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87406A - 叠层体、使用该叠层体的扁形电缆及电布线用部件 - Google Patents
叠层体、使用该叠层体的扁形电缆及电布线用部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687406A CN101687406A CN200880024019A CN200880024019A CN101687406A CN 101687406 A CN101687406 A CN 101687406A CN 200880024019 A CN200880024019 A CN 200880024019A CN 200880024019 A CN200880024019 A CN 200880024019A CN 101687406 A CN101687406 A CN 10168740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aminated body
- acid
- layer
- polyester
- resi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18/00—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 C08G18/06—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with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 C08G18/70—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with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characterised by the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used
- C08G18/72—Polyisocyanates or polyisothiocyanates
- C08G18/77—Polyisocyanates or polyisothiocyanates having heteroatoms in addition to the isocyanate or isothiocyanate nitrogen and oxygen or sulfur
- C08G18/78—Nitrogen
- C08G18/79—Nitrogen characterised by the polyisocyanates used, these having groups formed by oligomerisation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 C08G18/791—Nitrogen characterised by the polyisocyanates used, these having groups formed by oligomerisation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containing isocyanurate groups
- C08G18/792—Nitrogen characterised by the polyisocyanates used, these having groups formed by oligomerisation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containing isocyanurate groups formed by oligomerisation of aliphatic and/or cycloaliphatic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18/00—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 C08G18/06—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with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 C08G18/70—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with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characterised by the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used
- C08G18/72—Polyisocyanates or polyisothiocyanates
- C08G18/80—Masked polyisocyanates
- C08G18/8003—Masked polyisocyanates masked with compounds having at least two groups containing active hydrogen
- C08G18/8006—Masked polyisocyanates masked with compounds having at least two groups containing active hydrogen with compounds of C08G18/32
- C08G18/8009—Masked polyisocyanates masked with compounds having at least two groups containing active hydrogen with compounds of C08G18/32 with compounds of C08G18/3203
- C08G18/8012—Masked polyisocyanates masked with compounds having at least two groups containing active hydrogen with compounds of C08G18/32 with compounds of C08G18/3203 with diols
- C08G18/8016—Masked aliphatic or cycloaliphatic polyisocyanate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18/00—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 C08G18/06—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with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 C08G18/70—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with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characterised by the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used
- C08G18/72—Polyisocyanates or polyisothiocyanates
- C08G18/80—Masked polyisocyanates
- C08G18/8003—Masked polyisocyanates masked with compounds having at least two groups containing active hydrogen
- C08G18/8006—Masked polyisocyanates masked with compounds having at least two groups containing active hydrogen with compounds of C08G18/32
- C08G18/8009—Masked polyisocyanates masked with compounds having at least two groups containing active hydrogen with compounds of C08G18/32 with compounds of C08G18/3203
