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736425B - 纺丝卷绕设备 - Google Patents

纺丝卷绕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736425B
CN101736425B CN 200910212113 CN200910212113A CN101736425B CN 101736425 B CN101736425 B CN 101736425B CN 200910212113 CN200910212113 CN 200910212113 CN 200910212113 A CN200910212113 A CN 200910212113A CN 101736425 B CN101736425 B CN 10173642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ll dies
group
take
coiler
feed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910212113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736425A (zh
Inventor
中川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MT Machinery Inc
Original Assignee
TMT Machinery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MT Machinery Inc filed Critical TMT Machinery Inc
Publication of CN1017364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3642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73642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3642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71/00Moistening, sizing, oiling, waxing, colouring or drying filamentary material as additional measures during package formation
    • B65H71/007Oiling, waxing by applying liquid during spool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1/00Forwarding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51/005Separating a bundle of forwarding filamentary materials into a plurality of group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1/00Forwarding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51/02Rotary devices, e.g. with helical forwarding surfaces
    • B65H51/04Rollers, pulleys, capstans, or intermeshing rotary elements
    • B65H51/08Rollers, pulleys, capstans, or intermeshing rotary elements arranged to operate in groups or in co-operation with other elements
    • B65H51/12Rollers, pulleys, capstans, or intermeshing rotary elements arranged to operate in groups or in co-operation with other elements in spaced relation to provide a series of independent forwarding surfaces around which material is passed or woun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4/00Winding, coiling, or depositing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54/02Winding and traversing material on to reels, bobbins, tubes, or like package cores or formers
    • B65H54/10Winding and traversing material on to reels, bobbins, tubes, or like package cores or formers for making packages of specified shapes or on specified types of bobbins, tubes, cores, or formers
    • B65H54/20Winding and traversing material on to reels, bobbins, tubes, or like package cores or formers for making packages of specified shapes or on specified types of bobbins, tubes, cores, or formers forming multiple packag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4/00Winding, coiling, or depositing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54/02Winding and traversing material on to reels, bobbins, tubes, or like package cores or formers
