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85924B - 连接器用外壳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用外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85924B
CN101685924B CN2009101635133A CN200910163513A CN101685924B CN 101685924 B CN101685924 B CN 101685924B CN 2009101635133 A CN2009101635133 A CN 2009101635133A CN 200910163513 A CN200910163513 A CN 200910163513A CN 101685924 B CN101685924 B CN 10168592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iveted joint
protuberance
overlapping
plate
boa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16351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685924A (zh
Inventor
义浦康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MK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MK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MK Corp filed Critical SMK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6859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8592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68592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8592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Manufacturing Of Electrical Connec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对于因卡紧动作产生的负载也难以变形、破损的连接器用外壳。在以覆盖对方侧插头的插入口的外周的方式将一张板进行箱形弯曲加工,并接合上述一张板的端部的接缝而形成的连接器用外壳中,在上述接缝部分,将一个端部向外侧以相当于一张板厚的量进行折弯加工而形成板与另一个端部重叠的重叠部,在该重叠部的内侧板部至少形成一处向外侧板部一侧突出的铆接用凸部,在外侧板部以与上述铆接用凸部相同的数量在铆接用凸部嵌合的位置形成铆接用孔,在这些铆接用凸部和铆接用孔嵌合的位置从外侧板部一侧对上述铆接用凸部进行利用冲床的打入的铆接处理,从而接合内侧板部和外侧板部。

Description

连接器用外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电子设备的连接器用外壳,详细地说涉及连接器用外壳的卡紧强度。
背景技术
以往提出了各种连接器的外壳构造。图5(a)~(c)所示的是表示现有的连接器用外壳的构造的一例。该图5所示的连接器用外壳10是将一张金属板利用冲床进行箱形弯曲加工而形成,并以形成对方侧插头插入口11的方式在各部折弯。
而且,如图5(b)所示,连接器用外壳10的接缝12在一张金属板的一端侧形成大致梯形的凸部13,在另一端侧形成与凸部13嵌合的大致梯形的凹部14,并在使凸部13与凹部14嵌合的状态下,对图5(b)所示的虚线圆标记的部分进行冲撞,进行铆接加工而完全固定接缝12。
另外,在图5(a)~(c)及图6中,标记15是在插入了对方侧插头的场合避开并保持插入的板簧,标记16及17是将连接器用外壳10固定在基板18上时的基板固定用端子,标记22是用于将固定在基板18上的连接器与电子设备的机箱的连接的机箱连接部。
而且,在该图5中,与对方侧插头的插入拔出方向垂直地设置了基板固定用端子16、17,但这是一例,有时与对方侧插头的插入拔出方向平行地使基板固定用端子16、17从后端侧延伸。
