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63542B - 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组 - Google Patents

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63542B
CN101663542B CN2008800043620A CN200880004362A CN101663542B CN 101663542 B CN101663542 B CN 101663542B CN 2008800043620 A CN2008800043620 A CN 2008800043620A CN 200880004362 A CN200880004362 A CN 200880004362A CN 101663542 B CN101663542 B CN 10166354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ter element
dust
indoor units
suction grid
su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8000436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663542A (zh
Inventor
冈田守道
野内义照
森实哲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ikin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ikin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kin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Daikin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6635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6354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66354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6354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8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filt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43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mounting arrangements
    • F24F1/004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mounting arrangements mounted in the ceiling or at the ceil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71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with means for purifying supplied air
    • F24F1/0073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with means for purifying supplied air characterised by the mounting or arrangement of filt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0Casings or cov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2Ducting arrangements
    • F24F13/06Outlets for directing or distributing air into rooms or spaces, e.g. ceiling air diffuser
    • F24F2013/0616Outlets that have intake open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8/00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 F24F8/90Cleaning of purification apparatu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49Method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
    • Y10T29/49815Disassembl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ir Filters, Heat-Exchange Apparatuses, And Housings Of Air-Conditioning Units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 Filtering Of Dispersed Particles In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组。该天花板设置型的室内机组(13)中,沿着吸入栅(29)的上表面设置有过滤部件(41)。过滤部件(41)安装在传动带(58)上,随着皮带轮(56、57)的旋转而移动。过滤部件(41)上接触着旋转刷(51)。若过滤部件(41)移动,则捕捉到过滤部件(41)上的尘埃由旋转刷(51)扫落。在旋转刷(51)的下方配置了贮尘容器(60),从过滤部件(41)扫落的尘埃贮留在贮尘容器(60)中。贮尘容器(60)安装在升降式吸入栅(29)上。若使吸入栅(29)下降,则贮尘容器(60)也与吸入栅(29)一起下降。