    • B65H54/28Traversing devices; Package-shaping arrangements
    • B65H54/2881Traversing devices with a plurality of guides for winding on a plurality of bobbi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701/00Handled material; Storage means
    • B65H2701/30Handled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2701/31Textiles threads or artificial strands of filaments
    • B65H2701/313Synthetic polymer threads
    • B65H2701/3132Synthetic polymer threads extruded from spinneret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il, Petroleum & Natural Gas (AREA)
  • Spinning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Manufacturing Artificial Fibers (AREA)
  • Winding Filamentary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纺丝卷绕设备,在降低装置高度并使设备小型化的同时,通过使卷绕机附近简单化而使设备简单化。具体为,纺丝卷绕设备(100),是从上方向下方供给从纺丝机(10)纺出的多根丝条(1),并同时卷绕在安装于1台卷绕机(22)的筒管支架轴(23)的多根筒管(21)每一个上的纺丝卷绕设备,在卷绕机(22)正前方配置多个喂丝辊(各喂丝辊(30)、(31)),将从纺丝机(10)纺出的多根丝条(1),以群组化为多个的状态(各丝群(2)、(3))向配置在卷绕机(22)正前方的多个喂丝辊(各喂丝辊(30)、(31))的每一个辊供给,并经由多个喂丝辊(各喂丝辊(30)、(31))分配给每一个筒管(21)进行卷绕。

Description

纺丝卷绕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纺丝卷绕设备,通过多个辊由卷绕机卷绕从纺丝机纺出的多根丝条。
背景技术
作为现有的纺丝卷绕设备,具有如下设备:对于1台卷绕机设置有1个配置在卷绕机正前方的喂丝辊,使纺出的多根丝条全部通过该1个正前方的喂丝辊扩散,并由安装于一台卷绕机的多个筒管卷绕(参照专利文献1)。
在专利文献1所示的纺丝卷绕设备中,当从正前方的喂丝辊至安装于卷绕机的筒管的丝的扩展角度(从喂丝辊至筒管的丝道与上下方向所成的角)比规定角度大时,丝条相对用于使丝条扩散的导引器的摩擦变大,导致多个筒管间的丝品质参差不齐,因此,使该丝的扩展角度为规定角度以下。
另一方面,作为现有纺丝卷绕设备的其它例子,具有如下构成的设备:对于一台卷绕机设置有多个配置在卷绕机正前方的喂丝辊,分配从纺丝机纺出的多根丝条,并从各喂丝辊引导至安装于1台卷绕机的与所述多根丝条数量相同的筒管以进行卷绕(参照专利文献2)。
专利文献1:日本国特开2003-28597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国特表2005-534825号公报
但是,在专利文献1所示的纺丝卷绕设备中,使安装于一台卷绕机的筒管数增加时,筒管支架变长,并且,由1个喂丝辊扩散的丝条的根数增加,由1个喂丝辊使多根丝条扩散的宽度变宽,因此,所述丝的扩展角度比规定角度大。在此,在专利文献1所示的纺丝卷绕设备中,为了使所述丝的扩展角度为规定角度以下,不得不使从卷绕机至正前方的喂丝辊的距离延长。因此,存在装置高度变高,设备大型化的问题。而且,由于设备大型化,而存在用于设置设备的建筑物的成本增高、生头等的作业性降低、设置设备的建筑物内的空调的成本增高这样的问题。
另一方面,在专利文献2所示的纺丝卷绕设备中,由于由多个喂丝辊分担进行通过喂丝辊的丝的扩散,所以由1个喂丝辊扩散的丝条的根数减少,由1个喂丝辊使多根丝条扩散的宽度变窄,即使增加安装于一台卷绕机的筒管数,也能够使所述丝的扩展角度为规定角度以下。因此,不需要使从卷绕机至正前方的喂丝辊的距离延长,可使设备小型化。但是,由于需要在纺丝机和配置在卷绕机正前方的喂丝辊之间另外设置用于牵引从纺丝机纺出的丝条的喂丝辊,所以存在喂丝辊密集在卷绕机附近,纺丝卷绕设备变复杂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解决上述问题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纺丝卷绕设备,在降低装置高度并使纺丝卷绕设备小型化的同时,通过使卷绕机附近简单化而使纺丝卷绕设备简单化。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如上所述,下面说明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方法。
即,第1发明的纺丝卷绕设备是从上方向下方供给从纺丝机纺出的多根丝条,并同时卷绕在安装于1台卷绕机的筒管支架轴上的多根筒管的每一个上的纺丝卷绕设备,其为,
在所述卷绕机正前方配置多个喂丝辊,
将从所述纺丝机纺出的多根丝条,以群组化为多个的状态向配置在所述卷绕机正前方的多个喂丝辊的每一个辊供给,并经由所述多个喂丝辊分配给每一个筒管进行卷绕。
第2发明的纺丝卷绕设备为在第1发明的纺丝卷绕设备中,
