在带的两端。把手具有握持部和脚部且被均等地分割。该被分割的面成为把手的握持部以及把手的脚部的接合面。将带状把手部件的带卷装在饮用水瓶的主体部上,接着接合该接合面而将带状把手部件固定在饮用水瓶上,从而在饮用水瓶上安装把手。带状把手部件的带的宽度有时与饮用水瓶主体部的外周形状相对应地变化,并不限定为带整体为同一宽度。另外,将带状把手部件的长度方向即被分割的把手连结的方向作为长度,将与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的长度表示为带的宽度或简单地表示为宽度。作为把手的握持部以及把手的脚部的接合面彼此的接合方法有螺钉固定、焊接、粘结、夹钳等的方法。但是接合方法并不限定于此。另外,令在饮用水瓶上安装带状把手部件的情况为固定,其结果在作为把手而安装在饮用水瓶上时表示为(把手的)安装。
技术方案2的发明是技术方案1的带状把手部件,其特征为,对于带状把手部件的卷装在饮用水瓶的主体部的带,在带上具有多个贯通窗。
饮用水瓶的主体部并不限于圆筒形,可以是四棱筒形、六棱筒形等。在将带状把手部件卷装在该多棱筒形主体部的角部时,带的弯折性是必需 的。若带没有弯折性则带状把手部件的带不能与饮用水瓶的角部密接,在带状把手部件的带与饮用水瓶之间会产生缝隙而发生所谓的晃动。因此在带状把手部件的带的一部分上制作贯通窗而对该部分提供弯折性。换言之是为了使带的宽度减小而令该部分柔软而使其与角部密接。另外,所谓密接,如上所述,在没有特别说明时不是指通过粘结剂等粘贴而进行一体化,而是指紧密地接触使得在饮用水瓶的主体部和带状把手部件的带之间没有缝隙。
技术方案3的发明是技术方案1至技术方案2的任意的带状把手部件,其特征为,对于带状把手部件的卷装在饮用水瓶的主体部的带,令带的一部分为折曲构造。
所谓折曲构造,换言之是凸折和凹折的挠性构造。通过令带状把手部件的带的一部分为折曲构造而给带提供伸缩性,使向饮用水瓶的主体部卷装时的作业性提高,进而使饮用水瓶与带状把手部件的密接性提高。
技术方案4的发明是借助注射模塑成形而生产的塑料制的技术方案1至技术方案3的任意的带状把手部件。
在此限定带状把手部件的制作方法和材料。所谓注射模塑成形是将熔融的塑料压入、填充至模具中而进行冷却固化而成形的方法,所谓塑料是指具有可塑性的高分子材料,包含橡胶那样的弹性体的高分子材料。
技术方案5的发明是对应于饮用水瓶的主体部的外周形状而成形的技术方案4的带状把手部件。
所谓饮用水瓶的主体部的外周形状是指饮用水瓶主体部的外表面的弯曲及凸凹的形状,该主体部有圆筒形、多棱筒形,或者是在其上形成凹部的种种形状。进而有时也会在主体部的表面上形成用于加强的肋。若卷装在该主体部的带状把手部件的带被平面地成形,则即使是具有弹性的塑料材料,带也不会跟从于饮用水瓶的弯曲及凸凹,带不会与饮用水瓶的外表面密接,在带状把手部件与饮用水瓶之间产生晃动。于是,预先制作令带状把手部件的带的形状与饮用水瓶的外周形状相符的带状把手部件的模具,利用该模具成形带状把手部件而增强与饮用水瓶的密接而防止带状把手部件与饮用水瓶之间的晃动。其中,在具有凹部的饮用水瓶中,因为将把手安装在该凹部处,所以在形成凹部的角部处必须将带状把手部件的带弯曲近90度。因此,有时预先令带状把手部件的带与该角部的形状配合而大致弯曲成形为90度。此外有时为了使带状把手部件的带与凹部的 顶面及底面密接而弯曲成形为コ字型。令带状把手部件与饮用水瓶密接地固定是为了安装更加稳固的把手。进而,在注射模塑成形中,弯曲了的形状是为了有时能够廉价地制造模具。