这样,作为将连接器用外壳通过箱形弯曲加工形成并对接缝部分以一张板厚的程度进行铆接处理的连接器,可举出例如专利文献1。在该专利文献1记载的连接器中,将板状体通过冲压加工弯曲成圆筒状而形成插座部,而此时的接缝部分的连接利用与图5同样的方法进行铆接处理。
除此之外,作为连接器用外壳的接缝的接合方法,使用了与图5及专利文献1不同的方法的连接器可举出例如专利文献2、专利文献3。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17652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1-126819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7-157378号公报
在这种连接器用外壳中,有时在对方侧插头插入拔出时进行卡紧动作,若由于该卡紧动作而施加较大的负载,则连接器用外壳的接缝部分的接合有时会脱离。
就图5及专利文献1中的连接器用外壳的接缝的接合方法而言,由于将接缝部分以一张板厚的程度进行铆接处理,因此存在强度弱且若由卡紧动作引起的负载大则破损或变形的可能性高的问题。
对此,在上述专利文献2记载的连接器的外壳构造中,在外壳的接缝部分,通过将一端部以相当于板厚程度的量进行折弯而形成阶梯部并形成与另一端部重叠的部分,并且将另一端部的切出部分折回而作为夹持部。根据该专利文献2的接合方法,与图5及对比文件1中的连接器用外壳相比,对于卡紧动作的强度提高,但是存在需要相当于3张板厚的空间的问题。
另外,在上述专利文献3记载的连接器用屏蔽套中,接缝的接合方法使用了与上述图5及专利文献1相同的方法,但是通过将板从插入侧向后端侧折回,将接缝部分作为两张板分别进行铆接处理而接合。由此,与上述图5及专利文献1中的连接器用外壳相比,提高对于卡紧动作的强度。但是,由于只是将进行了与上述图5及专利文献1同样的铆接处理的一张板折回,因此存在不能大幅度提高强度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而做出,其目的是改进现有的连接器用外壳的强度不足之类的缺点,并提供一种对于因卡紧动作产生的负载也难以变形、破损的连接器用外壳。
方案1记载的发明是一种以覆盖对方侧插头的插入口的外周的方式将一张板进行箱形弯曲加工,并接合上述一张板的端部的接缝而形成的连接器用外壳,其特征是,在上述接缝部分,将一个端部向外侧以相当于一张板厚的量进行折弯加工而形成板与另一个端部重叠的重叠部,在该重叠部的内侧板部和外侧板部的一方至少形成一处铆接用凸部,在另一方以与上述铆接用凸部相同的数量在铆接用凸部嵌合的位置形成铆接用孔,对这些铆接用凸部和铆接用孔嵌合的位置进行利用冲床的打入的铆接处理,从而接合内侧板部和外侧板部。
方案2记载的发明是一种以覆盖对方侧插头的插入口的外周的方式将一张板进行箱形弯曲加工,并接合上述一张板的端部的接缝而形成的连接器用外壳,其特征是,在上述接缝部分,将一个端部向外侧以相当于一张板厚的量进行折弯加工而形成板与另一个端部重叠的重叠部,在该重叠部的内侧板部至少形成一处向外侧板部一侧突出的铆接用凸部,在外侧板部以与上述铆接用凸部相同的数量在铆接用凸部嵌合的位置形成铆接用孔,在这些铆接用凸部和铆接用孔嵌合的铆接位置从外侧板部一侧对上述铆接用凸部进行利用冲床的打入的铆接处理,从而接合内侧板部与外侧板部。
方案3记载的发明是一种以覆盖对方侧插头的插入口的外周的方式将一张板进行箱形弯曲加工,并接合上述一张板的端部的接缝而形成的连接器用外壳,其特征是,在上述接缝部分,将一个端部向外侧以相当于一张板厚的量进行折弯加工而形成板与另一个端部重叠的重叠部,在该重叠部的外侧板部至少形成一处切割成切片状并向内侧板部一侧折弯而形成的切片状凸部,在内侧板部以与上述切片状凸部相同的数量在切片状凸部嵌合的位置形成面积比切片状凸部的切片稍微小的铆接用槽,在这些切片状凸部和铆接用槽嵌合的铆接位置从外侧板部一侧对上述切片状凸部进行利用冲床的打入的铆接处理,从而接合内侧板部和外侧板部。
方案4记载的发明是在方案1至3的连接器用外壳的基础上,其特征是,上述连接器用外壳在形成重叠部的面上与该重叠部错开位置而形成保持对方侧插头的插入的板簧,而且,与形成重叠部的平面垂直地形成基板固定用端子,在固定基板时重叠部与基板抵接而形成板簧的可动空间。
本发明具有以下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连接器用外壳,由于以覆盖对方侧插头的插入口的外周的方式将一张板进行箱形弯曲加工,并在端部的接缝部分,将一个端部向外侧以相当于一张板厚的量进行折弯加工而形成板与另一个端部重叠的重叠部,在该重叠部的内侧板部与外侧板部之间形成凸部和孔,通过对这些凸部和孔进行铆接加工,在内侧板部与外侧板部之间进行牢固的接合,因此与现有的将接缝部分以相当于一张板厚的量进行铆接处理的场合比较,能够得到卡紧强度更强的连接器用外壳。
