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44847B -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44847B
CN101644847B CN2009101611406A CN200910161140A CN101644847B CN 101644847 B CN101644847 B CN 101644847B CN 2009101611406 A CN2009101611406 A CN 2009101611406A CN 200910161140 A CN200910161140 A CN 200910161140A CN 101644847 B CN101644847 B CN 10164484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crystal
layer
substrate
jut
crystal indic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16114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644847A (zh
Inventor
小系健夫
永泽耕一
林宗治
小坂英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apan Display Inc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6448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4484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64484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4484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38Input devices, e.g. touch panel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9Gaskets; Spacers; Sealing of cells
    • G02F1/13394Gaskets; Spacers; Sealing of cells spacers regularly patterned on the cell subtrate, e.g. walls, pilla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9Gaskets; Spacers; Sealing of cells
    • G02F1/13396Spacers having different siz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液晶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第一基板;与第一基板相对地形成的第二基板;具有预定厚度的液晶层,该液晶层形成在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用于使液晶层的表面平坦化的平坦化膜,该平坦化膜形成在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中的至少一者的面对液晶层的表面上;以及与平坦化膜一体地形成的突起部分。

Description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晶显示装置和制造液晶显示装置的方法。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装置具有诸如外形小、重量轻和功耗低之类的优点。因此,液晶显示装置常用于诸如移动电话或数码相机之类的移动电子设备中。液晶显示装置包括具有封在一对基板之间的液晶层的液晶面板,使得从设在液晶面板的背面上的平面光源(例如背光)发出的光由液晶面板所调制。然后,经调制的光使得图像能够显示在液晶面板的正面上。
近年来,已经使用包括触摸板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通过该触摸板,用户可通过直接触摸液晶显示装置的屏幕上所显示的图标来输入用户指定的内容。
该触摸板设置在液晶显示装置的最上侧,从而可通过利用人的手或者利用物体直接触摸来选择液晶显示装置的屏幕上所显示的指定内容。在触摸板中,检测手或物体与其所接触的位置,并且通过将接触位置处所指定的内容用作输入信号,来驱动液晶显示装置。在包括触摸板的液晶显示装置用于计算机等、用于诸如键盘或鼠标之类的输入装置或者用于诸如移动电话之类的移动产品的情况下,包括触摸板的液晶显示装置不必单独具有输入装置。结果,在越来越多地使用触摸板。
另一方面,在通过将触摸板布置在液晶显示装置上而包括触摸板的产品中,由于装置厚度或尺寸的增大并且由于折射面的影响而发生光学特性的降低。此外,存在由于除液晶显示装置之外还需要触摸板的事实所引起的制造成本升高的问题,并且已建议将液晶显示装置和触摸板一体地形成。
近年来,已提出了具有所谓传感器功能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液晶显示装置和触摸板一体地形成。在下面描述的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公开No.2007-95044中的一种具有传感器功能的液晶显示装置中,描述了一种方法,其中在手或物体接触液晶显示装置的液晶面板时产生的外部压力通过形成液晶面板的一对基板之间的电接触来检测。
图10示出了现有技术的具有传感器功能的液晶显示装置100的示意构造。现有技术的具有传感器功能的液晶显示装置100配置为包括阵列基板101、与阵列基板101相对(oppose)地设置的对向基板102以及设在阵列基板101与对向基板102之间的液晶层103。
首先将描述阵列基板101。
阵列基板101配置为具有绝缘基板104和薄膜晶体管(下面称为TFT)107,绝缘基板104由透明矩形平板状的玻璃形成,TFT 107由多个与绝缘基板104上的像素相对应的开关元件形成。然后,在TFT 107上,在用于覆盖TFT 107以便实现平坦化的平坦化膜105上按图案形成(pattern-formed)像素电极106,像素电极106通过平坦化膜105上形成的接触部分118而连接到TFT 107。此外,定向膜108设在像素电极106上。
接下来将给出对对向基板102的描述。
对向基板102包括透明绝缘基板109(例如玻璃或者聚碳酸酯(PC))、在绝缘基板109的一个主面上形成的滤色层110和在滤色层110上形成的平坦化膜111。此外,突起状的传感器调整层115和在包括传感器调整层115的整个表面上形成的公共电极112设置在平坦化膜111上。此外,为了保持液晶层103的厚度而形成的定距器层(spacer layer)114和在整个表面上除定距器层114之外的地方形成的定向膜113设置在公共电极112的预定位置处。
滤色层110由树脂膜形成,其中包含具有红(R)、绿(G)和蓝(B)三基色的染料或颜料。
平坦化膜111用于使滤色层110的表面平坦化,并且由发光材料形成。
传感器调整层115以突起状的形式形成于平坦化膜111上的预定位置处,并且形成为具有小于单元厚度(液晶层103的厚度)的值。公共电极112形成于包含该传感器调整层115的整个表面上。在现有技术的示例中,由在该传感器调整层115上所形成的公共电极112形成传感器电极116。
此外,定距器层114以隔开的方式等间隔地形成在公共电极112上,并且按单元厚度的预定高度以柱状形成。这些定距器层114使得能够保持阵列基板101与对向基板102之间的单元厚度。
对向基板102和阵列基板101形成为保持预定的单元厚度,并且以各定向膜108和113向内面对的方式彼此相对。该单元厚度通过定距器层114的高度而在表面上保持恒定,并且通过封在该单元厚度内的预定液晶材料,形成了液晶层103。
在具有以上构造的液晶显示装置100中,传感器电极116和在与该传感器电极116相对的位置处的像素电极106构成触摸传感器。
在图10所示的液晶显示装置100中,通过利用诸如手或手指之类的触摸体117按压对向基板102而施加压力。于是,使得传感器电极116经由定向膜108和113而接触与传感器电极116相对的阵列基板101的像素电极106。通过检测传感器电极116与像素电极106之间的接触,可以检测触摸体所触摸的位置。
在这种现有技术的具有传感器功能的液晶显示装置100中,传感器电极116和像素电极106的电连接使得检测到触摸体117所触摸的位置。因此,这两个电极之间的距离越小,对施加小外部压力的触摸位置的检测越容易。因此,对于现有技术的具有传感器功能的液晶显示装置100,如图10所示,可以看到许多示例,其中在平坦化膜111上形成以突起状形式形成的传感器调整层115,并且调整传感器电极116的高度。
然而,对于这种突起状的传感器调整层115与作为传感器调整层115下的层的平坦化膜111之间的接合面积,确保接合强度是困难的,这是因为接合区域通常是直径在数微米量级上的非常小的区域。
此外,柱状的定距器层114通常形成在公共电极113上。一般而言,公共电极113与定距器层114之间的接触程度较弱,并且定距器层114容易剥离。
发明内容
如上所述,在从液晶显示装置100的显示屏上直接施加外部压力以检测外部压力所施加的位置的构造中,由于液晶显示装置100直接接收外部压力,有必要使得液晶显示装置100能够抗外部压力。然而,如上所述,在现有技术的液晶显示装置100中,对向基板102上所形成的结构体(例如定距器层114、传感器调整层115等)容易剥离。特别地,在执行要求物理强度的测试(例如按键测试(keying test)、滑动测试等)的情况下,存在以下情况:在作为触摸传感器而工作的传感器电极116之下的层中形成的突起状的传感器调整层115从对向基板102的表面剥离。于是,在所显示的图像中出现亮点或暗点,并且出现显示缺陷和传感器灵敏度缺陷。此外,由于定距器层114的剥离而发生的间隙变更和由于结构体的剥离而在单元内发生的异物都成为问题。
另外,近年来,在以下环境中的使用增加:其中,由于使用FF(膜-膜)触摸板所引起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小外形和轻重量,对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屏的压力和冲击比以前所施加的更大。此外,目前,当使用液晶显示装置的电子设备扩展时,需要可以耐受对显示屏的压力和冲击的液晶显示装置。
