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78809B - 膝部安全气囊装置及其连接方法 - Google Patents

膝部安全气囊装置及其连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78809B
CN101678809B CN2008800151108A CN200880015110A CN101678809B CN 101678809 B CN101678809 B CN 101678809B CN 2008800151108 A CN2008800151108 A CN 2008800151108A CN 200880015110 A CN200880015110 A CN 200880015110A CN 101678809 B CN101678809 B CN 10167880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eering column
air bag
bag module
cover
carri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8001511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678809A (zh
Inventor
深渡瀬修
今村谦二
真田晃圭
足立裕一
尾藤和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Toyota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6788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7880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67880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7880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0Arrangements for storing inflatable members in their non-use or deflated condition;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air bag modules or components
    • B60R21/203Arrangements for storing inflatable members in their non-use or deflated condition;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air bag modules or components in steering wheels or steering columns
    • B60R21/2032Arrangements for storing inflatable members in their non-use or deflated condition;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air bag modules or components in steering wheels or steering columns the inflator or inflatable member not being rotatable with the steering wheel; Arrangements using the steering column or steering wheel rim for storing, supplying or evacuating the inflation gas or for storing the inflatable memb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0Arrangements for storing inflatable members in their non-use or deflated condition;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air bag modules or components
    • B60R21/205Arrangements for storing inflatable members in their non-use or deflated condition;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air bag modules or components in dashboards
    • B60R21/206Arrangements for storing inflatable members in their non-use or deflated condition;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air bag modules or components in dashboards in the lower part of dashboards, e.g. for protecting the kne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3Inflatable members
    • B60R21/231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 B60R2021/23169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knee prote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ir Bags (AREA)
  • Steering Contro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的膝部安全气囊装置(10)包括:转向管柱罩(46),其从下方覆盖转向管柱(12)的后端部;以及安全气囊模块(30)。所述安全气囊模块(30)布置在转向管柱下罩(48)中并包括:产生气体的气体发生部(34),以及膝部安全气囊(36),其以折叠状态容纳在所述安全气囊模块(30)中,并通过由所述气体发生部(34)供给的气体膨胀并展开。所述安全气囊模块(30)通过卡扣动作连接到所述转向管柱(12)。

Description

膝部安全气囊装置及其连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膝部安全气囊装置,当车辆发生碰撞时,其膨胀并展开以抑制乘员的膝部,本发明还涉及一种连接膝部安全气囊装置的方法。
背景技术
通常,已经提出了多种膝部安全气囊装置以保护乘员的膝部。例如,公开号为第2002-037003的日本专利申请(JP-A-2002-037003)描述了一种膝部安全气囊装置,其中安全气囊模块布置在覆盖转向管柱的转向管柱罩的内部。
通常,以使得转向角限止器容纳在转向管柱罩中的方式将转向角限止器在安全气囊模块上方连接到转向管柱,并且当从转向管柱上方观察时,转向角限止器与安全气囊模块重叠。因此,当安全气囊模块连接到转向管柱时,为了在从转向管柱上方的方向上将螺母安装到螺栓上,安全气囊模块需要在转向角限止器安装到转向管柱之前连接到转向管柱。这在安装程序上强加了限制,并使得安装操作复杂。
此外,一旦转向角限止器安装到转向管柱上,就不可能将安全气囊模块从转向管柱中拆卸(因为没有充足的空间来放置工具)。因此,例如,当安全气囊模块需要拆卸以检查安全气囊模块时,整个转向管柱需要从车体上拆卸,因此,需要大规模的操作。
当安全气囊模块连接到转向管柱时,安全气囊模块容纳在转向管柱下罩中,因此,在安装操作中,安全气囊模块和转向管柱下罩彼此紧密相关。因此,如果由于构造而难以将安全气囊模块连接到转向管柱,则往往也难以将容纳安全气囊模块的转向管柱下罩固定在转向管柱下方。
发明内容
本发明涉及一种膝部安全气囊装置,在该膝部安全气囊装置中,安全气囊模块和转向管柱下罩容易地连接到转向管柱上,此外,例如当需要检查安全气囊模块时,安全气囊模块容易从转向管柱上拆卸。本发明还涉及一种连接膝部安全气囊装置的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案,一种膝部安全气囊装置包括:转向管柱下罩,其从下方覆盖转向管柱的后端部;以及安全气囊模块,当安全气囊模块连接到转向管柱时,安全气囊模块布置在转向管柱下罩的内部。安全气囊模块包括:气体发生部,当被操作时气体发生部产生气体;以及膝部安全气囊,其以折叠状态容纳在安全气囊模块中并通过从气体发生部供给的气体膨胀并展开。在膝部安全气囊装置中,安全气囊模块通过卡扣动作连接到转向管柱。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案,一种膝部安全气囊装置包括:转向管柱下罩,其从下方覆盖转向管柱的后端部;安全气囊模块,当安全气囊模块连接到转向管柱时,安全气囊模块布置在转向管柱下罩的内部;以及至少一个固定构件,其将安全气囊模块连接到转向管柱。安全气囊模块包括:气体发生部,当被操作时气体发生部产生气体;以及膝部安全气囊,其以折叠状态容纳在安全气囊模块中并通过从气体发生部供给的气体膨胀并展开。在膝部安全气囊装置中,安全气囊模块通过滑动至少一个固定构件而连接到转向管柱。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案,一种膝部安全气囊装置包括:转向管柱下罩,其从下方覆盖转向管柱的后端部;安全气囊模块,当安全气囊模块连接到转向管柱时,安全气囊模块布置在转向管柱下罩的内部;以及至少一个固定机构,其将安全气囊模块可拆卸地连接到转向管柱。安全气囊模块包括:气体发生部,当被操作时气体发生部产生气体;以及膝部安全气囊,其以折叠状态容纳在安全气囊模块中并通过从气体发生部供给的气体膨胀并展开。在该膝部安全气囊装置中,通过对至少一个固定机构进行一次操作而将安全气囊模块固定到转向管柱上,并且通过对至少一个固定机构进行一次操作而将安全气囊模块从转向管柱分离。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至第三方案,当车辆与碰撞目标发生碰撞时,操作气体发生部以产生气体。产生的气体流入到以折叠状态存放的膝部安全气囊中,因而膝部安全气囊膨胀。因此,膝部安全气囊朝乘员的膝部膨胀并展开,并且膝部安全气囊抑制并保护乘员的膝部。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至第三方案,安全气囊模块通过简单的操作连接到转向管柱,并且这使得能够非常容易地将安全气囊模块连接到转向管柱。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一至第三方案的膝部安全气囊装置使得能够容易地将安全气囊模块连接到转向管柱。