- C08G18/8012—Masked polyisocyanates masked with compounds having at least two groups containing active hydrogen with compounds of C08G18/32 with compounds of C08G18/3203 with diols
- C08G18/8019—Masked aromatic polyisocyanate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175/00—Adhesives based on polyureas or polyurethanes; Adhesives based o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9J175/04—Polyurethanes
- C09J175/06—Polyurethanes from polyester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2170/00—Compositions for adhesives
- C08G2170/20—Compositions for hot melt adhesiv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Insulated Conductors (AREA)
- Paints Or Remov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具有优异粘合性、环境对应性的叠层体、使用该叠层体的扁形电缆及电布线用部件,所述叠层体为:(1)具有基体材料层、底涂层、着色层及粘合剂层的叠层体;或(2)具有基体材料层、底涂层及粘合剂层的叠层体,其中,底涂层及着色层中所含的树脂含有聚酯-氨基甲酸酯类树脂作为其主成分,且叠层体在-10℃的层间剥离强度在4.2N/cm以上。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叠层体,具体来说,涉及一种适用于电气电子设备等的布线用部件的叠层体。
背景技术
随着OA设备等电子设备的普及,挠性扁形电缆及带状电线等电布线用部件由于可实现在复杂的设备内布线时布线操作的省力化、并可防止布线错误,因而得到了广泛应用。扁形电缆通常是通过将阻燃性粘合剂层(热熔型聚酯粘合剂层等)和平型导体夹在2片绝缘性包覆层(双轴拉伸PET膜等)之间,经过热熔合或热压合实现一体化而形成的。但是,当扁形电缆的末端部位处于暴露状态时,其强度较弱,无法在连接器上进行顺利的插拔,并且因接触压力不足而导致与连接器之间的连通不稳定。
因此,为了对连接在连接器上的扁形电缆的末端部位加以补强,通常,通过热熔型聚酯粘合剂在扁形电缆的末端部位贴合由厚壁的双轴拉伸PET膜基体材料等制成的加强板(支撑体)。
该双轴拉伸PET膜基体材料由于难以粘合,因此即使进行电晕处理等表面处理也无法获得充分的层间剥离强度。因此,为了提高双轴拉伸PET膜基体材料与粘合剂之间的层间剥离强度,很多情况下会使用底涂层。
以往,该底涂层所采用的材料多为氯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但由于其在焚烧废弃时会产生氯气而存在环境方面的问题。
因此,提出了一种扁形电缆用包覆材料,该材料使用了在焚烧废弃时不会产生氯气的树脂。
例如,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扁形电缆用包覆材料,该扁形电缆用包覆材料是与基体材料和导体密合的粘接性树脂层,该粘接性树脂层由熔融挤出被膜形成,所述熔融挤出被膜以具有特定分子量、熔点、熔融粘度的聚酯类共聚物为主成分。
专利文献2公开了一种含有特定量的高分子增塑剂的阻燃性扁形电缆,该扁形电缆由两片热封带和夹在这两片热封带之间的导体构成,其中,这两片热封带由膜状基体材料、底涂层(AC层)及热封层(HS层)构成,在该扁形电缆中,AC层由具有异氰酸酯基团等的多官能性化合物、Tg为20℃~120℃的聚酯树脂及聚氨酯树脂构成,HS层由阻燃填料和聚酯树脂构成。
可是,在专利文献1和2中,并没有针对包覆材料的粘接强度和扁形电缆的必要物性进行充分的材料设计研究。
特别是,扁形电缆不仅在常温下使用,还经常被暴露于接近0℃的环境中。因此,如果对扁形电缆的底涂层及着色层的材料设计不充分,则在将其安装到设备中等情况下会产生基体材料界面剥离等问题。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7838号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1-76550号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是为解决上述问题而作成的,其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叠层体、使用该叠层体的扁形电缆及电布线用部件,对于所述的叠层体而言,通过使用非氯乙烯类材料并进行材料设计来改善其环境对应性(对環境性),并使层间剥离强度得以提高。另外,本发明中的所述环境对应性是指减轻对地球环境的负荷的性质。
解决问题的方法
本发明人等发现,通过使用以聚酯-氨基甲酸酯类树脂为主成分的树脂,可以改善层间剥离强度和环境对应性,从而完成了本发明。即,本发明提供下述的(1)~(4)。
(1)一种叠层体,其具有基体材料层、底涂层、着色层及粘合剂层,其特征为,底涂层及着色层中所含的树脂含有聚酯-氨基甲酸酯类树脂作为其主成分,且叠层体在-10℃的层间剥离强度在4.2N/cm以上。
(2)一种叠层体,其具有基体材料层、底涂层及粘合剂层,其特征为,底涂层中所含的树脂含有聚酯-氨基甲酸酯类树脂作为其主成分,且叠层体在-10℃的层间剥离强度在4.2N/cm以上。
(3)一种扁形电缆,该扁形电缆是贴合上述(1)或(2)所述的叠层体作为末端部位的加强板后使用。
(4)一种电布线用部件,该电布线用部件中包含上述(1)或(2)所述的叠层体。
本发明的叠层体由于在低温下的层间剥离强度高、氯含量少,因而具有优异的环境对应性。因此,可适用于电气用布线部材、尤其是挠性扁形电缆的加强板等领域中。
附图说明
图1是在测定层间剥离强度时所使用的评价用样品的截面图。
图2是示出测定层间剥离强度时评价用样品的设置状态的图。
符号说明
(a)~(g):叠层体的层间
iv、v:粘合剂层
iii、vi:着色层
ii、vii:底涂层
i、viii:基体材料层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叠层体是:(1)具有基体材料层、底涂层、着色层及粘合剂层的叠层体;或(2)具有基体材料层、底涂层及粘合剂层的叠层体,其特征在于,底涂层及着色层中所含的树脂含有聚酯-氨基甲酸酯类树脂作为其主成分,且叠层体在-10℃下的层间剥离强度在4.2N/cm以上。
在本发明的叠层体中,各层的层间剥离强度在-10℃时为4.2N/cm以上,优选为5N/cm以上,更优选在-10℃时为8N/cm以上,进一步优选在-10℃下为10N/cm以上。特别是,该基体材料层与底涂层间的层间剥离强度为4.2N/cm以上,优选为5N/cm以上,尤其优选为8N/cm以上。另外,层间剥离强度越大越优选,如果为50N/cm以上,则即使将本发明的叠层体用于各种用途,也可以在不发生层间剥离的情况下使用。
当叠层体在-10℃时的层间剥离强度为4.2N/cm以上时,在对与被粘附物相粘合的叠层体进行运送等时,在叠层体、被粘附物层之间不会发生剥离问题。并且,当将叠层体用作扁形电缆的加强板时,叠层体不会发生从扁形电缆上剥离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所说的“层间剥离强度”是指:由记载于实施例中的180°剥离试验法测得的各层间剥离强度的最小值。更具体而言,指的是:当使用图1所示的评价用样品、并如图2所示地设置评价用样品(试验片A和B)进行180°剥离试验时,所包括的(a)~(g)这7个“层间”中层间剥离强度的最小值。例如,在180°剥离试验法中,如果该最小值为5.5N/cm,则该叠层体的层间剥离强度为5N/cm以上。
另外,本发明的叠层体在-10℃时具有4.2N/cm以上的层间剥离强度,并且,由于其底涂层、着色层经过适当固化,因此在23℃下仍具有优异的层间剥离强度。