希望提供一种具有抗外部压力的单元结构的液晶显示装置和制造该液晶显示装置的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第一基板;与第一基板相对地形成的第二基板;具有预定厚度的液晶层,该液晶层形成在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用于使液晶层的表面平坦化的平坦化膜,该平坦化膜形成在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中的至少一者的面对液晶层的表面上;以及与平坦化膜一体地形成的突起部分。
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中,突起部分与平坦化膜一体地形成。结果,突起部分与第一基板或第二基板之间的接合表面增大,并且突起部分从第一基板或第二基板的剥离强度增大。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制造液晶显示装置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制备第一基板,其中该第一基板上形成多个薄膜晶体管;制备与第一基板相层压的第二基板,其中具有预定厚度的液晶层插入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以及在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中的至少一者的面对液晶层的表面上形成平坦化膜,并且以与平坦化膜一体地形成的形式形成突起状的突起部分。
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制造液晶显示装置的方法中,突起部分与平坦化膜一体地形成。结果,突起部分与第一基板或第二基板之间的接合表面增大,并且突起部分从第一基板或第二基板的剥离强度增大。此外,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由于突起部分与平坦化膜一体地形成,因此突起部分的形成和平坦化膜的形成可同时执行,从而可以减少步骤数。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获得一种抗外部压力并且具有高可靠性的液晶显示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示意截面图;图2A、2B、2C和2D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步骤图;图3示出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和现有技术的液晶显示装置中的按键测试结果;图4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示意截面图;图5是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示意截面图;图6是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示意截面图;图7是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示意截面图;图8是根据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示意截面图;图9是根据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示意截面图;以及图10是现有技术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示意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第一实施例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1的示意构造。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1是具有传感器功能的液晶显示装置,该传感器功能能够检测显示屏被触摸的位置。
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1具有阵列基板7和对向基板8,阵列基板7是在一侧上形成有多个薄膜晶体管(下面称为TFT)11的第一基板,对向基板8是与阵列基板7相对地设置的第二基板。然后,液晶显示装置1由阵列基板7、对向基板8和形成在这两个基板之间且具有预定厚度的液晶层9构成。下面,将以该顺序来描述阵列基板7、对向基板8和液晶层9。
阵列基板7配置为包括由透明矩形平板状的玻璃形成的绝缘基板10和形成在绝缘基板10的面对液晶层9的表面上的多个TFT 11。多个TFT11以对应于像素的方式按阵列设置,并且用作开关元件。然后,以覆盖TFT 11的方式在绝缘基板10的整个表面上形成平坦化膜12。该平坦化膜12形成有接触部分14,TFT 11的一部分从每个接触部分14露出。该平坦化膜12形成为使得阵列基板7的面对液晶层9的表面上除了接触部分14之外的部分平坦化。此外,在平坦化膜12上,以对应于相应一个像素的方式按图案形成像素电极13。各像素电极13经由平坦化膜12上所形成的接触部分14而连接到作为开关元件的TFT 11。这些像素电极13形成为透明电极并且例如利用ITO(氧化铟锡)形成。
此外,在像素电极13上,在覆盖像素电极13的整个表面上形成定向膜20。
对向基板8由透明绝缘基板15(例如玻璃或者聚碳酸酯(PC))、在绝缘基板15的面对液晶层9的表面上形成的滤色层16以及在滤色层16上形成的平坦化膜17构成。然后,对向基板8具有与平坦化膜17一体地形成的突起部分24a和24b。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突起部分24a和24b分别构成传感器调整层22和定距器层21。在整个表面上除该定距器层21之外的地方形成公共电极18,并且在公共电极18上形成定向膜19。
滤色层16由树脂膜形成,其中包含具有红(R)、绿(G)和蓝(B)三基色的染料或颜料。
平坦化膜17形成为使得对向基板8的面对液晶层9的表面平坦化。特别地,使得除与平坦化膜17一体地形成的突起部分24a和24b之外的表面平坦。分别有突起部分24a和24b形成的定距器层21和传感器调整层22优选地形成在如下位置:在该位置处,它们由液晶显示装置1中的遮光膜(未示出)等所遮光。定距器层21形成为使得液晶层9的厚度(即,单元厚度)得以保持以便在在平面内恒定,并且形成为一高度,其中单元厚度在该高度时达到预定厚度。
传感器调整层22形成为低于定距器层21,并且在传感器调整层22上所形成的像素电极18形成为传感器电极25。即,传感器调整层22用于实现在对向基板8的一侧上形成的传感器电极25的高度。
下面将参考图2A至2D来给出对制造具有以上构造的对向基板8的方法的描述。
首先,如图2A所示,在绝缘基板15上形成滤色层16,并且在滤色层16上形成具有预定厚度的感光树脂膜17a。至于感光树脂膜17a的材料,可以使用正或负感光树脂材料。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使用正感光树脂材料。然后,用掩模80对以上述方式形成的感光树脂膜17a内成为上述定距器层21和传感器调整层22的部分遮光,并且将其暴露于光。
接下来,如图2B所示,利用掩模81仅对感光树脂膜17a内用作传感器调整层22的部分遮光并将其暴露于光。此后,在经过显影步骤之后,如图2C所示,形成平坦化膜17以及与平坦化膜17一体地形成且分别用作传感器调整层22和定距器层21的突起部分24a和24b。如上所述,通过对感光树脂膜17a曝光两次,可以形成具有不同高度的突起部分24a和24b,并且可以将传感器调整层22和定距器层21形成为达到所需的各自高度。
一般而言,存在对易于控制到以下程度的要求:影响传感器灵敏度的突起部分24a略低于用作定距器层21的突起部分24b,并且其高度约为0.2至0.5μm。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可以控制通过仅调整曝光量所形成的突起部分24a和24b的高度,并且可以高精度地形成突起部分24a和24b。
此后,如图2D所示,在整个表面上除成为定距器层21的部分之外的地方形成公共电极18和定向膜19。公共电极18形成为透明电极;例如可以使用ITO。
通过以上步骤,完成了对向基板8,其中一体地形成了突起部分24a和24b以及平坦化膜17。在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制造方法中,描述了如下示例:其中在经历两次曝光步骤之后,形成具有不同高度的突起部分24a和24b。或者,在曝光步骤中,通过使用半色调掩模(halftone mask)来控制对所投射的光的曝光量,也可以形成具有不同高度的突起部分24a和24b。在使用半色调掩模的情况下,可以减少掩模数,并且可以缩短制造时间。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制造液晶显示装置1的方法中,由于平坦化膜17以及突起部分24a和24b一体地形成,因此与现有技术不同,不必在单独的步骤中形成突起部分24a和24b以及平坦化膜17,从而减少了步骤数。
上述阵列基板7和对向基板8在以下状态用密封剂(未示出)层压:与定距器层21的高度相对应的量的单元厚度得以保持,使得它们各自的定向膜20和19向内面对。
液晶层9以如下方式形成:在布置为使得它们各自的定向膜20和19彼此面对的阵列基板7与对向基板8之间,密封液晶。阵列基板7与对向基板8之间的距离(即,单元厚度)由定距器层21的高度指定,并且单元厚度达到液晶层9的厚度。在本示例性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1中,通过对阵列基板7一侧上的像素电极13进行图案化,未引起短路。或者,对向电极9一侧上的公共电极18可按图案形成。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1中,对向基板8的与液晶层9的表面相反的表面用作显示屏。此外,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在与传感器电极25相对的位置处的像素电极13构成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对向电极。然后,在本示例性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1中,对向基板8上所形成的传感器电极25和阵列基板7上在与传感器电极25相对的位置处形成的像素电极13(对向电极)构成触摸传感器。
