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866283Y - 折叠式婴儿车 - Google Patents

折叠式婴儿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866283Y
CN2866283Y CN 200520129943 CN200520129943U CN2866283Y CN 2866283 Y CN2866283 Y CN 2866283Y CN 200520129943 CN200520129943 CN 200520129943 CN 200520129943 U CN200520129943 U CN 200520129943U CN 2866283 Y CN2866283 Y CN 2866283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ake
pushchair
chock
limit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520129943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詹姆士·M·F·哈齐森
亚当·卑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onderland Nurserygoods Co Ltd Taiwan
Original Assignee
Wonderland Nurserygoods Co Ltd Taiwa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onderland Nurserygoods Co Ltd Taiwan filed Critical Wonderland Nurserygoods Co Ltd Taiwan
Priority to CN 200520129943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866283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866283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866283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raking Arrang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折叠式婴儿车,包含一手动释放收合杆、一折叠脚踏板、一第一、一第二煞车组合、一折叠式杯架及二可调整高度的顶篷环,收合杆设置于折叠式婴儿车二后轮间,借由一连接至控制把手的缆线,控制分别设置于第一、第二杆部的卡闩与卡闩释锁件的卡接动作,方便使用者以手动操作方式达成收合动作,折叠脚踏板设置于折叠式婴儿车前端,第一、第二脚踏板部分别设于挠性材质的活页单元上,能提供一坚固及稳定的支撑,第一煞车组合及第二煞车组合分别设置于右、左后轮上,借由踏压第一煞车组合的控制钮,可操控二后轮的煞车动作,折叠式杯架设置于折叠式婴儿车的左侧边,前、后顶篷环借由顶篷支撑组合而可滑动地接合于左、右支撑握管间。

Description

折叠式婴儿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折叠式婴儿车,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可调整高度的顶篷,以及提供简易的单一煞车作动机构的折叠式婴儿车。
背景技术
一般折叠式婴儿车利用一横设于中央的收合杆,用以连接并同时带动二边作折叠运动。为了松开此构造以作折叠的动作,需用脚顶将中央收合杆抬高,不然就是向下伸出手将收合杆拉高。
为了使折叠式婴儿车二边互相朝其相对侧折叠,需同时将一位于二侧边间且横向设于折叠式婴儿车前方的脚踏板折叠。一般折叠式婴儿车借由以弹性薄板材质制成的脚踏板使其能作折叠的动作,因此当二边一起作动时,脚踏板可同时地作折叠。然而,这种型式的脚踏板无法提供良好的支撑,换句话说即至少无法提供坚固支撑的功用。
另一方面,一般折叠式婴儿车需要有效改进的地方为其煞车系统。为了提供折叠式婴儿车的双边煞车性能,不是借由一横设于邻近折叠式婴儿车底部后侧面的金属连接件,就是借由二手动控制杆的配置。该金属连接件类似一位于后侧轮间的杆体,且该杆体与折叠式婴儿车下方的储存空间及使用者行走于折叠式婴儿车后方的行走空间相干涉,而二手动控制杆由于复杂的设计方式,因此使用者需要费相当大的手部力量去操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以简单的手动操作方式即可达成收合动作的折叠式婴儿车。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坚固脚踏板的折叠式婴儿车。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以简单的单一动作即可操控后轮煞车的折叠式婴儿车。
本实用新型折叠式婴儿车包含一车架、一手动释放收合杆,及一锁扣装置。车架包括相对的一第一边及一第二边,车架的每一边具有一前轮及一后轮,收合杆包括枢接于一共同枢接点的一第一杆部及一第二杆部,且第一杆部及第二杆部分别枢接于车架的第一边及第二边。锁扣装置设置于收合杆且邻近共同枢接点,锁扣装置包括一卡闩、一卡闩释锁件及一作动装置,卡闩设置于第一杆部上,并具有一接合部,卡闩释锁件设置于第二杆部上,并具有一与卡闩的接合部相接合的另一接合部,能防止第一杆部及第二杆部相对移动,卡闩释锁件的接合部及卡闩的接合部能互相分离,使第一杆部及第二杆部之间能相对枢转,作动装置是一与卡闩释锁件一体成型的旋转式凸轮。
车架包括分别设置于第一、第二边的一右支撑握管及一左支撑握管,折叠式婴儿车还包含一释锁单元,释锁单元包括一设置于右支撑握管上的控制把手,及一连接控制把手及卡闩释锁件的缆线,控制把手可操控卡闩释锁件以一方向转动,使卡闩的接合部及卡闩释锁件的接合部互相分离,借此使第一杆部及第二杆部之间能相对转动。
