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467038A - 纺丝牵引装置 - Google Patents

纺丝牵引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467038A
CN115467038A CN202210617502.3A CN202210617502A CN115467038A CN 115467038 A CN115467038 A CN 115467038A CN 202210617502 A CN202210617502 A CN 202210617502A CN 115467038 A CN115467038 A CN 11546703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yarn
roller
rollers
unit
stretch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61750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寺野耕司
小岛匠吾
川本和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MT Machinery Inc
Original Assignee
TMT Machinery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MT Machinery Inc filed Critical TMT Machinery Inc
Publication of CN1154670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46703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4/00Winding, coiling, or depositing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54/70Other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yarn-winding machines
    • B65H54/72Framework; Casings; Covering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7/00Guides for filamentary materials; Supports therefor
    • B65H57/14Pulleys, rollers, or rotary ba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7/00Guides for filamentary materials; Supports therefor
    • B65H57/16Guides for filamentary materials; Supports therefor formed to maintain a plurality of filaments in spaced relation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DMECHANICAL METHODS OR APPARATU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 D01D10/00Physical treatment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during manufacture, i.e. during a continuous production process before the filaments have been collected
    • D01D10/02Heat treatment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DMECHANICAL METHODS OR APPARATU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 D01D10/00Physical treatment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during manufacture, i.e. during a continuous production process before the filaments have been collected
    • D01D10/04Supporting filaments or the like during their treatment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DMECHANICAL METHODS OR APPARATU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 D01D11/00Other features of manufacture
    • D01D11/04Fixed guide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DMECHANICAL METHODS OR APPARATU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 D01D13/00Complete machines for producing artificial threads
    • D01D13/02Elements of machines in combination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DMECHANICAL METHODS OR APPARATU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 D01D7/00Collecting the newly-spun produc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701/00Handled material; Storage means
    • B65H2701/30Handled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2701/31Textiles threads or artificial strands of filaments
    • B65H2701/313Synthetic polymer threads
    • B65H2701/3132Synthetic polymer threads extruded from spinnere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Spinning Or Twisting Of Yarns (AREA)
  • Yarns And Mechanical Finishing Of Yarns Or Ropes (AREA)
  • Spinning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Manufacturing Artificial Fib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纺丝牵引装置,具备牵引从纺丝机纺出的多根丝线(100)使其拉伸的纺丝牵引部(6)、多个丝线吸引部(4、4A~4L)以及卷取从纺丝牵引部送出的多根丝线而形成卷取卷装的卷取部(8)。纺丝牵引部具备:针对多根丝线的每根改变行进方向的第1引导部(10);具备包括用于拉伸多根丝线的辊的多个辊的拉伸部(28、28A);以及向卷取部引导多根丝线的第2引导部(70)。卷取部以及拉伸部被水平配置,第1引导部配置在比拉伸部的至少一个辊靠上方的位置,在第1引导部向拉伸部的丝线通道上设置第1丝线输送辊(20)。第1丝线输送辊设置在比丝线吸引部低的位置且是相对于第1引导部以及拉伸部在水平方向上偏离的位置。

Description

纺丝牵引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从纺丝机纺出的丝线进行牵引而形成卷取卷装的纺丝牵引装置,尤其涉及纤度较大且需要较多加热长度的工业材料用丝线的纺丝牵引装置。
背景技术
在对从纺丝机纺出的丝线进行牵引而形成卷取卷装的纺丝牵引装置中,在开始生产时需要将从纺丝机纺出的丝线沿着丝线通道钩挂至卷取部的挂丝作业。
