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13520B - 阻燃性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组合物及成形品 - Google Patents

阻燃性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组合物及成形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13520B
CN101613520B CN 200910142240 CN200910142240A CN101613520B CN 101613520 B CN101613520 B CN 101613520B CN 200910142240 CN200910142240 CN 200910142240 CN 200910142240 A CN200910142240 A CN 200910142240A CN 101613520 B CN101613520 B CN 10161352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eight parts
resin
terephthalate resin
epoxy compound
ac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910142240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613520A (zh
Inventor
石川贵之
五岛一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oly Plast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inTech Polymer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inTech Polymer Ltd filed Critical WinTech Polymer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6135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1352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61352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1352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 Epoxy Resi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成形性、阻燃性、韧性和焊接特性优异的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组合物及成形品。更详细地说,本发明是阻燃性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组合物,其通过将每100重量份的(A)特性粘度(IV)为0.8dL/g以上的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B)成分与(C)成分总量为15~50重量份的(B)特定的溴化环氧化合物和(C)特定的溴化聚丙烯酸酯、3~20重量份的(D)氧化锑、1~7重量份的(E)用选自不饱和羧酸及其衍生物中的至少一种改性的改性烯烃系聚合物和0~0.5重量份的(F)含氟树脂配合而形成,并且(B)成分与(C)成分的重量比例为(B)/(C)=97/3~50/50的范围。

Description

阻燃性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组合物及成形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优异的成形性、阻燃性、韧性和焊接特性的阻燃性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组合物及成形品。
背景技术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凭借其优异的耐热性、机械特性、耐化学药品性等而广泛应用于电气和电子部件、汽车部件、机构部件等。在电气和电子部件、工业设备、建筑用途中,由于电气部件的起火、在工业设备中焊接、飞溅等引起的火势蔓延的危险性,因此强烈要求阻燃性,使用配合了阻燃剂的组合物。
作为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的阻燃剂,已经研究了溴化聚碳酸酯低聚物、溴化环氧低聚物、溴化聚丙烯酸酯等,另一方面,在使用阻燃性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的这些成形部件中,从提高生产率的观点考虑,寻求压入、卡扣装配(snapfit)等的易组装性。如果韧性和焊接强度不充分,在成形品组装时会发生破损的问题。
溴化聚碳酸酯低聚物一般广泛用作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的阻燃剂,但不仅存在韧性和焊接强度降低的难点,而且由于引起了与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的酯交换反应,存在滞留的稳定性不良的问题。