本实用新型折叠式婴儿车还包含一活页单元,及一折叠脚踏板。活页单元为一挠性材质连续片体,并包括一第一活页、一第二活页,及一第三活页,折叠脚踏板包括由第一活页而互相接合的一第一脚踏板部及一第二脚踏板部,第一、第二脚踏板部上表面是由坚固的材质所制成,第一脚踏板部由第二活页与车架的第一边相接合,第二脚踏板部由第三活页与车架的第二边相接合。
本实用新型折叠式婴儿车还包含一折叠式杯架。折叠式杯架包括一安装于第二边的固定盘、一环体、一与环体同心的半圆状支架、一底座,及一固定单元。固定盘包括一直立穿槽,环体包括一设于外侧的环体滑动件,环体滑动件具有一可滑动地设于直立穿槽内的枢轴,枢轴可于一高处位置及一低处位置之间移动,环体可借由枢轴而相对于固定盘转动。半圆状支架包括二分别枢接于环体相对侧的末端部,半圆状支架借由一位于直立穿槽上方的中点而枢接于固定盘,底座则枢接于固定盘的直立穿槽下方。
当枢轴在高处位置时,环体则位于一水平位置以使一杯体能放置于底座上,当枢轴在低处位置时,环体则位于一直立位置以使环体及底座紧靠于固定盘。固定单元包括分别设置于底座及半圆状支架上的一第一固定件及一第二固定件,第一、第二固定件可移动地互相卡接以将环体卡固于直立位置,使底座能覆盖于环体及半圆状支架上。另一方面,底座也可为一悬挂于环体下方的弹性材质柱体,该柱体为一网状物。
本实用新型折叠式婴儿车还包含二顶蓬支撑组合、一前顶篷环、一后顶篷环,及二顶蓬滑轨。顶蓬滑轨分别设置于左、右支撑握管上,每一顶蓬滑轨具有多数个滑槽,顶蓬支撑组合可滑动地分别设置于顶蓬滑轨上,前顶篷环及后顶篷环可供一弹性材质的顶篷悬挂于其间,且前、后顶篷环横设于支撑握管之间,每一顶篷环的两末端分别接合于顶蓬支撑组合上。每一顶蓬支撑组合包括一控制按钮、一卡爪,及一设于控制按钮与卡爪间的锁固机构,当控制按钮受压时,顶蓬支撑组合可于顶蓬滑轨上移动,当控制按钮未受压时,卡爪受锁固机构的致动而与滑槽卡接,使顶蓬支撑组合相对于顶蓬滑轨呈一锁固状态。
本实用新型折叠式婴儿车还包含一设置于车架的第一边并邻近于右后轮的第一煞车组合,及一设置于车架的第二边并邻近于左后轮第二煞车组合。第一煞车组合包括一第一煞车外壳、一设于第一煞车外壳内的第一煞车销、一形成于第一煞车外壳上的中空柱体、分别依序设置于中空柱体内的一固定座、一第一楔子弹簧、一第一楔子单元、一转动齿轮,及一控制钮。
第一楔子单元可在一第一楔子单元顶端位置及一第一楔子单元底端位置之间移动,并包括一环片、一由环片朝下延伸的楔子,及一由环片朝上延伸的凸柱,第一楔子弹簧两端分别抵接于固定座顶面及环片底面之间。第一煞车销设于第一煞车外壳内,其可在一第一煞车位置及一第一释锁位置之间移动,第一煞车销具有二径向朝外凸伸的突耳,楔子具有一供第一煞车销穿设的直立穿孔,及一供所述突耳滑接的第一斜面。当第一楔子单元在第一楔子单元顶端位置时,第一煞车销位于第一煞车位置,且所述突耳滑移至第一斜面底端处,当第一楔子单元在第一楔子单元底端位置时,第一煞车销位于第一释锁位置,所述突耳滑移至第一斜面顶端处。
中空柱体内表面邻近顶端处环设有多数个肋条,及多数个分别形成于所述肋条间的导槽,每一肋条包括一第一部、一长度长于第一部的第二部,及一形成于第一部与第二部间的第三部,第一、第二、第三部底端共同界定出一卡槽。
转动齿轮外表面环设有多数个第一卡齿,控制钮具有多数个形成于底端处的锯齿,及多数个由锯齿外表面朝外凸伸形成且分别位于所述导槽内的第二卡齿。
控制钮可移动地设置于中空柱体内,并可在一第一位置及一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当控制钮由第一位置向下移动至第二位置时,会驱使转动齿轮同时向下移动及沿着其中心轴以一定角度转动,当控制钮由第二位置向上移动至第一位置时,会驱使转动齿轮同时向上移动及沿着其中心轴以该角度转动。当控制钮在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卡齿与所述锯齿相啮合,且所述第二卡齿分别位于所述导槽内,同时,第一煞车销位于第一煞车位置,以防止右后轮转动,当控制钮在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卡齿分别卡接于所述卡槽内,且第一煞车销位于第一释锁位置,以使右后轮能转动。
第二煞车组合包括一第二煞车外壳,分别设置于第二煞车外壳内的一第二楔子单元、一第二楔子弹簧、一第二煞车销,及一煞车连接缆线。
第二煞车销设于第二煞车外壳内,可在一第二煞车位置及一第二释锁位置之间移动,第二煞车销具有二径向朝外凸伸的突耳。
第二楔子弹簧两端分别抵接于第二楔子单元顶面及第二煞车外壳内壁面之间,第二楔子单元可于一第二楔子单元底端位置及一第二楔子单元顶端位置之间移动,并包括一供第二煞车销穿设的直立穿孔,及一供所述突耳滑接的第二斜面。当第二楔子单元在第二楔子单元底端位置时,第二煞车销位于第二煞车位置,所述突耳滑移至第二斜面顶端处,当第二楔子单元在第二楔子单元顶端位置时,第二煞车销位于第二释锁位置,所述突耳滑移至第二斜面底端处。
煞车连接缆线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一楔子单元环片上的作动杆及第二楔子单元顶面之间,使第一煞车销及第二煞车销能以一重复的方式作动。
本实用新型折叠式婴儿车,借由控制把手的操控,可控制卡闩释锁件与卡闩的卡接动作,方便使用者以手动操作方式作收合动作。此外,借由煞车连接缆线连接于第一煞车组合的作动杆及第二煞车组合的第二楔子单元之间,使用者踏压第一煞车组合的控制钮,即可操控后轮的煞车动作。另一方面,由于第一、第二脚踏板部设于一为挠性材质连续片体的活页单元上,且活页单元分别夹设于第一、第二边的定位件之间,因此当折叠式婴儿车收合时,第一、第二脚踏板部可借由活页单元相互靠近收合,且第一、第二脚踏板部皆由坚固材质所制成,能提供一坚固及稳定的支撑。
附图说明
下面通过最佳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折叠式婴儿车进行详细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折叠式婴儿车的较佳实施例的一立体图。
图2是该较佳实施例后侧的立体图。
图3是该较佳实施例的一手动释放收合杆及一X型支架的后侧视图。
图4是该较佳实施例的该手动释放收合杆及一锁扣装置的后侧视图。
图5是该较佳实施例的该手动释放收合杆及该锁扣装置的立体分解图。
图6是该较佳实施例的一折叠脚踏板的后侧视图。