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案的膝部安全气囊装置中,安全气囊模块可卡扣到连接到转向管柱的托架上。
可选择地,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案的膝部安全气囊装置中,可通过滑动至少一个固定构件而将安全气囊模块安装到连接到转向管柱的托架上。
可选择地,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案的膝部安全气囊装置中,可通过对至少一个固定机构进行一次操作而将安全气囊模块固定到连接到转向管柱的托架上,并可通过对至少一个固定机构进行一次操作而将安全气囊模块从托架分离。
如上所述,如果托架首先连接到转向管柱,则转向角限止器可在安全气囊模块安装到托架上之前连接到转向管柱,或者安全气囊模块可在转向角限止器连接到转向管柱之前安装到托架上。换句话讲,对将安全气囊模块和转向角限止器连接到转向管柱的程序没有限制。
如上所述,根据前述方案,对将安全气囊模块和转向角限止器连接到转向管柱的程序没有限制,这使得能够消除对转向管柱的现有次级程序(existing sub-line process)进行实质改变的需要。
在根据前述方案的膝部安全气囊装置中,托架可包括至少一个推动构件。膝部安全气囊装置可被设计为使得通过执行预定操作而使至少一个推动构件的状态从固定状态改变到分离状态,并通过以相反的顺序执行预定操作而使至少一个推动构件的状态从分离状态改变到固定状态,在固定状态中,安全气囊模块固定到托架上,在分离状态中,安全气囊模块从托架分离。当至少一个推动构件置于分离状态时,安全气囊模块置于安全气囊模块安装到托架的位置,并且在安全气囊模块置于所述位置之后,通过使至少一个推动构件的状态改变到固定状态而使安全气囊模块固定到托架上。
根据前述方案,连接到转向管柱的托架包括至少一个推动构件。通过至少一个推动构件,能够按以下方式将安全气囊模块安装到托架上并将其从托架上拆卸。
首先,当安全气囊模块安装到托架上时,推动构件通过执行预定操作而置于分离状态。当推动构件置于分离状态时,在安全气囊模块安装到托架的位置上设定安全气囊模块。因为推动构件置于分离状态,因此安全气囊模块还没有固定到托架上,通过简单的动作将推动构件的状态从分离状态改变到固定状态从而将安全气囊模块固定到托架上。
另一方面,当安全气囊模块从托架分离时,通过以相反的顺序执行预定操作而将推动构件的状态从固定状态改变到分离状态。因此,能够使安全气囊模块从托架分离。换句话说,即使在安全气囊模块连接到转向管柱之后(并且即使转向角限止器已经安装到转向管柱上),也能够容易地将安全气囊模块从转向管柱拆卸。
如上所述,根据前述方案,例如当需要检查安全气囊模块时,能够容易地使安全气囊模块从转向管柱拆卸。
在根据前述方案的膝部安全气囊装置中,当膝部安全气囊膨胀时朝车辆的后方在车辆的高度方向上向下打开的安全气囊门可与安全气囊模块相结合,并且由安全气囊门覆盖的开口部可形成在转向管柱下罩的下表面。此外,当安全气囊模块连接到转向管柱时,安全气囊门的外周部可被围绕形成在转向管柱下罩的下表面的开口部的外周边缘部部分地覆盖,以使安全气囊门的外周部被围绕形成在转向管柱下罩的下表面的开口部的外周边缘部支撑。
根据前述方案,当膝部安全气囊膨胀时朝车辆的后方在车辆的高度方向上向下打开的安全气囊门与安全气囊模块相结合。当安全气囊模块连接到转向管柱时,安全气囊门的外周部被围绕形成在转向管柱下罩的下表面的开口部的外周边缘部部分地覆盖。因此,安全气囊门的打开载荷通过安全气囊门的外周部和围绕形成在转向管柱下罩的下表面的开口部的外周边缘部之间的重叠区来确定。通过所述结构,与撕裂线设置在转向管柱下罩中以使转向管柱下罩沿着撕裂线撕裂的构造相比较,能够放宽对于转向管柱下罩的生产精度的要求,并且转向管柱下罩的一部分用作安全气囊门。
根据前述方案,能够放宽对于转向管柱下罩的生产精度的要求,从而相应地降低生产成本。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案的膝部安全气囊装置可进一步包括覆盖转向管柱下罩的罩。在膝部安全气囊装置中,足够大以使安全气囊模块穿过的模块安装开口部可形成在转向管柱下罩的下表面,并且模块安装开口部可被罩从转向管柱下罩的外侧覆盖。
根据前述方案,足够大以使安全气囊模块穿过的模块安装开口部形成在转向管柱下罩的下表面,这使得能够在将安全气囊模块连接到转向管柱之前将转向管柱下罩固定在转向管柱下方。之后,通过模块安装开口部以简单的动作将安全气囊模块连接到转向管柱上,然后,通过罩使模块安装开口部封闭,从而完成连接膝部安全气囊装置的操作。
在根据前述方案的膝部安全气囊装置中,当安全气囊模块容纳在转向管柱下罩中时,能够提高对安全气囊模块的保护。
根据本发明的前述方案的膝部安全气囊装置可进一步包括被手动地打开和关闭的门部,并且所述门部设置在转向管柱下罩的侧壁中。
根据前述方案,被手动地打开和关闭的门部设置在转向管柱下罩的侧壁中,因此,当转向管柱下罩固定在转向管柱下方时,能够通过打开门部形成进入孔,然后通过模块安装开口部以简单的动作将安全气囊模块连接到转向管柱上。此外,当安全气囊模块连接到转向管柱时通过关闭门部能够保持转向管柱下罩的良好外观。
在根据前述方案的膝部安全气囊装置中,能够保持转向管柱下罩的良好外观,还能够进一步容易地将安全气囊模块连接到转向管柱。
根据本发明第四方案,一种连接膝部安全气囊装置的方法包括:将托架连接到转向管柱的后端部;将安全气囊模块卡扣到托架上从而使安全气囊模块布置在转向管柱下方;以及,将从下方覆盖转向管柱的后端部的转向管柱下罩以使安全气囊门的外周部被围绕形成在转向管柱下罩的下表面的开口部的外周边缘部部分地覆盖的方式固定在安全气囊模块下方,并将从上方覆盖转向管柱的后端部的转向管柱上罩固定在转向管柱的上方。在膝部安全气囊装置中,安全气囊模块包括:气体发生部,当被操作时气体发生部产生气体;膝部安全气囊,其以折叠状态容纳在安全气囊模块中并通过从气体发生部供给的气体膨胀并展开;以及安全气囊门,其通过膝部安全气囊的膨胀压力朝车辆的后方在车辆的高度方向上向下打开。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案,一种连接膝部安全气囊装置的方法包括:将托架连接到转向管柱的后端部;通过滑动至少一个固定构件将安全气囊模块安装到托架上,所述至少一个固定构件将安全气囊模块固定到托架上以使安全气囊模块布置在转向管柱的下方;以及,将从下方覆盖转向管柱的后端部的转向管柱下罩以使安全气囊门的外周部被围绕形成在转向管柱下罩的下表面的开口部的外周边缘部部分地覆盖的方式固定在安全气囊模块的下方,并将从上方覆盖转向管柱的后端部的转向管柱上罩固定在转向管柱的上方。在膝部安全气囊装置中,安全气囊模块包括:气体发生部,当被操作时气体发生部产生气体;膝部安全气囊,其以折叠状态容纳在安全气囊模块中并通过从气体发生部供给的气体膨胀并展开;以及安全气囊门,其通过膝部安全气囊的膨胀压力朝车辆的后方在车辆的高度方向上向下打开。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案,一种连接膝部安全气囊装置的方法包括:将托架连接到转向管柱的后端部;通过对至少一个固定机构进行一次操作以使安全气囊模块布置在转向管柱的下方而将安全气囊模块安装到托架上,其中至少一个固定机构将安全气囊模块可拆卸地固定到托架上;并将从下方覆盖转向管柱的后端部的转向管柱下罩以使安全气囊门的外周部被围绕形成在转向管柱下罩的下表面的开口部的外周边缘部部分地覆盖的方式固定在安全气囊模块的下方,并将从上方覆盖转向管柱的后端部的转向管柱上罩固定在转向管柱的上方。在膝部安全气囊装置中,安全气囊模块包括:气体发生部,当被操作时气体发生部产生气体;膝部安全气囊,其以折叠状态容纳在安全气囊模块中并通过从气体发生部供给的气体膨胀并展开;以及安全气囊门,其通过膝部安全气囊的膨胀压力朝车辆的后方在车辆的高度方向上向下打开。
根据前述方法,能够通过简单的动作将安全气囊模块安装到连接到转向管柱的托架上。此外,通过以使之前连接到安全气囊模块的安全气囊门的外周部被围绕形成在转向管柱下罩上的开口部的外周边缘部部分地覆盖的方式固定转向管柱下罩,转向管柱下罩相对于安全气囊模块定位。因此,容易进行固定转向管柱下罩的操作。
如上所述,根据前述方案的连接膝部安全气囊装置的方法使得能够容易地将安全气囊模块连接到转向管柱,此外,能够容易地将转向管柱下罩固定在转向管柱的下方。
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方案,一种连接膝部安全气囊装置的方法包括:将托架连接到转向管柱的后端部;将转向管柱下罩固定在转向管柱的后端部的下方,转向管柱下罩的下表面包括足够大以使安全气囊模块穿过的模块安装开口部;通过模块安装开口部将安全气囊模块卡扣到托架上;以及将罩从转向管柱下罩的外侧安装到转向管柱下罩以使转向管柱下罩的模块安装开口部被罩封闭。在膝部安全气囊装置中,安全气囊模块包括:气体发生部,当被操作时气体发生部产生气体;以及膝部安全气囊,其以折叠状态容纳在安全气囊模块中并通过从气体发生部供给的气体膨胀并展开。
根据本发明的第八方案,一种连接膝部安全气囊装置的方法包括:将托架连接到转向管柱的后端部;将转向管柱下罩固定到转向管柱的后端部的下方,转向管柱下罩的下表面包括足够大以使安全气囊模块穿过的模块安装开口部;通过滑动至少一个固定构件将安全气囊模块安装到托架上,至少一个固定构件通过模块安装开口部将安全气囊模块固定到托架上;以及将罩从转向管柱下罩的外侧安装到转向管柱下罩以使转向管柱下罩的模块安装开口部被罩封闭。在膝部安全气囊装置中,安全气囊模块包括:气体发生部,当被操作时气体发生部产生气体,以及膝部安全气囊,其以折叠状态容纳在安全气囊模块中并通过从气体发生部供给的气体膨胀并展开。
根据本发明的第九方案,一种连接膝部安全气囊装置的方法包括:将托架连接到转向管柱的后端部;将转向管柱下罩固定在转向管柱的后端部的下方,转向管柱下罩的下表面包括足够大以使安全气囊模块穿过的模块安装开口部;通过对至少一个固定机构进行一次操作而通过模块安装开口部将安全气囊模块安装到托架上,其中固定机构将安全气囊模块可拆卸地固定到托架上;以及将罩从转向管柱下罩的外侧安装到转向管柱下罩以使转向管柱下罩的模块安装开口部被罩封闭。在膝部安全气囊装置中,安全气囊模块包括:气体发生部,当被操作时气体发生部产生气体;以及膝部安全气囊,其以折叠状态容纳在安全气囊模块中并通过从气体发生部供给的气体膨胀并展开。
根据本发明的第七至第九方案,在将转向管柱下罩固定到转向管柱下方之后,能够通过简单的动作将安全气囊模块安装到托架上。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七至第九方案的连接膝部安全气囊装置的方法能够容易地将安全气囊模块连接到转向管柱。
