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00138A - 扬声器 - Google Patents

扬声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00138A
CN101600138A CNA2009101389571A CN200910138957A CN101600138A CN 101600138 A CN101600138 A CN 101600138A CN A2009101389571 A CNA2009101389571 A CN A2009101389571A CN 200910138957 A CN200910138957 A CN 200910138957A CN 101600138 A CN101600138 A CN 10160013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mper
framework
voice coil
yoke
loud speak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91013895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600138B (zh
Inventor
上村智彦
汤浅英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side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Hoside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siden Corp filed Critical Hoside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6001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0013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60013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0013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9/00Transducers of moving-coil, moving-strip, or moving-wire type
    • H04R9/10Telephone receiv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9/00Transducers of moving-coil, moving-strip, or moving-wire type
    • H04R9/02Detai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9/00Transducers of moving-coil, moving-strip, or moving-wire type
    • H04R9/02Details
    • H04R9/04Construction, mounting, or centering of coi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9/00Transducers of moving-coil, moving-strip, or moving-wire type
    • H04R9/06Loudspeak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Audible-Bandwidth Dynamoelectric Transducers Other Than Pickup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小型的扬声器,扬声器(1)具有磁路(3)、振动系统(4)和框架(2),所述磁路(3)具有磁轭(7)、磁体(15)及极靴(16),所述振动系统(4)具有经由音圈骨架(23)连接在一起的音圈(18)和振动板(19),所述框架(2)用于保持上述的磁路(3)和振动系统(4),所述音圈(18)配置在磁隙(17)中,而且该扬声器(1)设置有阻尼器(26),所述阻尼器(26)从所述音圈骨架(23)的开口侧端部的多个位置延伸出,所述阻尼器(26)的各前端部粘接固定在所述框架(2)上,所述阻尼器(26)从下侧支撑音圈骨架(18),不影响扬声器(1)的薄型化,且能抑制制造成本的上升,提高输入耐久性。

Description

扬声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便携式电话等中使用的小型的扬声器(电动扬声器:dynamicspeaker)。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采用作为立体声设备等中使用的大型的扬声器(锥型)中常用的结构的阻尼器(damper)来提高输入耐久性的小型的扬声器(穹顶式)(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3)。
阻尼器配置在振动板的外周部(边缘部)和位于该振动板的下侧的框架之间,所述阻尼器的外周边部粘接固定在框架上,所述阻尼器的内周边部在音圈(voice coil)和振动板的位于音圈上侧的中央部(中心部)之间,粘接固定在音圈骨架(voice coil bobbin)的外表面上,以使音圈能够进行正确的活塞运动的方式将音圈保持在正确的位置上。
专利文献1:JP特开平10-13992号公报;
专利文献2:JP特开2000-209693号公报;
专利文献3:JP特开2001-309489号公报。
小型的扬声器要求更加小型及薄型化,但是与大型的扬声器同样支撑音圈骨架的外表面的以往的阻尼器存在会影响扬声器薄型化的问题。
