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65091A - 头枕 - Google Patents

头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65091A
CN101665091A CN200910167297A CN200910167297A CN101665091A CN 101665091 A CN101665091 A CN 101665091A CN 200910167297 A CN200910167297 A CN 200910167297A CN 200910167297 A CN200910167297 A CN 200910167297A CN 101665091 A CN101665091 A CN 10166509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tainer
bearing plate
stay bearing
application
st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1672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665091B (zh
Inventor
大塚太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Boshoku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Boshoku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Boshoku Corp filed Critical Toyota Boshoku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6650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6509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66509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6509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80Head-rests
    • B60N2/888Head-rests with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against abnormal g-forces, e.g. by displacement of the head-res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 Chair Legs, Seat Parts, And Backrests (AREA)

Abstract

一种头枕,其包括:被组装到座椅靠背的基部构件;通过连接机构被组装到基部构件的支撑板;随同连接机构动作的锁定机构,由此支撑板弹出;防复位机构,其被构造成防止在支撑板弹出的过程中由施加的载荷使支撑板复位到初始位置。防复位机构包括:棘轮,其包括在位于外周面的台阶部;止动件,其被可转动地安装到基部构件并且能够与棘轮的台阶部接合。止动件被设置成可以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在第一状态中,止动件被沿第一转动方向施力以与棘轮的台阶部接合,在第二状态中,止动件被沿与第一转动方向相反的第二转动方向施力。

Description

头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头枕。
背景技术
一种被称作主动头枕(active headrest)的头枕被构造成当车辆被从后方撞击时使得锁定机构解除锁定,并且连接机构随同解锁操作而动作,因此支撑板弹出以接收乘客头部的后侧。一些主动头枕具有防复位机构,该防复位机构借助于止动件防止或限制在支撑板的弹出过程中由乘客头部的后侧所施加的载荷使支撑板复位到弹出之前的初始位置。借助该机构,支撑板能够被保持在接近乘客头部的后侧的位置处,从而能够可靠地接收乘客头部的后侧。
日本特开2007-106384号公报或US7,517,015描述了现有技术的主动头枕。