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七至第九方案的连接膝部安全气囊装置的方法中,被手动地打开和关闭的门部可设置在转向管柱下罩的侧壁中,并且当安全气囊模块安装到托架上时门部可被打开,而在安全气囊模块安装到托架之后关闭。
根据前述方案,被手动地打开和关闭的门部设置在转向管柱下罩的侧壁中,因此当安全气囊模块安装到托架上时,能够通过打开门部形成进入孔。然后,在安全气囊模块安装到托架上之后将门部关闭。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前述方案的连接膝部安全气囊装置的方法能够更容易地将安全气囊模块连接到转向管柱。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方案,一种膝部安全气囊装置包括:转向管柱下罩,其从下方覆盖转向管柱的后端部;转向管柱上罩,其安装到转向管柱下罩上并从上方覆盖转向管柱的后端部;以及安全气囊模块,当安全气囊模块连接到转向管柱时,其布置在转向管柱下罩内部。所述安全气囊模块包括:气体发生部,当被操作时所述气体发生部产生气体;以及膝部安全气囊,其以折叠状态容纳在安全气囊模块中并通过从气体发生部供给的气体膨胀并展开。在膝部安全气囊装置中,安全气囊模块固定在转向管柱的后端部的下方。通过将转向管柱下罩从下方钩住安全气囊模块而将转向管柱下罩固定到安全气囊模块上,并通过转向管柱下罩和转向管柱上罩之间的接合而将转向管柱下罩安装到转向管柱上罩上。
根据前述方案,转向管柱下罩可通过一个动作安装到转向管柱上罩上。
根据本发明的前述方案,当车辆与碰撞目标发生碰撞时,气体发生部被操作以产生气体。产生的气体流入到以折叠状态存放的膝部安全气囊中,因而膝部安全气囊膨胀。因此,膝部安全气囊朝乘员的膝部膨胀并展开,并且膝部安全气囊抑制并保护乘员的膝部。
根据前述方案,能够通过将转向管柱下罩从下方钩住安全气囊模块而将转向管柱下罩固定到安全气囊模块上,并通过转向管柱下罩和转向管柱上罩之间的接合而将转向管柱下罩安装到转向管柱上罩上。这能够非常容易地将转向管柱下罩安装到安全气囊模块和转向管柱上罩上。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前述方案的膝部安全气囊装置能够容易地将转向管柱下罩固定到转向管柱下方。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一方案,一种连接膝部安全气囊装置的方法包括:将托架连接到转向管柱的后端部;将安全气囊模块安装到托架上;以及使从下方覆盖转向管柱的后端部的转向管柱下罩与设置在安全气囊模块中的至少一个接合部接合,并通过转向管柱下罩和转向管柱上罩之间的接合将转向管柱下罩安装到从上方覆盖转向管柱的后端部的转向管柱上罩上。在膝部安全气囊装置中,所述安全气囊模块包括:气体发生部,当被操作时气体发生部产生气体;以及膝部安全气囊,其以折叠状态容纳在安全气囊模块中并通过从气体发生部供给的气体膨胀并展开。
如上所述,根据前述方案的连接膝部安全气囊装置的方法能够容易地将转向管柱下罩固定到转向管柱下方,因为能够通过一个动作使转向管柱下罩与设置在安全气囊模块中的接合部接合,并通过转向管柱下罩和转向管柱上罩之间的接合以一个动作将转向管柱下罩安装到转向管柱上罩上。
附图说明
从结合附图对优选实施例的下列描述中,本发明上述的和进一步的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明显,其中相同的附图标记用于表示相同的元件,并且其中:图1为表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膝部安全气囊装置的整个构造及其连接方法的部分分解立体图;图2为主体部的放大立体图,表示当安全气囊模块的安装部没有通过托架的安装孔插入时的安全气囊模块和托架;图3A为表示弹簧构件处于分离状态的部分放大平面图;图3B为表示弹簧构件处于固定状态的部分放大平面图;图4为沿车辆的宽度方向截取的截面图,表示当安全气囊模块连接到转向管柱时彼此接合的安全气囊门和转向管柱下罩;图5为表示对比实例的部分分解立体图,图5对应于图1;图6为表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膝部安全气囊装置的整个构造及其连接方法的部分分解立体图;以及图7为沿车辆的宽度方向截取的截面图,表示当转向管柱上罩从转向管柱下罩分离时根据第三实施例的膝部安全气囊装置的整个构造及其连接方法。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例]下面,将结合图1至图5描述根据膝部安全气囊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膝部安全气囊装置及其连接方法。在图1至图5中,箭头FR指示车辆的前方。箭头UP指示车辆的上方。箭头IN指示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车辆的内侧。
图1为表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膝部安全气囊装置10的整个构造的部分分解图。如图1所示,膝部安全气囊装置10布置在转向管柱12的后端部的下方。组合开关14布置在转向管柱12的后端部。此外,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向外凸出的转向角限止器16在转向管柱12的轴向上以预定间距布置在组合开关14前方的位置处。
托架18布置在组合开关14和转向角限止器16之间,转向角限止器16布置在转向管柱12上。托架18包括上托架部18A和下托架部18B,上托架部18A垂直于转向管柱12的轴向延伸,下托架部18B从上托架部18A的下边缘与转向管柱12的轴向平行地延伸。也就是说,在侧视图中,托架18为L形。托架18由金属制成,并且上托架部18A包括圆形的通孔20。转向管柱12通过插入孔20插入并焊接到插入孔20上,从而使托架18在预定位置处固定到转向管柱12的后端部。
当从转向管柱12的上方观察时,下托架部18B被构造为矩形平板。当从转向管柱12的上方观察时,下托架部18B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从转向管柱12凸出预定长度。此外,一对左、右安装孔22在转向管柱12两侧的位置处形成在下托架18b中。一对前、后钩形钉部24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竖立在每个安装孔22的外侧以使钉部24在车辆的纵向上彼此相对。钉部24通过切割和弯曲形成。此外,直线形状的隆起部26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形成在每对钉部24外侧。隆起部26通过压花法(embossing)形成。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隆起部26与下托架部18B的外边缘平行地形成并且略长于一对钉部24之间的距离。隆起部26朝转向管柱12向上隆起并具有半球状横截面。
托架18设置有一对左、右弹簧构件28。左、右弹簧构件28用作推动构件,并分别对应于左、右安装孔22。每个弹簧构件28由金属丝形成,并且当弹簧构件28处于自然状态时大致呈山形。此外,每个弹簧构件28包括弯曲的顶部28A、一对腿部28B和一对折叠部28C。顶部28A具有弧形。腿部28B从顶部28A延伸以形成山形弹簧构件28的倾斜侧。折叠部28C通过将腿部28B的边缘部折叠成U形而形成。
每个弹簧构件28的腿部28B以弹性变形的状态与设置在托架18上的前、后钉部24接合。因此,弹簧构件28具有在腿部28B彼此分开的方向上作用的弹性恢复力。此外,当腿部28B与相应的钉部24接合时,腿部28B实质上彼此平行地布置,并且顶部28A可在由图3A所示的箭头A所指示的方向上相对于安装孔22运动。弹簧构件28相对于安装孔22的运动行程被设定为在分离位置(图3A所示)和固定位置(图3B所示)之间的距离,在分离位置处,折叠部28C与相应的钉部24接合,而在固定位置处,折叠部28C与隆起部26邻接。此外,当弹簧构件28朝分离位置滑动时,弹簧构件28的顶部28A径向地张开以使顶部28A与围绕安装孔22的外周边缘部重叠(见图3A)。
安装到前述托架18上的膝部安全气囊装置10包括以下主要部件,安全气囊模块30,其构成膝部安全气囊装置10的主体部,以及安全气囊门32,其覆盖安全气囊模块30的下表面。
安全气囊模块30包括充气装置34,其用作气体发生部,并且当安全气囊模块30连接到转向管柱12时布置在转向管柱12的后端部的下方,以及膝部安全气囊36,其以折叠状态布置在充气装置34前方的位置处。充气装置34大体上呈圆柱形,并且充气装置34以使充气装置34的纵向与车辆的宽度方向一致的方式布置。应该注意的是,充气装置34可以为包含高压气体的高压气筒。可选择地,充气装置34可包含燃烧时产生气体的气体发生剂。此外,膝部安全气囊36折叠为手风琴状。然而,膝部安全气囊36并非必须折叠为手风琴状。膝部安全气囊36可被卷起。可选择地,膝部安全气囊36的一部分可折叠为手风琴状,而膝部安全气囊36的另一部分可卷起。充气装置34和设置在安全气囊模块中30中的折叠的膝部安全气囊36由防护织物38覆盖以保持形状。
安全气囊门32包括布置在安全气囊模块30的下表面之下的门主体32A,从门主体32A的后边缘沿着充气装置34竖立的铰链部32B,从铰链部32B的上边缘朝车辆的前侧延伸预定长度的上表面部32C。安全气囊门32的上表面部32C包括一对具有相应的切口40的插入孔42。一对左、右安装部44(将在下文说明)通过一对插入孔42插入。
当安全气囊模块30连接到转向管柱12时,左、右伞形安装部44竖立在充气装置34的外周的上部。每个安装部44包括凸出部44A和颈部44B,凸出部44A大体上呈具有扁平顶面的圆锥形,并且大体上呈伞形朝转向管柱12突出,颈部44B为直杆构件并且布置在凸出部44A的轴向中心处。如图3B所示,凸出部44A的下端部44A’的外周半径r1被设定为略小于安装孔22的内周半径R1,并被设定为在固定状态中大于弹簧构件28的顶部28A的内周半径R2。此外,颈部44B的外周半径r2被设定为在固定状态中略小于弹簧构件28的顶部28A的内周半径R2。在第一实施例中,颈部44B的外周半径r2被设定为略小于弹簧构件28的顶部28A的内周半径R2。然而,弹簧构件28的顶部28A的内周半径R2可被设定为基本等于颈部44B的外周半径r2。