Description

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设置于天花板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组。
背景技术
迄今为止,设置于天花板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组已为所知。例如,专利文献1中揭示了这种设置于天花板的室内机组。通常情况下,室内机组中设置有用以从吸入的空气中去除尘埃的过滤部件。专利文献1的室内机组,具有去除由过滤部件捕捉到的尘埃的机能,得到减轻使用者清洗过滤部件所需要的劳动的效果。
具体地讲,作为去除过滤器上的尘埃的构成,专利文献1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组包括:驱动机组、旋转刷、集尘盒及吸尘装置。过滤器形成为圆盘状,捕捉从吸入栅流入的空气中所包含的尘埃。过滤器框架的外周部形成有齿。驱动机组包括与过滤器架的齿啮合的齿轮。旋转刷是用以从过滤器上扫落尘埃的,它的毛端与过滤器接触。集尘盒内收纳着旋转刷,该集尘盒捕捉旋转刷扫落的尘埃。吸尘装置用来吸引并收集落到集尘盒内的尘埃。
该室内机组中,若使驱动机组开始工作,则过滤器也就开始旋转,附着在过滤器上的尘埃就由旋转刷扫落。并且,从过滤器扫落的尘埃落入集尘盒内,集尘盒内的尘埃聚集在吸引该尘埃的吸尘装置中。
还有,作为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组,如专利文献2所揭示的包括升降式吸入栅的也已为所知。该室内机组中,在平板状的吸入栅上设置有过滤器。若从设置于天花板的室内机组本体下降吸入栅,则过滤器也与吸入栅一起下降。为此,即便是不使用梯子等也可以取下过滤器,过滤器的洗净作业就变得容易。专利文献1:日本公开专利公报特开2006-71121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公开专利公报特开2004-84998号公报-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但是,具有去除过滤器的尘埃的功能的且迄今为止的室内机组中,从过滤器自动去除尘埃,而从过滤器去除的尘埃贮留在室内机组内。为此,与取下过滤器本身进行洗净的情况相比清洗频度减少,但是利用者还需要定期从室内机组去除尘埃,不能充分地减轻保持室内机组清洁所需要的劳动。特别是,在天花板设置型的室内机组中,因为必需从高处的室内机组去除尘埃,所以保持室内机组清洁的作业需要大劳动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以上各点而发明的,其目的在于:在具有从过滤部件上去除尘埃的功能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组中,减轻了保持室内机组清洁的作业需要的劳动力。-为解决现有问题的技术方法-
第一方面的发明,以包括形成有吸入口22与吹出口23的壳体25和设置在该壳体25内的捕捉从吸入口22流入的空气中的尘埃的过滤部件41,且构成为所述吸入口22开口于壳体25的下表面的天花板设置型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组为对象。并且,该室内机组还包括:覆盖所述壳体25的吸入口22而设置的吸入栅28、用以升降所述吸入栅28的升降机构45、用以从所述过滤部件41上去除尘埃的除尘机构50和用以贮留由所述除尘机构50从所述过滤部件41上去除下来的尘埃的贮尘部60,所述贮尘部60设置于所述吸入栅28且与该吸入栅28一起升降。
第一方面的发明中,室内机组13一方面从吸入口22吸入空气,另一方面将调节了温度等的空气从吹出口23吹向室内。在壳体25内,从吸入口22吸入的空气通过过滤部件41,包含在空气中的尘埃被过滤部件41捕捉。在室内机组13运转中,过滤部件41上沉积越来越多的尘埃。被过滤部件41捕捉了的尘埃,由除尘机构50从过滤部件41去除,然后贮留在贮尘部60中。若贮尘部60中贮留的尘埃量达到一定程度,则必需从贮尘部60去除尘埃。该室内机组13中,贮尘部60与吸入栅28一起升降。也就是说,贮尘部60从设置在天花板的壳体25下降至作业者的手能够拿到的位置。
第二方面的发明,是在所述第一方面的发明中,所述除尘机构50即便是在所述贮尘部60处于与所述吸入栅28一起升降的状态下也是原样收纳在壳体25内。
第二方面的发明中,除尘机构50和贮尘部60分别单独形成。并且,不管贮尘部60是处于收纳在壳体25内的状态还是从壳体25下降的状态,除尘机构50总是处于收纳在壳体25内的状态。
第三方面的发明,是在所述第一或第二方面的发明中,所述除尘机构50包括用以移动所述过滤部件41的搬送机构55和与移动中的所述过滤部件41接触从过滤部件41扫落尘埃的扫取部件51。
第三方面的发明中,当除尘机构50从过滤部件41去除尘埃之际,搬送机构55移动过滤部件41。在移动中扫取部件51接触在过滤部件41上,从而扫取部件51扫落附着在过滤部件41上的尘埃。由扫取部件51从过滤部件41上扫落的尘埃贮留到贮尘部60中。
第四方面的发明,是在所述第三方面的发明中,所述扫取部件51构成为与所述吸入栅28一起升降。
第四方面的发明中,若从设置于天花板附近的室内机组13下降吸入栅28,则不仅是贮尘部60,扫取部件51也和吸入栅28一起下降。
第五方面的发明,是在所述第四方面的发明中,所述除尘机构50包括驱动用以从所述过滤部件41扫落尘埃的所述扫取部件51的驱动部件52,所述驱动部件52即便是在所述扫取部件51处于与所述吸入栅28一起下降的状态下也是原样收纳在壳体25内。
第五方面的发明中,扫取部件51从处于被驱动部件52驱动的状态下的过滤部件41扫落尘埃。若下降吸入栅28,则扫取部件51也和吸入栅28一起下降。在此之际,驱动部件52不与吸入栅28一起升降而是保持收纳在壳体25内的状态。
第六方面的发明,是在所述第一至第五方面的发明中的任一方面的发明中,所述贮尘部60与所述吸入栅28分别单独形成,且能够自由拆卸地安装在该吸入栅28上。
第六方面的发明中,所述贮尘部60与所述吸入栅28分别单独形成,所述贮尘部60能够自由装卸地安装于所述吸入栅28。所述贮尘部60在安装于所述吸入栅28的状态下升降。
第七方面的发明,是在所述第一至第五方面的发明中的任一方面的发明中,所述贮尘部60与所述吸入栅28一体形成。
第七方面的发明中,所述贮尘部60和吸入栅28成为一体,两者一起升降。
