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725531A - 回转式压缩机 - Google Patents

回转式压缩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725531A
CN101725531A CN200910148991A CN200910148991A CN101725531A CN 101725531 A CN101725531 A CN 101725531A CN 200910148991 A CN200910148991 A CN 200910148991A CN 200910148991 A CN200910148991 A CN 200910148991A CN 101725531 A CN101725531 A CN 10172553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ylinder
recess
blade
face
pist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1489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725531B (zh
Inventor
金山武弘
上石田弘毅
汤浅健一
清水洋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ikin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ikin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kin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Daikin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7255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2553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72553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2553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活塞的端面的烧伤耐力、提高COP的回转式压缩机。该回转式压缩机(1)具有配置在前封头和后封头之间的汽缸(33)。在汽缸(33)的汽缸室(B1)内配置有活塞(34),该活塞(34)具有环状的滚筒(37),和以从滚筒(37)的外周面通过保持孔(41)内的方式延伸并且与滚筒(37)一起将汽缸室(B1)内划分成高压室和低压室的叶片(38)。在活塞(34)的上面(34a)形成有凹部(50)。

Description

回转式压缩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一体地形成有滚筒和叶片的活塞的回转式压缩机。
背景技术
一般的回转式压缩机具备:两个端板部件;配置在两个端板部件之间的汽缸;和具有配置在汽缸室内的环状的滚筒以及从该滚筒的外周面延伸的叶片的活塞。汽缸具有汽缸室以及设置在汽缸室的外侧的保持孔,叶片通过该保持孔,与滚筒一起将汽缸室划分成高压室和低压室。此时,如果能够使汽缸和活塞之间的台阶差即CR间隙缩小则能够几乎不泄露被压缩的制冷剂而提高COP(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但是,当CR间隙较小时,由于端板部件、汽缸等的组装时的变形、运转时的压力差和热膨胀引起的变更等,导致端板部件的面与活塞的端面在运转中接触,产生在活塞的端面中发生烧伤的问题。
因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有各种使活塞端面的烧伤耐力得以提高的方法。例如,通过缩小活塞的叶片的厚度,减小活塞的端面与两个端板部件的接触面积,能够抑制活塞的端面的发热。
【专利文献1】特开2004-176581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因为活塞的叶片需要承受高压室和低压室的压差,所以在缩小其厚度方面存在界限。此外,当进行汽缸室中的压缩工序时,由于在端板的表面上产生始终与活塞的端面相对的区域(图5中的区域50a),所以在上述方法中,难以充分提高烧伤耐力。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使活塞的端面的烧伤耐力提高,能够使COP提高的回转式压缩机。
第一发明所涉及的回转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端板部件;汽缸,其配置在上述两个端板部件之间,具有汽缸室和设置在上述汽缸室的外侧的保持孔;和活塞,其具有配置在上述汽缸室内的环状的滚筒,和以从上述滚筒的外周面通过上述保持孔内的方式延伸且与上述滚筒一起将上述汽缸室内划分成高压室和低压室的叶片,在上述活塞的与上述两个端板部件分别相对的端面的至少一个上形成有凹部。