另外,溴化环氧低聚物由于成形时的滞留而具有粘度显著增大的缺点,已经尝试使用了用三溴苯酚等化合物封闭溴化环氧化合物末端的环氧基来抑制滞留时的粘度上升的溴化环氧化合物。然而,为了获得充分的阻燃性,这些化合物需要以规定量添加,由此不能忽视韧性和焊接特性的降低。
虽然溴化聚丙烯酸酯能够相对地抑制韧性降低,但其具有焊接特性降低,另外机械特性,尤其强度、弹性模量降低的缺点。
作为改良韧性和焊接特性的方法,例如有一种提高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的分子量的方法,但成形时的流动性变差,并且生产率显著变差。另外,考虑了添加热塑性弹性体来改良韧性,但对焊接特性的改善效果很小,并且具有在成形时剥离以及在添加量多的情况下阻燃性降低、弹性模量降低等问题。
日本特开2000-256545号公报中记载了在芳香族聚酯中配合溴化环氧化合物、溴化聚丙烯酸酯和三氧化二锑而成的阻燃性聚酯树脂组合物,虽然能够确保阻燃性,但焊接的伸长率不充分。
另一方面,日本特开平2-11990号公报中记载了一种合成树脂制管接头,其通过将合成树脂制内筒和外侧的补强部件以及在外侧的合成树脂成型的本体部一体化,以使得补强部件不露出的方式包覆而成,但近年来,对管接头等工业设备的阻燃性也被重视,需求兼有阻燃性和压入特性的树脂材料。
发明内容
因此,现有技术中不能获得满足良好的成形性、阻燃性、韧性和焊接特性的组合物。
本发明是在上述背景条件下做出的,其目的在于,获得具有优异的成形性、阻燃性、韧性和焊接特性的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组合物。
本发明人等为了改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的成形加工性、韧性和焊接特性等而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在特定的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中以特定比率并用溴化环氧化合物与溴化聚丙烯酸酯而使之阻燃,并且进一步配合特定改性烯烃系聚合物而获得的组合物实现了上述目的,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即,本发明是一种阻燃性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组合物,其通过配合下列成分而形成:
(A)特性粘度(IV)为0.8dL/g以上的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100重量份,
(B)下述通式(I)或(II)所示的溴化环氧化合物,
(C)下述通式(III)所示的溴化聚丙烯酸酯,
其中溴化环氧化合物(B)与溴化聚丙烯酸酯(C)的总量为15~50重量份,
(D)氧化锑3~20重量份,
(E)用选自不饱和羧酸及其衍生物中的至少一种改性的改性烯烃系聚合物1~7重量份,以及
(F)含氟树脂0~0.5重量份,
并且溴化环氧化合物(B)与溴化聚丙烯酸酯(C)的重量比例(B)/(C)=97/3~50/50的范围。
Figure G2009101422404D00041
R是氢原子或甲基,
p=1~5,m=20~160。
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具备良好的成形性和阻燃性并且韧性和焊接特性优异的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组合物。
进一步,本发明提供了将上述阻燃性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组合物成形而获得的成形品。另外,本发明提供了将上述阻燃性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组合物成形而获得的管接头或者上述阻燃性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组合物的管接头用途。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管接头的压入裂纹试验的状况的图。图1的(a)示出了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制管接头(体部),图1的(b)和(c)示出了压入体部的嵌入转接接头。
图2所示为管接头的空转试验的状况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
图中,符号1表示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制管接头(体部),符号2表示O形环,符号3表示O形环,符号4表示嵌入转接接头,符号5表示嵌入转接接头,符号6表示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详细说明本发明。首先,作为本发明的树脂组合物的基础树脂的(A)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是指,至少包含对苯二甲酸或其酯形成衍生物(低级醇酯等)的二羧酸成分与至少包含碳数4的亚烷基二醇(1,4-丁二醇)或其酯形成衍生物的二醇成分进行缩聚而获得的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系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不限于均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可以是含有60mol%以上(尤其大约75~95mol%)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单元的共聚物。
