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05688B - 婴儿车 - Google Patents

婴儿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05688B
CN101605688B CN2008800045594A CN200880004559A CN101605688B CN 101605688 B CN101605688 B CN 101605688B CN 2008800045594 A CN2008800045594 A CN 2008800045594A CN 200880004559 A CN200880004559 A CN 200880004559A CN 101605688 B CN101605688 B CN 10160568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ck part
perambulator
rear pole
right sides
hand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8000455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605688A (zh
Inventor
舟仓健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mb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Comb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mbi Corp filed Critical Combi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6056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0568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60568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0568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BHAND-PROPELLED VEHICLES, e.g. HAND CARTS OR PERAMBULATORS; SLEDGES
    • B62B7/00Carriages for children; Perambulators, e.g. dolls' perambulators
    • B62B7/04Carriages for children; Perambulators, e.g. dolls' perambulators having more than one wheel axis; Steering devices therefor
    • B62B7/06Carriages for children; Perambulators, e.g. dolls' perambulators having more than one wheel axis; Steering devices therefor collapsible or foldable
    • B62B7/08Carriages for children; Perambulators, e.g. dolls' perambulators having more than one wheel axis; Steering devices therefor collapsible or foldable in the direction of, or at right angles to, the wheel axi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BHAND-PROPELLED VEHICLES, e.g. HAND CARTS OR PERAMBULATORS; SLEDGES
    • B62B7/00Carriages for children; Perambulators, e.g. dolls' perambulators
    • B62B7/04Carriages for children; Perambulators, e.g. dolls' perambulators having more than one wheel axis; Steering devices therefor
    • B62B7/06Carriages for children; Perambulators, e.g. dolls' perambulators having more than one wheel axis; Steering devices therefor collapsible or foldab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BHAND-PROPELLED VEHICLES, e.g. HAND CARTS OR PERAMBULATORS; SLEDGES
    • B62B9/00Accessories or detai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hildren's carriages or perambulators
    • B62B9/20Handle bars; Hand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BHAND-PROPELLED VEHICLES, e.g. HAND CARTS OR PERAMBULATORS; SLEDGES
    • B62B2205/00Hand-propelled vehicles or sledges being foldable or dismountable when not in use