振动板必须通过挤压空气来产生振动,与此相反,以往的阻尼器要求高的通气性,因此,在音圈骨架与振动板的中央部形成为一体的情况下,阻尼器不能与音圈骨架形成为一体,即使在音圈骨架与振动板的中央部分别单独构成的情况下,只要阻尼器用于支撑音圈骨架的外表面,则阻尼器就不能够与音圈骨架形成为一体。因此,阻尼器成为单个部件,存在扬声器的部件数以及组装工时增加,从而制造成本提高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扬声器,不影响小型扬声器的薄型化,此外能够抑制制造成本的上升,并利用阻尼器提高输入耐久性。
本发明的扬声器具有磁路、振动系统和框架,所述磁路具有磁轭(yoke)、磁体(magnet)以及极靴(pole piece),所述振动系统具有经由音圈骨架连接在一起的音圈和振动板,所述框架用于保持上述的磁路和振动系统,所述音圈配置在磁隙(magnetic gap)中,其特征在于,设置有阻尼器,所述阻尼器从所述音圈骨架的开口侧端部的多个位置延伸出,所述阻尼器各自的前端部粘接固定在所述框架上。
在本发明中,优选所述框架是通过对一张薄板状的金属材料冲压加工而形成为带底的筒状,对该框架的底板的至少两个位置进行切起加工,形成带底框状的磁轭,从而磁轭与所述框架形成为一体,所述阻尼器从磁轭侧壁之间向所述磁轭的外侧延伸出,所述阻尼器各自的前端部粘接固定在所述框架的位于所述磁轭的底板周围的底板上。
在本发明中,优选设置有环状的阻尼器连接板,所述环状的阻尼器连接板用于将所述阻尼器各自的前端部相互连接。此时,可以分别单独设置所述阻尼器连接板与所述阻尼器,也可以使所述阻尼器连接板与所述阻尼器形成为一体,所述阻尼器经所述阻尼器连接板粘接固定在所述框架上。在阻尼器连接板与阻尼器分别单独设置的情况下,利用双面胶带或粘接剂,将所述阻尼器各自的前端部粘接固定在所述阻尼器连接板上。
根据本发明,阻尼器从下侧支撑音圈骨架,因此不需要另外确保阻尼器的组装空间,能够不影响小型扬声器的薄型化,提高输入耐久性。
空气在各个阻尼器之间流通,阻尼器自身不需要具有通气性,而且,阻尼器从下侧支撑音圈骨架,因此,音圈骨架和振动板无论是形成为一体,还是分别独立形成,阻尼器都能够与音圈骨架形成为一体,能够抑制小型扬声器制造成本的上升,提高输入耐久性。
当利用阻尼器连接板将阻尼器各自的前端部相互连接时,能够增加利用阻尼器从下侧支撑音圈骨架时的稳定性,并且阻尼器粘接于框架的粘接操作性良好,能够提高批量生产的能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扬声器的俯视图。
图2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扬声器的使振动板边缘部透明化了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3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扬声器的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扬声器的振动板中心部的外观图。
图5是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扬声器的使振动板边缘部透明化了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6是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扬声器的剖视图。
图7是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扬声器的振动板中心部的外观图。
图8是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扬声器的其他的振动板中心部的外观图。
图9是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扬声器的俯视图。
图10是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扬声器的使振动板边缘部透明化了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11是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扬声器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基于附图说明本发明的第一~第三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图1~图3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扬声器,图1是俯视图,图2是将振动板边缘部透明化了的俯视图,图3是剖视图。此外,图4是第一实施方式的扬声器的振动板中心部的外观图。
扬声器1呈圆型,具有圆形的框架2、磁路3(驱动系统)以及振动系统4。
框架2是一体形成有磁轭的构件,是对一张薄板状的金属材料进行冲压加工(拉延加工)而形成为浅的带底的圆筒状,其中,设置有圆形的底板5及从底板5的外周边竖起的侧壁6;并且对底板5实施冲裁加工以及弯折加工,将底板5的外侧部在4个位置切起,从而一体形成比框架2小一圈的同心圆形的带底框状的磁轭7。
侧壁6呈阶梯状,具有与底板5平行的圆环状的阶梯面8,阶梯面8上侧的直径比阶梯面8下侧的直径大一圈。
磁轭7设置有4个磁轭侧壁9和圆形的磁轭底板10,所述4个磁轭侧壁9与侧壁6的内侧隔开规定的间隔相向而设,且弯曲为圆弧状,所述圆形的磁轭底板10由位于各磁轭侧壁9内侧的底板5的中央部构成。
经由位于各磁轭侧壁9相互之间的4个间隙11,磁轭7内部与框架2内的位于磁轭7周围的外侧部连通。
在磁轭底板10上,在所述磁轭底板10的外侧部,在以磁轭底板10的中心为中心的同一圆周上的大致等间隔的4个位置开设有由圆形小孔构成的型架(jig)插入口12,在组装扬声器1时,能够将型架(省略图示)从磁轭7的下侧穿过型架插入口12插入到磁轭7内,其中所述型架用于在磁轭7内定位并保持后述的磁体15和极靴16。