在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中,作为除对苯二甲酸及其酯形成衍生物以外的二羧酸成分(共聚单体成分),例如可以例举芳香族二羧酸成分(间苯二甲酸、邻苯二甲酸、萘二羧酸、二苯醚二羧酸等C6~C12芳基二羧酸等)、脂肪族二羧酸成分(琥珀酸、己二酸、壬二酸、癸二酸等C4~C16烷基二羧酸、环己烷二羧酸等C5~C10环烷基二羧酸等)或它们的酯形成衍生物等。这些二羧酸成分可以单独使用或将两种以上组合使用。
优选的二羧酸成分(共聚单体成分)包含芳香族二羧酸成分(尤其间苯二甲酸等C6~C10芳基二羧酸)、脂肪族二羧酸成分(尤其己二酸、壬二酸、癸二酸等C6~C12烷基二羧酸)。
作为除1,4-丁二醇以外的二醇成分(共聚单体成分),例如可以列举出脂肪族二醇成分[例如亚烷基二醇(乙二醇、丙二醇、三亚甲基二醇、1,3-丁二醇、六亚甲基二醇、新戊二醇、1,3-辛二醇等C2~C10亚烷基二醇,二乙二醇、三乙二醇、二丙二醇等聚氧化C2~C4亚烷基二醇等)、环己烷二甲醇、氢化双酚A等脂环式二醇等]、芳香族二醇成分[双酚A、4,4-二羟基联苯等芳香族醇、双酚A的C2~C4环氧烷烃加成物(例如双酚A的环氧乙烷2mol加成物、双酚A的环氧丙烷3mol加成物等)等]或它们的酯形成衍生物等。这些二醇成分可以单独使用或者将两种以上组合使用。
优选的二醇成分(共聚单体成分)包含脂肪族二醇成分(尤其C2~C6亚烷基二醇、二乙二醇等聚氧化C2~C3亚烷基二醇、环己烷二甲醇等脂环式二醇)。
通过以前述化合物作为单体成分缩聚而制备的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系聚合物均可以作为本发明的(A)成分使用。将均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合物与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共聚物并用也是有用的。
另外,所使用的(A)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的特性粘度(IV)为0.8dL/g以上,优选为大约0.8~1.05dL/g。在特性粘度低于0.8dL/g时,树脂组合物的机械特性、尤其韧性降低,而在超过1.05dL/g时,树脂组合物的流动性降低。另外,通过将具有不同特性粘度的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共混,例如通过将特性粘度0.70dL/g和1.20dL/g的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共混,可以实现0.8dL/g以上的特性粘度。另外,特性粘度例如可以在邻氯苯酚中、在温度35℃的条件下测定。
本发明中所使用的(B)成分的溴化环氧化合物是下述通式(I)或(II)所示的聚(四溴)双酚A型环氧化合物。
Figure G2009101422404D00061
上述溴化环氧化合物可以如下获得:例如将四溴双酚A和表氯醇反应而获得的四溴双酚A二缩水甘油醚、与四溴双酚A混合,其中相对于1当量的四溴双酚A二缩水甘油醚的环氧基,使四溴双酚A的羟基为0~0.96当量,并在碱性催化剂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锂、三丁胺等存在下在100~250℃下加热反应而得到。
该溴化环氧化合物的平均聚合度n为11~50,优选为11~20。在该平均聚合度小于11时,溴化环氧化合物的环氧当量变大,难以抑制由于与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反应而导致的成形加工性的降低,另外在大于50时,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的流动性降低。
本发明中所使用的(C)成分的溴化聚丙烯酸酯是下述通式(III)所示的聚合物,并且是溴化苄基丙烯酸酯或溴化苄基甲基丙烯酸酯聚合而形成的。
Figure G2009101422404D00071
R是氢原子或甲基,
p=1~5,m=20~160。
作为该溴化聚丙烯酸酯的具体实例,可以列举出聚丙烯酸五溴苄酯、聚丙烯酸四溴苄酯、聚丙烯酸三溴苄酯、聚甲基丙烯酸五溴苄酯等,但聚丙烯酸五溴苄酯是特别优选的。
该溴化聚丙烯酸酯可以与少量比例的其它乙烯基系单体共聚,其它乙烯基单体的共聚比例优选为10mol%以下。
溴化聚丙烯酸酯的平均聚合度m为20~160,优选为50~120。在该平均聚合度小于20时,导致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的耐热性降低等,另外,在大于160时,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的流动性降低。