    • B62B2205/02Hand-propelled vehicles or sledges being foldable or dismountable when not in use foldable widthwis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BHAND-PROPELLED VEHICLES, e.g. HAND CARTS OR PERAMBULATORS; SLEDGES
    • B62B2205/00Hand-propelled vehicles or sledges being foldable or dismountable when not in use
    • B62B2205/20Catches; Locking or releasing an articulation
    • B62B2205/22Catches; Locking or releasing an articulation remotely controlled, e.g. from the handleba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Carriages For Children, Sleds, And Other Hand-Operated Vehicles (AREA)
  • Handcart (AREA)

Abstract

通过使把手(21)相对于托架(30)转动,可沿前后方向及上下方向的至少一个方向折叠婴儿车,而且,通过使后方支杆(40)弯折,也可沿横向折叠婴儿车。婴儿车具有:使把手(21)相对于托架(30)固定的锁定部件(60);以及限制后方支杆(40)的弯折的后方支杆锁定部件(70)。婴儿车还具有联动机构(85),该联动机构(85)使后方支杆锁定部件(70)的动作与锁定部件(60)的动作联动。在展开时具备良好的行驶稳定性,同时能够使折叠时的外形尺寸小型化,而且折叠操作非常容易。

Description

婴儿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折叠的婴儿车,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展开时具备良好的行驶稳定性、且能使折叠时的外形尺寸小型化、而且折叠操作容易的婴儿车。
背景技术
为了散步或购物等而将婴儿带出室外时使用的婴儿车中,开发出一种通过使各构成要素彼此相对转动而将婴儿车从婴儿可乘坐的展开状态折叠的可折叠婴儿车。折叠后的婴儿车,其前后方向(行进方向)及上下方向(垂直方向)的至少一个方向上的外形尺寸被小型化,适合收纳或携带等。另外,日本专利实开平6-37050号公报所公开的婴儿车中,像设置于一对后脚间的后方支杆那样横向延伸的构成要素采用可弯折的结构,从而可将婴儿车折叠,使得横向的外形尺寸也小型化。
可折叠婴儿车通常具有限制构成要素间的转动的锁定部件。日本专利实开平6-37050号公报所公开的婴儿车中,在把手的下方部分设有锁定部件。该锁定部件和连结把手与后脚的托架卡合,从而限制把手与托架的转动。
若使用此类锁定部件,可限制构成要素间的转动,使婴儿车维持展开状态。另外,在展开状态下使用婴儿车时,锁定部件也可提高婴儿车的刚性,起到使婴儿车的行驶稳定的作用。因此,在现有的婴儿车中,通常设有2个分别与左右托架卡合的锁定部件,更加可靠地维持展开状态,并且提高行驶时的稳定性。
然而,在横向也可折叠的婴儿车中,为了使横向延伸的可弯折的后方支杆在婴儿车展开时充分发挥支杆的作用,有时需要设置用以限制后方支杆在展开时弯折的支杆用的锁定部件(后方支杆锁定部件)。在设有后方支杆锁定(stay lock)部件时,能更可靠地维持展开状态,并且可以提高行驶时的稳定性。然而,在折叠婴儿车时,除了要对与托架卡合的通常的2个锁定部件进行操作以外,还必须对后方的支杆锁定部件也进行操作。
也就是说,在设有后方支杆锁定部件时,一方面可提高行驶稳定性,而另一方面使得折叠操作变得烦杂。另外,由于后方支杆锁定部件配置在操作者(使用者)不易发觉的位置,因此操作者在进行折叠操作时可能会忘记解除后方支杆锁定部件。尤其,若不解除后方支杆锁定部件而将婴儿车折叠,甚至可能导致婴儿车损坏。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展开时具备良好的行驶稳定性、且可使折叠时的外形尺寸小型化、而且折叠操作容易的婴儿车。
本发明的婴儿车是可折叠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左右后脚;左右托架,该左右托架分别包含可转动地与所述左右后脚连结的第1连结部分;操作用把手,该操作用把手包含分别可转动地与不同于所述左右托架的所述第1连结部分的第2连结部分连结的左右下方部分;连结所述左右后脚间的可弯折的后方支杆;设置于所述把手的所述左右下方部分的至少一方、可在卡合位置与解除位置之间可移动的锁定部件,该锁定部件在卡合位置与该下方部分所对应的所述左右托架的任一方卡合以限制所述把手相对于该托架的转动,在解除位置解除与该托架的卡合;设置于所述后方支杆、可在限制所述后方支杆的弯折的限制位置与使所述后方支杆可弯折的弯折位置之间可移动的后方支杆锁定部件;以及联动机构,该联动机构设置于所述锁定部件与所述后方支杆锁定部件之间,与所述锁定部件从所述卡合位置至所述解除位置的移动联动,使所述后方支杆锁定部件从所述限制位置向所述弯折位置移动。
本发明的婴儿车还可包括:分别可转动地与所述左右后脚连结的左右扶手(arm rest);分别可转动地与所述左右扶手连结的左右前脚;以及X字状环,该X字状环包含连结所述左前脚的中间部分与所述右托架的所述第2部分或所述把手的所述右下方部分的第1环材、以及连结所述右前脚的中间部分与所述左托架的所述第2部分或所述把手的所述左下方部分的第2环材,也可将所述第1环材与所述第2环材可转动地连结。
本发明的婴儿车中,也可将所述锁定部件设置于所述把手,使其可在所述卡合位置与所述解除位置之间滑动,将所述后方支杆锁定部件设置于所述后方支杆,使其可在所述限制位置与所述弯折位置之间滑动。
另外,本发明的婴儿车中,也可从所述解除位置向所述卡合位置对所述锁定部件施力,从所述弯折位置向所述限制位置对所述后方支杆锁定部件施力。
另外,也可使本发明的婴儿车还具备远程操作装置,该远程操作装置具有:设置于比所述把手的所述下方部分更上方的上方部分的操作部件;以及连结所述操作部件与所述锁定部件的传递部件,并且对所述锁定部件从所述卡合位置至所述解除位置的移动进行操作。这样的婴儿车中,所述传递部件也可以是延伸于管状把手内的金属丝。