技术方案6的发明是一种带把手饮用水瓶,将技术方案1至技术方案5的任意一个带状把手部件卷装在饮用水瓶的主体部,将带状把手部件的被分割的把手的握持部接合面以及把手的脚部的接合面相互面对地接合,固定在饮用水瓶上,从而安装把手。
在饮用水瓶中有在主体部没有凹部的圆筒形的、多棱筒形的饮用水瓶。由于能够将带状把手部件固定在这些饮用水瓶的主体部而安装把手,所以该带把手饮用水瓶在权利范围之中。
技术方案7的发明是一种带把手饮用水瓶,将技术方案1至技术方案5的任意一个带状把手部件卷装在主体部具有凹部的饮用水瓶的主体部,将带状把手部件的被分割的把手的握持部接合面以及脚部的接合面相互面对地接合,使接合了的带状把手部件的握持部以及脚部的两端、或者接合了的带状把手部件的握持部的两端或脚部的两端的任一方密接地固定在饮用水瓶的凹部的上下外表面上,从而安装把手。
在饮用水瓶中,为了搬运、保管的便利而大多在主体部形成凹部且将把手安装在该凹部处。技术方案7记载的发明中限定了对于在主体部具有凹部的饮用水瓶安装带状把手部件的情况。利用在饮用水瓶上具有凹部这一特征,使凹部的上下面与握持部以及脚部的顶端密接而令饮用水瓶与带状把手部件固定,减少带状把手部件与饮用水瓶的晃动,提高带把手饮用水瓶的反复使用的频率。另外,根据饮用水瓶的主体部的形状,有时只是握持部的顶端部与凹部的上下面密接,或者只是脚部的顶端部与凹部的上下面密接。
技术方案8的发明是一种带缓冲材料的带状把手部件,对于技术方案1至技术方案5的任意一个带状把手部件,在带状把手部件的与饮用水瓶接触的面上安装有兼有防滑性的缓冲材料。
带状把手部件是卷装在饮用水瓶上而固定而安装把手的部件。通过在该带状把手部件的与饮用水瓶接触的面上安装有兼有防滑性的缓冲材料,进一步提高带状把手部件与饮用水瓶的密接,并且即使长期使用也可以防止带状把手部件与饮用水瓶之间的晃动及把手的位置偏移。另外,将安装了兼有防滑性的缓冲材料的带状把手部件称为带缓冲材料的带状把手部 件。
兼有防滑性的缓冲材料为摩擦系数高且具有柔软性的发泡树脂及橡胶板等,但并不限定于这些,只要是兼有防滑性及缓冲性等的材料就可以。兼有防滑性的缓冲材料与带状把手部件的形状对应,借助冲裁压力机等形成,被安装在带状把手部件上。作为将兼有防滑性的缓冲材料安装在带状把手部件上的方法,有基于焊接、粘结剂的方法等,但是并不限于此,只要是令兼有防滑性的缓冲材料和带状把手部件一体地发挥作用的方法就可以。
兼有防滑性的缓冲材料被安装在带状把手部件的与饮用水瓶接触的整个面上或局部的面上,都称为带缓冲材料的带状把手部件。
技术方案9的发明是一种带把手饮用水瓶,将技术方案8的带缓冲材料的带状把手部件卷装在饮用水瓶的主体部,使带缓冲材料的带状把手部件的被分割的把手的握持部接合面以及把手的脚部的接合面相互面对地接合,固定在饮用水瓶上,从而安装把手。