配置在所述卷绕机正前方的多个喂丝辊至少包括第1喂丝辊和第2喂丝辊,所述第1喂丝辊和第2喂丝辊在所述筒管支架轴的轴心方向上隔开间隔配置,向所述卷绕机输送构成所述多根丝条全部或一部分丝群的第1丝群和第2丝群,
所述第1喂丝辊以这样的方式进行旋转:在从所述纺丝机牵引所述第1丝群并向所述第2喂丝辊输送的同时,牵引从所述第2喂丝辊输送的所述第2丝群并向所述卷绕机输送,
所述第2喂丝辊以这样的方式进行旋转:在从所述纺丝机牵引所述第2丝群并向所述第1喂丝辊输送的同时,牵引从所述第1喂丝辊输送的所述第1丝群并向所述卷绕机输送,
所述卷绕机在所述筒管上卷绕从所述第1喂丝辊输送并扩散的所述第2丝群及从所述第2喂丝辊输送并扩散的所述第1丝群。
第3发明的纺丝卷绕设备为在第2发明的纺丝卷绕设备中,
所述第1喂丝辊及所述第2喂丝辊相互反向旋转,并且,
所述第1喂丝辊以这样的方式进行旋转:在将从所述纺丝机牵引的所述第1丝群在所述第1喂丝辊的下部进行引导并向所述第2喂丝辊输送的同时,将从所述第2喂丝辊牵引的所述第2丝群在所述第1喂丝辊的上部进行引导并向所述卷绕机输送,
所述第2喂丝辊以这样的方式进行旋转:在将从所述纺丝机牵引的所述第2丝群在所述第2喂丝辊的下部进行引导并向所述第1喂丝辊输送的同时,将从所述第1喂丝辊牵引的所述第1丝群在所述第2喂丝辊的上部进行引导并向所述卷绕机输送。
第4发明的纺丝卷绕设备为在第2或第3发明的纺丝卷绕设备中,
所述第1喂丝辊及所述第2喂丝辊为,与所述第1丝群接触的接丝部分的摩擦系数和与所述第2丝群接触的接丝部分的摩擦系数相对不同。
第5发明的纺丝卷绕设备为在第2至第4发明的任意一个发明中的纺丝卷绕设备中,
所述第1喂丝辊及所述第2喂丝辊为,与所述第1丝群接触的接丝部分的辊径和与所述第2丝群接触的接丝部分的辊径相对不同。
第6发明的纺丝卷绕设备为在第2至第5发明的任意一个发明中的纺丝卷绕设备中,
设置有生头辅助导引器,在将所述第1丝群或所述第2丝群向所述第1喂丝辊及所述第2喂丝辊生头时,用于暂时存放所述第1丝群或所述第2丝群。
第7发明的纺丝卷绕设备为在第2至第6发明的任意一个发明中的纺丝卷绕设备中,
在所述第1喂丝辊与所述第2喂丝辊之间,或者所述第1喂丝辊或所述第2喂丝辊与所述卷绕机之间,设置有对所述丝条形成交织部的交织机构。
第8发明的纺丝卷绕设备为在第2至第7发明的任意一个发明中的纺丝卷绕设备中,
在所述纺丝机的纺出部下方设置有对所述丝条赋予油剂的上油装置。
第9发明的纺丝卷绕设备为在第8发明的纺丝卷绕设备中,
在所述上油装置的喂丝方向下游侧设置有对所述丝条喷射气体的迁移喷嘴。
第10发明的纺丝卷绕设备为在第2至第9发明的任意一个发明中的纺丝卷绕设备中,
在所述纺丝机的纺出部下方设置有防止所述丝条断丝时的所述丝条落下的闸门。
第11发明的纺丝卷绕设备为在第2至第10发明的任意一个发明中的纺丝卷绕设备中,
共用用于驱动所述第1喂丝辊及所述第2喂丝辊的变换器。
第12发明的纺丝卷绕设备为在第2至第11发明的任意一个发明中的纺丝卷绕设备中,
所述纺丝机具备沿所述筒管支架轴的轴心方向配置的纺出部,
所述第1喂丝辊及所述第2喂丝辊向所述卷绕机输送构成从所述纺出部纺出的所述多根丝条的全部或一部分的丝群的第1丝群和第2丝群。
作为本发明的效果具有如下所示的效果。
在第1发明中,由于由多个喂丝辊分担进行在卷绕机正前方的喂丝辊的丝的扩散,所以由1个喂丝辊扩散的丝条的根数减少,1个喂丝辊的多根丝条的扩散的宽度变窄,即使增加安装于一台卷绕机的筒管数,也能够使所述丝条的扩展角度为规定角度以下。因此,能够抑制在多个筒管之间的丝品质的参差不齐而确保丝品质。另外,由于不需要使卷绕机至正前方的喂丝辊的距离延长,所以装置高度变低可使设备小型化。因而,能够降低用于设置设备的建筑物的成本、提高生头等的作业性、降低设置设备的建筑物内的空调的成本。
在第2发明中,由于每一个喂丝辊兼具备牵引从纺丝机纺出的丝条的功能和向卷绕机输送丝条的功能,所以不需要在纺丝机和配置在卷绕机正前方的喂丝辊之间另外设置用于牵引从纺丝机纺出的丝条的喂丝辊。因此,喂丝辊不会密集在卷绕机附近,能够使纺丝卷绕设备简单化。
在第3发明中,每一个喂丝辊能够切实地牵引从纺丝机纺出的丝条,同时能够牵引从其它喂丝辊输送的丝条并切实地向卷绕机输送。
在第4发明中,在喂丝辊中通过在丝群牵引部分的接丝部分及丝群输送部分的接丝部分改变摩擦系数,使施加在丝条上的张力最适化,能够确保良好的丝品质并实现稳定的丝条卷绕。
在第5发明中,在喂丝辊中通过在丝群牵引部分及丝群输送部分改变辊径,使施加在丝条上的张力最适化,能够确保良好的丝品质并实现稳定的丝条卷绕。
在第6发明中,由于向各喂丝辊进行生头时,能够暂时存放所述丝条,所以能够容易地进行生头作业。
在第7发明中,由于能够通过在各喂丝辊之间或者各喂丝辊与所述卷绕机之间配置的交织机构来固定丝道,所以可实现稳定的丝卷绕。
在第8发明中,由于能够离开卷绕机设置上油装置,所以能够使卷绕机附近简单化。
在第9发明中,由于能够离开卷绕机设置迁移喷嘴,所以能够使卷绕机附近简单化。
在第10发明中,由于能够离开卷绕机设置闸门,所以能够使卷绕机附近简单化。
在第11发明中,由于喂丝辊的控制变得容易,可减少零部件数量,所以能够削减成本。
在第12发明中,能够使丝品质保持一定,并相对喂丝辊将纺丝机配置在更低的位置。另外,能够均等地分开从纺丝机纺出的多根丝条并向喂丝辊供给。
附图说明
图1A是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纺丝卷绕设备100的主视图,图1B是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纺丝卷绕设备100的侧视图。
图2是纺丝卷绕装置20的立体图。
图3是纺丝卷绕装置20的侧视图。
图4A是各喂丝辊30、31的俯视图,图4B是第1丝群2的丝道及各喂丝辊30、31的侧视图,图4C是第2丝群3的丝道及各喂丝辊30、31的侧视图。
图5是本发明第2实施方式的纺丝卷绕设备100的各喂丝辊30、31的俯视图。
图6A是本发明第3实施方式的纺丝卷绕设备100的各喂丝辊30、31的俯视图,图6B是本发明第3实施方式的纺丝卷绕设备100的第1丝群2的丝道及各喂丝辊30、31的侧视图,图6C是本发明第3实施方式的纺丝卷绕设备100的第2丝群3的丝道及各喂丝辊30、31的侧视图。
图7A是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纺丝卷绕设备100的主视图,图7B是本发明第4实施方式的纺丝卷绕设备100的主视图,图7C是本发明第4实施方式的纺丝卷绕设备100的侧视图。
