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10358B - 相机模块 - Google Patents

相机模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10358B
CN101610358B CN2009101505182A CN200910150518A CN101610358B CN 101610358 B CN101610358 B CN 101610358B CN 2009101505182 A CN2009101505182 A CN 2009101505182A CN 200910150518 A CN200910150518 A CN 200910150518A CN 101610358 B CN101610358 B CN 10161035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barrel
arm
holding member
rear spring
lens hol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15051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610358A (zh
Inventor
高冢和彦
东条宏昭
西本雅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6103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1035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61035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1035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7Mechanical or electrical 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eing embedded in other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4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 G02B7/08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adapted to co-operate with a remote control mechanism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1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 G02B13/002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 G02B13/002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having one lens only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4Mounting of pick-up tubes,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deviation or focusing coi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5Optical par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Mounting thereof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Lens Barrels (AREA)
  • Transforming Light Signals Into Electric Signals (AREA)

Abstract

相机模块包括镜筒、透镜保持部件、图像摄取装置以及多个弹簧,所述多个弹簧支撑透镜保持部件,使得透镜保持部件可沿成像光学系统的光轴移动。弹簧中的每一个包括在垂直于光轴的平面上彼此垂直地延伸的第一臂部和第二臂部。第一臂部和第二臂部中的每一个包括通过圆弧部彼此连接的两个平行的弹簧板。第一臂部的弹簧板中的一个弹簧板与第二臂部的弹簧板中的一个弹簧板连接。第一臂部的弹簧板中的另一个弹簧板附接到透镜保持部件,以及第二臂部的弹簧板中的另一个弹簧板附接到镜筒。

Description

相机模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内置于例如便携式电子装置中的相机模块。
背景技术
近年来,提供了具有内置相机模块的电子装置,例如移动电话或PDA(个人数字助理)。
这种类型的相机模块包括镜筒、用于保持成像光学系统的透镜保持部件、用于摄取由成像光学系统导入的被摄物图像的图像摄取装置,以及用于支撑透镜保持部件使得透镜保持部件可沿成像光学系统的光轴移动的弹簧(日本未审专利申请,公开号2006-227100)。
近年来,由于便携式电子装置越来越小型化、薄型化,要求相机模块进一步小型化,这使得弹簧的小型化成为重要问题。
发明内容
然而,当沿垂直于成像光学系统的光轴的方向对相机模块施加冲击或震动时,小型化的弹簧对于确保弹簧的耐久性是不利的。
针对上述背景获得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小型化的、并同时有利于提高耐久性的相机模块。
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相机模块包括:提供容纳空间的镜筒;容纳于该容纳空间中的透镜保持部件,该透镜保持部件保持成像光学系统;由镜筒支撑的图像摄取装置,该图像摄取装置摄取由成像光学系统导入的被摄物图像;以及支撑透镜保持部件使得透镜保持部件可沿成像光学系统的光轴移动的多个弹簧。其中多个弹簧中的每一个包括在垂直于成像光学系统的光轴的平面上彼此垂直地延伸的第一臂部和第二臂部,其中第一臂部和第二臂部中的每一个包括彼此平行延伸的两个弹簧板,各弹簧板的厚度方向与光轴平行,其中,在第一臂部和第二臂部的每一个中,这两个弹簧板在这两个弹簧板的远离第一臂部和第二臂部垂直相交的区域的纵向端部处通过圆弧部彼此连接,该圆弧部的直径比两个弹簧板之间的距离更大,其中,在第一臂部和第二臂部垂直相交的区域中,第一臂部的两个弹簧板中的一个弹簧板连接至第二臂部的两个弹簧板中的一个弹簧板上,其中,在第一臂部和第二臂部垂直相交的区域中,第一臂部的两个弹簧板中的另一个弹簧板的纵向端部附接到透镜保持部件,并且其中,在第一臂部和第二臂部垂直相交的区域中,第二臂部的两个弹簧板中的另一个弹簧板的纵向端部附接到镜筒。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当垂直于光轴的力施加到透镜保持部件时,该力不会仅聚集在第一臂部和第二臂部中的一个上,这对于提高弹簧的耐久性和使弹簧小型化是有利的。
附图说明
图1A和1B是包括根据实施方式的相机模块的电子装置的示例的外观图;
图2是用于解释如何组装相机模块的视图;
图3是相机模块的分解图;
图4是沿图3中线IV-IV截取的相机模块的剖视图;
图5为相机模块的前透视图;
图6为相机模块的后透视图;
图7显示了当沿图5中的箭头VII方向观察时的相机模块;
图8显示了当沿图5中的箭头VIII方向观察时的相机模块;
图9显示了当沿图5中的箭头IX方向观察时的相机模块;
图10显示了当沿图5中的箭头X方向观察时的相机模块;
图11为沿图5中的线XI-XI截取的相机模块的剖视图;
图12是将盖从图5所示的相机模块中移除后的结构的前透视图;
图13是图12所示结构的后透视图;
图14显示了当沿箭头XIV方向观察时的图12的结构;
图15显示了当沿箭头XV方向观察时的图12的结构;
图16显示了当沿箭头XVI方向观察时的图12的结构;
图17显示了当沿箭头XVII方向观察时的图12的结构;
图18是将前镜筒从图12所示的结构中移除后的结构的前透视图;
图19是图18所示结构的后透视图;
图20显示了当沿箭头XX方向观察时的图18的结构;
图21显示了当沿箭头XXI方向观察时的图18的结构;
图22显示了当沿箭头XXII方向观察时的图18的结构;
图23是将磁铁从图18所示的结构中移除后的结构的前透视图;
图24是图23所示结构的后透视图;
图25显示了当沿箭头XXV方向观察时的图23的结构;
图26显示了当沿箭头XXVI方向观察时的图23的结构;
图27显示了当沿箭头XXVII方向观察时的图23的结构;
图28是盖的前透视图;
图29是盖的后透视图;
图30显示了当沿图28中的箭头XXX方向观察时的盖;
图31是磁铁插入前镜筒后的结构的透视图;
图32显示了当沿箭头XXXII方向观察时的图31的结构;
图33是透镜保持部件、后弹簧、线圈以及线圈座的透视图;
图34为前镜筒的后视图,其显示了磁铁与磁铁定位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图35是显示磁铁与磁铁定位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的透视图;
图36显示了前镜筒、磁铁以及后镜筒组装在一起并切除部分前镜筒后的状态的透视图;