图7是该较佳实施例的一第一煞车组合的立体图。
图8是该较佳实施例的该第一煞车组合的立体分解图。
图9是该较佳实施例的一中空柱体的立体图。
图10是该较佳实施例的该第一煞车组合的剖视示意图。
图11是该较佳实施例的该第一煞车组合的剖视示意图。
图12是该较佳实施例的第一卡齿位于导槽内的示意图。
图13是该较佳实施例的第一卡齿滑移至卡槽内的示意图。
图14是该较佳实施例的第一卡齿卡接于卡槽内的示意图。
图15是该较佳实施例的一第二煞车组合的侧视图。
图16是该较佳实施例的一折叠式杯架的立体图。
图17是该较佳实施例的一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前述以及其它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图式的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明白。
图1是本实用新型折叠式婴儿车的较佳实施例中一车架10的后视立体图。下述文章中前、后、左及右方向的定义是以一婴儿坐在折叠式婴儿车内及一成年人推动折叠式婴儿车时的方向为参考。
本实用新型折叠式婴儿车包含一车架10、一手动释放收合杆13,及一锁扣装置20。车架10包括相对的一第一边201及一第二边202,每一边201、202分别具有一前轮203及一后轮204。
同时参阅图2、图3及图4,手动释放收合杆13包括枢接于一共同枢接点15的一第一杆部16及一第二杆部14,且第一、第二杆部16、14分别枢接于第一边201及第二边202。锁扣装置20包括一卡闩释锁件12及一卡闩17,卡闩释锁件12以一枢轴29枢接于第二杆部14,并具有一为凹槽状的接合部121,卡闩17则与第一杆部16一体成型,并具有一形成于末端处的接合部171。当车架10呈展开状态时,卡闩释锁件12及卡闩17的接合部121、171会以如图3的方式卡接在一起,能防止第一、第二杆部16、14相对转动。
本实用新型还包含一释锁单元,释锁单元包括一控制把手21(如图1)及一缆线19,控制把手21设置于车架10右侧的一右支撑管34上,该控制把手21为一供使用者操控的远端启动装置。缆线19两端分别连接于控制把手21及卡闩释锁件12上,借由控制把手21的操控,能使卡闩释锁件12以箭头A(如图4)所示的逆时针方向转动,并使卡闩释锁件12及卡闩17的接合部121、171互相分离。因此,第一、第二杆部16、14之间能相对转动。
一作动装置与卡闩释锁件12一体成型,且该作动装置为一旋转式凸轮25。经由操控控制把手21使卡闩释锁件12以逆时针方向转动时,旋转式凸轮25会与卡闩17相抵触并推动卡闩17向上移动,使第一、第二杆部16、14能相对枢转,并同时带动共同枢接点15向上移动。当共同枢接点15朝上移动一段距离后,借由推动车架10的第一、第二边201、202相互靠近收合,即可完成收合的动作。
同时参阅图5,一收合杆外壳11枢接于车架10的第二边202上,收合杆外壳11具有二侧壁111及一顶壁112,顶壁112上形成有多数个连续的凸部。第二杆部14及第一杆部16的末端设置于两侧壁111间,并邻近于顶壁112的底面,因此,当欲展开车架10时,使用者可借由踏压收合杆外壳11的顶壁112凸部,使第一、第二杆部16、14呈水平方向延伸地展开。
如图1、图6所示,一折叠脚踏板74借由一活页单元76支撑而设置于第一、第二边201、202的前端,该活页单元76为一挠性材质的连续片体,其两末端分别借由一定位件78定位于第一、第二边201、202上。折叠脚踏板74固定于活页单元76上,并包括一第一脚踏板部26及一第二脚踏板部28,第一、第二脚踏板部26、28的上表面为坚固材质所制成,使婴儿坐于婴儿车内时,能提供婴儿脚部稳定的支撑。
活页单元76具有一中间部761、一第一端部762及一第二端部763。中间部761设置于第一、第二脚踏板部26、28之间,其作用如同一设置于中间的第一活页,第一端部762设置于第一脚踏板部26与一右侧的定位件78之间,其作用如同一第二活页,第二端部763设置于第二脚踏板部28与一左侧的定位件78之间,其作用如同一第三活页。因此,当第一、第二边201、202相互靠近收合时,第一、第二脚踏板部26、28可分别借由第一、第二、第三活页相互靠近收合。
如图1、图7、图8所示,第一煞车组合22设置于第一边201的右后轮204内侧,其包括一第一煞车外壳221、一设于第一煞车外壳221内的第一煞车销58、一形成于第一煞车外壳221上的中空柱体222、分别依序设置于中空柱体222内的一固定座223、一第一楔子弹簧54、一第一楔子单元52、一转动齿轮48及一控制钮42。固定座223设置于中空柱体222内底端处,第一楔子单元52可在一第一楔子单元顶端位置及一第一楔子单元底端位置之间移动,其包括一环片521、一由环片521朝下延伸的楔子522,及一由环片521朝上延伸的凸柱523,该楔子522具有一第一斜面525及一直立面526,第一楔子弹簧54两端分别抵接于固定座223顶面及环片521底面,楔子522的第一斜面525中间处开设有一供第一煞车销58穿设的直立穿孔524。
第一煞车销58可在一第一煞车位置及一第一释锁位置之间移动,第一煞车销58具有相对的一第一端581及一第二端582,以及二邻近第二端582外表面且分别径向朝外凸伸形成可滑动于第一斜面525的突耳56,所述突耳56即为一滑动部,并且第一煞车销58套设有一位于楔子522的直立面526后侧的压缩弹簧59。此外,转动齿轮48套设于凸柱523上,且转动齿轮48外表面邻近底端处环设有多数个第一卡齿46,控制钮42套设于转动齿轮48上并与其同轴心,控制钮42具有多数个形成于底端处的锯齿45,及多数个由锯齿45外表面朝外凸伸形成的第二卡齿44。同时参阅图9,中空柱体222内表面邻近顶端处环设有多数个长形肋条224,及多数个分别形成于所述肋条224间的长形导槽225,此外,肋条224包括一第一部226、一长度长于第一部226的第二部227,及一形成于第一部226与第二部227间且略为凹陷的第三部228,第二部227底端的一挡止面231与第一、第三部226、228底端的一斜面230共同界定出一卡槽229。