如图1所示,前述安全气囊模块30由覆盖转向管柱12的后端部的转向管柱罩46覆盖。转向管柱罩46由树脂制成并被分成两部分,即,上部和下部。更具体地,转向管柱罩46包括转向管柱上罩50和转向管柱下罩48。矩形的开口部52形成在转向管柱下罩48的下表面48A上,并且开口部52的尺寸基本等于前述安全气囊门32的门主体32A的尺寸。如图4所示,安全气囊门32的门主体32A包括阶梯状的外周部32A’,从而使阶梯状外周部32A’与围绕开口部52的外周边缘部52A接合。门主体32A的阶梯状外周部32A’被构造为使得当转向管柱下罩固定时,围绕形成在转向管柱下罩48的下表面48A的开口部52的外周边缘部52A从下方支撑门主体32A的外周部32A’。
[实施例中获得的有益效果]下面,将描述将根据实施例的膝部安全气囊装置10连接到车辆的方法。在方法的描述中,将描述在实施例中获得的有益效果。
首先,在托架连接过程中,托架18在预定位置连接到转向管柱12的后端部。更具体地,左、右弹簧构件28先连接到托架18。接下来,转向管柱12的后端部通过形成在上托架部18A上的通孔20插入,并且上托架部18A的通孔20的外周边缘在转向管柱12的预定位置处固定到转向管柱12的外周表面上,例如通过焊接。
下面,在模块安装过程中,如图1所示的安全气囊模块30通过卡扣动作安装到托架18上。更具体地,连接到托架18的弹簧构件28置于分离状态中(即,图3A的实线所示的状态)。换句话说,每个弹簧构件28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向内滑动直至弹簧构件28的折叠部28C与相应的钉部24接合。在该状态中,弹簧构件28的顶部28A以使顶部28A与安装孔22的内周边缘大体上重叠的方式向外展开。在该状态中,安全气囊模块30的每个安装部44通过相应的安装孔22并通过相应的弹簧构件28的顶部28A插入。然后,弹簧构件28滑动直至弹簧构件28的折叠部28C利用展开的顶部28A的弹性恢复力而邻接托架18的隆起部26。因此,弹簧构件28置于如图3A的双点划线所示的固定状态中,并且弹簧构件28的顶部28A与相应的安装部44的颈部44B接合(换句话说,安装部44的伞形凸出部44A在弹簧构件28的一对腿部28B之间被卡住并且不能穿过安装孔22)。结果,安装部44不能从弹簧构件28移开,因此,安全气囊模块30固定到托架18上。
下面,在转向管柱罩的安装过程中,转向管柱上罩50固定在转向管柱12的后端部上方,然后转向管柱下罩48从转向管柱12下方固定到转向管柱上罩50上以完成转向管柱罩46。由于安全气囊门32连接到安全气囊模块30,而安全气囊模块30在所述转向管柱罩的安装过程之前安装到托架18上,转向管柱下罩48以使安全气囊门32的外周部32A’与围绕形成在转向管柱下罩48中的开口部52的外周边缘部52A接合的方式安装到安全气囊模块30上,因此安全气囊门32被转向管柱下罩48部分地覆盖,如图4所示。
转向角限止器16可以在托架18固定到转向管柱12之后安装到转向管柱12上,或可以在安全气囊模块30安装到托架18之后安装到转向管柱12上。
例如,如果在以上述方式连接到转向管柱12的安全气囊模块30中发生电力系统故障,并在诸如仪表组件板的显示部上出现警告信息,则车辆的驾驶员可将车辆驶入自动服务商店等以检查安全气囊模块30。当机修工执行安全气囊模块30的检查时,对于机修工来说能够通过按照与前述安装过程相反的顺序容易地将安全气囊模块30从转向管柱12上拆卸。也就是说,能够仅通过将弹簧构件28的状态从固定状态改变到分离状态而容易地将安全气囊模块30从托架18上拆卸。
当以上述过程设置了膝部安全气囊装置10的车辆发生正面碰撞时(或者当预测到车辆将发生正面碰撞时),碰撞检测装置(未图示)判定车辆发生了正面碰撞(或者预测到车辆将发生正面碰撞),并将检测信号输出到安全气囊ECU。当安全气囊ECU判定应当操作安全气囊装置时,驾驶员座安全气囊装置被操作以使在转向轮上的驾驶员座安全气囊膨胀,并且膝部安全气囊装置10被操作。也就是说,预定电流供给到膝部安全气囊装置10的充气装置34,从而操作充气装置34。结果,充气装置34产生气体,并且气体供给到以折叠状态存放的膝部安全气囊36,因此膝部安全气囊36膨胀。当作用到安全气囊门32的膝部安全气囊36的膨胀压力达到预定值时,安全气囊门32的外周部32A’从围绕形成在转向管柱下罩48的开口部52的外周边缘部52A分离(即脱离),因此,安全气囊门32朝车辆的后方向下打开。结果,膝部安全气囊36朝转向管柱12下方的区域和转向管柱12两侧的区域膨胀并展开。因此,布置在仪表板和乘员的膝部之间的左右侧部承受并保护乘员的膝部。
如上所述,在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膝部安全气囊装置中,托架18预先在预定位置处固定到转向管柱12的后端部上,然后安全气囊模块30通过卡扣动作安装到托架18上。因此,安装安全气囊模块30的操作实质上得到了简化。结果,根据第一实施例,能够容易地将安全气囊模块30连接到转向管柱12。
作为对比,图5表示如何通过螺栓和螺母将安全气囊模块62安装到预先固定到转向管柱12上的托架60上。如图5所示,如果转向角限止器16在安装安全气囊模块62之前安装到转向管柱12的后端部上,则在平面图中,转向角限止器16与安全气囊模块62紧固到托架60上的位置重叠。因此,在图5中,尽管能够将左螺母64紧固到左螺栓66,但不能够将右螺母68紧固到右螺栓70。因此,在托架60固定到转向管柱12之后,安全气囊模块62的螺栓66、70通过形成在托架60中的相应的螺栓插入孔72、74插入并且螺母64、68分别紧固到螺栓66、70上,然后,将转向角限止器16安装到转向管柱12上。因此,在安装过程上存在限制。同样,紧固螺栓的操作复杂,需要使用某些种类的工具。此外,一旦转向角限止器16固定到转向管柱12上,安全气囊模块62就因为转向角限止器16而不能从转向管柱12上拆卸。
与前述螺栓紧固的安全气囊模块62相比较,根据第一实施例,安装过程中的所述困难消除了,并且能够容易地将安全气囊模块30连接到转向管柱12上。此外,例如,当对安全气囊模块30执行检查时,能够仅通过滑动弹簧构件28以使弹簧构件28的状态从固定状态改变到分离状态而将安全气囊模块30从转向管柱12上容易地拆卸。因此,不再需要执行诸如从车辆拆卸整个转向管柱12的繁琐的过程。此外,如上所述,由于对安装安全气囊模块30和转向角限止器16的程序没有限制,因此在现有的次级过程中不需要大幅度地改变程序。
根据第一实施例,安全气囊门32预先与安全气囊模块30结合。然后,当转向管柱下罩48被固定时,安全气囊门32的外周部32A’以使得外周部32A’被外周边缘部52A部分地覆盖的方式与围绕形成在转向管柱下罩48的下表面48A的开口部52的外周边缘部52A接合。因此,安全气囊门32的打开载荷通过安全气囊门32的外周部32A’和围绕形成在转向管柱下罩48中的开口部52的外周边缘部52A之间的重叠区域确定。通过该构造,与撕裂线设置在转向管柱下罩以使转向管柱下罩沿撕裂线撕裂的构造相比较,能够放宽对于转向管柱下罩48的生产精度的要求,并且转向管柱下罩的一部分用作安全气囊门。结果,由于放宽对生产精度的要求,从而能够降低转向管柱下罩48的生产成本。
此外,根据第一实施例,在模块安装过程中,安全气囊模块30安装到托架18上。然后,在转向管柱罩安装过程中,从上方覆盖转向管柱12的后端部的转向管柱上罩50固定到转向管柱12的上方。然后,转向管柱下罩48以使安全气囊门32的外周部32A’被围绕形成在转向管柱下罩48中的开口部52的外周边缘部52A部分地覆盖的方式固定到安全气囊模块30的下方。因此,通过以使安全气囊门32的外周部32A’被围绕形成在转向管柱下罩48中的开口部52的外周边缘部52A部分地覆盖的方式固定转向管柱下罩48,转向管柱下罩48相对于安全气囊模块30定位。从而易于执行固定转向管柱下罩48的操作。结果,根据第一实施例,能够容易地将安全气囊模块30连接到转向管柱12上,并容易地将转向管柱下罩48固定到安全气囊模块30的下方。
[第二实施例]下文将结合图6描述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构造相同和对应的部分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并将省略其描述。
如图6所示,在根据第二实施例的膝部安全气囊装置80中,足够大以使安全气囊模块30穿过的模块安装开口部86形成在转向管柱下罩82的下表面82A中。模块安装开口部86由与转向管柱下罩82分开形成的罩88覆盖。罩88和转向管柱下罩82通过在膝部安全气囊36展开时用作铰链的搭接片(strap)(未图示)等连接。此外,钉(未图示)设置在罩88的外周的四个侧面上的预定位置处和围绕模块安装开口部86的外周边缘部的预定位置处,因此,罩88通过这些钉的接合与转向管柱下罩82接合。
转向管柱下罩82包括左、右侧壁82B,并且每个侧壁82B包括通过在侧视图中大体上以U形延伸的分割线90限定的门部92。必要时,门部92围绕相应的铰链94打开和关闭。
应该注意的是,安全气囊模块30基本上以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方式构造。然而,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安全气囊模块30没有设置第一实施例中设置的安全气囊门32。
(在实施例中获得的有益效果)根据前述构造,能够以下述方式将安全气囊模块30连接到转向管柱12。
第一,在托架连接的过程中,托架18连接到转向管柱12的后端部。然后,在转向管柱下罩的安装过程中,转向管柱下罩82固定在转向管柱12的后端部的下方。接着,安全气囊模块30通过形成在转向管柱下罩82的下表面82A中的模块安装开口部86插入,并且安全气囊模块30通过上述卡扣动作安装到托架18上。
此时,形成在转向管柱下罩82的侧壁82B中的门部92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向外打开。通过打开门部92在转向管柱下罩82的侧壁82B上形成进入孔96,因此能够容易地将安全气囊模块30通过卡扣动作安装到托架18上。在安全气囊模块30安装到托架18上之后,左、右门部92被关闭,因而置于原始状态中。
之后,作为最后的步骤,转向管柱下罩82的模块安装开口部86被罩88封闭。
如上所述,根据第二实施例,在转向管柱下罩82固定到转向管柱12的下方之后,能够通过卡扣动作将安全气囊模块30安装到托架18上。换句话说,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安装程序为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安装程序相反的程序。通常,如果在安全气囊模块连接到转向管柱之前将转向管柱下罩固定到转向管柱的下方,则将安全气囊模块连接到转向管柱的操作往往变得复杂。然而,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被打开和关闭的门部92设置在转向管柱下罩82的侧壁82B上,并且进入孔96通过打开门部92形成。因此,能够容易地将安全气囊模块30连接到转向管柱12。此外,由于门部92在安全气囊模块30安装到托架18之后关闭,因此能够保持转向管柱下罩82的良好外观。