图37显示了沿箭头XXXVII方向观察时图36的状态;
图38至41是用于说明激光束L如何切除弹簧部件的第二连接部的视图;
图42为后弹簧的平面图;
图43为后弹簧的局部放大图;
图44为沿线XLIV-XLIV截取的图25所示结构的剖面图;
图45是后弹簧附接到后镜筒的结构的透视图;
图46显示了当沿箭头XLVI观察时图45的结构;
图47为后弹簧附接到透镜保持部件的结构的透视图;
图48为后弹簧的平面图;
图49为后弹簧的支撑片的放大平面图;
图50是用于解释盖如何附接到镜筒的结构的透视图;
图51是沿线LI-LI截取的图50的结构的剖面图;
图52是用于解释盖如何附接到镜筒的结构的透视图;
图53是沿线LIII-LIII截取的图52的结构的剖面图;
图54是用于解释盖如何附接到镜筒的结构的透视图;
图55是沿线LV-LV截取的图54的结构的剖面图;
图56是用于解释盖如何附接到镜筒的结构的透视图;
图57是沿线LVII-LVII截取的图56的结构的剖面图;
图58是用于解释盖如何附接到镜筒的结构的透视图;
图59是沿线LIX-LIX截取的图58的结构的剖面图;和
图60A为实施方式中盖的剖面图,以及图60B为比较示例中盖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图1A和1B是包括相机模块20的电子装置的示例的外观图。
如图1所示,电子装置10是具有通过铰接部12彼此枢转连接的第一壳体14和第二壳体16的移动电话。
液晶显示面板1402设置于第一壳体14的内表面上。包括数字键和功能键的操作开关1602设置于第二壳体16的内表面上。
相机模块20设置在第一壳体14中。由相机模块20摄取的图像显示于液晶显示面板1402上。
相机模块20包括用于摄取被摄物图像的成像光学系统28。该成像光学系统28朝向形成于第一壳体14中的开口1410。
以下将详述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相机模块20的结构。
图2是用于解释相机模块20如何组装的视图,图3是相机模块20的分解图,以及图4是沿图3中线IV-IV截取的相机模块20的剖视图。
在本实施方式的说明中,术语“前”指的是面对被摄物的一侧,而术语“后”指的是相反的一侧。
如图2所示,相机模块20包括成像光学系统28、前镜筒22、后镜筒24、盖26、透镜保持部件30、前弹簧32、后弹簧34、图像摄取装置36和驱动部38。
图5为相机模块20的前透视图,图6为相机模块20的后透视图,图7显示了当沿图5中的箭头VII方向观察时的相机模块20,图8显示了当沿图5中的箭头VIII方向观察时的相机模块20,图9显示了当沿图5中的箭头IX方向观察时的相机模块20,图10显示了当沿图5中的箭头X方向观察时的相机模块20,以及图11为沿图5中的线XI-XI的相机模块20的剖视图。
图5-11显示了移除图像摄取装置36之后的相机模块20。
图12是将盖26从图5所示的相机模块20中移除后的结构的前透视图,图13是图12所示结构的后透视图,图14显示了当沿箭头XIV方向观察时的图12的结构,图15显示了当沿箭头XV方向观察时的图12的结构,图16显示了当沿箭头XVI方向观察时的图12的结构,以及图17显示了当沿箭头XVII方向观察时的结构。
图18是将前镜筒22从图12所示的结构中移除后的结构的前透视图,图19是图18所示结构的后透视图,图20显示了当沿箭头XX方向观察时的图18的结构,图21显示了当沿箭头XXI方向观察时的图18的结构,以及图22显示了当沿箭头XXII方向观察时的图18的结构。
图23是将磁铁50从图18所示的结构中移除后的结构的前透视图,图24是图23所示结构的后透视图,图25显示了当沿箭头XXV方向观察时的图23的结构,图26显示了当沿箭头XXVI方向观察时的图23的结构,以及图27显示了当沿箭头XXVII方向观察时的图23的结构。
图28是盖26的前透视图,图29是盖26的后透视图,以及图30显示了当沿图28中的箭头XXX方向观察时的盖26。
前镜筒22
如图11所示,前镜筒22与后镜筒24接合,使得在前镜筒22与后镜筒24之间形成容纳空间S。
前镜筒22由合成树脂材料经模具模制而成。
图31是磁铁50插入前镜筒22后的结构的透视图,以及图32显示了当沿箭头XXXII方向观察时的图31的结构。
如图12和31所示,前镜筒22包括前框架40和第一侧壁42A至第四侧壁42D。
在平面视图中,前框架40为具有两对相对边的矩形框架形状。
第一侧壁42A和第二侧壁42B从前框架40的一对相对边向后突出。第三侧壁42C和第四侧壁42D从前框架40的另一对相对边向后突出。
第一侧壁42A至第四侧壁42D具有向后开口的矩形切除部43。
如图31所示,在前框架40面对切除部43的四个位置处设置了与磁铁50相接触的接触面4002。该接触面4002在垂直于成像光学系统28的光轴的平面上延伸。
如图32所示,用于定位磁铁50的平面形成于第一侧壁42A和第二侧壁42B的每一内侧面,从而提供四个磁铁定位面4202。
如图12和31所示,第一侧壁42A至第四侧壁42D面向后的后端面形成为与后镜筒24相配合的配合面4210。
由于本实施方式具有被切除部43分隔的侧壁42A至42D,配合面4210形成在与前框架40的四个角相对应的四个位置处。
如图31所示,四个配合面4210具有向后开口的间隙孔4212。该间隙孔4212的直径和长度比后镜筒24的销48(参见图18)的直径和长度更大,使得销48能够插入间隙孔4212中。
如图31和32所示,第一定位部4220设置在第一侧壁42A和第二侧壁42B中的每一个的两侧部分。该第一定位部4220形成为以开放方式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槽。
第二定位部4230设置在第三侧壁42C和第四侧壁42D面向切除部43的后部中。该第二定位部4230形成为在前后方向上彼此平行并且彼此相对延伸的平面。
后镜筒24
如图2、11、13和15所示,后镜筒24具有底壁44和开口46。
底壁44沿光轴方向靠近容纳空间S的后端形成为矩形板状,使得底壁44的前表面面向容纳空间S,如图11所示。
如图18和20所示,底壁44包括两对相对边4402和4404。
在底壁44的前表面上,配合面4410形成在与前镜筒22的配合面4210相对应的位置处。如图12所示,前镜筒22的配合面4210和后镜筒24的配合面4410彼此配合。
如图18和20所示,在底壁44的前表面的一对边4402上,第三定位部4420形成为能与前镜筒22的第一定位部4220相接合的凸部。
在底壁44的前表面的另一对边4404上,第四定位部4404形成为能与前镜筒22的第二定位部4230相接合的表面。
如图18所示,安装面4440形成在底壁44的前表面的各边4402和4404的中间部。该安装面4440在与成像光学系统28的光轴垂直的平面上延伸。磁铁50的后端面5012(参见图11)安装在安装面4440上。
两个销48在底壁44的前表面上从所述另一对边4404上突出,用于将后弹簧34附接到其上。
如图11和15所示,开口46在底壁44的中央形成为矩形。
本实施方式中,开口46用作固定光圈,以限制经成像光学系统28导入到图像摄取装置36的光束。
如图18和20所示,接合突起60从底壁44的边4402的中央突出,使得盖26能够附接到其上。
在图11中,隔壁4450从后镜筒24的底壁44的前表面向前膨出。在本实施方式中,该隔壁4450围绕开口46的整个周长成环形延伸。
当沿成像光学系统28的光轴方向观察相机模块20时,隔壁4450被设置成使焊接部与位于成像光学系统28的最后位置的透镜表面2802分隔开。在该焊接部,下文将详述的后弹簧34的连接片部7002(参见图33)与线圈52的导线的两端5202彼此焊接。
隔壁4450阻断污染物(例如由已焊接部脱落的焊剂)进入到透镜表面2802上,使得有效阻止透镜表面2802上的污染物沉积,从而确保图像摄取装置36摄取的图像的高品质。
朝向后的凹部4452形成于底壁44的前表面上,位于隔壁4450的外侧并朝向已焊接部的位置处。
该凹部4452收集污染物(例如从已焊接部脱落的焊剂)使得更有效阻止透镜表面2802上的污染物沉积,从而确保图像摄取装置36摄取的图像的高品质。
磁铁50
如图11所示,驱动部38包括磁铁50和线圈52。
磁铁50沿着以成像光学系统28的光轴为中心的圆的圆周延伸。如图31和32所示,本实施方式中,磁铁50由具有相同形状并沿圆周方向排列的四个磁铁分割体5002构成。
如图11所示,磁铁50面对线圈52的外围。换句话说,磁铁50被设置成面对线圈52。
如图11、31和32所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磁铁分割体5002通过轭铁54附接至前镜筒22。该轭铁用于有效引导从磁铁分割体5002到线圈52的磁力线。
因此,磁铁50被配置成包括轭铁54。
详细地,如图11所示,轭铁54包括设置于其前部位置并具有环板状的前壁部5402以及设置于其后部位置并具有圆筒壁状的周壁部5404。该周壁部5404从前壁部5402的外周向后延伸。
磁铁分割体5002附接到周壁部5404的内表面、布置于圆周方向上。
因此,轭铁54的前壁部5402作为磁铁50的前端面5010,轭铁54的周壁部5404的外周面作为磁铁50的外周面5011,磁铁分割体5002的后端面作为磁铁50的后端面5012。
前端面5010和后端面5012在垂直于成像光学系统28的光轴的平面上延伸。
线圈52
如图18和20所示,线圈52的导线围绕以成像光学系统28的光轴为中心的圆缠绕。线圈52的外径小于磁铁50的内径。
如图2和23所示,环形线圈座56附接至线圈52的后端面。在平面视图中,线圈座56与线圈52的外形大体相同。线圈座56在光轴方向上的长度小于线圈52的长度。