在底板5上存在通过切起各磁轭侧壁9而形成的4个圆弧状的开口14,上述各开口14用作扬声器1的背面音孔。
磁路3包括磁轭7、磁体15和极靴16,其中,所述磁体15是圆柱状的永久磁铁,该磁体15的中心与磁轭底板10的中心重合,并粘接固定在磁轭底板10上,所述极靴16由圆形的金属板构成,该极靴的中心与所述磁体15的中心重合,并粘接固定在该磁体15上。
磁路3在极靴16和各磁轭侧壁9之间形成有圆形的磁隙17。
振动系统4包括将导线卷绕而构成的圆筒状的音圈18和安装该音圈18的振动板19。
振动板19由树脂薄膜或金属薄膜制成,包括有中心部20和边缘部21两部分。
中心部20为带顶的圆筒状,由顶部构成上表面凸,下表面凹的半球状的穹顶部22(也可以是上表面凹,下表面凸的半球状的倒穹顶部),由躯体部构成圆筒状的音圈骨架23,作为穹顶型的振动板的穹顶部22与音圈骨架23形成为一体。
边缘部21为圆环状,所述边缘部21的内周边部与穹顶部22的外周边部重合,并粘接固定在一起,所述边缘部21一体设置于穹顶部22的周围。
边缘部21的外周边部经由剖面呈L字形的圆环状的振动板环24粘接固定在侧壁6的阶梯面8上,穹顶部22的外周边部与框架2的外侧部相连,从而将穹顶部22总是保持在正确的位置上。此外,所述边缘部21不妨碍穹顶部22的运动,随着穹顶部22的运动进行运动。而且,边缘部21隔断穹顶部22的背面的声音。
音圈骨架23从穹顶部22的外周边部下垂,并且开口侧端部(下端部)插入到磁隙17中,卷绕在开口侧端部的音圈18配置在磁隙17中。此外,将音圈18的活塞运动(上下振动)传递至穹顶部22。
在假设穹顶部22和音圈骨架23分别单独构成的情况下,需要将穹顶部22和音圈骨架23粘接在一起的工序,但由于穹顶部22和音圈骨架23形成为一体,所以不需要上述粘接的工序。此外,由于中心部20与边缘部21分别单独构成,能够利用不同材料的薄膜形成所述中心部20和所述边缘部21,从而易于得到各自所需的特性。特别是,对于音圈骨架23来说,需要在窄的磁隙17中将音圈18保持为正圆,并且要求足够的刚性以将音圈18和穹顶部22无损耗地连接,要求不引起共振或共鸣的柔软性,还要求耐音圈18发出的热量的高耐热性等,因此,中心部20的薄膜的材料使用聚醚酰亚胺(polyetherimide)。
音圈骨架23形成为剖面呈L字形,设置有圆环状的凸缘部25,所述圆环状的凸缘部25在垂直于音圈骨架23的轴线的平面内,从音圈骨架23的开口侧端部向音圈骨架23的外侧延伸。在该凸缘部25上粘接固定着音圈18的下端部。由音圈骨架23保持着音圈18的内表面和下端,因此,能够防止音圈18散开或者从音圈骨架23脱落。
在音圈骨架23上一体形成有多个阻尼器26,各阻尼器26由在垂直于音圈骨架23轴线的平面内从凸缘部25的等间隔的4个位置向音圈骨架23的径向外侧呈放射状延伸出的矩形状的延长片构成,使得各阻尼器26能够从各间隙11突出至框架2内的位于磁轭7周围的外侧部。在各阻尼器26的前端部经由折痕27形成有粘接部28。
各阻尼器26通过在底板5的位于磁轭底板10周围的外侧部,在各开口14之间的部分粘接固定粘接部28,由此,弯曲为圆弧状并被赋予弹性,不是从音圈骨架23的外表面而是从音圈骨架23的下侧支撑音圈骨架23,将各阻尼器26保持在正确的位置上以使音圈18进行正确的活塞运动,所述各阻尼器26不妨碍音圈18的运动而随着音圈18的运动进行运动。
音圈18的引线29、30从该音圈18的下端部的与图2所示的扬声器的左右相向的两个间隙11相对应的两个位置引出并呈U字形。
在框架2上固定有板状的绝缘体31、32,并且该板状的绝缘体31、32堵塞住底板5的位于磁轭底板10周围的外侧部的、从上述的两个间隙11向上方弯曲为圆弧状的开口14的一部分。
使通过冲缘(burring)加工而从底板5竖起的固定销(省略图示)经由贯通孔(省略图示)贯通绝缘体31、32,然后对固定销的前端部进行压溃加工,由此将各绝缘体31、32固定在框架2上。另外,也能够使用粘接剂进行固定。
在各绝缘体31、32上通过嵌件成型而一体设置有接触垫33、34和与该接触垫33、34导通的板簧或螺旋弹簧制的外部连接端子(省略图示)。接触垫33、34埋设在绝缘体31、32的上表面中,与绝缘体31、32的上表面大致处于一个平面而露出在框架2内。外部连接端子从位于绝缘体31、32的下侧的开口14突出到框架2的下侧(扬声器1的外部)。
从音圈18引出的引线29、30从上述的两个间隙11被引出至框架2内的位于磁轭7周围的外侧部,然后实施牵引处理将引线29、30从扬声器上方向作为连接对象的接触垫33、34引导,此后,通过点焊(锡焊也可)将引线29、30的末端连接在作为连接对象的接触垫33、34上,所连接着的接触垫33、34与导通的外部连接端子电连接。此时,为了不妨碍音圈18的运动,或者在大输入时引线29、30不会断开,使引线29、30处于松弛状态。
在框架2的开放的上表面(扬声器1的正面)嵌合固定有浅的带顶圆筒状的挡板(baffle)(省略图示),所述挡板由金属板制成,且顶面具有正面音孔。
如上所述,扬声器1具有磁路3、振动系统4和框架2,其中所述磁路3具有磁轭7、磁体15及极靴16,所述振动系统4具有经由音圈骨架23而连接在一起的音圈18和振动板19,所述框架2用于保持上述的磁路3和振动系统4;音圈18配置在磁隙17中。而且设置有阻尼器26,所述阻尼器26从音圈骨架23的开口侧端部的多个位置延伸出,阻尼器26各自的前端部粘接固定在框架2上。此外,框架2是冲压加工一张薄板状的金属材料而形成为带底的筒状,对该框架2的底板5中的至少两个位置进行切起加工,形成带底框状的磁轭7,由此磁轭与框架2形成为一体,阻尼器26从磁轭侧壁9之间向磁轭7的外侧延伸,阻尼器26各自的前端部粘接固定在框架2的位于磁轭底板10周围的底板5上。
并且,在声音信号从外部电路通过一对外部连接端子输入音圈18时,在磁路3中所产生的磁场与流经音圈18的电流的相互作用下,音圈18上下振动,与此连动而上下振动的穹顶部22(穹顶型的振动板)使周围的空气振动,从而发出声音。
此时,阻尼器26与边缘部21一起相当于振动系统4的弹簧,使振动系统刚度(S0)降低,使最低共振频率(f0)降低(易于发出低音)。由此,即使是小型的扬声器1,也能够抑制变音,维持优良的音质(低音),并且能够得到高的输入耐久性。
阻尼器26从下侧支撑音圈骨架23,因此,不需要另外确保阻尼器26的组装空间,不会影响小型扬声器1的薄型化,且能够得到高的输入耐久性。