第八方面的发明,是在所述第一至第七方面的发明中的任一方面的发明中,所述过滤部件41构成为能够自由拆卸地安装于所述搬送机构55,并与所述吸入栅28一起升降。
第八方面的发明中,若从设置于天花板附近的室内机组13下降吸入栅28,则过滤部件41与搬送机构55分离与吸入栅28一起下降。-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中,贮留除尘机构50从过滤部件41扫落的尘埃的贮尘部60,与吸入栅28一起从壳体25下降到作业者手能够到的地方。为此,作业者就可以使贮尘部60下降到容易作业的高度,其后就可以进行从贮尘部60去除尘埃的作业。因此,根据该发明,就可以大幅度减轻保持室内机组13清洁所要的劳动。
所述第二方面的发明中,与贮尘部60相比构造复杂的除尘机构50,总是处于收纳在壳体25内的状态。使构造复杂的除尘机构50与贮尘部60一起升降的情况下,升降机构45的构造也就变得复杂了。对此,本发明中,是能够将构造简单的贮尘部60从除尘机构50分离而只使贮尘部60升降。因此,根据该发明,既抑制了室内机组13构成的复杂化,又可以使贮尘部60升降。
所述第三方面的发明中,构造复杂的扫取部件51被固定,移动构造较简单的过滤部件41,扫取部件51从过滤部件41扫落尘埃。因此,根据该发明,与固定构造简单的过滤部件41而移动构造复杂的扫取部件51的情况相比,可以简化除尘机构50的构造。
所述第四方面的发明中,扫取部件51与吸入栅28一起升降。扫取部件51,是与尘埃附着的过滤部件41直接接触的部件。为此,扫取部件51上容易附着从过滤部件41扫落的尘埃。对此,该发明中,容易附着尘埃的扫取部件51与吸入栅28一起降至作业者的手边。因此,根据该发明,就可以减轻容易附着尘埃的扫取部件51的清扫作业所需要的劳动。
所述第五方面的发明中,扫取部件51与吸入栅28一起升降,而且驱动扫取部件51的驱动部件52总是收纳在壳体25内。为此,与扫取部件51或贮尘部60相比,将清扫必要性更低的驱动部件52收纳在壳体25内,从而使与吸入栅28一起升降的部件限制在最小限度,也就可以抑制升降机构45的复杂化。
所述第六方面的发明中,贮尘部60与吸入栅28分别单独形成且能够自由装卸地安装于吸入栅28。为此,作业者就可以使贮尘部60与吸入栅28一起下降,再将贮尘部60从吸入栅28卸下去除贮留在贮尘部60内的尘埃。因此,根据该发明,从贮尘部60去除尘埃的作业变得更容易,也更减轻了保持室内机组13清洁所要的劳动。
所述第七方面的发明中,贮尘部60与吸入栅28一体形成。为此,不增加室内机组13部件的数量就可以追加贮尘部60,也就能抑制室内机组13的制造成本的上升。
所述第八方面的发明中,过滤部件41与吸入栅28一起升降。在此,假定为即便是使用除尘机构50也无法从过滤部件41完全清除尘埃的情况,这种情况下洗净过滤部件41的作业就成为了必要。还有,当过滤部件41损坏等的情况下,就需要进行将过滤部件41从室内机组13上卸下或装上的作业。因此,根据该发明,在室内机组13上装卸过滤部件41的作业变得容易。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调装置的构成的制冷剂回路图。图2,是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室内机组的纵剖视图。图3,是表示从下侧看到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装饰板的概要立体图。图4,是表示抽出第一实施方式的室内机组主要部分的概要构成图。图5,是表示抽出第一实施方式的室内机组主要部分的概要立体图。图6,是表示抽出第二实施方式的室内机组主要部分的概要构成图。图7,是表示抽出其他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的室内机组主要部分的概要构成图;图7(a)是表示吸入栅上升了的状态,图7(b)是表示吸入栅下降了的状态。图8,是表示抽出其他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的室内机组主要部分的概要构成图;图7(a)是表示吸入栅上升了的状态,图7(b)是表示吸入栅下降了的状态。图9,是表示抽出其他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的室内机组主要部分的概要构成图。图10,是表示抽出其他实施方式的第三变形例的室内机组主要部分的概要构成图。-符号说明-
22吸入口23吹出口25壳体28吸入栅41过滤器(过滤部件)50除尘机构51旋转刷(扫取部件)55搬送机构60贮尘容器(贮尘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说明第一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是包括本发明所涉及的室内机组13的空调装置10。在该空调装置10中,室内机组13设置于室内空间的天花板。具体地讲,该室内机组13垂吊于建筑物的楼板框架,处于埋在建筑物的天棚板90中的状态。
(空调装置的整体构成)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调装置10,包括室外机组11和室内机组13。室外机组11中设置有压缩机30、室外热交换器34、膨胀阀36、四通换向阀33及室外风扇12。室内机组13中设置有室内热交换器37及室内风扇39。
室外机组11中,压缩机30的喷出侧与四通换向阀33的第一阀口P1连接。压缩机30的吸入侧与四通换向阀33的第三阀口P3连接。
室外热交换器34是交叉式管片型热交换器。室外热交换器34的一端,与四通换向阀33的第四阀口P4连接。室外热交换器34的另一端,连接于液态侧关闭阀15。
室外风扇12,设置在室外热交换器34的附近。室外热交换器34中,由室外风扇12送来的室外空气和流动的制冷剂之间进行热交换。室外热交换器35和液态侧关闭阀15之间,设置有可变开度的膨胀阀36。还有,四通换向阀33的第二阀口P2与气态侧关闭阀16连接。
四通换向阀33,能够在第一阀口P1与第二阀口P2相互连通且第三阀口P3与第四阀口P4相互连通的第一状态(图1中实线所示状态)和第一阀口P1与第四阀口P4相互连通且第二阀口P2与第三阀口P3相互连通的第二状态(图1中虚线所示状态)之间进行切换。