即,在本发明的叠层体中,各层在23℃下的层间剥离强度优选为12N/cm以上,更优选为15N/cm以上,进一步优选在23℃下为18N/cm以上。此外,本发明的叠层体的层间剥离强度越大越优选,如果为50N/cm以上,则即使将本发明的叠层体用于各种用途,也可以在不发生叠层体的层间剥离的情况下使用。
当叠层体在23℃下的层间剥离强度为12N/cm以上时,当在常温下对与被粘附物相粘合的叠层体进行运送等时,在叠层体与被粘附物之间不会发生剥离问题,此外,当将叠层体作为扁形电缆的加强板使用时,在常温下,叠层体不会发生从扁形电缆上剥离的问题。
本发明的叠层体的氯含量优选为1000质量ppm以下,更优选为500质量pp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00质量ppm以下。本发明的叠层体在废弃时可能要进行焚烧处理,而当叠层体的氯含量在1000质量ppm以下时,即便在焚烧时会排出盐酸等,也是极其微量的,因而对环境产生负荷的可能性较小。此外,本发明的叠层体可以通过对所使用的涂布剂、着色剂、助剂等成分进行选择来调节氯含量。
[基体材料层]
在本发明中,使用合成树脂层作为基体材料层。对于用作合成树脂层的材料的合成树脂膜或片材,没有特殊限制。例如,可列举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等聚酯树脂,聚甲基戊烯(三井化学株式会社制造,商品名“TPX”)、拉伸聚丙烯(OPP)、未拉伸聚丙烯(CPP)等聚烯烃树脂,聚酰胺树脂、聚碳酸酯树脂等制造而成的膜或片材。其中,考虑到机械强度、耐热性、成型性等方面,优选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等制成的叠层膜,尤其优选经过双轴拉伸的PET膜或经过双轴拉伸的PEN膜。
此外,根据需要,可以在所使用的合成树脂中添加着色剂、触变剂、抗氧剂、紫外线吸收剂、防霉剂、抗菌剂、防腐剂、有机或无机填充剂等添加剂。
另外,为了使基体材料层表面的层间剥离强度提高,还可以实施电晕处理、等离子体处理等电处理,利用聚酯类、聚氨酯类、丙烯酸类等表面处理剂进行的化学处理。
对于基体材料层的厚度没有特殊限制,例如,其下限优选为12μm以上、更优选为18μ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25μm以上;其上限优选为750μm以下、更优选为500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50μm以下。
当基体材料层的厚度为12μm以上时,作为叠层体,可保持充分的强度。另一方面,当基体材料层的厚度为750μm以内时,由于将其用作电布线用扁形电缆部件的支撑体时其刚性高、且插入连接器时的操作性好,因此优选。
[底涂层及着色层]
在本发明中,从改善环境对应性的角度考虑,底涂层及着色层中所含的树脂优选为含有聚酯-氨基甲酸酯类树脂作为其主成分的树脂。此外,为了在使用本发明的叠层体的温度条件下保持叠层体的层间剥离强度,本发明的叠层体中的底涂层及着色层优选由添加有固化剂的双液固化型树脂组合物构成。这里所说的“以聚酯-氨基甲酸酯类树脂为主成分”是指:底涂层中所含的树脂的50质量%以上、优选60质量%以上、更优选70质量%以上为聚酯-氨基甲酸酯类树脂。
作为本发明中使用的由上述聚酯-氨基甲酸酯类树脂构成的底涂层及着色层,可通过调节聚酯-氨基甲酸酯类树脂的种类、混合比、固化剂的种类、添加量等来对其在所使用环境下的性能进行调节。优选使底涂层及着色层中的至少1层中含有后述的多异氰酸酯固化剂。
本发明中使用的底涂层及着色层可使用市售的凹印油墨的介质(medium)(通过从油墨中除去颜料成分而得)而容易地形成。
以下示出底涂层及着色层的形成方法的一例,但并不受限于该实例。
首先,制备用于形成底涂层及着色层的涂布液。具体而言,是将介质溶解于MEK(甲乙酮)、乙酸乙酯混合溶剂中,并根据需要而添加适量的着色剂及印刷助剂(消泡剂、流平剂、着色剂的分散剂等)来制备涂布液。作为混合溶剂,可使用IPA(异丙醇)。此外,可通过用MEK、乙酸乙酯混合溶液调节介质的固体成分浓度来对涂布液的粘度进行调节。然后,向上述涂布液中添加指定量的固化剂。涂布液的粘度可使用B型粘度计、蔡恩杯(ZahnCup)等进行测定。
将按照上述方法制得的涂布液注入到设置有凹版印刷辊(gravure roll)的盘(pan)(容器等)中,并利用凹版印刷机通过凹版印刷辊将其涂布在基体材料(PET、PEN等)上。关于基体材料,为使油墨的密合性得以提高,也可以使用预先经过电晕放电处理、易粘合处理等处理的基体材料。
利用凹版印刷辊涂布而得的底涂层可通过下述方式获得:例如,利用分为4个区域的鼓气方式的干燥炉使溶剂挥发以达到干燥状态后,用卷绕机卷绕在纸管或塑料核心上而获得膜卷(原反),其中,所述4个区域是可以分别设定热风干燥温度的区域。
干燥炉的温度条件的设定如下:在50~100℃左右,根据干燥炉的区域面长度、涂布速度进行设定,以使涂布剂面达到干燥状态。
当在基体材料上涂布诸如底涂层、着色层这样的2层以上的层时,可以使用双头涂布机反复进行各层的涂布、干燥,以形成涂膜层。
关于凹版印刷辊,可以根据层厚度、固体成分浓度来选择适当的雕刻凹版印刷辊。
作为底涂层及着色层的厚度,其下限优选为0.1μm以上、更优选为0.3μ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5μm以上,其上限优选为10μm以下、更优选为5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μm以下。当底涂层及着色层的厚度为0.1μm以上时,可获得充分的层间剥离强度。即使底涂层及着色层的厚度在10μm以下,也不存在技术方面的特殊障碍,但就相应的性能和成本之间的关系而言,在商业上并不优选。
<聚酯-氨基甲酸酯类树脂>
在本发明中使用的所述聚酯-氨基甲酸酯类树脂是指:由聚酯-氨基甲酸酯树脂的单一成分构成的树脂、以及含有聚酯-氨基甲酸酯树脂及聚醚-氨基甲酸酯树脂等其它树脂的树脂。从提高层间剥离强度的观点考虑,本发明的叠层体中优选使用由聚酯-氨基甲酸酯树脂的单一成分构成的材料。
聚酯-氨基甲酸酯类树脂通常是主链具有热塑性聚酯成分、侧链具有氨基甲酸酯成分的共聚物。作为聚酯-氨基甲酸酯类树脂,已知的有美国专利第4,107,101号、美国专利第4,280,979号、美国专利第4,880,872号、法国专利2,667,602A、国际公开第94/503号、国际公开第01/27211号、日本特开平7-247333号、日本特开2000-239642号、日本特开2000-289174号、日本特开2005-325329号等中记载的树脂。
这些聚酯-氨基甲酸酯类树脂通常由聚酯类氨基甲酸酯和脂肪族异氰酸酯或芳香族类异氰酸酯反应而得到。
作为本发明的叠层体中使用的聚酯-氨基甲酸酯类树脂,从提高低温下的层间剥离强度的观点考虑,优选使用玻璃化转变温度(Tg)低的树脂。具体而言,玻璃化转变温度(Tg)优选为常温23℃以下、更优选为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0℃以下。此外,从性能、操作性的观点考虑,可以使用-70℃以上的材料。
此外,作为聚酯-氨基甲酸酯树脂,优选具有适当的凝聚力、且弹性模量低的树脂。此外,更优选使用由脂肪族异氰酸酯固化而得到的树脂。
作为聚酯-氨基甲酸酯类树脂的制造方法的优选实例,可列举:使聚酯多醇(A)、二官能多元醇(B)和/或酸成分(C)、根据需要进一步添加的低分子量成分(D)和/或亲水性醇(E)而得到的混合物与多异氰酸酯成分(F)反应(氨基甲酸酯化反应)的方法。
<聚酯多醇(A)>
作为聚酯多醇(A),并无特殊限制,优选下述的线性聚酯多醇(其中,(b)成分除外):数均分子量的下限优选为500以上、更优选为60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800以上,其上限为50,000以下、更优选为30,00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0,000以下的线性聚酯多醇。其中所说的“线性”是指:分子内具有的支化点平均优选为0.5以下、更优选为0.3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1以下。
特别地,在聚酯多醇(A)中,上述线性聚酯多醇可通过(a1)脂肪族二羧酸或它们的酸酐与(a2)脂肪族二醇之间的缩聚、或根据需要而进一步添加(a3)其它酸成分、(a4)三官能或高级(多)官能醇进行缩聚而制得。
更具体而言,相对于(a1)~(a4)成分的总量,使用的(a1)成分为25~75质量%、优选为30~65质量%,(a2)成分为15~70质量%、优选为20~65质量%,(a3)成分为0~30质量%、优选为0~15质量%,(a4)成分为0~10质量%、优选为0~7质量%的范围,可以使用酯化催化剂在140~240℃的温度下、优选通过熔融缩合或共沸缩合而制造。