但是,在上述头枕中,当执行用于使如此弹出的支撑板复位到初始位置的操作时,除非止动件施加的限制被保持在释放状态,否则支撑板将不能复位到其初始位置。具体地,当执行复位操作时,操作人员必须在用一只手将止动件保持在释放状态的同时用另一只手将支撑板复位到初始位置。由于操作同时需要两只手,所以这种复位操作的可操作性不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方面是提供一种头枕,其中,即使当头枕被构造成支撑板在车辆被从后方撞击时弹出以接收乘客头部的后侧并且头枕具有防复位机构时,用于复位弹出的支撑板的操作也是容易的,该防复位机构用于防止在支撑板的弹出过程中由乘客头部的后侧施加的载荷使支撑板复位到支撑板的弹出之前的初始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典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头枕,其包括:基部构件,其被组装到座椅靠背;支撑板,其通过连接机构被组装到基部构件;锁定机构,在车辆被从后方撞击时锁定机构解除锁定,使得连接机构随同锁定机构的解锁操作而动作,由此支撑板弹出以接收乘客头部的后侧;防复位机构,其被构造成防止在支撑板弹出的过程中由乘客头部的后侧施加的载荷使支撑板复位到支撑板的在支撑板弹出之前所处的初始位置,其中,防复位机构包括:棘轮(ratchet),其包括位于其外周面的台阶部;以及止动件,其被可转动地安装到基部构件,以能够与棘轮的台阶部接合,并且,止动件被设置成能够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在第一状态下,止动件被沿第一转动方向施力以与棘轮的台阶部接合,在第二状态下,止动件被沿与第一转动方向相反的第二转动方向施力。
根据上述构造,当执行用于复位支撑板的操作时,操作人员能够在不用一只手保持脱离止动件的限制的支撑板的情况下保持支撑板。因此,操作不需要两只手。因此,改善了复位操作的可操作性。结果,能够容易地执行用于复位弹出的支撑板的操作。
在所述头枕中,止动件可以包括钩部,在支撑板弹出后,在通过将对止动件的施力方向从第一转动方向切换到第二转动方向来执行用于将弹出的支撑板复位到初始位置的操作时,棘轮的台阶部可以与止动件的钩部干涉,由此对止动件的施力方向从第二转动方向切换到第一转动方向。
根据上述构造,对止动件的施力方向也能够随同用于复位支撑板的操作而得以复位。因此,不需要单独地进行用于复位止动件的操作。
在所述头枕中,防复位机构可以还包括拉伸弹簧,拉伸弹簧可切换地沿第一转动方向或第二转动方向对止动件施力。
在所述头枕中,拉伸弹簧可以被钩连在止动件的端部并沿施力方向施力,止动件被可绕转轴在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之间转动地安装到基部构件,在止动件绕转轴在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之间切换的过程中,从止动件的与拉伸弹簧钩连的端部沿施力方向延伸的线经过所述转轴。
在所述头枕中,止动件可以具有能够从基部构件的外部切换对止动件的施力方向的操作部。
根据该结构,当对止动件的施力方向被从第一转动方向改变到第二转动方向时,可以通过促动操作部而不用使用例如工具等来执行切换。因此,可以容易地执行切换操作。
附图说明
在附图中: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典型实施例的头枕的内部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示出图1的组装状态的头枕的通常状态的侧视图;
图3是示出图2中由于车辆被从后方撞击而导致支撑板最大限度地弹出时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4是示出图3中当载荷从乘客头部的后侧施加到支撑板时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5是示出图4中当对止动件的施力方向被改变时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6是示出图5中的在用于复位如此弹出的支撑板的操作的过程中棘轮的台阶部与止动件的钩部干涉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7是示出由图6中示出的干涉开始复位对止动件的施力方向时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8A和图8B是示出头枕中的锁定机构的侧视图;以及
图9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典型实施例的头枕的通常状态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将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典型实施例。
(第一典型实施例)
首先,将参考图1至图8描述本发明的第一典型实施例。图1是示出根据第一典型实施例的头枕的内部结构的分解立体图;图2是示出图1的组装状态的头枕的通常状态的侧视图。图3是示出图2中由于车辆被从后方撞击而导致支撑板最大限度地弹出时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4是示出图3中当载荷从乘客头部的后侧被施加到支撑板时的状态的侧视图。图5是示出图4中当对止动件的施力方向改变时的状态的侧视图。图6是示出图5中的在用于复位如此弹出的支撑板的操作的过程中棘轮的台阶部与止动件的钩部干涉的状态的侧视图。图7是示出由图6中示出的干涉开始复位对止动件的施力方向时的状态的侧视图。图8A和图8B是示出头枕中的锁定机构的侧视图。