图8是本发明第4实施方式的纺丝卷绕设备100的各喂丝辊30、31的侧视图。
图9是本发明第5实施方式的纺丝卷绕设备100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纺丝卷绕设备100进行说明。图1A是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纺丝卷绕设备100的主视图,图1B是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纺丝卷绕设备100的侧视图,图2是纺丝卷绕装置20的立体图,图3是纺丝卷绕装置20的侧视图。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重力的作用方向作为上下方向,将后述的卷绕机22所具备的筒管支架轴23的轴心方向作为前后方向,将与筒管支架轴23的驱动装置26连接的一侧作为后侧、将另一侧作为前侧。另外,从前侧观察卷绕机22,将与上下方向和前后方向正交的方向作为左右方向。
如图1A、图1B所示,纺丝卷绕设备100主要由纺出多根丝条1的纺丝机10及卷绕从纺丝机10纺出的丝条1的纺丝卷绕装置20构成。
纺丝机10是这样的设备:从切片料斗(未图示)投入合成纤维原料,通过挤压机(未图示)及预滤器(未图示)向纺出部11供给,从构成纺出部11的纺丝头12纺出多根丝条1,并向纺丝卷绕装置20供给。
如图2及图3所示,纺丝卷绕装置20主要由卷绕机22、第1喂丝辊30、第2喂丝辊31构成。
如图2、图3所示,卷绕机22是将从纺丝机10纺出的丝条1卷绕在多个筒管21上的设备。卷绕机22具备:筒管支架轴23,安装有多个筒管21;接触辊(未图示),与形成在筒管21上的卷装24接触并旋转;多台横动装置25·25…,使卷绕于各筒管21的各丝条1横动;及驱动装置26,驱动所述接触辊及横动装置25·25…。
如图1A、图1B、图2、图3所示,各喂丝辊30、31是这样的机构:在卷绕机22的上方并在筒管支架轴23的轴心方向上隔开间隔配置在卷绕机22的正前方,在牵引构成从纺丝头12纺出的多根丝条1的第1丝群2及第2丝群3的同时,向卷绕机22输送牵引的各丝群2、3。也就是说,各喂丝辊30、31兼具牵引和输送各丝群2、3的功能。
具体而言,第1喂丝辊30具备具有与各丝群2、3接触的接丝部分的第1辊部30b,并具备固定有第1辊部30b的旋转轴即第1辊轴30a,在牵引从纺丝机10纺出的第1丝群2的同时,牵引从第2喂丝辊31输送的第2丝群3,向卷绕机22输送。
另一方面,第2喂丝辊31具备具有与各丝群2、3接触的接丝部分的第2辊部31b,并具备固定有第2辊部31b的旋转轴即第2辊轴31a,在牵引从纺丝机10纺出的第2丝群3的同时,牵引从第1喂丝辊30输送的第1丝群2,向卷绕机22输送。
各喂丝辊30、31以各辊轴30a、31a相对于卷绕机22的筒管支架轴23正交的形式水平地设置。另外,各喂丝辊30、31为各各辊轴30a、31a的轴心方向长度大致相同,配置在相互的辊周面相对的位置。
另外,各喂丝辊30、31相互逆向旋转。第1喂丝辊30在由第1电动机单元32旋转驱动的同时,通过在机架70上支撑固定第1电动机单元32,而由第1电动机单元32间接地支撑在机架70上。另一方面,第2喂丝辊31在由第2电动机单元33旋转驱动的同时,通过在机架70上支撑固定第2电动机单元33,而由第2电动机单元33间接地支撑在机架70上。
各电动机单元32、33与变换器71连接,由变换器71供给电力。也就是说,变换器71被共用为旋转驱动各喂丝辊30、31的各电动机单元32、33用的变换器。变换器71通过将各电动机单元32、33的驱动控制为相同,而使各喂丝辊30、31的旋转速度相同。
如图1A、图1B所示,在纺丝卷绕装置20的上方配置有纺丝机10。纺丝机10具备纺出多根丝条1的纺出部11。纺出部11具备纺丝头12,该纺丝头12具有纺出丝条1的多个孔即喷丝头(未图示)。纺丝头12配置在与纺丝卷绕装置20的筒管支架轴23的轴心方向正交的方向(纺丝卷绕设备100的左右方向)上。具体为,以设置在纺丝头12底面上的喷丝板在与筒管支架轴23的轴心方向正交的方向上配列为大致直线状的形式配置纺丝头12。
另外,如图1A、图1B所示,在构成纺丝机10的纺出部11的下方设置有上油装置40、迁移喷嘴50、闸门60。
上油装置40是向丝条1供给用于降低与导引器等的摩擦、防止带电及赋予柔软性等的油剂的装置。
迁移(migration)喷嘴50是为了使由上油装置40赋予丝条1的油剂均匀地迁移,而在丝条1的流动上引起适度紊乱的设备。
闸门60是通过使其可动而防止断丝后的丝条1落下的机构,也有向设置在闸门60附近的吸入口推动并排除断丝的机构,或根据外部空气温度的变化调节开度以进行纺出部11的温度控制的机构。
如此,通过在构成纺丝机10的纺出部的纺丝头12的下方设置上油装置40、迁移喷嘴50、闸门60,能够使纺丝卷绕装置20的卷绕机22附近简单化。
另外,上油装置40、迁移喷嘴50及闸门60的配置并不局限于上油装置40、迁移喷嘴50、闸门60的顺序,功能上,仅需要在上油装置40的进丝方向下游侧配置迁移喷嘴50。另外,上述机构不需要全部设置在纺出部11的下方,例如,也可以构成为在纺出部11的下方仅配置闸门60,而将剩下的上油装置40及迁移喷嘴50配置在各喂丝辊30、31的正前方。
下面,对通过各喂丝辊30、31从纺丝机10牵引,并输送至卷绕机22的各丝群2、3的丝道进行说明。图4A是各喂丝辊30、31的俯视图,图4B是第1丝群2的丝道及各喂丝辊30、31的侧视图,图4C是第2丝群3的丝道及各喂丝辊30、31的侧视图。
从纺丝机10的纺丝头12纺出的多根丝条1,在纺丝机10和各喂丝辊30、31之间分配为第1丝群2及第2丝群3。以在左右方向上排列为大致一列的状态纺出的第1丝群2及第2丝群3中,第1丝群2通过第1喂丝辊30,第2丝群3通过第2喂丝辊31从纺丝机10被牵引。也就是说,如图1A、图1B、图2所示,各丝群2、3从纺丝头12纺出后,使各丝条1彼此的距离逐渐缩小,第1丝群2沿第1喂丝辊30的旋转方向被引导,而第2丝群3沿第2喂丝辊31的旋转方向被引导。
如图4A、图4B所示,导向第1喂丝辊30的第1丝群2被引导至第1喂丝辊30的第1辊部30b的基端侧部分30c(第1辊部30b的第1电动机单元32侧)及第2喂丝辊31的第2辊部31b的基端侧部分31c(第2辊部31b的第2电动机单元33侧)。