阻尼器26能够使空气在各阻尼器26之间流通,从而阻尼器26自身不需要具有通气性,而且,阻尼器26从下侧支撑音圈骨架23,因此,音圈骨架23与穹顶部22无论是形成为一体,还是分别单独形成,都能够使阻尼器26与音圈骨架23形成为一体,从而能够抑制小型扬声器1制造成本的上升,得到高的输入耐久性。
[第二实施方式]
图5、图6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扬声器,图5是将振动板边缘部透明化了的俯视图,图6是剖视图。此外,图7是第二实施方式的扬声器的振动板中心部的外观图。另外,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扬声器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详细的说明。
图5、图6所示的扬声器41与图1~图3所示的扬声器1的不同之处是设置有圆环状的阻尼器连接板42,其中所述圆环状的阻尼器连接板42用于将各阻尼器26的粘接部28相互连接。
如图7所示,阻尼器连接板42与阻尼器26分别单独设置,通过双面胶带或粘接剂,将各阻尼器26的粘接部28的下表面粘接固定在阻尼器连接板42的上表面上,从而使各阻尼器26的粘接部28相互连接。此时,阻尼器连接板42位于与音圈骨架23的轴线垂直的平面内,阻尼器连接板42的中心位于音圈骨架23的轴线上。
并且,如图5、图6所示,利用双面胶带或粘接剂将阻尼器连接板42的下表面粘接固定在底板5的4个圆弧状的开口14外侧的最外侧部,从而将各阻尼器26的粘接部28粘接固定在底板5上。
这样,利用阻尼器连接板42使各阻尼器26的前端部(粘接部28)相互连接,从而能够增加各阻尼器26从下侧支撑音圈骨架23时的稳定性,并且能够使各阻尼器26粘接于框架(底板5)的粘接操作性良好,从而能够提高批量生产的能力。
阻尼器连接板42因为是与阻尼器26分开单独设置,所以既可以使用与中心部20相同材料的薄膜形成,也可以使用与中心部20不同材料的薄膜形成。
另外,阻尼器连接板可以与各阻尼器26形成为一体。这种情况下,在成型时使各阻尼器26为圆弧形状。此外,各阻尼器26的粘接部28连接设置在阻尼器连接板的内周侧边上,各阻尼器26的粘接部28与阻尼器连接板处于同一平面内。图8示出如上述那样与各阻尼器26形成为一体的阻尼器连接板42a。
[第三实施方式]
图9~图11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扬声器,图9是俯视图,图10是将振动板边缘部透明化了的俯视图,图11是剖视图。
图9~图11所示的扬声器51为方型,通过使第一实施方式的圆型扬声器1中圆形的框架、磁路以及振动系统变为矩形,进一步实现小型化(小口径化),所述扬声器51具有矩形的框架52、磁路53以及振动系统54。
框架52一体形成有磁轭,是冲压加工(拉延加工)一张薄板状的金属材料,从而形成为设置有矩形的底板55及从底板5的外周边竖起的侧壁56的浅的带底的方筒状,并且对底板55实施冲裁加工以及弯折加工,将底板55长边侧的一侧边部和另一侧边部两个位置切起,从而一体形成比框架52小一圈的同心矩形的带底框状的磁轭57。
磁轭57设置有平行的两个磁轭侧壁59和矩形的磁轭底板60,所述平行的两个磁轭侧壁59与长度方向上的侧壁56的内侧隔开规定的间隔而与长度方向上的侧壁56的内侧相向而设,所述矩形的磁轭底板60由底板55的位于各磁轭侧壁59之间的中央部形成。
在各磁轭侧壁59的一端部之间和另一端部之间,磁轭57内部与框架52内的位于磁轭57周围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部连通。
在磁轭底板60上,在其角部的4个位置开设有由L字形的小孔构成的型架插入口62,在组装扬声器51时,能够将用于在磁轭57内定位并保持后述的磁体65和极靴66的型架(省略图示)从磁轭57的下侧穿过型架插入口62插入到磁轭57内。
在底板55上,在位于其长度方向一端侧的角部的两个位置上开设有由圆形的小孔构成的其他的型架插入口63,在组装扬声器51时,能够将用于使音圈68的后述的引线79、80成形(forming)的其他的型架(省略图示)从框架52的下侧穿过其他的型架插入口63插入到框架52内。
在底板55上存在通过切起各磁轭侧壁59而形成的两个矩形的开口64,所述开口64用作扬声器51的背面音孔。
磁路53包括磁轭57、磁体65和极靴66,所述磁体65是方柱状的永久磁铁,其中心与磁轭底板60的中心重合,并粘接固定在磁轭底板60上,所述极靴66由矩形的金属板形成,其中心与所述磁体65的中心重合,并粘接固定在磁体65上。
磁路53在极靴66和各磁轭侧壁59之间形成直线状的磁隙67。
振动系统54包括有卷绕导线而成的方筒状的音圈68和安装该音圈68的振动板69。
振动板69由树脂薄膜或金属薄膜制成,包括中心部70和边缘部71两部分。
中心部70为带顶的方筒状,由顶部构成上表面凸,下表面凹的矩形状的穹顶部72(也可以是上表面凹,下表面凸的矩形状的倒穹顶部),由躯体部构成方筒状的音圈骨架73,作为穹顶型的振动板的穹顶部72与音圈骨架73形成为一体。
边缘部71为矩形环状,所述边缘部71的内周边部与穹顶部72的外周边部重合,并且粘接固定在一起,所述边缘部71一体设置在穹顶部72的周围。
边缘部71的外周边部经由剖面呈L字形的矩形环状的振动板环74粘接固定在侧壁56的上部,使穹顶部72的外周边部与框架52的外侧部相连,从而将穹顶部72总是保持在正确的位置上。此外,所述边缘部71不妨碍穹顶部72的运动,且随着穹顶部的运动而进行运动。而且,边缘部71隔断穹顶部72背面的声音。
音圈骨架73从穹顶部72的外周边部下垂,使开口侧端部(下端部)插入磁隙67中,将卷绕在开口侧端部外侧的音圈68的长边侧的相对的两边配置在磁隙67中。此外,将音圈68的活塞运动(上下振动)传递至穹顶部72。音圈68在长度方向上的宽度尺寸略长于磁轭侧壁59的宽度尺寸,音圈68在长度方向上的两个端部从磁轭侧壁59的一端部之间以及另一端部之间突出。