而且,在形成重叠部的面上与该重叠部错开位置而形成保持对方侧插头的插入的板簧,而且与形成重叠部的平面垂直地形成基板固定用端子的连接器用外壳中,由于重叠部比板簧部分厚相当于一张板厚的量,并且在基板固定时重叠部与基板抵接而形成板簧的可动空间,因此无需像现有技术那样用模制部件提高相当于基板的可动空间的量,还能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发明的连接器用外壳的第一实施例,(a)是主视图,(b)是仰视图,(c)是侧剖视图。
图2是表示将本发明的连接器用外壳23安装在基板18上的场合的样子的主视图。
图3(a)是进行铆接处理前的重叠部24的放大剖视图,图3(b)是铆接处理后的重叠部24的放大剖视图。
图4表示本发明的连接器用外壳的第二实施例,(a)是主视图,(b)是仰视图,(c)是侧剖视图。
图5表示现有的连接器用外壳的构造,(a)是主视图,(b)是仰视图,(c)是侧剖视图。
图6是表示在现有的连接器用外壳10上形成了触头部20之后与对方侧插头的插入拔出方向垂直地设置基板固定用端子16、17并与基板18连接的场合的主视图。
图中:
10-连接器用外壳,11-对方侧插头插入口,12-接缝,13-凸部,14-凹部,15-板簧,16-基板固定用端子,,17-基板固定用端子,18-基板,19-模制部件,20-触头部,21-可动空间,22-框体连接部,23-连接器用外壳,24-重叠部,25-内侧板部,26-外侧板部,27-铆接用孔,28-铆接用凸部,29-连接器用外壳,30-切片状凸部,31-铆接用槽部。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本发明的连接器用外壳是一种以覆盖对方侧插头的插入口的外周的方式将一张板进行箱形弯曲加工,并接合上述一张板的端部的接缝而形成的连接器用外壳,其特征是,在上述接缝部分,将一个端部向外侧以相当于一张板厚的量进行折弯加工而形成板与另一个端部重叠的重叠部,在该重叠部的内侧板部至少形成一处向外侧板部突出的铆接用凸部,在外侧板部以与上述铆接用凸部相同的数量在铆接用凸部嵌合的位置形成铆接用孔,在这些铆接用凸部和铆接用孔嵌合的位置从外侧板部对上述铆接用凸部进行利用冲床的打入的铆接处理,从而接合内侧板部与外侧板部。以下,基于附图详细进行说明。
实施例1
基于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1。
图1所示的是本发明的连接器用外壳的第一实施例,(a)是主视图,(b)是仰视图,(c)是侧剖视图。
在该图1中,连接器用外壳23是将一张金属板利用冲床进行箱形弯曲加工而形成,并在各部折弯以形成对方侧插头插入口11。
在图1(a)~(c)中,标记15是从插入了对方侧插头的场合避开并保持插入的板簧,标记16及17是将连接器用外壳10固定在基板18上时的基板固定用端子。而且,在图1中,与对方侧插头的插入拔出方向垂直地设有基板固定用端子16、17,但这只是一例,有时以与对方侧插头的插入拔出方向平行的方式使基板固定用端子16、17从后端侧延伸。这些是以一张板的阶段将成为板簧15、基板固定用端子16、17和框体连接部22的部分切割而形成,并对其进行箱形弯曲加工。
在该图1所示的本发明的连接器用外壳23中,通过箱形弯曲加工以形成对方侧插头插入口11的方式将外周面覆盖一周进行加工,但此时,将部件的端部形成为比现有的图5的场合还长,并将一侧的板折弯并以相当于一张板的厚度朝向外侧,从而形成板材重叠的重叠部24。该重叠部24之中,朝向内侧的部分作为内侧板部25,朝向外侧的部分作为外侧板部26。
在上述外侧板部26上形成有两处大致圆形的铆接用孔27,在上述内侧板部25上形成有两处大致圆形的铆接用凸部28,这些铆接用孔27和铆接用凸部28在定位(该位置称为铆接位置)之后形成,以便在重叠时彼此嵌合。
基于图3,对本发明的连接器用外壳23中所引用的铆接处理进行说明。图3(a)是进行铆接处理之前的重叠部24的剖面的放大图。如该图3(a)所示,在预先进行箱形弯曲加工之前的一张板的阶段,在内侧板部25的成为铆接位置的部分,从A方向利用冲床的打入而预先形成铆接用凸部28。而且,在外侧板部26的成为铆接位置的部分以嵌合铆接用凸部28的直径预先形成铆接用孔27,该铆接用孔27最好形成锥形面以使开口直径朝向外侧逐渐扩大。
在铆接用孔27与铆接用凸部28重叠的状态下,从连接器用外壳23的外侧、即图3(a)所示的B的方向进行冲床的打入而进行铆接处理。铆接处理后,如图3(b)所示,成为在铆接用孔27的内周面上牢固地铆接铆接用凸部28的状态。而且,通过在铆接用孔27上预先形成锥形面,如图3(b)所示的虚线圆形标记的部分那样,在锥形面部分覆盖铆接用凸部28的一部分进行铆接,因此成为对于上下方向强度也高的接合。