(a1)脂肪族二羧酸或它们的酸酐
作为(a1)成分,优选脂肪族二羧酸或它们的酸酐,其碳原子数为4~50、优选碳原子数为5~45。作为其具体实例,可列举马来酸、富马酸、琥珀酸(酐)、己二酸、癸二酸、壬二酸、二聚脂肪酸、它们的酸酐及它们的混合物。二聚脂肪酸可以以氢化或非氢化的形态使用,可含有单官能、三官能及高级(多)官能羧酸。其中,优选己二酸、癸二酸、壬二酸、以及含有5质量%以下的单羧酸和25质量%以下的三羧酸的氢化二聚脂肪酸,更优选己二酸和上述二聚脂肪酸的混合物,尤其优选在这些成分的总量中,己二酸为0.35~0.98当量及二聚脂肪酸为0.02~0.65当量的混合物。
(a2)脂肪族二醇
作为(a2)成分,优选分子量60~2000的脂肪族二醇,更优选含有醚基、酯基和/或碳酸酯基的分子量60~2000的脂肪族二醇。作为其具体实例,可列举:乙二醇、1,2-及1,3-丙二醇、1,3-及1,4-丁二醇、1,6-己二醇、二乙二醇、二丙二醇、新戊二醇、三乙二醇、四乙二醇、三丙二醇、四丙二醇、羟值为56~168的聚碳酸酯二醇以及它们的混合物。
(a3)其它酸成分
作为(a3)成分,优选选自下述中的1种以上酸成分:分子量150~200的脂环式二羧酸和/或三羧酸、分子量140~200的芳香族二羧酸和/或三羧酸、这些酸的酸酐、及分子量140~300的脂肪族单羧酸。
作为其具体实例,可列举邻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四氢化邻苯二甲酸、六氢化邻苯二甲酸、1,4-环己烷二羧酸、三聚脂肪酸、以高比例含有三聚脂肪酸的二聚脂肪酸、2-乙基己酸、异壬酸、椰子油酸、工业氢化脂肪酸、油酸、硬脂酸、棕榈酸、大豆油脂肪酸、蓖麻酸、花生油脂肪酸、葵花籽油脂肪酸、这些酸的酸酐及它们的混合物。其中,更优选邻苯二甲酸酐、间苯二甲酸、六氢化邻苯二甲酸酐、以高比例具有三聚脂肪酸的二聚脂肪酸、三聚脂肪酸、工业氢化脂肪酸、异壬酸和/或2-乙基己酸。
(a4)三官能或高级(多)官能醇
作为(a4)成分,优选分子量90~200的三官能或高级(多)官能醇。作为其具体实例,可列举甘油、三羟甲基丙烷、季戊四醇等多元醇、以及这些多元醇的混合物。这其中,更优选甘油、三羟甲基丙烷、及它们的混合物。
<二官能多元醇(B)>
作为二官能多元醇(B),优选选自下述(i)~(iii)中的1种以上多元醇。
(i)分子量400~6000、优选750~4000的聚碳酸酯多醇、优选聚碳酸酯二醇:
聚碳酸酯多醇可通过使碳酸二苯酯等碳酸衍生物或碳酰氯与醇、优选与二醇反应而获得。
(ii)分子量350~3500的聚醚多醇
优选相对于环氧烷烃单元的总重量,含有低于30质量%的环氧乙烯单元的聚醚多醇。
(iii)含有酯基且羧基被氢化为羟基而得到的聚酯多醇、羧基经烷氧化或使用低分子量二元醇对二聚脂肪酸的羧基进行酯化而得到的聚酯多醇。
<酸成分(C)>
作为酸成分(C),优选分子中具有2个对异氰酸酯基具有反应性的基团的酸成分,更优选选自含有羟基或氨基的羧酸或磺酸以及它们的盐中的1种以上的酸成分。
作为羟基羧酸,可列举碳原子数5~8的2,2-双(羟甲基)链烷单羧酸等,作为其具体实例,可列举2,2-二羟甲基乙酸、2,2-二羟甲基丙酸、2,2-二羟甲基丁酸、2,2-二羟甲基戊酸等。
作为含有氨基的酸,可列举二氨基吉草酸、3,4-二氨基苯甲酸、2,4-二氨基甲苯磺酸、2,4-二氨基二苯基醚磺酸等。
在上述酸成分(C)中,优选羟基羧酸,尤其优选2,2-二羟甲基丙酸。
<低分子量成分(D)>
作为低分子量成分(D),优选含有2个以上羟基和/或氨基的分子量为60~300的低分子量成分。
作为(D)成分的优选实例,可列举:乙二醇、丙二醇、新戊二醇、丁二醇、己二醇、环己烷二甲醇、二乙二醇、二丙二醇、三羟甲基丙烷、1,4-环己烷二醇、甘油、季戊四醇、氨基乙醇、氨基异丙醇、N,N′-二甲基-1,3-二氨基丙烷、以及这些化合物与环氧乙烷、环氧丙烷和/或ε-己内酯的低分子量反应生成物等。这其中,更优选1,4-丁二醇、1,6-己二醇、新戊二醇、二乙二醇、甘油和/或三羟甲基丙烷这样的具有90~150分子量的低分子量二醇和三醇。
<亲水性醇(E)>
作为亲水性醇(E),优选具有1个或2个羟基的非离子亲水性聚醚。
作为(E)成分的具体实例,可列举含有环氧乙烷单元且分子量为350~3000、优选分子量为350~2500的一元或二元聚醚醇。该聚醚醇通过下述方法制造:利用相对于环氧乙烷或环氧烷烃总重量含有40质量%以下的环氧丙烷的环氧乙烷混合物等的环氧烷烃,对作为出发分子的一元或二元醇进行烷氧化。
<多异氰酸酯成分(F)>
作为多异氰酸酯成分(F),并无特殊限制,可以使用公知的脂肪族多异氰酸酯、脂环式多异氰酸酯、脂肪族-脂环式多异氰酸酯、芳香族多异氰酸酯、脂肪族-芳香族多异氰酸酯、脂环式-芳香族多异氰酸酯、多异氰酸酯加成物。
其中,从缓和刚性、提高层间剥离强度的观点考虑,优选脂肪族多异氰酸酯,更优选线性的脂肪族多异氰酸酯。
作为(F)成分的具体实例,可列举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1,11-十一烷二异氰酸酯、1,12-十二烷二异氰酸酯等分子量168~300的线性脂肪族二异氰酸酯,更优选至少含有50质量%的上述线性脂肪族二异氰酸酯且分子量为168~1000的多异氰酸酯。
<聚酯-氨基甲酸酯类树脂的制造>
聚酯-氨基甲酸酯类树脂可通过下述方法制造:加入上述聚酯多醇(A)、二官能多元醇(B)和/或酸成分(C)、以及根据需要而进一步添加的低分子量成分(D)和/或亲水性醇(E),使这些成分与多异氰酸酯成分(F)反应。
更具体而言,相对于(A)~(F)成分的总量,可以通过使(A)成分15~90质量%、优选47~80质量%,(B)成分4~75质量%、优选10~55质量%,(C)成分1~10质量%、优选2~7质量%,(D)成分0~20质量%、优选0.5~10质量%,(E)成分0~20质量%、优选0~10质量%,(F)成分5~50质量%、优选7~30质量%进行反应而制造。
如果聚酯多醇(A)的含量过少,则易导致耐热性等降低;而如果聚酯多醇(A)的含量过多,则易导致层间剥离强度降低。
氨基甲酸酯化反应还可以在无溶剂的情况下进行,但就反应操作性而言,也可以在固体含量40质量%以上、优选固体含量85质量%以上的有机溶液中进行,在得到含有溶剂的树脂分散剂之后,利用公知方法将部分或全部有机溶剂从反应混合物中除去。作为溶剂,可以使用N-甲基吡咯烷酮、甲氧基己酮、二乙二醇二甲醚、甲乙酮、甲基异丁基酮、丙酮、二甲苯、甲苯、乙酸丁酯、乙酸甲氧基丙酯及它们的混合物。
氨基甲酸酯化反应优选在三乙胺、辛酸锡(II)、二丁基氧化锡、二丁基二月桂酸锡等催化剂的存在下、于40~160℃下进行反应,直到无法检测到成分(F)和实质上处于游离状态的NCO基。对于催化剂的用量没有特殊限制,通常为0~2.5质量%,优选为0.01~0.5质量%。
反应后,可以将反应混合物分散或溶解在水中,并加入中和剂,优选对酸类的25~100%、更优选对酸类的45~100%进行中和。作为中和剂,可列举氨、N-甲基吗啉、三乙胺、二甲基乙醇胺、甲基二乙醇胺、吗啉、二甲基异丙醇胺、2-氨基-2-甲基-1-丙醇等,优选氨、二甲基乙醇胺、甲基二乙醇胺、二甲基异丙醇胺等。
由上述方法获得的聚酯-氨基甲酸酯类树脂的数均分子量优选为5,000~50,000,更优选为6,000~40,000,进一步优选为8,000~30,000。如果该数均分子量过大,则易导致树脂的合成变得困难,另外,粘度上升而容易导致树脂的操作性降低。如果该数均分子量过小,则机械强度降低。
不过,即使是所述数均分子量较小的聚酯-氨基甲酸酯类树脂,当通过固化剂的交联而显示所期待的物性的情况下,仍可以使用,并不特别受限于分子量。
此外,其酸值优选为5~60mgKOH/g、更优选为8~40mgKOH/g。如果酸值过大,则易导致其保存稳定性、树脂的耐水性、耐碱性等降低;如果酸值过小,则易导致耐热性降低。树脂的酸值还可以通过向聚酯-氨基甲酸酯类树脂中导入羧基的方法等进行调节。
此外,其羟基含量优选为0.2~7质量%、更优选为0.3~6质量%、进一步优选为0.5~5质量%;以-NH-CO-O-计算得到的氨基甲酸酯基的含量优选为2~25质量%、更优选为4~20质量%。
对于聚酯-氨基甲酸酯类树脂,优选使其溶解在溶剂(例如、MEK/甲苯混合溶剂、MEK/甲苯/环己烷混合溶剂)中,并在考虑到混合、涂布操作的简易程度的情况下使用该树脂的固体成分浓度为10~40质量%(例如,10质量%、20质量%、30质量%或40质量%)的各个溶液。
另外,并不限于上述溶剂,可以根据涂布条件不同而变更溶剂的种类、树脂浓度后使用,并无特殊限制。