在假设穹顶部72和音圈骨架73分别单独构成的情况下,需要粘接穹顶部72和音圈骨架73的工序,但由于穹顶部72和音圈骨架73形成为一体所以不需要上述粘接的工序。此外,由于中心部70和边缘部71分别单独构成,所以能够利用不同材料的薄膜形成所述中心部70和所述边缘部71,从而易于得到各自所需的特性。特别是,音圈骨架73需要在窄的磁隙67中将音圈68保持为方筒状,并要求足够的刚性以将音圈68和穹顶部72无损耗地连接,要求不引起共振或共鸣的柔软性,还要求耐音圈68发出的热量的高耐热性等,因此,中心部70的薄膜的材料使用聚醚酰亚胺。
音圈骨架73形成为剖面呈L字形,设置有矩形环状的凸缘部75,所述矩形环状的凸缘部75在垂直于音圈骨架73轴线的平面内,从音圈骨架73的开口侧端部向音圈骨架73的外侧延伸。在该凸缘部75上粘接固定着音圈68的下端部。音圈骨架73用于保持音圈68的内表面和下端,因此,能够防止音圈68散开或者从音圈骨架73上脱落。
在音圈骨架73上一体形成多个阻尼器76,各阻尼器76由矩形状的延长片构成,所述矩形状的延长片在垂直于音圈骨架73轴线的平面内,从凸缘部75的一侧的短边侧边的中央部和另一侧的短边侧边的中央部两个位置(凸缘部75的短边侧的相对的两边的中央部),向音圈骨架73的长度方向上的外侧延伸,使得各阻尼器76向框架52内的位于磁轭57长度方向外侧的长度方向两端部突出。在各阻尼器76的前端部经由折痕77形成有粘接部78。
各阻尼器76将粘接部78粘接固定在底板55的位于磁轭底板60长度方向外侧的长度方向两端部的中央部上,由此,弯曲为圆弧状并被赋予弹性,不是从音圈骨架73的外表面而是从音圈骨架73的下侧支撑音圈骨架73,将各阻尼器76保持在正确的位置上以使音圈68进行正确的活塞运动,所述各阻尼器76不妨碍音圈68的运动并随着音圈68的运动进行运动。
音圈68的引线79、80从与成形用的其他的型架插入口63接近的音圈68的短边侧的一边的两个位置引出,所述两个位置位于该音圈68的下端部。
在框架52上,在底板65的位于磁轭底板60周围的外侧部的如下两个位置处固定有矩形板状的绝缘体(省略图示),即,该两个位置是在与成形用的其他的型架插入口63接近的一侧的、一个开口64的一端部上和另一个开口64的一个端部上的两个位置。
使通过冲缘加工而从底板55竖起的固定销(省略图示)经由贯通孔(省略图示)贯通绝缘体,然后对固定销的端部进行压溃加工,由此将绝缘体固定在框架52上。另外,也能够使用粘接剂进行固定。
在绝缘体上通过嵌件成型一体设置有接触垫(省略图示)和与该接触垫导通的板簧或螺旋弹簧制的外部连接端子(省略图示)。接触垫埋设在绝缘体的上表面中,与绝缘体的上表面大致处于一个平面,并露出在框架52内。外部连接端子从位于绝缘体下侧的开口64突出到框架52的下侧(扬声器51的外部)。
从音圈68引出的引线79、80向处于框架52的开设有其他的型架插入口63的长度方向一端侧的角部引出,在挂在插入在此处的成形用的型架(圆棒)上的状态下,向作为连接对象的接触垫的方向拉动来成形,实施向作为连接对象的接触垫引导的牵引处理,此后,通过点焊(锡焊也可)将引线79、80的末端连接在作为连接对象的接触垫上,并且所连接着的接触垫与导通的外部连接端子电连接。此时,为了不妨碍音圈68的运动,或者在大输入时使引线79、80不会断开,使引线79、80处于松弛状态。
在框架52的开放的上表面(扬声器51的上表面)上嵌合有浅的带顶方筒状的挡板(省略图示),所述浅的带顶方筒状的挡板由金属板制成,在顶面具有正面音孔。
如上所述,扬声器51具有磁路53、振动系统54和框架52,所述磁路53具有磁轭57、磁体65及极靴66,所述振动系统54具有经音圈骨架73而连接在一起的音圈68和振动板69,所述框架52用于保持上述的磁路53和振动系统54;音圈68配置在磁隙67中。而且设置有阻尼器76,所述阻尼器76从音圈骨架73的开口侧端部的多个位置延伸出,各阻尼器76的前端部粘接固定在框架52上。此外,框架52是冲压加工一张薄板状的金属材料而形成为带底筒状,对该框架52的底板55中的至少两个位置进行切起加工,形成带底框状的磁轭57,由此磁轭与框架52形成为一体,阻尼器76从磁轭侧壁59之间向磁轭57的外侧延伸,各阻尼器76的前端部粘接固定在框架52的位于磁轭底板60周围的底板55上。
并且,在声音信号从外部电路通过一对外部连接端子输入音圈68时,在磁路53中所产生的磁场与流经音圈68的电流的相互作用下,音圈68上下振动,与此连动而上下振动的穹顶部72(穹顶型的振动板)使周围的空气振动,从而发出声音。
此时,阻尼器76与边缘部71一起相当于振动系统54的弹簧,使振动系统刚度(S0)降低,使最低共振频率(f0)降低(易于发出低音)。由此,即使是小型的扬声器51,也能够抑制变音,维持优良的音质(低音),得到高的输入耐久性。
阻尼器76从下侧支撑音圈骨架73,因此,不需要另外确保阻尼器76的组装空间,不会影响小型扬声器51的薄型化,能够得到高的输入耐久性。
阻尼器76能够使空气在各阻尼器76之间流通,从而阻尼器76自身不需要具有通气性,而且,阻尼器76从下侧支撑音圈骨架73,因此,音圈骨架73与穹顶部72无论是形成为一体,还是分别单独形成,都能够使阻尼器76与音圈骨架73形成为一体,从而能够抑制小型扬声器51制造成本的上升,得到高的输入耐久性。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所示的穹顶部72中,可以设置第二实施方式所示那样的用于将各阻尼器76的粘接部78相互连接的阻尼器连接板。此时的阻尼器连接板的形状为矩形环状。

Claims (5)

1.一种扬声器,具有磁路(3)、振动系统(4)和框架(2),所述磁路(3)具有磁轭(7)、磁体(15)以及极靴(16),所述振动系统(4)具有经由音圈骨架(23)连接在一起的音圈(18)和振动板(19),所述框架(2)用于保持所述的磁路(3)和振动系统(4),所述音圈(18)配置在磁隙(17)中,其特征在于,
设置有阻尼器(26),所述阻尼器(26)从所述音圈骨架(23)的开口侧端部的多个位置延伸出,并且所述阻尼器(26)的各前端部粘接固定在所述框架(2)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框架(2)是对一张薄板状的金属材料进行冲压加工而形成为带底的筒状,对该框架(2)的底板(5)的至少两个位置进行切起加工而形成带底框状的磁轭(7),磁轭与所述框架(2)形成为一体,所述阻尼器(26)从磁轭侧壁(9)之间向所述磁轭(7)的外侧延伸,所述阻尼器(26)的各前端部粘接固定在所述框架(2)的位于磁轭底板(10)周围的底板(5)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其特征在于,