一般的纺丝牵引装置为,例如专利文献1(尤其参照Fig.1)所公开的那样,包括多个辊等的处理组件配置在纺丝机的下方,卷取部配置在处理组件的下方。当在这种纺丝牵引装置中进行挂丝作业的情况下,作为1层的操作人员,需要向各辊等进行挂丝的挂丝人员(夹层人员)以及向配置在各辊等的下方的卷取部进行挂丝的挂丝人员。
专利文献:美国专利申请公开第2009/0049669号
然而,近年来,要求设备的省人力化。但是,当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一般的纺丝牵引装置中进行挂丝作业时,至少需要向各辊等进行挂丝的夹层人员以及向卷取部进行挂丝的挂丝人员这两名操作人员。此外,当通过向各辊等进行挂丝的夹层人员以及向卷取部进行挂丝的挂丝人员这两名操作人员进行挂丝时,在向各辊等、卷取部进行挂丝时需要进行吸引着丝线的吸枪的交接,因此挂丝作业时间会增加。即使假设通过1名操作人员向各辊等、卷取部进行挂丝,由于配置各辊的夹层的挂丝作业为高处作业,因此需要乗降作业台车,不仅挂丝所需要的时间变长,而且对操作人员的负担也会增加。因此,抑制纺丝牵引装置的高度而实现低高度化并实现挂丝时间的缩短以及省人力化成为紧迫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以上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与以往相比使纺丝牵引装置低高度化,并实现挂丝时间的缩短以及省人力化。
(1)本发明的纺丝牵引装置具备对从纺丝机纺出的多根丝线进行牵引并至少使其拉伸的纺丝牵引部、能够分别吸引上述多根丝线的多个丝线吸引部、以及对从上述纺丝牵引部送出的上述多根丝线进行卷取而形成卷取卷装的卷取部,该纺丝牵引装置的特征在于,
上述纺丝牵引部具备:
第1引导部,配置在比上述多个丝线吸引部靠下方的位置,针对上述多根丝线的每根具备用于改变上述多根丝线的行进方向的方向变更辊;
拉伸部,具备包括至少一个用于对从上述第1引导部引导的上述多根丝线进行拉伸的辊的多个辊;以及
第2引导部,从上述拉伸部向上述卷取部引导上述多根丝线,
上述卷取部以及上述拉伸部被水平配置,且上述第1引导部配置在比上述拉伸部的至少一个辊靠上方的位置,
在从多个上述方向变更辊向上述拉伸部的丝线通道上设置第1丝线输送辊,
上述第1丝线输送辊设置在比上述丝线吸引部低的位置、且是相对于上述第1引导部以及上述拉伸部在水平方向上偏离的位置。
根据上述(1)所记载的纺丝牵引装置,卷取部以及拉伸部水平配置,并且第1丝线输送辊设置在比丝线吸引部低的位置、且是相对于第1引导部以及拉伸部在水平方向上偏离的位置。因此,能够降低配置在比拉伸部的至少一个辊靠上方的位置的第1引导部的高度,能够抑制纺丝牵引装置的高度而实现低高度化。其结果,不需要如以往那样将1层的作业区域上下分开,并在各作业区域分别配置操作人员,能够由1名操作人员进行挂丝作业,因此能够缩短挂丝作业时间,能够实现省人力化。
(2)在上述(1)所记载的纺丝牵引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引导部为,针对上述多根丝线的每根具备的多个上述方向变更辊,在俯视时与上述卷取部所具有的卷取轴的轴向正交的方向上错开地配置成一列。
根据上述(2)所记载的纺丝牵引装置,多个方向变更辊在俯视时与卷取轴的轴向正交的方向上错开地配置成一列,因此能够防止从多个方向变更辊送出的多根丝线相互干涉或者缠绕。此外,不需要为了防止丝线相互干涉或者缠绕而设置保持丝线间隔那样的导丝器。尤其是,为了将第1引导部配置在更低的位置,优选在高度方向上减小第1引导部与拉伸部的距离。但是,即使在高度方向上减小第1引导部与拉伸部的距离,也能够防止多根丝线相互干涉或者缠绕,在这一点上其效果较大。
(3)在上述(2)所记载的纺丝牵引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引导部为,针对上述多根丝线的每根具备的多个上述方向变更辊,在俯视时与上述卷取部所具有的卷取轴的轴向正交的方向上等间隔错开地配置成一列。
根据上述(3)所记载的纺丝牵引装置,多个方向变更辊在俯视时与卷取轴的轴向正交的方向上等间隔错开地配置成一列,因此能够容易地向配置在比多个方向变更辊靠丝线行进方向下游侧的位置的保持丝线间隔的导丝器(未图示)、络交装置(未图示)进行挂丝作业。
(4)在上述(1)~(3)任一项所记载的纺丝牵引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上述方向变更辊是将从上述纺丝机朝向下方纺出的丝线的行进方向朝比水平方向靠下方改变的辊。
根据上述(4)所记载的纺丝牵引装置,从纺丝机朝向下方纺出的丝线的行进方向由方向变更辊朝比水平方向靠下方改变。因此,与以往的设置有导丝器的情况相比,即使在相同的弯曲角度的情况下,也能够极力不对丝线施加负载地对丝线赋予张力。其结果,不使用导丝器而使用方向变更辊也能够降低高度。此外,通过分别独立地驱动多个方向变更辊,还能够减小多根丝线的张力差。
(5)在上述(1)~(4)任一项所记载的纺丝牵引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上述多个辊包括在水平方向上排列配置成2列的辊。
根据上述(5)所记载的纺丝牵引装置,多个辊包括在水平方向上排列配置成2列的辊,因此能够抑制多个辊的高度,能够使拉伸部低高度化。
(6)在上述(1)~(5)任一项所记载的纺丝牵引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对于上述第1丝线输送辊以及上述多个辊,将各个辊配置成,上述丝线相对于各个辊的卷挂角度小于360度,且在俯视时与上述丝线通道大致正交的方向成为轴向。
根据上述(6)所记载的纺丝牵引装置,第1丝线输送辊以及多个辊均为,不仅丝线的卷挂角度小于360度,而且俯视时与丝线通道大致正交的方向成为轴向。因此,多根丝线在从第1引导部至少到拉伸部的区间,一边保持平行一边以俯视时的行进方向仅成为X方向的方式行进。因此,能够使多根丝线以从第1引导部至少到拉伸部的丝线通道在各辊的轴向上不偏离的方式行进。
(7)在上述(1)~(6)任一项所记载的纺丝牵引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上述多个辊具有:
至少一个预热辊,表面温度被设定为第1温度,在上述第1引导部下方沿着上下方向配置有2个或3个;
至少一个拉伸辊,表面温度被设定为比上述第1温度高的第2温度,在上述第1引导部下方沿着上下方向配置有2个或3个;以及
至少一个热定形辊,表面温度被设定为比上述第2温度高的第3温度,在上述第1引导部下方沿着上下方向配置有2个或3个。
根据上述(7)所记载的纺丝牵引装置,通过将至少一个预热辊、至少一个拉伸辊以及至少一个热定形辊在第1引导部下方沿着上下方向配置2个或3个,由此能够使拉伸部低高度化。此外,通过使拉伸部成为低高度,由此能够使向拉伸部所具备的多个辊的挂丝作业不成为高处作业。
(8)在上述(7)所记载的纺丝牵引装置中,其特征在于,还具备:
1个或多个第1保温箱,收纳上述至少一个预热辊;
1个或多个第2保温箱,收纳上述至少一个拉伸辊;以及
1个或多个第3保温箱,收纳上述至少一个热定形辊,
上述1个或多个第1保温箱中与上述第2保温箱邻接的第1保温箱的丝线的出口、和上述1个或多个第2保温箱中与上述第1保温箱邻接的第2保温箱的丝线的入口分离,上述第2保温箱的丝线的出口和上述第3保温箱的丝线的入口分离。
根据上述(8)所记载的纺丝牵引装置,具备分别收纳预热辊、拉伸辊以及热定形辊的多个保温箱。而且,第N保温箱的丝线的出口侧开口部和配置在比第N保温箱靠下游侧的位置的第(N+1)保温箱的丝线的入口侧开口部不连通而分离。因此,能够抑制第N保温箱与第(N+1)保温箱之间的热移动。此外,能够容易地针对每个保温箱进行作为目标的温度设定管理。另外,第1保温箱的数量、第2保温箱的数量以及第3保温箱的数量并不限定于1个。例如,也可以将多个预热辊分开而分别收纳于多个第1保温箱。同样,可以将多个拉伸辊分开而分别收纳于多个第2保温箱,也可以将多个热定形辊分开而分别收纳于多个第3保温箱。
(9)在上述(7)或者(8)所记载的纺丝牵引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上述至少一个预热辊、上述至少一个拉伸辊以及上述至少一个热定形辊中的至少任一个辊被单元化,
上述单元化后的辊构成为,准备有规定数量的辊被单元化的第1单元以及与上述规定数量不同的数量的辊被单元化的第2单元,能够根据用途而替换上述第1单元和上述第2单元。
根据上述(9)所记载的纺丝牵引装置,预先准备辊数量不同的多个单元,根据拉伸的工艺、丝线的品种等来替换单元并设置于纺丝牵引装置,由此能够使与用途相应的辊的替换容易化。
(10)在上述(1)~(9)任一项所记载的纺丝牵引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在比上述拉伸部靠丝线行进方向下游侧的位置,配置向上述第2引导部引导丝线的引导辊,
上述第2引导部以由从上述引导辊送出的丝线的丝线行进方向与水平面构成的锐角的角度为0度以上且为20度以内的方式,配置在上述卷取部的正上方。