在该回转式压缩机中,由于在活塞的端面形成有凹部,所以能够使活塞的端面和端板部件的表面的接触面积减小。由此,能够抑制活塞的端面的发热从而提高烧伤耐力。因此,即使端板部件的表面与活塞的端面在运转中接触,也难以在活塞的端面中产生烧伤。因此,能够通过缩小CR间隙而提高COP。
第二发明所涉及的回转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在第一发明所涉及的回转式压缩机中,上述凹部的至少一部分形成在上述叶片的端面,并且上述凹部与上述滚筒的内周部连通。
在该回转式压缩机中,在活塞的端面最容易产生烧伤的叶片的端面形成的凹部与滚筒的内周部连通,由此,从滚筒的内周部向凹部内供给油。由此,由于促进活塞的端面的冷却,所以使烧伤耐力得到提高。
第三发明所涉及的回转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在第一或者第二发明所涉及的回转式压缩机中,上述汽缸具有供油孔,上述供油孔设置在上述汽缸室的外侧且通过上述保持孔的上述叶片的前端能够进退,上述凹部的至少一部分形成在上述叶片的端面,并且上述凹部与上述供油孔的内部连通。
在该回转式压缩机中,通过在活塞的端面最容易产生烧伤的叶片的端面形成的凹部与供油孔的内部连通,从供油孔的内部向凹部内供给油。由此,由于促进活塞的端面的冷却,所以使烧伤耐力得到提高。
第四发明所涉及的回转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在第三发明所涉及的回转式压缩机中,包括收容上述两个端板部件和上述汽缸的密闭壳体,上述供油孔的上端被闭塞,并且上述供油孔的下端与配置在上述密闭壳体的底部的油积存部连通。
在该回转式压缩机中,供油孔的内部始终被从油积存部供给的油所填充。由此,因为能够可靠地从供油孔的内部向凹部内供给油,所以能够可靠地使烧伤耐力得到提高。
第五发明所涉及的回转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在第二~第四发明中任一个发明所涉及的回转式压缩机中,上述凹部的至少一部分形成在上述叶片的端面,并且上述凹部的形成在上述叶片的端面的部分被配置成俯视看与上述叶片的上述低压室侧的端部相比接近上述高压室侧的端部。
在该回转式压缩机中,能够抑制凹部内的油溢出而传递到叶片的端面并侵入低压室。由此,能够抑制压缩机性能的降低。
第六发明所涉及的回转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端板部件;汽缸,其配置在上述两个端板部件之间,具有汽缸室、设置在上述汽缸室的外侧的保持孔、和设置在上述保持孔的外侧的供油孔;和活塞,其具有配置在上述汽缸室内的环状的滚筒、和以从上述滚筒的外周面通过上述保持孔内的方式延伸且与上述滚筒一起将上述汽缸室内划分成高压室和低压室的叶片,在上述活塞的与上述两个端板部件分别相对的端面的至少一个上形成有凹部,上述凹部的至少一部分形成在上述叶片的端面上,并且上述凹部不与上述滚筒的内周部和上述供油孔的内部连通而与上述低压室的内部连通。
在该回转式压缩机中,通过在活塞的端面形成凹部,能够使活塞的端面和端板部件的表面的接触面积减小。由此,因为能够抑制活塞的端面的发热所以能够使烧伤耐力得到提高。因此,即使端板部件的表面与活塞的端面在运转中发生接触,也难以在活塞的端面产生烧伤。因此,能够通过缩小CR间隙而提高COP。
此外,在该回转式压缩机中,通过从低压室的内部向凹部内供给比较冷的吸入气体,能够促进活塞的端面的冷却,因此能够提高烧伤耐力。
第七发明所涉及的回转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在第六发明所涉及的回转式压缩机中,上述凹部的形成在上述叶片的端面的部分被配置成俯视看时与上述叶片的上述高压室侧的端部相比接近上述低压室侧的端部。
在该回转式压缩机中,能够抑制高压室内的制冷剂侵入到凹部内。因此,能够在凹部内部空间维持来自低压室的内部的吸入气体而进一步提高烧伤耐性,并且能够抑制制冷剂从高压室经由凹部空间侵入到低压室。因此,能够抑制压缩机性能的降低。
第八发明所涉及的回转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在第一~第七发明中任一发明所涉及的回转式压缩机中,在进行上述汽缸室内的压缩工序时,在上述端板部件的与上述活塞的形成有凹部的端面相对的面,以不产生始终与上述活塞的端面相对的区域的方式形成上述凹部。
在该回转式压缩机中,在进行汽缸室内的压缩工序时,因为在端板部件的表面中不产生始终与活塞的端面相对的区域,所以能够提高烧伤耐力。
第九发明所涉及的回转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在第一~第八发明中的任一发明所涉及的回转式压缩机中,上述活塞通过烧结形成。
在该回转式压缩机中,因为通过烧结形成活塞,所以能够使活塞的加工变得容易。
第十发明所涉及的回转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在第一~第九发明中任一发明所涉及的回转式压缩机中,使用CO2制冷剂。