为了容易理解头枕3的内部结构,从图1中略去了缓冲结构和表皮结构,并且在图1中仅示出了头枕的内部框架结构。在下面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前”、“后”、“左”、和“右”分别指在各个附图中提供的“上”、“下”、“前”、“后”、“左”、和“右”方向;即,基于头枕3的“上”、“下”、“前”、“后”、“左”、和“右”方向。
首先,将参考图1描述本发明的第一典型实施例的头枕3的结构。头枕3包括:基部构件20,其构成头枕的基部;一对支柱22、22,其被一体地组装到基部构件20;板状支撑板24,其覆盖基部构件20的前面并能够接收坐在座垫(未示出)上的乘客头部的后侧;后盖26,其覆盖支撑板24的背面;衬垫构件28(未示出),其被组装为包裹支撑板24及后盖26;以及覆盖构件28a(未示出),其覆盖衬垫构件28。
由于头枕如上所述地构造,所以后盖26和衬垫构件28与支撑板24形成为一体。因此,应注意的是,即使在下面描述支撑板24的弹出时,后盖26和衬垫构件28也以一体的方式与支撑板24连动地弹出。
现在将描述头枕3的组成构件中的一对支柱22和22。所述一对支柱22和22为管状。支柱22和22被插入到设置在座椅靠背中的一对支撑件(未示出)中,由此能够将头枕3组装到座椅靠背中。此外,杆36被插入到例如左侧支柱22中。
在杆36的上端被后面将要描述的锁定机构R的释放构件K捕捉的状态下,将杆36插入到左侧支柱22中。头枕被构造为当车辆被从后方撞击时,后侧撞击检测部件(未示出)运作,杆36随同后侧撞击检测部件的运作而被向上推,以触发释放构件K,从而使锁定机构R解除锁定。
现在将描述头枕3的支撑板24。支撑板24被组装为借助于包括使用厚连接板30的连接机构(例如,三点式连接机构)而连接到基部构件20。详细描述三点式连接机构。连接板30的位于宽度方向上的两端的一侧(后侧)通过销P1被可转动地安装到基部构件20的右上部和左上部。类似地,连接板30的位于宽度方向上的两端的另一侧(前侧)通过销P2被可转动地安装到支撑板24的右上部和左上部。
基部构件20形成有长孔20a,长孔20a在基部构件20的右下部和左下部处大致沿上下方向延伸。联接销32被固定地安装到支撑板24的背面侧以横向延伸穿过支撑板24。联接销32可以在形成于基部构件20中的长孔20a内移动。因此,三点式连接机构由三点构成,即,设置在连接板30的一端的销P1、设置在连接板30的另一端的销P2、以及联接销32。
第一拉伸弹簧51(仅在图2中示出)钩连在联接销32与基部构件20的上侧(销P1)之间。联接销32由此被朝向基部构件20的长孔20a的上端施力;也就是,支撑板24被沿相对于基部构件20的前上方向施力。
将参考图8A和图8B详细描述锁定机构R。锁定机构R包括释放构件K、顶杆(pole)61及钩62。顶杆61被可转动地设置到基部构件20并被顶杆弹簧63沿顺时针方向施力。释放构件K被可转动地设置到基部构件20并能够抵抗顶杆弹簧63所施加的力而使顶杆61沿逆时针方向转动。钩62被可转动地设置到基部构件,并被钩弹簧64沿逆时针方向施力。钩62具有可与顶杆61接合的第一接合部及可与联接销32接合的第二接合部。如图8A中所示,当锁定机构R被锁定时,顶杆61与钩62的第一接合部接合以抵抗钩弹簧64所施加的力限制钩62的转动,使得钩62的第二接合部保持与联接销32接合,从而将联接销32锁定在长孔20a的下端处。当释放构件K被触发以使顶杆61转动时,顶杆61和钩62的第一接合部之间的接合被释放。然后,钩62通过钩弹簧64所施加的力而沿逆时针方向转动,从而释放联接销32的锁定,并且联接销32朝向长孔20a的上端移动,如图8B中所示。
在车辆未被从后方撞击的通常时间中,如图8A中所示,联接销32被锁定机构R锁定(被保持在各个长孔20a的下端),使得支撑板24与基部构件20成一体状态,也就是,支撑板24并不从基部构件20突出。下文中,头枕3的这种状态被称为“头枕3的通常状态”。如上所述,当锁定机构R被解除锁定时,联接销32通过第一拉伸弹簧51所施加的力从各个长孔20a的下端朝向上端移动,如图8B中所示。连接机构随同联接销32的移动而动作,于是支撑板24从基部构件20向乘客头部的后侧弹出(突出)。
棘轮40一体地形成在连接板30的宽度方向上的面对基部构件20的表面(连接板30的下表面)上。例如,每个棘轮40的外周中均形成两个台阶部40a和40b。同时,能够与台阶部40a和40b接合的止动件50被可转动地安装到基部构件20。第二拉伸弹簧52被钩连在止动件50的后端50b与锁定机构R之间。
第二拉伸弹簧52被钩连在对止动件50的施力方向能够被改变的位置处。具体地,第二拉伸弹簧52被可切换地钩连,使得止动件50能够被沿止动件50与棘轮40的台阶部40a和40b接合的第一转动方向(图2中的顺时针方向)施力,以及,相反地,使得止动件50还能够被沿与第一转动方向相反的第二转动方向(图2中的逆时针方向)施力。换言之,止动件50被设置为可以在止动件被沿第一转动方向施力以与棘轮40的台阶部40a和40b接合的第一状态、以及止动件被沿与第一转动方向相反的第二转动方向施力的第二状态之间切换。
在所述状态的这种切换过程中,从第二拉伸弹簧52被钩连的位置沿对止动件50施力的方向延伸的线经过止动件50所绕的转轴(死点),从而能够在第一转动方向和第二转动方向之间切换对止动件50施力的方向。