配合参阅图7、图10及图11,在组装时,控制钮42的第二卡齿44分别可滑动地滑接于导槽225内,用以导引控制钮42沿导槽225的方向上下移动,控制钮42可在一第一位置及一第二位置之间移动,且控制钮42的锯齿45与转动齿轮48的第一卡齿46相啮合,控制钮42是供使用者在推动折叠式婴儿车时,以脚踏的动作操控。当控制钮42在第一位置时,第一卡齿46与锯齿45相啮合,且第二卡齿44位于导槽225内,第一楔子单元52的环片521受第一楔子弹簧54的弹力作用向上移动,同时带动楔子522上移,使第一楔子单元52位于第一楔子单元顶端位置,此时,第一煞车销58受压缩弹簧59的弹力作用,且借由突耳56滑移到楔子522的第一斜面525底端,使第一煞车销58的第一端581往外朝向右后轮204(如图1)方向移动至第一煞车位置,并与右后轮204内的煞车构件(图未示)相接合,使第一煞车组合22呈一煞车的状态,以提供确切的锁固作用防止轮子转动。
配合参阅图7、图8、图12、图13及图14所示,使用者踏压控制钮42向下移动至第二位置时,控制钮42的锯齿45底面会与转动齿轮48的第一卡齿46的斜面461相接触,并推挤第一卡齿46向下移动,当第一卡齿46位于导槽225底端时,由于第一卡齿46的斜面461与第一、第三部226、228底端所形成的斜面230倾斜方向及角度相同,因此第一卡齿46会滑移到卡槽229内。如图14所示,当控制钮42在第二位置时,锯齿45底面与第一卡齿46的斜面461相接触,此时,第一卡齿46的侧面462受第二部227底端位于卡槽229处且与斜面230相连接的挡止面231的挡止,使第一卡齿46能稳固地卡接于卡槽229内。当第一卡齿46由导槽225移动到卡槽229时,并同时带动转动齿轮48沿其中心轴转动一定角度。由于凸柱523受转动齿轮48的下压而下移,使第一楔子单元52位于第一楔子单元底端位置,第一煞车销58借由突耳56滑移到楔子522的第一斜面525顶端处,使第一煞车销58的第二端582往内朝远离右后轮204方向移动至第一释锁位置,将其推移出与右后轮204内的煞车构件相接合的第一煞车位置外,使第一煞车组合22呈一释锁状态,因此轮子可自由的转动。
值得一提的是,当使用者再次踏压控制钮42,使控制钮42由第二位置往第一位置移动时,锯齿45底面与第一卡齿46的斜面461相接触,带动第一卡齿46向下移动,并借由第二部227底端的斜面232导引,以及第一楔子弹簧54的弹力作用,使第一卡齿46滑移入下一个导槽225内,同时再次带动转动齿轮48沿其中心轴转动一定角度。因此,第一煞车组合22再次呈一煞车的状态。
第一煞车组合22的作动也同时带动设置于折叠式婴儿车车架10相对边上的第二煞车组合24(如图2)作动,第二煞车组合24的作动是借由煞车连接缆线23(如图2)来控制。如图7所示,中空柱体222侧边处设有一导引槽62,煞车连接缆线23的内部钢线27末端连接至一作动杆60,作动杆60是设置于环片521上并可随其上下移动,使作动杆60受导引槽62的导引而移动。因此,当第一楔子单元52由第一楔子单元顶端位置往下移动至第一楔子单元底端位置时,会使轮子的煞车呈释锁的状态,也同时带动煞车连接缆线23的内部钢线27往下,当第一楔子单元52由第一楔子单元底端位置时往上移动至第一楔子单元顶端位置时,会使轮子的煞车呈锁固的状态,同时推动煞车连接缆线23的内部钢线27往上。
图15是一第二煞车组合24去除其内盖后的视图,第二煞车组合24的作动方式类似于前述的第一煞车组合22,第二煞车组合24包括一第二煞车外壳241,分别设置于第二煞车外壳241内的一第二楔子单元70、一第二楔子弹簧72,及一第二煞车销68。第二楔子弹簧72两端分别抵接于第二楔子单元70顶面及第二煞车外壳241内壁面之间,第二楔子单元70可于一第二楔子单元顶端位置及一第二楔子单元底端位置之间移动,第二楔子单元70的第二斜面701间设有一供第二煞车销68穿设的直立穿孔702,第二煞车销68可在一第二煞车位置及一第二释锁位置之间移动,其外表面二侧径向朝外凸伸形成二突耳66。此外,煞车连接缆线23的内部钢线27穿设于第二楔子弹簧72间并连接于第二楔子单元70的顶端处。
第二煞车组合24与第一煞车组合22的不同的地方在于其第二、第一楔子单元70、52的作动方向是相反的。当第一煞车组合22的第一楔子单元52往上移动,使右后轮204的煞车呈锁固状态时,第二煞车组合24的第二楔子单元70受第二楔子弹簧72的弹力作用,会以箭头D1所示的第一方向移动至第二楔子单元底端位置。此时,第二煞车销68受一压缩弹簧(图未示)的弹力作用,而往外朝向左后轮204(如图1)方向移动至第二煞车位置,第二煞车销68借由突耳66滑移到第二斜面701顶端处,并与左后轮204内的煞车构件(图未示)相接合,使第二煞车组合24呈一煞车状态,以提供确切的锁固作用防止轮子转动。
另一方面,当第一煞车组合22的控制钮42下压,第一楔子单元52往下移动使右后轮204呈释锁状态,此时作动杆60拉动内部钢线27向下移动,而位于第二煞车组合24内的内部钢线27则拉动第二楔子单元70以箭头D2所示的第二方向移动至第二楔子单元顶端位置,第二煞车销68借由突耳66滑移到楔子第二斜面701底端处,使第二煞车销68往内朝远离左后轮204方向移动至第二释锁位置,将其推移出与左后轮204内的煞车构件相接合的第二煞车位置外,使第二煞车组合24呈一释锁状态,因此轮子可自由的转动。借由煞车连接缆线23的内部钢线27两端分别连接至第一、第二楔子单元52、70上,使用者能够以单一的脚踏动作操控折叠式婴儿车二后轮204的煞车作动。
如图1、图16所示,一折叠式杯架30设置于车架10上,并包括一固定盘85、一环体86、一半圆状支架88,及一底座90。固定盘85设置于车架10的第二边202上,并具有一直立穿槽92。环体86具有一设于外侧处的环体滑动件94,环体滑动件94包括一可滑动地设置于固定盘85的直立穿槽92内的枢轴96,该枢轴96可在一高处位置及一低处位置之间移动。因此,环体86的外侧边87可以枢轴96为枢点而转动。半圆状支架88与环体86同轴心,并具有二分别借由枢轴100而枢接于环体86两相对侧的末端部,半圆状支架88的中点借由一枢轴98枢接于固定盘85上方处,且其位于固定盘85的直立穿槽92上方。底座90则借由一枢轴102枢接于固定盘85的下方处。一可折叠的连接件106连接于底座90及环体86之间。值得一提的是,底座90也可为一弹性材质的柱体301而悬挂于环体86下方,该柱体301在图16中以虚线表示,其可为一网状物。
当枢轴96在高处位置时,环体86则位于一水平位置,使一杯体(图未示)能放置于底座90上。欲将折叠式杯架30收合时,枢轴96会移动到低处位置,同时,环体86则会转动到一直立位置,因而使环体86与底座90紧靠于固定盘85。