根据上述(10)所记载的纺丝牵引装置,能够抑制第2引导部的高度,能够使向第2引导部的挂丝作业不成为高处作业。
(11)在上述(1)~(9)任一项所记载的纺丝牵引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在比上述拉伸部靠丝线行进方向下游侧的位置配置引导辊,
在丝线行进方向上,在上述第2引导部与上述引导辊之间配置有向上述第2引导部引导丝线的第2丝线输送辊,
上述第2引导部以由从上述第2丝线输送辊送出的丝线的丝线行进方向与水平面构成的锐角的角度为0度以上且为20度以内的方式,配置在上述卷取部的正上方。
在上述(11)所记载的纺丝牵引装置中,在比拉伸部靠丝线行进方向下游侧的位置配置向第2引导部引导丝线的引导辊,并在丝线行进方向上在第2引导部与引导辊之间配置有第2丝线输送辊,这一点与上述(9)所记载的纺丝牵引装置不同。即使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将第2引导部配置成由从第2丝线输送辊送出的丝线的丝线行进方向与水平面构成的锐角的角度为0度以上且为20度以内,也能够抑制第2引导部的高度。其结果,能够使向第2引导部的挂丝作业不成为高处作业。
(12)在上述(1)~(11)任一项所记载的纺丝牵引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上述卷取部包括卷取装置,该卷取装置在俯视时与上述丝线通道大致正交的方向上排列配置有2台,
上述纺丝牵引部将上述多根丝线相对于上述2台卷取装置分配输送,
至少上述丝线吸引部、上述第1引导部、上述拉伸部、上述第2引导部以及上述第1丝线输送辊均配置在上述卷取部的宽度方向的范围内。
根据上述(12)所记载的纺丝牵引装置,丝线吸引部、第1引导部、拉伸部、第2引导部、第1丝线输送辊以及第2引导部均配置在卷取部的宽度方向的范围内,因此不仅能够使纺丝牵引装置低高度化,而且还能够抑制其向宽度方向扩张,能够整体地实现紧凑化。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与以往相比能够抑制纺丝牵引装置的高度而实现低高度化,能够实现挂丝时间的缩短以及省人力化。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纺丝牵引装置的概要的立体图的一例。
图2是表示纺丝牵引装置的概要的侧视图的一例。
图3是表示第1引导部周边的侧视图的一例。
图4是图3所示的A-A线向视图的一例。
图5是表示拉伸部周边的侧视图的一例。
图6是表示从预热辊用保温箱向拉伸辊用保温箱输送丝线的方式的概要的侧视图的一例。
图7是表示缓和部、第2引导部以及卷取部周边的侧视图的一例。
图8是表示第2引导部周边的俯视图的一例。
图9是表示由从第2缓和辊向各分配辊输送的丝线的丝线行进方向与水平面构成的锐角的角度的示意图的一例。
图10是图7所示的B-B线向视图的一例。
图11是表示第1变形例的纺丝牵引装置的概要的侧视图的一例。
图12是表示第2变形例的纺丝牵引装置的概要的侧视图的一例,(a)~(c)是各辊的替换模式的一例的图。
图13是表示第3变形例的纺丝牵引装置的概要的侧视图的一例。
图14是表示第4变形例的第1引导部以及拉伸部周边的侧视图的一例。
符号的说明
1:纺丝牵引装置;4:丝线吸引部;6:纺丝牵引部;8:卷取部;10:第1引导部;20:第1丝线输送辊;28:拉伸部;70:第2引导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纺丝牵引装置1进行说明。本发明的纺丝牵引装置1例如是对300旦尼尔以上的工业材料用丝线进行牵引的装置。图1是表示纺丝牵引装置1的概要的立体图的一例。图2是表示纺丝牵引装置1的概要的侧视图的一例。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以及图2所示那样定义X方向以及Y方向。X方向以及Y方向均是水平方向、且是相互正交的方向。X方向是图1以及图2中箭头所示的一个方向。因此,在本说明书中称为“与X方向相反方向”的情况下,是指图1以及图2所示的箭头的相反方向。另一方面,Y方向是图1以及图2中箭头所示的两个方向。
[1.纺丝牵引装置的整体构成]
参照图1以及图2对纺丝牵引装置1的整体构成的概要进行说明。如图1以及图2所示,纺丝牵引装置1从丝线行进方向的上游侧起依次主要具备供油部2、丝线吸引部4、纺丝牵引部6以及卷取部8。
供油部2具有多个供油部2。这多个供油部2在图2的纸面中在左右方向上排列配置成一列。此处,关于不记载为“在X方向上排列成一列”而记载为“在图2的纸面中在左右方向上排列成一列”的理由,将参照图4而后述。
另外,虽然在图1以及图2中未图示,但在多个供油部2的上方配置有纺丝机。多个供油部2对从纺丝机纺出的成为长丝的束的丝线100涂布油剂。在本实施方式中,纺丝牵引装置1具备供油部2,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使纺丝机具备供油部2。
丝线吸引部4具有多个丝线吸引部4,一般被称作真空发生器。在纺丝牵引装置1具备供油部2的情况下,这多个丝线吸引部4分别设置在对应的供油部2的正下方,在将丝线100卷挂于各辊时、断丝时等暂时吸引保持丝线100。由供油部2涂布了油剂的丝线100朝向正下方在丝线吸引部4的前面通过,并朝向后述的第1引导部10行进。多个丝线吸引部4均构成为主要通过压缩流体的流动在吸引口产生吸引力。
纺丝牵引部6从丝线行进方向的上游侧起依次主要具备第1引导部10、第1丝线输送辊20、拉伸部28、缓和部60以及第2引导部70。关于第1引导部10、第1丝线输送辊20、拉伸部28、缓和部60以及第2引导部70的详细情况将后述。
卷取部8主要具备主框架80、第1卷取装置81以及第2卷取装置91。第1卷取装置81以及第2卷取装置91在Y方向上排列配置。第1卷取装置81与第2卷取装置91为相同构造,因此在以下对第1卷取装置81进行说明,省略关于第2卷取装置91的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卷取部8具备第1卷取装置81和第2卷取装置91这2台卷取装置,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具备1台卷取装置。
第1卷取装置81主要具备:能够旋转地设置于主框架80的圆板状的转台82;悬臂支承于转台82且以X方向为轴向的两个卷取轴84;以及进行丝线100的横动的多个横动装置85。
在卷取轴84上直列地安装有多个筒管86。卷取轴84通过未图示的马达的驱动而旋转,由此使安装于卷取轴84的多个筒管86旋转,在旋转的多个筒管86上卷取丝线100。卷取于筒管86的丝线100形成卷取卷装。另外,关于朝向与X方向相反方向观察卷取部8的情况将后述。
此处,继续参照图1以及图2对纺丝牵引部6所具有的拉伸部28与卷取部8之间的位置关系进行说明。拉伸部28配置在比卷取部8靠丝线行进方向的上游侧、且比卷取部8靠与X方向相反方向侧的位置。具体而言,拉伸部28以及卷取部8在同一楼层中水平配置为,卷取轴84的轴向与俯视时的拉伸部28中的丝线100的行进方向平行。即,在本实施方式中,与将1层的作业区域上下分开,在1层的下侧的作业区域配置卷取部,在上侧的作业区域配置拉伸部这样的以往的纺丝牵引装置不同,在与卷取部8大致相同的高度位置配置拉伸部28。如此,能够将拉伸部28配置为1名操作人员不使用作业台车等就能够进行拉伸部以及卷取部的挂丝作业的程度。其结果,能够实现挂丝作业时间的缩短,能够实现省人力化。
另外,在拉伸部28的上部附近配置有第1引导部10。此外,在第1引导部10的正上方配置有丝线吸引部4,在丝线吸引部4的正上方配置有供油部2。关于通过如此将各部件配置在附近而能够发挥的作用效果,将包括与第1丝线输送辊20之间的位置关系在内而后述。
[2.纺丝牵引部]
以下,对纺丝牵引部6所具备的第1引导部10、第1丝线输送辊20、拉伸部28、缓和部60以及第2引导部70进行说明。
[2-1.第1引导部、第1丝线输送辊]
图3是表示第1引导部10周边的侧视图的一例。如图3所示,第1引导部10主要由多个(例如12个)方向变更辊10A~10L构成。多个方向变更辊10A~10L在图3的纸面中在左右方向上排列配置成一列。详细来说,方向变更辊10A~10F在图3的纸面中从左朝右配置,方向变更辊10G~10L在图3的纸面中从右朝左配置。此处,关于不记载为“在X方向上排列成一列”而记载为“在图3的纸面中在左右方向上排列成一列”的理由,将与记载为“在图2的纸面中在左右方向上排列成一列”的多个供油部2一起,参照图4后述。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多个方向变更辊10A~10L在图3的纸面中在左右方向上排列配置成一列的主旨,但多个方向变更辊10A~10L可以水平地配置,也可以在上下方向上错开地配置。
多个方向变更辊10A~10L是用于将从纺丝机朝向下方纺出并被涂布了油剂的多根(例如12根)丝线100,针对多根丝线100的每根朝位于比水平方向靠下方的位置的第1丝线输送辊20输送的辊。另外,“比水平方向靠下方”优选为比水平方向稍微靠下方。例如,优选由从方向变更辊10A~10L朝第1丝线输送辊20输送的丝线100的丝线行进方向与水平面构成的锐角的角度大于5度且为30度以下。“由从方向变更辊10A~10L朝第1丝线输送辊20输送的丝线100的丝线行进方向与水平面构成的锐角的角度”相当于图3所示的角度α。