设置有环状的阻尼器连接板(42、42a),所述环状的阻尼器连接板(42、42a)用于将所述阻尼器(26)的各前端部相互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其特征在于,
用于将所述阻尼器(26)的各前端部相互连接的环状的阻尼器连接板(42)与所述阻尼器(26)分别单独设置,所述阻尼器(26)的各前端部粘接固定在所述阻尼器连接板(42)上,经由该阻尼器连接板(42)粘接固定在所述框架(2)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其特征在于,
用于将所述阻尼器(26)的各前端部相互连接的环状的阻尼器连接板(42a)与所述阻尼器(26)形成为一体,所述阻尼器(26)经由所述阻尼器连接板(42a)粘接固定在所述框架(2)上。
CN200910138957.1A 2008-06-02 2009-05-21 扬声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60013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144046 2008-06-02
JP2008144046A JP5049883B2 (ja) 2008-06-02 2008-06-02 スピーカ
JP2008144046 2008-06-0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00138A true CN101600138A (zh) 2009-12-09
CN101600138B CN101600138B (zh) 2014-05-14

Family

ID=410502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38957.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600138B (zh) 2008-06-02 2009-05-21 扬声器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8041070B2 (zh)
EP (1) EP2131606B1 (zh)
JP (1) JP5049883B2 (zh)
KR (1) KR101135790B1 (zh)
CN (1) CN101600138B (zh)
TW (1) TWI410147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16399A (zh) * 2010-03-25 2012-01-11 宝星电子株式会社 薄型扬声器
CN109362002A (zh) * 2018-09-30 2019-02-19 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发声器件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743793B2 (ja) * 2007-08-29 2011-08-10 オンキヨー株式会社 スピーカー振動板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スピーカー
CN202004956U (zh) * 2010-12-31 2011-10-05 瑞声光电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发声器
DE102012205230A1 (de) * 2012-03-30 2013-10-02 Sennheiser Electronic Gmbh & Co. Kg Mikrofon mit einer Mikrofonkapsel, dynamischer Schallgeber für Kopfhörer, Ohrhörer oder Headsets und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einer Mikrofonkapsel oder eines Schallgebers
GB2519573A (en) * 2013-10-25 2015-04-29 B & W Group Ltd Improvements in and relating to loudspeakers
US9584921B2 (en) 2014-07-15 2017-02-28 Nokia Technologies Oy Sound transducer
DE102015201940A1 (de) * 2015-02-04 2016-08-04 Sennheiser Electronic Gmbh & Co. Kg Elektrodynamischer Schallwandler
CN106604196B (zh) * 2016-11-28 2022-05-03 黄清山 一种弹波和音圈骨架一体成型工艺及成型模具
US10555085B2 (en) * 2017-06-16 2020-02-04 Apple Inc. High aspect ratio moving coil transducer
KR102085845B1 (ko) * 2018-04-09 2020-03-06 주식회사 이엠텍 보이스코일의 락킹 제한 구조물을 구비하는 마이크로스피커
CN109362022B (zh) * 2018-11-02 2020-12-11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发声装置及其加工方法以及耳机
JP2022043691A (ja) 2020-09-04 2022-03-16 ホシデン株式会社 スピーカ
KR102601939B1 (ko) * 2022-05-09 2023-11-14 주식회사 알머스 벤트커버를 포함하는 스피커유닛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054190A (ja) * 1999-08-11 2001-02-23 Kenwood Corp 導電ダンパおよび導電ダンパ型スピーカ