止动件50形成有钩部50c,当对止动件50施力的方向为第二转动方向时,钩部50c能够与棘轮40的第二台阶部40b干涉。因此,在头枕3的通常状态下,止动件50被沿第一转动方向施力。棘轮40和止动件50是防复位机构的实例。
现在将描述上述头枕3的操作。首先将描述支撑板24的弹出。当在图2中所示的头枕3的通常状态中车辆被从后方撞击时,如上所述,锁定机构R被解除锁定,并且三点式连接机构随同解锁操作而动作,因此支撑板24朝向乘客头部的后侧弹出(见图3)。由于止动件50的前端50a沿着棘轮40的外周移动以在棘轮40的台阶部40a和40b之下移动。因此,支撑板24的弹出不受止动件50的限制。
在支撑板24已经被完全弹出后,即使当支撑板24被乘客头部的后侧施加的载荷向后推时,止动件50的前端50a仍与棘轮40的第一台阶部40a接合。因此,支撑板24不能复位到弹出之前的初始位置(见图4)。这对于支撑板24在支撑板弹出的过程中被乘客头部的后侧施加的载荷向后推的情况同样适用。具体地,由于止动件50的前端50a与棘轮40的第二台阶部40b接合,所以支撑板24不能复位到弹出之前的初始位置。
现在将描述用于复位如此弹出的支撑板24的操作。首先,执行使止动件50的后端50b从下方指向上方的操作。例如通过把工具C等从下方插入头枕3来执行该操作。对止动件50的施力方向被从第一转动方向切换至第二转动方向,并且止动件50的前端50a与形成于基部构件20上的止动件按压部20b(图5中未示出)压接,由此可以保持从棘轮40的第一台阶部40a脱离的止动件50的前端50a(见图5)。
在保持在该状态的情况下,支撑板24被复位到其弹出之前的初始位置,棘轮40的第一台阶部40a与止动件50的钩部50c干涉(见图6),由此对止动件50的施力方向被从第二转动方向复位到第一转动方向(见图7),并且止动件50的前端50a返回到与棘轮40的外周面压接的状态(见图2)。因此,能够将支撑板24复位到头枕3的通常状态。
本发明的第一典型实施例的头枕3如上所述地构造。根据该构造,当执行用于复位支撑板24的操作时,操作人员能够借助于第二拉伸弹簧52的恢复力来保持支撑板,而无需用一只手来保持脱离了止动件50的限制的支撑板。因此,操作并不需要两只手,从而改善了复位操作的可操作性。结果,可以容易地执行用于复位如此弹出的支撑板24的操作。
此外,根据上述构造,对止动件50的施力方向能够随同用于复位支撑板24的操作而得以复位。因此,不必分开地执行用于复位止动件50的操作。
(第二典型实施例)
现在将参考图9描述本发明的第二典型实施例。图9是示意性地示出第二典型实施例的头枕的通常状态的侧视图。与上述第一典型实施例比较,第二典型实施例用于容易地切换对止动件50的施力方向。在下面的描述中,与第一典型实施例中所描述的构件相同或相当的构件在附图中被分配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省略对它们的重复说明。
操作部54被设置在止动件50上,操作部54能够执行用于从基部构件20的外部切换对止动件50的施力方向的操作。具体地,止动件50被构造成使得止动件的后端50b突出于后盖26及衬垫构件28。能够通过直接促动操作部54来切换对止动件50的施力方向。
本发明的第二典型实施例的头枕3被如上所述地构造。根据该构造,对止动件50的施力方向被从第一转动方向切换至第二转动方向,能够通过促动操作部54来执行切换,而无需使用如第一典型实施例中描述的工具等。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切换操作。
虽然已经参考特定的典型实施例示出并描述了本发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在不脱离所附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发明的构思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形式上和细节上的各种变化。
例如,在上述典型实施例中,第二拉伸弹簧52在止动件50的后端50b与锁定机构R之间延伸。但是,第二拉伸弹簧并不局限于这种构造。第二拉伸弹簧52也可以在止动件50的后端50b与支撑板24的背面之间延伸。另外,可以由能够在第一转动方向和第二转动方向之间可切换地对止动件施力的任意构件来替换第二拉伸弹簧。

Claims (6)

1.一种头枕,其包括:
基部构件,所述基部构件被组装到座椅靠背;
支撑板,所述支撑板通过连接机构被组装到所述基部构件;
锁定机构,在车辆被从后方撞击时所述锁定机构被解除锁定,使得所述连接机构随同所述锁定机构的解锁操作而动作,由此所述支撑板弹出以接收乘客头部的后侧;
防复位机构,所述防复位机构被构造成防止在所述支撑板弹出的过程中由乘客头部的后侧施加的载荷使所述支撑板复位到所述支撑板的在所述支撑板弹出之前所处的初始位置,
其中,所述防复位机构包括:
棘轮,所述棘轮包括位于其外周面的台阶部,以及
止动件,所述止动件被可转动地安装到所述基部构件,
并且能够与所述棘轮的所述台阶部接合,