该空调装置10中,有选择地进行制冷运转和制热运转。制热运转中,四通换向阀33设定为第一状态。制热运转中的制冷剂回路18中,室内热交换器37成为冷凝器工作,室外热交换器34成为蒸发器而工作,由此进行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另一方面,制冷运转中,四通换向阀33设定为第二状态。制冷运转的制冷剂回路18中,室外热交换器34成为冷凝器工作,室内热交换器37成为蒸发器而工作,由此进行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
(室内机组的构成)如图2所示,室内机组13,包括具有壳主体26和装饰板27的壳体25。壳体25内设置有室内热交换器37、室内风扇39、冷凝水盘40、过滤器41、除尘机构50、作为贮尘部的贮尘容器60和升降机构45。
壳主体26形成为下侧敞口的近似长方体箱状。壳主体26的内面上粘贴着隔热材料17。壳主体26设置为它的下部插通天花板的开口。
装饰板27形成为矩形板状。装饰板27的平面形状,比壳主体26的平面形状大一圈。装饰板27安装为以夹着密封部件19的状态覆盖在壳主体26的下侧。在将装饰板27安装在壳主体26上的状态时,装饰板27暴露在室内。
如图3所示,装饰板27上形成有一个吸入口22和四个吹出口23、23、…。吸入口22形成为矩形,且位于装饰板27的中央部。吸入口22中嵌入了形成为细缝状的吸入栅28。各吹出口23形成为细长的矩形状。沿装饰板27的各边一边一个形成有吹出口23。也就是说,装饰板27中,吹出口23围绕着吸入栅28的四周。
室内风扇39是所谓的涡轮风扇。室内风扇39配置在壳主体26的正中附近,且位于吸入口22的上侧。室内风扇39包括风扇马达39a和风扇叶39b。风扇马达39a固定在壳主体26的顶板上。风扇叶39b连结于风扇马达39a的旋转轴上。室内风扇39的下侧设置有连通于吸入口22的喇叭口25。室内风扇39构成为通过喇叭口25从下侧吸入空气,并向四周吹出。
室内热交换器37是由交叉式管片型热交换器构成。室内热交换器37,从俯视看形成为口字状,配置在围绕室内风扇39的周围。室内热交换器37中进行由室内风扇39送来的室内空气和流动的制冷剂之间的热交换。
冷凝水盘40设置在室内热交换器37的下侧。冷凝水盘40用以接收空气中的水分在室内热交换器37上冷凝所产生的冷凝水。冷凝水盘40中设置有用以排出冷凝水的排水泵(省略图示)。冷凝水盘40具有向设置有排水泵的位置倾斜的倾斜度以便聚集冷凝水。
本实施方式的室内机组13中,吸入栅28是升降式的。具体地讲,壳体25内设置有用以升降吸入栅28的升降机构45。升降机构45包括两个升降用马达46、两个挂线47和两个升降用皮带轮48。吸入栅28由两条挂线47呈吊起的状态。各挂线47的各自一端连接于吸入栅28。吸入栅28上,一条对边的中央部上连接着一条挂线47,另一条对边的中央部上连接着另一条挂线47。各挂线47的另一端连接着对应的升降用马达46。还有,各挂线47悬挂在对应的升降用皮带轮48上。
壳体25内,过滤部件41、除尘机构50及贮尘容器60配置在吸入栅28和喇叭口24之间(参照图2)。还有,除尘机构50包括扫取部件的旋转刷51、刷用马达52和搬送机构55。
过滤部件41是制成为四角形的网状薄膜。过滤部件41设置为沿着吸入栅28的上表面且覆盖着吸入栅28的开口部。
如图3至图5所示,搬送机构55包括两个驱动皮带轮56、两个从动皮带轮57、两条传动带58和两条导轨54。
两个驱动皮带轮56,相互相对地配置在过滤部件41的一端侧(图2及图4的右端侧)夹着过滤部件41,且同轴。两个驱动皮带轮56由与该两个驱动皮带轮56配置在同轴上的轴56a连结。这个轴56a上还连结着刷用马达59。另一方面,两个从动皮带轮57相互相对地配置在过滤部件41的另一端(图2及图4的左端侧)夹着过滤部件41,也同轴。该两个从动皮带轮57由与各从动皮带轮57配置在同轴上的轴57a连结。
两条传动带58,其中一条架设在图5中图前侧的驱动皮带轮56和从动皮带轮57上,另一条架设在图5中图里侧的驱动皮带轮56和从动皮带轮57上。也就是说,两条传动带58,其中一条沿着图5中过滤部件41的图前侧一边配置,另一条沿着图5中过滤部件41的图里侧一边配置。各传动带58是内周面上形成了嵌齿的带嵌齿皮带,这个嵌齿与形成在驱动皮带轮56及从动皮带轮57外周面上的齿槽啮合。
各传动带58上,在它的背面(即外周面)突起设置有多个突起部58a。这些多个突起部58a各自都形成为长方体状,且沿着传动带58伸长的方向隔一定的间隔配置。尽管未图示,过滤部件41中沿着传动带58的边缘部,按一定的间隔形成了多个对应于突起部58a形成的接合孔。过滤部件41边缘部的接合孔的间隔,基本与传动带58中的突起部58a的间隔一致。传动带58的突起部58a嵌入该过滤部件41的接合孔中。
导轨54是围绕架设在驱动皮带轮56和从动皮带轮57上的传动带58外侧的带状部件,从侧面看导轨54的形状为上下平行两端是圆弧的形状(参照图4及图5)。对应于传送带58各设置一条该导轨54。如图4所示,过滤部件41的边缘部处于被传动带58和导轨54夹着的状态。另外,图4中能够看到导轨54的内周面和过滤部件41之间的间隙,但是实际上过滤部件41接触在导轨54的内周面上。
旋转刷50是在形成为棒状的基部周围有很多刷毛构成的。旋转刷50的长度与贮尘容器43的宽度基本一致或稍微长一些。旋转刷51与连结驱动皮带轮56的轴部56a平行,设置在驱动皮带轮56的下面。该旋转刷51能够从下面接触过滤部件41。旋转刷51与驱动部件的刷用马达52连结,由该刷用马达52驱动而旋转。
贮尘容器60是形成为细长的长方体状的容器部件,装载在吸入栅28上。吸入栅28上,沿着安装了升降机构45的挂线47的边配置贮尘容器60。该贮尘容器60能够自由装卸地安装于吸入栅28。还有,贮尘容器60配置成它的长方向近似平行于旋转刷51的轴向。
如图4及图5所示,贮尘容器60的沿长向延伸的长向侧面部61的一个的高度比另一个的高度高。在高度高的长向侧面部61的上端,安装着沿长向侧面部61的长向延伸的细长的上表面部62,该上表面部62能够自由旋转。上表面部62,它的先端侧(图4的左端侧)向斜下方弯曲。贮尘容器60的上表面,它的大约一半由上表面部62覆盖,剩余的一半成为开口。在吸入栅28处于最上方位置的状态下(即图2所示的状态),旋转刷51放入贮尘容器60上表面中的开口部分,贮尘容器60从下方覆盖着旋转刷51。
尽管未图示,本实施方式的室内机组13中设置有用以检测贮尘容器60内的尘埃量的检测传感器。检测传感器,例如检测挂线47的张力,再从检测到的张力推测贮尘容器60的重量。贮尘容器60的重量随着贮尘容器60内的尘埃量的增加而增大。因此,室内机组13构成为若检测传感器所检测的贮尘容器60的重量超过所规定的值以上,则从遥控器显示出需要进行贮尘容器60内的清扫。