折叠式杯架30还包括一固定单元,该固定单元具有分别设置于底座90及半圆状支架88上的一第一固定件108及一第二固定件110,第一、第二固定件108、110为可相互卡接在一起的卡扣件。当环体86位于直立位置时,底座90会朝上转动,以使第一、第二固定件108、110相卡接。借此,可使环体86维持在直立位置且底座90覆盖于环体86及半圆状支架88上。
如图1、图17所示,本实用新型还包含二支撑握管34、32、二顶蓬支撑组合40、二顶蓬滑轨41,及一前顶篷环36与一后顶篷环38。一右支撑握管34及一左支撑握管32分别设置于车架10的第一边201及第二边202上,且顶蓬滑轨41分别设置于支撑握管34、32的底端处,每一顶蓬滑轨41具有多数个滑槽43。顶蓬支撑组合40分别设置于顶蓬滑轨41上,且前、后顶篷环36、38的两末端分别接合于顶蓬支撑组合40,前、后顶篷环36、38可供一弹性材质的顶篷(图未示)悬挂于其问。顶蓬支撑组合40包括一设于外侧面的控制按钮47、一设于内侧面的卡爪(图未示),及一设于控制按钮47与卡爪间的弹簧负载锁固机构(图未示)。当按压控制按钮47时,顶篷支撑组合40呈一释锁状态,其能在顶篷滑轨41上滑动,当控制按钮47未受压时,弹簧负载锁固机构则会驱使卡爪与滑槽43卡接,使顶篷支撑组合40相对于顶篷滑轨41呈一锁固状态。借此,顶篷支撑组合40可定位于顶篷滑轨41上的不同高度。
如图17所示,前、后顶篷环36、38借由一可折叠连接件39而相连接,可折叠连接件39以其中间枢轴为枢点,使前、后顶篷环36、38互相朝其相对侧移动。此外,前、后顶篷环36、38的底端以一枢轴49枢接于顶篷支撑组合40,前、后顶篷环36、38可随顶篷支撑组合40的移动而同时在顶篷滑轨41上移动,以调整顶篷的高度。因此,折叠式婴儿车顶篷收合后并可调低,以减少折叠式婴儿车折叠后的长度。
另一方面,一杯架固定件89连接于左支撑握管32上。杯架固定件89能被设置于左支撑握管32或右支撑握管34上,用以与固定盘85(如图16)相接合。
归纳上述,本实用新型折叠式婴儿车,借由控制把手21的操控,可控制卡闩释锁件12与卡闩17的卡接动作,方便使用者以手动操作方式作收合动作。此外,借由煞车连接缆线23连接于第一煞车组合22的作动杆60及第二煞车组合24的第二楔子单元70之间,使用者踏压第一煞车组合22的控制钮42,即可操控后轮204的煞车动作。另一方面,由于第一、第二脚踏板部26、28设于一为挠性材质连续片体的活页单元76上,且活页单元76分别夹设于第一、第二边201、202的定位件78之间,因此当折叠式婴儿车收合时,第一、第二脚踏板部26、28可借由活页单元76相互靠近收合,且第一、第二脚踏板部26、28皆由坚固材质所制成,能提供一坚固及稳定的支撑。

Claims (29)

1.一种折叠式婴儿车,其特征在于:该折叠式婴儿车包含:
一车架,包括相对的-第一边及一第二边,该车架的每一边具有至少一前轮及至少一后轮;
一收合杆,包括枢接于一共同枢接点的一第一杆部及一第二杆部,且该第一杆部及该第二杆部分别枢接于该车架的第一边及第二边;
一锁扣装置,设置于该收合杆且邻近该共同枢接点,该锁扣装置包括:
一卡闩,设置于该第一杆部上,并具有一接合部;
一卡闩释锁件,设置于该第二杆部上,并具有一与该卡闩的接合部相接合的另一接合部,能防止该第一杆部及该第二杆部相对移动,该卡闩释锁件的接合部及该卡闩的接合部能互相分离,使该第一杆部及该第二杆部之间能相对枢转;及
一作动装置,当卡闩释锁件的接合部及该卡闩的接合部互相分离时,能使该第一杆部及该第二杆部相对枢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式婴儿车,其特征在于:该卡闩释锁件及该作动装置互相连接且一起作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式婴儿车,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一与该卡闩释锁件接合的远端启动装置,该远端启动装置能于一远端位置启动该卡闩释锁件作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式婴儿车,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一与该卡闩释锁件接合的缆线,该缆线能于一远端位置启动该卡闩释锁件作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式婴儿车,其特征在于:该车架包括一支撑握管,该折叠式婴儿车还包含一释锁单元,该释锁单元包括一设置于该支撑握管上的控制把手,及一连接该控制把手及该卡闩释锁件的缆线,该控制把手可操控该卡闩释锁件以一方向转动,使该卡闩的接合部及该卡闩释锁件的接合部互相分离,借此使该第一杆部及该第二杆部之间能相对转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式婴儿车,其特征在于:该作动装置是一与该卡闩释锁件一体成型的旋转式凸轮。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式婴儿车,其特征在于:该卡闩释锁件枢接于该第二杆部,该卡闩释锁件的接合部为一凹槽,该卡闩释锁件可转动以使该卡闩的接合部及该卡闩释锁件的接合部互相分离,使该第一杆部及该第二杆部能相对转动。
8.一种折叠式婴儿车,其特征在于:该折叠式婴儿车包含:
一车架,包括相对的一第一边及一第二边,该车架的每一边具有至少一前轮及至少一后轮;
一活页单元,包括一第一活页、一第二活页,及一第三活页;及
一折叠脚踏板,包括由该第一活页而互相接合的一第一脚踏板部及一第二脚踏板部,该第一、第二脚踏板部上表面是由坚固的材质所制成,该第一脚踏板部由该第二活页与该车架的第一边相接合,该第二脚踏板部由该第三活页与该车架的第二边相接合。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折叠式婴儿车,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第二,及第三活页皆为挠性材质。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折叠式婴儿车,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第二,及第三活页为一挠性材质连续片体的组成构件。