触摸传感器用于检测施加到显示屏上的外部压力,并且能够在压力由诸如手或手指之类的触摸体施加到显示屏上时检测触摸位置。
在具有以上构造的液晶显示装置1中,通过在公共电极18与像素电极13之间施加电压,改变了液晶层9的液晶的取向状态。然后,从阵列基板7发出的来自光源(未示出)的光由液晶层9所调制,从而使得所需图像显示在显示屏上。
此外,在本示例性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1中,例如在由诸如手或手指之类的触摸体从对向基板8外部施加压力的情况下,对向基板8朝阵列基板7弯曲。然后,在施加了压力的位置处的传感器电极25电连接到存在于与传感器电极25相对的位置处的像素电极13。通过检测彼此电连接的传感器电极25和像素电极13的位置,可以检测触摸体所触摸的显示屏的位置。在本示例性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1中,像素电极13与形成在公共电极18上的传感器电极25之间的接触使得能够检测所触摸的显示屏的位置。或者,可以设置传感器电极来代替公共电极18。此外,虽然与传感器电极25相对的像素电极13用作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对向电极,但是也可以使用其他对向电极。
第一实施例的优点
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1,在对向基板8上所形成的分别用作传感器调整层22和定距器层21的突起部分24a和24b与平坦化膜17一体地形成。因此,对向基板8、定距器层21和传感器调整层22之间的接触程度增大,使得由于对液晶显示装置1施加压力所引起的定距器层21和传感器调整层22的剥离被降低。
图3示出了对现有技术的液晶显示装置和本示例性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1所执行的按键测试的结果。通过使用直径为0.8mm的由聚缩醛(polyacetal)构成的手写笔并且通过以2.5N的力在液晶显示装置的表面上按键来执行按键测试。图3示出了基于按键次数来测量定距器层的受损个数的结果。
从图3可见,在现有技术的液晶显示装置中,看到了大约一千次按键时定距器层的损坏。然而,在本示例性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1中,即使在一百万次按键的情况下也未看到定距器层的损坏。
在现有技术的液晶显示装置中,由于定距器层和传感器调整层以非常小的接合表面与下面的层的表面紧密接触,因此剥离表面的接合表面小并且这些层容易剥离。相比之下,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1,由于分别用作定距器层21和传感器调整层22的突起部分24a和24b与平坦化膜17一体地形成,因此突起部分24a和24b与突起部分24a和24b之下的层之间的接合表面是基板的整个表面,并且剥离表面是整个表面,从而使得液晶显示装置能够抗外部压力。
此外,在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制造方法中,在对向基板8上,突起部分24a和24b在形成平坦化膜17的同时形成。因此,当与现有技术中分别形成平坦化膜和突起部分的方法相比,可以减少步骤数,并且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制造方法在生产量和成品率方面是有利的。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1中,使用了形成传感器电极25以用作具有传感器功能的液晶显示装置1的示例。另外,本示例性实施例可用于不具有传感器功能的液晶显示装置。此外,在本示例性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1中,使用了在对向基板8上形成突起部分24a和24b的示例。或者,本示例性实施例可适当地应用于以下结构:突起部分形成于面对液晶层9的表面侧上,并且也可以形成于阵列基板7的表面侧上。此外,在突起部分将要形成在阵列基板7的表面侧的情况下,与上述在对向基板8上形成突起部分24a和24b类似,可通过对由感光树脂材料形成的平坦化膜17进行曝光和显影来形成突起部分。
如上所述,在对向基板8或者在阵列基板7上形成的突起部分使得光在黑色显示时泄漏,并且对透射对比度比(transmission contrast ratio)具有影响。因此,通过在对向基板8或者阵列基板7中像素的非开口部分(遮光部分)中形成突起部分,可以防止对比度降低。此外,在阵列基板7的情况下,像素的非开口部分可形成在信号线上,并且在对向基板8的情况下,像素的非开口部分可形成在相邻像素之间。在信号线或者相邻像素之间的情况下,一般而言,形成信号线的金属线是0.3至1μm,因此表面升高。因此,可以使用定距器层21和传感器调整层22的高度上的表面升高部分,从而使得可以降低处理负荷。即,可以使用突起部分24a和24b的高度和阵列基板7上形成的信号线的厚度。
此外,通过在信号线上形成用作定距器层21的突起部分24b并且通过在除信号线之外的地方形成用作辅助定距器层22的突起部分24a,可以在同一处理中形成具有不同高度的定距器层21和辅助定距器层22。此外,当将要形成平坦化膜12时,在另一绝缘层被夹持在平坦化膜12与平坦化膜17之间的情况下形成平坦化膜12,或者在绝缘层被形成的阶段形成所需的突起部分24a和24b,从而使得可以适当地调整突起部分24a和24b的高度。
第二实施例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2的示意构造。本示例性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2是具有能够检测触摸位置的传感器功能的液晶显示装置。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指代与图1中相应的组件,并且省略其重复描述。
液晶显示装置2包括在一侧上形成有多个TFT 11的阵列基板7以及与阵列基板7相对地设置的对向基板61。然后,液晶显示装置2由阵列基板7、对向基板61和形成在这两个基板之间且具有预定厚度的液晶层9构成。
本示例性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2中的对向基板61除了具有分别用作定距器层21和传感器调整层22的突起部分24a和24b之外,还具有用作辅助定距器层23的突起部分24c,这些突起部分24a、24b和24c与平坦化膜17一体地形成。然后,在整个表面上除定距器层21和辅助定距器层23之外的地方顺次形成公共电极18和定向膜19。
辅助定距器层23以略小于定距器层21的高度形成,并且用作对限定单元厚度的定距器层21的辅助。在仅增大定距器层23以防止由于施加到阵列基板7和对向基板61上的垂直外部压力而引起的液晶显示装置1的不必要的变形的构造中,形成液晶层9的液晶材料的返回将不再遵循与用于对向基板61上的绝缘层15的玻璃的变形有关的返回。如果玻璃的变形返回到原始状态的速度较快并且液晶材料返回的速度较慢,则出现在液晶层9中产生气泡的问题。相比之下,通过以小于定距器层21的高度来形成辅助定距器层23,可以获得防止在阵列基板7与对向基板61之间施加外部力时的不必要的变形的强度。此外,可以抑制由于形成绝缘基板15的玻璃和液晶层9的返回速度的差异而引起的气泡的发生。
可通过在形成第一实施例中所述的突起部分24a和24b的步骤中将曝光步骤数增大1来在对向基板61上形成辅助定距器层23的突起部分24c。如第一实施例中所述,在通过涂布正感光树脂材料来形成感光树脂膜17a和通过对感光树脂膜17a执行曝光和显影来形成突起部分24a、24b和24c的情况下,可通过仅调整曝光量来控制突起部分24a、24b和24c的高度,从而使得更够高精度地进行控制。如上所述,在利用正感光树脂材料形成突起部分24a、24b和24c的情况下,可以独立于厚度不易控制的涂布膜来形成定距器层21、辅助定距器层23和传感器调整层22。然后,如上所述,在通过仅调整曝光量来控制突起部分24a、24b和24c的高度的情况下,在用作定距器层21和辅助定距器层23的突起部分24b和24c的高度彼此接近的情况下,也可以高精度地形成突起部分24a、24b和24c。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2中,对向基板61的与液晶层9的表面相反的表面用作显示屏。此外,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在与传感器电极25相对的位置处的像素电极13构成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对向电极。然后,在本示例性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2中,对向基板61上形成的传感器电极25和阵列基板7上在与传感器电极25相对的位置处形成的像素电极13(对向电极)构成触摸传感器。
在具有以上构造的液晶显示装置2中,通过在公共电极18与像素电极13之间施加电压,改变了液晶层9的液晶的取向状态。然后,例如,从阵列基板7发出的来自光源(未示出)的光由液晶层9所调制,从而使得所需图像显示在显示屏上。
此外,在本示例性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2中,例如在由诸如手或手指之类的触摸体从对向基板61外部施加压力的情况下,对向基板61朝阵列基板7弯曲。然后,在施加了压力的位置处的传感器电极25和在与传感器电极25相对的位置处的像素电极13彼此电连接。通过检测所电连接的传感器电极25和像素电极13的位置,可以检测触摸体所触摸的显示屏的位置。
第二实施例的优点
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通过与第一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定距器层21和传感器调整层22类似,也与平坦化膜17一体地形成辅助定距器层23,所形成的液晶显示装置可以抗外部压力。