在该回转式压缩机中,在使用成为非常高压的CO2制冷剂时,能够提高烧伤耐力。
如上上述,根据本发明,能够得到如下效果:
在第一发明中,通过在活塞的端面形成凹部,能够使活塞的端面和端板部件的表面的接触面积减小。由此,能够抑制活塞的端面的发热从而提高烧伤耐力。因此,即使端板部件的表面与活塞的端面在运转中接触,也难以在活塞的端面中产生烧伤。因此,能够通过缩小CR间隙而提高COP。
在第二发明中,通过使在活塞的端面最容易产生烧伤的叶片的端面形成的凹部与滚筒的内周部连通,由此,从滚筒的内周部向凹部内供给油。由此,由于促进活塞的端面的冷却,所以使烧伤耐力得到提高。
在第三发明中,通过在活塞的端面最容易产生烧伤的叶片的端面形成的凹部与供油孔的内部连通,由此,从供油孔的内部向凹部内供给油。由此,由于促进活塞的端面的冷却,所以使烧伤耐力得到提高。
在第四发明中,供油孔的内部始终被从油积存部供给的油所填充。由此,因为能够可靠地从供油孔的内部向凹部内供给油,所以能够可靠地使烧伤耐力得到提高。
在第五发明中,能够抑制凹部内的油溢出而传递到叶片的端面并侵入低压室。由此,能够抑制压缩机性能的降低。
在第六发明中,因为通过从低压室的内部向凹部内供给比较冷的吸入气体,能够促进活塞的端面的冷却,所以能够提高烧伤耐力。
在第七发明中,能够抑制高压室内的制冷剂侵入到凹部内。因此,能够在凹部内部空间维持来自低压室的内部的吸入气体而进一步提高烧伤耐性,并且能够抑制制冷剂从高压室经由凹部空间侵入到低压室。由此,能够抑制压缩机性能的降低。
在第八发明中,在进行汽缸室内的压缩工序时,因为在端板部件的表面不产生始终与活塞的端面相对的区域,所以能够提高烧伤耐力。
在第九发明中,因为通过烧结形成活塞,所以能够使活塞的加工变得容易。
在第十发明中,在使用成为非常高压的CO2制冷剂时,能够提高烧伤耐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回转式压缩机的概略结构图。
图2是说明图1的回转式压缩机的汽缸内的结构的平面图。
图3是活塞的立体图。
图4是说明进行压缩工序的活塞的在汽缸内的动作的图。
图5是说明现有的回转式压缩机的汽缸内的结构的平面图。
图6是说明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回转式压缩机的汽缸内的结构的平面图。
图7是图6的B-B线的截面图。
图8是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所涉及的回转式压缩机的汽缸内的结构的平面图。
图9是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所涉及的回转式压缩机的汽缸内的结构的平面图。
图10(a)是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三变形例所涉及的回转式压缩机的活塞的俯视图,图10(b)是说明汽缸内的结构的截面图。
图11(a)是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所涉及的回转式压缩机的活塞的俯视图,图11(b)是说明汽缸内的结构的截面图。
符号说明
1回转式压缩机
10密闭壳体
32、132前封头(front head)(端板部件)
33汽缸
34、134活塞
35、135后封头(rear head)(端板部件)
37、137滚筒
38、138叶片
40油积存部
41保持孔
42、142供油孔
50、51、52、53、54、55、56、57凹部
B1汽缸室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回转式压缩机进行说明。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回转式压缩机的概略结构图。
回转式压缩机1对从储液器(accumulator)(未图示)导入的已除去水分的制冷剂气体进行压缩,从配置在其上端部的排出流路25将已压缩的制冷剂气体排出。作为制冷剂气体可以使用例如CO2制冷剂等。
如图1所示,回转式压缩机1具备密闭壳体10和配置在该密闭壳体10的内部的驱动机构20以及压缩机构30。该回转式压缩机1为所谓的高压圆顶型的压缩机,在密闭壳体10内,压缩机构30被配置在驱动机构20的下侧。此外,在密闭壳体10的底部配置有油积存部40,该油积存部40积存有向压缩机构30的各滑动部供给的润滑油。
驱动机构20是为了驱动压缩机构30而设置的,其包括成为驱动源的电动机21和安装在电动机21上的轴24。
电动机21具有转子22和通过空气隙配置在该转子22的径方向外侧的定子23。在该转子22上安装有轴24。转子22具有由层叠的电磁钢板构成的转子主体(未图示)和埋设在该转子主体内的磁铁(未图示)。此外,定子23具有由铁构成的定子主体26和卷绕在该定子主体上的线圈27。电动机21通过电流流过线圈27在定子23产生电磁力,由此使转子22与轴24一起旋转。
在轴24上,以位于后述的汽缸33的汽缸室B1内的方式设置有偏心部22a。在该偏心部22a上安装有滚筒37。由此,随着轴24的旋转,安装在偏心部22a上的滚筒37在汽缸室B1内旋转。