CN1389083A (zh) * 2000-09-04 2003-01-01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扬声器
CN101060725A (zh) * 2006-04-19 2007-10-24 株式会社韩国托普顿 长方形细长结构扬声器的阻尼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3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7128294U (zh) * 1981-02-04 1982-08-10
DE3123098C2 (de) * 1981-06-11 1983-06-01 Martin 4600 Dortmund Stute Membran für elektroakustische Wandlersysteme
JPS6433298U (zh) * 1987-08-24 1989-03-01
IT1229706B (it) * 1989-05-11 1991-09-07 Mario Cesati Diaframma per trasduttore elettroacustico, del tipo elettrodinamico a bobina mobile, per la conversione di segnali elettrici in suono e per la diffusione dello stesso
DE4317775C2 (de) * 1993-02-03 1995-02-02 Foster Electric Co Ltd Lautsprecher
JP3307066B2 (ja) * 1994-04-08 2002-07-24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パッシブラジエータ
JP3505037B2 (ja) * 1996-05-23 2004-03-08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スピーカ
JPH1013992A (ja) 1996-06-19 1998-01-1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スピーカ用ダンパー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スピーカ
JP3619337B2 (ja) * 1996-10-09 2005-02-09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スピーカ
KR19990056378A (ko) * 1997-12-29 1999-07-15 윤종용 스피커 유니트
JP4134419B2 (ja) 1999-01-14 2008-08-20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スピーカ
JP2000209633A (ja) 1999-01-14 2000-07-28 Toshiba Corp 移動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移動無線端末装置
TW424405B (en) * 1999-04-12 2001-03-01 Li Yu Ling Whole-body made method and structure for aluminum metal speaker trunk and voice coil
DE60138503D1 (de) * 2000-03-23 2009-06-10 Panasonic Corp Lautsprecher
JP4178717B2 (ja) * 2000-04-26 2008-11-12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スピーカ用ダンパー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スピーカユニット
TW499820B (en) * 2000-10-24 2002-08-2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Speaker,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speaker and manufacturing device of speaker
JP3901012B2 (ja) * 2002-05-22 2007-04-04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スピーカ
CN1602648B (zh) * 2002-11-28 2010-04-21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扬声器
US6865282B2 (en) * 2003-05-01 2005-03-08 Richard L. Weisman Loudspeaker suspension for achieving very long excursion
JP2006165913A (ja) * 2004-12-06 2006-06-22 Pioneer Electronic Corp スピーカフレーム及びスピーカフレームを備えたスピーカ装置
CN1930912B (zh) * 2004-12-14 2012-08-29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扬声器
JP4626462B2 (ja) * 2005-09-21 2011-02-09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スピーカ