如上所述,在除了定距器层21之外还形成高度小于定距器层21的辅助定距器层23的情况下,通过也与平坦化膜17一体地形成辅助定距器层23,可以获得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优点,例如能够改善定距器层21、辅助定距器层23和传感器调整层22的剥离强度。
第三实施例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3的示意构造。本示例性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3是具有能够检测触摸位置的传感器功能的液晶显示装置。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指代与图1中相应的组件,并且省略其重复描述。
液晶显示装置3包括在一侧上形成有多个TFT 11的阵列基板7以及与阵列基板7相对地设置的对向基板26。然后,液晶显示装置3由阵列基板7、对向基板26和形成在这两个基板之间且具有预定厚度的液晶层9构成。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3中的对向基板26上,在滤色器层16上形成具有不同高度的突起状的第一间隙调整层28、第二间隙调整层27和传感器调整层31。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间隙调整层28以最高高度形成,并且第二间隙调整层27和传感器调整层31以小于第一间隙调整层28的高度形成。
然后,在整个表面上涂布并形成平坦化膜29以覆盖第一间隙调整层28、第二间隙调整层27和传感器调整层31。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如上所述,各自具有预定高度的第一间隙调整层28、第二间隙调整层27和传感器调整层31由平坦化膜29所覆盖,并且与平坦化膜29一体地形成,从而形成分别具有预定高度的突起部分30a、30b和30c。即,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间隙调整层28、第二间隙调整层27和传感器调整层31用作分别用于调整突起部分30a、30b和30c的高度的调整层。
通过第一间隙调整层28由平坦化膜29覆盖而形成的突起部分30b用作用于保持预定单元厚度的隔离层33。此外,通过第二间隙调整层27由平坦化膜29覆盖而形成的突起部分30c用作辅助定距器层32,以便作为对减轻施加到定距器层33的外部压力的辅助。
此外,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也类似于第一和第二实施例,在整个表面上除定距器层33和辅助定距器层32之外的地方形成公共电极18和定向膜19。结果,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通过将传感器调整层传感器调整层31由平坦化膜29所覆盖而在突起部分30a上形成的公共电极18用作传感器电极34。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由与平坦化膜29一体地形成的传感器调整层31所形成的突起部分30a构成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传感器调整层。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3中,对向基板26的与液晶层9的表面相反的表面用作显示屏。此外,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在与传感器电极34相对的位置处的像素电极13构成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对向电极。然后,在本示例性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3中,在对向基板26上形成的传感器电极34和在阵列基板7上在与传感器电极34相对的位置处形成的像素电极13(对向电极)构成触摸传感器。这里,触摸传感器用于检测施加到显示屏的外部压力。例如,在由诸如手或手指之类的触摸体对显示屏施加压力的情况下,可以检测触摸位置。
在具有以上构造的液晶显示装置3中,通过在公共电极18与像素电极13之间施加电压,改变了液晶层9的液晶的取向状态。然后,例如,从阵列基板7发出的来自光源(未示出)的光由液晶层9所调制,从而使得所需图像显示在显示屏上。
此外,在本示例性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3中,例如在由诸如手或手指之类的触摸体从对向基板26外部施加压力的情况下,对向基板26朝阵列基板7弯曲。然后,在施加了压力的位置处的传感器电极34和在与传感器电极34相对的位置处的像素电极13彼此电连接。通过检测所电连接的传感器电极34和像素电极13的位置,可以检测触摸体所触摸的显示屏的位置。
第三实施例的优点
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3,突起部分30a、30b和30c由传感器调整层31、第一间隙调整层28、第二间隙调整层27和覆盖这些调整层形成的平坦化膜29形成。如上所述,由于突起部分30a、30b和30c由在基板的整个表面上形成的平坦化膜29所覆盖并且与平坦化膜29一体地形成,因此突起部分30a、30b和30c与突起部分30a、30b和30c之下的层的表面相接合的区域是基板的整个表面。因此,由于突起部分30a、30b和30c的剥离表面是基板的整个表面,因此获得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优点,例如能够改善突起部分30a、30b和30c的剥离强度。
此外,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虽然突起部分30a、30b和30c与平坦化膜29一体地形成,但是突起部分30a、30b和30c不是共同形成的。因此,对于用于调整突起部分30a、30b和30c的高度的传感器调整层31、第一间隙调整层28和第二间隙调整层27,可以使用不透明材料,例如,诸如信号线之类的金属材料、诸如彩色抗蚀剂(colored resist)之类的负抗蚀剂、酚醛正抗蚀剂或者丙烯酸抗蚀剂。此外,因为平坦化膜29在上部单独形成,所以平坦性的问题和对离子进行脱气(degass)的问题并不十分重要。因此,形成第一间隙调整层28、第二间隙调整层27和传感器调整层31的材料的选择数增多。
可通过在整个表面上涂布相同材料并且通过改变曝光次数来形成第一间隙调整层28、第二间隙调整层27和传感器调整层31。或者,也可以通过使用不同材料来形成第一间隙调整层28、第二间隙调整层27和传感器调整层31。此外,也可以在不同层上形成第一间隙调整层28、第二间隙调整层27和传感器调整层31。在第一间隙调整层28、第二间隙调整层27和传感器调整层31用相同材料形成的情况下,可以减少步骤数。
第四实施例
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4的示意构造。本示例性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4是具有能够检测触摸位置的传感器功能的液晶显示装置。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指代与图1中相应的组件,并且省略其重复描述。
液晶显示装置4包括在一侧上形成有多个TFT 11的阵列基板35以及与阵列基板35相对地设置的对向基板36。然后,液晶显示装置4由阵列基板35、对向基板36和形成在这两个基板之间且具有预定厚度的液晶层9构成。
阵列基板35配置为包括由透明矩形平板状玻璃形成的绝缘基板10和在绝缘基板10的面对液晶层9的表面上形成的多个TFT 11。此外,在绝缘基板10的面对液晶层9的表面上与传感器电极(稍后描述)相对的位置处形成突起状的第一传感器调整层37。然后,以覆盖TFT 11和第一传感器调整层37的方式在绝缘基板10的整个表面上形成平坦化膜62,并且在平坦化膜62上形成接触部分14,TFT 11的一部分从各个接触部分14露出。平坦化膜62形成为使得阵列基板35的面对液晶层9的表面上除接触部分14和第一传感器调整层37的部分平坦化。第一传感器调整层37和其上形成的平坦化膜62构成突起部分41。
然后,以对应于平坦化膜62上各像素的方式按图案形成像素电极13。各像素电极13通过平坦化膜62上形成的接触部分14连接到作为开关元件的TFT 11。像素电极13用作透明电极并且例如由ITO(氧化铟锡)形成。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在突起部分41上形成的像素电极13用作第一传感器电极43a。
此外,在像素电极13上的预定位置处形成定距器层44。该定距器层44形成为保持液晶层9的厚度(即,单元厚度)以便在平面内恒定,并且以单元厚度达到预定厚度的高度形成。
此外,在像素电极13上,在覆盖像素电极13的整个表面上形成定向膜20。
对向基板36由透明绝缘基板15(例如玻璃或者聚碳酸酯(PC))、在绝缘基板15的面对液晶层9的表面上形成的滤色层16、在滤色层16上的预定位置处形成的第二传感器调整层38和平坦化膜39构成。
第二传感器调整层38以突起状的形式形成。
平坦化膜39形成在整个表面上以覆盖第二传感器调整层38,并且该平坦化膜39使得像素的开口部分能够平坦化。然后,第二传感器调整层38和其上形成的平坦化膜39构成突起部分42。
然后,在平坦化膜39的整个表面上形成公共电极18,并且在公共电极18上形成定向膜19。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突起部分42上形成的公共电极18用作第二传感器电极43b。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由分别与平坦化膜62和39一体地形成的第一传感器调整层37和第二传感器调整层38所形成的突起部分41和42构成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传感器调整层。
此外,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液晶层9以如下方式形成:层压阵列基板35和对向基板36,并且在阵列基板35和对向基板36之间密封液晶,其中使用定距器层44来保持预定的单元厚度并且定向膜19和20向内面对。