具体而言,第1丝群2从第1喂丝辊31的图示左侧进入第1喂丝辊30的基端侧部分30c,沿第1喂丝辊30的旋转方向(图示逆时针方向)通过第1喂丝辊30的下部,进入第2喂丝辊31的基端侧部分31c。而后,第1丝群2沿第2喂丝辊31的旋转方向(图示顺时针方向)通过第2喂丝辊31的上部,在第2喂丝辊31的图示右侧扩散,各丝条1被导向下方的卷绕机22。
另一方面,如图4A、图4C所示,导向第2喂丝辊31的第2丝群3通过第2喂丝辊31的第2辊部31b的前端侧部分31d及第1喂丝辊30的第1辊部30b的前端侧部分30d。
具体而言,第2丝群3从第2喂丝辊31的图示右侧进入第2喂丝辊31的前端侧部分31d,沿第2喂丝辊30的旋转方向(图示顺时针方向)通过第2喂丝辊31的下部,进入第1喂丝辊30的前端侧部分30d。而后,第2丝群3沿第1喂丝辊30的旋转方向(图示顺时针方向)通过第1喂丝辊30的上部,在第1喂丝辊30的图示左侧作为丝条1扩散,被导向下方的卷绕机22。
如此,由于第1丝群2在各喂丝辊30、31的基端侧部分30c、31c进行牵引及输送,而第2丝群3在各喂丝辊30、31的前端侧部分30d、31d进行牵引及输送,所以对于各喂丝辊30、31的各辊部30b、31b,各丝群2、3不会干涉。
从各喂丝辊30、31向卷绕机22供给的丝条1,在供给卷绕机22之前,进行交织。交织机构63设置在各喂丝辊30、31和卷绕机22之间,通过利用交织喷嘴(未图示)的空气喷射使丝条1形成部分的交织部,而使构成丝条1的长丝相互缠绕以赋予集束性。另外,由于交织机构63只要能够对施加有张力的丝条1进行处理即可,所以其配置并不局限在各喂丝辊30、31和卷绕机22之间,也可以配置于各喂丝辊30、31间的丝条1的丝道。
如图2、图3所示,通过交织机构63后的丝条1介由横动支点导引器25a向横动装置25供给。此后,丝条1通过横动装置25而横动,卷绕在安装于筒管支架轴23的筒管21上。
下面,对本发明第2实施方式的纺丝卷绕设备100进行说明。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与第1实施方式的纺丝卷绕设备100相同的结构,符号相同,省略结构的说明。图5是本发明第2实施方式的纺丝卷绕设备100的各喂丝辊30、31的俯视图。
如图5所示,第1喂丝辊30以与第1丝群2接触的接丝部分的摩擦系数和与第2丝群3接触的接丝部分的摩擦系数相对不同的方式,对第1辊部30b的辊周面进行表面处理。
具体而言,在第1喂丝辊30的第1辊部30b的辊周面上,使第1辊部30b的与第1丝群2接触的接丝部分,即相当于从纺丝机10牵引第1丝群2的部分(牵引部分)的基端侧部分30c为对丝条1摩擦系数大的镜面加工,并使第1辊部30b的与第2丝群3接触的接丝部分,即相当于向卷绕机22输送第2丝群3的部分(输送部分)的前端侧部分30d为对丝条1摩擦系数小的梨皮面加工。
同样,如图5所示,第2喂丝辊30以与第1丝群2接触的接丝部分的摩擦系数和与第2丝群3接触的接丝部分的摩擦系数相对不同的方式,对第2辊部31b的辊周面进行表面处理。
具体而言,在第2喂丝辊31的第2辊部31b的辊周面上,使第2辊部31b的与第2丝群3接触的接丝部分,即相当于从纺丝机10牵引第2丝群3的部分(牵引部分)的前端侧部分31d为对丝条1的摩擦系数大的镜面加工,并使第2辊部31b的与第1丝群2接触的接丝部分,即相当于向卷绕机22输送第1丝群2的部分(输送部分)的基端侧部分31c为对丝条1的摩擦系数小的梨皮面加工。
如此,使牵引部分为摩擦系数大的镜面加工是为了通过使各辊部30b、31b的辊周面处于相对于丝条1不易打滑的状态,而切实地将各喂丝辊30、31的旋转驱动力传递给丝条1。另外,使输送部分为摩擦系数小的梨皮面加工是为了缓和卷绕机22中的丝条1的张力变化。
另外,各辊部30b、31b的辊周面的表面处理并不局限于镜面加工及梨皮面加工,对于第1喂丝辊30,只要以与第1丝群2接触的部分的辊周面的摩擦系数比与第2丝群3接触的部分的辊周面的摩擦系数大的方式,对于第2喂丝辊31,只要以与第2丝群3接触的部分的辊周面的摩擦系数比与第1丝群2接触的部分的辊周面的摩擦系数大的方式,来对各辊部30b、31b的辊周面进行表面处理,则表面处理方法不特别限定。另外,根据丝种类也有摩擦系数变为相反的情况。
下面,对本发明第3实施方式的纺丝卷绕设备100进行说明。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与第1及第2实施方式的纺丝卷绕设备100相同的结构,使符号相同,省略结构的说明。图6A是本发明第3实施方式的纺丝卷绕设备100的各喂丝辊30、31的俯视图,图6B是本发明第3实施方式的纺丝卷绕设备100的第1丝群2的丝道及各喂丝辊30、31的侧视图,图6C是本发明第3实施方式的纺丝卷绕设备100的第2丝群3的丝道及各喂丝辊30、31的侧视图。
如图6A、图6B所示,第1喂丝辊30,与第1丝群2接触的接丝部分的辊径和与第2丝群3接触的接丝部分的辊径相对不同。具体而言,第1喂丝辊30的与第2丝群3接触的接丝部分,即相当于向卷绕机22输送第2丝群3的部分(输送部分)的前端侧部分30d的辊径比第1喂丝辊30的与第1丝群2接触的接丝部分,即相当于从纺丝机10牵引第1丝群2的部分(牵引部分)的基端侧部分30c的辊径大。
同样,如图6A、图6C所示,第2喂丝辊31,与第1丝群2接触的接丝部分的辊径和与第2丝群3接触的接丝部分的辊径不同。具体而言,第2喂丝辊31的与第1丝群2接触的接丝部分,即相当于向卷绕机22输送第1丝群2的部分(输送部分)的基端侧部分31c的辊径比第2喂丝辊31的与第2丝群3接触的接丝部分,即相当于从纺丝机10牵引第2丝群3的部分(牵引部分)的前端侧部分31d的辊径大。
如此,使输送部分的辊径比牵引部分的辊径大是为了使各丝群2、3的输送部分的各喂丝辊30、31的周速比各丝群2、3的牵引部分的各喂丝辊30、31的周速快。
另外,使第4实施方式的纺丝卷绕设备100的各喂丝辊30、31与第3实施方式的纺丝卷绕设备100的各喂丝辊30、31一样,在各辊部30b、31b的辊周面中,进行使各丝群2、3的牵引部分为镜面加工,使各丝群2、3的输送部分为梨皮面加工的表面处理,同时也可以使进行了梨皮面加工的部分的辊径比进行了镜面加工的部分的辊径大。