11.一种折叠式婴儿车,其特征在于:该折叠式婴儿车包含一折叠式杯架,该折叠式杯架包括:
一安装于该折叠式婴儿车的固定盘,该固定盘包括一直立穿槽;
一环体,包括一设于外侧的环体滑动件,该环体滑动件具有一可滑动地设于该直立穿槽内的枢轴,该枢轴可于一高处位置及一低处位置之间移动,该环体可借由该枢轴而相对于该固定盘转动;
一与该环体同心的半圆状支架,包括二分别枢接于该环体相对侧的末端部,该半圆状支架借由一位于该直立穿槽上方的中点而枢接于该固定盘;及
一底座,枢接于该固定盘的直立穿槽下方,当该枢轴在该高处位置时,该环体则位于一水平位置以使一杯体能放置于该底座上,当该枢轴在该低处位置时,该环体则位于一直立位置以使该环体及该底座紧靠于该固定盘。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折叠式婴儿车,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一固定单元,该固定单元包括分别设置于该底座及该半圆状支架上的一第一固定件及一第二固定件,该第一、第二固定件可移动地互相接合以将该环体卡固于该直立位置,使该底座覆盖于该环体及该半圆状支架上。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折叠式婴儿车,其特征在于:该底座为一悬挂于该环体下方的弹性材质柱体。
14.一种折叠式婴儿车,其特征在于:该折叠式婴儿车包含:
一车架,包括相对的一第一边及一第二边,该车架的每一边具有至少一前轮及至少一后轮;
二支撑握管,分别设置于该车架的第一、第二边;
二顶蓬支撑组合,可滑动地分别设置于所述支撑握管上;
一前顶篷环及一后顶篷环,可供一弹性材质的顶篷悬挂于其间,该前顶篷环及该后顶篷环横设于所述支撑握管之间,且每一顶篷环的两末端分别接合于所述顶蓬支撑组合上。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折叠式婴儿车,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二分别设置于所述支撑握管上的顶蓬滑轨,每一顶蓬滑轨具有多数个滑槽,每一顶蓬支撑组合包括一可卡接于所述滑槽内的卡爪。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折叠式婴儿车,其特征在于:每一顶蓬支撑组合包括一控制按钮,及一设于该控制按钮与该卡爪间的锁固机构,当该控制按钮受压时,该顶蓬支撑组合可于该顶蓬滑轨上移动,当该控制按钮未受压时,该卡爪与该滑槽卡接,使该顶蓬支撑组合相对于该顶蓬滑轨呈一锁固状态。
17.一种折叠式婴儿车,其特征在于:该折叠式婴儿车包含:
一车架,包括相对的一第一边及一第二边,该车架的每一边具有至少一前轮及至少一后轮;
一第一煞车组合,设置于该车架的第一边并邻近于该后轮,该第一煞车组合包括:
一第一煞车外壳,设置于该第一边的后轮;
一第一煞车销,设于该第一煞车外壳内,可在一第一煞车位置及一第一释锁位置之间移动;
一控制钮,可移动地设置于该第一煞车外壳内,该控制钮可在一第一位置及一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当在该第一位置时,该第一煞车销位于该第一煞车位置,以防止该后轮转动,当在该第二位置时,该第一煞车销位于该第一释锁位置,以使该后轮能转动。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折叠式婴儿车,其特征在于:还包含:
一第二煞车组合,设置于该车架的第二边并邻近于该后轮,该第二煞车组合包括:
一第二煞车外壳,设置于该第二边的后轮;
一第二煞车销,设于该第二煞车外壳内,可在一第二煞车位置及一第二释锁位置之间移动;
一煞车连接缆线,连接于该第一煞车组合及该第二煞车组合之间,使该第一煞车销及该第二煞车销以一重复的方式作动。
19.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折叠式婴儿车,其特征在于:该控制钮的第一位置为一较高限制位置,该控制钮的第二位置为一较低限制位置。
20.如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折叠式婴儿车,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煞车组合还包括一设置于该第一煞车外壳内且位于该控制钮下方的转动齿轮,当该控制钮由该第一位置向下移动至该第二位置时,会驱使该转动齿轮同时向下移动及沿着其中心轴以一定角度转动,当该控制钮由该第二位置向上移动至该第一位置时,会驱使该转动齿轮同时向上移动及沿着其中心轴以该角度转动。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折叠式婴儿车,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煞车外壳内表面邻近顶端处环设有多数个肋条,及多数个分别形成于所述肋条间的导槽,每一肋条包括一第一部、一长度长于该第一部的第二部,及一形成于该第一部与该第二部间的第三部,该第一、第二、第三部底端共同界定出一卡槽,该转动齿轮外表面环设有多数个第一卡齿,该控制钮具有多数个形成于底端处与所述第一卡齿相啮合的锯齿,当该控制钮在该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卡齿位于所述导槽内,当该控制钮移动至该第二位置时,该转动齿轮转动且所述第一卡齿分别卡接于所述卡槽内。