第一传感器调整层37和第二传感器调整层38形成为分别用于调整突起部分41和42的高度的调整层,即,设置为用于调整第一传感器电极43a与第二传感器电极43b之间的距离的层。在未将外部压力施加到液晶显示装置4的状态下,有必要使得第一传感器电极43a和第二传感器电极43b不连接。因此,第一传感器调整层37和第二传感器调整层38以如下高度设定:在这些高度,第一传感器电极43a在定距器层44所保持的单元厚度下不接触与第一传感器电极相对的第二传感器电极43b。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二传感器电极43b构成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对向电极。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4中,对向基板35的与液晶层9的表面相反的表面用作显示屏。此外,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在与另一传感器电极相对的位置处的一个传感器电极构成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对向电极。此外,在本示例性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4中,阵列基板35上形成的第一传感器电极43a和对向基板36上在与第一传感器电极43a相对的位置处形成的第二传感器电极43b(对向电极)构成触摸传感器。这里,触摸传感器用于检测施加到显示屏的外部压力。例如,在由诸如手或手指之类的触摸体对显示屏施加压力的情况下,触摸传感器可以检测触摸位置。
在具有以上构造的液晶显示装置4中,通过在公共电极18与像素电极13之间施加电压,改变了液晶层9的液晶的取向状态。然后,例如,调制从阵列基板35发出的来自光源(未示出)的光,从而使得所需图像显示在显示屏上。
此外,在本示例性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4中,例如在由诸如手或手指之类的触摸体从对向基板36外部施加压力的情况下,对向基板36朝阵列基板35弯曲。然后,在施加了压力的位置处的第一传感器电极43a和在与第一传感器电极43a相对的位置处的第二传感器电极43b电连接。通过检测电连接的第一传感器电极43a和第二传感器电极43b的位置,可以检测触摸体所触摸的显示屏的位置。
第四实施例的优点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4中,通过在对向基板36和阵列基板35二者上形成突起部分41和42,即使在由于平坦化膜62和39的材料特性而难以充分实现突起部分41和42的高度的情况下,也可以形成能够高精度地呈现传感器功能的液晶显示装置4。
然后,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与第三实施例类似,由第一传感器调整层37、第二传感器调整层38以及覆盖这些调整层形成的平坦化膜62和39形成突起部分41和42。如上所述,由于突起部分41和42分别由基板的整个表面上形成的平坦化膜62和39所覆盖并且与平坦化膜62和39一体地形成,因此突起部分41和42与突起部分41和42之下的层的表面相接合的区域是基板的整个表面。因此,由于突起部分41和42的剥离表面是基板的整个表面,因此获得诸如能够改善突起部分41和42的剥离强度之类的优点。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描述了如下示例:形成突起状的第一传感器调整层37和第二传感器调整层38,此后形成平坦化膜62和39以分别形成突起部分41和42。另外,与第一实施例类似,通过对感光树脂膜进行曝光和显影,可以提供与第一传感器调整层37、第二传感器调整层38以及平坦化膜62和39一体地形成的突起部分41和42。如上所述,在由于厚膜而应用太多步进节拍(stepper tact)的情况下,将第一传感器调整层37和第二传感器调整层38分别与平坦化膜62和39共同形成的方法是有效的。此外,该方法也有效地用于以下情况:难以将用作平坦化膜62和39的涂敷材料很好地涂布成第一传感器调整层37和第二传感器调整层38的形状。此外,该方法对于难以通过回流来很好地形成突起部分41和42的形状的情况也是有效的。
第五实施例
图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5的示意构造。本示例性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5是具有能够检测触摸位置的传感器功能的液晶显示装置。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指代与图1中相应的组件,并且省略其重复描述。
液晶显示装置5包括在一侧上形成有多个TFT 11的阵列基板45以及与阵列基板45相对地设置的对向基板46。然后,液晶显示装置5由阵列基板45、对向基板46和形成在这两个基板之间且具有预定厚度的液晶层9构成。
阵列基板45配置为包括由透明矩形平板状玻璃形成的绝缘基板10和在绝缘基板10的面对液晶层9的表面上形成的多个TFT 11。多个TFT 11以对应于像素的方式按阵列状设置。
然后,以覆盖TFT 11方式在绝缘基板10的整个表面上形成平坦化膜72。在平坦化膜72上形成接触部分14(TFT 11的一部分从各个接触部分14露出),并且还在与对向基板46上形成的传感器电极(稍后描述)相对应的位置处形成具有预定深度的凹槽部分48。平坦化膜72形成为使得阵列基板45的面对液晶层9的表面上除接触部分14和凹槽部分48(即,像素的开口部分)之外的部分平坦化。
此外,在平坦化膜72上以对应于各像素的方式按图案形成像素电极58。此时,在平坦化膜72上形成的凹槽部分48内也形成像素电极58。各像素电极58通过在平坦化膜72上形成的接触部分14而连接到作为开关元件的TFT 11。这些像素电极58形成为透明电极,并且例如利用ITO(氧化铟锡)形成。
然后,以覆盖像素电极58的方式在像素电极58的整个表面上形成定向膜49。然后,凹槽部分48的深度使得当形成像素电极58和定向膜49时,这些不被完全掩埋。
对向基板46由透明绝缘基板15(例如玻璃或者聚碳酸酯(PC))、在绝缘基板15的面对液晶层9的表面上形成的滤色层16和在滤色层16上形成的平坦化膜47构成。然后,对向基板46具有与平坦化膜47一体地形成的突起部分50a和50b。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突起部分50a和50b分别构成传感器调整层51和定距器层52。在整个表面上除定距器层52之外的地方形成公共电极59,并且在公共电极59上形成定向膜60。
定距器层52形成为使得液晶层9的厚度(即,单元厚度)得以保持以便在平面内恒定,并且以单元厚度达到预定厚度的高度形成。
然后,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传感器调整层51也以与定距器层52相同的高度形成,并且在传感器调整层51上形成的公共电极59用作传感器电极53。此外,关于在与传感器电极53(利用在传感器调整层51上形成的公共电极59所形成)相对的位置处的阵列基板45,在平坦化膜72上形成凹槽部分48并且以进入凹槽部分48的方式形成像素电极58。因此,在未施加外部力的状态下,传感器电极53和像素电极58彼此并不连接。此外,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在与传感器电极53相对的位置处的像素电极58构成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对向电极。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传感器电极53和在与传感器电极53相对的阵列基板45的凹槽部分48中所形成的像素电极58(对向电极)构成触摸传感器。
在具有以上构造的液晶显示装置5中,通过在公共电极59与像素电极58之间施加电压,改变了液晶层9的液晶的取向状态,并且显示所需图像。此外,在本示例性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5中,例如在由诸如手或手指之类的触摸体从对向基板46外部施加压力的情况下,对向基板46朝阵列基板45弯曲,并且在施加了压力的位置处的传感器电极53进入阵列基板45上形成的凹槽部分48并与凹槽部分48中形成的像素电极58电连接。通过检测电连接的传感器电极53和像素电极58的位置,可以检测触摸体所触摸的触摸位置。
第五实施例的优点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5中,在对向基板46上形成的分别用作传感器调整层51和定距器层52的突起部分50a和50b与平坦化膜47一体地形成。因此,对向基板46与定距器层52和传感器调整层51的接触程度增大,使得由于对液晶显示装置5施加压力所引起的定距器层52和传感器调整层51的剥离被降低。
此外,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5,由于传感器调整层51以与用于定义单元厚度的定距器层52相同的高度形成,因此不必要诸如两次曝光之类的步骤。因此,可以在不增加步骤数的情况下形成传感器调整层51。
第六实施例
图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6的示意构造。本示例性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6是具有能够检测触摸位置的传感器功能的液晶显示装置。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指代与图1中相应的组件,并且省略其重复描述。
液晶显示装置6包括在一侧上形成有多个TFT 11的阵列基板51以及与阵列基板51相对地设置的对向基板50。然后,液晶显示装置6由阵列基板51、对向基板50和形成在这两个基板之间且具有预定厚度的液晶层9构成。
阵列基板51配置为包括由透明矩形平板状玻璃形成的绝缘基板10和在绝缘基板10的面对液晶层9的表面上形成的多个TFT 11。多个TFT 11以对应于像素的方式按阵列状设置。然后,以覆盖TFT 11方式在绝缘基板10的整个表面上形成平坦化膜63,并且形成与平坦化膜63一体地形成的突起部分67a和67b。突起部分67a用作传感器调整层64,并且突起部分67b用作定距器层54。在平坦化膜63上除定距器层54之外的地方形成公共电极56。然后,在公共电极56的整个表面上除定距器层54之外的地方形成中间层绝缘膜59,并且在中间层绝缘膜59上形成与各像素相对应的像素电极57。通过形成为经过中间层绝缘膜59和平坦化膜63的接触部分14,像素电极57连接到TFT 11。此外,此时为了使像素电极57和公共电极56在接触部分14中不短路,在平坦化膜63和传感器调整层64上除接触部分14之外的地方形成公共电极56。然后,以覆盖像素电极57的方式形成定向膜20。此外,与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平坦化膜63一体地形成的突起部分67a和在突起部分67a上形成的中间层绝缘膜59构成突起部分66(由多层形成)。