JP2007088911A (ja) * 2005-09-22 2007-04-05 Pioneer Electronic Corp スピーカ装置
JP4735306B2 (ja) * 2006-02-09 2011-07-27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スピーカ
US20080053745A1 (en) * 2006-08-30 2008-03-06 Takumu Tada Electroacoustic transducer and diaphragm
JP2008092030A (ja) * 2006-09-29 2008-04-1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スピーカ
US8259987B2 (en) * 2007-01-11 2012-09-04 Victor Company Of Japan, Ltd. Diaphragm, diaphragm assembly and electroacoustic transducer
JP4997173B2 (ja) * 2008-05-13 2012-08-08 ホシデン株式会社 電気音響変換器
JP2009278214A (ja) * 2008-05-13 2009-11-26 Hosiden Corp 電気音響変換器
WO2009139202A1 (ja) * 2008-05-13 2009-11-19 ホシデン株式会社 電気音響変換器
US20090296979A1 (en) * 2008-06-02 2009-12-03 Hosiden Corporation Speaker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054190A (ja) * 1999-08-11 2001-02-23 Kenwood Corp 導電ダンパおよび導電ダンパ型スピーカ
CN1389083A (zh) * 2000-09-04 2003-01-01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扬声器
CN101060725A (zh) * 2006-04-19 2007-10-24 株式会社韩国托普顿 长方形细长结构扬声器的阻尼器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16399A (zh) * 2010-03-25 2012-01-11 宝星电子株式会社 薄型扬声器
CN109362002A (zh) * 2018-09-30 2019-02-19 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发声器件
CN109362002B (zh) * 2018-09-30 2020-09-18 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发声器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1135790B1 (ko) 2012-04-16
US8041070B2 (en) 2011-10-18
JP5049883B2 (ja) 2012-10-17
TW200952511A (en) 2009-12-16
EP2131606A2 (en) 2009-12-09
KR20090125710A (ko) 2009-12-07
EP2131606A3 (en) 2011-11-02
CN101600138B (zh) 2014-05-14
US20090296978A1 (en) 2009-12-03
EP2131606B1 (en) 2013-01-02
TWI410147B (zh) 2013-09-21
JP2009290815A (ja) 2009-12-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00138B (zh) 扬声器
US8027502B2 (en) Speaker device and mobile phone
US8135160B2 (en) Speaker device and mobile phone
JP4886853B2 (ja) スピーカ装置
JP4603972B2 (ja) スピーカー装置用振動板及びスピーカー装置並びに携帯電話機
CN102036147A (zh) 扬声器用阻尼器及具有该扬声器用阻尼器的扬声器
US10250990B2 (en) Miniature sounding device
US10979816B2 (en) Speaker
US5838809A (en) Speaker
CN216775018U (zh) 扬声器和发声设备
CN101600137A (zh) 扬声器
US20050276436A1 (en) Speaker device
CN101014213A (zh) 扬声器单元
JP4530872B2 (ja) スピーカー装置用のフレーム及びスピーカー装置
JP2008263515A (ja) スピーカ
JP2013102360A (ja) スピーカ
WO2010087007A1 (ja) スピーカ装置
JP2006229517A (ja) スピーカー装置用のフレーム及びスピーカー装置
KR101610231B1 (ko) 외자형 스피커 어셈블리
JP2002209296A (ja) スピーカ
JP2008118477A (ja) スピーカ、及びスピーカシステム
JP4820445B2 (ja) スピーカー装置
JP4796153B2 (ja) 振動板及びスピーカー装置
US20220416634A1 (en) Separate coil mounting structure of coaxial exciter
JP2006229520A (ja) スピーカー装置用のフレーム及びスピーカー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514

Termination date: 20150521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