用于本发明的底涂层及着色层可利用市售的凹印油墨介质而形成。作为可使用的市售产品的介质,包括:DIC株式会社制造的“UNIVURE NT”(商品名)、东洋油墨株式会社制造的“FineStar”(商品名)、大日精化株式会社制造的“NT-HILAMIC”(商品名)、SAKATA INX株式会社制造的“SuperLAMIMATE”(商品名)、东京油墨株式会社制造的“LG-NT”(商品名)。
此外,还可以使用市售的聚酯-氨基甲酸酯树脂(东洋纺绩株式会社制造的“VYLON UR”(商品名)系列等)来形成底涂层及着色层。
含有上述聚酯-氨基甲酸酯类树脂的介质可以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2种以上混合使用。
<固化剂>
固化剂优选多异氰酸酯型固化剂,具体可列举脂肪族二异氰酸酯、脂环族二异氰酸酯、芳香族二异氰酸酯等。
作为脂肪族二异氰酸酯,可列举: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三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四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五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八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赖氨酸甲酯二异氰酸酯{OCN-(CH2)4-CH(-NCO)(-COOCH3)}、1,2-亚丙基二异氰酸酯、异亚丙基二异氰酸酯、1,2-亚丁基二异氰酸酯、2,3-亚丁基二异氰酸酯、1,3-亚丁基二异氰酸酯、1,4-亚丁基二异氰酸酯、2,4,4-或2,2,4-三甲基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甲基丁烷二异氰酸酯、甲基戊烷二异氰酸酯、2,6-二异氰酸酯己酸甲酯、赖氨酸异氰酸酯、二聚酸的羧基转化为异氰酸酯基而得到的二聚二异氰酸酯等。
作为脂环族二异氰酸酯,可列举环己烷二异氰酸酯、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氢化二甲苯二异氰酸酯、降冰片烷二异氰酸甲酯等。
作为芳香族二异氰酸酯,可列举2,4-甲苯二异氰酸酯、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苯二甲基二异氰酸酯、苯二异氰酸酯、1,5-萘二异氰酸酯等。
上述固化剂中,优选脂肪族二异氰酸酯,更优选碳原子数4~13的脂肪族二异氰酸酯。更具体而言,优选四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五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八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等直链状异氰尿酸酯型,尤其优选使用通用的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
作为异氰酸酯固化剂,一般包括TMP(四甲基丙烷加合物)型、异氰尿酸酯型等。作为在本发明的叠层体中使用的固化剂,从操作性、性能方面考虑,更优选异氰尿酸酯型。
上述固化剂可以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2种以上混合使用。
从提高层间剥离强度的观点考虑,相对于聚酯-氨基甲酸酯类树脂100质量份,固化剂的使用量的下限值为1.0质量份、优选为3.0质量份、更优选为6质量份,上限值为20.0质量份、优选为15.0质量份、更优选为10质量份。当固化剂的使用量为1.0质量份以上时,不会发生层间剥离强度无法提高的问题。另外,当固化剂的使用量为20.0质量份以内时,不会发生层间剥离强度降低的问题。
<着色剂>
着色层中所含的成分与底涂层中所含的成分相同,含有聚酯-氨基甲酸酯类树脂,还含有着色剂。
对于着色剂并无特殊限制,可使用有机系颜料、无机颜料、染料等。扁形电缆的情况下,通常使用白色、蓝色等的着色层,也可以由其它的单色、2色混合、3色混合等构成。
作为可以使用的无机颜料,可列举二氧化钛、炭黑、氧化锌、铁蓝、硫化镉、氧化铁、以及铅、锌、钡及钙的铬酸盐等。
作为有机颜料,可列举偶氮类、硫靛类、蒽醌类、蒽酮垛蒽酮类、三苯二噁嗪(triphendioxazine)类颜料、还原染料颜料、酞菁颜料(酞菁铜及其衍生物)、喹吖啶酮颜料等;作为染料,可列举酸性染料、直接染料、分散染料等。
在这些着色剂中,从抑制使用条件下色相变化的观点考虑,优选使用颜料。
[粘合剂层]
在本发明中,粘合剂层具有包覆并粘接扁形电缆等电布线用部件的平型导体与绝缘性包覆层的功能。作为粘合剂层,可使用公知的热熔性粘合剂,例如含有聚酯类热熔树脂作为主成分的粘合剂层。
当粘合剂仅以聚酯类热熔树脂作为其有效成分时,从加工条件及耐热性的观点考虑,聚酯类热熔树脂的主成分的熔点(Tm)优选在80~130℃范围内,更优选在100~120℃的范围内。当该熔点在80℃以上时,不会发生耐热性下降的问题,此外,当熔点在130℃以内时,不会发生难以与扁形电缆主体等的布线部件相贴合的问题。
此外,为了确保低温区域的粘接特性,热熔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优选为低温,优选下述材料:具有优选0℃以下、更优选-10℃以下、尤其优选-10℃~-60℃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的材料。
考虑到基体材料及叠层体所使用的对象物的厚度,粘合剂层的厚度优选为基体材料层厚度的0.1~3.0倍、优选为0.5~2.5倍、进一步优选为1~2倍的范围内。
作为聚酯类热熔树脂,优选由二元酸与二醇经缩聚而制造的热塑性饱和共聚聚酯类树脂。
作为所述二元酸,可列举对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2,6-苯二羧酸(2,6-テレフタレンジカルボン酸)等芳香族二元酸,琥珀酸、戊二酸、辛二酸、β-甲基己二酸、庚二酸、1,6-己烷二羧酸、壬二酸、癸二酸、壬烷二羧酸、癸烷二羧酸、十六烷二羧酸、1,4-环己烷二羧酸等脂肪族二元酸等。作为二醇,除了乙二醇、1,2-丙二醇、1,3-丙二醇、1,3-丁二醇、1,4-丁二醇、1,5-戊二醇、新戊二醇、3-甲基戊二醇、双酚A-氧化乙烯加成物、1,3-己二醇、1,6-己二醇、氢化双酚A、1,4-环己烷二甲醇等以外,还可列举二乙二醇、三乙二醇等聚亚烷基二醇等。
其中,优选下述聚酯类热熔树脂:作为酸成分,以对苯二甲酸和/或间苯二甲酸为主成分;作为二醇成分,以乙二醇和/或1,4-丁二醇为主成分。
作为聚酯类热熔树脂的市售品,可列举东洋纺绩株式会社制造的“VYLON GM900”、“VYLON GM920”、“VYLON GA6400”、“VYLONGM990”、“VYLON GA5410”、“VYLON GM995”(商品名)、东亚合成株式会社制造的“ARON MELT PES111”、“PES111EE”、“ARON MELTPES120E”、“ARON MELT PES120H”(商品名)、东丽株式会社制造的“CHEMIT R248”(商品名)等。
上述粘合剂可以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2种以上混合使用。
为了对粘合剂层赋予加工性、功能性(应力松弛以及促进结晶化等),还可以根据需要使其进一步含有聚烯烃类树脂、环氧树脂等。
作为可以使用的聚烯烃类树脂,可列举高密度聚乙烯、低密度聚乙烯、线性低密度聚乙烯、聚丙烯、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乙烯-丙烯酸乙酯共聚物、乙烯-乙酸乙烯酯-马来酸酐三元共聚物、乙烯-丙烯酸乙酯-马来酸酐三元共聚物、乙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共聚物、乙烯-乙酸乙烯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三元共聚物、乙烯-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三元共聚物等。
相对于聚酯类热熔树脂100质量份,聚烯烃类树脂的添加量通常为1~40质量份、优选为5~10质量份。
作为环氧树脂,可列举双酚A型、酚醛清漆型等,考虑到相容性、金属粘合性等,优选适当量地使用双酚A型材料中软化点为90~110℃左右的材料。
相对于聚酯类热熔树脂100质量份,环氧树脂的添加量通常为1~10质量份、优选为2~5质量份。
根据需要,还可以使粘合剂层中进一步含有聚对苯二甲酸烷二醇酯类树脂、聚酰胺类树脂、聚缩醛类树脂、聚苯硫醚类树脂等。