定距器层54形成为使得厚度(即,单元厚度)得以保持以便在平面内恒定,并且以单元厚度达到预定厚度的高度形成。因此,与平坦化膜63一体地形成的定距器层54以如下高度以突起状的形式形成:该高度使得当在平坦化膜63上形成公共电极56、中间层绝缘膜59、像素电极57和定向膜20时,足以具有作为液晶层9的单元厚度的充分高度。此外,传感器调整层64形成为低于定距器层54,并且在传感器调整层64和包括中间层绝缘膜在内的突起部分66上形成的像素电极57用作传感器电极65。即,传感器调整层64用于实现传感器电极65的高度。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突起部分66构成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传感器调整层。
对向基板50由透明绝缘基板15(例如玻璃或者聚碳酸酯(PC))、在绝缘基板15的面对液晶层9的表面上形成的滤色层16和在滤色层16上形成的平坦化膜52构成。然后,在平坦化膜52的整个表面上形成定向膜53,并且在定向膜53上与阵列基板51的传感器电极65相对的部分中形成对向电极55。
此外,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液晶层9是以如下方式形成的:层压阵列基板51和对向基板50以使用定距器层54来保持预定的单元厚度(定向膜20和53向内面对),并且在阵列基板51和对向基板50之间密封液晶。此外,本示例性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6是FFS(边缘场切换)模式的液晶显示装置。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6中,对向基板50的与液晶层9的表面相反的表面用作显示屏。此外,在本示例性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6中,在阵列电极51上形成的传感器电极65和在对向基板50上与传感器电极65相对的位置处形成的对向电极55构成触摸传感器。这里,触摸传感器用于检测施加到显示屏的外部压力,并且在例如由诸如手或手指之类的触摸体对显示屏施加压力的情况下,触摸传感器可以检测触摸位置。
在具有以上构造的液晶显示装置6中,通过在公共电极56与像素电极57之间施加电压,改变了液晶层9的液晶的取向状态。然后,例如,从阵列基板51发出的来自光源(未示出)的光由液晶层9所调制,从而使得所需图像显示在显示屏上。
此外,在本示例性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6中,例如在由诸如手或手指之类的触摸体从对向基板50外部施加压力的情况下,对向基板50朝阵列基板51弯曲。然后,在施加了压力的位置处的传感器电极65电连接到在与传感器电极65相对的位置处的对向电极55。通过检测电连接的传感器电极65和对向电极55的位置,可以检测触摸体所触摸的显示屏的位置。
第六实施例的优点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6中,在阵列基板51上形成的分别用作传感器调整层64和定距器层54的突起部分67a和67b与平坦化膜63一体地形成。因此,阵列基板51与定距器层54和传感器调整层64之间的接触程度增大,使得由于对阵列基板51施加压力所引起的定距器层54和传感器调整层64的剥离被降低。
此外,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6,即使多个层(例如公共电极56、像素电极57和中间层绝缘膜59)层压在与平坦化膜63一体地形成的传感器调整层64上,也可以获得可耐受外部压力的强度。此外,在依赖于层的类型而有必要考虑因外部压力引起的损坏的情况下,可通过图案化来防止对传感器调整层64的层压。
在上述第一至第六实施例中,描述了将突起部分用于定距器层和传感器调整层的示例。如上所述,在形成传感器电极并设置触摸传感器的液晶显示装置中,使得通过向显示屏施加外部压力而进行的操作成为可能。如上所述,即使在施加由于外部压力所产生的负荷的情况下,也可以有效地使用上述实施例。
本发明不限于具有上述方式的触摸传感器的液晶显示装置。例如,本发明可用于如下液晶显示装置:该液晶显示装置具有与平坦化膜一体地形成的突起部分,作为用于控制液晶的定向模式的定向控制器。
第七实施例
图9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67的示意构造。本示例性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67是其中形成用于控制液晶的定向模式的定向控制器的示例。这里所指的定向控制器是在垂直定向模式等中称为VAP(垂直对准凸起)的定向控制器。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指代图9中与图1相对应的组件,并且省略其重复描述。
液晶显示装置67包括在一侧上形成有多个TFT 11的阵列基板7以及与阵列基板7相对地设置的对向基板68。然后,液晶显示装置67由阵列基板7、对向基板68和形成在这两个基板之间且具有预定厚度的液晶层9构成。
本示例性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67中的对向基板68具有突起部分70,突起部分70用作与平坦化膜71一体地形成的定向控制器69。然后,在包括用作定向控制器69的突起部分70的平坦化膜71的整个表面上顺次形成公共电极18和定向膜19。
定向控制器69用于以如下方式控制取向:在没有磁场期间和在施加电压期间倾斜液晶,基于电力线的失真而产生倾斜电场,并且在定向控制器69为中心的每个方向上来定向液晶。即,定向控制器69作为定向因子而工作。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67中,对向基板68的与液晶层9的表面相反的表面用作显示屏。
在具有以上构造的液晶显示装置67中,通过在公共电极18与像素电极13之间施加电压,改变了液晶层9的液晶的取向状态。然后,例如,从阵列基板7发出的来自光源(未示出)的光由液晶层9所调制,从而使得所需图像显示在显示屏上。然后,在将电压施加在公共电极18与像素电极13之间的情况下,利用作为核心的定向控制器来定向液晶。结果,液晶的取向成为放射形式。结果,在液晶显示装置67中,当从方位角方向来查看显示屏时,可见的亮度改变减小并且获得宽视角性能。
第七实施例的优点
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67,在对向基板68上形成的用作定向控制器69的突起部分70与平坦化膜71一体地形成。因此,对向基板68与定向控制器69之间的接触程度增大,使得由于对对向基板69施加压力所引起的定向控制器69的剥离被降低。
在上述第一至第七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可以抑制由于外部压力而引起的突起部分的剥离并且改善了抗外部压力的可靠性。这不但对于包括触摸传感器的液晶显示装置是有效的,而且对于存在由于外部压力所引起的接收改变的概率的环境中使用的所有液晶显示装置(例如附有感测外部压力的传感器的液晶显示装置、薄型液晶显示装置或者用于无线条件下的液晶显示装置等)都是有效的。这些液晶显示装置例如可应用于移动电子设备,例如移动电话或者数码相机。此外,在本发明中,相同的构造可用于安装在液晶显示装置外侧的电阻膜型触摸板。在该情况下,这对于防止定距器层被剥离同样是有效的。
本发明包含与2008年8月6日于日本特许厅提交的日本优先权专利申请JP 2008-203433中所公开的主题有关的主题,该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于此。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了解,根据设计要求和其他因素可以进行各种修改、组合、子组合和变更,只要这些修改、组合、子组合和变更在所附权利要求或其等同物的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
第一基板;
与所述第一基板相对地形成的第二基板;
具有预定厚度的液晶层,该液晶层形成在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
用于使所述液晶层的表面平坦化的平坦化膜,该平坦化膜形成在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中的至少一者的面对所述液晶层的表面上;以及
与所述平坦化膜一体地形成的突起部分,
其中,利用所述平坦化膜之下形成的调整层来调整所述突起部分的高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突起部分是用于保持所述液晶层的厚度的定距器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突起部分是用于保持所述液晶层的厚度的定距器层和形成为低于所述定距器层的辅助定距器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还包括:
在所述突起部分上形成的传感器电极;以及
对向电极,所述对向电极形成于所述第一基板或所述第二基板上,并且能够通过所述第一基板或所述第二基板的弯曲而与所述传感器电极相连接,所述对向电极经由所述液晶层而与所述传感器电极相对,
其中,所述突起部分形成为厚度小于所述液晶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突起部分是用于控制形成所述液晶层的液晶的取向的定向控制器。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突起部分在非开口部分中形成。
7.一种制造液晶显示装置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制备第一基板,其中该第一基板上形成多个薄膜晶体管;