基于每100重量份的(A)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B)溴化环氧化合物与(C)溴化聚丙烯酸酯的配合量按二者的总量计为15~50重量份。在该配合量小于15重量份时,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的阻燃化效果不充分,另外,在大于50重量份时,表现了组合物的机械特性降低等缺点。另外,(B)成分与(C)成分的配合比例为(B)/(C)=97/3~50/50,优选为95/5~70/30。该配合比例在该范围以外时,本发明的韧性、焊接特性改良效果不能充分发挥。
基于每100重量份的(A)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本发明中所使用的(D)成分的氧化锑的配合量为3~20重量份。在该配合量小于3重量份时,不能充分发挥作为阻燃助剂的效果,另外,在大于20重量份时,表现了机械特性降低等缺点。另外,作为(D)成分的氧化锑,可以使用三氧化二锑、五氧化二锑等金属氧化物。作为三氧化二锑,优选使用纯度98%以上、粒径0.1~5μm的物质,但纯度99%以上、粒径0.3~4μm的三氧化二锑是特别优选的。
本发明中作为(E)成分使用的改性烯烃系聚合物是用选自不饱和羧酸及其衍生物(e-2)中的至少一种改性烯烃系聚合物(e-1)。
烯烃系聚合物(e-1)包含烯烃系单体的均聚物或共聚物,或烯烃系单体与α,β-不饱和羧酸或其酯的共聚物。上述烯烃系单体的均聚物或共聚物由选自烯烃系单体中的至少一种单体构成,上述烯烃系单体与α,β-不饱和羧酸或其酯的共聚物由选自烯烃系单体中的至少一种单体与选自α,β-不饱和羧酸或其酯中的至少一种单体构成,这种烯烃系聚合物均可以优选地使用。共聚物是无规共聚物、嵌段共聚物或接枝共聚物等。
作为烯烃系单体,可以列举出α-烯烃(乙烯、丙烯、1-丁烯、2-丁烯、异丁烯、3-甲基-1-丁烯、2-甲基-2-丁烯、1-己烯、2,3-二甲基-2-丁烯、1-庚烯、1-辛烯、1-壬烯、1-癸烯、1-十二碳烯等碳数2~20的α-烯烃)等不饱和烃单体。这些单体可以单独使用或两种以上组合使用。优选的烯烃系单体至少包含乙烯或丙烯(尤其是乙烯)。
作为前述α,β-不饱和羧酸及其酯,可以例举α,β-不饱和羧酸(例如(甲基)丙烯酸等)、(甲基)丙烯酸酯(例如(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丙酯、(甲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基酯等(甲基)丙烯酸C1-10烷基酯;(甲基)丙烯酸羟乙酯、(甲基)丙烯酸羟丙酯等(甲基)丙烯酸羟基C2-4烷基酯)等。优选的α,β-不饱和羧酸酯是(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丙酯、(甲基)丙烯酸丁酯等(甲基)丙烯酸C1-4烷基酯,尤其,丙烯酸C1-4烷基酯(丙烯酸乙酯等)是优选的。这些α,β-不饱和羧酸或其酯可以单独使用或两种以上组合使用。α,β-不饱和羧酸或其酯的用量例如选择在单体总量的0~30mol%,优选大约1~20mol%的范围内。
另外,除了前述成分以外,在不损害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烯烃系单体还可以并用非共轭二烯化合物(1,4-己二烯、二环戊二烯、5-亚乙基-2-降冰片烯、2,5-降冰片二烯等碳数6~10的非共轭二烯)、共轭二烯(丁二烯、异戊二烯、间戊二烯等碳数4~6的共轭二烯化合物、芳香族乙烯基化合物(例如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乙烯基醚(例如乙烯基甲醚)以及具有乙烯基的聚二有机基硅氧烷(含乙烯基的硅酮)等。
作为具体的烯烃系聚合物(e-1),例如可以列举出聚乙烯、聚丙烯、聚乙烯-丙烯共聚物、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乙烯-(甲基)丙烯酸乙酯共聚物。
作为不饱和羧酸或其衍生物(e-2),可以列举出马来酸、柠康酸、衣康酸、四氢邻苯二甲酸、纳迪克酸、甲基纳迪克酸、烯丙基琥珀酸、(甲基)丙烯酸等。这些改性成分可以单独使用或两种以上组合使用。通常使用马来酸酐和/或(甲基)丙烯酸。
在改性烯烃系聚合物(E)中,不饱和羧酸或其衍生物(e-2)的改性量(引入量)是大约0.1~5重量%(例如0.1~4重量%),优选大约0.5~3重量%。在不饱和羧酸或其衍生物(e-2)的改性量过少的情况下,改性烯烃系聚合物(E)从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成分(A)中显著分离,成形时可能产生剥离和模具污染(mold deposit)等问题。另一方面,在不饱和羧酸或其衍生物(e-2)的改性量过多的情况下,带来了由残留的未反应(e-2)成分发生异臭等不利情况。
作为获得改性烯烃系聚合物(E)的方法,例如,可以列举出:在熔融状态下与适宜的有机过氧化物等自由基引发剂加热,将不饱和羧酸或其衍生物(e-2)在烯烃系聚合物(e-1)上接枝改性的方法(生成接枝共聚物的方法);将至少含有烯烃系单体的单体(单独的烯烃单体,或者烯烃单体与(甲基)丙烯酸酯和/或(甲基)丙烯酸的混合单体)与不饱和羧酸和/或其衍生物(e-2)聚合的方法等。尤其,将不饱和羧酸和/或其衍生物(e-2)与烯烃系聚合物(e-1)接枝共聚的方法可容易地控制各成分的组成比。
作为改性烯烃系聚合物(E),可以例举马来酸酐改性聚乙烯、马来酸酐改性聚丙烯、马来酸酐改性(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马来酸酐改性(乙烯-(甲基)丙烯酸乙酯共聚物)、对应于这些聚合物的(甲基)丙烯酸改性烯烃系聚合物等。