此外,根据第二实施例,形成在转向管柱下罩82的下表面82A中的模块安装开口部86被罩88封闭。通过该构造,当安全气囊模块30容纳在转向管柱下罩82中时能够提高对安全气囊模块30的保护。由于安全气囊模块30由防护织物38覆盖,因此可能的选择是省略罩88并使模块安装开口部86处于未覆盖的状态。然而,在这种情况下,防护织物38通过模块安装开口部86暴露到外面,这可能导致损坏防护织物38或加速防护织物38的老化。然而,根据第二实施例,由于罩88封闭模块安装开口部86,能够保护安全气囊模块30(特别是膝部安全气囊36)免受潜在的损坏。
(第三实施例)下文将结合图7描述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中的构造相同和相应的部分由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并将省略其详细描述。
如图7所示,在根据第三实施例的膝部安全气囊装置100中,能够通过一个动作将转向管柱下罩102安装到安全气囊模块30和转向管柱上罩104上。
更具体地,多个钩106设置在安全气囊模块30的两个侧部上(即,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基本上呈盒形的模块箱体(未图示)的侧壁,所述基本上呈盒形的模块箱体容纳充气装置以及膝部安全气囊)。多个钩106沿着转向管柱12的轴向设置。
对应于前述钩106的腿部108整体地形成在转向管柱下罩102的内部。腿部108朝转向管柱12向上突出预定长度。每个腿部108在腿部108的高度方向上的预定位置处包括矩形接合孔110。因此,钩106与腿部108通过接合孔110接合。
此外,接合钉112以适当的间隔整体形成在转向管柱下罩102的侧壁102A的上边缘部的内部。转向管柱上罩104包括接合部114。接合部114为形成在转向管柱上罩104的侧壁104A的下边缘部的外部的凹进部。接合钉112与相应的接合部114接合。
(实施例中获得的有益效果)根据前述构造,能够以下述方式容易地将转向管柱下罩102安装到安全气囊模块30和转向管柱上罩104上。
首先,在托架连接过程中,托架18连接到转向管柱12的后端部。接着,在安全气囊模块的安装过程中,包括充气装置34和膝部安全气囊36的安全气囊模块30通过卡扣动作安装到托架18上。然后,转向管柱上罩104通过螺钉紧固等方式固定在转向管柱12的后端部的上方。接着,在转向管柱下罩的安装过程中,从下方覆盖转向管柱12的后端部的转向管柱下罩102通过一个动作安装到安全气囊模块30和转向管柱上罩104上。更具体地,设置在安全气囊模块30的模块箱体的侧壁上的钩106通过弹性变形与沿着转向管柱下罩102的左、右侧壁102A形成的腿部108的相应的接合孔110接合,并且形成在转向管柱下罩102的侧壁102A上的接合钉112通过弹性变形与形成在转向管柱上罩104上的接合部114接合。
如上所述,根据第三实施例,通过使安全气囊模块30的钩106与转向管柱下罩102的接合孔110接合而使转向管柱下罩102从下方固定到安全气囊模块30上,并且通过接合钉112和接合部114之间的接合通过一个动作使转向管柱下罩102安装到转向管柱上罩104上。这样,转向管柱下罩102通过一个动作安装到安全气囊模块30和转向管柱上罩104上,因而能够容易地将转向管柱下罩102安装到安全气囊模块30和转向管柱上罩104上。结果,根据第三实施例,能够容易地将转向管柱下罩102连接到转向管柱12。
[实施例的补充描述](1)在第三实施例中,转向管柱下罩102通过一个动作安装到安全气囊模块30和转向管柱上罩104上。然而,只要通过使转向管柱下罩102与安全气囊模块30和转向管柱上罩104接合而将转向管柱下罩102安装到安全气囊模块30和转向管柱上罩104上,则动作的数量可以不一定是一个,而可以是多于一个。
(2)在前述实施例中,当连接到托架18上时大体上呈Ω形的弹簧构件28被用作推动构件。然而,弹簧的形状和构造不局限于此,在本发明中可以采用不同形状和构造的其他弹簧。此外,在前述实施例中,弹簧构件28被构造为使得当弹簧构件28处于固定状态以及当弹簧构件28处于分离状态时,弹簧构件28没有向安全气囊模块30的安装部44施加推动力。然而,本发明不局限于该构造,并且弹簧构件28可以被构造为使得当弹簧构件28处于固定状态中时,将弹簧构件28的推动力施加到相应的安装部44上,例如,通过将在固定状态中的弹簧构件28的一对腿部28B之间的距离设定为略小于颈部44B的直径。如果当弹簧构件处于固定状态中时将弹簧构件的推动力施加到相应的安装部上,则安全气囊模块牢固地安装到托架上,从而防止安全气囊模块30松动,并且进一步当膝部安全气囊36展开时防止安全气囊模块30的错位。
(3)在前述实施例中,采用诸如弹簧构件的推动构件以将安全气囊模块30安装到托架18上。然而,本发明不局限于该构造,并且安全气囊模块30的安装部可以不利用诸如弹簧构件的推动构件而被固定和分离。例如,托架可包括滑动构件,并且安全气囊模块30可通过使滑动构件滑动而被固定和分离。

Claims (38)

1.一种膝部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转向管柱下罩(48),其从下方覆盖转向管柱(12)的后端部;
安全气囊模块(30),当所述安全气囊模块连接到所述转向管柱时,所述安全气囊模块布置在所述转向管柱下罩内部,所述安全气囊模块包括:气体发生部(34),当被操作时所述气体发生部产生气体;以及膝部安全气囊(36),其以折叠状态容纳在所述安全气囊模块中并通过从所述气体发生部供给的气体膨胀并展开;以及
托架(18),其连接到所述转向管柱的后端部,其中
所述安全气囊模块从下方朝向所述转向管柱运动并通过卡扣动作安装到所述托架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膝部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
转向角限止器(16)以使得所述转向角限止器容纳在转向管柱罩(46)中的方式在所述安全气囊模块(30)上方连接到所述转向管柱(12),并且当从所述转向管柱上方观察时,所述转向角限止器与所述安全气囊模块重叠。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膝部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托架(18)包括至少一个推动构件(28);
通过执行预定操作而使所述至少一个推动构件的状态从固定状态改变到分离状态,并通过以相反的顺序执行所述预定操作而使所述至少一个推动构件的状态从所述分离状态改变到所述固定状态,在所述固定状态中,所述安全气囊模块(30)固定到所述托架上,在所述分离状态中,所述安全气囊模块从所述托架分离;以及
当所述至少一个推动构件置于所述分离状态时,所述安全气囊模块置于所述安全气囊模块安装到所述托架的位置,并且在所述安全气囊模块置于所述位置之后,通过使所述至少一个推动构件的所述分离状态改变到所述固定状态而使所述安全气囊模块固定到所述托架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膝部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全气囊模块包括至少一个安装部(44);
所述托架(18)包括对应于所述至少一个安装部的至少一个安装孔(22);
所述至少一个推动构件(28)以使得所述至少一个推动构件弹性变形为大体上呈U形的方式连接到所述托架,并且所述至少一个推动构件具有发生作用以使所述至少一个推动构件张开的弹性恢复力;
通过使所述至少一个推动构件在一个方向上运动而使所述至少一个推动构件的内周的半径变得大于所述至少一个安装部的外周的最大半径,所述至少一个推动构件置于所述分离状态;以及
通过使所述至少一个推动构件在与所述一个方向相反的方向上运动而使所述推动构件的内周的半径变得小于所述至少一个安装部的外周的最大半径,所述至少一个推动构件置于所述固定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膝部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
安全气囊门(32),当所述膝部安全气囊膨胀时,所述安全气囊门朝向车辆的后方在车辆的高度方向上向下打开,并且所述安全气囊门与所述安全气囊模块相结合;
开口部(52),其在所述转向管柱下罩(48)的下表面形成,并被所述安全气囊门覆盖;以及
当所述安全气囊模块(30)连接到所述转向管柱(12)时,所述安全气囊门的外周部(32A’)被围绕形成在所述转向管柱下罩的所述下表面的所述开口部的外周边缘部(52A)部分地覆盖,以使所述安全气囊门的所述外周部被围绕形成在所述转向管柱下罩的所述下表面的所述开口部的所述外周边缘部支撑。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膝部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全气囊门(32)的所述外周部(32A’)包括阶梯部;以及
围绕形成在所述转向管柱下罩的下表面的所述开口部(52)的外周边缘部(52A)与所述安全气囊门的所述外周部中的所述阶梯部接合,以使围绕形成在所述转向管柱下罩的下表面的所述开口部的所述外周边缘部从下方支撑在所述安全气囊门的所述外周部中的所述阶梯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膝部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罩(88),其覆盖所述转向管柱下罩(82),其中
模块安装开口部(86),其在所述转向管柱下罩的下表面形成,并且足够大以使所述安全气囊模块(30)穿过,并且所述模块安装开口部被所述罩从所述转向管柱下罩的外侧覆盖。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膝部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门部(92),其被手动地打开和关闭,并且其设置在所述转向管柱下罩(82)的侧壁(82B)中。
9.一种膝部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转向管柱下罩(48),其从下方覆盖转向管柱(12)的后端部;
安全气囊模块(30),当所述安全气囊模块连接到所述转向管柱时,所述安全气囊模块布置在所述转向管柱下罩内部,所述安全气囊模块包括:气体发生部(34),当被操作时所述气体发生部产生气体;以及膝部安全气囊(36),其以折叠状态容纳在所述安全气囊模块中并通过从所述气体发生部供给的气体膨胀并展开;
托架(18),其连接到所述转向管柱的后端部,以及
至少一个固定构件,其将所述安全气囊模块连接到所述转向管柱,其中
所述安全气囊模块从下方朝向所述转向管柱运动并通过滑动所述至少一个固定构件而被安装到所述托架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膝部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