另外,本发明的婴儿车中,也可在所述把手的所述左下方部分设置可与所述左托架卡合的左锁定部件,同时,在所述把手的所述右下方部分设置可与所述右托架卡合的右锁定部件,所述联动机构设置于所述左右锁定部件的任一方与所述后方支杆锁定部件之间。
另外,本发明的婴儿车中,也可使所述把手具有由别的个体构成的左右把手部件,所述左右把手部件分别包含所述左右下方部分。
另外,本发明的婴儿车中,也可使所述联动机构具有:两端分别固定于所述把手的下方部分及所述后方支杆的管;以及通过所述管内、且两端分别固定于所述锁定部件及所述后方支杆锁定部件的金属丝。
根据本发明,可以与锁定部件从卡合位置至解除位置的移动联动,使后方支杆锁定部件从限制位置向弯折位置移动。因此,可容易地进行折叠操作,还可防止在折叠婴儿车时忘记解除后方支杆锁定部件。
附图说明
图1是以展开的状态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婴儿车的立体图。
图2是以展开的状态从后方表示图1所示的婴儿车的立体图。
图3是以折叠的状态表示图1所示的婴儿车的侧视图。
图4是以折叠的状态表示图1所示的婴儿车的后视图。
图5是表示图1所示的婴儿车在展开状态下的右侧托架周边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图1所示的婴儿车在展开状态下的左侧托架周边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图1所示的婴儿车在折叠状态下的左侧托架周边的立体图。
图8是用以说明组装于图1所示的婴儿车中的锁定部件的图。
图9是用以说明组装于图1所示的婴儿车中的锁定部件及后方支杆锁定部件的图。
图10是组装于图1所示的婴儿车中的后方支杆的图,是将未弯折的后方支杆与在限制位置上的后方支杆锁定部件一起表示的图。
图11是组装于图1所示的婴儿车中的后方支杆的图,是将弯折的后方支杆与后方支杆锁定部件一起表示的图。
图12是用以说明组装于图1所示的婴儿车中的后方支杆锁定部件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至图12是用以说明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图。
另外,本说明书中,“前”、“后”、“上”、“下”、“前后方向”及“上下方向”这些用语在没有特别指出的情况下,表示展开状态下的婴儿车10的“前”、“后”、“上”、“下”、“前后方向”及“上下方向”。具体说来,婴儿车10的“前后方向”相当于婴儿车的行进方向。因此,“前后方向”即图1中连结纸面的左上与右下的方向,图1中纸面的左上侧是婴儿车10的前侧。另一方面,婴儿车10的“上下方向”即与前后方向正交且与接地面正交的方向。因此,在接地面为水平面时,“上下方向”指垂直方向。另外,“横向”为宽度方向,是与“前后方向”及“上下方向”均正交的方向。
图1至图4表示婴儿车10的整体结构。首先,对婴儿车的整体结构进行说明。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方式中的婴儿车10包括:使前轮13保持可旋转的左右一对前脚12;使后轮17保持可旋转的左右一对后脚16;把手20;以及左右一对扶手26。而且,本实施方式中的婴儿车10如图1至图4所示,是以沿前后方向的横向中心线为中心大致对称的结构。另外,本实施方式中,婴儿车10如下所述,还包括其它构成要素。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中,把手20由分别配置于左右的一对把手部件21构成。也就是说,由作为别的个体的左把手部件21及右把手部件21构成用以操作婴儿车10的把手20。把手部件21可由例如铝合金制的管形成。各把手部件21的上端设有把持用手柄22。另外,各把手部件21的中间部分21b可转动(可摇动)地连结有配置在对应侧(左侧或右侧)的扶手26的后方端部。
另外,前脚12的上方端部与配置在对应侧(左侧或右侧)的扶手26的前方部分可转动(可摇动)地连结。同样地,后脚16的上方端部可转动(可摇动)地与配置在对应侧(左侧或右侧)的扶手26的前方部分连结。然而,前脚12与扶手26的连结处沿前后方向位于比后脚16与扶手26的连结处更前方的位置或后脚16与扶手26的连结处的同一位置。扶手26可由例如树脂形成,前脚12及后脚16可由例如铝合金制管形成。
而且,婴儿车10还包括:连结左前脚12与左把手部件21的左侧方连结部件28;以及连结右前脚12与右把手部件21的右侧方连结部件28。各侧方连结部件28使其前方部分可转动地与前脚12的中间部分连结,使其后方部分可转动地与把手部件21的中间部分21b或下方部分21a连结。在此,侧方连结部件28与把手部件21的连结处沿上下方向位于比扶手26与把手21的连结处更下方的位置。此类侧方连结部件28可由例如铝合金制的板材形成。
而且,婴儿车10还包括:连结左后脚16与左把手部件21的左托架30;以及连结右后脚16与右把手部件21的右托架30。各托架30使其第1部分30a可转动(可摇动)地与后脚16的中间部分或下方部分连结,使不同于第1部分30a的第2部分30b可转动地与把手部件21的下方部分21a连结。另外,附图所示的例子中,托架30与把手部件21的连结处沿上下方向位于比侧方连结部件28与把手部件21的连结处更下方的位置。
在此,图5表示婴儿车10的右托架30的周边。另一方面,图6及图7表示婴儿车10的左托架30的周边。如图5至图7所示,本实施方式中,托架30具有略微张开的V字状的形状。而且,上述第1部分30a相当于托架30的V字的一个端部区域,第2部分30b相当于托架30的V字中间区域。另外,图5至图7中,为了便于说明而省略一部分构成要素。
上文所述的前脚12、后脚16及把手20相对于扶手26的各转动轴线、前脚12及把手20相对于侧方连结部件28的各转动轴线、以及后脚16及把手20相对于托架30的各转动轴线均沿横向大致平行。结果,如下文所述,通过使这些构成要素彼此相对转动,可将婴儿车10折叠,使婴儿车10的外形尺寸沿前后方向及上下方向的至少一方小型化。
另外,如图5至图7所示,把手部件21的下方部分21a设有锁定部件60,通过使锁定部件60与托架30卡合,可使婴儿车10维持展开状态。关于该锁定部件60的结构及作用,将在下文进行详细阐述。
接下来,对横向延伸的构成要素进行说明。如图1至图4所示,一对前脚12之间设有横向延伸的置脚部件14。置脚部件14由可弯曲或弯折或可折弯的弹性材料构成。