由方向变更辊10A~10F改变了行进方向的丝线100被输送到第1卷取装置81(参照图1)而被卷取。此外,由方向变更辊10G~10L改变了行进方向的丝线100被输送到第2卷取装置91(参照图1)而被卷取。
第1丝线输送辊20是设置在从第1引导部10向拉伸部28的丝线通道上的辊,且是以与丝线行进方向以及铅垂方向的双方大致正交的方向(即Y方向)为轴向的辊。第1丝线输送辊20在上下方向上配置在第1引导部10(即多个方向变更辊10A~10L)与拉伸部28之间,在水平方向上配置在比第1引导部10(更详细来说为方向变更辊10G)以及拉伸部28的任一个都靠与X方向相反方向侧。即,第1引导部10与拉伸部28具有上下地配置在俯视时重叠的位置上的位置关系,与此相对,第1丝线输送辊20配置在俯视时与第1引导部10以及拉伸部28的任一个都不重叠、在水平方向上偏离的位置。但是,从省空间化的观点出发,第1丝线输送辊20优选在水平方向上位于第1引导部10以及拉伸部28的附近。
如此,通过在拉伸部28的上部附近配置第1引导部10,并在比第1引导部10以及拉伸部28的任一个都靠与X方向相反方向侧的偏离位置配置第1丝线输送辊20,由此能够减小第1引导部10与拉伸部28之间的上下距离。此外,通过减小第1引导部10与拉伸部28之间的上下距离,能够抑制第1引导部10、配置在第1引导部10正上方的丝线吸引部4以及配置在丝线吸引部4正上方的供油部2的高度,能够使纺丝牵引装置1的整体低高度化。其结果,不需要如以往那样将1层的作业区域上下分开并在各作业区域中分别配置操作人员,能够由1名操作人员进行挂丝作业,因此能够实现挂丝作业时间的缩短,能够实现省人力化。
从第1丝线输送辊20送出的丝线100朝向拉伸部28行进。丝线100向第1丝线输送辊20的卷挂角度小于360度。
从纺丝机朝下方纺出的多根丝线100对于多个方向变更辊10A~10L各自的辊面,不仅接触而且例如以45度以上且小于90度的卷挂角度卷挂。尤其是,通过将第1丝线输送辊20设置在比方向变更辊10G靠与X方向相反方向侧,并极力减小角度α,由此能够增大丝线向各方向变更辊10A~10L的卷挂角度,丝线100与各方向变更辊10A~10L的夹紧力变大。因此,能够对多个方向变更辊10A~10L与第1丝线输送辊20之间的丝线100赋予张力,能够使比多个方向变更辊10A~10L靠下游侧的丝线100的行进稳定化。进而,不需要以往所设置那样的对丝线微调张力的导丝器,相应地能够将供油部2以及丝线吸引部4配置在比具备导丝器的纺丝牵引装置低的位置。而且,丝线100的行进方向通过辊来改变,因此能够极力减轻对丝线100产生的负担。另外,在多个方向变更辊10A~10L周面上的丝线分离位置在铅垂方向上处于比第1丝线输送辊20周面上的丝线进入位置低的位置的情况下,与多个方向变更辊10A~10L各自的辊面接触的卷挂角度超过90度。
多个方向变更辊10A~10L具备与各个辊对应的多个马达(未图示)。在第1丝线输送辊20配置于比第1引导部10以及拉伸部28的任一个都靠与X方向相反方向侧的偏离位置的情况下,从各方向变更辊10A~10L到第1丝线输送辊20的距离(即丝线长度)不同,多根丝线100的每根的张力有可能不同。因此,通过使多个方向变更辊10A~10L能够分别独立地驱动,由此丝线输送速度稳定,即使在丝线长度不同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丝线张力的偏差。
接着,参照图4对多个供油部2、多个丝线吸引部4以及多个方向变更辊10A~10L的位置关系进行说明。图4是表示多个供油部2、多个丝线吸引部4以及第1丝线输送辊20的俯视图的一例。
如图4所示,供油部2为,多个供油部2A~2L在图4的纸面中在左右方向且是Y方向(即与卷取轴84(参照图1)以及铅垂方向的双方正交的方向)上等间隔错开地配置成一列。此外,虽然在图4中未示出,但在各供油部2A~2L各自的正下方配置有各丝线吸引部4A~4L(参照图3)。另外,与方向变更辊10A~10L同样,供油部2A~2F在图4的纸面中从左朝右配置,供油部2G~2L在图4的纸面中从右朝左配置。
此外,虽然在图4中未示出第1引导部10(多个方向变更辊10A~10L),但在各丝线吸引部4A~4L各自的正下方配置有各方向变更辊10A~10L。因此,多个方向变更辊10A~10L也分别在Y方向上等间隔错开地配置成一列。由此,从纺丝机纺出的多根丝线100分别在俯视时以平行的方式相互在Y方向上错开行进,能够防止丝线彼此相互干涉或者缠绕。尤其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减小第1引导部10与拉伸部28之间的上下距离,但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也能够使多根丝线100平行地行进,能够防止多根丝线相互干涉或者缠绕。此外,能够容易地向配置在从多个方向变更辊10A~10L到分配辊70A~70L之间的丝线通道中的保持丝线间隔的导丝器(未图示)、络交装置(未图示)进行挂丝作业。但是,并不限定于此。在从多个方向变更辊10A~10L到分配辊70A~70L之间也可以不具备保持丝线间隔的导丝器、络交装置。
另外,关于多个供油部2A~2L以及多个丝线吸引部4A~4L的配置,不记载为“在X方向且是Y方向上错开配置”而记载为“在图4的纸面中在左右方向且是Y方向上错开配置”的理由在于,X方向意味着一个方向。即,这是为了避免如下情况:当“在X方向上配置”被限定解释为在X方向这一个方向上直列地配置的情况下,与“在Y方向上错开”的记载之间有可能产生不匹配。在参照图2以及图3的说明中,不记载为“在X方向上排列成一列”而记载为“在图2的纸面中在左右方向上排列成一列”或者“在图3的纸面中在左右方向上排列成一列”的理由也基于相同主旨。即,这是为了避免如下情况:在记载为“在X方向上排列成一列”的情况下,被解释为在Y方向上不错开。
另外,多个供油部2、多个丝线吸引部4、多个方向变更辊10A~10L、多个横动装置85以及多个筒管86的数量没有特别限定。
[2-2.拉伸部]
图5是表示拉伸部28周边的侧视图的一例。如图5所示,拉伸部28主要具备:对拉伸前的丝线100进行加热的多个预热辊31~34;配置在比预热辊31~34靠下游侧的位置的多个拉伸辊41~44;以及配置在比拉伸辊41~44靠下游侧的位置、用于对拉伸后的丝线100进行调质的多个热定形辊51~56。
然而,以往通过将丝线在辊宽度相对较大的长尺寸的辊上卷挂多圈来确保加热长度,而在本实施方式的纺丝牵引装置1中,使用辊宽度比以往小的短尺寸辊并使向辊的卷挂小于一圈。但是,为了在使向辊的卷挂小于一圈的同时确保加热长度,需要使辊的个数比以往多。尤其是,例如在生产300旦尼尔以上的工业材料用丝线的纺丝牵引装置中,与衣料用丝线的纺丝牵引装置相比需要更多的加热长度。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纺丝牵引装置1中,通过将预热辊31~34、拉伸辊41~44、热定形辊51~56在同一楼层中在X方向上直列地水平配置,由此能够在使向辊的卷挂小于1圈(向辊的卷挂角度小于360度)而确保加热长度的同时,使拉伸部28低高度化。另外,预热辊31~34、拉伸辊41~44以及热定形辊51~56相当于本发明的“多个辊”。
拉伸辊41~44中的至少最上游侧的拉伸辊41的丝线输送速度大于预热辊31~34中的最下游侧的预热辊34的丝线输送速度。因此,丝线100在预热辊31~34中的最下游侧的预热辊34与拉伸辊41~44中的最上游侧的拉伸辊41之间被拉伸。
预热辊31~34、拉伸辊41~44以及热定形辊51~56以能够分别独立地驱动的方式具备与各个辊对应的未图示的多个马达。
预热辊31~34、拉伸辊41~44以及热定形辊51~56均以在俯视时与丝线通道大致正交的方向(即Y方向)为轴向,在上下方向上接近配置的两个辊沿着X方向水平配置。但是,在上下方向上配置的辊并不限定于两个,只要能够由1名操作人员进行挂丝作业,则也可以在上下方向上配置3个辊。
从第1丝线输送辊20送出的丝线100首先被输送到预热辊31,之后,按照预热辊32~34、拉伸辊41~44、热定形辊51~56的顺序行进。在预热辊32~34、拉伸辊41~44以及热定形辊51~56中,丝线100从在上下方向上接近配置的各两个的辊的下方朝向上方呈S字状行进,之后朝向配置在下游侧的上下两个辊中的下方的辊行进。
关于丝线100向预热辊31~34、拉伸辊41~44以及热定形辊51~56的各辊的卷挂角度,无论在哪个辊中均小于360度。
预热辊31~34的表面温度被设定为丝线100的玻璃转变点以上的温度(例如90℃)。拉伸辊41~44的表面温度备被设定为比预热辊31~34的表面温度高的温度(例如110℃)。热定形辊51~56的表面温度被设定为比拉伸辊41~44的表面温度高的温度(例如130℃)。
预热辊31~34的表面温度(例如90℃)相当于本发明的“第1温度”。拉伸辊41~44的表面温度(例如110℃)相当于本发明的“第2温度”。热定形辊51~56的表面温度(例如130℃)相当于本发明的“第3温度”。