如图23和25所示,轴部5602从线圈座56的成180°的两个相对位置沿径向向外突出。线圈52的导线的两端5202围绕轴部5602缠绕。
图33是透镜保持部件30、后弹簧34、线圈52以及线圈座56的透视图。
如图33所示,在沿线圈座56的圆周方向以一定距离分隔的多个位置处,附接部5610从线圈座56的内周突出。
此外,在线圈座56的圆周方向以一定距离分隔的多个位置处,止动件5620从线圈座56的后表面突出。
如图11所示,止动件5620与后镜筒24的底壁44的前表面相接触,以便确定透镜保持部件30(成像光学系统28)在光轴方向上的后边界(无限远位置)。
图像摄取装置36
如图4所示,图像摄取装置36包括外壳3602、图像摄取装置芯片3604和玻璃护罩3606。
外壳3602为矩形。在外壳3602的前表面上,矩形容纳空间以开放方式形成。
图像摄取装置芯片3604被附接到容纳空间的底壁上,使得图像摄取装置芯片3604的成像表面朝向前方,以便摄取由成像光学系统28导入的被摄物图像。
玻璃护罩3606附接到外壳3602的前表面上,以密封该容纳空间。
如图3和4所示,图像摄取装置36的外壳3602的后表面附接到矩形基板58的前表面上。
在图像摄取装置芯片3604的成像表面朝向后镜筒24的开口46的状态下,外壳3602的前表面被附接到后镜筒24的底壁44的后表面上,使得图像摄取装置36被设置于后镜筒24中。
盖26
盖26由金属板制成。如图28、29和30所示,盖26具有前表面部2602和侧表面部2604。
前表面部2602为矩形板状并覆盖前镜筒22的前部。
开口2606在朝着成像光学系统28的位置处形成在前表面部2602上。
侧表面部2604由前表面部2602的四个边弯曲形成,以覆盖前镜筒22和后镜筒24的四个侧面。
接合槽2608形成于一对相对的侧表面部2604上,以便与后镜筒24的各接合突起60相接合,如图5所示。
盖26的接合槽2608与接合突起60相接合,使得前镜筒22夹持在盖26的前表面部2602与后镜筒24的底壁44之间,如图11所示,由此前镜筒22与后镜筒24彼此接合。
反射防止部2610设置在前表面部2602的前表面上并位于侧表面部2604的靠近前表面部2602的外表面上,以防止光的反射。
反射防止部2610通过采用防止光反射的涂料(例如黑色涂料)涂覆各表面来形成。
透镜保持部件30
如图11所示,保持成像光学系统28的透镜保持部件30被容纳在容纳空间S中。
如图23和25所示,透镜保持部件30具有筒部3002和与筒部3002的前部连接的环状前部3004。开口3006形成于前部3004的中央。
包括多个透镜的成像光学系统28容纳于筒部3002中并经开口3006朝向前方。
在前部3004上,设置有其外径小于筒部3002外径的膨出壁部3008。膨出壁部3008的周面用作沿以成像光学系统28的光轴为中心的圆的圆周延伸的圆筒面3010。
沿圆筒面3010的外周,在圆周方向上以等距离分隔的四个位置处设置有四个前弹簧接触面3012。该四个前弹簧接触面3012布置于膨出壁部3008的后部并在垂直于光轴的平面上延伸。
如图33所示,筒部3002的后端面3020被布置成后端面3020可与线圈座56的附接部5610相接触。
前弹簧32
如图11所示,前弹簧32和后弹簧34构成布置于容纳空间S中的引导机构。该引导机构支撑透镜保持部件30,使得该透镜保持部件30可沿成像光学系统28的光轴移动。
前弹簧32布置在前镜筒22与透镜保持部件30之间。后弹簧34布置在后镜筒24与透镜保持部件30之间。
后弹簧34和前弹簧32由窄的、薄的和导电的弹簧板形成。
如图14所示,前弹簧32被设置成在其中央设置有开口62。该开口62用作成像光学系统28的光学路径。
详细地,前弹簧32具有环形板部64以及四个支撑片66,在环形板部64中形成有开口62,四个支撑片66与环形板部64的外周连接。前弹簧32可沿光轴方向弹性变形。
前弹簧32以如下方式设置在前镜筒22与透镜保持部件30之间:支撑片66的纵向端部附接到前镜筒22的各周壁42的前部;透镜保持部件30的筒部3002的膨出壁部3008的圆筒面3010插入到开口62中;以及环形板部64被配置成与透镜保持部件30的四个前弹簧接触面3012接触。
在本实施方式中,当前镜筒22被模制时,四个支撑片66的纵向端部通过将纵向端部插入到前镜筒22中而附接到周壁42的前部。
后弹簧34
如图33所示,后弹簧34设置成环形,并且开口68形成在弹簧34的中央,从而为成像光学系统28提供光学路径。
后弹簧34由具有相同形状并彼此分离的两个弹簧分割体34A构成。
弹簧分割体34A中的每一个具有沿半圆延伸的圆弧部70。
各弹簧分割体34A的圆弧部70粘接至线圈座56的后表面5620上。因此在两个圆弧部70之间形成有开口68。
两个支撑片72和74连接至每一圆弧部70的外周,并且在靠近两个支撑片72和74的纵向端部的位置处,形成有孔76。
如图18所示,位于后镜筒24上的销48插入至弹簧分割体34A的四个孔76中。如图10所示,支撑片72和74的接近孔76的部分夹持在前镜筒22的配合面4210与后镜筒24的配合面4410之间。通过上述结构,后弹簧34的纵向端部夹持在前镜筒22与后镜筒24之间。
如图33所示,在弹簧分割体34A的圆弧部70中央形成有连接片部7002。围绕线圈座56的两个轴部5602缠绕的线圈52的导线的两端5202焊接到连接片部7002上。
弹簧分割体34A的支撑片72和74中的支撑片72的端部形成在线圈52外延伸的外部接线端子78。
由此,线圈52经弹簧分割体34A电连接至外部接线端子78。
如图3所示,在外部接线端子78夹持在前镜筒22的配合面4210与后镜筒24的配合面4410之间的状态下,外部接线端子78向后弯曲,从而被焊接至基板58上。
如图11所示,当经由后弹簧34的两个外部接线端子78将驱动信号供给到线圈52的导线时,线圈52产生磁场。
由线圈52生成的磁场与磁铁50生成的磁场相互作用,从而沿光轴方向对线圈52施加力(推力)。该力使前弹簧32、由后弹簧34保持的透镜保持部件30以及成像光学系统28沿光轴方向移动,从而使由成像光学系统28形成的被摄物图像在图像摄取装置36(图像摄取装置芯片3604)上进行聚焦。
由此,磁铁50与线圈52构成驱动部38,用于使透镜保持部件30沿成像光学系统28的光轴方向移动。
弹簧部件80
如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中,后弹簧34由薄弹簧板冲压形成,使得矩形框8002与在矩形框8002内侧以带状延伸的后弹簧34一体形成。
详细地,包括矩形框8002和后弹簧34的弹簧部件80是冲压形成的。
弹簧部件80包括与后弹簧34的纵向端部连接的矩形框8002、使矩形框8002的内周边与外部接线端子78连接的第一连接部8004以及使矩形框8002的内周边与支撑片74连接的第二连接部8006。
在本实施方式中,首先形成包括后弹簧34的弹簧部件80,利用弹簧部件80组装相机模块20,随后在组装过程中使后弹簧34从弹簧部件80上分离。由此,在组装过程中避免对后弹簧施加过大的力。
凹部82
如图6、图8和图38所示,夹持后弹簧34纵向端部的后镜筒24和前镜筒22的夹持部的外表面在靠近该夹持部的邻接部的外表面25上形成凹部82。
如图8、图39和图40所示,后弹簧34的纵向端部被设置在从该邻接部的外表面25的假想延伸表面向内侧偏移的位置处。
后镜筒24在前镜筒22的相对侧上具有后端面2402(本实施方式中,底壁44的后表面)。凹部82以开放方式形成于后端面2402上。
后镜筒24的凹部82的底表面8202被形成为倾斜表面,使得凹部82的深度向着后端面2402逐渐增大。
组装
参见图2,以下将描述组装相机模块20的方法。
首先,将附接到线圈座56上的线圈52安装到透镜保持部件30上。
透镜保持部件30的筒部3002的后端从线圈52的前端插入线圈52的内周。如图33所示,使线圈座56的附接部5610与筒部3002的后端面3020接触,使得线圈52安装在透镜保持部件30的筒部3002上。
在线圈52已经安装到筒部3002上之后,采用调整器具沿成像光学系统28的光轴并在垂直于光轴的平面内调整透镜保持部件30与线圈52的位置。
接下来,将粘接剂填充到筒部3002与线圈52之间的空间中,使得透镜保持部件30与线圈52粘接在一起。
当粘接剂固化后,线圈52被固定到透镜保持部件30上。
随后,弹簧部件80的后弹簧34附接到透镜保持部件30上,由此形成包括透镜保持部件30、弹簧部件80、线圈52和线圈座56的子组件U(参见图2)。
子组件U附接到后镜筒24上。
也就是说,后镜筒24的销48插入到后弹簧34的孔76中,使得子组件U安装到后镜筒24上。
因此,相对于后镜筒24、在垂直于成像光学系统28的光轴的方向上调整子组件U的位置。
图34为前镜筒22的后视图,显示了磁铁50与磁铁定位面4202的位置关系;图35是显示磁铁与磁铁定位面4202之间的位置关系的透视图;图36显示了前镜筒22、磁铁50以及后镜筒24被组装在一起并切除前镜筒的一部分后的状态的透视图;以及图37显示了沿箭头XXXVII方向观察时图36的状态。
如图11所示,在子组件U中,附接到轭铁54上的磁铁50被设置成覆盖线圈52的外周。如图36和37所示,磁铁50的后端面5012设置在后镜筒24的安装面4440上。
接下来,如图11和图34至37所示,前镜筒22被设置成覆盖磁铁50的外周面5011,使得前镜筒22的接触面4002与磁铁50的前端面5010接触。
由此,使磁铁50的外周面5011与前镜筒22的磁铁定位面4202相接触。
如图18和31所示,使前镜筒22的第一定位部4220与后镜筒24的第三定位部4420相接合,并且使前镜筒22的第二定位部4230与后镜筒24的第四定位部4430相接合。
由此,调整磁铁50在成像光学系统28的光轴方向上以及在垂直于光轴的方向上的位置。
此时,如上所述的后弹簧34的支撑片72和74的孔76的邻接部夹持在前镜筒22的配合面4210与后镜筒24的配合面4410之间。