下面,对本发明第4实施方式的纺丝卷绕设备100进行说明。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与第1至第3实施方式的纺丝卷绕设备100相同的结构,使符号相同,省略结构的说明。图7A是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纺丝卷绕设备100(纺丝头12配置在与筒管支架轴23的轴心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纺丝卷绕设备100)的主视图,图7B是本发明第4实施方式的纺丝卷绕设备100的主视图,图7C是本发明第4实施方式的纺丝卷绕设备100的侧视图,图8是本发明第4实施方式的纺丝卷绕设备100的各喂丝辊30、31的侧视图。
如图7B、图7C所示,在第4实施方式的纺丝卷绕设备100中,构成纺丝机10的纺出部11的纺丝头12沿纺丝卷绕装置20的卷绕机22所具备的筒管支架轴23的轴心方向(纺丝卷绕设备100的前后方向)配置。具体为,以设置在纺丝头12底面上的喷丝板在筒管支架轴23的轴心方向上配列为大致直线状的方式配置纺丝头12。
如图8所示,从纺丝头12向各喂丝辊30、31供给时,各丝群2、3相对于各喂丝辊30、31以进入角度B进入各喂丝辊30、31。在此,进入角度B是指从纺丝头12至各喂丝辊30、31的丝道与水平方向所成的角度。
该进入角度B通过使纺丝头12沿筒管支架轴23的轴心方向配置(图7B、图7C),而与纺丝头12配置在与筒管支架轴23的轴心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情况(图7A)相比变大。因此,通过使纺丝头12沿筒管支架轴23的轴心方向配置(图7B、图7C),各丝群2、3进入各喂丝辊30、31时的施加在各丝群2、3上的张力成为最合适的张力,能够使丝条1的品质保持一定。
另外,通过沿筒管支架轴23的轴心方向配置纺丝头12(图7B、图7C),与纺丝头12配置在与筒管支架轴23的轴心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情况(图7A)相比,能够使纺丝机10相对于纺丝卷绕装置20配置在更低的位置上。另外,能够均等地分开从纺丝头12纺出的丝条1并向各喂丝辊30、31供给。
下面,对本发明第5实施方式的纺丝卷绕设备100进行说明。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与第1至第4实施方式的纺丝卷绕设备100相同的结构,符号相同,省略结构的说明。图9是本发明第5实施方式的纺丝卷绕设备100的侧视图。
如图9所示,第5实施方式的纺丝卷绕设备100,2个以上的多个喂丝辊位于卷绕机22的上方且沿筒管支架轴23的轴心方向隔开间隔配置在卷绕机22正前方。具体而言,第1喂丝辊30、第2喂丝辊31、第3喂丝辊35、第4喂丝辊36这4个喂丝辊位于卷绕机22的上方且沿筒管支架轴23的轴心方向隔开间隔配置在卷绕机22正前方。
设置于第5实施方式的纺丝卷绕设备100的各喂丝辊从配置在筒管支架轴23前侧(筒管支架轴23的前端侧)的第1喂丝辊30开始以第2喂丝辊31、第3喂丝辊35、第4喂丝辊36的顺序隔开间隔配置。
各喂丝辊30、31、35、36从配置在筒管支架轴23前侧(筒管支架轴23的前端侧)的第1喂丝辊30开始每2个形成喂丝辊群。具体而言,由第1喂丝辊30和与第1喂丝辊30相对的第2喂丝辊31形成第1喂丝辊群37,由与第2喂丝辊31相对的第3喂丝辊35和与第3喂丝辊35相对的第4喂丝辊36形成第2喂丝辊群38。
下面,对第5实施方式的纺丝卷绕设备100的丝条1的丝道进行说明。如图9所示,从纺丝头12纺出的多根丝条1在纺丝机10和各喂丝辊30、31、35、36之间以4等份进行群组化,构成第1丝群2、第2丝群3、第3丝群4及第4丝群5。
各丝群2、3、4、5进一步群组化为各丝群2、3的组及各丝群4、5的组的2组丝群的组。而且,各丝群2、3的组向第1喂丝辊群37供给,各丝群4、5的组向第2喂丝辊群38供给。
向第1喂丝辊群37供给的各丝群2、3为,第1丝群2通过第1喂丝辊30从纺丝机10被牵引,第2丝群3通过第2喂丝辊31从纺丝机10被牵引。
同样,向第2喂丝辊群38供给的各丝群4、5为,第3丝群4通过第3喂丝辊35从纺丝机10被牵引,第4丝群5通过第4喂丝辊36从纺丝机10被牵引。
如此,各丝群2、3、4、5被分成喂丝辊群37、38,通过对应的喂丝辊从纺丝机10被牵引。此后的第1喂丝辊群37及第2喂丝辊群38内的各丝群的丝道,与第1至第4实施方式的纺丝卷绕设备100的丝道,即仅设置有第1喂丝辊30和第2喂丝辊31时的丝道相同。
通过各喂丝辊牵引的各丝群2、3、4、5在各喂丝辊30、31、35、36中,于纺丝卷绕设备100的前后方向上扩散为一根根的丝条1,扩散后的一根根的丝条1被供给卷绕机22。此时,丝条1的扩展角度(丝扩展角度A)在保持丝品质于一定的基础上,对于垂直线呈规定的角度以下(例如,20度以下)。
下面,利用第1实施方式对从纺丝机10至各筒管21的各丝条1的生头进行说明。
首先,如图1A所示,作业人员站在作业用踏板90上,在将从纺丝头12纺出的第1丝群2吸引并保持于抽吸装置的状态下,通过操作抽吸装置而挂在第1喂丝辊30上,进而以S字状递交至第2喂丝辊31。然后暂时将第1丝群2存放于设置在位于第2喂丝辊31后方的机架70上的生头辅助导引器64。
此后,吸引并保持从纺丝头12纺出的第2丝群3,以S字状从第2喂丝辊31递交至第1喂丝辊30,并存放在位于第1喂丝辊30前方的生头辅助导引器64。此后,通过交织机构63将第1丝群2的丝条1引导至构成横动装置25的横动支点导引器25a。而后,通过交织机构63将第2丝群3的丝条1引导至构成横动装置25的横动支点导引器25a。
如此设置生头辅助导引器64,将第1丝群2或第2丝群3暂时挂在生头辅助导引器64上,如本实施方式,即使构成从各喂丝辊30、31分别输送丝条1的机构,也能够容易地进行生头作业。
另外,关于生头辅助导引器64的位置,配置在各喂丝辊30、31附近或中间位置是由抽吸装置的形状等决定的事项,并不限定其具体位置。

Claims (12)

1.一种纺丝卷绕设备,是从上方向下方供给从纺丝机纺出的多根丝条,并同时卷绕在安装于1台卷绕机的筒管支架轴上的多根筒管的每一个上的纺丝卷绕设备,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卷绕机正前方配置多个喂丝辊,
将从所述纺丝机纺出的多根丝条,以群组化多个的状态向配置在所述卷绕机正前方的多个喂丝辊的每一个辊供给,并经由所述多个喂丝辊分配给每一个筒管进行卷绕,
配置在所述卷绕机正前方的多个喂丝辊至少包括第1喂丝辊和第2喂丝辊,所述第1喂丝辊和第2喂丝辊在所述筒管支架轴的轴心方向上隔开间隔配置,向所述卷绕机输送构成所述多根丝条全部或一部分丝群的第1丝群和第2丝群,