22.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折叠式婴儿车,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煞车销具有一滑动部,该第一煞车组合还包括一设置于该第一煞车外壳内且位于该转动齿轮下方并可随该转动齿轮移动的第一楔子单元,以及一压缩弹簧,该第一楔子单元具有一第一斜面,该第一楔子单元可在一第一楔子单元顶端位置及一第一楔子单元底端位置之间移动,当该第一楔子单元在该第一楔子单元顶端位置时,该第一煞车销位于该第一煞车位置,当该第一楔子单元在该第一楔子单元底端位置时,该第一煞车销位于该第一释锁位置,该压缩弹簧可使该滑动部于该第一斜面上滑动。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折叠式婴儿车,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楔子单元还具有一形成于该第一斜面的直立穿孔,该第一煞车销穿设于该直立穿孔,并具有相对的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该第一煞车销外表面邻近该第二端处径向朝外凸伸形成二突耳,所述突耳即为该滑动部,该压缩弹簧可使所述突耳于该第一斜面上滑动,当该第一煞车销位于该第一煞车位置时,该第一端移动入该第一边的后轮内,当该第一煞车销在该第一释锁位置时,该第一端移动出该第一边的后轮外,该第一斜面可使该第一煞车销在该第一煞车位置及该第一释锁位置之间移动。
24.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折叠式婴儿车,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煞车组合还包括一形成于该第一煞车外壳上的中空柱体、及分别依序设置于该中空柱体内的一固定座,及一第一楔子弹簧,该第一楔子单元及该转动齿轮则依序设置于该第一楔子弹簧上,该第一楔子单元还具有一环片,及一由该环片朝下延伸的楔子,该第一楔子弹簧两端分别抵接于该固定座顶面及该环片底面。该第一斜面形成于该楔子上。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折叠式婴儿车,其特征在于:该中空柱体内表面邻近顶端处环设有多数个肋条,及多数个分别形成于所述肋条间的导槽,每一肋条包括一第一部、一长度长于该第一部的第二部,及一形成于该第一部与该第二部间的第三部,该第一、第二、第三部底端共同界定出一卡槽,该转动齿轮外表面环设有多数个第一卡齿,该控制钮具有多数个形成于底端处的锯齿,当该控制钮在该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卡齿与所述锯齿相啮合,当该控制钮在该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卡齿分别卡接于所述卡槽内。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折叠式婴儿车,其特征在于:该控制钮还具有多数个由外表面朝外凸伸形成且分别位于所述导槽内的第二卡齿。
27.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折叠式婴儿车,其特征在于:该第二煞车组合还包括一设于该第二煞车外壳内的第二楔子单元,及一抵接于该第二楔子单元顶端及该第二煞车外壳内的第二楔子弹簧,该第二楔子单元具有一与该第二煞车销接触的第二斜面,且该第二楔子单元可于一第二楔子单元底端位置及一第二楔子单元顶端位置之间移动,当该第二楔子弹簧施压使该第二楔子单元以一第一方向移动至该第二楔子单元底端位置时,该第二煞车销受压位于该第二煞车位置。
28.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折叠式婴儿车,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煞车组合还包括一设置于该第一煞车外壳内的第一楔子单元,该第一楔子单元可在一第一楔子单元顶端位置及一第一楔子单元底端位置之间移动,该煞车连接缆线两端分别连接于该第一楔子单元及该第二楔子单元,当该第一楔子单元由该第一楔子单元顶端位置向下移动至该第一楔子单元底端位置时,会使该第二楔子单元以一相反于该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由该第二楔子单元底端位置移动至该第二楔子单元顶端位置,且该第二楔子弹簧受压变形,使该第二煞车销由该第二煞车位置移动至该第二释锁位置。
29.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折叠式婴儿车,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楔子单元还具有一形成于该第二斜面且供该第二煞车销穿设的直立穿孔,该第二煞车销外表面径向朝外凸伸形成二可滑移于该第二斜面上的突耳,该第二斜面可使该第二煞车销在该第二煞车位置及该第二释锁位置之间移动。
CN 200520129943 2005-10-18 2005-10-18 折叠式婴儿车 Expired - Lifetime CN2866283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520129943 CN2866283Y (zh) 2005-10-18 2005-10-18 折叠式婴儿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520129943 CN2866283Y (zh) 2005-10-18 2005-10-18 折叠式婴儿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866283Y true CN2866283Y (zh) 2007-02-07

Family

ID=377019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520129943 Expired - Lifetime CN2866283Y (zh) 2005-10-18 2005-10-18 折叠式婴儿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866283Y (zh)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0022571A1 (zh) * 2008-08-29 2010-03-04 好孩子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童车