由此,弹簧部件80的矩形框8002、第一连接部8004、外部接线端子78以及第二连接部8006暴露于前镜筒22和后镜筒24的边缘外侧。
接下来,如图5所示,盖26设置在前镜筒22上,使得盖26的接合槽2608与后镜筒24的接合突起60相接合。详细地,盖26设置在前镜筒22上,使得前镜筒22夹持于盖26的前表面部2602与后镜筒24的底壁44之间。
由此,前镜筒22、子组件U、轭铁54(磁铁50附接到其上)以及后镜筒24彼此接合在一起。
接下来,从后弹簧34上移除矩形框8002。
图38至41是用于说明激光束L如何切除弹簧部件80的第二连接部8006的视图。
第一连接部8004以如下方式被切除。
从前镜筒22和后镜筒24的外表面25上凸出的第一连接部8004的一部分被来自激光源2的激光束L照射。
激光束L聚焦于第一连接部8004的该部分上,使得矩形框8002从支撑片72上被切除。
第二连接部8006以如下方式被切除。
如图38、图39和图40所示,前镜筒22与后镜筒24的外表面25的斜前方设置激光源2,并且位于凹部82中的第二连接部8006被从激光源2发出的激光束L斜向照射。
详细地,在凹部82开放处、朝着后镜筒24的后端面2402发射激光束L。
因此,向位于凹部82中的第二连接部8006发射激光束L,使得部分激光束L穿过凹部82的内侧。
如图40和图41所示,作为结果,激光束L聚焦于位于凹部82内侧的第二连接部8006的一部分上,从而矩形框8002被从支撑片74上切除。
如图8所示,当第二连接部8006以这种方式被切除时,后弹簧34的纵向端部(即支撑片74的端部)被布置在凹部82中,使得该端部从前镜筒22和后镜筒24的外表面25的假想延伸表面向内侧偏移。
如上所述,后弹簧34被从弹簧部件80上切除。
如图3所示,在后弹簧34已经从弹簧部件80切除后,夹持于前镜筒22的配合面4210与后镜筒24的配合面4410之间并从前镜筒22和后镜筒24之间突出的外部接线端子78向后弯曲。
接下来,图像摄取装置36附接到后镜筒24的底壁44上,并且外部连接端子78被焊接至基板58上,从而完成相机模块20。
利用这种结构,夹持后弹簧34的纵向端部的后镜筒24和前镜筒22的夹持部的外表面25与在靠近该夹持部的邻接部的外表面25上形成凹部82。后弹簧34的纵向端部从邻接部的外表面25的假想延伸面向内侧偏移。
换言之,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相机模块包括:后镜筒;前镜筒,该前镜筒与后镜筒接合以在其间提供容纳空间;容纳在容纳空间中并保持成像光学系统的透镜保持部件;由后镜筒支撑并摄取由成像光学系统导入的被摄物图像的图像摄取装置;引导机构,该引导机构支撑透镜保持部件,使得透镜保持部件可沿成像光学系统的光轴移动;以及用于使透镜保持部件沿成像光学系统的光轴移动的驱动部。其中该引导机构包括将透镜保持部件从图像摄取装置侧推至成像光学系统侧的后弹簧以及将透镜保持部件从成像光学系统侧推至图像摄取装置侧的前弹簧,其中后弹簧和前弹簧由弹簧板制成,其中后弹簧和前弹簧中的至少一个的纵向端部夹持于前镜筒和后镜筒之间,其中夹持后弹簧的纵向端部的后镜筒和前镜筒的夹持部的外表面在靠近夹持部的邻接部的外表面上形成凹部,以及其中后弹簧的纵向端部从邻接部的外表面的假想延伸表面向内侧偏移。
用于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制造相机模块的方法,该相机模块包括:后镜筒;前镜筒,该前镜筒与后镜筒接合以在其间提供容纳空间;容纳在容纳空间中并保持成像光学系统的透镜保持部件;以及引导机构,该引导机构支撑透镜保持部件,使得透镜保持部件可沿成像光学系统的光轴移动。其中该引导机构包括将透镜保持部件从图像摄取装置侧推至成像光学系统侧的后弹簧以及将透镜保持部件从成像光学系统侧推至图像摄取装置侧的前弹簧,并且其中后镜筒具有位于前镜筒相对侧上的后端面,并且前镜筒具有位于后镜筒相对侧上的前端面,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通过冲压弹簧板以使矩形框和矩形框内侧的弹簧板一体形成来制成后弹簧和前弹簧中的任何一个;将靠近矩形框的弹簧的纵向端部夹持在前镜筒和后镜筒的夹持部之间;在后镜筒与前镜筒的夹持部的外表面上形成凹部,使得该外表面从靠近夹持部的邻接部的外表面凹进;以及经该凹部的内侧发射激光束从而切断弹簧和矩形框。
由此,后弹簧34的纵向端部位于前镜筒22与后镜筒24外缘的内侧,其优点在于减小相机模块20的外形尺寸并且用于使包括相机模块20的电子装置小型化。
而且,由于凹部82以开放方式形成于后镜筒24的后端面2402上,激光束L能够朝着后镜筒24的侧面斜向发射,由此夹持于后镜筒24与前镜筒22之间的后弹簧34的纵向端部能够被定位成靠近凹部82的底表面。
此外,由于凹部82的底表面形成为以凹部82的深度朝着凹部82的开口端逐渐增大的方式倾斜的倾斜表面8202,激光束L能够更加斜向地发射,由此夹持于后镜筒24与前镜筒22之间的后弹簧34的纵向端部能够被定位在更靠近凹部82的底表面。
另外,由于后镜筒24上的凹部82可以最小尺寸形成(只要凹部82允许激光束L以上述方式斜向发射),所以其优点在于在确保用于容纳相机模块20的元件和部件的空间的同时,使该相机模块20最小化。
尽管在上述描述中激光束L被发射至后弹簧34,激光束L也可被发射至前弹簧32。
第一实施方式
以下将描述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后弹簧34。
图42为后弹簧34的平面图,图43为后弹簧34的局部放大图,和图44为图25所示结构沿线XLIV-XLIV的剖面图。为便于描述,图44中省略了成像光学系统28和透镜保持部件30的图。
下面,将详述后弹簧34的结构。
沿透镜保持部件30的圆周方向间隔设置四个后弹簧34。后弹簧34支撑透镜保持部件,使得透镜保持部件30可沿成像光学系统28的光轴移动。
如图42和43所示,后弹簧34中的每一个包括在垂直于成像光学系统28的光轴的平面内彼此垂直延伸的第一臂部84和第二臂部86。
第一臂部84和第二臂部86中的每一个包括彼此平行延伸的两个薄的弹簧板,同时它们的厚度方向与光轴平行。
在第一臂部84和第二臂部86的每一个中,这两个弹簧板在两个弹簧板的远离第一臂部84和第二臂部86垂直相交的区域的纵向端部通过圆弧部88彼此连接。该圆弧部88的直径D比两个弹簧板间的距离W更大。
在第一臂部84和第二臂部86垂直相交的区域中,第一臂部84的两个弹簧板中的一个连接至第二臂部86的两个弹簧板中的一个上。
在第一臂部84和第二臂部86垂直相交的区域中,第一臂部84的两个弹簧板中的另一个的纵向端部形成为保持片90。该保持片90附接至透镜保持部件30并构成上述圆弧部70。
如图42所示,在第一臂部84和第二臂部86垂直相交的区域中,第二臂部86的另一个弹簧板的纵向端部91附接到镜筒92上。在本实施方式中,纵向端部91形成为其内有孔76、具有环形形状的支撑片72和74。如图2所示,镜筒92包括前镜筒22和后镜筒24,前镜筒22和后镜筒24在光轴方向上能够分开。
两个邻接的后弹簧34的保持片90的纵向端部彼此连接,使得这两个邻接的后弹簧34构成弹簧分割体34A。
当在垂直于成像光学系统28的光轴的平面上采用彼此垂直的X轴方向和Y轴方向时,后弹簧34的第一臂部84在X轴方向上延伸,并且后弹簧34的第二臂部86在Y轴方向上延伸。
如图42所示,镜筒92为长方体形,并且透镜保持部件30为圆筒形。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呈三角柱状的四个空间St位于透镜保持部件30的外周面与镜筒92的角部之间。
四个后弹簧34设置于这四个空间St中。
后弹簧34中的每一个被设置成使第一臂部84和第二臂部86平行于镜筒92的角部的相应壁部延伸。
以下将描述后弹簧34如何接合到镜筒92上。
后弹簧34的保持片90(圆弧部70)利用粘接剂粘接至附接到透镜保持部件30的线圈座56的后端面5602(参见图33)上,由此后弹簧34的保持片90经由线圈座56附接到透镜保持部件30上。
后镜筒24的销48插入至位于后弹簧34的端部91(支撑片72和74)上的孔76中,使得端部91夹持于前镜筒22的配合面4210与后镜筒24的配合面4410之间,如图10所示,由此后弹簧34的其它端部91附接到镜筒92上。
透镜保持部件30的止动器结构
参见图25和44,以下将描述透镜保持部件30的止动器结构。
如图25所示,本实施方式中,X轴与后镜筒24的彼此平行的一对侧壁4402平行地延伸,并且Y轴与后镜筒24的彼此平行的另一对侧壁4404平行地延伸。
如图25和44所示,止动器凸部5630在线圈座56的外周上从与轴部5602成90°分开的两个位置沿线圈座56的径向凸起。因此,止动器凸部5630设置在线圈座56的外周上成180°分开的两个位置处。
本实施方式中,两个止动器凸部5630沿Y轴方向设置在线圈座56的两侧上。
止动器凸部5630中的每一个包括第二接触面5630B和两个第一接触面5630A。两个第一接触面5630A沿X轴方向彼此相对设置并与包含Y轴和成像光学系统28的光轴的平面平行。第二接触面5630B与成像光学系统28的光轴平行并与包含X轴的平面平行。
在面对止动器凸部5630的后镜筒24的部分中,形成与止动器凸部5630相对应的止动器凹部2410。
止动器凹部2410中的每一个包括面对第一接触面5630A、在X轴方向间隔开的两个第三接触面2410A,和面对第二接触面5630B、在Y轴方向间隔开的第四接触面2410B。
止动器凸部5630的第一接触面5630A被设置成与止动器凹部2410的第三接触面2410A接触,以设定线圈座56(透镜保持部件30)在X轴方向上的移动限制位置。止动器凸部5630的第二接触面5630B被设置成与止动器凹部2410的第四接触面2410B接触,以设定线圈座56(透镜保持部件30)在Y轴方向上的移动限制位置。