如上所述的实施了本发明特有的铆接处理的连接器用外壳23与图5所示的利用现有的铆接处理的连接器用外壳10比较,卡紧强度大幅度提高。详细来讲,虽然根据板厚等条件也有所不同,但是在施加上下左右的负载并比较了直至产生变形、破损的载荷的结果,本发明与现有技术比较可以实现能承受强两倍的载荷的强度。
另外,如上所述,连接器用外壳由于其设置位置的空间等关系,使基板固定用端子16、17延伸的方向不同。在这里,图6所示的是在现有的连接器用外壳10上形成了触头部20之后与对方侧插头的插入拔出方向垂直地设置基板固定用端子16、17并与基板18连接的场合的主视图,但是若基板18接触接缝12部分的下面,则板簧15的可动空间消失,因此如该图6所示,采用了利用模制部件19故意形成板簧15的可动空间21进行连接的方法。
对此,在与对方侧插头的插入拔出方向垂直地设置基板固定用端子16、17将本发明的连接器用外壳23连接在基板18上的场合,如图2所示,由于重叠部24比板簧15部分还厚相当于一张板厚的量,因此即使不使用模制部件也能确保板簧15的可动空间21,无需使用多余的模制部件。
实施例2
基于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2。
图4所示的是本发明的连接器用外壳的实施例2,(a)是主视图,(b)是仰视图,(c)是侧剖视图。该实施例2中的连接器用外壳29其重叠部24的铆接处理的方法与上述实施例1不同,除此之外的结构相同,所以标注相同标记并省略说明。
图4(a)及(c)所示,重叠部24之中,在外侧板部26上形成有两处向三个方向形成裂缝并以切片状稍微折弯的切片状凸部30,在内侧板部25形成有两处比上述切片状凸部30面积还小的方形的铆接用槽部31,这些切片状凸部30和铆接用槽部31在定位(该位置称为铆接位置)之后形成,以便在重叠时彼此嵌合。
该切片状凸部30如图4(b)及(c)所示形成于两处,但切开切片的方向不限于该情况。但是,若考虑到进行了铆接处理后的情况下施加的载荷的平衡,则如图4(b)及(c)所示,最好将切割两个切片状凸部30的方向形成为相反方向。
然后,在切片状凸部30与铆接用槽部31重叠的状态下,从连接器用外壳29的外侧进行冲床的打入而进行铆接处理。铆接处理后,成为在铆接用槽部31的内周面上牢固地铆接切片状凸部30的状态。由此,两张重叠的板被铆接,成为对于上下方向强度也高的接合。这与图5所示的现有的铆接处理比较,卡紧强度大幅度提高。
另外,在与对方侧插头的插入拔出方向垂直地设置基板固定用端子16、17并将本发明的连接器用外壳29连接在基板18上的场合,与上述实施例1的情况同样,由于重叠部24比板簧15部分还厚相当于一张板厚的量,因此即使不使用模制部件也能确保板簧15的可动空间21,无需使用多余的模制部件。
在上述实施例1及实施例2中,重叠部24之中在内侧板部25或外侧半部26的任意一个上形成凸部28、20,并在另一个上形成嵌合上述凸部的孔27、31,在它们嵌合的铆接位置从外侧板部26的外侧进行利用冲床的打入而实施铆接处理。
本发明与专利文献1中所说明的方法同样,可以采用在多个一般板与托架连接的状态下利用流水作业依次加工成连接器用外壳的工序,但是如上所述,由于从外侧进行铆接处理的工序在与现有技术同样的流水线中可以进行,因此具有可以使用已有的设备制造的优点。
在上述实施例1及实施例2中,说明了分别在两处设置铆接用凸部28或切片状凸部30而进行铆接处理的情况,但这只不过是一例,铆接位置的个数不限于此。通过至少在一处进行本发明的铆接处理,能够得到比现有技术卡紧强度更强的连接器用外壳。
在上述实施例1中,铆接用凸部28及铆接用孔27的形状如图1(b)所示,作为椭圆形或圆形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只要利用冲床的压出可以形成,则铆接用凸部28的形状也可以是任何其他形状,通过根据铆接用凸部28的形状来决定铆接用孔27的形状,可以实施铆接处理。

Claims (4)

1.一种连接器用外壳,以覆盖对方侧插头的插入口的外周的方式将一张板进行箱形弯曲加工,并接合上述一张板的端部的接缝而形成,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接缝部分,将一个端部向外侧以相当于一张板厚的量进行折弯加工而形成板与另一个端部重叠的重叠部,在该重叠部的内侧板部和外侧板部的一方至少形成一处铆接用凸部,在另一方以与上述铆接用凸部相同的数量在铆接用凸部嵌合的位置形成铆接用孔,对这些铆接用凸部和铆接用孔嵌合的位置进行利用冲床的打入的铆接处理,从而接合内侧板部和外侧板部。