制备与所述第一基板相层压的第二基板,其中具有预定厚度的液晶层插入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二基板之间;以及
在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中的至少一者的面对所述液晶层的表面上形成平坦化膜,并且以与所述平坦化膜一体地形成的形式形成突起状的突起部分,
并且,该方法还包括在形成所述突起部分的步骤之前形成用于调整所述突起部分的高度的调整层的步骤。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造液晶显示装置的方法,其中,通过对由感光树脂材料形成的感光树脂膜进行曝光和显影而形成所述平坦化膜和所述突起部分。
CN2009101611406A 2008-08-06 2009-08-06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Active CN10164484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203433 2008-08-06
JP2008203433A JP4683090B2 (ja) 2008-08-06 2008-08-06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8-203433 2008-08-0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44847A CN101644847A (zh) 2010-02-10
CN101644847B true CN101644847B (zh) 2011-11-16

Family

ID=416525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611406A Active CN101644847B (zh) 2008-08-06 2009-08-06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355108B2 (zh)
JP (1) JP4683090B2 (zh)
CN (1) CN10164484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372267B (en) * 2008-04-28 2012-09-11 Au Optronics Corp Touch panel, color filter substrate and fabricating method thereof
JP5571298B2 (ja) * 2008-08-07 2014-08-13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液晶表示装置
US20120249945A1 (en) * 2009-12-17 2012-10-04 Ryoh Tamura Liquid-crystal display panel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liquid-crystal display panel
KR101621027B1 (ko) * 2009-12-30 2016-05-16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WO2011148690A1 (ja) * 2010-05-24 2011-12-0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パネル
CN102269897A (zh) * 2010-06-02 2011-12-0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彩膜基板及其制造方法、液晶面板以及液晶显示器
KR101677747B1 (ko) 2010-06-24 2016-11-21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액정 표시 장치
JP5400229B2 (ja) * 2010-10-05 2014-01-29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パネル用基板の製造方法
KR101820661B1 (ko) 2011-07-19 2018-01-23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액정표시장치
CN102654688A (zh) * 2011-11-08 2012-09-0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彩膜基板及其制造方法、液晶显示装置
US9307204B1 (en) * 2012-11-13 2016-04-05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Enhancement of media sink compatibility
TWI498797B (zh) * 2012-12-13 2015-09-01 Au Optronics Corp 觸控面板及觸控顯示面板
JP2014174319A (ja) * 2013-03-08 2014-09-22 Sony Corp 表示装置および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電子機器
CN103257772B (zh) * 2013-04-27 2016-03-02 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实现3d显示的触摸屏、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TWI539217B (zh) * 2014-07-03 2016-06-2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顯示面板
CN104330926A (zh) * 2014-12-02 2015-02-04 合肥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面板
CN104503622B (zh) * 2015-01-04 2017-03-2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驱动方法和触控显示装置
CN104898884B (zh) * 2015-06-16 2018-03-13 合肥鑫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单片玻璃式触控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CN104898329A (zh) * 2015-06-24 2015-09-09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制造液晶面板的方法
CN106054468A (zh) * 2016-07-29 2016-10-26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包含其的显示装置
CN106154651A (zh) * 2016-09-14 2016-11-23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
JP6887259B2 (ja) * 2017-01-30 2021-06-16 パナソニック液晶ディスプレイ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液晶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CN111610655B (zh) * 2020-06-04 2022-09-13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电子设备
CN117539086A (zh) * 2023-11-08 2024-02-09 浙江大学 光调控变色结构、装置、系统及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058844A (ja) * 2006-09-04 2008-03-13 Hitachi Displays Ltd 液晶表示装置
CN101174047A (zh) * 2006-10-31 2008-05-07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114809A (ja) * 1994-10-14 1996-05-07 Sony Corp 液晶パネ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EP0884626B1 (en) * 1997-06-12 2008-01-02 Sharp Kabushiki Kaisha Vertically-aligned (VA)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JPH11264968A (ja) * 1998-03-17 1999-09-28 Hitachi Ltd 液晶表示装置
JP4362882B2 (ja) * 1999-01-13 2009-11-11 ソニー株式会社 液晶パネル、液晶パネルの製造方法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JP4298055B2 (ja) * 1999-04-28 2009-07-15 東芝松下ディスプレイ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 液晶パネ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3285011B2 (ja) * 1999-07-14 2002-05-27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JP2001075074A (ja) * 1999-08-18 2001-03-23 Internatl Business Mach Corp <Ibm> タッチセンサ一体型液晶表示素子