-室内机组的运转动作-在制冷运转或制热运转中,室内机组13里,室内空气通过吸入口22吸入壳体25内。当室内空气通过过滤部件41之际,室内空气所包含的棉絮状灰尘等的尘埃被过滤部件41捕捉。在过滤部件41净化了的空气,从室内风扇39的扇叶39b吹向周围方向通过室内热交换器37,在此之际与制冷剂进行热交换。在室内热交换器37中被加热或制冷了的空气通过吹出口23供给室内。
这样,制冷运转或制热运转中的室内机组13中,从吸入口22吸入的空气中的尘埃被过滤部件41捕捉。若捕捉在过滤部件41上的尘埃的量增多,则空气通过过滤部件41之际阻力增大,通过室内机组13的空气流量就会减少。因此,该室内机组13在停止了制冷运转或制热运转时进行除尘动作。室内机组13,例如从前次除尘动作结束后起到运转时间的总和值达到所规定的标准值,则等待制冷运转或制热运转停止后进行除尘动作。
除尘动作中,旋转刷51由刷用马达52驱动而旋转。旋转刷51在图2及图4中逆时针旋转。还有,除尘动作中,驱动皮带轮56由过滤部件用马达59驱动而旋转。驱动皮带轮56在图2及图4中逆时针旋转。若驱动皮带轮56旋转,则与传动带58的突出部58a啮合的过滤部件41,在导轨54的引导下向图2及图4的右侧移动。在此之际,过滤部件41与旋转着的旋转刷51接触着移动。
附着在过滤部件41上的尘埃,由旋转刷51的刷部扫落,落入设置在旋转刷51下的贮尘容器60。从过滤部件41剥落的尘埃的一部分附着在旋转刷51上。附着在该旋转刷51上的尘埃,由于旋转刷51接触到贮尘容器60的上表面部62的先端而被扫落。贮尘容器60中,贮留从旋转刷51上扫落的尘埃。
旋转刷51,当过滤部件41整体通过旋转刷51后停止。若过滤部件41整体返回到皮带轮56、57下侧,则驱动皮带轮56停止。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室内机组13,若贮尘容器60内的尘埃的量达到一定程度,则在遥控器显示需要清扫贮尘容器60内。看到这个显示的作业者从遥控器输入所规定的指令,升降用马达46旋转,挂线47放出吸入栅28下降。吸入栅28降到作业者的手边,作业者将贮尘容器60从吸入栅28取下,从贮尘容器60内取出尘埃废弃。其后,作业者再将贮尘容器60安装到吸入栅28上,向遥控器输入上升吸入栅28的指令。这样,升降用马达46旋转挂线47卷入,吸入栅28上升。吸入栅28到达壳体25后升降用马达46停止。
-第一实施方式的效果-本实施方式中,贮留除尘机构50从过滤部件41扫落的尘埃的贮尘容器60,与吸入栅28一起从壳体25下降到作业者的手能够到的地方。为此,作业者使贮尘容器60下降到容易作业的高度,其后进行从贮尘容器60去除尘埃的作业。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就可以大幅度减轻保持室内机组13清洁所要的劳动。
还有,本实施方式中,与贮尘容器60相比构造复杂的除尘机构50处于通常收纳在壳体25内的状态。当使构造复杂的除尘机构50与贮尘容器60一起升降的情况下,升降机构45的构造就会变得复杂。对此,本实施方式中,能够使得构造简单的贮尘容器60从除尘机构50分离而单独升降。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即可抑制室内机组13构成的复杂化,又可使贮尘容器60升降。
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使旋转刷51固定而使过滤部件41移动,就可以从过滤部件41整体扫落尘埃。在此,也可以考虑固定过滤部件41而使旋转刷51移动,但是这种情况下贮尘容器60也必需与旋转刷51一起移动。对此,因为本实施方式中旋转刷51的位置不变,所以也不需要移动贮尘容器60。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与固定过滤部件41而使旋转刷51移动的情况相比,就能够抑制室内机组13构造的复杂化。
还有,本实施方式中,贮尘容器60与吸入栅28分别单独形成且能够自由装卸地安装于吸入栅28。为此,作业者使贮尘容器60与吸入栅28一起下降,然后从吸入栅28卸下贮尘容器60,就可以从贮尘容器60去除贮留的尘埃。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从贮尘容器60去除尘埃的作业进一步简化,保持室内机组13的清洁所要的劳动进一步减轻。
(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说明第二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室内机组13,是在所述第一实施方式中改变了搬送机构55的构成而得到的。
如图6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搬送机构55中,导轨54的形状与所述第一实施方式不同。具体地讲,本实施方式的导轨54,从侧面看呈横倒U字形状,设置成U字形的开口部分位于从动皮带轮57侧。还有,位于导轨54中U字形的开口部分的端部,各自向内弯成直角。还有,本实施方式的搬送机构55中,过滤部件用马达59能够反转。
另外,图6中的导轨54的内周面和过滤部件41之间能够看到间隙,但是实际上导轨54的内周面和过滤部件41是接触的。
本实施方式的搬送机构55中,过滤部件41不像第一实施方式的情况那样只向一个方向移动,而是往复移动。具体地讲,在由旋转刷51从过滤部件41扫落尘埃之际,驱动皮带轮56沿着图6的逆时针方向旋转,过滤部件41向着同图的右侧移动。若过滤部件41整体向着驱动皮带轮56及从动皮带轮57的上侧移动完毕,则驱动皮带轮56的旋转方向在同图中逆时针方向旋转,过滤部件41返回原来的位置(即驱动皮带轮56及从动皮带轮57的下侧)。在此之际,旋转刷51既可以继续旋转,也可以停止。
(其它的实施方式)-第一变形例-所述各实施方式中,可以使过滤部件41与吸入栅28一起升降。
参照图7、图8说明本变形例。图7中,表示所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室内机组13中应用本变形例的。图8中,表示所述第二实施方式的室内机组13中应用本变形例的。
如图7、图8所示,在应用了本变形例的室内机组13中,导轨54分割为:位于下侧位置的直线延长部分即第一部分54a和剩下部分即第二部分54b。导轨54的第一部分54a安装在吸入栅28上。另外,图7(a)及图8(a)中导轨54的内周面和过滤部件41之间能够看见间隙,但是实际上导轨54的内周面上接触着过滤部件41。