另一方面,压缩机构30是为了对从储液器吸入的制冷剂进行压缩并将其喷出而设置的。由该压缩机构30喷出的制冷剂通过驱动机构20的定子23和转子22之间的空气隙,将驱动机构20冷却后,从排出流路25被喷出。该压缩机构30沿着驱动机构20的轴24的旋转轴从上至下具有前消音器31、前封头(端板部件)32、汽缸33、活塞34、和后封头(端板部件)35。
前消音器31以在其与前封头32之间形成有消音空间A1的方式而被安装,用于降低伴随着制冷剂的喷出而产生的噪音。在该前消音器31上形成有被前封头32所嵌插的开口31a,此外,形成有用于密封前封头32的外周面的凸缘部31b。而且,在前消音器31上形成有用于从消音空间A1向密闭壳体10内喷出被压缩的制冷剂的喷出孔(未图示)。
前封头32被配置在汽缸33的上侧,闭塞汽缸33的汽缸室B 1的上方。该前封头32具有被轴24所嵌插的轴承孔32a。而且,在前封头32的上面设置有凹状的阀收容室(未图示)和在汽缸33的汽缸室B1中将被压缩的制冷剂喷出的喷出端口(未图示)。从喷出端口喷出的制冷剂经由上述消音空间A1,从形成于前消音器31上的喷出孔喷出到密闭壳体10内。此外,在阀收容室内设置有用于开闭喷出端口的出口的喷出阀(未图示)和用于限制该喷出阀的开放的按压部件(未图示)。
在汽缸33上设置有汽缸室B1,在汽缸室B1内配置有随着轴24的旋转而进行偏心运动的滚筒37。该汽缸室B1与消音空间A1通过上述未图示的喷出端口连通。因而,通过安装在轴24的偏心部22a上的滚筒37的偏心运动而被压缩的制冷剂,从汽缸室B1经由上述喷出端口被导向消音空间A1。
后封头35被配置在汽缸33的下侧,用于闭塞汽缸33的汽缸室B1的下方。此外,在后封头35上形成有用于支承轴24的轴承孔35a。
接着,参照图2~图4对压缩机构中的汽缸室内的结构进行说明。图2是用于说明图1的回转式压缩机的汽缸室内的结构的平面图。图3是活塞的立体图。图4是用于说明进行压缩工序的活塞的在汽缸室内的动作的图。
如图2所示,汽缸33具有配置在其内侧的汽缸室B1和设置在汽缸室B1的外侧的保持孔41和供油孔42。在保持孔41上配设有一对衬套45。一对衬套45分别形成为将大致呈圆柱状的部件分割成两部分的形状。对于供油孔42,通过保持孔41的叶片38的前端能够进退。此外,在汽缸33内贯通有沿着半径方向延伸的低压端口43,在该低压端口43上嵌插有与储液器连接的吸入管17。低压端口43在吸入口44中在汽缸室B1开口。
此外,配置在汽缸33内的活塞34,如图2和图3所示,具有环状的滚筒37和从滚筒37的外周面延伸的平板形状的叶片38。如上所述,滚筒37在汽缸室B1内被安装在偏心部22a上。叶片38通过配设于保持孔41内的一对衬套45间。此外,活塞34通过烧结形成。
而且,在活塞34的上面34a(与前封头32的下面相对的端面34a)形成有凹部50。凹部50大致呈立方体形状,以分别包括滚筒37的上面37a的一部分以及叶片38的上面38a的一部分的方式,跨过滚筒37和叶片38之间的边界形成。
此处,如图4(a)~图4(d)所示,呈0度(上死点)状态下的滚筒37通过驱动机构20的驱动沿着顺时针方向依次旋转90度、180度(下死点)、270度。当在活塞34的上面34a没有形成凹部时,如图5所示,当进行汽缸室B1中的压缩工序时,在前封头32的下面产生始终与活塞34的上面34a相对的区域50a(黑色部分)。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凹部50以在进行在汽缸室B1中的压缩工序时,在前封头32的下面不产生始终与活塞34的上面34a相对的区域的方式而形成。即,凹部50以包含如图5所示的区域50a的方式形成。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当在汽缸室B1中进行压缩工序时,在前封头32的下面不产生始终与活塞34的上面34a相对的区域。
[第一实施方式的回转式压缩机的特征]
第一实施方式的回转式压缩机1具有以下的特征:
在本实施方式的回转式压缩机1中,通过在活塞34的端面34a形成凹部50,能够减小活塞34的上面34a和前封头32的下面的接触面积。由此,能够抑制活塞34的上面34a的发热,提高烧伤耐力。因此,即使前封头32的下面与活塞34的上面34a在运转中接触,也难以在活塞34的上面34a中产生烧伤。因此,能够减小CR间隙,由此能够使COP得到提高。
此外,凹部50在进行汽缸室B1中的压缩工序时,因为在前封头32的下面不产生始终与活塞34的上面34a相对的区域(图5中的区域50a),所以烧伤耐力得到提高。
此外,因为通过烧结形成活塞34,所以使活塞34的加工变得容易。此外,作为制冷剂,在使用非常高压的CO2制冷剂时,由于压力差大,所以需要叶片厚度变厚,而且由于运转中的压力变形也变大,所以易于产生烧伤,但是能够通过本形状提高烧伤耐力。
(第二实施方式)
接着,以下,参照图6和图7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回转式压缩机进行说明。图6是说明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回转式压缩机的汽缸内的结构的平面图。图7是图6的B-B线的截面图。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在闭塞供油孔的上端并且供油孔与油积存部连接这一点上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此外,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因为其它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所以标注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编号并省略其说明。