2.一种连接器用外壳,以覆盖对方侧插头的插入口的外周的方式将一张板进行箱形弯曲加工,并接合上述一张板的端部的接缝而形成,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接缝部分,将一个端部向外侧以相当于一张板厚的量进行折弯加工而形成板与另一个端部重叠的重叠部,在该重叠部的内侧板部至少形成一处向外侧板部一侧突出的铆接用凸部,在外侧板部以与上述铆接用凸部相同的数量在铆接用凸部嵌合的位置形成铆接用孔,在这些铆接用凸部和铆接用孔嵌合的铆接位置从外侧板部一侧对上述铆接用凸部进行利用冲床的打入的铆接处理,从而接合内侧板部和外侧板部。
3.一种连接器用外壳,以覆盖对方侧插头的插入口的外周的方式将一张板进行箱形弯曲加工,并接合上述一张板的端部的接缝而形成,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接缝部分,将一个端部向外侧以相当于一张板厚的量进行折弯加工而形成板与另一个端部重叠的重叠部,在该重叠部的外侧板部至少形成一处切割成切片状并向内侧板部一侧折弯而形成的切片状凸部,在内侧板部以与上述切片状凸部相同的数量在切片状凸部嵌合的位置形成面积比切片状凸部的切片稍微小的铆接用槽,在这些切片状凸部和铆接用槽嵌合的铆接位置从外侧板部一侧对上述切片状凸部进行利用冲床的打入的铆接处理,从而接合内侧板部和外侧板部。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用外壳,其特征在于,
上述连接器用外壳在形成重叠部的面上与该重叠部错开位置而形成保持对方侧插头的插入的板簧,而且,与形成重叠部的平面垂直地形成基板固定用端子,在固定基板时重叠部与基板抵接而形成板簧的可动空间。
CN2009101635133A 2008-09-26 2009-08-26 连接器用外壳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68592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248541 2008-09-26
JP2008-248541 2008-09-26
JP2008248541A JP2010080318A (ja) 2008-09-26 2008-09-26 コネクタ用シェル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85924A CN101685924A (zh) 2010-03-31
CN101685924B true CN101685924B (zh) 2012-06-27

Family

ID=420489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63513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685924B (zh) 2008-09-26 2009-08-26 连接器用外壳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10080318A (zh)
CN (1) CN10168592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RU2624260C2 (ru) * 2013-04-11 2017-07-03 Йорозу Корпорейшн Полученный прессованием в форме продукт и способ его изготовления
CN103722075B (zh) * 2014-01-09 2015-07-22 青岛钜祥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插接端盒及其高精度制造方法
KR101892353B1 (ko) * 2016-09-21 2018-08-28 주식회사 영진전기 전자파 차폐용 실드의 제조방법
JP7216895B2 (ja) * 2019-08-28 2023-02-02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端子、および端子付き電線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37285A (zh) * 2002-02-08 2003-08-20 W·C·贺利氏股份有限及两合公司 构成两个金属结构的电接触的方法