从加工性的观点考虑,上述粘合剂中优选具有适当流动性的粘合剂,其熔融粘度的下限值为3,000泊、优选为4,000泊、更优选为5,000泊,上限值为50,000泊、优选为40,000泊、更优选为30,000泊,其中,所述熔融粘度是利用高架式流动试验仪得到的测定值(温度160℃、剪切速度10sec-1)。当该熔融粘度在3,000泊以上时,在与被粘附物贴合时可以良好地贴合,进行加热加压时产生故障的危险性较小;相反,当熔融粘度在50,000泊以下时,易产生流动性方面的问题。通过使用熔融粘度在上述范围内的材料,在将本发明的叠层体与扁形电缆的末端部位等的包覆体进行接合时,不易引发在它们之间产生空隙等的问题。
[叠层体]
本发明的叠层体具有下述结构:在基体材料层(P)和粘合剂层(S)之间含有底涂层(Q)、或含有底涂层(Q)及着色层(R)。
以下记载了本发明的叠层体能够采用的各层的叠层顺序,但并不限于这些叠层顺序。
(P)/(R)/(Q)/(S)
(P)/(Q)/(S)
(S)/(Q)/(R)/(P)/(Q)/(Q)/(S)
(S)/(Q)/(P)/(Q)/(S)
(S)/(Q)/(P)/(Q)/(S)
(S)/(Q)/(P)/(Q)/(S)
此外,在本发明的叠层体中,除了基体材料层、底涂层、着色层、粘合剂层之外,还可以设置导电层或金属箔层等其它层。
[叠层体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叠层体可通过使用上述材料形成基体材料层、底涂层、着色层及粘合剂层,再将这些层依次叠层而制造得到。另外,对于在本发明的叠层体中不含有着色层的情况,可通过形成基体材料层、底涂层及粘接层,并将这些层依次叠层而制造得到。各层可通过涂布含有上述材料的有机溶剂溶液或分散液并进行干燥而形成。涂布可利用公知的方法进行,可采用棒涂法、模涂法、辊涂法、凹印方式、浇注涂敷方式、逆转辊方式、喷雾方式等。
例如,在将底涂层叠层在基体材料层上时,可以如前所述地使用底涂用粘合剂(凹印油墨用介质)。作为底涂用粘合剂(凹印油墨用介质),可列举聚酯类树脂、聚氨酯类树脂、丙烯酸类树脂等,考虑到环境对应性,优选使用聚酯-氨基甲酸酯类材料。对于底涂用粘合剂的涂布,优选使用辊涂法、凹印涂布法等。此外,凹印版及涂布条件可根据涂布剂及固体成分浓度来适当选择。
在本发明中,还可以在将底涂层、着色层叠层在基体材料层上之后,对其进行拉伸来制造叠层体。
作为设置粘合剂层的方法,包括将热熔树脂分散在溶剂中并涂布在基体材料上的溶剂涂布法、和不使用溶剂的无溶剂涂布法,在本发明中,考虑到生产性,优选采用无溶剂涂布法。
作为无溶剂涂布法,可使用公知的方法,可根据粘合剂的熔融粘度、热稳定性等来使用具体的方法。例如,可列举下述方法:利用挤出机或捏合机等将粘合剂的各材料混炼均匀,然后进行冷却,再利用热熔涂布器等对其进行再加热,用唇涂器(lip coater)等混炼均匀,并涂布在基体材料上的方法等。此外,还可以在将粘合剂的各材料混炼均匀而制成膜状之后,通过加热压合等将该膜与基体材料进行贴合来形成叠层体。
[电布线用部件、扁形电缆]
本发明的电布线用部件的特征在于:其含有上述获得的本发明的叠层体。另外,本发明的扁形电缆的特征在于:使用上述获得的本发明的叠层体作为扁形电缆末端部位的加强板进行贴合。
作为将本发明的叠层体作为加强板贴合在扁形电缆的末端部位后使用的具体实例,可列举:利用热熔合或热压合对扁形电缆末端部位的绝缘性包覆层及平型导体进行一体化而形成,并且使本发明的叠层体成为加强板(也称为支撑板)。通过使用这样的加强板,可以实现在连接器上进行顺利的插拔。
其中,所述的扁形电缆,除了指在平板状的绝缘体内平行地设置有多根电线的所谓FFC(挠性扁形电缆)以外,还包括在挠性的基板上印刷有导电线路的所谓FPC(挠性印刷电路)。
此外,本发明的所述电布线用部件指的是:上述的FFC、FPC、以及连接器、铜线的包覆材料等用于电布线的部件。本发明的叠层体可以在电布线用部件内包覆电布线、或作为电路基板的补强材料、基板使用。通过将本发明的叠层体用于电布线基板,可以使本发明的叠层体与其它电部材之间的粘接力得以适当保持,在对电布线用部件进行废弃时,可以降低氯的产生量。
实施例
以下列举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更加具体的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受这些实施例的任何限定。
实施例1
(粘合剂层用膜的形成)
将作为粘合剂层的材料成分的聚酯类热熔树脂(东洋纺绩株式会社制造,商品名为“VYLON GM900”、Tg:-15℃、熔点:112℃)投入到挤出机中,将由口模中挤出的树脂温度设定为180℃,并挤出成片状,然后用浇铸辊(cast roll)进行冷却,形成厚50μm的粘合剂层用膜。
(基体材料层、底涂层的形成)
向100份聚酯-聚氨酯类树脂(涂布剂:DIC株式会社制造,商品名为“UNIVURE NT”的凹印油墨介质,固体成分浓度为20质量%)中添加1份(相对于聚酯-聚氨酯树脂100质量份,相当于2.5质量份[记载于表1])异氰尿酸酯型的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固化剂:Asahi Kasei Chemicals株式会社制造,商品名为“DURANATE TSS-100”,固体成分浓度为50质量%),并使用凹版印刷辊版175线在基体材料层(双轴拉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膜、厚100μm)上形成底涂层(厚2μm)。
(着色层的形成)
向100份上述聚酯-聚氨酯类树脂中添加1份上述异氰尿酸酯型的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进一步添加以氧化钛为主成分的颜料,使用凹版印刷辊版175线形成着色层,使其厚度为2μm。在上述获得的施加有底涂层的基体材料层的底涂层上叠层该着色层。
(叠层体的制作)
使用层压辊对上述获得的由着色层、底涂层及基体材料层构成的叠层体与粘合剂层用膜进行贴合,制作具有粘合剂层的叠层体,其中,所述层压辊被设定为比粘合剂层中使用的聚酯类热熔树脂(粘合剂)的熔点高20℃的温度。
对得到的叠层体进行加热压合后,为了防止粘连,在树脂固化之前用经过消光(frost)加工的冷却辊将表面凹凸转印到粘合剂层表面,制作粘合剂层表面经过消光加工的叠层体。
实施例2
除了未形成着色层、并将固化剂的添加量按表1所示进行变更以外,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作叠层体。
实施例3~5
除了将聚酯-聚氨酯类树脂变更为表1所示的材料、并将固化剂的添加量按表1所示进行变更以外,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作叠层体。
实施例6
除了使用TMP(四甲基丙烷加合物)三聚体型的甲苯二异氰酸酯(TDI)(Sumika Bayer Urethane株式会社制造,商品名为“Desmodur-L75”)来代替异氰尿酸酯型的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作为固化剂、并将该固化剂的添加量按表1所示进行变更以外,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作叠层体。
实施例7
除了使用TMP(四甲基丙烷加合物)三聚体型的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DI)(Asahi Kasei Chemicals株式会社制造,商品名为“DURANATEP301-75E”)来代替异氰尿酸酯型的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作为固化剂、并将该固化剂的添加量按表1所示进行变更以外,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作叠层体。
实施例8~10
除了将聚酯-聚氨酯类树脂变更为表1所示的材料、使用异氰尿酸酯型的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在实施例8和9中,使用Sumika Bayer Urethane株式会社制造的“Sumidur-N3300”(商品名);在实施例10中,使用Sumika BayerUrethane株式会社制造的“Desmodur-XP2410”(商品名))作为固化剂、并将该固化剂的添加量按表1所示进行变更以外,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作叠层体。
比较例1~2