技术方案9的发明是将在技术方案6的发明中使用的带状把手部件换成带缓冲材料的带状把手部件的饮用水瓶。饮用水瓶有在主体部没有凹部的圆筒形、多棱筒形的饮用水瓶。能够与技术方案6相同地将带缓冲材料的带状把手部件固定在这些饮用水瓶的主体部而安装把手,因此该带把手饮用水瓶也在权利范围之中。在使用带缓冲材料的带状把手部件时,因为在内部有兼有防滑性的缓冲材料,所以能够牢固地卷装而固定在饮用水瓶上,在带缓冲材料的带状把手部件与饮用水瓶之间不易出现缝隙,使得在带缓冲材料带状部件与饮用水瓶之间产生的晃动降低,提高带把手饮用水瓶的反复使用的频率。另外,所谓带把手饮用水瓶是指带状把手部件或者带缓冲材料的带状把手部件被固定在饮用水瓶而安装把手的饮用水瓶。
技术方案10的发明是一种带把手饮用水瓶,将技术方案8的带缓冲材料的带状把手部件卷装在主体部具有凹部的饮用水瓶的主体部,将带缓冲材料的带状把手部件的被分割的把手的握持部接合面以及脚部的接合面相互面对地接合,使接合了的带缓冲材料的带状把手部件的握持部以及脚部的两端、或者接合了的带缓冲材料的带状把手部件的握持部的两端或脚部的两端的任一方密接地固定在饮用水瓶的凹部的上下外表面上,从而安装把手。
技术方案10的发明是将在技术方案7的发明中使用的带状把手部件 换成带缓冲材料的带状把手部件的饮用水瓶。在饮用水瓶中,为了搬运、保管的便利而大多在主体部形成凹部且将把手安装在该凹部上。技术方案10记载的发明中限定了对于在主体部具有凹部的饮用水瓶安装带缓冲材料的带状把手部件的情况。利用在饮用水瓶上具有凹部这一特征,使凹部的上下面与握持部以及脚部的顶端密接而令饮用水瓶与带缓冲材料的带状把手部件固定,减小带缓冲材料的带状把手部件与饮用水瓶的缝隙,使得在带缓冲材料带状部件与饮用水瓶之间产生的晃动降低,提高带把手饮用水瓶的反复使用的频率。另外,根据饮用水瓶的主体部的形状,有时只是握持部的顶端部与凹部的上下面密接,或者只是脚部的顶端部与凹部的上下面密接。
根据技术方案1记载的带状把手部件,因为与饮用水瓶分开地制造带状把手部件,所以能够制造与饮用水瓶的容量、外形相配的多种带状把手部件,此外对于5~20L的饮用水瓶,能够将为了操作该饮用水瓶而具有充分强度的把手安装在饮用水瓶上。进而,因为没有与饮用水瓶的吹塑成形同时地安装把手的作业,所以能够降低饮用水瓶的成形不良,能够增加饮用水瓶与把手的接触面的壁厚,能够防止在饮用水瓶上发生的裂缝且成为能够反复使用的饮用水瓶。此外,即便饮用水瓶与把手的材料不同,因为饮用水瓶与把手能够轻易地分离,所以能够令废弃时的区分回收很容易而有助于材料的再循环。
根据技术方案2记载的带状把手部件,通过在带状把手部件的带上形成贯通窗而对带提供弯折性,因此具有令带状把手部件密接地固定在饮用水瓶上的效果。特别是在多棱筒形的饮用水瓶中,具有使带状把手部件的带与角部密接的效果。
根据技术方案3记载的带状把手部件,通过令带状把手部件的带的一部分成为折曲构造而使得带具有伸缩性,具有将带状把手部件更加密接地固定在饮用水瓶上的效果。
根据技术方案4的带状把手部件,通过利用将塑料作为材料的注射模塑成形法进行制造而能够令制造成本降低。
根据技术方案5的发明,通过令带状把手部件为与饮用水瓶的主体部的外周形状对应地成形的带状把手部件而提高将带状把手部件固定在饮用水瓶上时的作业性,进而能够密接地固定在饮用水瓶上。
根据技术方案6的带把手饮用水瓶,在主体部没有凹部的容量大的例 如5~20L的饮用水瓶中,能够固定带状把手部件而成为带把手饮用水瓶。