转向角限止器(16)以使得所述转向角限止器容纳在转向管柱罩(46)中的方式在所述安全气囊模块(30)上方连接到所述转向管柱(12),并且当从所述转向管柱上方观察时,所述转向角限止器与所述安全气囊模块重叠。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膝部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托架(18)包括至少一个推动构件(28);
通过执行预定操作而使所述至少一个推动构件的状态从固定状态改变到分离状态,并通过以相反的顺序执行所述预定操作而使所述至少一个推动构件的状态从所述分离状态改变到所述固定状态,在所述固定状态中,所述安全气囊模块(30)固定到所述托架上,在所述分离状态中,所述安全气囊模块从所述托架分离;以及
当所述至少一个推动构件置于所述分离状态时,所述安全气囊模块置于所述安全气囊模块安装到所述托架的位置,并且在所述安全气囊模块置于所述位置之后,通过使所述至少一个推动构件的所述分离状态改变到所述固定状态而使所述安全气囊模块固定到所述托架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膝部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全气囊模块包括至少一个安装部(44);
所述托架(18)包括对应于所述至少一个安装部的至少一个安装孔(22);
所述至少一个推动构件(28)以使得所述至少一个推动构件弹性变形为大体上呈U形的方式连接到所述托架,并且所述至少一个推动构件具有发生作用以使所述至少一个推动构件张开的弹性恢复力;
通过使所述至少一个推动构件在一个方向上运动而使所述至少一个推动构件的内周的半径变得大于所述至少一个安装部的外周的最大半径,所述至少一个推动构件置于所述分离状态;以及
通过使所述至少一个推动构件在与所述一个方向相反的方向上运动而使所述推动构件的内周的半径变得小于所述至少一个安装部的外周的最大半径,所述至少一个推动构件置于所述固定状态。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膝部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
安全气囊门(32),当所述膝部安全气囊膨胀时,所述安全气囊门朝向车辆的后方在车辆的高度方向上向下打开,并且所述安全气囊门与所述安全气囊模块相结合;
开口部(52),其在所述转向管柱下罩(48)的下表面形成,并被所述安全气囊门覆盖;以及
当所述安全气囊模块(30)连接到所述转向管柱(12)时,所述安全气囊门的外周部(32A’)被围绕形成在所述转向管柱下罩的所述下表面的所述开口部的外周边缘部(52A)部分地覆盖,以使所述安全气囊门的所述外周部被围绕形成在所述转向管柱下罩的所述下表面的所述开口部的所述外周边缘部支撑。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膝部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全气囊门(32)的所述外周部(32A’)包括阶梯部;以及
围绕形成在所述转向管柱下罩的下表面的所述开口部(52)的外周边缘部(52A)与所述安全气囊门的所述外周部中的所述阶梯部接合,以使围绕形成在所述转向管柱下罩的下表面的所述开口部的所述外周边缘部从下方支撑在所述安全气囊门的所述外周部中的所述阶梯部。
15.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膝部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罩(88),其覆盖所述转向管柱下罩(82),其中
模块安装开口部(86),其在所述转向管柱下罩的下表面形成,并且足够大以使所述安全气囊模块(30)穿过,并且所述模块安装开口部被所述罩从所述转向管柱下罩的外侧覆盖。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膝部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门部(92),其被手动地打开和关闭,并且其设置在所述转向管柱下罩(82)的侧壁(82B)中。
17.一种膝部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转向管柱下罩(48),其从下方覆盖转向管柱(12)的后端部;
安全气囊模块(30),当所述安全气囊模块连接到所述转向管柱时,所述安全气囊模块布置在所述转向管柱下罩内部,所述安全气囊模块包括:气体发生部(34),当被操作时所述气体发生部产生气体;以及膝部安全气囊(36),其以折叠状态容纳在所述安全气囊模块中并通过从所述气体发生部供给的气体膨胀并展开;
托架(18),其连接到所述转向管柱的后端部,以及
至少一个固定机构,其将所述安全气囊模块可拆卸地连接到所述转向管柱,其中
所述安全气囊模块从下方朝向所述转向管柱运动,并且
通过对所述至少一个固定机构进行一次操作而将所述安全气囊模块固定到所述托架上,并且通过对所述至少一个固定机构进行一次操作而将所述安全气囊模块从所述托架分离。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膝部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
转向角限止器(16)以使得所述转向角限止器容纳在转向管柱罩(46)中的方式在所述安全气囊模块(30)上方连接到所述转向管柱(12),并且当从所述转向管柱上方观察时,所述转向角限止器与所述安全气囊模块重叠。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膝部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托架(18)包括至少一个推动构件(28);
通过执行预定操作而使所述至少一个推动构件的状态从固定状态改变到分离状态,并通过以相反的顺序执行所述预定操作而使所述至少一个推动构件的状态从所述分离状态改变到所述固定状态,在所述固定状态中,所述安全气囊模块(30)固定到所述托架上,在所述分离状态中,所述安全气囊模块从所述托架分离;以及
当所述至少一个推动构件置于所述分离状态时,所述安全气囊模块置于所述安全气囊模块安装到所述托架的位置,并且在所述安全气囊模块置于所述位置之后,通过使所述至少一个推动构件的所述分离状态改变到所述固定状态而使所述安全气囊模块固定到所述托架上。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膝部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全气囊模块包括至少一个安装部(44);
所述托架(18)包括对应于所述至少一个安装部的至少一个安装孔(22);
所述至少一个推动构件(28)以使得所述至少一个推动构件弹性变形为大体上呈U形的方式连接到所述托架,并且所述至少一个推动构件具有发生作用以使所述至少一个推动构件张开的弹性恢复力;
通过使所述至少一个推动构件在一个方向上运动而使所述至少一个推动构件的内周的半径变得大于所述至少一个安装部的外周的最大半径,所述至少一个推动构件置于所述分离状态;以及
通过使所述至少一个推动构件在与所述一个方向相反的方向上运动而使所述推动构件的内周的半径变得小于所述至少一个安装部的外周的最大半径,所述至少一个推动构件置于所述固定状态。
21.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膝部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全气囊模块(30)包括至少一个安装部(44);
所述托架(18)包括与所述至少一个安装部接合的至少一个被安装部(22);以及
通过使所述固定机构在一个方向上运动而使所述至少一个安装部和所述至少一个被安装部彼此固定,并且通过使所述固定机构在与所述一个方向相反的方向上运动而使所述至少一个安装部和所述至少一个被安装部彼此分离。
22.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膝部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
安全气囊门(32),当所述膝部安全气囊膨胀时,所述安全气囊门朝向车辆的后方在车辆的高度方向上向下打开,并且所述安全气囊门与所述安全气囊模块相结合;
开口部(52),其在所述转向管柱下罩(48)的下表面形成,并被所述安全气囊门覆盖;以及
当所述安全气囊模块(30)连接到所述转向管柱(12)时,所述安全气囊门的外周部(32A’)被围绕形成在所述转向管柱下罩的所述下表面的所述开口部的外周边缘部(52A)部分地覆盖,以使所述安全气囊门的所述外周部被围绕形成在所述转向管柱下罩的所述下表面的所述开口部的所述外周边缘部支撑。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膝部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全气囊门(32)的所述外周部(32A’)包括阶梯部;以及
围绕形成在所述转向管柱下罩的下表面的所述开口部(52)的外周边缘部(52A)与所述安全气囊门的所述外周部中的所述阶梯部接合,以使围绕形成在所述转向管柱下罩的下表面的所述开口部的所述外周边缘部从下方支撑在所述安全气囊门的所述外周部中的所述阶梯部。
24.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膝部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罩(88),其覆盖所述转向管柱下罩(82),其中
模块安装开口部(86),其在所述转向管柱下罩的下表面形成,并且足够大以使所述安全气囊模块(30)穿过,并且所述模块安装开口部被所述罩从所述转向管柱下罩的外侧覆盖。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膝部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门部(92),其被手动地打开和关闭,并且其设置在所述转向管柱下罩(82)的侧壁(82B)中。
26.一种膝部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转向管柱下罩(102),其从下方覆盖转向管柱(12)的后端部;
转向管柱上罩(104),其安装到所述转向管柱下罩上并从上方覆盖所述转向管柱(12)的后端部;以及