CN101837797A (zh) * 2010-05-28 2010-09-22 好孩子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婴儿车
CN102009679A (zh) * 2009-11-24 2011-04-13 好孩子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一种婴儿推车
CN101605688B (zh) * 2007-02-14 2011-06-08 康贝株式会社 婴儿车
CN101722977B (zh) * 2010-01-29 2012-12-26 好孩子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一种婴儿推车
CN103192861A (zh) * 2012-01-05 2013-07-10 明门香港股份有限公司 推车车架
CN104129420A (zh) * 2014-07-31 2014-11-05 好孩子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一种可折叠的儿童车
CN105963088A (zh) * 2016-05-04 2016-09-28 古交市银河镁业有限公司 一种轮椅用按钮式可折叠后推把
CN109436074A (zh) * 2018-12-05 2019-03-08 东莞市宏成家居用品有限公司 一种便于收纳的折叠车

Cited B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05688B (zh) * 2007-02-14 2011-06-08 康贝株式会社 婴儿车
WO2010022571A1 (zh) * 2008-08-29 2010-03-04 好孩子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童车
JP2012500745A (ja) * 2008-08-29 2012-01-12 グッドベイビー チャイルド プロダクツ カンパニー リミテッド ベビーカー
CN102009679B (zh) * 2009-11-24 2012-11-28 好孩子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一种婴儿推车
CN102009679A (zh) * 2009-11-24 2011-04-13 好孩子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一种婴儿推车
CN101722977B (zh) * 2010-01-29 2012-12-26 好孩子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一种婴儿推车
CN101837797A (zh) * 2010-05-28 2010-09-22 好孩子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婴儿车
CN101837797B (zh) * 2010-05-28 2014-02-19 好孩子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婴儿车
CN103192861A (zh) * 2012-01-05 2013-07-10 明门香港股份有限公司 推车车架
CN103192861B (zh) * 2012-01-05 2015-10-07 明门香港股份有限公司 推车车架
CN104129420A (zh) * 2014-07-31 2014-11-05 好孩子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一种可折叠的儿童车
CN104129420B (zh) * 2014-07-31 2017-05-31 好孩子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一种可折叠的儿童车
CN105963088A (zh) * 2016-05-04 2016-09-28 古交市银河镁业有限公司 一种轮椅用按钮式可折叠后推把
CN109436074A (zh) * 2018-12-05 2019-03-08 东莞市宏成家居用品有限公司 一种便于收纳的折叠车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866283Y (zh) 折叠式婴儿车
CN1292948C (zh) 童车
CN1765653A (zh) 可缩进地板内的座椅
CN2686459Y (zh) 具椅背斜度调整功能的婴儿椅
CN106074028B (zh) 可折叠电动轮椅
CN1213627A (zh) 改进的椅式推车
WO2009127093A1 (zh) 一种新型行李车
CN107985377B (zh) 一种座兜架和车架均可折叠的婴儿推车
CN1377801A (zh) 婴儿车
CN206218108U (zh) 电动折叠代步车
CN107922029B (zh) 可配置自行车及在第一和第二骑乘状态之间转换自行车的方法
CN113636003A (zh) 一种半自动折叠代步车
CN2389811Y (zh) 可折叠的婴儿车
CN205574030U (zh) 一种单手收折的婴儿手推车
CN208198547U (zh) 一种可单双人转换的儿童推车
CN206228523U (zh) 可折叠电动轮椅
CN1412043A (zh) 车辆座位
CN1412040A (zh) 带有可暂停座椅向后移动的辅助锁定机构的滑动汽车座椅
CN1879525A (zh) 按摩椅脚垫伸缩移动改良结构
CN212756166U (zh) 福祉机构和具有其的车辆
CN104527760B (zh) 一种婴儿车结构
CN208053533U (zh) 一种新型可折叠电动滑板车
CN204527479U (zh) 一种箱式可收合伸展电动自行车
CN2399276Y (zh) 改进的可控制多段式脚架
CN108622168B (zh) 一种可单双人转换的儿童推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0207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