透镜保持部件30在X轴方向和Y轴方向上的移动限制位置设定在一定范围内,使得当透镜保持部件30移动至移动限制位置时,后弹簧34不会产生永久变形。
效果
以下将描述操作效果。
如果沿垂直于成像光学系统28的光轴方向对相机模块20施加冲击,例如,当包括相机模块20的电子装置10掉落到地板上时,透镜保持部件30沿与施加冲击的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
当透镜保持部件30移动时,后弹簧34的第一臂部84和第二臂部86弹性变形,从而吸收和减小施加于透镜保持部件30上的力。
第一臂部84被设置成与X轴方向平行,和第二臂部86被设置成与Y轴方向平行。换言之,第一臂部84和第二臂部86彼此垂直延伸。当沿垂直于光轴的方向对透镜保持部件30施加力时,第一臂部84和第二臂部86均弹性变形以吸收和减小力。
由此,避免将力仅施加于第一臂部84和第二臂部86中的一个上,其优点在于提高后弹簧34的耐久性并有助于后弹簧34和相机模块20的小型化。
如果第一臂部84和第二臂部86不是在彼此垂直的方向上延伸,当沿垂直于光轴的方向上施加冲击时,该力可能仅施加于第一臂部84和第二臂部86中的一个上,而这对于提高后弹簧34的耐久性是不利的。
在本实施方式中,后弹簧34设置于具有三角柱形的四个空间St中,并在透镜保持部件30的外周面与镜筒92的角部之间沿前后方向延伸,从而能够有效利用原本为闲置空间的空间St,其好处在于有助于相机模块20的小型化。
第二实施方式
以下将描述第二实施方式。
图45是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后弹簧34附接到后镜筒24的结构的透视图,图46显示了当沿箭头XLVI方向观察时图45的结构,图47为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后弹簧34附接到透镜保持部件30的结构的透视图,图48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后弹簧34的平面图,以及图49为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后弹簧34的支撑片的改型的放大平面图。
如图45至48所示,第二实施方式中,具有圆弧形状的槽94间隔设置在后弹簧34的支撑片72和74上。槽94沿孔76的圆周方向与该孔76同轴地延伸。
在这种情况下,围绕孔76的外周延伸的支撑片72和74的环形部除槽94外夹持于前镜筒22的配合面4210与后镜筒24的配合面4410之间,由此后弹簧34附接到镜筒92上。
槽94可沿单一圆周(如图48所示)、沿两个具有不同半径的圆周(如图49所示)、或者沿两个以上的圆周形成。
如图48和49所示,通过在支撑片72和74上形成槽94,在支撑片72和74上设置弹簧部96,该弹簧部96沿垂直于成像光学系统28的光轴的方向弹性变形。
因此,采用第二实施方式,借助于弹簧部96,垂直于成像光学系统28的光轴的力也能够被吸收和减小,这对于提高后弹簧34的耐久性以及使后弹簧34小型化是更有利的。
已经为本发明应用于后弹簧34的情况给出了实施方式的描述。然而,无需声明,本发明同样适用于前弹簧32。
已经为本发明应用于所谓的移动线圈系统的情况给出了实施方式的描述,该移动线圈系统包括驱动部,在该驱动部中,线圈附接到透镜保持部件,磁铁附接到镜筒。
然而,无需声明,本发明可应用于所谓的移动磁铁系统,该磁铁系统包括驱动部,在该驱动部中,磁铁附接到透镜保持部件,线圈附接到镜筒。
盖26的附接结构
以下将描述盖26的附接结构。
图50是用于解释盖26如何附接到镜筒92的结构的透视图,图51是沿图50的线LI-LI截取的图50的结构的剖面图,图52是用于解释盖26如何附接到镜筒92的结构的透视图,图53是沿线LIII-LIII截取的图52的结构的剖面图,图54是用于解释盖26如何附接到镜筒92的结构的透视图,图55是沿线LV-LV截取的图54的结构的剖面图,图56是用于解释盖26如何附接到镜筒92的结构的透视图,图57是沿线LVII-LVII截取的图56的结构的剖面图,图58是用于解释盖26如何附接到镜筒92的结构的透视图,图59是沿线LIX-LIX截取的图58的结构的剖面图,图60A为实施方式中盖26的局部剖面图,以及图60B为比较示例中盖26的局部剖面图。
如上所述,用于容纳成像光学系统28的容纳空间S(参见图11)沿前后方向在镜筒92内延伸。如图12、图50和图51所示,镜筒92包括矩形的前表面9202和从前表面9202的四个边向后延伸的四个侧表面9204。术语“后”指的是靠近图像摄取装置36的一侧,以及术语“前”指的是远离图像摄取装置36并靠近被摄物的一侧。
如上所述,镜筒92包括前镜筒22和设置于前镜筒22之后的后镜筒24。前表面9202设置在前镜筒22上,以及侧表面9204设置在前镜筒22和后镜筒24上。
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凹部9210形成于侧表面9204上。
在前表面9202与侧表面9204和凹部9210的底表面9212相交的位置处,倾斜表面9214形成为当该倾斜表面9214接近镜筒92的前表面9202时,倾斜表面9214向内侧移位。
由金属板或弹性金属板制成的盖26被设置成使前镜筒22与后镜筒24接合。
如图28至图30以及图50至图51所示,盖26包括前表面部2602、脚片2604以及接合孔2608。前表面部2602为矩形并与前表面9202接触。可弹性变形的脚片2604从前表面部2602的四个边向后延伸,以容纳在凹部9210中并与凹部9210的底表面9212接触。接合孔2608形成于成对的相对脚片2604中的至少一个上。
本实施方式中,脚片2604相应于前述的侧表面部2604,并且接合孔2608相应于前述的接合槽2608。
上述开口2606形成于前表面部2602中,使得开口2606用作用于成像光学系统28(参见图11)的光学路径。
如图29和图50所示,具有接合孔2608的脚片2604中的每个脚片包括与前表面部2602邻接的前部2640以及与后镜筒24的后端邻接的后部2642。
接合孔2608形成在后部2642上。后部2642的宽度大于前部2640的宽度。
如图12和图50所示,用于容纳脚片2604的凹部9210形成为与具有接合孔2608的脚片2604的形状相适应。凹部9210中的每一个由前部9240和后部9242构成,其中前部9240具有足以容纳脚片2604的前部2640的宽度,后部9242的宽度大于前部9240的宽度并能够容纳脚片2604的后部2642。
如图50和图51所示,接合凸部60形成在后镜筒24中的凹部9210的底表面9212上。该接合凸部的高度大于侧表面9204的高度,以与接合孔2608接合。在本实施方式中,接合凸部60相应于前述的接合突起60。
接合突部60与后镜筒24的后端之间的底表面9212的部分形成为容纳凹部9250。
邻接于接合孔2608的脚片2604的端部形成为脚片2604中的凹片2604A,使得凹片2604A能够被容纳在容纳凹部9250中。
凹片2604A的端部形成为弯曲至与脚片2604同一高度的直立片2604B。
如图58和图59所示,前镜筒22与后镜筒24在一定状态下彼此接合,在该状态中,盖26的前表面部2602与镜筒92的前表面9202接触,脚片2604与凹部9210的表面9212接触,并且接合突部60与接合孔2608接合。
在这种状态下,如图7和图8所示,盖26的脚片2604凸起的高度与侧表面9204的高度相同,或者凸起的高度位于侧表面9204与底表面9212之间。
以下将描述盖26如何附接到镜筒92。
如图50和图51所示,盖26的各脚片2604从镜筒92的前部插入至位于镜筒92的各侧表面9204上的凹部9210中。
此时,在倾斜表面9214的引导下,带有接合孔2608的脚片2604的后部2642的后端与不带有接合孔2608的脚片2604的后端从镜筒92向外移位。
由此,带有接合孔2608的脚片2604的后部2642被平滑引导向侧表面9204,并且不带有接合孔2608的脚片2604的后端被平滑引导向底表面9212的凹部9210。
如图52至图55所示,当盖26的前表面部2602向镜筒92移动时,带有接合孔2608的脚片2604的后部2642的两侧被沿着位于凹部9210两侧上的侧面9204朝着凹部9210的后部9242引导。不带有接合孔2608的脚片2604的后端在凹部9210的底表面9212上被引导。
如图56和图57所示,当盖26移动时,带有接合孔2608的脚片2604的后部2642的两侧被沿着凹部9210的两侧上的侧表面9204引导,使得带有接合孔2608的脚片2604的凹片2604A在接合凸部60的外侧移位时向后移动。
如图58和图59所示,当盖26进一步移动时,盖26的前表面部2602与镜筒92的前表面9202接触。
随后,带有接合孔2608的脚片2604的后部2642容纳于凹部9210的后部9242中,凹片2604A容纳于容纳凹部9250中,接合孔2608与接合突部60接合,脚片2604的前部2640容纳于凹部9210的前部9240中,使得带有接合孔2608的脚片2604与凹部9210的底表面9212接触。
不带有接合孔2608的脚片2604与凹部9210的底表面9212接触,并且脚片2604的后端定位成与镜筒92的后端邻接。
因此,镜筒92的接合突部60与盖26的接合孔2608接合,使得前镜筒22与后镜筒24彼此接合。
如前所述的结构中,可与盖26的接合孔2608接合并具有比侧表面9204的高度更小的高度的接合突部60形成在镜筒92的凹部9210的底表面9212上;前镜筒22与后镜筒24在接合孔2608与接合突部60接合的状态下彼此被附接在一起;并且,在这种状态下,脚片2604定位在与侧表面9204的高度相同的高度处,或者定位在位于侧表面9204与底表面9210的高度之间的高度处。