安全气囊模块(30),当所述安全气囊模块连接到所述转向管柱时,其布置在所述转向管柱下罩内部,所述安全气囊模块包括:气体发生部(34),当被操作时所述气体发生部产生气体;以及膝部安全气囊(36),其以折叠状态容纳在所述安全气囊模块中并通过从所述气体发生部供给的气体膨胀并展开;以及
托架(18),其连接到所述转向管柱的后端部,其中
所述安全气囊模块从下方朝向所述转向管柱运动,并被固定到所述托架上;并且
通过将所述转向管柱下罩从下方钩住所述安全气囊模块而将所述转向管柱下罩固定到所述安全气囊模块上,并且通过所述转向管柱下罩和所述转向管柱上罩之间的接合(112,114)而将所述转向管柱下罩安装到所述转向管柱上罩上。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膝部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向管柱下罩(112)通过一个动作被安装到所述转向管柱上罩(104)上。
28.一种连接膝部安全气囊装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托架连接到转向管柱的后端部;
使安全气囊模块从下方朝向所述转向管柱运动;以及
将所述安全气囊模块卡扣到所述托架上从而使所述安全气囊模块布置在所述转向管柱下方,其中所述安全气囊模块包括:气体发生部,当被操作时所述气体发生部产生气体;膝部安全气囊,其以折叠状态容纳在所述安全气囊模块中并通过从所述气体发生部供给的气体膨胀并展开;以及安全气囊门,其通过所述膝部安全气囊的膨胀压力朝车辆的后方在车辆的高度方向上向下打开;以及
将从下方覆盖所述转向管柱的所述后端部的转向管柱下罩按以下方式固定在所述安全气囊模块下方:使所述安全气囊门的外周部被围绕形成在所述转向管柱下罩的下表面的开口部的外周边缘部部分地覆盖,并将从上方覆盖所述转向管柱的所述后端部的转向管柱上罩固定在所述转向管柱的上方。
29.一种连接膝部安全气囊装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托架连接到转向管柱的后端部;
使安全气囊模块从下方朝向所述转向管柱运动;以及
通过滑动将所述安全气囊模块固定到所述托架上的至少一个固定构件而将所述安全气囊模块安装到所述托架上,从而使所述安全气囊模块布置在所述转向管柱下方,其中所述安全气囊模块包括:气体发生部,当被操作时所述气体发生部产生气体;膝部安全气囊,其以折叠状态容纳在所述安全气囊模块中并通过从所述气体发生部供给的气体膨胀并展开;以及安全气囊门,其通过所述膝部安全气囊的膨胀压力朝车辆的后方在车辆的高度方向上向下打开;以及
将从下方覆盖所述转向管柱的所述后端部的转向管柱下罩按以下方式固定在所述安全气囊模块下方:使所述安全气囊门的外周部被围绕形成在所述转向管柱下罩的下表面的开口部的外周边缘部部分地覆盖,并将从上方覆盖所述转向管柱的所述后端部的转向管柱上罩固定在所述转向管柱的上方。
30.一种连接膝部安全气囊装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托架连接到转向管柱的后端部;
使安全气囊模块从下方朝向所述转向管柱运动;以及
通过对至少一个固定机构进行一次操作而将安全气囊模块安装到所述托架上,从而使所述安全气囊模块布置在所述转向管柱下方,其中所述安全气囊模块包括:气体发生部,当被操作时所述气体发生部产生气体;膝部安全气囊,其以折叠状态容纳在所述安全气囊模块中并通过从所述气体发生部供给的气体膨胀并展开;以及安全气囊门,其通过所述膝部安全气囊的膨胀压力朝车辆的后方在车辆的高度方向上向下打开;以及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固定机构将所述安全气囊模块可拆卸地固定到所述托架上;并且
将从下方覆盖所述转向管柱的所述后端部的转向管柱下罩按以下方式固定在所述安全气囊模块下方:使所述安全气囊门的外周部被围绕形成在所述转向管柱下罩的下表面的开口部的外周边缘部部分地覆盖,并将从上方覆盖所述转向管柱的所述后端部的转向管柱上罩固定在所述转向管柱的上方。
31.一种连接膝部安全气囊装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托架连接到转向管柱的后端部;
将转向管柱下罩固定在所述转向管柱的后端部的下方,所述转向管柱下罩的下表面包括足够大以使安全气囊模块穿过的模块安装开口部,其中所述安全气囊模块包括:气体发生部,当被操作时所述气体发生部产生气体;以及膝部安全气囊,其以折叠状态容纳在所述安全气囊模块中并通过从所述气体发生部供给的气体膨胀并展开;
使所述安全气囊模块从下方朝所述转向管柱运动;
通过所述模块安装开口部将所述安全气囊模块卡扣到所述托架上;以及
将罩从所述转向管柱下罩的外侧安装到所述转向管柱下罩以使所述转向管柱下罩的所述模块安装开口部被所述罩封闭。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连接膝部安全气囊装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门部设置在所述转向管柱下罩的侧壁中,所述门部被手动地打开和关闭,并且当将所述安全气囊模块安装到所述托架上时,所述门部打开,而在将所述安全气囊模块安装到所述托架之后,所述门部关闭。
33.一种连接膝部安全气囊装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托架连接到转向管柱的后端部;
将转向管柱下罩固定在所述转向管柱的所述后端部的下方,所述转向管柱下罩的下表面包括足够大以使安全气囊模块穿过的模块安装开口部,其中所述安全气囊模块包括:气体发生部,当被操作时所述气体发生部产生气体;以及膝部安全气囊,其以折叠状态容纳在所述安全气囊模块中并通过从所述气体发生部供给的气体膨胀并展开;
使所述安全气囊模块从下方朝所述转向管柱运动;通过滑动至少一个固定构件将所述安全气囊模块安装到所述托架上,所述至少一个固定构件通过所述模块安装开口部将所述安全气囊模块固定到所述托架上;以及
将罩从所述转向管柱下罩的外侧安装到所述转向管柱下罩以使所述转向管柱下罩的所述模块安装开口部被所述罩封闭。
34.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连接膝部安全气囊装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门部设置在所述转向管柱下罩的侧壁中,所述门部被手动地打开和关闭,并且当将所述安全气囊模块安装到所述托架上时,所述门部打开,而在将所述安全气囊模块安装到所述托架之后,所述门部关闭。
35.一种连接膝部安全气囊装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托架连接到转向管柱的后端部;
将转向管柱下罩固定在所述转向管柱的所述后端部的下方,所述转向管柱下罩的下表面包括足够大以使安全气囊模块穿过的模块安装开口部,其中所述安全气囊模块包括:气体发生部,当被操作时所述气体发生部产生气体;以及膝部安全气囊,其以折叠状态容纳在所述安全气囊模块中并通过从所述气体发生部供给的气体膨胀并展开;
使所述安全气囊模块从下方朝所述转向管柱运动;
通过所述模块安装开口部通过对至少一个固定机构进行一次操作而将所述安全气囊模块安装到所述托架上,其中所述固定机构将所述安全气囊模块可拆卸地固定到所述托架上;以及
将罩从所述转向管柱下罩的外侧安装到所述转向管柱下罩以使所述转向管柱下罩的所述模块安装开口部被所述罩封闭。
36.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连接膝部安全气囊装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门部设置在所述转向管柱下罩的侧壁中,所述门部被手动地打开和关闭,并且当将所述安全气囊模块安装到所述托架上时,所述门部打开,而在将所述安全气囊模块安装到所述托架之后,所述门部关闭。
37.一种连接膝部安全气囊装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托架连接到转向管柱的后端部;
使安全气囊模块从下方朝向所述转向管柱运动;
将所述安全气囊模块安装到所述托架上,其中所述安全气囊模块包括:气体发生部,当被操作时所述气体发生部产生气体;以及膝部安全气囊,其以折叠状态容纳在所述安全气囊模块中并通过从所述气体发生部供给的气体膨胀并展开;以及
使从下方覆盖所述转向柱的所述后端部的转向管柱下罩与设置在所述安全气囊模块中的至少一个接合部接合,以及
通过所述转向管柱下罩和转向管柱上罩之间的接合将所述转向管柱下罩安装到所述转向管柱上罩上,所述转向管柱上罩从上方覆盖所述转向管柱的所述后端部。
38.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连接膝部安全气囊装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向管柱下罩通过一个动作被安装到所述转向管柱上罩上。
CN2008800151108A 2007-05-09 2008-05-08 膝部安全气囊装置及其连接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67880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124669A JP4758390B2 (ja) 2007-05-09 2007-05-09 コラム付けニーエアバッグ装置及びその組付方法
JP124669/2007 2007-05-09
PCT/IB2008/001136 WO2008139297A1 (en) 2007-05-09 2008-05-08 Knee airbag device and connecting method thereof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78809A CN101678809A (zh) 2010-03-24
CN101678809B true CN101678809B (zh) 2012-06-27

Family

ID=397140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015110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678809B (zh) 2007-05-09 2008-05-08 膝部安全气囊装置及其连接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2) US8282123B2 (zh)
EP (1) EP2144790B1 (zh)
JP (1) JP4758390B2 (zh)
CN (1) CN101678809B (zh)
AT (1) ATE544636T1 (zh)