如图6所示,汽缸33在其内侧具有汽缸室B1、和设置在汽缸室B1的外侧的保持孔41以及供油孔142。在本实施方式中,供油孔142的上端如图7所示由配置在汽缸33的上侧的前封头132的下面所闭塞。此外,供油孔142的下端经由配置在汽缸33的下侧的后封头135的贯通孔135a与配置在密闭壳体的底部的油积存部40(参照图1)连通。
配置在汽缸室B1内的活塞134如图6和图7所示,具有环状的滚筒137和从滚筒137的外周面延伸的平板状的叶片138。
而且,在活塞134的上面134a(与前封头132的下面相对的端面134a)形成有凹部51。凹部51大致呈立方体形状,以分别包括滚筒137的上面137a的一部分以及叶片138的上面138a的一部分的方式跨越滚筒137和叶片138的边界而形成。
在本实施方式中,凹部51遍及叶片138的上面138a的整个长度形成。即,凹部51,其一端形成至叶片138的前端,与供油孔142的内部连通。而且,如图7所示,从油积存部40经由后封头135的贯通孔135a向供油孔142的内部供给油,由此,始终保持填充有油的状态。
(第二实施方式的回转式压缩机的特征)
在第二实施方式的回转式压缩机中具有以下的特征。
在本实施方式的回转式压缩机中,在活塞134的上面在最容易产生烧伤的叶片138的上面138a上形成的凹部51与供油孔142的内部连通,由此,从供油孔142的内部向凹部51内供给油。由此,因为促进活塞134的上面134a的冷却,所以使烧伤耐力得到提高。
此外,因为供油孔142的上端被闭塞并且供油孔142的下端与油积存部40连通,所以供油孔142始终被来自于油积存部40的油所填充。由此,因为能够可靠地从供油孔142的内部向凹部51内供给油,所以能够可靠地提高烧伤耐力。
以上,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具体的结构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是上述的实施方式的说明而是由权利要求的范围所表示,而且包括与权利要求的范围均等的意思以及范围内的所有的变更。
例如,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形成在活塞34的上面34a的凹部52,如图8所示,也可以为至少一部分形成在叶片38的上面38a上并且在滚筒37的上面37a以延伸至滚筒37的内周部的方式形成(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即,凹部52也可以与滚筒37的内周部连通形成。此处,因为凹部52与滚筒37的内周部连通,所以高压的油被供给到凹部52内。在该情况下,通过从滚筒37的内周部向凹部52内供给油,促进活塞34的上面34a的冷却,因此能够提高烧伤耐力。
此外,在图8中,凹部52在叶片38的上面38a,被配置为俯视看与叶片38的低压室侧的端部39b相比靠近高压室侧的端部39a。即,凹部52为俯视看沿着叶片38的延伸方向形成的大致长方体形状,凹部52与叶片38的高压室侧的端部39a的距离x1比凹部52与叶片38的低压室侧的端部39b的距离y1小。在该情况下,能够防止凹部52内的油溢出,传递至叶片38的上面38a而侵入低压室。由此,能够抑制压缩机性能的降低。
此处,在图8中,凹部52形成在叶片38的端面并且形成在滚筒37的端面,与滚筒37的内周部连通,但是凹部52也可以只形成在叶片38的端面,与供油孔42的内部连通。此时,形成于叶片的端面的凹部俯视看只要配置为与叶片38的低压室侧的端部39b相比更靠近高压室侧的端部39a即可。此外,所谓的凹部的形成于叶片的端面的部分俯视看被配置为与叶片的低压室侧的端部相比接近高压室侧的端部,是俯视看只要形成于叶片的端面的凹部的至少一部分被配置为与叶片的低压室侧的端部相比接近高压室侧的端部即可。即,俯视看,在形成于叶片的端面的凹部的至少一部分中,只要凹部与高压室侧的端部的距离比凹部与低压室侧的端部的距离小即可。此外,凹部俯视看只要与叶片的端面的宽度方向中心位置(图8的双点划线)相比被配置在高压室侧(高压室侧的端部39a侧)即可。
此外,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形成于活塞34的上面34a的凹部53如图9所示,也可以形成为其至少一部分形成于叶片38的上面38a并且与滚筒37的内周部和供油孔42的内部不连通且与汽缸室B1的低压室的内部连通(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此处,因为凹部53不与滚筒37的内周部以及供油孔42的内部连通,所以高压的油几乎不会供给到凹部53内。此时,通过从低压室的内部向凹部53内供给比较冷的吸入气体,促进活塞34的端面34a的冷却,因此提高烧伤耐力。此外,在图9中,凹部53俯视看为沿着叶片38的延伸方向形成的大致长方形状,凹部53与叶片38的高压室侧的端部39a的距离x1比凹部53(不与低压室的内部连通的部分)与叶片38的低压室侧的端部39b的距离y1大。此时,能够抑制高压室内的制冷剂侵入到凹部53内。因此,由于在凹部的内部空间维持来自低压室的内部的吸入气体,所以能够进一步提高烧伤耐力,并且能够抑制制冷剂从高压室经由凹部空间侵入低压室。由此,能够抑制压缩机性能的降低。