换句话说,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相机模块包括具有容纳成像光学系统并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容纳空间的镜筒以及由金属板制成的盖,其中该镜筒包括矩形的前表面以及从前表面的四个边向后延伸的四个侧表面,其中该镜筒包括具有前表面的前镜筒和设置在前镜筒之后的后镜筒,其中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凹部形成在各侧表面上,其中该盖包括前表面部、脚片以及接合孔,该前表面部为矩形并与前表面接触,该脚片从前表面部的四个边向后延伸并可弹性变形,该脚片容纳于凹部中并与凹部的底表面接触,该接合孔形成在成对的相对脚片中的至少一个上,其中接合凸部形成于凹部的底表面中,该接合凸部具有比侧表面的高度更小的高度并与接合孔接合,其中盖的前表面部与镜筒的前表面接触,其中各脚片容纳于凹部中并与凹部的底表面接触,其中前镜筒和后镜筒在接合凸部与各接合孔接合的状态下被保持在组装后的状态中,并且其中,在组装后的状态下,盖的各脚片定位在与侧表面的高度相同的高度处,或者定位在位于侧表面与底表面的高度之间的高度处。
因此,如图7和图8所示,没有部位突出于镜筒92的侧表面9204的周边外侧。就是说,没有部位突出于矩形周边的外侧,这有利于减小用于相机模块20的空间以及减小外部尺寸,从而使电子装置10小型化。
带有接合孔2608的盖26的脚片2604的后部2642的宽度比前部2640的宽度大。用于容纳带有接合孔2608的脚片2604的凹部9210包括前部9240和后部9242,该前部9240具有用于容纳脚片2604的前部2640的宽度,该后部9240具有比前部9240的宽度更大的宽度,用于容纳脚片2604的后部2642。
当盖26附接到镜筒92上时,带有接合孔2608的脚片2604的后部2642在镜筒92的侧表面9204上被引导。也就是说,后部2642的两侧在被凹部9210的前部9240的侧表面9204抬起的同时被向后引导。因此,脚片2604能够平滑地容纳于凹部9210中,其好处不仅在于易于组装,还在于减小在盖26与镜筒92之间产生的摩擦,由此避免了该摩擦刮擦镜筒92,并避免了该摩擦产生沉积于成像光学系统28或图像摄取装置36上从而影响成像质量的污染物。
此外,在侧表面9204和凹部9210的底表面9212与前表面9202相交的位置处,倾斜表面9214被设置成在该倾斜表面9214接近前表面9202时使该倾斜表面9214向镜筒92的内侧移位。因此,当盖26附接到镜筒92时,脚片2604的后端被倾斜表面9214平滑地引导,这有利于通过减小在组装期间在盖26和镜筒92之间产生的摩擦来提高图像质量并便于组装。
如图11、图28-图30、图50、图51以及图60A所示,在后镜筒24和前镜筒22与盖26彼此附接在一起的情况下,与前表面部2602接触前表面9202的表面相对的前表面部2602的表面的整个区域和与脚片2604接触底表面9212的表面相对并邻接于前表面部2602的脚片2604的表面的部分被施加不反射光的涂层2612。
涂层2612用作反射防止部2610,用于阻止光的反射。
如果在不设置涂层2612的情况下使相机模块20内置于图1所示的电子装置10的第一壳体中,当通过第一壳体14的开口1410看盖26的前表面部2602时,该前表面部2602不具有美观性。
此外,经开口1410进入的外部光可在前表面部2602与壳体的内表面之间(或者前表面部2602与设置于开口1410内的透明面板之间)被反射,并进入成像光学系统28,这会影响图像摄取装置36摄取的图像的质量。
因此,盖26被施加涂层2612,从而形成反射防止部2610,由此能够确保美观并能够提高图像质量。
如图60B所示,为了保证美观性和图像质量,涂层2612可仅被施加到前表面部2602的前表面以在前表面上形成反射防止部2610,而不施加在脚片2604上,从而在脚片2604上不形成反射防止部2610。
然而,大多数情况下,具有弱的附着力的保护膜附接到前表面部2602上,从而当操控相机模块20时覆盖盖26的整个表面。
涂层2612的沿前表面部2602和脚片2604的边界位于边缘部2614上的部分(前表面部2602与脚片2604彼此连接的弯曲部分)比其它部分更易剥离。因此,当移除保护膜时,涂层2612可部分地从边缘部2614上剥离。
如图60A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与前表面部2602接触前表面9202的表面相对的前表面部2602的表面的整个区域和与脚片2604接触底表面9212的表面相对并邻接于前表面部2602的脚片2604的表面的部分被施加涂层2612,这有利于当从前表面部2602上移除保护膜时,阻止涂层2612的剥离。
如图3和图4所示,不带有接合孔2608的脚片2604可延伸超过后镜筒24的后端,并可被焊接至基板58上。如上所述,基板58设置在后镜筒24的后端。用于摄取由成像光学系统28导入的被摄物图像的图像摄取装置36安装在基板58上。
如图4所示,不带有接合孔2608的脚片2604被设置成使其与磁铁50接触。如上所述,磁铁50被包括在用于使透镜保持部件30移动的驱动部中。
利用这种结构,在基板58和图像摄取装置36处产生的热量从脚片2604传递到盖26,并且从线圈52传递至磁铁50的热量经脚片2604传递至盖26,从而热量从盖26上散发出去。
因此,图像摄取装置36、基板58、磁铁50以及线圈52通过盖26被有效冷却,这有利于使图像摄取装置36、基板58以及驱动部38的操作稳定。
至此,已经描述了驱动部是具有附接到透镜保持部件的线圈和附接到镜筒的磁铁的所谓的移动线圈系统的情况。
然而,无需声明,本发明可应用于驱动部是具有附接到透镜保持部件的磁铁和附接到镜筒的线圈的所谓的移动磁铁系统的情况。
本申请包含与2008年6月20日向日本专利特许厅提交的日本优先权专利申请JP2008-161780所公开的主题有关的主题,该日本优先权专利申请的全部内容在此通过引用而并入。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根据设计要求和其它因素可产生各种修改、组合、子组合以及替换,它们均处于所附权利要求或其等价物的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相机模块,该相机模块包括:
提供容纳空间的镜筒;
被容纳在所述容纳空间中的透镜保持部件,所述透镜保持部件保持成像光学系统;
由所述镜筒支撑的图像摄取装置,所述图像摄取装置摄取由所述成像光学系统导入的被摄物图像;和
多个弹簧,所述多个弹簧支撑所述透镜保持部件,使得所述透镜保持部件能够沿所述成像光学系统的光轴移动,
其中所述多个弹簧包括前弹簧和多个后弹簧,所述多个后弹簧中的每一个包括第一臂部和第二臂部,所述第一臂部和第二臂部在垂直于所述成像光学系统的所述光轴的平面上彼此垂直地延伸,
其中所述第一臂部和所述第二臂部中的每一个包括彼此平行延伸的两个弹簧板,所述弹簧板的厚度方向与所述光轴平行,
其中,在所述第一臂部和所述第二臂部中的每一个中,所述两个弹簧板在所述两个弹簧板的远离所述第一臂部和所述第二臂部垂直相交的区域的纵向端部处通过圆弧部彼此连接,所述圆弧部的直径比所述两个弹簧板之间的距离更大,
其中,在所述第一臂部和所述第二臂部垂直相交的所述区域中,所述第一臂部的所述两个弹簧板中的一个弹簧板连接至所述第二臂部的所述两个弹簧板中的一个弹簧板上,
其中,在所述第一臂部和所述第二臂部垂直相交的所述区域中,所述第一臂部的所述两个弹簧板中的另一个弹簧板的纵向端部附接到所述透镜保持部件,以及
其中,在所述第一臂部和所述第二臂部垂直相交的所述区域中,所述第二臂部的所述两个弹簧板中的另一个弹簧板的纵向端部附接到所述镜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机模块,
其中所述多个后弹簧包括沿所述透镜保持部件的圆周方向间隔设置的四个后弹簧,
其中所述四个后弹簧中的每一个的所述第一臂部沿垂直于Y轴方向的X轴方向延伸,所述X轴和所述Y轴位于垂直于所述成像光学系统的所述光轴的平面上,以及
其中所述四个后弹簧中的每一个的所述第二臂部沿所述Y轴方向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机模块,
其中所述镜筒为长方体形,
其中所述透镜保持部件为圆筒形,
其中呈三角柱状的四个空间被设置在所述透镜保持部件的外周面与所述镜筒的角部之间,所述四个空间沿前后方向延伸,
其中所述多个后弹簧包括沿所述透镜保持部件的圆周方向间隔设置的四个后弹簧,
其中所述四个后弹簧中的每一个的所述第一臂部沿垂直于Y轴方向的X轴方向延伸,所述X轴和所述Y轴位于垂直于所述成像光学系统的所述光轴的平面上,
其中所述四个后弹簧中的每一个的所述第二臂部沿所述Y轴方向延伸,以及
其中所述四个后弹簧中的每一个的所述第一臂部和所述第二臂部被设置在所述呈三角柱状的空间中的一个中,使得所述第一臂部和所述第二臂部平行于所述镜筒的角部的相应壁部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机模块,
其中所述多个后弹簧沿所述透镜保持部件的圆周方向间隔设置,
其中附接到所述透镜保持部件的所述另一个弹簧板的纵向端部形成为保持片,以及
其中附接到所述透镜保持部件的所述另一个弹簧板通过附接到所述透镜保持部件的所述另一个弹簧板的、以圆弧状延伸的圆弧部与所述保持片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机模块,