所述止动件被设置成能够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止动件被沿第一转动方向施力以与所述棘轮的所述台阶部接合,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止动件被沿与所述第一转动方向相反的第二转动方向施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止动件包括钩部,
在所述支撑板弹出后,在通过将对所述止动件的施力方向从所述第一转动方向切换到所述第二转动方向来执行用于将弹出的所述支撑板复位到所述支撑板的所述初始位置的操作的过程中,所述棘轮的所述台阶部与所述止动件的所述钩部干涉,由此对所述止动件的施力方向从所述第二转动方向切换到所述第一转动方向。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头枕,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复位机构还包括拉伸弹簧,所述拉伸弹簧可切换地沿所述第一转动方向或所述第二转动方向对所述止动件施力。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头枕,其特征在于,
所述拉伸弹簧被钩连在所述止动件的端部并沿所述施力方向施力,
所述止动件被可绕转轴在所述第一状态与所述第二状态之间转动地安装到所述基部构件,在所述止动件绕所述转轴在所述第一状态与所述第二状态之间切换的过程中,从所述止动件的与所述拉伸弹簧钩连的所述端部沿所述施力方向延伸的线经过所述转轴。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头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止动件具有能够从所述基部构件的外部切换对所述止动件的施力方向的操作部。
6.一种头枕,其包括:
基部构件,所述基部构件被组装到座椅靠背;
支撑板,所述支撑板通过连接机构被相对于所述基部构件可动地设置到所述基部构件;
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对所述支撑板向前施力;
锁定机构,所述锁定机构限制所述支撑板的移动,其中,在锁定状态下,所述支撑板被限制在初始位置处,在解除锁定状态下,所述支撑板由所述第一弹簧施加的力而朝向前方位置移动;
防复位机构,所述防复位机构包括:
棘轮,所述棘轮随所述支撑板一起移动,以及
止动件,所述止动件被可转动地安装到所述基部构件并能够处于与所述棘轮干涉的干涉位置,以限制所述支撑板从所述前方位置移动到所述初始位置,
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可切换地沿第一转动方向朝向所述干涉位置或沿与所述第一转动方向相反的第二转动方向对所述止动件施力。
CN200910167297XA 2008-09-02 2009-09-02 头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66509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224624 2008-09-02
JP2008224624A JP5233525B2 (ja) 2008-09-02 2008-09-02 ヘッドレスト
JP2008224624 2008-09-0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65091A true CN101665091A (zh) 2010-03-10
CN101665091B CN101665091B (zh) 2012-07-11

Family

ID=416063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67297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665091B (zh) 2008-09-02 2009-09-02 头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162393B2 (zh)
JP (1) JP5233525B2 (zh)
CN (1) CN101665091B (zh)
DE (1) DE102009039422B4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60945A (zh) * 2010-12-24 2013-08-21 提爱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头枕的前后位置调整装置
CN104442487A (zh) * 2014-12-12 2015-03-25 重庆宏立至信汽车部件制造有限公司 座椅头枕自由角度转动机构
CN104797171A (zh) * 2012-09-26 2015-07-22 提爱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头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226170B2 (en) * 2008-11-13 2012-07-24 Bae Industries, Inc. Pivoting headrest with cable operated release catch