除了将聚酯-聚氨酯类树脂变更为表1所示的材料、并将固化剂的添加量按表1所示进行变更以外,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作叠层体。
比较例3
除了将聚酯-聚氨酯类树脂变更为聚氯乙烯-乙酸乙烯酯类树脂(DIC株式会社制造的商品名为“PANACEA”的凹印油墨介质,固体成分浓度为20质量%)、将固化剂变更为DIC株式会社制造的“CVL Hardener NO10”(商品名)(固体成分浓度为50质量%)、并将该固化剂的添加量变更为3份以外,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作叠层体。
使用上述实施例1~5及比较例1~3中获得的叠层体,按下述方法测定并评价了低温层间剥离强度、氯含量。
(层间剥离强度的测定和评价)
(i)层间剥离强度的测定
测定本发明的叠层体的层间剥离强度时所使用的评价用样品的截面图如图1所示。在图1中,符号(a)~(g)表示叠层体的层间,符号iv、v表示粘合剂层,符号iii、vi表示着色层,符号ii、vii表示底涂层,符号i、viii表示基体材料层。
图1的试验片A是由本发明的叠层体切割得到的宽10mm、长125mm的叠层体。此外,试验片B是由本发明的叠层体切割得到的宽30mm、长50mm的叠层体。需要指出的是,试验片A、B是利用尖锐的刀具、在保证其端部不受损伤的情况下切割而成的。
将所得到的试验片A和试验片B叠合,使它们的粘合剂层面相对,并使用热压试验装置在热压上板及下板温度:132℃、热压压力:0.8MPa、密封(seal)时间:30秒钟的条件下进行贴合,制作评价用样品。将所得到的评价用叠层体样品在测定预定温度±2℃、相对湿度(50±5)%的气氛中静置5分钟以上。
然后,在-10℃及23℃的气氛中,如图2所示地将评价用试验片设置在拉伸试验机(Intesco株式会社制造,带恒温槽的材料试验机“20lX”)上。具体来说,按下述方式设置:在将试验片的未粘接部分折叠180°、剥离约10mm之后,将试验片B端夹在试验机的下部夹具中、将试验片A的游离部分夹在上部夹具中。
使折叠后的试验片与贴合的试验片A平行。不使试验部分的粘接面上附着尘埃,并需注意不用手直接接触粘接面、或与其它异物接触。
接着,用基于JIS B7721规定的拉伸试验机、或与此等同的拉伸试验机,以10mm/min的速度连续剥离30mm,以剥离时的层间剥离强度的峰值作为层间剥离强度。另外,对于在30mm以下发生材料断裂的情况,以材料断裂时的峰值作为层间剥离强度。
在本发明中,层间剥离强度的所述层间以图1所示的符号(a)~(g)的层间为对象。例如,当以10mm/min的速度连续剥离30mm时,本发明所考虑的情况也包括剥离符号(d)的层间(粘合剂层iv与v的层间)的情况、剥离符号(a)的层间(基体材料层i与底涂层ii的层间)的情况等。
(ii)评价标准(在-10℃的气氛中进行的拉伸试验)
○:4.2N/cm以上,在实用方面不存在问题。
×:小于4.2N/cm,存在实用方面的问题。
(iii)评价标准(在23℃的气氛中进行的拉伸试验)
○:12N/cm以上,在实用方面不存在问题。
×:小于12N/cm,存在实用方面的问题。
(氯含量的测定与评价)
(i)氯含量的测定
使本叠层体在氩气与氧气的混合气体中,以1100℃的燃烧温度进行燃烧。以纯水吸收此时产生的气体,并利用离子色谱(色谱柱:DIONEX公司的AS-12A,洗脱液:0.35mmol的Na2CO3与0.1mmol的NaHCO3的纯水稀释混合溶液)法进行氯含量的测定。
(ii)环境对应性评价
○:氯产生量小于1000ppm
×:氯产生量在1000ppm以上
(综合评价)
结合上述得到的层间剥离强度、环境对应性的评价结果进行综合评价。
○:良好
×:不良
表1中的NT、LG-NT、FS、PVC等如下所述。
·NT:DIC株式会社制造,商品名为“UNIVURE NT”的凹印油墨介质(聚酯-聚氨酯类树脂),固体成分浓度为20质量%
·LG-NT:东京油墨株式会社制造,商品名为“LG-NT”的凹印油墨介质(聚酯-聚氨酯类树脂),固体成分浓度为15质量%
·FS:东洋油墨株式会社制造,商品名为“FineStar”的凹印油墨介质(聚酯-聚氨酯类树脂),固体成分浓度为15质量%
·PVC:DIC株式会社制造,商品名为“PANACEA”的凹印油墨介质(聚氯乙烯-乙酸乙烯酯类树脂),固体成分浓度为20质量%
·固化剂添加量(质量份)是指:相对于100质量份的介质固体成分所添加的固化剂固体成分的质量份。
由表1所示的结果可知:本发明的叠层体具有优异的粘接性、环境对应性。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的叠层体具有优异的粘接性、环境对应性。因此,特别适于将其用作加强用叠层体来对液晶显示装置、手机、复印机、打印机、汽车、家电产品、电脑等电气电子部件、用于电气电子部件等的布线的带状扁形电缆或带状电线等的电布线用部件的末端连接部位进行补强。
Claims (7)
1.一种叠层体,其具有基体材料层、底涂层、着色层及粘合剂层,其特征为,底涂层及着色层中所含的树脂含有聚酯-氨基甲酸酯类树脂作为其主成分,且叠层体在-10℃的层间剥离强度为4.2N/cm以上。
2.一种叠层体,其具有基体材料层、底涂层及粘合剂层,其特征为,底涂层中所含的树脂含有聚酯-氨基甲酸酯类树脂作为其主成分,且叠层体在-10℃的层间剥离强度为4.2N/cm以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叠层体,其中,叠层体中的氯含量为1000质量ppm以下。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叠层体,其中,底涂层和着色层的至少1层中含有多异氰酸酯固化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叠层体,其中,相对于聚酯-氨基甲酸酯类树脂100质量份,所添加的固化剂为1~20质量份。
6.一种扁形电缆,该扁形电缆是将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叠层体作为加强板贴合于扁形电缆的末端部位后使用。
7.一种电布线用部件,该电布线用部件中包含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叠层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7181504 | 2007-07-10 | ||
JP181504/2007 | 2007-07-10 | ||
PCT/JP2008/062506 WO2009008481A1 (ja) | 2007-07-10 | 2008-07-10 | 積層体、該積層体を用いたフラットケーブル及び電気配線用部材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687406A true CN101687406A (zh) | 2010-03-31 |
Family
ID=402286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880024019A Pending CN101687406A (zh) | 2007-07-10 | 2008-07-10 | 叠层体、使用该叠层体的扁形电缆及电布线用部件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WO2009008481A1 (zh) |
KR (1) | KR20100031609A (zh) |
CN (1) | CN101687406A (zh) |
TW (1) | TW200914566A (zh) |
WO (1) | WO2009008481A1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960129A (zh) * | 2015-05-20 | 2018-04-24 | 理研科技株式会社 | 增强胶带及使用该增强胶带的柔性扁平电缆 |
CN109153903A (zh) * | 2016-05-26 | 2019-01-04 |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 扁平电缆增强带用树脂组合物、扁平电缆增强带和扁平电缆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258035B2 (ja) * | 2008-09-02 | 2013-08-07 | リケンテクノス株式会社 | 非ハロゲン系難燃積層フィルムおよびフラットケーブル |