其中所述多个后弹簧沿所述透镜保持部件的圆周方向间隔设置,
其中附接到所述透镜保持部件的所述弹簧板的纵向端部形成为沿所述透镜保持部件的外周以圆弧状延伸的保持片,
其中两个相邻后弹簧的所述保持片的纵向端部彼此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机模块,
其中附接到所述镜筒的所述弹簧板的纵向端部形成为带有孔的环形支撑片,
其中所述镜筒由能够沿所述光轴的方向分开的前镜筒部和后镜筒部构成,并且
其中所述支撑片被附接到所述镜筒,使得所述支撑片在位于所述镜筒上的销被插入到所述孔的状态下被夹持在所述前镜筒部和所述后镜筒部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相机模块,
其中所述支撑片包括沿所述孔的圆周方向间隔形成在所述支撑片中的多个槽,所述槽以圆弧形式同轴地延伸。
CN2009101505182A 2008-06-20 2009-06-18 相机模块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61035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161780 2008-06-20
JP2008161780A JP4706935B2 (ja) 2008-06-20 2008-06-20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
JP2008161780 2008-06-2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10358A CN101610358A (zh) 2009-12-23
CN101610358B true CN101610358B (zh) 2012-02-22

Family

ID=410928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50518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610358B (zh) 2008-06-20 2009-06-18 相机模块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233083B2 (zh)
EP (1) EP2136549B1 (zh)
JP (1) JP4706935B2 (zh)
KR (1) KR20090132536A (zh)
CN (1) CN10161035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50695A (zh) * 2008-12-01 2010-06-23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便携式电子装置
KR101591954B1 (ko) 2009-12-21 2016-02-04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이동통신 단말기
KR101237627B1 (ko) * 2011-03-17 2013-02-27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카메라 모듈
JP5781831B2 (ja) * 2011-05-25 2015-09-24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光学装置および光学装置の製造方法
US8982267B2 (en) * 2011-07-27 2015-03-17 Flextronics Ap, Llc Camera module with particle trap
KR101928773B1 (ko) * 2012-02-09 2018-12-13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카메라 장치
KR101920314B1 (ko) * 2011-10-31 2019-02-08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카메라 모듈
US9294661B2 (en) * 2011-11-18 2016-03-22 Lg Innotek Co., Ltd. Camera module
KR101971639B1 (ko) * 2011-11-30 2019-08-13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보이스 코일 모터
JP5884976B2 (ja) * 2012-01-31 2016-03-15 ミツミ電機株式会社 レンズホルダ駆動装置
US9341860B2 (en) * 2012-02-21 2016-05-17 Tdk Taiwan Corp. Elastic supporting structure and optical image stabilizer having the elastic supporting structure
JP5968669B2 (ja) * 2012-04-16 2016-08-10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の駆動機構およびカメラモジュールの駆動機構用板バネ
KR102166232B1 (ko) * 2013-07-04 2020-10-15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카메라 모듈의 틸트 보정 방법 및 이를 지원하는 장치
KR101457482B1 (ko) * 2013-12-19 2014-11-05 주식회사 유니온커뮤니티 지문영상의 초점 거리 조정할 수 있는 광학식 지문 입력 센서 및 그 조정방법
TWI515502B (zh) * 2014-12-26 2016-01-01 台灣東電化股份有限公司 鏡頭驅動模組及其簧片
JP2017021269A (ja) * 2015-07-14 2017-01-26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レンズ駆動装置
CN112415706A (zh) * 2015-08-31 2021-02-26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透镜驱动装置、相机模块和光学仪器
EP3582483B1 (en) 2017-02-13 2022-04-06 LG Innotek Co., Ltd. Camera module and vehicle
FR3086766B1 (fr) * 2018-09-27 2024-06-21 Valeo Systemes Dessuyage Dispositif de protection d'un capteur optique d'un systeme d'assistance a la conduite pour vehicule automobile
KR102262571B1 (ko) * 2019-04-17 2021-06-09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보이스 코일 모터
KR102109774B1 (ko) * 2019-04-17 2020-05-12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보이스 코일 모터
KR102096071B1 (ko) * 2019-08-22 2020-04-01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보이스 코일 모터
JP6804609B2 (ja) * 2019-10-09 2020-12-23 アルプスアルパイン株式会社 レンズ駆動装置
KR102177930B1 (ko) * 2020-03-26 2020-11-12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보이스 코일 모터
KR102358702B1 (ko) * 2020-03-26 2022-02-07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보이스 코일 모터
TWI728769B (zh) 2020-03-31 2021-05-21 大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鏡頭驅動模組與電子裝置
KR102311819B1 (ko) * 2020-04-09 2021-10-13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보이스 코일 모터
KR102384414B1 (ko) * 2020-05-06 2022-04-08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보이스 코일 모터
TWI730781B (zh) 2020-05-22 2021-06-11 大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成像鏡頭驅動模組與電子裝置