WO (1) WO200813929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752942B2 (ja) * 2009-04-02 2011-08-17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コラム付けニーエアバッグ装置
DE102009022323A1 (de) * 2009-05-22 2010-11-25 Daimler Ag Airbagbefestigungsvorrichtung mit Schieber
JP5158033B2 (ja) * 2009-07-30 2013-03-06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ステアリングコラム
JP5206756B2 (ja) * 2010-09-30 2013-06-12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エアバッグ装置付きステアリングホイール
DE102016001457A1 (de) * 2016-02-09 2017-08-10 Trw Automotive Gmbh Kniegassackmodul
JP6962737B2 (ja) * 2017-08-21 2021-11-05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エアバッグ装置
US11383665B2 (en) * 2019-12-10 2022-07-12 Autoliv Asp, Inc. Driver airbag module coupling assemblies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750A (zh) * 1994-05-27 1996-03-20 Trw莱帕有限公司 为机动车驾驶员设置的乘员约束系统
DE19809428A1 (de) * 1998-03-05 1999-09-09 Volkswagen Ag Sicherheitsausstattung für ein Kraftfahrzeug
DE20117794U1 (de) * 2001-10-31 2002-05-29 Trw Repa Gmbh Knierückhaltevorrichtung für einen Fahrer
DE202006001826U1 (de) * 2006-02-02 2006-05-18 Takata-Petri Ag Sicherheitsvorrichtung für die Fahrerseite eines Kraftfahrzeuge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8737A (ja) * 1991-07-03 1993-01-19 Hino Motors Ltd 車両の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US5489116A (en) 1994-12-27 1996-02-06 Ford Motor Company Air bag mounting assembly
JPH09169276A (ja) * 1995-12-20 1997-06-30 Toyoda Gosei Co Ltd ステアリングコラムカバー
JP2001058572A (ja) * 1999-08-20 2001-03-06 Takata Corp エアバッグ装置の設置構造
JP2001180419A (ja) * 1999-12-24 2001-07-03 Toyoda Gosei Co Ltd エアバッグ装置
US7182365B2 (en) * 2000-07-07 2007-02-27 Toyoda Gosei Co., Ltd. Air bag device for knee protection
US6942245B2 (en) * 2000-07-07 2005-09-13 Toyoda Gosei, Co., Ltd. Air bag device for knee protection
JP2002037003A (ja) * 2000-07-21 2002-02-06 Toyoda Gosei Co Ltd 膝保護用エアバッグ装置
DE20017527U1 (de) * 2000-10-12 2001-02-22 Trw Automotive Safety Sys Gmbh Fahrzeuglenkrad
GB2383301A (en) * 2001-12-18 2003-06-25 Autoliv Dev Air bag unit with locating means
GB2385834A (en) * 2002-03-01 2003-09-03 Autoliv Dev Air bag mounting arrangement on vehicle steering wheel
JP4029678B2 (ja) * 2002-06-26 2008-01-09 タカタ株式会社 乗員脚部保護装置
JP3972765B2 (ja) * 2002-08-08 2007-09-05 タカタ株式会社 乗員脚部保護装置
JP4142479B2 (ja) * 2003-03-26 2008-09-03 日産ディーゼル工業株式会社 脚部エアバッグ装置用ステアリングコラムカバー構造
JP4446830B2 (ja) * 2004-07-29 2010-04-07 日本プラスト株式会社 エアバッグ装置
JP4797584B2 (ja) * 2005-03-16 2011-10-19 タカタ株式会社 エアバッグ装置付きステアリングホイール
JP2007203937A (ja) * 2006-02-03 2007-08-16 Toyoda Gosei Co Ltd 膝保護用エアバッグ装置
KR100848497B1 (ko) * 2007-01-19 2008-07-28 주식회사 만도 와이어 블록 어셈블리를 구비한 자동차의 충격 흡수식조향컬럼
JP4260190B2 (ja) * 2007-03-01 2009-04-30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エアバッグ装置を有したステアリングコラム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750A (zh) * 1994-05-27 1996-03-20 Trw莱帕有限公司 为机动车驾驶员设置的乘员约束系统
DE19809428A1 (de) * 1998-03-05 1999-09-09 Volkswagen Ag Sicherheitsausstattung für ein Kraftfahrzeug
DE20117794U1 (de) * 2001-10-31 2002-05-29 Trw Repa Gmbh Knierückhaltevorrichtung für einen Fahrer
DE202006001826U1 (de) * 2006-02-02 2006-05-18 Takata-Petri Ag Sicherheitsvorrichtung für die Fahrerseite eines Kraftfahrzeuge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78809A (zh) 2010-03-24
EP2144790B1 (en) 2012-02-08
ATE544636T1 (de) 2012-02-15
EP2144790A1 (en) 2010-01-20
WO2008139297A1 (en) 2008-11-20
JP2008279856A (ja) 2008-11-20
US8366143B2 (en) 2013-02-05
US20100127485A1 (en) 2010-05-27
JP4758390B2 (ja) 2011-08-24
US8282123B2 (en) 2012-10-09
US20120326419A1 (en) 2012-12-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78809B (zh) 膝部安全气囊装置及其连接方法
KR102069188B1 (ko) 커튼 에어백 장치의 탑재 구조 및 커튼 에어백의 전개 방법
JP2721719B2 (ja) エアバッグモジュールとその組立法
JP5321581B2 (ja) 車両用ニーエアバッグ装置
CN101253072B (zh) 气囊以及气囊装置
US20040232663A1 (en) Externally developed airbag device
US8491002B2 (en) Airbag covers, airbag modules including such covers, and methods of making airbag covers for use with airbag modules
CN104703839A (zh) 具备侧面安全气囊装置的车辆用座椅以及侧面安全气囊装置的向车辆用座椅组装的组装方法
JP2002510577A (ja) 自動車用ルーフライナ
CN101397002A (zh) 气囊的罩体以及气囊装置
EP2147834B1 (en) Air-bag device for walker and car with the same
CN103747984A (zh) 具有气囊模块的车辆方向盘
EP2172373B1 (en) Air-bag device for pedestrian
US20060220357A1 (en) Pillar trim component
CN105857244A (zh) 行人保护安全气囊装置
JP4831005B2 (ja) 車外用エアバッグ装置
US20060043705A1 (en) Gas bag module having deployment aid
JP4744278B2 (ja) 非乗員保護装置
EP2088039A1 (en) Airbag device
JP2002362297A (ja) 乗員拘束装置の配設構造
JPH10138859A (ja) 自動車用乗員保護装置の固定構造
EP3862232A1 (en) Rear side airbag device
JP4762677B2 (ja) エアバッグ装置のカバー
US20130161929A1 (en) Vehicle airbag support assembly
US11912224B2 (en) Knee protection airbag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627

Termination date: 2021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