如图7(b)及图8(b)所示,若从室内机组13下降吸入栅28,则导轨54的第一部分54a也和吸入栅28一起下降。在此之际,过滤部件41从传动带58的突起部58a脱离,在导轨54的第一部分54a上的状态下与吸入栅28一起下降。还有,若吸入栅28上升恢复到安装于装饰板27的本体部分的状态,则传动带58的突起部58a嵌入过滤部件41的接合孔。由此,过滤部件41与吸入栅28的升降连动着而连结或脱离于搬送机构55的传送带58。
-第二变形例-如图9所示,所述各实施方式或所述第一变形例中,还可以使旋转刷51与吸入栅28一起升降。另外,图9中,表示了对于将所述第一变形例应用于所述第二实施方式的(参照图8)应用本变形例的例子。
本变形例中,旋转刷51安装在贮尘容器60上。还有,尽管未图示,本变形例的旋转刷51通过齿轮结合在刷用马达52上。也就是说,与旋转刷51同轴安装的齿轮和安装在刷用马达52的输出轴上的齿轮相互啮合,由这个相互啮合的齿轮从刷用马达52向旋转刷51传递旋转动力。若从室内机组13下降吸入栅28,则就解除了旋转刷51侧的齿轮和刷用马达52侧的齿轮的啮合状态,旋转刷51就和吸入栅28或贮尘容器60一起下降。
-第三变形例-如图10所示,所述各实施方式及各变形例中,也可以在过滤部件41的上侧和下侧设置有多条沿着垂直于同图纸面的方向延伸的棒状导轨辊42,在制冷运转及制热运转中保持过滤部件41为波状。本变形例中,与过滤部件41被保持为平板状态的情况(参照图2)相比,可以增大过滤部件41的面积。为此,通过过滤部件41的空气的平均流速降低,在通过过滤部件41之际空气的压力损失变小。
-第四变形例-所述各实施方式或各变形例中,可以省略用以驱动旋转刷51旋转的刷用马达52和用以驱动驱动皮带轮56旋转的过滤部件用马达59中的任何一个。当省略刷用马达52的情况下,旋转刷51通过与伴随着过滤部件用马达59的旋转而移动的过滤部件41接触而旋转。另一方面,省略过滤部件用马达59的情况下,过滤部件41伴随着与它接触旋转刷51的旋转而移动。
-第五变形例-所述各实施方式或各变形例中,还可以将贮尘容器60与吸入栅28形成为一体。这种情况下,吸入栅28中,竖立设置有围绕其上表面的一部分的平板状壁部,被这个壁部围绕的部分构成贮尘容器。为此,就可以不增加部件数量形成贮尘容器,抑制了室内机组13制造成本的上升。
-第六变形例-如所述第一实施方式或第二实施方式那样若过滤部件41通常留在壳体25内的情况下,则可以将过滤部件41与传动带58形成为一体。
-其他变形例-在所述实施方式中,除尘机构50可以构成为通过吸尘从过滤部件41去除尘埃。
还有,所述实施方式中,室内机组13还可以是在壳体25的顶板或侧壁上形成有吸入口22的种类。
另外,以上的实施方式,从本质上是优选的示例,无意于限制本发明的适用物或适用范围。
-产业上的实用性-正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本发明对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组是有用的。

Claims (6)

1.一种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组,包括形成有吸入口(22)与吹出口(23)的壳体(25)和设置在该壳体(25)内的捕捉从吸入口(22)流入的空气中的尘埃的过滤部件(41),且构成为所述吸入口(22)开口于壳体(25)的下表面的天花板设置型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组,其特征在于:
该室内机组还包括:
吸入栅(28),覆盖所述壳体(25)的吸入口(22)而设置,
升降机构(45),用以升降所述吸入栅(28),
除尘机构(50),用以从所述过滤部件(41)上去除尘埃,以及
贮尘部(60),用以贮留由所述除尘机构(50)从所述过滤部件(41)上去除下来的尘埃,并且
所述贮尘部(60)设置于所述吸入栅(28)且与该吸入栅(28)一起升降,
所述贮尘部(60)与所述吸入栅(28)分别单独形成且能够自由拆卸地安装在该吸入栅(28)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除尘机构(50),即便是所述贮尘部(60)处于与所述吸入栅(28)一起下降的状态下也是原样收纳在所述壳体(25)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除尘机构(50)包括:
搬送机构(55),用以移动所述过滤部件(41),以及
扫取部件(51),与移动中的所述过滤部件(41)接触并从该过滤部件(41)扫落尘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扫取部件(51)构成为与所述吸入栅(28)一起升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除尘机构(50)包括为从所述过滤部件(41)扫落尘埃而驱动所述扫取部件(51)的驱动部件(52),
所述驱动部件(52),即便是在所述扫取部件(51)处于与所述吸入栅(28)一起下降的状态下也是原样收纳在所述壳体(25)内。
6.根据权利要求3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过滤部件(41)构成为能够自由拆卸地安装于所述搬送机构(55),并与所述吸入栅(28)一起升降。
CN2008800043620A 2007-02-09 2008-02-05 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组 Active CN10166354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031113/2007 2007-02-09
JP2007031113A JP5103926B2 (ja) 2007-02-09 2007-02-09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内ユニット
PCT/JP2008/000142 WO2008096532A1 (ja) 2007-02-09 2008-02-05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内ユニット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63542A CN101663542A (zh) 2010-03-03
CN101663542B true CN101663542B (zh) 2012-05-23

Family