US8002356B2 (en) * 2008-11-13 2011-08-23 Bae Industries, Inc. Pivoting headrest assembly with cam release
US8197007B2 (en) * 2009-11-03 2012-06-12 Bae Industries, Inc. Combination pivotal and displaceable headrest assembly incorporated into a vehicle seat
FR2997048B1 (fr) * 2012-10-24 2014-12-19 Cera Appui-tete de siege de vehicule automobil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51015A (en) * 1904-02-02 Lewis t
DE19707998B4 (de) * 1997-02-27 2007-04-05 Inova Gmbh Technische Entwicklungen Kraftfahrzeugsitz
KR19980024703U (ko) 1996-10-31 1998-07-25 정해일 자동차용 헤드레스트의 틸팅장치
JP2001238751A (ja) * 2000-02-29 2001-09-04 Fuji Kiko Co Ltd シートリクライニング装置
DE10047406A1 (de) * 2000-09-26 2002-04-11 Daimler Chrysler Ag Kopfstütze
US6863343B2 (en) * 2002-06-26 2005-03-08 Nissan Motor Co., Ltd. Vehicle headrest apparatus
EP1572494B1 (de) * 2002-12-21 2007-08-29 KEIPER GmbH & Co. KG Crashaktive kopfstütze
JP3915730B2 (ja) * 2003-04-07 2007-05-16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ヘッドレスト装置
KR100510152B1 (ko) * 2003-04-14 2005-08-26 주식회사 우보테크 자동차용 헤드레스트
JP2005013604A (ja) 2003-06-27 2005-01-20 Aisin Seiki Co Ltd アクティブヘッドレスト
JP2005075305A (ja) * 2003-09-03 2005-03-24 Otics Corp アームレスト装置
US6899395B2 (en) * 2003-10-28 2005-05-31 Lear Corporation Cam-driven four-way head restraint assembly
JP4690085B2 (ja) * 2005-03-23 2011-06-01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ヘッドレスト
JP4294629B2 (ja) 2005-10-17 2009-07-15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ヘッドレスト装置
US20070246989A1 (en) * 2006-04-21 2007-10-25 Brockman Mark A Adjustable headrest
EP2058168B1 (en) 2006-08-31 2011-06-01 Toyota Boshoku Kabushiki Kaisha Seat for vehicle
WO2008096765A1 (ja) * 2007-02-05 2008-08-14 Ts Tech Co., Ltd. ヘッドレスト及び該ヘッドレストを備えた車両用シート
JP5181790B2 (ja) * 2008-04-02 2013-04-10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ヘッドレスト作動装置

Cited B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815393B2 (en) 2010-12-24 2017-11-14 Ts Tech Co., Ltd. Headrest fore-aft position adjuster
US11173821B2 (en) 2010-12-24 2021-11-16 Ts Tech Co., Ltd. Headrest fore-aft position adjuster
US10525859B2 (en) 2010-12-24 2020-01-07 Ts Tech Co., Ltd. Headrest fore-aft position adjuster