JP2010280122A (ja) * | 2009-06-04 | 2010-12-16 | Dic Corp | プラスチックフィルム積層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DE102011077573A1 (de) * | 2011-06-15 | 2012-12-20 | Henkel Ag & Co. Kgaa | 2K-Polyurethan-Klebstoff mit aliphatischem Vernetzer |
US11407162B2 (en) | 2018-05-10 | 2022-08-09 | Suntory Holdings Limited | Plastic bottle preform and method for production thereof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242751A (en) * | 1989-04-27 | 1993-09-07 | Ppg Industries, Inc. | Paint composites |
US5030514A (en) * | 1989-04-27 | 1991-07-09 | Ppg Industries, Inc. | Paint composites |
JPH09185912A (ja) * | 1995-11-02 | 1997-07-15 | Mitsubishi Cable Ind Ltd | フラットケーブ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3868581B2 (ja) * | 1997-06-13 | 2007-01-17 |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 フラットケ−ブル用被覆材 |
JP2000108262A (ja) * | 1998-10-09 | 2000-04-18 | Toray Ind Inc | 金属蒸着用ポリプロピレンフィルム及び金属蒸着ポリプロピレンフィルム |
JP4662511B2 (ja) * | 1999-07-08 | 2011-03-30 |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 難燃性フラットケーブ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4203220B2 (ja) * | 2000-01-25 | 2008-12-24 | 三菱樹脂株式会社 | 積層フィルム |
JP4281294B2 (ja) * | 2002-05-17 | 2009-06-17 | 東レ株式会社 | 包装用積層フィルム |
JP4178547B2 (ja) * | 2003-01-10 | 2008-11-12 | 日本ポリウレタン工業株式会社 | ラミネート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
WO2005078035A1 (ja) * | 2004-02-18 | 2005-08-25 | Mitsubishi Plastics, Inc. | 接着剤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電気資材用被覆フィルム |
-
2008
- 2008-07-10 CN CN200880024019A patent/CN101687406A/zh active Pending
- 2008-07-10 JP JP2009522672A patent/JPWO2009008481A1/ja active Pending
- 2008-07-10 KR KR1020107000325A patent/KR20100031609A/ko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 2008-07-10 TW TW97126029A patent/TW200914566A/zh unknown
- 2008-07-10 WO PCT/JP2008/062506 patent/WO2009008481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960129A (zh) * | 2015-05-20 | 2018-04-24 | 理研科技株式会社 | 增强胶带及使用该增强胶带的柔性扁平电缆 |
CN109153903A (zh) * | 2016-05-26 | 2019-01-04 |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 扁平电缆增强带用树脂组合物、扁平电缆增强带和扁平电缆 |
CN109153903B (zh) * | 2016-05-26 | 2021-02-02 |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 扁平电缆增强带用树脂组合物、扁平电缆增强带和扁平电缆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0914566A (en) | 2009-04-01 |
KR20100031609A (ko) | 2010-03-23 |
WO2009008481A1 (ja) | 2009-01-15 |
JPWO2009008481A1 (ja) | 2010-09-0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6760435B2 (ja) | 印刷インキ用バインダー、軟包装用ラミネートインキ組成物及び印刷物 | |
CN101687406A (zh) | 叠层体、使用该叠层体的扁形电缆及电布线用部件 | |
TWI832807B (zh) | 蓄電裝置用外裝材、蓄電裝置用外裝外殼及蓄電裝置 | |
JP6712755B2 (ja) | 熱転写受像フィルム | |
JP6136105B2 (ja) | 水性ポリウレタン樹脂およびその利用 | |
JP6424717B2 (ja) | アルコール系インキ組成物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印刷物、積層体 | |
JP6406047B2 (ja) | グラビアまたはフレキソ印刷インキ用ポリウレタンウレア樹脂組成物 | |
EP2508581A1 (en) | Adhesive sheet | |
JP2020196808A (ja) | 複合フィルムからの脱離性を有するラミネート接着剤、積層体、及びシート状基材のリサイクル方法 | |
KR20160143691A (ko) | 리무버블 라벨용 조성물 | |
CN117004271A (zh) | 层叠包装用印刷油墨组合物及印刷物的制造方法 | |
WO2020111226A1 (ja) | 接着剤、包装材、及び包装容器、並びに、リサイクル基材製造方法 | |
JP6992503B2 (ja) | 積層体 | |
CN112400200A (zh) | 剥离检测标签 | |
JP2010270216A (ja) | 印刷インキ用バインダー | |
WO2020262645A1 (en) | Adhesive for laminate | |
JPH05171091A (ja) | 水性ポリウレタン樹脂、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の用途 | |
WO2021246360A1 (ja) | 2液硬化型接着剤、積層体及び包装体 | |
JP3895035B2 (ja) | 水性印刷インキ組成物 | |
EP3822955A1 (en) | Peel-off detection label | |
JP2021181513A (ja) | ガスバリア性ラミネート接着剤、積層体及び包装体 | |
WO2018181108A1 (ja) | 印刷印字用粘着シート、及び印刷印字用粘着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 |
JP2020180271A (ja) | 水性グラビアまたはフレキソインキ、印刷物および積層体 | |
JP6563344B2 (ja) | インキ組成物、フィルムシート、及び包装材料 | |
KR102708592B1 (ko) | 적층체, 및 포장체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003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