另外,不必须将所有预热辊31~34都设定为相同的表面温度,也可以针对每个预热辊31~34设定为不同的表面温度。同样,不必须将所有拉伸辊41~44都设定为相同的表面温度,也可以针对每个拉伸辊41~44设定为不同的表面温度。此外,不必须将所有热定形辊51~56都设定为相同的表面温度,也可以针对每个热定形辊51~56设定为不同的表面温度。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所有预热辊31~34的表面温度都被升温,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是预热辊31~34中的至少一个辊的表面温度被升温而剩余的其他辊的表面温度不升温。对于拉伸辊41~44以及热定形辊51~56也相同。
此外,拉伸部28还具备第1保温箱39、第2保温箱49以及第3保温箱59。第1保温箱39、第2保温箱49以及第3保温箱59均由隔热材料形成。预热辊31~34收纳于第1保温箱39,拉伸辊41~44收纳于第2保温箱49,热定形辊51~56收纳于第3保温箱59。如此,能够抑制来自各辊的散热。在本实施方式中,预热辊31~34收纳于第1保温箱39,拉伸辊41~44收纳于第2保温箱49,热定形辊51~56收纳于第3保温箱59,但也可以不分别收纳于一个保温箱。例如,可以将预热辊31~34分开而分别收纳于多个第1保温箱39,可以将拉伸辊41~44分开而分别收纳于多个第2保温箱49,也可以将热定形辊51~56分开而分别收纳于多个第3保温箱59。
另外,由于预热辊31~34、拉伸辊41~44以及热定形辊51~56被收纳于各个保温箱39、49、59,因此原本不会在附图中示出,但在本说明书所参照的各图中,为了方便而进行了图示。
在本实施方式中,预热辊、拉伸辊以及热定形辊分别配置有4个、4个以及6个,但各辊的个数并不限定于此,能够根据用途来改变辊的个数。
接着,参照图6对从第1保温箱39、第2保温箱49以及第3保温箱59中的任一个保温箱朝下游侧的其他保温箱输送丝线100的方式进行说明。图6是表示从第1保温箱39朝第2保温箱49输送丝线100的方式的概要的侧视图的一例。另外,在图6中,对于第1保温箱39以及第2保温箱49图示了沿着铅垂方向剖切时能够观察到的截面。
如图6所示,在第1保温箱39上形成有出侧开口部36。在第2保温箱49上形成有入侧开口部45。出侧开口部36与入侧开口部45不连通而相互分离。即,从出侧开口部36离开第1保温箱39的丝线100暂时与外部气体接触,之后从入侧开口部45进入第2保温箱49。出侧开口部36相当于本发明的“第1保温箱的丝线的出口”。此外,入侧开口部45相当于本发明的“第2保温箱的丝线的入口”。
如此,通过使第1保温箱39的出侧开口部36与比第1保温箱39靠下游侧的第2保温箱49的入侧开口部45不连通而分离,由此能够抑制第1保温箱39与第2保温箱49之间的热移动。虽然未图示,但第2保温箱49的出侧开口部与第3保温箱59的入侧开口部也同样不连通而相互分离。第2保温箱49的出侧开口部相当于本发明的“第2保温箱的丝线的出口”。此外,第3保温箱59的入侧开口部相当于本发明的“第3保温箱的丝线的入口”。
[2-3.缓和部]
图7是表示缓和部60、第2引导部70以及卷取部8的周边的侧视图的一例。如图7所示,缓和部60配置在热定形辊53~56的正上方。
缓和部60具有第1缓和辊61、配置在比第1缓和辊61靠丝线行进方向的下游侧的第2缓和辊62、以及第4保温箱69。第1缓和辊61以及第2缓和辊62均是以在俯视时与丝线通道的丝线行进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向(即Y方向)为轴向的辊。
从热定形辊51~56中的最下游侧的热定形辊56送出的丝线100按照第1缓和辊61、第2缓和辊62的顺序行进。
第1缓和辊61与第2缓和辊62在上下方向上相互错开地配置。此外,第1缓和辊61以及第2缓和辊62相互以在X方向上第1缓和辊61向X方向侧、第2缓和辊62向与X方向相反方向侧错开地配置。通过如此配置第1缓和辊61以及第2缓和辊62,能够抑制第2缓和辊62的高度,能够使向第2缓和辊62的挂丝作业容易化。
丝线100向第1缓和辊61以及第2缓和辊62的卷挂角度均小于360度。缓和辊61、62的表面温度被设定为比热定形辊51~56低的温度(例如100℃),以促进丝线100的内部应变缓和。但是,不必须将第1缓和辊61与第2缓和辊62设定为相同的表面温度,也可以针对每个缓和辊61、62设定为不同的表面温度。此外,第1缓和辊61和第2缓和辊62也不一定均需要使表面温度升温。例如,也可以使第1缓和辊61以及第2缓和辊62中的至少一个辊的表面温度升温,使其他辊的表面温度不升温。
第4保温箱69由隔热材料形成。两个缓和辊61、62以抑制散热的方式收纳于第4保温箱69。虽然未图示,但第3保温箱59的出侧开口部与第4保温箱69的入侧开口部也不连通而相互分离。由此,能够抑制第3保温箱59与第4保温箱69之间的热移动。
从缓和部60中的配置在丝线行进方向的下游侧的位置的第2缓和辊62送出的丝线100,在从第4保温箱69离开之后被向第2引导部70引导。第2缓和辊62相当于本发明的“引导辊”。
[2-4.第2引导部]
参照图7以及图8对第2引导部70进行说明。图8是表示第2引导部70周边的俯视图的一例。
第2引导部70主要由多个(例如6个)第1卷取装置用分配辊70A~70F、以及多个(例如6个)第2卷取装置用分配辊70G~70L(参照图8)构成。从第2缓和辊62送出的多根丝线100被分成朝向第1卷取装置用分配辊70A~70F的方向和朝向第2卷取装置用分配辊70G~70L的方向这两个方向输送。第1卷取装置用分配辊70A~70F是如下的辊:用于将从第2缓和辊62送出的多根丝线100的行进方向,针对多根丝线100的每根朝下方改变,以使其朝向安装于第1卷取装置81(参照图1)的卷取轴84的筒管86。第2卷取装置用分配辊70G~70L是如下的辊:用于将从第2缓和辊62送出的多根丝线100的行进方向,针对多根丝线100的每根朝下方改变,以使其朝向安装于第2卷取装置91(参照图1)的卷取轴84的筒管86。
第1卷取装置用分配辊70A~70F配置在第1卷取装置81的正上方。具体而言,第1卷取装置用分配辊70A~70F分别与多个横动装置85(参照图7)以及多个筒管86(参照图7)对应,在对应的横动装置85的正上方沿着X方向直列地配置。另外,横动装置85在对应的筒管86的正上方沿着X方向直列地配置。
由从第2缓和辊62朝各第1卷取装置用分配辊70A~70F输送的丝线100的丝线行进方向与水平面构成的锐角的角度,优选为0度以上且为20度以内。由此,能够抑制缓和部60以及第2引导部70的高度。但这不是必须的,由从第2缓和辊62朝各第1卷取装置用分配辊70A~70F输送的丝线100的丝线行进方向与水平面构成的锐角的角度,例如可以为负角度,只要在能够抑制第2缓和辊62的高度的范围内也可以稍微超过20度。“由从第2缓和辊62朝各第1卷取装置用分配辊70A~70F输送的丝线100的丝线行进方向与水平面构成的锐角的角度”相当于图9所示的角度β。另外,图9是表示由从第2缓和辊62朝第1卷取装置用分配辊70A输送的丝线100的丝线行进方向与水平面构成的锐角的角度β的示意图的一例。在图9中,作为一例而图示出多个第1卷取装置用分配辊70A~70F中的第1卷取装置用分配辊70A。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缓和辊62被配置成,由从第2缓和辊62朝第1卷取装置用分配辊70A输送的丝线100的丝线行进方向与水平面构成的锐角的角度β例如大于0度且为20度以下。
由第1卷取装置用分配辊70A~70F将行进方向朝下方改变后的丝线100,通过对应的横动装置85而横动,并被卷取于对应的筒管86而形成卷取卷装。
同样,第2卷取装置用分配辊70G~70L(参照图8)配置在第2卷取装置91的正上方。第2卷取装置用分配辊70G~70L将从第2缓和辊62送出的多根丝线100的行进方向,针对多根丝线100的每根朝下方改变,以使其朝向对应的筒管(未图示)。由第2卷取装置用分配辊70G~70L将行进方向朝下方改变后的丝线100,通过对应的横动装置(未图示)而横动,并被卷取于对应的筒管而形成卷取卷装。
[3.卷取部]
参照图10对从与X方向相反方向观察卷取部8的情况下的配置(主视图)进行说明。图10是图7所示的B-B线向视图的一例。
如上所述,卷取部8具备第1卷取装置81以及第2卷取装置91,第1卷取装置81以及第2卷取装置91在Y方向上排列配置。此外,配置有第1卷取装置81所具有的两个卷取轴84。同样,配置有第2卷取装置91所具有的两个卷取轴84。此外,第2缓和辊6被配置成,Y方向上的位置成为比卷取部8的中心线CL朝第1卷取装置81侧偏离的位置。由此,能够使相对于安装于第1卷取装置81的卷取轴84的筒管86进入的丝线100的角度与相对于安装于第2卷取装置91的卷取轴84的筒管86进入的丝线100的角度成为大致相同角度。