CN1677763A (zh) * 2004-03-31 2005-10-05 蒂科电子公司 屏蔽的电插座连接件
CN201060972Y (zh) * 2007-05-11 2008-05-14 东莞石碣联毅电子制品厂 一种电连接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220816A (ja) * 1994-01-31 1995-08-18 Mitsumi Electric Co Ltd 電気コネクタ
JP3803837B2 (ja) * 1997-02-21 2006-08-02 モレッ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ーテッド 電気コネクタおよび金属シェル
JP3425688B2 (ja) * 1999-10-28 2003-07-14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のシェル構造
JP4651521B2 (ja) * 2005-12-01 2011-03-16 モレッ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ド コネクタ用シールドケース
JP4353537B2 (ja) * 2006-12-07 2009-10-28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37285A (zh) * 2002-02-08 2003-08-20 W·C·贺利氏股份有限及两合公司 构成两个金属结构的电接触的方法
CN1677763A (zh) * 2004-03-31 2005-10-05 蒂科电子公司 屏蔽的电插座连接件
CN201060972Y (zh) * 2007-05-11 2008-05-14 东莞石碣联毅电子制品厂 一种电连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85924A (zh) 2010-03-31
JP2010080318A (ja) 2010-04-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724610B2 (ja) 端子金具のカバー
CN101685924B (zh) 连接器用外壳
CN1653650B (zh) 连接端子
US7186125B2 (en) Conductive path and connector
US20200266556A1 (en) Connector terminal and connector
EP2606539B1 (en) Electrical female terminal
JP3207065U (ja) 識別機能付きカード接続器
US8814612B2 (en) Crimp terminal
JP5276817B2 (ja) 金属接合体、金属接合方法、及び、金属接合装置
CN109690872A (zh) 连接构造体、触摸传感器、以及连接构造体的形成方法
JP2583201B2 (ja) 金属板間の接合構造
CN101341634B (zh) 用于电工技术的接线线夹的夹体
JP2005103624A (ja) プレス金型用のパンチ、プレス金型用のパンチのストリッパープレートにおけるガイド構造及び面取り方法
JP2011067834A (ja) 金属接合体、及び、金属接合装置
CN201549706U (zh) 电连接器的防呆结构
CN104668380A (zh) 板构件的接合方法
US10971826B2 (en) Wire with terminal
CN107078421B (zh) 接地用端子零件
CN102132463B (zh) 连接器
CN110911883A (zh) 一种加密usb连接器及其生产工艺
JP2011021824A (ja) 熱交換器及び熱交換器のフィンの延出部の形成方法
EP1282205A1 (en) Male contact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10709185A (zh) 用于形成凹形附接部分的方法和具有凹形附接部分的部件
JP2004503899A (ja) コンプライアントピンとその製造方法
JP2005222849A (ja) 端子付電線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627

Termination date: 2018082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