可以组合使用多种改性烯烃系聚合物(E)。例如,可以使用马来酸酐改性聚乙烯与马来酸酐(乙烯-丙烯酸乙酯共聚物)的组合、马来酸酐改性聚丙烯与马来酸酐改性(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的组合等。
在本发明的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组合物中,相对于100重量份的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A),改性烯烃系聚合物(E)的添加量为1~7重量份。在(E)成分低于1重量份时,不能显著改善韧性和焊接特性等特性,而在(E)成分超过7重量份时,阻燃性和成形性降低。
在本发明中,为了进一步提高燃烧性,作为抑制燃烧时熔融粒滴下的化合物,优选配合(F)含氟树脂。(F)含氟树脂包括含氟单体的均聚物或共聚物,例如含氟单体(四氟乙烯、氯三氟乙烯、偏二氟乙烯、六氟丙烯、全氟烷基乙烯基醚等)的均聚物或共聚物;前述含氟单体与其它共聚性单体(乙烯、丙烯等烯烃系单体,(甲基)丙烯酸酯等丙烯酸系单体等)的共聚物等。
作为这种含氟树脂,具体地,可以例举聚四氟乙烯、聚氯三氟乙烯、聚偏二氟乙烯等均聚物;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四氟乙烯-全氟烷基乙烯基醚共聚物、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乙烯-氯三氟乙烯共聚物等共聚物。含氟树脂可以单独使用或者将两种以上组合使用。作为优选的含氟树脂,可以列举出四氟乙烯的均聚物或共聚物、四氟乙烯与(甲基)丙烯酸酯的共聚物等。
相对于100重量份的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含氟树脂(F)的添加量优选为0.5重量份以下。在含氟树脂(F)超过0.5重量份时,有可能出现韧性不足、成形品容易产生裂纹。尤其优选的配合量为0.1~0.5重量份。
本发明的树脂组合物中可以添加惯用的添加剂,例如,公知的稳定剂(紫外线吸收剂、光稳定剂等)、抗静电剂、润滑剂、脱模剂、除了上述以外的阻燃剂、阻燃助剂、晶核剂、着色剂(染料、颜料等)、润滑剂、增塑剂、除了上述以外的防滴剂等。
进一步,为了提高耐热性,可以添加受阻酚化合物、芳香族胺化合物、有机磷化合物、硫化合物等抗氧化剂或热稳定剂。另外,为了改良熔融粘度稳定性、耐水解性等,可以添加各种环氧化合物、噁唑啉化合物等。作为环氧化合物,双酚A与表氯醇反应而获得的双酚A型环氧化合物、各种二醇或甘油与表氯醇的反应而获得的脂肪族缩水甘油醚、酚醛清漆型环氧化合物、芳香族或脂肪族羧酸型环氧化合物、脂环化合物型环氧化合物等是优选的;作为噁唑啉化合物,芳香族或脂肪族双噁唑啉,尤其2,2’-双(2-噁唑啉)、2,2’-间亚苯基双(2-噁唑啉)是优选的。
本发明的树脂组合物中可以进一步添加其它树脂成分,例如丙烯酸系树脂、氟树脂、聚酰胺系树脂、聚缩醛系树脂、聚砜、聚苯醚、苯乙烯系树脂(聚苯乙烯、AS树脂、ABS树脂等)等热塑性树脂;乙烯-丙烯酸乙酯共聚物、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等软质热塑性树脂;酚醛树脂、三聚氰胺树脂、聚酯树脂(不饱和聚酯等)、硅酮树脂、环氧树脂等热固化性树脂等。这些其它树脂可以单独使用或者将两种以上组合使用。
另外,根据需要,在不损害本发明效果范围内,本发明的树脂组合物可以添加填充剂(或补强剂)。作为填充剂(或补强剂),可以例举无机填充剂[例如纤维状填充剂(玻璃纤维、磨碎玻璃纤维(milled glass fibre)、硅石和氧化铝纤维、氧化锆纤维、钛酸钾纤维、碳纤维等无机质纤维)、板状或粉粒状填充剂(玻璃珠、玻璃薄片、玻璃球(glass balloon)、炭黑、石墨、硅酸钙、硅酸铝、高岭土、滑石、粘土等硅酸盐、氧化铁、氧化钛、氧化锌、氧化锑、氧化铝等金属氧化物,钙、镁、锌等金属的碳酸盐、硫酸盐,尤其碳化硅、氮化硅、氮化硼等)等]、有机填充剂(例如,高熔点的芳香族聚酯纤维、液晶性聚酯纤维、芳香族聚酰胺纤维、氟树脂纤维、聚酰亚胺纤维等)等。
本发明的树脂组合物的这些配合成分优选均匀地被分散,其配合方法可以使用任意的方法。例如有如下方法:将全部或一部分配合成分一起或分开供给到加热的单螺杆、双螺杆等挤出机,通过熔融混炼均质化后,将挤出为金属丝状的熔融树脂冷却固化,接着切断为所需的长度而进行粒状化的方法,但使用搅拌机(blender)、捏合机、辊等其它混合机的方法也是可以的。另外可以采用通过将它们组合使用或反复多次来依次添加配合成分的方法等。为了由这样制造的成形用树脂组合物获得树脂成形品,通常在保持充分干燥的状态下原样供给到注塑成形机等成形机来成形。
本发明的树脂组合物的根据ISO11443在温度260℃、剪切速率1000sec-1下的熔融粘度可以设定为300Pa·s以下。进一步可以设定为250Pa·s以下。在熔融粘度不在300Pa·s以下时,流动性不充分,有可能树脂不能填充到模具内。
另外,还可以将组合物的构成原料干混,投入到直接成形机的料斗内,在成形机中熔融混炼。
将本发明的树脂组合物进行熔融混炼,并用挤出成形、注塑成形、压缩成形等惯用的方法成形,由此可以获得成形体。本发明的树脂组合物尤其适合于注塑成形。
本发明的树脂组合物可用于汽车部件用途、电气和电子部件用途中需要阻燃性并且需要韧性、耐冲击性的用途,尤其适合用于管接头。
实施例
以下通过实施例来更详细地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不受这些实施例的限制。另外,实施例中的各种特性用以下方法来测定。