另外,如图1至图4所示,一对后脚17在婴儿车10处于展开状态时,利用呈直线状沿横向延伸的后方支杆40互相连结。后方支杆40包含配置在左侧的第1支杆部件41、以及配置在第1支杆部件41右侧的第2支杆部件42。第1支杆部件41和第2支杆部件42通过转动轴(摇动轴)43,使彼此的端部可转动(可摇动)地连结。另外,第1支杆部件41可转动(可摇动)地与左后脚16的中间部分或下方部分连结,第2支杆部件42可转动(可摇动)地与右后脚16的中间部分或下方部分连结。利用这样的结构,后方支杆40在后脚16间可弯曲。
后方支杆40可由例如铝合金制的板材形成。另外,在图示的例子中,后方支杆40与后脚16的连结处沿上下方向位于比托架30与后脚16的连结处更上方的位置、且比把手部件21与托架30的连结处更下方的位置。
如图3及图4所示,本实施方式中的婴儿车10中,通过使后方支杆40弯折,并使置脚部件14弯曲,从而也可将婴儿车10折叠,以使婴儿车10的外形尺寸沿横向小型化。
另外,如图2及图4所示,限制后方支杆40的弯折的后方支杆锁定部件70设置于后方支杆40,后方支杆锁定部件70限制后方支杆40的弯折,从而可限制横向的折叠。关于该后方支杆锁定部件70的结构及作用,将在下文详细阐述。
而且,本实施方式中的婴儿车10中,为了能与前后方向或上下方向的折叠动作联动地自动进行朝横向的折叠动作,如图1至图4所示,还设有下方X字状环50及后方X字状环55。
下方X字状环50具有可彼此相对转动地连结的下方第1环材51a及下方第2环材51b。下方第1环材51a在沿其长度方向的大致中心点,与下方第2环材51b的长度方向的大致中心点连结。
下方第1环材51a的前端与左前脚12的中间部分连结。下方第1环材51a与左前脚12能够以与下方第1环材51a的长度方向正交的轴线以及与左前脚12的长度方向正交的轴线这两轴线为中心彼此相对转动。另一方面,下方第1环材51a的后端与右把手部件21的下方部分21a及右托架30的第2部分30b连结。如图5所示,在托架30的第2部分30b安装有能够以沿横向的轴线为中心旋转的连结件35。下方第1环材51a的后端以与下方第1环材51a的长度方向正交的轴线为中心,可转动(可摇动)地连结。结果,下方第1环材51a与右把手部件21及右托架30能够以与下方第1环材51a的长度方向正交的轴线以及与右把手部件21的长度方向正交的轴线这两轴线为中心彼此相对转动。
利用同样的结构,下方第2环材51b的前端与右前脚12的中间部分连结。而且,下方第2环材51b与右前脚12能够以与下方第2环材51b的长度方向正交的轴线以及与右前脚12的长度方向正交的轴线这两轴线为中心彼此相对转动。下方第2环材51b的后端通过连结件35,与左把手部件21的下方部分21a及左托架30的第2部分30b连结。而且,下方第2环材51b与左把手部件21及左托架30能够以与下方第2环材51b的长度方向正交的轴线以及与左把手部件21的长度方向正交的轴线这两轴线为中心彼此相对转动。
另一方面,后方X字状环55虽然安装位置不同,但具有与上述下方X字状环50大致相同的结构。也就是说,后方X字状环55具有彼此可相对转动地连结的后方第1环材56a及下方第2环材56b。后方第1环材56a在沿其长度方向的大致中心点,与后方第2环材56b的长度方向的大致中心点连结。
后方第1环材56a的上端通过连结件23,与左把手部件21的上方部分21c连结。后方第1环材56a与左把手部件21能够以与后方第1环材56a的长度方向正交的轴线以及与左把手部件21的长度方向正交的轴线这两轴线为中心彼此相对转动。另外,连结件23可滑动地安装在左把手部件21上,从而可以沿左把手部件21的长度方向移动。后方第1环材56a的下端通过上述连结件35,与右把手部件21的下方部分21a及右托架30的第2部分30b连结。而且,后方第1环材56a与右把手部件21及右托架30能够以与后方第2环材56a的长度方向正交的轴线以及与右把手部件21的长度方向正交的轴线这两轴线为中心彼此相对转动。
同样地,后方第2环材56b的前端通过可滑动地安装于右把手部件21的连结件23,与右把手部件21的上方部分21c连结。而且,后方第2环材56b与右把手部件21能够以正交于后方第2环材56b的长度方向的轴线以及正交于右把手部件21的长度方向的轴线这两轴线为中心彼此相对转动。后方第2环材56b的后端通过连结件35,与左把手部件21的下方部分21a及左托架30的第2部分30b连结。而且,后方第2环材56b与左把手部件21及左托架30能够以正交于后方第2环材56b的长度方向的轴线以及正交于左把手部件21的长度方向的轴线这两轴线为中心彼此相对转动。
然而,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中,婴儿车10的左右把手部件21及侧方连结部件28还作为支承基座58的座位支承部件发挥作用。也就是说,基座58安装于左右把手部件21及左右侧方连结部件28并张开设置。在该基座58上,搭乘者可隔着未图示的缓冲材(坐垫等)乘坐。另外,如图1所示,左右把手部件21还作为可将车篷59取下地予以支撑的车篷支撑部件发挥作用。
接下来,对具有如上整体结构的婴儿车10进行折叠时的操作进行说明。
首先,使操作用把手20的左右把手部件21分别相对于对应的托架30转动,并且使左右托架30分别相对于对应的后脚16转动。作为具体的操作,在解除了下述锁定部件60与托架30的卡合的状态下,将左右把手部件21向后上方拉起。然后,在把手部件21被拉起后,将把手部件21向下方推动,直至把手部件21与扶手26的转动轴线、把手部件21与托架30的转动轴线、以及托架30与后脚16的转动轴线在侧视时配置在大致一条直线上。
通过此操作,与把手部件21连结的扶手26及侧方连结部件28相对于把手部件21向上方(从左侧观察的侧视下为顺时针方向)摇动。同时,与扶手26及侧方连结部件28连结的前脚12相对于扶手26及侧方连结部件28转动,从而靠近把手部件21。然后,如图3所示,在侧视时,把手部件21与前脚12靠近并配置为大致平行,同时把手部件21的配置位置下降。由此,可将婴儿车10折叠,使得沿前后方向及上下方向这两个方向的婴儿车10的外形尺寸小型化。
然而,如图3所示,沿前后方向及上下方向折叠婴儿车10后,侧视时下方X字状环50的前端与后端之间的距离比展开时要长。也就是说,随着前后方向及上下方向的折叠操作,下方X字状环50的下方第1环材51a及下方第2环材51b向着使各自的前端相互接近以及后端相互接近的方向转动。由此,如图4所示,左右前脚12之间,左右后脚16之间、左右把手部件21之间的横向距离缩短。此时,如图4所示,后方支杆40弯折,左右后脚16可相互接近,置脚部件14折弯,左右前脚12可相互接近。