JP2001084100A (ja) * 1999-08-27 2001-03-30 Internatl Business Mach Corp <Ibm> タッチセンサ式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JP2001296530A (ja) * 2000-04-12 2001-10-26 Seiko Epson Corp 電気光学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1305557A (ja) * 2000-04-21 2001-10-31 Nec Corp 液晶表示装置
JP2003186023A (ja) * 2001-12-19 2003-07-03 Hitachi Ltd 液晶表示装置
JP4292829B2 (ja) * 2003-03-05 2009-07-08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素子
US7081888B2 (en) * 2003-04-24 2006-07-25 Eastman Kodak Company Flexible resistive touch screen
KR101057859B1 (ko) * 2003-11-08 2011-08-19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액정표시패널 및 그 제조방법
JP5066335B2 (ja) * 2004-11-22 2012-11-07 三星電子株式会社 感知素子を内蔵した表示装置
KR101226440B1 (ko) 2005-09-26 2013-01-28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패널, 이를 구비한 표시장치 및 표시장치의 터치 위치검출방법
JP2007128091A (ja) * 2005-11-03 2007-05-2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表示基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それを具備した表示パネル
JP4775113B2 (ja) * 2006-05-26 2011-09-21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カラーフィルタの製造方法、カラーフィルタ、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JP2008102303A (ja) * 2006-10-19 2008-05-01 Sekisui Chem Co Ltd 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及び表示装置
US7990481B2 (en) * 2006-10-30 2011-08-0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Display device having particular touch sensor protrusion facing sensing electrode
KR101349096B1 (ko) * 2006-12-27 2014-01-09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장치
KR101383708B1 (ko) * 2007-03-27 2014-04-10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TWI362544B (en) * 2007-11-07 2012-04-21 Au Optronics Corp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US8184256B2 (en) * 2007-12-28 2012-05-2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Display panel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KR20090100639A (ko) * 2008-03-20 2009-09-2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표시 패널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058844A (ja) * 2006-09-04 2008-03-13 Hitachi Displays Ltd 液晶表示装置
CN101174047A (zh) * 2006-10-31 2008-05-07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355108B2 (en) 2013-01-15
CN101644847A (zh) 2010-02-10
JP2010039302A (ja) 2010-02-18
JP4683090B2 (ja) 2011-05-11
US20100033668A1 (en) 2010-02-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44847B (zh)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JP5673782B1 (ja) 液晶表示装置
TWI464483B (zh)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with input function
US7742131B2 (en) Touch panel, color filter substrate and fabricating method thereof
TWI524117B (zh) 用於ffs液晶驅動方式的顯示裝置用基板、ffs液晶驅動方式的顯示裝置、及用於ffs液晶驅動方式的顯示裝置用基板的製造方法
TWI440943B (zh) 液晶顯示器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US20090303202A1 (en) Capacitive Touch Screen
JP4730443B2 (ja) 表示装置
US20160026311A1 (en) Touch display pane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US20170285394A1 (en) Display Screen, Display Screen Assembly, and Terminal
KR20130026676A (ko) 터치스크린용 투명 회로 기판, 그 제조 방법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터치스크린
CN102289093A (zh) 基板及其制造方法以及液晶显示器、触摸寻址方法
US20110128459A1 (en) Thin film transistor array substrate, fabrication method thereof,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using the tft array substrate
CN103293750A (zh) 一种内嵌式触摸屏彩膜基板及其制造方法
US20130076996A1 (en) Integrated touch panel with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11367128B (zh) 低温多晶硅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液晶显示装置
CN105514033A (zh) 阵列基板的制作方法
US9645688B2 (en) OGS touch screen substrat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related apparatus
JP2012242928A (ja) 加飾透明保護基板一体型タッチパネル
JP2012068287A (ja) カラーフィルタ基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SG187315A1 (en) Touch control panel structure having a dummy pattern
WO2020037716A1 (zh) 一种触摸屏及其制作方法
JP2011150115A (ja) カラーフィルタ基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9294315A (ja) 液晶表示装置
CN102279483A (zh) 显示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NIPPON DISPLAY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SONY CORPORATION

Effective date: 20121115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21115

Address after: Aichi

Patentee after: Japan display West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Sony Corporation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021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JAPAN DISPLAY Inc.

Address before: Aichi

Patentee before: Japan display West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