(1)机械特性:拉伸试验根据ISO527-1、2测定,弯曲试验根据ISO178测定,冲击试验根据ISO179/1eA(夏比(Charpy),带缺口)测定。
(2)燃烧性:通过美国Underwriter Laboratories Inc.规定的方法(UL94)评价(试验片厚度0.75mm)。
(3)熔融粘度:根据ISO11443,通过CAPILOGRAPH 1B((株)TOYO SEIKI制造)在毛细管D=1.0m/m、L=20.0m/m、平面(FLAT)、剪切速率1000sec-1、温度260℃的条件下测定。
(4)焊接特性:根据ISO527测定(试验片厚度2mm,试验速度5mm/min)。
(5)管接头特性1(压入裂纹试验):通过注塑成形获得图1的(a)所示形状的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制管接头(体部)1。然后,在该体部1中压入如图1的(b)、(c)所示形状的SUS303制嵌入转接接头4、5,评价体部1有无裂纹。压入形变在管6侧设定为0.05%,机器螺纹侧设定为0.09%。
(6)管接头特性(2)(空转试验):使用在上述压入裂纹试验中没有裂纹的合格样品,如图2所示,用老虎钳固定树脂制管接头(体部)1,通过扭矩扳手用15.5kgf·cm的扭矩植入嵌入转接接头5,确认该转接接头是否空转。
实施例1~8、比较例1~8
预先在转鼓中将在140℃下热风干燥3小时的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以及表1、2所示的各成分按表1、2所示的比例均匀混合,然后用螺杆直径各为44mm的带排气口(vent)的双螺杆挤出机,在抽吸至真空的同时,在机筒温度260℃、螺杆转速150rpm、吐出量50kg/h的条件下熔融混炼,将从模头吐出的线材冷却切断,获得成形用粒料。接着,使用该粒料,通过注射容量49cm3的东芝机器(株)制造的IS40型注塑成形机在机筒温度260℃、模具温度80℃、注塑压力60MPa、冷却时间12秒钟和总成形周期35秒钟的条件下成形各特性测定用的成形品。使用这些粒料和成形品测定各特性。结果一并在表1、2中示出。
另外,所使用的成分的详细如以下所述。
(A)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
·(A-1)WinTech Polymer Ltd.生产,特性粘度1.05dL/g
·(A-2)WinTech Polymer Ltd.生产,特性粘度0.83dL/g
·(A-3)WinTech Polymer Ltd.生产,特性粘度0.73dL/g
(B)溴化环氧化合物
·(B-1)溴化环氧化合物;Dead Sea Bromine公司生产,F3100
·(B-2)溴化环氧化合物;阪本药品工业(株)生产,SRT5000S
(C)溴化聚丙烯酸酯
·(C-1)聚丙烯酸五溴苄酯;Dead Sea Bromine公司生产,FR1025
(D)氧化锑
·(D-1)三氧化二锑;日本精矿(株)生产,PATOX-M
·(D-2)五氧化二锑;日产化学工业(株)生产,SunepochNA1030
(E)改性烯烃系聚合物
·(E-1)马来酸酐改性烯烃树脂;三井化学(株)生产,N-TAFMER MP0620
·(E-2)马来酸酐改性烯烃树脂;三井化学(株)生产,N-TAFMER MM6850
(F)含氟树脂
·(F-1)聚四氟乙烯;旭硝子(株)生产,FLUON CD-076
Figure G2009101422404D00171
Figure G2009101422404D00181
只配合溴化环氧化合物、溴化聚丙烯酸酯和三氧化二锑,燃烧性虽然能够获得V-0等级,但由于焊接的伸长率不足,在压入裂纹试验中产生裂纹(比较例1)。与此相反,在并用和配合适量的改性烯烃系聚合物时,焊接的伸长率提高,在压入裂纹试验中也合格,达到无可挑剔的水平(实施例1、8)。这里,在改性烯烃系聚合物的量过多时,燃烧性降低(比较例2)。
另外,在溴化环氧化合物与溴化聚丙烯酸酯的配合比率适当的情况下,与焊接的伸长率同样地,获得了良好的物性(实施例2~5),与此相反,上述比率在本发明规定范围以外(比较例5、6)时,性能变差。
另外,在为了提高燃烧性而配合聚四氟乙烯的情况下,如果配合0.4重量份,则保持了良好的特性(实施例6),而配合量为0.7重量份时,焊接的伸长率降低,在压入裂纹试验中产生裂纹(比较例8)。
此外,在溴化环氧化合物与溴化聚丙烯酸酯的量过少或过多时(比较例3、4),燃烧性变差,焊接的伸长率降低,在压入裂纹试验中产生裂纹。
另外,在使用特性粘度低的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时,燃烧性变差(比较例7)。
另外,即使使用五氧化二锑代替三氧化二锑,也能获得同样的效果(实施例7)。

Claims (5)

1.一种阻燃性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组合物,其通过配合下列成分而形成:
(A)特性粘度(IV)为0.8dL/g以上的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100重量份,
(B)下述通式(I)或(II)所示的溴化环氧化合物,
(C)下述通式(III)所示的溴化聚丙烯酸酯,
其中溴化环氧化合物(B)与溴化聚丙烯酸酯(C)的总量为15~50重量份,
(D)氧化锑3~20重量份,
(E)用选自不饱和羧酸及其衍生物中的至少一种改性的改性烯烃系聚合物1~7重量份,以及
(F)含氟树脂0~0.5重量份;