此处,在图9中,凹部53仅仅形成于叶片38的端面,但是凹部也可以形成于叶片38的端面并且形成于滚筒37的端面,此时,凹部的形成于叶片的端面的部分只要配置为俯视看与叶片的高压室侧的端部39a相比更接近低压室侧的端部39b即可。此外,所谓的凹部的形成于叶片的端面的部分配置为俯视看与叶片的高压室侧的端部相比更接近低压室侧的端部是指,俯视看,形成于叶片的端部的凹部(不与低压室的内部连通的部分)的至少一部分只要配置为与叶片的高压室侧的端部相比更低压室侧的端部即可。即,俯视看,在形成于叶片的端面的凹部(不与低压室的内部连通的部分)的至少一部分中,凹部与低压室侧的端部的距离只要比凹部与高压室侧的端部的距离小即可。此外,凹部俯视看只要配置为从叶片端面的宽度方向中心位置(图9的双点划线)靠近低压室侧(低压室的端部39b侧)即可。
此外,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活塞34如图10(a)和图10(b)所示,也可以具有形成于叶片38的上面38a的凹部54并且具有形成于叶片38的下面(与后封头35相对的端面)的凹部55。凹部54以及凹部55以俯视看位于同一位置的方式分别形成于叶片38的端面。活塞34具有用于使凹部54、55连通的沿着上下方向延伸的连接流路61和用于使连接流路61和滚筒37的内周部连通的沿着水平方向延伸的连通流路62(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三变形例)。即,凹部54、55经由连接流路61和连通流路62与滚筒37的内周部连通。此时,通过从滚筒37的内周部向凹部54、55内供给油,能够促进活塞34的上面34a以及下面34b的冷却,因此能够提高烧伤耐力。
此处,活塞34并不局限于具有凹部54、55、连接流路61以及连通流路62,也可以具有凹部54、连接流路61的上方部分和连通流路62,也可以具有凹部55、连接流路61的下方部分和连通流路62。即,凹部只形成于叶片的上面,通过形成于活塞的内部的流路来连通滚筒的内周部也可以,凹部只形成在叶片的下面,通过形成于活塞的内部的流路来连通滚筒的内周部也可以。
此外,在上述第二实施方式中,活塞134如图11(a)和图11(b)所示,也可以具有形成于叶片138的上面的凹部56并且具有形成于叶片138的下面(与后封头135相对的端面)的凹部57。凹部56以及凹部57以俯视看位于同一位置的方式分别形成于叶片138的端面。活塞134具有用于使凹部56、57连通的沿着上下方向延伸的连接流路63和用于使连接流路63和滚筒137的内周部连通的沿着水平方向延伸的连通流路64(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即,凹部56、57经由连接流路63和连通流路64与滚筒137的内周部连通。在该情况下,通过从供油孔142的内部向凹部56、57内供给油,能够促进活塞134的上面134a和下面134b的冷却,因此能够提高烧伤耐力。
此处,活塞134并不局限于具有凹部56、57、连接流路63以及连通流路64,也可以具有凹部56、连接流路63的上方部分和连通流路64,也可以具有凹部57、连接流路63的下方部分和连通流路64。即,凹部只形成于叶片的上面,通过形成于活塞的内部的流路来连通供油孔142的内部也可以,凹部只形成在叶片的下面,通过形成于活塞的内部的流路来连通供油孔142的内部也可以。
此外,在上述的第一和第二实施方式中,凹部50、51以分别包括滚筒37、137的上面37a、137a的一部分以及叶片38、138的上面38a、138a的一部分的方式形成,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凹部50、51也可以仅形成于滚筒37、137的上面37a、137a以及叶片38、138的上面38a、138a的任何一方上。
此外,在上述第一和第二实施方式以及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第二变形例中,对凹部50、51、52、53形成于活塞34、134的上面34a、134a(与后封头32、132相对的端面)的情况进行了说明。而且,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三变形例以及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中,对凹部54、56形成于活塞34、134的上面34a、134a并且凹部55、57形成于活塞34、134的下面34b、134b(与后封头35、135相对的端面)的情况进行了说明。然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即,凹部也可以只形成在活塞34、134的下面。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通过利用本发明,能够提高活塞的端面的烧伤耐力,使COP得到提高。