US9150131B2 (en) 2010-12-24 2015-10-06 Ts Tech Co., Ltd. Headrest fore-aft position adjuster
CN103260945B (zh) * 2010-12-24 2016-01-20 提爱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头枕的前后位置调整装置
CN105329127A (zh) * 2010-12-24 2016-02-17 提爱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头枕的前后位置调整装置
CN105329127B (zh) * 2010-12-24 2018-08-14 提爱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头枕
CN103260945A (zh) * 2010-12-24 2013-08-21 提爱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头枕的前后位置调整装置
CN104797171B (zh) * 2012-09-26 2018-05-15 提爱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头枕
US9789795B2 (en) 2012-09-26 2017-10-17 Ts Tech Co., Ltd. Head rest
US10449881B2 (en) 2012-09-26 2019-10-22 Ts Tech Co., Ltd. Head rest
CN104797171A (zh) * 2012-09-26 2015-07-22 提爱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头枕
CN104442487B (zh) * 2014-12-12 2016-08-24 重庆宏立至信汽车部件制造有限公司 座椅头枕自由角度转动机构
CN104442487A (zh) * 2014-12-12 2015-03-25 重庆宏立至信汽车部件制造有限公司 座椅头枕自由角度转动机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0058581A (ja) 2010-03-18
CN101665091B (zh) 2012-07-11
DE102009039422A1 (de) 2010-03-04
US20100052379A1 (en) 2010-03-04
US8162393B2 (en) 2012-04-24
JP5233525B2 (ja) 2013-07-10
DE102009039422B4 (de) 2014-02-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65091B (zh) 头枕
US7134703B2 (en) Double-folding seat for vehicles
JP5600809B2 (ja) 車両シート用ラッチ及び車両シート
CN101636296B (zh) 锁定装置
EP4039537B1 (en) Child car safety seat
EP2028034B1 (en) Locking device for seat back
CN103348076B (zh) 用于车辆可移动面板的包括惯性本体和保险部的把手
WO2013011630A1 (ja) チャイルドシート
JP2013538741A5 (zh)
JP5767156B2 (ja) 車両のシート装置
CN113445838B (zh) 车辆发动机罩用铰链
US20060113816A1 (en) Device for connecting a vehicle seat to a vehicle floor
KR20160134721A (ko) 머리 받침대 접이 기구
US20040262973A1 (en) System for locking a first element with a second element, and a seat with such a locking system
JP4487939B2 (ja) 車両用シート
CN110962703A (zh) 座椅释放机构
JP5948946B2 (ja) 車両用シートスライド装置
WO2010125863A1 (ja) 車両の荷物保持装置
CN101670800B (zh) 车辆用座椅的离合器机构
JP6492876B2 (ja) 車両用シートスライド装置
JP5934842B2 (ja) 車両シート用ロック装置及び車両シート
JP3977030B2 (ja) 跳ね上げ式格納シートのシートクッションロック構造
JP3798740B2 (ja) 車両用シート
JP5800201B2 (ja) サイドロック装置
JP2011025782A (ja) アクティブヘッドレス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711

Termination date: 2021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