另外,后方X字状环56的后方第1环材56a及后方第2环材56b向着使各自的前端相互接近以及后端相互接近的方向转动。由此,左右把手部件21的上方部分21c与下方部分21a同样地相互接近。另外,连结件23为了不阻碍后方X字状环56的转动,伴随后方X字状环56的转动,相对于把手部件21向上方滑动。
由此,与前后方向及上下方向的折叠联动,婴儿车10横向也自动折叠,使沿横向的婴儿车10的外形尺寸小型化。另外,如图4所示,本实施方式中,下方X字状环50的第1环材51a固定有倒立辅助部件52。倒立辅助部件52与左右后轮一起作为支点,使折叠后的婴儿车10可倒立于接地面。
另一方面,将婴儿车10从折叠状态展开时,只需进行与上述折叠操作相反的操作即可。也就是说,只需先将操作用把手20的把手部件21拉起,然后向下方推押即可。通过这样的操作,各构成部件与折叠时反向地动作,使婴儿车10从折叠状态展开。
然而,本实施方式的婴儿车10中,在操作用把手20的左右下方部分21a设有左右锁定部件60。左右锁定部件60与对应一侧的托架30卡合,限制操作用把手20相对于托架30的转动。另外,后方支杆40设有后方支杆锁定部件70,利用后方支杆锁定部件70可限制后方支杆70的弯折。而且,折叠婴儿车10时,在开始操作前,必须解除锁定部件60与托架30的卡合,并解除后方支杆锁定部件70的限制。以下,对这样的锁定部件60及后方支杆锁定部件70进行详细说明。
首先,对锁定部件60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中,左右锁定部件60可滑动地安装于操作用把手20所对应一侧的把手部件21。也就是说,锁定部件60可以沿把手部件21的长度方向,如下文所述地在与托架30卡合的卡合位置及解除与托架30的卡合的解除位置之间移动。
首先,主要参照图8及图9,对锁定部件60的支承方法进行说明。如图8及图9所示,本实施方式中,操作用把手20的各把手部件21包含管材23、以及插入固定于管材23的下端的制动件24。另外,如图1所示,管材23的上端安装有上述把持用手柄22。
如图9所示,制动件24插入管材23内的部分形成有沿把手部件21的长度方向延伸的中空部24a。而且,该中空部24a内设有可沿把手部件21的长度方向移动的导向材66、以及设置于导向材65上方的将导向材向下方推压的压缩弹簧68。也就是说,在中空部24内对导向材66向下施力。而且,在导向材66固定有沿横向延伸的固定销69。该固定销69通过形成于管材23的细长孔23a(图9中的二点划线)与锁定部件60固定。由此,锁定部件60被可滑动地支撑于把手部件21的下方部分21a,同时对其向下施力。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婴儿车10还包括对锁定部件60的移动(滑动)进行操作的远程操作装置80。远程操作装置80具有:设置于操作用把手20的把手部件21的上方部分21c的操作用杆(操作部件)81;以及连结操作杆81与导向材66的金属细(传递部件)82。操作杆81可沿把手部件21的长度方向滑动地支撑于把手部件21。而且,在将操作杆82拉起时,操作杆82的移动通过金属丝82传递至导向材66,导向材66对抗压缩弹簧68的作用力,而在把手部件21内向上方移动。随着该导向部件66的移动,锁定部件60向上方移动。尤其,操作杆81配置于操作用把手20的上方部分21c,即配置在把持用手柄22的附近。因此,可使锁定部件60的操作性极佳。
另外,远程操作装置80对于左右锁定部件60分别独立设置。因此,可对左右锁定部件60分开操作。
接下来,对锁定部件60与托架30的卡合方法进行说明。如图5至图7所示,锁定部件60具有沿横向朝托架30一侧突出的卡合突起61。另一方面,如图6及图7所示,在托架30形成有可与卡合突起61卡合的第1卡合凹部31a和第2卡合凹部31b。在此,图6表示展开状态下的婴儿车10的左托架30的周边,图7表示折叠状态下的婴儿车10的左托架30的周边。
如图6所示,在婴儿车10处于展开状态时,配置于把手部件21的下方位置(以下也称为卡合位置)的锁定部件60的卡合突起61与托架30的第1凹部31a卡合。锁定部件60的卡合突起61与托架的第1凹部31a卡合后,操作用把手20与托架30之间的相对移动(相对转动)被限制。由此,可将婴儿车10维持在展开状态,且提高展开状态下的行驶稳定性。
然而,如上所述,锁定部件60可相对于把手部件21滑动。而且,在锁定部件60移动至比把手部件21的卡合位置更上方的上方位置(以下也称为解除位置)后,锁定部件60的卡合突起61从托架30的第1凹部31a拔出。也就是说,通过将锁定部件60配置在解除位置,可解除锁定部件60的卡合突起61与托架的第1凹部31a的卡合。此时,由于可使操作用把手20相对于托架30转动,可实现上述婴儿车10的折叠操作。
另一方面,如图7所示,在婴儿车10处于折叠状态时,位于卡合位置的锁定部件60的卡合突起61与托架30的第2凹部31b卡合。锁定部件60的卡合突起61与托架的第2凹部31b卡合后,操作用把手20与托架30之间的相对移动(相对转动)被限制。由此,可使婴儿车10维持在折叠状态。另外,从该状态使锁定部件60移动至解除位置后,可使操作用把手20相对于托架30转动,从而将婴儿车10展开。
另外,如图6及图7所示,托架30的第1凹部31a与第2凹部31b之间形成有与卡合突起61抵接的引导部31c。如上所述,利用压缩弹簧68,对锁定部件60从解除位置向卡合位置向下方施力。因此,锁定部件60的卡合突起61在折叠操作过程中及展开操作过程中被推向托架30的引导部31c。然后,引导突起61被引导部31c引导,同时从第1凹部31a向第2凹部31b内移动,或向第2凹部31b及第1凹部31a内移动。由此,在折叠操作结束时及展开操作结束时,锁定部件60的卡合突起61自动与第1凹部31a或第2凹部31b卡合,使婴儿车10维持折叠状态或展开状态。
接下来,对后方支杆锁定部件70进行说明。如图10及图11所示,本实施方式中,后方支杆锁定部件70安装于后方支杆40的第1支杆部件41。后方支杆锁定部件70具有:形成包围第1支杆部件41的筒状的锁定部件主体71;以及固定于锁定部件主体71、贯穿第1支杆部件41的卡止销72。卡止销72通过形成于第1支杆部件41的长孔41a内部。另外,锁定部件主体71未固定于第1支杆部件41。而且,后方支杆锁定部件70可以沿第1支杆部件41的长度方向相对于第1支杆部件41可滑动,滑动距离仅为沿第1支杆部件41的长度方向的长孔41a的长度部分。