所述第1喂丝辊以这样的方式进行旋转:在从所述纺丝机牵引所述第1丝群并向所述第2喂丝辊输送的同时,牵引从所述第2喂丝辊输送的所述第2丝群并向所述卷绕机输送,
所述第2喂丝辊以这样的方式进行旋转:在从所述纺丝机牵引所述第2丝群并向所述第1喂丝辊输送的同时,牵引从所述第1喂丝辊输送的所述第1丝群并向所述卷绕机输送,
所述卷绕机在所述筒管上卷绕从所述第1喂丝辊输送并扩散的所述第2丝群及从所述第2喂丝辊输送并扩散的所述第1丝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纺丝卷绕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喂丝辊及所述第2喂丝辊相互反向旋转,并且,
所述第1喂丝辊以这样的方式进行旋转:在将从所述纺丝机牵引的所述第1丝群在所述第1喂丝辊的下部进行引导并向所述第2喂丝辊输送的同时,将从所述第2喂丝辊牵引的所述第2丝群在所述第1喂丝辊的上部进行引导并向所述卷绕机输送,
所述第2喂丝辊以这样的方式进行旋转:在将从所述纺丝机牵引的所述第2丝群在所述第2喂丝辊的下部进行引导并向所述第1喂丝辊输送的同时,将从所述第1喂丝辊牵引的所述第1丝群在所述第2喂丝辊的上部进行引导并向所述卷绕机输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纺丝卷绕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喂丝辊及所述第2喂丝辊为,与所述第1丝群接触的接丝部分的摩擦系数和与所述第2丝群接触的接丝部分的摩擦系数相对不同。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纺丝卷绕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喂丝辊及所述第2喂丝辊为,与所述第1丝群接触的接丝部分的摩擦系数和与所述第2丝群接触的接丝部分的摩擦系数相对不同。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纺丝卷绕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喂丝辊及所述第2喂丝辊为,与所述第1丝群接触的接丝部分的辊径和与所述第2丝群接触的接丝部分的辊径相对不同。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纺丝卷绕设备,其特征在于,
设置有生头辅助导引器,在将所述第1丝群或所述第2丝群向所述第1喂丝辊及所述第2喂丝辊生头时,用于暂时存放所述第1丝群或所述第2丝群。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纺丝卷绕设备,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1喂丝辊与所述第2喂丝辊之间,或者所述第1喂丝辊或所述第2喂丝辊与所述卷绕机之间,设置有对所述丝条形成交织部的交织机构。
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纺丝卷绕设备,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纺丝机的纺出部下方设置有对所述丝条赋予油剂的上油装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纺丝卷绕设备,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上油装置的喂丝方向下游侧设置有对所述丝条喷射气体的迁移喷嘴。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纺丝卷绕设备,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纺丝机的纺出部下方设置有防止所述丝条断丝时的所述丝条落下的闸门。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纺丝卷绕设备,其特征在于,
共用用于驱动所述第1喂丝辊及所述第2喂丝辊的变换器。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纺丝卷绕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纺丝机具备沿所述筒管支架轴的轴心方向配置的纺出部,
所述第1喂丝辊及所述第2喂丝辊向所述卷绕机输送构成从所述纺出部纺出的所述多根丝条的全部或一部分的丝群的第1丝群和第2丝群。
CN 200910212113 2008-11-13 2009-11-10 纺丝卷绕设备 Active CN10173642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91547/2008 2008-11-13
JP2008291547A JP5107210B2 (ja) 2008-11-13 2008-11-13 紡糸巻取設備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36425A CN101736425A (zh) 2010-06-16
CN101736425B true CN101736425B (zh) 2013-10-09

Family

ID=416098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910212113 Active CN101736425B (zh) 2008-11-13 2009-11-10 纺丝卷绕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2186764B1 (zh)
JP (1) JP5107210B2 (zh)
CN (1) CN10173642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519435B2 (ja) * 2010-07-13 2014-06-11 Tmtマシナリー株式会社 紡糸巻取装置