ID=396814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0043620A Active CN101663542B (zh) 2007-02-09 2008-02-05 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组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20100317282A1 (zh)
EP (1) EP2123989B1 (zh)
JP (1) JP5103926B2 (zh)
KR (1) KR101148752B1 (zh)
CN (1) CN101663542B (zh)
AU (1) AU2008212458B2 (zh)
WO (1) WO200809653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001172B1 (ja) * 2006-04-17 2007-10-31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
EP2149762B1 (en) * 2007-05-17 2017-01-25 Daikin Industries, Ltd. Indoor unit of air conditioner
KR101340528B1 (ko) 2008-02-04 2013-12-1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천장형 공기조화기
JP4821807B2 (ja) * 2008-02-05 2011-11-24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調室内機
JP5283448B2 (ja) * 2008-08-12 2013-09-04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JP2010043781A (ja) * 2008-08-12 2010-02-25 Sanyo Electric Co Ltd 空気調和機
JP5305800B2 (ja) * 2008-09-17 2013-10-02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JP4573000B1 (ja) * 2009-04-30 2010-11-04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内ユニット
JP2011012936A (ja) * 2009-07-06 2011-01-20 Hitachi Appliances Inc 天井埋込型空気調和機
JP2011016433A (ja) * 2009-07-08 2011-01-27 East Japan Railway Co 鉄道車両用ロールフィルタユニット
JP5320189B2 (ja) * 2009-07-08 2013-10-23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室内機ユニットおよび空気調和機
JP5212438B2 (ja) * 2010-09-03 2013-06-19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フィルタ移動機構及び空調室内機
JP5108118B2 (ja) * 2011-01-11 2012-12-26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フィルタ清掃装置、ダストボックスおよび空気調和機
CN102734872B (zh) * 2012-07-05 2017-12-26 海尔集团公司 嵌入式空调室内机
KR101312950B1 (ko) 2013-01-21 2013-10-01 신우공조 주식회사 에너지 효율을 향상시키기 위한 모터부를 갖는 팬코일 유니트
KR102057957B1 (ko) * 2013-04-19 2019-12-2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터보팬 및 이를 사용한 천정형 공기조화기
US10352582B2 (en) * 2013-04-30 2019-07-16 Daikin Industries, Ltd. Decorative panel and air-conditioner indoor unit provided with same
CN106338105B (zh) * 2015-07-08 2020-04-10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吸气装置以及吸气方法
CN105910178A (zh) * 2016-05-06 2016-08-31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及其清洁控制方法
CN110207268B (zh) * 2019-05-14 2024-03-22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一种集尘盒装置、空调器室内机及控制方法
US11298638B2 (en) * 2020-01-08 2022-04-12 Haier Us Appliance Solutions, Inc. Automatic clean air filter for air conditioner unit
CN111804065B (zh) * 2020-07-23 2022-08-16 永旗农业科技发展(杭州)有限公司 一种便于清理的智能空调的滤网清洁组件
CN114346656B (zh) * 2022-03-21 2022-05-17 南通佳仕特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钻夹头半自动组装机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43988A (zh) * 2002-03-08 2003-09-24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带有空气净化装置的天花板式空调