另外,如图10及图11所示,第2支杆部件42在第1支杆部件41一侧的端部形成有缺口42a。而且,如图10所示,在后方支杆40未弯折时,若后方支杆锁定部件70移动至第2支杆部件42一侧,则后方支杆锁定部件70的卡止销72嵌入第2支杆部件42的缺口42a内。此时,第1支杆部件41与第2支杆部件彼此的相对转动(摇动)被限制,后方支杆40维持在未弯折的状态。若像这样限制后方支杆40的弯折,则可以提高婴儿车10的刚性,并且可提高行驶稳定性。
另一方面,若后方支杆锁定部件70向远离第2支杆部件42的一侧移动,则后方支杆锁定部件70的卡止销72从第2支杆部件42的缺口42a内拔出。此时,第1支杆部件41与第2支杆部件42可彼此相对转动,后方支杆40可弯折。
另外,如图10及图11所示,在第1支杆部件41设有支承突起41b。而且,该支承突起41b与后方支杆锁定部件70的卡止销72之间配置有压缩弹簧44。因此,从后方支杆40可弯折的弯折位置向限制后方支杆40的弯折的限制位置,对后方支杆锁定部件70施力。而且,在将婴儿车10从折叠状态展开时,后方支杆40沿横向延伸,同时后方支杆锁定部件70的卡止销72自动位于第2支杆部件42的缺口42a内。也就是说,将婴儿车10从折叠状态展开时,后方支杆锁定部件70自动限制后方支杆的弯折。
另外,需要使向限制位置被施力的后方支杆锁定部件70移动至弯折位置的情况是,在将婴儿车10从折叠状态展开时。而且,本实施方式中的婴儿车10还包括联动机构85,该联动机构85与折叠操作开始时从左锁定部件10的卡合位置移动至解除位置的移动联动,使后方支杆锁定部件70从限制位置移动至弯折位置。
例如从图1、图9及图12可知,本实施方式中,联动机构85设置在左把手部件21上设置的锁定部件60与后方支杆锁定部件70之间。作为具体结构,联动机构85具有管86、以及配置在管86内的可相对于管86移动的金属丝87。
如图9所示,管86的一个端部固定于左把手部件21的下方部分21a(具体为制动件24)。管86从制动件24内拔出,向后方支杆40延伸,而且,如图12所示,管86的另一端部固定于后方支杆40的第1支杆部件41的背面侧(展开状态下的婴儿车10的前表面侧)。另一方面,在管86内延伸的金属丝87的一个端部固定于可滑动地配置在左把手部件21内的导向材66。也就是说,金属丝87的一个端部通过导向材66固定于锁定部件60(参考图9)。另外,金属丝87的另一端部固定于后方支杆锁定部件70的锁定部件主体71(参照图12)。
因此,当导向部件66上升,锁定部件60从卡合位置向解除位置移动后,金属丝87被拉出至管86的一个端部侧(锁定部件侧)。随着这样的金属丝87的移动,后方支杆锁定部件70从限制位置向弯折位置移动。另外,当导向部件66下降,锁定部件60从解除位置向卡合位置移动后,金属丝87被推出至管86的另一端部侧(后方支杆侧)。随着这样的金属丝87的移动,后方支杆锁定部件70从弯折位置向限制位置移动。也就是说,在折叠婴儿车10时,若操作远程操作装置80使左侧锁定部件60从卡合位置向解除位置移动,则后方支杆锁定部件70自动从限制位置向弯折位置移动。因此,只需操作远程操作装置80,就能开始折叠婴儿车10。
另外,如上所述,压缩弹簧44对后方支杆锁定部件70向限制位置方向施力,压缩弹簧68对锁定部件60向卡合位置方向施力。因此,若操作者放开操作杆81,则金属丝87自动被拉出至管86的另一端部侧(后方支杆侧)。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婴儿车10中,通过使把手20相对于托架30转动,可向前后方向及上下方向的至少一个方向折叠,且通过使后方支杆40弯折,还可向横向折叠。也就是说,根据本实施方式,可以将婴儿车10折叠,不仅使上下方向或前后方向上的婴儿车10的外形尺寸小型化,还使横向上的婴儿车10的外形尺寸也小型化。由于可像这样将婴儿车10折叠至非常小,因此收纳及携带等都非常方便。
另一方面,除了设有锁定部件60以外,该锁定部件60用以限制相对于操作者在操作婴儿车10时使用的操作用把手20的托架30的转动,还设有限制后方支杆40的弯折的后方支杆锁定部件70。因此,在将婴儿车10展开使用时,可将婴儿车10折叠得较小时所必需的各构成要素相对于彼此充分地固定。因此,婴儿车10具有良好的行驶稳定性。
另外,在折叠婴儿车10时,若操作锁定部件60,则后方支杆锁定部件70与锁定部件60的动作联动,自动从限制位置向弯折位置滑动。因此,可使婴儿车10的折叠操作极其简易。另外,能够确实地防止忘记对操作者不易看见的后方支杆锁定部件70进行操作。因此,可避免因忘记对后方支杆锁定部件70进行操作而导致的婴儿车10的损坏等。
另外,关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的要旨的范围内可进行种种变更。
例如,上述实施方式中,表示了操作用把手20由别的个体所组成的一对把手部件21构成的例子,然而并不限定于此,也可采用U字状所组成的操作用把手。在采用U字状把手的情况下,也可用一个操作部件对左右锁定部件60进行操作。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中,表示了后方支杆锁定部件70与配置于左侧的锁定部件60的动作联动的例子,然而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使后方支杆锁定部件70与配置于右侧的锁定部件60的动作联动。
而且,上述实施方式中,表示了利用远程操作装置80来操作锁定部件60的例子,然而并不限定于此,操作者也可直接把持锁定部件60来进行操作。

Claims (7)

1.一种婴儿车,是可折叠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包括:
左右后脚;
左右托架,该左右托架分别包含可转动地与所述左右后脚连结的第1连结部分;
操作用把手,该操作用把手包含分别可转动地与不同于所述左右托架的所述第1连结部分的第2连结部分连结的左右的下方部分;
连结所述左右后脚间的可弯折的后方支杆;
锁定部件,该锁定部件设置于所述把手的所述左右的下方部分的至少一方、能够在卡合位置与解除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卡合位置与该下方部分所对应的所述左右托架的任一方卡合以限制所述把手相对于该托架的转动,在所述解除位置解除与该托架的卡合;