根据技术方案7的带把手饮用水瓶,相对于具有凹部的饮用水瓶不仅是带状把手部件的带,把手的握持部等也与饮用水瓶的凹部外表面密接,因此增大把手与饮用水瓶的接触面积,能够成为在把手与饮用水瓶之间不发生所谓的晃动的带把手饮用水瓶。
根据技术方案8的带缓冲材料的带状把手部件,在带缓冲材料的带状把手部件的情况下,与带状把手部件相比,因为具有缓冲材料而能够更牢固地卷装在饮用水瓶上且密接地固定,能够防止安装的把手的晃动及位置偏移。
根据技术方案9的发明,在主体部没有凹部的容量大的例如5~20L的饮用水瓶上固定带缓冲材料的带状把手部件而安装把手的带把手饮用水瓶提高了耐得住长期的使用等的耐久性。
此外,因为带缓冲材料的带状把手部件卷装在饮用水瓶的外表面,所以在运输时,即便存在饮用水瓶彼此的冲撞及饮用水瓶与壁的冲撞也能够降低在饮用水瓶上出现裂缝或产生孔的可能性。
根据技术方案10的发明,相对于具有凹部的饮用水瓶不仅是带缓冲材料的带状把手部件的带,把手的握持部等也与饮用水瓶的凹部外表面密接,因此增大把手与饮用水瓶的接触面积,能够成为在把手与饮用水瓶之间不发生所谓的晃动的带把手饮用水瓶。此外,与技术方案9相同,因为带缓冲材料的带状把手部件卷装在饮用水瓶的外表面,所以在运输时,即便存在饮用水瓶彼此的冲撞及饮用水瓶与壁的冲撞也能够降低在饮用水瓶上出现裂缝或产生孔的可能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例举使用该带状把手的例子。
实施例1
图5至图7表示带状把手部件的展开图。图5是没有贯通窗及折曲构造的带状把手部件3,表示主视图和俯视图。图6是具有贯通窗38的带状把手部件3,图7是具有贯通窗38及折曲部39的带状把手部件3。在图6和图7中,因为俯视图与图5一样所以省略。任意的带状把手部件3都是主体部具有凹部14的饮用水瓶1用的部件,带33的与饮用水瓶1的凹部14的角部18接触的位置33a被弯曲加工以与角部18密接,进而为了使带与饮用水瓶的沿着上下方向弯曲的角部18密接而减小该位置的带的宽度。33b是连接与 角部18接触的位置33a和脚部的带,是与凹部14的侧面密接的位置,令带的宽度扩大。另外,33c是以带与凹部顶面14a和凹部底面14b密接的方式在从脚部32到握持部31之间令带弯曲而立体地形成的位置。这些令技术方案5所记载的发明具体化。另外,作为带状把手部件的材料而使用聚丙烯。
饮用水瓶1不仅仅是圆筒形,也可以是多棱筒形。在多棱筒形的饮用水瓶1时,必须以使带状把手部件3与其角部密接的方式卷绕,在该位置处要求带具有弯折性。于是如图6所示,在与饮用水瓶的角部密接的部分处在带的一部分上设置贯通窗38,减小带的宽度。此外在贯通窗38的两端形成肋37而进行带的强度的加强。在贯通窗处能够看见饮用水瓶内的饮用水的水位。在图7中,在带状把手部件的贯通窗38的上下部分设置折曲部39。借助折曲部39而具有伸缩性而使将带状把手部件固定在饮用水瓶上时的作业性提高,进而能够提高饮用水瓶与带状把手部件的密接性。