CN103628155B (zh) * 2013-12-04 2016-02-10 宜宾丝丽雅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设置有新型单锭被动卷绕装置的高速纺丝机的纺丝工艺
CN107310986B (zh) * 2017-07-24 2023-03-14 浙江正辉纺织有限公司 一种纱线润滑导向装置
CN107675300A (zh) * 2017-11-25 2018-02-09 湖北工程职业学院 用于色纺纱加工时的纱线收卷装置
CN108178015B (zh) * 2017-12-07 2020-06-02 丁年生 一种用于色纺纱线的送纱卷纱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09335844B (zh) * 2018-11-26 2024-01-30 无锡巨一同创科技有限公司 漆包线涂油导线支架
CN112725987B (zh) * 2020-12-22 2022-07-01 江苏腾飞纺织品有限公司 一种牛仔布高速喷气织机分纱装置
CN115432505A (zh) * 2022-10-13 2022-12-06 福建恒捷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锦纶丝线分股牵引工艺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318676A (en) * 1979-09-17 1982-03-09 Karl Fischer Industrieanlagen Gmbh Device for spinning endless filaments
CN101166851A (zh) * 2005-05-26 2008-04-23 日本Tmt机械株式会社 纺丝牵引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844496A (en) * 1965-10-27 1974-10-29 Fischer K Apparate U Rohleitun Spinning apparatus with means for winding up the filaments
JP3932950B2 (ja) 2002-03-28 2007-06-20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糸条巻取機の巻取制御監視装置
DE10235936A1 (de) 2002-08-06 2004-02-19 Barmag Ag Vorrichtung zum Spinnen und Aufwickeln
DE10355293A1 (de) * 2003-11-27 2005-06-23 Saurer Gmbh & Co. Kg Vorrichtung zum Schmelzspinnen einer Vielzahl von Fäden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318676A (en) * 1979-09-17 1982-03-09 Karl Fischer Industrieanlagen Gmbh Device for spinning endless filaments
CN101166851A (zh) * 2005-05-26 2008-04-23 日本Tmt机械株式会社 纺丝牵引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186764A2 (en) 2010-05-19
EP2186764B1 (en) 2013-09-18
JP2010116249A (ja) 2010-05-27
CN101736425A (zh) 2010-06-16
JP5107210B2 (ja) 2012-12-26
EP2186764A3 (en) 2011-03-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36425B (zh) 纺丝卷绕设备
CN101736421B (zh) 纺丝卷绕设备
CN101166851B (zh) 纺丝牵引设备
TWI324644B (en) Apparatus for spinning and winding multifilament yarns
CN101126188B (zh) 一种纺制包芯纱的设备及方法
CN101336316B (zh) 用于熔纺和卷绕合成长丝的设备
CN1957120B (zh) 用于多根合成丝线的纺制和卷绕的装置
CN104711689B (zh) 纺丝卷绕装置
CN101377026A (zh) 纱线卷绕机及假捻加工机
EP2966201B1 (de) Semiautomatische offenend-rotorspinnmaschine
CN105556009A (zh) 用于生产多个合成线的装置
CN101657574B (zh) 自由端纺纱机
CN103014938A (zh) 纺纱机械及细纱的制造方法
CN103010816A (zh) 纱线卷取机
CN102212900A (zh) 多层式氨纶气流网络包覆丝机
EP2500452B2 (de) Arbeitsstelle einer Offenend-Rotorspinnmaschine
CN102126644A (zh) 纺丝卷绕设备
CN103305943A (zh) 纺丝卷取设备
JP3360112B2 (ja) 意匠性に優れた精紡糸の製造方法
JP2000110035A (ja) 粗糸製造における3種類のスライバーのドラフト切り替 え装置
EP2184386B1 (en) Device for melt-spinning and winding up synthetic filament yarns
US3913308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he manufacture of fancy yarns
CN115467038A (zh) 纺丝牵引装置
CN202849625U (zh) 大牵伸多功能打样纺纱机
JP2022189001A (ja) 紡糸引取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