Claims (11)

1.一种回转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两个端板部件;
汽缸,其配置在所述两个端板部件之间,具有汽缸室和设置在所述汽缸室的外侧的保持孔;和
活塞,其具有配置在所述汽缸室内的环状的滚筒,和以从所述滚筒的外周面通过所述保持孔内的方式延伸且与所述滚筒一起将所述汽缸室内划分成高压室和低压室的叶片,
在所述活塞的与所述两个端板部件分别相对的端面的至少一个上形成有凹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转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部的至少一部分形成在所述叶片的端面,并且
所述凹部与所述滚筒的内周部连通。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回转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汽缸具有供油孔,所述供油孔设置在所述汽缸室的外侧且通过所述保持孔的所述叶片的前端能够进退,
所述凹部的至少一部分形成在所述叶片的端面,并且
所述凹部与所述供油孔的内部连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回转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包括收容所述两个端板部件和所述汽缸的密闭壳体,
所述供油孔的上端被闭塞,并且
所述供油孔的下端与配置在所述密闭壳体的底部的油积存部连通。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回转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部的至少一部分形成在所述叶片的端面,并且
所述凹部的形成在所述叶片的端面的部分被配置成俯视看与所述叶片的所述低压室侧的端部相比接近所述高压室侧的端部。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回转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部的至少一部分形成在所述叶片的端面,并且
所述凹部的形成在所述叶片的端面的部分被配置成俯视看与所述叶片的所述低压室侧的端部相比接近所述高压室侧的端部。
7.一种回转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两个端板部件;
汽缸,其配置在所述两个端板部件之间,具有汽缸室、设置在所述汽缸室的外侧的保持孔、和设置在所述保持孔的外侧的供油孔;和
活塞,其具有配置在所述汽缸室内的环状的滚筒、和以从所述滚筒的外周面通过所述保持孔内的方式延伸且与所述滚筒一起将所述汽缸室内划分成高压室和低压室的叶片,
在所述活塞的与所述两个端板部件分别相对的端面的至少一个上形成有凹部,
所述凹部的至少一部分形成在所述叶片的端面上,并且
所述凹部不与所述滚筒的内周部和所述供油孔的内部连通而与所述低压室的内部连通。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回转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部的形成在所述叶片的端面的部分被配置成俯视看时与所述叶片的所述高压室侧的端部相比接近所述低压室侧的端部。
9.如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回转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在进行所述汽缸室内的压缩工序时,在所述端板部件的与所述活塞的形成有凹部的端面相对的面,以不产生始终与所述活塞的端面相对的区域的方式形成所述凹部。
10.如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回转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活塞通过烧结形成。
11.如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回转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使用CO2制冷剂。
CN 200910148991 2008-06-16 2009-06-16 回转式压缩机 Active CN10172553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156449 2008-06-16
JP2008156449 2008-06-1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25531A true CN101725531A (zh) 2010-06-09