设置于所述后方支杆、能够在限制所述后方支杆的弯折的限制位置与使所述后方支杆可弯折的弯折位置之间移动的后方支杆锁定部件;以及
联动机构,该联动机构设置于所述锁定部件与所述后方支杆锁定部件之间,与所述锁定部件从所述卡合位置至所述解除位置的移动联动地使所述后方支杆锁定部件从所述限制位置向所述弯折位置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分别可转动地与所述左右后脚连结的左右扶手;
分别可转动地与所述左右扶手连结的左右前脚;以及
X字状环,该X字状环包含:连结所述左前脚的中间部分与所述右托架的所述第2连结部分或所述把手的所述右下方部分的第1环材;以及连结所述右前脚的中间部分与所述左托架的所述第2连结部分或所述把手的所述左下方部分的第2环材,
所述第1环材与所述第2环材可转动地连结。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锁定部件在所述卡合位置与所述解除位置之间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把手,
所述后方支杆锁定部件在所述限制位置与所述弯折位置之间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后方支杆。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
从所述解除位置向所述卡合位置对所述锁定部件施力,从所述弯折位置向所述限制位置对所述后方支杆锁定部件施力。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还具有远程操作装置,
该远程操作装置具有设置于比所述把手的所述下方部分更上方的上方部分的操作部件;以及连结所述操作部件与所述锁定部件的传递部件,该远程操作装置对所述锁定部件从所述卡合位置至所述解除位置的移动进行操作。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把手的所述左下方部分设有能与所述左托架卡合的左锁定部件,同时,在所述把手的所述右下方部分设有能与所述右托架卡合的右锁定部件,
所述联动机构设置于所述左右锁定部件的任一方与所述后方支杆锁定部件之间。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联动机构具有:
两端分别固定于所述把手的下方部分及所述后方支杆的管;以及
通过所述管内、同时两端分别固定于所述锁定部件及所述后方支杆锁定部件的金属丝。
CN2008800045594A 2007-02-14 2008-02-01 婴儿车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60568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033465A JP5020655B2 (ja) 2007-02-14 2007-02-14 ベビーカー
JP033465/2007 2007-02-14
PCT/JP2008/051664 WO2008099688A1 (ja) 2007-02-14 2008-02-01 ベビーカー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05688A CN101605688A (zh) 2009-12-16
CN101605688B true CN101605688B (zh) 2011-06-08

Family

ID=396899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004559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605688B (zh) 2007-02-14 2008-02-01 婴儿车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JP (1) JP5020655B2 (zh)
KR (1) KR20090116694A (zh)
CN (1) CN101605688B (zh)
HK (1) HK1139629A1 (zh)
TW (1) TWI422507B (zh)
WO (1) WO200809968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449752B2 (ja) * 2008-12-03 2014-03-19 コンビ株式会社 ベビーカー
JP5234802B2 (ja) * 2009-04-22 2013-07-10 株式会社リッチェル 折畳み式ベビーカーのロック解除装置、該ロック解除装置を備えた折畳み式ベビーカー
CN101722977B (zh) * 2010-01-29 2012-12-26 好孩子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一种婴儿推车
CN101837797B (zh) * 2010-05-28 2014-02-19 好孩子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婴儿车
WO2014110963A1 (zh) * 2013-01-15 2014-07-24 好孩子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婴儿推车
JP6239283B2 (ja) * 2013-07-05 2017-11-29 コンビ株式会社 キャスター及び乳母車
KR20180051431A (ko) * 2015-09-11 2018-05-16 콤비 가부시키가이샤 손수레용의 록 기능 부여 조인트 및 유모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294196Y (zh) * 1997-03-12 1998-10-14 陈鸿村 折叠式童车结构
US6386575B1 (en) * 2000-08-10 2002-05-14 Convaid Products, Inc. Mobile seat arrangement
CN2683484Y (zh) * 2004-04-02 2005-03-09 中山乐美达日用制品有限公司 婴儿伞车