CN1502891A (zh) * 2002-11-26 2004-06-09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空调机的室内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104913U (zh) * 1986-12-26 1988-07-07
JPH1085534A (ja) * 1996-09-19 1998-04-07 Mitsubishi Denki Bill Techno Service Kk 自動フィルタ清掃装置付空調機
JP3168960B2 (ja) * 1997-10-16 2001-05-21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天井パネルまたは吸込グリルの収納装置
JP4581285B2 (ja) * 2001-04-23 2010-11-1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換気装置および換気システム
JP4110375B2 (ja) * 2002-06-27 2008-07-02 株式会社富士通ゼネラル 空気調和機
JP2004084998A (ja) * 2002-08-23 2004-03-18 Advanced Kucho Kaihatsu Center Kk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JP2005083721A (ja) * 2003-09-11 2005-03-3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空気調和機
JP2005308274A (ja) * 2004-04-20 2005-11-0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空気調和機
JP2006071121A (ja) * 2004-08-31 2006-03-1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空気調和機
JP2006071193A (ja) * 2004-09-02 2006-03-16 Hitachi Ltd 空調用室内機
JP4573264B2 (ja) * 2004-09-17 2010-11-04 シナノケンシ株式会社 導光レンズ
JP4418427B2 (ja) * 2005-07-04 2010-02-17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室内機ユニットおよび空気調和機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43988A (zh) * 2002-03-08 2003-09-24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带有空气净化装置的天花板式空调
CN1502891A (zh) * 2002-11-26 2004-06-09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空调机的室内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123989A4 (en) 2016-06-29
EP2123989A1 (en) 2009-11-25
WO2008096532A1 (ja) 2008-08-14
AU2008212458A1 (en) 2008-08-14
CN101663542A (zh) 2010-03-03
JP2008196755A (ja) 2008-08-28
AU2008212458B2 (en) 2011-05-12
KR20090104921A (ko) 2009-10-06
KR101148752B1 (ko) 2012-05-25
EP2123989B1 (en) 2018-05-02
JP5103926B2 (ja) 2012-12-19
US20100317282A1 (en) 2010-12-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63542B (zh) 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组
CN101606027B (zh) 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组
JP4436439B2 (ja) 室内機ユニットおよび空気調和機
JP4418427B2 (ja) 室内機ユニットおよび空気調和機
CN101606028A (zh) 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组
CN101650054B (zh) 空调机
CN102077034B (zh) 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组
CN101910745B (zh) 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组
CN101896774B (zh) 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组
CN101903709A (zh) 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组
JP5327081B2 (ja) 自動フィルタ清掃装置及び空気調和機
EP2083225B1 (en) Ceiling type air conditioner
CN215832056U (zh) 一种室内空调器
JP2008215644A (ja)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内ユニット
CN101676640A (zh) 空调机
CN101910744A (zh) 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组
KR20110116864A (ko) 공기조화기
CN216114374U (zh) 一种空调器
JP2008209100A (ja)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内ユニッ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