并且溴化环氧化合物(B)与溴化聚丙烯酸酯(C)的重量比例(B)/(C)=97/3~50/50的范围,
Figure F2009101422404C00011
Figure F2009101422404C00021
R是氢原子或甲基,
p=1~5,m=20~16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燃性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组合物,其中溴化环氧化合物(B)与溴化聚丙烯酸酯(C)的重量比例(B)/(C)=95/5~70/30的范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阻燃性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组合物,其中所述改性烯烃系聚合物(E)是用马来酸酐改性烯烃系聚合物而获得的聚合物。
4.一种成形品,其通过将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阻燃性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组合物成形而获得。
5.一种管接头,其通过将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阻燃性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组合物成形而获得。
CN 200910142240 2008-06-26 2009-06-26 阻燃性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组合物及成形品 Active CN10161352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167205 2008-06-26
JP2008167205A JP2010006937A (ja) 2008-06-26 2008-06-26 難燃性ポリブチレンテレフタレート樹脂組成物及び成形品
JP2008167205 2008-06-2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13520A CN101613520A (zh) 2009-12-30
CN101613520B true CN101613520B (zh) 2012-12-12

Family

ID=414934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910142240 Active CN101613520B (zh) 2008-06-26 2009-06-26 阻燃性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组合物及成形品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10006937A (zh)
CN (1) CN10161352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58774B (zh) * 2010-12-21 2015-03-25 合肥杰事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于玻纤增强热塑性聚酯材料的组合物及制备方法
JP6264502B2 (ja) * 2016-02-02 2018-01-24 東レ株式会社 熱可塑性ポリエステル樹脂組成物および成形品
EP3766937B1 (en) 2016-05-19 2022-07-13 Mitsubishi Engineering-Plastics Corporation Polybutylene terephthalate resin composition and molded article
US11326053B2 (en) * 2018-03-22 2022-05-10 Polyplastics Co., Ltd. Flame-retardant polybutylene terephthalate resin composition
TW202003684A (zh) * 2018-06-05 2020-01-16 日商寶理塑料股份有限公司 阻燃性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樹脂組合物
JP7454343B2 (ja) * 2019-07-31 2024-03-22 ポリプラスチックス株式会社 難燃性ポリブチレンテレフタレート樹脂組成物
JP7345308B2 (ja) * 2019-07-31 2023-09-15 ポリプラスチックス株式会社 難燃性ポリブチレンテレフタレート樹脂組成物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80996A (zh) * 2004-06-29 2007-06-13 三菱工程塑料株式会社 阻燃性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组合物以及成型体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145485A (ja) * 1992-11-10 1994-05-24 Teijin Ltd 難燃性ポリエステル樹脂組成物