CN2690258Y (zh) * 2004-04-02 2005-04-06 中山市隆成日用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婴儿伞车单手收折结构
CN2866283Y (zh) * 2005-10-18 2007-02-07 明门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折叠式婴儿车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68284A (en) * 1997-07-29 2000-05-30 Graco Children's Products Inc. Stroller with one hand release mechanism and one hand release mechanism thereof
JP2000108904A (ja) * 1998-10-06 2000-04-18 Combi Corp ベビーカー折畳み機構の開閉操作機構
JP4393637B2 (ja) * 1999-09-27 2010-01-06 コンビ株式会社 折畳み式ベビーカー
JP2002225721A (ja) * 2001-01-31 2002-08-14 Combi Corp 折畳み式ベビーカー
JP2004314858A (ja) * 2003-04-18 2004-11-11 Aprica Kassai Inc 折畳み式乳母車
JP4472384B2 (ja) * 2004-03-05 2010-06-02 コンビ株式会社 ベビーカー
JP4489462B2 (ja) * 2004-03-05 2010-06-23 コンビ株式会社 ベビーカー
JP4841879B2 (ja) * 2005-07-08 2011-12-21 コンビ株式会社 ベビーカー
JP4738919B2 (ja) * 2005-07-08 2011-08-03 コンビ株式会社 ベビーカー
JP2007076538A (ja) * 2005-09-15 2007-03-29 Pigeon Corp ベビーカー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294196Y (zh) * 1997-03-12 1998-10-14 陈鸿村 折叠式童车结构
US6386575B1 (en) * 2000-08-10 2002-05-14 Convaid Products, Inc. Mobile seat arrangement
CN2683484Y (zh) * 2004-04-02 2005-03-09 中山乐美达日用制品有限公司 婴儿伞车
CN2690258Y (zh) * 2004-04-02 2005-04-06 中山市隆成日用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婴儿伞车单手收折结构
CN2866283Y (zh) * 2005-10-18 2007-02-07 明门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折叠式婴儿车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7-15594A 2007.01.25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8195265A (ja) 2008-08-28
JP5020655B2 (ja) 2012-09-05
CN101605688A (zh) 2009-12-16
WO2008099688A1 (ja) 2008-08-21
TW200846226A (en) 2008-12-01
TWI422507B (zh) 2014-01-11
HK1139629A1 (en) 2010-09-24
KR20090116694A (ko) 2009-11-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05688B (zh) 婴儿车
CN101687518B (zh) 婴儿车
CN101678852B (zh) 婴儿车
CN202624303U (zh) 婴儿车
JP5465721B2 (ja) キャリアおよびベビーカー
CN101200159B (zh) 装有小脚轮的箱包及其防止移动装置
CN101503102A (zh) 两轮摩托车的风挡
CN102781759B (zh) 可折叠的婴儿车
EP2036806A2 (en) Foldable frame for a vehicle with two or more wheels
CN102803046A (zh) 童车
EP1398258B1 (en) Foldable frame for a tricycle powered by physical force and/or a motor
CN106132805B (zh) 可折叠的儿童车支架或玩具娃娃车支架
CN204432724U (zh) 儿童推车
CN204172664U (zh) 交通工具的滑动顶棚装置
CN104670291A (zh) 儿童推车
CN100556742C (zh) 童车的车篷
CN101676161B (zh) 童车
CN1891551B (zh) 童车
CN2782507Y (zh) 一种婴童伞车骨架收折机构
CN103025966A (zh) 驾驶室及机动平地机
CN103085851A (zh) 婴儿车用的制动机构、婴儿车用的车轮保持机构及婴儿车
CN106627720A (zh) 儿童推车
CN203472938U (zh) 一种儿童推车
KR101231272B1 (ko) 자세 전환이 가능한 자전거
CN101991934B (zh) 可收折的椭圆运动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139629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GR

Ref document number: 1139629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608

Termination date: 2016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