在本实施方式中,主框架80的Y方向长度大致为1000mm。此外,供油部2、丝线吸引部4、第1引导部10、第1丝线输送辊20、拉伸部28、缓和部60以及第2引导部70被配置成,均处于卷取部8的宽度方向的范围内、更详细地说是主框架80的宽度方向长度(例如大致1000mm)的大约2分之1(例如大致500mm)的范围内。由此,能够在确保操作人员的作业区域的同时,在卷取部8的宽度方向上实现紧凑化。另外,卷取部8的宽度方向相当于与卷取轴84的轴向以及铅垂方向正交的方向(即Y方向)。
[4.作用效果]
根据以上说明的本实施方式的纺丝牵引装置1,拉伸部28以及卷取部8在同一楼层中水平配置为,卷取轴84的轴向与俯视时的拉伸部28中的丝线100的行进方向平行。因此,能够降低配置在比拉伸部28的至少一个辊靠上方的位置的第1引导部10的高度,能够使纺丝牵引装置1低高度化。其结果,不需要如以往那样将1层的作业区域上下分开,并在各作业区域分别配置操作人员,能够由1名操作人员进行挂丝作业,因此能够实现挂丝作业时间的缩短,能够实现省人力化。
此外,将预热辊31~34、拉伸辊41~44以及热定形辊51~56分别沿着X方向在上下方向上排列配置2个或3个,并且在俯视时这些辊被直列地配置,由此能够使拉伸部28低高度化。尤其是,例如在300旦尼尔以上的工业材料用丝线的纺丝牵引装置中,与衣料用丝线的纺丝牵引装置相比需要更多的加热长度。而且,虽然使丝线100向各辊的卷挂角度小于360度而使拉伸部所具备的各辊的个数增多,但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也能够使纺丝牵引装置1低高度化。
此外,在拉伸部28的正上方配置第1引导部10,在比第1引导部10以及拉伸部28的任一个都靠与X方向相反方向侧的偏离位置配置第1丝线输送辊20。因此,能够减小第1引导部10与拉伸部28之间的上下距离,能够抑制第1引导部10以及拉伸部28的高度,进而能够使纺丝牵引装置1低高度化。
此外,从纺丝机朝下方纺出的多根丝线100由多个方向变更辊10A~10L赋予张力,能够使丝线100的行进稳定化。进而,不需要以往所设置那样的对丝线微调张力的导丝器,相应地能够将供油部2以及丝线吸引部4配置在较低的位置,进而能够使纺丝牵引装置1低高度化。而且,通过辊来改变丝线100的行进方向,因此能够极力减轻对丝线100造成的负担。
此外,多个方向变更辊10A~10L分别在Y方向上错开地配置。因此,能够在减小第1引导部10与拉伸部28之间的上下距离而抑制第1引导部10的高度的同时,防止多根丝线100相互干涉或缠绕。
此外,多个方向变更辊10A~10L以能够分别独立地驱动的方式具备与各个辊对应的未图示的多个马达。因此,即使从各方向变更辊10A~10L到第1丝线输送辊20的距离不同,也能够减小多根丝线100的张力差。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纺丝牵引装置1,在第1丝线输送辊20、预热辊31~34、拉伸辊41~44、热定形辊51~56以及缓和辊61、62中,丝线100的卷挂角度均小于360度。此外,上述各辊的轴向是在俯视时与丝线100的丝线行进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向(即Y方向)。因此,多根丝线100在从第1引导部10到第2缓和辊62的区间,能够在保持平行的同时,以俯视时的行进方向成为X方向或者与X方向相反方向的方式行进。因此,能够使多根丝线100以从第1引导部10到第2缓和辊62的丝线通道在各辊的轴向(即Y方向)上不偏离的方式行进。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纺丝牵引装置1,第N保温箱的出侧开口部与配置在比第N保温箱靠下游侧的位置的第(N+1)保温箱的入侧开口部不连通而分离。由此,能够抑制第N保温箱与第(N+1)保温箱之间的热移动。另外,N是将(保温箱的数量-1)作为上限的自然数。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纺丝牵引装置1为,除了低高度化以外还能够在卷取部8的宽度方向上紧凑化,因此能够实现纺丝牵引装置1整体的省空间化以及作业效率的提高。
[5.变形例]
接着,说明对本实施方式的纺丝牵引装置1施加了各种变更的变形例。但是,在说明变形例时,对于具有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构成的部分,标注相同的符号而适当省略其说明。
[5-1.第1变形例]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如图2所示,在拉伸部28的正上方配置多个供油部2、多个丝线吸引部4以及第1引导部10,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图11所示的纺丝牵引装置1A为,将多个供油部2、多个丝线吸引部4以及第1引导部10不配置在拉伸部28的正上方,而配置在比拉伸部28以及第1丝线输送辊20的任一个均向与X方向相反方向偏离的位置。
第1变形例的纺丝牵引装置1A与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纺丝牵引装置1相比,虽然X方向长度变长,但能够使拉伸部28低高度化。进而,能够使丝线100朝向一个方向行进,因此还能够减轻丝线的卷挂作业的负荷。
[5-2.第2变形例]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如图5所示,预热辊31~34收纳于第1保温箱39,拉伸辊41~44收纳于第2保温箱49,热定形辊51~56收纳于第3保温箱59。
然而,根据拉伸的工艺、丝线的品种等,有时需要变更预热辊、拉伸辊、热定形辊以及缓和辊中的全部或者一部分的辊个数。
作为根据丝线的品种变更等而对预热辊、拉伸辊、热定形辊以及缓和辊中的全部或者一部分的辊个数进行变更的情况下的例子,存在不变更总辊个数的情况和变更总辊个数的情况。
在不变更总辊个数的情况下,虽然需要将辊的安装间距全部设为相同距离,但通过使辊保持不变而变更保温箱,就能够变更各辊组(预热辊、拉伸辊、热定形辊以及缓和辊)的辊个数。例如,相当于如下情况:对于4个预热辊、4个拉伸辊、6个热定形辊以及2个缓和辊,变更保温箱而成为2个预热辊、4个拉伸辊、8个热定形辊。在该情况下,将收纳预热辊的保温箱从4个辊用的保温箱变更为2个辊用的保温箱,将收纳热定形辊的保温箱从6个辊用的保温箱变更为8个辊用的保温箱。虽然收纳拉伸辊的保温箱同样是4个辊用,但作为收纳对象的辊本身被变更。如此,在不变更总辊个数的情况下,仅通过变更保温箱,就能够容易地进行与用途相应的辊的替换。
在变更总辊个数的情况下,例如将辊、保温箱以及用于驱动辊的马达单元化,并将单元化后的单元构成为能够对主体框架90进行安装,由此能够变更预热辊、拉伸辊、热定形辊以及缓和辊中的全部或者一部分的辊个数。以下,参照图12对变更总辊个数的情况下的具体例进行说明。图12是表示第2变形例的纺丝牵引装置的概要的侧视图的一例,(a)~(c)是表示各辊的替换模式的一例的图。
在图12所示的例子中,例如将辊、保温箱以及用于驱动辊的马达单元化后的单元构成为能够对主体框架90进行安装,由此在拉伸部28的区域内能够任意地变更各种辊的个数。尤其是,由于将拉伸部28与卷取部8在同一楼层中水平配置,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辊的替换。在图12所示的例子中,拆卸例如包括4个辊的单元,安装例如包括两个辊的单元。以下,对单元的例子进行说明。
在图12的(a)所示的纺丝牵引装置1B的主体框架90上设置预热辊单元30、拉伸辊单元40以及热定形辊单元50。另外,图12的(a)所示的预热辊、拉伸辊以及热定形辊的个数与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纺丝牵引装置1相同。
预热辊单元30通过将4个预热辊31~34、能够收纳4个预热辊31~34的第1保温箱39以及与4个预热辊31~34分别连结的4台马达(未图示)单元化而成。
拉伸辊单元40通过将4个拉伸辊41~44、能够收纳4个拉伸辊41~44的第2保温箱49以及与4个拉伸辊41~44分别连结的4台马达(未图示)单元化而成。
热定形辊单元50通过将6个热定形辊51~56、能够收纳6个热定形辊51~56的第3保温箱59以及与6个热定形辊51~56分别连结的6台马达(未图示)单元化而成。
在图12的(b)所示的纺丝牵引装置1B的主体框架90上设置有预热辊单元30A、拉伸辊单元40以及热定形辊单元50A。
预热辊单元30A通过将两个预热辊31、32、能够收纳两个预热辊31、32的第1保温箱39A以及与两个预热辊31、32分别连结的2台马达(未图示)单元化而成。
拉伸辊单元40如上所述。
热定形辊单元50A通过将4个热定形辊51~54、能够收纳4个热定形辊51~54的第3保温箱59A以及与4个热定形辊51~54分别连结的4台马达(未图示)单元化而成。
在图12的(c)所示的纺丝牵引装置1B的主体框架90上设置有预热辊单元30A、拉伸辊单元40A以及热定形辊单元50B。
预热辊单元30A如上所述。
拉伸辊单元40A通过将两个拉伸辊41、42、能够收纳两个拉伸辊41、42的第2保温箱49A以及与两个拉伸辊41、42分别连结的2台马达(未图示)单元化而成。