CN101725531B CN101725531B (zh) 2013-05-01

Family

ID=417311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910148991 Active CN101725531B (zh) 2008-06-16 2009-06-16 回转式压缩机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2) JP2010025103A (zh)
CN (1) CN101725531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62648A (zh) * 2017-01-24 2017-05-31 广东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压缩机、制冷系统和汽车
CN107407280A (zh) * 2015-03-31 2017-11-28 雀巢产品技术援助有限公司 回转式压缩机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861456B2 (ja) * 2011-12-28 2016-02-16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回転式圧縮機
JP5814991B2 (ja) 2012-10-01 2015-11-17 日本特殊陶業株式会社 温度センサ
JP6520999B2 (ja) * 2017-07-31 2019-05-29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生産管理システムおよび生産管理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473067B2 (ja) * 1993-12-08 2003-12-02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揺動型ロータリー圧縮機
JP4583211B2 (ja) * 2005-03-17 2010-11-17 東芝キヤリア株式会社 密閉形圧縮機及びこれを用いた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07280A (zh) * 2015-03-31 2017-11-28 雀巢产品技术援助有限公司 回转式压缩机装置
CN106762648A (zh) * 2017-01-24 2017-05-31 广东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压缩机、制冷系统和汽车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0025103A (ja) 2010-02-04
CN101725531B (zh) 2013-05-01
JP5516798B2 (ja) 2014-06-11
JP2013167256A (ja) 2013-08-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770212B1 (en) Rotary compressor having two cylinders
CN102900669B (zh) 旋转式双级压缩机
US9157437B2 (en) Rotary compressor with oiling mechanism
CN101326370B (zh) 旋转式压缩机
CN101725531B (zh) 回转式压缩机
CN101072951A (zh) 压缩机
KR101484538B1 (ko) 스크롤 압축기 및 이를 적용한 냉동기기
EP1707818B1 (en) Hermetically sealed rotary piston compressor with oil injection
CN101415948A (zh) 压缩机
CN204646670U (zh) 压缩机
CN100385117C (zh) 旋转式压缩机的吸入机构
CN110573741A (zh) 内部中压型二级压缩压缩机
WO2013047063A1 (ja) 圧縮機
CN1966983B (zh) 一种旋转/摇摆式压缩机结构
CN205036584U (zh) 多缸旋转式压缩机
JP5781355B2 (ja) 密閉型ロータリ圧縮機
JP2002070742A (ja) 冷媒圧縮機
JP6731655B2 (ja) ロータリー式圧縮機
KR100556954B1 (ko) 밀폐형 회전식 압축기의 어큐뮬레이터구조
JPH10169579A (ja) ロータリー圧縮機
JP2015001217A (ja) 圧縮機
JP4359164B2 (ja) 2段回転圧縮機
CN101839241B (zh) 一种两级滚动转子式压缩机
JP4632822B2 (ja) 密閉型圧縮機
JP2589935B2 (ja) ロータリー圧縮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