JPH11279386A (ja) * 1998-03-31 1999-10-12 Toray Ind Inc 難燃性ポリエステル樹脂組成物
JPH11310692A (ja) * 1998-04-30 1999-11-09 Toray Ind Inc コネクター成形用樹脂材料
JP3650557B2 (ja) * 1999-01-05 2005-05-18 帝人株式会社 難燃性ポリエステル樹脂組成物、その成形品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80996A (zh) * 2004-06-29 2007-06-13 三菱工程塑料株式会社 阻燃性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组合物以及成型体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6-219626A 2006.08.24
李荣勋等.十溴二苯乙烷协同三氧化二锑阻燃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塑料工业》.2004,第32卷(第5期),5-7.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0006937A (ja) 2010-01-14
CN101613520A (zh) 2009-12-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13520B (zh) 阻燃性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组合物及成形品
CN102612540B (zh)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组合物
JP6805536B2 (ja) ポリブチレンテレフタレート樹脂組成物
JP5199056B2 (ja) 熱可塑性ポリエステル樹脂組成物およびその車両用成形品
CN1276953C (zh) 聚亚苯硫醚树脂组合物
US10011715B2 (en) Polyester resin composition,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and camera module containing said polyester resin composition
US20090061134A1 (en) Flexible, hydrocarbon-resistant polyarylenesulfide compounds and articles
CN103492485A (zh) 嵌入成型品
CN1109600C (zh) 导电多层空心模制品和导电树脂组合物
CN1993425A (zh) 抗冲改性的聚酰胺组合物
CN1247551A (zh) 改进了流动性的增韧聚酯
WO1997044395A1 (en) Aromatic polyamide resin composition having excellent balance of toughness and stiffness
CN108822245A (zh) (甲基)丙烯酸类共聚物
JP2011148997A (ja) ポリアミド樹脂組成物
WO2023020414A1 (zh) 一种绿色环保的聚碳酸酯合金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239611C (zh) 阻燃性聚酯树脂组合物、其成型品及其成型方法
CA2489511C (en) Glass fiber filled thermoplastic compositions with good surface appearance
JPS60173056A (ja) 樹脂組成物
US6723400B1 (en) Laminates for making electroconductive fuel tubes
EP1771506B2 (en) A proces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thermoplastic polyamide compositions exhibiting increased melt flow and articles formed therefrom
CN105802018A (zh) 一种耐划伤玻纤增强聚丙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JP5393054B2 (ja) 難燃性ポリアミド樹脂組成物及びこれを用いた成形品
JP2005248170A (ja) ポリフェニレンスルフィド樹脂組成物
CN1807499A (zh) 汽车原线用无卤阻燃聚丙烯高速耐磨绝缘料
JP2806456B2 (ja) 自動車の外装用新規ポリアミド樹脂組成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1111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Poly Plastics Co., 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Win Tech Polymer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