热定形辊单元50B通过将8个热定形辊51~58、能够收纳8个热定形辊51~58的第3保温箱59B以及与8个热定形辊51~58分别连结的8台马达(未图示)单元化而成。
如此,即使在变更总辊个数的情况下,通过预先准备能够安装于主体框架90且各辊的个数不同的多个单元,并根据拉伸的工艺、丝线的品种等来替换单元而设置于主体框架90,由此能够容易地进行与用途相应的辊的替换。尤其是,在如以往那样在上层配置有拉伸部的纺丝牵引装置中难以进行各辊的替换。但是,在与卷取部8相同的楼层中水平配置有拉伸部28的纺丝牵引装置中,通过预先准备能够使用拉伸部28的区域而任意地安装于主体框架90的单元,由此能够更容易地进行辊的替换作业。
在将预热辊单元30、拉伸辊单元40或者热定形辊单元50替换成其他单元时,进行马达的连接布线的拆卸以及安装而更换为其他单元。在更换后的单元的辊个数小于更换前的单元的辊个数的情况下,马达布线剩余。因此,也可以具备与减少量的辊相应的空插槽,并通过对其进行连接布线来调整布线周围。
在第2变形例中未对缓和辊的单元化进行说明,但与预热辊、拉伸辊以及热定形辊同样,对于缓和辊也可以预先准备能够安装于主体框架90且缓和辊的个数不同的多个单元。
另外,在替换对象辊为预热辊的情况下,预热辊单元30相当于本发明的“第1单元”,预热辊单元30A相当于本发明的“第2单元”。此外,在替换对象辊为拉伸辊的情况下,拉伸辊单元40相当于本发明的“第1单元”,拉伸辊单元40A相当于本发明的“第2单元”。同样,在替换对象辊为热定形辊的情况下,热定形辊单元50相当于本发明的“第1单元”,热定形辊单元50A或者热定形辊单元50B相当于本发明的“第2单元”。
[5-3.第3变形例]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如图2所示,预热辊31~34、拉伸辊41~44以及热定形辊51~56在同一楼层中沿着X方向配置。此外,例如图7所示,缓和部60配置在热定形辊53~56的正上方。但是,预热辊31~34、拉伸辊41~44、热定形辊51~56以及缓和辊61、62之间的位置关系并不限定于上述,例如也可以是图13所示的位置关系。
图13是表示第3变形例的纺丝牵引装置C的概要的侧视图的一例。在图13所示的纺丝牵引装置1C中,拉伸部28以及缓和部60水平配置。更详细来说,在与热定形辊51~56相同的楼层中沿着X方向排列配置有第1缓和辊61以及第2缓和辊62。即,缓和部60例如不必须配置在比热定形辊51~56等靠上方的位置。但是,在该情况下,优选在丝线100的行进方向即比缓和部60靠上方,在缓和部60中的最下游侧的辊即第2缓和辊62与第2引导部70之间配置第2丝线输送辊94、95。在该情况下,第2丝线输送辊95相当于本发明的“第2丝线输送辊”。另外,如上所述,第2缓和辊62相当于本发明的“引导辊”。由此,能够从第2丝线输送辊94、95中最下游侧的第2丝线输送辊95朝向第2引导部70顺畅地输送丝线100。另外,第2丝线输送辊的数量并不限定于两个。可以为1个,也可以为3个。能够根据卷绕于第2缓和辊62以及第2丝线输送辊各自的辊周面的丝线的接触角度以及接触面积,适当选择第2丝线输送辊的数量。
在这种第3变形例的纺丝牵引装置1C中,第2引导部70也优选在卷取部8的正上方配置成,由从第2缓和辊62朝各分配辊70A~70L输送的丝线100的丝线行进方向与水平面构成的锐角的角度为0度以上且为20度以内。
[5-4.第4变形例]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如图2所示,在拉伸部28的上部附近配置有第1引导部10,在第1引导部10的正上方配置有丝线吸引部4,在丝线吸引部4的正上方配置有供油部2。此外,将拉伸部28与卷取部8(参照图1)水平配置,将预热辊31~34、拉伸辊41~44以及热定形辊51~56在同一楼层中沿着X方向直列地水平配置。进而,预热辊31~34、拉伸辊41~44以及热定形辊51~56分别在上下方向上接近地配置有2个或3个辊。但是,供油部2、丝线吸引部4、第1引导部10、拉伸部28以及卷取部8之间的位置关系并不限定于上述,也可以包括缓和部60在内而成为例如图14所示的位置关系。
图14是表示第4变形例的第1引导部10以及拉伸部28A的周边的侧视图的一例。在图14中未示出卷取部8,但在第4变形例中,拉伸部28A具备在与卷取部8(参照图1等)相同的楼层中沿着X方向直列地水平配置的至少一个以上的下层辊、以及配置在与供油部2以及丝线吸引部4相同高度的位置的至少一个以上的上层辊。即,例如,也可以不将图2所示的拉伸部28所具备的多个辊31~34、41~44、51~56(参照图5)全部与卷取部8水平配置,而将拉伸部28A所具备的多个辊31~34、41~44、51~56中的一部分辊与卷取部8水平配置,其他辊配置在与供油部2以及丝线吸引部4相同高度的位置。另外,第1引导部10配置在拉伸部28A所具备的至少一个以上的下层辊的上部附近。此外,在第1引导部10的正上方配置有丝线吸引部4,在丝线吸引部4的正上方配置有供油部2。进而,在比第1引导部10以及拉伸部28A中的任一个都靠与X方向相反方向侧的偏离位置配置有第1丝线输送辊20。如此,即使供油部2、纺丝吸引部4、第1引导部10、第1丝线输送辊20、拉伸部28A所具备的各辊31~34、41~44、51~56(参照图5)之间的位置关系成为例如图14所示的位置关系,也能够抑制纺丝牵引装置的高度而实现低高度化。
另外,在图14中示出了例如15个下层辊和例如9个上层辊,但辊的个数并不限定于此。此外,拉伸部28A具备至少一个以上的预热辊、至少一个以上的拉伸辊以及至少一个以上的热定形辊,但将预热辊、拉伸辊以及热定形辊各自的个数设为几个,能够根据拉伸的工艺、丝线的品种等来适当决定。此外,可以将预热辊、拉伸辊以及热定形辊各自的至少一个以上设为上层辊,也可以仅将预热辊、拉伸辊以及热定形辊中的任一个辊设为上层辊。
此外,例如,在图11所示的纺丝牵引装置1A的情况下,拉伸部28的正上方、且是供油部2、丝线吸引部4以及第1引导部10与缓和部60之间成为空闲的区域。因此,在图11所示的纺丝牵引装置1A的情况下,也可以将拉伸部28A所具备的多个辊31~34、41~44、51~56中的一部分辊与卷取部8水平配置,对于其他辊,将拉伸部28所具备的多个辊的一部分配置在上述空闲的区域。

Claims (12)

1.一种纺丝牵引装置,具备对从纺丝机纺出的多根丝线进行牵引并至少使其拉伸的纺丝牵引部、能够分别吸引上述多根丝线的多个丝线吸引部、以及对从上述纺丝牵引部送出的上述多根丝线进行卷取而形成卷取卷装的卷取部,其特征在于,
上述纺丝牵引部具备:
第1引导部,配置在比上述多个丝线吸引部靠下方的位置,针对上述多根丝线的每根具备用于改变上述多根丝线的行进方向的方向变更辊;
拉伸部,具备包括至少一个用于对从上述第1引导部引导的上述多根丝线进行拉伸的辊的多个辊;以及
第2引导部,从上述拉伸部向上述卷取部引导上述多根丝线,
上述卷取部以及上述拉伸部被水平配置,且上述第1引导部配置在比上述拉伸部的至少一个辊靠上方的位置,
在从多个上述方向变更辊向上述拉伸部的丝线通道上设置第1丝线输送辊,
上述第1丝线输送辊设置在比上述丝线吸引部低的位置、且是相对于上述第1引导部以及上述拉伸部在水平方向上偏离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纺丝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引导部为,针对上述多根丝线的每根具备的多个上述方向变更辊,在俯视时与上述卷取部所具有的卷取轴的轴向正交的方向上错开地配置成一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纺丝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引导部为,针对上述多根丝线的每根具备的多个上述方向变更辊,在俯视时与上述卷取部所具有的卷取轴的轴向正交的方向上等间隔错开地配置成一列。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纺丝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方向变更辊是将从上述纺丝机朝向下方纺出的丝线的行进方向朝比水平方向靠下方改变的辊。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纺丝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多个辊包括在水平方向上排列配置成2列的辊。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纺丝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
对于上述第1丝线输送辊以及上述多个辊,将各个辊配置成,上述丝线相对于各个辊的卷挂角度小于360度,且在俯视时与上述丝线通道大致正交的方向成为轴向。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纺丝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多个辊具有:
至少一个预热辊,表面温度被设定为第1温度,在上述第1引导部下方沿着上下方向配置有2个或3个;
至少一个拉伸辊,表面温度被设定为比上述第1温度高的第2温度,在上述第1引导部下方沿着上下方向配置有2个或3个;以及
至少一个热定形辊,表面温度被设定为比上述第2温度高的第3温度,在上述第1引导部下方沿着上下方向配置有2个或3个。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纺丝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
1个或多个第1保温箱,收纳上述至少一个预热辊;
1个或多个第2保温箱,收纳上述至少一个拉伸辊;以及
1个或多个第3保温箱,收纳上述至少一个热定形辊,
上述1个或多个第1保温箱中与上述第2保温箱邻接的第1保温箱的丝线的出口和上述1个或多个第2保温箱中与上述第1保温箱邻接的第2保温箱的丝线的入口分离,上述第2保温箱的丝线的出口和上述第3保温箱的丝线的入口分离。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纺丝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至少一个预热辊、上述至少一个拉伸辊以及上述至少一个热定形辊中的至少任一个辊被单元化,
上述单元化后的辊构成为,准备有规定数量的辊被单元化的第1单元、以及与上述规定数量不同的数量的辊被单元化的第2单元,能够根据用途而替换上述第1单元和上述第2单元。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纺丝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比上述拉伸部靠丝线行进方向下游侧的位置,配置向上述第2引导部引导丝线的引导辊,
上述第2引导部以由从上述引导辊送出的丝线的丝线行进方向与水平面构成的锐角的角度为0度以上且为20度以内的方式,配置在上述卷取部的正上方。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纺丝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比上述拉伸部靠丝线行进方向下游侧的位置配置引导辊,
在丝线行进方向上,在上述第2引导部与上述引导辊之间配置有向上述第2引导部引导丝线的第2丝线输送辊,
上述第2引导部以由从上述第2丝线输送辊送出的丝线的丝线行进方向与水平面构成的锐角的角度为0度以上且为20度以内的方式,配置在上述卷取部的正上方。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纺丝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卷取部包括卷取装置,该卷取装置在俯视时与上述丝线通道大致正交的方向上排列配置有2台,
上述纺丝牵引部将上述多根丝线相对于上述2台卷取装置分配输送,
至少上述丝线吸引部、上述第1引导部、上述拉伸部、上述第2引导部以及上述第1丝线输送辊均配置在上述卷取部的宽度方向的范围内。
CN202210617502.3A 2021-06-10 2022-06-01 纺丝牵引装置 Pending CN11546703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097322 2021-06-10
JP2021097322A JP2022189000A (ja) 2021-06-10 2021-06-10 紡糸引取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467038A true CN115467038A (zh) 2022-12-13

Family

ID=818780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617502.3A Pending CN115467038A (zh) 2021-06-10 2022-06-01 纺丝牵引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4101799A1 (zh)
JP (1) JP2022189000A (zh)
CN (1) CN115467038A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66909A (en) 1989-12-20 1990-10-30 Merrell Dow Pharmaceuticals 4-benzyl-5-phenyl-2,4-dihydro-3H-1,2,4-triazol-3-ones and their use as anticonvulsants
DE10120551A1 (de) * 2001-04-26 2002-10-31 Barmag Barmer Maschf Vorrichtung zum Schmelzspinnen und Aufwickeln zumindest eines synthetischen Fadens
CN100400728C (zh) * 2001-09-11 2008-07-09 诺马格有限及两合公司 纺丝-拉伸-卷曲变形机
DE10326850A1 (de) * 2003-06-14 2004-12-30 Saurer Gmbh & Co. Kg Vorrichtung zum Spinnen und Behandeln synthetischer Fäden
DE102009021131A1 (de) * 2008-05-30 2009-12-03 Oerlikon Textile Gmbh & Co. Kg Vorrichtung zum Schmelzspinnen und Aufwickeln einer Mehrzahl von Fäden sowie ein Verfahren zum Führen mehrerer Fäden beim Schmelzspinnen und Aufwickel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2189000A (ja) 2022-12-22
EP4101799A1 (en) 2022-12-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322811B2 (en) Apparatus for spinning and winding multifilament yarns
US7802977B2 (en) Apparatus for melt spinning and windup of synthetic yarn
JP5599286B2 (ja) 仮撚加工機
RU2556473C2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прядения из расплава, вытягивания и наматывания нескольких комплексных нитей
CN100400728C (zh) 纺丝-拉伸-卷曲变形机
JP2011047074A (ja) 仮撚加工機
CN1325357C (zh) 用来制造和卷绕合成长丝的装置
EP2186764B1 (en) Take-up winding facility
EP2674379A2 (en) Winding tube, packages wound on a tube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packages
JP4422615B2 (ja) 仮撚りテクスチャード加工機
CN115467038A (zh) 纺丝牵引装置
JP2006200069A (ja) 空気式精紡機におけるドラフト装置
CN102753739B (zh) 用于抽出和卷绕多个合成丝线的装置
US8468791B2 (en) Texturing machine
CN1568382A (zh) 卷曲变形机
EP0571974B1 (en) A false twist texturing machine
JP2022189001A (ja) 紡糸引取装置
CN105734741A (zh) 纤维机械
JP2004530811A (ja) 仮よりテクスチャード機械
CN100497144C (zh) 纺织机械
WO2018177793A1 (en) A texturing machine with winding equipment
EP2184386B1 (en) Device for melt-spinning and winding up synthetic filament yarns
CN220450376U (zh) 纺丝牵引装置
JP2913712B2 (ja) 多糸条合成繊維の直接紡糸延伸巻取方法
JPH0841738A (ja) 紡績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