图8及图9是在6棱筒形饮用水瓶上固定了带状把手部件的带把手饮用水瓶的立体图和安装了把手的部分的放大图。在图9的把手部分的放大图中I、II、III分别是从左侧、正面、右侧看的图。饮用水瓶1在主体部17处具有凹部14,把手被安装在该凹部14内。使用设有贯通窗38的带状把手部件3。带状把手部件3,先借助与饮用水瓶1的形状对应的模具一体地成形带33的长度、肋37、贯通窗38以及弯曲加工等。在饮用水瓶的凹部14的侧面中央处令握持部接合面34与脚部接合面35接合而将该带状把手部件卷装在饮用水瓶上,使握持部接合面34与脚部接合面35合并且通过夹钳等紧固,接着将小螺钉旋入螺纹孔36而将握持部接合面34脚部接合面35接合而将带状把手部件3固定在饮用水瓶1上,从而安装把手。此时令带的与凹部顶面以及底面的密接部33c密接在饮用水瓶1的凹部顶面14a和凹部底面14b上,进而令握持部31和脚部32也与凹部顶面14a和凹部底面14b密接而进行调整以在带状把手部件与饮用水瓶上不发生所谓的晃动。是技术方案5以及技术方案7的实施例。另外,将上述的带状把手部件3换成带缓冲材料的带状把手部件6而固定在饮用水瓶上而安装把手的方式是技术方案10的实施例。
图10以及图11是将设有贯通窗38和折曲部39的带状把手部件3固定在饮用水瓶1上的带把手饮用水瓶。如图10所示,带状把手部件以该把手位于饮用水瓶主体部的凹部中央处的方式被固定在饮用水瓶上。作为饮用水瓶的塑料材料而使用聚碳酸酯,带状把手部件与上述相同,使用聚丙烯。将 带状把手部件固定在饮用水瓶上,作为带把手饮用水瓶而上市。在饮用水制造工厂将进行了杀菌等之后的饮用水填充到饮用水瓶内而上市,而后被安装在饮水机上。并且带把手饮用水瓶被反复使用。替代带状把手部件而将带缓冲材料的带状把手部件6固定在饮用水瓶1上的带把手饮用水瓶7也相同。
图12是带状把手部件3、兼有防滑性的缓冲材料5、以及带缓冲材料的带状把手部件6的照片。带状把手部件3与饮用水瓶1的形状对应且借助模具立体地成形,具有贯通窗38。兼有防滑性的缓冲材料5为,令厚度约2mm的泡沫聚乙烯片材与带状把手部件3的形状向对应而借助压力机的冲裁加工制造而成。之所以要与带状把手部件3的形状对应,是为了在具有贯通窗等的带状把手部件中与该贯通窗等的形状对应而进行兼有防滑性的缓冲材料的冲裁加工等。
之所以选择泡沫聚乙烯片材是因为其内部具有独立气泡构造且作为密封件使用,是公司内部实验的结果,是考虑了防滑性及晃动的发生情况的结果。但是,作为兼有防滑性的缓冲材料并不限于此,只要是具有该功能的材料就可以。兼有该防滑性的缓冲材料5具有柔软性,借助粘结剂而安装在带状把手部件3上而形成带缓冲材料的带状把手部件6。图12的带缓冲材料的带状把手部件6在与饮用水瓶1接触的整个面上安装了兼有防滑性的缓冲材料5。
图13的I是将带缓冲材料的带状把手部件6固定在饮用水瓶1上而安装把手的带把手饮用水瓶7。但是在外观上与固定带状把手部件而安装把手的带把手饮用水瓶7没有变化。兼有防滑性的缓冲材料5因为在带状把手部件3与饮用水瓶1之间而从外部很难看见,图8至图11中,虽然将带状把手部件3换成带缓冲材料的带状把手部件6而固定在饮用水瓶1上而安装把手但也为该图。使用带缓冲材料的带状把手部件的带把手饮用水瓶7的A-A的剖面图如该图II所示。进而A-A剖面图的OB的位置的带缓冲材料的带状把手部件的剖面图如该图III所示。在带状把手部件3上安装兼有防滑性的缓冲材料5而成为带缓冲材料的带状把手部件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