KR102449920B1 (ko) 2020-11-06 2022-09-30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보이스 코일 모터
KR102438242B1 (ko) * 2020-11-27 2022-08-30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보이스 코일 모터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85633A (zh) * 2002-08-27 2004-03-31 ������������ʽ���� 用于摄影透镜的光学元件伸缩机构
CN1815285A (zh) * 2005-02-04 2006-08-09 思考电机(上海)有限公司 透镜驱动装置
CN1952713A (zh) * 2005-10-20 2007-04-25 株式会社理光 透镜镜筒,照相机以及携带型信息终端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677533B2 (ja) * 2005-01-21 2011-04-27 シコー株式会社 レンズ駆動装置
JP4433303B2 (ja) * 2005-02-15 2010-03-17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レンズユニット及び撮像装置
TWI298805B (en) * 2005-02-15 2008-07-11 Sony Corp Lens unit and imaging apparatus
JP4596249B2 (ja) 2005-02-15 2010-12-08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レンズユニット及び撮像装置
JP4654358B2 (ja) * 2005-03-11 2011-03-16 シコー株式会社 レンズ駆動装置
JP4174542B2 (ja) * 2005-05-24 2008-11-05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
JP2006337927A (ja) * 2005-06-06 2006-12-14 Shicoh Eng Co Ltd レンズ駆動装置
JP2007033873A (ja) * 2005-07-27 2007-02-08 Enplas Corp 光学装置
JP4714845B2 (ja) * 2005-09-30 2011-06-29 シコー株式会社 レンズ駆動装置
JP4517297B2 (ja) * 2005-10-17 2010-08-04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レンズユニット及び撮像装置
JP4582415B2 (ja) * 2005-10-17 2010-11-17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レンズユニット及び撮像装置
JP2007316395A (ja) * 2006-05-26 2007-12-06 Shicoh Eng Co Ltd レンズ駆動装置
JP2007322540A (ja) * 2006-05-30 2007-12-13 Mitsumi Electric Co Ltd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
JP4942187B2 (ja) * 2006-06-30 2012-05-30 シコー株式会社 レンズ駆動装置、カメラ及びカメラ付き携帯電話
JP2008032768A (ja) * 2006-07-26 2008-02-1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レンズアクチュエータ
JP4952149B2 (ja) * 2006-08-31 2012-06-13 ミツミ電機株式会社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
JP5338025B2 (ja) * 2006-10-27 2013-11-13 ソニー株式会社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
JP2008116622A (ja) * 2006-11-02 2008-05-22 Micro Uintekku Kk レンズ駆動装置
JP4838744B2 (ja) * 2006-11-08 2011-12-14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レンズ駆動装置
JP5013855B2 (ja) 2006-12-27 2012-08-29 日本エア・リキード株式会社 ガス分離膜を用いたガス製造方法およびガス製造装置
JP4932575B2 (ja) * 2007-04-10 2012-05-16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レンズ駆動装置
JP2008268474A (ja) * 2007-04-19 2008-11-06 Tricore Corp ボイスコイル型のレンズ駆動装置
JP4945733B2 (ja) * 2008-04-09 2012-06-06 ソニー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85633A (zh) * 2002-08-27 2004-03-31 ������������ʽ���� 用于摄影透镜的光学元件伸缩机构
CN1815285A (zh) * 2005-02-04 2006-08-09 思考电机(上海)有限公司 透镜驱动装置
CN1952713A (zh) * 2005-10-20 2007-04-25 株式会社理光 透镜镜筒,照相机以及携带型信息终端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4706935B2 (ja) 2011-06-22
KR20090132536A (ko) 2009-12-30
EP2136549A2 (en) 2009-12-23
US20090316040A1 (en) 2009-12-24
CN101610358A (zh) 2009-12-23
US8233083B2 (en) 2012-07-31
JP2010002718A (ja) 2010-01-07
EP2136549A3 (en) 2010-12-08
EP2136549B1 (en) 2014-04-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10358B (zh) 相机模块
JP2012113186A (ja)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
CN101573647A (zh) 相机模块
US20090225454A1 (en) Camera module
JP2009271405A (ja)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
CN102819087B (zh) 透镜驱动装置、自动对焦照相机及附带照相机的移动终端
CN107250867B (zh) 透镜驱动装置、摄像机模块、以及摄像机搭载装置
KR20090071545A (ko) 카메라 모듈
CN111212199A (zh) 驱动机构、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JP6730646B2 (ja) レンズ駆動装置、カメラモジュール、及びカメラ搭載装置
KR20130073379A (ko) 보이스 코일 모터
JP2010004349A (ja)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
CN111182194A (zh) 一种三轴防抖音圈马达结构
CN102081215A (zh) 透镜驱动装置、照相功能机及具有照相功能的手机
CN214375502U (zh) 镜头驱动模块、摄像镜头与电子装置
US20120120511A1 (en) Voice coil motor
US20180342939A1 (en) Voice coil motor
JP5780405B2 (ja)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
CN210401980U (zh) 薄型红外线滤光片切换器
KR20130110298A (ko) 보이스 코일 모터
JP5125799B2 (ja) レンズ鏡筒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215956242U (zh) 光学元件驱动装置、成像光学模组与电子装置
JP5708955B2 (ja)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CN211406100U (zh) 一种三轴防抖音圈马达结构
CN214381091U (zh) 壳体组件、驱动装置、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222

Termination date: 20150618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